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先进事迹

2020-07-06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党史人物瞿秋白先进事迹

许多人都熟悉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歌的《国际歌》,而最早将它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就是瞿秋白。他从一介书生成长为革命领袖,并曾主持“八七”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在中国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中,也留下了他的英名。瞿秋白,原号雄魄,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个破落的士绅之家。自己改名为瞿爽、瞿霜,后由“霜”引申为“秋白”。他自幼多病,读书却非常用功。9岁入常州冠英小学,尚未毕业就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喜欢议论时政。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他在宗祠门上悬挂一只白灯笼,上面书“国丧”两字,表示了对革命结果的失望和不满。1916年底,瞿秋白到北京考进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英语、法语,研究文学、哲学、佛学,并去北京大学旁听陈独秀等人的课。“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担任北京学联评议部负责人,带领俄文专修馆的同学参加了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他参加了李大钊倡导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翌年初,他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到达莫斯科,取俄文名字“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译成汉语即“战胜恐惧、克服困难”之意。当时,他撰写了《饿乡纪程》(后人改为《俄乡纪行》)、《赤都心史》等文,并在北京《晨报》等刊物发表文章,歌颂十月革命。1921年,他经赴俄的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布)党组织,翌年转为中共党员。他当时兼任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俄文教习和政治理论课的翻译,此间曾经两次荣幸地觐见革命导师列宁。1922年11月,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翻译出席了在彼得格勒举行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数月后回国,起草了中共“三大”的纲领草案,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随后,他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宣言的起草,又到上海大学任教。在党内,他是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人,也首次把辩证法与唯物论、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整体来宣传。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时,瞿秋白成为中央临时政治局的主持人,在陈独秀离职、党内处于危急之际确定了展开武装斗争的方针和策略。翌年,他赴苏出席了莫斯科中共“六大”,会后留任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团长。1930年夏,党内出现李立三的“左”倾盲动错误时,他回国主持纠正。1931年初,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及其支持的王明等人批评瞿秋白采取“调和主义”,将他排挤出中央领导层。此后他在上海从事文艺工作,1933年进入中央苏区。1934年秋红军长征时,瞿秋白被留下负责中央分局的宣传工作。1935年2月,他在突围时被俘,同年6月18日慷慨就义。

推荐第2篇:瞿秋白

一、卜算子·咏梅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二、红梅阁

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

道人煨古拙,烟湿舞徘徊。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

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

三、江南第一燕

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四、哭母诗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五、咏菊

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六、浣溪纱

廿载浮沉万事空,年华似水水流东,枉抛心力作英雄。

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黄昏已近夕阳红。

七、梦回

山城细雨作春寒,料峭孤衾旧梦残。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

八、雪意

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

九、皓月

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生理亦如此,浩波欲无际。

十、赠羊牧之。

其一:十年不相见,相见各成人。潘鬓一似旧,举止失天真。

君知霜月苦,仆仆走风尘。风尘应识好,坚我岁寒身。重耳能得国,端在历艰辛。

其二:贻我七言句,秋气满毫端。芦花不解事,只作路旁看。

我意斯文外,别有天地宽。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

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

其三:君年二十三,我年三岁长。君母去年亡,

我母早弃养。亡迟早已埋,死早犹未葬。茫茫宇宙间,何处觅幽圹?荒祠湿冷烟,

举头不堪望。

其四:(即《红梅阁》略)

十一、题远东第一伟人铜像

妖孽忽神圣,蓝天白太阳。一生皆矛盾,无话不荒唐。

梦绕黄金国,魂飞乌托邦。只因承道统,断发复华装。

十二、忆内(集唐人句)

夜思千重恋旧游,(李端)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

行人莫问当年事,(许浑)海燕飞时独倚楼。(戴叔伦)

十三、无题

斩断尘缘尽六根,自家自了自家身。欲知治国平天下,原有英雄大圣人。

十四、偶成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方欲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

推荐第3篇:瞿秋白

1905年,瞿秋白进入冠英小学读书,学校校长庄苕甫是清末的举人,但他却具有维新思想,主张废科举,办学堂。1909年春天,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学校校长屠无博,在学生中间经常进行反清革命思想教育。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1916年,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先在无锡乡间当国民学校校长,继而投奔武昌的堂哥寻找出路。翌年,瞿秋白到北京进入俄文馆,学习俄文和哲学,开始“做以文化救中国的功夫”。“五四”运动前后,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外来思想目不暇接,瞿秋白进行了广泛阅读与涉猎,他研究过关国的宗教新村运动、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狄德罗、卢梭等人的著作,而本着惠及人民大众的内在尺度,他的兴趣开始倾向于共产主义。

不久,瞿秋白觉得书本上的求索和朋友间的探讨,对社会主义仍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看不真切。这时,翟秋白有了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身份到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苏维埃俄国采访的机会。在俄国,瞿秋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参观采访和调查研究,他觉得“共产党始终是真正为全体工人阶级奋斗的党”,他认为“共产主义学说在苏俄的逐步实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桩伟大事业,是世界第一次的改造事业”。至此,瞿秋白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忏悔的贵族”终于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9月,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瞿秋白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即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和主编《向导》编辑。他中这些刊物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共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

四、

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6月4日,瞿秋白负责主编出版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报道上海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消息。1926春,瞿秋白病重住院,抱病写《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书。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瞿秋白发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尖锐地批评了陈独秀等以及以共产国际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这次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队伍重新团聚起来,使中国革命完咸了由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

1930年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纠正了李立三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完成了大量翻译作品和许多重要的论文、杂文,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

1934年1月,瞿秋白遵照中央指示,抱病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瑞金,担任中央教育委员。虽然工作相当劳累,身体又差,还不时咯血,三天两头发高烧,而物质生活又很艰苦,但他依然勤奋工作,为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撤离苏区,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晨,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值得中国人民学习和珍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者之一的瞿秋白同志逝世80周年。有道是:“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瞿秋白是从容就义的,而赠予他这份死之从容的,是一种高远强大的精神力量。

(摘自《光明日报》)

②毛泽东高度赞扬瞿秋白,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瞿秋白因交不起学费,被迫中断学业,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后来投奔武昌的堂哥,这段经历影响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B.“五四”运动前后,尽管瞿秋白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宗教新村运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但他对社会主义认识还是朦胧的。

C.瞿秋白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回到北京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主编和《向导》编辑。

D.在“八七会议”上,瞿秋白正式将陈独秀免职,开始主持中央工作。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举行,是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点。

E.瞿秋白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2)瞿秋白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一个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6分)

(4)瞿秋白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力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这段经历影响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的说 法不太准确,这可能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文中没有明确说到这一点;C“《热血日报》主编”不是这一时期担任的;D“瞿秋白正式将陈独秀免职”错误,是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将陈独秀免职)

(2)①读小学和初中时,在学校校长的影响下,接受了当时进步思想的教育。②“五四”运动前后,瞿秋白广泛阅读与研究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外来思想,他的兴趣开始倾向于共产主义。③赴俄后参观采访和调查研究,使他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终于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每点2分)

(3)①主持党的工作,领导革命斗争,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②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在政治、哲学、文学、翻译、教育等众多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每点2分)

(4)①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为了找到民族解放和强国富民之路,瞿秋白苦苦探索,为真理而奋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②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瞿秋白是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即使革命遇到重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对党始终忠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没有动摇。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拼命工作,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④临难不屈,气节高尚。被敌人逮捕,慷慨赴死,从容就义,这是“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志士气节。(每点2分)

推荐第4篇:瞿秋白2

在先烈的感召下成长

赣榆县厉庄镇尚庄小学 三(2)班任红雨指导老师任江英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瞿秋白烈士。他哪里伟大呢?他到底有什么值得我敬佩的地方呢?

我觉得最感动我的地方是1935年瞿秋白同志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坚守革命气节,并说了一些令我刻苦铭心的话:“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读后很长时间,我一直感觉这些话语在我耳边回响,令我心潮起伏。

最令我揪心的地方是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时。他信步至凉亭,自斟自饮,谈笑自若。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毕,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后,他盘膝而坐,说:“此地很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当时才36岁。看到此处,我的眼泪禁不住留下来了,恨不得自己能够到现场把瞿秋白同志拉回来。

这位伟人能在敌人的审讯中抵挡住他们的劝降、辱骂,守护着革命气节,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英勇行为令我深深的感动;瞿秋白能在狱里有感而发写出了体现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的诗词和《多余的话》,坚定地表示要守护革命气节,还祝愿同志勇猛精进。这种精神令我热泪直流,如果我能见一面瞿秋白,我想我会紧紧的抱住他痛哭,在哭声中表达出我对烈士的敬意。

瞿秋白的事迹令我感动,瞿秋白的意志值得我认真学习。我为我们中国共产党有瞿秋白这样的同志而自豪!

推荐第5篇: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辛丰小学 三(3)班张昕叶指导老师:胡佩琴

瞿秋白是一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当老师带领我们听完关于他的故事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故事讲述了他从幼年到成年的事情。

在这个故事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因为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故事中有一段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的过节。还是年幼的瞿秋白不但不欢乐,而且充满悲愤,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

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最终考上了大学,更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36岁就被敌人杀害,在他短暂而又宝贵的一生中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物,我不会忘记他。他的品质和人格,将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成长!

推荐第6篇:瞿秋白小传

瞿秋白小传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1102张静110701228 瞿秋白,原名瞿双,1988年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原本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7月6日,是瞿秋白永远难忘的日子,他在安德莱厅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节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的纪念集会,又一次见到了列宁,并聆听了他的演讲。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

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南昌暴动,广州暴动,以及秋收暴动。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但11月在上海召开的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展了八七会议以来“左”的情绪,形成左倾盲动错误。12月广州起义的失败使瞿秋白等中央领导人有所觉悟,及时发现纠正了左倾盲动错误,并在1928年

3、4月间的临时常委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在实践中基本结束了全国范围内的左倾盲动错误。1928年5月中旬,瞿秋白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两年时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但1927年夏,米夫、王明一伙捏造了“浙江同学会”事件。1929年夏,王明一伙利用联共反右清党运动,掀起中山大学风潮。他们先是举行“十天会议”形成“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王明的带领下喧嚣、起哄、谩骂,使用一切卑鄙手段攻击中共代表团,将右倾和左倾的帽子一切扣到瞿秋白头上,导致秋白的三弟景白的“失踪”。

1930年春在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瞿秋白被撤销了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携妻子离开苏联回国,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

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1934年1月7日,瞿秋白奉命离开上海,于1934年2月5日,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红军决定长征后,瞿秋白虽然几经要求随军长征,但还是被留在即将沦陷的瑞金。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小迳村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用毕酒菜,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1924年,瞿秋白的生活中出现了两个女性,一个是在年初和他结为夫妻的王剑虹,不幸的是王剑虹在同年的7月就病故了,还有一个便是他的学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杨之华。后者和前夫沈剑龙自由恋爱,她是大家闺秀,又有新女性的热情,拥护妇女解放,渴望志同道合的感情。王剑虹去世后,杨之华对瞿

秋白的崇敬渐渐转变为爱情,和自己丈夫已经从思想上,感情上都分道扬镳了,她鼓起勇气向瞿秋白表白了心迹,瞿决定和她一起回老家与丈夫离婚,在萧山三个青年经过一夜的交谈,达成共识,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沈剑龙和瞿秋白结为朋友。

这段惊世骇俗的感情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试着通过这段并不漫长但是非常浓郁丰富的爱情写出两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的理想与追求。在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他们因觉悟而革命,因革命而相爱,因相爱而勇敢,因勇敢而从容。作为革命者,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作为青年,他们为纯真爱情和美好生活投入了全部热情。10年对于历史和人生都很短暂,但这段10年的感情留给历史和人生的影响却十分长久,对我们的感动也很强烈。

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临祝贺。从此,瞿秋白和沈剑龙也成了好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更有意思的是,沈剑龙送给瞿秋白一张六寸照片——沈剑龙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棒一束鲜花,照片上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意即他不配杨之华,他把她献给瞿秋白。

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瞿独伊说:“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这一爱情信物,后来伴随母亲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曾有人问杨之华,为何瞿秋白牺牲后不再婚,她这样回答:“再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1955年,经过20年的努力寻找,杨之华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并运回北京,隆重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瞿秋白之墓”的碑铭。杨之华的心得到了安慰。她怀念、铭记着瞿秋白,直到自己生命终了。

瞿秋白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中,从开始就被人们记得,而且到现在还被人们争论着的,无疑当属那篇《多余的话》了。它曾经被认为是国民党反动派伪造的,以便达到污蔑坚贞的共产党员瞿秋白同志的。首先是,国民党站出来说,瞿秋白的文笔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模仿得了的。后来,周恩来说他见过《多余的话》的手迹,确是出自瞿秋白之手。终于,人们不得不承认,它确是瞿秋白的遗书。现在,它又被人看作是瞿秋白顽强斗争的一生的历史记录,而且把瞿秋白奉为革命英雄。其实,《多余的话》——当然,它并不多余,没有它,我们就根本不能认识真实的瞿秋白——就是瞿秋白“变节的口供”,也不是他“顽强斗争的一生的历史记录”,这只是瞿秋白对他身上存在着的挥之不去而且是愈来愈分明的一种疏离感的自白。因为“可与知者言,难与不知者道”的缘故,所以人们对这篇文章至今还争论不休。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推荐第7篇:瞿秋白事迹

《瞿秋白事迹》观后感

瞿秋白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瞿秋白一生都为自己的革命信仰奋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他无所畏惧,面对恶势力勇敢地抗争,不屈服,不低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小瞿秋白就热爱祖国,学习也非常优异。长大后,他积极投入爱国反帝斗争中去,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种种大山和民族的解放而到处奔走。他在36岁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但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无所畏惧,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愿低头,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节操,面临死亡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

瞿秋白热爱祖国,面对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的精神深深地震憾了我。我们也要向瞿秋白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是祖国培育的小苗,长大后的我们怎么能不回报祖国呢?瞿秋白这种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忠心让我打心底里敬佩。从他做的一点一滴都能看出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多少汗水。如果没有像瞿秋白一样的革命先烈怎么会有现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我们又怎会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呢?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革命先烈,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继承他们的遗志,长大后为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8篇:瞿秋白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经说过:“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今天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我是你们这一次长汀之行的导游,我姓林,单名一个“玺”字。长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三红”土地,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也是距长征落脚点最远的一个长征出发地。朱德总司令曾评价长汀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今年的5月17日,我们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红色旧址群当中的瞿秋白纪念园。今天,请允许我来为大家重点讲述一下瞿秋白同志在长汀就义的历史。

瞿秋白于1899出生在一个没落的绅士家庭,原名瞿双,江苏常州人,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在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瞿秋白等一批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由于形势危急,他从江西瑞金向福建长汀转移,在途径长汀水口时,遭到国名党军的包围,瞿秋白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汀州狱中。

1935年6月18日清晨,在汀州狱中,国民党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闯进牢房内,对瞿秋白说:“恭贺瞿先生,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而后向瞿秋白出示了蒋介石的枪决令,瞿秋白冷冷的看了一眼,淡然一笑,从容的换上了刚洗净的衣服,然后在刽子手的押送下走出牢房,来到了中山公园的凉亭前,安然坐下,提起酒壶,自斟自饮,这是敌人为他准备的“最后一餐”上路饭。几个月来,敌人为了达到劝降的目的,也曾多次酒菜款待,蒋介石还特别派出了中统局的头目陈建中、王杰夫专程赶到汀州充当

说客。他们拟定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谈话,企图劝瞿秋白投降,但结果都是一无所获。最后,敌人阴险的说:“瞿先生,你学识渊博,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你要为国家爱惜生命,要识时务啊!”面对敌人无耻的游说,瞿秋白斩钉截铁的说:“我宁愿做不识时务的笨拙之人,也不愿做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瞿秋白在狱中除了应付敌人的审讯外,还坚持每日看书、写作,并向国民党官兵宣传革命道理。“花落之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是香如故。”从瞿秋白留给世人最后的诗词中,我们读懂了正像春来花开,芳香如故一样,革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瞿秋白还在汀州狱中写下了自传性遗著——《多余的话》。在这篇最后的遗文当中,他做了真诚的自我解剖,讲述了一生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艰难曲折的过程。这《多余的话》,话并不多余,其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了瞿秋白为党的前途和整个革命事业的担忧,体现了他对党和红军的无限热爱。

随后,他昂首阔步,用他高亢的、嘹亮的声音唱《国际歌》《红军歌》等,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来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罗汉岭刑场。瞿秋白选择了一处坟墓堆上,盘腿而坐,还回头微笑的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开枪吧!”在一声罪恶的枪响之后,瞿秋白烈士的鲜血永远的洒在了福建的红土地上……

瞿秋白同志用36个春秋的壮丽年华,谱写了一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凯歌。青山埋忠骨,海西正春风。如今,瞿秋白烈士陵园已经不是当年的残忍与荒凉,他的英雄业绩和崇高品德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激励着我们3600多万八闽儿女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建功立业!

好的,瞿秋白同志就义的历史就先和大家介绍到这,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由参观瞿秋白烈士陵园,半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谢谢!

推荐第9篇:《瞿秋白》观后感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 五(1)班周筱茹

观《伟人瞿秋白》有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们赞扬!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战士。他献身革命直到最后一息。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在瞿秋白的遗骨迁葬仪式上,陆定一同志代表党中央对瞿秋白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瞿秋白少年时代就读于常州的学堂,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里面,瞿秋白从小就爱读书,在学堂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于6月18日英勇就义,当时他高唱《国际歌》,年仅36岁。

看到这些,我不禁为他感到十分的惋惜,36岁啊,应该是一个人最壮年的时候,而他那么年轻就牺牲了。他的一生是那么的坎坷曲折。36岁,正处在人生最繁华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可是他从小就那么刻苦学习,换到我们现在的孩子,又有几个能做到呢?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从他身上看到一股力量,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想到了英勇的人们。

牛玉儒,一生奋斗,不怕学习,刻苦学习,他英年早逝,让我懂得要帮助别人,不怕牺牲。

„„

我记住了,瞿秋白,这个伟大的名字,永远刻在我的心中。他让我增强了爱国之心,坚定了我们少先队员高举队旗跟党走的决心。

( 指导老师:曹丽)

推荐第10篇:瞿秋白(版)

瞿秋白

一、生平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享年36岁。原名双(或霜、爽),号熊伯(或雄魄),生于江苏常州,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与缔造者。后被国民政府逮捕并执行枪决。目前在江苏常州建有瞿秋白纪念馆。

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小名阿双、霜。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7个弟妹。(5男2女)

1903年,瞿家的家道开始中落。(4岁)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私塾启蒙读书,次年转入冠英小学。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1916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用了半瓶虎骨酒吞服了剥好的火柴头丸自尽。瞿母死后,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到无锡城南门外杨氏小学以做乡村小学教师谋生。

1916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是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中央委员,四大中央局成员,五大、六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五大中央政治局常委。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这期间,参预决定或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曾犯过\"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8年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并留驻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8月回国,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从1931年夏至1933年秋,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队逮捕。6月18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二、瞿秋白与杨之华

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1923年两人相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 还有一个便是他的学生,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杨之华。后者和前夫沈剑龙自由恋爱,她是大家闺秀,又有新女性的热情,拥护妇女解放,渴望志同道合的感情。王剑虹去世后,杨之华对瞿秋白的崇敬渐渐转变为爱情,和自己丈夫已经从思想上,感情上都分道扬镳了,她鼓起勇气向瞿秋白表白了心迹,瞿决定和她一起回老家与丈夫离婚,在萧山三个青年经过一夜的交谈,达成共识,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沈剑龙和瞿秋白结为朋友。

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杨之华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然而,当杨之华感觉到两人互有好感时,内心充满矛盾。她选择回避,跑回了萧山母亲家。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既然沈剑龙已经背叛了杨之华,为什么我不能去爱?既然我真心地爱她,为什么不敢表示!于是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大胆来到了萧山杨家。

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不曾想,沈剑龙竟然和瞿秋白一见如故,对瞿秋白的人品与才华十分尊敬、仰慕。面对复杂的感情问题,他们三人开始了一场奇特的“谈判”:先在杨家谈了两天,然后沈剑龙把瞿秋白、杨之华接到他家去谈,各自推心置腹,互诉衷肠,又谈了两天。最后,瞿秋白又把沈剑龙和杨之华接到常州,再谈。当时瞿家早已破落,家徒四壁,连把椅子都没有,三个人就坐在一条破棉絮上谈心。谈判结果是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同时刊登三条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临祝贺。从此,瞿秋白和沈剑龙也成了好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更有意思的是,沈剑龙送给瞿秋白一张六寸照片——沈剑龙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棒一束鲜花,照片上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意即他不配杨之华,他把她献给瞿秋白。

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瞿独伊说:“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这一爱情信物,后来伴随母亲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三、鲁迅

瞿秋白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没有再担任中央领导工作.在三十年代初的上海从事文化工作,这时他与鲁迅过从甚密.一直到他去了江西中央苏区.他就义后鲁迅还整理出版他的遗著。

他曾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第11篇: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游览。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我们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迎面这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肩,敞亮天井,马蹄山墙,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这便是瞿秋白纪念馆。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展览大厅。

(第一部分)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长汀为革命献身,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1985年杨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做了科学、公正、完整的评价: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第二部分)瞿秋白诞生在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号称“晋陵望族”的封建大家庭,不过此时的瞿氏家族已经走向衰败,只有一个叔祖父瞿庚甫在湖北做布政使,官列三品。瞿秋白小时候就聪颖好学,进私塾前就由母亲口授能够背诵不少古诗。秋白7岁时,由私塾转入新旧兼学的冠英两等小学堂,因成绩优异,只读了四年半就跳级考入省立常州府中学堂。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举办的公费俄文专修馆,攻读俄文和俄罗斯文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抱着不可思议的热情投入学生运动,参加**广场的游行示威和街头演说,并成为学生运动的“谋主”和领导者之一,被当局逮捕关在北大教室的临时监狱。1920年10月,应《晨报》和《时事新报》的招聘,瞿秋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后,以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912年5月,瞿秋白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应陈独秀要求,回到阔别两年多,但依然是灾难深重的祖国。

(第三部分)回国后,瞿秋白先在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23年6月,瞿秋白以苏俄归国的党代表参加了中共三大,受命起草党纲,并就他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作了报告。这一时期,瞿秋白还在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工作,担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讲授哲学和社会学。他讲课风度儒雅、知识广博、生动有趣,极受学生喜爱。在此期间,秋白与才貌出众的四川学生王剑虹相爱结婚,过了一段甜蜜而富有诗意的生活。这是王剑虹和她的好友丁玲的合影。不久王剑虹就死于肺病。其后秋白又与从事妇女运动的上大另一女学生杨之华结为夫妻,感情极深。结婚时瞿秋白送给杨之华一枚金别针,并亲手在上面刻着七字:“赠我生命的伴侣。”1925年1月,瞿秋白出席了党的四大,成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之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之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共产国际决定由瞿秋白主持临时中央常委会。

(第四部分)1931年春,被王明集团批倒罢官的瞿秋白,带着妻子杨之华回归文学,投入上海的左翼文艺运动。他接受委托代管中央文化委员会工作,由此介入“左联”领导。左联时期是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的黄金时代。他以天才加勤奋的创造性劳动,卓有成效地进行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建设,所用笔名就有100多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一座座丰碑。瞿秋白在《北斗》上发表的以及与鲁迅合作在《申报》上发表的60多篇杂文,是可以与鲁迅杂文相媲美的文学精品。瞿秋白是中国系统地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的第一人,是翻译成就最大,翻译水平最高的翻译大家。他每夜可译一万字不加修改,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文艺论著,代表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之前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建设的最高成就。

(第五部分)1935年2月,瞿秋白等在秘密转移中,落入虎口,被福建的国民党保安十四团俘虏。开始,瞿秋白以红军军医林琪祥的假身份、假口供,一时骗得相信,希望取保释放,因叛徒供认,真实身份暴露,蒋介石密令“就地枪决”。6月18日,瞿秋白写完绝笔诗,被带到中山公园,信步走到凉亭前,见已摆着酒菜。于是独坐亭中,自斟自饮。酒毕,拍了这张“死囚”照片,从容走向刑场。到了罗汉岭下,见群山环抱中绿茵茵的一片草坪,秋白说:“此地甚好。”然后盘膝而坐,微笑饮弹。 (第六部分)瞿秋白殉难的噩耗一传开,海内外广泛的开展悼念活动。

1950年,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出版题词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危不惧的意志和他在文化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1955年,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瞿秋白的遗骨从长汀迁到北京的安葬仪式,周恩来主持,陆定一作生平报告。

下面,请大家参观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故居原为清光绪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私家祠堂,是瞿氏大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宅院,面积1501平方米。前门垂檐下悬挂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横匾,为茅盾手书。

故居分东西两院,各分四进,地势逐进抬高,寓含步步高升之意。中列隔墙,有廊道门扇相互连通。西院为正屋,原为供祭用的厅堂,庄严而神秘,现辟为多功能厅。东院为厢房,是当年族人和守祠仆人食宿休息的辅屋。瞿秋白一家于1912年到1916年就住在东院,里面安放的100多件家具和用品,都是依照当时的格式,征购或仿制,并照原样陈列的。

现在来到的是祠堂的主厅。当年瞿氏族人春祭秋祀或治丧供灵,就是在这个厅堂里进行的。厅堂两厢门额上分别题刻着“习规”、“折矩”,训诫族人要学习家法,遵守族规。穿过这道大圆门,就是宗祠东院的厢房。天井前门的第二进厢房,门楣上题着“世食旧德”四字,意在提醒子孙后代,不可忘记皇恩祖德,要做忠君爱国、光宗耀祖的孝子贤孙。最前面的一进原来是厢房的门房。当时秋白家用作厨房,炉灶炊具都是依原样修建的,很能触发我们对当年秋白家生活情景的想象。门房前壁开一道小侧门,是平时出入的便门。1912年“双十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家家户户门口挂起红灯笼庆祝,瞿秋白却在自家门前挂了一盏写上“国丧”两字的白灯笼。那盏小小的白灯笼,在一片粉饰太平的红灯笼中,犹如一朵傲霜的白菊,一直亮到天明。

各位游客,瞿秋白纪念馆的参观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12篇:《伟人瞿秋白》读书笔记

瞿秋白是我在《伟人瞿秋白》这本书上认识的。

他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1935年6月因支持共产党被蒋介石密令杀害,那一年他才年仅36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少年时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一次他在乡下玩,见到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寒风里冻得发抖,他就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送给那个小朋友穿。读完这些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以前那一次次马虎的完成作业不认真思考和同学一次次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那是多么不应该啊!他的这种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非常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他成年后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先后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编辑,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毛主席为《瞿秋白文集》的题词中说到:“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勇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会死去”。

看完《伟人瞿秋白》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我也要学习瞿秋白烈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争做四好少年,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长大了为党为祖国贡献最大的力量,做个党的好儿女。

第13篇:《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伟人瞿秋白》这部影片。我不由得从心底里敬佩瞿秋白。

这部影片主要介绍了瞿秋白的一生和瞿秋白所生活的环境。我记忆最深的瞿秋白在敌军的牢里,那不愿屈服的一段:

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对敌人的谬论严加驳斥,慷慨陈词,在百般劝降无果的情况下,蒋介石派中统特务王杰夫专程前来劝降,瞿秋白义正词严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致使敌人的劝降阴谋以彻底失败告终。

瞿秋白还在狱中写诗词,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怀,现在我还能背的他写的诗词:“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自来,应有香如故。”还有他在赠人的照片上题词:“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瞿秋白还在狱中写了《多余的话》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并做了深刻的自我剖析。他坚定的表示:“我的思想已经在青年时期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无从改变。”表现了瞿秋白坚定不移的意志。

我记忆最深的还有,瞿秋白作为学生代表,带头叛反而吐血的一段:

瞿秋白作为俄文专修馆学生的总代表,参加北京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为北京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带领同学参加集会和游行,组织罢课,走上街头演说。因疲劳过度,肺病发作吐血。他的表姐夫写信慰问,他回信说:“干了这平生快事,区区吐血,算什么一回事!”体现了瞿秋白的高尚的革命精神。

我现在对他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分。在看的过程中,我不禁成为了瞿秋白,经历了他坎坷的一生。放映结束,我依旧沉浸在影片之中,无法自拔。久久,我回到了现实之中,不禁感叹瞿秋白那布满荆棘的一生,如果是我,我又会怎样面对?

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不过,这部影片却为我们讲述了他的一生。想要了解更多,你自己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吧!

第14篇: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这些天我读了《伟人瞿秋白》,当我读完这本书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此书记述了他从幼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有略,令我沉迷。 瞿秋白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竟然为了祖国死在敌人的枪口下。他虽然只活了36年,可是他用他充满汗水的手,托起祖国的希望。他就像一只会奉献而不图享受的春蚕,就算还有一口气,也要为人民创造财富。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瞿秋白从小就很聪明,还具有同情心。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他很快就被父母抛弃,他被他的一个亲戚所托养。他长大以后,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他由于对黑暗的现实的不满,他陆续写了许多文章,激励当时少年们要爱国,为国家而奋斗!当他后来得知自己撰写的书籍被大火焚烧时,他站起身来,举起紧握的右拳,愤慨地说:“书可以烧掉,但是革命的理想烧不掉的!”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在狱中,他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在英勇就义前,他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激动和尊敬顿时占据了我的脑海,满脑子都是瞿秋白为党工作时无怨无悔的模样: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革命工作,他顾不上诬陷打击,不怕流血牺牲,坚持正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瞿秋白的故事中,我感受到瞿秋白是一个对邪恶势力宁死不屈的人,是一个勇敢顽强的人,是一个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人,是一个为实现共产主义敢于献身的人。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老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效力。我相信有着后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祖国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爱瞿秋白的这种精神,我一定会做一个和瞿秋白一样的伟人!

第15篇:瞿秋白调查报告(优秀)

“瞿秋白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调查报告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上,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近代中国,沈老师给我们开展了实践课程,让我们从实践中感受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此次实践课程我们小组所选择的课题是:常州三杰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但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同时也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选择了对“瞿秋白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对选定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然后确定了这个课题,其原因在于:

一、通过对瞿秋白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加强了我们对共产党早期组织和斗争过程的认识,以及加深了我们对于党的历史的认知。

二、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土地——常州,我们更有义务去认识在我们第二故乡上出生的伟人,而且有着更多优越的条件和资料让我们去全面的了解他,去探索他曾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对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三、经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我们自身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们的一次锻炼。

其次,在确定课题后,我们马上讨论了我们的研究方案。对于这次的调查,我们先选择形式为:

一、查阅书籍、上网搜索、收集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出宣传海报。

三、问卷调查。

四、参观故居。

五、小组交流。接着进行分工,安排好每一个人的工作后,我们的研究正式展开了。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这一阶段是我们对瞿秋白的认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料、历史事实和前人所研究的文献综述,来辅助我们学习。我们参考了文献资料,如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丁玲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回忆与随想》,还有张秋实所写的《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道路的探索》。在搜集资料后,大家进行了讨论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在最后的汇总中进行了思路的整理。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我们较为详细地了解了瞿秋白的生平,了解了他作为中国早期的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及贡献,尤其是在他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写的《多余的话》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极大震撼,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瞿秋白内心世界的独白,让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

瞿秋白的一生是短暂的,小时候的瞿秋白是个聪明的孩子,成绩优异。但是家道中落,不得不中途辍学。幸运的是他从小就接受了维新主义和革命主义思想,喜欢阅读各种经典名著和各种先进思想家的刊物,再加上他家庭的贫困及他与贫

困劳动人民的接触更加刺激了他,使他关心时政问题,激起他对清朝统治者的憎恨和反抗精神。也为今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早期的生活中,瞿秋白养成了埋头于书斋的文弱气质和内向个性,但时代的需求、生活的逼迫和脑中先进思想的推动,让他终于在五四运动中爆发,走上街头,领导并参加了这次暴动。此次暴动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判若两人,一反历来内向的性格,在超强度的体力支付和神经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忍住病肺吐血的痛苦,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组织、演讲„„他发表了《不签字后之办法》,创办了《新社会》旬刊„„

之后他赴俄采访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向国内读者报道苏俄现状。他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苏联当时状况, 热情地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回来后翻译了很多国外的书籍,让中国读者见到了人类的曙光,从而激励无数有志之士向往俄国,信仰马克思主义,以苏维埃俄的今天为中国的明天,并为实现这一美好的未来而投身于实际的革命斗争中去。

后来他又主持了八七会议,这次全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队伍重新团聚起来,使中国革命完成了由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瞿秋白以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水平和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从思想路线上指导了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成为中国革命文学事来的奠者和开拓者之一。

最终他没能逃开命运的安排,献身于革命,年仅36岁。回顾当时的场景,在1935年6月,福建长洒罗汉岭下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常军队,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 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寻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徽笔点头说:“此地很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第二阶段:出宣传海报。在这个阶段,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画出了一张海报,上面简单的介绍了瞿秋白,我们把它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同学看到我们的研究成果,让他们去了解瞿秋白,看到瞿秋白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第三阶段: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很明显显示出大家对瞿秋白同志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地都不够深刻。但另外,从中也反映出,上一阶段我们做的海报宣传有了一定的作用,某同学看了我们出的海报之后表示很有宣传效果,做问卷时答题正确率也有明显提高。

第四阶段:参观故居。我们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感受了瞿秋白同志所居住的环境,我们看到了瞿秋白与他的妻子、友人的合照,看到了他相当多的文学作品。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他的第二位妻子是杨之华,瞿秋白曾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可见两人爱情之深。瞿秋白的友人莫过于鲁迅。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白曾到鲁迅家中避难,鲁迅把瞿秋白看作知己,曾写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联赠予。瞿秋白创作的杂文明白晓畅,与鲁迅的杂文合称“双璧”。

第五阶段:小组交流。经过系列的学习研究,我们终于把所有的结果汇总起来进行了交流,上文中并没有重点提到《多余的话》,我想在这里着重写它,在历史上这篇文章是有争议的,据了解曾经它是一篇禁文,也是瞿秋白被认定是叛徒的主要证据。但是,在我近阶段的了解阅读之后,在我看来《多余的话》它只是一个文学青年内心最真挚的独白,在死前最想吐露出的心声。也许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接下了将要承受的结局都想过了,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时的他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的文章,只想表达出最真实,最坦白的自己。他热爱文学,但天生文弱、随和,他一再的强调了他只是被逼着走向了革命的道路,连死也是被逼迫的。《多余的话》这是一篇性情文章,是一篇用生命写就的性情之作,从中我更多地是看到一种命运的悲剧,是时代造就个人的悲剧。这篇文章不能用党派阶级观点去看,只有用一个朋友的心态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内心独白。其中他表现出他对党派,对政治是抱着一种不能理解也不能完全投入的态度投身进去的。虽然他曾经装作理解,被迫理解,也许有的时候他也自以为理解了,但在生命结束前夕,他不愿意再自欺欺人了,他要用自己所挚爱的笔去除了政治的外衣。我想,这就是他所想表达的。

上述就是我们小组经过这段时间学习后所认知的瞿秋白。经过这次的研究,我们感触很深,不仅仅是因为学到了许多东西,而且我认为对于人物的研究也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我们探索的过程也如在经历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

的灵魂得到充实,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另外,包括我在内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写了一份关于瞿秋白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的论文,从那里您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更多的感受。

二零一一年六月五日

第16篇: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1: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星期天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了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细细地阅读了瞿秋白的生平和革命经历,我深受感动。

瞿秋白曾经两次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理论家和宣传者。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实而璀璨。他思想先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留下了诸多第一: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并一直沿用至今;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他本是一个文人,但却因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毅然从政,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选择从政道路,并为之奋斗终身。

瞿秋白是伟大的,但静静走近时,你还会发现他是真实的,纯粹的。我去过位于常州青果巷的八桂堂,那是瞿秋白出生的地方。院子里至今还有几棵桂花树,静静地舒枝展叶,每一片叶子上都跳跃着一簇光亮。每当八月时,树上就会开放小小的桂花,花不盛,香味也并不十分浓郁,但是却给人很恬适的感觉。去瞿秋白故居参观的人不多,因此你在那里的感觉不像是在参观某一位革命者的故居,更像是在拜访一个普通人,一个值得你崇拜的人。瞿秋白曾在这个院子里住过几年。离开了这里,他曾经辗转数地,寄人篱下。也许是因为这段成长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更多的民生疾苦,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革命,去战斗,但是,我们依然应该从瞿秋白这样的革命先烈身上学会要有民族忧患意识,要敏锐地关注国家趋势,要纯粹地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做不了太大的事,但是我可以学瞿秋白,有虔诚的理想,不畏牺牲个人利益,做好自己的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前进列车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

篇2: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今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肃立在塑像前。尔后,参观了秋白的生平事迹,受到深刻教育。秋白同志是张太雷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会议期间介绍入党的。我们常州人值得骄傲的三杰都是我党最早入党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张太雷和瞿秋白关系不同一般,既是同乡、同志、同学友,又是|“五四”运动的战友。

“五四”运动也促使瞿秋白思考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去探寻中国的出路。他认为要使社会改造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把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结合起来,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去改造新的生活。

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须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瞿秋白同样是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行者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一九二二年初回国后与国内党的高层领导一起,宣传十月革命经验,组织各类群众罢工等革命工作。特别是“八七”会议确立了瞿秋白的中央领导地位,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在湘、鄂、赣、粤四省进行农民秋收暴动,走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革命风起云涌,星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由于遭到“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瞿秋白降至中央苏区工作,在福建长汀战斗中被国民党俘虏。他和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气节。

35年6月英勇就义,三十多年过去,同样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磨难,遗骨迁移到八宝山,“四人帮”被铲除,80年中国共产党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不仅以其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而且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列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最后“多余的话”却获得他思想的升华,有着深沉的历史内蕴和厚度。他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纪念他,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迹,继续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峰,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篇3: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烈士虽然已经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瞿秋白烈士的事迹对我的触动尤其深刻。

一、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人,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当我们在21世纪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时候,永远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就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曾经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人,越来越不相信共产主义,甚至有人说,共产主义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我想说: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自己的信仰,那么未来的一切就都是茫然的。

三、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今年虽然只有32岁,但是在酒店这个行业却已经打拼了12个年头,在这12年里,我总有一种感觉,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茫然的感觉,我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工作一项项的完成,但是却始终我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但是在我参加了这次阳光酒店培训班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天,我却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终于明白了自己要找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是信仰。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眼前的生活而忙碌,他必定的会感到茫然,但是如果他心中有一个信仰,那他就会感受到自己活着的意义。虽然我只是阳光集团的一个普通员工,但是我想,我只要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我所做的一切就与党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我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会为此而不懈努力,争取早日投入党组织的怀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第17篇:《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一代伟人瞿秋白,这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士,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这些天我读了《伟人瞿秋白》这本书,瞿秋白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记述了他从童年时期到成年的事情,有详写有略写,就如同这些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革命之路了。瞿秋白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的影响、教育,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在本书中,有一页就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开开心心、载歌载舞的过节。但有一个人心中不但不欢快,而且充满悲愤,他就是童年时的瞿秋白。他一气之下,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因为在小瞿秋白看来,这一个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耻辱。

还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可贵精神。那一年,瞿秋白被国民党捕获,送入重庆牢房,而后在他36岁时被敌人杀害。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36个春夏秋冬中,他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瞿秋白他一生喜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废寝忘食的读藏书。他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没钱上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后来他还是考上了大学。从这儿我还体会到了: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底蕴的人长大才能做大事。

“瞿秋白”这个伟大的人,激励着我成长,我不会忘记他。他的品质和人格,我更不会忘记,早已刻在我的心中。

第18篇:《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伟人瞿秋白》观后感

苴镇德耀小学501班季一飞指导老师:戴晓银

“瞿——秋——白。”我一字一顿地读出光盘封面人物的名字,他是谁?他到底做出了什么杰出的贡献?带着这些疑问,我观看起光碟《伟人瞿秋白》,随着短片的介绍,我对瞿秋白越来越了解、熟悉,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瞿秋白1899年出生在江苏省常州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从小就仇恨那些无恶不作的统治者。当他长大后,便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他组织并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进行示威游行,成为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还两度担任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展现了杰出的才能。后来,瞿秋白不幸被敌人抓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守革命气节,宁死不降,并在狱中创作了《另外的话》等名篇。1935年,瞿秋白被判斩首,在刑台上,他毫不屈服,视死如归,一步步走向刽子手,还高唱《国际歌》,牺牲时年仅35岁。

瞿秋白的一生虽短暂,可是却又何其伟大、辉煌!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他对学习的热爱。瞿秋白在小学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他一生爱书,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在他的发愤图强下,后来考上了大学。正因为有了丰富知识底蕴,他才能做成大事。更震撼于我们心灵的是瞿秋白炽热的爱国之心。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革命工作,顾不上诬陷打击,不怕流血牺牲,坚持正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短片看完了,但是瞿秋白对我们的精神激励却是永远的。在和平年代,我们拥有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更应该好好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智慧。在成长道路上,我们不应在遭遇挫折时气馁,不要因为遇到困难时悲观后退,要学习瞿秋白烈士和其他先烈们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精神,迎难而上,奋勇争先,长大了为当祖国贡献最大的力量,在建设祖国的重任中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19篇:《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读《瞿秋白》读后感

现在是21世纪了,交通发达了,信息也发达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不管我们怎么的幸福,也不能忘了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革命先烈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是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而瞿秋白,就是这些璀璨群星中的一颗。他的故事有很多,一天,我就读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瞿秋白英勇就义的情景,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瞿秋白来到中山公园,据说当时的中山公园很寂静,鸟儿也不叫了,瞿秋白走到亭前,看到有4碟小菜,美酒一瓶,便自己开始吃了起来,他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喝了一半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瞿秋白说完后,坦然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到公园的凉亭前面拍了一张遗照,他把手放在背后,昂着头,挺着胸,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概,瞿秋白在卫兵的环护下,慢慢的走向了刑场,刑场位于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上,距离中山公园有两华里多,如果是怕死的人,别说两华里,就是20米可能也要被人拖着走,瞿秋白手拿香烟,高声唱着国际歌,打破了沉寂的夜空,他找了一块地方坐下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接着他就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看,这位伟人的一生,他的生命是那样的短暂,他没有活过40岁,他是为共产主义而献身,为什么他在就义是从容不迫?因为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希望人民能过上幸福美满地好日子。让自己

的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瞿秋白这样的伟人,我终身难忘!

|

大庆路小学五(2)班陈璐璐指导老师:纪树晓

第20篇:《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三(六)班姚俊杰

国庆节期间,我看了一本学校发给我们少先队员必读的书籍,这本书可不是小儿看的连环画,而是作家出版社出版,季世昌主编,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书籍--《伟人瞿秋白》,《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江苏常州,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少年瞿秋白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同时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瞿秋白的父亲平时爱好绘画,母亲知书达礼,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瞿秋白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瞿秋白烈士忠于党、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而感到自豪,读后感《《伟人瞿秋白》读后感》。 例如,瞿秋白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义正词严地说\"人爱他的历史,甚于鸟爱他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头可断,志不可敌。\"、\"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我想为瞿秋白的英雄气概而喝彩。

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对社会主义的觉悟,长大了为共产党为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向瞿秋白烈士学习,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

指导老师:黄伟婷评语:你读的很认真,能准确领会瞿秋白烈士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知道自己今后如何学习,文章中心突出,内容丰富。

关键词:读后感

《瞿秋白先进事迹.doc》
瞿秋白先进事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