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 本报评论员

2020-04-18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_本报评论员00

第1页共1页法制日报/2011年/6月/9日/第002版政法综治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系列评论(七)

本报评论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际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升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因此,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是“六五”普法期间法制宣传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集合体。因此,深入理解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心和信心、使中国的法治建设永葆社会主义本色不动摇的必然要求。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意识,增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其核心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六五”普法期间,教育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并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三者的有机统一,培养公民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治精神。因此,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为社会组

织和全体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行动。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2篇:本报评论员:加强我军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

本报评论员:加强我军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立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制度,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加强我军人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制度的实施,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保留和稳定工作,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江主席去年在北戴河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曾强调指出:“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国防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要采取切实措施,下功夫造就一批国防科技的将才。要着重探索建立适合国防战线特点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改善骨干人才的待遇,对有特殊贡献的要给予重奖。”岗位津贴制度正是按照江主席这一指示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着眼解决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而采取的有效办法。

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我军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优秀人才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特别是我国加入 W T O后,人才争夺的国际化和人才流动的全球化,使我军在吸引、稳定和保留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岗位津贴制度,对我军更好地应对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提高军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吸引力,稳定和保留更多军队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提升我军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建立岗位津贴制度,也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军队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的一项新举措。这项制度走开了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管理路子,把优秀人才与学科专业建设、武器装备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收入分配中打破平均主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劳取酬,将工作职责与能力水平挂钩,实绩贡献与相应待遇挂钩,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知识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带动和引导广大专业技术干部创新进取,奋发向上,不断提高科技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

贯彻落实岗位津贴制度,必须从科技强军战略的大局出发,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确保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各级党委、领导和机关要认真学习政策规定,领会精神实质,充分理解和掌握岗位津贴制度的内容,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军委决策上来。要妥善处理好激励先进与调动多数、突出重点与兼顾发展、物质鼓励与思想教育的关系,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着眼提高国防实力和部队作战能力,切实把优秀人才选准用好。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提高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充分体现了我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贯方针,充分体现了中央军委对专业技术干部的关心和厚爱。全军广大干部特别是专业技术干部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解放军报 2002年09月10日 第1版)

推荐第3篇:本报表彰优秀特约记者

本报表彰2015年度优秀特约记者

【本报讯】12月18日,兰州日报召开2015年度通联工作暨优秀特约记者表彰会,来自全市八个县区的24名同志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优秀特约记者荣誉并受到表彰。

会上,兰州日报编辑部负责人就广大特约记者对报社各项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为优秀特约记者颁奖,并介绍了报社的工作和发展情况。会议还围绕全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出路以及特约记者的角色调整完善,进行了业务探讨和培训。兰州日报编辑部出版、时政、经济、评论、文体、都市和区县等部门负责人,及来自八个县区委宣传部门分管外宣的负责人交流发言。与会特约记者纷纷表示,会议的主题和内容紧扣现实形势,全媒体时代的特约记者要发挥自身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新闻传播发展的步伐。

推荐第4篇:辽宁日报评论员

辽宁日报评论员:服务人民群众是根本落脚点

2010年06月24日11:02来源:《辽宁日报》

服务人民群众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落脚点。中央和省委反复强调,要把创先争优作为服务群众的经常性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有计划地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切实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日前,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的意见》,这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快全面振兴、构建和谐辽宁的重要举措。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按照省委的要求,切实开展好“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积极主动地服务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办好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在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中创先进、争优秀。

开展“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要全面把握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全面振兴、构建和谐辽宁,遵循“全员参与、坚持经常、量力而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全省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探索完善服务群众的经常性机制,努力在解决群众困难、促进社会和谐上真正见到成效。

开展“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要不断丰富途径形式,认真总结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有效做法,以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慈善行动、设岗定责、惠民行动、为民全程代理服务为主要形式,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职能、特点,积极探索,进一步拓宽服务群众途径、丰富服务群众内容。

开展“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要严格落实重点环节,按照提出方案、组织审定、公开承诺、践行承诺、领导点评、督促检查六个环节,确保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精心组织实施,扎实稳步推进。各级党组织要把“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活动的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重要指标,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加强舆论宣传,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推荐第5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作风纯洁,密切血肉联系

——四论学习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

作风是一个政党的形象,它反映着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现了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风纯洁是党的纯洁性的具体体现,必须将作风纯洁作为衡量和检验党的纯洁性最直接最现实的标准。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回望90年光辉历程,纯洁的作风是我们党始终能得人心、聚民力的重要原因。井冈山时期,“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党的领导同志也是一身补丁、一双草鞋;延安时期,毛泽东革除迎来送往的“官场”礼节,“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新中国成立后,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雷锋到郭明义,无数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造福于民、取信于民。无论是密切联系群众,还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无不体现着党的纯洁性,是我们永远不能丢的传家宝。

保持作风纯洁,核心问题是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失去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将无从谈起。

当前,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去着力解决问题。社会转型期,群众对自身利益更自觉、更敏感,党员干部面临的压力更大、诱惑更多,保持作风纯洁,是我们能否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的关键。

保持作风纯洁,群众路线是“指南针”。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如何更好地走进群众、走进基层?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如何增进党群、干群互信和共识?利益博弈日趋加剧,如何协调不同关切和诉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把握好群众路线这个根本遵循,了解实情察民意,加强沟通听民声,办事公道聚民心。

保持作风纯洁,群众利益是“试金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作风纯洁的基本要求。做决策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场上、从群众利益出发;干工作时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在为人民谋利益,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是群众期盼的纯洁作风。

党员、干部只有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保持作风纯洁,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要坚持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尤其要正确对待各方面批评意见,坚决反对压制批评甚至打击报复的行为。

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无论是抓住发展关键期的机遇,还是应对矛盾凸显期的挑战,都迫切要求党员、干部保持作风纯洁、密切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样,党的宗旨才能得到最切实的体现,国家才能获得最持久的发展动力。

民日报评论员:保持纯洁性,让党更加坚强有力

——一论学习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

自身肌体的纯洁,反映了一个政党光明磊落的底气,决定着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力量。

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要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保持纯洁性的总体要求,作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部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把握和深化。

党的纯洁性同先进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纯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行为准则,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追求和坚守。它贯穿了党的90多年发展历程,与我们党夺取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紧密相联,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密相关,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保持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抓手,从保持纯洁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旗帜鲜明地反腐败作为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保持了党的肌体健康。

作为一个拥有8000万党员的执政党,当前,我们党的队伍总体上是纯洁、团结、有战斗力的。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面对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考验,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模糊、态度摇摆。有的作风不正,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有的原则性不强,热衷于搞“小圈子”。有的为政不廉,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有些党组织则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不够,发展党员、选拔任用干部把关不严,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纯洁性,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要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要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的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才能从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保持清正廉洁、严明监督纪律五个方面,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每个人自身的纯洁性来确保党的肌体纯洁健康,让我们党更加坚强有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清正廉洁,恪守为政底线

——五论学习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1月1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        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这一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决心与信心,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部署,更是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严肃要求。

党的纯洁性同一切腐败现象是根本对立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消极腐败现象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党的纯洁性。一些国家和政权垮台的事实也反复证明,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高度来看,我们党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正因如此,在90多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防止和反对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始终注意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当前,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也要看到所面临的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党员干部为政不廉,无视廉洁自律要求,少数人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严重。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常对照这些规定进行自查,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项绝对不能做,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必须坚决查办腐败案件,健全及时揭露腐败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力度,努力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必须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加强案件剖析和案件通报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政者,正也”。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扎实抓好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推荐第6篇:新华社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

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新形势下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把握。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国之本。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不归功于人的劳动创造。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结底依靠全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只有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国现代化建设才能拥有强大而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但是,当前我国还不是人才强国,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要实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到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当前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加快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把握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工作发展、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之路。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工作要统筹抓好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队伍建设就要把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工作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

业的本领。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改革创新,制定和完善各项人才政策,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臵、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关心青年人才培养,大力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必将极大鼓舞和激励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展其长,造就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中央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倡导马克思主义文风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到中央党校来学习的同志,大都是党的中高级干部,有些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骨干,讲话、写文章、参与文件起草,工作中都会遇到文风问题。因此,今天我就改进文风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为什么要大力改进文风

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延安整风以来,一直为培育和弘扬

马克思主义文风而努力。延安整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顿文风。毛泽东同志对党八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号召全党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在这方面,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翻开《毛泽东选集》,鲜明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人茅塞顿开。邓小平同志历来注重务实,反对不实风气,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带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党的优良文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他反复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明确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重要思想,一再强调要纠正不良文风。他指出,有些文章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同样重视文风建设,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全党抓文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优良文风逐渐得到恢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发展。文风与党风同社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

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

空,就是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二、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风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改进文风的首要问题。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良文风的三个

字,我想另外提出三个字,就是短、实、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有许多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的文章、讲话。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短”,就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的风气。

当然,也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读的。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子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就今天来说,把“野鸭子的腿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提倡短文章、短讲话、短文件是当前改进文风的主要任务。

二是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阐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鸣。

这里需要说明,一些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性要求,事关全局,事关党和国家前进方向及政策连续性,事关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需要在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这和形式主义的套话、穿靴戴帽是两回事。

三是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如果一个文件、一篇讲话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还有多少意义呢?可以说,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经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

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需要指出的是,讲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

三、怎样大力改进文风

文风不正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真正使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这里强调三条。

第一,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文风问题上下都有,但文风改不改,领导是关键。从领导干部自身说,文风不正是不是主要由这样几个因素、几种情况所导致的:一是有的干部由于知识、经验都不够,功底、能力达不到,故而难以讲出新话、管用的话来。二是有的干部思想懒惰,不愿去下深入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的苦功夫,只会在现成的文件、书本上讨生活、照抄照讲。三是有的干部认为只有照讲文件上的话、报刊上的话,才是同上级和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四是有的干部认为讲长话就是对工作重视和认真的表现,给哪个部门讲的话长就是重视那个部门。这也是一种误解。五是有的干部不负责任,别人写什么念什么,写多长念多长。明明知道用处不大,但照念不误。六是还有的干部认为讲大话、空话、套话、歌功颂德的话最保险,不会犯错误。其实这是个人患得患失的思想在作怪,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些因素和情况,都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有关。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与人的素质是紧密联系的。领导干部改进文风,需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充分合理地继承和运用。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二要增强党性修养。坚持以德修身,努力成为高尚人格的模范。只有自己的境界高了,没有私心杂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人们才愿意听、愿意看。如果言行不

一、表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内圈外两种表现,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带出好文风来。这里很重要的是自己要亲自参与重要文稿的起草。邓小平同志说过,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在不断提高,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是要尽可能自己动手。一些重要讲话和文章应当全程参与,出思想、谈看法、拿主意,在大的方面把好关。

第二,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尤其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呼声。文风不实,反映出思想作风不纯、工作作风不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写文件、作报告、发表文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办法从哪里来?只能从调查研究中来,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来。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领导干部改进文风,应当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件、讲话、文章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些地方开展作风整顿年活动,不少干部住村蹲点后感慨地说:“在老乡家拉家常与在办公室接待群众来访不一样,睡在农家硬板床上考虑问题与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考虑问题不一样,能够发现平时在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的问题,学到在办公室学不到的新思想、新话语,拿出在办公室想不到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些体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改进文风,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第三,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党风统一起来,特别要大力改进会风。不良文风的总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议太多,会风不正。现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对文风不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改进会风,能不开的会尽可能不开,没准备好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最好合并开,必须开的会也要能短则短,对会议的时限、数量、质量、规格等加以规范,提出明确要求。条件具备,会议可以直接开到基层,多利用现代通信和技术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或者网络会议。改进文风会风,要努力活跃党内生活,扩大党内民主,大力倡导独立思考的风气,创造鼓励讲真话、提倡讲新话的宽松环境。

围绕文风问题就讲这些看法,与大家探讨和交流。让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改进文风的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推荐第7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开好高水平的民主生活会

2009年03月03日 14:14:21 杭州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正陆续转入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为关键。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重点是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3个环节。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搞好分析检查的基础。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在找准问题,重在分析原因,重在明确方向。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确定主题,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各自具体实际,认真查找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要深刻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深入剖析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根源,提出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样,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开好高水平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关键是要精心组织,做好会前的充分准备。领导班子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认真归纳和梳理。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照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撰写个人发言材料。上级纪委、党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和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派人列席,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只有把这些工作都做好了、做扎实了,民主生活会才有可能开出高水平、开出高质量。切不可把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开成平时一般年度性的民主生活会。必须坚持和做到,问题找得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

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开出高水平,重要的是真谈问题、谈真问题。这就需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在分析客观原因的同时,更要注重从主观上、从思想上查找原因,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应当看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加强党性锻炼的过程,是自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是在正常的党内生活中接受组织、同志、群众帮助和监督的过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严肃认真、触及思想、深入剖析又不纠缠历史旧账,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追究个人责任,既要肯定对的、坚持好的又要纠正错的、调整偏的,努力形成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开展批评,可在会前个别进行。这样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领导班子团结,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视通过积极的组织生活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好作法。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发扬民主,带头征求意见、带头谈心谈话、带头撰写发言材料、带头接受班子成员点评。班子成员也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积极投入到专题民主生活会中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真正开出高水平,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地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共识,一定能有力促进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体制的深刻转变。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召开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哈党组字[2009]32号),地区环保局党组按照要求并通过集中学习、谈心交流、征求意见、对照查摆等环节进行了充分的会前准备工作,于5月 12日下午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地区审计局党组领导班子由**等3名同志组成,会议由**同志主持,同时邀请8名中层干部、基层部门负责人同志列席了会议。指导三组**、地区纪检委**、地委组织部**等同志参加并指导了会议,现将会议情况汇报如下:

二、总体评价

一是准备工作充分。地区审计局党组领导班子能认真按照地区纪检委、地委组织部的相关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及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主题和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形成共识,并认真准备发言提纲,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奠定了基础。

二是主题鲜明突出。地区审计局党组领导班子及成员紧紧围绕地委确定的“科学发展、造福人民”这个主题,按照地区纪检委、地委组织部关于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结合地区审计工作实际,分析思想现状、分析统筹发展、分析服务质量、分析作风建设、分析党组织建设、分析维稳工作,对照检查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

推荐第8篇:评论员申请书

十佳大学生申请书5篇

篇一:十佳大学生申请书范文

申请人:xxx院系:xxxx班级:xxxxx xxx十佳大学生推荐表

姓名学号院部xxxxxxxxxxxx出生年月政治面貌专业1991.7.20预备党员xxxxx性别x民族汉(照片)xxxxx2/71(名次/总人数)颁奖单位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xxxxxxxxxxx 社会工作联系方式成绩排名:

综合测评排名:日期 1/71(名次/总人数)奖项名称

大学期间主要获奖情况 2015/3/102015/9/2015/112015/4/18 湖北省第十七届外语翻译大赛英语非专业笔译组贰等奖xxxx一等奖学金xxxx节获“优秀志愿者”被聘为第五届大学生涯报告团成员

主要事迹

学习方面: 2015/3/10在湖北省第十七届外语翻译大赛英语非专业笔译组荣获二等奖2015-2015学年度,荣获xxx一等奖学金2015/3/2015/12/一次性通过计算机二级一次性通过国家英语4级

共青团工作:

现任xx学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至今,09级xx本科班骨干班委。2015-2015学年中,广播台学通社办公室任职一年。在2015-1011学年度共青团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在2015-2015学年度,被评为xxx“优秀大学生”在2015-2015学年度共青团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在五官医学院2015-2015学年度共青团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组织委员”在xxx第十五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期间,被评为优秀学员。

社会实践活动: 2015/11/在中国xx第二届温泉文化旅游节志愿者活动中,荣获“咸宁市优秀志愿者”称号2015年在xxx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被评为“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15/4/18被聘为xxx第五届大学生涯报告团成员

文体活动:

在2015-2015学年,xxx第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涯设计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15-2015学年,xxx“文明寝室评选”中,带领寝室成员荣获一等奖。在2015-2015学年,xxx“文明寝室评选”中,带领寝室成员荣获二等奖。在2015-2015学年,xxx秋季运动会,xxxx团体项目中,带领我院荣获一等奖。在2015-2015学年,xxxx女子篮球赛中,作为队长带领本队荣获一等奖。

本人承诺:以上所填内容真实有效。本人签字:年月日

院部推荐意见

院部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

复评意

复评领导小组

终评意

终评领导小组

组长签字:年月

填表时间:年月日

见 日组长签字:年月日 xxx学生工作部(处)制表 篇二:十佳大学生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我叫***,来自*******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系06软件2班。1***年**月**日出生,**省*****。20**年*月有幸进入我们学院,入学以来,先后被评为2***-20**年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于**年获得了国家助学金。曾

任班级组长、生活委(至今),院勤工助学管理中心总负责人一职。非常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特向领导老师呈上此申请。家境贫寒,自立自强。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父母均在家务农,父母除了赡养老人以外还要供给我们兄弟二人上学读书。多年以来祖母一直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和心脏病等疾病,常年需要依赖药物维持生计,这使我的家庭变得更加艰难。但是,我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在入学后不久光荣的加入到勤工助学这个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以自己的劳动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在此非常感谢领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关心。努力学习,勤俭自强。入学后,我以昂扬的学习精神和极高的工作热情,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和份内的工作,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虽然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但每天的收获却使我欣喜。在生活中我时刻以勤工助学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不浪费、不攀比、诚实守信、勤劳勇敢。虽然家庭贫困,但父母一句“人穷志不穷”的使我充满了前进的动力。经过努力已在2***年十月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并拥有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证。政治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深层次提高思想觉悟。作为家境贫寒的大学生,首先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因贫困而自卑,不因贫困而不思进取。同时深入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这些重要理论的指导下,于20**年*月,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于*月参加了学院党校的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党的工作路线,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外的局势变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在不断鼓励、帮助身边想申请入党的同学,共同提高思想认识。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日为人民群众,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勤俭与实干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入学以来,不论是班里还是勤工助学管理中心举办的每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并且十分关注学院建设、关心身边同学的学习、身体健康。不要求最好,只要求更好是我做事的准则。担任生活委时,虽然不像班长、团支书的事多,可是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尽最大的努力天天和每组同学打扫教室卫生;另外,生活委员还要负责班费,这种工作要的是同学们的信任,要获得同学们的信任就要做到把账目计好并及时地反馈给同学们。同时,在0*级新生入学时,负责接待新生事宜,以自己微笑的面容、诚实的态度赢得了大一新生的一致表扬。【十佳大学生申请书5篇】十佳大学生申请书5篇。另外,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受到负责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并于20**年*月正式成为我院第一批中国注册志愿者。在担任勤工助学管理中心总负责人时,始终深入到基层工作,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为了发扬奉献精神,曾多次组织成员参加进行义务劳动,同时在负责老师的支持倡议下,(领导各地负责人和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监察部的成员)筹办“勤工助学管理中心负责人竞职演讲”“纪念五四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部署0*年新生迎接事宜并亲自去火车站迎接,观看爱国电影《太行山上》及评选优秀观后感事宜;开展“每天节约3分钱我为社会做贡献”活动,最终以组织名义帮助*市周围各县的贫困中、小学生重返校园计划;组织“迎新生圆月晚会”“迎新年元旦晚会”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演讲能力,还进一步净化了同学们的心灵。发掘、锻炼组织中的有用人才,并支持鼓励其担任院系学生会、主席、部长等。今年清明,组织、参加了勤工助学学生去*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和庄严宣誓,从而进一步学习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飞。总之,现在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与领导老师和班主任的谆谆教诲、耐心指导和用心栽培是分不开的。所以,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当中去,以回报领导老师们对我的良苦用心。在此,特向领导老师提出申请,望老师予以批准。

此致敬礼 申请人:***20**年*月*日20**年** 篇三:十佳大学生申请

申请人:曹毅刚

日期:2015-9-14 篇四:十佳大学生申请

尊敬的校领导、院领导:我叫xx,现就读于xx,xx学院,学习xx专业。在以往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特申请获得“十佳大学生”称号。以下是我的基本情况,供领导参考:

一.思想上:关心时事,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思想上:关心时事,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勇于进步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我一直关注国内及国际动向,关心时事,通过上网了解或每晚收听收音机的资讯类节目,了解当前国内和国际上的新闻,收听其他知名学者和评论家的经典评论,试着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增强自己对时事的敏感度和判断的准确率。我一向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定,能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以大局为重,重视集体的利益。我一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入学之初就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因此,在以往的《大学生品德、现实表现考核》中大多获得“优秀”的好成绩。

二.学习上:努力刻苦,坚定不移学习上:努力刻苦,我来自贫困家庭,上大学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我时刻牢记社会、学校和家人对我寄予厚望,一直铭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努力刻苦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料来充实自己,争取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为国家和社会多奉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学习目标明确,专业思想牢固,认真刻苦,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从平时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自习室学习,所以在学习上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在06年入学以来,我已获得多项不同级别奖学金。我分别于2015/2015学年第一学期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第二学期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并于本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获得本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于2015/2015学年第一学期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第二学期获得一等奖学金,并于本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获得本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并于本学年第二学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于2015/2015学年第一学期获得学校一等优秀贫困奖学金,第二学期获得二等奖学金,并于本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获得本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此外,我于入学之初,加入了本院“科学技术协会”的数学建模部,积极参与科学的讨论,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仍继续努力,努力争取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我将参加2015年考研,争取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加丰富,期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相信,只要付诸努力,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可以很好地回报社会! 三.工作上:认真负责,工作上: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在我参加的各种协会和社团中,我一直积极配合学长、学姐们的工作,认真完成自己应做的工作之外,还热心帮助其他人,积极大胆的提出对活动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青年志愿之协会中,积极争取去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义务劳动等各种公益活动,并积极出谋划策,提出各种让孩子和老人开心的办法,给他们带去了快乐和希望也使我自己更加有爱心,更懂得珍惜和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虽然这些不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事业,但无疑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有意义的事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普通事请做起,踏实诚实,才有可能干成大事业。无论是大事小事,我都会认真负责,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人格的体现。

四.生活上: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生活上:积极乐观,乐于助人,吃苦耐劳,在生活中我一向积极乐观,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的挑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篇二:学位论文重评论文送审申请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重评加审申请表 篇三:项目申请书.wdc 西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书

国家级项目

省级项目

校级项目

文科理科

藏族地区民众对救济方式选择的调研报告——以青海省 项目名称: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为例

起止时间: 项目负责人: 学 号: 学 院: 年级专业: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职 称: 联 系 电 话: 2015.3 — 2016.6 徐友瀚 201330301340 法学院 法学1306 13105095501 郭薇 副教授 13808192130 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制表

一、基本情况 33

二、立项背景

三、研究方案 篇四:曹小娟-文学概论申请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课程学校 西安工业大学 课程名称 文学概论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他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文艺学 课程负责人 曹小娟 填报日期 2015年 4月

陕西省教育厅制

2015年1月

填 写 要 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4.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5.“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设学校盖章。

推荐第9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照镜子”重在找到差距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一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9月02日04: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原标题:“照镜子”重在找到差距

“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是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好这个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4句话、12个字的总要求,给出了根本遵循。

这其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决定着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宗旨意识是否坚定?工作作风是否端正?廉洁自律是否够格?只有以党章为镜、以廉政准则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才能聚焦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活动中找准靶子、有的放矢。

坦率地说,在一些地方,照镜子不大受欢迎。有的同志自我感觉良好,懒得照镜子,动辄曰“寡人无疾”,两眼蒙蒙,双耳聩聩;有的明知自己有问题,害怕照镜子,担心光可鉴真,讳疾忌医;有的只愿看自己光鲜的一面,习惯盛妆出镜,言必谈功劳成绩,自我膨胀、自欺欺人;还有的喜欢拿着镜子照别人,认为自己美得不得了,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问题。这样的认识,不符合“照镜子”的本意,只能是“闭塞眼睛捉麻雀”,把不住问题的脉、点不到矛盾的穴,让活动成了花架子、批评成了走过场。

照不好镜子,或是不愿照镜子,反映出一些同志还存在不以为然的思想,怕照出差距有压力、照出不足挨批评、照出问题被处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对我们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必须有敢照镜子的勇气、照好镜子的决心。藏着掖着,只能把小病拖成大病。敢照镜子、勤照镜子,特别是对缺点和错误多往深处照、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找出差距”的要求才不会落空,“修身正己”的初衷才能够达到。

照镜子,关键是要找准镜子。照什么样的镜子,决定着能看到什么样的问题。如果照的是哈哈镜,自然变形走样、难见真章;如果照的是朦胧镜,云里雾里“看起来很美”,也难以反映实际问题。镜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才能把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把问题看得真真切切。对照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对照廉政准则,增强廉洁意识;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增强自律意识;对照群众期盼,增强公仆意识;对照先进典型,增强先锋意识。这样照镜子,才能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照镜子、亮底子,是活动要求,更是思想考验。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才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求,以实际行动密切血肉联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推荐第10篇:网络评论员

网络评论员【总则】

网络舆论对学校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昌吉学院的更好发展同时也为适应我院新媒体发展需要, 在对外宣传和信息交流的积极作用,规范管理,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结合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招募网络评论员进行应对措施。每一个网络评论员必须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苦劳动保卫昌吉学院的荣誉。 网络评论员职责:

其基本职责是掌握网上动态,开展网上宣传、网上评论、引导网上舆论。尤其是负面、歪曲报道和恶意炒作,撰写、贴发网评文章,澄清事实真相,矫正视听、引导舆论、维护学校形象。网络评论员在出现涉及我院舆情的网站撰写和发表适合网民特点的帖文主要包括百度贴吧和微博。

网络评论员招募: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战略部署,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

(二)、熟悉党的宣传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网络传播技术,热心网络评论工作,有经常上网的条件,有积极开展网络评论的热情。

(三)、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对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积极进行调研和思考,对网络中的热点话题、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

(四)、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或学生教育管理经验,熟悉高等教育政策和我院的基本情况。

(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或有熟练的网络多媒体视频制作发布能力,能用网民熟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主要任务如下:

(一)、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宣传我院的建设成就及相关经验,宣传我院教学、服务、管理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树立和维护我院建设发展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二)、积极引导网上舆论。针对发生在我院的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按照学院部署安排,及时披露事实真相,阐明学院的态度和举措,迅速占领舆论阵地,稳定师生心理,维护校园安定;针对网上出现的歪曲事实、影响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不实报道和言论,及时澄清批驳,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经常登陆网上论坛、社区、博客、贴吧等,了解网上信息,针对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帖跟帖,引导校园舆论,维护学院和谐稳定。

(三)、利用经常上网、与师生交流的机会,掌握网络舆情,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向学院报告,做好舆情跟踪反馈工作。

(四)、树立网络良好形象。以网民的身份,运用网络语言参与网络讨论切合网民需求,形式活泼多样,努力在网民中培养起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11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时刻。2013年12月14日,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松软月壤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足迹,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太空梦想,写到了更高远的星空。“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高度赞扬他们为祖国立下的卓越功勋,殷切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奋斗是梦想的动力,创新是理想的风帆。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正是航天领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玉兔操作系统,“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月面行走路线,靠新算法进行“高精度定位”„„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成果,“中国创造”已经与探月工程一起,载入世界航天事业的史册,成为道路自信、中国信心生动有力的注脚。

独立研究、独立制造、独立实验,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不仅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嫦娥探月的雄浑足音,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半个多世纪自主创新的恢弘交响。东方红系列卫星翱翔太空,长征运载火箭100多次成功发射,10年来10名航天员天地往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正是创新的要求,挺起了我国科技强国的坚强脊梁;正是创新的实践,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力量;正是创新的品质,熔铸成“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血脉,让中国人的逐月之旅如此顺畅。

从“嫦娥”登月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科技兴农,近年来,一系列创新突破提升了国家实力,也让世界惊叹“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奔涌,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科学探索中,向着未知领域进发,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民族复兴征程上,向着现代化目标进军,每一次前行又何尝不需要创新的力量?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迢迢飞天路,悠悠中国梦。当嫦娥把五星红旗带上月球,让我们满怀信心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以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让中国梦驶向更灿烂的明天。

一周舆情:“包子效应”引领官员亲民风尚

庞胡瑞

2014年01月06日11:132014年的第一周,全国网络舆情可以用一个"暖"字来概括,不仅因为全国普遍迎来了历史同期的最暖元旦,更由于在这周上演了一场与"包子"有关的民生舆情,甚至远在南半球的"雪龙"号通过参与国际救援也奉献了浓浓暖意。开年伊始,国内舆情事件趋势中随着吏治的深入,公务人员的作风禁令越来越细,有官员坦言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包子效应"正逐渐引领各级官员深入基层、亲民爱民,这个风尚获将成为贯穿整年的舆情态势。习近平排队买包子彰显亲民风范

12月28日中午,一组"习近平在庆丰排队买包子"的组图,陆续通过新浪微博@四海微传播 和腾讯微博的@万丈乡愁 这一系列普通帐号发布在微博上,随即被网民疯转,迅速上升成为舆论热点。舆论认为,总书记排队买包子,体现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优良的工作作风,彰显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改进工作作风的坚定决心,对各级党员干部也是一种示范和引领。

网友微博感叹总书记亲民零距离。从微博直播习近平总书记排队买包子伊始,网络舆论即呈现爆发式增长,连续两日新浪、腾讯等主流微博平台该话题排名热门话题榜单第一,相关话题搜索量与参与度超过700万次,网民用互联网的方式感叹总书记亲民零距离。与网络媒体的激动与兴奋类似,在事件报道中落后一步的传统媒体更发力于新闻评论,全国过百家报纸第二日头版刊发了评论。"冬日温暖正能量"成为评论主体,随后"解密为何是庆丰包子铺"等新闻评论开始大量涌现,30日,人民日报刊文《平民情怀最动人》为该事件做出了最后的官媒总结,评论认为"21元的简朴餐点,再次为全社会树立行动示范"。

"包子效应"凸显,领导人形象传播进入"微时代"。在践行"走基层"的今天,领导人到街头吃一顿平民午餐已经不再稀奇,但如何利用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微时代"传播大国领导人新形象?"吃包子"可以算是一次崭新的成功尝试,这必将引领官员亲民的新风尚。郑州地铁偶遇市委书记引发舆论质疑

在本周"包子效应"的发酵下,民众开始关注于官员的亲民行为,"偶遇"一度成为舆论关键词。12月30日,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与秘书在会展中心站自助售卖机前买票时,被正在采访的郑州电视台记者偶遇;1月2日,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穿作训服,并配枪在王府井大街巡逻,正好被记者偶遇。偶遇现象密集发生引发舆论质疑。

网民调侃"偶遇"成为2014年第一个网络热词。与网络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排队买包子的满屏赞扬不同,郑州市委书记的"偶遇"则遭遇了网络的冰火两重天的质疑,"作秀"批评见诸报

端。针对此舆论趋势,网络媒体进行了两层次的辟谣,首先《新京报》首发报道《郑州回应地铁偶遇市委书记:因怕迟到乘地铁》,采访记者称这则新闻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之上,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随后《财经网》刊发2011年旧闻

《大河网友偶遇郑州代市长赤脚排涝》,文中网友赞为雨天的"最美身影""事小意义大""说一万次不如干一次"。两天两夜,经过两级新闻真实性过滤,网民对郑州市委书记的偶遇质疑不攻自破,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詹国枢随后在微博感言"怀疑很正常,偶遇亦可信"。

要让让偶遇成为常态。"包子效应"凸显后,将会有更多的官员走到群众中间,这种"偶遇"在未来会越来越多。而"偶遇"之所以成为新闻,又之所以被质疑,其中原因要么是由于人们对于官员作秀现象的深恶痛绝,要么是在于官员与百姓的距离,只有让偶遇成为常态,才能理顺官民关系,才能真正构建起"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治理模式。偶遇,现在还是新闻;偶遇,以后应成为常态。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 节日防腐,唯在以恒

在“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四风”的时势要求下,公款大吃大喝、豪华办公楼,公务员住经适房已是人人喊打,时值年关,新春将至,备受关注的“节日腐败”的毒瘤还需高悬问责利剑,重点防范,重拳出击。

遏制公款浪费,整顿年节作风,这是民心所向、百姓期待。一年以来,从出台八项规定,到颁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出台《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一再为不良风气敲警钟,展现了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巩固扩大转变作风成果的坚定决心。如此密集的举措,释放出动真碰硬、从严务实的态度和决心,对人民群众期盼优良党风政风长期保持下去的呼声进行了积极回应。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肃风正气、唯在以恒。随着中央关于转变作风一连串“组合拳”的打出,犹如将各地、各部门公款消费上了一把无形枷锁,肆意公款消费已是昨日黄花,不那么方便了,不得不变得比以往收敛、低调。今年以来,中央纪委明显加强了对诸如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围追堵截,确实起到了匡正风气的效果。从各地反馈的信息看,虽说目前尚未能完全杜绝“节日腐败”,但总体情况在逐渐向好,这也是社会公众有目共睹的。不过,若想彻底杜绝各种不正之风,还不能满足于一阵风的清查行动,须坚持常态化治理,并在实

践中逐步构建相应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监督检查机制。二是要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让政府财政收支公开透明,特别是“三公经费”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要进一步拓宽社会公众监督、举报的渠道。四是要加大惩戒问责力度。

正风肃纪就要不折不扣执行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抓起,以身作则,严格垂范。总之,只要上下同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彻底遏制“节日腐败”!(唐果)

第12篇:本报十大教育好声音

本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

1、“帮校长上头条”给谁敲了警钟

【原声回放】

“帮上头条”是时下娱乐界流行的一种炒作方式,但是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学生兴师动众“帮校长上头条”,显然并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暂且不论“空调门”、“奖学金”事件是否属实,仅就这种学生和高校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本身就耐人寻味。

客观而言,这两起事件尚在传言和口头通知阶段,目前很难判定真伪是非。即便“空调门”和“奖学金门”事件传言属实,那也应该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依据和学校的相应程序入手加以申诉、解决。从这点来看,年轻学子们的行动似乎有些过于草率了。

2014年4月22日中国教育报2版,姜朝晖

2、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从少儿抓起

【原声回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每个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尤为重要的是,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在形成中易受很多潜在、外在的因素影响。少年儿童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最初阶段,他们选择和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未来成长的方向。如果我们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润泽他们的心灵,很有可能他们的价值观会被来自网络、社会等环境中不良的观念冲击并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是对民族优秀文明的传承,对中国梦的呼应,也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需要。

2014年6月1日中国教育报1版,孙宏艳

3、名校办分校不是一“分”就灵

【原声回放】 名校办分校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把分校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个体,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与策略,明确发展定位,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团队扎扎实实深入到分校里去,以主人翁的意识、态度和精神投入到分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让学生能够切实享受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名校采用派一些管理干部和教师支援分校的教学、管理,或者分校的优秀学生“留学”到本校去上课等措施,是达不到上述理想效果的。名校办分校应该遵从办学的基本规律,必须切切实实地搞好办学,而不能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扶持态度。

2014年9月17日中国教育报2版,吴颖惠

4、珍视传统文化莫误入肤浅化歧途

【原声回放】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并影响着民族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发掘华夏民族深层精神世界中那些长期形成的积极因素,使其焕发出时代的光辉。因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得其神髓,而不是徒具形表,更不是借文化之名,行商业牟利之实。

2014年9月18日中国教育报2版,单承彬

5、为应试配置教育资源是条死胡同

【原声回放】

政策调整带来的分值变动不仅引发了客观的“师资荒”,更暴露出深层次的“师资恐慌”——学科地位提升后的教学质量如何保障?课时安排、课程方案、教学方式、评价模式等都有待系统改进,让学校深感新的“应试”压力。更不用说,如果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若政策进一步调整,艺术、体育、信息素养、劳动技术等更多门类特长纳入高考考核范畴,所有学科都变成高考“主课”,学校该怎么办?当前,若学校继续以“应试”的方式去调配教育资源,一则无法穷尽层出不穷的新需求;二则把所有学科教学捆绑上应试的“战车”,只会愈加背离考试改革等政策的初衷,导致“政策性无奈”。

2014年10月21日中国教育报2版,李爱铭

6、学校行政科学化是“去行政化”前提

【原声回放】

学校行政要保证有活力和有效服务教学,必须要建设一支稳定、专业、合适的专门队伍,因此要创新用人机制。要通过民主渠道公开选拔校长,同时保障校长的用人权。实行干部任期制、职员终身制。大幅度精简机构,减少干部职数,大力压缩交叉任职的方式,严格限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行政职务。

原则上,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兼任,担任行政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退出重要学术岗位,减少或不参加具体学术工作。但在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可以互认聘任年限,以解决“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在尊重行政工作的前提下,建立独立而合理的行政人员薪酬体系,保证同工同酬,优劳优得。

2014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2版,姚跃林

7、单向度责难“超级中学”有失公允

【原声回放】

显然,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之所以备受社会公众舆论诟病,其核心症结即是在“双重功能”的主观确认上发生了困难。这类学校无疑都更为凸显和追逐“筛选功能”上的成功,而对于“育人功能”,则显然必须首先服从于“筛选功能”。如果“筛选功能”并不能从深层真正引导上述理性化的“育人功能”,那么任何一所高中学校自然都没有独立承担理性化育人功能的内在主动性和超越性,哪怕这些中学开展有限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培养,最终也难逃为“筛选功能”服务的工具命运。由此可见,舆论过于强调“育人功能”,而有意轻视或无视现实层面的“筛选功能”,显然是犯了不顾结构性掣肘因素而将价值应然片面当成实然的理论幼稚病,其对学校单向度的责难并不公平。

2014年10月30日中国教育报2版,李涛

8、教师编制城乡统一要落地“有声”

【原声回放】

以单一的“生师比”作为标准的教师配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城乡倒挂”问题。从今后的改革趋向看,在以“生师比”为主的基础上,引入“科师比”有助于缓解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引入“班师比”有助于缓解村小学和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的不足问题,因而值得探索。

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已经引起各地的重视。在一些地方,通过设立附加编制,对解决学校在教师配置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一部分学校的特殊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当前教师编制总量控制的情况下,附加编制还只是完善教师配置的一种补充手段。

2014年12月2日中国教育报2版,汪明

9、“器材无人会用”暴露错位均衡观

【原声回放】

教学设施建设只是过程、不是结果,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无论是钢琴古筝、画板水墨,还是电脑投影,都只是工具,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并非硬件资源本身的先进和丰富程度就可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画等号。事实上,教学设施建设不仅需要与师资、学校外部环境等其他条件相辅相成,还要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息息相关。教育自有规律,教育均衡不只是大搞建设、配置先进的器材那么简单,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才是关键。

2014年12月3日中国教育报1版,刘楚汉

10、大学生就业不能“靠天吃饭”

【原声回放】

就业难易,都是基于现实需要产生的,某一专业就业的供需状况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化的就业环境,没有形成就业状况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的反馈机制。教育滞后于市场,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这无疑加剧了某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这才是大学生就业出现“靠天吃饭”窘境的症结所在。我们尤其要警惕的是,与经济领域供需失衡市场调节不同,人才市场不允许出现失败的“产品”,人才浪费会让更多人陷入“读书无用论”的迷惘之中。

2014年12月16日中国教育报2版,郭立场

年度观点

▶从校长个人来说,一定要转变思维,摒弃落后的“家长制”观念,转而以法治精神为管理学校的逻辑起点。校长只有时时带着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与虔诚之心,才能做到事事处处不失法度。

2014年12月22日2版 李达

▶三位家长让孩子适时休养生息,渴望孩子能真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能在成长期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尽管这还只是一种尝试,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探索的价值。

2014年11月24日2版 陈文

▶英雄不问出身,不论博士硕士或者本科毕业生,只要他们爱教育、爱孩子并愿意为此付出心血汗水,中小学的大门就应当向他们敞开。

2014年10月21日2版 张培元

▶大学校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修身敦品,不仅是其成才的基础,也有益于社会大众的教化。

2014年9月15日2版 张亚群

▶状元经济背后氤氲的对高分考生“神化”的迷信、对高考分数的痴狂,都不是“人生出彩”的常态,更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福祉。

2014年8月14日2版 邓海建

▶“美女、美食、美图”的怪异在于,这种花哨的手段放逐了对大学本原的关注,放逐了对人的关怀——不关心大学内在的东西,相反,把细枝末节作为了追求,是一种逻辑上的颠倒。

2014年7月4日2版 朱四倍

▶一部招生考试史,实际上就是力求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制度设计与力图投机取巧的作弊行为斗智斗勇所写就的历史,就是一部制度与人较量的历史,就是一部法治与人治角力的历史。

2014年6月17日2版 刘海峰

▶在越来越开放的学术“市场”中,具有多样性的学术共同体更具有竞争优势。政策鼓励“杂交优势”,评估价值取向趋向内涵性追求,新大学治理体系的构建,都是促进改革的有利条件。

2014年5月7日2版 熊庆年

▶笼统提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有可能“吊高胃口”却不好落实,不太利于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共识“最大公约数”,促进教育公平也须因地制宜。

2014年3月7日2版 张力

▶有什么样的教育法治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法治素养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法治国家。

2014年3月3日2版 张志勇

▶解决大学生城乡背景差异带来的就业落差问题,既要在整体上推进社会公平,也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公有制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还要从小就重视素质教育,疏通社会向上流动渠道和机制,帮助每一个中国人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2014年2月21日2版 田丰

2014年度教育舆情观察

那么多事情和声音,历史会记住什么

■张以瑾

无论未来我们怎么回望,2014年都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年度。去看看新闻报道,去听听街头巷议,你会发现,老百姓翘首多年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德建设、职业教育改革等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有了具体模样,越来越亲切可人了。

但是,教育改革仍然在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倾听的声音,还有很多需要澄清的争议,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凝聚的力量„„跨入新年的门槛,回望2014,凝思片刻:我们能看见什么,历史会记住什么?

教育改革大步向前,民意支持深水突破

去年,“新常态”成为最有分量、最有影响力的年度热词。从第一次听说,到迎来目不暇接的变化,所有人都相信,它会深刻影响国家的未来,包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历史会记得,2014是新常态起始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从年头到年尾,教育改革不断出新政,出重拳,抽丝剥茧破解那些困扰教改的“大难题”——

年初,中小学划片入学成为政策关注重点,教育部出台意见,强力要求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并重点督促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大城市尽快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工作。

新学年开学,这项政策结出了果实:在择校压力很大的北京,全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了93.7%,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76.82%。民间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查显示,北京家长们感知较好,参与调查者认为“打了一个翻身仗”。

8月,有“牛鼻子”之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有了突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12月,教育部相继出台4个配套文件,对考试招生改革的关键环节做出详细规定。无论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考生利益和教育公平性,还是高校和全社会强烈关注的人才培养问题,在这一系列新政中都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回应。

此外,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都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给教育点个赞,成为很多网民下意识的举动。

教育创新深得人心,各方声音不吝赞誉

网络是新事物、新思想的集散地。从网络舆情反应看,那些富有创新性的行动和案例、那些具有创新思路的教育人物,往往会被舆论发现、传播和赞誉,从而为教育改革积聚正能量。

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带来变化、活力和希望。比如,国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教育公平,在政策起点上保障了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核准发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的章程,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迈出坚实一步;未来6年教育信息化有了“施工图”,网上“游学”将成现实;90后研究生发明3D打印抛光机,企业欲200万买,等等。

从具有开拓精神的教育政策到富有人性的学校管理创新,从学生不经意的创意作品到高大上的科研攻关项目,从教室里令人仰望的学霸到食堂里不断刷新想象力的“神菜”„„悉心关注和思考教育的人都会觉得,教育正在发生某种变化:活泼愉快的东西多了,给人心灵以力量的东西多了。

网络是个盛行围观的世界,但多数声音并不是非理性的表达。只要用心是好的,方式有新意,哪怕事情本身存在争议,多数人也只是莞尔一笑。这一笑,包含了对教育的诸多理解。

各类伤害事件多发,儿童安全牵动人心

过去一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发生了多起儿童伤害事件,引发全国舆论的强烈关注。能不能尽可能好地保护孩子,不仅考验社会文明程度,也考问每个成年人的良心。 在学校安全上,一连串记忆依然在触碰我们的痛觉:幼儿园喂食病毒灵、云南小学踩踏事故、湖南湘潭校车翻车事故、湖北十堰小学砍人事件、山东蓬莱幼儿园校车事故„„没人敢说,这些都是事出偶然、防不胜防,但如何改进,如何防范于未然,是每所学校、每个教育人都需要严肃对待的“良心活”。

再放眼家庭和社会,虐待、拐卖、性侵等伤害儿童的事件也频频发生。2014年12月,国家出台《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性侵害、出卖未成年人等7种严重情形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这为今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利器。

儿童人身安全是教育底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保住这个底,仅靠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得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识共为,齐心协力构筑全方位的儿童安全防护网。 教育常识频出问题,网民“吐槽”毫不含糊

在2014年教育舆情版图上,有些事情看似不可思议,却又不断上演“连续剧”。网友们在难以置信的惊叹之余,往往毫不含糊地吐槽、恶搞,甚至拍案怒斥。

比如,在当下社会和教育环境中,教师不得侮辱、打骂、体罚学生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我们曾在一周之内看到这样4起事件:陕西多名小学生因“没考90分”被老师抽耳光,沈阳女老师在被曝的29段录音中多次辱骂学生,北京一名教师殴打学生致其胳膊扭伤,广州一名小学生疑因老师罚站回家自寻短见。

从传播学上讲,人们更愿意关注那些不寻常的信息。而很多教育的“负面新闻”,都是因为违背认知常识和情感常态而被舆论关注。比如,某地教育局发文不准圣诞节进校园,大学生激情表白被学校开除,广东某小学要求学生至少捐款100元盖教学楼,“话痨”班主任16个月给家长发8000条短信,等等。

既然教育形象、教育品质是国家大事,那么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一举一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就绝非小事。当我们期待教育的体制和环境变得更好一些,一定要明白,我们自己也是体制的一分子,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师生形象倍受关注,舆论评判贬褒分明

教育说到底是“人事”,舆论之眼看教育,最直接、最简单的就是看做教育的人,看教育出来的人。师生形象好,自然是教育的好;师生形象有问题,自然是教育的问题。

针对近年来频繁暴露的师德问题,教育部今年果断“亮剑”,7月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明确规范师德的“六条红线”;10月,又针对高校教师行为划定“红七条”。“对于教师队伍中有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这话教育部说得干脆,老百姓们听得振奋。

但是,良好的师生形象是什么样子,不用政策规定,广大师生给出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例子。郑州大学刘建龙教授发吊瓶照片向学生请假,网友泪眼点赞;中南大学钟世安老师绑绷带左手板书上课,连“学渣”也被感化奋起;江西高考考生柳艳兵和易政勇夺刀救人,感动全中国„„

不用宣传,不用说服,哪怕是最远的围观者,也会衷心点赞,也能从中获取力量。这些人,这些事,就是最好的教育形象,也是稳步前进的中国最为需要的正能量。 (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 出品)

第13篇:本报举行通讯员采风活动

本报举行通讯员采风活动

本报讯

11月28日下午,本报组织的东白山采风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各部门的通讯员和企业文化宣传积极分子共计20人参加。

下午1:30分,通讯员们乘坐公司大巴车到达东白山脚下,开始列队向山顶爬去。虽然气温微寒,但通讯员们热情高涨,一路上有说有笑,互相交流彼此的写作心得。汗水湿透了衣衫,高山的冷风又激走了汗水。大家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在高山合影。17:00分,在热情与汗水挥洒的淋漓尽致中,此次采风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通讯员队伍对企业内宣、外宣及各项文体活动开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提升通讯员荣誉感、归属感,激发通讯员对写作的热情,营造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氛围,本报特组织开展了此次通讯员采风活动。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为公司各部门通讯员提供了一次文学交流和创作的平台,更让平日忙碌在各个岗位的通讯员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了心情,为今后企业信息的宣传报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14篇:本报北京12月9日电

本报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李晓宏)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推进国家和省级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和异地办证。

“‘异地办证’所指的证件,主要包括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出具婚育情况证明等

第15篇:人民日报评论员5.20

人民日报评论员:转方式要“上下对称”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5月17日05:4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今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的开局之年,经济形势具有标志性,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极为关注。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对以后的经济发展,又该怎么办?

一季度经济指标出来后,对7.7%的增长有很多议论,但随后的相关数据打消了人们的疑虑。7.7%的增长,看似有所回落,却包含了令人欣喜的内容,新增就业持续增加,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增幅加大。一句话,中国经济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可贵一步,实现了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这才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内容。增长速度固然重要,没有一定的速度,很难说经济工作做得好,但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关键在于质量和效益,否则速度也难以为继。按照中央要求,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才能既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问题,更为长远发展“垫底子”。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表达了科学发展的坚定决心。从治理产能过剩到严控“两高”行业,当前很多重点工作,也都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工作中,还是时有中央地方“上下不对称”现象。

比如,一些地方说到增长速度回落就觉得“有问题”,对“提速度”的兴趣远大于“调结构”,甚至把国家确定的调控目标作为地区经济增长底线。实际上,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开发强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增长速度也应该有所不同。竞相攀比、层层加码,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会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

发展的雄心大、干劲足,可以理解,也应该支持。但更应该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继续追求过快增长速度,不仅违背经济规律,也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第一要求”。如果经济增速回落是落实中央精神、主动调结构的结果,反而应该鼓励、值得赞扬。

“稳中有进”是我国经济发展主基调,但形势仍然严峻,依然“稳中有忧”。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上下同心,保证政策执行不走样。地方工作和中央要求对表,区域发展和总体规划衔接,有了这样的“上下对称”,才能统筹当前与长远,协调局部和全局,形成全国一盘棋。

经济发展如何做到上下对称?既要做好舆论引导,更要落实到考核指标上,工作业绩考核不能再以生产总值挂帅。看一个地方是不是发展了,不仅要看生产总值的增长,也要看造

成了多大污染排放、产生多大破坏效果、过剩产能带来多大浪费。在考核与追责制度上,需要动真格、出实招。

经济转型是一场攻坚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中国航船才能穿越险滩激流,不惧风急浪高。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5月20日04:5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随着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推进,各级干部不妨想一想,为什么中央领导如此强调过紧日子?

中国的发展一直保持良好势头,这是基本面。然而,对中国经济形势,我们也有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过去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的时代,已经去而不返。这是经济规律使然。最近几年,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下行,加上外部的需求萎缩,财政面临较大压力,虽然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未来会有好转,但财政偏紧的状况将成常态。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还要认识到,经济再发展,也不能大手大脚奢侈享受。一些发达国家殷鉴不远,寅吃卯粮的教训尤其深刻。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逐步接近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控制好这一比例,已势在必行。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很能说明问题。钱袋子小了,更要精打细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方能细水长流、遇事不愁。何况在有限的财政中,我们还有那么多民生工程要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依然把过紧日子视作临时现象,习惯用老思维渡难关,对如何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之不多,对怎样维持大把花钱的“好日子”却想方设法。有的违规办事,强派税收指标征收“过头税”;有的继续摊派,靠不合理行政性罚款填补收入。这些行为,是对经济形势的一种误判,损害了群众利益,更背离了中央要求。过紧日子的首要之举,就是压缩政府开支,走节俭型政府之路。中央之所以三令五申“节支毫不动摇”,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说白了,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否则,谈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宗旨信念,遑论顺应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

应当说,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已有初步成果,群众拍手叫好。但还有一些地方动作慢、力度小,有些方面还太宽松、太舒服。对此,既要长抓不懈,严查重究;更要明白,“戒奢”只是底线要求,我们做的远未达到勤俭程度。

比如,编制缩减了,吃空饷的没了,但编制内的人是否还在“奢”?舌尖腐败的不敢了,公款浪费的少多了,但办公室是否可以简朴些、公务消费的尺度能否再严些?行政开销控制了,减下来的钱用在哪、怎么管?控制再紧一点、制度再细一点,才能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花在群众呼声强烈的方面,比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治理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屡创新高的过去,各级领导干部可能还不太适应现在的紧日子。但困难再大也要做。牢牢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要求,把当前该做的事情做好,政府的“紧日子”,才能为百姓赢得更多“好日子”。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之一

本报评论部

2013年05月20日05: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

今日中国,仍在穿越历史的三峡。这样的阶段,水域开阔也暗流涌动,大河奔腾却泥沙俱下。如何准确把握时代方位、辩证看待社会发展,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从未如此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从今日起,我们刊发“本报评论部”系列文章,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思考。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要把问题放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观察,与国情对接、跟现实对表

曾有学者慨叹,我们遭遇了一个“问题的时代”。从大都市恼人的雾霾到田野间空心化的村庄,从“蚁族”、“蜗居”难圆梦想到“舌尖上的安全”屡现危机。翻开报纸,相关讨论不绝于耳;打开网络,种种质疑迎面而来。一时间,问题让人烦恼,问题使人愤怒,问题令人“绝望”。

如何看待我们时代的问题?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对问题应有的态度。“问题是时代的声音”,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可以说正是在解决问题中步步向前。如果眼里没

有问题、心里没有期待,也就不会改革、难言发展。有“问题意识”,是认识能力提升的表现;能畅所欲言直面问题,更是时代社会的进步。

然而,过犹不及。如果“唯以问题识天下”,群情激愤中,任“问题焦虑症”裹挟成极端情绪,固化为狭隘认识,演变为偏执思想,将人人变成易燃易爆品;如果“只让问题遮望眼”,心灰意冷间,让“问题悲观症”驱逐社会自信心,抵消发展正能量,吞噬我们的幸福感,“问题意识”本身就也成了问题。

今天的中国,发展很快,矛盾高发,问题不少。我们固然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也不能期望万年之事、朝夕解决。将问题拖成历史问题诚不可取,毕其功于一役也绝不现实。任何时候不能忘了,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各种问题,不切实际的空头支票,超越阶段的夸张口号,或是“一招就灵”的万能良药,不是天真幼稚,就是轻浮狂躁。

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要把问题放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观察,与国情对接、跟现实对表。一年一度的春运最为典型,一个多月34亿人次出行,而人均拥有的铁路,还不到一根香烟长度。现代化的速度提升了,过程却无法压缩,再加上不断增大的人口规模、水涨船高的期待诉求,都使问题的存在有客观性、必然性,问题的解决有复杂性、长期性。

希望找到一个总开关,按一下就解决所有问题,肯定是空想。但在充满纠结的生活中,几乎每一个问题的细节里,倒确实暗藏着一个“哲学按钮”,按下那个按钮,被遮盖的意义就会一目了然。比如,农民工问题。过去十几年里,2.6亿农民相继进城,接近俄罗斯和日本人口的总和。他们的生活要在短时间内超越“绿皮车、编织袋”阶段,子女教育与就业,自身医疗与住房,十几年积累的问题要一下解决,即便是奥林匹克山上的希腊诸神,恐怕也无能为力。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消化问题同样需要时间。用辩证法的方式考量社会进程,才能还原事件的真实意义。

解决问题的愿望迫切,可以理解,更应该重视。不过,如果能多点“过程意识”,会更有利于看到主流、形成共识。比如教育公平。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占三分之一强。异地高考理应破冰,可如果不加任何限制地开闸放水,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即使翻番,也无法满足如此激增的就读需求。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不正是在这样的日拱一卒中,才逐渐逼近问题的最终解决?

抽象的价值,存留在理论之中;具体的公正,则需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不像喊喊口号那样简单。医疗改革既需协调利益魔方,更需面对海量刚需和分布不均的现实;收入分配改革“分好蛋糕”理念明确,具体调整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知易行难,在当前中国,尤其如此。不存在一种简单化的理念,可以立竿见影搞定所有“中国式问题”。30多年中国的

渐进式改革,正是从哲学层面上理清了问题与过程的关系,才摒弃了急于求成的冒进,拒绝了休克疗法的诱惑,找到了正确的逻辑和顺序。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有时候,我们的确感到被问题“追着走”、“推着走”。这可以理解,转型期中国问题一大堆,公众和舆论更加敏感,未来的改革之路肯定也充满挑战。但也要看到,正是在对问题的不断突围中,国家社会得到了实质性改善。既有“问题意识”,也有“过程意识”,才能让改革者有更多回圜余地,才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第16篇:人民日报评论员(优秀)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新城市 永续发展

2010年10月15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城市——这是上海世博会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创新城市”在世博会成为一个备受青睐的理念,因为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供了一个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难题。在全球范围内,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正在快速消耗,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拼资源、拼能源的发展路径,必然行之不远。特别是,对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然方兴未艾的中国来说,坚持城市创新,保证可持续发展,更加迫不容缓。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3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的消耗惊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要赢得中国城市更美好的未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要解决上述种种难题,依靠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成了我们的重要选择。

上海把第二十二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咨询会会场席设世博园——上海世博会打开了一扇天窗,提供了众多可资借鉴的城市创新案例。比如走向衰落的港口工业城市毕尔巴鄂,创造性地进行以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建设,成功转型为旅游城市,变成一个以创意经济为主导的服务型都市;还有巴塞罗那,在新城区扩张和老城区复兴中迭出新意,让两者相互映衬、共同发展„„

当然,创新城市的建设决非易事,需要跨越障碍,更新观念。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我国只有不足5%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技术的自给率很低,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也远未形成。一个创新城市,应该拥有健全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要素,以推动城市又好又快地发展,并对其它区域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何谓创新要素?创新活动具有哪些特征?它们需要怎样的政府管理方式?需要怎样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给出明晰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换“发动机”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发展观。因此,发展的观念、思路、手段和评价体系等等,都有待于创新。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有17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我们期待着借上海世博会的东风,乘势而上,推进创新城市建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创新型国家。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

2010年10月13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创新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国组建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出台系列文件,初步形成新的政策体系框架;推动实践创新,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城乡一体化„„近年来,“首善之区”北京市在社会建设领域不断推出首创之举,积累了值得深思的“北京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是紧紧围绕人民需要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挑战。在新形势下,有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据不完全统计,北京70%以上的单位、人群在老体制之外的社会领域。社会建设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丰富实践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北京的经验启示我们,社会建设如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要走改革之路,要在创新中闯出新天地。

与时代同行,才能与社会共进。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关键,是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变化。北京市之所以在社会建设上取得诸多突破,就是因为他们能主动把握时代脉搏,认真研究群众需求,在管理思路和体制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践证明,无论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是探索完善全社会动员和参与的社会建设机制,都是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得社会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要化为现实,需要激发全民热情。北京市社会建设之所以赢得了首都人民的认可,正是因为他们紧紧围绕“民生”这个重点,让群众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共享成果、得到实惠。“北京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才能造就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我们正迎来一个社会建设大发展的时代。党的十七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付诸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速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成为民生福祉的倍增器、处理矛盾的减压阀、和谐稳定的安全网。社会建设任重道远,社会建设大有可为,各地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高度,不断深化对现阶段社会建设与管理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借鉴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外社会建设有益经验,在创新中把社会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宜居城市 促国民幸福

2010年09月2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世博会开园已近五个月。来自全球的参展方以生动多样的展出,描绘了城市生活的过去,展示了城市生活的未来,给人以丰富的启迪。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们的思考正在走向深入。即将在杭州召开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世博主题论坛,集聚了来自全世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官员和企业家,共同探索城市通过和谐达成宜居的发展思路。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需要宜居与和谐。现代意义的城市的崛起,伴随着工商业的勃兴。近年来,很多国家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曾经只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纷纷涌向新兴的工商业中心,城市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测,大约在“十二五”中期,中国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将首次持平。对传统农业大国中国而言,这是极其深刻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了和谐城市,才有和谐国家;有了宜居城市,才有国民幸福。

当然,城市发展并非总是符合人们的期望。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发展机会,人们正向城市集聚,享受城市诸多好处,也承受着诸多“城市病”困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绿色空间减少、废弃物越来越多、人口增长过快、住房日益困难„„人们向往更自然的空间、更绿色的环境、更低碳的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和谐发展,由此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市民的渴盼。

和谐宜居,是对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描述。宜居城市所关注的不是“物”,而是“人”,换一种方式说,就是以人为本。然而,如何寻找适合国情的宜居城市发展路径,仍是中国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城市经典案例和场馆展示,让我们拓宽了视界,增长了见识,对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徜徉于世博园林林总总的中外城市大观,我们认识到:宜居城市需要和谐共赢的区域协同,促进城市群的发育和成长,联手改善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在优势互补中集聚、节约并优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需要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撑系统,让城市交通、公共安全、能源循环系统更加科学有效,扩大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升城市抗灾减灾水平,为城市居民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宜居城市需要公平正义的人文环境和丰富多元的文化享受,只有以人为本,根据人的需要和感受发展城市,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城市的和谐、宜居。

上海世博会以示范和引领作用,唤发起我们建设美好生活的智慧和激情,也必将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就是建宜居城市,促国民幸福。

人民日报评论员: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

2010年09月19日04: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孕育,在辽宁鞍山这个雷锋精神的故乡成长,郭明义20年无偿献血、16年帮困助学,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雷锋精神,集中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公民道德的高度与力量。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感人至深,不愧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亿万中国公民的学习楷模。

道德,源自人们对美好心灵的守望。公民道德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够释放出质朴的人性光辉,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爱与善,更在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每个人烛照前路、纯净心灵、提升境界。“我有献血证、汇款单据、感谢信,这是我一生的财富,看着它们,有一种温暖的感觉。”郭明义在助人为乐中感悟到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人生。30年间,郭明义坚持不懈学雷锋,生动地标注着人们心中对道德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这一种追求与向往,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蒙尘,总是在汶川、玉树、舟曲自然灾害发生等关键时刻爆发出来,塑造着当代公民的群体人格。

道德,富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公民道德的魅力,不仅在于震撼人的心灵,更在于它能够焕发无声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在鞍钢、在鞍山、在辽宁,受郭明义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爱心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爱的温暖;受郭明义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组成慈善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等团队,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是一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互相关怀、友爱的美好图景,充分表明公民道德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精神力量。

道德,成就公民的精神高度。在人们越来越自觉的实践中,道德日渐升华为一种追求进步、崇尚文明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着当代公民具有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表现为当代公民浓烈的人文关爱、国家情怀与自觉担当。这种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就是崇高的公民道德与良好的公民素质;外铸成社会力量,就是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郭明义才能在不同岗位描绘出同样绚丽多彩的人生轨迹,才能以不同身份演奏出同样荡气回肠的人生乐章。

在当代中国,国家的发展进步、社会的稳定和谐,离不开公民道德与精神的推动。郭明义用几十年的坚持,让我们看到在公民道德与精神的成长中,当代中国人如何参与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呼唤更多人的主动参与,期待亿万中国人以更广泛的道德自觉,提升公民素质,展现国家气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书写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篇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交好两个文明建设的答卷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讲话

2010年09月1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特区,应该是经济建设实现新突破的尖兵,也应该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经济特区提出的要求,为特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贫穷、闭塞、落后基础上起步的经济特区,创建之初曾被称为“经济的旺区,文化的沙漠”,深圳一度被视为没有文化的城市。有“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能否创造令人仰慕的精神高度?改革上攻坚克难,经济上突飞猛进,文化上又将有怎样的建树?这成为特区建设发展的重大课题。

事实是最好的回答。30年来,特区始终保持“物质文明不能以削弱和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清醒,以“拓荒牛”精神开拓了特区精神文明的新天地。文化设施建设轰轰烈烈,文化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文化体制改革风生水起,文化品牌繁花似锦„„特区30年,将一片文化资源贫瘠的土地改造成活力无限的文化热土,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

回顾过去,特区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两个文明比翼齐飞、相得益彰。展望未来,特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续新篇。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特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将更为频繁,知识创造、更新、传播将更为迅速,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特征也将更加凸显。在这样特殊而复杂的环境中,特区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就必须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把两个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生态中,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将特区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融为一体,让理想信念、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相映生辉,建设特区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面对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提供更多文化服务,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文化基础。适应文化交流传播的新形势,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特区文化在吐故纳新中激发活力,在博采众长中增强实力,在交流互鉴中散发魅力,为特区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期待着,特区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敢闯敢冒的劲头,以先行先试的魄力,以苦干实干的业绩,交出更新更美的两个文明建设答卷。

人们此前对上海世博的期望,正渐渐成为现实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两千万带走了什么

2010年07月0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天气升温,上海世博园的客流也不断攀升。开园两个月,总计有2100余万人次涌入世博园,这个数字已经逼近上一届爱知世博会6个月间2250万人次的参观者总数。

那么,2100万人次走出世博园后,带走了什么?——除了目不暇接的“西洋景”和造型奇形怪状的美妙场馆,几乎所有人至少都对两个词印象深刻:“排队”、“低碳”。

中国人对世博的热情不仅让外方参展方吃惊,就连国人自己也颇为意外。尽管对世博的客流之众早有耳闻,游客的热情却不见消减。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排队七八个小时,不为果腹或任何物质欲望,只是为了看一场来自异邦的十几分钟的电影,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和高科技洗礼。而且,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一直被诟病没有排队习惯的中国人身上,试问,这还不足以感动世界吗?

不妨对比一下两个多月前世博试运行时的场景:入园拥挤无序,入馆挤碎了玻璃,饮水池堆满垃圾,餐厅人满为患„„网上以及外媒的负面评价不少。而那时最大客流量不过30万左右,现在的最高客流则已超过55万。尽管还有乱扔垃圾现象,还有困乏的游客席地而睡,还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但是,井然的秩序、周到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志愿者的耐心,都开始一一落实。而游客的文明素质也明显提升,插队行为已成“过街老鼠”。

还有一个醒目的词是“低碳”。园区的一切都在诠释这两个字。游客坐的运营车是新能源的,许多场馆的建筑、设计和展示都奔着“节能”,就连赴上海观世博的旅行方式,都会有人根据“碳排放”高低,帮你设计“绿色出行”计划„„不管走到哪儿,“低碳”两个字都会顽强地冒出来,提醒你这届世博会的主旨。

这两个词,一个代表国民文明素养,一个象征城市发展理念。如果,在2000万和以后更多的观博者中,能将这样的意念牢牢地印在心坎,这届世博就算没白办。也让人能够理解,为什么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6000多万客流,助推了日本战后的起飞。看来,人们此前对上海世博的期望,正在渐渐成为现实„„

上海世博会办得很辛苦,不说在市中心艰难地完成腾笼换鸟,硬是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捧出精彩园区的“双赢”,也不说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神速,单说开园后面对每天涌入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的巨大压力,这个城市就在殚精竭虑中收获了管理水准与协调能力的大幅提升。还有4个月,世博还将为上海、为中国带来什么?

过去,我们会说,世博让上海沿江地区完成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让上海城市交通发生脱胎换骨之变;现在,我们有理由说,世博这面镜子,还让上海、让中国看到更多的不足,让国人看到了在国民素质、创新意识和发展理念方面,我们还有更多的脱胎换骨的必要,而这些,才是世博即将留给中国最重要的精神成果。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顶得住的”为何“站不住”

2010年06月23日05: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保护环境,不仅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秉公办事的勇气,更离不开地方主要领导发展思路的转变

最近,安徽固镇县委、县政府做了两项内容相反的决定。先是责令包括县环保局局长、副局长在内的6位环保干部集体停职,后因舆论和上级部门的介入,又撤销了停职决定。目前此事已尘埃落定,但因其颇为典型,值得剖析。

先说这6位环保干部被停职的原因,既不是因为不作为、也不是因为乱作为,而是因为他们的严格执法——要求当地一家企业抓紧补办项目环评手续,并送达排污费核定通知书。此举却被有关领导认定有悖于县里对企业的承诺,影响了该县的发展环境,建议监察部门展开调查。

一方面,是环保干部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另一方面,是县委、县政府依据“到企业检查必须经过批准且限制一年一次”的“土政策”,做出了停职决定。把问责的鞭子打到严格执法的环境卫士身上,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上,类似的事情这几年常有耳闻,只是被停职、受处分的人没有6人之多而已。

不必讳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一些地方还很突出。环保局长的前途捏在其他人手中,环保干部往往“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可见,保护环境不仅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秉公办事的非凡勇气,更离不开地方主要领导发展思路的转变。

当前,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各地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丝毫不能放松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这时候,地方政府再怎么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都不为过。真正能够审时度势的地方领导,应该大力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那些阻挠环保部门正常执法的政府行为,即使取得了一时之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快转变”,非但不会给自己的政绩加分,反而贻笑大方,成为反面教材。

应该看到,国家早就三令五申,不准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不准妨碍正常执法,而像固镇这样无视国家规定,坚持执行“土政策”的地方,为数也还不少。出台类似的“土政策”,针对的是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所有执法部门。表面看是政府在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实际是放弃监管;表面看政府特别讲服务,实际成了违规违法企业的保护伞。

形形色色的“土政策”,反映了畸形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急于发展,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侵害公众利益来保增长、促发展的做法,无论理由多么堂皇,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果抱着畸形的发展观不放,动不动就显摆“土政策”的威风,必然会让违法违规企业有恃无恐,伤害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损政府的形象,给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如今,被停职的环保干部复职了,但对畸形发展观的反思与纠偏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不指望反思一次固镇事件就能让决策者完全清醒,却希望当事者能够吸取教训,旁观者能够举一反三。发展观的进步,如能尽快体现在清理并废止“土政策”和支持环保执法等方面,当令人欣慰。

第17篇: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抗灾答案,书写始于暴雨之前

“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六年过去了,再看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三川”之地今日的崭新景象,这种体会分外深刻

5月12日,带着汶川大地震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迎来了第六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就在各地不忘巨灾之痛,纷纷进行相关科普、教育、培训等活动的时候,来自大自然的挑战也不期而至。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引发洪涝、风雹等灾害。初步统计,已有5省区逾120万人受灾,3人死亡。当“暴雨模式”再次开启,人们的心里难以平静。

“最年轻的现代都市为何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媒体的质疑,凸显了一座城市的尴尬与困境。日前,深圳遭遇了2008年以来的最强暴雨,城市顿成泽国,20处片区内涝,数以千计的汽车被淹,让“看海”之类揶揄又多了一个对象。深圳虽新,问题依旧。据介绍,当地大部分排水管道还是按1年1遇标准来铺设,相当于每小时降雨强度约50毫米,面对平均177.7毫米的巨大降雨量自然捉襟见肘。

“下水道瓶颈”“逢暴雨必涝”,何尝不是不少城市普遍的成长烦恼?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洪涝成灾的城市都在130座以上,2010年高达258座,2013年为234座。城市暴雨洪涝灾害趋于常态化,已经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这一严峻的现实,不断警示我们城市生活的另一面:拥抱了现代与繁华,也必然面临风险与挑战。

生物学者贾雷德·戴蒙德说,农业的出现使病菌交了好运,而城市的出现则给它们带来了更大的幸运。有的时候,城市也是一个冷酷的放大器。光翻阅近一段的新闻,不只是内涝,诸如地下管网泄漏、水源污染、火灾肆虐等,不时在一些城市发生。正是进入这样的现实语境,我们才更深刻理解了学者“城市聚集了人口与财富,也聚集了风险”的感叹,也才能深入思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城镇化与减灾。

进而言之,城市各种灾害的频发,正是现代社会风险性的一个集中体现。回顾世界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工业化并发症。对中国而言,不仅有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传统灾害的侵袭,也有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密切相关的非传统灾害。更可怕的是,二者一旦交织在一起,就会使得风险之翼扑腾得更为猛烈。

下水道的狭窄,不正让暴雨在城市横行无忌?超量排放遇上静稳天气,不正带来挥之不去的雾霾?几天前,在南京,由于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当,放射源铱—192丢失达3天之久,同样让丢失地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污染恐慌。由此也可发现,在一个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风险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性。地下管道的口径,关乎一城人的安危;每一个排放者的作为,会影响一方天空的阴晴。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这既是作风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防灾减灾、化解风险的重要方法论。如果不向“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开刀,不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的不良惯性,仅凭个别地段的管道扩容、渠道疏浚,就难以在下水道与降雨量的竞逐中赢得主动,难以让城市在各种难以逆料的风险面前挺起腰杆。

“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六年过去了,再看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三川”之地——青川、北川、汶川今日的崭新景象,这种体会分外深刻。天地之性人为贵,穿越灾难浴火重生的锦绣巴蜀,向我们诠释了人的力量、人的价值。只有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才能真正夯实抵御灾害、化解风险的安全堤坝。据天气预报,13日夜间起,一轮新的强降雨又将向南方地区袭来。暴雨将至,在又一次人与天灾的较量中,我们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我们的城市将有怎样的表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在暴雨之前就开始书写„„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领导干部要用道德力量赢得人心

“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在河南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鞭策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培养人格魅力,在提升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干好工作、当好干部。

涤荡“四风”、改进作风,已经取得很大成效。无论是八项规定,还是针对公款吃喝、差旅接待、楼堂馆所的种种禁令,都为领导干部的行为划出了一条条底线。“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守住底线,是从政兴业的立身之本。但是,不触碰底线仅仅是最低要求,远非最高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守住底线更应提升高程,让自己德可为师、行可为范,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精神的感召就如同太阳,给人温暖也给人光亮。焦裕禄的事迹为什么能让当年的一个中学生“深深震撼”?为什么相隔近30年还能让一个年轻干部“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正是因为焦裕禄的坚守、执着与奉献,散发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产生着强大的激励作用。面对这样的道德楷模,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这就是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

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发表过一篇名为《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的文章。文中提出,“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的确,只有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才能有威信、有影响力。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号召力,政策措施怎么能得到认同和支持?

人格魅力影响着执政能力。在一些人眼里,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只要有好看的经济统计数字就够了。然而,发展起来之后的中国,矛盾之尖锐、问题之复杂,已远非经济发展所能彻底解决。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社会对政府公信的更高期待,很大程度落到了领导干部这个群体身上,这考验着执政者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没有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的操守,没有敬民如天、视民如伤、为民奉献的情怀,再快的发展也迈不过“塔西佗陷阱”,再多的人民币也摆不平人民的问题,更不用说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领导干部决不是一句空话。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为,同样影响着社会风向。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也是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无论是正向激励还是负面效果,相比普通人都会更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创造的不仅是看得见的业绩,同样有看不见的精神,正如《论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何培养人格魅力、彰显道德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也给出了答案:“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这段简单的讲话,道出了“四种资源”:历史传统、人民群众、榜样典型和制度标准。从被称为“青天”的包拯所代表的古代廉政文化,到焦裕禄、牛玉儒、杨善洲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再到孕育于人民群众中敬业奉献的时代精神,领导干部培养人格魅力有着最丰厚的土壤,正适宜于精神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晚明名臣杨继盛曾写诗自况,“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即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古代官员尚有如此认识,何况今天的共产党干部?培养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尊重,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作文素材大全:守住人生的百分之三十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在某网站看了一个小段子,很风趣,也很现实,大抵如下:一部高档手机,百分之七十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百分之七十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大堆社会活动,百分之七十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百分之七十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百分之七十是留给别人花的„„最终的结论是一生活简单明了,享受人生,守住百分之三十便是最好。

我仔细对照了自己的生活,不,对照了一下很多人的生活,虽然觉得段子中某些言语有点偏颇,但理的确是那个理。于是,我不禁扪心自问:

生活中的你我,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最好”r)事实是:寥寥无几。百万富翁有百万富翁的忧虑,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烦恼。这,是很残酷也很普遍的现实。其根本原因何在7很简单,因为都不想守住百分之三十的简单人生。难以填平的欲壑,永无休止的攀比,让忙忙碌碌的你我,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享受美好的人生。没房子没车子的,拼命想买房子想买车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的,又想拥有更大的房子,更漂亮的车子„„人生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就怕戳破,就怕看开。只要能够拥有人生中的一个个百分之三十,或聪慧或愚钝的你我,都会活得有滋有味,都会过得丰富多彩。

素材运用:知足者常乐。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在追求那些不必要的物质满足的同时,失去的是人生的快乐。只要记住:“珍惜当下,够用就好”,就能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得多

第18篇:山西日报评论员

山西日报评论员:掀起学习热潮 克服“本领恐慌”

2010年06月14日10:32来源:《山西日报》

说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我们有必要重温毛主席1939年在延安一次干部教育大会上讲的一段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毛主席还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越来越快,陌生领域越来越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本领恐慌”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势必会错失发展良机,势必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宋人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就是将“本领恐慌”转化为 “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有鉴于此,省委前不久出台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在6月11日召开的视频会上,更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结合起来,进行动员部署。省委的部署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广大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迅速掀起学习新知识、新本领的热潮。

打铁还需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工。山西要掀起一个发展的热潮,首先要有一个学习的热潮。我们不可能都到发达地区觅人才、选干部,要立足山西现有的干部,加大培养力度。怎么培养?主要是学习新知识、新本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世界观有理论武装的意义,作为一种方法论又属于新知识、新本领。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脱节的、不是割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把科学发展观单纯作为政治理论来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得学科学,学新知识、新本领。什么是新知识、新本领?就我省而言,就是发挥山西具有的优势资源和产业资源所应具备的新知识、新本领。

下一步,要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将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培训制度、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基层党员轮训制度、党员自学制度、主题教育制度、学习成果转化制度等,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的能力,不断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落实到基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超前性、实用性。要着眼于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崛起的战略目标,着力破解诸如解放思想、经济转型、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干部作风建设等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题。同时,推进干部自主选学,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三要加强对学习的考核。强化考核评估,是激发干部学习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要把学习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把理论素养、学习态度和科学化水平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

当今社会,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学习者智,学习者胜。每一位干部都要有“本领恐慌”的意识,着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19篇:网络评论员管理制度

XX镇网络评论员管理制度

一、网络评论员的基本职责是主动掌握网上动态,并在网上进行宣传、评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对不良信息和恶意炒作、网评文章,要澄清事实真相,矫正视听、引导舆论、维护形象。

二、主动接受思想纪律教育,提升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要掌握及时发现不良信息的方法,不断提高辩驳不实报道和错误观点等业务能力,要注重结合网络语言特点,具有文字撰写水平,掌握网络评论技巧。

四、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网络政法信息巡查和引导工作情况,不得违反工作程序和纪律规定擅自在网上发布与维护稳定和法律工作相关的信息或接受新闻单位采访。

五、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舆论引导,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引导权,引起普遍关注。

六、对影响本地区、本单位不良信息及时发现、第一时间上报镇党委。

七、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对不良信息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及时封堵、删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并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种不良影响。

八、按时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召开的各种培训、会议。

九、本办法按县委宣传部指导具体实施。

第20篇:本报小记者将走进农业试验室

本报小记者将走进农业试验室

近期系列活动陆续开展

生活日报6月28日讯农作物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入千家万户百姓餐桌?7月1日上午,生活日报小记者团队将走进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齐河新校区,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各环节,见识农业科学试验室并亲自做试验。

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齐河新校区,小记者们将实地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各环节,以及农作物是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入千家万户百姓餐桌的整个流程。此外,孩子们还将见识农业科学试验室并亲自做试验,切身体验课本上描述的试验过程和结果,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参加活动的小记者,7月1日早8:00在山东新闻大厦集合,统一乘车前往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齐河新校区。

本报小记者活动近期将陆续登场,除此次参观农业试验外,下周还有儿童阅读讲座、参观海洋世界等活动,本报小记者均可报名免费参加。

《先进事迹 本报评论员.doc》
先进事迹 本报评论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