大班幼儿案例分析范文

2022-12-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大班幼儿关心同伴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幼儿关心同伴教学案例分析

培养幼儿去关心同伴,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是他们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幼儿园这一时期的孩子最喜欢与同龄的朋友交往,他们彼此都处于同样的心理状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找到共同语言,最能情投意合,他们从中能体会到交往的真正乐趣,但同伴之间闹矛盾,吵架,打架也是不可避免的,正确引导孩子们与同伴友好相处是我们教育的重点。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在与同伴相处中一些问题: 镜头

(一)

我班吴滟隆小朋友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喝水的时候会推别人一下,排队时候会挤小朋友,同学游戏的时候他有时会横冲直撞过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综合活动《朋友树》请小朋友起来讲一讲自己的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介绍说:“我的好朋友是顾宫铭,还有棒棒,高原也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棒棒立即站起来反对:“他才不是我的好朋友。”理由是吴滟隆经常打人,这让吴滟隆很尴尬。 镜头

(二)

我们的智力游戏角新来了一些拼图玩具,孩子们都想玩一玩。孟思宁和蔡子郁小朋友为了一块拼图争吵了起来,俩人都想得到这块拼图,最后这块拼图被这两个小朋友抢坏了,谁也没有玩成,她们互相指责,最后生气了谁也不理谁了。 镜头

(三)

小朋友都坐在地板上玩雪花插片玩具,李政阳小朋友拼插出了很多的造型,可是他筐里插片是越来越少了,旁边的小雨正专心致志的拼插花篮,他趁小雨不注意从她筐里拿了一把插片,发觉还不够,李政阳就把小雨插好的造型拿了过来给拆开了,小雨发现了嚎啕大哭起了…… 镜头

(四)

吃水果的时间,孩子们洗好手坐到桌前准备拿水果吃,赵国智和彭锦阳俩人都伸手拿同一块水果,都认为这个水果好,谁也不让谁抢了起来…… 镜头

(五)

小朋友站队要做操了,李思成找错了点站到李熠朗的位子上,朗朗什么也不说一把把李思成推开,李思成没站稳摔到了地上…… 分析: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孩子们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在与同伴交往的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 措施:

发现了孩子们有这些现象我马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 首先我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如:通过《朋友树》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在社会课中我们设计了《让位》鼓励幼儿以良好的情绪与同伴交往,让幼儿体会到了在活动中与同伴进行交往、共同分享的乐趣。情景表演《红红生病了怎么办?》教育与同伴交往时,要互相关心帮助、心中有他人,学习关爱别人的方法。

再次就是组织幼儿游戏,通过各种游戏促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往。在建筑游戏中,让孩子们学会和同伴商量共同组建物体,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并与同伴不争抢玩具,知道互相谦让;在角色游戏《医院》中,培养幼儿对待伙伴要有同情心,学会关心照顾小伙伴,小医生在给他的“病人”打针时真的轻手轻脚起来,喂药时也是很细心的;音乐游戏活动中我选取了歌表演“拉拉钩”,让孩子们边唱边与同伴拉拉手,笑一笑,抱一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彼此的友爱,教育孩子们在与同伴之间产生不愉快时要放开胸怀进行互相原谅;在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中,让能力强的幼儿多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让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内向的孩子接触,他们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共同商定、友好合作,让他们感受到交往的乐趣。

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促进他们与同伴交往。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同伴交往是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如:晨间谈话,洗手、喝水,就餐,散步,自由活动等。我其间及时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对孩子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收到较好的效果。有一天午睡后女孩子们都来找老师梳头发,妍妍和琪琪都争着第一个让老师梳她们马上就要争执起来了,我适时的说:“你们都是好朋友互相让一让,谁愿意让你的好朋友先来梳呢?”她俩竟互相谦让起来都让对方先梳头。琪琪说“你先梳吧,我给你拿着卡子”。她们的友谊又增加了,妍妍还对琪琪的帮助表示了感谢。孩子们在一起说一说,聊一聊,让一让更进一步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往。

反思: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孩子们的交往发生了变化,变得对同伴有礼貌了,知道尊重别人了,知道互相谦让了……。作为老师我们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孩子们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孩子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友好交往。 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孩子们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才会达到我们预订的目标关心同伴。为此,老师要抓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对孩子们强化交往技能,让他们愉快相处,互敬互爱。

推荐第2篇:大班案例分析

大班案例分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实录:班里有个叫张琦钰的孩子,一直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张琦钰的名字。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角色,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情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张琦钰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张琦钰通常来校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摆放整齐,很有耐心。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张琦钰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小朋友温佳奇,教她怎么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当天的评价活动,温佳奇就讲了张琦钰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张琦钰改正了错误,现在很棒。我看到了张琦钰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看到了张琦钰以后会越来越好。 分析与思考:

通过张琦钰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教师身上。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儿童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推荐第3篇:大班案例分析

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分析

案例:

在一次生活活动中,我向小朋友说过,水是一滴一滴的。然而有一天,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外边下起了雨,张子涵小朋友突然手指着外面,对我说:“老师,水怎么不是一滴一滴地在外面地上的啊?”我突然蒙住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也都望向了窗外,都叽叽喳喳地问了起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对他们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今天回家后我去问一问小水滴,然后再告诉你们好不好啊?”“好!”他们都高兴地答应了。

过了一天,我查好了资料,正好又赶上下雨,于是我告诉他们:“那些可爱的小水滴从天上来落下来,他们最终要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里,但是妈妈的孩子太多了,他们不能一下子都回家,只能有一些小水滴宝宝拥抱在一起落到地上,从泥土里回到妈妈的怀抱。”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他们也知道小水滴落在地上是要回家了,所以他们不是一滴一滴地了。 分析:

最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自学,让我受益匪浅。《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此外,《指南》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首先,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其次,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去用合理地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最后,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环境,这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这就看做老师的会不会去挖掘,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挖掘的“手”,教师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价,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

小朋友对于小水滴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面,看到下雨,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小水滴,但是他们发现小水滴不是老师所说的一滴一滴之后,就产生了疑问。

幼儿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探索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正确的引导幼儿去自主的发现、观察和研究。不应该为了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强化灌输。我们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这个时候,我没有及时地去回应他们,因为我不想敷衍了事,给孩子一个错误的映像,于是我回去专门查了资料,然后把水循环这件事情用拟人化地手法告诉小朋友,虽然不全面,但是能够让宝宝有一个正确地映像,以后对水循环这件事情更容易接受。

虽然孩子们还小,然而我们也要给与孩子尊重,不能随便的敷衍,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

推荐第4篇:大班案例分析

绥阳镇幼儿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大班案列分析

案例背景:

本班所有幼儿都是上过幼儿园的,但是我园是本学期新心开的园所,所以我们大班所有幼儿都是从民办幼儿园转入的,在常规教育上特别的差,而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时候活动无法开展。 案例状况;

开学一个两个周了,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几个小朋友,很喜欢插嘴,我话说到一半,立马就有小孩子接着我的话说了,特别是饶凯小朋友、苟文君小朋友、刘钰小朋友等,他们都很聪明,都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总会迫不及待的说出她们的意见与建议,有时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让老师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老师哑口无言……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有的时候,还会直接回答问题。但是很多时候的回答是答非所问。这样不仅把整个活动造成混乱,而且幼儿没有真正接受到教师讲的知识。

指导策略:

1、爱插嘴是幼儿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老师知道他是聪明的,让老师表扬他。但因为他们几个的插嘴老师不得不放下集体,而关注个别。也许关注个体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集体活动,有时集体迁就个体,虽然这是次的课能照常进行下去,华老师也没有多说什么,如果这样的场

景多了,活动的效果显然会明显下降,所以面对这种爱插嘴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我在活动后与他们进行了个别交流。

2、我们把常规融合在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让幼儿知道在教师组织活动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3、在日常生活教师要注重每一个细节,还要家长紧密联系,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案例小结:

本班幼儿大多数要上小学了,在我们精心的培养中,本班幼儿的学习习惯基本上都很好,他们很聪明,也很听话,在不遵守规则时,老师稍微提醒他们就知道怎样去做了。所以我认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耐心是特别重要的。

推荐第5篇:大班幼儿个案分析

大班幼儿个案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臵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场景一: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

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明明的消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

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

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目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太好,孩子过于自由散漫,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少,现在明明所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约束比以前要多也要严格;另一方面,明明转园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与小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会在平时的要求中考虑到孩子对小学环境的适应问题,为孩子顺利地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集体教学的时间加长,会提出一些与小学教学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这些对明明来说,都要去适应。

2.帮助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1)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此时不适合说一些反话或是隐语,因为年幼的孩子有时并不清楚教师话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对孩子要说大白话,尤其是对明明来说,他对新环境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新班级一些具体要求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级环境,现在班级的要求要严,这样对他来说适应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同伴中给明明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学习,实际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体化。

(2)对于明明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 明明,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在这里笔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给孩子玩的,只是作为纯粹的装饰品就失去它对儿童的意义了。 (3)教师要有耐心,明明的特点使得他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对明明违规要不厌其烦,反复提醒,不能因为急躁而时常出言不慎。 (4)对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经产生的消极后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师要有勇气寻找合适的机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向孩子解释是自己太生气才会这么说,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不理睬明明,应该想办法帮助他才对。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减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让孩子学会去关心别人。 (5)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明明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明明,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

推荐第6篇:大班幼儿个案分析

大班幼儿个案分析

-----------一个不喜欢睡觉的孩子

三溪镇中心幼儿园 邝丽萍 连续几日我班整体午睡情况都较好,可有一个朋友却有点“个性”,这种情况引起了我对他的好奇!班级中的行为表现:肖洁洋是一名大班的幼儿,基本上中午睡不着,但是他会遵守幼儿园的规则,那就是每到睡觉时间他会乖乖的上床,就算看到他眼睛是闭好的,过不了几分钟也会不断的翻身,比较好的是他不会影响其他的幼儿。这孩子脸上没什么血色,人也比较瘦。虽然这样,但他的精力很旺盛,午睡时候所有小朋友都睡了,他还是不睡!就躺在床上玩一中午。这种玩不会影响任何一个孩子午睡,只是他自己不睡而已。情况稍好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他睡了20分钟左右。

二,原因分析:

找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睡觉情况:肖洁洋从小就不喜欢睡觉。在睡觉方面父母没有给他更多的要求,特别是时间上比较忽视。因他不喜欢睡觉,晚上也睡得比较晚,所以个子长不高,人比较瘦,脸色也不大好看。

三、案例:记录

(一)

开学前几天午睡的时候肖洁洋根本没法静静的躺在床上,东转西翻,在床上手舞足蹈的,我觉得有点影响其他小朋友,所以制止了他,他的表情看起来很难受!于是我陪着他,悄悄的和他说话,给他讲故事,他慢慢的安静下来,我告诉他如果动的话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他朝我点点头。

分析:孩子只有在情绪很主动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意见,懂道理。所以我采取了先讲故事后陪他的策略。

记录

(二)

肖洁洋能够安安静静躺在床上睡觉了,这时,我开始试图尝试让他睡着,于是我守着他,拍着他的背,几分钟以后„„睡着了!

一、幼儿情况

分析:由此推测孩子不想午睡可能是因为没对他进行严格的要求。但是我也发现,就算守着他睡,时间也不会太长,最多半个小时就醒了,但是至少也可以睡上半个小时。

记录

(三)2014-5-24至2014-5-31

起床的时候我开始和他谈话,谈话了解到他自己不喜欢睡觉,他告诉我他在家确实也睡得比较晚,我问他既然不喜欢睡觉为什么幼儿园午睡的时候还是要在床上躺着呢。他的回答另我很意外,他说,我想睡,可是睡不着,所以我就不喜欢睡。

分析:这孩子可能是先天性睡眠少,加上老师和家长对他也没有很严格的要求,造成的现在这种情况,孩子不喜欢睡是因为他睡不着,而并不是真的不想睡,其实他也很无奈。

措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双休日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家中也养成午睡的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

达成的效果:

这段时间以来,肖洁洋的午睡明显好多了,现在他睡在床上开始也总是动来动去的,但是我一叫他的名字,我对着他轻轻闭下眼睛,他很快就收到,马上闭眼睛睡觉了,而且午睡时间也明显加长了,我感到很欣慰,每个小宝贝都是像刚发的嫰芽,只要给点耐心,就能帮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4年7月5日

推荐第7篇:大班幼儿测评分析

焦桥中心园大班幼儿2008——2009上学期测评分析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大班结合小学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及坐姿等方面,积极引导幼儿学习、训练和掌握。下面主要对测评的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健康测评:

主要测评幼儿是否积极主动愿意参加活动,遵守幼儿园规则,能否讲卫生、安静进餐,知道保护牙齿,是否知道营养知识,是否认识常见安全标志,是否学会左右分队走,协调灵活参加体育运动。孩子们大胆回答问题,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部分幼儿对营养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多,只是知道好多东西有营养。再就是占堆的方位意识还需锻炼。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讲解和训练。

语言测评:

包括背诵古诗和儿歌、识字、说话、书写几项,其中说话又包括用词语说完整的句子和看图想象说话。从测评结果来看,孩子们的识字能力都非常强,普通话也很流利,大部分都能自信、大胆地在陌生的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丝毫不怯场,口头表达准确、规范、完整,赢得了老师的好评。但个别幼儿吐字不清楚,书写姿势不正确等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规范。

数学测评:

主要从计算、认识时钟、认识形状、分类、排序、书写数字等几方面进行,孩子们答题的正确率很高,10以内的数的加减计算掌握得比较熟练,很多孩子能根据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准确地读出整时和半时,可见孩子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基础内容掌握扎实,并建立了良好的数感,为将来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科学测评:

主要测评幼儿遇事动脑筋的得灵活程度,以及社会常识、规则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评幼儿是否有爱心,是否乐于助人,是否喜欢探究科学领域,遇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是否喜欢勤思考、勤动手试一试,还考察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许多生活经验,所以对自然现象回答得很正确,也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对自然想象说得虽然不全面,但孩子的探究意识已经又有了。

艺术测评:

测评中,幼儿演唱歌曲时声音优美和洪亮,已能够较有情感的地进行演唱。他们的节奏感也还不错,但是有的幼儿对乐器的名字却说不上来,只是仅仅局限在使用过的乐器上,相关知识相对贫乏,以后还需要在节奏乐、音乐欣赏方面多训练。舞蹈表演方面表现不是太好,幼儿已能用肢体语言来根据音乐进行表达,对民族舞蹈动作的掌握不是很到位,此方面应注重加强。

英语测评:

主要从认识单词、句子和日常生活对话,还有歌曲韵文以及复述英语小故事等方面进行,幼儿们表现活泼,表现欲强,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英语的成果。

这次测评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我园及早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我们坚信,在老师们精心、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下,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幼儿园的宝贝们一定能在各个方面综合发展,坚实的基础成就美好的明天!

推荐第8篇:大班幼儿测评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四班幼儿期中发展情况分析

XXXXXXXX幼儿园

我班现有幼儿44名,其中男生有23名,女生有21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幼儿的学习能力、动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较明显的进步,现在大部分幼儿会熟练地说普通话,会清楚地讲述事情的前后经过,还会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我班的彭微琪小朋友原来不会大胆与别人用语言表达与交往,经过我们和家长的沟通,鼓励她在家里也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彭微琪已经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但还有少数幼儿讲故事时侯表情不够丰富,今后我们老师要提高幼儿有表情的讲述故事的能力。在技能和基本动作发展方面我们班发展均衡,但也有个别幼儿在动手操作和动作技能方面发展较慢,如我班新来的李中乐小朋友她在进行踏步动作,双手摆动不协调,做操时动作比其他小朋友慢,在活动中我们不仅时刻提醒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争取让他赶上其他小朋友。

本班幼儿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大部分幼儿做到了饭前便后洗手,乐于参与周围生活场所中的整洁活动。孩子们在“情绪情感”方面也现的很棒,大多数孩子能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一般情况能保持正常心境。但在“文明礼仪”方面还有待加强。如我们班王佳丽小朋友早晨来幼儿园时,不能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离园时也不和老师道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和家长取得联系,找出其中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各科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使幼儿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主动运用不同的礼貌用语。

本班幼儿非常喜爱户外活动,他们在运动技能走、跑、跳跃、投掷、平衡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平时我们利用晨间和户外活动时间加强锻炼,使幼儿的运动技能得到提高。比如我们班的陆佳骑小朋友在走平衡木上进步很大。原来的她站上平衡木上脚就抖索,有严重的恐惧心里,经过我们与家长的多次沟通与了解,才知道原来她小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担心她会摔下来,不允许她爬一点点的高,后来经过我们多次的沟通和引导,现在她走平衡木再也不害怕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也非常强,他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多数孩子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但个别孩子学习独立性意识不强,因为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

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在合作能力方面我班幼儿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个别幼儿自私心里严重。比如在玩玩具时有时会发现个别幼儿有贪多的行为;在拿鼓做操时有个别幼儿挑好的鼓拿;在分点心时有的幼儿就挑好的拿。我想可能我在进行各项活动时,对孩子提要求不是十分的明确,活动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总结。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明确的对幼儿提出准确的要求,在其它方面也同样严格要求幼儿,使他们今后在合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从整体来看我班幼儿在运动技能、学习能力、自理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坚信,在我们老师的精心、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下,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幼儿园的宝贝们一定能在各个方面综合发展,坚实的基础成就美好的明天!

2011.1

1开发区幼儿园大四班幼儿期末发展评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我班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对于班级的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大部分孩子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能主动完成。在身体协调性、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一些技能和基本动作发展平衡,游戏活动中能够很好地与同伴相处,但个别幼儿在细微之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今后继续努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面我就五大领域方面总结如下:

一、健康领域

我班幼儿机能协调发展均衡,大部分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餐后能将自己的餐桌和桌面整理好,能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有集体观念,活动中懂得合作、宽容、谦让、不怕困难,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懂得安全地、熟练地使用运动器械,集体活动时能注意安全。但有个别幼儿性子比较慢,表现在吃饭慢吞吞、做事拖拖拉拉,需要老师三番五次的提醒才能完成任务;个别孩子的午睡习惯不太好,表现在睡觉晚,睡前需要老师多次提醒才能遵守睡觉纪律幼儿。如我班的申家成小朋友,在睡觉过程中,行为自由,总是动来动去,影响其他小朋友的睡觉,我一方面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另一面对申家成的表现,展开讨论,使他尽快改掉不良习惯。经过我们的努力,申家成的睡觉表现有利明显的进步。

二、语言领域

幼儿通过听故事,学儿歌,情景讲述,看图书说话等,学会倾听,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拓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良好品质。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乐意倾听同伴讲述,能和同伴一起有表情地讲述熟悉的故事,达标率96%。但有个别幼儿不能长时间的记住多种文学作品。如我们班的顾家鑫小朋友,学习故事和诗歌时,表现不错,但一会儿,就忘记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的练习,加以指导。

三、社会领域

我班幼儿集体感意识较强,行为习惯良好。有较强的责任感对小值日生工作尤其认真负责。如我们班的俞佳柔和杨嘉瑞两位小朋友对值日生工作尤其负责并有坚持性。有一次他们两个负责区域《美味厨房》的管理工作,俞佳柔发现少了两把小勺子,他们两个四处寻找,最后在杨鹏的口袋里发现了,我当时对杨鹏进行了教育,并及时上了一堂社会课,希望孩子们在故事中接受教育。

四、科学领域

多数幼儿能认识秋、冬季的特征,知道常见事物的变化,关心周围环境,能理解和尊重成人的劳动。通过科学活动,有的的思维更加敏捷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增强了他们探索发现的信心,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力和观察力。在数学活动中,他们学会了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学会了按群计数和7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在活动中,他们能认真遵守规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表现好的幼儿占总人数的98%。但有个别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表现,尤其在集体活动中,观望,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些我们就必须对他们从多方面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艺术领域

本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比较浓厚,通过自由绘画,结伴绘画等活动,孩子们在同伴间的相互帮助下绘画水平进步较大,动手能力、同伴间相互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锻炼了孩子们的协作能力。幼儿唱歌的时候很投入,他们能自由表演,在唱唱跳跳的活动中,既提高了幼儿的体质又发展了他们的审美观,在艺术领域中幼儿达标率占总人数的98%。

以上是我从幼儿5大领域总结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注意从这几方面去注重引导幼儿,同时我们的家长也会根据这几方面在家去帮助幼儿。相信我们的\"家园合作\",会让我们的宝贝表现的更棒、更出色!

2014.1

推荐第9篇:大班幼儿个案分析

大班幼儿个案分析

一、案例现象

杨烁是我班这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长得像个小运动选手,我特别喜欢他。但接下来他的表现却令我感到有些失望:

观察一:早上进教室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见到门关着,他会“咚咚咚”的边踢门边喊“开门,开门!”;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甚至拿来扔别的小朋友;有时候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甚至坐到地上玩。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上乱涂乱画。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杨烁的老家是剑川,从小说的是白族话,普通话讲的不是很好,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根本不说话。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束不严,并且缺少沟通。由于杨烁的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只会在物质条件上满足他,家里的玩具多的数不胜数,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当孩子遇到事情老迁就他,慢慢地使孩子养成了很多坏毛病,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而这种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正面的引导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杨烁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帮助他。画画的时候,孩子绘画能力差,我就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他喜欢很小朋友打斗,总把小朋友打得哭鼻子,而且总模仿奥特曼、铠甲勇士的动作,原来他把自己想象成了英雄,可这可苦了我了,总有家长不断的跟我反映他打人的问题;为此我在闲暇的时间跟他交流过好多次,告诉他英雄是不会用武力去欺负别人,动画片里的英雄都是惩恶扬善的,他们喜欢帮助别人,你要象他们学习但是不是去欺负别人。几次后他总算稍有改善。 针对孩子语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一次,他回老家一星期没来,入园时他还将自己回老家的情景讲给我们听。 半年来,杨烁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也能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忙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推荐第10篇: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

一、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很喜欢让玩具连接到一起,而且每次孩子都有好多种方法,为了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让孩子能有解决问题的信心,提高幼儿探索钻研的积极性,我将\"连接\"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探究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鉴于以上情况,特设计此节课。

二、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了,我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出什么是连接。伴随着《一同去郊游》的音乐,我带小朋友去科技馆,在去的路上,有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我说:“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个办法,让我们顺利过河吧。”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最后决定用椅子搭桥过河。这样,我便顺利引入了“连接” 的概念。我进行了小结:“一个一个相互连在一起就叫连接。我们刚才搭的桥就是用了连接的方法,桥是用一个个椅子连接起来的,桥又把河两岸连接了起来。”

探索活动一:幼儿尝试相同物体的连接——同类连连看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科技馆,看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玩具,还见到了孩子们期待的机器人博士。我接住了一歌机器人博士的外来音:“哈哈,小朋友们,今天我要考考你们啦!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框里相同的物品连接起来。”我之后强调“相同的物品”,并指出连接完成的小朋友快速把连好的物品放在前面桌子上,并回到座位。接下来幼儿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并把自己连接的方法做了介绍和分享。我们重点探讨了几种连接方法,如:接、插、串、夹、系。这时候我引导小朋友发现了一个现象——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探索活动二:尝试不用辅助物的连接——创意连连看

由于在刚才的连接游戏中我们发现所有的纸条都是用胶带或者胶棒来帮助连接的,因此这次的难度就增加了,我利用机器人博士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朋友们,先别得意呢,我这儿还有一个更难的题:请你们不用别的东西帮忙,让纸条自己连接起来,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小朋友们这次开动脑筋,真的想出了好多种连接纸条的方法,我请幼儿分享了自己的连接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我的连接方法。

在此过程中,刚开始很多幼儿无从下手,只是随便摆弄手里的两根纸条,我发现第一个幼儿想出了把两个纸条头拧在一起,其他几个幼儿看到了也开始纷纷效仿,我没有吭气,悄悄的站在一个折叠纸条的小朋友后面。当他把两根纸条折叠在一起相互交错缠绕连接起来时,我大声地表扬了他:“你的方法跟别人的不一样,你的方法真有创意!”刚才效仿别人的几个小朋友听到我的声音后开始重新解开纸条,自己探索不一样的方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有不少幼儿的方法出乎我的意料。

最后我跟幼儿讲述了生活中连接的作用,并请幼儿找出教室和自己身上运用连接的地方,让幼儿知道连接是无处不在的,丰富多彩的连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在延伸活动中,大家一起在建构区玩连接游戏:尝试为汽车连接起不同的路,更加使目标升华,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探索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心智需要,探究活动满足了幼儿的这种需要。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10多分钟时间里只有一个活动内容——连接纸条,幼儿却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活动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着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另外,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我的体会是,只有多为幼儿提供这样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才能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展开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反思这次的教育活动,我认为还可以做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1.重视给幼儿表达、交流的机会。如:让幼儿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别人的困难自己是否也遇到了„„即使幼儿还不能关注同伴的方法、建议对自己的帮助和借鉴作用,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在表达交流中,可以使幼儿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2.尝试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今天学习活动情况的满意程度给自己贴星,最满意的贴三颗,不太满意的贴一颗,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贴两颗,并说出理由和调整、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此促进幼儿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关注、评价和反思调整能力。同样,通过同伴间的评价,引起幼儿对同伴的关注以及学会尊重、接纳同伴的意见、建议,提高幼儿从多种途径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的能力。

四、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学由教师的“教”向幼儿“主动学习”的转换是我国课程文化的“痛”,当下的教师都亲历着这种转型期的“阵痛”。关注“探究”,一方面我们会把幼儿园的“探究活动”不折不扣地限定在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五步骤”的框架内,认为只有让幼儿经历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才算是探究活动,就像原汁原味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美国项目活动那样。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受教师水平、师幼比例与材料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全方位开放或低结构化的“探究活动”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还很难实施。另一方面我们又容易犯表面“探究”的毛病,以为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就是“探究”了。在“大班笔套制作活动”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在集体活动情境下真实的中国式的幼儿手工探究活动。探究的问题“如何做笔套”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幼儿的,幼儿的任务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些线索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笔套的制作。这是一种由教师呈现问题,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的意义是尽可能让幼儿进入主动学习。所以,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主动学习意识与主动学习成就感是由教师的“教”转向幼儿“主动学习”的价值所在。

这个案例的清新之处是把由教师的“教”向幼儿“主动学习”的这种转换之“痛”消解了,让这种转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生着,带给我们一种轻描淡写的优雅。

第11篇:幼儿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行为习惯及心理

(十个案例分享)

一、如何让小班小朋友安静下来

午睡前,要求孩子们解完小便后安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总有一些孩子站得东倒西歪的,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提醒了他们好多次,可还是安静不下来,吵吵闹闹地来到午睡室门口,笑着哄他们:“谁最安静就请他先进去睡觉!”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仍旧我行我素,你说你的,他们说他们的。没办法,只能改用严厉的声音说道:“谁再讲话就不要进去了!”„„还是老样子。无计可施的我却还是固执地“守”在门口,决定要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后再进去。这时,另一位老师一边学着小猫的动作,一边轻轻地说:“喵——喵——喵——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花猫轻轻地走进午睡室!”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鸦雀无声,都乖乖地学着小花猫的动作,轻手轻脚地走进去了。

午饭时间,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经离开了座位,开心地玩起了积木等玩具了。不一会儿,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这时,他们不再满足于安静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还一个劲地缠着老师要玩具。只见成成和几个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着一个玩具榔头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们正举着几个奥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兽的游戏„„渐渐地,教室里又是一片嘈杂的声音。眼看孩子们一个个地吃完饭,加入到这吵闹的队伍中,我于是拿起了一本故事书,先安排几个听话的孩子坐下,给他们讲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继续讲下去。这时,一些在吵闹的孩子陆续走了过来,也坐下听我讲故事了。不一会儿就连那几个最调皮的孩子都被我们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静静地听我讲故事了。

活动课上,要求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孩子们很兴奋:一会儿学小猴子窜上窜下;一会儿学小兔子满教室跳;一会儿又学小猫“喵喵喵”地叫个不停„„敲铃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要求下回到位子上坐好,可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仍我行我素,不是站起来就是小嘴巴说个不停。只见涛涛还在跟旁边的小朋友大谈飞机大炮什么的,我一边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一边走到他身边,轻轻地将他拉回到座位上,并且做了一个安静下来的姿势,在他身边站了几分钟后,他基本上安静了下来。可一边的佳杰还在小椅子上爬上爬下,动个不停,于是,我轻轻地将他拉到我身边,请他坐在我的旁边。这下,小朋友们都安静地认真听我上课了。

二、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

片段一:活动开始了,但是心怡注意力不集中,举手也不积极了,总是和旁边的乐乐、想想争执、打闹,他们打闹的声音有时甚至都影响了活动的开展,有的幼儿开始告状了,表示对心怡的不满。

片段二:听到铃鼓声,心怡已经坐端正了,小眼睛看着我。在教育活动中,心怡专注地投入活动,积极动脑,举手的姿势也很规范,她的回答多是令人满意的。几乎每个教育活动中,她都是这样表现良好,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再没有和周围同伴争执打闹的现象发生了,所以我及时的表扬肯定她,并以她的进步为榜样,鼓励其他幼儿。

分析: 心怡中班时是个聪明、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但是开学以来, 经常出现片段一的情景,我想她是受到乐乐和想想这两个调皮好动幼儿的影响,所以应该调整她的座位。此外,应该让她了解在教育活动中什么样的言行才是值得学习肯定的,并且鼓励她,在逐步的进步中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

指导策略

把认真听讲又爱动脑发言的小帅调到她的旁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她与周围同伴互相打闹的行为,使她与同伴的关系逐步改善。小帅的优秀表现不仅不会扰乱她,还可以带动她一起认真参与活动,大大发挥了同伴的辐射作用。

三、5岁孩子的耐挫心理 背景记录:

王想是今年新来的插班生,之前没有任何的学习经历,因此刚来园时哭闹的比较严重,也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2个月的生活适应后,他的表现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晨间锻炼时活动积极性提高了,但是在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中,他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每次做玩活动中,当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他时,他显得很委屈,总是喊着:“减不动。”如果教师次要求他进行尝试,他的眼泪就会止不住的流。在教育活动中如果遇到要操作的练习题目或者是要画画,他也胡乱操作,一被同伴或教师发现,他就不依不饶地哭起来。 分析与评价

由于孩子的情况较突出,所以与其家长进行交流,获悉孩子性格内向,脾气很倔,在家家长比较宠孩子,很少让其接触动手学习的事情,各方面能力基础不好,所以在幼儿园遇到困难,只会表现委屈哭泣,拒绝尝试。 措施及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他参与操作活动,方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逐渐体验到成功感,再慢慢的提高要求,达成最终目标。这样在没有太大压力下学习,他的表现比较稳定有耐心,脸上也有了成功的笑容。 同时,教师每次看到他放弃要哭的时候,都及时明确地告知哭是没用的,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自己愿意做,大家都会帮助他,一定可以慢慢地做好。 此外,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在幼儿同伴面前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勇敢地克服困难,这也在无形中对其他孩子进行了勇敢教育。

四、子晨不再讨人嫌

子晨是个有名的机灵鬼,他活泼好动,嘴巴特别甜,和陌生人一下子就能相处好,但和小伙伴并不融洽,每天都有 小朋友来告状“子晨打我了”。在活动中,我发现子晨的自制力很差,特别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在座位上吵闹,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表扬了别人,他会大声吆喝:“我也坐好了。”但看他的眼神,又非常地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为此,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他,他在集体中感到很孤单。 分析:

经了解,子晨刚入园时,常常回家哭着告诉妈妈,有小朋友和他打架。爸妈为了保护孩子,常会随口说:“他打你,你就打他。”由于爸妈忙于农活,没有时间去管他,教育他,和别人玩的机会也少,自己玩玩具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显得做事没耐心,而且非常想和别人交流,自然缠上一个人也不放松。 对策:

1、做好家长工作。

首先,我先和家长进行交流,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指出他们的“理论”在幼儿园是不适宜的。我向他们讲明:幼儿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孩子只是想和别人表示友好,可是,他的动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侵犯别人;有些孩子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多的只能依赖于动作,造成许多理解上的偏差。

我列举了工作中遇到的事例,让家长信服的接受了我的观点。我建议家长,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画画、看书,不要边做家务和孩子交流,让孩子觉得你不重视他,画画时不要一次给他很多的纸,鼓励他把一幅画画完整,并耐心地涂色,初步培养其耐心

2、和孩子约法三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子晨在活动中缺乏自制力的问题,我和他做了个小小的约定:你想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要举手,但不是每个问题都请你回答,如果没有请你就抢着回答,就算违反规定,不能得到贴画。他听了,很高兴也很得意,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为老师只和他一人做这样的约定。因此,第一次他遵守了规则,我当然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他得到贴画很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有了成功的第一次,他的信心很足,改掉了不少上课不守纪律的坏毛病,自制力有了明显提高。

3、请小朋友帮忙。

对于子晨比较突出的打人问题,想让他一

下子就改过来还真不容易。每当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他,他还是不依不饶的还手出击,因此大家都不愿和他交朋友,不愿和他一起玩。我便和几个能力比较强、口语表达比较好的小朋友商量解决的办法,他们愿意帮助解决子晨的问题,和他一起玩。我便让他们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如在活动中被别人碰倒了,也绝不能去打别人!如果违反规定三次,就不欢迎他做游戏伙伴了。有了小伙伴的监督,有了游戏伙伴,子晨打人的坏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改变。

五、同伴交往让孩子体验到了快乐

喜洋洋,瘦瘦小小的女孩,短发,大眼。别看个子小,能量可不小,说起话来粗声大气的,一点儿也没有纤细的感觉。特别是她的哭声,洪亮、持久。她小名叫喜洋洋,可是一点都不喜洋洋。哭的最久最多的就数她了。原先还以为她是因为刚上幼儿园不适应所以哭。后来慢慢发现她是什么事都哭。早晨来园时哭,中午吃饭汤不要吃哭,她旁边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她哭,幼儿园举行“迎国庆革命歌曲大家唱”,全园的小朋友集中在庭院里,她看见这么多小朋友也哭。眼泪多来象林妹妹。

后来上音乐课《找个朋友》,灵机一动,给她指定一个朋友吧。选谁呢?凌凌不错,很能干又和小朋友很友好,很有大姐姐的风范。下课时就对凌凌说:“凌凌,以后下课你就带着这个小妹妹一起玩,你跟她做好朋友好吗?”凌凌很高兴地拉着喜洋洋的手走了。此后,喜洋洋的哭声明显少了。一下了课就跟在凌凌身后,有时一起玩,有时还一起整理玩具呢。小班的孩子刚进入社会小群体,有的还不会主动和别的小朋友交朋友。孩子因为没有朋友而感到孤单,因此引发一些不愉快的情绪。老师不妨为孩子们互相“配对”。把性格、爱好相近的孩子相互搭配成好朋友。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很快相互熟悉起来。我开心地看到:喜洋洋终于从“林妹妹”变成了真正的“喜洋洋”。

六、懂事又能干的孩子

凌凌,女生,短发,大眼,高鼻梁,小巧的嘴。在我们班的女生中,她个子也算蛮高的了。刚来园时,她也有“分离焦虑”。但是看的出,这个孩子很坚强,她不会象别的孩子那样哇啦哇啦大哭,她只是一遍遍地问老师:“奶奶什么时候来?”声音里带者哭腔,强忍着泪水。在老师告诉她“四点钟”以后,看到别人哭,她还会去安慰别人:“不要哭,奶奶四点钟会来的。”中午午睡,她总是睡不着,但一直紧紧地闭着眼睛,手里抓着自己的小袜子。有时候被别的小朋友的哭声影响,她也会伤心地哽咽起来,但绝不会哭出声音来。我感觉这个孩子很大气,有种大家闺秀的味道。以后肯定会很出挑。果然,一个月不到,就发现她的很多优点:上课注意力集中,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举手发言积极,和同伴很友好。最让我吃惊的是她很勤快,小班的孩子只会把玩具乱扔,而她会把小朋友丢开来的玩具收拾整理好。现在我经常拿她在小朋友面前做榜样,让别的小朋友都学习她。

七、内向幼儿的进步过程 背景记录

聪聪是个平时不爱说话、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较差,剪刀、画画等更是他的弱项,他总喜欢呆在老师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欢和大家交流,有时会自言自语。晨间锻炼、做操时,总会发现他的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即使教师进行了个别指导,他的进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学区活动时,发现他一个人很快就把数物配对的练习正确完成了,让我感到很意外。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观察,发现他对于数学掌握的比较好,基本都能独立完成练习。 分析与评价

该幼儿从不爱积极表现自己,只是安静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规。对于教师提出的建议,他也只是安静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发现,使我一下子醒悟了,这个孩子也有聪明的一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时把他的练习展现给大家看,并当众表扬了他,奖励了五角星,他的脸蛋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和快乐。在以后的科数活动中,即使他不举手,我也会请他单独回答问题,果然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些肯定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会利用单独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在其它方面加强练习,并通过家校联系告知家长孩子的进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养孩子对画画、剪纸的兴趣。现在,他在其他活动中都会积极地动脑发言,而我也发现他还是个视野较开阔的孩子。他还会主动告诉我,在家里一直有进行画画、手工活动等。在班级里,他的身影逐渐活跃起来,周边交流的朋友也逐渐多起来了,我们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长。

八、大胆举手发言,不害怕 观察情况记录与分析

片段:在今天的语言活动《看云去》开展之前,我把小静请到了身边,拉着她的小手,亲切的与其交谈。我问:“小静,喜欢上管老师的课吗?”她微笑着点点头,“管老师可喜欢小静上课时认真的样子呢,管老师一直希望能看到你举手发言,好想听小静回答问题,你愿不愿意呀?”她说:“愿意。”“恩,管老师最喜欢在课上积极动脑,大胆举手发言的孩子了,你认真听清问题,想到了什么就可以举手说,大声的告诉大家,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大胆地表达就是勇敢的好孩子,懂吗?”她点点头。 在活动中,当问及:“你刚才看到的云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和“如果请你把云朵画下来,你准备怎么画?”时,小静也积极举手,终于能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大大的突破,我及时用她喜欢的图形宝宝奖励了她,她的笑容更甜美了。

分析:小静是个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平时就默默无闻,多数只与固定几个幼儿交流。在教育活动中,更难见到她举手发言,有时被点到名字后,就一副害羞的样子,站着不说话。平时我也力图不断的引导她大胆回答,却多是以失败告终。 指导策略

1.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不同发展、表现、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支持,才能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 2.借助这个实例,鼓励教育其他不敢大胆表达的孩子也要积极勇敢,参加各项活动,增强自信心。

九、加强幼儿规则方面的培养 观察实录:

豪豪近两天的区域游戏都是选择了表演区。

第一天他一轮到选游戏马上就冲过去,然后带上面具,拿出一个小乐器玩。一会他跑到其他的区域里,朝别人大声的笑。教师提醒孩子们不随便离开自己的区域,特别是表演区的孩子。他回来以后,换了一个面具,突然大声地叫了起来。

第二天活动前,教师特别把昨天表演区出现的跑动、大叫的问题抛给了孩子,让孩子们告诉豪豪该怎么做。他还是选了那个区。游戏的前半场他和自己区里的孩子说说笑笑,20分钟;以后豪豪又跑出去了,边跑还边自己大叫吓别人。 分析:

豪豪在区域游戏中还是很喜欢和别人交往的,但是他缺乏一些交往技能,总是用乱叫、吓人、大笑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宝宝的规则意识也比较差,对于活动中的一些规则,他必须在同伴和教师的不断提醒下才能注意,而且持续时间比较短,以后要加强幼儿规则方面的培养,要让豪豪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交往。

十、吃手指的孩子观察分析

区域游戏的时候,小朋友都在快乐的游戏着,可思思却把手伸进嘴巴里吸,眼睛则东张西望的看着各个区域的游戏,好像在思考应该参加哪个区域的游戏。 我走过去轻轻的把他的手拿开,并告诉他:“思思,老师喜欢讲卫生的孩子。我们的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把小手放在嘴巴里面,细菌就会从你的嘴巴里面跑到我们的肚子了,这样会肚子痛的。”说完,只见他认真的点点头。 可是等我看向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他又把手放进嘴巴里面。

无奈,我只好把他叫道我身边来,“思思,为什么你在吸手指?”他只是含着手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我又问道:“喜不喜欢听故事啊,老师给你讲个《生病的小熊》的故事吧! ”讲完故事,我问他:“小熊是怎么生病的?”他小声的告诉我:“小熊肚子里面长了虫子,肚子疼。”我问:“小熊怎么会肚子疼的?”思思看着我说:“小熊把手放在嘴巴里。”“那你想不想像小熊那样啊?”他大声地告诉我:“不想。”我问:“那如果不想肚子疼,就应该怎么做啊?”他想了一会儿告诉我说:“以后我再也不会把手放到嘴巴里面去。” 分析:

有些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家长的不注意养成了吸手指的习惯,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长了家长没有及时的纠正,导致孩子的不良习惯延续至今。 措施:

根据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孩子,高诉孩子吸手指会让细菌跑进自己的肚子里,从而会让自己生病。并教育幼儿讲卫生,爱洗澡,勤剪指甲,慢慢的改掉这一个不良的习惯。

第12篇:关于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让幼儿动起来

木里图幼儿园

石丽红 案例背景

A是班级里的小男孩,来幼儿园一年都不到,长得很帅气,有时俨然一个大男孩,人也很聪明,但话不多,还有让老师苦恼的是:他很多时候比较懒,睡前不愿意自己脱裤子,醒了更多的时候等老师、阿姨帮他穿裤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饿他连喂自己吃饭都懒得动手,做操时只要老师不扶着他做,他也懒得动手动脚,活动时,只要是需要动手稍微有点麻烦的事情,他宁愿坐在一旁看看,仿佛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师好!”门口A进来。“你好!今天真棒,来得早起来了。”老师一边摸着A的头,一边对他说,“想玩哪个区角,自己选一个进去玩吧。”他选了娃娃家,在里面玩得很开心,又是烧菜,又是做饭,还躺在靠垫上蹭来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时间,老师铃鼓响起,“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后来搭火车,我们要准备下楼做操了。”可他还在玩,老师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来了,我们要准备下楼了。”可他还在继续玩,老师走过去,对着他说,他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没有整理的意思,来到自己的鞋子旁边坐着,但是就是没有动手穿,然后看看老师。老师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师说:“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会穿的哦?”他没反应,然后老师又说:“A再不整理,等下我们就都下楼了,就不等你了。”他见老师这么说就象征性的拿了几个玩具放好,这时一位小女孩进去帮他整理,他就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没有穿“我不会!”A说。“不会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师说。A点点头,老师一步步告诉他,他今天穿的鞋子应该怎么穿,并一步步帮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动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场上,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着音乐做早操,虽然有些孩子的动作也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一个个都是一副认真的样子。这时,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开车开到他的面前:“A小司机当好了吗?”说着老师扶着他的手开着,他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任何感觉的让老师扶着他开,开了一小会,老师放开了他,继续开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懒得动手了。老师叫他:“A,小手举起来了,变成小猪了吗?”老师扶着他的手夸张的做起来,他就跟着老师的手动起来了,但是当老师离开后,他又停了,对此老师显得有些无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师讲了嘟嘟熊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孩子们:“老奶奶为什么喜欢嘟嘟熊?还夸奖他。”有孩子很快的说:“因为他会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带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对呀!所以老奶奶喜欢他,还夸奖他。那我们也要学嘟嘟熊,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懒,要不然没有人会喜欢你的。”“A是吗?”旁边的一位孩子马上说:“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点点头。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经穿好鞋子了,只有A还坐在他的鞋子旁边等阿姨出来帮他穿。一会,阿姨出来,老师对阿姨说:“阿姨,不要帮他,他会习惯的。”然后,阿姨没有帮他,他继续坐着,老师走过去,“我们今天来给你得小脚丫找家好吗!”老师把自己的鞋子脱去,“这个是它得家吗?”“不是!”“那它得家在什么地方?”“这里!”“那赶紧让它进家门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A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从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于小孙子是宠爱有加,每天吃饭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场地,他从来都不习惯自己整理玩具。就这样,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并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对于他的每个眼神总能很快的心领神会,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难怪A经常说自己不会但也懒得问。

2、教育效果经常不明显的原因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A把自己的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却没有交给他应该如何整理,这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对于一个在家一直有人帮他做事的A来说也许是有难度的,可能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时教师也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对于A来说也许只是对于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并非从内心有所触动,因而也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长辈们对于独生子女得溺爱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正是这样才让A变得如此的依赖他人。要是他发生根本性得改变必定需要一个很长得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家长得配合,教室要及时得指导家长的工作,要让家园真正能达到很好得共育,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让5+2=7而不是小于7,为孩子创造良好得家庭环境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2、淡化说教,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去教育孩子,运用好游戏得方式

在我们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要总习惯于把现成得东西告诉孩子,要倡导以人为本,更多得运用游戏为孩子创设有趣得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

3、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室应为幼儿学习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室要观察幼儿、了解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而教室仅仅作为他们参加获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找到孩子得兴趣点加以引导

都说兴趣是最好得老师。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得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得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高孩子对于参与活动得兴趣。

活动设计:

第一:小班语言活动《香蕉变戏法》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说:“香蕉像。。。。。。。。”一句话。

3、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香蕉。

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种水果,它的样子长得长长的、弯弯的、皮是黄黄的,拨开以后才能吃,猜一猜它是哪一种水果?”

2、教师出示香蕉,幼儿学说:“香蕉像。。。。。。。。” (1)

教师提出让香蕉来变戏法。 提问:“香蕉像什么?”引导幼儿学说“香蕉像。。。。。。”一句话。

(2)

依次将香蕉横放、竖放、倒放,根据不同摆放位置让幼儿自由讲述。 (3)

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根香蕉,要求幼儿相互交流说“香蕉像。。。。。。”。 (4)

请个别幼儿讲述,并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学一学。

3、游戏:打香蕉电话(教师与幼儿或幼儿之间用香蕉打电话)。

4、拨开香蕉引导幼儿继续想象这时香蕉像什么?

5、师生共同品尝香蕉同时发挥想象。师:“现在香蕉像什么?”

“刚才香蕉怎么样,现在怎么了?” 师:“我们把香蕉变没有了。”

“今天小朋友拿香蕉变戏法都很开心,回去以后还可以想一想,还有哪些水果也会变戏法,来告诉老师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吗?”

第二:小班美术:漂亮的帽子

漂亮的帽子

——小班美术集中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感受帽子美丽的图案与色彩,并进行大胆装饰。

2、体验装饰的快乐并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活动准备:

1、收集展示有特色的帽子

2、手偶:米奇(头上带顶帽子)

3、空白的帽子底图每人各一张

4、颜料、棉签、小毛巾(湿的)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导入主题

导入语:(1)“小朋友看看米奇头上带的是什么?漂亮吗?”

(2)“这里还有很多帽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二、欣赏帽子,激发装饰帽子的兴趣

1、引导语:(1)你为什么喜欢这顶帽子?

(2)它的颜色怎么样?

(3)上面有什么图案?

重点: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样式、色彩及图案,为下面装饰帽子打下基础。

2、出示空白的帽子底图

引导语:(1)小朋友看看这顶帽子好看吗?为什么?

(2)我们把它装饰一下好吗?

三、展示作品进行正面评价

1、

重点评价:建构武器的功能和色彩,以及适当评价它的稳固性。

2、

将幼儿建构的作品摆上展示台,供幼儿自由观赏。

第三:小班玩沙:串串烧 串串香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学习串串烧的一些技能如:撕、烤、翻、喷涂等,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2、活动时不抛沙、扬沙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

2、喜欢玩沙,体验玩沙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沙坑、烧烤图片、新疆帽。

2、幼儿连体玩沙服若干件。

3、范样、录音机、磁带、边丝绳、夹子、水桶四个、装好各色颜料化妆瓶。

三、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宝宝们,听说新疆烧烤美食节开幕了有好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羊肉串)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答。一串串的烧烤东西,那我们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子叫串串烧。串串烧的品种可多了,羊肉串只是其中的一种美食,要想了解的更多串串烧,一起跟着我这位美食妈妈,一起到串串烧之都新疆去转转! ㈠设置游戏情景。

1、开汽车去新疆。宝宝,新疆离我们温州可远了,这次我们开自驾车去。滴!滴!准备好了吗?汽车要出发了,加速上高速——减速钻隧道——小心开弯路了。我们的快乐之行终于到达目的地新疆。

2、“哇”新疆的美食节好热闹,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 串串烧,看!小贩还在吆喝着什么?(串串烧,串串香)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好了,孩子们围着妈妈坐好了。

3、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串串烧。

4、这些串串烧太好吃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不过你们可要认真学,到时候有可能成为知名的串串烧师傅。

㈡教师介绍制作串串烧的步骤。

1、出示范例。这是串串烧里有名的烤全养,它的肉质鲜美。

2、我们先来撕开片片保鲜膜,提醒幼儿别把肉撕破。

3、沙地就是我们的烤炉,边烤边翻,烤多会焦,烤少了会生。

4、烤好了还要喷上各种口味的调料品,有青苹果味、草莓味,味道会更佳。㈢幼儿利用沙子制作串串烧,教师巡回指导。

后面的垫子上妈妈为你们准备好了串串烧的工具,下面请宝宝招呼你们的“阿达西”(新疆话朋友的意思)4人一组坐好一起聚餐。好!

1、鼓励幼儿将一片片的双面胶撕开,保持环境卫生将废纸扔在固定处。

2、然后将沙子装到盘子里“拍拍”、“抖抖”。

3、将颜料喷到串串烧上,要求均匀。㈣品尝。(放音乐)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用沙子制作了,色味俱佳的串串烧。味道好极了(亚克西!)品尝的时刻到了,让我们拿好串串烧一起跳舞庆祝!最后,我们带好串串烧美食和

同伴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第13篇:幼儿 体育活动案例分析

幼儿体育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晨间体育活动开始了,活动前我要求孩子们在指定的区域玩游戏,如玩圈的和玩布制玩具的小朋友在塑料跑道上玩,跳绳的在中间。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布条、飞盘、塑料圈和跳绳开始玩游戏,不一会儿我发现孩子们不仅没有在规定的区域玩,甚至有了打闹行为,一会儿争抢玩具,一会儿又是告状:XX小朋友把我打了, xx小朋友把我撞了„„,一眼望去都是孩子们无休止的疯跑、打闹,孩子们乱成一团,怎么叫停都停不下来。

二、分析

晨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本是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练中玩,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观念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晨间体育活动就是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的玩耍,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材料的提供者、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幼儿冲突的裁判者。而新《纲要》要求,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活动,并进行适时的引导。

(二)材料的问题

1、材料较单

一、种类少,不能满足孩子身体锻炼的需要。

第一、在提供的材料中只有布制玩具、塑料圈以及跳绳三类,其中圈只有6个,布制玩具也很少,大部分孩子对跳绳不感兴趣,因此出现争抢打闹现象。

第二、所提供的材料,不能满足孩子跑、平衡、投掷、钻爬能力发展的需要。

2、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孩子的能力与水平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晨间体育活动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以及能力与水平的差异有计划、有层次的投放,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幼儿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没有深入挖掘材料的玩法,孩子们玩法单一,兴趣渐失。

孩子们对游戏材料只有单一的玩法,如孩子们玩圈除了跳圈还是跳圈,跳绳除了跳还是跳,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一事物或游戏感兴趣他们就会保持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

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使用材料,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当发现幼儿对某一材料的某一玩法兴趣减弱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以保持孩子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而在活动中我没有对幼儿的活动进行适时的指导,也没有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具体的评价,幼儿对游戏材料不知怎样玩或只能进行单一的玩法。

三、对策与思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1、材料太单一,种类少,针对这个问题,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材料外,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废旧材料动手制作一些简单且实用性强的游戏材料,如纸球(用于赶小猪、抛接球等)、纸棒(跳小河、跨栏等)、塑料袋(作袋鼠跳、划船等)、易拉罐(绑成梅花桩)等,保证幼儿玩的材料,让幼儿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得到提高。

2、充分挖掘材料的玩法,保持幼儿的兴趣。

随着幼儿能力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材料的玩法,不断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有计划的开展“一物多玩”的游戏,让幼儿探索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

(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及时发现幼儿有价值的玩法

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游戏材料,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如在玩跳绳的过程中,我发现两名幼儿分别将绳的两端拉起,我认为这可以提高幼儿跳高的能力,于是我让幼儿来试一试,孩子们兴趣很高。

(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孩子游戏的情况给予及时的调整。如在跳圈的游戏中,我发现圈摆放的位置太近,孩子们轻轻松松的就跳过了,且没有了兴趣,于是我将圈的距离拉大,孩子们跃跃欲试继续游戏。

(四)分层次投入材料,分组进行游戏

为保证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将分层次的投放游戏材料如练习跳远,我们将圈的摆放分成了三个不同的距离,,让幼儿进行自由选择,分组游戏,以确保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总之,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适时更换材料、适时调整,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提高。

第14篇:小班幼儿案例分析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爱打架的幼儿

巨家庄幼儿园——张晴

背景:

最近经常有幼儿跑到我身边来对我说:“老师,张扬哭了。”然后马上有其他小朋友说是冬冬打的。起初我把他叫到面前问明了原因又让他向那个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来我发现他打人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一幕,这让我非常纳闷。有一天我们正好去另外一个小朋友家家访,他打电话来让我们一起去给他过生日,因此我们趁这个机会去他家家访了一次。在和他父母的交谈中他妈妈也向我们提及了他最近在家攻击性倾向也较严重,往往要让他爸爸陪他打架,甚至早上一起来就要把他爸爸叫醒陪他打架。于是我们共同探讨了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 分析和反思:

冬冬身上发生的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在平时与幼儿的交往中我发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有发生。经常有幼儿会因为被打而哭着向我诉说。我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幼儿平时喜欢看一些攻击性强的电视,如警匪片、《奥特曼》等,这从幼儿平时的交谈和喜好中便流露了出来。

第二, 幼儿的模仿力较强,好奇心也教强,比如:他们在平时看了攻击性强的镜头,如奥特曼打怪兽后就像尝尝当宇宙英雄的感觉。于是来到幼儿园就把其他小朋友当作怪兽打。结果被打疼的幼儿就哭者来告诉老师。

第三, 现在的孩子都养尊处优,在家里当惯了小公主,小皇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们转,要什么给什么的日子。因此在幼儿园里受了一点委屈就动手打人。

第四, 我们幼儿园的幼儿家大多住在农村,平时爸爸妈妈都很忙在服装厂或其他厂里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孩子就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祖辈一般都是非常宠小孩的,而且这些祖辈的文化层次普遍教低,没有能力也没精力去管教他们,也就造成了孩子平时在家就找其他孩子一起玩(所谓的玩就是吵闹)的局面。 策略: 针对这些现象就得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我想应该在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运动中向幼儿灌输团结友爱的思想。比如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幼儿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多向幼儿讲述一些团结友爱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第15篇:幼儿安全案例分析

幼儿安全案例分析

背景

黄欣怡是小班的一个小女孩,不要看她小,她可勇敢了,而且胆子也很大。做事情和男孩子一样,摔一跤也不会哭的。

事件

记得欣怡刚来学校没几天,就在午睡时发生了这么件事:小朋友们都差不多睡着了,可欣怡却和边上的小朋友在玩,突然听到她边上的小朋友在喊:“老师,欣怡把钱吃下去了。” 当时听完我就紧张了,小孩身上怎么会有钱?是多大的钱啊?“欣怡,你把钱吞下去了?”她点点头。“那你现在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她摇摇头。“是什么样子的钱啊?”边上的小朋友马上说:“是圆圆的。”那肯定是硬币。“有多大呀?”这时两个小朋友都不说话了,于是我马上拿来五角和一元的硬币问他们:“是哪一种的?”他俩都指着五角的说:“是这个。”这可怎么办啊?于是我马上带着她去问保健老师,保健老师问她哪里不舒服,她也摇摇头。接着我们又带她去咨询了医生,医生按了按她的肚子问她痛不痛,她还是摇摇头。医生说没事的,这我才松了口气,但医生还说:“要想办法让她把硬币拉出来。”回家多吃点香蕉和大蒜。到了学校后我马上打电话到她家里,电话是她奶奶接的,奶奶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了学校,她说早上她给欣怡买早饭时找了五角钱,她一定要就给她了,也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我把医生的交代告诉了欣怡的奶奶,让她这两天多观察她的大便。幸好过了两天,欣怡的奶奶告诉我们钱拉出来了,这我才放下心来。通过这次的“吞钱”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午睡也不能忽视幼儿的人生安全,这无疑对教师以后的工作起到一个提醒和督促的作用。

分析

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就像这次的事故,她的奶奶如果不给她硬币玩的话就不会发生了。

反思

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让孩子口袋揣有异物,离园时,教师要向家长告知相关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

第16篇: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专题测试试题

姓名分数

1、《这一次比上一次说的更清楚了》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2、《春天的颜色》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请具体说明该老师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3、《军军的注意力》

4、妈妈带着3岁的女儿在逛街,迎面过来一位留着长发的叔叔,女儿害怕的告诉妈妈说:妈妈,那个人肯定是个坏人,咱们小心点儿。\"看了这个片段后请你完成下面内容:

1、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

2、提出教育建议。

\"

5、A:一名教师为她负责的一组3--4岁的幼儿布置了一个理发店的游戏角,让幼儿进行理发的模拟活动,可惜幼儿的反应非常冷淡。偶尔只有

二、三个小朋友走进游戏角,拿起梳子梳梳头,或对镜子照一照,完全没有出现老师所期望的情形,请你从色游戏的指导来尝试解释幼儿的反应,并评论为这组幼儿设立理发店的游戏角是否是好的选择。

第17篇:小班幼儿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哎,晓奕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晓奕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她就紧皱眉头,老师问她原因,她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她到教室外散步,她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她好多次,试图让她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她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她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晓奕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她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她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她微笑。以后的几天,晓奕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晓奕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活动目标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一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日常用品放在那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或放错地方。

(三)\"认识老师\"活动。活动目标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

二、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两岁半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虑。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喜爱而且乐于模仿。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图片,告诉他们这是××小动物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

案例反思:

通过近一个多星期努力,我终于使幼儿克服了午睡障碍,哭闹现象没有了,午睡室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我想我应该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我得到了孩子灿烂的微笑与信任。虽然幼儿每天生理睡眠的时间较长,我们也提倡午睡,这样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是很有益的。但是幼儿的健康状态应该从个体的生理度来评判,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睡不睡午觉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应该顺其自然。强迫午睡反而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其成长不利。

教学案例

郊尾中心幼儿园 阮晓珊 2014.10 案例描述:

林蓉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园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师,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你想玩什么?”无语,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案例分析:

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林蓉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林蓉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林蓉父母工作忙,由讲方言的奶奶照顾,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使林蓉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林蓉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使其不敢与人交往。案例措施:

1、家园配合,发展语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方方的交往主要源于语言障碍,要想使其问题行为得以矫正,首先应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入手。经与方方的父母沟通,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矫正活动。我对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在家中,尤其是方方在场时,坚持使用普通话;二是父母必须尽量抽时间多与她接触,进行感情交流,如给她讲故事,多和孩子交谈、做游戏。让家长打开家门,走出封闭的小天地,给她寻找伙伴或带孩子去走亲访友。改变家长那种看到孩子很乖,就好像什么都好的看法。通过家长园地刊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引起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改善方方家庭环境的同时,使其内敛的情绪得以放松。在此基础上,我在班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帮助方方的活动。

2、重视环境的创设,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布朗芬布伦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小班幼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心理焦虑,那是很自然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感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真诚、温暖的爱,从而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

早晨来园时,我面带微笑地主动抱抱她、亲亲她、迎接她,有礼貌地向她问好,从简单的对话中引起孩子说话的欲望。课后和她玩“木头人”“猜拳”“猪尾巴”等游戏;午睡起床后,变着花样给她梳不同的发型;有空就主动寻找话题,与她聊天交谈,如:“你这件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你最爱吃什么?”等等。即使她不理不睬,我也想猜她的心思,帮助她解决困难,让她相信依靠老师,使她感到老师像朋友,老师喜欢她。

3、寻找“闪光点”,引导同伴接纳、关爱他。

单纯有老师的关爱还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同样了很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集体的作用,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我还有意识地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爱说爱笑的小朋友旁边。让活泼开朗的幼儿和她游戏、交谈、给她以积极的影响。

4、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我们在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美国哲学家艾马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增强自信,就是“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秘诀”,即让她体验成功。

我有意识地为她创造成功的机会。自从她开始信任我,喜欢走到我身边后,我就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让她完成。我多给她发言的机会,声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说,就多鼓励她。提供给她锻炼的机会。如“请你去叫豆豆进来梳头。”“请你把这本书给冰冰”等,积极为她创设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机会。每当她完成任务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五角星或一朵小红花等。尽量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帮助她勇敢地迈出主动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案例反思: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为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应抓紧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识,消除产生心理健康的隐患,实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学习、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将永远记住关心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我深信:只要相信幼儿,热爱幼儿,耐心教育就可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他们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第18篇:中班幼儿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案例分析:东西不见了

中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贝贝的书包里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贝贝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在贝贝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一 跟踪观察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贝贝的行为,我首先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发现,贝贝“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贝贝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贝贝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餐厅、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

二 行为分析

结合对贝贝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贝贝的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贝贝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伴时常告状。可见,贝贝的行为偏离、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即幼儿之间正常交往的规则。其次,三四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贝贝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贝贝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贝贝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教弱。

三 应对策略

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贝贝,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1.制定分享玩具的集体规则

我和全班幼儿一起商量什么时候是玩自己玩具的时间,大家一致认为每天早餐以后是游戏的最好时间。我们就把这个时间作为玩具固定的分享时间。那在哪里玩比较好呢?孩子们认为就在活动室的中间区域比较合适。于是,分享玩具有了固定的区域。接着,我又腾出一个玩具柜,专门供幼儿摆放自己的玩具。这样,幼儿所有的东西都有了自己的“家”。我还和幼儿约定,既然玩具带到了幼儿园里,就要愿意与每个人分享,但同时提醒幼儿玩之前要征得玩具主人的同意。

2.开展整理书包的集体游戏

为了保护贝贝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幼儿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垃圾桶。

3.让教室里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

我觉得,拿走一个放在固定地方的玩具比拿走一个随意放置的玩具更容易被发现,而且当教室里的各类物品被随便放置时,没有人明确知道教室里有什么东西。于是我在每一件玩具和橱柜上都贴上标签和标记,让每一件玩具都有固定摆放的位置,这样,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显得很重要,而且容易发现缺少了什么。

4.给予贝贝相应的支持

看到贝贝在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会对他说:“你玩一会儿小朋友的玩具,马上就还给他了,对吗?”在我的提示下,贝贝会把玩好的东西还给别人。看到贝贝在整理玩具的时候,我会马上表扬他、鼓励他:“谢谢你帮助老师把玩具送回家,你做得真好!大家都能玩了!”正面的肯定和表扬强化了贝贝的正确行为。

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行为时,家长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解决问题,我和贝贝的爸爸妈妈作了交流,和他们一起寻找合适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里再也没有幼儿说东西不见的情况了。

第19篇:幼儿园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时间:2013.5.6-2013.5.17 地点:沙坪坝实验幼儿园中一班

对象:姓名 小彦 性别 男 年龄 4岁5个月

在我们成人的印象中,小孩子都是童言无忌、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他们无忧无虑的天堂。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真实也是调皮的。 2013.5.6 星期一 天气:小雨

今天是我实习的第一天,刚到中一班,正好他们班组织玩游戏,一些孩子在走廊的运动区玩保龄球。为了孩子的安全,老师会在旁边照看。我就负责照看走廊的孩子。最先引起我注意让我记住的是吴昊彦,他告诉我他的小名叫豌豆苗苗。让后他们开始玩保龄球。他一个人拿了两个球,其他小朋友就看着。他们告诉我说“吴昊彦是班上最调皮的,我们都不喜欢他”。之后我就观察他。他玩游戏很好强,只想自己玩,别人玩一次后,他就直接将其推开,自己玩。他似乎经常有意无意去推、打其他小朋友。我告诉他这个游戏要大家一起分享,一个人玩是很无趣的。多对他说了几次后,他总是把头偏在旁边,最后他一个人直接去走廊的尽头自己玩。 2013.5.8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的早操活动,大家都在很认真地做早操。他就站在那里东张西望,并把他的衣服、帽子含在嘴中咬。问他为什么不做操,他答非所问得说:“我爷爷去厕所了。”

早操结束后,大家回到教室。今天的教学活动,老师然大家围坐成一个圆,他很快坐在老师旁边,老师上课,他就在一旁接嘴,好动。老师用眼神示意他,他就把头低下来,一会又开始。结果老师让他一个人在中间把刚刚教的数字诗边念边做出来。他一个人站在那里做,他似乎很喜欢单独表演。 2013.5.10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做早操他跟着很认真做了。当做到拳击操时,他很兴奋,很high,但是在打拳时,他故意向前一个同学靠近,拿他当沙袋打他。前面同学回过头看他,他又退回继续做,当没看见。 2013.5.13 星期一 天气:晴

每天饭后都有一会儿玩玩具时间,结果今天他吃饭吃晚了,出来玩时,他喜欢的雪花片玩具都被其他小朋友拿了,他就到处去抢。很多小朋友都来向我告状。我就告诉他抢玩具是不对的,让他把玩具还给别人,他照做了。没过多久,他又到处去抢,并且让其他人帮他抢。抢了,归还反复几次后。我就对他说,还有许多其他玩具你可以玩。他说他只想玩这个,没有我就去抢。我说你如果想玩,你就早点把饭吃完,就可以玩了。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来抢你的玩具,你会高兴吗?他摇了摇头,问:“还抢别人的玩具吗?”“不抢了”。

分析 :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他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反社会行为,如打人、推人、故意毁坏物品、刁难小朋友,还有上课接嘴、好动行为,反映出他内心其实比较寂寞,想通过这些过激表现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让他自己感觉有存在感,不孤单。

上文还提到他注意力易转移、不集中,其实因为小孩子容易分心,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缺乏兴趣。比如上文的早操,他可能不是很喜,没有兴趣。还有问他为什么不做早操时,他的回答是“爷爷去厕所了”,很显然,他的注意力转移在他爷爷身上,不集中,然后将所看的脱口而出。

再者,他在玩玩具或者有抢玩具行为,表现出的霸道、自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发育不完善,不善于人际交往。如果想玩玩具,可以询问或跟其它小朋友商量你想要和他们一起玩,这种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

他这种霸道、自私、好动、顽皮、注意力易转移、不集中属于胆汁质型人。这类人有毅力、积极热情、有独创型,不拘于眼前的胜负,而专注于行动,热情向自己的权限挑战。针对性的教育对他以后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第20篇:幼儿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幼儿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宝儿的妈妈说,最近发现三岁的宝儿出现了一些逆反的行为,比如晚上洗脸的时候,她非嚷着先洗脚,家长没听,结果一盆水被她用脚掀翻弄到地上。有好几次是专门和家长对着干,宝宝妈妈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

分析:

孩子的逆反心理始终被认为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孩子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1、产生逆反心理是幼儿教育弊端的曝光。当前,幼儿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儿童提出的要求过高,让儿童承受的学习任务过重;不知道儿童具有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和资质,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孩子过早定向,强制儿童过早地从事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也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动辄打骂、罚跪、罚站甚至逐之门外;还有一些父母却相反,视自已的孩子为“太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本来孩子可以独自很好完成的任务,父母却要唠叨半天,甚至包办代替等等。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正是这些教育弊端造成的。教养方式和手段违背孩子的天性,自然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对抗和逆反心理。可见,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事出有因”,它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人们对幼儿教育作出改进。

2、逆反心理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儿童产生逆反心理,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儿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作用的。

3、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其他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闷、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他们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心中,他们不会让有碍自己身心健康的负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他们不会有畏缩心理、压抑心理,他们也不会懦弱、保守、逆来顺受。他们以这种形式保持心理平衡,有时也能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善加利用,而不应在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时候,一味抱怨、恼火,甚至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

解决方法:

对于这样的宝宝可以先用家长的方法来感化她,首先先是劝说宝宝,但是家长式作风不能一直存在,其实宝宝想先洗脚也不是不正确,然后宝宝不停可以按照她的想法来做,在中间出现的不好的地方就提出来,说她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最后平时和宝宝多沟通,不要一直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宝宝,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不是打骂出来的。

《大班幼儿案例分析范文.doc》
大班幼儿案例分析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