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先进事迹

2020-04-18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感染性疾病科工作总结

感染性疾病科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本院顺利通过二甲中医院验收工作,使本院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在创建的同时也使本院迈上正规运行的良性轨道,现就我科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人员及病区设置:

主任中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3名,其中有江苏省名中医、宿迁市名老中医1名,开设感染性疾病科专科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各1个,病床30张,病区环境经过装修,现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二、主要设备:

病区常规配备普通针具、火罐、艾灸仪、耳穴压豆、中药外治等设备,可开展针灸、拔罐、熏洗、穴位注射等多种中医特色服务;同时医院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各1台,可开展肝功十项、乙肝系列(定量测定)、甲胎球蛋白、Ca19-9癌胚抗原、前S1抗原、乙肝病毒DNA定量定性测定、血脂六项、甲肝、丙肝、戊肝病原学检测。

三、业务范围:

指导民众及高危人群的结核病、肝病预防;开展结核病、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病毒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诊治及长期随访观察,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脂肪肝、肝癌、结核病等。开展工作以来,我科制定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实

施情况汇报,对专科服务质量、效率、病种质量管理进行统计,对危重救治应用中医中药提出严格要求,定期培训,举行科内业务讲座,大大提高了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业务素质。全年共接诊患者8630人次,治疗肝病10余种,住院70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95.8%,业务收入达到300万元。住院能够病历甲率95%,消灭丙级病历,门诊病历合格率97%,处方合格率95%,中医参与率82%,成份输血率100%,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传染率漏报率为0,中、西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6%,临床护理诊断符合率96%,完成实习进修生带教工作,院内业务活动参与率97%,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达到要求,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选派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至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一名住院医师顺利考取执业证书。

四、专科特色建设情况:

今年我科顺利通过县级重点专科验收,已形成门诊、病房、现代设备检查一体化服务,辨病辩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们的优势,针灸理疗、穴位注射等特色显著。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

五、存在不足:

在劳动纪律方面,尚有迟到早退现象;在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上还有不足,如医疗文件书写不及时、会诊转诊不及时、沟通谈话不到位等;在业务技术水平方面,还有差距,体现在业务学习和学术活动氛围不够浓厚;专科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充实,新技术、新疗法、开展不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医务人

员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的能力;

3、不断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指派专人负责劳动纪律;

4、加强中医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与科室的二级分配挂钩,作为最基本的考核指标。

5、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加大督促监管力度。

感染性疾病科2013-12-16

推荐第2篇:感染性疾病科科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科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教授门诊工作。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督促传染病报卡。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总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领导下,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内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2.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负责组织和参加科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带领下级医师做好下午、晚间查房和巡视工作。主治医师不在时代理主治医师工作。

4.协助科主任和主治医师加强对住院、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5.组织病房出院及死亡病例总结讨论,做好病死率、治愈率、院内感染率、病床周转率、病床利用率及医疗事故、差错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6.负责休息时段发热门诊工作。

临床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的医师实行三年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担任住院、门诊、发热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应在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按门诊、急诊室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推荐第3篇:医院感染性疾病试题

医院感染性疾病试题

一、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属于( C)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2.病原携带者是指( C)

A.恢复期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C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早发现、早治疗 B.早隔离、早报告 C.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4、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B)。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5、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A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6、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C ) A.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

B.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以上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7、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C

A.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

B.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C.以上均包括

8、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 ) A.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传播 C.共同进餐和接吻传播

9、日常生活中那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A ) A.同桌进餐

B.静脉吸毒

C.共用剃须刀

10、肺结核病是由哪种途径传播的?(B )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虫媒传播

11、若有发烧及呼吸道症状,应(C ),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烧前有无外出史或与相似症状的病人的接触史。

A.戴上口罩

B.尽快到医院就诊

C.A+B

12、被狗等动物咬伤后应(C

A.立即到医疗机构处理伤口

B.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疫苗 C.A+B (13-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anti-HEV阳性 B.抗核抗体(ANA)阳性 C.anti-HCV阳性 D.HBsAg阳性 E.anti-HAVIgM阳性

13.甲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 答案:E 14.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 答案:D 15.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 答案:C (16-19题共用备选答案)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anti-HBc阳性

B.anti-HBs、anti-HBe、anti-HBc阳性,HBV-DNA阴性

C.anti-HBs阳性

D.anti-HAVIgM阴性,anti-HAVIgG阳性 E.HBsAg、anti-HBc阳性,anti-HCV阳性 16.接种过乙肝疫苗 答案:C 17.既往感染甲型肝炎,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 答案:D 18.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答案:A 19.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为现症感染,也可能为病毒携带者 答案:E (20~2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潜伏期为7~21天,平均14天

B.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30天 C.潜伏期为10~70天,平均40天

D.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50天 E.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70天 20.甲型肝炎 答案:B 21.乙型肝炎 答案:E 22.丙型肝炎 答案:D (23~25题共用备选答案)

A.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阴性 B.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

C.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 D.总胆红素升高

E.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兼有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23.肝细胞性黄疸 答案:E 24.溶血性黄疸 答案:A 25.梗阻性黄疸 答案:C (26~28题共用备选答案) A.促进肝细胞增殖

B.特异性抑制HBV-DNA多聚酶活性 C.具有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 D.杀死并清除血液内的病毒

E.诱导T细胞的分化成熟,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 26.干扰素 答案:C 27.贺普丁 答案:B 28.胸腺素 答案:E (29~31题共用备选答案)

A.流行性出血热,轻型 B.流行性出血热,非典型型 C.流行性出血热,中型 D.流行性出血热,重型 E.流行性出血热,危重型

29.T<39℃,中毒症状轻,仅见少许出血点,无休克和少尿 答案:A 30.T≥40℃,中毒症状及渗出严重,有休克、皮肤淤癍和腔道出血,少尿时间<5天。 答案:D 31.T<38℃,可见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尿蛋白(±) 答案:B (32~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 B.无发热、无腹痛、泻米泔水样大便 C.腹痛、五更泻、果酱状大便 D.发热、腹痛、水样便

E.发热、剧烈腹痛、洗肉水样便 32.慢性阿米巴痢疾 答案:C 33.霍乱 答案:B 34.细菌性痢疾 答案:A (35-37题)

江南某镇居民共饮一条河水,于7月中旬先后有近百人发热,均伴有乏力、纳差,部分病人腹泻或便秘。检查:大部分发热病人有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前胸或上腹部有暗红色皮疹,怀疑为伤寒流行。

35.对正在发热病人进行那项检查最有助于明确诊断(B) A 肥达反应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大便培养

E 尿培养

36.通过检查证实为伤寒流行,引起流行的传染源是(E) A 老鼠

B 苍蝇

C 蚊子

D 带菌者

E 病人

37.为防止疾病继续蔓延,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C) A 隔离病人

B 给易感者注射伤感疫苗

C 加强粪便管理

D 突击消灭苍蝇

E 加强对饮食店管理 (38-40题)

男性,20岁,今3月来出现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伴顽固性腹泻,每日十数次稀便,体重明显下降达10kg,3年前在国外居住期间,因手术而输血400ml,术后无特殊。

38.最可能的诊断是(D) A 肠结核合并淋巴结结核

B 恶性组织细胞病

C 淋巴瘤

D 艾滋病

E 克隆病

39.确诊的首选检查是(E) A 淋巴结穿刺或活检

B 骨髓穿刺

C 血浓缩找恶组织细胞

D PPD试验

E HIV抗体测验

40.如病程中出现咳嗽气促,紫绀,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则应首先考虑(D) A 粟粒性肺结核

B 间质性肺炎

C 心功能不全

D 卡式肺孢子虫性肺炎

E 军团菌肺炎 (41-44题)

男性,40岁,因发热、便秘、食欲不振10天入院。查体:T 39.8ºC P98次/分,肝大肋下1.0cm,软,脾肋下即边。血常规WBC2.7×10^9/L,中性粒细胞52%,淋巴细胞44%,血清ALT100U/L,肥达反应“O”1:160,“H”1:160.41.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C) A 急性肝炎

B 急性白血病

C 伤寒

D 恶性组织细胞病

E 败血症

42.为进一步确定诊断,需作何检查(C) A 尿常规

B 便常规

C 血细胞培养

D 骨髓象检查

E 肝脏穿刺活检

43.病原治疗最合适的药物是(A) A 环丙沙星

B 青霉素

C 复方新诺明

D 庆大霉素

E 红霉素

44.在治疗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正确(A) A 高压灌肠

B 低压灌肠

C 缓泻药应用

D 禁用新斯的明

E 抗生素 (45-47题)

男,28岁,农民。发热5天,伴皮肤出血点,于2009年11月10日由乡镇卫生院转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体检:体温38℃,BP9.3/6.7kPa(70/50mmhg),颜面及眼眶有明显充血,球结膜水肿充血,腋下有条索状出血点,肾区有明显叩击痛。

45.下列何项最有助于确立诊断(E) A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地区及鼠类接触式

B 典型临床表现:头痛、眼眶痛腰痛、酒醉貌及出血点

C 典型疾病分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 典型血象及尿液检查改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有异常淋巴细胞、蛋白尿

E 免疫学检查:出血热病毒抗体IgM阳性

46.病人已进入低血压期,下列哪项不是该期实验室发现(C) A 白细胞升高,有异常淋巴细胞

B 血小板降低

C 红细胞总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

D 蛋白尿及管型尿

E BUN12mmol/L,Cr200umol/L 47.关于本病流行病学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农村型为黑线姬鼠,城市为褐色家鼠

B 虫媒或动物源为主要传播媒介

C 人群普遍易感,有多见于青壮年,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D 肾病综合症出血热是我国最常见类型

E 注射疫苗可预防本病发生 (48-50题)

男性,40岁,发热3天伴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0余次,量少,有粘冻及脓血。大便光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粘液(++)。 48.此病的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以肠道哪一段为主(C) A 回盲部

B 回肠末端

C 乙状结肠与直肠

D 整个结肠

E 盲肠

49.腹痛、腹泻、脓血便是菌痢病人典型症状,其原因为(D) A 内毒素被吸收后激活白细胞,释放出内源性致热源

B 外毒素对肠粘膜损害

C 痢疾杆菌侵入粘膜下层引起炎症

D 痢疾杆菌侵入粘膜下层后引起小血管痉挛从而形成浅表溃疡

E 痢疾杆菌及内毒素、外毒素共同作用 50.为预防菌痢传播应以以下哪一措施为主(E) A 合理治疗病人

B 管理粪便

C 及时发现与治疗带菌者

D 药物预防

E 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二、多选题

1.急性痢疾临床分型包括(ACDE) A 中毒性

B 爆发性

C 轻型

D 普通型

E 重型

2.在霍乱的临床表现中哪像是正确的(BDE) A 寒战、高热、急性起病

B 先泻后吐

C 剧烈腹痛伴腹泻

D “米泔水”样呕吐物

E 严重者有痛性肌肉痉挛 3.符合脑膜炎双球菌的是(ABCDE) A 奈瑟菌属

B 仅存在于人体的细菌

C 严格的需氧菌

D 革兰阴性菌

E 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4.在疟疾的表现中(典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CE) A 定时性,周期性寒热,大汗发作

B 有完全缓解间歇

C 脾肿大

D 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

E 贫血

5.下列哪项不是乙肝病毒(HBV)的复制指标(ABCE) A HBsAg

B 抗HBe

C 抗HBs

D HBeAg

E 抗HBc 6.对于丙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D) A 急性病性肝炎症状较轻

B 黄疸型患者仅占25%

C 不易转为慢性肝炎

D HCV感染主要通过输血而获得

E 肝细胞癌和丙肝病毒感染无关 7.下列不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ABDE) A 鼠疫

B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 包虫病

D 百日咳

E 血吸虫病

8.关于伤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中毒面容,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

B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对伤寒的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C 在病程的第2~3周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及支气管肺炎

D 在病程的第4~6周,肥达反应效价达高峰

E 最显著病变部位是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 9.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ABCD) A 中耳炎

B 化脓性关节炎

C 心内膜炎

D 肺炎

E 败血症

10.下列哪项是肺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的诱发因素(ABCD) A 治疗不及时

B 病原体是黄疸出血性钩端螺旋体

C 赫氏反应诱发

D 患者未接种菌苗,免疫力低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囊虫肺炎的特点包括( ABDE )

A 早期影像表现不明显,肺门旁见淡片影

B 病变发展迅速,几小时或几天内病灶融合呈两肺门旁蝶翼状影

C 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为间质性炎症

D 病变与肺水肿.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感染不易鉴别

E CT较平片发现病变敏感,且可以为病灶活检定位

12.发性肺结核需与支原体肺炎早期鉴别,主要鉴别点在于(ABC

) A 炎症多发生于中下肺野,而结核原发灶多发生于上肺胸膜下部

B 炎症病变多于2~3周吸收,而结核灶通常需1~2个月

C 肺炎一般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D 肺炎经抗炎治疗会吸收,而原发肺结核多引起播散

E 以上说法均正确

1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包括( ABCE ) A 起病急,病情重

B 脑膜炎症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C 寒战、高热

D 咳大量透明较稀的黏液痰

E 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绀 14.咯血伴黄疸可见于(ACD) A 钩端螺旋体病

B 流行性出血热

C 大叶性肺炎

D 肺梗死

15.输血可以传播:(ABCD) A 肝炎

B 艾滋病

C 梅毒

D 疟疾

16.阻断母婴传播的方法为:(ABCD) A 减少怀孕期间的侵袭性操作 B 尽可能地缩短产程 C 避免母乳喂养 D 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17.性接触传播包括(ABCD) A 生殖器疱疹 B HIV C HBV D 解脲脲原体 E 阮病毒

18.32岁男性,体检发现如下结果:HBsAg(+)HBeAg(+)抗-HBc(+),可能是(ABCD) A 急性乙型肝炎 B 慢性乙型肝炎 C 无症状携带者 D 有强传染性

E 接种过疫苗,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19.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正确的是(ABCE) A 减毒活疫苗通常是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 B 减毒活疫苗有回复毒力的可能性 C 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 D 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IgA抗体 E 减毒活疫苗有活化体内其他潜伏病 20.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物质是(ABCE) A 荚膜 B 菌毛 C 血浆凝固酶 D 芽孢 E 透明质酸酶

2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BDE) A 荚膜 B 菌毛 C 异染色颗粒 D 脂多糖 E 磷壁酸

22.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BCDE) A 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身体有益无害

B 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 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 D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 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 23.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BDE) A 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 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使其破坏 D 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24.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是(ABD) A 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

B 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的部位取材 C 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后 D 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 E 标本送检过程中要保持低温和干燥 25.能用于细菌检测的方法是(BCDE) A 蚀斑测定 B 噬菌体分型 C 细菌素分型 D 聚合酶链反应 E 气液相色谱法

26.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ABC) A 疟疾 B 狂犬病 C 肝炎 D 流行性感冒

27.对于肾综合症出血热来说,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CD) A 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B 野生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C 病原体是RNA病毒 D 可经呼吸道传播 E 每年7~9月份为流行高峰

28.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传播途径包括(BCDE

A 夏天蚊虫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其他人

B 吸进鼠类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的尘土

C 进食鼠类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食品 D 孕妇感染的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

E 经过皮肤伤口感染

29.根据下列HBV感染状况检查结果,可作为献血员的是(ACDE)

抗 HBc 抗Hbe 抗HBs HBsAg

A

+

+

B

+

C

+

+

+

D

+ E

+

+

30.在下列诊断阿米巴肝脓肿要点中,其中哪项是正确的是(ACDE)

A 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即可诊断

B 脓液中找到阿米巴包囊即可诊断

C 脓液中找到夏科-雷登结晶可考虑诊断

D 服用甲硝唑有效

E 脓液为棕褐色可考虑诊断

三、判断题(A正确,B错误。

1.对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会着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 )

4.患甲类传染病死亡的,死者的尸体可直接交予其亲属开追悼会。( ) 5.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

6.传染病防治工作,要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

7.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不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 8.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9.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接受治疗。尚未治愈前,不得进入公共浴池、游泳池。( )

10.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特指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照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11.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消毒产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对生产的消毒产品应当进行检验,不合格者不得出厂。( ) 13.消毒液的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

14.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

15.洗涤灵具有消毒作用,可作为消毒剂使用。( )

16.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效果的内容。( )

17.中毒性菌痢的病原治疗,儿童宜选用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菌素,不易静脉点滴庆大霉素。( )

18.钩端螺旋体病潜伏期为2-3天,最长为14天。( )

19.囊虫病有皮下结节并伴有红、肿、热、痛性表现,有的甚至有癫痫发作症状。( )

20.恶性疟的病原治疗应选用青蒿琥酯。( )

答案1.A 2.A 3.A 4.B 5.A 6.A 7.B 8.A 9.A 10.B 11.A 12.A 13.B 14.A 15.B 16.A 17.A 18.B 19.B 20.A

四、简答题

1.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①病原体被清除 ②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③病原携带状态 ④潜伏性感染 ⑤显性感染

2.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①避免高危行为:无保护性交、共用注射器、共用牙刷和剃须刀等;

②杜绝滥用毒品;

③不要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用拒; ④献血员定期查体,保证血源安全;

⑤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减少不必要、不适当输血。 3.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表现:

本期表现酷似重感冒,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

(1) 发热:起病急,突然畏寒发热,39℃~40℃,于l~3日内达高峰,多为稽留热和弛张热。

(2) 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三痛)。

(3) 胃肠道中毒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少数有腹泻,部分病人呕吐剧烈。

(4) 毛细血管损伤症状: 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三红)重者呈酒醉貌。水肿征多见于球结膜水肿、眼睑和面部、四肢浮肿为早期较特殊的症状之一。、

(5) 病后2--3天起出现尿蛋白,且骤然增多。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4.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

病程的3~10天为极期,全身的毒血症症状加重,主要表现为:

(1)高热:持续不退,可达40度以上,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2)有抽搐与惊厥:是由于高热、脑实质的炎症、脑水肿所致,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3)意识障碍:昏迷时间越长、越深,病情越重;

(4)呼吸衰竭:多见于重型患者,分为外周性及中枢性呼吸衰竭,是由于脑实质的炎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的发生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乙型脑炎的主要致死原因;

(5)脑水肿及颅压增高的表现;(6)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休征;(7)少数病人可发生循环衰竭。 5.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

(1)前驱期:大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天。

(2)败血症期:毒血症症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周身不适等,重要体征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70

%)持续1~2天,

(3)脑膜炎期:高热、毒血症持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颅压升高,脑膜的炎症表现,如脑膜刺激怔。

(4)恢复期:体温正常,体征消失,口唇疱疹,1~3周内痊愈

五、名词解释

1.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2.潜伏性感染: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体的某些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而不发病,但又不足以将其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3.败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液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拒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5.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

6.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7.伤寒肉芽肿 伤寒病灶中,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后形成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

8.华-佛综合征 即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主要表现为败血症休克而脑膜的炎症较轻。短期内即出现皮肤、粘膜下的广泛性出血点和淤斑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严重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双侧肾上腺广泛出血及急性肾上腺功能衰竭。

9. 原发综合症(primary complex):是原发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在X线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10.假膜(pseudomembrane):急性菌痢时,肠粘膜表层坏死,同时渗出物中出现大量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细菌一起凝结成膜状物,称为假膜(3分)。

推荐第4篇:感染性疾病培训总结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为提高我院对传染病防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全面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医院实际,于2016年8月11日对我院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及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精心准备

针对卫生人员分布广泛、专业多、层次多和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担负的任务、培训的内容与重点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前我院强化了组织领导,精心准备了课件和培训资料,在选取资料的时候注意了理论政策和实效性,为此次培训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明确目的突出重点

开展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是在医职务工作者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我院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置上一个新台阶,培训是保障。所以在培训教材选用上,我们既选用了法律法规,又引用了大量的规范文件,既考虑了多发病常见病,也准备了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在培训结束后还采取了测试对所学进行了巩固。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此次培训内容我们以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各级关于传染病防制的文件及传染病常规分析方法等,我们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相结合,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立体式的培训格局,满足了专业卫生人员的学习需要,确保了培训效果。

四、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对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培训,有利于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训传染病报告,艾滋病、结核病,使全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法、重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培训的实施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整体防治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科为单位覆盖率达100%,卫生技术人员覆盖率达90%以上。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传染病报告意识得到了提升,培训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平均达到了95分以上,卫生人员对传染病疫情处置能力应该有了明显提高,能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并迅速采取防治,隔离和防护措施。

推荐第5篇:感染性疾病科培训小结

感染性疾病科二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2月8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分级防护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5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分级防护知识,并能熟练穿脱防护服,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三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3月8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医疗废物处置,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1人,请假1人,因故请假人员采取自行补考的方法,考试成绩平均96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医疗废物的处置,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四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4月12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手卫生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刘会峰主任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6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手卫生知识,并能准确认识到手卫生依从的重要性,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五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5月10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7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院内感染的爆发和防控知识,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六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6月14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职业暴露及针刺伤处理流程,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杨俊峰医师、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0人,请假2人,因故请假人员采取自行补考的方法,考试成绩平均95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职业暴露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流程,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七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7月12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预检分诊相关制度及流程,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所有护士参加,考试成绩平均98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护士均能熟练掌握预检分诊相关制度及流程,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八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8月9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1人,请假1人,因故请假人员采取自行补考的方法,考试成绩平均96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知识,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九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9月13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消毒液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8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消毒液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和消毒时间,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十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10月11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预防掌握手足口、艾滋病、结核病、标准预防内容。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7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预防掌握手足口、HIV、HB、标准预防内容,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十一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11月15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重点掌握甲类、乙类,传染病的管理上报、时限及规章制度。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5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掌握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甲类、乙类传染病的管理上报、时限及规章制度。附培训图片如下:

感染性疾病科十二月培训小结

本月科室培训于2017年12月13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进行,内容为不明原因肺炎知识,掌握就诊流程、处置诊疗方法等相关知识。地点在公卫科办公室,采取讲授和现场考试同步进行,由王素珍护士长主讲,科内参加12人,请假0人,考试成绩平均95分,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全科人员均能掌握不明原因肺炎知识,掌握就诊流程、处置诊疗方法等相关知识。附培训图片如下:

推荐第6篇:竞聘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演讲稿

竞聘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演讲稿

---------------高陵区医院

王锋

首先感谢院领导给我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今天参与竞聘的是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这一职务。对我个人来讲,这不仅是一次竞争,更是一次对自己的锻炼、检验和提高。下面我就把自己竞聘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的一些想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

我的汇报分为三个部分:

1、个人工作简历。

2、参加竞聘的主要优势。

3、竞聘成功后的工作打算。

一、个人工作简历:

本人2008科大学年毕业于四川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高陵区医院临床一线从事医疗工作,任职期间先后多次被评为医疗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医师”等称号:先后在空军451医院、陕西省结核病医院、唐都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进修学习。

二、参加竞聘的主要优势

竞聘感控科主任,我感觉自己主要有两个方面优势: 一是勤学善练、专业水平扎实。

从事临床工作近十年,经历较为丰富,有较强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各类常见肝病(如各类肝炎、药物性肝损、肝硬化、肝癌)、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热、手足口出血热的诊治。在xx担xx期间负责感控工作,对其工作程序、工作职责、标准制度、工作重点等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xx年参加了河南省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获得了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岗位培训证书”同年8月参加xx培训,使我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了较大的进步,通过向其它优秀感控单位学习,也使我的感控管理思路更加明晰。

二是认识到位、责任重于泰山。对于感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控制,细节决定成败。我深深认识到,做好感控工作不仅为医疗安全提供一份保障,它不仅能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益,提升医院的品牌,更是人们内心的一份信任。从卫生部每年通报的感控事件来看,没有一次不是叫人触目惊心,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毋庸置疑。所以做好感控工作,我时刻以一种如履薄冰工作状态来严格要求自己。但我知道感控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也是我做为一名感控专职人员永恒的信念。

推荐第7篇: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七条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目的: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制定标准并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二)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三)适用范围:本院

(四)职责:

1、感染管理科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标准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2、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学习、培训、检查、落实;

3、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护士按标准实施。

(五)内容:

1、实行24h值班制。医务人员均按出诊表准时上岗,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出诊医生要认真做好日志登记,规范书写门诊病历,严格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

6、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7、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9、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10、医务人员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11、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传染病上报流程、途径、时间,预防传染病传播流行。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适用范围:医院

(四)职责:

1、疾控科负责疫情统计、上报管理。

2、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并注意保密。

3、各科门诊医生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五)内容:

1、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系统,疾控科,各科室均设疫情报告员,由疾控科疫情报告员组织疫情报告工作。

2、各科疫情报告员均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6小时内报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各科门诊医生,一旦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疾控科,科室疫情报告员负责住院病人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4、疾控科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按期上报旬报表,每月25日至30日与科室核对疫情,检查漏报、迟报情况并更正误报,然后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并注意保密。

5、为鼓励有关人员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临床科室医师,凡及时准确填报疫情卡片的,均从业务收入中提成奖励,由疾控科统计,报财务科发放。如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计入季度工作质量检查,与科室奖金挂钩。

三、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登记、报告

(一)目的:规范传染病上报流程、途径、时间,预防传染病传播流行。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适用范围:医院

(四)职责:

1、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通过电子病历内网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控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同时登记到科内传染病登记本上,以备核查。

2、检验科、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3、疫情管理员进行网络报告。

4、疾控科检查、核实、督导。

(五)内容: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相关登记:临床科室建立门诊日志,病房设立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放射科建立检验、放射登记本(主要是肺结核x线登记),对所有就诊、住院、检验、检查的病人进行详细的登记;门诊、病房建立传染病登记本;疾控科建立全院总传染病登记本。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通过电子病历内网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控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同时登记到科内传染病登记本上,以备核查。

4、各种登记本、报告填写要求做到内容完整、准确,无漏项、错项。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日志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诊断)日期、就诊日期、初诊或复诊等基本项目,要求登记齐全,分科、分月装订成册。有关科室的门诊曰志登记数与该科挂号数符合率要求85%以上。

(2)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九个基本项目。病人住院或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 (3)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使用国家统一的格式。

① 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包括:病名、登记日期、患者姓名(14岁以下儿童(含14岁)填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发病时间、诊断时间(填到小时、分)、报告时间、订正时间、填卡类型、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卡医师、联系电话等。

② 临床医生或检验医生在诊断传染病后,须按照《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填写必须完整、规范,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诊断时间填写到小时分钟,填报人应签名。

③ 应尽可能填写电话、工作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名称),以便于及早发现同一单位(学校或托幼机构)的疫情。

④ 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并进行记录。

⑤ 检验科、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超过国家标准或超过正常值范围等,能够确定为传染病者,检测结果必须有专人保管,将异常检验结果报疾控科。对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对肺部x线检查怀疑或确诊为肺结核的,检测结果直接送开具放射单的医生,阳性检测结果要用传染病登记本专门登记。

⑥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对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当天内进行网络报告。

⑦ 各科室疫情管理员于每月25日至月底与疾控科核对疫情的登记,同时做好传染病资料存档

工作,以备上级检查。

⑧ 奖惩措施:如迟报、漏报l例传染病报告卡将扣除科室医疗质量分和责任人l个月绩效工资,造成重大影响的按有关法规处理。对及时准确上报l例传染病报告卡的个人,院奖励l元。

四、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制度

(一)目的: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本院

(四)职责:

1、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结合流行病学史、职业史,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预检。

2、经预检为传染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应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内容:

1、分诊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患者进行预检。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4、经预检为传染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应当将患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五、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一)目的: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三)适用范围:医院感染疾病门诊

(四)职责

1、肠道门诊医护人员对腹泻患者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就地处理、隔离治疗”。按要求上报传染病,严格遵守隔离、防护等相关规定。

2、疫情管理员,每天收集疫情,分类登记,报告至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并注意保密。

3、疾控科根据疫情进行培训、检查、监控。

(五)内容:

1、肠道门诊是发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对于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扩散起着关键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2、医院设立专用肠道门诊诊断室、留观室、专用诊断桌以及肠道门诊兼职医生,负责对门诊腹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腹泻患者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就地处理、隔离治疗”。

3、肠道门诊应配备有防蝇设备、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专用的诊断、检查、采样、抢救、消毒、杀菌药品和医疗设备。值班医生应当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周围环境卫生。

4、肠道门诊业务范围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以急性腹泻为主的各种传染病。

5、肠道门诊医生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各种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有关专业知识,严格遵守隔离、防护等相关规定。

6、处理完患者,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患者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对患者的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应及时消毒处理,患者离开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7、医院每年5~10月开设肠道门诊,凡就诊的腹泻患者一律要填写《肠道门诊患者登记簿》,填写时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便于查找和统计。

8、发现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上报,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要按规定上报疫情。

六、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一)目的:规范发热病人接诊流程,加强发热病人管理。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

(三)适用范围:医院感染疾病门诊

(四)职责:

1、在发热门诊工作医护人员,按要求进行登记、防护、分诊、治疗、转诊。

2、科室负责人组织学习、培训、检查、督导。

3、感染管理科负责相关知识、防护措施培训,并督导检查。

(五)内容

1、发热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经过培训,掌握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知识,负责门诊发热患者诊疗的全过程。

2、首诊医生对在发热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病情观察,交接时要把病情及治疗情况向下一班交接,并写好交接班记录。

3、每日必须向疾控科和医务科报告发热患者诊治人数,如有疑似患者必须由医院专家组确诊后由疾控科报告有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在发热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消毒隔离知识,督促医生做好个人防护和检查工勤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工作。

5、发热门诊入口处有专人发放一次性口罩和就诊须知,负责发热患者和陪同人员的导诊和宣传基本防护知识。

6、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接诊发热患者,为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现可能为临床观察、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后,立即将患者安排进入隔离观察室,立即申请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流行病学调查。

7、若诊断为临床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应立即按规定上报并按照程序转入集中临床观察医院;若诊断为其他疾病则转入正常就诊程序。

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发热门诊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主要病情,以便追踪观察,按规定发放《发热患者通知书》。

七、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目的:规范门诊医师传染病上报流程,加强传染病管理。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爆发及处置规范》。

(三)适用范围:医院门诊

(四)职责:

1、门诊医师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

2、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标记。

3、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

4、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五)内容:

1、门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在门诊日志上认真登记,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详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地址、发病日期、诊断日期、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在门诊日志相应位置加标记。

2、门诊部各科室负责人要每周核查门诊日志,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补报和订正传染病报告卡。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门诊日志,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的发生。

3、对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人,门诊医生要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订正卡上报疾控科。

4、要做好门诊日志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备后查。

5、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50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推荐第8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6、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十)感染性疾病病房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感染性疾病病房的设置应相对独立,与普通病房之间设隔离带,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不同区域之间必设“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每一病室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7、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加强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8、严格陪客、探视制度管理,一般情况下不设陪客、探视。必须留陪时,应由床位医师签署书面“同意”意见。陪客、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等。

二、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

(二)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1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洗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

(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七)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根据规定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

(八)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志明显,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各诊室应配置适合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推荐第9篇:感染性疾病科 述 职

2014述 职 报 告

尊敬的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下午好:

本人 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 现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感染性疾病科顺利完成了实现制定的各项医疗目标:

1.带领全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力开展治理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未出现顶风违纪现象,没有出现任何医疗差错、事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多次被患者表扬;

2.认真学习新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新进展,提高医疗水平;全年门诊病人连续多年超万人次,且逐年稳定增加。积极发放医生名片,对患者全天24小时开放手机,开展门诊专科专病门诊、周日专家门诊,满足广大患者医疗需求。

3.全力应对H1N1甲型流感疫情,协助发热门诊工作 ,在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协助下, 开展了救治甲流感的突发疫情救治演练,明显提高了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理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我院防控甲流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传染病报告率达100%,从未出现迟报、漏报、甚至不报现象。

1 4.大力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多次组织院内继教讲课、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经常翻阅国内外医学杂志,获取最新的医疗资讯,

在感染性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这样和那样不足 2015年将在新的院领导班子带领下,紧紧围绕2015年医院工作的重点,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一、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开展治理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持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职业责任,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认真医疗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医疗安全意识。

二、医疗工作:

用我们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吸引更多的病人,对老病人应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服药情况,要求定期复查,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对新病人积极发放医生名片,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增加病人数量和质量,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更好地促进科室的发展。进一步开展门诊专科专病门诊,长期开放专家门诊电话预约和网上预约,周日专家门诊,满足广大患者医疗需求。定期参加或组织学术讨论,认真学习新的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新的学术进展,了解新的学术动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开展新的医疗诊疗项目,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

三、传染病防治:

2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按照国家标准,不断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发热、腹泻门诊)建设,要提高其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实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普及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甲流感等传染病暴发流行。

四、教学科研:

认真组织备课和授课前的讨论,互相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多与其他的教师交流,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继续申报省、市级卫生项目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交流,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2篇论文。积极联系上级医院,在医院整体协调下,争取定期或分次进修学习,提高医疗水平。

在总结2014年工作成就与经验基础上,我们将在新的院领导班子带领下,要认真部署2015年工作重点,不断加强和完善科室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为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院创新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4.12.21 3

推荐第10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

一、科室设立

1.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规范的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

2.感染性疾病科分感染性疾病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病房。为了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可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整合为感染性疾病门诊。

3.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二、流程布局

1.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2.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

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

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3.各门诊的部分功能可以合理合并,如挂号收费、配药、化验等,医务人员可以共

用,而患者不能交叉,必须有不同的窗口为患者提供服务;公用区域内的医务人员应做

好个人防护与手卫生。

4.实行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与隔离观察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对受场地限制,暂不能实现“一条龙”服务的单位,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5.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有条件的单位建议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6.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7.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1.感染性疾病科内应为医务人员、患者和陪客等提供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

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等。 2.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3.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4.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注意事项

1.感染性疾病科内的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

2.不要以消毒为目的在门诊出入口放置踏脚垫,也不要在门把手上缠绕织物。研究表明这些措施不能有效降低环境微生物的浓度,反而有增加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危险。

3.重视日常清洁工作。保持诊室、病房的地面整洁、干净,人流量较多时加强清洁次数。重视厕所的清洁卫生。

4.感染性疾病科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

第11篇:感染性疾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相对独立,与其它门诊、急诊相隔离,有明确标识。分设病人、工作人员入、出口。

2、应分区明确,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人流、物流不能逆行。

3、保持室内外清洁,定时通风,采用湿式清扫,用0.1%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每天对各诊室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次,每次60分钟。物体表面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并有记录。

4、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5、对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时消毒处理。用两倍于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的2%含氯消毒剂,或每1000ml排泄物、分泌物加高氯精粉剂10克,搅匀后放置2小时,容器应加盖。经消毒后的排泄物、分泌物倒入厕所。

6、严格按照《上蔡协和医院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

7、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各诊室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第12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二、布局与流程

(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观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四)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医务人员管理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及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以及消毒隔离等。

(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首诊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五)医务人员必要时接种相关的有效疫苗。

(六)职业暴露防护: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发生职业暴露。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进行暴露后的相关处置工作。

五、消毒隔离管理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室内保持自然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天2次,室内桌、椅、门把手等物品每日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地面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拖擦。污染时随时用1000—2000gm/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拖把、抹布须专用。用过的可复用医疗器具等及时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

(三)病人呕吐物及排泄物:稀薄的呕吐物及排泄物,用2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均放置2h。无粪的尿液用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可用5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后倒入厕所。盛呕吐物或排泄物的容器:用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四)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并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医务人员根据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五)感染性疾病科内的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

(六)清洁用具标识清楚,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每天使用前后用1000mg/L 有效氯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

(七)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隔离衣等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八)医疗垃圾按本院《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进行分类收集,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暂存点集中处理。

六、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监测

(一)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

(二)监测超标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重新监测至合格。

(三)各项监测结果认真记录、存档,定期进行分析。

第13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两道为: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

(3)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①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等);②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③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染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

(1)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一一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避免转科,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播散。 3)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5)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6)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被单、床单、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病人污染的环境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4、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每诊治一位病人均应洗手、手消毒或更换手套。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消毒,严重污染时随时更换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鞋套。

(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3)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做好防护措施,有条件者根据病种隔离的需要提供隔离服。

(4)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医疗废物处理:

(1)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应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2)病人房间的台面、门把手、地面、诊疗用品、废弃物、便器等必须由专人负责严格消毒。 (3)排泄物、呕吐物及分泌物的处理:用1000-2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静置30分钟后,倒入病房卫生间便池冲水。

院感科

2018年1月5日

第14篇:感染性疾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相对独立,与其它门诊、急诊相隔离,有明确标识。分设病人、工作人员入、出口。

2、应分区明确,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人流、物流不能逆行。

3、保持室内外清洁,定时通风,采用湿式清扫,用0.1%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每天对各诊室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次,每次60分钟。物体表面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并有记录。

4、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5、对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时消毒处理。用两倍于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的2%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或没1000ml排泄物、分泌物家高氯

6、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各诊室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第15篇: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一、病毒性肝炎 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1.甲型肝炎

人感染HAV后,血液中首先出现抗HAV-IgM,于发病后2-3周达高峰,4-8周后迅速下降,3个月后基本消失,因此,抗HAV-IgM是诊断甲肝早期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一般在急性感染后3-12周出现,滴度缓慢上升,至6个月后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可终身存在,因此抗HAV-IgG可作为人群甲肝既往感染的一个指标。 2.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免疫检测指标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IgM.表面抗原 可作为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指标,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诊断表面抗原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表面抗原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乙肝感染。

表面抗体 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有效的标志。定量检测表面抗体对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表面抗体浓度较低(≤10mIU/ml),应进行疫苗加强注射。

HBeAg 是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一般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伴随阳性。

HBeAb 多出现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患者,比表面抗体转阳要早,也可出现在慢性乙肝、肝硬化等患者,并可长期存在。

HBcAb 在乙型肝炎急性感染、慢性乙肝中均会出现,而且持续时间长。

HBcAb-IgM是新近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标志。 3.丙型肝炎

丙肝抗体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先是IgM,然后是IgG.有ELISA法、胶体金纸条法、CLIA法。

临床意义:HCV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

抗HCV阳性常伴有(70%-80%)病毒核酸HCV-RNA的存在。 4.丁型肝炎

HDV核心含单股负链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和HDV抗原,其外包括HBV的HBsAg不能独立复制增生,只有在HBV的伴随下才能造成感染,

常用的检测为抗HDV-IgM和HDV-IgG。 5.戊型肝炎 抗HEV-IgG检测

戊肝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都与甲肝相似。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的病因。HIV属于反转录病毒。其血清学检测指标包括抗HIV、P24抗原等。与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相关的检测包括病毒载量和CD4+淋巴细胞计数。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筛查和确认。筛查方法常用ELISA、CLIA、免疫渗滤层析试验等。确认方法为免疫印迹法。

临床意义:抗HIV确认阳性表明受检者感染了HIV,并可作为传染源将HIV传播他人。HIV感染机体后,P24抗原在急性感染期就可以出现,而一般抗HIV要在感染后3-8周才能检测出来。

三、梅毒

属于性传播疾病,主要有IgM、IgG两类。

TP-Ab 检测方法为胶体金法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TPPA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操作:定性检测只做4孔(从1:10开始,系列倍比稀释)

半定量(测抗体滴度)做12孔(从1:10开始,系列倍比稀释)

四、TORCH 包括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主要用于优生优育。还可用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器官移植、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等患者的感染监测。

五、呼吸道病毒

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SARS冠状病毒。

六、肠道病毒

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轮状病毒。

七、其他

包括登革热,人乳头瘤病毒,EB病毒,细菌类如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伤寒、副伤寒,布鲁菌、军团菌免疫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幽门螺杆菌免疫学检测,抗O、类风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

第16篇:.12.14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查房

2011.12.14

一、基本资料

患者,黎冬冬,男,40岁,主诉:“腹胀尿黄6月,腹痛1周,呕血黑便1天”于2011.11.5入院。

病程中无返酸、嗳气,无心悸、胸闷、头晕,无牙龈及鼻出血,无皮肤瘙痒,无行为异常,近期体重稍减轻,睡眠一般。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慢肝面容,中度贫血貌。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皮肤弹性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多见多枚蜘蛛痣,腹部膨隆,全腹压痛,中上腹压痛明显。肠鸣音活跃,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27.3*109/L,红细胞1.87*1012/L,血红蛋白69g/L

肝功能:总胆红素78.7ummol/L,总蛋白55.1g/L,白蛋白20.8g/L,谷丙、谷草转氨酶116/168u/L

肾功能:肌酐220.2ummol/L,尿素氮27.6mmol/L,尿酸579.6ummol/L

电解质:钾5.9mmol/L,钠124mmol/L,氯91mmol/L,钙2.08mmol/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43.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0.45S

大便:柏油样便,OB(3+) 个人史:有长期饮酒史,量不详。

既往史:有慢性乙型肝炎10余年,未正规随访及治疗。其母亲也有乙肝病史。 初步诊断: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慢加急肝衰竭

3.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4.自发性腹膜炎 病情评估:患者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提示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病情重,预后极差。

整治计划:1.完善相关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腹水常规+生化等等)

2.禁食水

3.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止血、抗感染、降门脉压、保肝降酶退黄、利尿输血等对症治疗(用药有奥美拉唑、天晴甘美、复达欣、生长抑素、促肝细胞生长素等

二、护理体检:体温36℃,脉搏96次/L,呼吸20次/L,血压120/60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步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胸部见蜘蛛痣,双下肢水肿。

三、病情变化:11.6 呕暗红色液体伴血凝块4次,量约580ml,黑色糊状便约150ml,伴全身乏力头晕。予以O型红细胞悬液2u、血浆200ml,自备人血白蛋白10g输入。

11.10 腹痛缓解,乏力减轻,无呕血黑便,大便褐色糊状。考虑出血停止,停生长抑素泵入,奥美拉唑减量。

11.15 患者出现轻度性格改变,欣快感,定向力差,回答不切题,扑翼样震颤(+),予以保留导尿吸氧抗肝昏迷降颅压治疗(用药有精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甘露醇)乳果糖灌肠

11.18 再次出现柏油样便,无心悸头晕症状,予以禁食水,生长抑素降门脉压力治疗

11.23 再次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经抗肝昏迷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出现昏睡状态,双眼凝视,光反射迟钝,脉搏细速律齐110次/分,医嘱下病重,继续抗肝昏迷治疗

11.27 神志清楚,精神差,食欲睡眠腹胀乏力稍改善,停病重

12.8 再次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予以抗肝昏迷治疗,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337.2ummol/L,总蛋白56.26g,白蛋白31.13g,谷丙谷草转氨酶39/56u/L,肾功能肌酐108ummol/L,尿素氮13.54mmol/L,电解质钾5.46mmol/L,钠122.8mmol/L,氯95.6mmol/L,钙1.10mmol/L,血常规白细胞14.98*109/L,红细胞2.07*1012/L血小板146*109,血红蛋白67g/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24.10S/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7S

12.12至今 神志清楚,精神差,反应迟钝,全身皮肤粘膜巩膜重度黄染,腹

部膨隆,遵医嘱继续保肝降酶退黄,抗肝昏迷治疗

四、护理诊断:

1.血容量不足:与上消化道大出血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有

3.舒适的改变(腹痛)::与腹腔感染自发性腹膜炎有关。

4.意识障碍:与血氨增高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关。

5.体液过多(腹水):与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引起钠水储留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大量腹水有关。

7.高热:与腹腔感染及反复插导尿管有关

8.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瘙痒、长期卧床有关

9.排尿障碍(尿失禁):与肝性脑病有关

10.照顾者角色紧张,与病人意识障碍、经济负担过重有关

11.预感性悲哀:与病人知道疾病的预后有关

五、护理计划:

做好心理护理

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坠床,避免压疮

保证病人合理饮食

做好皮肤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六、护理目标

疼痛减轻,身体舒适感增加

焦虑减轻

腹水减少

保证营养

腹胀乏力症状改善

皮肤完整

七、相关护理措施

1.活动性出血时应禁食,病情好转后给予清淡易消化软食。

2.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准确实施输血、补液、止血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

和不良反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长期输注血浆和人血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白蛋白及凝血因子,促进腹水消退

3.腹痛明显时给予心理安慰分散注意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4.绝对卧床休息,大量腹水时可采取半卧位,抬高下肢,减轻水肿 5.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定期测腹围、体重 6.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7.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并观察利尿效果

8.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及时发现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9.保持大便通畅,给予乳果糖口服及灌肠,以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10.做好心理护理,与病人多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

八、护理评价:

出血基本停止

腹痛缓解

无坠床压疮

腹水减少

九、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分析和消除不利于个人和家庭应对的各种因素,把治疗计划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的有关知识。

2.一般知识指导:失代偿期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出血时应禁食,出血好转后给予清淡易消化无渣饮食,避免干硬、刺激、粗糙食物,出现肝性脑病限制蛋白质摄入,选择植物蛋白,例如豆制品。保持大便通畅

3.皮肤护理:病人因皮肤干燥、水肿、黄胆加深,出现皮肤瘙痒,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发生皮肤破损好继发感染。应勤擦洗避免水温过高,勿使用刺激性皂类和沐浴液。勤翻身,保证营养摄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减少压疮形成。

4.用药指导:按医嘱用药,向病人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和方法,教会病人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勿私自滥用药物而加重肝脏负担,影响疗效。定期随访。

5.照顾者指导:指导家属理解和关心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及时识别病情变换,如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或消化道出血时,及早就医。

九、相关知识:肝衰竭

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病因:

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

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

分类: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急性肝衰竭的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15d~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3)有出血倾向,30%<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40%。(4)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2.中期: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

(1)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

(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

3.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

(1)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

(2)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

内科综合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1.一般支持治疗

(1)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2)加强病情监护。

(3)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进食不足者,每日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保证每日6272千焦耳(1500千卡)以上总热量。

(4)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并酌情补充凝血因子。

(5)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特别要注意纠正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6)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

2.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或特异性治疗:①对HBV 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可尽早酌情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但应注意后续治疗中病毒变异和停药后病情加重的可能。② 对于药物性肝衰竭,应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

(2)免疫调节治疗:目前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尚存在不同意见。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及急性乙醇中毒(严重酒精性肝炎)等是其适应证。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衰竭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者,可酌情使用。为调节肝衰竭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可酌情使用胸腺素α1等免疫调节剂。

(3)促肝细胞生长治疗: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E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认。

(4)其他治疗: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或内毒素血症;酌情选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氧化剂,如NA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治疗。

3.防治并发症

(1)肝性脑病:① 去除诱因,如严重感染、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等。② 限制蛋白质饮食。③ 应用乳果糖或拉克替醇,口服或高位灌肠,可酸化肠道,促进氨的排出,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 。④ 视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酌情选择精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等降氨药物。⑤ 酌情使用支链氨基酸或支链氨基酸、精氨酸混合制剂以纠正氨基酸失衡。⑥ 人工肝支持治疗。

(2)脑水肿:① 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高渗性脱水剂,如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但肝肾综合征患者慎用;② 襻利尿剂,一般选用呋塞米,可与渗透性脱水剂交替使用;③ 人工肝支持治疗。

(3)肝肾综合征:①大剂量襻利尿剂冲击,可用呋塞米持续泵入;②限制液体入量,24h总入量不超过尿量加500~700ml;③肾灌注压不足者可应用白蛋白扩容或加用特利加压素(terliprein)等药物,但急性肝衰竭患者慎用特利加压素,以免因脑血流量增加而加重脑水肿;④人工肝支持治疗。

(4)感染:①肝衰竭患者容易合并感染,常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及侵袭性操作较多等。②肝衰竭患者常见感染包括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等。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肠球菌等细菌以及假丝酵母菌等真菌。④一旦出现感染,应首先根据经验用药,选用强效抗菌素或联合应用抗菌素,同时可加服微生态调节剂。尽可能在应用抗菌素前进行病原体分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调整用药。同时注意防治二重感染。 (5)出血:①对门静脉高压性出血患者,为降低门静脉压力,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可使用垂体后叶素(或联合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或行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止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可急诊手术治疗。②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给予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显著减少者可输注血小板,可酌情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对有纤溶亢进证据者可应用氨甲环酸或止血芳酸等抗纤溶药物。 4.人工肝支持治疗

人工肝是指通过体外的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的治疗方法 5.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移植有多种手术方式,本《指南》指的是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第17篇: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一、室内进行彻底的封闭熏蒸或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二、病人的随身用物如衣物、食具、玩具、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病室消毒后,室内家具、墙壁、地面再次分别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进行彻底大扫除,并开窗通风1小时。

三、棉褥、棉被、枕芯紫外线消毒或晾晒后备用。

四、换下的被服放入双层污物袋内,标识清晰,密闭运送到洗衣房。

五、所有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装在防渗漏、耐穿刺透的容器内,只能装3/4满,并注明生产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统一送医疗废物存放暂存点。

肠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病房的要求:当发生疫情特别是流行时,病人必须立即隔离治疗。隔离病房要有纱窗、纱门,防止苍蝇进出;确诊病人与疑似患者分开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二、消毒处理:

(一)排泄物、呕吐物和残余食物:对稀薄的可用干漂白粉按排泄物、呕吐物量的五分之一的比例投药,充分搅拌后置两小时弃去;若为成形粪便、团块状物,可用20%的漂白粉乳剂按被消毒物的两倍量入药液,搅拌作用2-4小时后弃去。

(二)房屋、地面和墙壁等\'用0.5%的过氧乙酸或3%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喷洒拭消毒,墙壁的消毒高度为1,5-2.0米。消毒顺序是先由外至内全面喷洒或,次,待室内处理完毕后,再由内至外消毒一次.用具、擦拭。

(三)五具处理:家具、运输工具,食具、玩具,可用0.5%过氧乙酸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60分钟,亦可作擦拭或喷洒消毒。

(四)手的消毒:以3%的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或0.5%碘伏浸泡消毒1-2分钟。(五)卫生间消毒:地面、梳洗台、脸盆、浴缸、马桶、门把,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5%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三、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有关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房内使用的听诊器、剪刀、镊子、盘子等医疗用品均应专用,用毕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病房内使用的隔离衣亦应专用,在诊疗病人后,应脱下挂在病房门口后,然后消毒双手可离开病房。

四、对陪伴人员的要求:霍乱病人不应有陪伴人员,如有特殊需要,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在护理病人后,双手应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2分钟;被污染的衣裤要及时更换,浸泡消毒2-4小时;陪伴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房,如需要外出,要更换衣裤,消毒双手后方可离开。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0月15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执行。

二、建立培训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教育。

三、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各科室须做到定点收集、存放使用后的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五、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使用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医疗垃圾袋(黄色袋),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病及时密封。

六、加强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管理,医疗废物袋必须贴上医疗废物标识,封扎袋口,指派专人每日与垃圾运送员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七、垃圾运送员每天从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垃圾暂存点,与暂存点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每日做好运送车辆的清洗、消毒。

八、由总务科派专人负责每日与泉州市医疗废物中心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九、设醒目标志区分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在医疗废物暂存点进出口加锁,专人管理,严禁捡拾垃圾,医疗废物暂存点每日定时清洗、定期消毒,保存清洁。

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如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应按医院制订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急方案》进行处理,禁止任何龟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如有发生或有人举报,一经查实,根据《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予以相应处罚。

医疗废物暂存处消毒隔离制度

一、地面:每天湿式擦洗2次,地面被污染时使用500mg/1(1:100)“84\"消毒液进行喷式消毒,30分钟后清洗、擦干;医疗垃圾运走后对地面、墙体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二、空气:每天紫外线灯消毒2次/60升钟,并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并记录,平时随脏随擦。

三、运送车消毒:每次清运工作完成用流动水对运送车进行彻底冲洗干净并使用500mg/1(1:100)\"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四、每周日大扫除。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规范着装,严禁留长头发,长(染)指甲、戴戒指.手链、手镯等,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二、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病人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五、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病房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用消毒液拖地1-2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病人出院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毒,转科或死亡后, 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病人的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八、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九、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病房(区)使用的拖把要“四矿开\"(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传染性引流液、体液、排泄物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一、呼吸病房、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等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并有记录,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机过滤板每周清洁1-2次。

十二、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两次,定期检查辐射强度,空调十

三、垃圾置塑料袋(桶)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黄色)与生活垃圾(黑色)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换药室、处置室、注射室、治疗室、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

一、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室内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要求包装规范,包布完好无损贴3M灭菌标志,标明灭菌日期、过期日期(有效使用时包内放置3M指示卡包外间7天),灭菌后放入专柜,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过期予重新灭菌。

四、各种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静脉注射时应一人一针止血带(门诊抽血室应加一巾,注射、抽血后用的棉签等不能随地乱扔)。

五、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1次,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六、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胰岛素开启后有效使用时间为30天。

七、碘酒、酒精、碘伏瓶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及灭菌2次。

八、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凡士林、刀片、缝针、缝合。线等)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九、治疗车、治疗盘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拭,治疗车上备有快速手消毒液,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十、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十一、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有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二、拖把、抹布应分类专用,标识明确,定位放置,保持清洁,定期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医疗垃圾(黄色),生活垃圾(黑色)分类盛装,定位放置。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对传染病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二、凡疑似传染病需隔离的病人,做到床头有标记,执行床边隔离制度(乙肝产妇应设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

三、隔离病房门口应备隔离衣、广谱消毒液、专用擦手巾。

四、隔离病人的操作应最后执行。隔离病人用过的所有诊疗器械、护理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

五、感染性敷料,如厌氧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的敷料,应放置专用容器内焚烧处理

六、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七、各种传染病、感染症的病人备专用护理用具。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须装入黄色垃圾袋送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须遵循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后备用。

第18篇: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皖医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设置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卫生部《隔离技术规范》相关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3)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5)如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芜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如果感染科不具备对某种特殊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第19篇:感染性疾病科考试试题4

感染性疾病科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行日期( )。 A、2004年12月1日 B、1989年9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传染病分为(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乙类、丙类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4.对于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 )

A、

2、

6、24小时 B、

6、

12、24小时 C、

12、

24、48小时

5.以下哪项不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目的?( ) A.预防再次感染 B.抑制病毒复制 C.减轻病情 D.缩短病程

6.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 )

A、置之不理 B、在家中隔离 C、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7.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是( )

A、食物中毒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传染病事件

8.下列不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 ( )

A.流行性腮腺炎 B.流行性感冒 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D.病毒性肝炎 E.新生儿破伤风

9.执行职务的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下列哪类疾病时,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机构报告疫情 ( )

A.甲类传染病丙人和病原携带者 B.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C.丙类传染病病人

D.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的病人

E.疑似甲类、乙类、丙类病人

10.不须予以隔离治疗的疾病病人是 ( )

A.痢疾病人 B.艾滋病病人

C.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D.鼠疫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E.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11.下列不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是( )

A.流行性出血热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腥红热.

1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除了(

A.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C.停工、停止、停课 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E.停止一切活动

1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哪个季节?( ) A.春夏 B.夏秋 C.冬春 D.秋冬

14.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 A.细菌 B.立克次体 C.汉坦病毒 D.螺旋体 E.原虫

15.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 A.家鼠 B.黑线姬鼠 C.红背鼠 D.棕背鼠 E.豚鼠

16.流行性出血热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 A.脑 B.肝 C.肺 D.肾 E.脾

17.执行职务的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下列哪类疾病时,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机构报告疫情(

A.甲类传染病丙人和病原携带者

B.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C.丙类传染病病人

D.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的病人

E.疑似甲类、乙类、丙类病人

18.医生赵某,在门诊值班时发现一患有霍乱病人,但未予以隔离治疗,经诊治后让患者回家,结果使患者家人都患上该病,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行政处分。医生对处分不满,他应该在多长期限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 )

A.一个月内

B.十五日内

C.十日内

D.六十日内E.随时都可以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下列哪项不是( )

A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职责进行监督检查;

B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C 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D对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及其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20.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不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A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 C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D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2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履行职责,下列哪项不是( ) A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B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C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

D发布疫情信息

22.下类哪个不是乙类传染病( )

A病毒性肝炎 B伤寒和副伤寒 C钩端螺旋体病 D黑热病

23.下类哪个不是丙类传染病( )

A疟疾 B麻风病 C流行性腮腺炎 D风疹

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不当的( )

A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B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C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D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5.关于鼠疫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曾是甲类传染病,现已绝迹

B.仍是甲类传染病,但可在24h之后报告 C.甲类传染病之首,应立即报告 D.是乙类传染病,但应按甲类处理

26.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关系是:( ) A.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无关

B.人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鼠间鼠疫之后 C.鼠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人间鼠疫之后 D.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流行几乎同时发生 27.关于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 A.是外来性传染病,我国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B.由于家鼠也能传染,故没有季节性 C.人群大多易感,所以无性别年龄之分 D.夏秋季多发,男性、野外作业者多见

28.鼠疫杆菌的特点是:( ) A.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鞭毛和芽抱,能运动 B.革兰阴性杆菌,只产生内毒素 C.抵抗力较强,既耐寒又耐热

D.革兰阴性杆菌,既产生内毒素又产生外毒素

29.关于腺鼠疫下列概念错误的是:( ) A.腺鼠疫淋巴结可以挤压尽早排脓 B.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C.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 D.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

30.霍乱的潜伏期是:( ) A.1~7天 B.l~3天 C.3—5天 D.7—9大

31.有极少数的霍乱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 ) A.轻型霍乱 B.中型霍乱 C.重症霍乱 D.“暴发型”或“干性”霍乱

32.霍乱在我国流行高峰时期多在:( ) A.5~11月 B.8~12月 C.7~10月 D.3~8月

33.治疗霍乱患者在无细菌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多久可以解除隔离?( ) A.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6天。 B.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3天。 C.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0天。 D.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

34.治疗霍乱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 A.补液 B.补盐 C.抗病毒治疗 D.使用抗菌药物

3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 A.神经系统 B.肌肉系统 C.骨骼系统 D.免疫系统

36.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经是:( ) A.性传播 B.静脉吸毒 C.输血 D.母婴传播

37.感染HIV后到体内出现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 ) A.窗口期 B.持续淋巴结肿大期 C.艾滋病期 D.急性期

38.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主要原因是:( ) A.小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心肌损伤 D.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E.继发感染

3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可存活10天

D.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 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4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征

D.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4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 A.15~20天 B. 2~10天 C. 2O~30 R D. 30~60天

4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44.肺结核病:( ) A.是遗传性疾病 B.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

C.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D.不是传染病

45.肺结核可疑症状:( ) A.头痛、高热、嗓子痛 B.胸腹部痛、腹胀、吃不下饭

C.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 D.肥胖 46.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的简便有效方法:( ) A.查痰 B.查血 C.查尿 D.心电图

47.肺结核主要通过:( ) A.握手接触传染 B.经血液传染

C.传染性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的飞沫传染 D.吃饭传播

48.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于病程的:( ) A.4—6天 B.6—8天 C.一星期内 D.2—3病日 E.多尿期以前

49.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 ) A.1999年在香港 B.1997年在香港C.1999年在中国 D.2003年在越南

5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 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 D.血液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流行性感冒 C、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D、淋病 2.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 早发现 B.早治疗 C.早隔离 D.早报告 3.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有:( ) A.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 B.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

C.一旦刺伤立即清洗,碘酒消毒

D.不接触病人

4.肺结核人管理不善可导致:( ) A.容易产生大量的复治病例 B.大量的耐药病例 C.使该地区的结核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D.以上都不是 5.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主要原因是:( ) A.小血管通透性增强 B.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C.心肌损伤 D.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E.继发感染 6.下列哪项是人禽流感的早期临床表现:( ) A.发热、流涕、鼻塞 B结膜炎 C 咳嗽、腹痛、腹泻 D 咽痛、头痛 7.哪项不是人禽流感患者胸部x线表现:( ) A.单侧或双侧肺炎 B 肺空洞形成 C 肺部钙化灶 D支气管扩张 8.下列哪项属于业务学习( ) A早读会 B 病例讨论 C 读片会 D实习生小讲课 E、专题讲座 F、手术演示

9.下列哪项不是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 ) A利巴韦林 B 泛昔洛韦 C 金刚烷胺 D 达非

10.目前,禽流感病毒是指由禽、鸟传给人的( )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总称。 A.H5 B.H7 C.H9 D.H11 11.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 )三种亚型毒株,均为甲型流感病毒的成员。

A H5N1 B.H9N2 C.H7N7 DH5N7 12.关于对禽流感的易感性,不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

A 老人与鸡易感 B小孩与鸭易感 C禽群和人群普遍易感 D妇女和养禽人员易感 E兽医易感

13.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 ) A.甲流 B.鼠疫 C.狂犬病 D.霍乱

14.乙类传染病中(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炭疽中的肺炭疽 C.甲型流感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5.患( )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A.甲类传染病 B.艾滋病 C.炭疽 D.甲流 16.对( ),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A.传染病病人 B .儿童 C.年老体弱 D疑似传染病病人

17..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 ),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A.艾滋病 B.肺炭疽C.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 D.痢疾 18.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 “三基”和“三严”( )训练。 A严格要求 B.严密组织C.严格考核D.严谨作风 19.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人群易感性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A.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B.危害公共安全的疾病C.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21.鼠疫临床表现主要为明显的毒血症状,同时伴有局部症状,以急性淋巴结炎最常见,其次为( )。 A.脑膜炎 B皮肤型鼠疫 C.败血症 D.肺炎

22..鼠疫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发,与疫源地自然条件、鼠类活动、繁殖及鼠蚤的生态特征有关。 A.春 B.夏 C.秋 D.冬

23..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 )多发。 A.春 B.夏 C.秋 D.冬

24.医院感染病例由报告人于( )报告医院感染科,报告人必须是( ) A.24小时内 B.主治以上医师 C.首诊医生 D.经治医生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带“*”部分为必填项目。它包括( ):

A.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B.现住址、患者职业、病例分类 C.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D.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26.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降级 B.记大过 C.撤职 D.开除

27.供血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 )传染病疫情,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A隐瞒B.瞒报.C谎报 D缓报

28.国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 )计划 A.国家建设 B.社会发展 C.社会进步 D.国民经济 29.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 制度 A.预检 B.分流 C.分诊 D.会诊

30.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 )的建议。

A.疫点 B.疫源地 C.保护区 D.疫区

三、是非题

1、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2、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

3、传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对外公布。()

4、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在资金短缺时可以适当降低对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5、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6、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

8、乙类传染病中的某种传染病可以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9、医务人员可以公开传染病患者的全部资料。()

10、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1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

12、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

1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

1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

15、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 )

1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17、我国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亚型。( )

18、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

19、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

20、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

四、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

3、病原携带状态:

4、、传染病:

5、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6、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7、医源性传播

8、医院感染暴发

9、灭菌

10、中度危险性物品

五、问答题

1、简述结核病治疗管理的内容

2、简述肺结核病临床表现

3、鼠疫的有哪些表现应高度怀疑鼠疫?

4、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是什么。

5、简述霍乱的出院标准。

招远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选

1.、A

2、B

3、A

4、A

5、A

6、C

7、B

8、D

9、D

10、A

11、C

12、E

13、C

14、C

15、B

16、D

17、D

18、B

19、C 20、D

21、D

22、D

23、A

24、D

25、C

26、B

27、D

28、D

29、A 30、B

31、D

32、D

33、D

34、A

35、D

36、B

37、A

38、A

39、C 40、B

41、B

42、A

43、A

44、B

45、C

46、A

47、C

48、A

49、B 50、B

二、多选

1、CD

2、ABCD

3、ABC

4、ABC

5、AB

6、ACD

7、BCD

8、ABCEF

9、ABC

10、ABC

11、ABC

12、ABD

13、BD

14、ABD

15、AC

16、AD

17、ABC

18、ABD

19、ABC 20、AC

21、CD

22、BC

23、AD

24、AD

25、ABCD

26、ACD

27、ACD

28、CD

29、AC 30、AD

三、是非题

1、是

2、非

3、非

4、非

5、是

6、非

7、是

8、是

9、非

10、是

11、错

12、对

13、对

14、错

15、对

16、对

17、错

18、错

19、错 20、对

四、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 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3、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

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休症状已消失,病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4、、传染病:

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5、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6、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7、医源性传播 指在医疗和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其传播有两种类型:①实施治疗、检查或预防措施时由于器械或仪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②使用药物或生物制品和血液受到污染等。

8、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灭菌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10、中度危险性物品

是指与粘膜或破损皮肤相接触的物品。

五、简答题:

1、简述结核病治疗管理的内容

(1)督导病人全疗程规律服药;

(2)督促病人定期痰菌复查;

(3)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副反应,并及时处理; (4)做好病人治疗管理记录,及时评价治疗效果;

(5)对病人及其家属做好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教。

2、简述肺结核病临床表现 ( 1.)呼吸系统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病 在呼吸系统的主要表现;如果病变累及胸膜可引起胸痛,若病变广 泛、肺功能受损以及大量胸腔积液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 2.)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内分 泌功能紊乱(如月经不调)等。

3、鼠疫的有哪些表现应高度怀疑鼠疫?

(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迅速衰竭。

(2)咳嗽、胸痛、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绀,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

(3)急性淋巴结炎,发展迅速,因局部剧痛而采取强迫体位。

4、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是什么。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

(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

5、简述霍乱的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6天,隔日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无细菌培养条件,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

(2)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治愈病人同时出院。

第20篇:感染性疾病、分诊等管理制度

1、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2、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明确、清楚;保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3、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科室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4、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5、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科室人员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及时、准确将传染病信息报告医院公共卫生科或医院总值班。

6、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7、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为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诊分诊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布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2、预诊分诊点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条例》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3、预诊分诊点的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病人进行传染病预诊。

4、经预诊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预诊分诊点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分诊点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措施。

7、预检分诊点对不具备救治能力的传染病,应当及时按照当地

8、预检分诊点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9、医院相关科室要加强对预检分诊工作的监察管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为认真落实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大腹泻病人监测与筛查, 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播,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腹泻病的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2、按规定对每位腹泻病人做好就诊专册登记,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晰,做到每例必登,逢泻必检,逢疫必报。

3、医务人员进出腹泻诊室时,必须严格按照腹泻个人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每接触一位病人后要立即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

4、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后再进行倾倒,便器用后必须消毒。

5、发现肠道传染病后,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报告,及时报告公共卫生科。

6、每月定时收集、统计腹泻病人登记数和检索数,做好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部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

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及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明确,清楚。

3、医师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主诉,病史,症状及体征,并认真,详细填写门诊医疗手册及门诊登记。

4、医务人员在岗时必须穿隔离服、戴12层棉纱或其他有效防护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

5、诊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要有专人负责。

6、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含疑似病人)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7、医务人员防护、设备消毒、污染物品处理等,按卫生厅195号文件《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试行)》执行。

8、经预检为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转至传染病医院,同时做好传染病病人转运,交接记录。转运工具用后进行严格消毒。

9、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6小时内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同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卡,不得延误或漏报。

10、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一视同仁,不得轻视、蔑视传染患者。

11、对所有病例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记录。

12、X线机严格执行一照一消毒。

13、凡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一律拍胸片、查血项。 感染疾病科检验室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 片,给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不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无水池、消毒和灭菌)

6、报告单要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及手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操作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0、检验室设置专用冰箱储存实验操作的专用O139群霍乱试剂等。

11、被传染性病菌污染过的一切物品,用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2小时灭菌消毒。

12、废弃标本放入消毒液浸泡12小时,有清洁间工人清洗。

《感染性疾病先进事迹.doc》
感染性疾病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