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工作自查报告

2020-04-18 来源:工作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绵阳梓潼县)

2012-10-26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梓潼新农村建设始终践行的总体方针。全县以“整合连片推进”的方案先发展新农村示范片,示范片建设幅员面积现已达100平方公里。

梓潼始终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培育新农民、建好村班子”的目标,“发展为先、富民为要、生态为重、民生为本”发展理念,结合灾后重建,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分类推进村落民居建设,配套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高品质农产品、生态化居住环境、和谐人文环境的新农村示范片,以片带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示范带、示范区、示范点,以样板工程引领新农村建设

走进梓潼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街道宽敞平整,房前屋后绿树环绕,乡风朴实文明。这样的新村,得益于梓潼县详细分析丘区县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梓潼县幅员面积1442.3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七曲山风景区,329个村、20个社区,总人口3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耕地面积42.48万亩(第二次土地资源普查数据为76.8万亩),林地面积92.1万亩,森林覆盖率40.1%。

做好规划,是改善农村的基石。农业人口占全县的百分之八十,该县针对各家各户制定详细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做到村有蓝图、户有详规、年有方案。围绕“八个一”为基本标准(即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一个通畅便捷的入户道路网络、一套安全方便的饮水设施、一套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经济组织、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做好项目规划。

优先发展示范片建设,找寻适合本县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再好的规划也要用在实处,梓潼县按照“基础突破、产业支撑,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县上有亮点、乡(镇)有重点”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整治、农民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坚持规划优先与保持原貌相结合,坚持服务城市与以城带乡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与村为主体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政策配套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典型引路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整合部门力量,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综合考虑梓潼县基础设施、区位优势、产业现状等因素,将文昌、长卿、东石、石牛、宏仁、豢龙等6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即梓潼县文昌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突出区域特色,以产业发展为引擎,全力打造新农村

只有产业优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产业带民富。梓潼县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划,重点以山脉、流域及骨干交通道路为界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集中连片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狠抓招商引资,在畜禽养殖、水稻制种、花生海椒、蔬菜水果、工业原料林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生态、循环、观光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 1

企业,发展壮大了一批农村专合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基地农户构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利益兜底、收益分成等更加紧密的一体化生产经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强化品牌意识,努力推出一批名、特、优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充分享受到了发展成果,热情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

该县示范村已实现了“八个有”目标,即有稳定的增收项目、有美观适用的住房、有增收致富的技能、有安全便利的自来水、有厨厕圈沼标准化设施、有就学就医的基本条件、有可靠的养老保障、有文明和谐的生活习俗。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优做亮特色产业。梓潼县许州镇天宝村新农村示范片以许州天宝村、桥河村、栏杆村、迎江村为重点,辐射带动牛蹄山村、中坝村等9个村,成片发展文昌蜜柚12000亩;在宏仁乡,以成熟的果蔬基地为中心,打造新农村综合体,重点发展果蔬及高品质蛋鸡。宏仁乡金宝村新农村综合体已建成“1+6”公共服务中心4处1320平方米,集中聚居点5个308户960人,发展特色果蔬及花卉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梓潼县已累计引进绵阳科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9家,靓绿瓜菜等农民专合组织13个,在石牛镇雁门村、宏仁乡五星村和金宝村、东石乡油坪村建蔬菜大棚1000亩,棚架葡萄520亩,发展水(干)果2860亩,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小区(场)6个。将于2012-2016年在石牛、长卿、宏仁3个乡镇分阶段发展绵梓产业带葡萄种植5000亩。示范片内设施农业达到2470亩、蔬菜6015亩、水(干)果6390亩,出栏生猪54550头,存栏高品蛋鸡140万只,实现产值3.4亿元。

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成功,让梓潼坚定信心,坚持“两个带动”实施“产业强县”,早日实现“中国有机农业(食品)基地”和农业“双百”(出栏优质生猪达到100万头、农业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目标,让新农村的生活人人称羡。

注重基础配套的要素保障,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示范片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梓潼县始终坚持以“水”为中心、“路”为重点,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项目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有关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投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运用农业担保、财政贴息、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合力支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县共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沼气、交通等项目资金1.2亿元,新建道路82.9公里、沼气池1240口、渠系51.3公里,综合整治农村土地10280亩,农村饮水安全率达95%以上,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农村人文环境的大幅度提升。“5·12”地震后,梓潼县灾后重建农村绝大部分房屋已建成楼房,全县329个村(其中:289个重建和40个扩建)均列入特殊党费援助项目。以“生态为重”为发展理念,“三打破、三提高”为原则和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要求,结合自然环境、主导产业,引导农民改旧房建新房。并且综合考虑行政村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和区域特色等因素,围绕示范片农民生产

生活需要,合理确定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努力健全公共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示范片新民居建设达9273户,占总户数92.9%。

目前,功能配套完善、设施设备齐全的梓潼县村级阵地已成为广大党员和村民活动的主阵地。宏仁乡金宝村、东石乡油坪村、石牛镇雁门村、许州镇天宝、栏杆村等村的“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26个新村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顺利完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农村基础设施上档升级的同时,梓潼县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以治理环境卫生、容貌秩序为切入点,以公路沿线、集中居住点为重点,突出川西民居、文昌文化特色,以前庭后院布局格式,塑造农房风格风貌311户。深入开展“两建三清四改五通”活动和“美在农家、绿在农家”活动,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群众积极栽种花果苗木,植树造林,美化家园,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步入农家,生态农村已然形成。

推荐第2篇: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常抓不懈,扎实有序地推进。近几年,省委政府立足四川实际,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规划先行,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跨乡连村、成片推进、以片带面的新机制。

一、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各种政策,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的保障。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立足实际,要在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以示范片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以片带面、以片促面,做好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制定分类推进新村建设的整体性安排方案,加强分类指导,推进重点突破,加强机制创新,增强建设动力,加强督查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努力推动成片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主要措施包括:

(一)将主导产业与新村建设同步推进。通过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改善居住环境,注重一三产业互动,相互补充。政府放宽经营范围,支持多领域经营,坚持“非禁即 - 1 -

准、非限即许”的原则,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外,全面放开经营。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都积极予以登记。

(二)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目前,农民收入水平低、用于经营的资金渠道少、经营规模小一直是制约着我地区“三农”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地区有必要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农民创业投资;放宽农村个体工商户、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权属证明限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保证农民能够及时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同时也要建立好信用制度,形成良好的借贷关系,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连片培育发展产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各示范片要立足本地区位条件、地型结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生活习性等实际情况,以优化资源集中配置为原则,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连片发展现代种植业、畜牧业等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

二、三产业,同时还要注重示范片与示范片之间的相互衔接,坚持差异化、品质最优化的原则,避免一刀切,实现片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特色品种、户户有增收项目。同时,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农企合作,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实现农民增收。开展“送商标上山下乡”活动。深入企业、农户

上门宣传,推广普及商标法律知识。启动农村涉农商标免费培训计划,提高农民及涉农企业的商标意识。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企业注册商标,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标”或“一乡一品一标”。积极指导有关地方和组织注册地理标志。推行“公司+商标+农户”的商标运作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

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依托区域特色农业,为当地优势农产品广辟销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之间的对接,形成“市场联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兴市场”的发展新模式。

三、完善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生活低碳化、生产便捷化、环境优美化”建设目标,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道路、水、电和通信等配套体系,大力改善群众生产、居住和生活条件;要大力引导和支持服务网络延伸到村,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商业和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加强村级班子和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农资监管长效机制。督促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留样备查制度、农资经营户诚信责任制度、不合格农资商品召回制度,实现农资产品的可追溯

管理。

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抓好食品安全监控网络建设,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食品质量。建立涉农企业保护机制。依托12315申诉举报系统建立涉农企业案件快速举报、快速查处、快速回应机制。围绕知名涉农企业开展重点保护活动,打击侵害知名涉农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加强涉农知名商品保护。严厉查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和“傍名牌”等违法行为。推行涉农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自愿备案制度,节约维权成本。

四、分类推进新村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群众自愿,按照成片连线、扩面连片、全面覆盖的思路,加快建设新型村落民居,以片带面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要把新村建设摆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做好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积极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与促进新型工业化、构建农村新型社区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注重统筹协调,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用地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撤

并自然村、小山村,改造空心村、破旧村、城郊村,在宜居、宜业之处加快规划新型村落建设主体功能区,把新型村落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展为新型村庄、农房建设的承载地。二是完成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在选址布点上以景区周边、城郊结合部、干道公路沿线、产业园区辐射区域为重点,在特色培育上力争实现居住功能与发展旅游经济、集镇经济、通道经济和园区经济相结合,在服务保障上既要考虑水、电、气、路,又要考虑生产、教育、休闲、保健、环境整治需要。三是完成农房规划。按照传承历史文脉,体现时代创新的原则,设计具有浓郁川北民居特色的农民住宅建设通用图集,促使农房建设经济实用、美观舒适、安全环保。加大新型村落民居建设的扶持力度,各类涉地、涉农资金尽量向新型村落民居建设倾斜,村庄规划编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房建设及风貌整治列入财政补助,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收益定比反哺新型村落民居建设制度。

五、强化新型农民培育,树立文明乡风。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在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要统筹思想道德、文化科技、民主法制、村规民约、感恩教育等建设,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将农民工

转移培训与现代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加大对农村创业人才、农村科技示范户等的培训培养,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和持续性,积淀和提升文明乡风。进入21世纪以来,广播、电视、电话已成为我地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应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农民可以在家里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得到各方面学习的机会、学习的条件,得到自己想要的精神方面的一些追求和享受。同时要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依托文化宣传组织,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反映我县农村新生活、新变化,抨击不良习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稳定的推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各项惠农利民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才能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民维权等问题,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最终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完成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城北镇:梁赛2011.12.13

推荐第3篇: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

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

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

建设魅力村寨发展富民产业

中共汶川县委汶川县人民政府

(2012年8月日)

尊敬的昌平常委书记,各位领导:

在全省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产村相融连片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时刻,您们带着省委省政府对汶川的关心关爱,不辞辛劳莅临汶川调查研究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使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添信心。在此,汶川县委、县政府和全县10万藏羌回汉同胞向您们表示最热忱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阿坝州东南部,全县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辖6镇7乡,总人口10.11万人,其中藏羌回三大民族占总人口的60%,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

2009年9月,省委、省政府把汶川县确定为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2010年初又确定为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按照省、州要求,汶川县抢抓灾后重建、藏区跨越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民富、村美、班子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建设“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两化”互动、“三化”联

- 1 -

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灾后重建、产业振兴、文化复兴、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党的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新村建设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3.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1.9%,形成了产业与村寨互动共融发展的良好格局,稳步推进了“灾区变景区、田园变乐园、穷人变富人”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规划统筹,促进灾区变景区

灾后重建完成后,我们围绕“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坚定省党代会提出的地方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三个显著提高”奋斗目标不动摇,坚持发展为要、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科学布局新农村建设,优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全域景区、全面建设、全民受益。

(一)坚持灾后重建与农旅发展相结合。按照“以文为魂、农旅统筹、一三互动、接二连三”思路,结合发展振兴的实际和汶川全域推进旅游大发展的要求,先后聘请169个设计单位、1300余人参与汶川新农村重建发展规划,结合汶川灾后重建实际,把休闲农业旅游与民族风情重构、环境优美幸福家园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促进小产业大发展、小产品大市场,确保新村建设中的产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

(二)坚持共建共享与新村建设相结合。按照灾后重建成 - 2 -

果人人共享的目标,进一步使用好、经营好、运转好、管理好灾后重建成果,切实加强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基础配套,着力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服务产业发展集中,为培育骨干增收产业创造条件,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符合我县实际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通过“公司+支部+农户”的方式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公司发展、群众增收。

(三)坚持农旅发展与新村建管相结合。按照“农民主体、农旅互动、农村社区”方式,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把集镇作为一个小城来设计,把村庄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把农户作为一个文化小品来改造,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乡村旅游定位和发展格局。

二、抓农业转型,促进田园变乐园

充分发挥独具汶川特色的农业优势,遵循产业、企业、产品发展路径,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型发展。2011年,休闲农业产值增长200%,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6.7%;预计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380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占80%以上,成为汶川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富民产业。

- 3 -

(一)突出农业产业特色化。坚持沟域差异发展指导思想,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大力实施以猕猴桃、甜樱桃、花卉、现代畜牧业为内容的“农业四千万”工程,发展甜樱桃基地3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发展猕猴桃基地5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建立高原、生态、特色花卉基地1万亩,种植1000万盆(株);发展以跑山鸡、跑山猪为主体的家禽家畜1000万只(头),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使特色农业产业带成为观赏体验风景带。经过灾后重建发展,“农业四千万工程”已成为汶川的富民增收工程,2011年以来,“农业四千万工程”带动增收占全县农民总增收的80%以上。

(二)推进农业园区标准化。坚持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把农业园区当家管,做大特色农业规模聚集点,一片一片开发;做长农业产业延伸点,一条龙一条龙开发;做圆农业循环经济点,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开发。先后建立了汶川大学生创业园、汶川甜樱桃博览园等一批标准化农业园区。

(三)打造农业产品品牌化。积极创新探索企业、产业、产品、品牌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川西北高原地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着力打造“高原、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汶川甜樱桃、汶川羌绣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称号;2011年,汶川甜樱桃被评为全国最著名的100个农产品、第八届西博会“最受欢迎展品奖”和“最畅销产品奖”。2012年汶川甜樱桃产量达150万公斤,平均销售价达50元/公斤,实现收入7500万元,甜樱

- 4 -

桃种植户均收入达15000元,全县人均增收达1100元。

三、抓农旅互动,促进穷人变富人

积极探索建设有规模、多功能、现代化、开放性的新型农村社区,打造特色魅力村镇、幸福美丽家园和精品旅游村寨,形成特色浓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观集群。2012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35.2万人次,同比增长32.3%;实现旅游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48.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亿元,同比增长18.9%。

(一)强核心,打造全域景区。坚持以精品景观、精美村寨、精致农庄为方向,着力把每一个产业园区、每一个生态村、每一个特色乡镇打造成精品旅游景点。全县11个特色魅力乡镇、20个精品旅游村寨、91个幸福美丽家园基本建成,两年连续成功创建覆盖全县70%乡镇的汶川三江生态旅游景区、汶川水磨古镇景区、汶川映秀5〃12纪念地景区、汶川大禹文化旅游景区四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指示牌、网络信息平台基本俱全,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通过旅游景区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撬动了新农村整县建设。

(二)挖内涵,做特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环境、农林牧生产、民俗节庆、藏羌风情、村落古镇、农家生活等为依托,根据各个乡村特色特点,充分展示悠悠客栈、地道美食、摄影摄像、户外运动、文艺表演、劳作体验等玩点和体验。此外,

- 5 -

我县正在积极规范建设和发展一千户星级农家乐和一千个特色菜品。

(三)细服务,丰富旅游要素。围绕旅游六要素,在“农、土、俗”上细挖掘,在“新、奇、特”上下功夫,开发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店、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体验活动。挖掘了绵虒豆腐、映秀板房鸡、水磨腊肉、三江虹鳟鱼、山珍野菜等千道藏羌特色美食,研发了千种藏羌刺绣和震源石、甜樱桃、猕猴桃等旅游产品。

汶川作为山区民族县,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我县长抓不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县将遵循“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把农业变成休闲、快乐、高效的产业,把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把农民变成富裕而有尊严的群体,促进汶川农业农村工作再上台阶。

最后,诚祝昌平常委及各位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扎西德勒,纳吉纳禄。

- 6 -

推荐第4篇:坚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工作

坚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工作

王桂云

自2006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千村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示范村相继涌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探索了一条新路。但在实施“千村示范”工程的进程中,也暴露了某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办点示范要坚定不移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办点示范,是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办下去。对这种做法,有的同志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认为办点集聚了公共资源,学不到,推不开。也有的领导同志认为,办点花时间、花精力、花财力,难度很大,有消极厌倦情绪。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建设,建设成什么标准,谁来建设,没有既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套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办点示范,就是一种很好的探索方式。如果不办点示范,取得经验,开辟新路,树立榜样,而是固守陈规,不求进取,新农村建设就会欲速不达。

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也不具备整体、全面推进的条件,总得有先有后。因此,在公共资源惠及方面,有些村要暂时作出牺牲。国家在一些大的公共资源惠及方面,如道路、水利、直补方面,已考虑到了“普惠”,并不是都集中在办点示范上,即使适度集中也是应该允许的。

其三,办点示范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重要体现,是了解下情、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现在,领导同志下乡调研难,了解实情难,通过办点示范,下到点上调研,能够体察到民情,了解到实情,听得到真话,对思考问题、决策事项、指导工作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应当很好的坚持,而不是随意的放弃。其四,办点示范是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全省各级党组织、党政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认真执行,这是评判领导干部党性的一条重要标准。这几年,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对此执行得很坚决,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省委书记、省长都带头办点,深入点上调研指导,解决困难,提出要求,为大家作出了榜样,也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推力。我省的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办点示范,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好局面、好基础、好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应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坚定推动者和真实执行者,把办点示范工作推向前进。

办点示范要真心诚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的任务所在,责任所在,要义不容辞地挑起重担,履行好自身职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心诚意地抓好办点示范。

其一,领导同志既要挂帅,又要出征。领导同志在选点或认点之后,应不定期的进村了解村情民意,了解建设所需,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办点要求,与工作队、村级组织共同研究确定建设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改革创新事项,并开好现场办公会,搞好责任分解。要及时听取汇报,组织抓好工作队、后盾单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的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办点示范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办点示范作为一项任务来落实,作为一项责任来履行,而不是“甩大袖”,听之任之。其二,工作队要坚守阵地,务求实效。工作队员是领导办点示范的参谋和助手,办点要人在心在力在,工作要扎实肯干,把办点示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件重要工作予以落实。一是身要沉得下。要坚守阵地,不读或尽可能的减少读“跑学”,住下来,沉下去,走村入户,把村情摸清,把村民的期盼搞清。二是心要

静得了。对领导办点示范的意图,上级办点示范的要求,示范项目的建设与发展,都要认真思考,理出头绪,协助村干部逐一付诸实施。三是工作要干得实。办点有没有效果,做成了什么事,这是评判工作队员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要深入做好群众发动工作,村支两委的组织工作,后盾单位的协调工作,把确定的工作、确定的目标,逐个的落实到位。

其三,后盾单位要大力支持,主动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不可懈怠的任务。党政各部门要把此作为份内事,积极支持,主动服务。在办点示范过程中,一般都安排了一些后盾单位或扶持单位与办点村实行对接,在资金或项目上予以扶持,这是办点的需要,要按要求及时拨付到位,及时落实到位。每个部门或单位,都有可能当办点示范的主办单位,都有可能当工作队队长的单位,支持应是相互的。有的单位主动服务做得很好,厉行节约,压缩开支,送钱上门。有的单位对办点示范村,优先安排建设项目,这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后盾单位支持力度越大、越及时,办点示范就见效越快,进展越快。

其四,办点村要密切配合,乘势而上。领导来村办点,是全体村干部、村民的荣耀,也是发展致富的良好机遇。要抓住机遇,密切配合,大干快上。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离开了广大村民的努力,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多做宣传工作,动员发动群众在各方面给予支持配合。二要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领导来办点,在资金上、项目上、物质上给予倾斜、给予优先,是必然的,但也不能“两眼向上”, 等、靠、要,来钱就办,无钱就散。要坚持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自身能办到的事,主动去办,自身能力有限一时难办到的,创造条件争取办。三要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领导办点,工作队驻点,是有时限的,村干部要在办点领导的支持下,在工作队的配合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上级要我干为自己主动干。在发展思路的思考上要主动,在实施项目建设规划上要主动,在工作请示汇报、组织协调上要主动,不能过分依赖领导,依赖工作队,依赖上面给钱给物给项目。办点领导、工作队、

后盾单位、村干部、村民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力,事情就办得好。如果领导只图虚名,工作队“甩大袖”,后盾单位“不坚挺”,村干部“靠边站”,村民“两眼看”,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就会流于形式。

办点示范要扎扎实实

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办得成功与否,做没做事,做成了什么事,这是根本的评判标准。在有效的三年办点时间里,务必立足于干实事,立足于干成几件有利发展致富、农民得实惠的大事好事,这是办点示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点是过程、是手段,示范是任务、是目的。示范必须办点,办点必须示范。办不出样板,没看的,没学的,就失去了办点的意义和作用。

其一,要突出产业发展。产业是兴村致富的根本,产业兴则村势强、村民富,产业衰则村势弱、村民穷。在办点示范过程中,要把产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因资制宜,发展新型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品质,增强产业效益。搞好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与空间。引企进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壮大产业基地,以企活村,以业富民。

其二,要突出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的必备条件。要针对点村实际,作出建设规划,分步付诸实施,为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奠定基础。要在国家大政策、大投入的来势下,重点抓好通村、通组、通户道路的建设与硬化,让村民出门行得通;重点抓好山塘、水库、河渠的清淤、加固,增强蓄水抗旱,排涝排渍能力,让村民生产放得心;重点抓好能源、环保、民居、养老、宽带网、文教体卫等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村民生活过得好。

其三,要突出村域管理。对农村既要重发展,更要重管理。办点示范,要把创新村域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为广大村民创造井然有序、安居乐业、文明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环境。要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要根据村情,制定“村规民约”,用

制度管事管人,抑制不良现象、不良风气的形成,摒弃与时代不符的陈规陋习。要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争先创优活动,扶正袪邪,扬优贬劣,人人争当新型农民、文明村民,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要敢抓敢管。村干部、工作队既要率先垂范,又要敢抓敢管。对违法犯罪要依法打击,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要敢于制止,对不良风气要敢于批评,对品德不好、行为失轨、危害团结、损害形象的村民,要多教育、多帮助,让歪风邪气没有“市场”,没有“温床”,实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其四,要突出改革创新。新农村建设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办点示范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比如说,如何壮大村级经济,如何搞好土地流转,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如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等,要先行先试,探索经验,闯出路子。

办点示范要精心指导

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能否办成功,有没有示范作用,与指导是否及时,是否有方,关系密切。办点示范工作开展几年了,但存在调查研究问题不够,总结推广经验不够,工作指导督促不够,这是办点示范进程中应该重视解决的问题。

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总揽办点示范全局,加强对办点示范的领导,把办点示范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统一办点示范的思想,统一办点示范的组织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统一确定办点示范的建设标准,统一安排办点示范的资金与项目,统一办点示范领导与工作队的责任,统一办点示范工作考核验收的指标与办法。及时听取汇报,及时推广典型,及时解决困难与问题,确保办点示范工作规范化、持久化。

其二,要严格工作考核。要把办点示范作为衡量办点干部履行职责、政绩大小、晋职使用的重要标准,严格考核。主要考核两个方面,一是考标。办点三年,是否达到办点的规定标准,是否完成了工作与建设的各项指标。二是考勤。领导

是否履行办点职责,下点调研指导、解决困难与问题;工作队员是否住村,出勤如何,规定工作任务是否落实到位。各市州可根据省里确定的考核标准制定相关的考核实施细则,对办点示范提出统一的规范性要求,然后,按规定进行考核。做到考核不达标的村不撤点,考勤不合格的人不撤队,对不恪尽职守,工作表现不好的,应当批评帮助,限期改进。

其三,要精心督查指导。各级党委、政府应组织力量对办点示范的组织实施、工作进程,办点队员及村支两委的工作、后盾单位的帮扶等,进行指导与督查。深入点村实地了解情况,定期开会听取汇报,适时调度工作的开展与任务的落实,研究提出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对策,综合反馈办点示范的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使办点示范工作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

其四,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典型。办点既要重示范,更要重示范典型与经验的推介,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作用。各级农村部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家渠道,认真组织好办点示范的宣传,营造办点示范的强势舆论氛围。认真总结推广各级党委、政府抓办点示范的经验,示范创建做得好的各类典型,组织参观学习办点示范的样板村,使大家学有可行经验,赶有具体目标,在全省掀起一个建设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新高潮。

全省新农村建设办点示范工作正在深入推进,来势很好,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抓,真心诚意地办,实实在在地干,星星之火,一定会形成燎原之势,面貌一新、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呈现在三湘大地。

作者系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办巡视员

推荐第5篇: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阿热勒托别镇201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阿热勒托别镇201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2013年计划申报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村

一、沙哈提阔里村

(一)基本情况

沙哈提阔里村位于镇政府以西1.5公里处, 由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及其他民族组成。国道218线贯穿全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行政村,主要由哈、维、回、汉等多个民族组成,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703户4499人。全村拥有耕地15084亩,草场131566亩,林地4263.6亩,村队办公阵地1589平方米。

(二)201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困难: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该村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副业养殖生产过程中,仍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专业协会带动力不强。

2、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

主要措施:

1、着力抓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2、加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2013年该村依托新源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该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311万元,其中安排中央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194万元,新源县财政配套100万元,阿热勒托别镇财政配套17万元,资金来源有保障。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是拟治理的项目为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禽畜粪便的处理。二是根据示范区规模和卫生要求及本地的实际情况,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设施,及时收集该村生活区的垃圾废物。购置4辆垃圾清运车、1座垃圾中转站、102个车载垃圾箱和15辆电动三轮保洁车,对示范区的垃圾做到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三是针对禽畜粪便处置情况,建设禽畜粪便堆粪场6座,每座500平方米,购置粪便清运铲车1辆。目前因该项目尚未到位,该村仅落实了项目场地和部分垃圾箱的制作。

3、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大力提倡厚养薄葬、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破除封建迷信等新风尚,禁止打牌赌博等违法行为。利用农闲时节,组织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活动,确保该村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无计划外生育。

4、基层组织建设。落实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干部和党员教育。利用村务公开栏、墙报、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目标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党的农村政策等,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二、哈拉海依苏村

(一)基本情况

哈拉海依苏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以西8公里处,与218国道相邻。全村907户,4268人口。哈,汉,维,回族组成,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的民族村。哈拉海依苏村共有6个组,其中5个为农业组,一个为牧业组。全村可利用耕地面积13668亩,林地5792.55亩,草场面积134744万亩。

(二)201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困难:

1、哈拉海依苏村为新建村落,建设在戈壁滩上,绿化工程量大,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2、哈拉海依苏村以农业为主,在农牧民增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主要措施:

1、在环境整治方面:村庄道路沙石化,工程总量长6千米、宽6米,计划投资49万元,已开工;环境综合整治,4900m3清理垃圾、刷白树木、垫土方及绿化等,计划投资49万元,已开工。

2、在经济发展方面:为了不断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

该村依托孕马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平均每匹孕马经济效益达到800元,牧民仅靠出售孕马尿一项户均纯收入就达1.5万元以上,养殖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以“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

3、在公益事业方面:村卫生室达到标准, 完善公共文体设施,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4、在社会保障方面: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率达到90%以上,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

5、在计划生育方面:利用农闲时节,组织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活动,确保该村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无计划外生育。

6、在社会稳定方面:健全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完善机制,有力防范;使村民普遍有安全感。无越级上访和重大群众性上访事件。

7、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有普法规划和学习制度,有法制宣传栏,有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村务和财务公开。

8、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结合该村实际,逐步完善村党支部的组织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和帮扶工作,为贫困户争取帮扶资金,改善其居住环境。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巩固提高村

一、玉西开普特尔村

(一)基本情况

玉西开普特尔村位于镇政府以西15公里处,国道218线贯穿全村,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行政村和以哈萨克族为主的牧民定居点,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928户、5299人,主要由哈、汉、维、回等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全村拥有耕地16379亩,草场147403亩,林地4401亩。

(二)201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困难: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牧民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该村以牧业为主,存在着大量牲畜粪便,村队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着较大问题。

主要措施:

1、生产发展: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广播、张贴宣传标语、会议等形式,宣传科学种田知识,积极培养科学示范户,抓好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使农民增收。积极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促进农民进城打工人数不断增加,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2、生活宽裕:积极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通过劳动力转移增加外出务工收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使农民

收入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上升,衣食住行条件不断完善。确保五保户的供养和低保户情况登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

3、乡风文明:认真实施现代化农业,不断深化创建“星级文明户”、“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开创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治安防范意识,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4、村容整洁:积极开展以“清洁家园、爱护家园”等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我村计划村庄道路沙石化,工程总量长6千米、宽6米,计划投资47万元,已开工;环境综合整治,4960m3清理垃圾、修建垃圾填埋池、垫土方及绿化等,计划投资49万元,已开工。

5、管理民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定时定期对村务、财务进行公开,加强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党员干部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二、哈拉苏村

(一)基本情况

哈拉苏村位于镇政府以东1公里处,国道218线贯穿全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行政村,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居民563户2972人,主要由哈、汉、维、回等民族组成,拥有耕地9208亩,草场62264亩,林地1936

亩。

(二)201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困难:

1、该村边缘小队巷道未实现道路沙石化,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对未实现道路沙石化的巷道进行道路沙石化存在着困难。

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该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主要措施:

1、生产发展:农业方面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畜牧业方面坚持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不断实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移战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注重庭院经济,发展能源建设。以“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

2、生活宽裕:针对该村农牧民居住条件差这一实际, 大力实施抗震安居工程。该村广泛宣传新农合政策、补偿办法等,促使广大农牧民自觉自愿参加新农合。

3、乡风文明:一年一次开展文明村评比,实行动态管理,评优挂牌。认真实施现代化农业,不断深化创建“星级文明户”、“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开创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治安防范意识,

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村容整洁:加大对沟渠的综合整治,引导农民对房前屋后的沟渠清淤整修。配备专、兼职环卫保洁员,建立健全保洁制度;坚决治理道路乱堆乱放杂物,违章乱搭乱建。我村计划村庄道路沙石化,道路长5.7千米,宽6米涵管桥1个,计划投资47万元,已开工;环境综合整治,4600m3清理垃圾、刷白树木、垫土方及绿化等,计划投资46万元,已开工。

5、管理民主:通过严格落实“村规民约”,加强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教育和自我约束,防止群众受到敌对势力的利用和影响。2013年初,在哈拉苏村联建党支部会议上,针对加强村民教育管理存在短板的问题,第一书记、主任提出了强化落实村规民约的建议。后由村党支部提出,经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分别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户户签订。在打击“三非”的工作中,该村除了将道德伦理、日常生产生活规范写入,还将不允许着“吉里巴甫”服、蒙面纱、非正常留大胡子女等事项也一并纳入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的监督落实必须要有坚强的后盾,违反村约必须要及时惩处。为加强村规民约的公信力,该村充分发挥城乡统筹和第一书记、主任作用,与驻镇11个站所、学校和服务窗口签订了履责责任书,对违约者给予联合惩处,但并不“一棍子打死”,给予1-6个月的改正期,凡是在复核期内能改正的,经复核通过给予恢复待遇,实际效果明显。

推荐第6篇:推进新农村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村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

农村建设

一、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若照搬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对于脆弱的农村环境和退化的农村生态将是灾难性的打击,势必造成永久性不可恢复的环境和生态灾难。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标就是建立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农村,实现农村的生态文明,达到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实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些目标应体现以人为本,切实使农民得到实惠,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成败。

二、新溪乡概况

新溪乡位于新余市渝水区最东部,与新干、樟树、西地隔河相望,辖区总面积46.34平方公里,总人口15272人,辖泗溪村、城头村、明星村、复兴村、西江村、后溪村、珠坑村、均溪村、稍凌村、龙尾洲村、楼下村13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113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6689亩(其中水田24132亩,旱地2908亩),水面面积18977亩,山地21780亩,其中湿地松13000亩,松林1500亩,油茶1500亩,果园3950亩。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已逐渐树立起整个新溪乡工农业优势特色品牌。新溪的优质稻米,三元杂交猪,土鸡、柑、红桔、新余蜜桔、萝卜、板鸭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产品供不应求。

新溪乡自然优越,物产丰富。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极短,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渝水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7℃,7月份是全年最热时期,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高气温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时期,月平均气温5.4℃,极端最低气温-7.2℃。由此可知,气温的日年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即一种最高值出现在14时至15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

年中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跨跃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一是发展支柱产业。该镇适宜食用菌的栽培,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开拓进取,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食用菌正朝着产品的质量化、生产的标准化、品种的多样化、销售的市场化发展。目前,新溪乡主要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六大产业链:一是以种植业、养殖业、销售业为纽带的立体农业开发产业链;二是以后溪千亩油茶,稍菱、均溪、珠坑三村委千亩莲藕为龙头,发展高效种植为纽带的种植业产业链。三是以精制米厂为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优质大米的加工和销售,形成优质稻生产订单农业产业链。四是发展以农副产品购销公司为纽带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点向外扩展和延伸的销售产业链。五是发展以砂轮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纽带的个体私营经济产业链。六是发展以优质 柑、新余蜜桔为龙头的果业和生产销售产业链。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食品加工、磨具制造具有较大优势,全乡有工业企业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初步形成了以新余市砂轮厂、新溪磨料厂为骨干的磨料磨具制造,以新余市龙珠米业有限公司、新溪粮油加工厂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新渝泗溪南风酒厂为代表的酒业酿造等产业集群。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6885万元,比2005年增加1065万元,年均增幅8.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实现销售收入3313万元,比2005年增加2204万元,年均增幅80%。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在构建和谐新溪实践中,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关键环节,从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起,走构建和谐、善待百姓之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经费,通过乡财政配套,着力抓好“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寻常百姓。出资150万元,兴建新溪小学综合楼,开设了阅览室、活动室、盖设了食堂,新建了水塔和无公害厕所;出资100万元完成了以江仔口为重点的3座排涝机组改造与更新; 出资200万元在新溪乡周公山兴建了一所占地面积30亩,两栋两层主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环境舒适优美集养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敬老院;出资32万元对集镇进行“三位一体改造”将旧街换新颜;出资20万元完成了农贸市场顶棚翻新。

为了给新溪的经济发展提供一条致富之路,乡党委、政府两年共融资900万元,先后拓宽改造了珠城公路(珠坑至城头)拣龙公路(拣家坊至龙尾洲)等二条主干道国债路建

设,累计完成村水泥路建设45.5公里,是有史以来“村村通”公路建设投入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的一个时期。目前全乡已通水泥路的自然村有56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面率达到了100%,总投资约700万元的珠易二级公路2007年底正式开工建设,逐步构成了乡内循环交通圈。为了提高水利服务农业,造福百姓的水平,两年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900万元,完成了袁河南堤新屋下险段、内江南堤均溪段两处共1550米堤圩除险加固,新建山塘水库4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改造中低产田2800亩,农业抗灾除灾能力不断增强。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年来新溪乡按照“抓住工作重点,以点带面,适当奖励帮扶,村民自主运作”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乡13个试点自然村354户村民不仅自家的房屋装饰一新,而且房前屋后进行了硬化。同时乡党政班子想方设法筹集了20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此举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大搞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全乡11个行政村根据各自的特点,纷纷争报试点自然村,目前已申报了13个,其中省级试点村9个,市级试点村 4 个,新农村建设可谓全面开花,初具规模。

(三)围绕“规范运作、管理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抓好班子的组织建设,以一公两强为标准,建设群众信任好班子。所谓一公两强,就是有公心,两强是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这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标准,贯穿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从逐步建立起来一个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群众信任的好班子。二是组织各村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学美岭,创五好”活动,采取指定1名党员科级领导挂钩,安排1名党务干部业务指导、确定1个以上培育项目,落实1笔以上专项经费等措施深化示范村培育工作、努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三是健全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村务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行为,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

(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贯彻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乡党委、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兴建了中学综合楼,新溪小学学生公寓,均溪小学教学楼等一大批基础教育配套设施;投入资金130万元对新溪中学实行校园建设,美化了教学环

境、改造了中学厨房、兴建了学生澡堂,分别为新溪中学,新溪小学安装锅炉各1台;为全乡10个村级小学添置了办公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全乡师生生活和学习条件。

三对新溪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制定规划。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广大乡、村干部群众增强规划、意识建设新农村,应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探索适合当地农民生活特点的建设模式,而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建新村或村容村貌的改造,没有规划的建设就是乱建设。要因地制宜编制详规,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管理的作用,配齐配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站人员,加强规划建设方面的执法监督力度。

2、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要根据本县、本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重挖掘和延续城乡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等特色资源,突出城郊的村落、规划建设应与将乐文明古县、旅游县城、杨时故里等个性特征、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重点乡镇的大街的规划建设,应提升较高的档次和品位。乡村农民的住房建筑应规划出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有利于村容村貌整治和管理的附属房、院子。

3、解决重点问题,创新审批机制,当前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实施以村容村貌整治、清理村内闲置的宅基地乱搭乱建的现象,加大投入,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沟渠)净化、垃圾处理,环境美化为重点,解决好农村的公共事业的设施建设。要创新建设土地审批机制、提高新村规划建设办证效率,建立地籍资料档案,妥善解决农民建房“一户一定”,落实好简化住宅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和住房规划设计费用优惠等政策。

4强化农村整治,建设宜居环境。结合“家园清洁行动”和“小康环保行动”的开展,全面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灶和改圈,彻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头堆和粪堆,对大街小巷、居民庭院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完成村级人饮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问题,精心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客运和广电“村村通”工程。

5培育新型农民,提高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设新农村,抓好教育是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以被列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为契机,以农村科技文化园为主阵地,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把有一定科技文化基础的农村种养大户,培养农村科技创新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骨干力量,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三是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四是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通过机制创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五是实施农民教育引导工程。要切实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村民以正确的观点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执行政策;加强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奠定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加强科普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破除迷信、远离邪教、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农村居民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6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广泛征求和吸纳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大会等形式,请村民为建设规划出谋划策,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使规划更贴近实际、切合民意;规划初稿完成后,要召开村民大会经2/3以上的户主同意认可后,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在规划村庄的空间调整上,更要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对于那些农民群众总体富裕程度确实较高、且旧村改造的意愿非常强烈的村庄,应鼓励其在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拆旧建新进行整体改造;对于大多数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村庄,切忌不切实际和不顾群众意愿的大拆大建,不搞“劳民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尊重农民意愿,把立足点放在环境整治和局部改造上,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综上所述,新溪乡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组长:王兵兵2008101308

成员:刘婷2008101276陈艳茹2008101277邓钟梅2008101286

推荐第7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工作情况汇报

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创建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镇位于栖霞市东北部,现有60个行政村,5.8万人口,总面积13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77公顷。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89万元,人均收入8200元。

今年以来,镇政府按照各级《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创建活动》的要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镇容镇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新农村建设保障有力

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城建、财政、经管、民政、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具体负责城镇建设的立项、预算、开工、督查、验收等工作。对涉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工作,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透明规范

立足本地实际,邀请城建规划部门,制定了《2011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有力的指导了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创建活动。所有的建设项目,均邀请权威部门设计规划,由实力雄厚、技术过硬的施工单位施工,聘请资质优良的监理单位监理,城建办靠上去抓管理推进,有效的保证了工期和质量。

三、真抓实干,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完成了度君河综合治理。度君河是长江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支流,河道长度7.98公里,为了有效保护和提高水源地上游的水环境质量,积极配合搞好水源地保护工程,改善水系生态环境,2010年、2011年分别投资190万元、290万元进行了度君河

一、二期综合治理,今年10月基本竣工。该工程共分三部分,一是围绕涵养水源,提升水质,建设了拦河闸5处,新建桥梁2座,对沿河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二是围绕防洪减灾,清淤疏浚河道1.8公里,河道路清淤土方3.2万平方米,浆砌河堤、挡土墙1.47公里,河堤护坡5620平方米,对河堤进行了防渗透处理,铺设复合土工膜16300平方米;三是围绕富民便民,优化环境,修建度君河路1.2公里,穿堤涵洞4座,沿河道路安装路灯43盏,铺设小件5200平方米。通过对度君河的综合治理,保证了水质优良,打造了良好的水系生态环境。

二是在去年兴建了利民广场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兴建了一处度君广场和一处兴隆山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雕

塑景观,绿化亮化,规划建设一处老干部活动中心、门球场,配套了管理房、公厕,为群众从事文化活动打造平台,进一步提升改善民生质量。广场投入使用以来,先后举办了“天翼3G手机百场戏曲乡村行”晚会、“群众消夏汇演”、“邻居节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活跃了群众文化,提升了城镇品位。

三是投资66万元,对镇驻地进行了全面整治。围绕打造“生态城镇”,对省道、茂隆山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栽种国槐、法桐、芙蓉等绿化树木9000余株,建挡土墙2780米,铺设小件5600平方米,安装一座地名标志牌。

四是投资46万元安装了电子警察和交通信号灯。为营造畅通的交通秩序,在汽车站十字路口安装电子警察和信号灯,在月牙河桥东路口安装警示灯,使镇区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地下管网设施建设。投资30万元,对高速路口至车站路口两侧及茂隆山路和汇福路等地下排水管道进行管道安装和维修,铺设地下排水管道1320米,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功能。

六是加大了对上争取力度,完成了长达50公里的农村公路整修、卫生院扩建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不断提升民生质量。

七是投资160万元的无量河周村交通桥已开工建设。该桥跨度117米,桥宽7米,预计将在2012年4月份竣工使用,届时将有效解决无量河两岸20多个村群众通行难的问题。

四、强化管理,城镇环境优美整洁

今年以来,镇政府对城镇管理高度重视,立足“建设好、管理好”的思路,不断加大城镇管理力度。投资48万元购置了一台洒水车、一台叉车、一台垃圾车,配套了环卫设备,建立健全了环卫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了对环卫工人的培训考核,确保环卫工人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成立6人城管执法大队,配备一辆执法车,定期进行巡查,查处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损坏城镇管理的行为,今年来,共清理路边摊点12个。

以上是我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创建活动情况,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城镇建设,推动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

*******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28日

推荐第8篇: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南街

马村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南街工作

自查报告

马村乡南街村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现有农户385户,总人口1372人,耕地面积1274亩,村办企业10个,村党总支下设4个分支,现有党员95名。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南街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商贸富民、工建强村”的经济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民收入增长、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村”的总体目标,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320元。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首要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前提。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商贸富民,工建强村”的经济发展思路。

1、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引导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种植、养殖、非公有制三大支柱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革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口位。在种植业上,积极推行了小麦良种种植和

大力发展蔬菜大棚,共推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000亩和新建成蔬菜大棚20多个。继续巩固扩大养殖业规模的同时,改革传统养殖模式,全村共发展养殖大户32户,猪饲养量达到5000头,羊饲养量达到1500只,肉鸡饲养量达到30000只。

2、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继续采取“沿街开商店,邻厂找活干,靠路搞运输,市场做生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帮助群众寻找适合自身的致富项目。为了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几年来共为180余户群众办理小额信用贷款40余万元,帮助群众上了一大批致富项目,使全村从事工、畜、运、建、服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农户达276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力支撑。

二、发展公益事业,为群众办好实事好事

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筹措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努力解决广大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投资3.4万为全体村民建设新卫生所,改善了村民就医条件,同时,每年为全村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人进行慰问。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近年来建成了花园式南街村中心小学,建成了幼儿文化园。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我们村的村庄建设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划无序,技术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和村庄形象,为此,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班子把加强村庄规划建设

作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从县里聘请专家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 2009年7至9月份帮南街村建设门面房54间,我们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炼油厂等项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保证村容整洁,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在教育引导村民自觉爱护环境的基础上,成立了环卫队,专门负责村内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村庄环境明显改观;在村内道路建设方面,几年来,村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10公里的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努力建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环境。

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展现农村社会新风貌

加大投入,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一是深入开展“两抓一促”活动,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村文化大院,同时不但进行完善,顺利通过农村文化大院验收标准;

二、是充分利用文化阵地,经常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使群众从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三是深入开展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切实加强了对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实行了24小时巡逻,有效地保障了村集体和个人财产的安全;五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引导广大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消除了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

通过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全村连续多年无刑事犯罪案件发生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五、抓好村务公开,完善村级管理新机制

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扩宽村务、组务公开范围,通过设立固定公开栏,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不同形式,及时向村民公开,消除了误解,凝聚了民心,同时,结合第三批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开通了举报电话,设立了意见箱,发放500余份征求意见表,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全程参与村级管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密切干群关系,增加公开透明度。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全村上下呈现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南街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存在有不少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心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努力把南街村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奋斗!同时也希望上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多关注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和农村群众的科技知识培训,为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推荐第9篇:扎实搞好试点示范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扎实搞好试点示范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建设新农村没有现成的模式,必须先行试点,培植典型,打造亮点,指导大面。威信建设新农村,也必须从县情出发,扎实搞好试点示范,力争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培植一批在全县叫得响、有影响的过硬典型,稳步地加以推进。

一、挖掘潜力促进农民收入

威信是一个典型的国家级山区农业贫困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威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挖掘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一是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做大做强烤烟、畜牧、蚕桑、山嵛菜、中药材、大棚蔬菜、苦丁茶、玉米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尽可能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以提升产业促致富。二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各类农业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壮大天长绿色有限公司、威茧丝绸智溢有限公司等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进一步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组建一批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扶持壮大一批种养大户和经销大户,全县做到每个乡镇都有几个专业协会和组织,每个产业都有几个典型大户。

二、规划先行,试点引导

规划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规划的水平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水平,编制一个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能管长远的规划,对于有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农村试点建设中,要科学制定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改造村庄,发展好新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立足实际,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从改善试点村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要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根据发展可能制定阶段性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试点中,要依据各村区位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凸显特色。一是村庄布局有特色,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集山水风光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新农村示范点。二是房屋建筑有特色,结合农村实际,体现农村特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搞一个模式。在房屋设计上体现个性,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产业发展有特色,将本土创业与聚合外来发展要素相结合,提速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村一品”建设。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坚持把党支部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选为示范点,结合扶贫工程的实施,在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让群众住上舒适、明亮的新住房。要沿主要道路干线,把通村道路、水利配套设施、村级阵地、能源通讯等设施和庭院改造、农业生产示范带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做好道路、住房、庭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出示范,实现农村通水、通电、通路、通信、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使示范村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兴办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搞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动员和引导农民定时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彻底清理垃圾、杂物,规划设计合理的垃圾堆放和杂物存放处,改变“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露天厕所和大小粪便随处见”的脏乱差现象,力争使村内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放、无乱丢乱扔、无乱贴乱画、无水面漂浮物,促进农村环境的优美整洁。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家庭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乡风民俗,用文明意识来抵制偷盗、酗酒、斗殴等歪风邪气。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的潜能,弘扬农村特色文化。以巩固提升“平安创建”成果为契机,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畅通诉求渠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农村长治久安。

五、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培育新农民是一项重要内容。要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切实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和普法教育,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借鉴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各乡镇、各试点村组要分别设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从县直各部门、乡镇抽人组成,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要加强对指导员和乡村干部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农村建设有关知识,建设标准和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具威信特色的社会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四培双带”、“支部+协会”、“六村建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关爱贫困党员”、流动党员管理等“十大党建模式”,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覆盖面。把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来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推动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把阶段性建设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强化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切实引导农民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思想,自主建设新家园,自觉管理辖区事务。

总之,新农村建设量大面广,而且各村之间存在差异,要全面、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只有选择好的典型示范,搞好示范点建设,让农民看到实在的东西,让农民亲身感受到实在的好处,才能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才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

推荐第10篇:某县气象局推进扩权强县工作自查报告

XX县气象局推进扩权强县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我局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XX县扩权强县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XX政办﹝2012﹞53号)的文件精神以及上级扩权强县工作部署要求,认真做好扩权强县工作,确保气象部门下放的管理事项及时接收并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一、核查、接收下放管理事项

按照XX市气象局《XX市气象局推进扩权强县工作实施方案》(市气发〔2012〕45号)的通知,我局积极与上级气象部门沟通,并组织检查核实了市级事权授权,制定了相应的接收方案,并将接收情况上报了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政务服务中心。截止到2012年5月21,我局已接收委托下放事权7项,占应接收委托下放事权100%。

二、组织实施、集中办理情况

在明确了下放方式、下放权限的基础上,我局组织审定并公布县级气象部门扩权方案,制定了扩权强县相关审批事项流程图,相关信息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布。并将本局所保留的和自治区、XX市气象局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行政许可

1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部录入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系统,同时进驻到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三、推进扩权强县工作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2个,一是我局仅有8人,业务多,人员严重不足,二是人员的业务技能不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我局要以扩权改革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更好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服务。要按照现行管理体制自觉服从市气象局的领导,加强与自治区、XX市气象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工作主动。要把握政策界限,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自治区气象局、XX市气象局赋予的权限做好相关工作。要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扩权强县工作的需要。要加强对赋予权力的运行监督,确保廉洁从政。

二是要在气象行政审批操作规范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审批工作权限、工作流程等,进一步建立健全扩权强县工作配套制度的建设。即时组织我局工作人员参加扩权强县专项培训,提升气象依法行政人员工作能力,确保扩权强县工作稳步实施。

三是要对开展扩权强县工作进行自查、总结,配合上级部门对扩权强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自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研究解决,进一步规范气象行政管理各个环节的程序、步骤、流程和相关规定,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XX县气象局

2012年5月21日

第11篇:抓好科普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抓好科普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日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抓好农村科普工作尤为关键。

一、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任务,切实抓好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

要》中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土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民中小学文化水平和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如果农民的整体素质不能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能是一句空话。抓好农村科普工作是提高农民和农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农村科普工作必须围绕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展开,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收增效,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他们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对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让他们在参与科普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小养成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倡导科学生活、提高科学素养的能力。

二、要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科普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科普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领域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实效。一是调动各职能部门参与科普的积极性。如农业、水利、畜牧、农机、林业、气象、卫生等部门,要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密集、科技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加大对农村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普及工作。二是调动各级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群众团体的积极性。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青年志愿者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三是利用各级干部培训学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农村远程教育等设施,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四是调动各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竭诚为他们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服务,支持和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他们从事科普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五是根据《科普法》的规定,除财政要加大对科普经费的投入外,还要广辟资金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费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规定,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发挥自身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科协是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央要求“各级科协要充分发挥科协拥有遍布城乡的组织网络优势,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中国科协提出科普工作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一是要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服务;二是要为农民安居乐业和捉高生活水平服务;三是要为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服务。为此,2006年全区科协系统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科技文化活动51次,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26万余份,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建立科普基地20个,带动和辐射农户30万余户,培养出了一大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和农民增收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配合地委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地区科协确定在全区20个试点村开展“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工程,加大科普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素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抓好科普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抓好科普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12篇: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版)

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万源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我局积极落实万源市委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成立了局机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由一位副局长负责联系事宜,办公室承担具体事务。根据万源市委目标管理的要求,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对旧院镇大伦坎村进行了帮扶。

一、落实帮扶资金及物资,制定出我局新农村建设帮扶实施意见。深入旧院镇大伦坎村调研,以抓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当地的农业、地理环境等现状,着力帮助拓宽农民致富路子,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捐

资25000元助其发展以茶叶、旧院黑鸡为主的特色产业。通过该镇党委、村委的共同努力,积极筹措资金,带领当地农户实施工程项目,大伦坎村烧碳坪茶叶基地建设,已完成了140亩的茶苗栽植任务;黑鸡产量达14万只,其中已发展4000只以上的大户2户,1000只以上的大户8户,500只以上的大户20户,100只以上的大户320户。目前,大伦坎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旧院黑鸡专业村。[自查得40分]

二、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多方协调,积极为该村争取财力、物力与信息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发挥部门优势,着力政策帮扶,联系市以工代赈办,积极为该村的村道公路建设争取项目资金。由镇、村协商投资村民投劳,新建了大伦坎村纸厂河坝至安子坪泥碎公路公里,完成了大伦坎村余家湾至大路坪、加油站至四季坪、滑石板至烧碳坪公里的村道公路硬化。[自查得20分]http://

三、加强财政支农、专项农业补贴等资金的专项审计,开展涉及农业、农民的国家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调查研究。对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项高度重视,对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阳光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劳务培训等专项资金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的审计调研,组成专项审计调查组,对财政拨付的各项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各部门如何规范化管理、实施,各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有交叉,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现象骗取国家财政资金以及资金使用效益如何进行审计调查,摸清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情况。从财务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了《加强督促监督,保证民生工程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研究》调研文章,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民生工程提出意见和建议。[自查得40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发挥本单位经济监督职能作用,尤其在乡镇审计中,将各项优惠

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实地核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效果。

第13篇: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孝直镇注重文化建设,借助载体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走出了一条靠文化提高党员素质、靠文化凝聚民心、靠文化促进发展的路子。

学以致用,创新理念,靠文化聚民心

人们常说“百人单位用人管人,千人单位用制度管人,万人单位用文化统领人”。千百年来,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凝聚民心,开展工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孝直镇党委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文化建设与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各项工作,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求突破,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是践行“三不”执政理念。孝直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公开向全镇承诺:一不给下届党委政府留负担,二不在群众中落埋怨,三不给自己留遗憾。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反映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执政理念,以此推动经济发展。自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孝直镇党委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听、带头议、带头改,发挥了表率作用,做到了决策科学,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做事到位,做一件是一件,件件落实;承诺有度,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把“三不”执政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干不到一流 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为目标,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心系孝直、干事创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打造“诚信”文化理念。为进一步打造诚信孝直,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在全镇范围内实施了“诚信兴镇”战略,开展了以争创“文明诚信政府部门、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五项活动,构建政府、企业、公民三级社会信用体系,叫响了“诚信孝直、孝直诚信”的口号,确立了“今天的诚信就是明天的发展”的工作理念,树立了“工业立镇、诚信兴镇”的目标。把文化建设与广场建设相结合,在孝直中心广场建了“孝侄”铜像、正义厅、奉献厅三座标志性的建筑,“孝侄”铜像,倡导“孝顺直实”的传统美德;正义厅,教育引导人们见义勇为、树立正气;奉献厅,倡导助人为乐、乐于奉献。广场成为大家学习的大课堂,每到重大节日,群众、学生等都到广场接受诚信教育,形成了浓厚的广场文化,使人们时刻置身于诚信文化氛围之中。三是叫响“三个时刻不忘”工作理念。镇党委书记刘美琪经常对机关干部讲,党和人民叫咱来孝直工作,就应该把孝直作为实现人生价值、施展抱负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作用干一番事业,造福孝直人民!为此,他向全镇干部提出了“三个时刻不忘”,即时刻不忘责任,时刻不忘形象,时刻不忘发展。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把“三个时刻不忘”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牢固 树立了责任意识、形象意识、发展意识,自发提出了“工作不在我这里拖延,差错不在我这里产生,不良风气不在我这里出现”的标准,自觉做到学以致用、靠前指挥、靠前落实,在实践中悟出了“责任重于泰山、形象胜似生命、发展压倒一切”。人们常说,乡镇工作老办法不能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老办法也能用,看你是否灵活用;硬办法也敢用,看你是否依法行政;软办法也管用,看你是否真心为群众;新办法更实用,看你是否学会用。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的把“三个时刻不忘”落实在行动上,把先进性体现在工作上,形成了“以干事树形象、以干事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突出特色,借助载体,靠文化正民心

文化是一个单位的精神支柱。孝直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借助载体积极倡导先进文化,不断强化文化阵地建设,扩大先进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一是以文明户评比为主抓手,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出发点。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实行以德治镇。全镇39个村村村开展了文明户评比活动,各具特色。孝直村实行了“精神文明物质奖”,使精神奖变物质奖,物质奖转化为精神动力;商庄村的“流动匾”成了群众想得到而又怕失去的荣誉;贾庄、东山等村把奖励基金转化为给文明户订阅科技报。“七一”前夕,镇党委政府对 评出的1000户镇级文明户进行了发牌表彰。二是以文明一条街为主战场,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为弘扬倡导先进文化,孝直镇坚持以引导农民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在改善村容村貌、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把文明一条街作为新阵地,在街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突出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催人奋进的格言、警句,各村写出10—20条先进文化的标语,付庄、前科、张庄等村制作了高标准的展示牌,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亮点单位。村村都有文明街,街道成了宣传文化的大课堂,让墙壁“育人”,让标语“说话”,让文化“诱导”,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头脑。三是以文化大院为主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孝直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以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和要求,把重心放在抓好公益性文化上来。东山等村投资5万多元,建起了集图书室、阅览室、健身路径为一体的文化大院,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致富思源不忘党,富而思进不自满。通过这些活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教育氛围,使人们时时处处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人心思上的新境界。

注重实效,加快发展,靠文化顺民心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文化繁荣的地方,也必然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说,先进文化必然会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孝直镇把发展先进文化,倡导农村文化,靠文化的影响加快经济发展,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脚点。

在全镇,提出了“建美丽的孝直镇,做幸福的孝直人”的目标,精心打造“山皆青、水皆绿、人皆诚”,力争把孝直建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各有特色、没有围墙的大公园;在机关,围绕“建学习型机关,做创新型人才”,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形成了比着干、争着干的良好局面;在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开展了“我能行”主题教育,根据学生特点成立了“一休”班、金钥匙班、小白帆班等,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在企业,坚持“工业立镇,诚信兴镇”的指导思想,守信誉,保质量,创品牌,拓宽了发展空间,形成了“互利共赢,诚信立业”的企业文化。

发展是硬道理。孝直镇咬定发展不放松,大力实施“工业立镇、诚信兴镇”战略,靠浓厚的文化氛围、淳朴的民风、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吸引客商,使孝直成为众多客商投资的沃土、创业的舞台、发家的乐园。近年来,先后引进引办各类企业30余家,其中弧形齿轮、建畅机械、数控机床 等高科技含量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机械加工已成为孝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XX年产值超过3亿元,利税3000万元。

第14篇: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13625”建设思路,“八步走”全力建设新农村,确保农民增收。“13625”,即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培育“红枣、养殖、劳务”三大产业,实施“产业开发、基础建设、村容整治、农民教育、社会发展、组织建设”六大工程,创建“六位一体”型和城镇社区型两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重点打造柏树坪、郭家腰、砖窑山、齐家山和丁家湾五个示范村。“八步走”,一是进村入户广泛动员农民群众,调动其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建设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二是结合要求,吃透村情,摸清底子,制定详细建设方案,量化、细化建设任务,责任到人,规定时限,确保按时完成。三是尊重农民意愿,统一规划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一次到位建设庭院经济、种植养殖、沼气开发等综合配套,全面开展“脏、乱、差”环境整治,彻底改善人居环境。四是结合村情,以培育种植养殖大户为突破口,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红枣、核桃等特色经济林和羊子、肉猪、蛋鸡、蚕桑、蜜蜂等特色养殖,促使服务业和加工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五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搞好通村公路、入户道路、生产道路、庭院道路的畅化、硬化、绿化,解决群众生产生活行路难问题。六是加快村级培训服

务设施建设,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农业实用技术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七是解决农村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建设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补助,推进新农合和农村养老保险,着力改善民生。八是以争先创优为契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及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促进管理民主。

第15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16篇:推进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推进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新农村。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笔者就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一、规划先行

搞好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前提和关键。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有序进行,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不折不扣的按规划实施,不能半途而废。规划一定要符合实际,符合县情,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当前,应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级组织建设规划、农民培训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总体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朝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推进。

二、依靠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和受益者。无论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我们依靠农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要总结这些年我们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去年开展“三村”建设的教训,在政府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群众参与得好的地方,“三村”建设工程进展就顺利,成效就明显;农民参与得不好的地方,进展就缓慢,问题就成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靠农民这个主体,要广泛发动农民,发展产业,建设村镇。只要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了,新农村建设就会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释放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县乡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做到点面结合,做到以点带面,不能因为搞示范点就把大量的支农资金都整合在一起,投放在点上而忽略大面,点是少数人受益,面是广大人民群众,多数人都发展不了,即使点上再风光也违背了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和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让老百姓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大局。

四、稳步推进

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做到“三戒”。一戒急于求成。我县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县。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现代化,需要长期奋斗,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作长远打算,作长远谋划。逐步推进,防止盲目蛮干,拔苗助长,切忌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二戒简单化。要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生产发展是中心,生活富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内容是广泛的,全方位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三戒政府包办代替。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主要起到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不能按照城市小区的模式去套。干什么,不干什么,要按照村民自治中“一事一议”的民主办事制度来决定,不能搞强迫执行,强制摊派。

五、真抓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县乡党政组织切实加强领导,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县乡村的干部要脚踏实地,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不能喊空口号,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全部内容,摆到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克服工作安排上存在的单打一的情况,处理好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经常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的关系,总体安排、总体布署、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整体发展。

六、健全机制

要发挥长效机制的管理作用,防止出现“反弹”现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充分发挥长效机制的管理作用。一是要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今年,中央、省市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县级财政也应随着收入的增长逐年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应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然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四是建立完善和规范新农民培养机制,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治安管理机制等等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

第17篇:论文推进新农村建设

浅论在城镇化的同时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者:学号: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从促进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角度阐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浅析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分析它对构建美丽乡村产生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和学习先进的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关于城镇化,常常会用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这样一个指标衡量城镇化的发展程度。然而,单一进行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容易造成大城市就业压力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还会造成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发展动力不足,最终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让进城的农民能有稳定的收入,留守的农民能因为农村资源的集中而实现收入的大幅提高,这样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起步晚,1949年城市化率只有10.6%,1978年还不足18%,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发展,2008年城镇化率达到45.7%。

1,城镇化的发展成就

我国城镇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总的来说是同步发展的,避免了过度城市化。我国 在积极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基础上,坚持在实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不放弃农村的原则,才使我国在长达一二十年时间里持继出现大规模“民工潮”的同时并未导致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进而引发广泛存在于拉美地区的的过度城市化现象。

(2)坚持均衡与非均衡协调发展原则,保证了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在全国范 围内推进城镇化,我国坚持了均衡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思路。均衡发展,一是指 宏观上全国城市化是一盘棋,东中西部共同发展,大中小城市并举。非均衡发展,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城镇化策略。随着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作为推动城镇化的基础力量将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这只无形的手将与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共同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2,城镇化发展的问题

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一样,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伴生各种经济社会问 题是难以避免的。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纽带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到200年超过了45%。但是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50%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75%相比,差距仍然甚远。

(2)剩余劳动力增长与城镇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贫困问题的产生。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结构调整和对企业员工素质要求的提高,其吸纳劳动力,尤其是对普通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不高的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呈减缓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城镇内失业人口和待业人口增多,从而形成了相对严峻的再就业问题。

(3)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安全与城市资源短缺问题城市社会内部的发展失衡。特别是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安全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最突出的社会完全问题就包括贫富分化加剧,众多人中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尊严安全受到威胁、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等。资源短缺也是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城镇用水、用电、用地都将影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是粗放型的城镇化,这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是 不相符的。我们必须改变城化发展的方式,应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 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 镇发展新格局。

二,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出 路在于城镇化。相对农村而言,城镇可以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提供较大较集中 的市场,提供较便捷的社会服务,因而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较 快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推进健康的城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健康的城镇化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也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所追求的目标。城镇化的发展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最主要的途径。

1,健康的城镇化的发展将带来资源的配置优化

农村的发展,必须要注重工业化。而要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就必然需要涉及一个城镇化的问题。城镇化的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土地的效益,进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相比,城镇用地是一种更加集约、效率更高的土地利用方式。

2,健康的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继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推进城镇化,用城市文明影响农村文明、带动农村文明与之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农民的素质将不断提高,农村管理的民主化程度也将一步步提高。

3,健康的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享受社会平均利润,最 根本的出路就是减少农民数量。只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最终在非农产业

实现稳定地就业,依赖土地的人少了,农村的土地才能成块连片形成规模,留在 农村中的劳动力才能从专业化、大规模的农业经营、生产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收入, 进而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

4,健康的城镇化将有利于农村实现“村容整洁”

乡镇企业的粗放发展带来了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现象,生产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废弃固体物质等有害物质,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通过健康的城镇化,乡镇企业、乡村工业的这些方面可以得到解决,因为科学规划的城镇化可以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更集中的市场,特别是提供了人力、知识、技术等一系列市场,这一切将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便利、更加有效的空间。

5,城镇化将有利于农村逐步实现“管理民主”

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传播的过程,是教育、医疗、卫生等城乡公共产品分配差距日趋缩小的过程。这一切都有为“管理民主”在农村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和精神条件。总之,健康的城镇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的原因和前提

(一)原因

1,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内涵看二者紧密结合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新农村建设方针,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内容涵盖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的过程,体现出非农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二者内涵的目标同向,任务一致,目的相同,要求一样。因此,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伴随于我国现代化全过程,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支点,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具体实践看二者紧密结合的客观必然性

城镇化过程是农民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农村富裕人口转移到城镇,直接减少农民,达到富裕农民的目的。城镇化程度越高,城镇的

二、三产业越发达,城镇的功能越键全,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就越强。而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发展生产,主要解决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而城镇化必然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现代化,吸纳和转移更多农村人口,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因此,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的关系,统筹城乡,紧密结合,是实现两大历史战略的必由之路。

(二)良性互动的前提

近几年来,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突显城镇化的重要地位,加快城镇化步伐必须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使之相互促进,统筹协调,有机结合。

1,加快产业拓展是二者紧密结合的重要基础。

产业是新农村和城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拓展产业是调整农村结构,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城镇化的基本条件。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都离不开产业的拓展,离开产业这个二者结合的基础,无论新农村建设还是城镇化都无从谈起。

2,加强统筹规划是二者紧密结合的重要前提。

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二

者要紧密结合,务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发展。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城镇规划。提高覆盖率,扩大辐射圈。二是突出重点搞好产业规划。实行统一规划,规划后的产业实行功能互补,结构布局更趋合理。三是突出重点搞好小集镇、中心村规划。

3,提高农民素质是二者紧密结合的必要条件。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城镇化的主力,高素质的农民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尤为重要。农民素质的提高,除了强化培训外,务必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农村向城镇转变,由农民向居民转变,调整思维方式,改变生活习惯,增强谋生致富手段,从而达到在转变中改变,在改变中提高。

4,突出中心村镇建设是二者紧密结合的有效方法。中心村是新农村的未来,是小集镇的体现,是城镇化的基础。根据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经济流向,循序渐进,稳步发展中心村,重点建设小集镇,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结合点。

四,日本、韩国、德国农村建设的实践

(一)日本的“一村一品”

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是由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一种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当然,“一村一品”并不限于农特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项目及文化资产项目,如文化设施或地方庆典活动等。大分县面貌因“一村一品”运动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地区。“一村一品”运动不仅带来了日本农业的提升,而且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的发展。

(二)韩国的新乡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可以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政府主导、村庄自律的 形态进行;80年代转变为国民自发运动;90年代以后则进入自我发展阶段。其 任务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条件、发展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精神启蒙。通过新村运动韩国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成功模式,实现了一个传统的落后的发展中农业国家向发达的现代农业国家的转变与发展。

(三)德国的“城乡等值化”理念的具体实施以及在我国的试验

二战后的德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人口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农 村的凋蔽使城乡差别迅速拉大,农村问题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城市 也不堪重负,面临就业、居住环境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赛德尔基金会提出 了:“在农村地区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 等值”的“城乡等值化”理念,并在巴伐利亚州开始实施。通过土地整理、村庄 革新等方式,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实现了平衡发展,向大城市涌入的农村人口明 显减少。1988年,山东省政府和德国巴伐利亚州以及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共同把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确定为“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从1990 年试验正式启动到2005 年,经过15年的努力,南张楼村农民的工作模式发生巨大改变,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成了对周围的村庄明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模范村。

五,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的几点建议

在看到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有效结合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二者结合中

存在的问题。如城乡管理不对称,重城区,轻集镇;产业支撑力不强,特色不突出;城乡建设资金比较分散;镇村规划没有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政策调整和落实不到位等等。为了两大战略整体推进,真正达到“高效、协调、务实、加速”的要求,有下几点思考:

1,统筹领导力量。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搞两极分化。要把二者真正结合好,必须明确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思路,改变习惯传统的思维,建立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切实改变差异分工,力量分散的状况。

2,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规划一体是二者结合的必然要求。当前急切需要城乡结合、整体规划,从战略层面思考,突出超前,注重特色,切实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开、管理分治的状况,抓紧抓实编制城、镇、村一体化的规划。一是要突出产业规划重点。二是要突出特色和优势,把握一批重点镇的布局与规划。三是要按照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突出一批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

3,统筹政策支持。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政策导向、政策牵引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在两大战略实施中的政策不一致、不同步、不平衡的问题较明显,已成为整合城乡资源、影响整体推进、不利紧密结合的政策障碍。如果做到城乡等同、政策一致,必将大大促进城镇化提高,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

4,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创新

传统的户籍制度具有明显的城市偏向,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 构的调整,加剧了城乡差别和城乡居民不平等。因此,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 行全国统一的户籍制度,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户口界限,扫除 农民进城就业的身份障碍。户籍制度的改革不是为了逐步取消户籍管理,而是为了逐步完善它,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5,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

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包括城镇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城镇土地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城镇特别是小城镇对乡村人口的吸纳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创新则要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要有利于乡村人口进入城镇,要有利于实现由传统的农村社会稳步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过渡和发展。

6,就业制度的进一步创新

因为无论我国城镇化程度达到多高,总有一部分人口要留在农村。因此合理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人口的空间布局结构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成败的重大问题。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就业障碍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就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关键是必须尽早根除劳动力就业中的歧视,消除城市和乡村劳动力就业机会事实上的不平等,建立全国性的统

一、开放、平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7,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创新

为进城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是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样未转移出来的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也迫切需要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我们尽早建立面向留守在农村的农业人口和从农村转移转移出去的非农产业人口及其保障制度,勤劳的农民们在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的前提下,他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必然更加倍努力地劳动,从而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叶连松、靳新彬著,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冯尚春、丁晓春,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链接[J].理论探讨,2009(2).

[3]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8,27(2).

[4]陈昭玖,周波,唐卫东等,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8.

[5] 李宾,张象枢,基于城乡元结构的农村环境问题成因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

[6]陈芳,湖南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问题及其特色研究,2008.(04)

[7]周强,推进“四化两型” 建设加快湖南科学发展[J].求是,2011(16),23-25

[8] 秦晓薇,朱天舒.韩国新村运动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之比较.学术交流.2012(07)

第18篇: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孝直镇注重文化建设,借助载体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走出了一条靠文化提高党员素质、靠文化凝聚民心、靠文化促进发展的路子。学以致用,创新理念,靠文化聚民心人们常说“百人单位用人管人,千人单位用制度管人,万人单位用文化统领人”。千百年来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凝聚民心,开展工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孝直镇党委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文化建设与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各项工作,全镇上下凝心聚力求突破,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是践行“三不”执政理念。孝直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公开向全镇承诺:一不给下届党委政府留负担,二不在群众中落埋怨,三不给自己留遗憾。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反映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执政理念,以此推动经济发展。自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孝直镇党委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听、带头议、带头改,发挥了表率作用,做到了决策科学,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做事到位,做一件是一件,件件落实;承诺有度,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把“三不”执政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为目标,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心系孝直、干事创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打造“诚信”文化理念。为进一步打造诚信孝直,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在全镇范围内实施了“诚信兴镇”战略,开展了以争创“文明诚信政府部门、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五项活动,构建政府、企业、公民三级社会信用体系,叫响了“诚信孝直、孝直诚信”的口号,确立了“今天的诚信就是明天的发展”的工作理念,树立了“工业立镇、诚信兴镇”的目标。把文化建设与广场建设相结合,在孝直中心广场建了“孝侄”铜像、正义厅、奉献厅三座标志性的建筑,“孝侄”铜像,倡导“孝顺直实”的传统美德;正义厅,教育引导人们见义勇为、树立正气;奉献厅,倡导助人为乐、乐于奉献。广场成为大家学习的大课堂,每到重大节日,群众、学生等都到广场接受诚信教育,形成了浓厚的广场文化,使人们时刻置身于诚信文化氛围之中。三是叫响“三个时刻不忘”工作理念。镇党委书记刘美琪经常对机关干部讲,党和人民叫咱来孝直工作,就应该把孝直作为实现人生价值、施展抱负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作用干一番事业,造福孝直人民!为此,他向全镇干部提出了“三个时刻不忘”,即时刻不忘责任,时刻不忘形象,时刻不忘发展。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把“三个时刻不忘”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牢固树立了责任意识、形象意识、发展意识,自发提出了“工作不在我这里拖延,差错不在我这里产生,不良风气不在我这里出现”的标准,自觉做到学以致用、靠前指挥、靠前落实,在实践中悟出了“责任重于泰山、形象胜似生命、发展压倒一切”。人们常说,乡镇工作老办法不能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老办法也能用,看你是否灵活用;硬办法也敢用,看你是否依法行政;软办法也管用,看你是否真心为群众;新办法更实用,看你是否学会用。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的把“三个时刻不忘”落实在行动上,把先进性体现在工作上,形成了“以干事树形象、以干事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突出特色,借助载体,靠文化正民心文化是一个单位的精神支柱。孝直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借助载体积极倡导先进文化,不断强化文化阵地建设,扩大先进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一是以文明户评比为主抓手,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出发点。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实行以德治镇。全镇39个村村村开展了文明户评比活动,各具特色。孝直村实行了“精神文明物质奖”,使精神奖变物质奖,物质奖转化为精神动力;商庄村的“流动匾”成了群众想得到而又怕失去的荣誉;贾庄、东山等村把奖励基金转化为给文明户订阅科技报。“七一”前夕,镇党委政府对评出的1000户镇级文明户进行了发牌表彰。二是以文明一条街为主战场,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为弘扬倡导先进文化,孝直镇坚持以引导农民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在改善村容村貌、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把文明一条街作为新阵地,在街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突出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催人奋进的格言、警句,各村写出10—20条先进文化的标语,付庄、前科、张庄等村制作了高标准的展示牌,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亮点单位。村村都有文明街,街道成了宣传文化的大课堂,让墙壁“育人”,让标语“说话”,让文化“诱导”,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头脑。三是以文化大院为主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

活力。孝直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以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和要求,把重心放在抓好公益性文化上来。东山等村投资5万多元,建起了集图书室、阅览室、健身路径为一体的文化大院,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致富思源不忘党,富而思进不自满。通过这些活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环

境和教育氛围,使人们时时处处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人心思上的新境界。注重实效,加快发展,靠文化顺民心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文化繁荣的地方,也必然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说,先进文化必然会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孝直镇把发展先进文化,倡导农村文化,靠文化的影响加快经济发展,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脚点。在全镇,提出了“建美丽的孝直镇,做幸福的孝直人”的目标,精心打造“山皆青、水皆绿、人皆诚”,力争把孝直建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各有特色、没有围墙的大公园;在机关,围绕“建学习型机关,做创新型人才”,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形成了比着干、争着干的良好局面;在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开展了“我能行”主题教育,根据学生特点成立了“一休”班、金钥匙班、小白帆班等,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在企业,坚持“工业立镇,诚信兴镇”的指导思想,守信誉,保质量,创品牌,拓宽了发展空间,形成了“互利共赢,诚信立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是硬道理。孝直镇咬定发展不放松,大力实施“工业立镇、诚信兴镇”战略,靠浓厚的文化氛围、淳朴的民风、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吸引客商,使孝直成为众多客商投资的沃土、创业的舞台、发家的乐园。近年来,先后引进引办各类企业30余家,其中弧形齿轮、建畅机械、数控机床等高科技含量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机械加工已成为孝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5年产值超过3亿元,利税3000万元。

《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19篇:调查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调查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调查与决策——《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总第353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1期

连片示范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广安区创新以工代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近几年来,广安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连片示范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农民致富,走出了丘区以工代赈的新路子。就此,近日我室到广安区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认为,广安区的做法,可学可用,对我省搞好以工代赈,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背景及成效

以工代赈,即\"以务工代替赈济\"。自1984年以来,以工代赈一直是我国农村实行的一项特殊扶贫政策和救济措施,其资金是无偿的。四川全省151个省贫县长期以来都在使用以工代赈资金,资金使用\"小、多、散\"、\"撒胡椒面\",\"村村点火,户户亮光\",但几乎都不能很好地改变贫困面貌。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体现农民意愿、集中使用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帮助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一直是困扰我省以工代赈扶贫发展的一大难题。广安区的探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广安区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中段,幅员面积1536平方公里,丘陵地貌特征突出;总人口125万,其中农业人口103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连片示范前,广安区实行的是\"遍地开花\"式的以工代赈扶贫,对当地农民来说,仅有一点实惠,既没有增收项目,更没有致富产业,多数人靠外出务工实现增收,农村\"3860\"现象日益严重,贫困人口较多。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状况不尽人意,新农村建设面临困境。连片示范后的两年多来,通过理念、机制和方式的创新,以工代赈走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了农民增收大增速。全区贫困人口从2007年的5.6万人迅速减至2008年的4.04万人,是减贫速度最快的时期。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392元增长到2008年的3104元,预计到2009年底,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5500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000余元。

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改善。示范区基本村村通公路、组院通便民路,高效农田的比例占到试范区耕地面积的3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实现了发展能力大增强。示范的每个村形成了1-2种骨干增收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龙安柚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渐具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例由过去的10%升至现在的近40%。

实现了村容村貌和精神文明的大改观。示范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风不断文明,农民素质大幅提高,不再等、靠、要,积极融入市场,学习科技种田,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参与建设和管理村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良性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抓创新,激发农民主体作用。

广安区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契机,以理念创新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切入点,对全区以工代赈工作实施20多年来的成效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按照省以工代赈办提出的新时期工作创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认为只有在理念上进行一场大革命,才能在实施机制和操作上进行创新;只有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最终才能提高以工代赈资金的投资经济效益和扶贫社会效益,使资金投入达到效益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放在首位,把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农民,做到政府引导而不主导、领办而不包办。政府与村民签定\"建设公约\",凡是能够由村民自主建设的,政府一律不插手,凡是村民可参与建设的,政府一律不包办,凡是该由村民决定的,政府一律不干预,切实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以工代赈建设全过程,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以工代赈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抓示范,连片开发整体推进

\"示范村\"起好步。2007年,广安区在城郊结合部的广门乡、枣山镇、广福街道办3个集中连片的6个村搞试点建设,采取\"3+1\"模式(3指路、水、土三项基础设施建设;1指产业发展),以以工代赈项目为\"引子\",配套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财政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集中投入,在示范村修建公路16.8公里、排灌渠7.9公里、蓄水池和山平塘89口,改造中低产田土3820亩,实施\"五改三建\"588户,极大地改善了示范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示范片\"选好路。在巩固示范村建设成果基础上,2008年,按照省以工代赈办\"建设一线、带动一片\"思路,广安区把示范村扩大为示范片,将协兴镇、龙安乡、大龙乡、浓溪镇四个乡镇94.5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示范片,新规划21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与原示范村连成一体,实现滚动发展。集中连片发展优质蔬菜1.5万亩、优质龙安柚2万亩,使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骨干优势增收产业规模初显,农民尝到了选好项目、发展产业的甜头。

\"示范园\"上规模。2009年,广安区将护安、观塘、代市、虎城\"三镇一乡\"178.4平方公里的\"丘区现代农业园\"作为推动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载体,按照\"项目建园、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滚动发展\"的思路,围绕\"高效益、可控性、信息化、可持续\"目标,采取\"小田并大田、小土并大土、薄土改厚土\"等办法,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规模。新建可控式联栋钢架大棚和标配钢架大棚4000个,规模发展绿色蔬菜5000余亩,园区农产品附加值有效增加,产出效益不断提升。建设中的观塘现代农业园区拟建10万亩规模,定位于全省丘陵地区现代设施农业的标准展示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孵化区、农民快速致富的增收样板区,聚集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三)抓整合,形成建设合力

整合发展规划。广安区以工代赈建设由示范点到示范片再到示范园,步步科学规划。示范点领导规划,示范片多部门研讨,示范园专家论证。对各方面的规划,都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发展的持续性。特别是示范园的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原则,以项目建设为依托,高标准完成了全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配套编制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居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等各项子规划,以优质的规划引领全区的以工代赈项目。近3年来,规

划实施的82个新农村重点村实现了整体相融、连成一体,辐射面积达390余平方公里。

整合发展产业。按照\"为卖而产,为赚而卖\"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业主和农民\"围着市场转、盯着市场干\"。通过发展订单占市场、运用网络引市场、争取支持拓市场、做优品牌争市场等形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产出效益。现已引进香港、重庆等地营销大户建立起常年适销对路的海椒、西红柿、香芋、莲藕等精细蔬菜4.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内龙安柚产业带、蔬菜产业带、林下养殖产业带,农家旅游带初具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整合部门资源。建立项目打捆机制,以\"滚雪球\"方式,整合区内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等10多个部门的农业开发、移民后扶、标准良田建设、通达工程、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等项目和资金,集中人、财、物等资源优势推动示范建设,打破了以前按部门分工不能涉入以工代赈的禁区。

(四)抓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组织保障。全区成立了以工代赈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对当年目标任务进行逐一细化,层层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做到了领导、责任、目标、考核四落实,确保以工代赈项目稳步、高效推进。

政策保障。在用好国家和省市扶贫支农政策基础上,研究各部门有关三农的政策,制定了广安区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在示范区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促进以工代赈建设的土地、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将一切有利于三农工作的资源引向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

资金保障。在确保项目资金管理权限不变、项目补贴机制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整合项目,集中投放,将国家和省市涉农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改变过去\"插花点缀\"式的投放现状,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如现代农业园区先后整合了10多个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带动农户自主投入达2000多万元,累加集合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人才保障。实施人才工程,吸引优秀大学生、区乡机关干部、外来业主到园区担任村干部,充当农村经济发展领头雁,带领农民致富。打破身份限制,在全区遴选17名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干部,充实到园区管委会工作,负责园区建设和经营,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监督保障。坚持以工代赈资金的安排做到\"十个不投入\",严禁乱用资金;认真落实\"三权\",强化群众监督,对完工项目交给群众评判;开展交叉检查和交叉验收,互相监督。全区自开展以工代赈示范建设以来,没有一起违纪违规案件发生,没有倒下一个干部。

三、几点建议

1.应充分整合省级部门资源。全省以工代赈资金额度有限,应把全省各涉农部门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整合起来,由省政府明确一个省级部门来牵头负责协调。具体操作上,由各项目需求县每年11月底上报次年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省级部门协调会确定年度统筹安排的项目和金额。

2.取消县级财政资金配套的规定。我省使用以工代赈建设资金的省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实力薄弱。目前,在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时,要求县级财政要配套建设资金,这部分资金往往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建设进程。应从实际出发,取消以工代赈要求县级地方财政的资金配套规定,确保建设资金真正落实。

3.适当提高部分项目资金补贴标准。目前,我省以工代赈建设在项目资金补贴上仍执行2005年制定的标准。这几年来,由于物价上涨了40%左右、劳动力价格上涨了30%左右,导致很多项目实施困难,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保证。如按2005年的标准,村级公路建设补贴标准是10万元/公里,而现在的建设成本是20-30万元/公里。

4.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养。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生存能力、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核心是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应在我省以工代赈示范的地区、县区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负责人:向荣东

成员:任晓波(执笔) 李梅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07-15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20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自查报告

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自查报告

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级各部门的关心关怀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府争取资金,群众筹资投劳,杨**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建设家园,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稳步向前。

一、主导产业发展

产业,不仅是一个地方的财政支柱,也是引导这个地方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措施。杨**党委、政府始终将产业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依靠”政府投资建设设施,业主租赁发展”的决策和”特色立

产业、产业进园区、园区引企业、企业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发连片产业带,形成环线产业园区,带动周边各村发展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一是仙人嵌食用菌园区,张永忠的同心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园区200亩,年生产能力200万袋,年产值达1000万元;二是仙人嵌黄金梨示,付修力的科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优质高产黄金梨示范园120余亩,年产值可达100余万元;三是邓植升发展仙人嵌植升养殖场一个,养殖场占地66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3000头,年产值达240余万元;四是贾村观香桂园区,颜刚的油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相关园区500亩,年产值可达400余万元;五是发展贾村观枣园100余亩,年产值可达60余万元;六是邵家河蔬菜基地,发展蔬菜基地100余亩,建蔬菜大棚150个,种植蔬菜25万株,年产值可达50余万元;七是潘家河藕鱼工程,潘志明发展种藕养鱼220余亩,年产值达100万元。

产业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2014年,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936万元,人均纯收入3391元,比上年净增540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人1200余人,实现了全乡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二、村落民居建设

一是帮扶全乡居民新建房屋,政府实行了”简化地基土地审批程序”、”农村新建房屋补贴政策”、”高山移民补助”等政策,帮助了全乡78户居民共计9120平方米的新建工程。

二是实施”五改三建”,完成了全乡437户居民的改厨、改厕、改圈,其中改厨283户,改厕385户,改圈216户。为758户人家整治了阴阳沟,硬化院坝56户,粉檐坐脊158户,粉刷墙壁120户。

三是在贾村观和仙人嵌修建移民搬迁点,建设街道,规划房屋建设,以及确保用水排水、用电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道路基础建设。硬化全乡村道水泥路22公里,整治村道泥碎石路27公里,新建社道泥碎石路35公里,整治社道泥碎石路40余公里,新建田间耕作道10余公里,院户石板路3.4公里,解决农村居民劳动作业、出行的”行路难”问题。

第二,水利设施建设。一是解决农业用水和产业园区用水:完成全乡5座水库的整治、加固、治漏工程,新建拦水坝8处,新建、整治微水池75口,新建、维修渠道20余公里;二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新建集中供水池7处,容水量达700余立方米,打饮水井120余口,安装供水管道25千米,解决了全乡800多户居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第三,农村电网改造。2014年全乡实施了第一期农网改造,主要确保产业园区用电和工业用电,2014年3月,全乡实施了第二期农网改造,确保场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电需求。

四、公共服务建设

一是新建和改建全乡16个村卫生站共1200余平方米,增添必要设备,确保农村居民能及时就医;二是建村图书室5个,藏书达到1万余册;三是开办农民技术学校2个,培训农民学员100余人;四是新建、改建村办公室16个,党员活动室5个;五是农民健身场所2个,共1500余平方米,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组织制度保障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示范村建设领导。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建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干部、村民代表为成员。成立技术施工、安全监管、后勤保障、工程验收等组织,分工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定期汇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示范村建设规划的实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第二,积极配合乡人大对项目实行实时监督,加强项目的资金管理,严格

执行专款专用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实行项目资金直拨制和报账制,坚持物资招标采购,专人管理。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村建立示范村建设资金监督领导小组,设立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转账,实行”阶段工程验收,书面呈报项目,监督小组核实,政府领导审批,财政报账支付,定期公布账目。”

第三,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整体推进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职能,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行使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职权。成立有村民代表参加的工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岗位目标和农户建设”双层责任制”,村对社,社对户,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户向村递交项目申请书,社向村,村向乡呈交项目承诺书,以合同的形式将建设任务逐项分解和落实,推进示范村建设工作。

六、发展规划

进行示范片建设过程中,杨**积极

思索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规划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建设方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规定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全乡所有的移民搬迁、重点工程建设、城镇和开发区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土地整改都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标准。但新农村建设标准并不能因此而影响扶贫开发等一系列的计划建设项目,而是其它项目要在限定的标准内进行创新和规划建设,必要时也可以跳出新农村建设的规章制度,前提是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是要切实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居民设计水平。聘请专业城乡规划建设从业人员根据杨**实际情况,整体思考,综合布局,规划设计村庄布局。按照现有的房屋建设标准实行奖励性补贴,从而统一村庄形象又打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

**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年度工作

总结

2014年,**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指导下,超额完成我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提供组织保障。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示范片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建立责任明确的工作体制和完善的工作制度,机关部门、村、组责任明确,机关干部驻村蹲点制度落实,形成同理合作的工作推进体系。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建设自主性,乡村两级先后召开村社干部及党员、社员代表会35次,群众动员会9次,种养殖培训7次,广播动员21次,并组织社员代表88人次前往付夕坪村、南堰村学习新农村建设、猪业合作社建立的先进经验,参观学习新津、都江堰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乡村社干部进行逐户入户宣传动员198人

次,让群众了解政策,认识到发展的宝贵机遇,积极主动搞建设。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乡村两级为农户提供种养殖培训18次。

二是产业稳步发展,人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

示范片主导产业突出,境内的冬瓜、香椿、中药材成片发展,全村所有农户均参与种植。今年4月种植的600亩冬瓜于10月底收获,共计收获冬瓜121万斤,收益24.2万余元。10月底种植的350余亩

榨菜已初获成效,花卉合作社在栽种期前抢种的一季大棚蔬菜50亩正茁壮成长。

为更好的发展示范片产业,在示范片内推进“龙头带动、农民主体”模式。引进华东农林公司组建玉泉农业合作社,种植香椿配套中药材728.5亩,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桔梗、当归已备苗,栽种728.5亩,收获后由华东农林公司负责加工、回收。香椿已备苗800亩,明天

春栽种。

引进五友农牧公司建设存栏肥猪500头养殖场1个,已存栏仔猪528头。建设养猪家园、沼气池18户。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共硬化道路6.1公里,余下6.8公里由国资委引进成渝公司修建余下6.8公里道路,采用村民凑一点,省市财政补一点,成渝公司资助一点的方式完成修建。现基础工作整治进行中,市交通局已开始勘测放线工作,预计2014年初完成全村12.9公里村社道路、入户路硬化。

计划整理土地1800亩,已进行勘测,正在设计中。

新建便民道1200米,排灌渠800米,蓄水池2口,u型槽250米,整治堰塘1口。涵洞修整7处和增添20处。其中7月1日前修整涵洞7处,增添涵洞2处。

四是村落民居建设科学合理。

全面完成规划中农房的建设任务,原拆原建11户,拆除危房34户,风貌整治134户。按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组织实施

“三改”、户办增收工程,启动卫生示范户创建活动。正在建设聚居点一期工程40户,规划完成水、路、电、气等配套设施。

五是建好基层组织,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新建占地14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阵地1个,包括村办公楼、文化长廊、文体设施、篮球场、草坪、停车场、排污沟设施等。健全了村民资质机制,推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运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推进新村建设。在教育、卫生、计生、广播电视、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农村保障工作上取得成效,为新村建设添砖加瓦。

**乡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长宁县龙头镇人民政府

关于二○一二年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系列文件精神,我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和建设“百里新村,养生长廊”的总体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划、集中连片发展产业、集中连片完善基础设施、集中连片绿化村庄”的建设原则,以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现代农业产业为切入点,大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变整体面貌,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二○一二年,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在稳定、繁荣、经济实惠中快速发展。现将我镇今年竹海新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总结如下:

一、按照要求,成立班子

我镇党委、政府结合近年来的新村

建设工作经验,根据2014年长宁县竹海新农村示范片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大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的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研究、协调此项工作。

二、对照目标,严格规划

按照上级要求,今年我镇在建新村有龙头新村、石笋新村、竹洞新村,在去年基础上我镇这几个新村建设在稳健发展中。特别是龙头新村,我镇通过领导和村集体组织的共同努力,多次召开村组协调会议,全方位掌握情况,现场查看并结合我镇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参照龙头新村的规划,正在编制其他各新村规划。现目前龙头新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而配备健身器材的休闲广场也开始建设,污水处理管网已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联合办公会,研究布置农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工作,出台了相应的惠农政策,土地利用严格按照流转、

置换的办法对土地定价,并结合2014年土地复垦和d级危房开展工作,大大提高了来新村建房户的积极性。

三、初见成效,突出亮点

依托我镇交通便利的优势,今年我镇以石笋村为主倾力打造“竹洞-石笋-龙华综合产业园区”,首期占地500亩,现已建成特色水产养殖精品鱼塘200亩、杭北菊种苗基地150亩以及相配套的设施农业。为突出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高效农业,形成整体联动式产业发展格局,致力将该综合园区建设成为“龙头镇经济走廊”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通过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结合我镇示范片的实际情况,对示范片6个村进行了风貌整治、院落绿化、补助建

房、新建生产路、便民路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聚居点环境,对我镇旅游产业及环境整治工作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带动了我镇第二三产业互动发展。

四、下步打算及建议

加强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更多村民参与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积极性。只有真正将户改、复垦、新村等政策宣传到户了,才能有效调动更多数人建设新村、入住新村的积极性,杜绝散户零星建设,只有绝大多数人的参与才能让新农村真正兴起来。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工程。资金不足是新村建设最大的制约。住房修好了,但无水、无电、无路的现状让新农村新不起来,没有休闲广场、绿化美化等配套新农村同样兴不起来。建议通过县政府增加一点、乡政府调剂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加强成本核算,确保不负债。新村建设资金有限,必须吸取过去负债建设的教训,加强对土地、基础设施建设、设计费、建筑成本、水、电、路等各项投入的成本核算,确保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特别是在土地利用上,要做到大规划、小利用,即既要放眼长远可持续

发展,又要立足当前降低成本,确保不负债的同时实现节约用地的目的。

长宁县龙头镇人民政府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各乡镇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11月5日,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分管领导及指导员,在县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带领下,来到湾丘乡、白马镇,实地参观学习了两个乡镇的新农村示范片。

县规划局负责人希望各乡镇参观完后,能够吸取经验,开拓创新,按照要求尽快高质量的完成本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任务。

本台记者报道

强势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今年以来,古蔺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分类推进”的原则,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以新村建

设为载体,产业发展为支撑,全面推进大寨箭竹一类示范片新村建设。

以烤烟为主导产业,辅以林下蔬菜、土鸡散养、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带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重点,培育发展星级农家乐,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发展:投入1000万元,新增烤烟面积11500亩,占年初预定计划的230%;投入155万元,新增蔬菜面积2216亩,其中林下蔬菜1180亩,占计划任务的118%。

新村建设:按照“三打破”的要求,使村落民居做到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全面展现新建民居特色。截至目前,德耀红光、箭竹富强、大寨向阳、富民新村聚居点160户新建农房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富民新村聚居点完成60户,已入住新居28户。完成风貌塑造1970户,占计划任务的150%。新建农房258户,占计划任务的120%。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公路

17.5公里,硬化机耕道10公里。新建沼气池22口;累计投入资金1450万元。

公共服务建设:投入23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室2个,农村卫生室1个,农民健身场1个,开设农家店3家。

《气象局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工作自查报告.doc》
气象局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工作自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