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报告

2021-01-15 来源:工作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财政工作报告

县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8)

关于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年3月11日在东源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东源县财政局局长 邱如东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落实县委“四五三”总体要求、“一二三八”工作思路和“三个三”工作部署,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减收因素增多等诸多困难,强化收支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保障民生支出,较好完成了县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体情况。2014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3,540万元,为预算的101.67%,同比增加13,268万元,增长22.0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449万元,为预算的99.69%,同比增加9,484万元,增长22.07%;非税收入完成21,091万元,为预算的106.95%,同比增加3,784万元,增长21.8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95,969万元,同比增支64,350万元,增长27.78%。

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334,493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54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3,318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5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36,135万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299,85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5,969万元、上解支出2,726万元、国债还本支出300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85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4,640万元,其中结转下年度使用32,946万元,净结余1694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6,088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下同)23.25%;国防支出16万元,增加220%(主要是上级追加);公共安全支出11,994万元,增长20.04%;教育支出60,425万元,增长30.15%;科学技术支出1,527万元,减少48.7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51万元,减少39.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516万元,增长28.96%;医疗卫生支出35,508万元,增长28.55%;节能环保支出5,081万元,增长5.41%;城乡社区支出1,826万元,增长17.65%;农林水支出56,891万元,增长26.97%;交通运输支出3,387万元,增加114.64%(主要是上级追加);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384万元,减少83.26%;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748万元,增加169.45%(主要是上级追加);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964万元,增加64.51%;住房保障支出7,740万元,增长51.02%;粮油物资储备支出989万元,增长7.38%;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25万元,增加22.55%;其他支出8,409万元,增长238.12%(主要是上级追加)。

(二)基金收支完成情况。2014年全县基金总收入完成70,263万元,其中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9,748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1,4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083万元。2014年基金预算总支出55,930万元,其中教育支出1,58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4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0,012万元,农林水支出2,033万元,其他支出533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对比,年终结余14,333万元,其中结转下年使用13,428万元,净结余905万元。

(三)2014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1.咬定目标抓增收,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财税部门化压力为动力,咬定目标抓收入稳增长。及早细化分解税收任务,将任务具体落实到征管员、企业、乡镇和税种,并严格执行收入目标责任制;财税部门相互沟通协作,合力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始终绷紧收入进度这根弦,加强收入形势分析,增强收入主动权;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征收,加大清欠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实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项目)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培育税收超千万企业12家,实现税收收入2.5亿元,占全县税收的21.5%。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资产、资源类等非税收入征管,监督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同时,坚持抓节支促增收,将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到预算编制执行当中,严格执行党政机关“五个零增长”的政策要求,从严从紧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县会议费及“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4.94%。2014年全县税收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完成11.7亿元,增长18.62%。

2.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大力支持工业园区扩园增效,全县投入“一园四区两基地”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其中争取省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和招商引资奖励补助1.35亿元,获得市农发行贷款1亿元,采用BT形式引进社会资金约2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城扩容提质,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四馆一宫、“八路两园”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承载力。积极支持旅游规划编制、宣传推介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省旅游扶贫资金3,000万元用于建设康泉旅游大道。围绕县委县政府“三赛”工作“保三争一二”的工作目标,落实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经费,全力支持“四个一批”、“三个50”等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财税扶持政策,拨付“营改增”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约1,400万元,切实帮助企业减负稳产。

3.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夯实农业基础,投入1.91亿元支持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罐区改造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示范县建设工程;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35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4万亩。改善农村环境,投入2840万元继续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转运站等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投入1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发展。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65万元,扶持农村公益项目84个。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4,278万元,惠及农户8.6万户;全面铺开水稻种植保险,落实补贴资金近500万元,有效减少农民因灾受损。落实资金154万元支持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试点工作。支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引导全县53个重点帮扶村筹资2,040万元入股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确保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投入681万元支持“两不具备”整村搬迁安置点建设。

4.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加快建设“民生财政”。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集中财力解决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县民生保障实现新改善,全年民生支出21.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6%,同比增长25%。教育事业方面,全年支出60,425万元,同比增加13,999万元,增长30.15%,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其中:县财政筹措3,600多万元用于乡镇和县城板块教育“创强”,支持完成教育强县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落实困难家庭学生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近900万元,学前教育资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职免学费补助政策得到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岗位津贴标准再次提高。文体传媒方面,县本级预算安排342万元,支持了广场文化活动、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开展,支持了文化市场整治、非遗保护及申请、四馆一宫、镇村文化站建设及基层文体场馆免费开放,安排低保户文化消费补贴460多万元,为全县4.6万人的低保户每人发放价值100元的文化产品。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累计拨付资金1.4亿元;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安排就业补助750万元、创业贷款贴息106万元;筹措公共租赁房建设资金2,300多万元,拨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355万元,进一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医疗卫生方面,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县人民医院新院征地拆迁工作以及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22万元全面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债务,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支出提高到35元,累计拨付1,585万元;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生态保护方面,支持新一轮绿化东源大行动,县财政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将投入1亿元用于林业生态建设;投入5153万元用于碳汇林、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治采复绿、东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打击“三偷”等专项行动;筹措300万元推进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5.围绕资金安全和效益,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制定出台县直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扎实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试点,县直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新增4个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确保资金拨付安全、规范、高效。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管理水平,全年完成政府采购业务93宗,采购金额1.1亿元,有效节约资金940多万元,节约率8.09%。加大财政评审力度,全年完成各类预、结算工程417个,累计核减资金2.49亿元,综合核减率18.93%。开展国有资产清理,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全年依法处置资产4宗,挂牌交易拍卖总额6,491万元。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金库”治理、违规使用专项资金以及“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整治等专项行动,查处违规金额811万元,对个别单位存在的财务现金管理不规范、接待费开支和资金库存过大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切实严肃财经纪律。推进规范化财政所建设,制定实施村级财务“双向公开”制度,促进村级财务公开透明、更加规范。

各位代表,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较好实现了“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促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持续稳定增收压力大。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新型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税源结构单一,税收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型企业,在实体经济低迷、矿价持续下跌的大环境下,税收增长乏力,亟需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突出。本级财力规模小,对上级财政依赖程度高,各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基本公共服务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而新增财力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财政支出压力巨大,资金调度困难;三是预算管理还不够科学精细,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仍需加大,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预算草案

2015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四五三”总体要求、“一二三八”工作思路和“三个三”工作部署,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培育财税新的增长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切实保障民生支出;持续深化财政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奋力推动东源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五大名县”建设。

2015年预算编制原则是:坚持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零增长”的要求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重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倾斜;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优化基本支出定额,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2015年预算草案。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 86,800 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下同)13,260 万元,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 62,940万元,增长20 %;政府非税收入 23,860万元,增长 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2,519 万元(其中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0,941 万元)、上年结余收入 35,912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本年度支出34,218 万元,净结余1,694 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为 225,231万元。

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拟安排223,355 万元,比2014年预算数增加(下同)15,978 万元,增长 7.7%;上解支出1876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39,813万元,增长11.5 %;公共安全支出11,966 万元,增长 6.4%;教育支出 53,825万元,增长29.6 %;科学技术支出1,301 万元,减少20.4%(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538万元,增长 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9,584万元,减少6.4 %(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673 万元,减少47.8 %(主要是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节能环保支出 4,724万元,增长279.1 %(主要是上年结转增加);城乡社区支出 2,169万元,增长34.8 %;农林水支出 37,060万元,增长29.6 %;交通运输支出1,959 万元,增长80.1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329万元,减少32.7 %(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商业服务业等支出603 万元,增长 13.8%;金融支出 11万元,减少77.1%(主要是上年结转减少);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1,041万元,增长60.4 %;住房保障支出8,355 万元,增长 6.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935万元,增长3.5 %;预备费1500 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63万元;其他支出 2,806万元,增长17.9 %。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5年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45,101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0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064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本年度支出12,159万元,净结余905万元)。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45,101万元,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3,514万元;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支出179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 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5,415 万元(其中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 29,525万元,保障性住房支出8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出330 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的支出800 万元,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800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160 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4,327万元;农林水支出290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339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30 万元。收支平衡。

三、2015年财政工作措施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东源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六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把握新机遇,奋力开拓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发挥好财政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的作用,紧紧围绕做大“三大增长极”培财源、增后劲,使经济发展量增质更优。一是支持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一园四区两基地”道路、供水、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更好地发挥园区承载项目、吸纳投资、增加税收的作用。二是落实各项招商经费和激励政策,大力支持“四个一批”、“三个50”、“双百亿”工程建设,帮助破解融资、土地等要素瓶颈问题,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做大经济总量。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探索PPP等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资,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城镇经济“增长极”。四是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杠杆”,完善产业引导政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商贸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五是把握中央和省投资重点,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谋划、筛选、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二)狠抓增收节支,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加强纳税服务意识,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稳产达产,夯实增收基础。严格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收入征管部门、工业园区和乡镇责任,形成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财税工作的局面;完善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收入形势分析,及时解决收入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保证收入均衡入库;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税源监控,既抓好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主要税种,又重视抓好零散税种征收,做到抓大不放小,进一步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大土地出让金、资产、资源类等重点非税收入征收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三)加大民生投入,促进实现更高水平的民主保障。坚持民生优先导向,着力建设民生财政,做到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包括: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支持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振兴初中计划”实施,推动县三小、第一幼儿园建设,巩固提升“创强”成果。完善财政投入“雪中送炭”的托底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基础养老金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财税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县人民医院新院工程建设,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平价医疗惠及于民。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推进水利示范县、林业生态县建设,加快以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村道、农房改造、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和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重点支持“保水工程、治绿工程、清洁工程”等工程建设。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创建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快改革创新,建立安全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财政运行机制。深化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提高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大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整合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全面推进县直预算单位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完善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及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精神和省市工作部署,认真开展好税收等优惠政策专项清理。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国有资产、财政专户等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坚持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和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发挥效益。

各位代表,2015年财政工作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推动“五大名县”建设上新台阶而做出新的贡献!

————————————————————————————————

大会秘书处 2015年3月10日

————————————————————————————————

(共印950份)

推荐第2篇:财政工作报告

2008年财政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财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财税政策

,全县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狠抓财源建设、优化财源结构为重点,以组织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为中心,以强化征收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动力,经过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五年来,财政收支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03年的776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480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2003年5806万元增加到2007年11186万元,增长92.7%,财政支出从2003年25017万元基础上增加到2007年66732万元,增长166.7%。确保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按时发放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任务。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初,经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为1.25亿元(其中国税部门收入预算为2442万元,地税部门收入预算为4468万元,财政部门收入预算为5596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8%,其中,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995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0%,比上年实绩增长10%;财政支出预算安排39396万元(调整数),比上年预算数增长24.9%。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4802万元,占人大批准年初任务数的118.42%,比上年同期增长28.2%,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186万元,占人大批准年初任务数的112.4%,比上年同期增长23.6%。

2007年全县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186万元,省、地“以奖代补”转移支付补助7557万元,原体制补助263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1857万元,专项补助14292万元,税收返还补助672万元,税改转移支付2545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10688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1945万元,其他转移支付补助5949万元,上年决算批复结余46万元,总财力为67000万元;全县财政支出完成66732万元,上介支出168万元,结余100万元。

(一)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

1、国、地税收入完成544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4.4%,其中,国税部门完成收入42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34.2%,比上年增长47.8%;地税部门完成收入501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3.7%,增长58.7%。

2、财政部门完成收入574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2.9%,比上年增长2.6%。

(二)全县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07年全县财政支出年初预算安排39396万元(调整数不含专款),实际完成66732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其分类完成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年初预算安排7945万元(经县人代会批准调整,下同),实际完成14925万元(含专款,下同),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56.2%。

2、公共安全支出年初预算安排1413万元,实际完成213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45.5%。

3、教育支出年初预算安排14502万元,实际完成2047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46.1%。

4、科学技术支出年初预算安排35万元,实际完成4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66.6%,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创科普示范县增加支出所致。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年初预算安排450万元,实际完成55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27.2%。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初预算安排2709万元,实际完成618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31.6%。

7、医疗卫生支出年初预算安排2249万元,实际完成447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112.6%,其中职工医疗保障金和农村医疗保障金支出1761万元,剔除此因素后实际支出2705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8、环境保护支出年初预算安排39万元,实际完成4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13.1%.9、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年初预算安排1385万元,实际完成39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63.9%,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所致。

10、农林水事务支出年初预算安排3254万元,实际完成906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47%,主要由于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1683万元

,增长60.3%。

11、交通运输支出年初预算安排134万元,实际完成15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3.3%。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年初预算安排934万元,实际完成144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13、其他支出年初预算安排4347万元,实际完成29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下降44.1%。

2007年全县财政预算任务目标的完成,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通力协作,广大财税干部艰苦努力,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壮大经济总量、多渠道组织收入、从严控制支出而取得的结果。

2007年全县财政预算收支仍然是在收支逆差较大的情况下完成的,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总结一年来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收入,确保稳定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各级财政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完善征管措施,强化征管责任,改进征管手段,做到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任务到位,做到了应收尽收,实现了均衡入库,促进了全县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03年的776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4802万元,增长90.7%。

(二)积极争取资金,加快财源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筑牢基础财源,努力培植新兴财源,2007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烤烟生产发展,全年实现烤烟税1004万元,在不放松烤烟基础财源建设的同时,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高效化方面发展,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安排拨付农业发展资金4454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812万元,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加大对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5亿元,其中引资项目5个,引进资金3.2亿元,主要用于旅游、建筑建材、电力、企业技改等,同时,县财政已安排拨付城市维护建设资金3193万元(其中乌江二桥资金1000万元),用于改善城区、乡镇道路交通状况以及乌江二桥建设,对繁荣城乡市场,加快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发展,推动财源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支持企业改制改革和发展,县财政通过多渠道筹集和调剂资金,全年安排拨付919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完成了11户企业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清产核资等基础工作,促进了国企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和稳步推进,加快了重点企业自身建设,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大力实施畜牧业发展牵动战略,做强做大畜牧产业,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畜牧养殖经济实体,加快以东华原纯种猪为龙头的养殖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推动全县畜牧业发展,2007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实现畜牧税费402万元,为财政增收夯实了基础。

(三)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确保重点需要。

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的原则,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放在首位,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公共保障能力,保证了重点支出需要,促进了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1、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及惠民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全年已安排兑现农民种粮补贴及综合补贴1358万元,杂交水稻补贴10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465万元,油菜良种补贴19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74万元,全面实行了“一折通”,共发放兑现涉农补贴3392万元,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2、紧紧抓住西部大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认真落实转移支付政策,合理安排使用各项转移支付资金,一年来,共得到省对县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54240万元(含专款补助14292万元),其中:“以奖代补”转移支付资金7554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1857万元,缓解县乡困难转移支付补助10688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2545万元,取消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补助1824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1613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1089万元,“三费、菜蓝子”补助2477万元,其他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01万元,已全额安排拨付到位,我县财政困难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缓解,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3、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确保扶贫救灾、抚恤和社会救济等专项资金正常拨付的情况下,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和民生问题。2007年7月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半年来拨付资金1150万元,解决了59911人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问题,同时还加大了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投入力度,全年已安排拨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社会保障基金补助以及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保支出2416万元,安排拨付救灾救济、社会抚恤等重点支出4237万元。

4、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做好“两免一补”工作。2007年预算安排教育经费11753万元,实际拨付教育经费20474万元,其中“两免一补”资金1392万元,保证了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切实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收缴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2007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单位61户,收缴预算外资金3230万元存入财政专户,收缴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1957万元上缴国库,同时,认真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小金库”清查工作,重点对五年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了62个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检查,共涉及截留坐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1156万元,已纠正违规违纪资金492万元,没收违纪资金4.3万元,责令取消不规范银行帐户20个,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外资金管理行为,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2、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深化。通过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认真编制采购预算,规范采购行为,创新采购手段,扩大采购范围,完善管理职责。2007年共完成政府采购82批(次),全年预算采购资金2534万元,实际支付采购资金2210万元,节约资金324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2.8%,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3、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认真开展了国有资产处置转让工作,全年共处置转让36起,交易总额达654万元,使国有资产增值275万元;二是加大了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工作,全年已收缴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688万元上交国库,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全县共清查117户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清查,资产总额为7.88亿元,资产清查盘盈1.29亿元,清查盘亏0.19亿元,待核销资产1.1亿元,负债总额为3.58亿元,净资产总额为4.3亿元,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奠定了基础。

(五)坚持依法理财,财政改革稳步推进

1、积极稳妥地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工作,逐步扩大部门预算试点范围,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已扩大到9个单位,通过合理核定支出标准,从严控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等手段,进一步规范了收支行为,增强了预算约束,完善了财政监督机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积极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启动工作,提高财政依法理财水平,按照“预算共编、核算统

一、帐户统设、票据统管、收入统解、集中支付、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的原则,制定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加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启动“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位领导,2007年在全县财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收支任务,财政改革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总结我县一年来财政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源建设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小,非税收入占比过重,可用财力相对较低,地方财政收入还不足以发放职工三个月工资,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给财政收支平衡形成了巨大压力;二是财源结构单一,后续支柱财源紧缺,财政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三是由于财政自给水平较低,宏观调控能力弱化,支持经济建设和发展资金难以保证,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2007年仅为52.4%(全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5%),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仅为4.3%(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近20%),提高“两个比重”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主要课题;五是财政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亟待加强,预算管理改革亟待深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增收节支为中心,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加快财源建设,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继续加大跑上力度,争取更多资金,缓解财政困难。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合理安排财政收支预算,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全县财政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2008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地财政工作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组织财政收入为中心,以加强财政管理为重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强化征收管理,确保重点需要,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及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初步编制了2008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8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21.6%,增加收入319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1.32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8%,增加收入201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4256万元,总财力为47456万元,上介支出250万元,实际财力为47206万元。财政预算支出安排4.72亿元(不含上级专款),比2007年年初预算支出(调整数)增加7810万元,增长20%,预算收支平衡。

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初步安排情况

1、税收收入预算安排7520万元,比2007年年初预算数增加2093万元,增长38.6%,比2007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5%;

2、非税收入预算安排5680万元,比2007年初预算增加686万元,其中:

(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00万元;

(2)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070万元;

(3)罚没收入600万元;

(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500万元;

(5)专项收入10万元;

(6)其他收入500万元。

2008年财政预算支出初步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安排1052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增加支出2580万元,增长32.5%,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支出按全县总人口计算人均比例提高和社会抚养费列入预算、国土部门土地调查、发改部门重大项目争取和匹配资金等;

2、公共安全支出预算安排1738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325万元,增长23%;

3、教育支出预算安排15313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811万元,增长5.6%;

4、科学技术支出预算安排55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25万元,增长57.1%;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安排500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50万元,增长11.1%;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2915万元, 比上年增加支出206万元,增长7.8%;

7、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2687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438万元,增长19.5%;

8、环境保护支出预算安排61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22万元,增长56.4%;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预算安排1147万元,比上年减少支出238万元,下降17.2%;

10、农林水事务支出预算安排3803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549万元,增长16.9%;

11、交通运输支出预算安排1428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1294万元,增长965.7%,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乌江三桥前期费用100万元,岩头河大桥预算安排500万元,通乡油路配套资金及公路维护预算安排357万元,公路建设贷款本息230万元,公路拆迁费70万元,路管所及水上安全经费20万元;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预算安排1241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307万元,增长32.8%;

13、其他支出年初预算安排5793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1446万元,增长33.3%,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住房公积金预算安排733万元,乡镇奖励性支出预算安排1000万元,债务支出800万元,以及边远乡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支出安排等。

2008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增长幅度同口径为18%,与全县经济发展增长水平基本一致,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积极稳妥的;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体现了“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的基本原则,确保广大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三、2008年财政工作

2008年全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经济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积极构建和谐思南为主题,认真落实并积极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大力支持经济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依法理财,依法用财,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推进财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规范收入征管,着力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税收征管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针对各项税收结构变化情况,既要抓好主体税种的征收,又要抓好零星税收,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不断挖掘税收潜力,努力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税收征管办法。加大稽查力度,净化税收环境,提高收入质量,堵塞税收漏洞,强化企业和公民的纳税意识。三是认真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做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的组织实施工作,规范税收减负,严防乱开减免口子,有效发挥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研究非税收入使用管理办法,提高非税收入的使用效益,为财政增收夯实基础。

(二)加强财源建设,壮大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农业抓产业,围绕产业抓财源,大力培植名、特、优、新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积极引导并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二是大力支持和发展烤烟生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烤烟生产激励机制,切实巩固和壮大基础财源;三是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兴工富县战略,努力培植速效财源、后续财源、增值财源和主体财源,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为支持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需要

本着“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的原则,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节支就是生财的观念,做到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一是继续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放在突出首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切实加强工资专户管理,完善工资统发制度和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人员工资的按时发放和全县各级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二是千方百计确保各项专项资金及时到位,保障重点支出,做好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在确保全县社保经费正常预算安排的同时,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向上争取“两个确保”补助资金,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等兑现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三是不断加大对“三农”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继续做好农民种粮补助资金兑现工作,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认真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公检法司、农业等事业经费等政策,确保支出依法增长。

(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构筑公共财政平台

2008年是财政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因此,一是在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农民补贴网络建设、“三农”资金兑现工作以及乡村债务清理等相关工作,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的发生;二是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质量,在探索“定额标准”上做到科学化,在编制程度上做到规范化,为今后全面启动部门预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着力研究政府采购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力度,积极推行“三把关”、“四公开”,规范和完善“采管分离”制度,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四是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五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积极推行零基预算制度,促进财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推行刚性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六是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乡代管”财政体制,认真组织实施“金财工程”;七是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机制,强化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工作,做到科学管理国库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五)加强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

一是继续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实现预算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严格执行《预算法》,切实维护预算的权威性,不断增强预算约束力。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逐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县人大的监督,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二是强化债权债务管理。大力开展债权债务清欠工作,防止资金流失。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控制举债行为;三是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着力抓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处置转让等基础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严把国有资产使用关、收益关、处置关;健全国有资产监督、营运、管理体系,搭建产权交易平台,充分利用县域国有资源,促进国有资产有效增值;加强国有资产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行为。四是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健全专项资金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认真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强化对扶贫救灾、社会保障、涉农等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五是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职能,认真贯彻落实《财政监督条例》,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收缴、支付、使用全过程监督,做到财政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强对单位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大力整顿、规范财经秩序和会计秩序,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勤政廉政、务实为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财政队伍。一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改革和发展大局,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二是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课题调研,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三是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理财依靠人民、理财为了人民的思想,讲服务、讲奉献。大力倡导“六种”风气,即:勤奋学习的风气,开拓进取的风气,调查研究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团结协作的风气,清正廉洁的风气。努力把财政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政型”的“四型机关”。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和教育全县财政干部具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创新为民之举,真正学会做大财政“蛋糕”的本领。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面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的周围,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富民兴思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3篇:财政工作报告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 会 议 文 件( )

关于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7年12月 日在沅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大会报告2007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按照“强基固本,真抓实干,奋力赶超,全面开创沅江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的要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财源进一步拓宽。全年预计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含上划两税)33000万元,预计实现非税收入 8458万元,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5929万元,预计完成各类社保基金收入25000万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及其他专项补助60432万元。预计完成本年一般预算支出77156万元,实现财政当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非税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均超历史记录。

(一)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预算收入。2007年市人大批准收入预算为3036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3300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9%。其中:国税部门预计完成16400万元,地税部门预计完成8200万元,财政部门预计完成8400万元。

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工商各税收入预计完成24016万元,为预算的100%,其中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预计完成20973万元,其他工商各税预计完成 3043万元;专项收入预计完成722万元,为预算的100%。

2、预算支出。预计完成预算支出77156万元(含上级专项补助、调资补助、社保补助等),为调整指标的94.74%。比上年实际支出61650万元,增加15506万元,增长25.15%。

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预计支出10569万元,为预算的95.48%;公共安全预计支出3769万元,为预算的100%;科学技术预计支出365万元,为预算的100%;社会保障和就业预计支出10094万元,为预算的100%;文教卫事业费预计支出34871万元,为预算的95.46%;环境保护预计支出1820万元,为预算的100%;城乡社区事务预计支出1489万元,为预算的88.15%;农林水事务预计支出9055万元,为预算的96.79%;交通运输预计支出1760万元,为预算的94.62%。

(二)主要工作回顾

1、注重财政投入,促进经济增长。

一是加强了工业经济建设投入。今年来,财政通过各种方式累计投资500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工业企业改制、民营企业技改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主体税源。特别是中联重科的成功引进,财政对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的投入就达3000多万元。 二是加强了农业产业开发投入。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财政投入1886万元,用

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助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044万元、农业专项资金1554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让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三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7年先后投资4800万元,拓宽了白沙大道、S204线,拉通了沅江大道、巴山西路、柳桩路,完成通乡通村公路硬化400多公里,太阳桥与巴山桥建设基本竣工并加强了对琼湖公园与旧城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巩固和夯实了市域经济发展载体,提高了沅江城市形象,促进了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强化征管措施,积极组织收入。

今年来,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洞庭湖环境治理等因素给我市财政收入带来的严重影响,为确保收入任务的序时完成,改革征管手段,创新征管理念,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一是认真实施市政府财税征管办法。实行奖励加分成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纳税企业、征管单位和协税单位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全市三级护税协税网络建设。全面实施财税信息化管理,源头管税,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加大税收清理、稽查和打击偷漏税收的力度。继续实施“金税工程”,推行“宏观税赋分析”,开展以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及相关行业税收专项清理整顿的“蓝剑行动”,确保了收入的足额入库。四是坚持科学调度。按照均衡入库要求,实行月与月之间、季度与季度之间的资金调度,未雨绸缪,确保了任务完成与时间进度同步。

3、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

一是深化了“乡财市管乡用”改革。完善了《沅江市“乡财市管乡用”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和《沅江市“乡财市管乡用”改革实施办法》,实行乡镇工资统发和支出网上审核制度,规范了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建立中国农

民补贴网,加强了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建立台账,澄清家底,加强对乡镇国有(集体)资产和债权债务的管理,增强了乡镇财政保障能力。

二是加强了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制定了《沅江市非税收入征管实施细则》,建立了以非税票据为主的非税监督体系,加强对土地出让金、防洪保安金和罚没物质的管理,拓宽了理财领域。完善非税网络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了非税收入的依法征收和应收尽收。

三是推进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依据《政府采购法》的要求,严格执行《沅江市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采购范围不断扩大,采购程序不断规范。今年已实现政府采购次类410次,采购规模4140万元,其中:货物类采购2280万元,工程类采购1380万元,服务类采购480万元。节约资金518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2.5%。

4、突出基金征管,加强社会保障。

建立健全各类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征收激励机制,加大清欠力度,努力归集各类社会保障基金。今年预计归集25000万元,为年初预算22000万元的113.64%,比上年同期19578.8万元,增长27.69%;预计发放各类社会保障基金24000万元,为年初预算21000万元的114.29%,比上年同期17547.6万元,增长36.77%。基本解决了农业“三小场”和芦苇场的社保问题。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生育保险和“大病互助”,扎实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建立了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5、着力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

今年来,市财政围绕“转变观念,依法行政,强化职能,完善监督”的目标,与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重点开展了税收质量、收支两条线、

支出标准化管理等专项监督,有效地规范了财经秩序。一是高标准完成了全市年度财政预算草案编制及部门预算的编制,把好了预算计划和宏观管理关;二是加强了市、乡两级财务管理。今年共对全市110个单位的财务进行了监督检查,调帐处理纠错2086.9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乡财市管乡用改革得到不断巩固,财政支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与之配套的其他财政改革不断推进。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财政体制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总量难以提升,收入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人均财力相对较少,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乡镇财政负债较大,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改革还需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去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预算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沅江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牢固树立超常跨越的发展定位和现代化管理的“大财政”理念,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与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培植财源,严控财政支出,实现确保工资发放、确保机构运转、确保重点需要、确保收支平衡目标,为实现沅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2008年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一) 预算收入。全年预算40000万元,比上年年初计划30360万元

增长31.75%,比上年实际完成收入33000万元增长20%。其中按征收机构分:国税局23000万元,地税局11000万元,财政局6000万元。

(二)预算支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877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减上解支出,本年可用财力为5341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15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480万元,文教卫事业费支出2486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6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00万元,环境保护支出29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0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65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500万元。

三、完成2008年预算工作措施

2008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也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宏观调控与公共财政体系、促进财政经济快速增长的攻坚之年。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有利条件:一是在市委更好更快发展经济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中联重科、通威集团等一批新的大型企业落户沅江。二是以沅纸、辣妹子、太阳鸟游艇、金太阳、林源纸业为龙头的骨干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三是税收征管环境进一步优化,征收、监管、协税、护税网络更加规范有序,偷、逃、漏税行为得到有效扼制。四是我市经济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为2008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中央的惠农政策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将给我市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不利因素:一是国家治理洞庭湖环境污染导致我市一批小型纸厂关停和部份麻纺企业的即将关停,直接影响到税收的增长;二是国家新的税收政策关于增值税转型和所得税降点对我市税收增长的影响较大;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将要规范的津补贴及相应增加的各类社保金,给我市财政带来了

巨大的支出压力;四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地方财政的资金配套,对我市财政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我市财政2008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突出支持优势工业的发展。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招商引资,立项争资。进一步加大财政对骨干企业和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造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壮大主体财源。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策,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投入,精心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发展集约型农业,巩固基础财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三是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财源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更多地吸纳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向财源建设项目。从完善城市功能和增加城市辐射力出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兴财源。四是切实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努力加强对乡镇财政的领导和业务指导,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乡镇财政增长。

(二)不断规范征管秩序,实现收入目标。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与税源调查。建立重点税源和重点纳税人税源台账,完善纳税公示制度,积极培育良好的征纳税环境。二是加强征收管理,坚持依法治税。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创新征管理念,改进征管办法,加大征管力度,规范纳税秩序,在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级次和重点税种上争取新突破,

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加强执法督查,抓好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完善非税征管制度与网络建设,强化非税收入监督体系,努力推进非税收入征管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保障重点支出。

充分发挥新形势下财政的公共职能,全力保障工资性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集中财力解决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规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禁铺张浪费,集中财力保重点、保稳定、保发展。

(四)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公用经费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二是进一步推行“乡财市管乡用”改革。按照农村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对乡镇实行“分级预算、账户统设、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切实做到乡(镇)、办事处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核算权相分离。全面推行工资统发,不断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切实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严格采购程序,建立政府采购信息库,逐步实现采购与管理相分离,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五)不断强化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

一是增强预算意识,强化财政预算管理。预算一经批准,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加强预算的审计监督,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强化一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全面加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财务

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严厉查处各种财经违纪违法行为。三是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加强对财政资金征收、管理、使用全过程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与高效运行。严格把好专项资金的立项关、拨付关、检查关,杜绝资金虚报冒领和浪费行为。四是着力抓好乡镇债务化解工作。按照“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坚决杜绝新债发生,科学制定偿还计划,建立偿还基金专户,强化偿债资金监督,积极消化现存债务。

各位代表,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乘势而上,努力工作,一定能够圆满完成2008年的财政预算收支任务。

推荐第4篇:乡财政工作报告

2014年,我乡财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发展、务实、创新、提高的指导思想,从本乡实际出发,积极培植财源,积蓄财力,严格预算收支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改革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行部门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保证了全乡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总体要求,2014年我乡财政预算安排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收入安排积极可靠;二是量财办事,量力而行;三是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现在就我乡二0一三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191.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125.06万元(民政资金),非税收入78.35万元;共计395.27万元。

二、结合我乡支出的实际情况,二0一三年预算执行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1.95万元;农林水利事业费13.2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75.4万元(计划生育协会2万元);文化广播事业费1.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万元,教育事业费1.8万元;公安、司法工作经费支出0.5万元;村级管理费23.97万元;综治经费1万元;河道治理工作经费1.5万,党建经费1万元,人大、政协经费1万元,安全生产工作经费2.4万,行政管理费用64.12万元;社会保障事业支出67.04万元,森林防火安全经费0.5万元,统计事业费1.4万元;支出合计:381.18万元我乡财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乡人大的关心与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预算执行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乡经济工作中心,积极培植财源,抓收入、压支出、保重点的财政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圆满的完成各种惠民补贴的发放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关怀真正落实到实处,并结合我乡具体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以增加乡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摆脱乡镇财政困境。同时,抓好财政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财税管理体系,为今后更多的惠民补贴发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乡财政仍十分困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分析,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代表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采取措施努力完成2014年度财政预算执行任务:

(一)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在加大支农投入的同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要管理使用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专项资金,加强资金跟踪问效,使各项资金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建立健全农民补贴网建设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拓宽“三农”资金渠道,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完善和实施好各项涉农补贴制度。全乡共发放良种补贴资金30.83万元,直补20.98万元,综补125.29万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25.12万元;民政社保资金67.05万元。四是积极推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2014年“一事一议”集中连片项目6个,公路硬化7701米,渠道三面防渗1830米,居民集中区垃圾池10个,财政奖补计180万余元。

(二)不断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坚持深化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巩固“乡财乡用市管”成果,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申领、拨付、报账程序,强化财政工作职责。二是强化财政收支进度管理。按照收入进度和预算计划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流转,防止资金滞留、挪用等问题。三是加强对村级经费及专项资金的跟踪检查,促使专款及时足额落实到项目,专款专用。

(三)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补助,加快乡域经济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调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乡域经济;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汇报目前我乡的困难情况,树立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观念,使上级有关部门更加了解和认识目前我乡的状况,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以促进我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巩固行风建设,细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大局意识、效率意识、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坚持“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理念,全面提升财政形象。二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大力倡导“财为民所用,事为民所急”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我乡财政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各位代表:2014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按照乡本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全乡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振奋精神,积极进取,为实现我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5篇:某县财政工作报告

xx县2009年度财政工作报告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xx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9018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79662万元,执行中,因上级财政追加各项专款、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调增为

143354万元。预算执行情况如下: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县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9469万元,比上年增长29.71%,全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466万元,占预算数的101.54%,较上年增长(下同)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项完成情况是:税收收入19616万元,占预算的100.02%,比上年增长30.03%;非税收入9850万元,占预算的104.72%,比上年增长36.12%。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部门组织县级收入4051万元,占预算的100%,较上年增长30%;地税部门组织县级收入15565万元,占预算的100.03%,较上年增长30.03%;财政部门组织非税收入9850万元,占预算的104.72%,较上年增长36.12%。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3100万元,占调增预算的99.82%,比上年增长(下同)29.85%。分项完成情况是:(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258万元,增长16.52%;(2)公共安全支出6102万元,增长33.85%;(3)教育支出28168万元,增长24.54%;(4)科学技术支出1433万元,增长26.14%;(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05万元,增长31.4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503万元,增长21.11%;(7)医疗卫生支出10301万元,增长34.6%;(8)环境保护支出3551万元,增长11.49%;(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193万元,增长39.67%;(10)农林水事务支出22714万元,增长20.65%;(11)交通运输支出3471万元,增长249.55%;(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3570万元,增长29.96%;(13)地震灾后恢复建设支出8135万元,(14)其他支出3391万元,减少35.51%(因“普九”债务化解科目调整)。以上各项支出除农林水事务和工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占调增预算的99.65%、95.89%外,其他支出均占调增预算的100%。

(三)收支平衡情况

按照财政体制算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466万元,加上“两税”及所得税上划返还4705万元,预算执行中上级财政追加专款4567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5049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7914万元,调整工资转移补助15288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3232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2510万元,各项结算补助3378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化债补助4363万元,上年结余1843万元,全年可用财力为143423万元,减去上解支出65万元。全年财政支出数为143100万元,当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结余254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233万元,净结余21万元。

上述财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上报上级财政审核批复后,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08年财政工作

2008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下,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六”字发展思路、四大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狠抓收入征管,着力优化支出,提高公共保障,严格监督管理,圆满完成了县委及省财政厅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四大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实现超收,财政支出实现“两升一降”,财政管理实现精细化,“普九”债务实现全面化解)。主要工作如下:

(一)强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全县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观念,加大支持发展力度,转变支持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大投入促发展。多方筹集资金16541万元,比上年增加12693万元,支持了利森水泥、海螺集团、工业园区、护城河治理、“三所”建设、北城干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机制激励促发展。认真执行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财政政策和县委工业强县十二条措施,建立了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补助、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补助、发展工业专项奖励、企业退城进郊补贴、企业自营出口奖励、品牌扶持奖励等补贴奖励基金,用于激励工业强县的资金达500万元,促进了企业发展。严格按照县委激活乡镇活力十条意见,返还乡镇税收14万元,配套费172万元,土地出让金96万元,社会抚养费4549万

推荐第6篇:财政工作报告(版)

2008年财政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财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财税政策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4802万元,占人大批准年初任务数的118.42%,比上年同期增长28.2%,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186万元,占人大批准年初任务数的112.4%,比上年同期增长23.6%。

(一)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

2、财政部门完成收入574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2.9%,比上年增长2.6%。

(二)全县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07年全县财政支出年初预算安排39396万元(调整数不含专款),实际完成66732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其分类完成情况是:

2、公共安全支出年初预算安排1413万元,实际完成213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45.5%。

4、科学技术支出年初预算安排35万元,实际完成4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66.6%,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创科普示范县增加支出所致。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初预算安排2709万元,实际完成618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31.6%。

8、环境保护支出年初预算安排39万元,实际完成4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13.1%.10、农林水事务支出年初预算安排3254万元,实际完成906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47%,主要由于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1683万元

,增长60.3%。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年初预算安排934万元,实际完成144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2007年全县财政预算任务目标的完成,是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通力协作,广大财税干部艰苦努力,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壮大经济总量、多渠道组织收入、从严控制支出而取得的结果。

2007年全县财政预算收支仍然是在收支逆差较大的情况下完成的,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总结一年来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收入,确保稳定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二)积极争取资金,加快财源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加大对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5亿元,其中引资项目5个,引进资金3.2亿元,主要用于旅游、建筑建材、电力、企业技改等,同时,县财政已安排拨付城市维护建设资金3193万元(其中乌江二桥资金1000万元),用于改善城区、乡镇道路交通状况以及乌江二桥建设,对繁荣城乡市场,加快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发展,推动财源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支持企业改制改革和发展,县财政通过多渠道筹集和调剂资金,全年安排拨付919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完成了11户企业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清产核资等基础工作,促进了国企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和稳步推进,加快了重点企业自身建设,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大力实施畜牧业发展牵动战略,做强做大畜牧产业,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畜牧养殖经济实体,加快以东华原纯种猪为龙头的养殖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推动全县畜牧业发展,2007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实现畜牧税费402万元,为财政增收夯实了基础。

(三)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确保重点需要。

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的原则,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放在首位,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财政公共保障能力,保证了重点支出需要,促进了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2、紧紧抓住西部大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认真落实转移支付政策,合理安排使用各项转移支付资金,一年来,共得到省对县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54240万元(含专款补助14292万元),其中:“以奖代补”转移支付资金7554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1857万元,缓解县乡困难转移支付补助10688万元,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补助2545万元,取消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补助1824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1613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1089万元,“三费、菜蓝子”补助2477万元,其他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01万元,已全额安排拨付到位,我县财政困难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缓解,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4、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做好“两免一补”工作。2007年预算安排教育经费11753万元,实际拨付教育经费20474万元,其中“两免一补”资金1392万元,保证了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深化。通过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认真编制采购预算,规范采购行为,创新采购手段,扩大采购范围,完善管理职责。2007年共完成政府采购82批(次),全年预算采购资金2534万元,实际支付采购资金2210万元,节约资金324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2.8%,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五)坚持依法理财,财政改革稳步推进

1、积极稳妥地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工作,逐步扩大部门预算试点范围,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已扩大到9个单位,通过合理核定支出标准,从严控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等手段,进一步规范了收支行为,增强了预算约束,完善了财政监督机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积极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启动工作,提高财政依法理财水平,按照“预算共编、核算统

一、帐户统设、票据统管、收入统解、集中支付、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的原则,制定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加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启动“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位领导,2007年在全县财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收支任务,财政改革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总结我县一年来财政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源建设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小,非税收入占比过重,可用财力相对较低,地方财政收入还不足以发放职工三个月工资,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给财政收支平衡形成了巨大压力;二是财源结构单一,后续支柱财源紧缺,财政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三是由于财政自给水平较低,宏观调控能力弱化,支持经济建设和发展资金难以保证,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2007年仅为52.4%(全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5%),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仅为4.3%(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近20%),提高“两个比重”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主要课题;五是财政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亟待加强,预算管理改革亟待深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增收节支为中心,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加快财源建设,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继续加大跑上力度,争取更多资金,缓解财政困难。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合理安排财政收支预算,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全县财政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2008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地财政工作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组织财政收入为中心,以加强财政管理为重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强化征收管理,确保重点需要,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初步安排情况

2、非税收入预算安排5680万元,比2007年初预算增加686万元,其中:

(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00万元;

(2)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070万元;

(3)罚没收入600万元;

(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500万元;

(5)专项收入10万元;

(6)其他收入500万元。

2008年财政预算支出初步安排情况

2、公共安全支出预算安排1738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325万元,增长23%;

3、教育支出预算安排15313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811万元,增长5.6%;

4、科学技术支出预算安排55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25万元,增长57.1%;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安排500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50万元,增长11.1%;

7、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2687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438万元,增长19.5%;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预算安排1147万元,比上年减少支出238万元,下降17.2%;

10、农林水事务支出预算安排3803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549万元,增长16.9%;

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预算安排1241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307万元,增长32.8%;

13、其他支出年初预算安排5793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1446

万元,增长33.3%,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住房公积金预算安排733万元,乡镇奖励性支出预算安排1000万元,债务支出800万元,以及边远乡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支出安排等。

2008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增长幅度同口径为18%,与全县经济发展增长水平基本一致,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积极稳妥的;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体现了“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的基本原则,确保广大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三、2008年财政工作

2008年全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经济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积极构建和谐思南为主题,认真落实并积极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大力支持经济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依法理财,依法用财,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推进财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规范收入征管,着力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税收征管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针对各项税收结构变化情况,既要抓好主体税种的征收,又要抓好零星税收,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不断挖掘税收潜力,努力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税收征管办法。加大稽查力度,净化税收环境,提高收入质量,堵塞税收漏洞,强化企业和公民的纳税意识。三是认真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做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的组织实施工作,规范税收减负,严防乱开减免口子,有效发挥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和研究非税收入使用管理办法,提高非税收入的使用效益,为财政增收夯实基础。

(二)加强财源建设,壮大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农业抓产业,围绕产业抓财源,大力培植名、特、优、新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积极引导并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二是大力支持和发展烤烟生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烤烟生产激励机制,切实巩固和壮大基础财源;三是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兴工富县战略,努力培植速效财源、后续财源、增值财源和主体财源,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为支持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需要

本着“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的原则,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节支就是生财的观念,做到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一是继续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放在突出首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切实加强工资专户管理,完善工资统发制度和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人员工资的按时发放和全县各级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二是千方百计确保各项专项资金及时到位,保障重点支出,做好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在确保全县社保经费正常预算安排的同时,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向上争取“两个确保”补助资金,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等兑现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三是不断加大对“三农”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继续做好农民种粮补助资金兑现工作,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好转,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认真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公检法司、农业等事业经费等政策,确保支出依法增长。

(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构筑公共财政平台

2008年是财政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因此,一是在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农民补贴网络建设、“三农”资金兑现工作以及乡村债务清理等相关工作,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的发生;二是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质量,在探索“定额标准”上做到科学化,在编制程度上做到规范化,为今后全面启动部门预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着力研究政府采购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力度,积极推行“三把关”、“四公开”,规范和完善“采管分离”制度,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四是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实现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五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积极推行零基预算制度,促进财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推行刚性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六是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乡代管”财政体制,认真组织实施“金财工程”;七是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机制,强化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工作,做到科学管理国库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五)加强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

一是继续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实现预算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严格执行《预算法》,切实维护预算的权威性,不断增强预算约束力。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逐步提高预算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县人大的监督,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二是强化债权债务管理。大力开展债权债务清欠工作,防止资金流失。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控制举债行为;三是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着力抓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处置转让等基础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严把国有资产使用关、收益关、处置关;健全国有资产监督、营运、管理体系,搭建产权交易平台,充分利用县域国有资源,促进国有资产有效增值;加强国有资产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行为。四是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健全专项资金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认真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强化对扶贫救灾、社会保障、涉农等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五是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职能,认真贯彻落实《财政监督条例》,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收缴、支付、使用全过程监督,做到财政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强对单位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大力整顿、规范财经秩序和会计秩序,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勤政廉政、务实为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财政队伍。一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改革和发展大局,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二是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课题调研,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三是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理财依靠人民、理财为了人民的思想,讲服务、讲奉献。大力倡导“六种”风气,即:勤奋学习的风气,开拓进取的风气,调查研究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团结协作的风气,清正廉洁的风气。努力把财政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政型”的“四型机关”。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和教育全县财政干部具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创新为民之举,真正学会做大财政“蛋糕”的本领。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面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的周围,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富民兴思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推荐第7篇:财政执法工作报告

财政局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整改报告

自省、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历年《„„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精神,严格按照有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市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扎扎实实地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自查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财政执法约束机制

(一)健全依法行政的领导机制。我局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落实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依法行政工作格局。

(二)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我局注重行政执法配套制度的建设,把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加强依法理财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深化不断修订完善,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不断适应财政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以规范执法为抓手,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一)深化政务公开,确保群众知情。财政部门作为重要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落实执法公示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财政各项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二)强化政策法规管理,形成规范执法亮点。一是严把地

方财政政策出台关,实行源头管理。二是加强政策文件的审核清理,确保政策执行合法可行。三是完善政策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三)强化执法人员管理,夯实规范执法基础。一是强化财政执法证件管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执法队伍是依法行政的基石。二是细化分解行政执法职责,对照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要求,将财政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到岗到人。

三、强化法制培训,提高财政干部执法水平

(一)抓好面向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以局领导班子为重点,把《保密法》、《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局机关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习,确保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

(二)抓好财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全体财政执法人员的定期法制培训,分析典型执法案例,着力提升财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抓好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培训。局办公室负责按照年度财政学习工作计划要求,将当年度法制培训内容纳入局机关干部业务教育培训计划,结合“六五普法”组织好集中培训。

四、本年度工作重点

(一)继续开展宣传普法教育活动,提高财政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能力与水平;

(二)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预算法》,严格执行人大会关于

财政工作的各项决议,有针对性地改进财政工作的薄弱环节;

(三)要继续开展以政府采购为治理重点的违规行为专项检查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财政非税收入执法检查工作。

二〇一三年五月

推荐第8篇:某县财政工作报告

xx县2009年度财政工作报告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43354万元。预算执行情况如下: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三)收支平衡情况

上述财政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上报上级财政审核批复后,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08年财政工作

2008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下,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六”字发展思路、四大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狠抓收入征管,着力优化支出,提高公共保障,严格监督管理,圆满完成了县委及省财政厅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四大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实现超收,财政支出实现“两升一降”,财政管理实现精细化,“普九”债务实现全面化解)。主要工作如下:

(一)强促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二)强抓财政收入,超额完成收入任务

(三)强控一般支出,支出结构明显优化

通过严格管理,优化了支出结构,实现了省厅提出的“两升一降”的目标。行政成本性支出32913万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而用于民生保障的支出达104463万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3%,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用于产业发展的支出达5724万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4%,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

(四)强重民生投入,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五)强力监督管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六)强化人大意识,热点问题逐步解决

2008年,尽管全县财政收支预算实现平衡,财政工作成效显著,但在财政经济运行中,收入质量不高、收支矛盾尖锐、政府负债过重、铺张浪费现象等问题依然存在,各位代表都十分关注。我们坚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下,将逐步加以解决。

三、2009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及收支增减因素,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原则,编制了2009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草案。主要安排如下:

(一)收入预算

(二)支出预算

(三)部门预算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2009年选择县司法局、县直工委、县农机局、县就业局、县科技局、乌木镇政府、观音镇政府、县职中、庙坝中学、天城中小学10个单位进行部门预算编制试点,以后将逐步扩大,全面推行。部门预算严格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的原则编制,清理存量资金,取消“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零基预算。(10个单位的部门预算附后)。

四、2009年的财政工作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09年财政工作重点是:

(一)着力支持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步伐

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清理存量资金,归并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政府投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按照“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推动改革、注重民生”的原则,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重点加大对民生、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减排等支持力度。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加强项目预算、竣工结算评审。转变支持发展方式,利用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财政手段,完善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工业强县等促进发展的财政激励机制。创新投资担保方式,扩大担保范围,提高担保贷款额度。

(二)着力强化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质量

加强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力。严格执行政策,坚决杜绝乱开政策口子,该收不收,该免不免等不规范做法,做到应收尽收。深入开展财源、税源调查分析,调整收入结构。不断完善组织财政收入的各项考核机制,增强组织收入积极性。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征收合力。强化收入监管,推行纳税缴费公开制、公示制,建立县级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深入开展财税收入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漏骗税行为。

(三)着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省财政厅提出的“两升一降”的要求,继续加大调整支出结构力度,着力压缩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逐步实现由“保工资、保运转”向“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转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建设服务型、节约型机关。严格控制人、车、会、网络、接待等一般性支出,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和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严格预算约束,减少预算执行追加,除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增支外,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原则上一律不追加。鼓励支持行政单位推行机关服务社会化改革。推行公务卡制度,制止公务消费中的不正当行为。

(四)着力打造民生财政,切实改善民生

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健全投入机制,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缓解“三农”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多方筹集资金,为“8+3”民生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助,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水平和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贴标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国家助学金政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力度。增加医疗卫生的投入,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安排资金400万元,继续支持10个特困村建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支持廉租住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和城镇居民危房改造和加固力度。

(五)着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理财水平

按照“精细、规范、高效”的原则,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深化预算编制改革。选择10个单位实行部门预算编制试点;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标准,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到位率;加强预算执行工作,建立预算执行激励约束机制,将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监管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预算管理和监督机构,提高预算执行力。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修订完善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制定政府采购分散采购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不断完善政府采购业务程序。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债务监管,进一步清理核实债务,建立控债减债机制,着力控制新债,消化旧债;深入推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模式,建立乡级财力保障机制,加大对乡镇财政的倾斜力度,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支持乡镇机构、教育体制和林权制度改革。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完善财政集中办会、投资评审、集中支付、财政监督等管理办法,提高管理实效。利用电视、网络等平台,定期将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涉及民生资金使用分配情况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着力落实人大决议,提高预算执行力

认真贯彻执行大会关于财政报告所作出的决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对重大收支预算调整请示人大常委会批准执行,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政府采购》等财政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检查,规范执法程序,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推荐第9篇:财政检查工作报告

财政检查工作报告

县财政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沿纪通【2010】23号文件安排,第二检查组于2010年8月23日---9月9日分别对县林业局、县规划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民政局、县供水公司、沙子镇政府、沙子中学和一完小共8个单位在厉行节约工作落实情况、强农慧农项目实施及资金运行情况、“小金库”治理情况方面采取听单位领导汇报,查看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明细账簿和票据凭证的方式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县林业局:

一、厉行节约方面的检查情况。

2009年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97827.00元;印刷费11437.00元;水电费3459.00元;邮电费60019.16元;交通费:14180.00元;差旅费41660.40元;培训费7044.00元;招待费497851.00元;福利费228676.00元;专项工作经费50229.00元:其他43464.00元。全年累计支出1055846.56元。

2010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47869.35

1 元;邮电费33712.00元;交通费:54769.84元;差旅费17205.00元;会议费597.00元;培训费8430.00元;招待费533587.00元;其他55350.00元。元---7月累计支出751520.19元。

同期比较,2010年元---7月比2009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增长135610.19元。主要原因是涉农项目实施工作量大,工作费用增加;上级检查工作频繁,各级审计等监督检查机关多次审计,接待费大幅度增长。

二、涉农项目实施及资金运行情况。

林业局实施的涉农项目有2个,即巩固腿耕还林成果和天保工程。2007--2008年两个涉农项目累计到位资金3741.7万元,累计拨付资金2713.59万元,尚有1028.11万元项目资金没有拨付的原因是工程由多部门实施,工程进度缓慢,工程未完工,没有结算;2009年两个涉农项目累计到位资金489.49万元,累计拨付资金233.6万元,尚有255.89万元项目资金正在组织兑现17个乡镇的退耕还林户。2009年11月30日14号凭证拨入的1189900.00生态补偿资金,年终结转专项结余,2010年3月31日47号凭证拨入工作经费60000.00未列支。

2 县审计局2009年在对县林业局退耕还林资金审计发现挤占退耕还林工程专项资金15952.00元,县林业局已将15952.00元退耕还林专款归还到退耕还林专户,但还未兑现到退耕还林户,检查组要求立即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检查组。

三、“小金库”检查情况。

检查组对林业局育林基金、罚没性项目收入和支出账务进行了认真核查,育林基金、罚没性项目收入均使用财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罚没收据,其资金全额上缴财政,没有发现“小金库”的存在。

规划建设局:

一、厉行节约方面的检查情况。

2009年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85773.30元;水电费11045.00元;邮电费19768.00元;会议费:109078.00元;差旅费77741.50元;招待费704665.00元;交通费19768.00元。全年累计支出723717.04元。

2010年元---6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50769.20元;水电费8752.00元;邮电费6021.00元;会议费:6116.00元;差旅费30524.00元;招待费645460.00元;

3 交通费41848.00元。元---6月累计支出789490.00元。

同期比较,2010年元---6月比2009年元---6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增长427631.50元。主要原因是业务量增大,特别是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垃圾填埋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大量的工作经费。

二、涉农项目实施及资金运行情况。

规划建设局实施的涉农项目主要是农村危房改造。2009年共实施2542户,分两期实施。第期实施875户,第二期实施1252户。第一期改造资金1010万元和第二期改造资金508.50万元及时拨付到有危房改造任务的乡镇。2010年第一批改造任务1023户,共需补助资金1820万元,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到位571.15万元,地级补助资金未到位,县级补助资金到位305.93万元,到位的839.42万元基本拨付到了19个任务乡镇,尚有板场、思渠两个乡镇共38.38万元未拨(其中板场21.32万元),规划建设局拟将这两个乡镇共38.38万元危房改造资金返还县财政。

三、“小金库”检查情况。

4 检查组对规划建设局2007年以来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账务及凭证、票据进行了认真核对,收支入帐登记清楚,经济往来明晰,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没有发现“小金库”的存在。

县国土资源局:

一、厉行节约方面的检查情况。

2009年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98836.80元;印刷费69903.50元;水电费24738.00元;邮电费86130.00元;交通费:640006.38元(其中燃料费111700.00元,维修费319906.00,保险费56556.32,其他151843.50元);差旅费540741.70元;培训费20562.00元;招待费335301.00元;会议费48138.00元;业务费289622.10元:宣传费:569239.20元,其他706068.80元。全年累计支出3917496.97元。

2010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43858.00元;印刷费30694.00元;水电费19656.00元;邮电费22677.00元;交通费262828.00元(其中燃料费83280.00元,维修费132628.00,保险费26390.00,其他20530.00元);差旅费146221.00元;招待费320310.00元;会议

5 费13582.00元;业务费142205.00元:宣传费179405.00元,其他165716元。2010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累计1359607.89元。

同期比较,2010年元---7月比2009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压缩599140.50元。

二、涉农项目实施及资金运行情况。

国土资源局实施的涉农项目有彭水电站占补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防治,2007年至2010年7月涉农项目累计到位资金7022.2万元,累计拨付资金3787.2万元,尚有3235.00万元项目资金没有拨付的原因是工程正在实施,工程进度缓慢,工程未完工,有些已完工的工程没有验收和审计,工程资金没有结算;

三、“小金库”检查情况。检查组对国土资源局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和支出账务进行了认真核查,土地出让金收入均使用财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其资金全额上缴财政,没有发现“小金库”的存在。

县民政局:

一、厉行节约方面的检查情况。

2009年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97827.00元;印刷

6 费11437.00元;水电费3459.30元;邮电书刊费117879.20元;交通费:27760.00元(其中燃料费14180.00元,维修费5960.00,其他7620.00元);差旅费41660.40元;培训费7044.00元;招待费497851.90元;办公设备购臵费1280.00,工会费9142.00;其他43464.00元。全年累计支出858804.80元。

2010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175892.50元;交通费204422.00元;招待费258316.00元;会议费43916.00元;办公设备购臵费5600.00;租赁费14205.10元;劳务费10405.00元;其他15255.90元。2010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累计728012.50元。

同期比较,2010年元---7月比2009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增长227043.10元。主要原因是涉农项目实施工作量大,工作费用增加;上级检查工作频繁,各级审计等监督检查机关多次审计,接待费大幅度增长。

二、涉农项目实施及资金运行情况。

县民政局实施的涉农项目是农村、城镇低保资金发放,2010年1---7月涉农项目累计到位资金3966.6172万元,累计拨付资金3966.6172万元,其资金发放是以

7 “一折通”直接兑现到低保对象。

社会救助、农村低保、城镇低保没有实行专户管理,账务看起来比较混乱。

三、“小金库”检查情况。检查组对民政局婚姻登记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账务进行了认真核查,婚姻登记收入使用财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其资金全额上缴财政,没有发现“小金库”的存在。

沙子政府

一、厉行节约方面的检查情况。

2009年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38900.00元;印刷费27830.00元;水电费34630.00元;邮电费25700.00元;交通费:43800.00元;差旅费45340.00元;招待费145400.00元;会议费28300.00元;业务费18200.00元:宣传费:39750.00元,其他13200.00元。全年累计支出462850.00元。

2010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办公费21000.00元;印刷费14000.00元;水电费12000.00元;邮电费13500.00元;交通费21750.00元;差旅费24320.00元;招待费69400.00元;会议费13700.00元;业务费8250.00

8 元:宣传费12730.00元,其他5750.00元。2010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累计216400.00元。

同期比较,2010年元---7月比2009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压缩53595.83元。

二、强农惠农资金运行情况。

沙子政府强农惠农资金运行情况是:2007年、2008年、2009年粮食直补共拨入资金1286474.40元,合计兑付1286412.83元,兑付结余61.87元;农资综合补贴:2008年拨入134800.00,兑付134800.00元;良种补贴:200

7、2008年共拨入602055.00元,共兑付481417.00元,兑付结余120638.00元,结余上缴8609.50元;母猪补贴:2007年、2008年共拨入238650.00元,兑付171206.00元,结余67444.00元,结余上缴66044.00元;退耕还林补贴:2008年、2009年共拨入2306652.00元,兑付2158939.00元,兑付结余127713.00元,结余上缴25874.40元;财政扶贫资金:200

7、200

8、2009年共拨入1229000.00元,兑付1229000.00元;危房改造资金:2009年拨入1495000.00元,兑付1495000.00元;家电汽车下乡补贴:2009年拨入277412.20元,兑付结余

9 277412.20元。2010年开始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资金都以“一折通”直接兑付到农户。

强农惠农资金兑付结余的原因是:一些补助项目拨入资金大于实际应付资金,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母猪补贴。一些补助项目正在实施过程当中,如财政扶贫资金、家电汽车下乡补贴等。

三、“小金库”检查情况。检查组对沙子镇政府的收入支出账务进行检查,整个资金运作都是实行“零户统管”,没有发现“小金库”的存在。

沙子中学

一、教育经费使用情况:

2009年共拨入教育经费325625.00元,其事业性支出情况是:接待费:29187.00元:电话费:722.00元;旅差费3972.00元;办公费:35128.80元;水电费:13018.00元;印刷费:6045.50元。累计支出88073.30元。

2010年元---7月事业性支出情况是:接待费:16372.90元:电话费:8697.00元;旅差费7260.00元;

10 办公费:14101.40元;水电费:7307.00元。累计支出53738.30元。

同期比较,2010年元---7月比2009年元---7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压缩34335.00元。

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金发放情况:

2009年度财政拨入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金279750.00元,兑现补助学生2920人次。检查组现场抽查了八(3)班张丽琴、冉进华、熊青青,八(2)班万聪,九(2)班崔坤坤、席耀、陈鸿飞等共7名寄宿制学生,所抽查到的寄宿制学生全部得到了每学年750.00元的生活补助。没有发现截留、克扣、挪用、贪污学生生活补助金的情况。

三、“小金库”检查情况。检查组对沙子中学的收入支出账务进行检查,整个资金运作账务清晰,没有发现“小金库”的存在。

和平镇一完小

一、教育经费使用情况:

2009年共拨入教育经费466950.00元,其事业性支出情况是:接待费:56006.80.00元;旅差费15680.40元;

11 办公费:225327.50元;水电费:12268.00元;维修费161391.60元;工会费:17375.00元。累计支出508473.80元。

2010年元---8月事业性支出情况是:接待费:28793.80元;办公费:138127.50元;水电费:6197.00元;维修费:3130.00元;工会费:17510.00元。累计支出179378.30元。

同期比较,2010年元---8月比2009年元--8月公用事业性支出压缩159604.33元。主要原因是没有维修费支出。

二、“小金库”检查情况。检查组对一完小门面收入,学前教育收入进行了检查。2010年门面出租收入4600.00元,2009年春季学期学前收入138078.00元(含银行利息),秋季学期学前收入96402.87元(含银行利息);2010年春季学期学前收入168624.84元(含银行利息),秋季学期学前收入尚未结账。全部收入均立账,资金运作账务清晰,没有发现“小金库”的存在。

三、收费项目检查情况:

2010年秋季学期每生收取7.00元作业本费,采用“三

12 联单”收取后,以教学班为单位集中开具《铜仁地区中小学代收费专用票据》入帐。检查组认为这样导致学生手中有白条出现,要求从下学期开始必须统一一次性使用《铜仁地区中小学代收费专用票据》方能收费。

供水公司

第二检查组于2010年8月31日到供水公司开展财政检查工作,供水公司原财会人员崔德芬手中部分票据未移交到现在财会人员手中,现在的财会人员无法建立完整的收支账薄,检查工作无法进行。

第二检查工作组

2010年9月9日

推荐第10篇:21、财政工作报告(优秀)

关于小草坝乡二O一O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二O一一年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4月17日在乡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王富琦

各位代表:

我受乡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本次会议提出关于小草坝乡二O一O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O一一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二O一O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二O一O年,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深化改革,真抓实干,促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财政工作在乡人大的监督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年初审议通过的收支预算,加强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管理制度,增收节支,努力克服长期财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的困难。二O一O年,乡财政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关怀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了惠农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各项目建设资金、扶贫等专项资金的按时拔付及资金安全的跟踪监督管理、保证工资的发放及乡村两级机构的正常运转。

(一)收入执行情况

二O一O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97.9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650万元的168.92%,其中分项目完成情况是:基本财政收入423.97万元,扶贫收入完

1 成235万元,项目预算外收入完成439万元。

(二)支出执行情况

二O一O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3.97万元,比上年支出数507.9万元减支83.93万元,减16.52%,完成年度预算546万元的77.65%。分项目的支出情况是:农业事业费255.07万元 :其中农业技术培训费10万元;大学生村官补助支出6.6万元,比上年支出数3.05万元增支3.55万元,减116.39%,完成年度预算7.2万元的91.67%;农村综合改革支出161.12万元(其中村组干部工资及公务费47.12万元,村级一事一议补助114万元,),比上年支出数162.75万元减支1.63万元,减1.01%,完成年度预算202.45万元的79.59%,未完成预算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一事一议项目的压减;计生事业费支出18.07万元(其中项目支出5万元),比上年支出数9.26万元,增支8.81万元,增95.14%,完成年度预算12.87万元的140.40%;文化事业费支出3.12万元,比上年支出数2.98万元,增支0.14万元,增4.7%,完成年度预算3.2万元的97.5%;城乡社区事务费支出34.31万元(其中公共服务项目建设25万元),比上年支出15.48万元增支18.83万元,增121.64%,医疗卫生事务费支出3.72万元,比上年支出2.79万元增支0.93万元,增33.33%;退休及抚恤经费支出12.63万元,比上年支出11.77万元,增支0.86万元,增7.31%,完成年度预算11.83万元的106.76%;煤炭工业管理及安全生产监管支出2.8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131.53万元,比上年支出数131.04万元增支0.49万元,增0.37%,完成年度预算136.53万元的96.34%;其中:人大经费支出4.52万元,比上年支出数4.34万元,增支0.18万元,增4.15%,完成年度预算4.55万元的99.34%;政府机关经费支出83.9万元,比上年支出数109.18万元减支25.28万元,减

2 23.15%,完成年度预算136.53万元的61.45%;共产党机关经费支出8.11万元,比上年支出数10.93万元减支2.82万元,减25.8%,完成年度预算13.05万元的62.15%;其它机构事务费支出完成35万元;其它商品流通事务费支出完成50万元;完成一般预算外支出824万元,主要支出为扶贫项目支出完成235万元,其它产业及项目建设支出完成439万余元,主要以危旧房改造、抗旱抗灾、新农村建设、蔬菜产业、天麻产业等。以上增减支出原因主要是政策性调资、人员调动、部门上划等多方原因造成。

(三)、各项惠农资金发放情况

二O一O年我乡共发放各项惠农资金551.37万元,其中:退耕还林资金165.62万元;农村综合直补资金87.93万元;种粮补贴资金19.8万元;农业科技样板补贴资金17.2万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44.6万元;农村低保资金216.22万元。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财源结构不优,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基础薄弱,支柱性财源贫乏,收入结构比较单一,可用财力较少,财政供养负担重,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靠上级拔款,因此远远不能满足全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二O一O年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大搞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因此财政的钢性支出增长较快,增加了财政困难。

2、由于政策性支出增长因素较快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慢,财政收支平衡调节难度大,保运转的压力很大,按财政预算包干体制,财政资

3 金供需矛盾突出,工资除外,包干公务费远远不能保障机构的基本运转。按财政拔款的包干经费全乡全年只有10万余元的运转经费,但一年实际需要支出的公务费50余万元,所以导致我乡办公经费紧缺,以前年度的债务无法一次性解决,财政债务包袱较重,各种贷款及隐性赤字达仍然很大,财政状况相当困难,基本建设投入只能靠单一的上级拔款解决,严重制约了我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应对措施,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

二、二O一一年需做的工作

1、克服困难,强化收入管理

经济发展是财政增收的基础源泉,解决当前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关键在于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在乡财政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积极地争取上级拔款及项目的申报实施,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及管理。积极配合工商等各税务部门进行市场经济秩序的征管,严格执行“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的征管方针,遵照“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税收思想,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加大清缴力度,扩大征收范围。

2、严肃财经纪律,强化支出管理

由于近来财政资金供需矛盾愈加突出,我们在优先保证职工工资的同时,根据支出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加大对公务费用支出的监管力度,对乡直各单位及村级支出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节衣缩食,减轻财政的负担力度,严格把关,在审核中凡有不符合报销规定的一律予以减核。通过从收入,预算拔款到每一张支出原始凭证的监督和对全套帐

4 务实行严格管理,使我乡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有效控制以往财政收入管理缺位,支出越位的现象。

3、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在农业科技样板推广,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金调配、监管,对各项专款资金实行专户、专人、专用管理,并对其资金的去向、安全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确保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保障。

三、二O一一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开发地方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培植财源;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职工工资和两级机构的正常运转,坚持“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原则,确保各项专款的按时拔付,严格做到不拖、不扣、不挪;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方针,强化预算约束,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收入部分

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1190万元,其中:基本财政收入440万元,扶贫收入完成200万元,项目收入完成550万元(其中一事一议

5 项目完成16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200万元,产业发展项目完成120万元)。

2、支出部分

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46万元,其中:农业事业费212.08万元其中:农经人员经费2.43万元,村组干部补助及村委办公经费62.45万元,一事一议工程建设补助160万元,大学生村官补助7.2万元;计生事业费12.87万元;文化事业费2.58万元;医疗卫生事务费0.8万元;城乡社区事务费6.32万元;退休人员经费11.95万元;扶贫项目支出完成200万元;行政管理体制费152.7万元,其中:政府机关经费178.53万元,人大机关经费5.55万元,共产党机关经费13.0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200万元;产业发展项目支出120万元;各项惠农资金仍按上级要求足额组织发放。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完成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我乡财政工作新局面。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农业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肩负起财政职能在此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当前,摆在我们财政部门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两会”的精神,不断增强财政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担负起新世纪新阶段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历史重任。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财税政策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和有利条件,

6 积极应付困难和挑战,把各项措施想得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扎实一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吃透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新的财经政策,认清财政工作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新时期的理财思想,为全乡人民管好家、理好财。努力开创基层财政工作新局面,促进我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2、强化收入管理,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完成今年的预算收入任务 财政增收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关系,必须立足于经济发展,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我乡实际,一是加强天麻产业和竹产业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努力引进外资开发我乡的旅游资源,提高特色经济对我乡财政的贡献率;二是搞好我乡境内的煤矿等矿产资源的规范化生产经营,提高经济实体的运行质量;三是着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引进技术加强规模化的大棚蔬菜、地方无公害特色食品种植,积极培植新财源,努力实现财政增长与国内生产值的同步增长;四是全力帮助和支持税务机关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市场经济的管理,促使社会市场走向法制化的发展轧道;五是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坐支现金。进一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3、强化财政监管,全面推行依法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乡经济全面发展

依法理财是保障财政性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要求,坚持依法理财,就是要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和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实现对财政收支

7 活动的法制化。根据我乡现在的财政状况,在安排支出时,仍继续以保专项资金,保人员工资,保机构运转为重点。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支出的管理,强化预算结算,消除监督空白点,确保支出不突破预算,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各位代表,2011年的财政工作压力仍然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影响完成今年的预算收支任务的困难和因素很多。我们必需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有力监督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对财政预算的决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财政发展观,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今年的预算任务,为构建和谐小草坝,平安小草坝提供财力保证。谢谢!

第11篇:煤矿业财政工作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一、年工会经费收支情况

工会全年收入情况:年矿工会收入总额为5378534元。其中:工会经费收入4200000元,会费收入342281.34元,事业收入2123元,其他收入56432.66元。经费支出情况:支出总额3147423.49元,其中上解工会经费1568400元(按拨交工会经费的40%上解集团公司工会);会员活动费支出392131元(各车间工会开展活动费用);职工活动费支出453728.86元(职工宣传、教育及开展文体活动费);工会业务费支出374983.83元(职工代表、工会干部培训、会议费、专项工会业务费);事业支出1977.80元;其他支出585202元(拨职工大病互助金、特困职工救助金50万元,更换办公自动化及生产一线职工慰问等费用)。全年工会经费结余597725.51元。

二、年工会财务工作回顾

一年来,矿工会七届委员会在矿党委的领导和矿行政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工会法》及有关财经方面的方针政策,坚持把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作为工会财务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工会财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推动工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一)采取措施,保证经费到位。面对新形势下工会经费拨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矿工会经常研究,认真分析,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足额收好工会经费。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下发文件、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宣传教育,加深有关部门对收缴工会经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依法拨交工会经费的自觉性。二是加强与矿行政的协商和沟通。工会财务人员与矿行政做到了勤联系、勤督促,积极争取矿行政的支持和帮助,促使工会经费足额到位。三是建立制约机制。把会费收缴纳入到车间工会“职工小家”考核标准中,实行了“一票否决”约束机制。凡是不交或欠交会费的车间工会和车间工会主席取消评先资格。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工会会费的稳定增长。

(二)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经费。一年来,矿工会认真落实工会财务政策,严格按照适用范围和标准进行经费管理。一是健全规章制度。根据财务管理规定和工作实际,健全完善了工会经费预决算管理制度、“一支笔”审批制度、物品购置、验收、管理和使用制度、账簿登记、交接制度及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使工会财务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加强监督审查。工会年度预决算以及重大开支都经过集体研究后提交经费审查委员会批准。年终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经过经费审查委员会通过后,向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报告,接受职工监督,听取职工意见,做到了民主理财,公开透明。

(三)统筹兼顾,合理使用经费。矿工会按照“勤俭节约、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用到维护职工权益上,用到关心职工生活、开展各项活动上,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始终坚持“五项原则”:即有利于加强维护职能的原则;有利于服务基层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原则;有利于保证重点工作顺利实施的原则;有利于节约开支的公务员之家原则。做到有计划的使用经费,杜绝多头开支和浪费现象,保证了工会经费的正确流向。

一是资金向基层倾斜。保证了会员活动费用的支出,支持各车间工会建好车间小家。

二是保证工作重点。保证了在群众安全、合理化建议、建设职工之家、工会干部及职工代表培训等活动的费用。

三是保证重大活动。职工运动会、重大文艺演出、“双代会”等重大事项都专门列出费用,保证了重大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是保证扶贫送温暖工程。矿工会对“特困职工救助”、“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助学”、“职工大病互助”等四个基金,分别设立了专门账户,制定了管理使用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在实际操作中,严格程序,手续完备,使各项基金在管理使用上做到了合情、合理、合法。

一年来,矿工会财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证了工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从整体运作来看,仍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往年的部分经费还未拨交到位;二是个别车间工会会费使用仍有不规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年工会财务工作意见

工会财务作为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当前,在新时期形势下的工会财务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工会财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工会工作和职工会员服务。年工会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经费收缴,规范财务管理,为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根据这个要求,矿工会年财务工作的重点是:

(一)深入贯彻《工会法》,抓好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认真落实《工会法》中关于经费收缴方面的有关规定,积极协商,加强协调,经常督促,取得矿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依法收缴工会经费,确保工会经费按时足额拨交,为开展好工会工作提供保证。

(二)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要认真总结财务工作经验,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水平。一是要严格财务预决算制度。大型活动开支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并列入预算计划,严禁预算外开支。各类临时支出必须手续完备、符合财务制度。二是继续坚持财务审核和“一支笔”签字制度,严把计划、购物、发放、报销关,保证各项费用合理、合法的使用。三是进一步加强工会资产的管理,使工会的资产保持账、卡、物相符,杜绝资产流失。五是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管好用好扶贫送温暖基金,做好特困职工家庭的帮扶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工会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矿工会领导集体要充分认识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管理,切实抓好工会经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和制度,切实加强工会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调动他们做好财务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加强日常的审查监督。同时,要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财务工作,增强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促进工会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

第12篇:县经科局财政工作报告

关于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

情况报告

县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我县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实现“产业倍增”战略目标,县经信局结合全县财政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重点做好三项工作,现将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好财政预算,支持工业经济工作有序开展 2012年,我局围绕“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通过运用财政贴息、补贴、奖励等投入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效应,促进财政投入方式转变,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社会合力。

一是认真落实《县全力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专项政策》,合理使用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市场拓展、品牌创建、高端人才引进、能源保障建设、企业上台阶等。

二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扩大财政资金预算总额,2012年一季度,我局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共计231万元。

三是做好部门预算,在保障局机关干部基本工资的基础

上,着力抓好公用经费的使用,大力压缩一般公用经费,保障重点项目及工作支出。

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项目工作支出需求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局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产业经济工作,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杜绝小金库行为的出现,严格控制支出口子,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在保证局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优先保证重大产业项目工作经费足额落实,保证与企业服务等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支出需求。一季度,我局主要办公经费用于成都节能环保产业研究院筹建基础工作,企业走访一季度“开门红”保障工作,以及县节能监察中心设立等重点工作。

2012年1-3月,我局积极加快项目促建,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所确定的重点项目所需资金的配套争取工作,大力支持节能环保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企业经济运行监控。

1、根据经信发[2011]42号文件要求,争取工业和信息化监测平台专项工作经费21万元,监测企业信息员补贴经费11万元、监测企业信息员年度奖励经费1万元、部门工作经费9万元。

2、根据财教[2011]331号文件要求,为绿山农业公司争取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00万。

3、根据财建[2012]19号文件要求,为四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型节能灯具及配件生产项目争取新兴产业发展

专项资金100万元。

4、根据财教[2012]3号文件要求,为紫色作物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项目争取省级科技系统科技示范推广活动专项经费预算10万元。

三、创新制度,强化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和均衡度,我局深化项目预算、综合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

一是全面把握财政政策,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大力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部门的财政财务监督,完善重点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积极开展专项资金治理工作,确保惠企资金的落实到位。

三是完善财政资金即时监控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日常监督。

四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不断推进依法理财和财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13篇:财政改革和发展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及全国、*市财政工作会议、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全面总结20xx年财政工作,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所面临的挑战,理清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xx年的财政工作。

一、20xx年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我们以*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以及区经济工作会议、*市财政工作会议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促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探索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支出需要;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控制力;不断加大财政监督力度,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树立“服务型、学习型”财政的新形象,使财政改革得到稳步推进,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决策精神,紧急行动,精心组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全面保障抗击“非典”资金需要,努力降低“非典”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有力地支持了全区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为抗击“非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此,我代表*区财政局党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各兄弟部门和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20xx年的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克服困难,全面完成财政收支既定目标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非典”影响,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组织收入,圆满完成了财政收支任务。全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43806万元,同比增长10.60%。财政支出完成290508万元,同比增长14.84%,其中区级财力支出完成2564*万元。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力保障防治“非典”资金需要

面对“非典”疫情,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财政局党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沉着应对、果断决策,迅速成立防治“非典”资金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保证了防治“非典”资金及时到位。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2883万元,保障了防治“非典”资金需要。及时出台防治“非典”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规范防治“非典”资金使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管理监控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保证专款专物专用。认真研究落实“非典”财税优惠政策,帮助受“非典”冲击较大的公交、餐饮、旅店、旅游等行业尽快恢复生产和经营。20xx年,全区共投入“非典”防控经费2732万元;减免各项税、费3110万元,为我区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典”影响,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力打造“新*”

20xx年,为加快推进我区城市现代化进程,实现我区“以城市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年累计投入各种建设资金达55.80亿元,其中:财政直接投入12.30亿元;采取多种手段融资投入30.80亿元;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以及银行贷款投入12.70亿元。另外,通过构建政府融资平台,取得了未来5年内174亿元的贷款信用额度。这些资金为我区实现“新*、新奥运、新*”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在筹集大量建设资金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全年审计建设项目8个,审计金额6*11万元,审减2666万元,审减率达到4.4%,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保大楼、*区看守所、复兴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和发烧门诊工程等一批重点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重点功能街区建设步伐加快,街区所承载的功能作用日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顺利进行;拆违、景观工程、绿化和道路养护、公厕改造等环境整治工程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危改工程、平房煤改电工程等进展顺利。这些工程的顺利推进,使我区城市面貌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全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全力打造“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保证法定支出和公共支出需要,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公共财政体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20xx年我们统筹兼顾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继续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教、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公共支出需要,提高了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0xx年对教育、卫生、科学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了78014万元,占区级财力支出的30.95%,达到了法定的增长要求。安排文化支出1216万元,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安排行政管理类支出49371万元,保证我区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继续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安排社会保障补助资金62846万元,同比增长7.5%,维护了全区社会基本稳定。继续建立2000万元“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继续建立3000万元“扶贫解困资金”和“爱心助困资金”,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2711万元,解决困难群众生活。拨付5935万元资金,落实国务院和*市的增资政策,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五)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

深化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是党的*提出的重要任务。20xx年,我们进一步健全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国有资本运作的规范化。落实考核制度,将6家经营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全部纳入考核范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试点的基础上,于20xx年9月在6家营运机构中,全面推行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工作。经汇总统计,20xx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65.84亿元,支出为60.7亿元。结合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定了《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实施方案》,实行了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共计收缴国有资本收益20750万元,初步实现了国有资本收益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政府产业政策服务的目标。积极支持天恒置业改制、华天饮食集团与全聚德公司的资产重组以及加速华远集团管理者股票期权行权等,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向华远、华方派驻监事会,进一步强化了对营运机构的监管。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稳步推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六)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进一步加大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力度。在区直机关大院率先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国库集中支付金额累计1646万元,为下一步扩大改革范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积极研究制定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教委会计集中核算试点范围,将教委系统所有二级预算单位共122所中小学校全部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统一核算,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

政府采购取得新的进展。20xx年制定了9种不同采购方式的政府采购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有效地提高了采购效率,并且进一步体现了政府采购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全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20xx年政府采购累计完成28601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22.34%,政府采购支出已经占到财政总支出的9.1%。实际支付政府采购资金26058万元,节约资金2543万元,资金节约率为8.89%。实现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17191万元,国库集中支付率达到65.97%,远远高于*市财政局规定的30%的要求。20xx年底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动车辆实行了“三统一”管理,即统一保险、统一维修、统一加油。对*区党政机关46辆“黄标车”进行了公开拍卖,开拓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激励与调节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稳步推进街道财政体制改革,调动了街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部分街道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了各街道均衡发展。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20xx年进一步完善了太极华青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OA办公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财政服务水平。同时,继续做好“统一财务软件”工作,进一步规范了部门财务核算行为,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七)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按照“创新机制、规范程序、强化服务、促进改革”的指导思想,20xx年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财政监督基础制度建设。积极探索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先后开展了市局追加专项资金、国债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会计信息质量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财政监督检查,共检查133户次,查处违规金额7343万元。通过实施财政监督检查,进一步促进了各预算单位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财政监督为财政、财务管理服务已初见成效。

(八)建立“服务型、学习型”财政,加强财政、财务干部队伍建设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制定了《财政局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廉政勤政意识。深入开展建立“服务型、学习型”财政的大讨论活动,培养干部真正树立起“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观以及“向一切人学习、向一切事学习”的学习观。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做好各项党风廉政牵头工作。积极参加“千家企业评政府”活动,聘请6名廉政监督员,建立健全内部、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教育干部树立“廉正勤勉,理财奉公”的财政理念。建立完善综合考核体系,完善科学用人机制,激励干部争优创先。加强对干部的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提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全区财会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全年开展各类财会培训2487人次,提高了全区财会人员的执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总结20xx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当前,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区财政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挑战。对于这些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在20xx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地域空间狭小的制约。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地域空间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则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就大,后劲就足;反之,经济发展将受到较大制约。作为首都中心城区,我区地域空间狭小,土地资源稀缺。另外,*实施“古都风貌保护”政策,更进一步加剧了我区土地资源的稀缺。在*市第一批公布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我区就有12片,占到全市总量的48%。稀缺的土地资源将成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较大障碍。经济决定财政。这种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必将反映到财政上来。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实现我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将面临较大困难。这一点,从近几年我区与朝阳、海淀等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对比上,甚至与丰台、通州、昌平等远郊区县的对比上,已经显现的非常明显。

2、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为落实“五个统筹”,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市财政局已经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将在财政政策及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南城、郊区、山区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这一政策缩小了我区争取市财政局资金和政策扶持的空间,争取市局优惠政策特别是资金支持,将更加困难。

第14篇:财政改革和发展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及全国、*市财政工作会议、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全面总结20xx年财政工作,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所面临的挑战,理清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xx年的财政工作。

一、20xx年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我们以*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以及区经济工作会议、*市财政工作会议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促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探索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支出需要;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控制力;不断加大财政监督力度,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树立“服务型、学习型”财政的新形象,使财政改革得到稳步推进,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决策精神,紧急行动,精心组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全面保障抗击“非典”资金需要,努力降低“非典”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有力地支持了全区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为抗击“非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此,我代表*区财政局党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各兄弟部门和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20xx年的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克服困难,全面完成财政收支既定目标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非典”影响,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组织收入,圆满完成了财政收支任务。全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43806万元,同比增长10.60%。财政支出完成290508万元,同比增长14.84%,其中区级财力支出完成2564*万元。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力保障防治“非典”资金需要

面对“非典”疫情,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财政局党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沉着应对、果断决策,迅速成立防治“非典”资金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保证了防治“非典”资金及时到位。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2883万元,保障了防治“非典”资金需要。及时出台防治“非典”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规范防治“非典”资金使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管理监控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保证专款专物专用。认真研究落实“非典”财税优惠政策,帮助受“非典”冲击较大的公交、餐饮、旅店、旅游等行业尽快恢复生产和经营。20xx年,全区共投入“非典”防控经费2732万元;减免各项税、费3110万元,为我区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典”影响,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全力打造“新*”

20xx年,为加快推进我区城市现代化进程,实现我区“以城市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年累计投入各种建设资金达55.80亿元,其中:财政直接投入12.30亿元;采取多种手段融资投入30.80亿元;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以及银行贷款投入12.70亿元。另外,通过构建政府融资平台,取得了未来5年内174亿元的贷款信用额度。这些资金为我区实现“新*、新奥运、新*”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在筹集大量建设资金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全年审计建设项目8个,审计金额6*11万元,审减2666万元,审减率达到4.4%,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保大楼、*区看守所、复兴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和发烧门诊工程等一批重点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重点功能街区建设步伐加快,街区所承载的功能作用日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顺利进行;拆违、景观工程、绿化和道路养护、公厕改造等环境整治工程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危改工程、平房煤改电工程等进展顺利。这些工程的顺利推进,使我区城市面貌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全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全力打造“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继续优化支出结构,保证法定支出和公共支出需要,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公共财政体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20xx年我们统筹兼顾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继续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对科教、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公共支出需要,提高了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0xx年对教育、卫生、科学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达到了78014万元,占区级财力支出的30.95%,达到了法定的增长要求。安排文化支出1216万元,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安排行政管理类支出49371万元,保证我区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

继续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安排社会保障补助资金62846万元,同比增长7.5%,维护了全区社会基本稳定。继续建立2000万元“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继续建立3000万元“扶贫解困资金”和“爱心助困资金”,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2711万元,解决困难群众生活。拨付5935万元资金,落实国务院和*市的增资政策,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五)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

深化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是党的*提出的重要任务。20xx年,我们进一步健全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国有资本运作的规范化。落实考核制度,将6家经营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全部纳入考核范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试点的基础上,于20xx年9月在6家营运机构中,全面推行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工作。经汇总统计,20xx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65.84亿元,支出为60.7亿元。结合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定了《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实施方案》,实行了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共计收缴国有资本收益20750万元,初步实现了国有资本收益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政府产业政策服务的目标。积极支持天恒置业改制、华天饮食集团与全聚德公司的资产重组以及加速华远集团管理者股票期权行权等,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向华远、华方派驻监事会,进一步强化了对营运机构的监管。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稳步推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六)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进一步加大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力度。在区直机关大院率先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国库集中支付金额累计1646万元,为下一步扩大改革范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积极研究制定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教委会计集中核算试点范围,将教委系统所有二级预算单位共122所中小学校全部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统一核算,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

政府采购取得新的进展。20xx年制定了9种不同采购方式的政府采购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有效地提高了采购效率,并且进一步体现了政府采购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全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20xx年政府采购累计完成28601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22.34%,政府采购支出已经占到财政总支出的9.1%。实际支付政府采购资金26058万元,节约资金2543万元,资金节约率为8.89%。实现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17191万元,国库集中支付率达到65.97%,远远高于*市财政局规定的30%的要求。20xx年底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动车辆实行了“三统一”管理,即统一保险、统一维修、统一加油。对*区党政机关46辆“黄标车”进行了公开拍卖,开拓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激励与调节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稳步推进街道财政体制改革,调动了街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部分街道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了各街道均衡发展。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20xx年进一步完善了太极华青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OA办公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财政服务水平。同时,继续做好“统一财务软件”工作,进一步规范了部门财务核算行为,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七)强化财政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按照“创新机制、规范程序、强化服务、促进改革”的指导思想,20xx年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财政监督基础制度建设。积极探索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先后开展了市局追加专项资金、国债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会计信息质量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财政监督检查,共检查133户次,查处违规金额7343万元。通过实施财政监督检查,进一步促进了各预算单位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财政监督为财政、财务管理服务已初见成效。

(八)建立“服务型、学习型”财政,加强财政、财务干部队伍建设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制定了《财政局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廉政勤政意识。深入开展建立“服务型、学习型”财政的大讨论活动,培养干部真正树立起“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观以及“向一切人学习、向一切事学习”的学习观。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做好各项党风廉政牵头工作。积极参加“千家企业评政府”活动,聘请6名廉政监督员,建立健全内部、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教育干部树立“廉正勤勉,理财奉公”的财政理念。建立完善综合考核体系,完善科学用人机制,激励干部争优创先。加强对干部的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提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全区财会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全年开展各类财会培训2487人次,提高了全区财会人员的执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总结20xx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当前,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区财政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挑战。对于这些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在20xx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地域空间狭小的制约。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地域空间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则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就大,后劲就足;反之,经济发展将受到较大制约。作为首都中心城区,我区地域空间狭小,土地资源稀缺。另外,*实施“古都风貌保护”政策,更进一步加剧了我区土地资源的稀缺。在*市第一批公布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我区就有12片,占到全市总量的48%。稀缺的土地资源将成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较大障碍。经济决定财政。这种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必将反映到财政上来。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实现我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将面临较大困难。这一点,从近几年我区与朝阳、海淀等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对比上,甚至与丰台、通州、昌平等远郊区县的对比上,已经显现的非常明显。

2、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为落实“五个统筹”,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市财政局已经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将在财政政策及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南城、郊区、山区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这一政策缩小了我区争取市财政局资金和政策扶持的空间,争取市局优惠政策特别是资金支持,将更加困难。

3、增长基数的压力。随着近五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区财政收入从1999年-20xx年平均增幅达13.64%,20xx年财政收入达到34.38亿元,今年更将达到38亿元的规模。在这一基数上,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难度较大。

4、基本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未来五年将是我区建设和发展的高速期。初步统计,截止到2008年,我区基本建设资金总需求约为280亿元。20*我区财政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仅为4.39亿元,同比增长23%,即使按年均增长25%计算,到2008年财政可以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五年总计也不过为45亿元,资金缺口高达235亿元。

5、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将急剧增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们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为了贯彻落实“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今后财政将不断加大对科学、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可以预见,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将急剧增加。

6、行政成本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管理要求的提高、行政手段的提升、工作环境的改善等,我区行政管理类支出持续增长,行政成本居高不下。2000年我区行政管理类支出36657万元,20xx年达到49371万元,年均递增7.73%。按照这一增长速度计算,到2008年,我区行政成本将达到71640万元。

7、深化财政改革任务繁重。近年来,财政进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和艰难,不仅要继续扩大改革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把改革向深度推进。例如,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财政投资评审机制、项目中长期滚动预算,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物品的配置标准和采购标准等等。不仅改革的本身更加复杂,而且改革还将进一步触及到经济社会中更深层次的矛盾,触及到各部门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问题。因此财政必将进一步成为各种矛盾汇集的焦点。

8、财政管理手段、创新能力、队伍素质等等,与所承担的财政改革任务以及加快发展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财政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上述这些困难与挑战,虽然加大了我们工作难度,但是我们有信心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机遇意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大历史性机遇,按照“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要求,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开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20xx年工作思路及安排

20xx年是我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起始之年,也是实现我区“十五”规划,建设“新*、新奥运、新*”,全面完成“*经济实现新发展、区域文化实现新繁荣、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因此,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更好地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20xx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及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以“发展创新、富民强区”为主题,以“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为出发点,通过理财观念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进一步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职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管理行为;保障重点建设,压缩一般支出;加强财政监督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建立规范的财政、高效的财政、发展的财政、服务的财政,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20xx年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一是要在转变理财观念上实现创新。就是要善于用市场的观念、市场的手段来分析和解决财政的问题。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转变财政职能,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消除“越位”,弥补“缺位”。在资金分配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在资金使用上,强化资金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要在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实现创新。就是要尽量减少财政直接投资,遵循市场规则和惯例,更多地采取贴息、担保、承诺、风险投资等市场化方式进行间接投资,积极吸引和引导民间资金、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是要在组织财政收入上实现创新。就是要积极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结合我区资源优势,统筹规划支持重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发展的产业结构,坚持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从根本上促进我区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四是要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上实现创新。就是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尽快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推行绩效预算、绩效财政、绩效政府。

五是要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实现创新。就是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金财工程建设等项改革。进一步加强研究完善区街财政体制,科学合理划分区街的事权、财权的问题,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统筹区街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六是要在财政监督上实现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预警、分析、控制、管理的职能,实现对财政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从体制上、机制上入手,有效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结合20xx年全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形势,我们对20xx年的财政收支计划做了如下安排:区级财政收入安排378200万元,比20xx年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区级财力支出,扣除体制上解基数1*885万元,加上上年市专项结余,安排297000万元,比20xx年区财力支出2564*万元增长15.8%。

20xx年财政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全年收支任务全面完成。

20xx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较大,财政收支任务艰巨。我们将积极配合税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税源监控体系,严格税收征管,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大力清缴欠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狠抓节支工作。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确保全年财政收支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快城市建设,树立良好发展形象,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面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我区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不断壮大的前提条件。20xx年我们将继续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多种融资形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政府投资、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财政政策和手段,筹集建设资金。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大土地出让金返还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款,以保证建设资金的需求。同时鼓励、吸引非政府投资者投资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在满足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规范运作方式,支持地铁四号线、德内大街、赵登禹路等重点市政道路设施建设。继续支持六大功能街区建设,促进金融保险、信息通信、现代商业、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咨询、房地产等支柱行业快速发展,拉动经济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根据*市第十阶段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安排,合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积极转变政府投资管理模式,引入投资评审机制,积极开展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评审试点,进一步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

第一,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制衡机制。研究成立财政预算编审中心,专司预算编制审查工作,从机构上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彻底分开,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相制衡的预算管理新机制。研究建立科学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是对政府支出效果进行评价的制度,是财政延伸管理和后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支出行为、提高支出效益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实行严格的支出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个别部门占用财政资金的随意性,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财政部门将对这项工作积极准备,充分试点,大力推行,并将绩效预算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预算资金的重要参考,从而促使预算资金真正从“重分配”向“重管理”转变。建立预算管理系统,统筹管理预算基础信息、专项支出项目库、预算编制审查、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检测分析等工作。在去年划分六类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基础上,按照适应经济发展水平、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则,继续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物品的配置标准和采购标准。

第二,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成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的招标工作。制定国库资金集中支付管理、会计核算、银行支付清算等相关规章制度。研究制定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组织机构体系建设,成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工资统发、专项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收缴等各项工作。加快预算执行管理系统建设。在与单位、代理银行联网的基础上,提高预算资金拨付审核的自动化程度,加大对财政资金集中支付的全程监控力度。研究推动教委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转型。

第三,加大政府采购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政府采购法》的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和监督体系,建立约束有力的监督机制。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确定20xx年政府采购计划为2.4亿元,比上年计划增长25%。切实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建立政府采购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资金国库直接支付办法,扩大国库直接支付的规模。建立完善供应商管理与监督体系。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继续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落实财政部、市财政局关于加快建设“金财工程”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启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加快构建完整的财政管理网络体系。进一步整合与优化局域网、财政专网、财政外网三个信息平台。继续做好“统一财务软件”工作,使之向深度与广度推进。

(四)完善财政职能,保障社会公共需要。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预算,继续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政府机关正常运转和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依法增长。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巩固和发展*区基础教育的优势。增加科技经费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扶持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社区科普、青少年科普、健康科普等活动的开展。加大卫生事业投入,调整支出结构,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所占比重。整合全区卫生资源,对医疗机构市场化经营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健全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探索对卫生事业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法。支持健身园建设,丰富社区的群众文体娱乐活动。

继续加大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投入。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关怀城市特困群体,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利用区街两级“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建成多层次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职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关心弱势群体,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用好“扶贫帮困资金”和“爱心助残资金”。继续贯彻落实关于“科技强警、从优待警”的政策,加大对公检法部门投入的力度,支持公检法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区安定团结的大局。

(五)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进一步落实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有关政策,继续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全面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分析和控制,进一步强化、规范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的再投入体系。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经营、评价、考核体系,实现资产保全和资本增值。继续向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委派监事会,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深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探索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换模式,开拓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新途径。

(六)完善财政法制建设,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政管理

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财政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建立责任与权利相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考评机制,提高财政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建立完善监督检查结果的反馈机制,探索监督检查成果有效利用的途径,充分发挥财政监督预警、分析、控制、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实现对重点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控制的前移。贯彻落实《预算法》,严格执行经人代会批准的预算预案,切实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法律约束力。贯彻落实《会计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选择一批有代表性、影响力大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利用审计软件,提高查帐分析水平,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率。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准的财政监督队伍。

(七)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

财政干部是财政工作的主体。干部素质的优劣,决定着财政工作质量的高低。20xx年将继续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干部培养机制,处理好培训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治培训与业务培训之间的关系,加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干部综合考核和激励机制,创新人才选拔与任用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全程办事代理制度的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财政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继续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尤其要对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促进干部构筑起抵御腐蚀、坚不可摧的思想道德防线。

同志们,党的*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展现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美好前景,历史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党和人民对我们寄予了厚望。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届三中全会和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围绕“五个统筹”、“五个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圆满完成20xx年财政工作任务,努力开创我区财政改革和财政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15篇:市财政学会理事会工作报告

市财政学会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包头市财政学会第五届理事会自2003年8月产生以来,已届满,在理事会换届之际,我受本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情况回顾

包头市财政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八年来,在自治区财政厅科学研究所、自治区财政学会、包头市社科联的关怀、支持和指导下,在市财政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协助和密切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办会,规范办会,紧紧围绕包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大调查研究与宣传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学术研讨,不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为领导宏观决策发挥了参谋作用,为包头市经济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努力。

(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并多次强调:“做好调查研究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几年来,包头市财政学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不同时期财经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广泛联系和动员各方面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累计完成研究课题60余项,为丰富财经理论,深化财政改革,指导工作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地方政府负债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科学规范行政权力,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加强城市建设资金管理的思考》3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编制“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是2010年财政局重点工作。按照局党组指示,此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研所,由科研所负责组织协调及撰写工作。为了使规划成为指导我市财政未来几年的发展与改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抽调骨干,成立编写小组,组织调研人员学习,并积极协调相关科室反复论证,按时完成了规划的编制。

(二)加强交流,积极组织生动多样的学术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学会“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调动广大会员开展学术交流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并参与多项学术交流活动,开创了学会工作的新局面。一是组织理事会员相继参加全国各类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如“全国地方绩效预算理论与实务操作高级研讨会”,“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支持和谐社会建设研讨班”,“全国中心组秘书骨干理论培训班”等等,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搭建了广阔的学术平台。二是联合有关单位和局内相关科室组织召开了“全市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研讨会”,“《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课题座谈会”,“《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研究》课题研讨会”,“《离退休人员及老干部工作调研》座谈会”等,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工作成果,在宣传财政政策、扩大对外影响、交流工作经验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调动了理事、会员积极参与调研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向省级学术刊物推荐优秀科学成果,参加全区每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的申报和评选。积极参加社科界理论研讨活动,参与社会优秀成果的评定。2004年参加市委宣传部、军分区政治部等七家单位联合组织的“全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活动,我学会推荐的《认真实践邓小平廉政建设理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督工作》获二等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获优秀奖。四是开展论文评选活动,扩大优秀财政科研成果的宣传。2005年组织了“包头市财政系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共收到论文76篇。我们采用“特尔菲”法,聘请了三位学者、专家历时三个月对论文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

(三)把握时机,加强财政宣传工作。

1、中华民族历来有编写志书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包头财政年鉴》作为一部财政专业资料工具书和财政史料文献,需要真实、准确地记述和反映每一年度包头市财政工作在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成就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此项工作得到了局党组、各位理事及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全体编撰人员发挥锲而不舍,广征博采,存真求实的精神,《包头财政年鉴》已出版发行了五卷,第六卷(2006-2008年卷)已进入校对印刷阶段,近期将出版发行。较好地展示了全市财政工作的业绩,在宣传财政政策、扩大对外影响、交流工作经验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宣传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财会》在坚持“两为”办刊宗旨的前提下,沿着巩固、完善、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刊物内容不断扩展,刊物质量显著提高,并保持了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使刊物成为学习财政政策、宣传改革思想、交流工作经验、探讨业务知识的重要阵地。几年来,《包头财会》出版发行了30余期,计1万余册,审稿800余篇,利用500篇。

3、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展示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几年来,我们除了编辑出版一年一册的《包头市财政调研论文汇编》,还编辑了《预防职务犯罪和源头治腐调研报告专辑》,《源头治腐专刊》,《宣传贯彻〈政府采购法〉专辑》,《学习牛玉儒,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诗歌朗诵会专辑》,《包头市财政局纪念〈会计法〉颁布二十周年专辑》,《政府国外贷款资料汇编》,《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问题研究》等。把调研与信息沟通、业务工作、决策咨询融为一体,积极宣传财政政策,展示财政工作在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成就,促进了科研信息的传播和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4、做好特殊时期的宣传工作。2007年,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为了充分反映包头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财政发展的光辉历程,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我们及时成立了编纂小组,坚持 “详近略远”的原则,克服时间跨度长、史料收集难、人员少等困难,历时半年的精心组稿、撰稿及数据的整理汇编,顺利完成《包头财政六十年》统计资料编纂工作。全文约2万字,采用横排竖写的体例记述了包头财政各个时期的工作成绩、主要经验、历史沿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突出了财政改革和发展变化。积极参与财政厅 “《辉煌六十年》广播电台直播节目”的宣传工作,撰写了《回眸包头财政》文稿,并刊登在《内蒙古财会》、《包头财会》等杂志上。积极配合中国财政杂志社的专访工作,为其专版刊登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提供了稿件。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草原钢城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十年也成为包头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为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完成《包头财政改革开放三十年》,发表在《内蒙古财会》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发表在《包头日报》上。

(四)完善学会组织管理,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几年来,包头市财政学会高度重视加强对学会的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第16篇:审计工作报告透露财政体制改革信号

民生视角看热点

审计工作报告透露财政体制改革信号

本报记者 刘世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28日01 版)

2012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18个省的“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资金高达420亿元,但截至当年年底,这笔本应该在节能减排领域发生效益的资金,还有177.45亿元趴在各级财政或主管部门的账上,没有拨付到位。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拨付到项目单位的资金中,居然有7.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而那些已经拿到钱的项目,还有相当的一部分建设进度缓慢,没有按期达到节能目标。

这意味着,420亿元与节能相关的转移支付资金,42%还躺在账面上按兵不动,而花出去的钱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挥效益。

这组令人匪夷所思的数字出现在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今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中。为了摸清楚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果,2012年,审计署选择“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三款转移支付资金,一直从中央追到地方,首次对某一款资金做到拨付环节的全覆盖审计。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审计署动用700名审计人员、耗时4个月追踪每笔钱的流向,就是为了揭示在当前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背景下,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力促推进财政体制的改革。

而这个话题,审计署已经连续7年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中提及,只不过这一次结合18个省份的财政运行情况更加系统地剖析了现行财政体制运行与当前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不相适应之处。

必须提及的背景是,不管是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是今年3月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都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

财政的越位与缺位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势头已经放缓,但民生等方面的刚性需求却在持续上涨,这就更需要厘清,哪些钱该政府花,哪些该由市场埋单,财政资金既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现实的情况是,长期以来,政府的职能范围不够清晰,不该政府花的钱,政府出手了,该政府管的,又出现真空。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有的地方还在用财政资金补贴竞争性企业。被审计的18个省份中,近两年来,有7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补贴或兴办竞争性企业,其中8亿元补给了限制类行业。但另一方面,该政府管的民生等领域却投入不足,抽查的54个县中有47个县的民生投入多项未达标。

在审计署财政审计司马晓方副司长看来,由于没有严格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资金的缺位与越位,严重影响国家的财经秩序和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划清楚的,还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马晓方介绍说,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许多事项的支出责任,但教育、卫生、支农等支出责任多数未明确。少数明确了支出责任的事项,却又存在上下级政府交叉安排支出,各级政府职责不清、支出重叠的问题。

在划分清楚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后,亟待提上改革议事日程的是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使得中央、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间财权划分不够合理,特别是,地方财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地方政府缺乏收入及预算自主权。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12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总量比2008年增长近一倍,在缩小东西部地区的财力差距、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转移支付越来越偏离了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

比如,中央转移支付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越来越高,专项用途转移支付占一般转移支付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不合理的支出结构为老百姓所说的“跑部钱进”埋下隐患。

马晓方介绍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改革、转移支付的结构优化都是中央政府正在推进的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审计署也建议,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能明确的事权尽快通过法律法规确定,暂时不能明确事权的也应界定支出责任。

另外,要按税种的经济属性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充实地方税体系,保障其履行事权所需的财权。在转移支付方面,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清理撤销不属于中央事权的专项转移支付,严格转移支付设立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纳税人的钱有没有用在刀刃上

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刘家义审计长专门指出,“中央本级财政资金闲置较多”,未形成有效需要。如公共财政预算中,近5%的收入不能统筹使用,仅车辆购置税就结余37亿元,还有104个部门本级结余结转396亿元。

基金预算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3项基金连年结转余额累计339亿元,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收入7.69亿元、年底结余7.28亿元。

地方财政资金闲置也较多,抽查的18个省份本级财政专户存款余额相当于其国库存款的44%。

审计署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与往年审计报告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不仅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更关注纳税人的钱究竟有没有用在刀刃上、使用的效率如何。

马晓方介绍说,这些“动不了”的钱,说明我国的财政收支结构还存在问题,亟待优化。

除了闲置资金趴在账上动不了,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外,转移支付过程中的责任不清也导致一些财政资金使用存在闲置问题。

420亿元的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转移支付资金没有发挥既定的减排效果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也是转移支付资金普遍存在的“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效果”的问题。

纳税人的钱没用在刀刃上的另一个直接体现是,一些部门对会议费和因公出国费预算管理不很严格,存在一定铺张。特别是,一些部门未经批准或计划外召开会议、出国;扩大会议或出国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有的还转嫁费用或挤占其他支出。

中央政府早在2006年就要求中央部门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但截至2012年,中央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项目资金只占项目预算的1.5%。

对此,审计署的建议是,当前优化收支结构的重点是,注重增收节支、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政府财务报告何时试水

究竟哪些钱该纳入国家的钱袋子?从1996年起,我国就开始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建立全口径的预算体系,这意味着所有的政府性收支都要纳入预算进行管理。从1996年的建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到2007年的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到2010年的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目前,我国正在朝着建立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全口径预算体系迈进。

10多年的改革使得政府的收支基本都归拢到预算的盘子里了,但伴随的问题是,各项预算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支出出现交叉重叠。

刘家义在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的扶贫、医疗救助和防汛度汛等支出,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安排577亿元、33亿元;对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经济预算分别安排825亿元、1138亿元、128亿元,其中对20户企业的专项补助支持对象相同、项目内容基本类同。

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法律明确各本预算收支范围和功能定位,规范各本预算间资金调剂使用的程序,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改革现有预算编制方式,使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更好地用于国家经济重大项目。

2011年的审计报告中曾披露,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地方债务的总额为10.7万亿,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依然对地方债有所着墨,只不过这次是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披露。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债务规模增长过快、部分地区债务风险凸显等问题。在马晓方看来,现有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评估不足以反映政府的资产安全性,更能反映地方资产负债情况的可能是政府财务报告。对此,审计署也建议,未来应该试点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编制包括政府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内容的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

本报北京6月27日电

第17篇:审计工作报告传递财政体制改革信号

审计工作报告传递财政体制改革信号

2012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18个省的“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资金高达420亿元,但截至当年年底,这笔本应该在节能减排领域发生效益的资金,还有177.45亿元趴在各级财政或主管部门的账上,没有拨付到位。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拨付到项目单位的资金中,居然有7.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而那些已经拿到钱的项目,还有相当的一部分建设进度缓慢,没有按期达到节能目标。

这意味着,420亿元与节能相关的转移支付资金,42%还躺在账面上按兵不动,而花出去的钱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挥效益。

这组令人匪夷所思的数字出现在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今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报告中。

为了摸清楚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果,2012年,审计署选择“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三款转移支付资金,一直从中央追到地方,首次对某一款资金做到拨付环节的全覆盖审计。 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审计署动用700名审计人员、耗时4个月追踪每笔钱的流向,就是为了揭示在当前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背景下,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力促推进财政体制的改革。 而这个话题,审计署已经连续7年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中提及,只不过这一次结合18个省份的财政运行情况更加系统地剖析了现行财政体制运行与当前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不相适应之处。

必须提及的背景是,不管是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是今年3月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都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 财政的越位与缺位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势头已经放缓,但民生等方面的刚性需求却在持续上涨,这就更需要厘清,哪些钱该政府花,哪些该由市场埋单,财政资金既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 现实的情况是,长期以来,政府的职能范围不够清晰,不该政府花的钱,政府出手了,该政府管的,又出现真空。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有的地方还在用财政资金补贴竞争性企业。被审计的18个省份中,近两年来,有7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补贴或兴办竞争性企业,其中8亿元补给了限制类行业。但另一方面,该政府管的民生等领域却投入不足,抽查的54个县中有47个县的民生投入多项未达标。

在审计署财政审计司马晓方副司长看来,由于没有严格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资金的缺位与越位,严重影响国家的财经秩序和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划清楚的,还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马晓方介绍说,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许多事项的支出责任,但教育、卫生、支农等支出责任多数未明确。少数明确了支出责任的事项,却又存在上下级政府交叉安排支出,各级政府职责不清、支出重叠的问题。

在划分清楚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后,亟待提上改革议事日程的是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使得中央、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各级政府间财权划分不够合理,特别是,地方财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地方政府缺乏收入及预算自主权。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12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总量比2008年增长近一倍,在缩小东西部地区的财力差距、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转移支付越来越偏离了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

比如,中央转移支付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越来越高,专项用途转移支付占一般转移支付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不合理的支出结构为老百姓所说的“跑部钱进”埋下隐患。

马晓方介绍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改革、转移支付的结构优化都是中央政府正在推进的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审计署也建议,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能明确的事权尽快通过法律法规确定,暂时不能明确事权的也应界定支出责任。

另外,要按税种的经济属性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充实地方税体系,保障其履行事权所需的财权。在转移支付方面,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清理撤销不属于中央事权的专项转移支付,严格转移支付设立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纳税人的钱有没有用在刀刃上

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刘家义审计长专门指出,“中央本级财政资金闲置较多”,未形成有效需要。

如公共财政预算中,近5%的收入不能统筹使用,仅车辆购置税就结余37亿元,还有104个部门本级结余结转396亿元。

基金预算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3项基金连年结转余额累计339亿元,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收入7.69亿元、年底结余7.28亿元。

地方财政资金闲置也较多,抽查的18个省份本级财政专户存款余额相当于其国库存款的44%。

审计署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与往年审计报告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不仅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更关注纳税人的钱究竟有没有用在刀刃上、使用的效率如何。

马晓方介绍说,这些“动不了”的钱,说明我国的财政收支结构还存在问题,亟待优化。

除了闲置资金趴在账上动不了,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外,转移支付过程中的责任不清也导致一些财政资金使用存在闲置问题。

420亿元的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转移支付资金没有发挥既定的减排效果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也是转移支付资金普遍存在的“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效果”的问题。

纳税人的钱没用在刀刃上的另一个直接体现是,一些部门对会议费和因公出国费预算管理不很严格,存在一定铺张。特别是,一些部门未经批准或计划外召开会议、出国;扩大会议或出国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有的还转嫁费用或挤占其他支出。

中央政府早在2006年就要求中央部门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但截至2012年,中央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项目资金只占项目预算的1.5%。

对此,审计署的建议是,当前优化收支结构的重点是,注重增收节支、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政府财务报告何时试水

究竟哪些钱该纳入国家的钱袋子?从1996年起,我国就开始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建立全口径的预算体系,这意味着所有的政府性收支都要纳入预算进行管理。从1996年的建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到2007年的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到2010年的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目前,我国正在朝着建立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全口径预算体系迈进。

10多年的改革使得政府的收支基本都归拢到预算的盘子里了,但伴随的问题是,各项预算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支出出现交叉重叠。

刘家义在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的扶贫、医疗救助和防汛度汛等支出,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安排577亿元、33亿元;对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经济预算分别安排825亿元、1138亿元、128亿元,其中对20户企业的专项补助支持对象相同、项目内容基本类同。

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法律明确各本预算收支范围和功能定位,规范各本预算间资金调剂使用的程序,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改革现有预算编制方式,使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更好地用于国家经济重大项目。

2011年的审计报告中曾披露,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地方债务的总额为10.7万亿,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依然对地方债有所着墨,只不过这次是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披露。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债务规模增长过快、部分地区债务风险凸显等问题。

在马晓方看来,现有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评估不足以反映政府的资产安全性,更能反映地方资产负债情况的可能是政府财务报告。对此,审计署也建议,未来应该试点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编制包括政府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内容的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中国青年报,记者 刘世昕)

扩展阅读

审计长刘家义:审计报告揭示三大风险隐患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日前所作的审计报告,密切关注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等领域情况,揭示了当前存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宏观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

地方债增长较快 部分行业风险凸显

2011年,审计署曾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截至2010年底的“底数”。近期,审计署又跟踪审计了18个省本级及省会城市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增长变化情况。

对比两次审计结果,今年审计报告指出,部分地区债务增长较快,有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增长率超过20%;部分地区和行业债务风险凸显,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已超过100%,最高达189%。

此外,审计报告还从新型融资手段、偿债资金来源、融资平台公司清理等层面深入揭示了当前地方债务管理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新型融资方式蕴含风险隐患,部分地区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出让,公路等行业债务大量依靠借新还旧等。

政策执行不严格 措施落实不到位

政令不通,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就不能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就难以防范风险而易于滋生隐患。为此,今年的审计报告十分关注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

在金融审计方面,审计报告突出反映了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不严格的问题,如有的金融机构在小企业贷款及出口卖方信贷中额外收费等,这些都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国企审计方面,审计报告深刻揭示出一些中央骨干企业投资管理不规范,盲目跟风投资多晶硅、风电、煤化工等项目,有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一些重大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的激励措施也没有落实到位。

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审计方面,审计报告重点指出一些地区节能减排措施执行不到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内控机制不健全 违规经营突出

建立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是及时堵塞漏洞、化解隐患,抑制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防止局部性风险演变为全局性风险的重要保障,这方面也成今年审计报告关注的重点。

报告指出,一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违规经营比较突出,有的分支机构通过借新还旧、第三方置换等方式掩盖资产质量,大量信贷资金被转入民间金融市场用于高利转贷,干扰了正常金融市场秩序。

一些中央骨干企业特别是其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盲目决策、违规决策以及决策不到位和不严格时有发生,由此形成的损失及潜在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一些企业虚构销售或成本费用,影响到会计核算准确,埋下财务风险隐患。(

第18篇:鸦滩镇财政预决算及财政工作报告

鸦滩镇财政预决算及财政工作报告

【关 闭】 【打印】

鸦滩镇财政预决算及财政工作报告

位代表:

现在向大会提交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2009年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09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777.9万元,超收328万元;地税完成110万元,比上年超收14万元;国成48万元;耕地占用税及契税完成271万元,比上年超收239万元;社会抚养费收入完成140万元,年超收27万元;水费收入完成208.9万元。

2、2009年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2009年度累计完成财政支出698.4万元,其中:农业支出完成28.3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完成2元,抚恤和社会福利事业费支出60.8万元,招商引资支出29.2万元,公检法司支出5.3万元,计划生出118.6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187.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84.7万元,其他支出62.5万元。

3、财政补贴农民资金

全年共计发放1758.5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支出102.8万元,粮食综合直补资金支出715.2万中稻良种补贴支出81.7万元,水稻提升行动工程支出35万元,种粮大户补贴资金支出17.6万元,计育奖励扶持补贴资金支出19.8万元,五保户补贴资金支出108.3万元,农村特困补贴资金支出254.6,现役军人优抚补贴资金支出9.6万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支出186.4万元,水库移民补贴资金支出7

元,大病救助补贴资金支出9.8万元,村组干部报酬补贴资金支出71.2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支出4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支出95.6万元。

二、2010年财政预算收入安排草案

2010年财政预算收入初步安排为600.9万元,其中:地税132万元,国税60万元,耕地占用税及契万元,水费收入208.9万元,社会抚养费收入120万元。

三、求真务实,扎实做好各项财政业务基础工作,确保2010年度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

1、依法组织收入,着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进一步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强化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应收尽收。及时分解落实各项财政任务,在做好两税征管的同时,加大对社会抚养费、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税收入的征管,不断增强财观调控能力,硬化收入征管措施,努力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充分调动各征管部门的积极性,促进财政收续稳定增长,确保2010年度财政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2、积极利用各项财政政策,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政策性投资的着力点,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三农善民生、环境保护、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放重点,结合我镇实际,精心编制和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在抓好基础性建设项目申报的同时,加大发展性项目,尤其是有辐射性带动的项目申报力度,充分利用中心建制镇的有利条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镇重点工程和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3、吃透政策,认真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是国务院综改办根据现阶段农村发展特点和改革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

。为扎实有序地推进此项工作,2010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奖补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入人心,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我们真做好2010年项目申报工作及后几年的项目储备工作,为我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后续项目建设提供强支撑。

4、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切实做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

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是一项新的惠民政策,是党中央为进一步拉动内需,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市场、百姓得实惠的民心工程。2010年我们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大对辖区销售网点的管理,努力将好事办好。

5、全面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全面启动和实施民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强化与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工程,切实做好各项民生工程基础资料上报工作,确保各项信料准确、完整,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6、强化村级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

为切实加强村级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村级财务收支透明度整真实地反映村级财务收支状况,提升村级理财水平,我镇于2007年12月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行了“镇管”,通过两年多来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村帐镇管”工作,彻底解决了过去遗留下来村不并帐问题,达到了合村合心的目的,切实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2010年将进一步完善“村帐镇作,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村帐镇管”工作成果。

7、认真开展“学习建设年”活动,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素质

以开展“学习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增强全体财政干部的学习能力、谋划能力、创新能力,进一

升主动理财、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本领,把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习建设年活动的着,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党委、政府当好家、理好财。

各位代表,当前我镇财政工作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望同在,要完成今年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但我们坚信,有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有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我们定会战胜一切困难,圆满完成2010年各政工作任务。

2010年3月

第19篇:审计财政科述职述廉工作报告

一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省厅财政审计处指导和支持下,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审计为发展服务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廉洁从审,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审计财政科述职述廉工作报告。现就全科今年工作完成情况及廉政建设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全科审计工作完成情况

1、起草了2007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安排意见下发至各县(市)区和市局各科室;

2、起草了2008年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安排意见,下发各县(市)区审计局。

3、对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进行了汇总,向市政府和省厅出具了审计结果报告。

4、起草了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中揭示的问题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和关注。

5、代市政府起草了市本级2007年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6、汇总全市县级财政决算审计情况,向省厅出具综合报告(正在进行)。

7、起草全市2009年预算执行审计安排意见(正在进行)。

8、承担了对市财政局、市地税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任务完成。

9、承担了城区、泽州、沁水三个县区的财政决算审计任务,任务已完成,工作报告《审计财政科述职述廉工作报告》。

通过对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城区等三个县(区)的财政决算审计,共收缴市局审计罚没款专户900余万元,征收应征的财政收入78000万元。

二、廉政承诺履行情况

按照年初的廉政承诺,一年来,我科全体人员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是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强化廉政意识,每个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组全体成员就审计工作纪律、廉政纪律遵守情况进行自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坚持公开审计程序、公开审计重点和内容、公开审计人员守则和廉政纪律、公开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以廉政谋工作发展,以工作促廉政建设。

由于我们注重从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入手,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激发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圆满完成了审计工作计划,审计人员遵章守纪,恪尽职守,全科人员没有不廉洁现象发生。

三、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度,我科财政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顺应公共财政体制变化,适时调整财政审计的内容与重点,探索财政审计的新思路:把预算编制的审计作为审计的出发点、把效益审计作为审计的着力点、把预算执行的程度作为审计的重点。

第20篇:试论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法制建设

试论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法制建设

摘要:目前我国的财政审计报告制度实践中存在着报告主体不规范、报告内容多漏洞、报告欠缺约束力等问题。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依据人民主权理论和现行宪法的规定,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应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制度,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的法定主体应是国务院而非国家审计署,报告的内容应涵括国家所有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活动以及经济责任,报告决议制度对约束政府行使经济权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审计工作报告;人民主权;预算执行监督;财政法治

中图分类号:D9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3?A107?A6

审计机关向国家权力机关报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决算制度,即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①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全面掌握本级政府财政资金的运行状况,而且也能保证国家权力机关更好地行使预算监督权[1],同时也能使社会公众评价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和运营结果。虽然我国文本意义上的现代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与执政党政权建立相伴相生,但常态化、制度化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实践不到20 年。[23]在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实践的十多年间,法学界对其几乎没有关注②,直至2003年的“审计风 暴”③才引发了法学界对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注意。④从现有法学研究文献来看,虽然学界已有初步的探讨,但对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缺少系统的认识,因而其整体面目仍显模糊。本文以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试图通过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我国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做一个系统梳理,以期能对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实现该制度的价值。

一、财政审计报告应归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自1997年7月 2日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第一次审计工作报告起,迄今审计署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18次审计工作报告。因此,从1997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财政审计工作报告成

为我国政治实践中的年度场景。在规范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由此可见,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的关系。[4]为了保证人大所确立的政治目标和所赋予的职责,人大必须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进行监督,这种监督的主要方式就是听取和审议其工作报告。如《宪法》第92条就规定了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署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实际上也是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受其监督的体现。基于此,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本质上是一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非其他国家制度。

由人民主权理论视角观之,人民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人民的权力至高无上。“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权力运作的基础”。但是政府享有人民赋予的权力、代表人民治理国家是基于公民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对行政机关的授权(人民代

收稿日期:2014?A3ㄢ9;修回日期:2014?A4?A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13&ZD032)

作者简介:田开友(1975),男,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博士研究生,吉首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财政宪法学;李西泠(1994),女,湖南新宁人,中南民族大学大学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

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对其所属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授权来实现的。那么,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本质内涵体现为,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委托给其所选举出来的各级政府去进行财政收支活动,各级政府也可以委托财政部门行使财政权,而各级财政部门又委托具体的职能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收支活动。这就意味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同级人民政府之间、同级政府与其财政部门之间、同级财政部门又与同级具体的职能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便发生了财政收支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各级政府在接受人民委托后,就必须按委托人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所负的受托职责,完成人民的托付,并向人民报告其执行结果。但是在多重授权委托的政治构架中,作为终极委托者――人民与各层级的受托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严密、完善的财政经济内、外部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委托人利益不受侵犯和受托人忠实履行受托责任。其中,国家财政审计制度就是人民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和对公共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基于此认识,审计署(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审计工作并接受其监督是人民主权的内在要求。

实践中,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是完成国家财政预算执行信息交流过程的关键环节,报告过程包含六个要素:谁,向谁,交流什么,以什么方式,如何审查,以达到什么效果[5]。因此,国家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是以审计署的审计工作报告为载体,连接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编制、报送、审查决议的一整套制度设计及安排。其制度要素主要涉及主体、内容、依据、程序、效力等。囿于篇幅,本文着重探讨主体、内容、效力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二、目前财政审计报告制度实践中的问题及法制建设

(一) 报告主体的确认――由似是而非到中规中矩

从制度运作(实然)层面来看,国家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参与者或行动者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主体:由谁报告和向谁报告。前者为国家审计署(代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代表地方各级政府);而后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为使主题集中,本文只研究中央层面的报告者和接受报告者。

由法律规范(应然)视之,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2006年)规定了国务院应当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2006年)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这些法条都明确规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财政审计报告的主体是国务院,以及接受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但在制度运作层面上,每一年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都是(事实上也是)由国务院委托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而不是国务院总理提起。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审计署作为报告主体是否具有合法性(甚至是合宪性问题)?

尽管《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审计监督暂行办法》,1995年)规定,审计署应当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受国务院委托,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但是《审计法》却规定,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国务院应当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监督暂行办法》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而《审计法》和《监督法》都是法律。根据法治原则,最高权威机关认可颁布的法律准则或规则具有绝对最高或优越地位,法律独立于政府之外,政府权力受法律的限制。[6]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第79条也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同时,按照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行政主体必须基于法律而拥有行政职权,不合法拥有的职权不能构成合法行政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国务院具有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的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审计署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是向国务院总理报告审计结果。所以,国务院委托审计署代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此报告,以及审计署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结果是没有法律依据的。[7]另外,根据上述人民主权理论,国务院就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其目的是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全体国民)解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的委托责任,而不是由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以解除对审计署的委托责任。因而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责任主体是错位的,也即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的法定主体应是国务院,而非国家审计署。是故,审计署作为报告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法性(越权),而国务院就报告财政审计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违法性(不作为或失职)。

且看域外政治文明程度较高和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虽然在法律形式上几乎都是由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向权力机关报告审计检查的结果,但是这些国家的审计机关都是独立于政府的。如美国审计总署、英国国家审计署、法国审计法院、德国联邦审计院以及日本会计检查院等。这些国家的审计机关都担负审查与监督该国政府的所有收入、支出及项目效率、效果的重要职能,每年向国会递交年度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以及有关具体主题的报告。就连转型国家俄罗斯,其联邦审计院隶属于俄罗斯联邦议会,对联邦预算和预算外基金以及俄罗斯联邦金融机构中的联邦预算资金和联邦预算外基金进行审计监督,并定期向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提交关于联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而且,这些国家的审计机关向权力机关提供客观信息,帮助它们具体检查政府运作,促使政府履行职责和承担责任。

反观我国,国务院是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执行机关,而作为国务院职能部门的审计署,依法去审计监督国务院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以及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执行情况,⑤其审计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都会备受质疑。在此我们认为,国家审计署代表国务院(受国务院委托)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制度安排。基于此,我国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征程中,为确保国家权力机关有效监督和制衡政府及其部门经济权力的运行,应建立一个直接服务于国家权力机关、独立于政府的财政审计机关。笔者认为,在现有的国体与政体框架下,通过修改宪法和相关法律,将现行审计署设置为由全国人大直接选举产生并对全国人大负责,直接接受全国人大监督的审计院。作为专门的财政审计监督机关,国家审计院独立于财政执行机关的国务院,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一起构成我国新型的政体框架:一府(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三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审计院)。

(二) 报告内容的完备――由漏洞百出到巨细无遗

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和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实践,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内容涵括审计监督的对象⑥和审计监督的范围。囿于篇幅,本文集中讨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审计监督范围。所谓审计监督范围就是针对哪些事项进行审计监督。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1977年通过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中规定所有公共部门的财务收支行为都是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监督范围应包括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三个部分,其中财政收支包括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本级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和决算、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而财务收支则包括: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事业组织财务收支、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收支、国家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基金与资金的财务收支、国外援款与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可分为党政主要领导类和国有企业领导类经济责任。为揭示我国财政审计监督的范围,我们主要从2000―2012年度中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中所涵括的审计事项(广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强度)予以考察(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财政收支的范围中,审计署审计监督执行力最强的是财政部的预算执行和决算、中央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和决算、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财务收支的范围中,审计监督执行力最强的是企事业单位和专项资金(基金),其次是金融机构和建设项目。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从 2000―2012年度的中央财政审计报告可以看出,有8年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但只有2009年对6名省市长和8名中央部门部长进行了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这与我国近年来党政领导和国有企业领导的前“腐”后继、腐败高发不止的事实相差甚远。同样,审计署对地方政府预算执行与决算和国外援款、贷款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也不大,前者只审计监督了6年,而对后者只有2007年进行了审计监督。

从表2可以看出,即使是审计监督执行力最强的财政部预算执行,也存在诸多审计盲区。如从2000年到2012年,政府预备费和预算周转金就一直没有受到审计署的“光顾”,而对国库的审计近两年(即20

11、2012年)才有。

结合表1和表2,我们的基本判断是:我国财政审计监督范围的广度和强度都非常有限,此项制度的运作可谓漏洞百出。这既不符合“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的执政方针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也有悖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更辜负人民的重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为约束和控制政府财政权力的行使,遏制腐败,我国审计机关应当遵守《预算法》《审计法》及《审

表1中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中的审计监督范围一览表(2000―2012)⑦

范围

年度 财政收支 财务收支 经济责任

财政部的

预算执行

和决算 中央各

部门预算执行和

决算 地方政府预算执行与决算 中央各部门

和地方政府

预算外资金的

管理和使用⑧ 金融

机构 事业

组织 国有

企业 国家建设项目 专项基金、资金 国外援款、

贷款项目 党政主要领导 国有企业领导

2000 √ √ X √ √ √ √ √ √ X X √

2001 √ √ X √ √ √ √ √ √ X X √

2002 √ √ √ √ √ √ √ √ X X √

2003 √ √ X √ √ √ √ √ √ X X √

2004 √ √ X √ √ √ √ √ √ X X √

2005 √ √ X √ √ √ √ √ X X X

2006 √ √ X √ √ √ √ √ √ X X √

2007 √ √ X √ √ √ √ √ √ √ X √

2008 √ √ X √ √ √ √ √ √ X X X

2009 √ √ √ √ √ √ √ √ √ X √ √

2010 √ √ √ √ √ √ √ √ √ X X X

2011 √ √ √ √ √ √ √ √ √ X X X

2012 √ √ √ √ √ √ √ √ √ X X X

表2中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中的财政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一览表(2000―2012)⑦

范围

年度 中央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批复和

预算变化⑨ 本级预算

收入⑩ 预算支出

拨付 国库 政府

预备费 预算

周转金

2000 √ √ √ X X X

2001 √ √ √ X X X

2002 √ √ √ X X X

2003 √ √ √ X X X

2004 √ √ √ X X X

2005 √ √ √ X X X

2006 √ √ √ X X X

2007 √ √ √ X X X

2008 √ √ √ X X X

2009 √ √ √ X X X

2010 √ √ √ X X X

2011 √ √ √ √ X X

2012 √ √ √ √ X X

计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准确及时地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应将所有机关(机构)或公共部门(准公共部门)的所有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纳入到其监督范围,且应客观真实及时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 报告约束力的加强――由有名无实到名副 其实

从运作程序来看,审计署根据审计结果报告草拟审计工作报告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修改、定稿,最后由审计长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听取审计工作报告后,可以由分组会议和联组会议进行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将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国务院研究处理,国务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国务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9]

从我国立法的原则、精神和相关规定来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规定、办法等,也属于法律范畴,都具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所作出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的。但遗憾的是,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过任何决议。这就意味着,一个没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审计工作报告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也即没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进而意味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并没有因审计工作报告而解除国务院的受托责任,以及国务院(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也可以不为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政治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通过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来监督和约束政府财政经济行为的制度框架显然是有名无实的。

为揭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框架的有名无实,我们从2003―2007年度中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中审计机关所查处财政违法违纪情况来予以考察(见表3)。

表3审计机关所查处的财政违法违纪情况一览表

(2003―2007)(单位:万元)

事项年度 应上交

财政资金 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金额 应归还原

渠道资金

2003 2 489 730 244 678 2 394 985

2004 3 627 445 274 781 2 586 913

2005 3 578 191 464 711 2 988 237

2006 4 055 882 502 200 4 189 417

2007 5 614 322 513 795 5 735 575

从表3可以发现,我国审计机关所查处的财政违纪违法情况呈逐年上升状态。以2007年的财政违法违纪资金为例,应上交财政的资金数额、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金额以及应归还原渠道资金的数额之和达11 863 692万元,约占当年财政收入(2007年的国家财政收入达5万亿元)的2.4%。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面对如此严重的财政违法违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不负人民的重托,积极主动代表人民去真正行使人民所赋予的质询权、罢免权、财政监督权、特别问题调查程序权以及启动政治问责制 等。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对每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并公告,使其具有法律效力,从而约束和监督政府行使经济权力,让听取和审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法律制度,而不能让这个制度长期处于“失眠”状态。[10]这既是其对人民负责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三、结语

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功能在于提供了从宪法维度监督与制约政府经济权力的政治途径。监督和约束政府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本权力与职责。政府依法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财政监督职权是我国人民主权的内在要求,是对人民负责的体现。充分认识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对于加强国家财政经济行为的审计监督、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政府的职责和加强民主法治中国建设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释:

① 从正式制度的运作来看,财政审计工作报告是审计机关向人大常委会报呈的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决算的审计工作报告。有些学者也称预算审计工作报告。之所以强调其为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一是区别于其他形式的审计报告;二是预算审计只是审计工作内容之一,而非全部。如没有特别说明,下文的审计工作报告就是财政审计工作报告。

② 以“篇名:审计工作报告”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1984―2003年间关于预算审计制度的研究文献共有4篇,没有法学类文献。

③ 2003年6月25日,审计署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在第十届全国人代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的报告》。这份全文只有8 000字的报告,大量的篇幅都在揭露问题、公布案件,且报告措辞之激烈、揭露问题之尖锐,为新中国审计史之最。这个报告一公布,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很大震惊,国内外媒体也都大加赞扬,称这是一次“审计风暴”。

④ 以“篇名:审计工作报告”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2003―2013年间关于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研究文献共有20余篇,其中法学类文献仅5篇。

⑤ 因为在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报给人大前,审计结果已经报告给政府并已经通过了政府的“审计”,提交人大的审计报告已是审计的第二手资料,是通过政府先过目和修改后的东西。

⑥ 根据《审计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被审计单位为所有的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即实施国家财政收支行为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各种单位组织都属于审计署审计监督的对象。

⑦ 该表数据根据审计署的年度财政审计工作报告整理所得。表中的“√”为出现的事项,而表中的“X”为未出现的事项。

⑧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3条规定,我国预算外资金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⑨ 所谓预算批复和预算变化的审计,就是审查本级财政部门向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批复预算情况,如有预算变化就应查明变化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 。

⑩ 所谓本级预算收入审计,就是审查预算收入的征收、退库、划解、入库情况。主要应查明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足额地征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减征、免征、缓征现象,有无截留、占有或挪用现象。

所谓预算支出拨付审计,就是审查本级财政部门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

所谓政府预备费的审计,就是审查政府预备费的设置,是否符合预算法的规定,即按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审查预备费的动用,是否报经本级政府决定,是否用于当年预算执行的自然灾害救济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有无用于不正当投资的现象。

所谓预算周转金的审计,就是审查预算周转金的设置,是否遵循了国务院的规定,是否用本级财政的预算结余设置和补充,其额度是否正常,是否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资金周转,能否保证及时用款,有无挪作它用的现象。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资料来源: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 2010-02/22/content_681384.htm,2013-7-28。

分组审议是指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在大会安排的时间内讨论和审查工作报告;联组会议是在分组审议基础上召开的各小组的联席会议,可以就审计工作报告中一个或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审议。

但是有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党委机关可对直接责任人科处刑事责任、经济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党纪政纪责任。

数据来源:根据审计署审计工作报告与审计情况统计报表整 所得。

尽管我国近年来已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处了许多经济案件,同时也追究了不少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行政和党纪政纪责任,但是迄今没有任何高官因所谓的“决策失误”导致财政资金大量流失、浪费而承担责任。在审计报告中有不少“屡审屡犯”的例子,与政治问责制度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裴志江, 赵小惠.完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N].人民代表报, 20098㈢2(3).

[2] 李季泽.国家审计法理研究[D].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论文, 2002: 2931.

[3] 萧英达.比较审计学[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1991: 180.

[4] 邵毅超, 杨成.论人大问责及其正当性[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2): 15.

[5] 马航, 袁杰.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完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8): 180.

[6]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上)[M].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112.

[7] 张龙平.从每年政府审计工作报告所想到的[J].财务与会计, 2010(1): 66.

[8] 刘国常.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对象研究[J].暨南学报(哲社版), 1999(7): 98.

[9] 张辉.宏观调控监督权行使的经济法学分析[J].经济法论坛, 2013(1): 31.

[10] 莫纪宏.宪政的“名”“实”之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6.

On financial audit work report institution in China

TIAN Kaiyou, LI Xiling

(Law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Law School,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Problems such as the financial audit report is not standardized, it has some leakages and it lacks legistimatic effect can be found in the practice of financial audit work in China.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pular sovereignty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law, the legal main body of the annual work should be reported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 is the state council, not the National Audit Office.The content of the report should include the state fiscal revenues and expenditures, fconomic responsibility.The resolution system of repor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nstraining government to exercise economic power.

Key Words: audit work report; people’s sovereignty; budget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fiscal rule of law

[编辑: 苏慧]

《财政工作报告.doc》
财政工作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