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党建工作总结

2021-02-22 来源:党建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城中村党建模式

城中村改造中“四落实”党建工作新模式初探

———记党建工作在兴隆片区改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兴隆片区改造工作的启动,兴隆街道党工委把城中村改造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健全五项机制,加强管理。立足拆迁工作的形势及实际问题,把握自身定位,提出了“党员带头、干部率先”的总要求,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管理机构、工作制度、服务措施、活动内容“四落实”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成立专门工作管理机构,搭建平台。

街道党工委组织街道、村党支部党员干部成立街道拆迁改造党建领导小组,组建由党员干部为主干的政策处理、后勤服务、宣传报道、安置服务、检查督导、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组,确保征地拆迁的各个环节工作到位,合力攻坚。

1、加大宣传,政策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片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兴隆地区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上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支持项目建设。要做到“四大员”一是做好政策“宣传员”。 发扬“白加黑”、“五加二”奉献精神,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地讲政策,“心贴心”地释疑难,“零距离”地解民忧,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做好民情“信息员”。街道党员干部深入到每一个被拆迁户家中走访,倾听他们的诉求,及时摸清每户家庭状况和思想状况,认真梳理,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做好村民“服务员”。在拆迁中,我们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辖区残疾、重病、贫困户等特殊群体争取扶贫救济,办理优抚低保等,多渠道、多途径给

1予他们经济上的扶持和生活上的关心。四是做好村民“安全员”。拆迁工作开展后,街道在各重点部位建立了由村支部、包片民警组成的联动安全网络,随时掌控安全稳定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将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2、创新活动内容。在五个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我是党员、从我做起”、“我为拆迁献一计”、“争当拆迁先锋户”等承诺活动。每位党员签订《“争当拆迁先锋户”党员承诺书》,引导党员在拆迁工作中发挥好带头、带动作用,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同时主动联系10户以上其他拆迁户。村党支部监督跟踪党员所承诺的事项,设立“拆迁排行榜”,督促党员带头拆迁,创先争优,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党性责任。

二、建立制度,发挥党组织龙头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

(一)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党员管理

1、推行党员帮办制度。拆迁期间,在城中村设立党员帮办服务站,在村民租住相对集中地设立群众事务帮办点。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承诺和帮办党员电话等,为农村群众提供房屋租赁、子女就学、就业介绍、腾房搬家等“一站式”代理服务。

2、实行党员联系卡管理。针对拆迁后党员居住分散、不便管理的现实情况,借鉴流动党员管理方式,实行党员联系卡制度,将每一名党员去向、租住地、从业情况、联系方式等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账,按租住地相近或从业相近划分,若干名党员中明确一名支部成员(或优秀党员)作为党员联系人,具体负责落实支部安排的工作,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信息管理到位。对过渡党员采取“一人一表”的方法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做到“流向清楚、联系方式清楚、思想状况

清楚”,初步解决了党员活动难组织问题。二是联系反馈到位。通过向过渡党员发放联系卡,定期进行信息反馈,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鼓励他们“常回家看看”,进一步保持凝聚力,实现人心不散、作用不断。三是学习教育到位。各级党组织通过邮寄学习资料、短信群发党建信息等形式,让过渡党员坚持学习。确保回迁过渡期内,支部能找到每名党员,党员都能找到支部,做到“流向清楚、联系方式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做到组织活动全覆盖,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零掉队。

3、健全党员管理机制。对居住比较集中的党员,设立党员活动站,由原支部负责管理;对于租住比较分散的党员,在居住地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待回迁后再加入新的社区党支部;对不再回迁的党员,按现居住地转入所在地党支部;对从事相同或相近行业的党员,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立了党员中心户管理机制,每个党支部根据党员和居民数量,确定若干个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就近就便联系3至6名党员,形成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网络。确保组织生活不间断、作用发挥不减弱、党员义务能履行、党员权利有保障。

(二)严格落实“四民主、三公开”制度

根据兴隆片区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实行“阳光拆迁”、“和谐拆迁”“依法拆迁”“文明拆迁”“稳定拆迁”五位一体工作法,党工委按照规定和法定程序制定相关拆迁制度,熟练准确掌握运用法律规定:一是对征地补偿标准、建筑物拆迁及补偿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二是对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严格管理,指导村两委依法按程序开好村两委成员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并做好文字记录,备案待查,各种会议决定备案公开公示;三党组织把

拆迁工作以公开榜或广播的形式公布于众,做到依法、文明、公开、民主、和谐,避免暗箱操作。

(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 村两委班子把完成拆迁工作,作为检验本届村两委班子战斗力的考试,在应对困难中增进团结,用一个声音说话,开展工作态度不含糊、不推诿、不拖泥带水,第一时间给群众吃定心丸。涉及拆迁的各项工作,一律先从村党组织书记家先开始操作,而后是村两委其他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最后是其他村民。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发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斗志投入到拆迁工作中,履行党员义务和责任,带动广大群众顺利完成任务。进一步加强拆迁过程中的党风廉政建设监管措施,并将党风廉政建设监管手段逐步深化并贯穿拆迁始终,坚决维护拆迁户的合法权益。为确保廉洁拆迁的顺利进行将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对补偿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问责。二是加强审计监督。三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党工委办事处成立以政法书记为组长的片区开发建设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对村民提出的异议,依法依据进行耐心的答复和解释,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严防态度粗暴,答复简单,言行过激引发群体性越级上访。

三、激励保障,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创新支部考核办法。针对兴隆片区五个城中村现存状况,街道党工委重新设置支部考核目标体系,对支部的任期目标、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党的组织生活、群众监督等进行创新,使之符合拆迁后新的党务工作需要。特别在对支部书记的管理考核上,重点在管党责任上加大考核力度,教育支部书记牢牢把党务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对在拆迁改造过程中表现

突出的优秀党员,党员年度评议确定为优秀等次,街道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街道党工委将予以重点培养,吸收入党。

积极发挥党建工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的作用,要不断地通过以党建促进拆迁,以拆迁检验党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拆迁任务和党建工作实现双丰收;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群众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通过全程参与拆迁工作,使全体党员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使全体党员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彰显共产党员的本色。

推荐第2篇: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

2010 年**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 **区“城中村”改造涉及五个片区(凤鸣山片区、土湾片区、**湾片区、马房湾片区、中渡口片区)八个社,改造土地总面积 2166 亩,其中农村集体土地 1815 亩,捎带国有土地 351 亩,农房计划拆迁房屋 80 万平方米。我区作为全市三个试点城中村改造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我区各单位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积极推进,项目拆迁和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任务量。目前,项目建设工作相继展开,拆迁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现将 2010 年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拆迁进展情况 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分两部分,分别为农村拆迁和城市拆迁。工作进展情况为:

(一)农村拆迁部分 截止 2010 年 12 月 20 日,完成拆迁房屋量 19.0326 万平方米 , 完成 投资 3.7 亿元 。累计完成 79.4898 万累计投资 22.19 亿元 。

平方米,完成计划拆迁任务量的 100.33%,

推荐第3篇:城中村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篇1:镇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镇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今年,我乡的爱国卫生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对照省市区爱国卫生工作内容、《××市××区爱卫会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要求,掌握新形势下爱国卫生工作的特点、内涵。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除四害、农村改水、改厕、创卫、健康教育等中心内容,使我乡爱国卫生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我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了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专门成立了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卫生、畜牧、农业、工商等部门为成员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卫生院,由和崇善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二、统一认识,明确任务

全面安排部署了爱国卫生工作,强调全乡树立“人人动手,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卫生责任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都知晓搞好爱国卫生运动是创建文明乡镇的基础和保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共创的局面。

三、认真组织,周密部署

我乡爱国卫生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讨论了今年的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并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做到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办公区域无纸屑、无烟头、无积尘、无污垢、无痰迹、无蛛网,门窗净、桌椅净、地面净,各种用具摆放整齐;无垃圾、无卫生死角。使活动的开展井然有序。

四、宣传教育,增强全乡干部群众的爱国卫生意识在活动中,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通过学习和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的爱国卫生意识。同时,印发宣传和健康教育材料,把创卫工作、卫生科普、卫生管理等知识印成小册子分发到城区的相关人员手中。让健康文明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书本、资料的发放,标牌横幅等一系列的宣传,让老百姓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卫生基本常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使乡村环境优美洁净 在开展的爱国卫生活动中,乡政府和卫生院共拌制以敌鼠纳盐为主的灭鼠毒饵小麦2200市斤,并已投放到前山、后山各村小组农户家中及山地周边;向共和村委会南溪村民小组投放立克命鼠饵10件;向共和西关、龙潭七组、忠义烈足、忠义冬瓜林投放消毒灵6045袋;向××区二中及中心校发放消毒灵

4250袋。爱国卫生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投工投劳275个,进入村寨出动车辆16架次,共计支付人工经费及药物经费23680(贰万叁仟陆佰捌拾元),进入村庄开展卫生知识讲座2次,参加人数约600多人,进入学校进行乙肝检测1200人次,乙肝疫苗接种1150人次,并就相关知识进行宣教。9月25日,在卫生院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乡村医生培训会,对下属10个村委会的防疫员、妇保员及村卫生室负责人共22人进行了培训,以提高全乡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水平和和应对疫情的警惕性,掌握甲型流感的防治和疫病知识,从而广泛宣传甲型流感预防常识,正确引导全乡群众科学预防。

六、聘请专职人员清扫飞机场到关坡的公路主干线

××乡地处××市、××区的南大门,过往的旅游车辆和建设飞机场和铁路的施工车辆多,道路保洁压力大,为了给来××旅游的中外游客留下整洁、卫生的第一印象,我乡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经费聘请了四名保洁员,专门负责清扫飞机场到关坡的公路主干线。保证了××乡所属公路清洁。总之,爱国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乡将在今后的爱国卫生工作中将发挥主动性,打好主动仗,使卫生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乡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镇乡年度爱国卫生工作总结的延伸内容:什么是工作总结,如何写工作总结?及写作要点?

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来所做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工作总结分为部门总结,个人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篇2:2013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汝州市爱卫办

2012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按照全市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及创卫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要求,立足区情,突出重点,积极工作,爱国卫生工作及创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及创卫工作的领导,确保爱国卫生工

作及创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区及时调整了区爱卫会组织及创卫组织,充实加强了爱卫办及各级爱卫会组织及创卫组织机构。今年以来,区政府主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爱卫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的爱国卫生工作及创卫工作,爱卫办主要领导数次深入社区、乡镇检查督导,有力推动了全年爱国卫生工作及创卫工作的开展。

二、制定措施,强化责任

为指导全区的爱国卫生工作及创卫工作,我区及时制定并印发了《汝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实施方案》汝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汝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除四害实施方案》,今年4月5日又下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环境景观容貌整治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清洁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多项措施文件。把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了责任清楚,任务明确,爱国卫生工作及创卫工作及创卫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三、突出重点,很抓落实

㈠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健康教育网络组织。为适应广大群众提高生命质量的迫切需求,我区的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区爱卫办、区防疫站宣传科、各街道办事处都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健康教育宣传员,全区还普遍按行业成立了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学校、饮食服务、影剧院等各级健教组织,定期活动。成立了由卫生局局长为组长,防疫站、办事处、人民医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由防疫站为核心、办事处、人民医院为成员的二级健康教育网络组织;成立并健全了各居委会及辖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单位组成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目前,全区共有专职健康教育人员92人,兼职健康教育宣传员800多人,形成了完整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

1、医院健教工作。人民医院是我区唯一的一所县级综合医院,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在全院大力开展健教活动。首先,从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素质入手,聘请专家、教授到医院讲课,每年两次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控烟工作。为加大控烟工作宣传力度,由主管领导带队,5月31日,在时代广场参加了全市集中组织的第25个“世界无烟日”宣传咨询活动。届时,我区设置宣传点2个,制作宣传展牌4块,宣传条幅2条,现场发放禁烟等宣传资料4000份,对群众当场提出的问题,专业人员进行耐心的讲解,收到的较好的宣传效果。

下半年,我区根据市相关文件精神,印发了我区“关于贯彻落实市廊爱卫办第12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全区卫生系统全面开展创建“无吸烟卫生系统”的活动。到目前,局机关、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区医院已全部按文件要求进行了落实,分别成立了相关组织,各级部门主要领导带头不吸烟、不敬烟。会议室、办公室等撤掉了烟缸,并设有明显的禁烟标。经过近期爱卫办组织的自查,分别达到了无吸烟单位的标准。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重要内容。各级机关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该率先做好控烟工作。为落实在公共场所实行禁止吸烟制度。区爱卫办、文明办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创建无烟机关工作的通知”,号召广大公务员带头做到不敬烟,不接烟,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

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为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区政府办公室多次带领爱卫办、建设局等相关人员深入到有关乡镇、办事处及部分生活小区、城中村等重点部位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我区外环内36个城中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以管理工作规范化,清扫作业精细化、整洁环境常态化为目标,以廊霸路、廊大路、廊涿路及西外环道路两侧为重点,兼顾沿线各村出入口及城乡结合部,彻底消除死角死面死点,使城中村环境卫生质量提升一个档次。治理活动共出动人员2.5万人次、出动车辆500台次、清除积存垃圾近2500吨。有关社区、乡镇在活动中把村街周边、农贸市场、城中村、背街里巷、城乡结合部、等部位作为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重点,对以上区域的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卫生保洁队伍的完善、病媒生物滋生环境清理、春季除四害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做到“七有”(即:有垃圾填埋场、有农贸市场、有垃圾站、和适量果皮箱、有公厕、有垃圾清运车、有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制度、有一支清扫保洁队伍)。带动了辖区整体卫生水平的提高。 ㈢灭鼠、灭蟑螂除四害工作

在除“四害”方面:按照市里要求,制定了《汝州除“四害”工作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除“四害”活动的紧急通知》,在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消灭“四害”孳生地的同时,全面开展“四害”消杀工作,“四害”密度基本控制在标准以下。今年灭鼠活动中共筹集灭鼠资金2万元,投放灭鼠毒饵3000公斤,培训投药员500名,投药到位率98%,鼠密度由灭前的5.8%降到标准的3%以下,达到了灭后的1.6%。灭蟑螂活动共投入资金1.3万元,在全区重点区域投放毒饵500公斤,蟑螂密度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我区的爱国卫生工作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市民参与爱卫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基础设施投入和长效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加强;三是爱卫工作力度还需要加深加大。

针对以上问题,2013年我区要进一步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加强对城乡除四害工作的组织指导,大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进度,进一步巩固省级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

汝州市爱卫办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篇3:xx村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xx村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环境亦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村对爱国卫生工作非常重视,几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环境质量,通过干群共同努力,我村爱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xx村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创建卫生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我村在获得省级卫生村光荣称号后,备感信心和压力,没有自满,没有松懈,一如既往地狠抓爱卫工作,按照省级卫生村的工作标准,针对现存的薄弱环节,逐步努力改进,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切实为广大村民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居住环境。现将我村近几年来爱国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到位

我村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爱卫工作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事,对爱卫工作非常重视,把爱卫工作列为村委重点工作,建立长远规划、短期安排,有组织有计划,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管理到位。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组长的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干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广泛动员广大村民参与爱国卫生工作,建立了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二、建立、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我村坐落在xx,交通便利,东至xx,西至xx,南至赢平路,北至丽园路,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06万平方米,休闲健身场所两个约500平方米。辖区共有居民楼36幢,1384户,总人口约有4000人,其中户籍人口2658人,外来流动人口约有1400人,内有xx中心幼儿园1所。为了加强全村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积极探索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具体做法有:

1、加强对保洁员工作的日常监督。我村共有保洁员18名,负责辖区所有道路、楼道的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为抓好我村保洁工作,增强保洁员责任意识,村委制定了保洁员工作责任书,划分区域,制定奖惩措施。村干部分片包干,以每天巡查的方式对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保洁员,要求及时整改,保证道路、楼道清洁,绿化带无白色垃圾,墙面、各种箱体、路灯杆等无乱张贴,无卫生死角。

2、落实村干部每日巡查制度。我村不断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制定并落实了村干部每日巡查制度,根据巡查值班表,当天值班人员对小区开展巡查,要求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同时,做好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做好巡查记录。

3、重视绿化工作。为保障辖区绿化有效覆盖,科学管理,村委与专业绿化管理公司签订绿化养护合同,制定了详细的绿化养护计划。村委对绿化养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村民爱护绿化的意识。

4、成立志愿者队伍,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我村为进一步发挥居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招募日常巡查志愿者,成立了志愿者队伍,每天开展巡查工作,发现问题督促村民整改,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村委,协助当日巡查村干部共同处理问题,切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5、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针对辖区乱堆放、乱停车、乱晾晒、乱耕种、乱张贴等现象,为有效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爱卫意识,村委联合城管、物管每年至少组织3次集中整治行动。

三、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全民文明卫生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习惯。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科学与健康的主题,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一是抓好组织网络建设,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村主任负责,其他村干部为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健教宣传志愿者队伍,形成了扎实的健教工作网络。二是抓健教材料,把卫生知识材料送到村民手中,其入户率达100%,知晓率达98%。三是抓多形式教育,通过宣传栏、入户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卫生健康的宣传教育,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聘请专家开展健康知识培训、讲座,组织广大村民参加,提升村民健教素养。五是开展身体健康状况普查。每年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免费妇科常见病普查,组织退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了有关健康档案,受到了广大村民普遍好评。通过健康普查,使我村村民早知自己身体状况,有病及早到医院治疗,无病加强保健意识,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确保身心健康。

四、加强卫生监督,除害防病有成效 除“四害”工作是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做到除“四害”工作年初有计划,中间有监测,年终有总结,对消杀员进行定区域、定职责,实行标本兼治,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批评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全民动手,人人参与,条块包干。对灭鼠工作坚持时间观念,集中投药,统一行动,查漏补缺,对蚊蝇繁殖季节,经常开展喷药除害,消灭四害孳生地。在防病工作中,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村几年来未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其它传染病,我村7周岁以下的儿童系统管理率、“五苗”接种率每年达100%,使全村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五、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乱晾晒,乱停车导致的绿化损毁,我村投入20余万元,架设固定晾衣杆,对原先不合理的路基石进行改造。由于多年日晒雨淋,健身场地塑胶地面破损严重,村委为了给广大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健身场所,对地面进行重新铺设。

回顾近几年来的爱卫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省级标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还有一些差距。创建工作很艰难,但要长久巩固好就更难,所以我们要继续发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要以这次复查工作为契机,深刻认识到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并非一劳永逸,要坚持原则,巩固成果,紧紧围绕,建管并举,订出措施,落实长效管理,扎扎实实地搞好爱国卫生工作,做到经济化、规范化,继续利用多种形式,搞好宣传工作,提高全体村民的爱卫意识,增强自觉性,使文明卫生的新风代代相传,并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真正使xx村成为一个“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景观诱人、管理民主、和谐稳定”好居处。 xx村村民委员会 2012年4月25日

推荐第4篇:城中村

缘于“高强度”植入的设计探讨——新时期城中村改造理念初探

发布人:刘琛 | 发布时间:2009-05-13 | 来源: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下城中村生活现状的解读,并依托近期开展的实际案例,就在当前情势下出现的高强度改造的改造前提下,以何种改造理念舍“糟粕”而取“精华”,在改造城中村物质实体的同时,继续维持、延续其蕴含的无限活力和丰富生活进行了探讨,并就这些改造理念所折射的改造原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城中村 高强度 生活现状 改造理念

1.引言

在社会发展由追求利益转变为提倡和谐;城市变革由外向扩张转变为内部重组;土地使用由粗放挥霍转变为高效集约的今天,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诸如城市规划、社会学以及整治、改造实施政策和策略等各个层面的观点和论述已然较为丰富和翔实,然而,真正以“整体拆建”或是“局部拆建”模式进行改造尤其是进行高强度改造的案例却不多见,因此,本文不再就城中村整治改造在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改造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进行研究,而主要就在目前既定的“高强度”改造的前提下,如何在整治改造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延续城中村中应予保留、传承和强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探讨。

2.极致与无限——当下城中村生活现状的读取和解析 世界上本没有城中村,城市积极的向农村拓展,才出现了城中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城中村(至少是我国大多数城中村)的出现原因和历程: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开始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区位序列、成本序列快速侵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村集体所有制的农村地区,在空间和社会形态上形成被道路切合或是楼宇围合,城、乡二元结构交互并存;传统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冲突并存;外来移民文化与本土地域文化交流并存的孤岛状、斑块状的“城市村庄”,既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又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它是城市包围农村的进程中未及、未能甚至是未想“歼灭”的自成系统的区域,是在城乡快速交接、交融的过程中于原有积淀上新生的有机体。

然而,在当下,这个“有机体”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已成为了“脏乱差”的代名词;被看成是“城市病”的显性表征成为了必须消弭的“城市伤口”;被当作是“城市肿瘤”成为了亟需摘除的对象。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在改造之前,我们不禁要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改造对象的主体,其真实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 2.1 多元缺失

城中村负面意象的成因主要缘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相关元素的缺失。在物质层面上,首先是建筑空间布局上的过度局促,千百年来对于土地的极度依恋、对祖业传承根深蒂固的思维以及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追求使得村民在修建自宅时很难按照一般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规范对建筑间距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得整体空间过于致密,居住空间必要的私密性、安全性以及应有的良性微气候均受到较大的影响和破坏;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上的不足,包括市政基础设施的缺乏、老化、承载力不足、铺设不规范以及公共配套设施(尤其是教育、医疗和体育设施)的极度匮乏等两个方面。

在精神层面上,则表现为社区凝聚力的弱化和归属感的流失。目前,城中村所容纳的居民并不都是原住民,而是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外来流动人口,以深圳市为例,据相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市城中村常住户籍人口(以原住民为主)为32.7万人,暂住人口共469.4万人,是常住户籍人口的十四余倍” [1]。原住民与外来人口之间客观存在的隔阂、外来人口自有的漂泊秉性和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而引发的戒心以及对村外城市生活的追求都使得他们的心游离于城中村之外,很难对他们的暂时驻地产生多大的认同感。 2.2 极致生存

除了上述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缺失之外,历史遗留问题的积重难返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城中村在土地产权、房屋建筑、社会监管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于城市的法制轨道。对物业出租经济的过渡依赖加上对个人利益的极度索求使得城中村中抢建、违建现象严重(“据统计,村民的主要收入有一半左右建构在违法建筑之上。”[2]),“握手楼”、“接吻楼”比比皆是;垃圾、污水处理不善,卫生状况堪忧;道路建设标准低、路况差,居民出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电力管线架接无序,存在消防隐患且有碍观瞻;绿地、广场极度匮乏,大量居民无法参加合法、健康的休闲活动;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乃至成为犯罪分子的落脚点和犯罪场所——较为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得城中村中的居民基本上处于一种承受着诸多约束、面临着诸多隐患的“极致生存”的状态。 2.3无限生活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处于一种“极致生存”的状态,但是仍然不能抹煞城中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特质性活力。不论如何,城中村毕竟为多数外来人员提供了低门槛的准入证和可停留的栖息地,虽然与本地居民会存在一定的隔阂和地域文化上的冲突,但综合来看,城中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针对特定群体的开放性的多元社区,这里的“多元”包括了地域背景、教育背景、社会职业、社会身份等等,多元人群之间“频繁”的交流、冲突、聚集和融合综合呈现为一种自组织状态下的几乎无限度的丰富生活。而催生这种生活所必需的“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整治得益于城中村极度为人诟病的“高密度”(既包括建筑的高密度也包括人口的高密度)。

此外,经过上层次部门的疏导、指引和决策,城中村亦开始依托自身的禀赋,同时嫁接或移植一些主题性功能,走向一条拥有着无限可能性的道路。以深圳为例:大芬村引入油画主题,对原城中村进行综合整治并新建大芬美术馆,现在已成为具备油画创作、加工、展出、销售这一完整产业链条的大芬油画村;(图1)田面村引入创意主题,将原有工业厂房改造成为容纳建筑设计、平面设计、装潢设计、印刷加工等类别的创意产业办公建筑,着力营造田面创意产业园,并提出“设计之都”的口号。(图2)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毕竟合适于城中村的主题素材是有限的,主题的过渡重复反而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诸如恶性竞争、审美疲劳、识别性下降等等,此外,上述案例在整治方式上主要还是采取了“以穿衣戴帽”为主要途径之一的“综合整治”的方式,并没有进行规模大、影响面广的拆建和随之而来的高强度开发。

3.割舍与捍卫——高强度写入前提下的改造理念探讨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存在的都是必然消亡的,事物的存在总存在其两面性,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村民的收入问题、接纳了低收入流动人口、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减轻了各级政府的压力,但开发强度超标、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阻碍城市功能提升、破坏城市景观秩序、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再加上如前所述的极致生存和无限生活的比对可以看出,它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并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

诚然,城中村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偶然和必然的原因,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城中村完成其既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时,对其的整治和改造必然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由于前段时期对城中村的“放养”,抢建、违建烈度之大使得大部分城中村目前已然处于一种较高强度的建设状况下,甚至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随着《物权法》 的公布和“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所昭示的社会法治建设和文明建设的进步,面对高强度建设现状所导致的高昂的改造成本,在“整体拆建”和“局部拆建”的改造模式下,高强度的再开发已是一种无奈的必然,也是现阶段依上述两类模式改造城中村所能采取的最直接的办法。 勿庸讳言,这其实也是资本在诸多利益主体的相互博弈下直接介入或者说冲击城中村的过程中所必然会采取的办法,因为至少在现阶段,这种高强度再开发的方式是能够协调、平衡各利益主体的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在高强度写入的前提下,出于对城市、城市发展的责任、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光照、出于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出于对城中村历史遗存的尊重,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在改造物质实体的同时,继续维持、延续前述的社区活力和生活的丰富性的问题已然亟待研究。以下仅以近期笔者承担、参与的深圳市三个旧改以及与旧改相关的规划案例为依托就此议题进行探讨。 3.1 “裁剪”理念——局部实体的割舍 所谓“裁剪”,原指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比喻对事物的取舍安排。在城中村整治改造中以此为核心理念的关键是如何去取舍,如何在必要的割舍之后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以下以深圳市福田区福兴坊改造为例就此进行阐述。

福兴坊位于深圳市中心公园内部,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资源独特:南面道路是深圳市特区内仅存深南公路的旧址,记载了深南大道变迁、发展的历史;现状保存的民居碉楼以及70、80和90年代城中村建设肌理完整的记录了深圳市城中村出现、成长和壮大的发展历程。07年编制完成且近期亟待实施的《深圳市中心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提出“结合中心公园的总体规划,对福兴坊进行重点改造,有选择地保留和拆改建,转换其功能”,“建设城中村历史博物馆,结合深南大道旧址,建成深南大道变迁史展示馆”的改造思路。

就现状而言,整体建设状况较为一般。现状私宅多为5层左右,部分6-7层,建筑密度过大,建设强度过高(现状容积率3.1),建筑立面和景观环境建设较差,对于中心公园的景观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紧缺。根据初步估算,改造容积率应在6.5左右方具备经济可行性。

规划拟根据深圳市中心公园规划和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综合整治”+“局部拆建”的改造方式,对部分现状做必要的割舍——拆除中部建筑质量较差且特色不足的私宅,改造为内聚性的休闲文化广场,营造成为福兴坊的活动、文化和视觉中心,同时与南侧道路(原深南大道)及内部街巷相联系,将各类游憩活动引入福兴坊内部,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开发性、激发社区的持续性活力;拆除东侧和北侧建筑最为密集、环境最差同时拆迁难度较低的集资住宅,在北侧建设一栋集商业、办公、酒店式公寓以及配套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楼,用于补偿、安置和周转拆除建筑,东侧建设一栋文化产业楼,引入设计、动漫、广告、古董与艺术买卖等创意性文化产业功能,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生活的有机融合,促成片区功能的转型和提升。

“裁剪”是理念和方式,“割舍”是前提和切入点,通过战略上“舍小就大”再辅以恰当的战术措施——穿衣戴帽、主题功能导入、主题路径架设等等,在整治、改造城中村物质载体的同时,在不突破周边城市各类设施承载力的前提下,延续并进一步拓展城中村的多元化,将针对特定群体的以住宿、暂留为主要模式的“开放”提升至面对全社会的以体验、参与为主要模式的“兼容”,传承并进一步激发城中村的活力和凝聚力,进而促成城中村所处区域的持续性协调发展。

然而,在“割舍”之余,有没有什么是值得“保留”甚至是必须“捍卫”的呢?以下谨以深圳市南山区两个地理位置相近的城中村的改造为例试做解析。

3.2 “契合”理念——社区活力的捍卫

“契合”意指“投合、意气相投”,用于城中村改造中是指功能之间的互动性有机接合,而非机械的拼合和粘贴。以深圳市南山区龙井村改造为例:

龙井村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塘朗山南麓,周边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条件优越,被一条主干道和三条次干道围合,且规划中的深圳BRT 1号线沿北侧主干道穿越并于龙井村附近设有站点;发展机遇难得,南山区“北硅谷”战略的执行、欧洲城开发的实施、华侨城北拓的构想均可在现在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为龙井村的改造间接的注入无形但颇为强劲的动力;改造意愿强烈,地方政府、村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原村民均已明确改造意愿,综合而言改造条件已然成熟。

现状建设强度较高,容积率2.6;各主要功能——绿地、工业、四类居住(村民私宅)、二类居住(集资住宅)基本呈现为一种南北向的并置状态;西北角的绿地规模较大、环境良好,但开发度不够、利用率不高,村内现状居住环境较差,各类配套设施不足。依据相关专业公司的经济测算,改造容积率应控制在6.0左右方在经济上具备改造可行性。

规划在上述改造条件的制约下,拟采取“整体拆建”的改造模式,在功能策划上除立足于为“北硅谷”提供必须的居住配套外,依托该村南侧欧洲城新兴的家居、建材商贸产业及原有工业的辐射,延展出适宜的包括酒店(酒店式公寓)和以家居为主题的创意、加工、交易等多门类的商业以及办公等功能;在功能组织上贯彻“契合”理念,以现状为依据,以各 主体功能(绿地、居住、办公、商业、教育)为“楔块”,并根据各功能楔块之间的适应性和联动性对其进行初步组织,进而利用“边界效应”增进各功能楔块之间的接触频度,强化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过渡;在具体空间营造上注重街道尺度的处理,街区密度、品质和景观、体验多样化的塑造。此外,着力通过提高户外空间、大部分灰空间和部分室内空间的混合使用度,提升使用效率尤其是开放空间的使用效率,尽量杜绝消极空间的出现,综合促成改造后的社区在功能、产业、空间、人群和活动等多方面的“契合”, 以此坚决捍卫社区活力的延续、传承和升级——由原来的被动、反射式活力 转变主动式、探询式活力。 3.3 “编织”理念——场所精神的延续

由图11,可以清晰的认知到“编织”这一行为的运行机制:并置和穿插,落实到城中村改造中主要是指将各值得保留的和后续衍生出来的特征性元素按照一定的线索,通过并置和穿插的途径将其合理的组织在一起。以深圳市南山区光前村改造为例: 光前村位于龙井村西侧,其改造背景和条件与龙井村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就现状来看,建设强度较高,容积率2.2;主要功能有绿地、工业、居住(含二类、四类)、教育、办公和仓储物流等,整体上呈现为东西向的平行并置状态;绿地囿于西北角,环境良好但极为封闭;村内现状居住环境较差,配套设施基本满足现状需求。依据相关专业公司的经济测算,改造容积率应控制在6.0左右方在经济上具备改造可行性。

与龙井村类似,规划拟采用“整体拆建”改造模式,但必须保留、利用以下元素:(1)历史文化元素:席帽岭宋墓(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宗祠(今年祭奠不断),珠光小学(规模24班);(2)绿化生态元素:封闭于西北角的荔枝林(3.25公顷),光前村北侧和东侧的自然山体,此外,还应保留同属上述二类元素的位于现状村委办公楼西侧的两株百年榕树。

规划在功能上主要设置居住及其配套功能,并根据现状做并置布局,两侧主要为商住功能,底层商业尤其是东侧的底层商业除了为住区提供配套外还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中部设置居住及为住区自身配套的教育、公共服务等功能;在空间组织上,规划于“编织”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引下根据现状条件和规划功能布局架构了三条东西向并置的“主题轴”——以席帽岭宋墓、郑氏宗祠、百年榕树为序列的“历史文脉轴”;以珠光小学、幼儿园、各型开放性硬质场地、各类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为元素的“公共服务轴”;以各组团绿化庭院空间为线索的“生态休闲轴”,之后再通过南北向并置的步行路径、水体元素与之相穿插。以求在功能、轴线的并置的基础上通过路径的穿插带动体验的穿插,增强各轴线所串接的开放空间、服务设施和历史遗留的可达性和服务半径,提升其使用频率,促进改造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强化历史记忆、延续场所精神、凝聚社区情感。

4.结语

以上依据对城中村生活现状的剖析,在国内相关的成功性实例较少的研究背景下,依托三个实际的城中村改造案例就以“高强度”再写入为前提的城中村改造理念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实际上,对应于不同的改造对象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改造理念,但是纵观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理念所反映出来的原则是既定的和有着强烈的倾向性的,即它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先导,应以关怀实际民生为主旨,应以改善人居环境尤其是凝聚精神上的环境为准绳,应以捍卫、传承城中村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范畴所拥有的一切良性要素为目标,而不是一味的未经思考或妥协于压力下的舍弃。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规划研究报告》.P108 2 同上,P123 3 《深圳市福田南片区B121-――11号宗地规划研究》项目组.《深圳市福田南片区B121-――11号宗地规划研究》.2008.04 4 《深圳市南山区龙井村改造专项规划》项目组.《深圳市南山区龙井村改造专项规划》.2007.12 5 《深圳市南山区光前村改造专项规划》项目组.《深圳市南山区龙井村改造专项规划》.2007.12 (本文为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原载于《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推荐第5篇:城中村

“城中村”是城镇化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等多重因素聚合的产物,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城市中大量低收入流动人口(主要包括农民工和非户籍人群)总要有个住处,“城中村”或许并不尽如人意,但在保障房制度健全之前,它不仅

是许多流动人口的栖身之地,也是他们进入城市、实现梦想的起点。

本期专题所选的三个大城市,都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中村”管理上进行了探索:北京社区化管理由治安为出发点向服务延伸,上海力求用主动服务打破“新二元结构”,广州以“柔性管理”助推外来人口生活融入。这些探索尽管与“城中村”民众的要求还有距

离,却很可贵。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城中村”治理不是简单的社区治理,“城中村”许多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城乡体制的隔阂、户籍待遇的分离、收入分配的悬殊、权益保障的缺失等等。因此,我们在推进“城中村”治理的时候,应该有更广阔的视角、更全面的措施

和更大的改革勇气。

推荐第6篇:城中村改造

从行政法角度分析昆明城中村拆迁改造

杨永梅段红平

摘要:城中村改造是21 世纪中国市长们经营城市的最重要的工作。但城中村改造涉及到地方财政、开发商、村民三方激烈的利益博弈,所以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各地创造了五花八门的经验,征地补偿标准差异也相当悬殊。尽管村民对待城中村改造态度不一,但政府强势推进的态势十分明显。

关键词城中村补偿标准征地

作者简介:杨永梅,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段红平,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88-02 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

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

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

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城中村改造实质是调节政府、业主与改造单位三方的利益,

其中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处于主导地位。但政府主导并不在于大

包大揽,而在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运作,培育市场和 发现微观利益主体,促使市场主体自行组织资金力量来推动城中

村土地流转和经济的发展。而法院主要是依法公正审理相关案

件,明晰产权,理顺关系,化解各方矛盾,为城中村改造扫清障碍。 昆明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

指导意见》中指出,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中村”普遍存在建 筑抗震安全未设防和火险隐患突出、环境脏乱差、市政设施不配

套、治安混乱等问题,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已成为 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从法律角度讲,“城中村”的改造也

是十分必要的。

一、昆明城中村拆迁改造的法律依据

昆明城中村改造的法律依据:(1)《土地管理法》——集体土

地上附着物的拆迁;(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有土地

上房屋拆迁;(3)《城乡规划法》——违章、违法建筑的拆除;(4) 《物权法》——对于私有房产的保护。

城中村房屋拆迁中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国

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

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

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实施条例》: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 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

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实践中很少采用司法强迁,而农民没有救济手段,上访现象突出。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法律依据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昆明市

已出台的相关政策: 一是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

工作的指导意见》;二是昆明市城中村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

见;三是关于昆明市城中村村改居人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的意见;四是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管理办法;五是昆明市城中 村改造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六是昆明市城中村改造 土地公开交易办法;七是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重建改造实施办 法;八是具体村社拆迁安置补偿实施细则。

二、昆明城中村拆迁改造的流程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运作的基本流程如下:(1)国土部门、

规划部门提前介入,基层组织、企业共同参与,区(县)政府编制拟 改造片区《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在取得国土部门、规划部门 审核意见的前提下,将《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提交基层组织依法 表决并出具承诺文件;(3)区(县)政府将《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 上报市规委审批;(4)区(县)政府将经审批的《城中村改造专项规 划》上报领导小组备案;(5)区(县)政府将拟改造片区用地报征收 回后报入市土地储备中心;(6)以《城中村专项规划》为条件进行 土地处置和公开交易;(7)中标企业按《城中村专项规划》完善项 目立项及相关行政许可;(8)进入正常项目运作程序实施建设。

三、昆明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拆迁不属于交易,拆与不拆没有商量。拆迁的目的不是获得 房屋,而是获得土地。拆迁的实质是土地征用, 是另一个主体利 用政府权力征用,而不是政府征用。拆迁的结果是土地由一个民 事主体变更为另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另一 个民事主体。拆迁属于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剥夺,法律上叫作征 收、征用。

昆明市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拆迁人的法律地位

拆迁人的法律地位有问题,赋予一个民事主体拆迁另一个民 事主体的房屋,民事主体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之间的法律行 为就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原则,但是拆迁民事主体却能够借助行政 强制力完成拆迁。

(二)拆迁补偿的主体有误

承担拆迁补偿的主体有误,根据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顺

序,拆迁人不是自被拆迁人处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而是从国家 土地管理部门出让获得,则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先行收回已经 出让给他人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并为相应补偿及退还出让金,因 此,补偿人应当为国家而不是开发商或者领取拆迁许可证的其他 人。

(三)拆迁补偿问题

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金,在开发商与被拆迁者利益 ◆社会观察

2011 · 02(中)

之间,会首选开发商,考虑和保护被拆迁者利益自然就少。昆明 市根据《昆明市主城区城镇房屋改造拆迁补偿安置管理办法》规 定,拆迁房屋安置补偿费根据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参照同时期、同结构、同用途、同类区域二手房的市场交易价格确定。主城区

城镇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参考指导价为:市中心一环以内6500 元/平方米;一环至二环之间5500 元/平方米;二环至三环之间4500 元/平方米;北边片区4500 元/平方米;东边片区3500 元/平方米; 南边片区4500 元/平方米;西边片区4000 元/平方米。按这个补 偿标准,老百姓拿着这点钱在原来居住的房子周边再去买房子, 根本就买不起。

作为拆迁房屋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其合法权益都应受到保

护。《民法通则》第71 条也可理解为:财产所有权应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可见,对非住宅使用人拆迁补偿问题 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房屋拆迁的进程。而且,非住宅使用人一 般为法人单位,拆迁对他们造成的损失肯定大于住宅拆迁的损 失。而目前我国的立法又滞后于实践,所以,《拆迁条例》要求兼 顾拆迁房屋使用人的补偿,做到有法可依,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政府角色错位

城市拆迁中提出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口 号,本身就有问题。政府的职能或者角色应该是服务和指导,而 不应该是主导,城中村改造涉及已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 有权,村民才应该是主体,应该由他们来主导才对。

政府既是强制拆迁的批准机关,又是拆迁纠纷的仲裁机关,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与基本的法制理念是有冲突的。老百 姓习惯听政府的话,相信政府。但在自己的利益受损时,政府支 持的却是开发商,加上被拆迁人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法律的 救济途径不完善。面对法律的不公、开发商的强势,又没有政府 撑腰,被拆迁户感到十分无助。有些地方政府、拆迁公司和开发 商还合署办公,老百姓进拆迁指挥部根本分不清哪些是政府的 人,哪些是开发商的人,哪些是拆迁公司的人。

政府的角色定位错位,凸显了开发商的强势和被拆迁人与开 发商之间利益的不平等,导致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利益冲突事件屡 屡发生。

拆迁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城建纠纷问题,实际上它已牵涉法

律、政府职能、公众利益等多个方面。在城中村房屋拆迁中,由于 拆迁管理工作不到位、拆迁补偿标准确定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的 原因,致使拆迁过程中的侵权、违约现象屡禁不止,使相关当事人 的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护。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城市经济活动,政府直接参 与拆迁补偿谈判是控制改造成本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掌握政 策优势的政府应作为操作主体,以系统、完整的城中村改造规划 为对话平台和判断标准,将城市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在前期直 接介入与村民的谈判,对推动和促进城中村改造的进展是十分重 要的。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

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法 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项:(1)主体合法原则,即一切国家行政 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行政法律规范,一切行政相对人应严格遵守并

执行行政法律规范;(2)职权合法原则,即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 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3)程序法定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又 称为行政适当性原则,它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 且同时要合理、适当。

昆明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有相关法律为依据,昆明市城中

村改造项目有其运作的基本流程,虽然满足了程序合法原则,但在 昆明城中村拆迁改造中也存在问题: 比如拆迁人的法律地位;拆 迁补偿的主体有误;拆迁补偿问题;政府角色错位不满足行政行 为必须符合法律的原则,因此昆明城中村拆迁改造中不符合行政 法中的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它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不仅要合法, 而且同时要合理、适当。因昆明市城中村拆迁改造 中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有些不符合法律,比如说拆迁人的法律地 位有问题;拆迁补偿的主体有误;拆迁补偿问题;政府角色错位, 同时在拆迁赔偿中赔偿标准也不合理。因此昆明城中村拆迁改 造也不符合行政法中的合理性原则。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包括:(1)城中村改

造过程中土地使用权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确认问题;(2)政府与城 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开发商签订拆迁改造框架协议的性质与地 位;(3)拆迁改造主体资格的确定及拆迁许可证办理的程序及实 体问题;(4)村内股份制合作企业自行组织改造及与其他机构合 作中的法律问题;(5)村外其他机构参加城中村改造竞拍过程中 的法律问题;(6)对违章建筑特殊处理的法律问题;(7)签订拆迁 补偿协议应注意的法律问题;(8)拆迁补偿协议履行纠纷的处理;

(9)对产权不明的房产如何进行拆迁的法律问题;(10)拆迁过程 中的证据保全问题;(11)对拆迁补偿标准发生的争议处理程序和 法律依据;(12)对拆迁造成停产、停业的经济补偿问题。 城中村拆迁改造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通过改造,改变了

城市的面貌,提高了城市品位;能拉动地方经济建设,带动相关产 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开发企业和施工单位通过上缴税金,增 加了政府的财政收益。同时,城中村拆迁改造是一项政策性很强 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的开发改造模式还 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探讨和实践。 总之,“城中村”的改造,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工作,国家尚 没有对城中村的改造进行立法,也暂时没有立法的计划。正在制 定的《征收征用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涉及对农村集体所有资产的 征用问题,但是城中村的改造,在目前法律框架下,实际上是寻找 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接口的过程。随着改造的实施和完成,村变 为社区,农民变为居民市民,分裂的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合而为 一,不仅将为城市的发展创造新空间,也将使曾经的农村居民享 受到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 作用。__

推荐第7篇:城中村改造

以人为本改造旧城区

本报海口2月22日讯(记者范南虹) 广西北海珠海路,道路两边的南洋骑楼内,是酒吧、咖啡厅、餐厅,倘佯其中,有一种时空错换的迷离与惊喜;海口也有一条这样的老街,骑楼里却少了珠海路骑楼闲适的风韵雅致。

“这是因为海口旧城区改造不到位”,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告诉记者,今天下午,他为此向大会递交了《以人为本,有效推进旧城改造工作的建议》。

旧城改造迫在眉睫

邢诒川说,海南自然风光优美自不待言,但海南的城市面貌却跟不上旅游的发展。在海口还有不少脏乱差的城中村。

邢诒川对此进行了认真调查。据他介绍,海口市的城中村及环境较差的街区近80个片区,占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涉及居民约22.4万人,占城市人口的20%。这些城区和城中村多在市中心,如道客村、博爱路一带等,这些旧城区违规用地和违章建筑比比皆是,人居环境恶劣,脏、乱、差现象严重,安全隐患大,许多建筑年久失修,一旦发生较大的灾害,后果不堪设想。据统计,海口市今年一季度发生的火灾主要集中在老城区。

“不独海口有很多旧城区,三亚以及一些市县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严重不符,旧城改造刻不容缓。”邢诒川说。

改造不必都大拆大建

“旧城改造不应只是把街面和外墙粉刷一下、装饰一下就大功告成。”在邢诒川眼里,旧城改造是提升旧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是推动城市发展,是国际旅游岛旅游梦想的诉求表达,“所以,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要从内至外地进行改造。”他认为,旧城区的改造是因地制宜的,不必都是大拆大建,要根据旧城区原有的建筑、区位、居民习俗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他希望海南能通过旧城改造,沉淀出海南独特的民俗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让游客在欣赏海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海南独特的城市之美。

应鼓励企业参与改造

“改造旧城区,只要政策到位,政府不用花钱也能成功完成旧城改造。”邢诒川在《建议》中提出,旧城改造可以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让企业和旧城区居民共同来推进、完成旧城区的改造。

“政府独家运作旧城改造,弊端很多。”邢诒川说,工作方法单一,资金滞后,人力不足,政府既当旧城改造的“裁判员”,又当旧城改造的运动员,不是很妥当。

作为海南现代科技集团董事长,邢诒川正在努力尝试改造海口市龙华区丁村,希望将这一片区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邢诒川建议要以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为目的,对全省旧城改造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制定改造方案;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大胆引进社会资金,鼓励企业参与旧城改造;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供地方式,维护投资人合法利益;改造旧城,不忘民生,要以人为本,在制定拆迁补偿等相关配套政策时,向旧城区居民倾斜。

“旧城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希望看到海南的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有自己的味道。”采访结束时,邢诒川表达了一个城市建设者的期望。

推荐第8篇:新农村 城中村

新农村的概念

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

\"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

\"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

\"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像浙江一些富裕农村大修豪华坟墓等现象就不符合\"新风尚\"的要求。 新农村之所以“新”的意义

1、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2、生活宽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3、乡风文明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4、村容整洁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5、管理民主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

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项目名称:河南省驻马店市东高国际花园(驻马店市第一宗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为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在“城中村”中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个有待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课题。

南宁市“城中村”发展现状

随着南宁市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部分周边农村被圈入城区范围,成为“城中村”。据材料显示,目前南宁市快速环道内的“村庄”有61个,农业人口11.5597万人,总用地面积10864公顷。其中快速环道内以及与快速环道接壤的“城中村”有53个,住户27652户。2004年12月,南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革的意见》,并在各城区开展试点,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革工作。此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旨在改变“城中村”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实现“四个转变”目标(即:由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变,由农村村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变,由农村集体土地向城市国有土地的转变,由农村村庄向城市社区的转变),将“城中村”建设成为运作有序、设施完善、治安良好、环境宜人的现代文明社区,使“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城中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由于“城中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够衔接,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同时,“城中村”的土地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土地的产权又属于村集体所有,这样,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相对比城市低廉的土地价格,使“城中村”中不规范的房地产二级市场特别活跃,导致由于规划和基础设施改善而使土地升值的部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此外,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展,“城中村”耕地被征用速度和规模加大, 原本就少地的“城中村”变为了“失地村”。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城中村”已经被城市社区所包围,而“城中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它既像城市又像农村,既不是城市又不是农村。从管理体制上看,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与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有较大的区别,它们在“城中村”形成矛盾和冲突,有时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出现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村、镇管理又不力的现象。

3、人口构成多元,社会治安堪忧。“城中村”的人口构成复杂,并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城乡二元结构。据调查,“城中村”的人口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当地的原有“村

民”(部分村民已转为城市户口);其次是租用“城中村”村民住宅的城区市民; 第三是来自外地、职业构成十分复杂的外来人口。

4、公共设施缺乏,环境问题严重。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入住,小企业的开办,使“城中村”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导致污水横溢、垃圾乱倒、蚊蝇丛生,空气质量较差。缺乏统一规划的凌乱建筑,形成不了统一连续的街景立面,视觉环境很差,城市形象低下;此外,由于村内道路既狭窄又杂乱无章,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5、村民素质较低,就业问题严峻。由于“城中村”村民和外来人口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一定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加上以出租房屋等手段获取收益比较容易,“城中村”人就业高不成低不就,容易造成失业现象,影响村民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城中村”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1、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按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把推进城市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布局,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难点,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快“城中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及城市化发展步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2、要创新“城中村”新农村建设与改造开发的机制和方式。坚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主动、农民主力”全力建设新农村的新机制,为减轻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压力,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创新企业与乡村的合作方式,让农民群众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国家征用预留土地和规划生产生活用地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以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前提,以解决农民长远生存需要、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最大限度获得城市文明辐射为最终目的,整村推进“城中村”新农村建设与改造开发。通过企农合作,统一规划建设民居与商用结合的楼房,既解决农民新居问题,又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解农民失地失业矛盾;通过以政府为主,企业参与、村民配合,按照城市统一规划进行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引入城市小区和生活小区管理机制,逐步过渡为城市小区管理,实现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构建城乡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样板。

3、要创新政府支持政策。一要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封闭式试点方式,探索社会力量包村合作、单项合作、市场化运作、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二要支持开发商与农民合作,探索以土地入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益设施项目建设。三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征用、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健全社会工商企业、财团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四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取消限制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非农就业的政府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城中村改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别

城中村是被城市包围了的农村,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造要达到“五个转变”:村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转为城市的现代化文明社区。通过改造,城中村和城中村居民都融入到了城市中,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化农业,核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通过这些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村民素质,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其村民身份、土地性质、村级组织等均不发生变化。

从上可看了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推荐第9篇:城中村改造

6月13日,县长牛春堡,县委常委、副县长方业生在县政府办、财政、发改、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和孙口乡、城关镇主要负责同志陪同下,先后到孙口乡高庄村、曹岭村,城关镇台前村、姜楼村、李皮匠村城中村改造现场调研城中村改造工作。每到一处,牛春堡都仔细查看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详细了解目前工程开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牛春堡指出,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县城整体对外形象、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力抓手,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切实把这项惠及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牛春堡要求:一要科学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要结合城中村改造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步骤、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力争项目工程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二要科学规划,搞好配套建设。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强化精品意识,确保工程质量,打造改造开发亮点。同时,要统筹考虑改造工程的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城中村改造与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三要以人为本,保障群众利益。城中村改造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的原则,从大局、从群众的意愿着想,以群众利益为重,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坚决杜绝和避免与民争利的现象发生。四要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拆迁改造的意义和政策,切实做细、做透、做实群众思想工作,争得群众理解和支持,努力将城中村改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五要密切协作,优化建设环境。孙口乡、城关镇和县发改、住建、国土、财政、公安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快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全力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搞好服务,积极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县政府办公室信息科)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城中村改造建设实施细则》的

通知

华龙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濮阳市城中村改造建设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濮阳市城中村改造建设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濮阳市城中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合理利用城市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城中村改造建设范围濮阳市城中村改造建设的范围是城市规划区内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行政村或享有对集体资产处置权的自然村。城中村改造建设的重点是被已建成区包围和将要被新建成区包围的行政村或享有对集体资产处置权的自然村。范围确定在盘锦路以西、汤台铁路以北、濮上路两侧、绿城路两侧的城中村。该范围以外的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条件成熟一个改造一个。

第三条 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建设。

第四条 通过改造建设,逐步完成村民变为市民,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行政村变为社区,村民待遇变为市民待遇的四个转变。

第二章 规划建设管理

第五条 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建设活动,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法定的建设审批程序实施建设。

第六条 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合理进行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 城中村改造建设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第八条 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核准。城中村改造建设总体规划批复后,建设单位应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报市发改部门核准,同时附用地预审意见。

第九条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市发改部门核准前,应当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第十条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市发改部门核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中村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

第十一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中村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市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第十二条 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

件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

第十三条 涉及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按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土地管理

第十四条 城中村改造必须使用国有土地。城中村土地未转为国有土地的,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开发改造的,按违法用地查处。

第十五条 在城市建成区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依法转为国有。村(组)使用的土地,经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同意,按土地利用现状依照法定程序转为国有后,依法确认国有土地划拨使用权,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十六条 在城市建成区外,城中村改造项目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审批手续后,将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转为国有。

第十七条 新建安置村民的住宅、村集体办公用房、集体福利设施、集体公益设施房、公共绿地及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可按划拨方式供地。

第十八条 用于工副业生产或建设商业市场的生活保障用地,可按留地安置方式供地,也可与用于补偿城中村改造投入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一起按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第十九条 用于补偿城中村改造投入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第二十条 规定安置开发比以外的土地,纳入市人民政府统一收购储备。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城中村建设改造管理办法的通知

(濮政〔2007〕63号)

华龙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濮阳市城中村建设改造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九月十一日

濮阳市城中村建设改造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濮阳市城中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保障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完善城中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把我市城中村改造建设成为城市新型社区,根据《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中村建设改造的范围和重点濮阳市城中村建设改造的范围是城市规划区内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行政村或享有对集体资产处置权的自然村。城中村建设改造的重点是被已建成区包围和将要被新建成区包围的行政村或享有对集体资产处置权的自然村。

第三条 建设改造的标准和目标建设改造的标准:通过城中村的建设改造,使其各项建设有利于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将这些村庄改建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物业管理匹配的城市新型社区。工副业用地的安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住宅应建设为多层和高层住宅,各项建设应满足城市景观规划要求,成为城市建设新的亮点。建设改造的目标:通过城中村的建设改造,改善城中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从形式到内容完全融入城市化管理范畴。城中村集体以经营性不动产为主要载体转制成立股份制公司,村民成为股民,取得长期生产生活与经营发展条件。逐步完成村民变为市民、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行政村变为社区的三个转变。通过城中村的建设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利用社会资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促进社会治安的好转,减轻劳动就业压力,推动经济发展。

第四条 城中村建设改造的基本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区级负责,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一村一案,有序实施。

第五条 城中村建设改造的基本原则

(一)城中村的建设改造,应充分考虑城中村居民的利益,立足于改善其生活环境,保障其经济来源,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城中村规划编制应遵循节约用地的原则。城中村居民住宅区一律按城市居住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不得采用单门独户的住宅建设模式;其它各项建设用地也必须按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进行控制。

(三)城中村建设改造规划编制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其居住、商服、工副业用地的安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避免各项用地混杂现象。工业项目必须安排在工业区内,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村办企业用地可由政府出面协调进行土地置换。

(四)城中村建设改造要贯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在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同时,注重城市景观环境的创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五)城中村建设改造要坚持阳光作业,提高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接受城中村居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六条 城中村建设改造工作的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城中村建设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城中村建设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城中村建设改造工作。华龙区、高新区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城中村建设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区范围内城中村建设改造的组织实施工作。市建设、国土资源、财政、发改、监察、审计、人防、公安、消防、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城中村建设改造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按法定程序办理城中村建设改造的各种手续。

第七条 城中村建设改造工作实行市、区两级管理,各自的主要职责是:市政府城中村建设改造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改造办”)的主要职责:①出台政策。负责拟定和出台我市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政策。②规划控制。负责审定各城中村建设改造的具体方案、提出规划条件和技术要求。③组织审批。审批各区上报的城中村建设改造方案。④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城中村改造建设资金征收与使用,监督管理各区及改造村的安置住宅与公共用房、集体经济用房和开发房的建设实施。⑤协调调控。协调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调控城中村改造中跨村、跨区规划用地调整及资金调控等问题。区级政府城中村建设改造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改造办”)的主要职责:①筛选改造村。负责对本区城中村进行调查摸底,筛选改造试点村和实施改造村。②拟定方案。按照一村一案的原则,依照总体规划拟定改造试点村、实施改造村的改造方案。③组织申报。将城中村建设改造方案上报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审批。④组织实施。按照批准的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组织拆迁、安置、建设等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⑤群众工作。负责协调村委会、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及被改造村的群众工作。⑥资金监管。监督管理本区城中村的建设改造资金,负责各方资金分配与平衡。

第八条 城中村建设改造规划编制及审批程序

(一)区改造办按照村庄现状情况提出建设改造申请报市改造办审批,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村庄建成区1/1000 现状图;

2.村集体用地1/2000-1/5000 现状图;

3.村庄所属户籍管理部门的户籍证明材料,包括总人口、分年龄段(5 年)人口数、男女比例;

4.村集体现有经济实体基本情况说明;

5.村集体经济发展设想,包括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股份制企业成立方案;

6.村庄总体规划设想,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布局、面积、住宅及其它各类建筑面积等。

(二)市改造办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改造办的申请核发规划设计条件,其内容包括:

1.城中村规划用地范围-安置村民的住宅用地范围、各项基础设施用地范围、生活保障用地范围(含村办企业、商业市场等)、补偿建设投入的开发用地范围;

2.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退线要求等;

3.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的审定。

(三)区改造办根据市改造办的规划设计条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村庄总体规划。

(四)区改造办将编制的规划方案成果报市改造办审批。由市改造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上报濮阳市规划建设联席会议研究,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九条 城中村规划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二)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三)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要求。

(四)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工副业用地部分可从略)。

(五)对住宅、学校、敬托院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六)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并应规定城中村内部道路的红线、断面、控制点座标及标高。

(七)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八)竖向规划设计。

(九)估算工程、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十条 城中村规划编制成果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图纸及电子文件。

第十一条 城中村现有集体土地的使用

为了促进我市城中村建设改造工作,凡按照本办法进行规划编制和建设改造的城中村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城中村现有土地原则按四种类型进行使用:

(一)新建安置村民的住宅、村集体办公用房、集体福利设施、集体公益设施、公共绿地及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该类用地按划拨土地使用权方式供地。

(二)用于工副业生产或建设商业市场的生活保障用地,具体面积根据村庄用地情况确定,原则上按人均40-60 平方米进行控制,该类用地按留地安置方式供地。

(三)用于补偿城中村建设改造投入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具体比例根据实际情况暂按一村一案原则确定。该类用地按招拍挂的方式对社会公开供地(对于需落实的本条

一、二项建设改造内容,在土地出让条件中予以明确)。

(四)在保证上述三项类型用地的前提下,规定安置开发比以外的土地,纳入市人民政

府统一收购储备。市国土部门应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各类相关手续,村集体及个人除应得的补偿金外不得对土地的征用附加任何条件。本条前三款用地均纳入本市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土地出让金,应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予以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二条 优惠政策

城中村的建设改造及相关开发建设同时享受下列优惠政策:除国家、省明文规定不得减免的收费项目外,涉及村民住宅、生活保障用房(工副业、商业市场)建设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财政全供单位执收的予以免收(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先征后返,专项使用;共享收费项目,只征收上级分成部分),其余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各类经营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

第十三条 城中村规划的实施

城中村规划经批准后,其建设除享受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优惠政策外,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按正常程序进行报建,并按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房产登记手续。各相关部门对涉及城中村建设改造的建设项目应优先办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第十四条 市政府鼓励并支持已按原批准的村庄规划实施建设的村庄(以单门独户住宅为主)进行以多层和高层住宅为主的建设改造,进行建设改造的村庄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 市、区两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经批准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给予支持,涉及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政策等问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依法进行监管。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本市有关城市规划区内村庄规划建设的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1日 实施日期:2007年09月11日 (地方法规)

推荐第10篇:城中村改造

附件10:市政专业部门市政接用意见

依据规划意见书到区市政管委管理科办理的相关行政许可内容,需市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有4项:

一、

(一) 行政许可事项名称: 古树名木移植许可

(二) 行政许可依据: 《城市绿化条例》第25条

(三) 行政许可收费依据: 本项目许可不收费

(四) 行政许可审查总时限: 12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和上级审批时间)

(五) 申请表: 《**市园林绿化局古树名木移植申请书》

(六)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七) 申请条件:

1、因特殊情况必须移植的;

2、古树名木移植方案符合要求。

(八) 申请条件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第

25、27条;

2、《**市城市绿化条例》第

22、23条;

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

10、

12、16条;

4、《**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第

11、15条。

(九) 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十) 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1、**市园林绿化局古树名木移植申请书。申请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联系电话;单位绿化面积总况;申请树种、规格、数量、原因;申报单位意见(盖章);产权业主单位意见(盖章);

2、**市园林绿化局绿地指标审核签署意见;

3、**市规划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4、项目工程树位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树位、树种、规格、占用绿地的面积;

5、古树名木移植方案。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

(一) 行政许可事项名称: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含代征绿地)

(二) 行政许可依据: 《城市绿化条例》第20条

(三) 行政许可收费依据: 本项目许可不收费

(四) 申请表: 《**市园林局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含代征绿地)申请书》

(五) 行政许可审查总时限: 12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和上级审批时间)

(六)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三、

(一) 行政许可事项名称:树木移伐

(二) 行政许可依据:《城市绿化条例》第21条《**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3条

(三) 行政许可收费依据:本项目许可不收费

(四) 行政许可审查总时限:12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和上级审批时间)

(五) 申请表:《**市园林绿化局树木移伐申请书》

(六)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七) 申请条件:确需砍伐或者移植的。

(八) 申请条件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第21条;

2、《**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3条。

(九) 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十) 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1、**市园林绿化局树木移植和砍伐申请书。申请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联系电话;单位绿化面积总况;申请树种、规格、数量、原因;申报单位意见(盖章);产权业主单位意见(盖章);

2、**市园林绿化局绿地指标审核签署意见;

3、**市规划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4、项目工程树位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树位、树种、规格、占用绿地的面积。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四、

(一) 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公共绿地改变使用性质批准(含其他绿地)

(二) 行政许可依据:《**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5条

(三) 行政许可收费依据:本项目许可不收费

(四) 行政许可审查总时限:2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和上级审批时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0日

(五) 申请表:《**市园林局公共绿地(含其他绿地)改变使用性质申请书》

(六)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七) 申请条件:新建项目确需改变绿化规划、绿化用地使用性质的。

(八) 申请条件依据:《**市城市绿化条例》第25条。

(九) 申请方式:书面申请。

(十) 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1、**市园林局公共绿地(含其他绿地)改变使用性质申请书;

2、**市园林局绿地指标审核签署意见;

3、**市规划委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4、项目工程占用绿地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占用绿地的面积及准确位置。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到区市政委城建科能直接办理的有 7项:

一、

(一) 项目名称:市政公用工程穿越公园或临时占用公园内土地许可

(二) 项目类别:许可

(三) 项目依据:《**市公园条例》第25条。

(四) 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 办理条件:

1、市政公用工程确需穿越公园或者临时占用公园土地的。

2、建设单位应当征得公园管理机构和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六) 提交的材料:

1、**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穿越公园或临时占用公园内土地申请书;

2、**市**区规划分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

3、项目工程需穿越公园或临时占用公园土地平面图。在施工平面图上标明占用公园绿地的面积及准确位置。

(七)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八)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九)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0日

(十) 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一) 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二、

(一) 项目名称:道路上空或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架设管线行政许可

(二) 项目类别:许可

(三) 项目依据:《**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四条

(四) 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 办理条件:

1、**区范围内建设各类架空线路,或者在现有架空线路上搭挂线缆的,由**区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行政许可。

2、新建或临时架设架空线路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规定;搭挂线缆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合杆的规定。

3、具有书面申请。

4、具有拟建架空线路的设计图纸。

5、搭挂线缆建设单位须提交与电杆权属单位签订的安全维护协议。

(六) 提交的材料:

1、由**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统一格式的《架空线路建设申请表》:建设单位的全称、加盖建设单位公章;申报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目的、建设规模和内容(起止点位置、路径长度、线缆长度、线缆数量、线缆容量、电杆数量、附属设施名称及数量)、计划开工时间、工期;临时架空线的使用天数、拆除时间。

2、拟建架空线路的设计图纸,须由专业部门绘制,内容包括:在1:500地形图上绘制架空线路总平面图、1:100的带有道路横断面的线路断面图;图中须表明拟建线路与周围现有各种架空线路的关系。

3、搭挂线缆建设单位须提交与电杆权属单位签订的安全维护协议。

(七)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八)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九) 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 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三、

(一) 项目名称: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批准

(二) 项目类别:许可

(三) 项目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1996年国务院令第198号)

(四) 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 办理条件:

依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申请单位提出申请符合申请条件,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六) 申请条件的依据:

1、**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市公安局1994年第2号《**市临时占用道路许可管理若干规定》第八条;

2、**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市公安局1996年国务院令第198号《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3、《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七) 提交的材料:

1、临时设施占道申请(包括:占用道路位置、范围、性质、时间、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占道原因等);

2、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许可申请时,应出示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

(八)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九)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十) 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一) 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四、

(一) 项目名称:挖掘城市道路批准

(二) 项目类别:许可

(三) 项目依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1996年国务院令第198号)

(四) 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 办理条件:

(六) 申请条件:

1、掘路施工申请(申请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申请的理由、地点、施工期限等);

2、已取得有效的规划主管部门工程规划许可和建设主管部门施工许可;

3、设计完成工程图纸(包括:城市地域图、施工平面图、挖掘回填剖面图);

4、有切实可行的掘路施工方案(含施工承诺书);

5、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许可申请时,应出示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

(七) 申请条件的依据:

1、《**市临时占用道路许可管理若干规定》第八条;

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

3、《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

(八) 申请材料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1、申请书;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城市地域图、施工平面图、挖掘回填剖面图。

(九)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十)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十一) 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二) 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五、

(一) 项目名称:建设工程配套环境卫生设施竣工验收许可

(二) 项目类别:许可

(三) 项目依据:《**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六十七条

(四) 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 办理条件:

1、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专业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定额指标和设置标准;

2、符合环境卫生设施设计方案;

3、符合**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DB11/T190-2003);

4、符合《**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行指标》;

5、符合《**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第八条第

(五)项;

6、符合《**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定额指标(试行)》;

7、符合《**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标准》;

(六) 提交的材料:

1、申请人的工商营业执照、法人机构代码证书(查验原件,留存复印件);

2、中标文书或建设合同(查验原件,留存复印件);

3、规划许可证、用地许可证、开工许可证和规划平面图(1:500蓝图或复印件);

4设施工程质量的合格文件(查验原件,留存复印件);

5、环卫设施的平立剖图(1:100蓝图或复印件)。

(七)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八)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九) 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 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六、

(一) 项目名称: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公园竣工验收

(二) 项目类别:许可

(三) 项目依据:《**市公园条例》第

2、

18、

19、

34、36条。

(四) 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 办理条件:

1、属于公园用地,并且范围明确;

2、对公众开放,具备改善生态、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和防灾避险等功能;

3、有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负责人;

4、公园的绿化用地比例应当不少于陆地面积的65%;

5、具有《公园设计规范》要求的设施;

6、公园面积在10000 m2以上。

(六) 提交的材料:

1、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竣工验收申请表;

2、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及工程竣工图;

3、公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4、公园所有者及管理者的基本情况;

5、公园有关绿化、服务、园容卫生、秩序等方面的管理规定。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七) 办理程序:受理

审查

决定

送达

(八)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不含法定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时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0日。

(九) 费用情况:本许可项目不收费。

(十) 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七、

(一) 项目名称:夜景照明方案审核许可

(二) 项目类别:许可

(三) 项目依据:《**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

(四) 办理对象及范围:**区

(五) 办理条件:

1、符合**市**区夜景照明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2、符合**市夜景照明管理办法的规定;

3、填写市市政管委统一格式的《夜景照明工程建设方案行政许可申请表》;

4、经规划批准的平面图(A3纸);

5、夜景照明建筑总平面图(A3纸);

6、建筑立面图(A3纸);

7、建筑剖面图(A3纸);

8、建筑物实景白天照片式效果图(A3纸);

9、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10、设计、施工资质(复印件加盖公章);

11、施工安全认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12、夜景照明构思;

13、照明方案、设计说明(A3纸);

14、灯位布置图;

15、照(亮)度、光色计算分布图;

16、控制眩光方法;

17、平日、节日、重大节日效果图(A3纸);

18、照明器材明细和技术资料;

19、重点部位灯具安装方法、结构示意图及说明(A3纸);20、供配电系统及控制原理图(A3纸);

21、节能措施

(六) 办理程序:受理 → 审查 → 决定→ 送达和备案

(七) 办理时限:25个工作日

(八) 费用情况:不收费

(九) 办理结果状态:该事项在本单位可以全部办结 附件11:用地批准

一、用地单位持市(区)国土局预审批复向发改委和规划部门申请办理立项批复和规划审批。

二、用地单位持上述预审批复、立项批复和规划意见材料到区国土分局办理用地申报审批手续。

三、区国土分局按国家及市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编制用地报批材料。具体材料如下:

(一)区国土分局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用地单位填写的建设用地申请表

(三)用地单位提供的发改委或项目计划部门批准的立项和可行性报告批准文件

(四)区国土分局的地质灾害认定表

(五)区国土分局的压覆重要矿床证明

(六)用地单位提供的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意见书及附图

(七)用地单位提供的勘测地界技术报告书及附图

(八)用地单位提供的使用林地证明

(九)用地单位提供的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十)用地单位提供的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十一)区国土分局的土地情况调查表

(十二)区国土分局代区政府撰写的建设用地申请文件

(十三)区国土分局填写的“一书”、“四方案”

(十四)区国土分局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十五)区国土分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不需要调整的免。

(十六)区国土分局的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十七)区国土分局的公示、听证情况说明

四、区国土分局将建设项目用地申报审批材料组织齐全经区政府同意上报市国土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五、缴纳有关税费并落实征地补偿费依据:市政府令148号;京国土房管政(2003)716号

六、市国土局下发市政府用地批复。市国土局在用地单位缴齐各种税费和征地补偿费后将市政府用地批复下发给区政府。

七、区政府收到市政府用地批复后,在10日内将批复内容在被征地的村委会所在地进行公告。

八、用地单位持用地批复和相关材料在全部支付征地补偿费后向市国土局领取建设用地批准书。注:办理农转用和征用土地的审批权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525亩)的;

(三)其它土地超过七十公顷(1050亩)的。

征用本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附件12:核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项目名称:核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许可证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

四、收费依据:不收费

五、办理时限:30个工作日

六、办理结果状态:本局审核市建委备案

七、网上办理情况:**市拆迁信息网 网址: http:/bjchaiqian.bjjs.gov.cn 办理条件:列入本年度拆迁计划的拆迁项目

在**市拆迁信息网上激活项目帐号,建设单位获取项目帐号后登陆填报系统,进行网上负责项目材料填报,两级拆迁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和发布信息。按网上审批的程序进行网上审批,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 用地批准文件;

(二) 规划批准文件;

(三) 拆迁实施方案;

(四) 安置房屋或者拆迁补偿资金的证明文件。

(五) 委托评估合同和受托评估机构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八、办理程序:网络受理→审核→审定→告知

九、办理部门:**区建委房屋管理科 附件13:核发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项目名称:核发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

二、项目类别:许可

三、项目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05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87号)

四、收费依据:不收费

五、办理时限:30个工作日

六、办理结果状态:本局审核市建委备案

七、网上办理情况:**市拆迁信息网(网址:http:/bjchaiqian.bjjs.gov.cn)

八、办理条件:列入本年度拆迁计划的拆迁项目

按网上审批的要求进行网上审批。在**市拆迁信息网上激活项目帐号,建设单位获取项目帐号后登陆填报系统,进行网上负责项目材料填报,两级拆迁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和发布信息。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 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 有土地使用批准文件:

(四) 市房屋拆迁资格证书

(五) 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文件。

(六) 拆迁计划,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拆迁范围和方式、搬迁期限、工程开工和竣工时间等。

(七) 拆迁方案,包括被拆迁房屋状况、补偿款和补助费预算登记。

(八) 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九) 拆迁工地防治扬尘污染责任书和房屋拆除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

(十) 委托评估合同和受托评估机构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九、办理程序:受理→审核→审定→告知

十、办理部门:**区建委房屋管理科 附件14: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同附件10) 附件15:办理征地结案表

一、办理国家建设用地征地结案申请报告;

二、市政府用地批准文件;

三、征地补偿协议书;

四、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结案证明;

五、征地补偿款凭证。

第11篇:城中村变化

十年大变样的牛角湾

南关居委会位于抚州市区的南端,市万亩工业园,万亩行政新区均建在这方热土上,赣东大道,玉茗大道纵穿南北迎宾大道、商业大道横贯东西,目前,居委会下设村小组9个,现有农业户466户,村民1256人,党员69人,拥有企业12户,其中外资企业3家,2010年人均收入7230元,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8万元,集体资产积累达2800万元。身处“十年大变样”中的南关社区村民们,无疑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然而,该怎样开始全新的生活?许多人心中没底。我们走访10年前改造的南关社区,截取他们今日的生活片断,也许能为身处农村变化中的人们提供借鉴。牛角湾村小组是南关社区的其中一个自然村, 10年前的牛角湾,是一片片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菜地,供应着市区百姓的菜篮子;10年前的牛角湾,是鳞次栉比的出平房和二层小楼。现在的牛角湾,是栖息在新城文化核心区域人正在努力适应着城市人的角色。

市玉茗大道两侧的一片区域,正在大举进行着兴修工程。忙碌的卡车和旋转的塔吊,熙来攘往的车流人群,正在长高

的楼群„„日新月异的城市面孔,让人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律动,燃起人们对未来家园的憧憬。

世代居于牛角湾村民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脚下的土地会变得寸土寸金。随着城市向西南方向的发展,这里将成为抚州再次腾飞的“抚州新城”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区划。不出三五年,一个以重点中学、商务会馆等为主体的政治文化商务区域,将一跃成为这座城市的焦点之一。

牛角湾是城中村改造的安居项目,主要户型有三层楼家庭小园,设计合理,是一个低容积率、双气入户、生态型、花园式社区,全村481名村民全部入住了新楼房。”新小区的环境与原来村子的尘土漫天也有着天壤之别。搬进了新家,45岁的村民陈强很快就爱上了这里。他的新家120平方米,南北通透的三层楼洋房,看上去很敞亮。“原先村里道路都是土道,坑坑洼洼,也没有下水道,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脚泥。”“新房子住着暖和多了,往年这个时候,老房子里挺冷,新房子的密闭性要好得多。方便多了,环境也好了。” 现在,牛角湾村民实现了户户有新楼房的夙愿,成为全市“十年大变样”城中村改造工程中,完成较早,规划比较完备的样板。

牛角湾的村民99%姓陈,如今,告别了过往、住进新村的牛角湾村民,身份也悄然由村民转变为市民。在城市的辐

射下,位居城市郊区的牛角湾其实在经济地位上和文化观念上早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牛角湾原本是种菜专业村,村里主要靠种菜得到的收入来生活。今年52岁的陈友华是牛角湾的原住居民,“从我记事起,村里就是种菜为主。”一出村,就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前些年,他种大棚,一年四季不闲着,菜全都发往市里出售,每年都有几万块钱的收入。2000年之前,大家还都种地,后来随着城市框架不断的拉大所有的土地被政府征用旧房拆迁,村民就没有菜地了。

青壮年劳力到城里打工,获取一些收入,这成了人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头脑灵活的村民各有门道,有做水果批发生意的、还有各种加工厂的„„不一而足,现在牛角湾楼下的空地上,也停着各种私家车。牛角湾不仅每家老宅的拆迁都补偿了楼房,被占去的耕地也都按照规定给了补偿金。陈友华和儿子各自住进了三层楼小洋房,可是陈友华心里不踏实,虽然手里攥着不菲的耕地补偿金,可以后总不能吃老本啊。“我这么大岁数了,出去打工没有谁肯要,总要为自己的后半生想点什么生计。”这也成了很多村民最大的“心事”。为了给村民们找点事干,南关社区为一些村民被安排做保安、环卫工作,每月发1000多元工资。

采访中发现,牛角湾小区入口处的玻璃窗上,张贴着市劳动保障局下发的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的通知,大家可以免费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培训,根据市里的规定,平改后的人们已经被列入了农村医保的范围。市政府大楼也就在附近盖,市试验学校就在附近,孩子们将来可以到这些名校去上学,属于正经的“片内生”。

成了市民,许多新鲜的观念冲击着原有的生活方式,牛角湾人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他们希望,老人们生活有保障,安享晚年。姑娘、小伙子都不愁找对象,牛角湾的村民会越来越多,这个大家庭越来越强大。

早在1990年,抚州市2000年总体规划中就确定玉茗大道拆迁安置,以西南部作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就是现在新城所在区域。

新城以商业轴、行政文化轴、绿地系统轴三轴相容:商业轴以友谊路为核心区引入商业金融、总部基地,发展文化休憩商业功能。行政文化轴位于商业轴西侧,以市级行政办公为主。

就大范围说,牛角湾正好处在行政文化轴的核心区域上,周边青少年宫、城市名人园、大型文化广场、文化宫、大型汤显祖影剧院、图书馆、大型医院等一批重要的文化、教育场所已确定规划,市地税局办公大楼、市检察院办公大楼、

就家门口百米之内的范围讲,名仕家园小区工程已经进行到第二期,这是一个融居住和商业于一体的社区,将与周边正在兴建中的高档社区形成商住旺地„„

祖祖辈辈耕耘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牛角湾人,关注着这块地皮上成长起来的每一处建筑,也在一栋栋大厦的规划图中寻求着自己的希望。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蕴含的商机是巨大的,在村的历史上更是史无前例。很多村民希望,牛角湾村能借城市改造的机遇,抓住新一轮发展契机,破茧化蝶,创造辉煌。

若干年后,牛角湾人无疑会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最终和行走在繁华街市上的人们别无二样,到那一刻,牛角湾这个村庄的背影,将会彻底消逝于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闹之中,最终完成由小村庄向大都市的华丽转身。

对于抚州这座城市来讲,“牛角湾们”的变迁不仅是又多一个繁华区域,更重要的是,借城中村的蜕变,城市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升,给予了这座城市更加广阔的未来。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农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带领和大力扶植下,农民不再吃不饱睡不好了,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相信在党的带领下,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第12篇:城中村改造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现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1引言

“城中村”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和规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向郊区不断蔓延、郊区农村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城市建设景观和郊区农村不断城市化形成的农村建设景观在地域上连接在一起,出现了城乡二元的城市建设景观,也即“都市里的村庄”[1]。“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虽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2],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必然会带来人口杂乱、治安严峻、城市规划滞后、建筑违章、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利用率低等系列问题。这些隐匿于摩天高楼背后大片低矮、混乱的村落,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 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经过数十年城市建设用地的围裹,全市形成162个“城中村”,其中包括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总人口35.6

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万人,土地总面积为21381.82公顷。2003年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城中村”进行调研,借鉴广州、珠海、杭州三地的经验,针对“城中村”改造难点——土地房产处置、“村改居”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造资金筹措、符合城市规划管理控制要求等,制定了综合改造方案,并于2004年9月发布《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 “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武政办[2004]173号)。在征求各区人民政府意见的前提下,确定二环线以内52个村为近期改造的重点,并在重点村中选取了16个村作为试点村,待试点工作完成后总结经验,再正式出台政策法规①。2009年武汉市在已有的改造经验基础上,提出三年内改造54个城中村。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市典型“城中村”现状、问题与改造方案的研究,反应目前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及问题等。

2 武汉市“城中村”前期试点改造改造方案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方案确定过程:根据现状的土地利用、住户、人口数据,确定村湾的改造类型和享受还建的人口及住户,再确定保留及还建住宅、产业、开发等用地的建设规模,对各类用地进行综合整合后,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各类用地的选址和布局,并对建设资金测算、建设实施措施提出建议。

现状调研按照173号文的要求,根据实际拥有耕地现状,将全市“城中村”分为三类:A类村,人均农用地小于或等于0.1亩;B类村,人均农用地大于0.1、小于或等于0.5亩;C类村,人均农用地大于0.5亩。并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A类村由改制后的村经济实体自行改造;B类村以项目开发的方式改造;C类村以统征储备的方式改造。

本文以沙湖村改造为例,介绍武汉城中村改造方案的确定流程。沙湖村是16个试点村之一,也是第一个成功通过土地有形市场进行改造资金筹措的村落,在武汉市的”城中村”改造中具有代表意义。

2.1 沙湖村现状

沙湖村基本情况沙湖村位于武汉三镇之武昌,属市中心城区,是武汉市”城中村”典型代① 资料来源:

表之一。村域分布在城市主干道武青三干道的东、西两侧。该村东面是风景秀丽的沙湖,南面是昙华林历史街区,西面是武昌积玉桥旧城改造片,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商业文化氛围、丰富的景观资源等优势而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但同时也导致了土地不断被征用,现状的自然村落被迅速扩展的城市紧紧包围,仅剩下自然村湾、村属产业——沙湖钢材市场、果品批发市场、汽车4S店等用地。

2.2 沙湖村改造规划目标

“城中村”改造,其实质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农村城市化的最后一个步骤,彻底实现农村到城市社区、村民到市民的转变。规划目标概括为: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其融入城市,彻底完成村庄的城市化过程,完善城市结构形态,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建设总体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2.3 沙湖村改造工作思路

经与武汉市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核实,沙湖村已无农用地。现状用地总面积为24.18公顷,总人口为718人,总计215户,现状住宅总建筑面积为43219.99平方米。

按以上标准,沙湖村属A类村,其改造方式为:除规划控制用地外,通过综合改造妥善安置村民。其资金来源是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前提下,将还建安置房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以项目捆绑的方式公开供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3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博弈

2.1 政府与原住民间的博弈

政府与原住民之间主要是关于土地产权与利益补偿的博弈[3]。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中村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政府是土地产权的实质拥有者, 必然希望得到土地产权带来的全部收益。改造既能解决“城中村” 问题, 又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政府极力进行“ 城中村” 改造。原住民作为土地实际上的使用者,则希望得到土地转让后的最大利益。原住民是拥有本村村籍的人群, 房屋出租是原住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且经济收益颇为优厚。所以, 原住民对现有的生活状况是比较满意的,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资料( 房屋) , 有比较好的经济收入。对于“城中村”改造, 原住民是极为担忧的。改造后,意味着将失去自己的生活资料, 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 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经济利益补偿, 将来的生活很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 他们对“ 城中村” 改造是抵触的。

武汉市政府提出3年内改造54个城中村,在“城中村”快速改造的过程中,政府往往只注重“城中村”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忽视了“城中村”原有居民生活习惯等的融入,以及其长远的利益诉求。

2.2开发商与原住民间的博弈

开发商与原住民之间主要是关于拆迁安置补偿的博弈。开发商关注的是“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经济利益,他们不愿意和实际上不拥有土地产权的原住民进行协商和给予补偿, 更不愿意承担搬迁后原住民的就业、医疗等社会责任。然而, 对于原住民来说, 搬迁后他们将失去自己的房屋, 生活保障也是他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所以对于是否搬迁, 他们是充满顾虑的,他们希望得到满意的拆迁安置补偿, 以确保日后的生活。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拆迁费, 他们会选择成为“钉子户”。

近年来武汉市公开出让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二环及三环间和三环左右,二环内的土地很少,而近期推出的城中村则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城中村改造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村集体自己开发;二是村集体经过改造,成立企业,村民为企业股东,引入投资方一起合作开发;三是国家征收土地,进入土地拍卖中心。武汉市前期试点使用的是第一种模式,但是现在使用这种模式很少,目前使用最多是第二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少企业主动走入城中村,希望能在开发中获利。目前,武汉市“城中村”在改造初级,就有开发商介入,村集体和开发商互

相探讨如何开发使用村土地,一二级开发联动。

4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在武汉市“城中村”快速改造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村民转居民过程中的问题。村民转居民是城中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不仅仅是城中村村民身份的简单转变, 更重要的是身份转变后的一系列问题。武汉市“城中村”村民转居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村民积极性不高, 持观望态度; 政府措施不力。

第二, 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征地拆迁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最大受关注最多的问题, 主要是市场经济下城市土地的高额价格,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开发商和村民都想获得土地的最大价值。

5 对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建议

失地农民由农村融入城市,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较低的文化程度、有限的技能以及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依赖,都会使得这一转变困难重重,并且他们精神方面的困难有时甚至超过物质方面的困难[4]。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耐心的开导、有效的培训、更多就业机会的提供,社会保障的健全,都是非常重要的。还要注重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对其个人愿望、信仰和文化的尊重。农民较为顺利地适应了这一转变过程,并且真正发自内心地融入城市生活,这可以成为评价城中村改造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不少城中村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较弱、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上处于劣势。村民多在村集体工作,或者打理自己的出租物业,不少村民更是无所事事。就业不足引起的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而,在改造中要特别重视对适龄村民的技能培训,改造后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1]李增军,谢禄生.都市里的村庄现象[J].经济工作导刊,1995,(8)。

[2]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23(9):8-12.

[3] 张波.城中村改造中利益主体间的博弈[J].山西建筑,2009,35(22),17-18.

[4]陈琳,谭建辉,吴开泽,韩清雪.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以广州城中村改造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59-63.

第13篇:城中村概述

概述

城中村,是深圳特有的一种城市和农村结合的形式

有关深圳城中村的报道,往往与违建、二奶、治安混乱联系在一起,而鲜见正面情况。对于城中村的原住民、租户和个体经营者,他们则处于话语权利系统的弱势一方。事实上,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引发的\"城中村\"景观,不仅是当代中国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更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分析纷繁的文化成份,研讨其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乃是十分必要的。罗湖是深圳特区最老的建成区,罗湖的自然村最早完成由农村转城市、村民转居民的“两个转变”。深圳著名的地标建筑,如地王大厦、深交所、深圳书城,以及泰宁花园、都市名园、云峰花园等商厦和现代化社区,就是罗湖在拆除了16个旧村后建设而成的。在经历了第一次旧村改造后,全区现有的24个大小“城中村”,如何能彻底遏止违法建筑,整体改造成与国际化城市相符的新区呢?近年来,罗湖区为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罗湖选择的创新做法是———“一村一策”。具体来说,就是从各村的特点以及具备的经济实力出发,赋予其特殊、优惠的改造政策,先易后难,抓试点,树典型,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实现“一了百了、一好百好”。 对此,罗湖区委书记汤锦森和区长刘学强进一步阐述道,要通过“一村一策”改造“城中村”,进行城市更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及竞争力。 目前,已完成改造的渔民村、已完成立项的蔡屋围老围村、已勾勒出蓝图的田贝村,拉动着罗湖在“城中村”改造中闯出各具特色的改造之路。 渔民村:改造,成了新典范 由20幅生动逼真的铜铸浮雕作品组成的艺术长廊,向我们讲述着渔民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缩影,渔民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力发展多种产业,成了首个“万元户村”,盖起了32栋小洋楼;1984年的春天,小平同志亲临视察,在这里看到了“中国农民走向富裕的希望”。最近两年,在新一轮旧村改造中,渔民村人又大胆地推倒已不合时宜的“握手楼”“接吻楼”,重建新家园,成为我市“城中村”改造的典范。 渔民村在历经两年的改造中,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在改造模式上,渔民村创造出了独特的“村股份公司自己组织改造,村民自筹资金,政府政策支持”的改造模式。由村股份公司组织改造,就避免了房地产公司为经营利润而高强度、高密度地开发,违背改造本意和影响村民利益;村民自筹资金,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融资机制,由股份公司担保、银行贷款,竣工后银行将其转化为楼宇按揭贷款,使融资机制活起来;政府的倾斜政策有力地支持改造,由此降低了改造成本。 渔民村重建,打破了“一户一栋”的旧居住建设模式,将整个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村民住宅与城市小区规划全面接轨,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为城市各层次的正规管理提供了有效硬件保障。这样,既实现了与国际化花园城市的自然衔接,又消灭了“城中村”的痕迹,彻底铲除了违法建筑的“温床”。同时,开放开阔的空间也引导人们从一家一户的传统生活方式向开放式、互补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转变,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都市人。无疑,改造兼顾了社会、政府和村民的三者利益。汤锦森书记把渔民村改造后带来的可喜变化归纳为“三赢效应”,很有说服力。(下转A8) 上图:罗湖区蔡屋围新八坊的“握手楼”经过近期重新规划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举目望去,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拉大了不少,道路变得宽阔多了,周围环境干净了许多,并且安装了监控系统,管理得到有效加强。本报记者许光明摄 (紧接A1)对政府而言,政府赢取了管理社会的主动权和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科学的规划使新房的建设节约了31%的成本,优化了城区环境;对村民而言,在改造中把小农意识转化为市场经济意识,又升华为经营城市的观念,同时从改造中获得了实惠;对社会而言,旧村改造的过程也是增强民主观念、法制意识的过程,为我市“城中村”的全面改造提供了新鲜经验。 记者注意到,渔民村旧村改造的规划设计还遵循科学规划,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留下了空间,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融工作、生活、娱乐、休闲于一体,为村民创造了一个文明高尚的居住环境,提升改造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新村建成之后,由专业物业公司负责,统一出租、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如此整体托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特区农村城市化。 蔡屋围:改造,崛

起金融城 位于地王大厦脚下的蔡屋围老围村,是深圳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这里,鳞次栉比的高楼、特色鲜明的各大银行机构,烘托出金融中心的鲜明格局。然而,在深南大道两旁高楼的背后,部分低矮的“城中村”,依然制约着金融中心发展的步伐。 如何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机遇,在提升自身环境的同时,为崛起的金融城增光添彩?蔡屋围琢磨出了“由蔡屋围股份公司、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京基地产公司合作改造”的改造路子,把“城中村”改造纳入金融中心区的改造项目中。这样,村集体、村民的积极参与,可以有效地降低拆迁的难度;开发商的加入,又解决了资金问题,保障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 记者了解到,本次改造占地约4.7万平方米,拆除旧房面积约15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8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6.5万平方米,办公及商务公寓20.5万平方米,住宅及住宅配套设施11万平方米。经过改造,将进一步形成人民银行、深交所、银监局和保监局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国内外金融机构聚集的金融城。 这一经过深思熟虑的改造规划方案已得到市规划国土部门的审批,并列入我市2004年重大项目。目前,蔡屋围股份公司一方面组织对被拆迁房屋进行权属资料登记和补偿安置房屋户型的调查,并委托测量单位对房屋查丈面积进行核定;一方面召开多次业主动员大会和协调会,特别是对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开展旧村拆迁的解释和宣传。迄今,已有170多户居民反馈了房屋属权登记表。万事俱备,蔡屋围村新一轮拆迁改造的号角即将吹响…… 在紧锣密鼓进行金融中心区改造项目的同时,蔡屋围股份公司还对其他现有的屋村展开一系列改造,主要是从治安和环境整治着手,创建群防群治高科技管理的现代化小区,力求与整个金融区和谐发展。 以新十坊为例,前几年,这里由于外来人口不断增多,治安和刑事案件频发,且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怎么办?蔡屋围股份公司推行“管理物业化、治安防范科技化”——成立新十坊管理处、实行统一中介服务的出租屋租赁、组建专业保安队伍;投入百万资金,建立高科技监控防范体系,形成“覆盖到面、监测到线、控制到点”的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网络。此外,总投资4000万元,把物业公司引进新八坊、新九坊和清庆新村,将村里所有管线都埋到地下,改善优化环境。 田贝村:改造,再书新纪录 说到田贝村,不能不说其创造的两个“零纪录”:一是,该村多年来没有出现违法建筑,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

3、4层楼高;二是,治安环境好,近年来都没有发生治安刑事案件,今年又荣登罗湖“百日无案件”社区。 那么,这两个罕见的“零纪录”是如何创造的呢? 记者了解到,田贝村有80栋3-4层的独立楼房,业主160多户。经过10多年的时间,房屋虽然老化,却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层高,这在全市的“城中村”都是罕见的。之所以能有效控制,一方面在于该村的领导班子团结有力,有远见。他们意识到,搞违法建筑有许多的隐患和风险,而且拆了建、建了拆,浪费了资源和精力。正因为村干部带头不建,对村民们自然也形成了有效的约束。另一方面,该村的集体经济搞得好,或发展建材生意,或投资商铺和商品房,无须从违法建筑的租金里谋利,村民的日子也同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治安环境方面,村里多管齐下,率先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实行24小时电子监控,在出租屋租赁上也严格监管,确保租户的素质。有不少租户表示,“我们之所以愿意多出点租金,住在田贝村,图的就是这里安全整洁。” 拥有两个“零纪录”的田贝村,在“城中村”改造上也跃跃欲试。田贝村原住宅区虽规划完整、布局方正,但历经多年,已显破旧,不能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在大多数居民支持下,村委提出了规划设计方案,即“由田贝村委自行改造”的模式。目前,该方案已进入报批阶段。根据方案,田贝将顺应地形,以新建办公楼和两棵老榕数为中心,沿周边建设基本相同的9栋高层住宅楼,外加1栋28层的办公综合楼,形成围合式的布局,满足住宅通风、采光、日照的要求,又可以使小区有一个相对安静、封闭的内向型院落。 记者在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中看到,本规划设计以城市设计为前提,运用共享空间、灰空间、屋顶花园等设计手法,赋予建筑生机和活力,带状商业步行广场、超大的塔楼架空转换层观景平台以及空中花园的相互穿插,无不使人感受到生态建筑的鲜明特色。 字句是抽象的,但规划展示给村民们的改造前景无疑是美好的。他们

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充分发挥主动性,自主改造“城中村”,早日走进新家园,在两个“零纪录”的光环下再书写新的纪录。

第14篇: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最后更新时间:2009年07月13日 已经被浏览 165 次 “城中村”,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这些村落位于城区边缘,虽然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城中村”土地的所有权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类:(1)、已“撤村建居”,土地被国家全部征用,农民不再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村已经被城市完全包围,原农民已全部转为居民,只是保留着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这是通常所说的广义上的“城中村”,它经过改造已融入城市之中,不再是“城中村”改造的对象。(2)、正在“撤村建居”。 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土地所有权部分属于国家所有,部分属于集体所有,但原农民未转为居民。(3)、尚未“撤村建居”,但已列入城市框架范围,土地全部仍属于集体所有。

城中村改造中最复杂、最关键的是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及相应补偿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国家级大法。近年来,全国一些省市陆续出台的有关拆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可以找到涉及城中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相关内容。归纳起来,基本采用以下三种补偿安置办法的其一或组合:

1、“参照法”,即参照城市房屋拆迁进行补偿;

2、“征地法”,即先将土地变性质征用,再依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补偿;

3、“协商法”,即由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主体相互商量决定补偿。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盈科土地律师团队提供的服务包括:

1、提供城中村改造中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法律咨询及服务;

2、提供城中村违法建筑拆除情况下的法律咨询及服务;

3、为“村改居”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及服务。

第15篇:城中村改制

南岗区“城中村”改居改制(试点)

实 施 方 案

(讨论稿)

为适应我区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理顺“城中村”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保持原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区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城中村”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适应新形式的基层组织构架和经济运行模式,探索出“城中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改革、保持稳定、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二、范围和对象

实施改居改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城市规划区内;二是村集体土地大部分被征用;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一定数额的集体净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四是村集体经济有较为稳定的经营收入来源;五是大多数干部群众有改制的愿望和要求。

改居改制的重点为新春街道办事处及跃进乡所辖的8个“城中村”, 本着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试点村启动时间从此方案下发之日开始。力争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区“城中村”的改居改制工作。

三、目标与任务

1、实现集体资产构成股份化。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村集体资产中除剩余土地之外的集体净资产,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量化到每个村民,以股权形式明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所占份额。

2、实现集体经济运营管理企业化。在明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所占份额的基础上,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独立的法人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章程,依法进行企业的管理和运营。

3、实现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益化。改居改制村完成公司制改造后,对股民所持股份遵循同股、同利、同权、同责的原则,按股分配公司盈余。

4、实现集体经济运营监督约束法制化。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管理运行机制科学、规范。

5、实现社区服务、社会管理城市化。坚持政企、政资分开。改居改制后的村,经营管理职能由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实行。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负责。

四、基本原则

1、尊重民意的原则。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扬民主,

让每个村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坚持改居改制过程中重大问题以村民自愿为主,由村民民主投票表决,不搞强迫命令。

2、尊重历史的原则。对长期以来村民约定俗成的、既定的、为全体村民所公认和认可的做法,只要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则应予以支持。

3、依法办事的原则。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运作,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严禁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4、因地制宜的原则。要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以多种适合形式进行改居改制,提倡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

5、坚持产权明晰,一步到位的原则。集体资产的处置要严格按照《黑龙江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条例》和国家农业部农经发[1998]6号《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量化资产原则上应为除剩余土地之外在提取少量的资产处置统筹基金后的村集体净资产。

五、方法步骤

“城中村”改居改制试点工作,应按以下方法程序进行操作。

(一) 前期准备阶段

1、情况调查。由乡、街负责组织调查组,深入试点村开展调查,全面了解试点村的人口、土地、集体资产、经济发展等情况,掌握人口分布、组成,集体资产数额、构成情

况,对试点村的资产量化进行测算;听取试点村党政领导班子对改居改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召开试点村的党员、村民代表和全体村民座谈会,广泛了解村民的思想反映,征询群众对改居改制的意见。

2、宣传动员。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及出墙报、板报、发放调查问卷、《给村民一封公开信》和通读《“城中村”改居改制宣传手册》等多种途径深入到村民小组、农户进行宣传动员,使村民了解、明白改居改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讲清改居改制对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保证村民利益的作用,争取广大村民对“城中村”改居改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清产核资、资产评估。(1)成立由乡、街主管部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村民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的清产核资工作组,研究制定试点村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方法步骤;(2)由清产核资工作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5]35号)、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农经发[1998]6号),在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结果要向村民张榜公布,并由清产核资工作组负责解答村民提出的相关问题;(3)由试点村负责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所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需报经乡、街进行资质审核。评估结果报乡、街主管部门认定,并召开村民会议,向全体村民公布评估结果,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由村民填写记名的《村集体资产评估结果认可表》,村民会议通过结果要报区主管部门审核鉴证。

4、乡、街提议。由乡、街向试点村,提出改居改制的建议。

5、村民讨论。(1)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参加村民会议的人数要达到应到会人数的95%;(2)由村委会向村民会议报告改居改制的准备情况,并负责解答村民提出的有关问题;(3)由参加村民会议的村民以记名投票的方式,对《乡、街改居改制提议》进行表决。村民会议所做改居改制的决定,应经到会人数的95%以上通过方可生效;(4)村委会将村民会议做出的《村改居改制决议》上报乡、街,提出改居改制申请。

6、呈报批准。(1)乡、街在村民会议表决通过改居改制的基础上,对改居改制村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2)由乡、街向区政府提出改居改制申请并报告改居改制准备情况;(3)区政府收到乡、街的请示后及时研究批复。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成立工作组。乡、街、村要分别成立改居改制推进组。由乡、街党委、政府选调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深入到村,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改居改制工作,及时协调研究、解决、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改居改制村要成立由“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负责本村改居改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2、制定实施细则。乡、街、村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改居改制实施细则。实施细则要有操作性,应包括参

加资产量化人员确定标准、股种设置、资产量化方法、公司组建形式、呆死帐认定及处理、组织领导等内容。村实施细则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提出,经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并报乡、街、区备案。

3、确认量化对象。改居改制村要以适当的形式发布《村改居改制公告》,通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要求凡申请参加集体资产量化的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限内与村改居改制工作组取得联系,并提出参与集体资产量化申请。村改居改制工作组负责按村实施细则对提出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量化对象应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除外:

1、改居改制截止之日前死亡的;

2、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干部、职工的;

3、户口在本村的“空挂户”。具体量化对象的确认办法,由村工作组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提出,经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参与资产量化人员的确认结果,要在村工作组资格审查,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后,将结果张榜公布(公布时限至少1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对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讨论、研究,最后经村民会议表决通过。

经确认的参与集体资产量化的村民为改制后公司的原始记名股东。原始股东为固定人群,生不增、死不减。原始股东死亡后,其股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公司为求发展,由出资人出资购买的融资扩股股份为募集股,区别于原始股。

4、确认量化资产。量化资产原则上应为集体资产中除

剩余土地以外的集体净资产。改居改制村集体资产经评估依法确认后,要从资产总额中提取10-20%的资产处置统筹基金,用于解决村建制撤销后的遗留问题。统筹基金的具体比例由乡、街根据村实际情况确定,并由乡、街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统筹基金留存期限为5年,到期后统筹基金余额和尚有土地被征用时的土地补偿费重新量化给原始股东。

5、股权量化。改居改制村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可量化资产要一次性量化到人。股种原则上应设置:基本股、农龄股,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可参照设置贡献股及原始积累股等股种。入社股金和折股股金要在资产量化时一并处理,不留尾巴。每个村民在各股种中量化的股权数总和为个人所持有的股权数。将村集体可量化净资产除以全村股权数总和为股权量化的每股份额。持有股权的村民身份自然转变为原始股东。股种的具体设置和量化办法,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提出,经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股东所持股份为其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不论其今后身份是否变化,居住何地,其本人的股东身份及收益权不变。其所持股份可依法转让、继承和赠与,不允许退股和抵押。

基本股:是指本村量化范围及时限内零岁(含零岁)以上的所有成员均享有的股份。

农龄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在本村居住和劳动时间进行计算的股份。

贡献股:是对村“两委”班子和参与企业管理,并对村

和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股东的奖励股份。

村“两委”班子正职任职满3年的,量化1股,任期每增加3年增加1股,但每人累计最多不得超过3股;村“两委”班子副职任职满3年的,量化半股,任期每增加3年增加半股,但每人累计最多不得超过

1、5股;村“两委”班子委员任职满3年的,量化1/3股,任期每增加3年增加1/3股,但每人累计最多不得超过1股。

原始积累股:是指以股金的形式返还入社股金的股种。 股种的具体设置办法和入社股金的返还方式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并将量化结果张榜公布(公布期限至少一周)。

6、股种量化形式。股权量化原则上应为资产份额,不能是现金和实物,但集体资产总额较小,且集体经济组织不具备组建新的经济实体条件的,其集体资产在按照规定提取统筹基金后,应当全部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并以货币形式兑现。具体可采取以下形式:

(1)、集体净资产全部以现金的形式进行量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割断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联系;

(2)、现金量化与资产份额量化形式相结合,货币资产以现金形式量化,其它资产以资产份额形式量化;

(3)、货币资产投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其它资产以资产份额形式或现金的形式进行量化;

(4)、集体净资产全部投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

险;

(5)、集体净资产全部以资产份额的形式进行量化,不允许量化现金和实物;

7、组建公司。股份量化确权后,改制村以量化的股金作为注册资本金组建新的企业公司,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召开股东大会讨论确定公司的组建形式,制定公司章程,选举产生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向股东签发统一印制的股权证。

公司的组建形式,改居改制村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等有关规定确定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或其它适宜的企业形式。新组建公司的组建形式和公司章程制定必须经股东大会讨论签名通过,报乡、区备案后,方可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新组建的公司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基本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年满16周岁以上的村民纳入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医疗等险种。改制时,要认真核准集体应承担部分的所需资金,并从集体净资产中扣除。

8、成立社区居委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在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组建党的基层组织。

9、整理资料。改居改制村要将实施方案、村民会议相关决议、群众表决意见、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结果、公司章

程、股东名册等重要资料全面进行整理,经乡、区检查验收后予以归档留存。

六、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城中村”改居改制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区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成立南岗区“城中村”改居改制领导小组。

组 长:区委书记葛喜东、区委副书记区长魏伟 副组长:区委副书记倪小平、区委常委常务区长刘臣 成 员:由区委办、组织部领导和政府办、农林水务局、民政局、经贸局、国土资源分局、城建局、工商分局、财政局、城管局、公安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计生局、新春街道办事处、跃进乡等单位主要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委常委、常务区长刘臣兼任。

乡、街要成立相应的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财政、纪检、农办、经管、民政、土地等部门人员参加的改居改制工作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改居改制的领导、组织、实施工作。试点村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乡、街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村的改居改制工作,并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的授权制定实施细则。村党支部要在改居改制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全区“城中村”改居改制试点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城中村”改居改制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指导,乡、街党委、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七、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中村”改居改制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要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统一认识,牢固树立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早改革、早主动的坚定信念,树立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心。要充分依靠群众,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做好此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乡、街党政领导是推进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集中精力,深入基层,亲自调研,指导改革,加强对改革的具体领导,扎扎实实地抓好改居改制试点工作。

(二)搞好思想教育工作。“城中村”改居改制工作直接涉及到群众的利益,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各级党政组织要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城中村”改居改制的意义、目的、任务、措施、方法,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消除不安定隐患,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确保“城中村”改居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三)严格执行纪律。村集体资产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共有,并依法受到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平调和私分。要处理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债权债务和呆死帐等经济问题。严禁借改居改制之机突击花钱、分钱分物,严禁公款旅游宴请、大吃大喝,防止集体资

产流失。对量化对象、量化方法、量化比例、农民股金的处理及公司的组建形式、公司章程的制定等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必须按要求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充分发扬民主,严禁简单处理、简化程序。

(四)认真执行政策。在“城中村”改居改制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特别是对村委会的撤销、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评估、公司的组建、社区居委会的成立等重要步骤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规严格执行,杜绝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现象发生。

第16篇:建设路街道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

建设路街道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

“p0” style=““>

“p0” style=““>建设路街道遵照区委、区政府有关指示精神,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民生民计,提高城市品位,积极进行旧城及**村改造,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计划,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p0” style=““>建设路街道,辖区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总人口46700人,辖矿工路以南,**河以西,**以北,劳动路以东;内有诸葛庙、新李堂、黄楝树三个自然村及部分旧城危房须拆迁改造;其旧城范围为:诸葛庙开源路以东、优越路以南,劳动路以西,大众路两侧,

占地面70876m2有旧房670套,居民2345人,现在菜市场、商场、银行、幼儿园、诊所、保健等基层设施,改造后为“鹰城商贸中心”。新李堂:大众路东段以南建设路以北,劳动路以东、152医院以西、辖区占地面种98751m2,有旧房1075套,居民4102人,内有村民84户,有**区、市粮食局、神马集团等家属院,改造后为“鹰城商务中心”。商务中心一期一段拆迁进展情况为:地税局13户,占地面积801.79m2,已全部拆迁完;粮食局:平房20户,产权户63户,占地面积4203.88m2,已全部拆迁完毕;神马产权产230户,占地面积8323.46m2,已签23户,已交房13户,已拆696.25m2,交通局7户,占地面积1324m2,已全部拆迁,新李堂村民84户,占地16428m2,已签38户,已交房28户,已拆28户,拆迁面积6844m2。帝景花园、市第一人民医院危房,已经拆迁完毕;顺祥二期主体竣工,内部设施正在安装中。

“p0” style=““>在**村改造中的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p0” style=““>

一、做细工作,宣传到位。我们将宣传解释工作贯穿于整个拆迁工作的全过程。对社区党员、干部,分别召开动员会、讨论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要求党员、干部服从大局。对普通群众,逐户登门宣传发动,认真细致的给居民做思想工作,并认真的讲解**村改造的必要性和有利性。在社区的主要位置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拆迁标语等方式,把**村改造有关规定、办法传达到每个家庭。

“p0” style=““>

二、人性化拆迁,服务到位。我们把保护群众利益不受侵犯作为重要责任来抓,在制定政策上,考虑居民的衣食住行、方便老弱病残生活、拆迁户子女上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为拆迁户联系租用躲迁房屋,并积极给困难户办理低保,对拆迁家庭做好搬迁补偿和租住房屋租金到位。拆迁工作组还把电话联系方式公之于众,做到

依理依法,以情感人。深入各个拆迁户,认真询问拆迁户的困难,做好登记,并及时的向上级反映情况,对能立即解决得马上解决。此次拆迁工作量大,牵扯面广,建设路街道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了不同的工作方法。针对新李堂居民,做好工作动员和政策的宣传,并把补偿措施做到位;针对企业家属楼,在做好住户的工作的同时,也认真和当地企业协调做好拆迁工作。

“p0” style=““>

三、靠前督导,指挥到位。区委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深入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区**村改造领导小组和办事处全体班子成员全力以赴靠在拆迁一线,调度指挥,协调推进。办事处还向各社区派驻**村改造工作组,负责领导和推进各社区**村改造工作。各社区成立了两委班子成员为主体,老党员、老干部为骨干的**村改造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负责。社区领导干部每周都向街道领导汇报拆迁工作的进度,做到有情况及时汇报,

有问题及时处理。街道办事处领导经常分批,分时段的下到拆迁工作第一线进行实地调研。

“p0” style=““>

四、多方协调,部门配合到位。建设路街道在拆迁工作中认真和市、区多个部门进行协调。市区联动、部门配合、攻坚破难是拆迁工作取得进展的重要保证。建设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规划部门实地调查、到村指导;各个社区认真做好群众工作。针对拆迁中,牵涉到企业家属楼的地方,建设路街道迅速和家属楼所在企业联系,并协调企业派员参加整个拆迁过程。

“p0” style=““>**村改造工作在2010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p0” style=““>首先,由于此次拆迁的地段比较好,拆迁、补偿、安置难。改造区内大多为群众房屋,群众不愿对房屋进行拆迁,只有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强制进行拆迁,造成群众要求过高,难以满足。

“p0” style=““>其次,基层政府压力大。旧城改造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多、纠纷多,处理难度大,经常会因此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给基层政府开展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p0” style=““>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继续做好“两中心”建设的拆迁工作,落实到位已经拆迁人员的补偿措施,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坚决不能影响到“两中心”建设。

第17篇:街道办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

街道办事处

2013年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的“项目推进年”和“大干城建年”,我常青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双擎四驱”发展战略和建设“四宜”新城区的目标,结合常青实际,确定

了以拆为先,拆迁并举,产业跟进,形成集中成片改造优良态势的发展思路,认真指导辖区内各村(菜场)有序改造。现将我办事处上全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年工作回顾

(一)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情况

我办事处是实施城中村综合改造的主战场、主阵地。今年以来,在全区上下全力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的背景下,我办事处审时度势,及时做好城中村改造每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一是多次组织15个村(菜场)工作人员开展城中村改造专题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城中村改造过程的工作程序、政策依据、规划控制等方面问题进行详细指导;二是及时掌握各村(菜场)城中村改造进度,进一步规范了资料的收集和建档工作;同时制定了2013年度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并与15个村(菜场)签订了城中村改造责任书。三是依据市政府《长治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长政发【2013】44号)及《长治市城区城中村改造土地利用方案的通知》(城改办发【2013】5号)相关文件,结合各村实际,做好城中村改造算账交流会,算好本村城中村改造后的利益分配,写好详细的账目账单。四是配合城市路网改造工作,做好主干道周边涉及集体土地上村民住宅的拆迁工作。五是做好城中村改造指挥部下达的城中城改造入户摸底工作。

截至目前,新华菜场完成拆迁面积6840.8㎡,按时完成了涉及本菜场居民的府后东街路网征迁任务,正在完善安置楼配套设施;桃园城中村改造一期工程4栋楼,现已封顶一栋,3栋预计年底封顶;邱村完成拆迁面积459㎡,改造建成安置楼3号楼17层一栋,4号楼13层正在进行地基浇筑;景家庄完成拆迁面积729.54㎡实现改造一期工程11栋楼全部封顶;角沿改造一期工程中规划一号楼位置已完全具备“三通一平”的施工建设条件;附城改造一期工程首批75户,现已签71户协议,目前正在组织搬家腾房工作,预计年底实现拆迁腾地工作;南关完成了路网征迁涉及本村10户拆迁安置工作,拆迁面积4330㎡;新民完成城东南路涉及本菜场8户菜民的征迁任务,拆迁面积2841㎡,确保了路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紫坊核实了土地面积,摸清的本村现有在基地上房屋的建筑面积,征求了全体村民的意见,确定了2014年的城改重点项目;华东菜场腾地80余亩为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子门村在路网征迁工作中对涉及该村的三条道路进行了细致的摸底、绘图等工作,完成50亩安置楼腾地任务;柏后村城中村改造一期工程11栋住宅楼已开工建设,部分楼主体框架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商贸楼现已做腾地收尾工作;西南关修建性规划中q-09-02地块土地指标已批,正在办理改造相关手续;建华正在讨论城中村改造成本。

(二)项目手续办理情况:

规划编制情况:已编制规划的有:南关、邱村、景家庄、角沿、新华、桃园、华东、西南关、柏后村。已通过评审的有:桃园、南关、西南关、邱村、角沿、景家庄、柏后。

手续办理情况:南关、邱村、景家庄、角沿、办理了城中村改造相关手续。

其他工作:今年与区住建局一行人,对辖区内对廉租房申请人进行了入户审核,确保申请人的合法性和公平性。二是积极配合路网征迁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拆迁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进度较为缓慢,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比如: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又将重新找相关部门协调、修改方案。

2、“城中村”改造中,旧村的拆迁是一项主要的工作,拆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敏感性高,村民认识不到位。在实施连片拆迁改造时涉及各方面利益的矛盾问题较多。按照现行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与被拆迁村民的心理预期差距较大,村民感觉不到城中村改造所带来的实惠,从而严重影响了村民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热情,拆迁工作举步维艰。

3、“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但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完备的法规可循。大多村认为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仍不够到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三、工作打算

为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首先要明确职责,加大城中村改造的组织协调领导工作;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城中村重建改造氛围;第三加强与开发企业和上级机关的对接、协调、沟通、帮助解决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为开发企业搭建平台,第四结合城中村的实施,在市、区的统一规划下,配合有关部门实行“一村一策”科学确定改造思路和宣传。重点落实对已开工建设

桃园村、邱村、南关、柏后等村(菜场)完善改造手续,进一步扩大改造成果,完成,桃园一期工程的配套建设,及二期建设腾地工作;新华光明巷地块供地手续和一期拆迁腾地工作;邱村安置楼的配套建设工程等。对没有开工建设的已通过评审的西南关要尽快完善手续尽早开工建设,对没有通过评审的华东、屈家庄、长子门的村(菜场),要抓紧时间、抓住时机,尽早落实

修建性规划的办理,制定整村改造方案,按照《城中村改造实施意见》完善改造相关手续。

在城中村改造中,我办事处将以保障村民的合法利益为前提,严格落实年前拟定得以拆为先,拆迁并举,产业跟进,形成集中成片改造优良态势的发展思路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尊重改造区域村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使其真正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加快我办的城中村改造步伐!

第18篇:城中村拆迁改造党建情况上报稿(三稿)(推荐)

二、舞活党建龙头 促进城中村和谐拆迁(经验做法) 今年以来,邯郸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以党建促拆迁,以拆迁检验党建工作水平,合力攻坚,实现了城中村和谐拆迁,达到了无一例阻碍、无一例强制执行、无一例上访闹事、无一例安全事故,创造了邯郸市城中村改造史上的“南程庄奇迹”和 “东柳林加速度”。

一、抓基础,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东柳林、南程庄等4个城中村都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拆迁工作协调组,下设政策解释、纠纷化解、事实认定、印信管理、帮办服务等五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支部成员任组长,全程负责拆迁过程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办理。同时,每村班子成员实行“双包”制度,即支部成员包片,党员包户,动员拆迁,帮解困难。南程庄村支部所有成员3天内全部率先腾房,每人分包5-15户的拆迁任务。“两委”干部在拆迁中,带着感情做工作,儿女结婚登门祝贺,老人过世上门吊唁,家人住院专程看望,帮算账、帮签约、帮找房、帮搬家,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不仅拆掉了房子,更拆出了感情,结下了友谊,收获了群众、干部、领导、开发企业各方满意的丰硕成果。

二、抓关键,发挥支部书记 “领头雁”作用。东柳林村支部书记李华,是经过“两推一选”当选的优秀支部书记,在拆迁工作中,该同志工作主动、方法灵活,“进百家门、解百家事”,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受到全村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被群众公认为“主心骨”和“贴心人”,在拆迁工作中起到了“领头雁”作用。南程庄村支部书记张金亮一人分包了33户的拆迁任务,动员会当天,他就动员3户群众当即签约,用实际行动撕开了城

1中村改造的口子。南程庄村支部副书记李永进面对支部交给的任务,为打开门市房拆迁的僵局,在还没有签订协议的情况下,带头把自己的门市房无条件拆迁,让全村群众吃了“定心丸”,在困难面前、在利益面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三、抓典型,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在拆迁过程中,村党员干部做到了“带头丈量、带头签约、带头腾房”、努力做到“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把小事当大事来办、把份外事当份内事来办”,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每个拆迁村都设立了“拆迁一线争先榜”,建立公开栏,实行比比看,拆迁拆到哪里,党员就出现在哪里。东柳林村党员李天庆,在村拆迁动员后,主动给自己的子女做工作,第一个报名拆迁。南程庄村党员何利明带头丈量自家房屋,带头拆迁,带头做好亲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东柳林村老党员李付林,群众威信高,通过耐心说服,使6户“钉子户”签订了协议。

四、抓机制,确保党建活动不断。一是实行党员联系卡制度。将每一名党员的去向、租住地、从业情况、联系方式等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账,按租住地相近或从业相近等类别,若干名党员中明确1_2名优秀党员(或支部成员)作为党员联系人,具体负责支部安排工作的落实,确保3年回迁过渡期内,支部能找到每名党员,党员都能找到支部,做到组织活动全覆盖,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零掉队。二是抓好党建制度落实。使拆迁后的一系列党务工作、社会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对列入拆迁范围的活动场所,提前运作活动场所的选址和建设;对过渡期内暂没有活动场所的,在党员租住较集中的地点租赁活动场所。目前,4个城中村党组织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已在东辛庄村、东风小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根据党员租住集中的小区设

立3个党小组。三是健全党员管理机制。对居住比较集中的党员,设立党员活动站,由原支部负责管理;对于租住比较分散的党员,在居住地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待回迁后再加入新的社区党支部;对不再回迁的党员,按现居住地转入所在地党支部;对从事相同或相近产业的党员,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确保组织生活不间断、作用发挥不减弱、党员义务能履行、党员权利有保障。四是创新党支部考核办法。针对南程庄、东柳林两个城中村,该县重新设臵支部考核目标体系,使之符合拆迁后新的党务工作需要。特别在对支部书记的管理考核上,重点在管党责任上加大考核力度,教育村支部书记牢牢把党务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五、抓服务,解决群众所思所盼。一是推行党员帮办服务站制度。拆迁期间,在城中村设立党员帮办服务站,在村民租住相对集中地设立群众事务帮办点。各帮办服务站(点)选聘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担任主办员,并根据城中村规模大小和工作量大小,从村级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和无职党员中选聘1-3人担任协办员。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承诺和帮办党员电话等,为农村群众提供房屋租赁、子女就学、就业介绍、腾房搬家等“一站式”代理服务。截至目前,4个城中村帮办站(点)已为村民办实事165件,解决疑难问题65件。二是开展送温暖活动。对低保户、老弱病残户等弱势群体,及时开展送温暖活动,定期上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对新出现的12个困难户,及时落实低保、廉租房等帮扶政策。三是及时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从大专院校聘请教授5名,给群众上理财课3次,引导群众把拆迁补偿金用在创业上,用在解决养老等后顾之忧上。

三、拆迁后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难点分析

拆迁工作不仅会改变农民的居住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迫使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1、在拆迁过程中,随着原有村庄治理模式的消失,村级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的职能将逐步弱化,农村党建向社区党建过渡中,党组织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的作用被提升。

2、党员群众租住在不同区域,比较分散,经常联系、聚集党员有很大难度。原来的工作方式、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已经很难适应这些新变化,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工作思路,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扎实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

第19篇:贵阳城中村问题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前言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期。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原本位于城市外围的农村地域被城市用地所包围,城市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影响着这些区域,使得这些农村地区逐渐向城市转化。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在户籍管理、土地所有制以及行政管理上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了这些被城市包围的区域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它们既是位于城市中,但又没有被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中,在土地的利用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建筑景观风貌等等方面都还是带有明显的传统农村特征,这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域现象即:“城中村”。

城中村问题的产生凸显了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缺乏对城市与农村的统筹考虑,使得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无序,开发建设混乱,各项管理不到位的严重问题。尽管新的《城乡规划法》强调要城乡统筹规划,但是由于城中村问题由来已久,加之户籍、土地所有制、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要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建设还需漫长的路要走。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1城中村问题的形成

1.1贵阳与城中村问题

1.1.1贵阳城中村产生背景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省会城市,地处我国西南内陆地区,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1、城市规模的扩张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贵阳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逐年上升。原本的老城区由于过于狭小,人口密度一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5万人,远高过国家规定的1.1万人每平方公里的标准,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规模有迫切扩张的需求,于是贵阳迎来了一个城市快速发展扩张的时期。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主城区快速向周边农村扩张,几个卫星城也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域被淹没在城市建成区中,由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将这些农村地域统一考虑,许多被城市包围的农村地带依旧保留着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一辆汽车行驶速度过快会变得危险,一座城市城市化速度过快,与周边被快速纳入的农村间的问题又未得到及时解决,则会对城市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图1.1蔡家关村与学校融合 图1.2蔡家关村卫星图

贵阳蔡家关村原本由两个布依族村寨组成,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后来由于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贵州工业大学在此建设以及贵黄高速公路的建设加之贵阳市区规模的不断扩张,蔡家关村逐渐融入了城市建成区,成为了城中村。

2、外来流动人口与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与国家政策的调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尽管城中村存在居住条件恶劣,脏、乱、差问题严重,黄、赌、毒高发,治安混乱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城中村具有以下优势:

(1) 拥有大量廉价住房出租,满足流动人口与低收入人群现实需求。 如今我国商品房价格一路狂飙,超过了许多人的承受能力。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但是由于居民对住房有着刚性需求加之既得利益集团不肯轻易让步,房价还是不会降下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极度滞后。经济适用房建设,一方面由于无利可图,地产商并不是很愿意建设;另一方面,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又十分不配套,缺乏有效监管。目前建成的极其有限的“经济适用房”其实并不经济,许多经适房其实并不是为困难居民建设的,却是为某些特权阶层建设的,是部分官员打着“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旗号 图1.3蔡家关村有大量的廉价房出租,为自己牟取私利的手段。

商品房价的高涨,经济适用房的不足,外来人口增加的压力在城中村中得到了有效释放。当前大量的城中村其实起到了经济适用房的作用,一定程度减轻了城市困难人口的住房压力。 图1.4蔡家关村与贵阳市主城区交

通关系图

(2) 距离市内工作地点较近,节省出行交通时间与费用。

由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的工作以商贸服务和小工业为主,因此居住地与城市中心和工作地点的远近就十分重要,关系到他们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因此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他们不愿住在交通不便的远郊农村,而选择了交通更为便利的城中村。

蔡家关村位于贵阳市南明区,一方面与贵阳中心城区距离较近,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贵黄公路从此经过);另一方面,蔡家关村有许多价格低廉,面积适中的房屋出租;外加上蔡家关村的各种生活成本较贵阳中心城区要低,因此蔡家关村就成了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和事业起步青年居住的“理想天堂”。

3、大型单位和学校的进驻带动作用 大型单位的进驻,大量工作人员的居住和生活需求都可能会是城中村生长的“沃土”。

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并开辟建设新校区。大量的学生意味着大量的消费需求和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了许多人来此从事各种生活服务行业。

图1.5大学带动了蔡家关村餐饮业发展

蔡家关村紧邻贵州高等学府——贵州大学,大量的学生吸引了许多人来此从事餐饮、娱乐、休闲、服饰、日用百货等行业,从而也带动了相关场地房屋的出租。由于有了经济利益的存在,大量的违章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园周边出现。

4、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长期施行的是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尽管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强调要城乡统筹规划管理,但是要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尚需时日。

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要素流动,文化经济交流与社会联系,也就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本质上的转变,即向非农的生活方式与非农的产业形式转变。

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户籍制度

我国的户口分两种,一种“农业”户口,一种“非农业”户口,字面上仅仅多一个字少一个字的问题,但是对于它上面对应的人来说就有了巨大的差别。这个“非农业”无论在就业、教育、医疗还是社会保险方面都比“农业”要优越,二者也存在极大的区别对待,同城却遭遇不同待遇,仅仅因为户籍原因。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2)土地所有制

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与集体所有,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增加了城中村问题的复杂化。

随着快速城市化的脚步,城市周边农村也加快了非农业化的速度,出于经济成本与社会成本的考量,往往出现集体农业用地被征用,而村居点建设用地被保留,从而出现城市建成区包围村居点的现象。农民由于失去了土地,没法从事农业生产,文化技术等方面又没法适应城市要求,只有回到土地,那就大量的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房,建高密度,高容量的房屋来出租,把出租房屋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5、村民经济利益

如今许多城边的农民不愿种菜来卖了,改成种房子了。在许多农民眼里种房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远远高过种菜的收入,实事确实也如此。由于房屋出租能够得到大量租金,可以说是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即使将来拆迁,也会得到不菲的拆迁补偿费。于是许多农民不断在土地上新建房屋,没有土地了的也加高旧有建筑,乐此不疲。

1.1.2从蔡家关村了解贵阳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建设问题 (1)基础设施匮乏

蔡家关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教育依托贵州大学附属中小学来解决,但是贵阳市另外的一些城中村就没有这么多学校资源了。医疗机构不足,居民看病主要到市区解决;村内的道路等级较低,不成体系,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道路十分狭窄,路面质量不佳;村内排污部分纳入城市排污管网,但存在相当一部分明沟,雨天容易堵塞,发生污水外溢,影响环境卫生;村内电线私接乱搭严重,强弱电线路管理混乱,走在村内道路上,抬头仰望,常常可以看到密如蛛网的电线穿插在各栋建筑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卫设施不足,质量堪忧,蔡家关村缺乏公共厕所,给来此的外地人十分不便的感受,垃圾收集点管理较差,经常看见有人在垃圾收集点焚烧垃圾,严重污染周边空气。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图1.6蔡家关村内道路质量较差 图1.7村内建筑间距不足,存在消防隐患

图1.8村内电线私接乱搭严重 图1.9村内排污管道堵塞,污水横流

(2)居住条件恶劣

尽管租金便宜,但是居住环境是相当恶劣的。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农民建房又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很多农民建房都是顶着自家土地的边界来建设。于是“一线天”景观在城中村比比皆是,“握手楼”“贴面楼”也“增近”了邻居间的亲密关系。村内更不要提绿化了,基本除了房子还是房子,脏乱差问题十分显著。

(3)违章建设疯狂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大工地,我们的城中村也不例外。农民为了更大利益的追求,不断在土地上新建建筑,没有更多土地了的农民则加高旧有建筑层数。住在这些质量不佳的房屋里有较大安全隐患。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图1.10村内违章建筑现象严重 图1.11杂乱的蔡家关建筑群与学校体育馆

(4)杂乱无章,影响城市景观

蔡家关村原来是两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寨,后来由于贵州工业大学的建设,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贵阳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村寨逐渐被城市建成区包围,村寨建筑景观风貌也发生的极大的变化。如今就形成了村寨包围校园,校园分割村寨的混沌景观,校园与村寨连接处土地建设十分混乱,甚至校园内的道路成了社会公共道路,社会人员和车辆要从校园穿过,对教学与师生安全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图1.12校园内的道路与村寨共用, 图1.13村内建筑组合混乱,复杂,带来很大 人车流混乱 社会治安隐患

2、社会管理问题

(1)黄、赌、毒问题突出,治安混乱

像蔡家关这种城中村是滋生黄、赌、毒的“理想场所”,农民出租房屋的对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象一般没有特殊的选择,只要给钱就行,使得这些城中村成为不法分子的藏身之所。蔡家关也是“两抢一盗”的高发区,在蔡家关村边的贵州大学内接连发生学生被抢、被盗、甚至被杀的案件后,终于全国首个高校内的派出所在贵大蔡家关校区成立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警力有限,蔡家关流动人口又十分复杂,盗窃抢劫还是时有发生。

(3) 失业人员增加

由于失去土地的农民失去了从事的产业。自身文化技术水品还达不到城市要求,竞争力不强,有的人就成为了无业人员。这就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4) 村民难以融入城市

由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城中村农民在城市从事较多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较少得到社会的关怀,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城里人的排斥。加上他们还保留着农村的一些观念,自身也不是很主动的融入城市,成为了城市的一个边缘群体。

(5) 流动人员问题

大量涌入的流动人口使得城中村的环境问题、治安问题更加严重。外来流动人口本身对这些城中村就缺乏归属感,加之村委会对外来流动人口采取的是一种防范心理,不会提供什么服务式的管理手段,这就加剧了外来流动人口对城中村的冷漠感,缺乏责任感和认同感,对这里的环境卫生等各方面就不爱惜了,甚至有意破坏环境。同时这些流动人口的婚育及子女入学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关注。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2探索解决城中村问题方法

城中村改造是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面临的难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因素,关系到集体、村民、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改造特别是要确保农民转籍后的既得利益不下降,生活水平有提高,这是“城中村”改造能顺利实施的根本。

2.1物质形态改造手段

1、整体改造开发

将城中村整体全部拆除,统一规划,重新建设,使得旧有城中村从功能、景观上都与城市完全融合。

整体改造方案能够一步到位,快速完全改变城中村功能和景观的优点,并且有利于改善城市治安,改善生活环境,解决消防隐患等城中村带来的问题,目前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一次性投资巨大的缺点。在实施中还要解决好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关系以及村民的安置问题。

2、局部改造,逐渐城市化

对现有城中村的建筑物采用保留大部分建筑,对少量产生严重安全隐患,影响交通的建筑予以拆除,对部分建筑立面进行改造、修缮,完善内部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增加绿化,改善人居环境。

这种局部改造的方法在投资上比较经济,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城中村的环境和消防安全问题,对城中村面貌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城中村景观与城市景观依然有较大差异,治安问题和地下经济问题也难以有太大改观。局部改造的方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中村改造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权益之计。但在改造中也要注意监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使现有合理建筑合法化,杜绝新的违章建筑的产生。在今后各方面条件都成熟时在逐步分片区改造。从当前我国的国情出发,由于缺乏足够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以满足城市困难群体和城市流动人群,城中村在很大层面上充当了前二者的角色,因此目前也不适宜大量的拆除城中村。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贵阳市地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经济实力较薄弱,采取局部改造为主,部分整体开发建设的方法会比较适合。

2.2非物质形态手段

城中村之所以会产生,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长期的二元体制及相应的人口、土地、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导致了城中村的产生,并且严重阻碍城中村的改造进程。

1、户籍管理制度

“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在婚育、教育、政治参与、保障制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城市居民往往比农村居民享受更多优惠,城中村居民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他们在享受城市的各方面便捷条件的同时又享有“计划生育、人口迁移、宅基地分配”的优势。很多城中村村民通过城中村房屋出租作为生活来源,有的作为生财之道,这也使得许多村民在面对村中村改造时并不配合。

因此对城中村的改造,很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城中村的人口管理模式,变村民为市民,目前国内已经有城市开始试点工作了,统一了户籍管理制度,才能够有助于实现真正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才会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城中村需要产权的重新界定,对村集体财产也要及时转换,解决集体财产产权内部分解不明、产权主体不清的问题,通过股权分配,使村民获得完整产权,不仅具有收益权,而且具有自由处置权,股份能够继承、转让和抵押,也可以退出。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产权运作,不再采用村规民约的非正式制度。

2、土地产权制度

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很不明确的概念,土地所有权的不确定性使得村集体对所属土地拥有很大的处置权,这样在没有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村领导干部集体热衷于短期见效的项目,村民也将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宅基地视为养家糊口和增加收入的资本,总会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的盲目行为,造成许多土地资源的浪费,违规建设严重。因此对于城中村土地产权要逐步进行改革,划清产权,分配股权,通过法律形式加以规范。

3、城市规划管理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城中村位于城市规划区内部,其规划管理属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范围。城中村的形成一方面与规划部门的规划前瞻性不足,规划不够合理,可实施性较差,执法力度不严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让很多人有机可乘谋取私利。

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重视城市规划的可实施性,加强监督管理将是未来应该注意的工作。

4、平衡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目前出台了许多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许多都是针对城市居民的,对于农村居民缺少考虑,村中村居民当然也少有考虑,拆除了城中村就意味着许多人失去生活来源,因此许多城中村居民反对改造。尽管现在部分村庄在土地被征用的同时进行了户籍转变,但是针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保障问题,当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出台。由于没有有效的社会保障,城中村居民当然不愿接受改造了。逐步建立完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障措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结语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极其复杂和困难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事关政府、村集体、村民、开发商等多方面利益,关系到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和建设安排,“城中村”改造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定改造用地布局、改造方式和实施步骤,妥善处理与城市长远建设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于城中村的改造方法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中,不仅仅是城市规划师的事,更是政府、村集体、村民、开发商的事,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未来我们要做的还很多,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城市社会学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 向德平.城市社会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188~208.[2] 李玉军.贵阳“城中村”改造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3] 李苏.贵阳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2008,25(1): 108~110.

- 13 -

城规061 汪文杰 2010-6-26

第20篇:城中村改造论文

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中村是在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下,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 “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人口构成多元,社会治安堪忧、公共设施缺乏,环境问题严重、村民素质较低,就业问题严峻,所以“城中村”问题现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1.改造城中村,是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平台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分析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宁波如何继续保持关键在提升城乡统筹力,空间在城郊,潜力也在城郊。因此,必须把城郊接合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着力打好这场硬仗,努力形成城乡互动、交融发展的新格局。

2.改造城中村,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在扩大,城市的功能在强化,解决“城中村”问题势在必行。因此,改造城中村是一种方向、一种趋势,既顺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城郊新农村建设要求,使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并驾齐驱。

3.改造城中村,是改善城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宁波城郊农民的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村民住房困难比较突出,村内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农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呼声非常强烈。改造城中村,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郊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政府职责和群众愿望的有机统一,也是一项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4.改造城中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城中村成为城市管理不到位、农村管理不着边的“游离体”,“脏乱差”、“假伪劣”等问题屡禁不止。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出现贫民窟,成为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造城中村,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城乡公共秩序,使城市发展、城中村发展与村民发展融合和谐。

但是在城中村的改造中,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

关于拆迁政策方面:

一、是拆迁补偿政策灵活性不够。随着《物权法》的实施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有些“不适应”拆迁现状的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在不改变相关政策文件规定的补偿标准的前提下,制定适当的方案。即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又要顾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现行的住房困难家庭捆绑政策与农村宅基地建房批地的捆绑政策不一致,而且该政策对无房户和独立享受困难户界定有一定的盲区。需对现有的住房困难家庭政策进行修正,与宁波宅基地管理政策保持一致。

二、同区不同街道(镇)补偿办法的冲突。同在江北区,在同一时段各街道往往会有不同的拆迁补偿办法。老百姓会有互相的比较,认为拆迁补偿吃亏了,就会造成拆迁难度,有的甚至不同街道,但相邻的两个村,拆迁补偿标准不同,造成拆迁部门也难以向拆迁户解释,造成拆迁的被动。

三、政策的合理性值得商権。按照法律规定,村民应该享受同等的宅基地使用权,但目前往往是有一定关系的,活动力强的,早早享受了足额的宅基地使用面积,而那些经济困难、老实巴交的或是因为规划限制没有享受应有的宅基地面积的,在拆迁中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如无房户拆迁时最多享受人均30平方,然而他可能就永远丧失宅基地申请权,同样的村民,只是因为政策,而不能享受同等的权利,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制定政策中,要兼顾合法性和合理性,如可以规定每个村民应享受多少面积,对意见建房投入给予评估,给予补偿,这样应该更合理一点。

四、政策可操作性差。国有土地上非住宅拆迁补偿,按照目前政策只能货币补偿,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大多数被拆企业要求落实企业迁建用地,以便生产和经营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江北区适当区域划出一片土地,作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迁建用地势在必行。

关于安臵方面:

一、安臵滞后引发不少矛盾。征地拆迁安臵在政策上讲是先安后拆,但落实不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由此而引发不少的矛盾,拆迁安臵机制不规划是唯一引发矛盾的根源。征地拆迁补偿本应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而实际工作中大多又因为市场不健全或市场机制缺位而形成既非纯粹的政府行为又非规范的市场行为,形成利益分配不清晰不规范,造成农民对基层政府的普遍不信任情绪,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

二、拆迁过渡期过长(往往耗上好几年时间)。过渡期过长导致农民失业的情况增加,被拆迁农民无法正常的经商、打工、务农,政府虽然补偿农民这部分损失,但不补偿其他可得利益损失。如孔浦朱家安臵房地块共有128户,自2004年7月26日开始签订房屋拆迁安臵协议以来,绝大部分住户积极配合拆迁工作,签订了房屋拆迁协议,但至今尚有11户村民因各种原因尚未签订协议,成为“钉子户”,村集体仓库因集体仓库补偿价格严重偏低,未能及时签约。针对朱家地块安臵房迟迟未开工的现状,市,区在2007年8月出台了货币回购政策,但至今尚有11户钉子户和集体仓库尚未签约,因间隔时间长达5年,导致拆迁主体,过渡费不明确,引发群众上访,严重影响了拆迁工作正常开展。

三、房屋安臵(或者叫产权交换)适应性不够。经调查分析: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愿意住进公寓小区,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住进小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再要一份地建房而不是商品房。问及原因,他们谈到住进公寓邻里关系就冷淡了,锄头、钉耙带进去也觉得别扭,种田也不方便,住着觉得不自在。原来自己种菜,用井水,生活开销少,现在要买菜,用水,用电都需要钱,另外还要支付一笔不少的物业费,原有的传统生活行为模式、人际关系被打破,感到生活无所适从。

四、安臵房小区物业管理缺失。安臵房小区的物业管理一向来是个比较大的难题。小区里的住户都是原本村里的农民转变过来的。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生活习惯等都与一般小区的住户有一定差距。物业费交不上来,物业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的话势必在绿化养护,清洁卫生,小区保卫等方面都出现问题,使安臵房小区变回到原本城中村的脏乱差的局面。因此在给予物业公司一定数量的商业用房外,是否可以由政府出资,对安臵房小区的物业费用进行补贴。使小区物业能够正常运行。

队伍建设方面:

据调查涉农街道(镇)拆迁办现在工作人员除了少量同志有编制外,大多数人员均为临时聘用人员,显然于所承担的工作量不相适应。今后随着重点项目的不断推进和拆迁建设任务日益繁重,拆迁量和难度都将不断增加,更需要大批热爱拆迁建设工作的人员长期从事。因此建议各街道抽调一部分懂法律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员充实到拆迁办。以便于拆迁队伍的稳定性,更有利于拆迁工作

的连续性。

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现有如下几点思考: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首要前提。由于改造工作政策性非常强又错综复杂,政府从实际出发对政策常有调整,这就要求对参与拆迁安臵工作的干部要进行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和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锻炼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坚持原则,依法征拆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拆迁安臵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的安臵与补偿政策,坚持一个尺度,保持拆迁补偿、安臵政策的连贯性、一致性和严肃性,减少拆迁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倡导“无情拆迁,有情操作”,切实保护拆迁安臵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拆迁工作程序上,坚持依法、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让普通百姓参与拆迁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尤其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环节,让群众参与决策,实施阳光拆迁。如对拆迁区域规划方案、拆迁补偿方案,要征求被拆迁农民的意见;根据被拆迁农民投票表决的选择意见通过公证摇号选定拆迁评估机构;聘请被拆迁人代表,参与拆迁全过程的监督,使被拆迁农民从被动拆迁转化为主动参与配合拆迁,使拆迁安臵工作做到文明拆迁,阳光拆迁。

3、关注民生,依靠群众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关键环节。工程动工前期,要由街道(镇)分管城建的领导、干部牵头,分别召开村民代表、户主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对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达成共识,把民主管理体现到征地拆迁和安臵工作中去,体现到城市化推进中去,以此为突破口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在拆迁安臵工作中,因为利益的牵动,总有部分村民会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从而与拆迁人产生纠纷,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拆迁安臵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要遵循“宜调不宜裁,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太慎用、少用或不用强硬和强制手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拆迁代表、专家、联村干部、村民代表的作用,在重大决策、重要环节上广泛发表意见,并在处理纠纷召开的听证会上进行说服、动员工作,以达到完成拆迁安臵工作的目的。

4、开拓思路,力求创新是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有效途径。农村土地对于

农民来说承载了农业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拆迁安臵给予农民的是一次性的经济补偿,但由于自身素质和条件的限制,缺乏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竞争力,一旦补偿用完,很容易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困境,为此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征地后每年安排不少于年度用地指标的10%用于落实村发展留用地,给村里留下一定的土地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使村民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许多被改造的行政村的愿望。政府把老百姓现在、今后的生活都考虑到了,这是真的关心老百姓,老百姓没有理由不支持城中村改造,这样工作的阻力也会大大减少。

《城中村党建工作总结.doc》
城中村党建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