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整改措施

2021-01-08 来源:整改措施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我院辅导员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

一、坚持以生为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知识群体,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得到成熟的发展,因此我院辅导员十分重视各年级同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坚持以生为本,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为达到以上目标,我院辅导员开展了以下如下工作:

1.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努力做到严、实、精三字方针。严就是对工作、个人要求严,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实就是工作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精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

2.努力做好“青马工程”。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依托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教育形式。我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学生的关注度百分百,参与度百分百。我院在微信、微博中设立相应的专区专栏,准时发布国家重大时政消息和思想教育报告,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4.踏实做好团日活动,利用活动完善思想政治建设。我院辅导员十分重视各年级团日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的主题和进展情况密切地进行了解。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我院相继展开了以“三严三实”、“弘扬青春正能量”等特色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对同学们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5.宣传先进事迹,弘扬榜样的力量。我院辅导员组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校外和校内的先进人物进行演讲,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经验,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同时还初步建立起财政学院的榜样库,为学生树立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提供了学习生涯的奋斗目标

二、扎根班级,踏实开展学风建设

学生风纪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院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十分重视学风的建设。

1.我院辅导员坚持每学期考试后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汇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情况;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 。入学期间,我院辅导员依靠学生干部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情况。坚持在学风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

3.严格课堂出勤和考场纪律,提高学习质量。我院辅导员坚持不定期对各班学生进行抽查,了解上课出勤情况。并且在每学期大考前召开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并让学生签署诚信承诺书,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

4.建立学业预警机制,激励学生严肃对待学业。我院辅导员为促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顺利完成学业,在和各科老师的配合下了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对于旷课、缺考、挂科的进行统计并予以学业预警警告。学业预警机制不仅使我院学生的学业情况更加透明化,更对个别在学业上掉队的学生予以相应的提醒。

三、从根本出发,重视学生心理疏导

我院辅导员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定期召开学生代表、男生女生代表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座谈会。从个人到群体,形成了完整的舆情收集处理系统,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学生,督促家长带其就医,并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努力构建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关注体系。

此外,我院辅导员还十分重视家庭困难同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会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了解,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其得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四、以育人为本,搭建成长舞台

我院辅导员经常组织各班同学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校运会、校园精英辩论赛、大学生风采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防患于未然,坚持安全教育工作

1.我院辅导员通过对全院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环境。并且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坚决杜绝隐患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珍爱生命、关爱同学”的主题教育,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注意学生动态,排查解决各种纠纷,严明学院纪律,杜绝学生打架行为发生。

2.我院辅导员坚持在放假前召开例会,提高同学假期出行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和班级干部合作,在返校前对同学们的安全再三提醒。

滴水见世界,片叶知春秋。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自己不平凡的誓言,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做好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老师在共青团带领下的日常工作。

推荐第2篇: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

作者:冯磊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35期

摘 要:高校共青团需要结合新形势下青年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共青团的工作方法河途径以及工作领域,以便适合高校团员青年的思维特点和他们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只有找到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和团员青年的思维变化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才能更好地组织和服务青年学生。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所培养青年团员的创新能力须正确理解共青团工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时代性,从而指导高校共青团的开展,促进团员青年创新性潜能的开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 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高校党政工作大局,坚持党建带团建,履行共青团四项职能,发挥了团组织联系广大青年团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广大团员青年、促进学风建设等方面探索,品牌特色活动如:“挑战杯”大赛、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员青年素质拓展训练、青马工程等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深入改革,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外部环境和工作内容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团员青年社会化成长、公寓化住宿、高校办学定位、毕业生市场化就业以及网络文化的冲击、90后团员青年的涌现等,都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团组织建设和工作模式面临着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清醒认识团组织以往所取得的成绩,又要深入调查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共青团事业作为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团员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应紧密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国情,做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正确把握科学方向,突破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等,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期建立更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党建服务,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2 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共青团工作也是如此。怎样才叫创新?是否是只要是新的东西都可为团组织工作所用、都能够促进团组织工作,只要是团员青年能接受的新生事

物就都正确、都应提倡的?答案是否定的,必须辩证地看待。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能否为共青团事业的目标服务,能否促进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健康发展,能否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大计,能否保障团员青年的成长

成才。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团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团组织完成的,共青团作为高校思想引路、校园文化的主要工作,工作途径有多样性,没有工作的创新不可能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学校作为科教兴国的主要阵地,共青团工作必须尽快实施创新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国家兴旺和民族复兴的要求。

青年团员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较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基本要求是用最新的科学理论和观点不断更新、充实团组织工作的内容,保证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富有时代性和鲜活性。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与挑战,也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新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活动要求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具有引导性、创新性。建立科学的团组织工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规范团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活动的各类决定性因素有参照、有章可循,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团组织各项活动的水平。

3 创新共青团工作

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及时向党委和有关部门反映团员青年的合理要求,急团员青年之所急、想团员青年之所想,努力成为团员青年的“知心人”和“引路人”,让广大学生团员能感受到团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认同共青团工作,进而发挥团员积极性,共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和共青团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拓宽大学生视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团员青年活动之家,发现和展示大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并在共青团活动和学科比赛中推荐人才,赢得广大学生的信赖和拥护,从而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主要内容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着力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发展进程。青年团员的创新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发展的需要。促进团员青年创新教育,大力推进的共青团工作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部署。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行动,开拓创新,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已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环境。团员青年工

作仍是团组织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要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并且要全力扎实推进促进青年团员的创新教育

工作。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对促进高校校风和优良学风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团员青年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力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需要学校许多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仅教务部门,还有校院二级团委、团支部、宿舍团小组,最后通知到每个团员青年。通过组织宣传各项活动,较为有效地利用了大学生课余时间,可以把部分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是无学习目标而浑浑噩噩的同学吸引回来,使他们能够走进活动,走进实验室,为做好科技项目而认真思索,在营造优良学风的同时也营造了学术氛围,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陆昊.在团中央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8-11-07.

[3] 韦柳琴,刘畅.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团学工作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164-165.

[4] 陆士桢.关于“80至90后”及其教育引导:青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

(2).

推荐第3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要淡化政治属性、凸显群众组织特征、杜绝组织运行的“边缘化”;职能定位要以其服务职能为主要途径;文化定位要体现出高校共青团的自身特征,在责任心强、真情奉献、坚韧不拔、善于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竞争、开拓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定位职能定位文化定位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作为直接面向大学生青年的基层组织,在共青团工作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高等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取得工作的突破性发展,开创新的工作局面,重新审视高校共青团的自身定位极其重要。

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

有研究者指出,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要“立足作为政治组织,成长为业务组织,创建为服务型组织,发展为公益组织,打造成为文化组织,改进为学习型组织”,①已将高校共青团视为“全能选手”。事实上,高校共青团的确拥有令地方共青团望尘莫及、十分羡慕的优越条件:

健全的组织结构:高校基本健全“团委—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单纯的工作对象: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共青团员覆盖面几乎均为99%以上,在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更是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成员,这一集两者身份为一体的工作对象,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明确的工作内容:一是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添砖加瓦,也即丰富校园第二课堂。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满足新形势的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摆正自身位置,明确合适的组织定位。

一是政治组织属性的淡化。对于地方共青团组织来说,它们首先是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存在的,政治性是其核心属性,团与党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团工作的方向和重心、地位和作用。而在具有强烈学术属性的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高校,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并非也无法依赖于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要想取得更广泛的支持,势必要淡化自身的政治色彩。

二是群众组织特征的凸显。在组织关系上,高校共青团可以说是实现了绝对数上的覆盖,但从归属感和责任感上说却不尽如人意。根据笔者对不同类型、层次的部分高校抽样调查结果,在校生能感受到团组织作用的最低比例仅为18.9%,最高的也仅为43.0%,这一结果虽不够准确,但也基本说明了问题的严峻性。团组织的健全不仅是制度和形式上,最根本的是团员的成员意识和责任感。如何使组织自身更具代表性,使组织成员具有归属感,成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着力点。

三是组织运行的反“边缘化”。高校团委是高校内部基层团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对团组织内部事务起决策、管理、协调和统筹等作用。可事实上,团委在高校中近似于行政机关部门,其对学校承担的职能多,对组织承担的职能少,更甚而仅仅是虚担其名,“边缘化”现象严重。要明确共青团组织定位,明确团委作为学校行政机关和作为团组织领导机构二者职能的界限极其必要。这两者中可以存在“权力替代”,但前者应作为后者的平台,后者作为前者的基石,致力于提升共青团自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定位

当前,基于育人理念的高校共青团职能定位一般可概括为: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组织职能和育人服务职能。应该说,这一职能定位已基本涵盖了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但从深层次探求,这一泛泛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共青团组织是拥有强大政治资源、

社会资源、组织资源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基于此,高校共青团一方面代表与党关系密切的群众组织坚守其政治职能,并通过高校团委行使学生管理机构的行政职能,另一方面面向团员和基层团组织执行服务职能,构成其多元化的职能定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共青团的政治职能一直滞后于其职能发挥的要求,行政职能则从某些方面束缚了其自身的发展。归根结底,服务职能将成为高校共青团的最终职能。这不仅是共青团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更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当然选择。

首先,要熟悉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显著优点,又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特征。一是价值取向的务实性和选择的功利化,注重寻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表现出集体意识弱化和社会责任感差。二是思想上的困惑性,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正义和良知、奉献和责任,同时在校园内又充斥着虚无主义。三是思想认知与行为的矛盾性,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行为与规范背离的矛盾性和自律性差的弱点。因此,面向他们的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情况复杂,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其次,要体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围绕育人中心工作开展了大量有声有色的工作,但仍或多或少存在彰显时代特征不够、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实效性不强、方法落后、受益面狭窄等问题。在调查中,仅有20.5%的同学表示能感受到团组织发挥的作用,而有77.6%的同学很少或不能感受到;有14.4%的同学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好,而有83.9%的同学认为存在某些方面的形式单

一、不太符合当今青年学生心态等种种问题;并且,“要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成为学生最普遍的建议和意见。可见,共青团在着手开展工作时,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极其重要,以“学校关注,青年学生需要,共青团能为”为原则,出自于学生、感知于学生、有益于学生,增强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第三,突出服务职能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方面,当今大学生具有融入社会锻炼个体的强烈意识,对走出象牙塔、体验社会角色具有高度的热情。调查中,51.2%的学生认为活动参与率不高是因为活动内容的原因,因此,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和活动开展的实践性、符合大

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共青团服务职能越来越体现出社会化的特征和趋向。传统的高校共青团着力于校内活动,着重执行上级意图,视野偏窄,空间狭小,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共青团要勇于走出校园,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地域情况,主动寻求社会需要,将自身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通过挂钩、结对、建立实践基地、共同组办多种活动等方式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工作,为社会服务,为自身创造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定位

组织的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个性。②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定位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高校这一特定的背景环境,二是共青团自身的属性特征,反映为高校共青团的价值标准、工作理念、运行机制、团干部作风、团员思想规范等。其中,提炼新形势下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组织文化的前提,形成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关键,明确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共同认同并遵守的组织规范是组织文化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文化也面临着突破和重构。新形势下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具备如下优秀品质和精神:一是责任心强。高校共青团要本着对党负责任、对人才培养负责任、对工作负责任、对自身负责任的态度,落实好每一项工作、承办好每一件事务,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失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二是真情奉献。高校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只有保持自身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才能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为,才能在大学生中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三是坚韧不拔。清醒地认识到国情、省情、校情、团情,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敢闯敢拼,遇到困难不放弃,而是千方百计去克服、去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有为有位。四是善于学习。必需将高校共青团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即要使高校共青团善于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善于突破惯性思维、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不足、争取进步,善于立足实际、务实创新,善于互帮互助、分工合作,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

与此同时,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的形成中,我们还要关注到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共青团的竞争意识,“有为才有位”。高校共青团要在高校中具有自身独特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依靠自身有所作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共青团职权有限,资源有限,仅是一个群众组织,正因如此,共青团的锐气、朝气就更为重要,要敢做事、做好事,以此来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高校共青团的开拓意识,“有位促其为”。共青团的平台、空间和地位不是为了谋权谋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作为。整合各类资源,明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开拓进取,是高校共青团通过作为更上台阶的有效途径。三是高校共青团的创新意识,“不创新,宁不为”。共青团是青年人的组织,尤其是高校共青团,主要面对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大学生,其工作思路、工作手段的创新性尤为重要。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和方法会使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使人疲惫倦怠,不如不为。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本文系共青团江苏省委规划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核心竞争力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JSGQTGH43)

注释

①赵剑民:“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定位与组织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9页。

推荐第4篇:高校共青团工作汇报

篇1:高校共青团工作汇报 在示范院校建设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2010年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工作汇报

周天一

(2011年1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考核组。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团委对考核组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0年,我院共青团事业在学院党委、共青团江苏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学院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和帮助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以?魅力校园育英才行动?为统揽,以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共青团引导、组织、服务、维权四项基本职能,全面深化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学院概况与团组织情况

我院前身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于1912年采取?厂中校、校中厂?形式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职业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历经?南通纺织企业纺织专科学校?、?江苏省南通纺织工业学校?等办学阶段,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设有纺织、染化、服装、经贸、机电、信息、艺术、外语、建工等9个系和社会科学、体育与军事2个教学部以及国际合作学院、堪培门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3个二级学院,教职工698名,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名。

我院团委目前有4名专职团干部,一名副书记主持工作,团委委员9名,下辖10个系(院)团总支,1个教工直属团支部,共有243个学生班级团支部,全院共青团员近万名。本届团委是经2007年3月第三次学院团代会选举产生的,现已届满,将于今年上半年按期换届。

二、坚持统筹兼顾,“团建强基”工程扎实有效

2010年,我们从履行共青团?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能出发,紧紧围绕团省委?青春燎原计划?这项重点工作,全面部署,扎实推进,确保成效。

1、定期向党委汇报,党政支持共青团工作。院团委在年初,年中,年末分三次专题向党委汇报团学工作,平时不定期向党委分管领导汇报工作,经党委同意,3月份召开了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11月份召开了共青团?双争先?动员大会,分管领导到会讲话,在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培训班中邀请党政领导给团员青年作报告,在学生组织办公场所搬迁、校园广播台新建、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增加团学活动经费、落实团干部相应职级待遇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争取党政支持,成效明显。2010年10月,我院党组织接受了省委教育工委的党建考核,成绩优秀,院团委根据党建带团建的要求,认真回顾总结近三年的工作,整理相关台账资料,较好地配合了考核工作。

2、以?基层团建示范点?为契机,抓好队伍建设。2010年3月,在团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我院团委喜获?江苏省基层团建示范点?命名。此次命名的高校团委全省共19家,其中高职院校团委8家。我院团委撰写的《牢记?两个全体?,全力推进?团建强基?工程》的材料在大会上印发交流。2010年,我院团组织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团干部队伍建设,院团委新增加1名工作人员,建工系、堪培门学院于上半年分别召开了首次团学代表大会,成立了团总支、学生分会,选拔优秀辅导员担任团总支书记。我院还注重做好团干部转岗输送工作和挂职锻炼工作,2010年共有2位团总支书记(纺织系团总支书记王谦、外语系团总支书记夏蕾)得到转岗,向学生管理和教学一线输送。我院认真贯彻团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52号文件精神,在年底前考察选派青年干部1人挂职港闸团区委副书记。院团委结合?双争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团学工作请示汇报制度,团委联系点制度、?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以?团支部工作手册?为龙头,印发《团支部宝典》,规范了团的组织生活,巩固了团支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3、继续加强?推优?和?评优?工作。2010年,院团委共推荐了669名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继续以团委向各系党总支致函的形式规范了推优程序,严格审核,团员经推优入党率100%。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表彰工作。五〃四期间共表彰了167名优秀团干、298名优秀团员、100名优秀学生会干部和28个先进基层团组织。院团委副书记周天一同志经团市委推荐,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3名学生获评省、市优秀共青团员。此外,开展了?六个一小时?团日活动评选,优秀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等评选表彰工作,激发青年学生追求进步,开拓创新的热情。

4、建立纺院团学骨干舆情观测网络。院团委以学生会干部为主体,聘请了我院首批舆情信息员,在班级、宿舍、食堂、校园周边等场所设立观测点,关注网上舆情动态,安排专人及时将《江苏省大学生社会观察导航》发放给普通同学,在食堂价格波动、中国船长被日扣留事件等热点问题中,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5、开展与港闸区团委结对共建工作。我院团委与港闸区团委是经团省委确定的结对共建单位,2010年,双方团组织密切合作,在大学生骨干培训、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院团组织为港闸区团委?大学生村官?文艺演出的节目提供师资支持,周天一副书记受聘港闸区首批团情观测员。港闸团区委为我院学生骨干参观考察工作提供便利。

6、教工团支部喜获?江苏省青年文明号?。2010年,我院教工直属团支部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抓手,联合关工委老干部、老教师共同加强青年教工师德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经团省委考核通过,我院青年教工群体获得?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命名授牌。我院团委同时还获得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组织奖,教工团支部书记徐磊同志被评为南通市?青年岗位能手?。

7、认真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工作。院团委十分重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和学生社团凝聚各方面青年学生的作用。指导学生会开展了主席团公开竞聘、学生社团招新等工作,支持学生组织独立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帮助学生组织办公场所进行搬迁,对学生会新干事进行培训,加强宿管会和伙管会建设,通过学生组织维护学生权益,促进?一体两翼?和谐大团建格局构建。

三、坚持开拓创新,实践育人工作彰显活力

1、办好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加强团学干部培养。2010年,院团委共举办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培训班三期,从党团理论、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素质拓展等方面对广大团、学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与此同时,各系(院)也举办团校培训班,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我院还选派学生会主席邓丁成同学参加了全省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第四期培训班,他本人经选拔,有幸赴四川绵竹实地考察。南通《江海晚报》以?使命引领青春?为题,对邓丁成同学的绵竹之行给予了报道。

2、牵头承办了团省委?我的青春故事?优秀大学生成长报告会南通片区的工作。我院团委从6月份开始着手准备,牵头协调兄弟高校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丰富?学兄学姐讲故事,学弟学妹听故事?宣讲形式,较好地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青年学生。10月-11月,报告会分别赴纺院、通大、航院、职大、农院、紫琅学院等六所在通高校进行宣讲,受到师生欢迎,近3000名学生聆听了报告会。与此同时,我院团组织还积极参与团中央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活动,机电系陈兵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这也是我院学生连续第二年获此荣誉。

3、指导开展好基层团日活动。2010年,我院团组织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抓住?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的有利契机,加强对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动员组织班级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和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引导全院团员青年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在上半年支持西南省份抗旱救灾以及为玉树地震灾区募捐活动中我院共青团员踊跃捐款,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4、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为龙头,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上半年,举办了?青春接力〃助推示范?院第八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本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共举办?艺术歌曲比赛、校园舞蹈比赛、法制情景剧(小品)比赛、‘拥抱世博’手抄报(海报)设计比赛、大学生形象设计比赛、艺术作品征集展示等10多项活动。各系(院)团学组织精心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院大学生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10月份,我院团委举办了?纺院情?大型迎新生文艺晚会,一台晚会连演三场,覆盖到全体3000多名新生。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迎新晚会经过多年的传承,现已成为我院团学文化建设中的两个特色品牌。与此同时,支持各系(院)团总支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5、按照?放量扶优?的原则,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截止2010篇2:共青团工作汇报材料 加强团的阵地建设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镇共青团汇报材料

*****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团县委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各级会议精神,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宗旨,积极探索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按照四好四带头的工作要求,在渗透中求实效,在发展中求创新, 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奋发进取 ,在促进我镇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下辖团组织23个,其中村团支部14个、镇直团支部1个、学校团总支1个,团支部7个。全镇现有团员539人。镇团委委员9人,均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名是中共党员。团支部班子54人,其中女团干23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7%,中共党员17人,占31%。

二、以“党建带团建”为统揽,全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1、领导重视,总揽共青团工作 镇党委高度重视团建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听取镇团委的工作汇报,及时指导、关心团委的工作开展情况,党委一把手经常亲自过问团的工作,针对不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大力推进“党建带团建”,把镇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统一部署实施,把团建考核纳入党建考核,按照《*****镇党建带团建工作检查目标任务一览表》来进行考核检查,检查结果将列入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每逢共青团的大型会议、纪念活动等,党委领导都亲临现场给予指导,先后参与了贫困青少年的关心慰问、青年干部的演讲比赛,团的代表大会等。近日,给镇团委解决了团员活动场地问题,并为团员活动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在平时的一些重要工作中,让共青团参与进来,锻炼团干部。在组织建设的规范化上,先后以党委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见》(勉新发[2010]80号),《关于印发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通知》(勉新发[2010]81号)《关于印发*****镇镇团委组成人员的通知》(勉新发[2010]82号)。

2、加强团的组织和队伍建设

在团组织建设上不断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让团的村级组织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镇团委按期换届,民主选举,把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充实到团干队伍中,尤其是让到村任职的五名高校毕业生兼任村团支部书记,来培养“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的团干队伍,同时对照检查我镇农村团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基层团组织的团支部书记进行调整,选拔年轻优秀的青年人充实到团干部的队伍中来。在镇团委建设上,率先按照团县委的要求实行“1+1+x”的乡镇团委建设模式,按照镇党委提名推荐,团员代表举手表决,选举产生了9名委员,由年轻实干的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团委书记,下设专职副书记1名和委员7名,我们广泛吸纳乡镇优秀干部、站所青年、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委员会当中来。同时不断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坚持贯彻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在团员中发展,把推优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加强团员的培养和教育上,特别注意推荐那些思想素质好,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团员和团干部作党的发展对象,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今年以来我镇推优入党了2人。目前,村团支部书记14人,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新上任团支书7人,占50%;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36%。在非公企业及两新组织建团工作上,我们已经做了前期的摸底工作,今后将继续深化这一方面的努力。

3、加强团的阵地建设

农村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匮乏,基层团组织活动阵地缺失已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团组织凝聚力的发挥,为此,我镇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合理整合资源,先后投资5000余元,对团的活动阵地进行建设,从读书育人,健身强体,舆论宣传三个方面作为抓手,将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和团组织阵地建设巧妙结合,务求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功效。活动室以广大团员、团干部和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除了拥有适合青年阅读的书报外,还配备了棋类、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用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丰富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团员活动中心的综合作用,以团员活动室为纽带,进一步提升团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

4、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力量

去年至今,先后有5名高校毕业生到我镇个别村上任职,为了落实党建带团建,更有利于团组织引导青年,发挥服务青年的作用,我镇先后将这几名大学生村官以党委任命的形式充实到我们的团干部中来,让他们兼任村上的团支部书记,为了更好的发挥这股生力军的作用,促进他们在基层综合锻炼、加快成长,今后我镇团委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日常管理:(1)针对共青团的业务和当前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辅导,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2)建立定期交流制度,至少每月开一次工作交流会。

(3)结合县情、镇情、村情,为这些大学生村官制定详细的任期目标和规划,并将他们作为评选先进、推优入党的对象,重点考察培养。

三、广泛开展教育引导青少年工作

四、全面引导、抓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 镇团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竭诚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积极整合团内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努力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1、全面落实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计划,鼓励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镇团委与镇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积极开展农村领头雁及订单式培训,以*****镇中学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以食用菌生产技术为重点培训内容,开展农村青工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同时,还与茶店余家湾页岩砖厂积极联系,了解企业用工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劳动力需求信息与供给信息的对接,为用人单位和41名就业人员之间建立了一条互动的纽带。09年12月6日在镇中学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有100名农村户籍的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培训时间为18天,考试合格者分别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根据参训人员的就业意愿,启发带动大部分人自己发展,安排部分人进厂生产。另外,根据我镇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上岗前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将新镇米业等企业列为我镇安臵农村富余劳动力接收基地,加快农民工培训、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2、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引导、服务青年范围 每年4月16日(农历3月初3),在我镇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及物资交流会,每当此时都吸引来大批的群众到镇政府前的街道上来赶会,我们团委抓住这次机会,联合镇劳动保障所,镇司法所在镇政府门前的街道上开展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教育青年为目的的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宣传画、宣传单、宣传卡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推荐就业岗位,宣传法律知识,防灾减灾常识及平安创建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来拓展了我镇团委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范围。

3、建立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备案制度

目前镇团委已对辖区内青年能手进行了摸底和统计,并将他们的专长,能力,发展意向进行了归纳,今后在有适当的项目,合适的资金,优惠的政策出现的情况下,我们将积极主动的同这些优秀青年、致富能手进行衔接,通过整合团内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来帮助、服务广大青年朋友就业创业,实现更大的发展。篇3:2014年学校团委工作总结

乌鲁木齐市八十三中学 2014年团委工作总结 2014年12月

乌鲁木齐市八十三中学2014年团委工作总结

2014年是我校团学工作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校团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本着“巩固基础,强化职能,突出重点,着力拓展”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思想教育为主线,就业为导向,活动为载体,活化机制为动力,团学组织为抓手”,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相统一,较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基层团建工作有方法

1、规范团建和学生会工作。

我校团委高度重视和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通过每周一次的团干例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团干学习团的有关知识和使用《团支部工作手册》,保证了基层团支部工作班子应有的活力和吸引力;把团的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活跃基层、打牢基础、狠抓落实上,不断深化基层团组织建设,强化团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全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我校学生工作环境,创新学生会竞选,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规范校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在学生干部的定位和工作的流程、思路及方法等方面给学生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训。为学生会制作了胸牌挂牌,规范了学生会挂牌上岗制度,真正起到“示范一批,带动一片”的正面效果,规范校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努力营造一个健康、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建设发展、为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做出积极贡献。

3、注重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多项活动,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广播台、晨会、班级板报、学校板报是我校的主要文字宣传阵地。团支部和德育处一起对学校各处的文明宣传进行了指导。树立民族团结观念。为喀什达布达尔乡小学捐款捐衣活动,同学们深受启发,感受到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社会大风气。切实做好升旗仪式工作,利用晨会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晨会宣讲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困惑,内容也丰富有心意。每周校团委学生会都认真准备讲话稿,围绕“安全、卫生、文明守纪、学习,感恩教育”等方面开展对学生教育。从思想到品质、从安全到卫生、从守纪到常规等多方面,强化学生认知,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模式,让优秀学生作国旗下发言,提高晨会讲话的教育效果。

4、为鼓励先进,报送牵手活动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上报区委。并宣传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当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挖掘典型和先进,针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评选并授予“优秀团干、团员”等荣誉称号,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凝练活动优秀成果,提升团支部及团员的创先争优积极性。

二、常规工作有发展。1.2014年我校向团区委报送信息57篇,远远超过全年报送6篇的要求,我校在职教职工118人,教师志愿者50人达到40%以上超过了要求人数,今天校团委拓展工作思路,走出校外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开拓了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青少年的新思路。树立爱心观念,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先锋作用,全年多次组织社团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牵手行动一对一帮扶、慰问困难户、与爱同行30公里徒步、参加公益助学、敬老院献爱心等等,使同学切身感受到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社会大风气,也取得了良好的关怀回馈社会带动作用。

2、抓热点、抓时代脉搏,开展行之有效的主旋律教育,分别举办学雷锋活动月、五四活动月、民族团结系列活动和12.9红色爱国系列活动。

4、阵地建设工作,团的自身建设、章程建设、新团员选拔、团校、常务会议等常规工作更多的依托学生会完成,解放了教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常规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始终参与,对主持升旗仪式的升旗手进行队列训练、规范“国旗下讲话”内容,逐步培养并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我我校升旗仪式已形成良好氛围,已使其成为我们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了广播站建设,选拔了一批新广播员,使广播站更加专业,更加喜闻乐见。在学校的体育艺术节上,我校广播站出色高效完成了宣传组工作认为。

三、重点工作有跨越

1、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以“我的梦 中国梦”为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点亮青春梦想”理论学习活动。

利用各宣传阵地、新媒体、理论学习等有效载体,依托团校专题教育和团课讲座,创新主题团日活动内容和方式,发挥红色理论类社团作用,面向全体团员青年大力宣讲“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二是“放飞美丽梦想”社会实践活动。

由校德育处安排,团委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师生,赴青湖御园开展户外拓展活动。活动以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强调感悟与自我教育,体现综合性、挑战性、融合趣味性和教育性、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 三是“弘扬中国精神”品格塑造活动。

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教育,我校第三届体育艺术节以畅想“我的梦 中国梦”为主题,切实落实好当前主题教育。艺术节分为开幕式、美术作品展、文艺汇演三个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学校学生齐上阵、同登台、献技艺、展风采,宣传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圆“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同时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下的学生风采和精神风貌。在团员青年中着重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四是“凝聚青春力量”素质提升活动。以“书法展示”为载体践行我们的“中国梦。我的梦”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83中举办了以主题为“中国梦,我的梦”书法展示。

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字体各异,结构严谨。每幅作品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墨香,显示出扎实的功底。近两年来,83中小学二至六年级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社团活动中开设了书法社,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次现场书法展示,不仅是对我校书法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阅,也为有书法才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为学校营造了一种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

2、“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

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近日,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三中学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内容主要围绕地区印发的《“去极端化”宣传材料》进行。学校任小平书记带领团员学生学习了肃清“圣战殉教进天堂”毒瘤,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有关材料,在释放民族感情和“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中,必须把握分寸、注意方式方法,要反思自身及亲属和身边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在释放民族感情和“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中发挥一面旗帜作用,做示范表率,主动发声,敢于“亮剑”,坚决肃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3、“牵手行动”建设一支帮教队伍一对一帮扶

乌鲁木齐市第83中学,是一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这些孩子,也正是“牵手行动”所要帮扶的9类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按照团区委的安排,学校团委书记,在全校层面的帮扶关爱进城务工人员跟随子女工作中,与学校“三博”办学理念相结合,让进城务工人员跟随子女在学校得到“博爱”、践行“博爱”、传承“博爱”,在处处充满爱的校园里发扬“博学”品质,培养“博雅”行为,提升个人素养。积极发挥学校团委的号召、组织作用,全校教师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到志愿帮教辅导员队伍。学校各个年级都成立了“学业帮教辅导、品德帮教辅导、心理健康帮教辅导、生活困难帮教辅导、同伴成长帮教辅导”五支“牵手行动”帮教服务队。帮教辅导员利用课间、午休及下午放学后的学生空

推荐第5篇:高校共青团工作计划

高校共青团2012年工作计划

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竭诚服务社会大局,服务团员青年,服务学院党政中心工作,为不断推动共青团事业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和谐生科院积极工作。本年度工作要点如下:

一、强化理想信念,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假期思想调研,摸清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思想教育。通过“我爱我的祖国”庆祝建国63周年主题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注入新内容,运用新形式,创造新载体,拓展新领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切实落实“五进五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对学生在学生公寓的内务卫生、基础文明、违纪行为进行考核,把文明修身、素质培养贯穿于宿舍建设中。

3、继续开展大学生“五个一工程”, 新生心理“五个一”助跑工程,争取每学期拿一次奖学金,表明你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每学年参加一次社会实践,能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参加一次科技创新活动,拥有自己科技成果;掌握一技之长,在某一个方面拥有一项超过一般同学的专业技能;培养一项爱好特长,丰富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很快地在组织中凸现自己。

4、加强学生组织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素质。指导班委、学生会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推进班委、学生会的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项目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规范各级学生干部的选拔程序。

5、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夯实大学生三观,着力打造品学兼优的“生科人”。用高尚文化陶冶青年学生。开展大学生“传承美德、诚实守信”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6、加强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党性意识,举办“高扬理想风帆、成就金色未来”主题教育和“唱响八荣八耻”大学生合唱比赛,举办2012级新生业余党校,结合国庆、建党、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进一步完善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发挥现代传媒在学生教育广利中的积极作用。开拓工作新模式,借助电子邮箱、飞信等方式实现办公无纸化和工作集约化。

二、强化学风建设,扎实推进学生管理工作

1、开展优良学风竞赛,树立先优典型,狠抓课堂考勤,重点宣传考试制度,严肃考试纪律。积极组织参加“xx活动”2012魅力学子评选活动在2012级学生中推进学风建设。

2、加强制度管理,规范早操、早读,课堂考勤相关制度,坚持学团工作人员要定期跟班听课制度。课堂教学和期中、期末考试要给学生施加必要的压力,并引导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3、启动专职团干部与学生谈话制。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4、继续开展善学院领导座谈会制度和与专家教授面对面活动。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和专业系主任的主导作用,以教风带动学风。

5、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防治甲流常态化管理,加强学生社区卫生工作。

6、认真做好2012届毕业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坚持“事业化规划、组织化推进、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支撑、特色化提升”的总体思路,指导毕业生就业。

三、坚持党建

带团建,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1、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尤其是新生班级团支部建设,活跃班级工作。主要任务是是以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的十七大会议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党建带团建、围绕中心抓团建、拓展服务促团建,努力开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3、加强学生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三自作用。以深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活动为契机、以开展系列科技文化实践活动为载体,切实推进团员青年的素质拓展;以指导学生“三会”工作为纽带,切实发挥学生组织的“三自”作用。

4、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学生工作有力助手。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指导,举办“学生干部工作论坛”,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领引导作用、组织管理作用、桥梁助手作用和榜样表率作用。

5、严格要求、严格程序,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推选工作,认真组织业余党校培训,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提高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广大学生党员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学风建设的排头兵。由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学风督查小组要进一步发挥作用。

6、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服务的意识,认真细致的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在基层加强团校建设工作,使团校授课常态化,撰写心得体会机制化,以团校的形式为同学们提供思想服务。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坚持学风建设主线,围绕学风开展各项活动。积极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一是积极构建“学校引动、学院推动,校院互动、校区联动,支部行动、学生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强化活动的交融性;二是立足支部、班级开展活动,强化活动的普及性;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型学术社团的影响力,鼓励打破常规,科技创新。

2、积极参加挑战杯竞赛,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大力构建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做好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申报工作,力争在全校、全省、全国比赛中多创佳绩;三是进一步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

3、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是积极开展第十一届全运会志愿者组织和服务工作,第二届“大学生素质拓展五项大赛”,“杰出青年农大行”创业论坛,组织带领青年学生踊跃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二是积极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协助做好志愿者日常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

4、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型社团和科技竞赛,做好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以“SERP”课外活动计划、“SRT”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为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评审工作,重点抓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力争出一批高质量、有竞争力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

5、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学生班级的作用,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院风、班风、宿舍风气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同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要充分调动各学生团体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

五、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预警机制, 为构建和谐校园夯实基础

1、加强心理观察员队伍建设,在学院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级网络机构。通过班级信息联络员、青春领航员与班委协调一致,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2、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将辅导员培训为心理咨询师,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主动帮助问题学生。

3、认真落实“四五一”机制的作用,认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团体辅导等形式加强班级、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以二级心理网络机构为平台,与学校一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积极联系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调查、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坚持制度完善,引进量化机制,努力做好日常管理和评优工作

1、整理、修订学生管理各项制度。加强学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比表彰。每学期开展“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先进个人”“优良学风先进宿舍”评选活动,并进行评比表彰。

2、完善各项评优标准,量化细则,指导学生日常行为。出台《综合测评加减分细则》进一步规范学生综合测评,增强加减分的公信力,明确学生干部在综合测评中的考核机制。

3、进一步完善贫困生档案,采取分级、动态管理的方式,扩大贫困生档案的覆盖面,全面掌握贫困生面貌。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教育活动,加强贫困生与同学间的交流,为贫困生成才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扶持。

4、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贫困生日常资助管理、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还贷和勤工助学固定岗位设置、管理、考核等工作。

七、加强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1、制定辅导员学习计划,注重管理知识、行政管理能力、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系统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努力把团委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创新型”的组织,真正做到使“党组织放心,青年学生满意”。将团员骨干的培训列入经常性工作,着力加强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全面活跃团的工作。

2、加强辅导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加强各种能力锻炼,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真正做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注重研究青年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下的思想动态、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特点与变化,努力使团的服务工作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创造条件走出去,加强团干部和团工作对外交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实现团的工作借势跨越。通过调研,进一步找准工作的聚焦点,明确工作的结合点,把握工作的着力点。

3、加强工作研究,通过经验总结,撰写论文凝练、提高工作技能。坚持以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机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切实提高团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八、认真及时地完成校团委布置的各项任务,协同校内各部门、各兄弟学院做好相关工作

本学年我院团委将紧紧围绕校团委2012年工作要点,按期保质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和各兄弟学院,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深入推进我院我校学团各项工作上层次、创特色、出成果,继续向打造充满活力、富有凝聚力的学团工作组织的目标不懈努力。

推荐第6篇:高校共青团工作总结

高校共青团2011年度工作总结

我院团委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关心下,本着 “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综合提高”的原则,在2011年度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落实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工作方针同我院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开展共青团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不仅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新型团支部建设和志愿者服务工作,还组织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同时,更起到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增加学院文明风尚的作用。

一、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按院党委要求制定团委的“创先争优”实施方案并部署实施。召开学生工作研讨会、本科生团学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生学生代表到呈贡参加研究生和本科生交流会,并留有会议记录存档。党政领导、院团委书记走访学生宿舍,关心学生。还举行了“关爱贫困生”肯谈会, “端午节送粽子 送温暖”活动,迎新系列活动以及“感恩的心”教师节送花献礼等。

2.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组织学生干部学习时政

组织了一系列关于“激励自我,奋起进步”的团日活动。以“感动云大,感动呈贡”为主题,以“走在时代前沿”为宗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活动。以“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宗旨,开展“艰苦奋斗”主题文化系列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组织学生干部学习时政,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积极参加学校团委的工作以及各种培训,也为响应十七届五中全会开展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

二、

完善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

1.定期制作《《东陆法苑》、《团学工作简报》,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2.建设学院门户网站,及时上传学院团委的各项工作动态;3.注意扩大学院宣传,积极在校报、学校新闻网、学校团学网和校外媒体上报道我院团学工作动态;

4.设立信息宣传中心专人负责上传信息和制作简报,完成好信息报送工作;

5.按时参加校团委共青团宣传例会,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

6.及时向校团委网站提供共青团工作信息。

三、

创新组织体制改革,促进组织精进工作 1.深化体制机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我院团委通过部门合并、裁剪和单列使原有的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并在北学楼以及呈贡法学楼设立独立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办公室。

2.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透明公正 制定了《法学院团委团学规章制度》,不仅确立了团学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室使用制度、学院团委印章使用制度等一系列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能力这条主线来展开的工作制度。保持学期伊始和结束之际召开“工作策划会议”、“工作总结会议”、“每周例会制度”以及 “团学联席会议制度”,以此提高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内部以及与各年级班委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还建立了干部考评制度、团学换届竞选制度、学生干部培训制度。

3.做好“推优”入党工作、组织参加校团委五四表彰

在“推优”过程中,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全院共772名学生团员,2010年度共向学院各学生党支部推荐294名团员。法学2008级二班团支部荣获云南大学“十大红旗团支部。邓道婷同学在云南大学2010年“五四表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团干部标兵”;刘璐同学在云南大学2010年“五四表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团员”。

四、新型团支部建设

法学院团委学生会严格秉承《关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的精神,着重加强新型团支部的建设。以小班为单位组建新的新型团支部、以学院特色、成员发展和团支部团员组成实际情况(如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少数民族)为标准,将新型团支部建设逐渐发展起来,建立有3个禁毒协会团支部、2个学术实践团支部、2个文体团支部。就团支部建设过程中的目的意义、创建方式、具体组织、实施步骤、管理方法、团支书选举、档案管理、活动计划等细节做出了详实的规划,制定了《云南大学法学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试点实施方案》形成了方案指导行动,实践完善计划的科学结构。

为加强禁毒协会团支部的特色建设,特邀请外籍教师进行专项教育,并投入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以座谈会、飞信等方式,深化院团学同各个新型团支部的联系。不但及时掌握了新型团支部的基本信息,而且为院团学对各新型团支部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文体活动

1.2010年4月27日,洋浦校区多功能厅举办了法学院“十佳歌手”大赛。

2.2010年5月法学院0

7、0

8、09级各班组建篮球队,举行“天平杯”篮球赛。

3.2010年9月28日我院团委参加云南省第二监狱建监60周年文艺庆典,与服刑人员以及狱警共同文艺联欢。

4.2010年10月27日,由法学院组织和英伟达公司主办了“街霸”游戏大赛。

5.参加云南大学本科生“迎新杯”篮球赛,取得了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三名的好成绩。

6.荣获冬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消防运动会第三名的好成绩。

7.于2010年12月开展了第一届法学院“天平杯”足球赛。8.2010年11月,法学院研究生在2010年研究生迎新篮球赛中女篮勇摘季军,男篮直闯决赛并取得冠军的骄人成绩。

9.12月19日法学院研究生会选送的舞蹈啦啦操拉开了云南大学迎新晚会的序幕,另一集体合唱曲目《让世界充满爱》成为迎新晚会的压轴曲目。

10.2010年12月26日,法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了“迎新年元旦晚会”,主要由0

9、10级研究生参与组织和表演,包括独唱、舞蹈、吉它弹唱、小品等节目。

11.2010年10月开始,我院团委即开始筹备与云南省第二监狱帮教罪犯喜迎新春文艺演出事宜。共准备了包括舞蹈、歌曲、乐器、小品、啦啦操、诗朗诵、合唱等18个节目。

六、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

(一)积极举办学术讲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2010年1月24日

在昆明世纪金源大酒店国际会议厅以及6月11日在北学楼201室中国著名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举办了“法治云南名家讲坛”关于《侵权责任法》的讲座。

2.2010年3月至6月,著名的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在云大北学楼举办了关于教学方法经验座谈会。

3.北京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Per Sevastik于2010年4月19日—20日在北学楼202室举办关于“人权”的学术讲座。

4.2010年6月28日在北学楼202室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著名反腐专家林喆开展了关于《权力与权利之辩》讲座。5.2010年7月,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云集了海峡两岸众多知名学者(包括王泽鉴、王利明、苏永钦、王轶等教授)的 “新世纪民法典的新元素——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中,法学院研究生会起到了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的会务组,包括资料整理、接待嘉宾、会场准备等等,研究生会礼仪队还参加了研讨会的主要会议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7月13日还举办了由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明,云南大学校长何天淳与台湾地区司法现法院大法官、台湾大学名誉教授王泽鉴等人一起讲演的关于民法典与部门民法的发展走向问题的研讨会。

6.《就赵作海一案论中国刑事司法漏洞讲座》于2010年10月18日在力行楼1202室举行。主讲人是云南大韬律师事务所主任。

7.吉林大学博士,我院教师杜健荣于12月3日在力行楼1202室举办了关于“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的讲座。

8.我院与越南河内法律大学于2010年5月间互派老师讲学关于越南合同法、越南民事诉讼法和越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对策。

9.2010年12月3日晚7:00在北学楼201室西山区检察院丁玉检察官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涉检刑事诉讼程序的讲座。

10.2010年10月19日,研究生组织了以“定位自我,规划人生”为主题的新老研究生经验交流会。11.研究生会举办了司法考试经验交流会。

12.2010年12月4日晚7:00在北学楼201室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教师叶晓川举办了司法考试法理学的命题特点及趋势的讲座。

13.加强和真善美书家的联系,举办常规的学术活动。

(二)法学院特色活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2010年3月17日在洋浦校区开展了以“争创卫生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口号的校园卫生死角清扫工作。

2.3月至4月1日,研究生会组织到楚雄市武定县进行野外素质拓展运动。

3.2010年10月研究生会组织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暨法制宣传活动,以“践行法律,学以致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主题。

4.2010年10月25日在呈贡校区楠苑、梓苑食堂门口,举办了校园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5.2010年10 月参加了西南政法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法知识竞赛西南赛区初赛,我院在比赛中荣获西南赛区第二名。

6.我院参加了2010年9月—12月于北京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八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获得了评委老师和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张琪同学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7.2010年11月至12月我院举办了云南大学第二届“法学之光杯”模拟法庭比赛。8.12·4——法律关怀系列活动意义深远

12月3日至4日研究生会在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翠湖广场、校园举办了12·4法律关怀系列活动:走访盘龙区法律援助中心――学习全国先进典范;围绕“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携手五华区司法局在翠湖公园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法制宣传活动。本科生在呈贡校区以发宣传单,看展板,签名,留言等方式组织了12·4法制宣传。

9.我院举办了云南大学法学院杯在昆高校辩论邀请赛,并在此后还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友谊辩论赛。

10.2010年 5月29日、11月25日、26日、12月3日分别在官渡区人民法院、呈贡县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本科生参加了法院的现场旁听。

11.在第三届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课题资助立项中获准立项项目两项:张青同学的《民族法文化背景下刑事和解问题研究---以鄂西南土家族,苗族习惯法为例》获得6000元重点项目。尹兆书同学的《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运行的实效分析--以政府监管为切入点》获得3000元一般项目。在云南大学本科生科研立项中获准立项项目一项:鲁潇同学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研究》获得一般项目,戴琳为指导老师。

七、加强志愿者爱心奉献,法律服务遍社会

1.2010年3月,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生活部组织爱心夕阳行——法学院青协敬老院之行。2. 2010年3月,学生会主办以“抗旱救灾,温暖人间”为主题的活动,研究生会组织参与了云南青基会、云南信息港、云南希望工程润土工作组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为乡亲送瓶水”活动。

3.2010年3月15日,面对全校师生组织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制宣传活动。

4.2010年4月,研究生会参加了由真善美文化传播中心发起,由昆明各高校联合参加的清明扫墓活动,活动主题为“缅怀英雄,凝聚力量”。

5.5月14日,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青少年(初中学生)普法活动,进行了禁毒防艾宣传。

6.12月1日—4日,开展了“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主题系列活动。

7.研究生会于11月19日组织同学到盘龙区法院旁听刑事案件的审判。

8.2010年4月至6月,研究生会举办了“2010在昆高校模拟法庭比赛”。此次活动得到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法学院全体师生和昆明六大高校法学院系的全力配合和鼎力相助。参赛队为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学院和云南警官学院五所昆明高校之法学院(系)。

9.12月14日在北学楼202室举办了刑事模拟开庭审理。

八、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特色工作 1.研究生会组织建设与制度优化

首先对研究生会章程进行了修订——对总则、机构、会员、会议四章的内容以及各部门职责进行修改完善,并增加了印章、经费、工作考核三章;其次创立并完善了法学院研究生会经费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办法、工作考核制度等。

2.研究生读书会

研究生会发起组织了“每天读书三十页”活动。凡按要求读完图书者,均可获得相应奖励——法学著作小书一本。读书会在学术部的主导下每两周六举行一次,通过完成每两周指定的读书任务后,每隔一周齐聚于法学院北学楼604研究生会办公室,对相关内容与学术问题进行自由交流和探讨。

3.研究生会与学生会于呈贡校区进行团学工作交流

2010年12月2日,研究生会主席团与呈贡校区学生会主席团发起了一次介于校本部与呈贡校区之间研究生会与学生会的学习交流活动。

4.研究生会和本科生学生会两支礼仪队的组建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和筹划,2010年6月,组建了我院研究生和本科生两支礼仪队,各由一名队长、十名成员组成。两支礼仪队分别隶属于法学院研究生会和学生会,并订制了专门服装——青花瓷白底蓝花奥运礼仪服。

2010年度,我院团委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学院特色活动方面,组织制度和文体方面也一直保持我院优势。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原则争取把法学院的团委工作做到最好。

推荐第7篇:共青团政风建设整改措施

共青团政风建设整改措施范文

对好的做法、经验和先进典型,要及时总结。要及时总结推广,对一些好的措施,要形成制度,巩固活动效果,推动和促进工作开展。

进一步强化工作效能,为切实加强全市共青团系统的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我市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发展,团市委决定,连续三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共青团系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青年守业实践年、作风建设加强年工作,实现三年联建、规划三年、三年求效。现就全市共青团作风建设加强年工作制定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共青团的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把共青团机关建设成团结务实、忠诚奉献、严谨高效、活泼幸福的团队,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作贡献。

二、目标要求

通过连续三年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工作,以“政治上过硬、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为总方向。实现“三个明显提高”一是团员青年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二是团委机关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三是群众对共青团工作认可度有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全市共青团广泛开展立好“五气”当好“五员”实现“五转变”作风建设活动,依照“德字上苦求索、能字上下功夫、勤字上做表率、绩字上多奉献、廉字上砺品行”要求。为发挥共青团组织、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提供有力保证。

(一)广大团员青年要以“五气”树形象。

青年代表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只有不时加强理论修养,青年代表生机。提高素质,增强身手,自觉以“五气”立身,以“五气”树形象,才干真正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也是一个团员青年必需具备的本性。要树立正气,一要有正气。树立正气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首先必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地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要坚持正义,做到爱憎分明,明辨是非,坚决抵制不良行为,以实际的行动参与和协助各种义举善行。要坚持原则,坚定立场,忠诚党的事业,特别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原则不动摇,与党中央的要求坚持一致,不拿原则做交易,不放松做人做事的底线和原则要求。

激昂的旋律。团员青年应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舞台上,二要有朝气。暮气是青春的节拍。坚持一往无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奋发向上,勇立新功。实现呼伦贝尔美丽与发展双赢,需要我始终坚持蓬勃暮气,全面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呼唤团员青年的热情参与、激情推动。团员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与突击队,必需始终坚持不息的暮气,勇于开拓,以暮气做事业,用青春写成就。

团有行动”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信条。因此,三要有勇气。有勇气才干探究未知、开拓事业。党有号召。对党委和政府的号召和要求,团员青年必需率先响应,冲锋在前,展现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勃勃生气,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创新的事业是没有经验可循的唯有“摸着石头过河”以愈挫愈勇的毅力,做不畏艰难、勇于攻坚的表率,坚韧不拔,奋发前进,才干在磨炼中成长提高,开创新的局面。

志存高远,四要有大气。一个人的人生志向和奋斗目标直接决定其思想的高度。团员青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和责任感。以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人生目标,这样的人生立意就高,这样的胸怀就广,气度就大。团员青年要淡泊名利,自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做到不为名所困,不为利所惑。团员青年要目光长远,做事情有长远计划,从大处着眼,不争一日之长短,善于积累,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

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五要有才气。团员青年要实现理想、落实责任、塑造形象必需要以才干为基础。首先要努力做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团员青年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效果武装自己。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二要做团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团员青年特别是团干部要主动学习团务知识,熟悉团情,提高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能力。三要提高综合素质。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神圣职责,要求团员青年必需加强历史、文化、科学、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积极实践,不时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新要求。

(二)广大团干部要当好“五员”凝聚力量。

团干部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重要意义,作风就是力量。认真当好“五员”整合社会资源,不时增强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以青年读书节、演讲会、征文、演讲等形式,一是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辅导员。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效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为总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好理论武装。同时,继续以“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三下乡”服务、雏鹰争章”手拉手”关爱活动、红领巾学雷锋志愿行动”等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经历教育,接受熏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团市委机关干部、旗市区团委书记、乡镇苏木级团委书记每人联系1个少先队组织,1担任课外少先队辅导员。

激励和引导青年敢于守业、善于守业,二是当好青年创业的组织员。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激发我市广大青年的守业热情。使青年守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运用共青团的网络平台,积极开展青工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活动,促进青年掌握技术身手。树立和宣传“守业致富带头人”优秀进城务工青年”青年星火带头人”等青年典型,激励青年守业成才。抓好青年就业守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为大中专毕业生、青年农牧民走向社会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劳动部门密切合作,组织开展收集岗位信息,实施供求对接,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协助青年就业。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实施青年守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重点推进农信社“青年能人兴业小额贷款项目”兼顾各方的利益平衡,积极探索小额贷款的担保方式和解决风险控制问题,为青年守业提供有效融资支持。团市委机关干部、旗市区团委书记、乡镇苏木级团委书记每人每年挂钩联系1个创业青年,协助守业工作。

青少年事务的管理者。帮青少年说话,三是当好青少年权益的维护员。共青团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助青少年维权就是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分内事。广大团干部要熟悉与青少年有关的未成年人维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与综治、学校、关工委、社区(居委)等部门和单位合作,大力宣传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法律规定。要积极拓宽青少年信息收集渠道,利用市级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以热线电话、心理咨询等形式,及时掌握青少年动态和诉求。要关注广大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证情况,与工会等部门合作,开展外来工权益维护活动。要求团市委机关干部、旗市区团委书记、乡镇苏木级团委书记每人每年联系1名问题少年(学生)做好帮教工作,联系1名外来务工青年,与他交朋友,力所能及协助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作为团干部,四是当好志愿服务的宣传员。青年志愿服务是团的响亮品牌。必需以身作则,带头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既要做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又要具体参与志愿服务,做一名普通的志愿服务队员,从而带动更多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不时壮大志愿者队伍。团干部要在参与中亲身体会志愿服务的价值与收获,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和意义,做志愿服务的义务宣传员,使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团市委机关干部、旗市区团委书记、乡镇苏木级团委书记每人每年发动10名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

掌握青年工作规律,五是当好团组织建设的指导员。团干部要认真学习团务知识。不时提高业务水平。要以过硬的基本功为支撑,指导基层团组织建设,广泛开展“五四”红旗团组织和红旗少先队组织创建活动。团市委机关干部、旗市区团委书记、乡镇苏木级团委书记每人每年联系1个“两新”组织团支部或村(居)委团支部,指导团组织健全组织和制度,正常开展活动,发挥应有作用。广大团干部队伍中建立“团情笔记”制度,鼓励团干部多到不同领域的青少年中去,和他交朋友,解他想法,并作好记录,同时,把联系挂钩工作情况也记录在案,真正做到解团情,掌握青少年动态和呼声,从而更好地促进工作。

(三)各级团组织努力实现“五转变”保证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必需克服机关化和行政化的倾向,共青团作为一个群众组织。把工作重心放到基层,把服务重点放在青年。

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团干部在这个岗位上自觉奉献,一是理念上实现从谋职位到干事业转变。共青团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勇于发明。这决定了从事团的工作不只仅是一种短期的职业选择,更是一种光荣、一种责任、一种考验。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要淡化职业观,强化事业观,珍惜服务青少年的机会,以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情操,用满腔热情、百分热诚投入工作,争取在团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有长远影响的事业。坚决抵制到共青团工作是一个过渡、共青团工作目的谋个职务的错误思想。

需要激情,二是态度上实现从当青年官到做青年友转变。密切团组织与青年的关系是团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从事共青团的事业。也需要感情,团干部不能以“青年官”身份来突出自己的形象,而应以“青年友”身份与青年相处,为青年服务,协助青年排忧解难。要经常深入青年之中,与青年打成一片,倾听青年意见,掌握青年意愿,充分尊重青年,想方设法满足青年的需求,用真情凝聚青年,用服务赢得青年。

把青少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三是方法上实现从行政指令到服务引导转变。团委机关的基本职责就是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少年。促进青少年生长成才。切实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和自身建设,进一步锻炼工作作风,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生长观,真正做到眼光向下、重心下移、着眼基层、服务青年,以扎实的作风在基层团员青年中塑造新时期共青团干部的新风范。

更多的追求宣传效应、迎合领导喜好,四是作风上实现从蜻蜓点水到务求实效转变。当前一些地方团委机关和个别团干部工作飘浮、外表应付、不求实效。满足于摆架势、一阵风,浅尝则止,做表面功夫。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一定要摒弃这种哗众取宠、蜻蜓点水”贻误事业的坏风气。安排工作、谋划活动,必需贴近基层需要、贴近青年需求,布置任务、开展工作,必需有计划、有落实、有追踪、有检查,一抓到底,务必取得实在效果,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通过组织大型活动来广造声势,五是目标上实现从广造声势到力促和谐转变。共青团既要立足青少年的基本需要。扩大影响,也要从自身做起,为构建和谐呼伦贝尔做出贡献。当前,特别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好青少年维权、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服务、维护生态环境、活跃青年文化、参与新农村建设等青年工作,要在有效组织、有效引导、有效服务上下功夫,力争在重点工作的推进上有新的突破,难点问题的破解上有新的探索,品牌工作的深化上有新的效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科学发展,为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作贡献。

四、方法方法

分三个阶段进行,全市共青团作风建设加强年从年月开始到年月基本结束。主要方法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

开展学习调研,主要任务是抓好宣传发动。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社会氛围。

成立领导小组,1思想动员。各级团组织要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作风建设加强年工作作出安排,引导教育充分认识开展作风建设加强年的重要意义,协助党员干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

团市委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局部直属团委作为联系点,2学习教育。各级团组织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对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进行指导。要通过集体学习、集中辅导、个人学习、集中讨论等形式,组织团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论述,学习自治区团代会精神及有关文件。要求团员、团干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60学时,要有学习笔记,学习阶段结束时至少撰写2篇学习心得。严格学习纪律,对集中学习缺课的安排补课。

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3开展调研。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组织团干部进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深入研究当前我市共青团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推出一批质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效果。团市委将深入全市基层团组织和各族团员青年当中,广泛听取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意见,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进一步加强团的作风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

第二阶段:查摆剖析

剖析、查找问题和不足,主要任务是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寻求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1征求意见。围绕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广泛征求基层团组织、基层团员青年代表的意见。团市委领导班子要带头到基层团组织中去、服务对象中去、基层团员青年中去,面对面地听取意见和建议。把征求到意见梳理后,紧密联系实际认真研究,找准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

认真查找本级团委领导班子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2问题剖析。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领导班子会议,集中研究,深刻剖析,制定整改措施。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要突出重点具体实在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要把团员青年最关心的事情、最希望办的事情、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重点,立查立纠。团的各级组织机关的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依照作风建设加强年的要求,认真查找缺乏,不时改进工作。

利用共青团网站、信息等形式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进行宣传,3宣传交流。团市委将及时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深化查摆剖析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

集中研究改进和加强作风的意见,对团的作风建设进行全面总结。形成解决问题、加快发展的方法措施、政策和制度,推动各项工作。

制定整改方案,1完善整改方案。要针对梳理进去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采取召开座谈会、谈心会、评议大会、填写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广大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意见。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和评议结果要体现到整改方案中。整改措施要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做到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目标和时限、具体措施。整改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监督。

认真开展“回头看”查缺补漏,2建立长效机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建立起推动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办法、措施,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动身,联系共青团实际,通过坚持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团组织工作制度、完善团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基层团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等,积极稳妥地推进共青团制度建设,形成保证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3搞好总结惩处。第三阶段结束后。以适当形式向团员干部和群众通报,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惩处。

五、活动要求

迅速行动。各地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工作,一要高度重视。对照立好“五气”当好“五员”实现“五转变”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迅速推开这此项工作。

力求创新。作风建设是长抓不懈的工作,二要开拓思路。各级团组织要把“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当作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把活动同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团的二中全会、自治区团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市委二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基层组织建设年、青年守业实践年相结合。不时探索新作风、新方式、新机制,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创新自选动作,结合实际工作,创新创效。

务求效果。各单位要及时做好本单位团干部与少先队、两新”组织、问题少年(学生)外来务工青年和守业青年结对工作。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三要严格督查。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需及时上报。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结队、挂钩的情况每个季度内部要通报一次。要建立奖惩制度,对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的团组织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力的要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取消共青团先进评选资格。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8篇:《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心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把共青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作出战略谋划和部署。

在教育部支持下,团中央围绕《方案》制定,组织力量开展深入调研,梳理总结高校共青团的生动实践,广泛征求各方面宝贵意见,精心研究起草制定《方案》,慎重履行了必要决策程序。

《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必须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方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第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充分发挥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团委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全团有关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注重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

第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

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以及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主;

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针对高校内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加强联系服务引导,以团干部选配和团的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的建设。

第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针对学生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

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

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推进“青年之声”平台建设,落实全团“智慧团建”要求,打造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第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和学生中选任挂职、兼职副书记的制度,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团干部;

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

第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高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

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它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合理确定。

《方案》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高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

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

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团中央学校部实行“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处”调整为“职业院校处”,加强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统筹。

充分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等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团委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落实全团“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等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中负责高校共青团的专职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每年集中不少于15个工作日到高校“驻校蹲班”,高校校级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年直接联系1个以上基层团支部。

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通过实行青年师生评议工作制度,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

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明确高校共青团不同层级组织的核心任务,注重工作部署的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注重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和“慕课”资源库。

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在高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高校的各级学生会组织,由同级团委归口指导。

高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校级学生会组织须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生社团工作。校级团委应设立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工作;已成立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其主要负责人须由校级学生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学生兼任。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2018年之前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

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鼓励有条件的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在经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制定实施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文件。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发挥校级团委主体作用;强化院系团组织建设,明确书记专设,健全内设机构;强化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

针对高校内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各高校校级团委须专门成立相应团组织,积极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和机制,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注重促进青年教师密切联系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以团干部选配和团的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的建设。

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7.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

广泛开展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改进创新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方式。

8.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合作,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9.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大高校共青团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实施“学生导师计划”、“心理阳光工程”、“千校万岗”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10.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

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探索在学校、院系、班级等团组织中设立权益部长(委员)。

推动高校共青团与当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对接,依托服务台联系的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

11.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依托,按照“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能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

结合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打造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省级团委、高校团委成立相应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工作联动。

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2.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

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中选任至少1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至少2名兼职副书记的制度;校级、院系级团委班子成员中,挂职和兼职副书记的比例不低于50%;注重从学生中选拔建立校级和院系级团组织的兼职干部队伍。

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兼职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灵活掌握。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共青团干部,根据专职、挂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13.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教育引导高校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

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核心课程和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团中央举办针对重点高校团委负责人的示范培训,省级团委培训本地区校级团委负责人,高校团委培训本校院系及基层团干部,力争每4年轮训一遍高校共青团专职干部。

健全既有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和成果遴选机制,同时探索与有关部委、科研机构等方面合作,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4.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

推动在各级党政召开的教育工作、高校党建等会议中明确列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

高校党委须明确由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高校行政应有一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

高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

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

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

同级党组织确定高校校级和院系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

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

15.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

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他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并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

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确定,按照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的精神,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XX〕15号)执行;校级团委书记按学校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校级团委各部部长、院系团组织书记为专职干部的,按学校科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

高校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推荐第9篇: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论文

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论文

伴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它们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学习与生活的一种方式,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还是全球格局呈现的新局面,都强烈冲击了我国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这样一来,使得我国的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同时,我国近几十年来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也让高等精英式教育得到大众化的发展,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困难,所以,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为国家培养四有型人才显得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在青年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然而由于目前的共青团建设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如运行机制建设、组织体系设置、团组织工作阵地、学习型组织建设、团员队伍和团干部建设的问题,要想让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势必要先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一)单一的组织设置。

尽管由校团委到班级各个团支部的组织结构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但由于两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我国部分高校团组织建设过于单一化。

一是大部分的高校并未将建团阵地扩大到事业单位、校外企业等领域,而是将其限定在了学校的内部,然而与事业单位、校外企业联合建立团组织结构对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不够健全的运行机制。

诚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高校共青团运行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同时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并不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共青团的运行机制是没有问题的,相反,运行机制中的某些方面仍然有待更深的调整与完善。

由于我国的部分高校团委没能实现独立运行,所以他们常常是以挂靠的形式位于党委学生工作部门之后的,因此完善运行机制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建立起健全的领导机制。

鉴于我国各个高校的党建在推动团建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反而使得团建成为了党建工作的引导,推动着党建工作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当高校的团组织推进表现出色的共青团员入党时,作用也稍显不足,因此我国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

二、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多元化我国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

根据教育部与团中央的工作要求,我国的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加强和改进需要以形成活泼的基层组织为工作的重点内容。

与此同时,为了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关于“全体青年”的要求,需要将现有传统基层团组织的强化工作纳入到我国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工作中,同时让组织设置得到不断的多元化发展,在团建工作中努力寻找全新的团建模式,让团组织的辐射面得到大幅度扩大,从而进一步使得组织的战斗能力得到增强,而为了让共青团组织多重覆盖到青年大学生,势必要让各个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体系得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建立。

(二)增强班级团支部的建设力度。

作为高校共青团服务与联系广大大学生团体的第一线,团支部是直接与大学生接触的。

同时,由于团支部所在的班级是大学生所在的行政团体中最具有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单位,因此,班级的团支部建设应该作为高校共青团最传统、最基本、最常见的工作领域。

面对我国各高校班级团支部取得的成果,仍需要让班级团支部建设得到更好的巩固与加深,在服务同学、开展文体活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大力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作用。

让团支部在班级事务中的影响力与作用力得到更好发挥。

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班长对于一般学生的影响力要强于组织委员、团支书和宣传委员等团支部主要干部,所以,为了调动起更多的团支部成员加入到班级事物中,让团支部在自己班级中的影响力与作用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通过加强团支部关于推优入党工作中的影响力。

(三)加强“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的建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共青团建设渐渐呈现出“一体两翼”的局面,其中高校共青团组织代表的是“一体”,而学生社团及学生会则成为了“两翼”,所以,不难看出,“一体两翼”是将共青团组织作为主体,凭借学生社团、学生会这两翼的组成部分对我国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进行的运行和管理的格局。

所以为了推动团组织工作和加强团组织建设,我国的高校共青团势必要在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激励模式增加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真正高效的“一体两翼”组织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互联网时代,我国的高校共青团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本研究科学界定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中的基本内容,对目前我国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归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大学生团员和高校团干部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工作建议。

推荐第10篇:《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高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

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

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团中央学校部实行“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处”调整为“职业院校处”,加强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统筹。

充分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等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团委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落实全团“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等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中负责高校共青团的专职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每年集中不少于15个工作日到高校“驻校蹲班”,高校校级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年直接联系1个以上基层团支部。

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通过实行青年师生评议工作制度,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

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明确高校共青团不同层级组织的核心任务,注重工作部署的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注重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和“慕课”资源库。

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在高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高校的各级学生会组织,由同级团委归口指导。

高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校级学生会组织须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生社团工作。校级团委应设立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工作;已成立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其主要负责人须由校级学生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学生兼任。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2018年之前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

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鼓励有条件的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在经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制定实施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文件。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发挥校级团委主体作用;强化院系团组织建设,明确书记专设,健全内设机构;强化研究生团组织建设,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

针对高校内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各高校校级团委须专门成立相应团组织,积极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和机制,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注重促进青年教师密切联系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以团干部选配和团的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的建设。

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7.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

广泛开展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改进创新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方式。

8.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合作,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促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9.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大高校共青团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实施“学生导师计划”、“心理阳光工程”、“千校万岗”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10.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

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探索在学校、院系、班级等团组织中设立权益部长(委员)。

推动高校共青团与当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对接,依托服务台联系的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

11.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依托,按照“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能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的思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

结合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打造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省级团委、高校团委成立相应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工作联动。

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2.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

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中选任至少1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至少2名兼职副书记的制度;校级、院系级团委班子成员中,挂职和兼职副书记的比例不低于50%;注重从学生中选拔建立校级和院系级团组织的兼职干部队伍。

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兼职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予以灵活掌握。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共青团干部,根据专职、挂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13.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教育引导高校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

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的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观点新技能等为重点的核心课程和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团中央举办针对重点高校团委负责人的示范培训,省级团委培训本地区校级团委负责人,高校团委培训本校院系及基层团干部,力争每4年轮训一遍高校共青团专职干部。

健全既有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和成果遴选机制,同时探索与有关部委、科研机构等方面合作,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4.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

推动在各级党政召开的教育工作、高校党建等会议中明确列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

高校党委须明确由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高校行政应有一名副校长联系共青团工作。

高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

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

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

同级党组织确定高校校级和院系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

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划。

15.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

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他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并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

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确定,按照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的精神,参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执行;校级团委书记按学校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校级团委各部部长、院系团组织书记为专职干部的,按学校科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

高校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实施,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第11篇: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参考题目

附件1:

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参考题目

1、高校共青团工作形势、任务与创新路径研究;

2、高校共青团组织实现社会功能的路径和载体;

3、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普遍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4、高校共青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发挥作用的路径研究;

5、高校与地方共青团合作机制的探索与体会;

6、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7、增强共青团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

8、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9、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10、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引导青年的思考;

11、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调查分析;

12、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差异性的调查研究;

13、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研究;

14、运用新媒体教育引导青年的实践与思考;

15、大学生骨干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16、深化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17、大学生骨干培养评价机制研究;

18、网络建团的经验探索;

19、大学生“网恋”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20、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与研究;

21、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

22、高校团学组织运用微博的经验探索;

2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24、深化“挑战杯”竞赛的实践与思考;

25、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探索;

26、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7、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28、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9、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路径研究;

30、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1、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32、共青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研究;

33、高校贫困生问题探究;

34、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35、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36、开展“四进社区”活动的经验探索;

37、高校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8、大学生利益诉求分析与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研究;

39、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经验探索;

40、多校区办学格局对共青团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41、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42、发挥高校班级团支部职能的经验探索;

43、学生公寓建团或学生社团建团的组织模式、运行机制、评价制度研究;

44、利用网络技术加强高校团员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探索;

45、建立和完善高校共青团组织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和思考;

46、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模式设计和运行机制研究;

47、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8、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9、高校学生会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50、高校共青团指导学生会的工作模式设计和机制创新;

51、新时期加强团的专职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52、加强团学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53、建设学习型团组织的经验探索。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选题目)

第12篇: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机制的构建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机制的构建

朱晓东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道德观念的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目前,高校共青团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手段单

一、走老路子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育人为中心,以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教育为重点,以团建创新为基础,建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机制,显得极为迫切。

一、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树立共青团工作新理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理由有三:其一,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乃至社会和家庭协调配合来共同完成。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大局。而学校中心工作就是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就必须以育人为中心。其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正逐步由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堂与课外并重”转变,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转变。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发生了转变,由共青团唱主角的“第二课堂”(课外)的育人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在育人方面要有大的作为。把育人作为高校共青团的最终目的来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其三,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共青团的性质决定的。高校的主体是青年学生,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是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任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治要求。

鉴于此,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离开了这个中心,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中心,把育人贯穿于共青团工作的始终,才能永远保持共青团的蓬勃朝气和无限活力。

二、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对共青团的要求,也是共青团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创新,突出时代主旋律。

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共青团高唱主旋律、高举旗帜跟党走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青年团员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组织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基本原则,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改进创新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巩固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哲学社会课以及专业课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共青团应针对团员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对以灌输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进行改进,赋予时代的新内容和新形式。要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手拉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

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自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不断探索新时期青年团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并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创新活动、社团活动、艺术教育活动、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中,使形式更加活泼、喜闻乐见,平台更加广泛,贴近实际,有力促进青年团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三、以培养“四有”人才为中心,构建校园文化新格局

校园文化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势在必行。

开展以人文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人文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与民族精神的教育,它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如何去理解人、关心人,完善人格,提高全面素质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当前,一些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缺乏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忽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第二课堂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人文科学的比重,拓宽德育的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灵魂。高校的精神品格是激励包括受教育者在内的所有成员致力于创新的精神动力,具有强烈的内聚力和精神动力。培养广大青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任务,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开展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深化校园文化“名牌”活动,力创一批校园文化“精品”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关键。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推动者的共青团组织,必须深入青年,了解实际,努力建设优良的具有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多年来,共青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的品牌,如“挑战杯”、“三下乡”、“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素质拓展计划”、“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潮”、“名人名家素质教育论坛”等。通过一系列的竞赛、展览、交流活动,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素质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这些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对推动共青团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大力加强团建创新,构建团组织适应时代要求的运行机制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团的建设的实际,加强团建创新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应一手抓巩固,一手抓创新,在巩固“一体两翼”大团建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构建团组织适应时代要求的运行机制。

第一,把班级建团和生活园区建团、社团建团结合起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在加强巩固和完善班级建团的同时,还应该着眼于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激活团的基层支部。随着公寓化的发展,生活园区越来

越成为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在生活园区建立基层团组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生活园区中,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建团的工作。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和凝聚了大批的学生,在社团中建立团的组织,有利于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二,把注册团支部和建立活动团支部建设结合起来。注册团支部是学生正式注册登记的团支部,负责学生团员的基本管理。但随着学分制、公寓化的推行,同一注册团支部的学生,难以集中开展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活动团支部的形式来补充,即根据学生志愿,由来自不同注册团支部的学生组成活动团支部,负责承担团的活动项目,完成团组织的工作职能。

第三,由单一覆盖向多重覆盖转变。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有效覆盖。从高校改革发展的要求来看,单一覆盖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变化,必须寻求多层的覆盖。比如一个学生可以参加注册团支部,也可以参加社团团支部。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和凝聚学生,实现团组织的目标。

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只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工作,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有所可为,有所作为,从而开创共青团工作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2] 宁继红.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探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35-36.[3] 黄达海.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5):85-86.[4] 任丹阳.浅论高校共青团如何发挥育人功效[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3-4.[责任编辑:侯艳丽]

第13篇: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第七章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成部分,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其工作任务受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共青团的性质和高校工作任务的制约。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内容是工作任务的具体化,主要是围绕新时期高校玩转的性质、任务和高校的育人目标开展的各项活动。由于共青团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明确单项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以及团组织活动的实施开展细则,既有助于高校共青团明确自身的定位,认清前进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也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明确自己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应有的作为及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

第一节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任务

共青团的任务是共青团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担负的责任和承担的工作,是团的工作的依据和指南。高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是指导高校共青团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担负的责任和承担的工作。它受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共青团的性质和高校工作任务的制约,是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在团的工作和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反映,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依据和指南,是实现团的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共青团的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指的是支配共青团行动方向的任务。它由党的奋斗目标和团的性质所决定,是贯穿某一个历史阶段全过程的任务。它具有广泛的内容,存在较长的时间,具有较强的定性特点。”高校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青年组织。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成部分,无论哪个时期,高校共青团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确定都必须围绕共青团的基本任务。团章规定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年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锻炼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

团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要求和青年使命始终决定着共青团的光荣任务。我们的党已经从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地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因此,高校共青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用府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确定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任务的四个依据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青年大学生在立足点 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与纽带,必须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幅度的根本目标和青年成长成才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推动工作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明确工作任务了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指导地位做了进一步阐释: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既一脉相随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推动共青团事业不为前进的强大理论武器。明确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就要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构筑青年一代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中建功立业。

(二)团十六大的统一部署为梳妆打扮时期高校共青团明确工作任务提供了基本依据 团的十六大全面分析了当前共青团工作和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阐述了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和历史使命,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决定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方位。团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全团处于战略性地位,必须有更高的目标,要更广泛地吸引凝聚青年、更有效地组织带领青年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积极贡献力量。

(三)高校党政工作的重点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任务开展的重要依据 高校共青团组织既服从高校党委领导,又接受上级团组织指导。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部分和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围绕全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来展开,根据上级团组织的工作思路来部署其工作安排;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工作又要与高校党政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紧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党政工作的重点来谋划和调整团工作的布局。

(四)青年大学生的诉求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任务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青年大学生是高校团工作的主要工作对象。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活跃,青年群体的要求呈多校化,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文化的多元化以及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极大地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要把为青年服务用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诉求站在青年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工作,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和人格特征的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青年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两大战略任务 共青团组织担负着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的使命。从这个基本任务出发,要推动学校战线共青团系统形成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吸引凝聚青年时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吸引凝聚青年,一要靠思想引领,二要靠成长服务,这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两大战略任务。

(一)团结引领青年时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坚定政治方向,又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政治任务。在社会主义高校里,共青团是党团用来团结教育青年的群众组织,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既是由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决定的,也是党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要求。团章中明确提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要“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带领青年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功立业”。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 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共青团作为思想性、政治性都很强的组织,既要积极配合学校党政实现育人的整体目标体系,同时更要紧紧抓住自己的根本任务,就是突出思想引领工作,帮助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青年乃祖国之希望,乃民族之未来,共青团的事业是面向青年、放眼未来的事业,高校共青团要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聪明才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缔造青春业绩。具体而言,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团结引领任务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正处于青年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巨大的时代与社会使命,其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新时期高校共青团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围绕高校的育人目标,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使之内化为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

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中的团组织,要坚持教育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尤其是要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共青团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为内容,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特别要教育引导全体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高校共青团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结引领青年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其次,营造校园育人环境,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共青团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它通过熏陶、感染、诱导,使青年大学生对高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思想、行为准则及共同价值观产生认同感,从而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一旦有人违背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校园文化所形成的优良校园环境就会使违背者产生失落感、,从而引导其改变自己的言行,变得积极向上。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创造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使得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高的人受到奖励和认可,反之,不思进取、道德情操低者受到鞭策,由此产生精神振奋、朝气蓬勃的学习风气,使青年大学生不断奋发向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艺术活动之中”。高校共青团要着眼于青年大学生文化需求,尊重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造性,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这既是高校共青团配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可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青年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拓展青年大学生的素质。

再次,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高校的稳定工作,团结青年大学生。 高翔共青团是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要高度重视维护高校稳定的工作。高校共青团是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平时要深入青年大学生中,广泛收集青年大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及时了解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要为青年大学生建立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对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及时引导,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冷静、有序地表达意愿和立场,把青年大学生团结凝聚在党团周围。

高校共青团指导下的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中比较有威性,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青年大学生也乐于向这些组织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高校共青团凭借着与青年大学生的天然的联系,对校园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及时收集到各方面的信息,有助于维护校园的团结稳定。此外,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否创造一个稳定的校园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稳定问题的焦点之一,成为高校党委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共青团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必然要把维护校园稳定、把正确引导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所以,高校共青团是党在高校中的得力助手,是加强学生教育与维护高校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凝聚服务青年时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 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团结青年、号召青年,提升共青团的服务里才能更好地影响青年、引领青年。团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把服务青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全面把握青少年身心健康、个人成长、视野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力表达的不同需求,深入研究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服务青年的总体供给机制,赵准共青团的工作切入点,把服务青年的工作进一步做深做实。”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指出,做好青年工作,“一时靠先进思想,二是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三是靠对青年社会化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四是靠对青年特有的兴趣满足,五是靠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对青年的感情。”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向高素质青年群体,团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团组织能否代表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能否密切联系青年学生,扎实服务青年学生,关系到团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能否落到实处。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应有之义和重中之重。只有围绕育人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利益诉求,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共青团工作才可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这一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科技活动能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夯实。大学生往往是在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相联系的基础上来确定科技活动的选题,这本身就是专业知识的应用夯实过程。同时,活动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专业基础的操作技能,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大学生对本专业操作节能的运用和学习。其次,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科技实践活动要出成果,往往需要大学生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明确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发挥每个人各自的最大优势,实现团队的良好协作。再次,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到社会中、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大学生逐步明确要如何与人进行沟通协调;当大学生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也需要大学生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换,才能够确保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无疑是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二,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增强青年大学生主人翁意识。 首先,青年志愿者活动能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志愿者行动倡导帮助他人,完善自己,青年大学生在活动中自觉自愿地奉献世间、精力、知识、技能,在活动中培养责任意识,形成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学会对他人奉献爱心,培养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同时,他们也在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社会的加之,并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其次,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学生通过服务他人的公益活动,可以了解到更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增长见识,在活动中不仅习得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也能提高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再次,服务他人,获得他人的认同能满足青年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他人对青年大学生的认同和赞美带给大学生的精神利益远远大于物质利益给青年学生带来的满足,这种满足时青年大学生提高自己服务他人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其三,开展促进就业创业活动,服务青年大学生。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同时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加,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和各级政府、学校都陆续出台了应对政策措施,力求从多种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高校共青团开展促进就业创业活动对服务青年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高校共青团具有组织上的优势,可以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国家的各个行业都设有共青团组织,而高校共青团是先进青年大学生的群众组织,在青年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决定了团组织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各行各业的团组织、青联组织,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广泛搭建和积累人脉,在获得就业信息、建立见习实习基地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优势,从而能够为青年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搭建桥梁纽带,切实为青年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

其次,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人生价值。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共青团针对社会发展和教育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组织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活动,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使青年大学生成为用人单位乐于接受的专业人才。同时,青年大学生在参与就业创业的活动中可以满足青年自身创造、创新,冒险拼搏的心理,不断地实现自我预设的人生价值。

因此,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紧紧围绕思想引领青年、服务团结青年的战略任务,不断推动学校战线共青团系统形成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增强团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青年建设人才。

第二节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内容是依据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目标制定的,它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性质、任务和高校的育人目标开展的各项工作,团结教育青年大学生,培养青年大学生成才,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且实践和完善高校共青团的服务职能。

一、推进共青团自身建设工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力和后备军,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共青团是中国共青团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发挥其核心作用,关键是要抓好高校共青团自身的建设,要按照团章规定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做好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

一、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建设的基本要求抓好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一)抓好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保证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 团干部队伍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要推动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关键是要按照“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因此,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首先要严格把好对团员干部的选拔关,完善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制度,根据“德才兼备”的标准,按照民主原则,推行团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尤其要将那些品学兼优、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乐于奉献的学生作为团干部的主要人选。其次要做好对团干部的系统培训工作。要积极为团干部创造进修学习的条件,如针对学生团干部要定期举办团干部的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业务水平等综合素质,对于教工团干部要经常为他们组织实践锻炼,使他们能够深入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团员青年的真实想法。总之,要通过对团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代表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利益,为青年大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再次,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建立对团干部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的管理考核激励制度,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此外,高校共青团要根据新时期高校教育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强化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核心地位,完善以高校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高校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为两翼的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根据青年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基层团组织的设置,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组织网络,积极探索以学生社团、学生创业实体为依托建立团的基层组织,扩大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有效覆盖范围,使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也使广大青年团员能够时刻感受团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从而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不断活力。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是团自身建设的核心任务。新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学生规模和群体结构出现新变化,学生数量剧增,学生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西方价值观念的持续冲击,社会改革的影响,信息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带来新挑战。在思想建设上,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形式是开展团的组织生活,包括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支部大会、团小组会以及对团员大学生开展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等。首先,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组织团员大学生开展以提高团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时事学习、政治学习、理论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学习。“在组织学习时注意经常组织团员青年进行讨论,鼓励团员青年敞开思想,开动脑筋,各抒已见,加深对学生内容的理解”要求团员干部、团员磊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其次,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要注重发挥党校、团校的阵地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高校共青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对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不断坚定团员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团员青年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团员的思想素质,强化团员意识。

(三)抓好高校共青团的作风建设,推动高校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 共青团的作风建设是团建设的灵魂。高校共青团要教育团员干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全心合意为青年学生服务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培养团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教育团员青年时刻心系人民、心系青年,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时刻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从而不断地推动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同时,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依托共青团的资源,在各项工作中不断构建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通过把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在共青团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教育,引领他们不断地提升理想信念,提高思想素养,明确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使他们能够把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行为的动机并通过日常行为外化出来;通过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努力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品德良好、学业优良的青年,以保证共青团能够不断地向党输送新鲜血液和先进人才。

二、抓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以具体活动的形式帮助广大青年进行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教育青年,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提升青年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一)高校共青团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建设

共青团组织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目标体系下不断地完善和确定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中期和短期目标,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及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有计划地对目标进行调整设置,以青年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均衡发展。同时,要结合历史与现实调整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内容的核心。高校共青团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青年的自信、自强的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第二,以民族精神培育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内容的重点。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在活动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在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中寻找平衡点,并做好在特殊时期为集体和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准备。

第三、以情感教育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内容的基石。思想政治教育是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将对青年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新形势下,许多大学都是独生子女,产生问题时往往不喜欢向周围同学倾诉,容易引发消极情感,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激动、急躁。所以高校共青团要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开展各种心理咨询、心理知识竞赛,培养青年大学生自觉调节自身情绪的习惯,并引导其合理适当地宣泄情绪,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党团组织的温暖,自觉地团结凝聚在组织的周围。

(二)高校共青团要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不断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引进网络技术更新思想教育的手段,利用互联网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平台,建设青年大学生认同的思想理论教育网站,以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为网站内容的主体,同时兼顾时政热点及大学生校园青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改造、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目的。同时,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以网络作为共青团与青年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高校共青团组织还要时刻了解网络舆论,及时关注青年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情绪反应,以便准确适当地引导青年大学生中出现的危机事件。总之,高校共青团要不断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网络成为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别的高校的重要因素,它是自建校以来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文化,是维系高校团体的重要的精神力量。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必须利用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团结教育青年大学生。

(一)以传统重大纪念日或时政为切入点,开展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高校共青团具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开展书画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以轻松有趣的形式激发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学习,发展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并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如结合“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既可以达到宣传普及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深厚舆论氛围的目的,又可以使青年大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以党或国家的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对国家和民族所怀胡的深切依恋之情。高校共青团要以贴近时政热点、贴进大学生为原则,适时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围绕建党、建国或建团的纪念日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青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怀,设置由初赛到复赛的竞赛环节能够大大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实现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全员教育目标。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增强党才的号召力、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以学校的传统与实际情况为基点,开展陶冶青年学生道德情操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共青团要借助学生社团发挥传统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引导作用。如利用高校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尤其是校级的运动会往往都是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参加,其他学生则把举办校级运动会当成是放假时间。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创新学校运动会的举办形式,鼓励全员参与,如高校共青团可鼓励基层团组织适时开展趣味运动会,既可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作为对传统运动会的补充,从而大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也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活动中舒缓学习紧张,增进友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四、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要求更甚于以往,同时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广大青年的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适应社会对创新型、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是国家通过人才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对课外科技活动的认识不够充分,动手活动不多,活动的效率及普及率仍然不高。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不断完美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措施。

首先,高校共青团要发挥组织优势挖掘科技活动资源,争取外部支援,为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支持。高校共青团可以利用组织分布广泛性,向外单位、社区和社会各界人士争取为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调研、开展实验的场所,在学生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提供信息支持,与企业合作,依托企业努力将学生科技活动的成果如产品设计的方案、发明的专利等转化为 现实生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科技成果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保证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高校共青团要定期用板报、广播、网站宣传科普常识,推广学生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作品,掀起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潮,营造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氛围。再次,要加强以对指导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指导水平。高校共青团可以定期组织指导老师外出参观学习,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最后,高校共青团要完善激励机制。在每学年开展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评比工作,对在活动中表现杰出的学生及指导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为他们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青年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五、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团要贯彻落实“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工作方针,不断探索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深化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领域,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重视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从而不为提高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工作能力,使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对于在校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假期是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最充裕的时间段,因此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组织好青年大学生假期的“三下乡”活动,使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首先,高校配置组织要积极推进“三下乡”基地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建设好定点的基地,使青年大学生可以对落后农村形成长期系统的定点帮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其次,活动内容要突出重点,不为全新,要根据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不同,并结合具体的农村政策开展不同的下乡活动形式。再次,要强化对学生下乡活动的指导。指导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对农村与城市差距、农村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困惑、迷惘进行分析指导,使他们能够克服思想观念的不稳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发挥才能,服务农村农民。

六、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

青年志愿者对于社会和青年大学生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时要遵守以下四个原则,切实保证活动的服务质量及活动对青年大学生服务能力的提高。

(一)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高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青年志愿者活动在目标确定、内容选择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到服务中。其次,服务活动的开展必须跟学生专业知识、特长兴趣相结合,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满足感和认同感。再次,服务活动的设计过程要尊重青年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发挥青年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服务设计的过程可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

(二)以专业化为活动准则

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要以专业化为准则,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服务社会和他人的活动,如针对师范类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到贫困的农村学校支教义教,针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到社区为居民义诊。专业化地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既能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也可以在活动中提高青年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规范青年志愿乾队伍

通过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社会沟通能力培训、组织管理能力培训等,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经过系统培训可以使青年大学生明确服务活动的形式和纪律,有效地规范青年志愿者队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对志愿者队伍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养,促进青年志愿者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化。

(四)重主对服务活动的宣传

高校共青团要重视校内的团报、广播、网站、板报、横幅等各类宣传渠道,扩大宣传效果。要加强对服务的宣传策划,提高宣传实效,通过大力宣传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的先进事迹,鼓励更多的青年自觉志愿加入到这一服务活动中。通过展示当代青年大学生服务祖国、奉献人民的精神面貌,展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使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能够获得社会 的广泛认同。同时,这种有力的宣传可以寻求、争取到商界、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从而为更广泛有效地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七、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

高校共青团以开展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活动为工作内容既是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视,也是高校共青团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代表和维护青年大学生的具体利益,为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贡献应有力量的表现。

(一)引导青年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少大学生将就业城市锁定在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等经济和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的就业需求已经相对饱和,所以导致有很多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很多大学生只愿意去目前需求极少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及就业期望扎堆,导致了就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发挥组织优势,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解读国家一些就业政策,使青年大学生及早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引导大学生面对现实,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通过举办公务员、企业家高校论坛,让已就业的有经验人士为青年大学生解读目前国家、社会、企业所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准确定位,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帮助青年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高校共青团要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青年大学生对于就业的疑点和问题,再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于青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青年表现的要求,开展相关的模拟就业的活动。如高校团委可以依托各院系的团组织开展简历制作大赛、就业面试大赛,提前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如何表现做出相应的指导,使青年大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怕不足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共青团要为青年大学生搭建创业活动平台,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首先,高校共青团要组织学生参加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年大学生通过组建团队、选择项目、提交创业计划书并在现场展示的形式参与竞赛,一方面可以形成创业氛围,有效地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创业策划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如果青年大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创业计划竞赛,也是青年大学生向社会、用人单位开示自身创业能力的载体,可以不断地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其次,高校共青团要鼓励青年大学生建立创业协会、创业社团,要对这些协会、社团给予制度和建设上的指导和物质上的支持,指导他们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系列活动,在校内营造创业氛围,帮助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大学生明确创业目标和步骤,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企事业能力和创业水平。再次,高校共青团还要聘请相关专家对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使他们系统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开辟青年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在组织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的同时,高校共青团要在各院系中建立就业信息反馈网络,利用校内广播、网站及时向大学生宣传国家政府最新出台的就业政策及市场行情,还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不断拓宽青年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切实解决青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完善团组织服务代表青年大学生利益的职能。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根据高校的目标、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及以抓好共青团自身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组织青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青年者服务及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共青团团结引领、服务团结青年的战略任务。

第三节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活动

“共青团的活动,是指共青团为团结教育青年一代,发挥他们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而采取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行动。”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新时期仍然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具有新颖性、实效性强的活动为抓手,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教育团结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展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切实为青年服务,不断完善高校共青团的服务职能,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使高校共青团成为团结教育青年大学生的坚强核心。

一、共青团活动的一般特点

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各种青年喜闻乐购、丰富多彩的团的活动,是团组织活力的重要体现,是发挥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团员青年在活动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共青团活动反映着共青团组织存在的价值,关系到共青团的生命。共青团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立足青年,具有独特性

共青团活动的独特性是指团的活动不仅要着眼全局,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而且要立足青年,照顾青年的特点,使活动既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又能激发青年的热忱和创造性。新时期团的活动要具有独特性,就是要抓住青年的“兴奋点”,选准突破口,在内容上力求做到党有要求、团有响应,在形式上力求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

(二)面向社会,具有开放性

共青团活动的开放性是指活动的范围不是画地为牢,而是打破旧的模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设计,做到立足本职、面向社会。新时期团的活动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又要打破隶属关系,使活动走向社会,开辟新的空间。

(三)主题新颖,具有时效性 新时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要求团的活动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活动,更要敏锐地感应新的时代气息,突出新的主题。

(四)要求适应,具有可行性

在活动的设计上要从青年的实际出发,符合绝大多数青年的水准,能力绝大多数青年所接受,并经过努力来实现。新时期团的活动提出的要求太高,忽视青年注重实际的一面,就会使青年言而生畏,望之却步;要求过代,忽视青年勇于进取的一面,就不勇激励青年奋发向上,勇攀高峰。因此,在提出活动的要求时,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使活动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青年状况。

二、高校共青团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通常包括方案策划、前期筹备、执行落实、总结回顾四个阶段。高校共青团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一)活动策划

策划是指确定所要追求的活动结果,并找到达成这一结果的战略战术。策划的价值在于,以一个具体任务为焦点,创造一个能完成任务的明确的路径。而创造这一路径的中心,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决策的内外部条件。

首先,从程序上说,活动策划可分为四步。

第一,活动项目设立。把活动作为一个项目确定下来,这个活动要不要做?为什么做?理清思路,确认办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调查的内容包括学校、院系关于大型活动方面政策和法规、大家关注的热点、以往同类个案的资讯、场地状况和时间的选择性等。可行性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研究范围包括在校园内活动的场所,校园外的社会适应性,学校、院系物质水平,学生活动需要动用的物质。因而需要策划人员随时把握学校、院系的运行状况、时事形势、大学生近期思想动态、现代科研成果等讯息。最后是应急能力的适应研究性,如户外活动要考虑天气情况,野外活动考虑更多的是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可靠性研究的范畴。

第三,提出创意。除了个人创意外,还特别强调群体创意的概念。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个人创意始终贯穿于集体创意中,作为现代策划,需要的是多个学科的综合和集体的智慧,而不是大师的杰作。

第四、方案论证。活动方案要有科学的论证,方案论证通常使用定位式优选法、轮转式优选法和优点移植法等。 其次,活动策划通常要考虑三大要素:

第一,活动主题策划。活动主题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而产生出来的口号或警句。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具有青春气息、能激发青年奋进的主题,能激励和动员活动的参加者,并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主题的提炼,首先要求针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宗旨进行反复的研究,从中概括提炼出符合活动要求的主题,主题应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能准确归纳活动的内容和意义,恰如其分地透露活动重要信息,对青年产生号召力和积极影响,同时还应避免空喊口号和各过其实。

第二,活动内容策划。有了鲜明的活动主题,还必须有相配合的恰当的内容。内容必须紧扣主题,服务于主体内容策划,一方面要领会上级精神、研究掌握基本情况,包括党在一定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团委的指示和本单位工作重点的理解,另外还要着眼于本单位团员青年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充分考虑其学科背景、专业特点、活动能力以及兴趣爱好。

第三,活动形式策划。团的活动形式应新颖别致,时时出新,不落俗套,让团员、青年喜闻乐见。同时要注意把握调控团的活动的节奏,使活动有张有弛、曲折起伏、静动结合、富于跌宕感。

(二)活动筹备

筹备是指为举办活动而做的事先筹划准备。活动筹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团队的组建、活动项目的管理、资源的调度、预算的制定和成本控制等工作。同时还涉及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及活动赞助。春中,对活动进行项目管理是活动筹备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提高工作纯净的重要措施。

活动筹备首先要拟定活动方案,做好经费预算和来源保障,预约活动特邀人员、日程安排、活动所需设备等。其次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海报、广播、板报、通知、开会动员等宣传手段,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详细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程序等。最后,要根据活动的不同,做好会场布置。简而言之,就是合理安排人、财、物和时间,做到人尽其事,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以最少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

(三)活动执行

从本质上说,活动的执行就是一个现实目标的过程,它不再是纸上谈兵、天马行空地构思一个方案和计划,而是让方案和计划落到实处,实现预期的构想。随着活动成熟和发展,活动的执行也日益标准化、模式化,其流程将是未来活动的发展趋势。在活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指导、沟通、协调、控制和应急处理等工作,同时对活动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评估和验收,检查各方面的进展情况,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并对整个活动项目的设立、资金的使用、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即时提出整改意见。

(四)活动总结

开展团的各项活动要注意搞好活动的总结,充分展示和肯定成绩和收获,总结检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彰先进,鼓励团员青年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活动中,并取得更大的成绩。

从活动运行的全过程来看,要确保高校共青团活动成功组织实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

一、把握方向,突出主体。高校共青团在组织策划活动的过程中,既要牢牢把握活动方向,又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专业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切合青年学生的需求。要在严格要求活动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团员的主体地位,广泛吸纳青年参与活动策划,鼓励青年大胆创新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共青团活动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第二、落实政策,提供保障。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形成育人共识,为青年大学生开展活动创造必要条件;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实施系统,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拨出专项活动经费,确保共青团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到组织有序,政策支持,经费到位,科学运作,实施有效。

第三,引入竞争,焕发活力。高校共青团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引入竞争,通过建立起导向正确、程序公平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开展活动项目申报、竞标、审核和跟踪,实行项目化管理办法,有利于提升活动质量的服务效益,改变以往单靠政治效应和活动反响评价共青团工作 评价方式,更科学、更全面地体现共青团工作 实效和成绩。

第四,科学管理,组织协调。共青团活动越向规范化、项目化和品牌化发展,共青团工作科学化的要求就越高。团干部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合理配置资源,就必须有科学的思维指导,对活动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组织能力,提升办活动的效益。

第五,整合资源,多方联运。高校共青团很多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等项目,涉及面广,有时还牵涉地方政府、企业单位、新闻媒体等社会 的方方面面,要广泛宣传,凝聚力量,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科学有效地整合资源,多方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第六,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要使共青团的活动真正形成品牌,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的机制。善于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推广好的方式方法,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活动经验动态开放的活动动作模式。

因此,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各种青年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明确活动的组织实施,带领青年大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

第14篇:基于系统论的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研究

内容摘要

当代社会的分工细化对人才的要求呈现全维化、复合型的特点,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共青团育人工作由“有限维”向“多元维”转变。共青团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诸元素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基于系统论的共青团工作要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可以着重加强大学生主题教育平台和两个平台建设,突出通才教育。

关键词

系统论 育人 高校共青团

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如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成为当今高校共青团工作者的一项时代命题。我们认为,共青团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诸元素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在新形势下,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建立完善的共青团育人工作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系统运行的规律和原则,努力开创共青团育人工作的新局面,是共青团干部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

一、系统论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系统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把复杂事物作为有机整体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定量地确定出最优目标。它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系统分成不同等级和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份的关系,使部分的目标服从整体的最佳目标,以达到为系统提出设计、管理、运行的最优方案。系统论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与传统方法不同,它不是着眼于物质和能量,而是着眼于信息,把任何实践活动简化为三股流,即劳动者组成的人流,劳动工具等组成的物流,以及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组成的要达到预定目标的信息流。在这三股流中,信息流起着支配的作用,它调节人流和物流的数量、方向、速度、目标,驾驭人和物作有目的有规则的运动。

随着现代系统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系统方法也日益为人们所瞩目。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根据客观事物的系统特性去认识和改造事物的方法,它的核心是整体。具体说,就是从整体出发,考虑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环境的相互联系,全面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整体,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复杂的系统尤为适用。

系统论和系统方法的思想为我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原则,即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等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对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是有普遍指导作用。

二、系统论观点中的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

(一)人才的综合素质是一个系统

当代社会的分工细化对人才的要求呈现全维化、复合型的特点,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共青团育人工作由“有限维”向“多元维”转变。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格”,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人文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二是“知识”,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即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性;三是“能力”,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核心,这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运用文字和上网获取知识的能力)、选择能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博采众长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形象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探索未知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字、口头和上网表达能力);四是“体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即“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人格”是方向,“知识”是根本,“能力”是核心,“体质”是基础。简而言之,现代高等教育就是要努力把大学生造就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综合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共青团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共青团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育者、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环境氛围等多种要素组成。其要素(工作系列子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体现在要素间的互补性、资源共享性、竞争性、整体目标一致性;其结构存在基于科学、高效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性;其与环境间的交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并受大环境的制约弹性大;其整体时序性强,存在明显的“巨涨落”。共青团育人工作的系统分析方法,就是把系统方法运用于育人工作实践中,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的目的。因此,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要从系统观点出发,借助现代化科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最佳化等分析,将共青团育人工作系统中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开放的、多层次的培养、塑造过程。运用系统方法开展高校育人工作,对我们掌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提高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共青团育人工作的系统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这一原则认为,系统在要素与要素的相关性中产生出高于要素的整体性或系统后,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系统是由各要素按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整体,但是系统又不等于各要素的简单相加。其原因在于不仅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还存在着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些关系处理得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孤立的部分中的功能相加之和;否则,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因此,整体性原则要求共青团育人工作首先要重视整体效应,把着眼点放在系统的整体上来,把具体事物放在系统整体中来考察,不能孤立地处理每个部门或环节的问题。也就是要求共青团育人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放到整体中,放到整个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考察,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本院系、本部门,而要立足全局,放开眼界,站在更高的思维层次来决定自己的目的和行为,使自己的利益与整体利益息息相关,合理调节。其次在共青团育人工作中要处理好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系统整体规定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随意破坏这种关系,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整体效应。在共青团育人工作中要根据使系统发挥最大功能的准则来处理各部分的关系。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就是系统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不可分割。共青团育人工作这样一个系统,在现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受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以及影响这个系统的特殊环境因素如生源提供者、需求单位、其他高校等因素的制约、影响。由此我们首先就不得不重视外部环境,尽力去预见未来的变化,始终关注它,根据环境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系统的变化也会引起环境的变化。我们得重视这个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各个部分之间有机结合,相互配合,相互交融,形成合力,达到使共青团育人工作的客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的。

3、目的性原则

系统是一种目的性系统,这种目的性首先表现在共青团育人工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目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不能背离这个总的目标。其次,共青团育人工作各个子系统又有非常明确的直接目的。比如组织建设系统通过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员模范先锋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园文化系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和文体活动,创造以浓厚文化气氛为主体的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熏陶,陶冶情操,树立创新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自我教育系统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三、基于系统论的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

高校共青团要以努力培养多维化的社会精英人才为目标,抓紧理论研究、组织建设、干部培养等基础工作,兼顾全面,突出重点,以引领、培养、服务为手段,抓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人文素质培养等素质拓展工作,并着力解决好信息化、基地化等辅助支持手段建设工作。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可以着重加强两个平台建设,突出通才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主题教育平台建设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学生都深刻认识到,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年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能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面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精神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建设

共青团活动建设必须符合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加强校园文化平台建设,完善文化育人系统。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主线作用,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征、体现科学品格和人文精神的先进文化。加强学生科技建设,拓展科创平台。依托学科群、链建设,重点构建体现我校学科交叉的科技平台,组织团员青年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加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完善人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基地化建设,不断探索学生融入社会、成长成才的有效方式。

(三)突出通才教育

前不久,国内某著名大学校长提出大学要培养“四不象”型的人才,引起了国内多家媒体的热烈讨论。但事实是,通才教育的主张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不器”的说法,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现代大学中蔡元培、梅贻琦两位校长也都是主张通才教育的。哲学家冯友兰提出高等教育要能够使青年“转知成智”,也是这个意思。正如英国教育家亨利•纽曼所说的,“智力的全面培养对学习专业和科学是最好的帮助,受过教育的人能够做文盲所不能做的事。一个人学会了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练就了审美力,养成了判断力,增强了内心的想象力,这之后,他的确不一定马上成为一名法学家、一名辩护律师、一名演说家、一名政治学家、一名医生、一名商人……但是,他将处于这样一种智力状态,即它能够从事以上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或从事以上任何一门职业。”亨利•纽曼还说:“大学训练是达到一种伟大而又平凡目的的手段,它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为大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为大众的志向提供确定的目标,扩展时代的思想内容并使这种思想处于清醒的状态,推进政治权力的运用以及使个人之间的交往文雅化。”

目前大学中的教育是分专业的,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规定: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这就必然决定了共青团的工作的性质是属于通才教育的。在实践中,高校共青团举办的各种活动,若想归入到哪个特定的专业领域,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事实上,这些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底蕴和素质的摇篮。青年学子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也就是在感受到大学的活力,感受到大学精神的魅力。无庸置疑,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和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差距同是也正是我们共青团工作的发挥空间,新世纪、新时期的团工作,要想有更大的作为,要想凝聚先进的青年,就必须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第15篇:新形势下,生科学部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

新形势下,生科学部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

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呼唤千千万万适应新形势、具备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总结过去经验,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任务。每逢历史的关键时期,学校尤其是高校就会成为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领域。做好这一时期的学部共青团工作,需要学部党政领导、需要全团特别是学校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学校战线要把在全团实现率先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和追求。下面,就推动学校战线形成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谈几点意见。总的来讲,要突出一个根本目标,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把握四个基本要求,解决四个重点问题。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后,就必须找准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集中力量,依靠创新,逐个突破,推动高校团的事业实现新发展。

1.组织建设创新要走在全团前列

组织覆盖是吸引凝聚青年的基础。在这方面,学校是共青团各条战线中条件最好的。但是,形式上的覆盖并不等同于思想上的覆盖。实现对全体学生真正有效的覆盖,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高校团组织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深刻把握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广宿舍建团、社团建团、自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不怕多重覆盖,就怕不覆盖。要特别重视基层团支部建设。基层团支部处在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边界上,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础。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发挥作用还有很大空间。要进一步加强学联建设,既要坚持和加强团组织对学联工作的指导,也要鼓励学联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团组织要深入研究团建的新领域、建团的新方式和开展工作的新手段,为团的其它战线提供经验。

2.动员学生的能力要有明显提升

只有能够有效的组织动员青年,才能够有效的影响带领青年,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有了组织覆盖,没有动员能力,覆盖就没有意义。目前,动员青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组织动员是基础,是共

青团的基本动员手段,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所在。高校团组织要充分认识组织动员的重要作用,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活跃的组织生活、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传统的组织活动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动员,不断提高组织动员的能力。对于社会化动员,我们已经有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一是志愿服务。在今年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举办过程中,志愿服务显示出作为社会动员方式的强大力量。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动员方式,而不仅是工作的终端,在做好品牌、扩大影响、传播理念的同时,花大力气研究其作为动员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使志愿服务能够为团的组织化动员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互联网。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8.8%,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年占到80%以上。可以说,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网上联络,网下聚集,成为青年聚集的突出特点和重要途径,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互联网吸引青年、影响青年,进而有效动员青年的机制。高校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社会化动员和组织化动员的有机结合,推动动员学生能力的明显提升。

3.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加快构建

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从全团工作整体布局出发,深刻分析学校战线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重要工作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战线的重要工作任务。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相匹配、相适应的问题。要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根据青年的成长规律,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培育、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科学划分不同阶段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一要聚焦学校共青团的根本职能,根据职能规划教育内容;二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特点开展分层教育;三要注重工作的延续性和实效性,形成教育工作的链条。要从巩固学校战线基础性战略地位、推动学校团的工作实现事业化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这一体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今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掌握高院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与行为特征,积极探索教育引导、组织动员青年学生的新途径、新方法。生科学部

开创进取,推陈出新,通过团支部风采大赛、民主生活交流会等具有时尚、民主元素的方式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

生科学部坚定不移的朝着以下方向前进:

1.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不长时间的实践,带给我们几点重要的启示。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就是要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带领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形成导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分层推进。不同学生的思想水平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奋斗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目标要求所有学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锻炼,通过引导他们投身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把科学理论与生动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党的功绩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把远大理想与扎实奋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合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今后一个阶段,要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学校战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党政高度重视、全团协同配合、社会广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着重在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内容、丰富培养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坚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要善于运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载体,理论社团、红色网站、党校团校等阵地,网络、手机等新传媒,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善于协调和运用好团内团外资源,推动工作的基地化、制度化,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有机衔接,保证这项工作规范、科学、有序地推进。

协助学校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是共青团学校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将会进入一个相对敏感时期。高校团组织和团学干部要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工作,发挥贴近学生的优势,密切关注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信

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等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努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2.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抓住了促进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共青团组织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直接关系到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战线要高举促进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打造新的品牌,创造精品工程。高校团组织要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战略问题来研究,作为战略任务来推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青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优势不在于能够提供多少岗位,不在于能够筹集多少资金,更不可能出台多少优惠政策,团的优势来自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和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扶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既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全程服务,又要突出入学和毕业两个重点阶段;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服务,又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重点群体;既要力所能及地开展各项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又要突出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竞争力这个重点环节。在集中力量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同时,学校战线还要继续做好以倡导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的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为重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探索建立合理、有序、有效维权机制为重点的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培养学生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素质。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各类文体活动、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校园文化,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文化育人具有影响广泛、润物无声的效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大都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动员力,是共青团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阵地。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选择日趋多样的今天,高校

共青团组织必须牢牢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权,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各高校要结合学校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增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其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和平条件下,文化阵地从来都是敌我斗争的前沿,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近些年来,各种势力通过公益维权、传播宗教等形式加大了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渗透,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16篇:工作整改措施

2012年防保科工作整改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全区干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转作风、重实干、大提速”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实际,认真查摆自身在“工作作风、实干精神、办事效率”,充分发扬“白加黑”、“5+2”精神,现根据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的工作布置并结合我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提出整改措施: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 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每日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相关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3、每天下午到门诊进行签收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4、抓好传染病的发现、登记、报告工作。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必须做到各负其责,抓好各个环节。

5、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 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6、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 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7、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发放宣传小册子,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8、计划全年给医务人员培训传染病知识不少于2次,以提高全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加强传染病的报告意识。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9、协助区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的流调、防控工作。

10、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11、指导本辖区内的卫生室、个体诊所开展传染病报告。

二、计划免疫工作

1、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及时掌握本辖区人口变动及接种情况,按规定建立各类

登记。新生儿30天建卡率达98%以上、接种率麻疹疫苗≥95%,其它苗≥90%,(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及时做好登记入册、上报工作。主动收集流动儿童基础资料,每季度开展一次查漏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接种。

2、加强计划免疫疫苗管理,疫苗领发记录完整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建立冷链管理制度。在疫苗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按照冷链监测规范的要求做好了温度监测记录。有疫苗出入库登记,登记包含疫苗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效期、数量、日期、签名。无过期疫苗、苗账相符、冰箱测温每天2次,间隔8小时,冰箱内无异物,按要求做好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

3、做好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接种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录入计算机,确保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同时,每天对儿童接种信息化资料进行了备份,避免了数据丢失。

4、配合当地学校、幼儿园做好学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做好补证、查漏补种及数据上报工作。

5、做好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监测工作,注意核查急救药品效期,遵守月报制度。加强接种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处理解决,做好安抚解释工作。

6、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改善服务态度,优化

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接种安全。设立意见簿、公开咨询电话、实行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指首先受到来访、咨询或接待办事的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要负责给予办事或咨询一方必要的指引、介绍或答疑等服务,使之最为迅速、简便地得到满意的服务。

三、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活动,张贴宣传画,按照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协助做好所服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四、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出生、死亡、伤害资料。

五、及时上报各类报表,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

六、继续做好食品卫生体检工作,及时认真完成证件办 理,方便群众。

七、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和乡医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提高传染病漏报率,减少误诊的发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防保科

2012.2.23

第17篇: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2017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2017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一

近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和安排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相关任务。 高校共青团改革主要针对哪些突出问题?有哪些具体举措?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抓住脱离青年学生的本质问题

问:这次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整体考虑是什么?主要针对哪些问题?

答: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和重大考验,更是高校共青团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聚焦核心目标。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引领广大大学生群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这是高校共青团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和最根本的遵循保证。

二是解决突出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积极主动融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在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新的形势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团组织和团工作脱离青年学生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基层组织活力不足、“二八现象”等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次就是要通过改革,有效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三是实现根本重塑。就是要通过改革,切实保持和增强高校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凸显学校共青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战略使命,实现高校共青团的价值重塑;通过改革,重构学校共青团在领导机构、干部制度、基层组织等方面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实现高校共青团的组织重塑;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高校中党与团、团与教、团与学校、团与团员、团与学生、上级与下级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基本关系,实现高校共青团的制度重塑。

改革举措聚焦五大方面

问:这次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具体举措主要有哪些?

答:这次高校共青团最核心的关注点主要有五个,概括起来讲就是优化机制、活跃组织、创新工作、打造队伍、强化保障。

一是优化机制。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比如,在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加强工作统筹指导;推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切实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问题。

二是活跃组织。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确保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特别要注重巩固和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要在高校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等。

三是创新工作。在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等方面有新的部署。比如,在思想引领方面,提出要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在素质拓展方面,提出借鉴高校“第一课堂”的模式和机制,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权益服务方面,提出进一步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

四是打造队伍。一方面要打造高校共青团“专、挂、兼”相结合干部队伍,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逐步完善分级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关注高校团干部的职业发展,为高校团干部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提供平台、支撑和资源。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

五是强化保障。要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和资源条件保障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建工作总体格局,团的工作成绩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等。

加强学生骨干作风建设 遏制“学生官”现象

问:高校中“学生官”的现象一定范围内存在,本次改革对此有何对策?

答:学生骨干是“火车头”“发动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所谓“学生官”现象的存在,反映出的是部分学生骨干的作风问题。此次高校共青团改革,在从严治团的大背景下,对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提出诸多举措。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学生骨干健康成长教育,不断强化学生骨干的宗旨意识、表率作用和严实作风。

二是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指标,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心得体会《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三是探索实行学生干部签订自律公约等工作机制,促进学生干部严格自律,接受广大同学监督,坚决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脱离广大同学的倾向。

四是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完善全国、省、高校三级培养机制,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帮助学生骨干坚定理想信念,并将作风建设作为各级大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内容。

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重要发力点

问:据了解,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经在部分地区、部分高校先行探索,请介绍一下目前的相关情况。

答: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是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也是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增强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的具体行动。

今年9月,我们举办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推进会,确立了38家试点单位,开展为期2个学期的试点工作。同期,团中央学校部印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在课程设计、系统开发、制度构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厘清“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科学内涵、工作内容、运行逻辑,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在未来2至3年,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成为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经历和成果的品牌载体,成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2017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二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方案提出,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必须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

方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第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全团有关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第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以及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主。

第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针对学生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

第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和学生中选任挂职、兼职副书记的制度,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团干部;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

第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高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它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合理确定。

方案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

[2017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第18篇:在部分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部分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在昌部分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主要是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传达落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着眼全局,把握重点,改革创新,努力把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刚才,曾萍同志传达了秦宜智同志在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秦宜智同志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要求和殷切期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落实。

近年来,全省高校团组织按照省委和团中央的部署要求,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在高校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出色完成了“与信仰对话”报告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挑战杯”系列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传统优秀品牌工作,在新媒体运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创新性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走在了全省各领域共青团工作的前列。与此同时,必须清醒看到,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上个月,团省委在对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从报告所反映的情况看,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上升,知识面很丰富,运用新媒体和新科技手段能力在增强,但有“两大弱化”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有些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弱化。总的看,共青团工作弱化是造成这“两大弱化”问题的很重要原因。共青团工作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高校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整体重视程度有所弱化。高校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团委与学生工作处(部)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能不明晰等问题,65.22%的高校团委负责人被兼任或机构被监管,以致团委直接受命于学生工作处(部),或被其实际替代,52.17%的高校特别是高职专科院校团委没有学校的固定拨款。有的人认为,团委就是配合学生工作处(部)做学生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还有的人认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只是维护校园稳定,学生不闹事就可以了,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要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决不能被日常事务所取代和湮没。另一方面,高校团的组织覆盖和活力有所弱化。比如,在思想引领方面,高校共青团确实开展了很多热热闹闹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学生也很喜欢,但“有乐无教”的多,没有很好地全面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论体系。这几年,高校党员发展速度比较快,一些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关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不牢。又比如,贴近大学生兴趣爱好需求的学生社团迅速兴起,成为高校学生组织中的一股强劲力量,但是对学生社团的联系、管理和引导及时跟进不够,学生社团对共青团和学生会开展工作造成较大冲击。国内外一些势力在背后利用学生社团进行挑唆煽动,实际上是图谋分化我们的力量。对于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高校要把解决好共青团建设中的这些问题作为整改落实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党组织要真正重视起来、团组织要真正行动起来,做到“三个找准”,实现“两大突破”,即:找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内涵,找准高校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重点和坐标系,找准束缚高校共青团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的问题和有效覆盖面不足的问题,真正使高校共青团成为凝聚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的坚强阵地。

下面,我结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秦宜智同志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讲话精神,结合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不断深化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战略性认识

首先,我想与大家共同重温一下党章和团章的有关内容。党章的第十章对“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进行了明确阐述。其中的第四十九条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这几句话,把共青团的性质和隶属关系讲得很清楚、很透彻。其中的第五十条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党要坚决支持共青团根据广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生动活泼地、富于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业事业单位的团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从党章规定看,做好团的工作,是党委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今年召开的团十七大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团章。其中的总纲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团员还必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努力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新团章对共青团的基本任务和根本职责作了明确。我们要按照党章和团章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共青团工作的战略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奋发努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迈进,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在省十五次团代会上,省委书记强卫同志寄语全省青年,必须矢志不移、走好“中国路”,勇于担当、振兴“中国业”,砥砺奋进、铸牢“中国魂”。中央和省委赋予共青团的时代主题和要求,是高校共青团必须自觉担负起的光荣使命,也是高校党委必须自觉肩负起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切实把握好共青团事业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高校共青团工作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高校共青团在全团事业中的地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一,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五四运动”以来94年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高校青年学生,勇开风气之先,挺立时代潮头,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有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大学校门,目前我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就有95.6万人,也就是将近百万。教育引导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事关根本,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加速渗透期,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争夺青年学生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受到来自国内外方方面面的影响。高校团组织要一刻不放松地抓紧抓好关心关爱、解疑释惑、形成共识的工作,把广大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的周围,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

第二,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是充分发挥高校职能的需要。大家经常讲,高校有四大职能: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越是经济欠发达,越是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越需要高校发挥好这四大职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绘制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全省每一所高校能否抓住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历史性机遇,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不仅关系到自身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的地位,而且关系到自身能否发挥好上面所说的四大职能。这需要高校的领导班子提高办学治校水平,需要高校教职工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需要高校的党组织和团组织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我省高校改革发展将丧失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第三,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大学生、中学生团员约占团员总数的2/3。高校共青团,一头连着中学,一头连着社会,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高校团的工作影响着一个人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能否在大学期间养成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品行、能否将来以丰富的学识和饱满的激情服务社会和人民。也就是说,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既关系到个人一生,也关系到社会进步。我省高校在校生中的团员比例达到84%,他们既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象,也是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力量,加上高校健全的组织体系,这是其他领域开展共青团工作所不具备的良好条件。我们要把高校团组织体系健全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把高校每一个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加活跃、更有成效,为做好其他领域的共青团工作夯实基础,示范带动其他领域的共青团工作。对高校而言,84%的团员工作做好了,学生工作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好。

二、着力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深刻阐述了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和两大战略任务,为我们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共青团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共青团要深刻理解团的根本性问题,把“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作为主攻方向,在吸引凝聚青年、影响动员青年方面走在全省团组织的前列,在履行根本职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走在全省团组织的前列。

第一,牢牢扭住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任务。高校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理想远大、学识深厚、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任务,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要求,集中体现了团的性质和青年的需求。高校共青团要把这个任务贯穿各方面各环节,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并作为检查和评价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标准。要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出发,根据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务实化、选择功利化、认知与行为矛盾化的特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掌握必需专业知识、具备合理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努力使每一个大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但创新型人才匮乏,可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的优秀青年人才还不够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国史党史教育,促进大学生认清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科学性、优越性,认清资本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腐朽性、欺骗性;加强创新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养成旺盛的求知欲,勇于接受各方面挑战,勇于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第二,切实增强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性。思想引领工作,强调在贴近实际、走进青年学生的基础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同频共振,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当肯定,高校的共青团开展了大量有声有色的思想引领活动,但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突出时代特征不够、方式方法落后、实效性还不强、受益面比较狭窄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形式不行,内容再好,学生也不会接受。根据有关方面调查,仅有20.5%的同学表示能感受到团组织发挥的作用,77.6%的同学很少或不能感受到;仅有14.4%的同学认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好,接近83.9%的同学认为某些方面形式单

一、不太符合当今青年学生心态。针对这些问题,要按照秦宜智同志所提出的那样,解决好多元思潮中突出核心价值、现实基础上坚定远大理想、思想内容与传播形式的统一这三大问题。要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构建“四位一体”的微博体系,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旗帜鲜明地亮出团的形象、发出团的声音,以鲜活的形式高端引领、“网聚”青年学生;积极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和活动开展思想引领,杜绝听报告拉人头、搞摊派,台上照本宣科、台下自娱自乐的现象;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与时俱进,适应青年特点和需求,注重发挥身边先进、时代楷模和朋辈教育的示范作用。

第三,进一步健全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载体。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受到学分制、导师制、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大学生的组织形式和聚集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原有的团组织建设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大学生是兴趣类社团、新社会组织、网络空间和虚拟社会里的积极分子,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号召力,甚至能够一呼百应,这类群体还将逐步扩大。高校团组织要顺势而为,努力深入他们、来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做好他们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为我所用,而不能排斥他们、拒绝他们、疏远他们,不要让他们游离于团组织之外。要做好这项工作,团委是重要因素,但少不了党委强大的领导和有力的支持。要以走进青年、凝聚青年为根本,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努力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创新和工作创新,以多种方式覆盖大学生。要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转的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格局,以建设坚强团委为核心,强化学生会作为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功能,鼓励和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要大力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发挥好班级这个基本单元的作用,探索刚毕业走向社会大学生的班级活动载体,使班级团支部成为有更大活力和影响力的高校共青团最主要的基层细胞。

第四,全力服务大学生最需要最紧迫的现实需求。服务学生是凝聚学生的基础。要坚持出自学生、感知学生、有益学生,摸准学生的脉搏,围绕学生自我价值实现、情感交流、情商提升等各方面的需求,把共青团工作延伸到大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积极建设理性、守法、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拓展多方面素质、提升综合能力搭建平台。要架起大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沟通联系的桥梁,为大学生反映利益诉求、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帮助,特别是要更多关注大学生中的困难群体,为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人际沟通困难的大学生“雪中送炭”。要帮助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开展相关培训,整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资源为他们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真正使团组织成为大学遇到困难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但就业观念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大学生宁可留在大城市做北漂、蚁族,也不愿意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因此,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应该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点。

三、更加有效发挥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引擎保证作用

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了团建,党建就有了“源头活水”。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相关行政部门到高校,对党建带团建都作出了具体部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中组部、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10〕76号),省委组织部、团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赣组字〔2011〕81号)等,更是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一条条进行对照检查,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形成加强共青团工作的整体合力。

第一,始终坚持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要落实好党建和团建“五带”“五同步”,即: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作风上一起“带”;党团工作同步安排、党团班子同步配备、党团教育同步开展、党团考评同步进行、党团阵地同步落实。高校党委要定期研究本校共青团工作,听取团的工作汇报,落实校团委书记列席党委有关会议制度。校党委副书记要分管本校团的工作,行政副校长要联系本校团的工作,特别是高校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团的工作。要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高校党委班子党建工作的考评内容,这项工作请省委教育工委和团省委进行研究,制定实施办法,每年要对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大力支持共青团依法按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一方面,要摆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位置。不能片面认为共青团不专注于眼前事务、不从事具体业务、立足校外时间而不是教学空间,就搞业务工作和团的工作“一手硬一手软”、“一手实一手虚”、“一头重一头轻”,甚至以学生行政事务和管理工作替代思想引领、文化活动、公益服务等,挤占共青团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团委的工作与学生工作处(部)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但也有区别,不能让事务工作完全取代团的工作,更不能简单认为团的工作就是搞些文体活动,而要摆正团委和学生工作处(部)的关系,共同围绕中心密切配合。另一方面,要突出共青团的功能作用。要确保高校团委机构独立、编制独立、预算独立、工作独立,不能把团的组织机构撤消、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现在有不少高校是学生工作处(部)与团委合署办公,有的甚至将团委作为学生工作处(部)的下属部门,这是不对的,各高校要尽快改过来。要严格按规定落实团委的日常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保证团组织的必要活动时间,积极为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设备等条件。

第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要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确定团委领导职数和专职团干部人数,优化团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形成一定梯次,确保满足高校共青团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对团干部既要充分信任又要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团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在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指导。要按照“配强、严管、优出”的原则,选拔配备、培养教育、妥善安置好团的干部。既要把作风正、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团干部向党务、行政、科研等岗位输送,又要把素质好、有基础、可培养的其他岗位年轻干部配备到共青团岗位上来,不断增强团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一些高校把教学、科研上的年轻骨干放到团的岗位上来,这种做法值得肯定。这些同志的优势和影响力都比较大,在青年学生中的权威性很高。从长远看,这些同志经历过团的岗位锻炼后,群众工作能力提升了,从单一的业务骨干成长为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我们党培养后备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这类团干部,必须要注意发挥其特长,保证其从事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时间,使专长业务工作和团的工作两促进,业务、团务一肩挑可能比其他全职团干部的工作效果更好。

广大高校团干部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按照让党放心、让青年学生满意的要求,在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实践中从严律己、锤炼自己。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自觉为理想去奋斗、去拼搏、去奉献,努力为青年学生作出榜样、树立标杆。要热爱高校团的岗位,增进对学生的感情,做学生“友”,而不做学生“官”。要紧跟时代,把握大势,面向未来,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操作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更好做到“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

同志们,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仅是高校团组织的职责,也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奋力开创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第19篇: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_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黄泉星

(黎明职业大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最有效的切入点。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该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外科技创新、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四大工作体系,才能更好地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大学生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校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青年作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部分,其价值观念、利益需求、发展方式及群体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对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及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以改革求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高校改革的形势,调整工作的思路,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继续保持共青团旺盛的生命力。

1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夯实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客观上要求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和深化,高校的培养目标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抓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建设,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政治保证。

围绕学生思想实际,培养大批学生骨干。大学生中有大批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骨干,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党校、团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干部进行一至两次的集中培训,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路线、形势政策,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党章学习小组、邓论研究会等学生团体,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使这些学生骨干尽快在思想理论水平上得到提高,尽快成熟起来,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并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其他同学,解决学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起到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把思想教育的内容融到具体的活动之中,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如2004年喜迎校庆之际、2005年迎接水平评估之际,各系团总支、各班团支部都分别以“我为校庆添光彩”“我为评估作贡献”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日活动:有开座谈会的,有举办演讲比赛的,有开展校园清洁活动的……同学们的“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倍增。可以说,校庆庆典成功举办和评估顺利评优,与同学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要善于从青年学生的兴奋点中找切合点,充分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结合形势政策,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使学生变被动式受教育为主动式受教育。例如通过组织新生参观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观读每幢建筑记录爱国华侨兴学助教、无私奉献事迹的镶碑,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黎 作者简介:黄泉星(1969-),男(汉),福建南安人,黎明职业大学团委书记、学工部副部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研究

1明学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例如在文学大师巴金逝世后,举办巴金图片展等活动,宣传巴老“敢讲真话”与“爱”的思想和精神;又如开展每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月、纪念“12.9”运动团知识竞赛等等。

围绕文明行为养成,开展校园文明行动。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机制。我们围绕文明行为的养成,积极开展了“培育校园文化,铸造精神家园”宣传板评比、“校园不文明行为”劝导行动、“黎园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校园环保行动、“礼仪之星”大赛等校园文明行动,既促进了文明校园的建设,又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素养,培养了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2 构建课外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打造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能力基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观点[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成为高校教学工作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其中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

2.1 加强学生科技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学生科技队伍是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有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我们教育学生成才仅凭说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作保证,尤其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倾斜政策和优惠待遇;二是有广泛的学生基础。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群众性,更要发挥学生科技骨干分子的作用,带动和辐射其他学生;三是有一批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

2.2 发挥指导教师的推动力作用。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系统指导学生科技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可以说学生是科技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外学术活动开展的推动力。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中各环节指导和把关是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较高起点、上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指导应是引导式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摆正第一课堂和科技实践的主次关系,使学生在科技实践创造活动中做到学习和实践二者兼顾。

2.3 提供必要的科技活动经费和设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场所和设备,学校各相关部门应积极扶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2.4 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必将对学生的创造教育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通过组成学术研究小组,参加教师提供的研究项目,参与各种各样的竞赛、报告会、学术讲座、科技制作作品展、企业家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5 推行项目化管理,这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将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经验引入到学校中来,用企业的模式来管理学生, 2 推行项目化管理,由学生产生 CEO、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等,通过模拟企业的形式,多方位的培养学生,把科技创新工作落到了实处,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使学生毕业之后,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增强了社会竞争力。

3构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拓展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平台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2],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的象牙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围绕专业特色,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性活动。一方面,各系可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双休日,开展各种文体、科教、法律进社区活动,组织青年学生直接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使他们充分利用所学专长,开展义务家教、义务电器维修、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法律知识等形式多样的社区援助活动,在宣传学校、服务社区的同时,加深了相互了解,锻炼了自身能力,增长了社会经验。另一方面,重点组织好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让贫困生参与校内外的有偿服务工作,既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技能和阅历。

围绕“三下乡”,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彻底改变过去只有少部分学生干部参与的尴尬局面,形成了重点实践队与所有返乡大学生点面结合、全面进步的大好局面。一方面,返乡学生结合专业的特点开展活动,例如,部分土木建筑系的同学直接参与到校区建设的实践中来,充分发挥了他们课堂所学;经济管理系则充分利用资源,在泉州市各大中型企业中锻炼着自己的才干;计算机系的一些同学则到益华电脑城开展活动,从实践中学习到很多更新的技术和IT行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外语系的同学则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支教工作,在不断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上,还帮助外语落后的中小学生补习;电子工程系则将学生送到生产的第一线上,学以致用,许多同学就是在实践中找了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配套组成若干支实践队,重点赴革命老区、社区、街道办事处、企业等地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

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支持,校企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共青团可以以地方团组织为桥梁,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建立比较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校企共建,既可以为企业建立优秀后备人才储备库,促进高科技项目的合作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以为青年学生提供参与实践、锤炼能力、展现风采的舞台,以此为载体,鼓励和培养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锻炼和提高青年学生自主创业、充分就业的本领,使大学生早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例如我校的晋江龙湖实践基地,就是晋江市团委、晋江市龙湖镇团委牵线搭桥建立起来的,随着双方共建活动的深入,基地所涵盖企业逐年增加,共建领域、形式和层次也不断丰富:企业由最初的大赢家服饰拓展到联纺织造、利瑶织造、佳辉服饰等,共建形式由最初的学生入工业区志愿服务发展到学生假期挂职锻炼、毕业实习、双方的培训指导(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座,学校老师学生到企业培训员工等)、人才举荐与录用等。

4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工作体系,优化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环境

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师生的重要力量,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3]。它以学生为主体,以 3 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直接关系到共青团自身的地位、形象、凝聚力及号召力。

坚持实效原则,使社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加强对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引导,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成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需要,既要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科学性,又要突出层次性,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爱好的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社团活动真正成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第二课堂,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和品格的塑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我校现有成员社团32家,涉及范围广,特色性强,分属于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志愿服务、体育健身、语言文学等七大类型,现已拥有大约2000名会员。这些社团都有自己明确的社团章程、社团宗旨及社员共同目标,并设立了完备的组织机构,每学年组织本社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文学创作、体育竞技、文娱表演、应用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使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发展爱的教育思想,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能只是大众文化的缩影,而应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各级团组织有责任传承发展爱的教育思想,结合以“爱国主义思想、无私奉献精神、学生本位与爱心教育理念、手脑并用的人才培养观”的校园文化精神,组织和开展无偿献血、新生专业合唱比赛、优秀青年高校行等活动,把校园文化活动从纯娱乐消遣性向有组织的教育性方面引导,从“大众型”娱乐活动向科技学术型活动引导,使校园内形成一种团结友爱、开拓进取、热爱科学、追求知识、努力成才的高层次的文化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6-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3]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N].中国青年报,2005-4-10 [3]

Constructing the Working System of the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Serving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of Young Students Huang Quanxing Liming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it is the most effective cut-in point of the job of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o serve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of young students.The job of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ould actively fits to the phasic development and the fact of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of young students.It should construct the four working

4 systems as idea education,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creation, social practice and campus culture activity, which will offer a better service to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of young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ing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作者电话:0595-22360194(小灵通),22911011(办公室) 联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东街 黎明职业大学

362000 Email:lmuwmxx@126.com

第20篇:依托党建带团建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

依托党建带团建 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高校的党团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依靠党建带动团建,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做好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服务工作,为党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法考察了我校目前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党建带团建 高校 共青团工作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党建带团建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做法。坚持党建带团建是团组织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党团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因此各级党组织在抓好基层党建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坚持党、团建配套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党管人才,团抓凝聚”,双管齐下,推进团的各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资料分析等方法。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60份,回收率96%,发放对象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党员占14.8%,团员占82.7%,内容涉及党建工作以及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共走访我校党政部门工作负责人、思政工作者30余人;座谈对象为各学院分团委书记、学生干部以及学生组织骨干。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党委重视,党团联系制度逐步完善

我校党委在研究、部署、检查党建工作的同时,把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共青团工作,及时掌握共青团组织工作状况,并建立了相应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联系点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评比表彰制度、共青团向党组织定期汇报工作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构建了把团的基层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的工作机制,做到党团建设统一部署规划、统一配置力量、统一指导督促。各级基层团组织也积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基本原则,学习党建理论,紧跟党建步伐,把握新时期团建与党建在根本目标、基本内容、工作部署和发展进程等方面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团建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不断推进我校团的建设,使团建与党建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紧抓切入点,党建带团建工作“五带”五到位

我校党委强化自身建设,使党建工作成为团建工作的示范,党组织在领导和指导团组织工作过程中,着重抓了“五带”。

1、从思想建设上带——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共青团先进性特点,我校团委紧密结合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级团组织按照党组织不同时期的政治学习重点,分别组织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校团委深入开展“创造新业绩,迎接十六大”主题活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以邓研会为切入点,按照“知行合

一、作用合

一、载体合一”的要求,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相结合,通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理论型学习组织的建立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把团日活动、团校培训、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等都溶入到邓小平理论学习中,成为上海市唯一连续七年获得市教委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优秀组织奖的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团组织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基层青年“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2、从组织建设上带——巩固和夯实了团的基层组织

在校党委的带领和指导下,团委加强组织建设,团的机构健全,充满活力。一方面,认真做好基层团委换届选举工作。在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团干部一改过去校方直接任命的方式,通过采取“个人书面申请、团支部推荐、竞选演说、民主评议、团委审核批准、团干部正式上岗”这样的流程形成了竞争上岗的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锻炼了学生民主参政的能力,扩大了共青团的影响。通过集中统一换届,增强了团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实现了团干部的新老交替、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深化推优工作,巩固党建带团建的有效结合,做到推优工作制度化、推优程序规范化、推优育优系统化。

3、从作风建设上带——培养了一批批具有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的青年大学生

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同样,团的作风问题也关系到团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党委及各学院党总支指导团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团员青年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勤奋、求实、创新”的华理精神,培养团员青年不断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崇尚科学、勤于学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树团员形象,做可爱华理人”的文明修身活动;在全校青年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成长、成才”主题活动;青年志愿者广泛活跃在法律援助、校内治安、体育文艺、社会公益等各个方面,去年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今年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F1的志愿者活动,为全社会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另外,我校的青年团员还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帮助弱势群体等各项社会工作,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从班子建设上带——强化了团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

我校各级党组织能按照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始终坚持“严进高出”的原则,把好入口,理顺出口,动态充实加强我校各级团委工作力量,帮助同级共青团组织配备好领导班子。从三个方面入手,抓好班子建设:一是抓好团委班子的配备——归纳起来就是“一全、二高、三必备”。“一全”即班子健全。校团委有书记一名,副书记三名,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各一名,每个学院也都有一名分团委书记,这样,从学校到学院形成了两级系统,结构完善、分工明确、机制健全。“二高”即班子成员整体素质高、威信高。目前,全校专职团干部的平均年龄为26岁,研究生以上学历为100%,专职团干部全都具备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在学生中有极高的威信。“三必备”即必须具备按期换届、民主选举制度,必须配备能力强、会管理的带头人,必须具备团结向上、勤奋进取的精神。二是做好推优荐才工作。近两年来,有多名专职团干部参加了市、区青年后备干部挂职锻炼。三是切实解决团干部的各项待遇。给予团干部以正确的定位、定级,基本将学院专职团干部定位在学院学工部副主任的位置上,并给于副科或者正科级的待遇。最后,还配套实施了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每年对院各级团委工作进行民主测评,对基层分团委书记的年度考核进一步细化、量化。

5、从阵地建设上带——全面推进了青年团员的素质教育

(1)培训阵地建设。依托团校育人阵地,不断探索培训方法,提供实践舞台。继续推进大学生人生导航的多级(校、院、班)发展模式,总结以往的经验,不断创新导航行动的内容。

(2)科技文化阵地建设。创建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培育社团品牌项目,积极参与全国科创活动。我校多次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节”优秀组织奖,并有诸多作品在高校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中获奖;2001年校技术物理研究所被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同时被评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先进集体”;在“三枪杯”、“张江高科杯”、“通用工程杯”、“挑战杯”等各类上海市或全国科创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社团活动方面,我校多次荣获上海大学生社团节优秀组织奖,“计算机爱好者协会”和“推拿协会”曾获得“上海市特色社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曾获“创明星社团”、“阳光协会”曾获得上海市高校“明星社团”称号、计算机信息交流协会获得上海市“特色社团”称号等。

(3)社会实践阵地建设。社会实践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社区社会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社区社会实践是由学院党委牵头、学院团委组织,以学校周边地区为阵地,开展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是由学校党委领导、校团委组织、学院团委参与,以科技下乡、文艺下乡、扶贫帮困等多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先进单位”称号,每年都获得上海市“优秀组织奖”及“优秀项目奖”,多位老师被评为“优秀带队教师”。社会实践形成基地化、长期化、制度化,实践内容不断丰富。

(4)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利用各种党团组织的宣传阵地,包括新闻媒体、校园网络、工作简讯、宣传画廊、校报、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团的各种活动。

(三)团建工作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1、团员先进性意识淡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社会的物质环境发生了改变,全球化使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年团员价值取向多元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团员意识逐步淡化,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加团的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其他活动。

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时,只有37.41%的受访者表示“积极参加”,另有40.00%的同学表示“参加,但不积极主动”,而选择“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和“反感,不参加”的分别占13.65%和5.88%。当问及“您对党组织所组织活动的态度”时,选择“积极参加”的只有27.88%,还有15.82%的同学表示“出于对组织的尊重而参加”,选择“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反感,不参加”的分别有13.67%和3.49%,更多的人则选择了“感兴趣就参加,反之就不参加”(35.92%)。此外,有24.56%的同学认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自己作用不大,只有3.52%的同学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政治理论。

2、团组织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传统体制下,国家包办学生的招生、学习安排、生活、就业,所以学生是比较被动的。现在学生在选课、择业等涉及自身成长和发展方面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学生由过去集中的状态逐步趋于分散,自主性大大增强,团组织进行统一管理教育难度比以前加大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逐步下降。当问及“如果遇到困难,您首先会想到什么组织”时,选择团组织的同学只有15.58%;当问及“您认为共青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如何”时,多数同学选择了“可以”(37.44%)和“一般”(36.93%),还有8.29%的受访者选择“不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过去只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而忽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也面临着如何转变的问题。

3、团工作程式化,团干部流动性大

本次调查访谈中发现,由于缺乏对团干部明确的定位和定级制度,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很多基层团干部在刚当团干时往往热情很高,但那时相对缺乏工作的磨练,等到工作经验丰富之后,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而又无法落实政治生活待遇,使得很难保持原有的工作热情。表现在平时工作中按部就班,以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主,思想上存在应付想法,缺少创新意识和政治敏锐性,结合中心工作不紧密,体现不出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细微处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

1、选择好载体

所选的载体既要承载理论学习型团组织的理念又要生动活泼易于青年团员接受。比如创办以发表新思想、新言论,启迪智慧为主要内容的青年论坛。

2、树立好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一些在理论学习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典型人物,让他们谈谈学习理论对自己的帮助,从而带动广大青年团员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典型的选树即要注意典型人物在精神层面的鼓舞性,又要注重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鼓动性。

3、分层教育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深度的理论教育,按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三层结构,以团组织、理论学习社团、学习小组为依托,有层次、有重点地进行理论学习。既要有网状的整体推进的组织模式,又要有一带一,一帮一的链式结构。

(二)进一步强化团干部的服务意识

1、密切联系团员青年

团组织要时刻关注青年,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真情去凝聚人、团结人。始终把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党、团的事业长远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自觉性。充分尊重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听取他们的呼声,准确把握他们的意愿,与团员青年打成一片。

2、竭诚服务团员青年

共青团是青年的群众组织,只有竭诚服务青年,才能凝聚青年,才能赢得青年。团组织中的团干部要牢固树立竭诚为团员青年服务的意识,摆正位置。服务团员青年关键是要为他们办实事、谋利益,要服务团员青年学习成才的根本需求,要服务团员青年的多样化需求,要代表和维护团员青年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特殊困难青年群体的服务力度。要把为团员青年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困难作为衡量团的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团干部作风的根本尺度。把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团员真正将团组织看成自己的家,扩大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

(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把好“三关”

1、把好“入口关”

在团干部的选配上,真正把思想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团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同时也要按照规定及时落实团干部的待遇,尤其是政治待遇,为团干部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2、把好“管理关”

团组织要定期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团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列入党的后备干部名单。加强培养锻炼,积极创造条件,使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尽快走上领导岗位。要争取党组织对团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的支持,主动将团干部的培训计划纳入党组织的干部培训规划。在注重提高团干部理论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通过轮岗、挂职或任职锻炼,帮助他们丰富阅历、提高素质,尽快成长起来。

3、把好“输出关”

要努力争取使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团干部转岗工作。党组织要大胆提拔,合理使用,按照“培养一个,成熟一个,转向一个”的工作方针,有计划地把优秀团干部输送到其他重要岗位上。

《高校共青团工作整改措施.doc》
高校共青团工作整改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