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整改措施

2021-06-28 来源:整改措施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与护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

1.原因

由于输入致热物质所致,见于输液器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已经过期、变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l小时,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及发热,轻症病人体温在38℃左右,可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严重病人寒战后,体温可高达41℃,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全身不适症状。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的标签、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2)反应轻的病人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严重的病人应立即停止输液,立即与医生联系。 (3)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

(4)对症处理: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棉被或给热水袋;对高热的病人应给予物理降温。 (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6)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以便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二)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液体量过多,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2)发现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3)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4)给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可将湿化瓶内放人20%~30%乙醇,再进行氧气吸人,因为乙醇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平喘药、强心剂、利尿剂等。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给四肢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动脉血流保持通畅),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要求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当症状缓解后,再逐渐解除止血带。

(7)做好心理护理:支持安慰病人,以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前管内空气未排尽,输液导管连接不紧密或有裂隙;连续输液过程中,未及时添加药液或添加后未及时排尽空气;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专人在旁看守,均可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 空气进入静脉,可随血流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着心脏的收缩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2.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便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发现药液输完及时拔针;当加压输液、输血时,应安排专人看守,并严密观察,不得擅自离开病人。

(2)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因为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使气泡向上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以避开肺动脉人口,并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混成泡沫,使较大的气泡破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也可困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护理措施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溢出静脉外;静脉使用应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可在局部用95的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4)超短波理疗。

(5)如同时合并感染,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推荐第2篇: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一·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 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 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 防治方法:(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2)当出现 肺水肿 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 张力 ,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 TDP治疗器 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二·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一)热原反应: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 ;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二)热原样反应:由于输液中不溶性 微粒 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三)过敏反应: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 皮疹 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四)细胞污染引起:被细胞或 真菌 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 细菌性感染 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 败血症 。

三·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药物

(1) 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 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 葡萄糖注射液 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 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 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推荐第3篇: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中文名 输液反应 具体表现 发热反应 所属学科 医学 体

温 41~42℃

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空气栓塞 输液 输液(20张)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常见类型编辑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原因注意事项编辑 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 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病例分析编辑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1]。本文报道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69例输液反应,并就原因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 临床资料

69例中,男 48例,女 21例;年龄19-74岁,平均 50.5±15.5岁;其中单纯静脉滴注大液体13例,大液体+西药制剂24例,大液体+中药制剂16例,大液体+中药制剂+西药制剂16例;大液体中加药种类1-8种,平均3.7±1.2种,其中加药1-3种31例,加药4-5种15例,加药6-8种10例;加药安瓿数1-20支,平均 6.6±2.2支。发生反应时输液量75-500mL,平均203±35mL;发生时间最早在输液后 15分钟,最迟 80分钟,平均35±8分钟。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1]:在输液后 15分钟至 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 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原因分析

把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分为四种,药物因素:经检测发现药物外观变化(包括透明度、颜色、絮状物、瓶口松动、安培裂缝等)或发现热原及微粒超标;输液器具因素:经检测发现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热原及微粒超标;操作因素:经检测同一批号的其它药品和输液器具热原及微粒均不超标且无其他质量问题。病人因素:经检测无其他原因可循。经分析本组属药物因素29例(42%),属输液器具因素7例(10.1%),属操作因素27例(39.1),属病人因素6例(8.7%)。 讨论

3.1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1,2]。 3.2 预防

3.2.1 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2,3]。

3.2.2 改善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按常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1小时,每周用2%过氧乙酸8ml/m3煮沸熏蒸30min。每日用0.2%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目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大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 3.2.3 严格操作规程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3.2.4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预防和处理编辑

输液时尽量减少药物配伍品种 多种药物配伍易造成微粒、热原叠加引起输液反应。由于中草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他药品发生反应,因此使用中草药注射剂时尽量不要与其他药物配伍。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检查液体有无混浊,瓶口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消毒、操作按规定执行,并选择质量保证的输液器具。紫外线定时消毒,保持空气清洁,防止污染。

选择适宜的稀释剂和输液速度 药液应现用现配,选用药品说明书上的稀释剂,并查看好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进行调整。

输液反应的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保留备查),做好抢救治疗准备。但不能拔针,因为再次静脉穿刺可能有困难,导致抢救治疗延误。

对发热及血清样反应立即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3~0.5mg/kg、异丙嗪0.5~1mg/kg肌注,同时给予保暖、吸氧、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5mg/kg,24小时内可达3~4次。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对气管持续痉挛并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喷雾吸入布地奈德、0.5%沙丁胺醇并配合吸氧。喉头水肿引起呼吸道梗阻时应紧急行气管切开。对急性肺水肿者立即停止输液,取坐位或半坐位,减少静脉回流;给予经20%~30% 酒精湿化的氧气,必要时给予氨茶碱5mg/kg缓慢静滴或速尿1mg/kg缓慢静注,甚至可用西地兰等强心治疗、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等。

推荐第4篇:输液反应

输液如同用药一样,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约占80%以上。一般认为,输液反应基本特征如下:

(1)在输液的过程中,病儿突然畏寒或出现寒战,数分钟后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达39~41℃或更高;

(2)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开始后30~60分钟内,滴入液体100~250毫升时;

(3)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或使用镇静、脱敏药后,病儿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体温能较快地恢复正常。

一旦发现病儿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若病儿的病情还需要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注射非那根,严重者(发生休克)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原则。孩子生病后尤其是普通感冒合并发热,一般不必输液,也不必随意静滴抗生素。理由有:

(1)这类患儿用些对症治疗药23天后多能退热而逐渐痊愈;

(2)在气候炎热的夏季,高热患儿易出现输液反应,重者可引起高热惊厥进而危及生命;

(3)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输液都有严格的规定,很多孩子有病发烧都是吃药治疗,这样做可以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http://zhidao.baidu.com/

输液反应的紧急处理

静脉输液不仅可以达到静脉给药见效快的目的,还可以进行营养补充,不失为一种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液体制备过程中以及应用到病人机体要经过各种环节,因而输液反应时有发生,尤其在夏季发生率较高,轻者给患者增加痛苦,重者危及生命。

输液反应多是由外致热原经静脉输入体内激活产生致热原细胞,使后者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再通过某种方式引起发热等一系列症状。通常可分为局部和全身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时体温可高达40℃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昏迷、低血压休克,甚至出现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一旦出现严重输液反应,预后往往较差,非残即死。

出现输液反应时,要迅速拔掉输液器停止输液,目的是阻止致热原继续进入机体,出现发冷、寒战时注意保温、及时应用非那根、氟美松等抗过敏药物、高热时及时应用药物降温。严重输液反应时多有脑损伤,要带冰帽减轻脑水肿,要及时应用脱水、抗癫痫、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出现循环衰竭、低氧血症时要持续高流量吸氧以提高氧分压。要适当应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止出现急性肾

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关键在于操作者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器具必须合格

小儿输液反应27例分析与防治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年6月 第2卷 第6期

关键词: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最为常见。现将我科3年来27例输液反应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儿为我科2001年1月~2004年9月门诊或住院患儿,年龄在4个月~12岁,男16例,女11例。原发病: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多数患儿均于输液后15~60min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发绀、呼吸困难、呕吐、皮肤发花、四肢冰冷,儿童自述头痛、心慌,随之体温骤升至39℃以上,最高可达42℃。其中有1例重症除按输液反应处理外并静推654-

2、吸氧、积极降温等措施抢救,于6h内缓解。

1.2 方法 输液反应一旦出现,立即停止输液或更换液体及注射器,同时肌注非那根1mg/kg,地塞米松0.3~0.5mg/kg静脉推注,呼吸困难者吸氧,烦躁不安者给予鲁米那或水合氯醛,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可以头枕冰袋以防治脑水肿,有循环衰竭者按休克处理。

2 原因分析

27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因家长嫌病室闷热带孩子去室外输液,因室外空气干燥,加之日光照射,使药液加速分解,引起输液反应,另有3例发现5%葡萄糖液有少许絮状物。还有1例患儿因腹泻,高热致中重度脱水,短期内输液速度过快可能是反应原因,其余未查明病因。

3 防范措施 〔1〕

输液反应是多方面的,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可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防治应注意:(1)严把药品、输液用品的质量关,对生物类制剂药品应冷藏存放,防止药品变质或被污染;(2)改善病区环境,空气清洁消毒,护士在输液全过程

中必须正规,科学无菌操作,严防药液污染,药物尽量现配现用,缩短存放时间;(3)搞好整体护理加强巡视,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并尽早发现输液反应;(4)输液反应的发生一般有15~90min的潜伏期,嘱咐输液患儿不要随便离开病房,杜绝院外输液反应发生;(5)发现输液反应立即停输可疑液体,及时静推地塞米松、肌注非那根,对持续寒战、皮肤苍白的重型反应患儿,可以给予654-2每次0.3~0.5mg/kg静推。654-2能缩短寒战时间,减少超高热的发生,可能因654-2可解除血管平滑肌的过度痉挛和收缩扩张外围血管,改善微循环,消除组织缺氧,抵制寒战反应,减少产热,达到治疗输液反应的目的。

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5篇:输液反应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五、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点滴系数(gtt/ml):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数。

10、

15、20

1、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用的时间 输液时间(小时)=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

2、已知输入液体总量与计划所用的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输液时间(分)

六、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 处理方法:拔出针头,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顺利滴入血管,不疼、不滴、局部无肿胀疼痛 处理方法: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或在头皮针层部垫棉签等,直至点滴通畅

3、针头阻塞:检测方法为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 感觉感有阻力,松手后无回血,表示针头已阻塞 处理方法:更换针头,重新选择静脉穿刺

4、压力过低:由于输液瓶位置过低或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或患者周围循环不良所致。处理方法:适当调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

5、静脉痉挛:穿刺肢体暴露在温度过低环境中过长或输入的液体过凉 处理方法:局部热敷缓解痉挛

(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夹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见到点滴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即可

2、侧壁无调节孔的滴管:取下输液瓶,倾斜输液瓶,保持针头露出液面,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时再将液体挂回到输液架上继续输液

(三)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1、侧壁有调节孔的滴管:先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面上升至1/2-2/3水平高度时再关闭调节孔,打开滴管下端输液管

2、侧壁无调节孔的滴管:可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力挤压滴管,待液面升至适当水平高度时,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衔接是否紧密,滴管有无漏气或缝隙,必要时更换输液管

七、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由于长时间大量或输入的液体不纯,输液管不洁以及多次反复穿刺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由于输液本身造成的反应,称为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fever reaction)(常见的输液反应)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引起。

输液瓶清洁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 输入液体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管不善变质; 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引起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周身不适等症状。

3、护理

(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必须保证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处理:①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及时通知医生。

②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作细菌培养,以查明原发热反应原因。 ③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circulatory overload reaction),即肺水肿

1、原因: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或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多见于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感到胸闷、气短、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且心律不齐。

3、护理

(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尤须注意,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输液量。

(2)处理:①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病情允许时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病人减轻心理紧张。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6-8L/min,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CAP渗出液的产生;同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③按医嘱给以镇静剂、平喘药,强心、利尿、扩血管,以稳定患者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但动脉血流仍可通过,每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⑤慎用静脉放血200-300ml,贫血者禁忌采用。

(三)静脉炎(phlebitis)

1、原因: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护理

(1)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充分稀释后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处理:①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②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用TDP治疗器照射,。

③中药治疗:用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能够清热、止痛、消肿。 ④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air embolism)

1、原因:①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②拔出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③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机理: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血液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被吸收,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内,使从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临床表现: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护理

(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到管内空气。

②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添加药物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以防液体走空。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在旁守护。

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2)处理:①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收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被逐渐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血氧浓度,纠正患者缺氧状态。 ③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异常时及时对症处理。

八、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infusion particle)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加大微粒可达50-300微米。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一)输液微粒的来源

1、药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混入异物与微粒,如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

2、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液体存放时间过长,玻璃瓶内壁和橡胶塞被药液浸泡时间过久,腐蚀剥脱形成输液微粒。

3、输液器与注射器不洁净。

4、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导致橡胶塞撕裂等,均可致微粒进入液体内,产生输液微粒污染。

(二)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微粒污染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微粒堵塞血管的部位、血流阻断的程度及人体对微粒的反应等。 肺、脑、肝、肾脏等

1、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5、微粒刺激组织产生炎症和形成肿块。

(三)防止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1、制剂生产方面:严把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环境卫生条件、制剂生产操作规程、选用优质材料、采用先进工艺、提高检验技术等

2、输液操作方面

①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输液器以减少污染机会 ②输液前做好查对工作

③净化治疗室内空气,如超净工作台 ④在通气针头或通气管内放置空气过滤器 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药液现用现配防止污染 ⑥净化病室内空气:空气净化装置

九、输液泵的应用

输液泵(infusion pump)是指机械或电子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适应症: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的情况。如升压药物、抗律失常药物、脱水剂、静脉麻醉、婴幼儿输液等。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

(一)输液泵的分类及特点

1、活塞型注射泵

输注药液流速平稳、均衡、精确,体积小、充电系统好、便于携带,便于急救中使用。 多用于危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患儿的治疗和抢救,也用于注入需避光的或半衰期极短的药物。

2、蠕动滚压型输液泵

(1)容积控制型输液泵:只测定实际输入的液体量,不受溶液的浓度、粘度及导管内径的影响,输注剂量准确。

(2)滴数控制型输液泵:利用控制输液的滴数调整输入的液体量,可准确计算滴数。 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

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二)输液泵的使用方法

1、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架上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按常规排出输液管的空气

4、打开泵门,将输液管“S”形放置在输液泵的管道槽内,关闭“泵门”

5、设定每毫升滴数和输液量限制

6、按常规穿刺静脉后,将输液泵和输液针连接

7、确定无误后,按“开始/停止”键,启动输液

8、当输液量接近预先设定的“输液量限制”时,“输液量显示”键闪烁,提示输液结束

9、终止输液:再次按压“开始/停止”键

10、按压“开关”键,关闭输液泵,打开泵门,取出输液管

(三)使用输液泵的注意事项

1、护士应了解输液泵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2、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的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

3、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

①一旦输液泵出现报警,应及时打信号灯求助护士以便及时处理问题。 ②不能随意搬动输液泵,防止电源线因牵拉而脱落。 ③患者输液肢体不能剧烈活动,防止输液管道被牵拉脱出。

④输液泵内有蓄电池,患者如需入厕,可打信号灯请护士帮忙暂时拔掉电源线,返回后再重新插好。

推荐第6篇:输液反应脚本

输液反应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一、演练场景安排

1、演练时间:2017 年01 月 26日 16 时 30分

2、演练场所 :血液病区

3、演练人员:现场指挥------周薇薇护士长

现场记录------周丹

现场拍照-------邵丽

物资准备-------梁娟

护士-------由护士吴颖扮演

病人------由病人刘XX扮演

4、现场布置:病人,抢救物品,氧气装置,照相人员、医护人员

5、演练结束:撤离现场,点评结束。

6、清理演练现场

二、演练场景开始:

现场指挥:我科参加输液反应应急演练的人员及各自准备的相关保障物质准备就绪,演练按既定计划进行,开始! 场景一:血液病区

2016年10月30号下午16:30,科值班医生、护士乙正在紧张的工作中,护士甲在巡视病房中„„

场景二:护士甲巡视到5床患者丁时,发现正在输液的丁寒战,靠近丁耐心询问:

你怎么了,丁?

患者 丁:护士,我好冷,抖的厉害!

护士甲急忙关闭输液夹,停止正在输入的液体,看了一下时间,按呼叫器:护士乙快来,5床丁可能出现了输液反应。 护士乙急忙喊值班医生,推着抢救车就往5床去。

场景三:值班医生同时也到达5床。值班医生触摸了一下患者丁的额头,看看已经停止的输液瓶贴,

医生甲:什么时候开始抖的?

患者丁不出声,身体缩成一团。 医生甲:快,测个血压、脉搏、体温。更换0.9%NS250ml静滴,地塞米松5mg静 脉 推注,盐 酸 异

丙 嗪25mg,肌肉注射。

护士甲:0.9%NS250ml缓慢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医生甲:是的。

护士甲在 复 诉 口头医嘱的同时,将原输液体及输液器取下,保留静脉通路。同时更换 新 输

,更

0.9%NS250ml,缓

注。抽

5mg慢

注,

25mg肌 肉注 射,并予氧气吸入。

在护士甲紧张的执行医嘱时,护士乙在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护士乙:体温37.5℃,

8

3次

/

130/80mmHg ,呼

21次/分。护士 乙

了生命体征。 医生甲:好的,生命体征还可以,再密切观察着生命体征。

护士甲:药物已经注射完,帮助患者盖紧被子保暖,耐心与患者丁说:你躺会,给你更换了液体,并给你打了 针 抗过 敏 的针,一会就好些了。患者丁点点头。

护 士乙

:我们先回去处理一下用 物,一会 还来看看她,若有情况,请及时按呼叫器。 护士乙推回抢救车,处理用物。

场景三: 护士甲在病历里记录下患者生命体征及抢救过程,在药物过敏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场景四:护士甲向护士长汇报

护士甲:护士长,刚刚5床出现输液过敏,通知值班医生,并遵医用药,现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护士长:知道了,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随时巡视病房,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甲:好的,护士长。

场景五:

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分别送检,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上报表》上报。

现场指挥:我宣布血液内科输液反应应急演练就此结束,全体人员到护办室集合,进行演练讲评。

【演练讲评】周薇薇护士长:“今天的演练按照护理部颁发的《护理应急预案》进行,整体情况符合要求。通过此次培训,了医生及护士能正确处理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紧急状况,个别护士紧急状态表现不明显,护士,协作能力差我们将利用业余时间针对性的对这部分人进行再培训。”

推荐第7篇:输液反应抢救程序

输液反应抢救程序

1、立即停止输液。

2、保留输液针头,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3、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用药。

4、就地抢救,给予吸氧、保暖等措施。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反应严重不缓解的及时转诊。

6、记录抢救过程和做好相关抢救登记。

7、及时上报药剂科等相关科室。

8、保存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送检。

推荐第8篇: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

常见的输液反应及处理

一、输液反应的定义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二、常见的临床输液反应、原因、处理

1、药物不良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原因:

1、药物方面因素

1.1 药物本身输液质量中药品自身的质量至关重要。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 运输储存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碰撞或是瓶口松动等可能导致漏气、产生玻璃碎渣等而污染输液;含糖量高的输液,如储存条件不当则容易霉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1.3 热原累加 临床上合并用药很常见,由此产生的热原叠加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尤其是三联、四联用药。

1.4 微粒增加有些中药注射液及粉针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1.5 药物配伍临床上输液多数被作为药物载体。 处理:对症处理

2.热源反应(发热反应):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原因:1.液体污染2.输液操作因素(环境、无菌操作、反复多次针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安瓿折断时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碎屑等)

处理: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3.静脉炎: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处理:(1)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2)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急性心衰、肺水肿: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处理:(1)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3)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5.空气栓塞: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处理:(1)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2)氧气吸入

(3)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三、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1、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购进关,严格检查。

2、输液中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用、配伍禁忌。

3、输液环境安全,无菌操作无菌观念要强,在操作上无菌原则执行认真,如配药前注意洗手,配药时注意戴口罩,切割安瓿时正确消毒等。

4、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

5、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静滴含K + ,Ca 2+ ,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6、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7、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8、加强输液巡视,多观察多询问。

四、应对输液反应四步曲

1、一旦发现病人出现输液反应,要立即放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

2、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费时,费事,易错过抢救时机.

3、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葡萄糖,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

4、对症处理。

五、建议:

1、除药物过敏外,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应慎重,

2、输液反应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如果过早,过多地使用镇静剂,反而会掩盖病情变化.

六、急症病人应急处理五部曲

1、监测生命体征

2、吸氧

3、开放静脉通路

4、通知医生

5、对症处理

.;

推荐第9篇:输血、输液反应总结

输血、输液反应情况总结分析(2010年)

本年度发生输液反应 9 例 原因分析:

1.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2.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3.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4.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改进措施:

(1)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 (2)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

(3)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

本年度无发生输血反应。

茂港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0年12月30日

输血、输液反应情况总结分析(2012年)

本年度发生输液反应2 例 原因分析:

1.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2.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

3.病人体质因素。

4.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改进措施:

(1)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 (2)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

(3)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

本年度无发生输血反应。

茂港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2年10月30日

推荐第10篇:输液反应应急演练

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了更好的让护理班组成员更加熟悉输液反应的表现和熟悉抢救流程,进一步提高护士处理输液反应的应急能力,内六科护理班组进行了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情景演练,以检验我们在应对输液病人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演练时间:2016年5月20日

三、演练地点:内六科病房

四、场景:病房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急需抢救。

五、演练程序:

1、护士XX巡视病房时发现住院患者33床出现寒战,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试体温38.7,立即抢救并通知家属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护士XX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3、护士XX推抢救车及心电监护至床前,安装心电监护,氧气装置,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

4、护士XX遵医嘱给地塞米松5mg静推,并给予患者加盖棉被。配合医生给予急救处理:规范执行抢救及口头医嘱,做好用药记录及病情观察。

5、护士XX遵医嘱给予冰块物理降温。

6、护士XX将剩余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等在场保存,注明用药时间,联系药剂科、感染科、护理部,查找输液反应原因。

7、抢救期间护士XX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并做好有关抢救观察记录。

8、患者寒战消失后,减少盖被,再次试体温37.8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家属如有疑问,上报医务处,护理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标本,在封口处加盖印章并签字,上报护理部,感染管理科。

9、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医务处,药剂科,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工作。

六、演练总结:

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护理班组成员对输液反应应急预案情景演练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总结经验,完善不足,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证科室的医疗工作安全运转。

七、参与人员:

第11篇: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处理医院用药过程中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简称输液反应),建立健全输液反应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减少输液反应对医院造成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定义

输液不良反应系指因输液而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最常见的输液反应: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热原反应。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药物被微生物污染而造成的全身感染等。

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是指静脉输液中加入的相关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引起的任何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或寒战反应,其作用强弱与输入的热原量有关。热原主要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以及输液生产时被污染,经消毒灭菌后被杀死破坏的微生物,热原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量的脂多糖类物质。

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指同一批号的同一药品,在近7~15

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反应的人数超过10人,或同一批次大输液,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热原反应的人数超过15人,或在同一科室近7天内出现输液反应超过10人;且有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或出现1例以上死亡病例的输液不良事件;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突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

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指同一批号的同一药品,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反应的人数超过5人,或同一批次大输液,近7天内,在本医疗机构出现输液热原反应的人数超过10人,或在同一科室近7天内出现输液反应超过5人,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未见滥用行为的药品输液事件。

三、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两大类。其中甲型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所致,其反应可预测,一般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死亡率低;乙型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是一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如变态反应。输液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消化道反应、神经反应、头晕胸闷、听神经损害、腹泻、腹痛、疼痛、局部组织渗漏、发红、恶心呕吐、水疱、坏死等不良反应,其中以过敏反应居首位,占50%。

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外源性热原进入人体后,激活血液循环中巨噬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使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促使前列腺素E释放刺激下丘脑冷觉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从而引起热原反

应。输液热原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寒战、怕冷、头痛、恶心、呕吐等以及输液热原反应所致的并发症,如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的心力衰竭、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渗漏、坏死、血栓等。

三、组织体系

成立**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医务处处长、药剂科主任任副组长,临床药学室为日常事务处理机构,药学、临床医学、医疗技术、护理学等专家为小组成员。

组长负责全面决策输液反应应急处臵工作。副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突发药品不良事件应急处臵工作。临床药学室(相当于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协助建立输液反应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做好日常信息收集、整理、总结与评估工作,并根据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四、预警和处臵

(一)临床药学室定期对临床上报的所有输液反应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分析的输液反应涉及的药物、反应类型、临床表现、用法用量、涉及药物批号、滴注速度、患者疾病状况、发生输液反应相应的病区等信息。分析输液反应发生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若存在明显相关性应及时汇报组长或副组长,并在院内网进行预警。

(二)一旦出现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应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及时分析病例具体情况,并初步出具输液反应事件处臵意见。组长应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分析具体输液反应事件,

若属实,则应及时停用该批次药品或大输液,并及时通知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药品具体生产厂商。将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的具体总结报告在院内网公布,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

(三)对出现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的药品,临床药学室组织人员进行同批号药品在本医疗机构使用中的情况进行追溯,将追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是否有可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出现,若有,则将该突发普通输液反应事件列为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进行处臵(见下一条)。

(四)一旦出现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应及时上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组长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可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进行会诊、分析、抢救等相关措施,若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则应及时通知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使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可疑的突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信息,确保其处于主动地位,使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五)临床药学室定期分析本医疗机构出现的各种输液反应,对在我院使用过程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较多,虽然未构成突发普通/严重输液反应事件,但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可提出淘汰该药品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的方案(方案提交药事委员会讨论,若确实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现象,应予以淘汰)。

(六)对出现突发严重输液反应事件相关的患者应及时予以治

疗,采取相应措施,在医疗条件不够情况下应及时请上级医院医生会诊或及时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五、总结

应急领导小组在突发输液不良事件后应组织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总结报告报市卫生局、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附件1:**医院输液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分管领导

副组长:医务处领导、药剂科主任 组 员:

第12篇:输液反应抢救流程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消毒灭菌不严密,输入药物导致药液被污染,致热物质进入人体,体内均可引起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以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严重者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一,输液反应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没有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及环境的因素):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注射室空气的污染,不能随便让非医护人员走动或过多的人走动,以放尘埃扬抹四起。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④.是输液速度过快:如果静脉点滴速度过快,在体质虚弱和敏感患者也可引起输液反应,静脉滴注含钾、钙、镁离子的药物,滴速过快可引起患者不适或病情恶化;氨基酸类药物渗透压过大,若滴速过快可引起溶血反应;滴速过快也可引起,毒阈值低得敏感患者发生输液反应。

⑤.是液体论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

三查:服药、处置、操作前查;服 药、处置、操作中查;服药、处置、操作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时间、剂量、用法、批号; 一注意:用药后反应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果断处理 一,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二,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三,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第13篇: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预防输液反应措施

1、为了减少输液反应,治疗室护士接收大输液时,应进行仔细检查,清洗处理后将液体放置在治疗柜内,执行输液者应严密检查液体,瓶盖有无松动、裂口、混浊、异物、标签不清等现象,把好液体关。

2、凡是静脉液体,不得提前配置,原则上现用现配。

3、执行输液者必须自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护士长监督检查。

4、根据病情及药物的性质,严格掌握注入药物的浓度、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

5、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后再换上输入的药物。

6、严格执行药物配伍禁忌。

第14篇: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输液反应及预防 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药物

(1)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输液瓶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5) 其他: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液速度过快;

(6) 环境因素: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

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1]。本文报道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69例输液反应,并就原因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

3.1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1,2]。

3.2 预防

3.2.1 液体与药品质量过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2,3]。

3.2.2 改善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按常规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晚1小时,每周用2%过氧乙酸8ml/m3煮沸熏蒸30min。每日用0.2%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目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大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

3.2.3 严格操作规程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3.2.4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输液四大不良反应

一,在输液反应中药物不良反应占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局部呈点状或片状,也可表现在全身;胃肠道反应比较明显,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二,热源反应常因为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所致。它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三,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原因都会导致静脉炎。它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四,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专家提醒患者,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发现速度过快感觉不适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一旦出现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等症状时,要立即告诉医护人员。一般来说,输液反应处理及时,症状很快会缓解。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果断处理

一,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二,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三,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至于烦躁不安时镇静剂的使用也应慎重。实践证明,输液反应经上述处理大多能很快安静下来,不再需要用镇静剂;对这种病人用镇静剂也会掩盖病情变化。

1.发热

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2.心力衰竭、肺水肿

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静脉炎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空气栓塞

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

1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2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3 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4 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不注意则会发生输液反应,现将其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 输液反应因素

(1)热原: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昏迷。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媒放置超过24h;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

(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病人输注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血浆等,或者配伍青霉素类、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磺胺药等易致过敏药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以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在制备时混入大输液中,于临床应用时就会引起输液反应。据报道,输液中如果含有大量大于12μm的微粒即可以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或静脉炎。如果异物侵入组织,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甚至引起死亡。

(4)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有人对出现热原反应的25批液体连同输液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原液体均合格,而通过输液管的液体则热原反应阳性率达84%,说明散在热原反应主要与输液器具消毒不完全有关系,应引起注意。

(5)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原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或热原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超过48h等,可以引起静脉炎;针头未全部进入血管,液体外渗,可以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

2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所用管道器具应清洗干净,溶媒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3)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4)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5)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和配伍禁忌。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输液瓶已经打开应该一次用完。(6)根据病情尽量减少输液。避免同时加入多种药物,否则易增加毒性、降低药效以及增加输液中的微粒数,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输液反应。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可及时快速纠正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增加血容量,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静脉输注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而常见的输液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昏迷热危及生命。

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

发热反应:多发生与输液后数分钟到1小时,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重者体温可高达41℃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听诊时双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整齐

静脉炎: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空气栓塞:患者自觉胸部异常,或有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严重发绀,濒死感。听诊时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样改变。

2.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

发热反应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大多数由于输液瓶灭菌不彻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效果不好或已经过期变质,保存管理不妥,输液器被污染或未严格消毒。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等引起,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致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荷,也可因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所致。

因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使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空,输液导管连接不紧密或有裂痕漏气;加压输液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换药或拔针等均可发生空气栓塞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药品,输液器的质量及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液体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空气排空,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结束时及时拔针,加压输液 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换药或拔针等均可发生空气栓塞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药品,输液器的质量及有效期,外包装及药液质量,严格检查输液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装是否完好不漏气

输液时,应严格控制液体速度及输液量,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体弱的病人和婴幼儿,更应慎重,并密切观察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空气排空,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结束时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有专人守护,并严密观察,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护理

1 反应轻者应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并与医生联系,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对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寒战应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或热水袋;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做好记录,可将保留的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验,查找反应的原因

2 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荷;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溶液换成20% -30%乙醇溶液,从而改变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状态

3 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平喘和扩血管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4 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对特殊人群的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控制,如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5 病情严重者必要时可行四肢轮扎术,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的袖带适当加压四肢,阻断静脉血流,以减少回心血量,但不可阻断动脉学供血,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带症状缓解后可逐渐解除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液,应充分稀释后再输注,并且减慢输液速度,严防药液渗出血管外,注意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性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禁止在发生静脉炎的部位处,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超短波诊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合并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出现空气栓塞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将患者处于左侧位和头低足高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不注意则会发生输液反应,现将其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1 输液反应因素

(1)热原: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昏迷。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媒放置超过24h;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

(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病人输注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血浆等,或者配伍青霉素类、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磺胺药等易致过敏药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以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在制备时混入大输液中,于临床应用时就会引起输液反应。据报道,输液中如果含有大量大于12μm的微粒即可以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或静脉炎。如果异物侵入组织,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甚至引起死亡。

(4)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有人对出现热原反应的25批液体连同输液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原液体均合格,而通过输液管的液体则热原反应阳性率达84%,说明散在热原反应主要与输液器具消毒不完全有关系,应引起注意。

(5)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原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或热原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超过48h等,可以引起静脉炎;针头未全部进入血管,液体外渗,可以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

2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1)配制合格的输注液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所用管道器具应清洗干净,溶媒原辅料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配制时应该严格防止污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灭菌应该完全彻底,并作有关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2)输液器具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3)输液前应严格检查,看有无瓶身或者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等。(4)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注射技术规范。(5)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时,应注意其相互反应和配伍禁忌。输液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输液瓶已经打开应该一次用完。(6)根据病情尽量减少输液。避免同时加入多种药物,否则易增加毒性、降低药效以及增加输液中的微粒数,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输液反应。

第15篇: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输液反应

一、诊断标准

1.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2.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

3.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4.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二、治疗方案

输液反应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等常见的症状,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当患者出现静滴过程中或静滴结束时出现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明确病因,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抗过敏,激素,对症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及并发症的产生,挽救病人生命。

给予监测四大生命体征(监护仪),常规检查血常规、指尖血糖、出凝血时间、肾功、离子、心电图。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2)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

(3)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体温升至38.5℃以上给予肌

注2ml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4)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非那根(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立即肌注(小儿0.5-1mg/kg/次)。

(5)激素(地塞米松)治疗,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5mg/kg/次)。

(6)如果出现肢端发凉或皮肤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针5mg(小儿0.5-1mg/kg/次),SBP

(8)患者病情平稳后向患者解释输液反应,患者入院时应反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并完整记录在病案中,在静滴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沟通静脉输液药物相关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知情后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在医生护士均签署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静滴治疗。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消瘀软膏或疏风软膏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红光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四)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

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三、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 1 药物

(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应降低药物浓度。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2 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3 输液速度 静滴含K +、Ca 2+、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4 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

5 患者因素

(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四、总结

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1 输液反应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在输液后 15分钟至 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 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2 原因分析 把发生输液反应的因素分为四种,药物因素:经检测发现药物外观变化(包括透明度、颜色、絮状物、瓶口松动、安培裂缝等)或发现热原及微粒超标;输液器具因素:经检测发现输液瓶、输液器、注射器热原及微粒超标;操作因素:经检测同一批号的其它药品和输液器具热原及微粒均不超标且无其他质量问题。病人因素:经检测无其他原因可循。

3发生机制 热原是指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物质的总称。广义的热原包括了细菌性热原、内原性高分子热原及其化学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证明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它是由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微粒异物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异物如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以及输液过程中空气没经滤过而进入输液的致病菌或灰尘等,可引起类热原样反应、静脉炎,血管肉芽肿、肺水肿、栓塞、过敏反应等 。热原由静脉输入血液,刺激脑下垂体发热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4 预防

(1)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

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 改善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按常规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用0.2%漂白粉或1%84消毒液进行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2次。每月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减少治疗室及病房人员流动,避免扫地、扫床,以减少空气中的尘粒。目前采用的净化技术是提高输液环境空气的洁净度保证大输液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如安装净化间,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

(3)严格操作规程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力碘或75%酒精棉签一次消毒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因此,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

(4)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配液加入粉针时,加药后应让药物必须充分溶解,必要时增加灯检,符合输液要求方可输注;药液宜现配现用,尤其是在高温潮湿季节或外部环境较差时。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第16篇:输液反应试题答案[材料]

输液反应试题答案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 2.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患者因素、(液体与药物)、(输液器材质量)、(配伍禁忌)、(输液速度及环境)、(液体配制程序)。

3.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脸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肺部布满( 湿罗音) ,心率快,(心律不齐)。 4.空气栓塞的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

1.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 50%~70% 的酒精湿化,其目的是 :E

A.使病人呼吸道湿润 B.使痰液稀薄,易吐出 C.消毒吸入的氧气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2.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可能引起什么症状?A

A 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痰

B 频繁早搏

C 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条索状红线

D 血压升高

E 血红蛋白尿

3.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让病人采取什么卧位?C

A 直立位

B 垂头仰卧位

C 左侧卧位

D 右侧卧位

E 半坐卧位

4.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是空气阻塞了:C

A 上腔静脉入口

B 下腔静脉入口

C 肺动脉入口

D 肺静脉入口

E 主动脉入口

5.从静脉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肿痛等症状时宜:C

A 适当活动患肢

B 降低患肢并用硫酸镁湿敷

C 抬高患肢并用硫酸镁湿敷

D 生理盐水热敷

E 70%酒精湿热敷 6.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C

A.过敏反应 B.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发热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7.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D

A.过敏反应 B.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C.发热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8. 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D

A.咳嗽、呼吸困难 B.心慌、恶心、呕吐

C.紫绀、烦躁不安 D.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 E.胸闷、心悸伴呼吸困难

9.预防输液反应的主要措施是:A

A.认真查对 B.做好输液器去致热原工作 C.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D.严格掌握输液量

E.严格控制液体温度

10.静脉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可能发生什么危险?C

A 脑气栓引起昏迷

B 冠状血管气栓引起心肌坏死 C 肺动脉气栓引起严重缺氧或死亡

D 左心房气栓引起心律不齐 E 右心房气栓引起心室早搏

二、多选题(9分,每小题3分) 1.与输液发热反应有关的症状是:B

①寒战 ②恶心、呕吐、头痛 ③高热 ④咳嗽、呼吸困难 ⑤眩晕、血压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2.下列哪些属于输液反应:A

①发热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心脏负荷过重

④出血倾向

⑤静脉炎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④⑤ 3.关于静脉炎正确的是:B

①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②局部红、肿、热、痛

③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引起

④可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格引起

⑤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A 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

三、问答题(10分) 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 1.患者出现输液反应

2.当值护理人员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通路 3.按输液反应常见原因对症处理

4.报告上级医师及相关部门协助处理事件 5.安抚患者及家属

四、病例题(41分)

1.马强,男, 75 岁,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治疗。当日上午 9 时起开始静脉输入 5% 葡萄糖溶液 500ml 及 0.9% 氯化钠溶液 500ml 。滴速为 70 滴 / 分。 10 时左右,当护士来巡房时,发现病人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18分) (1)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2分)

急性肺水肿

(2)护士立即应采取的措施是(10分)

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给与高流量的氧气吸入,氧流量6-8 升/分钟。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 为了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护士可采用什么进行湿化吸氧,为什么?(3分)

酒精,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

(4)为缓解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为什么?(3分)

端坐位,双腿下垂,四肢轮扎。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车进,女, 27 岁,阑尾炎术后第 5 天,体温 36.8 摄氏度,刀口无渗血渗液。当日上午 9 时许,继续静脉点滴青霉素, 30 分钟后,病人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 40 摄氏度,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14分)

(1)根据上述表现,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 ? (2分)

发热反应

(2)上述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2分)

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3)如何护理病人 ? (10分)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同时注意体温的变化。对高热者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3.张军,男, 65 岁,因病情需要行加压静脉输液。当护士去治疗室取物品回到病人床前时,发现病人呼吸困难,有严重紫绀。病人自述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护士立即给病人测量血压,其值为 6.6/10.6kpa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 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什么情况? (2分)

空气栓塞

(2) 护士应立即协助病人取何种卧位 , 原因是什么 ? (3分)

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位。以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

(3)如何预防此问题的出现 ?(4分)

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加强巡视。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第17篇:输液发热反应处理

关于输液发热返佣处理程序的规定

各科室:为提高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有效保证病院住院期间的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输液发热反应在临床治疗中的发生和和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护理部特别发出输液发热反应的处理程序,望各科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一、输液发热反应的处理程序 一般输液发热反应

1、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封存送检

2、寒战者肌注非那根25-50mg或杜冷丁50mg,若症状不能缓解静注地米10-20mg,病理性发热继而静滴地米10-20mg.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h测一次T、R、P、BP,发热者头部冰枕,急查血培养。

二、严重输液发热反应(发生休克者)

1、急查肾功能、空气分析、导尿、记24h出入量,无尿者用速尿20-40mg静滴。

2、扩容:晶体:5%扩盐、平衡液、生理盐水等。

胶体:白蛋白、血浆、低右、贺斯等。

3、纠酸:5%SB125-250ml静滴。

4、钙剂: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10-20ml缓慢静推。

5、血管活性药:多巴胺40-80mg+阿拉明40-80mg静滴,严重时肾上腺素1-2mg静滴。

6、出现肺水肿用速尿20-40mg静推,0.25%氨茶碱0.25静推或西地兰0.2-0.4mg静推,至病情稳定后改用抗生素。

输液发热反应护理程序

(一)病院的护理

(1)立即停止原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皿及不同批号液体控制低速,并报告医生。

(2)对一般输液发热反应者,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治疗,2h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对寒战及度热着分别做好保暖及降温措施,直至病情稳定。

(3)发生严重输液发热反应者立即报告医生,应支走守护,立即給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直至病情稳定,及时严格执行医嘱进行抢救,并抽血标本送培养。

(二)输液用具的处理

(1)将剩余药液及输液皿,用无菌技术处理后,及时送检。

(2)将所用过的消毒碘伏、棉签、配药的注射器、安瓿一并送检。 (3)随机抽取同一批号的输液器2-5具,液体1-2瓶送检。

(三)科室处理程序

(1)发生输液发热反应后,立即上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

(2)科室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并且认真讨论,查找原因,及时杜绝和减少不安全隐患。

第18篇:输液反应预防处理

输液反应预防及处理护理规范

一、输液反应的预防: 1. 加强液体管理:一是减少药物贮存(一般备2-3天的量)。二是在使用上做到先领先用。三是护士长要每周检查科室液体、药品情况,确保无过期、变质的药品及液体。

2. 加强治疗室规范管理:按治疗室管理规定执行。要求做到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每日的清洁、消毒工作落实;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各类医疗垃圾处理规范。

3. (1) 加强护士的规范化操作管理:

护士在执行输液医嘱时认真把好药品查对关。严格查对药品的有效期及质量,发现药品过期或质量有问题、液体过期、微粒、絮状物、混浊、输液瓶(袋)有裂缝、漏液等不合格液体不得使用。

(2) 把好加药关。

① 环境合要求:加药前要注意开窗通风、清洁台面、整理好治疗车。 ② 严肃认真:不可一边加药一边谈笑、打闹等。

③ 规范操作:加药前洗手、戴口罩,认真检查药品质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加药时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无菌原则,按规范操作。操作中禁忌:使用过粗针头加药、多次穿刺瓶塞、一根棉签连续消毒瓶口(超过3个)、锯安瓿前不消毒、持注射器不规范污染注射器活塞、注射器反复使用长时间不更换。一次拔安瓿的量超过一个注射器的容量。

④ 输液液体要现用现配:最多可配制500ml的一袋备用或100ml的两袋备用。 (3) 严格把好输液器材关。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输液针头(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三通管、肝素帽(正压接头)、棉签、敷贴有无过期及质量问题。

(4)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范。加药、打针、接瓶前均应戴口罩、洗手。输液瓶口、病人的皮肤按规范严格消毒。

(5) (6) 按医嘱、病情、输注药物的要求控制好输液速度。

严密观察病情:输液前观察深静脉、PICC、留置针穿刺处有无红、肿、热、痛、分泌物等感染征象,如有感染征象应及时处理及报告,必要性拔管。输液过程中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严密观察。 (7) 严格带教。未取得护士执照的护士、实习护士须有带教老师从旁带教方可加药、输液、接瓶。

4. 加强临床输液管理: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凡发现医生所开医嘱与药物说明书要求的溶媒不符,或一袋液体加入多种药物、有药物配伍禁忌等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二、输液反应的处理:

1. 一旦病人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对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遵医嘱进行处理,必要时抽血做血培养。

2. 立即报告护士长,将残余液体送细菌培养及药剂科检验。及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通过电子证务发至医疗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药剂科、总护士长。

3. 4.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跟踪病人的病情变化。

注意证据的保留。护理记录要记录出现输液反应组液体滴注的时间、速度、余液量;护士在输注过程中巡视的时间和病人的状况;出现输液反应的时间、症状、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效果。护士长检查输液执行单的执行时间、护士签名是否按规范,妥善保管好输液执行单。护士长要及时查看液体、血培养等检验结果,并及时打印化验结果保存。

5. 科室护士长应对输液反应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护理责任:若存在护理责任,应明确责任后按绩效管理规定处理,制定改进措施,认真抓好整改。

第19篇:静脉输液常见的反应

1、静脉输液常见的反应? 答:发热反应(最常见)、静脉炎、液体渗漏

2、静脉输液的滴速? 答:(1)成人:40-60滴每分钟

早产儿:4-6滴每分钟

新生儿:6-8滴每分钟

婴儿:8-10滴每分钟

幼儿:10-15滴每分钟

学龄儿:15-30滴每分钟

3、输液时间的公式?

答:输液时间等于液体总量乘以点滴系数再除以每分钟滴速乘以60(分钟)

4、每分钟滴速的公式?

答:每分钟滴速=液体总量×点滴系数/输液时间

5、血制品的注意事项?

答:血制品不能加热,取回的血不能来回振动,需要放置15-20分钟方可输入,一般血制品4小时内必须输完。

6、库存血的注意事项?

答:库存血一般在血库放置2-3周,长时间的输入库存血,容易引发酸中毒和高血钾

7、静脉输血的禁忌症?

答:急性肺水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对输血有变态反应、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肾衰竭

8、瞳孔?

答:正常的瞳孔两边等大等圆、边缘整齐、位置居中,瞳孔大小小于1mm,称为针尖眼。 两侧瞳孔缩小,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单侧缩小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

瞳孔散大直径为5mm,一侧散大固定,提示急性脑血肿、脑肿瘤引发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双侧散大提示颅内压增大、颅脑损伤以及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称为光反射消失

9、六个勤?

答:勤观察、勤更换、勤整理、勤擦洗、勤按摩、勤翻身

10、脑死亡的概念?

答:

1、自主呼吸停止

2、脑干反射消失、

3、脑部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4、脑电波呈直线

5、不可逆性深昏迷

6、脑死亡时间12消失‘反复检查结果相同

11、稽留热、弛张热、不规则热、间歇热?

答:稽留热温度持续为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急性传染病,如肺炎、伤寒

弛张热温度在39℃以上,波动范围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最低体温扔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内极不规则,时高时低,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脑肿瘤发热

间歇热体温骤然上升至39摄氏度以上,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一下,一个间歇有反复发作,常见于痢疾。

第20篇:住院患者发生输液反应

住院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

应急预案及程序

发生反应 --- 立即停止输液,更换其它液体和输液管,通知医生

应急处理 --- 遵医嘱给药,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严密观察病情 ---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及其他临床变化

按程序及时上报--- 填写报表,报告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

将保留的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室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

记录---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的全过程 注: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创伤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评估---病人情况:外伤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神志恍惚,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

急救物品:急救车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齐全,功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抢救---立即取合适卧位,就地抢救,呼叫医生

选择较粗大且直的血管,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可用大号套管针,必要时采用双通路。同时,输入液体及其他血制品,但要防止发生肺水肿。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止血剂及新鲜血,如患者继续出现血压下降,心率〉120次,血压〈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患者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配合医生及时查找原因是否有合并内脏破裂,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同时临时结扎肢体出血部位。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密切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注意为患者保暖。密切观察血压及尿量的变化,并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加强床边护理,消除不良心理。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抢救情况,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稳

等心理护理工作

记录---按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 注:抢救休克期间应每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改为1~2小时一次,同时应用心电监护,病情允许时,配合医生将患者送手术室处理。

患者突然发生猝死的

应急预案及程序

评估:1.病人情况:患者在病房,走廊,厕所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病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就地抢救

2.急救物品:做到“四定“,物品性能完好,完好率100%

3.医务人员(1):坚守岗位,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定时巡视病人,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2):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抢救:1.第一发现者不得离开患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增援人员到达后,配合医生按心肺复苏流程迅速心肺复苏

3.建立并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4.及时将患者搬置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注意保暖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

心理护理:认真与家属沟通,并进行安慰

向家属交代病情及抢救情况

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通知单位或殡仪馆将尸体运走,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记录:规定6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及病人生命体征

注:1.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2.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

《输液反应整改措施.doc》
输液反应整改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