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2020-10-21 来源:应急预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住院患者发生输液反应

住院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

应急预案及程序

发生反应 ---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其它液体和输液管,通知医生

应急处理 --- 遵医嘱给药,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严密观察病情 ---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及其他临床变化

按程序及时上报--- 填写报表,报告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

将保留的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室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

记录---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的全过程 注: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创伤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评估---病人情况:外伤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神志恍惚,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急救物品:急救车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齐全,功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抢救---立即取合适卧位,就地抢救,呼叫医生

选择较粗大且直的血管,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可用大号套管针,必要时采用双通路。同时,输入液体及其他血制品,但要防止发生肺水肿。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止血剂及新鲜血,如患者继续出现血压下降,心率〉120次,血压〈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患者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配合医生及时查找原因是否有合并内脏破裂,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同时临时结扎肢体出血部位。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密切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注意为患者保暖。密切观察血压及尿量的变化,并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加强床边护理,消除不良心理。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抢救情况,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稳

等心理护理工作

记录---按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 注:抢救休克期间应每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改为1~2小时一次,同时应用心电监护,病情允许时,配合医生将患者送手术室处理。

患者突然发生猝死的

应急预案及程序

评估:1.病人情况:患者在病房,走廊,厕所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病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就地抢救

2.急救物品:做到“四定“,物品性能完好,完好率100%

3.医务人员(1):坚守岗位,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定时巡视病人,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2):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抢救:1.第一发现者不得离开患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增援人员到达后,配合医生按心肺复苏流程迅速心肺复苏

3.建立并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4.及时将患者搬置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注意保暖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

心理护理:认真与家属沟通,并进行安慰

向家属交代病情及抢救情况

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通知单位或殡仪馆将尸体运走,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记录:规定6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及病人生命体征

注:1.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2.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

推荐第2篇: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处理医院用药过程中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简称输液反应),建立健全输液反应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减少输液反应对医院造成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定义

输液不良反应系指因输液而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最常见的输液反应: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热原反应。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药物被微生物污染而造成的全身感染等。

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是指静脉输液中加入的相关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引起的任何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或寒战反应,其作用强弱与输入的热原量有关。热原主要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以及输液生产时被污染,经消毒灭菌后被杀死破坏的微生物,热原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量的脂多糖类物质。

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指同一批号的同一药品,在近7~15

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反应的人数超过10人,或同一批次大输液,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热原反应的人数超过15人,或在同一科室近7天内出现输液反应超过10人;且有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或出现1例以上死亡病例的输液不良事件;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突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

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指同一批号的同一药品,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反应的人数超过5人,或同一批次大输液,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热原反应的人数超过10人,或在同一科室近7天内出现输液反应超过5人,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未见滥用行为的药品输液事件。

三、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两大类。其中甲型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所致,其反应可预测,一般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死亡率低;乙型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是一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如变态反应。输液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消化道反应、神经反应、头晕胸闷、听神经损害、腹泻、腹痛、疼痛、局部组织渗漏、发红、恶心呕吐、水疱、坏死等不良反应,其中以过敏反应居首位,占50%。

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外源性热原进入人体后,激活血液循环中巨噬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使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促使前列腺素E释放刺激下丘脑冷觉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从而引起热原反

应。输液热原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寒战、怕冷、头痛、恶心、呕吐等以及输液热原反应所致的并发症,如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的心力衰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渗漏、坏死、血栓等。

三、组织体系

成立**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医务处处长、药剂科主任任副组长,临床药学室为日常事务处理机构,药学、临床医学、医疗技术、护理学等专家为小组成员。

组长负责全面决策输液反应应急处臵工作。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突发药品不良事件应急处臵工作。临床药学室(相当于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协助建立输液反应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做好日常信息收集、整理、总结与评估工作,并根据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四、预警和处臵

(一)临床药学室定期对临床上报的所有输液反应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分析的输液反应涉及的药物、反应类型、临床表现、用法用量、涉及药物批号、滴注速度、患者疾病状况、发生输液反应相应的病区等信息。分析输液反应发生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若存在明显相关性应及时汇报组长或副组长,并在院内网进行预警。

(二)一旦出现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应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及时分析病例具体情况,并初步出具输液反应事件处臵意见。组长应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分析具体输液反应事件,

若属实,则应及时停用该批次药品或大输液,并及时通知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药品具体生产厂商。将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的具体总结报告在院内网公布,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

(三)对出现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的药品,临床药学室组织人员进行同批号药品在本医疗机构使用中的情况进行追溯,将追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是否有可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出现,若有,则将该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列为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进行处臵(见下一条)。

(四)一旦出现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应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组长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可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进行会诊、分析、抢救等相关措施,若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则应及时通知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使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可疑的突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信息,确保其处于主动地位,使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五)临床药学室定期分析本医疗机构出现的各种输液反应,对在我院使用过程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较多,虽然未构成突发普通/严重输液反应事件,但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可提出淘汰该药品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的方案(方案提交药事委员会讨论,若确实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现象,应予以淘汰)。

(六)对出现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相关的患者应及时予以治

疗,采取相应措施,在医疗条件不够情况下应及时请上级医院医生会诊或及时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五、总结

应急领导小组在突发输液不良事件后应组织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总结报告报市卫生局、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附件1:**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分管领导

副组长:医务处领导、药剂科主任 组 员:

推荐第3篇: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输液反应

一、诊断标准

1.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2.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

3.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4.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二、治疗方案

输液反应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等常见的症状,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当患者出现静滴过程中或静滴结束时出现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明确病因,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抗过敏,激素,对症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及并发症的产生,挽救病人生命。

给予监测四大生命体征(监护仪),常规检查血常规、指尖血糖、出凝血时间、肾功、离子、心电图。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2)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

(3)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体温升至38.5℃以上给予肌

注2ml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4)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非那根(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立即肌注(小儿0.5-1mg/kg/次)。

(5)激素(地塞米松)治疗,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5mg/kg/次)。

(6)如果出现肢端发凉或皮肤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针5mg(小儿0.5-1mg/kg/次),SBP

(8)患者病情平稳后向患者解释输液反应,患者入院时应反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并完整记录在病案中,在静滴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沟通静脉输液药物相关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知情后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在医生护士均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静滴治疗。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消瘀软膏或疏风软膏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红光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

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三、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 1 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2 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3 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4 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

5 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四、总结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1 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 15分钟至 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 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 原因分析 把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分为四种,药物因素:经检测发现药物外观变化(包括透明度、颜色、絮状物、瓶口松动、安培裂缝等)或发现热原及微粒超标;输液器具因素:经检测发现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热原及微粒超标;操作因素:经检测同一批号的其它药品和输液器具热原及微粒均不超标且无其他质量问题。病人因素:经检测无其他原因可循。

3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4 预防

(1)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

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 改善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按常规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用0.2%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目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大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

(3)严格操作规程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4)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推荐第4篇:发生输液反应应急演练脚本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脚本 时间2012.10.10 15:00 地点 骨脊柱病房

人物:护理长杨雪梅,值班医生(赵刚 ),护士甲( 封雷 ),护士乙 ( 徐婷 ),患者丁(汪影 )等

场景旁白:骨脊柱内值班医生、护士乙正在紧张的工作中,护士甲在巡视病房中……

护士甲巡视到5床患者甲时,发现正在输液的丁寒战,靠近丁耐心询问:你怎么了,丁?

患者丁:护士,我好冷,抖的厉害!

护士甲急忙把停止正在输入的液体,看了一下时间,按呼叫器:护士乙快来,5床丁可能出现了输液反应。

护士乙急忙喊值班医生,推着治疗车就往5床去。 值班医生同时也到达5床。

值班医生触摸了一下患者丁的额头,看看已经停止的输液瓶贴,询问了患者丁:什么时候开始抖的? 患者丁不出声,身体缩成一团。

值班医生:快,测个血压、脉搏、体温。更换0.9%NS250ml静滴,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护士甲:0.9%NS250ml静脉滴注,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值班医生:是的。

护士甲在复诉口头医嘱的同时,将原输液体及输液器取下,保留静脉通络。同时更换新输液器,更换上0.9%NS250ml,缓慢滴注。抽取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在护士甲紧张的执行医嘱时,护士乙在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护士乙:体温37.5℃,血压130/80mmHg,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护士乙记录了生命体征。

值班医生:好的,生命体征还可以,再密切观察着生命体征。 护士甲已经注射完,帮助患者盖紧被子,耐心与患者丁说:你躺会,给你换了瓶水,并给你打了针抗过敏的针,一会就好些了。 患者丁点点头。

护士乙对丁的家人说:我们先回去处理一下用物,一会还来看看她,若有情况,请及时按呼叫器。 护士乙推回治疗车,处理用物。

护士甲在病历里记录下患者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在药物过敏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护士甲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刚刚5床出现输液过敏,通知值班医生,及时更换了液体,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现在正是输入的是0.9%NS250ml。现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护士长:知道了,继续密切观察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甲:好的,护士长。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分别送检,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上报。

推荐第5篇:发生输液反应应急处理程序

医院输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及处理程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 “医疗质量万里行” 活动方案文件精神, 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9-2010 年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 (安全) 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 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 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 7 类: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 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

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上报医务部,已有纠纷苗头的上报安全医疗办。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报纪检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

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略) 说明: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 告表》(具体见附件),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 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 24~48h 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 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 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 制定对 策及整 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 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 双重填报。

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 医患关系协调办备案。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 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 200~500 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 50-2000 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 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医患关系协调办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 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 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医院输液不良反应处理程序

1.2.3.4.5.6. 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

情况严重者就地枪就,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建立护理记录。记录病人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经过。 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科、护理部、供应科及药剂科。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于供应科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发生静脉空气栓塞应急处理程序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病人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空气输入,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2.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将病人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5.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6.详细记录病情及抢救经过。

输液过程中发生肺水肿应急处理程序

1.2.3.4.5.6.7.病人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减慢输液速度。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将病人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减轻心脏负担。

高流量给氧,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 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 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详细记录病情及抢救经过。

发生误吸应急处理程序

1.2.3.4.5.当发现病人发生误吸时,立即使病人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扣排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出。同时通知医生。 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 检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取简易呼吸器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停电应急处理程序

1.接到停电通知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筒,如有抢救病人使用电动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寻找抢救病人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应急灯。

3.通知总值班,查询停电原因,积极处理。

4.加强巡视做好解释,安抚病人,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停水应急处理程序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工作: (1) 告知病人停水时间;

(2) 给病人备好饮用水和使用水;

(3) 病房热水炉烧好热水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使用

水。

2.突然停水时,白天与维修科联系,夜间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及时维修。

3.加强巡视,做好解释工作,随时解决病人饮水和使用水需求。

火灾应急处理程序

1.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病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紧急疏散病人。

2.立即报告保卫科、院总值班。

3.根据火势,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和组织人员积极扑救。

4.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准确方位。5.打开消防通道,组织病人有秩序地撤离。使用消防通道的原则是:“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将病人撤离到安全地带。 6.关好邻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速度。

7.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重要资料。8.组织病人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走安全通道。叮嘱病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快速前进。

地震应急处理程序

1.地震来临,值班人员应冷静面对,关闭电源、水源、气源、热源,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2.发现强烈地震时,需将病人撤离病房,疏散到医院附近的广场、空地。

3.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病人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

4.事件发生,要注意维持秩序,防止因混乱而影响撤离。5.要注意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失窃应急处理程序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电话通知保卫科来现场处理,夜间通知院总值班。2.协助保卫人员进行调查工作。

3.维持病室秩序,保证病人医疗护理安全。

推荐第6篇: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立即停止输液或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二、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三、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四、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

六、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七、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程序】

立即停止输液 → 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 报告医生 → 遵医嘱给药 → 就地抢救 → 观察生命体征 → 记录抢救过程 → 及时上报 →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 → 送检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病人输血时,责任护士每15分钟巡视病人,询问病人主诉,如出现寒战、高热、腰疼等输血反应症状时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改换生理盐水。

二、保留原输血器及余血,报告输血科、控感办。

三、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长,配合医生,遵医嘱给药。

四、严重输血反应,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救治,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和抢救过程。

六、协助医师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

七、如患者及家属有异议,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及余血进行封存及送检,分析查找发生输血反应的原因。

八、科室或护理单元配合输血科、医务部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协商处理相关问题,职能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追踪、评价、记录。

患者输液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患者在输液中发生过敏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通路。

二、报告医师,分析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

三、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四、保留原输液器和药液,报告药剂科。

五、及时准确做好记录。

六、向家属讲解过敏反应相关知识,取得理解。

七、患者处理妥当后,病区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总结。

刺激性药物外渗防范预案 【防范措施】

一、输注刺激性药物前,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注目的、注意事项等,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二、护士应选用直且弹性好,不易滑动的周围静脉进行穿刺。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再输注刺激性药物,并妥善固定,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冲注后拔针。

三、输注刺激性药物时,输注侧肢体尽可能不动或少动,以免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剧痛、变性甚至坏死。

四、若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滴液不畅等情况应立即告诉护士,给予及时处理。

五、输注刺激性药物期间,若患者意识障碍或躁动不安,陪伴家属不得随意离开,以免发生意外。

六、护士应经常巡视观察输注局部有无烧灼感、肿痛、外渗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

七、当发生后疑似药物外渗时,应立即更换其他部位,报告护士长,做好相应的处理,详细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床边交接。

九、常见刺激性药物有化疗药物、去甲状腺素、多巴胺、阿拉明、多巴酚丁胺、尼莫通、脂肪乳剂、甘露醇、甘油果糖、高渗葡萄糖等。

十、外周用化疗药物参照(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预案

【应急预案】

一、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然后拔除针头。

二、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三、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5ml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渗的药液和组织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臵。

四、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五、避免患处局部受压,外涂海普林,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并与海普林交换使用。

六、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程序:

(一)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入,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

(二)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入,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局部封闭治疗→局部冷敷→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治疗→做好交接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防范预案

【防范措施】

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应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 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24小时以上,应重新做药物过敏试验,方可再用此药。

五、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询问过敏史 → 做过敏试验 → 阳性患者禁用此药 → 该药标记、告知家属 → 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 → 现用现配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首次注射后观察20~30 min

二、过敏性休克急救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 →平卧 →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改善缺氧症状→ 补充血容量 → 解除支气管痉挛 →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用药差错的防范预案

【 用药差错的常见类型】

医生处方不当,包括药名、剂量、剂型、浓度、途径、次数、用法等项错误;算错剂量,未按医嘱剂量给药,而将药物剂量加倍、增大或减少;随意给药,所用药物未经医生允许;给药途径或次数错误,未遵循医嘱;用药剂型错误;给药时间错误;备药方法错误;药物服用方法错误;使用变质的药物;其他用药错误。

【防范措施】

一、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护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意识,加强责任心,培养护士“慎独”精神,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谨细致,防范缺陷。

二、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实施药物知识教育,与病人相互沟通,从而增强病人的理解、参与和依从性,最终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三、所有用药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

口述的药疗医嘱仅在医生处方无法书写或输入电脑的情况下使用,应急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述1遍,抢救结束后医生应据实补记医嘱。

四、加强与医药人员的沟通

护士在执行医嘱中,若发现医嘱差错或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医生或药师沟通确认或更正,绝不能盲目、被动地去执行,更不应该图方便、省事,或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有研究显示,不少用药差错是由于护士处理医嘱不规范、核对医嘱出现失误导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医嘱全面落实的根本保证。及时、准确无误执行医嘱,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是每个护士应尽的义务

六、确保药物质量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各类药品应分类定点放臵并定期检查药品的质量。对于容易混淆的药品,应当分开放臵。根据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对需要避光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使用遮光袋或专用输液器。最好选择说明书上推荐的输液载体。配药时最好是现配现用,配好的药液最多不能超过2 h,2种或2种以上不同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浓度高的药物后加浓度低的药物,先加无色的再加有色的。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所调配的药品是否正确、包装是否完整。

七、确保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药品的标准浓度或剂量不能使用,护士对剂量的计算、给药速度和其他的数学计算应该由第二人(其他护士或药师)进行核对。

八、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

(一)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二)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三)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治疗上存在前后因果关系及药物的药理性质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按照规定时间给药。

九、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特别是对转院、转科、手术室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十、重点人群的管理

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

十一、建立用药失误应急操作预案

目的是当出现用药失误后能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施救,避免差错继续扩大,把握纠正差错的机会。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患者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反应。

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时,立即停药,正在静脉输液的患者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同时通知医生,通知药剂科、设备科。

三、保留剩余药物、输液患者保留输液器具。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严重者,实施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五、医师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详细记录患者姓名、药名、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报送药剂科。

六、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及送检,分析查找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

七、科室或护理单元配合药剂科、医务部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协商处理相关问题。

患者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 【风险预案】

一、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要及时巡视,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二、当发现空气进入体内时,立即夹住静脉管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

三、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

四、立刻给患者吸纯氧,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五、如有脑性抽搐可应用安定,也可应用激素减少脑水肿、应用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

六、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的记录空气进入原因、空气量及抢救处理过程。

七、继续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全脱离危险为止。【程序】

立即夹住静脉通路 → 头低左侧卧位 → 通知医生 → 吸氧或高压氧 → 药物治疗 → 观察生命体征 → 告知家属 → 记录原因及抢救过程 → 继续观察

患者输液中发生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一、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二、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三、将患者安臵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四、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五、遵医嘱给与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六、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血带,可有效的减少回心血量。

七、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八、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三、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 反复冲洗 → 消毒 → 伤口处理 → 抽血化验检查 →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 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患者烫伤的防范预案 【适应对象】

昏迷、截瘫,麻醉后24小时内有感觉障碍的患者,老年,婴幼儿,危重患者,有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加强防烫伤。

【防范措施】

一、加强入院评估与入院宣教工作,将有关防烫伤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昏迷、截瘫、麻醉后24小时内有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不应使用热水袋,新生儿禁用热水袋,小儿、危重患者应慎用热水袋。

三、如患者需要使用热水袋时,必须装入套(袋)内使用。经护士用水温计测温,小儿、老人、体弱患者水温不超过50℃,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有无漏水。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水袋有无漏水及皮肤情况,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四、老年人及感觉减退患者应由护士或家属协助调好水温,再进行擦浴,水温应在39-42℃。

五、加强巡视,对于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患者应主动帮助取用热水瓶,以防止不慎打翻热水瓶烫伤患者。

六、一旦发生烫伤,当班人员应及时汇报医生,妥善做好烫伤局部皮肤的处理。

【应急预案】

一、一旦发现患者有烫伤发生时,应立即汇报值班医生和护士长,并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程序进行上报。

二、针对烫伤的程度和部位请烧伤科和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三、注意创面的处理,避免感染。

四、指、趾末端烫伤注意保暖及血运的观察。

患者发生误吸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当发现患者误吸时,立即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叩击背部,尽可能使误吸物排出,并同时通知医生。

二、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

三、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用建议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四、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五、协助医生通知家属,并向家属交代病情。

六、做好护理记录。

七、加强宣教,做好健康指导工作,预防再次发生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二、通知主管医师。

三、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收回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四、通知患者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家属如果需要离开患者时,应通知值班的医护人员。

五、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程序】 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 向上级领导汇报,通知值班医师→ 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 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 每班重点交接班,掌握心理状态。

患者自杀后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发现患者自杀,应立即通知医生,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与医生一同奔赴现场。

二、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果有应立即开始抢救工作。

三、如果抢救无效,应保护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现场)。

四、通知医务科或院内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

五、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

六、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七、做好各种纪录。

八、保证病室常规工作的进行及其他患者的治疗工作。程序:

(一)发现自杀→ 与医生尽快赶赴现场进行抢救→

医务科或总值班→ 通知家属

(二)发现自杀→ 与医生尽快赶赴现场进行抢救→保护现场→ 配合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 做好各种纪录 → 同时要保证病室常规工作的进

行及其患者的治疗工作

患者发生惊厥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值班护士应按要求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高烧患者) ,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二、发现有惊厥迹象或正在惊厥的患者时,应立即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扣带,同时请身边其他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医务人员,及时通知医生。

三、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并便于擦试及抽吸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四、给予吸氧、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等,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措施。因抽风而憋气时可剌激人中、合谷、百会、内关穴等。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呕吐物及分泌物, 以防发生窒息。

六、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以便迅速给药,抽风不止,,可给予安定每次0.2~0.3 mg/kg,一次最大量不超过10mg静脉缓注或肌注(注射后1~3min发挥作用) ,必要时20min重复一次;10%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加等量生理盐水灌肠或鼻饲、咽饲。

七、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及刺激。

八、伴有高热者,应采取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

九、参加抢救的各方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十、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立即抢救 → 通知医生 → 继续抢救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住院患者发生躁动或精神症状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患者发生躁动或出现精神症状时,立即采取制动,评估患者躁动原因,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二、加强看护,给予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误伤或自伤,经常观察被约束患者的肢体颜色。

三、遵医嘱用药。

四、与家属进行沟通,以减轻他们的紧张心情,取得合作。

五、必要时专人护理,及时做好记录。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以免贻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二、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尽量减少其外出机会。如必须外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主管医生批准,患者及家属在护理单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房。

三、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报告护士长, 通知主管医生

四、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

五、必要时通知医务处、护理部或总值班。

六、患者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保卫科。【程序】

交代住院须知 → 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 → 加强巡视 → 减少患者外出机会 → 发现患者外出 → 报告护士长 → 通知主管医生 → 与家属取得联系 → 必要时通知医务处、护理部或总值班 → 外出不归 → 贵重物品交保卫处

失窃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二、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三、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

四、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五、通知保卫科或者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程序】

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 做好安全工作 → 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 → 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 → 发生失窃 → 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 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 → 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患者猝死防范预案

【应急预案】

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 ,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三、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四、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五、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六、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七、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八、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九、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臵,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十、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十一、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 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十二、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处或总值班汇报抢救过程结果;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 → 猝死后立即抢救 → 通知医生 → 继续抢救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

患者躁动时应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突然发生躁动,立即说服并制动约束患者,防止发生意外,并通知医生。

2.检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约束制动 3.通知家属,向家属交待病情

4.做好记录,必要时开放静脉通道,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程序:

1.发现患者出现躁动时→通知医生

2.发现患者出现躁动时→守护患者身边,防止误伤→准备约束患者物品,必要时制动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药→协助医生通知家属并交待病情→做好记录,准备抢救药品及物品

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2.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3.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如医生抢救工作紧张可通知总值班,有总值班负责通知患者家属。

5.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该按照规定通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程序:

1.病情变化 → 通知值班医生 → 通知患者家属

2.病情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 配合抢救工作→ 医务科或总值班 3.病情变化 → 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 医务科或总值班

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二、住院患者不允许私用电器。

三、当病区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四、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五、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以防扩大。

六、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七、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八、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临近人员。

九、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十、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十一、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 并告知准确方位。 【程序】

做好病房安全管理 → 消除隐患 → 紧急疏散患者 → 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 → 积极扑救 → 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 → 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 火情无法扑救立即拨打“119” → 告知准确方位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二、突然停电后,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灯。

三、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四、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程序】

接到停电通知 → 备好应急灯 → 准备动力电器的应急方案

突然停电后 → 采取措施保证抢救仪器的运转 → 开启应急灯 → 与电工班联系 → 查询停电原因 → 加强巡视病房 → 安抚患者→ 防火、防盗

病人发生冲动伤人或毁物行为时的预案

一、要及时发现病人冲动行为的先兆表现给以适当的引导与干预措施。

二、病人一旦发生冲动行为在场的工作人员要齐心协力控制病人的冲动行为,同时注意保护病人。

三、预计在场的工作人员不能制服时先尽量想办法稳定病人情绪,同时注意保护病人。

四、马上组织其他人员到场齐心协力将病人保护于床。

五、通知医生,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病人情绪及冲动行为。

触电的应急预案

一、发现病人触电,要立即关闭电源或用绝缘体切断电源,切忌在断电前触动病人。

二、切断电源后让病人就地平卧休息。对意识清醒者,立即松解衣物,抬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评估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尤其心律的变化,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应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

三、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实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术、吸氧。人工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为止。

四、心肺复苏但仍处于昏迷者或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需持续给氧和促胸代谢药物,如高渗糖、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

五、复苏后期必须维持血压的稳定,纠正酸缄平衡失调,防治因缺氧所致的脑水肿,彻底清创电灼伤面,肌注抗生素及破伤风毒素,并应用足够的广谱抗生素。

六、触电者心肺复苏后应严密监护,不可使其下床活动,以免引起继发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衰或休克。对重度触电病人此时还应注意评估深组织的损伤,如出血、渗液、及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争取早发现早就诊。

泛水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立即寻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解决。

二、如不能自行解决,立即找后勤保障科、总务科,晚上找院总值班。

三、协助维修的人员将水扫净。

四、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域或潮湿处,防止跌倒。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

(一)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二)给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三)病房热水炉烧好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生活用水。

二、突然停水后,夜间要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明原因,白天要与后勤保障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使用中设备故障紧急调配预案 【应急预案】

一、使用中的设备出现故障时,如为简易故障及时排除,恢复患者使用。

二、故障短时间内无法解除时,寻找替代设备,如简易呼吸气囊替代呼吸机,电动吸痰器替代负压吸引等。

三、立即通知科主任或护士长(夜间通知护士长或总值班),通知相关部门。

四、密切观察病情,确保患者安全,故障设备及时维修。

吞食异物的应急预案

一、冷静劝慰病人,使病人讲出吞食何物及异物的大小,数量及有何不适。在吞食金属物或不明异物性质时,应立即行X线和B超检查。以便查明异物及时处理。

二、尽快给病人食用多纤维的蔬菜,食用时让病人粗略咀嚼既吞下以便粗纤维包绕异物。可同时给予缓泻剂。

三、如病人咬碎了体温表,吞食了水银,应立即让病人服用牛奶或蛋清。

四、自吞食异物起,要对病人每次的大便进行仔细的检查,直至找全异物为止。

五、密切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主诉,如吞食异物较大,不可能从肠道排出,应采用手术取出,或者有腹痛或内出血征兆也可立即请外科会诊处理。

六、处理因异物引起的并发症。

自缢的应急预案

一、立即解脱绳索的绳带套,也可用刀切断或用剪刀剪断。如病人悬吊于高处。解套时要同时抱住病人,防止坠地摔伤。

二、将病人就地放平,解松衣领和腰带。如病人心跳尚存,可将病人的下颚抬起,使呼吸道通畅,应给与氧气吸入。

三、如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

四、及时吸氧及酌情应用中枢兴奋剂。

五、根据病人生命体征进行对症处理,如病人呼吸,心跳恢复,但仍昏迷,应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复苏后期要纠正酸中毒和防止应脑缺氧所致的脑水肿,并给予其他支持治疗。如病人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应适当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

六、病人清醒后,应劝慰病人使之情绪稳定,少数病人对自缢行为不能记忆,应予以理解,但均应严密观察

孩子失窃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发生孩子失窃,立即通知当班医生,通知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通知后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夜间通知科主任、护士长;上报院部总值班室)

二、拨打“110”报警。

三、电话通知保卫科,组织保安封锁各个出口,全院搜查,同时调取监控录像。

四、安慰家长,了解当时情况,询问同病室其他患儿家长,了解情况。

五、科室工作人员积极协助查找。

六、孩子找到后,与公安部门交接;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

七、若孩子找不到,配合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压疮防范预案

一、压疮评估

(一)评估流程:患者入院、手术或病情变化→进行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分→压疮危险患者(评分≤18分)评估表挂于床尾 →采取预防措施并报护理部备案→总分>18分可报护理部撤销压疮预报。

(二)评估频次:初次评估后,轻、中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高度危险患者每3天评估一次;极度危险患者每天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评估。

二、评分办法:

按照Braden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评估: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18分作为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评分≤18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量化评估表,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难免压疮的界定:以下情况可确定为难免压疮;

基本条件:强迫体位,如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昏迷等),偏瘫,高位截瘫,骨盆骨折,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高龄(≥70岁),血清蛋白<30克/升,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等5项中2项或2项以上者,难免压疮由病区质控小组评定后及时上报护理部,申请难免压疮复核、督导。

三、压疮分期

(一)可疑深部组织损伤 由于压力或剪切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变紫,变红),但皮肤完整。

(二)Ⅰ期(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局部软组织受压后,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此期为可逆性改变,只要及时去除诱因,就可恢复。

(三)Ⅱ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如继续受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得不到及时改善,局部红肿向外浸润、变硬,受压皮肤的表面呈紫红色,有小水泡形成,极易破溃。

(四)Ⅲ期(浅度溃疡期)水泡继续扩大,表皮破溃,露出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疼痛加剧。

(五)Ⅳ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直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严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坏死组织呈黑色。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病人生命。

(六)不能分期 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

四、护理规范:

(一)根据病情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患者。

(二)对活动能力受限或长期卧床患者,建立翻身卡,悬挂警示卡定时变换体位或用气垫床,或采取局部减压措施。

(三)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汗液,衣服和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

(四)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

(五)高危人群的骨突处皮肤,可用半透膜敷料或者胶体敷料保护,皮肤脆薄者慎用。

(六)病情需要限制体位的患者,采取可行的压疮预防措施。

(七)每班严密观察并严格交接患者皮肤情况

(八)压疮一期患者局部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保护。

(九)压疮Ⅱ-Ⅳ期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

(十)对无法判断的压疮和怀疑深层组织损伤的压疮需进一步全面评估,采取必要清创措施,根据组织损伤程度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

(十一)根据患者情况加强营养。

跌倒防范预案 【跌倒高危因素】

一、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二、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带或无效的约束患者;

三、服用特殊药物(镇静剂、降压药等)、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四、病室或洗漱间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五、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跌倒防范措施】

一、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的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二、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燥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 及无陪伴的 3 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栏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三、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陪伴, 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四、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五、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在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 外出检查时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六、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后应放臵“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七、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八、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 ,加强观察。

九、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跌倒应急预案】

一、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二、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三、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四、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

五、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六、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七、立即报告:

(一) 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 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 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科主任;科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 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及相关职能部门。

(二) 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 8 小时内完成并交予护士长;护士长在24 小时内交予护理部。

八、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九、如患方不能认同院方的伤情判定结果,可通过司法鉴定等相关法律程序依法保护其合法权利。

坠床防范预案 【防范措施】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挡,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不要活动,应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

一、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二、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依据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三、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四、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住院患者要求紧急复印病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住院患者要求紧急复印病历时,首先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二、通知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主管医师完善医疗病历;责任护士完善护理病历。

三、科主任、护士长审核后签名。

四、告知患者及家属提供复印病历所需的相关证明资料。

五、病区专人持病历到病案室,经病案室专职人员复审后给予复印。

六、病历复印完成后,按规定存放于指定地点。【应急流程】

住院患者要求紧急复印病历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完善医疗病历,责任护士完善护理病历→科主任、护士长审核后签名→告知患者及家属提供复印病历所需的相关证明资料→病区专人持病历到病案室,经病案室专职人员复审后给予复印

病历丢失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加强病历管理工作,病人及家属不得随便翻阅病历。

二、发现病历丢失,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夜间通知总值班室、护士长。

三、积极寻找,必要时联系患者家属,报警,配合警方调查。

四、报告保卫部、医务部、护理部,由医务部批准后,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重新写(打印)病历并在病历中注明。

五、分析病历丢失原因,加强病历保管,严格交接班,预防再次丢失。

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间病房门上锁。

二、遭遇暴徒后,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保护患者及公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注意观察暴徒的特征。

四、设法通知保卫处,夜间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视情况拨打110。

五、暴徒逃走,注意走向,为破案提供线索。

护理行为过失应急预案

(一)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科护士长 (二) 工作职责:

1、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护理工作是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的大事,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杜绝因护理行为过失而发生差错事故。

2、仔细观察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当班医生汇报,给予正确的处理。

3、如发现发错药、打错针、输错液,应立即停止用药,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护士长,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以减少和降低由于护理过失行为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4、如发生烫伤、小儿坠床、褥疮等严重情况,在安臵病人的同时,立即汇报护士长、科主任,作相应的急救处理。及时与护理部、医务科、保卫科汇报,争取更多的力量给予应急支持,责任者应在二十四小时内提交书面材料。

5保证急抢救物品的齐全和功能完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杜绝供应未消毒的器械、敷料或无菌操作不严而发生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紧急封存不良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患者在医院期间进行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治疗时,发生不良后果,要当场将标本保存,注明使用日期、时间、药物名称、给药途径。

二、疑似由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后果时,科室应向医务处(夜间向总值班)报告。同时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三、科室医务人员、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需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

四、封存标本需在封口处加盖科室图章,同时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

五、封存标本由医务处保管,晚间及节假日由院总值班保管,,次日或节假日后移交医务处。

六、需要进行检验的标本,应当到由医患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七、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检验机构时,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八、对封存标本进行启封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九、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科室要对血液立即进行封存保留,并向医务处汇报,同时通知医院血库,由院方与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联系。

【程序】

发生不良后果 → 当场将标本保存 → 向分管部门报告 → 双方共同在场时现场封存实物 → 加盖科室图章 → 注明封存日期和时间 → 医务处保管 → 标本需进行检验时 → 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 或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封存标本启封时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 → 疑似输血反应 → 封存保留血液 → 与供血机构联系

危重病人转运时发生意外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危重病人转运时,应备有氧气袋、简易呼吸器、便携式心电监护仪。

二、病人转运途中发生意外,以就地抢救为原则。

三、可求助周围的其他人员呼叫医生。

四、医生护士共同将病人转至就近病房进行抢救。

推荐第7篇: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

护 理 与 预 防

胡曼

【摘要】本院门诊通过2013年-2015年9例输液反应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临床表现和应急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性休克、静脉炎及皮炎4个方面的内容。认为通过严把药品质量关、规范操作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药物过敏试验、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合理安排液体输入顺序及输液时间、加强健康宣教等措施可预防和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输液患者;输液反应;应急护理及预防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输液过程中常伴随发生输液反应,轻者引起发热、寒战、发疹、静脉炎等,重者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就本院3年来发生的9例输液反应患者的应急护理措施及预防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2015年我院门诊输液20621例患者。9例 输液反应患者中男6例,女2例,儿童1例,其中45-70岁8例,8岁1例,所有输液反应患者均发生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寒,继之寒战,四肢发冷,寒战过后体温迅速升高,可达39-42℃严重者伴有头晕、呕吐、脉速、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

2、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

2.1发热反应:临床上输液反应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一般而言,致热源量在0.06-1ug/L ,即可产生发热反应。表现为发冷、寒战、面部四肢发凉、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多达40℃以上伴恶心、呕吐、头晕、烦躁不安、谵妄,重者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呼吸衰竭,可致死亡。发生反应的早晚与致热源形成和患者个体耐受性而异。

2.2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液过多,使循环血量剧增,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或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液,听诊肺部有湿啰音、心率快等。

2.3静脉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2.4空气栓塞: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及拔针。患者感到异常不适,胸骨后疼痛。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水泡声。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2.5液体外渗: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果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3应急护理措施

出现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能拔针(输液反应是血 3.1管收缩,患者抖动,再穿刺较困难;发生反应是需立即给药)。此时应将输液瓶、输液器更换掉且妥善封存,有必要时送检。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2对寒战高热的患者的护理,吸氧,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可给予0.5-1mg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山莨菪碱10mg肌注。也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注。

3.3对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高流量经20-30﹪酒精吸氧,以减低肺泡表面张力。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做好心理护理。

3.4对于静脉炎患者,如果炎症症状较轻,只是穿刺部位血管轻微发红,可调慢液体滴速,观察局部反应,如果静脉炎症状较重,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疼痛,应立即拔出液体,应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或理疗。合并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

3.5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也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等,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梗阻应紧急行气管切开。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3.6空气栓塞发生较少,如果出现严重症状立即采取左侧头低足高卧位,高流量吸氧。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液体外渗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

4输液反应常见原因

4.1热源: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源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出现热源的原因: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2)输入溶液或药品制剂不纯;3)消毒保存不良;4)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5)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规程所致;6)大量输液。

4.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患者输液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血浆 或者配伍青霉素、头孢类、磺胺类等易过敏药物时,可引起过敏反应。

4.3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源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和热源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可引起静脉炎,针头未进入血管引起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

4.4发生输液反应与以上热源累加;微粒累加,配液环境污染,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及输液气候与环境医务工作者操作过程中手卫生的忽视,患者疾病、年龄、个体差异等均有密切关系。

5输液反应的预防

5.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由于门诊输液室陪人多,人员流动频繁、空气污染严重,尤其夏季气温高,病原微生物易滋生,使门诊输液室细菌随人流加大而增加,所以输液反应是门诊最大的隐患。为防止发生输液反应,我们对门诊输液室每日进行固定时间紫外线消毒,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500mg/L擦拭4-6次,及时开窗通风;及时清理垃圾及污物,随时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加强陪人管理,室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对输液室的卫生每周彻底清洁消毒、清除死角,时刻为患者提供清洁卫生的治疗场所。对于咳嗽、咳痰患者提供一次性口罩、手纸,避免交叉感染。

5.2操作环境的规范管理:配液间是进行操作前药物准备的处置室。为提高空气洁净度,加药前清洁台面、地面后用500mg/L84消毒药擦拭。空气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进入配液间的医护人员遵守职业规范,衣帽整齐、戴口罩。接药、出药口严格分开,保持整洁、安静、有序的工作环境。

5.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观念。操作前后注意手卫生,注意瓶口消毒(用酒精纱布消毒安瓿,再用砂轮划痕。),查看无菌物品有无漏气、过期、破损,物品使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置原则处置。做到一人一针一止血带。患者多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防止交叉感染。对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合理选择血管。对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先用0.9﹪氯化钠或葡萄糖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更换药物。 5.4严格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认真询问药物过敏史和用药时间

5.5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门诊输液室患者多、流量大,相对嘈杂,三查七对很重要。输液时一定要做到而且最好反向查对。输液前认真查对液体质量、有效期及瓶子有无裂痕、渗漏,瓶签是否清晰可辨。为进一步保证门诊输液安全性,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了解药物相关知识,包括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注意配制的先后顺序,药物尽量现配现用。有些特殊药物比如:左氧氟沙星输注时宜慢并且不宜与其它药物混用,必须中间用0.9﹪氯化钠冲管后才能输液入其它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5.6输液过程中的观察 :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注意输液局部有无外渗、红肿、皮疹,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心悸等发生。输液结束及时更换续液或拔针。加强老人、小儿及体弱者的巡视,发生问题及时处理。正确执行医嘱,有疑问和医生沟通后再执行。

5.7加强输液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减轻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操作时动作轻柔,语言亲切,多于患者沟通,做好解释工作,说明输液的目的及意义,让患者尽可能配合,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于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可选派年资高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使患者满意。 5.8做好健康教育: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事先告知患者。输液前先讲明患者所输药物的名称、性质及用途,让患者有所了解,包括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说话时尽可能通俗易懂,注意语速,平和、亲切注意说话的科学性,避免不良暗示。有些药物不能空腹输入事先告知患者,过敏试验前问清患者有无过敏史,做好解释以免发生纠纷。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及时反馈,给予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6结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门诊输液不但方便了患者及家属,而且也适应人们多元化的医疗需求。但是由于抢救条件有限,一旦发生反应会引起严重后果。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了解各种防范措施,提高自身素质及专业水平,熟悉输液反应的病因、诊断、抢救处理方法,加强护患沟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更细心、周到的护理,才能避免差错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门诊输液患者的输液安全,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白玉花、梁淑琴

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护理与预防,当代护士杂志2012.11 [2]骆颖红

门诊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与预防

推荐第8篇:输液反应应急演练

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了更好的让护理班组成员更加熟悉输液反应的表现和熟悉抢救流程,进一步提高护士处理输液反应的应急能力,内六科护理班组进行了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情景演练,以检验我们在应对输液病人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演练时间:2016年5月20日

三、演练地点:内六科病房

四、场景:病房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急需抢救。

五、演练程序:

1、护士XX巡视病房时发现住院患者33床出现寒战,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试体温38.7,立即抢救并通知家属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护士XX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3、护士XX推抢救车及心电监护至床前,安装心电监护,氧气装置,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

4、护士XX遵医嘱给地塞米松5mg静推,并给予患者加盖棉被。配合医生给予急救处理:规范执行抢救及口头医嘱,做好用药记录及病情观察。

5、护士XX遵医嘱给予冰块物理降温。

6、护士XX将剩余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等在场保存,注明用药时间,联系药剂科、感染科、护理部,查找输液反应原因。

7、抢救期间护士XX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并做好有关抢救观察记录。

8、患者寒战消失后,减少盖被,再次试体温37.8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家属如有疑问,上报医务处,护理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标本,在封口处加盖印章并签字,上报护理部,感染管理科。

9、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医务处,药剂科,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工作。

六、演练总结:

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护理班组成员对输液反应应急预案情景演练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总结经验,完善不足,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证科室的医疗工作安全运转。

七、参与人员:

推荐第9篇: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措施[版]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措施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嘱患者配合医师进行处置、治疗。

3、情况严重者应立即通知人员,组织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抢救记录、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物品供应中心、护理部和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去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推荐第10篇:医院三甲评审 患者猝死、外出不归、自杀、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一、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

(一)、护士发现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二)、当班护士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三)、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四)、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 负责通知患者家属。

(五)、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处或院总值班。程序:

通知医生→配合抢救→通知家属→通知总值班

二、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

(一)、迅速准确判断,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二)、立即呼叫值班医护人员,参与抢救。必要时行电除颤转复心率,对症处理。

(三)、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遵医嘱用药。

(四)、注意脑复苏,头部置冰袋或冰帽,保护脑细胞。

(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

(六)、复苏成功,做好基础护理。

(七)、准确、据实做好抢救和护理记录,安慰患者及家属。

程序:

心肺复苏→呼叫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三、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

(一)、发现病人有自杀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

(二)、移去病房内一切可用作自伤的物品;检查病人病室内环境,若发现私藏药品、锐利器械等危险物品给予没收;所好门窗,防止意外。

(三)、告知家属床旁监护,不得离开。如患者有宗教信仰,可联络有关神职人员等前来探望。

(四)、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准确掌握心理状态。

(五)、查找病人自杀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病人的影响。

(六)、若发现病人自杀,立即通知医生赶赴现场,立即抢救。

(七)、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报警,听从安排处理。

(八)、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程序:

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移去危险物品→告知家属→密切患者观察心理变化→查找自杀原因→做好心理护理→患者自杀→立即通知医生→立即抢救→通知总值班或保卫科→安慰家属

四、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

(一)、发现患者自杀,应立即通知医生,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药品与医生一同奔赴现场。

(二)、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有可能应立即开始抢救工作。

(三)、抢救无效,保护现场(病房内及病房外现场)

(四)、立即通知医务处及院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处理。

(五)、协助主管医生通知家属。

(六)、配合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七)、做好各种记录。

(八)、保证病室常规工作的进行,以及其他患者的治疗工作。程序:

立即通知医生→立即抢救→保护现场→通知总值班→通知家属→配合调查→作好记录

五、患者外出(或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一)、发现患者擅自外出应立即通知病室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二)、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夜间通知院总值班及护理总值班。

(三)、查找患者或家属联系电话。

(四)、尽可能查找患者去向,必要时通知保卫处协助寻找患者。

(五)、患者返回后立即通知院总值班,由主管医生及护士长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二人共同清理患者用物,贵重物品、钱款应登记并上交领导妥善保存。

(七)、认真记录患者外出过程。程序:

通知护士长和主管医生→通知护理部和医务科(夜间为总值班)→电话查找→通知家属→如返回后立即通知总值班→确认外出不归时→两人清点患者物品→登记保存→作好记录

六、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一)、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二)、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三)、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五)、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六)、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程序: 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上报医生→配合抢救→严密观察病情→作好记录→上报相关部门→保留输液器、药液送检→同批号的药液、注射器送检。

第11篇:应急反应预案

应急反应预案 1.目的 本程序旨在为船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予以标明、描述并提供反应依据,使船舶能正确采取应急措施和公司及时做出反应。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船舶紧急情况的标明、描述和反应。 3.定义 3.1紧急情况:指将严重威胁船舶的安全,造成人员的伤亡和构成水域污染,需要公司和船舶立即做出反应的各类事件。 4.职责 4.1总经理是公司应急反应小组组长,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起始和终止,审批船舶或岸基应急行动的抢险方案,指挥船岸双方的应急行动。 4.2指定人员负责紧急情况标明、描述的审批;负责提供一切可能的岸基支持,紧急情况的上报、对外界的信息发布等。 4.3海务、机务主管负责提出紧急情况的认定意见,并予以描述和制订反应方案。 4.4公司建立应急反应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反应的领导工作。各岸基主管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成员。 4.5船长负责船上应急反应的组织指挥和实施,向公司应急反应领导小组报告紧急情况。 4.6全体船员根据船上应变部署分工及本岗位的职责参加应急反应。 5.工作程序 5.1紧急情况的标明 5.1.1公司根据以往的管理实践及有关规则规定和指南,对所属船舶以下紧急情况进行标明: 目前公司己标明船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各种紧急情况的描述见附录): 1.碰撞(进水) 2.搁浅(触礁) 3.火灾(爆炸) 4.车/舵叶损坏 5.恶劣天气 6.弃船 7.人员落水/搜救 8.油污 9.主机故障 电力中断 10.人员伤亡、病、中毒等事件 11.海盗袭击/暴力行为/失去联系(连续两天未能与公司联系) 12.突遇浓雾 13.走锚 5.3应急反应 5.3.1船舶应急反应步骤 1 船舶发生紧急情况时,发现者在采取必要抢救措施的同时立即向船长报告。 2 船长收到报告后,立即下令发出警报信号,全体船员遵照“船舶应变部署表”和《紧急情况反应手册》进行应急反应。 3船长应将发生紧急情况的时间、地点、种类、程度、趋势、安全威胁和所采取的措施等立即报告指定人员,按《应急通讯录》中所提供的联系方法,联系相关部门、人员,报告海事主管机关。 4船舶经努力自救无效,应及时按《海上救助须知》请求救助。当对人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时,船长应考虑弃船。 5 船舶在应急行动过程中应按《报告与通信》及《船舶遇险紧急通信处置细则》的规定与公司和有关救助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和密切配合。 6抢险行动结束后,船舶应按《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调查和分析程序》和《实施纠正措施程序》中规定的要求报告公司指定人员。 7 船舶抵港后,船长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港口主管机关提出书面报告。 5.3.2公司应急反应步骤 1海务主管负责保持与船舶不间断的联系,当接到船上紧急情况报告后,立即报告公司应急小组组长(总经理) 2应急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根据紧急情况的程度和性质,立即确定应急反应领导小组成员的范围,并宣布应急反应领导小组进入应急状态。必要时抽调岸基任何人员参加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立即召集有关应急反应领导小组成员到位。 3应急反应领导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通信值班室或指定地点集中,并按各自的业务分管范围做好准备。 4海务主管应按交通部颁布的《船舶通讯保障细则》、《水上无线电通信规则》加强与遇险船舶的通信联系,进行询问和记录,并将了解的细节报告应急反应领导小组和总指挥。 5船舶在抢险过程中,应急反应领导小组应按《紧急情况反应手册》 仔细研究制订具体抢险方案报总指挥决策。 6应急反应领导小组应根据总指挥的指示,提供技术指导(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并负责提供物资支持,答复船舶救助请求,联系安排救助事项,了解抢险效果,必要时派员前往出事地点,做好后续安排等工作。 7船上情况危急,自救无效,并对人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调度员得到船长决定弃船报告后,应立即将情况报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实施海上救助。 5.3.3应急行动监督和记录 1指定人员负责应急行动和提供岸基支持的监督。 2体系办主任负责对整个应急行动作好记录(见记录格式),行动终止后由应急总指挥审阅并讲评。 3船舶按《航海日志》、《轮机日志》等日志规定的要求记载并保存各项日志。

第12篇:中医医院输液反应应急处理

碑林区中医医院各种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处臵总预案

为确保医院业务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依法妥善处臵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制定本预案如下:

(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小组 组 长:卢纪南 刘军安 副组长:鲁艳玲

组 员:任正芝 赵波 房颖 张育汉、赵治国、李雯、王雁军、陈冰、杨学栋、叶冬 姬文侠、刘颖丽、刘利红、杨丽华

(二)突发事件类别及风险分级

突发事件主要为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意外、病情变化、医疗投诉与纠纷、日常生活意外(烫伤、摔倒、坠床)等方面。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人数以及不良结果的程度,将突发事件风险分为三级: 一级风险:

1、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2、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丢失钱财报案投诉的。

4、发生日常生活意外;

5、小范围停电、停水。

6、电梯运行意外未造成严重后果。

7、出现晕厥等情形。

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

1、患方来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3、出现停电、小面积起火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4、日常生活意外造成较严重后果。

5、电梯运行意外出现严重挤压伤、骨折等情况。三级风险:

1、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如:电梯运行或者楼层摔死病人、重大火灾、触电身亡等。

2、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3、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4、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医院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5、患方在医院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三)发生突发事件的处臵及报告

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或科室报告医院办公室,医院办公室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各部门负责人报告医院办公室、保卫科。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医务科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保卫科协调处理,应急处臵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调查,其他科室及其他职能部门配合。

3、发生或估计会发生三级风险的突发事件,医院办公室、医务科和保卫科赶赴现场处理。迅速组织足够力量保安人员,在向分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向

110、119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或医务科工作人员直接报警),了解情况后并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

4、发生突发事件后,当事人或第一责任人(首先发现情况者)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包括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意外、病情变化、医疗投诉与纠纷、日常生活意外等,启动相关预案。(1)办公室、医务科、保卫科、后勤工作等相关部门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处理。

(2)办公室、医务科、有关科室和保卫科应当立即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如实向院领导报告有关情况,组织相关医务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3)保卫科工作人员,应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负责三级风险突发事件报警,并向警方提供有关患方人员违法闹事的证据。与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突发事件

一、输液、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一)发热反应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的变化。

3、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

1、当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保持输液管道通畅,并通知医生。

2、镇静。遵医嘱注射吗啡5-10mg或度冷丁50-100 mg 。使患者安静,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

3、吸氧。高流量给氧6-8L/min,给50%酒精湿化后用鼻导管吸入,从而改善通气。

4、减少静脉回流。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侧肢体,平均每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以保证肢体循环不受影响。

5、利尿。遵医嘱应用利尿剂,以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负荷,应注意防止大量利尿时所伴发的低钾血症和低血容量。

6、遵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以降低肺循环压力,但要注意勿引起低血压。

7、强心药:如近期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者,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

8、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9、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应做到: (1)安慰患者和家属,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2)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三)静脉炎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宜慢,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3、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4、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或遵医嘱使用利百素外涂每4小时一次。

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输液中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有专人在旁守护。

3、立即让病人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以便气体能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舒缩,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五)溶血反应

1、预防:认真作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制度,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2、处理:

①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②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

③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治疗。

二、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2、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分钟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3、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小时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8、过敏反应防护程序:

三、晕针的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1、进行抽血、静滴、肌注、针炙等有创性操作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

2、操作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或抚摸患者,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3、避免在紧张、饥饿、疲劳时进行操作,除需空腹采血的项目除外。

4、医护人员应做到技术纯熟、操作利索迅速、减少患者的疼痛。

5、抽血、静滴、肌注、针炙的科室常规备50%葡萄糖。

(二)应急处理

1、晕针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值班的其他医护人员。判断病人生命体征,如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并取头低足高位。

3、立即掐人中、内关、外关、合谷或针刺涌泉穴。

4、口服温热糖开水一杯或50%葡萄糖20ml静注(高血糖者除外)。

5、经上述处理无效,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电话联系急诊科医护人员协助抢救处理

四、患者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

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定时清点,保持功能完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3、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一旦发现患者猝死,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后,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立即就地抢救,采取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或行面罩加压球囊辅助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忙呼叫其他医护人员。

5、其他医护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输氧、开放静脉通道、开放气道、药物治疗、除颤等复苏措施,同时通知相关部门。

6、及时将患者搬至平车上,转运至急诊科作进一步诊治,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7、参加抢救的人员应注意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同时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

8、由第一责任人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9、如抢救无效死亡,保卫科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门办向医务部汇报抢救过程

五、门诊发生火警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消防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总务科每半年组织理论培训及现场消防演习一次,要求门诊工作人员人人参与。

2、工作人员熟悉各消防设施(灭火器、自动卷门、水枪等)的放臵地点及使用方法,清楚本楼层电总闸、安全出口位臵。

3、总务科定期进行检查,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4、注意用电安全、用氧安全及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5、设立消防责任人及宣传员,培训合格后发证,并制定明确职责。

(二)应急处理

1、小的火情立即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同时报告总务科和科室领导,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电总闸钥匙要随时能打开,如遇到电起火,员工能立即断开电源。

3、一旦发生大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发现起火者立即告之同事,尽快断开电源。 (2)同时报告1

19、总务科,组织灭火。

(3)工作人员组织病人、家属有秩序按就近原则从安全出口疏散、撤离。

(4)立即安抚及稳定病人及家属情绪,切忌慌乱、相互拥挤。 (5)工作人员可放下自动卷门隔离火源,避免在短时间内火势快速蔓延,为人员撤离争取更多的时间。 (6)保护现场,灭火后要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六、电梯运行导致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1、设立电梯安全管理员,加强巡视,主动发现电梯运行的隐患。

2、总务科派人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对导诊人员的培训,培养安全意识。

4、设立明显标识,提示乘坐电梯需要注意的事项。

5、医院全体工作人员要熟悉紧急情况下停止电梯运行的开关。

(二)应急处理

1、一旦发现电梯运行中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摔倒、夹手等),医院工作人员应立即关停电梯,同时按意外情况处理流程进行处臵。

2、医护人员无法处理的意外情况,立即通知医院总务科及向

110、119报警。

3、立即通知医院办公室,办公室派人现场协调处理。

4、预期会出现较严重后果,医院办公室上报主管领导。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避免事态的扩大

七、误吸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因误吸而发生病情变化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①当患者处于神志清醒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②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者处于俯卧位,医护人员进行拍背。③对于小孩患者用手托住腹部,头放低,呈倒立位,用手拍打小孩背部,同时手指伸入喉咙口寻找异物并即时取出,或用手指按舌根部使之产生呕吐反射,让异物呕出。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负压吸引器、吸痰管、生理盐水、开口器、喉镜等),遵医嘱给误吸患者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3、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给患者行持续胸外按压,直至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和心跳。

5、及时采取脑复苏,给予患者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

6、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

7、患者病情好转,神志转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给患者:

①清洁口腔,整理床单,更换脏床单及衣物。 ②安慰患者和家属,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③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8、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和情况

第13篇: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与护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

1.原因

由于输入致热物质所致,见于输液器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已经过期、变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l小时,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及发热,轻症病人体温在38℃左右,可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严重病人寒战后,体温可高达41℃,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全身不适症状。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的标签、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2)反应轻的病人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液,立即与医生联系。 (3)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

(4)对症处理: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棉被或给热水袋;对高热的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 (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6)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以便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二)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量过多,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2)发现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3)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4)给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可将湿化瓶内放人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人,因为乙醇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平喘药、强心剂、利尿剂等。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给四肢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动脉血流保持通畅),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要求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当症状缓解后,再逐渐解除止血带。

(7)做好心理护理:支持安慰病人,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前管内空气未排尽,输液导管连接不紧密或有裂隙;连续输液过程中,未及时添加药液或添加后未及时排尽空气;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专人在旁看守,均可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 空气进入静脉,可随血流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着心脏的收缩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2.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便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发现药液输完及时拔针;当加压输液、输血时,应安排专人看守,并严密观察,不得擅自离开病人。

(2)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因为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使气泡向上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以避开肺动脉人口,并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混成泡沫,使较大的气泡破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也可困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护理措施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溢出静脉外;静脉使用应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可在局部用95的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4)超短波理疗。

(5)如同时合并感染,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第14篇: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一·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 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 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 防治方法:(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2)当出现 肺水肿 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 张力 ,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 TDP治疗器 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二·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一)热原反应: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 ;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二)热原样反应:由于输液中不溶性 微粒 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三)过敏反应: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 皮疹 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四)细胞污染引起:被细胞或 真菌 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 细菌性感染 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 败血症 。

三·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药物

(1) 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 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 葡萄糖注射液 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 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 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第15篇: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中文名 输液反应 具体表现 发热反应 所属学科 医学 体

温 41~42℃

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空气栓塞 输液 输液(20张)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常见类型编辑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原因注意事项编辑 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 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病例分析编辑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1]。本文报道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69例输液反应,并就原因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 临床资料

69例中,男 48例,女 21例;年龄19-74岁,平均 50.5±15.5岁;其中单纯静脉滴注大液体13例,大液体+西药制剂24例,大液体+中药制剂16例,大液体+中药制剂+西药制剂16例;大液体中加药种类1-8种,平均3.7±1.2种,其中加药1-3种31例,加药4-5种15例,加药6-8种10例;加药安瓿数1-20支,平均 6.6±2.2支。发生反应时输液量75-500mL,平均203±35mL;发生时间最早在输液后 15分钟,最迟 80分钟,平均35±8分钟。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1]:在输液后 15分钟至 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 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原因分析

把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分为四种,药物因素:经检测发现药物外观变化(包括透明度、颜色、絮状物、瓶口松动、安培裂缝等)或发现热原及微粒超标;输液器具因素:经检测发现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热原及微粒超标;操作因素:经检测同一批号的其它药品和输液器具热原及微粒均不超标且无其他质量问题。病人因素:经检测无其他原因可循。经分析本组属药物因素29例(42%),属输液器具因素7例(10.1%),属操作因素27例(39.1),属病人因素6例(8.7%)。 讨论

3.1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1,2]。 3.2 预防

3.2.1 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2,3]。

3.2.2 改善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按常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1小时,每周用2%过氧乙酸8ml/m3煮沸熏蒸30min。每日用0.2%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目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大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 3.2.3 严格操作规程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3.2.4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预防和处理编辑

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 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叠加引起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他药品发生反应,因此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配伍。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液体有无混浊,瓶口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消毒、操作按规定执行,并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紫外线定时消毒,保持空气清洁,防止污染。

选择适宜的稀释剂和输液速度 药液应现用现配,选用药品说明书上的稀释剂,并查看好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进行调整。

输液反应的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保留备查),做好抢救治疗准备。但不能拔针,因为再次静脉穿刺可能有困难,导致抢救治疗延误。

对发热及血清样反应立即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3~0.5mg/kg、异丙嗪0.5~1mg/kg肌注,同时给予保暖、吸氧、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5mg/kg,24小时内可达3~4次。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对气管持续痉挛并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喷雾吸入布地奈德、0.5%沙丁胺醇并配合吸氧。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梗阻时应紧急行气管切开。对急性肺水肿者立即停止输液,取坐位或半坐位,减少静脉回流;给予经20%~30% 酒精湿化的氧气,必要时给予氨茶碱5mg/kg缓慢静滴或速尿1mg/kg缓慢静注,甚至可用西地兰等强心治疗、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等。

第16篇:输液反应

输液如同用药一样,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约占80%以上。一般认为,输液反应基本特征如下:

(1)在输液的过程中,病儿突然畏寒或出现寒战,数分钟后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达39~41℃或更高;

(2)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开始后30~60分钟内,滴入液体100~250毫升时;

(3)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或使用镇静、脱敏药后,病儿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体温能较快地恢复正常。

一旦发现病儿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若病儿的病情还需要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注射非那根,严重者(发生休克)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原则。孩子生病后尤其是普通感冒合并发热,一般不必输液,也不必随意静滴抗生素。理由有:

(1)这类患儿用些对症治疗药23天后多能退热而逐渐痊愈;

(2)在气候炎热的夏季,高热患儿易出现输液反应,重者可引起高热惊厥进而危及生命;

(3)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输液都有严格的规定,很多孩子有病发烧都是吃药治疗,这样做可以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http://zhidao.baidu.com/

输液反应的紧急处理

静脉输液不仅可以达到静脉给药见效快的目的,还可以进行营养补充,不失为一种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液体制备过程中以及应用到病人机体要经过各种环节,因而输液反应时有发生,尤其在夏季发生率较高,轻者给患者增加痛苦,重者危及生命。

输液反应多是由外致热原经静脉输入体内激活产生致热原细胞,使后者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再通过某种方式引起发热等一系列症状。通常可分为局部和全身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时体温可高达40℃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昏迷、低血压休克,甚至出现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一旦出现严重输液反应,预后往往较差,非残即死。

出现输液反应时,要迅速拔掉输液器停止输液,目的是阻止致热原继续进入机体,出现发冷、寒战时注意保温、及时应用非那根、氟美松等抗过敏药物、高热时及时应用药物降温。严重输液反应时多有脑损伤,要带冰帽减轻脑水肿,要及时应用脱水、抗癫痫、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出现循环衰竭、低氧血症时要持续高流量吸氧以提高氧分压。要适当应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出现急性肾

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关键在于操作者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器具必须合格

小儿输液反应27例分析与防治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年6月 第2卷 第6期

关键词: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最为常见。现将我科3年来27例输液反应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儿为我科2001年1月~2004年9月门诊或住院患儿,年龄在4个月~12岁,男16例,女11例。原发病: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多数患儿均于输液后15~60min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发绀、呼吸困难、呕吐、皮肤发花、四肢冰冷,儿童自述头痛、心慌,随之体温骤升至39℃以上,最高可达42℃。其中有1例重症除按输液反应处理外并静推654-

2、吸氧、积极降温等措施抢救,于6h内缓解。

1.2 方法 输液反应一旦出现,立即停止输液或更换液体及注射器,同时肌注非那根1mg/kg,地塞米松0.3~0.5mg/kg静脉推注,呼吸困难者吸氧,烦躁不安者给予鲁米那或水合氯醛,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可以头枕冰袋以防治脑水肿,有循环衰竭者按休克处理。

2 原因分析

27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因家长嫌病室闷热带孩子去室外输液,因室外空气干燥,加之日光照射,使药液加速分解,引起输液反应,另有3例发现5%葡萄糖液有少许絮状物。还有1例患儿因腹泻,高热致中重度脱水,短期内输液速度过快可能是反应原因,其余未查明病因。

3 防范措施 〔1〕

输液反应是多方面的,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可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防治应注意:(1)严把药品、输液用品的质量关,对生物类制剂药品应冷藏存放,防止药品变质或被污染;(2)改善病区环境,空气清洁消毒,护士在输液全过程

中必须正规,科学无菌操作,严防药液污染,药物尽量现配现用,缩短存放时间;(3)搞好整体护理加强巡视,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并尽早发现输液反应;(4)输液反应的发生一般有15~90min的潜伏期,嘱咐输液患儿不要随便离开病房,杜绝院外输液反应发生;(5)发现输液反应立即停输可疑液体,及时静推地塞米松、肌注非那根,对持续寒战、皮肤苍白的重型反应患儿,可以给予654-2每次0.3~0.5mg/kg静推。654-2能缩短寒战时间,减少超高热的发生,可能因654-2可解除血管平滑肌的过度痉挛和收缩扩张外围血管,改善微循环,消除组织缺氧,抵制寒战反应,减少产热,达到治疗输液反应的目的。

http://www.daodoc.com/

第17篇:输液反应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五、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点滴系数(gtt/ml):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

10、

15、20

1、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用的时间 输液时间(小时)=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

2、已知输入液体总量与计划所用的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输液时间(分)

六、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 处理方法:拔出针头,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顺利滴入血管,不疼、不滴、局部无肿胀疼痛 处理方法: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或在头皮针层部垫棉签等,直至点滴通畅

3、针头阻塞:检测方法为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 感觉感有阻力,松手后无回血,表示针头已阻塞 处理方法:更换针头,重新选择静脉穿刺

4、压力过低:由于输液瓶位置过低或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或患者周围循环不良所致。处理方法:适当调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

5、静脉痉挛:穿刺肢体暴露在温度过低环境中过长或输入的液体过凉 处理方法:局部热敷缓解痉挛

(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夹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见到点滴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即可

2、侧壁无调节孔的滴管:取下输液瓶,倾斜输液瓶,保持针头露出液面,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时再将液体挂回到输液架上继续输液

(三)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1、侧壁有调节孔的滴管:先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面上升至1/2-2/3水平高度时再关闭调节孔,打开滴管下端输液管

2、侧壁无调节孔的滴管:可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力挤压滴管,待液面升至适当水平高度时,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衔接是否紧密,滴管有无漏气或缝隙,必要时更换输液管

七、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由于长时间大量或输入的液体不纯,输液管不洁以及多次反复穿刺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由于输液本身造成的反应,称为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fever reaction)(常见的输液反应)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引起。

输液瓶清洁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 输入液体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管不善变质; 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引起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周身不适等症状。

3、护理

(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必须保证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处理:①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及时通知医生。

②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作细菌培养,以查明原发热反应原因。 ③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circulatory overload reaction),即肺水肿

1、原因: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或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多见于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短、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且心律不齐。

3、护理

(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尤须注意,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输液量。

(2)处理:①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病情允许时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病人减轻心理紧张。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6-8L/min,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CAP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③按医嘱给以镇静剂、平喘药,强心、利尿、扩血管,以稳定患者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但动脉血流仍可通过,每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⑤慎用静脉放血200-300ml,贫血者禁忌采用。

(三)静脉炎(phlebitis)

1、原因: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护理

(1)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充分稀释后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处理:①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②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用TDP治疗器照射,。

③中药治疗:用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能够清热、止痛、消肿。 ④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air embolism)

1、原因:①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②拔出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③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机理: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血液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被吸收,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内,使从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临床表现: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护理

(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到管内空气。

②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添加药物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以防液体走空。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在旁守护。

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2)处理:①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收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被逐渐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血氧浓度,纠正患者缺氧状态。 ③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异常时及时对症处理。

八、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infusion particle)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加大微粒可达50-300微米。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一)输液微粒的来源

1、药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混入异物与微粒,如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

2、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液体存放时间过长,玻璃瓶内壁和橡胶塞被药液浸泡时间过久,腐蚀剥脱形成输液微粒。

3、输液器与注射器不洁净。

4、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导致橡胶塞撕裂等,均可致微粒进入液体内,产生输液微粒污染。

(二)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微粒堵塞血管的部位、血流阻断的程度及人体对微粒的反应等。 肺、脑、肝、肾脏等

1、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5、微粒刺激组织产生炎症和形成肿块。

(三)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1、制剂生产方面:严把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环境卫生条件、制剂生产操作规程、选用优质材料、采用先进工艺、提高检验技术等

2、输液操作方面

①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输液器以减少污染机会 ②输液前做好查对工作

③净化治疗室内空气,如超净工作台 ④在通气针头或通气管内放置空气过滤器 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药液现用现配防止污染 ⑥净化病室内空气:空气净化装置

九、输液泵的应用

输液泵(infusion pump)是指机械或电子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适应症: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的情况。如升压药物、抗律失常药物、脱水剂、静脉麻醉、婴幼儿输液等。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

(一)输液泵的分类及特点

1、活塞型注射泵

输注药液流速平稳、均衡、精确,体积小、充电系统好、便于携带,便于急救中使用。 多用于危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患儿的治疗和抢救,也用于注入需避光的或半衰期极短的药物。

2、蠕动滚压型输液泵

(1)容积控制型输液泵:只测定实际输入的液体量,不受溶液的浓度、粘度及导管内径的影响,输注剂量准确。

(2)滴数控制型输液泵:利用控制输液的滴数调整输入的液体量,可准确计算滴数。 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

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二)输液泵的使用方法

1、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架上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按常规排出输液管的空气

4、打开泵门,将输液管“S”形放置在输液泵的管道槽内,关闭“泵门”

5、设定每毫升滴数和输液量限制

6、按常规穿刺静脉后,将输液泵和输液针连接

7、确定无误后,按“开始/停止”键,启动输液

8、当输液量接近预先设定的“输液量限制”时,“输液量显示”键闪烁,提示输液结束

9、终止输液:再次按压“开始/停止”键

10、按压“开关”键,关闭输液泵,打开泵门,取出输液管

(三)使用输液泵的注意事项

1、护士应了解输液泵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2、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的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

3、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

①一旦输液泵出现报警,应及时打信号灯求助护士以便及时处理问题。 ②不能随意搬动输液泵,防止电源线因牵拉而脱落。 ③患者输液肢体不能剧烈活动,防止输液管道被牵拉脱出。

④输液泵内有蓄电池,患者如需入厕,可打信号灯请护士帮忙暂时拔掉电源线,返回后再重新插好。

第18篇:住院患者发生摔伤的应急预案

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进行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病室地面应保持清洁、整齐、无障碍、水渍等。

3、在做入院宣传教育时,将睡眠时尤其是夜间加床档或有人守护作为宣教内容之一。

4、加强巡回病房,特别是夜班护士,对未加床档者及时加床档或提示陪护人员防止患者坠床。光源不足,行动不便者,上厕所时,及时搀扶。当病人不适时,及时按压呼叫器,护理人员及时观察病人。

5、对烦燥、虚弱等患者随时加床档,并有人守护。

6、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加强巡视,随时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将水杯、便器等放在患者随手能拿到的地方。

7、一旦发生病员意外跌倒、摔伤,护士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查,根据诊查情况请相关科室会诊,迅速给予相应处理,损伤尽可能减轻。

8、向医务部、护理部汇报,夜间报告总值班。

9、加强巡视,及时观察疗效,根据医嘱做好相应治疗、护理及安全保护措施,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10、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安抚工作,消除紧张心理。对于摔伤严重者,应根据病情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及时和家属沟通,了解家属和病人需求,解决相关问题。

11、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况,帮助分析摔倒的原因,做好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第19篇: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然后拔出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毫升+生理盐水毫升配置)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渗的药液和组织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置。

4.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5.避免患处局部受压,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第20篇:住院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演练目标:

1、检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2、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及抢救病人时的协作能力 参加人员:医生1人、护士2人(甲、乙、)、病人1人

用物准备:治疗车、盐水2瓶、输液器2副、注射器数具、血压计、听诊器、抢 救药品、体温表、冰袋

场景设计: 患者李某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我科,现病人血色素3.8克,遵医嘱给予输\"O\"型血2个单位。

护士甲:巡视病房,患者主诉 :感觉身上发冷,甲护士立即按呼叫器通知乙护士携带抢救物品到病房并通知医生,记录时间。

护士甲:关闭输血器,并更换至生理盐水,安慰病人并盖好被子。

马医生:检查病人,询问病情,口头医嘱:地塞米松5mg小壶入。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护士乙:测生命体征,体温36.8℃,

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

140/80mmhg,并报告给马医生。同时遵医嘱给病人吸氧2升/分。

护士甲:复述口头医嘱,双人核对医嘱及药物无误后遵医嘱给地塞米松5mg小壶入,并记录时间。

医生:甲护士请再次核对血型与交叉配血结果。 护士甲:马医生核对血型与交叉配血结果均无误。 患者:护士我现在感觉很热。

护士乙:测量生命体征。体温38.5℃, 脉搏104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 110/70mmhg,并报告给马医生.医生: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士甲:给病人冰袋冷敷,记录时间,安慰病人。

30分钟后,取出冰袋,复测体温37.2℃并报告给马医生,遵医嘱继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保留血袋及余血送往输血科,回治疗室整理用物,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分类放置,七步洗手法洗手,补签医嘱及补写输血护理记录。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通知医生、护士长、输血科工作人员→一般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重反应,配合医生立即抢救→安慰患者,减少焦虑→按医嘱及时给药→保存输血袋及余血送输血科,必要时取病人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处理并记录。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急预案.doc》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