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党风廉政工作总结

2020-04-18 来源:党风廉政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科技局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工作意见》的要求,经局支部研究决定,集中一个月的时间,结合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为组织好这项教育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省、市、区纪委全会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安排要求,着眼于提高反腐倡廉能力,全面学习领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正确把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系,深刻理解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各项工作的深刻内涵,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深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活动时间

2009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三、主要活动内容

(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组织学习新的党章,各级有关反腐倡廉方面的文件文件材料和要求,并切实抓好个人自学。

(二)组织开好两个会。即高质量地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党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三)局主要领导为机关党员干部上一次反腐倡廉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专题党课。

(四)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五)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持续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群众进机关”和“改不良作风、树机关形象”活动中

四、活动的措施和要求新晨范文网<?xml:namespace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当前我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习宣传活动由局党支部具体负责活动实施、督办检查和情况总结等工作。

(二)突出教育重点,改进教育方法。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先学一点,多学一点,学好一点,学深一点,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紧密结合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大胆创新,通过组织报告会、交流会、读书思廉、声像教育等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形工和内容,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统筹安排。要统筹安排好当前的各项工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它,做到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与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相结合,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推进。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教育、制度、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局惩防腐败体系,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进行。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推荐第2篇:科技局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1——2012年工作规划》、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一年,根据区纪委《**区2011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意见》的要求,经局支部研究决定,集中一个月的时间,结合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为主题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为组织好这项教育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省、市、区纪委全会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安排要求,着眼于提高反腐倡廉能力,全面学习领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正确把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系,深刻理解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各项工作的深刻内涵,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深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活动时间

2011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三、主要活动内容

(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毛泽东邓小平xx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组织学习新的党章,各级有关反腐倡廉方面的文件文件材料和要求,并切实抓好个人自学。

(二)组织开好两个会。即高质量地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党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三)局主要领导为机关党员干部上一次反腐倡廉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专题党课。

(四)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五)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持续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群众进机关”和“改不良作风、树机关形象”活动中

四、活动的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当前我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习宣传活动由局党支部具体负责活动实施、督办检查和情况总结等工作。

(二)突出教育重点,改进教育方法。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先学一点,多学一点,学好一点,学深一点,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紧密结合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大胆创新,通过组织报告会、交流会、读书思廉、声像教育等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形工和内容,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统筹安排。要统筹安排好当前的各项工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它,做到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与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相结合,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推进。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教育、制度、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局惩防腐败体系,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进行。

推荐第3篇:杭州市科技局党风廉政调查问卷

“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情况

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工作。本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欢迎您对杭州市科技局“为官不为”、“为政不廉”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您的身份是( C )

A、企业管理人员、高层 B、企业员工

C、县区、魏都区、开发区、东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科技局干部职工 D、市科技局干部职工

1、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决策失误”的问题? □ 是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对涉及重大事项决策,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B、对重要干部任免,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C、对重大项目安排,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D、对大额度资金使用,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E、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F、

2、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领导干部对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事项,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实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监管等重点任务,不按规定和要求落实,敷衍塞责、推进不力,影响整体工作效果 B、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致使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 C、

3、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领导干部对分管部门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及时、不深入,工作监管不到位 B、领导干部对分管部门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失察失管

C、有关处室(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放任不管,或不依法进行监管,或监管不力

D、

4、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推诿扯皮”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和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事,凡事光应承,迟迟不落实,总找理由拖

B、各吹各号、各唱各调、互不配合,出现情况相互推脱 C、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出现难题就上交 D、有风险不敢干,有难度不愿干,没先例的不肯干 E、干不成事找借口,只讲客观条件,不讲主观原因 F、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取舍裁剪

G、

5、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慵懒无为”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工作人员思想不求上进、精神不振

B、工作人员业务上能力不强、又不加强学习

C、工作上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办事不用心、工作不负责 D、

6、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行为失范”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庸懒散拖、推诿扯皮

B、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口大气粗,对应给群众办的事情推三阻

四、久拖不决

C、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 D、

7、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办事程序繁琐、审批手续复杂,政策规定不透明、宣传解释不到位 B、在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告知事项说半句留半句,让企业和群众来回跑 C、大局意识不强,工作不主动、办事拖拉,不按要求及时完成工作任务 D、

8、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纪律松弛”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工作人员组织纪律涣散、不守规章、不听指挥、散布谣言、搬弄是非、目无法纪、制造事端

B、工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擅离岗位

C、工作时间打牌娱乐、上网购物、手机游戏、炒股 D、

9、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顶风违纪”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豪华装修、超面积使用办公场所

B、利用自建培训中心或单位食堂公款大吃大喝,休闲娱乐

C、公款送礼,公款旅游,超标准接待,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出入私人会所 D、

10、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索拿卡要”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违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定,在行政审批和服务中故意刁难,设置障碍,吃拿卡要

B、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滥评比、滥培训,增加群众、企业和基层负担

C、违反财经纪律,谋取小团体利益,利用中介组织和下属单位,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

D、挤占、挪用、截留科技专项资金

E、

11、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的问题? □ 是

□ √否

如是,您认为突出表现在( )(可多选)

A、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强迫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安排消费、报销费用

B、为亲属、朋友经商办企业、承揽工程、承包项目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

C、借婚丧喜庆、年节敛财,暗箱操作、收回扣、拿红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D、

12〃、您认为杭州市科技局开展“为官不为”、“为政不廉”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您有何具体建议?(可另附页) 没有

推荐第4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4年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科技工作围绕“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科技工作思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发挥好职能作用,做好科技管理工作

(一)、盯办国家级国际科技创新园争创工作,为入园企业搞好科技服务。做好省、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白石山中美科技创新园相关申报材料已报到科技部,正在审核之中。

(二)、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技管理和产业优化。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核桃、中草药、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三)、为入园企业搞好技术服务,根据拟入园区企业,调查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整理,根据所需技术和技术单位搞好技术衔接,为企业搞好技术服务。

(四)、做好科技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省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下发后,我们在第一时间通知乡镇、职能部门和企业,为他们申报项目做技术指导和服务,共申报项目5个,其中四个科技支撑项目,一个平台项目。

(五)、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完成了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并完成了网上申报推荐,七家企业分别是XX县甘霖土特产购销有限公司、XX县振冀杏仁加工有限公司、河北绿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XX县华峰建材工贸有限公司、XX县六旺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二、服务企业,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

1、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以健全和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涉农领域中的科技推广体系、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创新机构建设为重点,深化以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特色产业及科技园区为内容的产学研技术合作。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3家企业与省内外1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采取技术咨询、合作开发、技术入股、产权转让、委托开发等形式,推广各类技术成果27项,培训技术骨干730多人。

2、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以推动企业产品和产业技术升级为主要目标,做好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高新科技人才的引进,先后引进高新技术成果19项,引进高新技术人才11人次,扶持振冀杏仁加工有限公司开发的利用山地野生山果生产系列果酒已获得成功。

3、对我县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情况做了调查摸底,报市科技局,做好全省贫困地区科技人员的统一培训工作的准备工作。

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科技支持新农村建设

1、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在南马庄乡、走马驿镇、水堡镇建设万亩薄皮核桃标准化种植科技示范园,走马驿国家级万亩核桃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现已建成高标准核心区3000亩;在水堡镇井子会村建成葡萄新品种示范基地一个;苹果省力化栽培示范园一个,规模达到500亩以上;药材基地种植规模达到3.2万亩,优质无公害杂粮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新发展科技示范户750户,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四级科技示范网络。

2、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

努力完善了县有科技服务团、乡(镇)有科技推广站,村有科技推广员,户有科技致富明白人的“四级”农技推广网络。及时选派科技特派员,有力支持了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围绕杂粮、核桃、杏扁、药材、野山榛等产业,大力推广生物杀虫、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24个,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成果27项。

3、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积极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及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通过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远程教育、专家诊断等形式,累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750人次,普训农民1.1万人次,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谋划:

明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推进科技与产业结合,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一、加强重点培育,打造产业集群

培育重点龙头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共同创新,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步伐。

二、加强自主创新,构建创新体系

按照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一体化推进原则,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县域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提XX县域科技创新资源聚集能力。充分利用大院大所和高等院校的人才、技术、项目、设备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向联合攻关、自主研发的转变,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破解技术难题。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XX县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以骨干企业和重点单位为依托,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高端技术创新平台的争取和建设工作。 三是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坚持把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与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科技发展方向有效统一和衔接,积极培育筛选、推荐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的项目,实现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重大科技项目在本地落地转化。

三、加强农业和民生科技研发,提升科技惠民能力

以“科技示范工程”,“良种工程”,“科技服务村村通”,“科信息户户通”为依托,推动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认真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突出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宣传和保护,加大专利扶持资助力度,推进企业专利创造活动,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技术交易和引进,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国际、国内、行业技术标准,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

推荐第5篇:科技局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来自科技部门工作总结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促进灾后重建取得进展,高科技成都建设成效明显。419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标准)累计达到82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6135件、16349件,同比增长36.35%、58.08%,申请量、授权量均居西部城市第一;获批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进入首批国家“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

一、扎实推进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中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1.对接国家、省重点项目取得成效。争取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立项120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0项,共获得经费支持30.2亿元;“基于网络协同的级进模数字化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158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经费支持8183万元,占全省立项数的59.2%;374个项目获得四川省级科技计划7827万元经费支持,组织推荐2010年第一批四川省科技计划申报项目254项。 2.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应用”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精密数控机床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进一步深化,半导体照明、医疗器械技术等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筹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得到加强,获批国家大容量注射制剂、中药饮片炮制、OLED工艺等6个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机要安全SoC芯片”等11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数字广播电视设备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都海峡教育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被评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新技术新产业加快推进。组建了新能源产业专家顾问组,成立了成都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制定并实施《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国家高性能纤维材料基地、新能源产业化基地。组织实施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各试点单位合同采购LED灯7144盏,示范工程累计装灯721盏。全年组织实施128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项目,支持经费3700万元。建成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综合信息短信服务平台,组织发送新技术新产业综合信息15期,编印《科技决策参考》专刊3期。

4.科技金融服务取得进展。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融资支持,全年共为15家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200多万元,引导风险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15个项目、总额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款。帮助22家科技企业、4家风投机构获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552万元。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保险金额21亿元。

5.区域技术市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取得成效,我局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单位。制定出台了《成都市技术市场推进专项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经费补贴技术市场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成都市技术转移促进联盟建设,西南交

大技术转移中心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年我市共登记技术合同5782项,合同成交金额达46.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98%和10.69%,其中技术交易额44.63亿元。

6.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不断拓展。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已建成开通大型仪器设备等7个功能平台。平台资源更加丰富,共享资源单位达到114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达1185 台(套),价值10亿元,科技文献达到4120多万篇,资源数据库130个。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新建平台服务工作站33个,实现全市19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全覆盖。

二、实施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1.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依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集聚资源单位21家,专家250余人,新增数据1600余。推介粮油等新品种24个、配套新技术101项。新建了白酒、唐桥豆腐乳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星火科技培训,培训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在生猪、伏季水果等产业领域组建了覆盖全市131个村的农村科技信息员队伍。 2.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继续深化“特色动植物新品种引选育及配套技术”等2大科技专项,引选育和推广新品种216个,开展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41项(套);继续抓好“粮食规模化”、“龙泉山脉伏季水果”等科技示范 繁體中文。深化彭州市黄村“农田修复及山体植被恢复”、都江堰高原村“新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等技术集成示范和邛崃市白杨等5个扶贫村科技扶贫示范。启动“龙门山脉冷水鱼产业恢复重建、邛崃市临济镇“千亩茶叶标准化”科技示范。

3.民生科技项目加快实施。启动了城乡医保信息化平台、农村节能住宅技术等重大项目,组建了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地震灾后饮用水源有机磷类农药非常规指标流动注射自动分析方法及应用等项目研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技术开发与应用;组织实施震后农村民宅低成本抗震房屋建筑新技术研究,在彭州小鱼洞董坪村推广技术应用达到7000平方米;完成了都江堰市玉堂安置点污水处理项目,启动了“促进灾区医疗卫生重建、加强急性突发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项目”等。

三、加强环境建设,积极营造科技创新创业氛围

1.完善和落实科技政策法规。启动了《成都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立法调研。制定了《成都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实施细则》,已评审近184个申报产品。对全市26个技术标准研制项目进行了资助,经费达85万元。配合制定出台了《成都市首台(套)及关键部件产品认定试行办法》,参与认定我市“CDK城市客车”等61个产品及产品系列。

2.组织实施成都市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开展“4.26”宣传活动,发布了《2008年成都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加快建设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热线。深入开展“雷雨”、“天网”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成功进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执法“5.26”工程试点。加快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双流县、崇州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园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了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站,首批聘任了25名特派员。

3.举办“第三届成都科技节”等重大科技活动。举办了第三届成都科技节,开展科技活动58项,展示3G技术等30余项最新科技成就。举办了第五届“西部科学论坛”等科学讲堂系列活动20余场。组织了236家企业参加第十届西博会实物展和成果展,组织52家企业的73项高新技术成果参展和洽谈。组织了第三届中国专利周 四川省暨成都市分会场活动,组织500余项专利技术进行现场和网络展示。举办“资本盛宴-2009股权投资成都行”等科技对接活动10场次,促进了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

4.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召开2008年科技奖励大会,表彰杰出贡献奖1人,科技进步奖99项,专利奖30项,对4项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奖励项目的进行了1:1配套奖励。实施《打造科技传媒精品实施方案》,加强科技政策宣传活动,开展西部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创新文化得到弘扬。

来自科技局的最新工作总结

法治创建工作在每个机关单位都是重要工作,在我局也不例外。

2010年来,我局法治创建工作以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依法治县基本方略,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民主和谐为核心,以服务科学发展、惠及人民群众为宗旨,以依法行政、法制宣传为重点,推动法治理念在全局深入践行,为创建全国“法治县”,为建设幸福美丽的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2010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要点》,坚持深入普法,模范守法相结合,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促进全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现将2010年我局开展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机制。

年初我局制定了《2010年法治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全局上下紧紧围绕法治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领导机制,严密工作制度。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股室负责人何志良、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督促“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到工作职责明确,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并将法治建设列入局务重要议事日程,在抓好组织保障、基础性创建工作的同时,逐渐把工作重点转向强化措施,落实制度和求实效上来,对照创建“法治创建”标准,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在本局得到落实。

二、依法行政, 深入推行政务公开

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对科技局年度工作任务、目标、机关职能、工作职责、年度科技计划项目及申报程序等进行了全面公开,采取了在科技局科技信息网站和县政府网百件实事网上办上发布等形式向全

社会公开。

三、深入普法,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1、通过科技信息网站、举办专题讲座、知识培训班、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广场宣传咨询活动、引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内容丰富的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工作,促进我县科技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2、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精神”基本道德规范,发扬光大“自信、包容、求实、创造”精神,丰富单位的文化生活,建设学习型单位,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法治”的建设是造福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需要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法律六进”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普法形式,方法和手段,重点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科技进步法》、《防震减灾法》、《公务员法》等,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建设“法治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某地方科技产业局工作总结

2011年主要工作:

一、科技中介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1、孵化器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先后帮助5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咨询和策划,帮助20多家企业进行资本运作,辅导10多家在孵企业申报资金和项目,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单位52家。

2、技术产权交易所功能不断强化。重新界定了政府与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关系;通过建立区(市)县、科研院所、高校和投资机构联系制度,引入优质资源;开展重大融资活动创造交易机会;聚集中介机构,活跃市场,在交易所的中介机构已达47家,经常性交易挂牌项目达400多项。

3、科技风险投融资步入规范化轨道。充分发挥了风险事业中心和“成都市创业投资协会”的作用,规范行业从业行为,协会会员达到61家;在资金投向上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成都迈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和1800万美元,全社会风险资本总额达50亿元。

4、咨询评估事业稳步推进。认真贯彻了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的规定,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科技顾

问团的作用,先后开展决策咨询和考察调研20余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意见20余条,被市领导批示、采纳4条;实施软科学研究,以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城市化等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

二、11个重大科技专项继续推进

全年共受理申报1142项,立项334项。

1、紧急启动“防治非典专项”,全市共受理项目申报152项,经专家评审,对迪康注射液、恩威乾坤宁等13个项目予以紧急立项,安排科技三项费363万元,社会资金配套1000万元。

2、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专项,10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通过了立项审批。

3、启动农村小康科技专项,对20个重大项目筛选引入了市场机制,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在蓉科研院所公开进行了招投标,总投入经费6894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投入360万元。

4、大力推进软件新产品开发专项,共受理申报项目234个,首批48个软件项目获立项支持,总投入经费近1.2亿元。

三、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取得新成效

1、进行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2、种子资金已安排资金694万元,支持129个科技项目的持有人实施成果转化。

3、全市评出科技进步奖100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33项。

六、市属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列入改革计划的5个开发类科研院所中,成都轻工业研究所已完成改革,其他4所将在年内基本完成。

2、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已经启动,第

一、第二农科所与四川农业大学整合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林科所、农机所也提出了启动改革的要求。

3、服务类科研院所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成都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等5个服务类科研院所正在加快前期准备工作。

七、高科技成都建设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1、召开了全市科技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了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区(市)县标兵和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2、围绕全面提高市民科技素质,重点抓好了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中小学生“爱科学”科技月和科技下乡活动。

3、加强了对高科技成都的宣传。围绕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主题,组织开展了“高科技成都”系列宣传报道,开展了“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品牌行动”。

八、大力推动国际国内科技交流活动

1、举行了全球生物技术论坛-亚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分会、2011中国成都制鞋制革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中国国际软件研讨会暨软件合作洽谈会等科技经贸活动。

2、组团参加了第六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第五届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香港2011国际现代化中医药与健康产品展览会及会议和川港合作周中药分团活动。

3、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建的成都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已开通,“科院成都高科技产

业园已正式动工,与中科院共建研发机构10个,一对一合作项目正在筹划中。

4、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了市校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已经确定将温江区建成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院所聚集地,并在温江建立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也提出了在我市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意向。 2004年科技工作思路

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要以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纲要》为指导,以“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专项目标”为保障,紧抓科技成果转化??现“三新”、“三最”宏伟目标提供强劲动力。

一、启动“成都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编制工作,明确我市科技工作发展方向

为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成立以红林市长为组长,宏建副书记、康理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成都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编制的宏观指导。成立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

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一)加快高新区争创“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步伐

发展五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精密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形成五大产业链:信息安全、集成电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现代中药、光通信等五大产业链。

建设五大基地: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出口加工、信息安全产业、孵化创新及科技商务五大基地。

(二)推动七个重点基地(园区)的发展

继续支持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国家火炬计划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成都)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七个基地(园区)的发展。

三、实施八项科技示范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推动高新技术、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一)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示范工程。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全年建设10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完成先进制造技术应用项目10个;

(三)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科技示范工程。力争应用和推广农业新品种50个,建立农业新品种示范基地5个。建设包括无公害、有机、标准化在内的农业新技术综合示范基地5个。

(四)农产品深加工科技示范工程。全年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4个。

(五)“失业、失地”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年组织农民科技培训2万人次。

(六)人居环境科技示范工程。

(七)公共安全科技示范工程

(八)文化旅游科技示范工程

五、办好五个重大活动,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科技招商

(一)2004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

(二)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暨展示会

(三)第四届成都国际电脑节

(四)2004西部投资论坛

(五)科普宣传活动

六、完善六个科技服务平台,带动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

(一)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国际性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30个。

(二)创业孵化平台。我市孵化器面积在保持1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平台。

继续开展全国专利试点城市工作,制定“成都市专利保护办法”,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法律环境;继续推动区(市)县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设;发挥专利资助资金对创新工作和专利保护意识的激励作用;推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形成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四)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成都技术产权交易所以技术转移、科技企业投融资、科技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市技术和技术产权交易额力争达到50亿元。

(五)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以深化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全市聚集风险资本总额力争达到60亿元,实际投资额达到5亿元。

(六)咨询评估平台。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建立科技评估行业从业规范;发挥成都市科技评估中心作用,建立科技评估专家数据库,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为重点。

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能

(一)加强政策创新。按照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对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完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的软环境,使我市促进科技人才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的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深化市属科研院所改革。完成5个市属开发类科研院所的改革;积极推进4个市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与高校和科研单位整合的改革模式,力争在市第

一、第二农科所取得突破;做好5个服务类科研院所向科技中介机构转变的改革准备工作。

某地区关于信息化工作总结报告【荐】

信息化已经是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了,谁抓住信息化谁就抓住了未来。

未来信息化将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吴市长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我市信息化工作提出要求。按照会议安排,我先就我市信息化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我市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初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长期以来,由于观念、体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市的信息化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统筹规划不足、重复建设严重、信息孤岛大量存、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良性发展,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专门成立了XX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 为了规范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网上听证管理办法》、《12345市民热线管理暂行办法》、《XX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审核暂行办法》等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的锻炼和培训;初步组建了一支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本地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组成的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决策、项目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搭建了“两网一站“的信息化框架,为各项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XX党政网(电子政务内网)经过8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覆盖市、县、乡镇及市、区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宽带网络。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经过两期建设,完成了与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对接,接入了市级部门81个、区县10个,划分40多个单独虚拟专网,为我市开展电子化业务延伸、搭建商务平台提供了网络平台,有效降低了网络运行成本。

XX市政府门户网站(XX市公众网)是市政府信息公开、便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门户,自2002年底开通以来,整合了70多个部门、企事业单位、10个区县政府信息资源,网站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功能不断完善,2009年被评为全国地级市优秀政府门户网站。

(三)信息化的领域不断拓宽。

教育信息化成效明显,计算机辅助教育蓬勃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实现共享;医疗卫生领域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化管理;金融系统实现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实现了电子汇兑计算机联网和票据清算自动化;税务部门在税收管理、税收会计的核算、稽查、发票管理、与银行进行数据交换等方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公安、审计、人事、海关、财政、社保等系统信息化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先后建成了西南人才网、科技信息网、农经网、教育信息网等专业网络。党政公文网上交换系统、政府部门电子邮件系统、政府网上采购系统、网上招商系统、政务信息交换系统、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网上办理系统、空间地理数据共享平台等应用系统已经建成或正式启动;完成了“数字XX“工程中的示范系统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2345市民热线“、“网上听证“、“市民议政“等网上互动栏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12345市民热线“今年年初开通以来,共受理群众和基层单位有效信件15000余件,办理回复信件14000余件,总办结率

达到96.5%,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支持,有力推进了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

二、我市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全市上下对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全民信息化意识和全市信息化水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低效运营、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制造业品种较少,科技含量不高;软件开发业薄弱;信息服务业基本没起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大气候。特别是一些干部认为XX没有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这种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我市以信息产业为引导的产业结构升级。

四是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在网络和网站安全硬件和软件上,特别是信息安全管理上还有较大的差距。

五是投入机制还有缺陷。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三、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强力推进XX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

党的十七大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把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作为刚性任务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信息办具体负责统筹。在体制调整的过程中,各部门必须顾全大局,割舍部门利益,服从统一安排。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紧密跟踪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适时实施通信基础网络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具有高速率、智能化、综合性、广覆盖、出口流畅的城域网络通信平台,使网络平台能有效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急联动指挥、高清晰视频电视会议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各通信运营商已经建成的网络。在投入方面,原则上今后凡是市本级公共网络建设由市级财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建设,凡是不符合统一规划的条条系统和部门网络市财政不予支持;区县参照这种办法处理。

二是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数据管理中心、自然资源与空间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党政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建设,为“数字XX“各项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对已经建设的各类数据库,要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抵制。凡是新建设的数据库,一律统一在数据中心扩展,市财政对今后自行建设的数据库一律不予支持。要通过数据共享,为全面实行网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奠定基础。要加快建设容灾备份系统。

(三)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要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整个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带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重点抓

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先期是做好全市市级财政供养网站的整合工作,要运用先进的网站集群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部门网站,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市委、市政府已决定,以后市级财政供养网站中除极少数业务需要并经批准的外,都要整合归并到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财政将不再单独安排经费,请市信息办和市财政局共同把好这个关。网络的整合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是强力推进全市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办理及传输平台建设。此项工作涉及我市的所有部门和10个区县政府及部门,希望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下大力气推进。要通过应用现代办公手段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市政府办公室和市信息办在制订建设方案时,要把这个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同时要把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

三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严格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全面、正确、有效施行。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区县、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大力协调和支持,安排专门的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做,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

四是继续加强“12345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当前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数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不够,办理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走过场等现象还不少,比较集中的是城市管理、违章建筑、噪声污染、西区卫生等问题。各区县、各部门都要认真办理批转的每一封信,努力多为市民群众办实事。今年是市民热线开通的第一年,对办理工作的考核要严格逗硬,对办理成绩突出的要重奖,对长期办理不落实的要严惩。

五是抓好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目前技术设计方案正在加紧制作,待经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加快推进。各区县、各应急管理建设部门要组织本地区积极投入到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准备工作中来,要抓好应急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清理、收集、整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

(四)加快电子商务建设

积极探索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一是要积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搭建我市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市场化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二是要尽快建立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更新商务信息,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并作为网上交易的统一窗口;三是与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协调资金结算问题,积极推动我市电子商务网的形成,带动企业信息化发展;四是建立企业诚信管理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五)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最薄弱而需求又是最大的信息化领域,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托和重要内容。目前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试点,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

找准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先试点,再推开“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前期调查工作;二是夯实硬件基础,加强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示范点网络覆盖面和网络质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最终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信息入万家“。三是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和技术支持,解决农村“用不起“和“用不来“的问题,把“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信息化建设切实体现好;四是加强信息整合,建立统一的农村信息数据指标体系、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互通性、共享性和公用性,为农村提供最丰富、便捷的信息服务;五是健全保障体系,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加强服务体系、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政府扶持、多元参与、市场推动“等模式,保障发展资金的投入。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我认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少应该包括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经营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目前,我市的实际状况是,无论哪支队伍都明显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解决信息化人才问题,要多渠道想办法。一是尽快成立本地区的信息化协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分布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我市市一级已经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计算机学会等组织,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咨询上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二是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三是在编制许可的前提下提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信息化人才;四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七)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课题。我们要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我市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还没有建成这一严峻形势,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要结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尽量建设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三是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层层审核,严格把关,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四是要制订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信息安全事故;五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

同志们,信息化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运用信息化促进改革创新,推进我市各个领域的深层次变革还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把我市信息化工作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某地区科技局的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市科技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科技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排难而进,实施市级科技项目243个(软课题除外),年新增产值6.89亿元,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达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

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胜利召开。在去年以来一系列调研和相关文件起草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筹备,提请市委、市政府于6月份召开了新世纪首次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会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决定》,发布了《贵阳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1—2010年)》,下发了《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11—201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东作了重要讲话。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确立了“合作创新、重点转化、率先突破、引领跨越”的工作总方针,形成了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1810科技行动”,即建设一个具有贵阳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八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施资源与环境保护、高新技术产业化、循环经济、先进制造业、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金筑英才、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学技术普及等十大科技工程,并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制定了促进科技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自主创新已从科技发展的一般战略上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成为我市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聚集人才、资金、技术,建成了贵阳•中国地质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电子信息平台等四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贵阳•中国地质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由我市和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组建设,主要根据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科技研发,在铝工业、磷化工、煤化工等资源型产业中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加速科技自主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由我市与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共同组建,该中心以服务全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为目标,整合省内外医药科技资源,集成科研优势,在较高层次和起点上开展特色中药民族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制药工程技术研究,成立至今已实施中药新品种研发项目6个,并为6家企业提供中药品种保护等服务。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市与贵州大学共同建立的以制造业信息化ASP共性技术研究与推广为主的专业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发改委信息化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项目。目前,该中心已向汽车零部件行业、制药行业的300余家企业提供了软件外包以及多种信息化应用服务,形成了初步的应用规模。贵阳电子信息平台是以服务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主,依托贵阳软件园

建立的电子信息公共技术基础服务平台,由IT成果展示厅、公共计算机网络中心、ERP公共实验室、综合测试实验室、软件检测中心、信息化工程安全评估中心、演示交流培训室、共性软件服务平台等部分组成,并争取省信产厅支持,建立了贵州省软件评测中心。

三、启动并建成了一批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启动,该基地占地56.8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引进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左右,今年以来,我们相继克服了招商引资、土地转让、运作模式、奖励补偿等困难,完成了土地选址、方案设计等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贵阳科技大厦软硬件环境进一步完善,引进培育孵化作用明显发挥。春晖博士园新入园高新华南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威霖软件公司、贵州艾迪威软件有限公司等3家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贵阳软件园二期基地正式入驻,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0多家,一批年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正在培育之中,省市领导多次到此考察调研。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正式投入使用,设有序厅、药用植物厅、药用动物矿物厅、贵州民族药资源厅、中药产业化厅、中药文化厅等六大展厅,展示珍稀濒危药用资源标本454种959份,其中植物类标本309种,动物类标本55种,矿物类标本64种,药业企业产品120多种,至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以来,已接待各类参观考察2万人次。

四、企业技术创新强力不断增强。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首次认定了贵阳市公交新能源、贵阳市数控线切割、贵阳市节能技术应用等17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7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288人,各类科研仪器设备233台(套),2011年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22项。同时,我们经过筛选,大力支持林泉机械厂技术中心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现已获得批准。

五、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加快新材料科技攻关,低成本太阳能多晶硅、铜基无银电接触材料、高分子蛋白调节因子、共混改性聚丙烯管材、高强度陶粒支撑剂等开发获得成功,高性能电解铜箔、优质中空钢等实现产业化。加快新药新品种研发,实施了注射用DNC冻干粉针、KR滴丸、伏格列波糖原料药、茵黄软胶囊等新药新剂型的开发。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先后在林泉电机厂、万顺堂制药、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公司、贵州力源液压公司、卓讯科技开发公司、永江仪表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了ERP、CAD等制造业信息化改造。以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磷煤铝等资源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实施了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市政路灯绿色照明、空气压缩机节能控制装制、煤矿废水处理自动加药、电石渣保温隔热材料、工业粉煤灰陶粒、餐厨垃圾的再生利用等一批生态型科技项目。同时,还实施了公交车油改气等一批重点高新技术项目。

六、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不断强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育开发,围绕花卉、水果、蔬菜、畜禽等城郊型特色农业,实施了花卉平台及组培车间建

设、葡萄设施栽培二次挂果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杂交水稻新品种农丰优256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甜椒新品种的扩大推广示范、安地斯亚果引种试验等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项目。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积极扶持我市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实施了“便捷熟食无害化、洁净化食品研发生产应用”、“牛初乳的开发应用及其产品的研制”等8个龙头企业项目。同时,我局还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投入100万元资金,在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七、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组织实施了“氟牙症发病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中催乳素和雌三醇的临床研究”、“艾灸治疗高血压病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

6、白介素-10的相关性研究”等基础研究项目,开展了“贵阳市食品生产企业HACCP的培训与认证及示范企业的建设”项目,在江南大学举办了“贵阳市食品企业管理人员HACCP认证培训及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

八、科技奖励取得重大突破。按照《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对省、市有关部门、单位推荐的科技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评审,产生了2011年贵阳市科学技术奖共48项。首次评出了特等奖一项,填补了三年无特等奖的空白,评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8项。在我市首次设立了最高科技创新奖,对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和优秀创新团队给予50万元重奖,经认真评审,提请市人民政府对获2011年度全市最高科技创新奖的汇通华城楼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表彰奖励,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九、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的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试点建设评估。全年开展咨询服务500多次,其中开展管理咨询200多次、技术咨询完200多次、其他咨询100多次,走访、调查企业120多家。完成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其中: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8多项。目前,已获立项批准的有12项,获得扶持资金300多万元。贵阳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共接受申报、收集调查项目37个,新增担保项目5项,新增贷款担保金额2000万元,新增投资项目3个,投资金额355万元,并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贵州天信担保有限公司。新建了小河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建设的县级生产力达到7加,各项工作广泛开展。

十、产学研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落实市政府与贵州大学的全面合作协议,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4个,其中工业类10个,农业类6个,软课题1个,大学生创新资金项目7个,共支持科技三项费140.5万元。

十一、科技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通知》,对项目申报单位资质、项目论证评估标准、项目评估原则等进行明确界定,实行项目立项公示制度,分期分批通过贵阳日报对全年项目立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

督。试行项目招投标制,围绕全市科技发展重点和难点,经过认真调研筛选,提出了贵阳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贵阳市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贵阳市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指标体系研究、贵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科技支撑战略研究等4个软课题项目作为重点项目,面前全国招标,先后有武汉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站、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贵州省委政研室、贵州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等14家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单位参加投标,实现了我市科技项目管理的一大突破。

十二、科普工作向纵深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科普条例,启动了“贵阳林城”专题科普馆、“三小工程”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科普基地等一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抓好科技活动周活动,一是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合作,组织学生、机关干部、科研院所的职工参观。二是邀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韧举办“航天航空技术”的报告会,市直机关干部、民主人士、企业职工、学生、科研单位共600人参加了报告会。三是结合全国食品安全年的主题,举办了“关注食品安全与科技、共筑和谐社会”专题讲座,邀请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省食品协会汪思顺专家讲课,到会参加人员共300人。四是组织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发送科技图书3000册、科技咨询2283人、义诊接待群众2000余人,免费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多张。在继岩区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后,乌当区以科普惠农“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启动了创建工作。

十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以金筑英才工程为龙头,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以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贵阳市电子信息平台为载体,采取课题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现代中药研发人才培训班和电子信息技术培训班,培养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7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某地区科技局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全面启动《高科技成都建设发展规划》(成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落实“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全市技术创新与转化能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业环境不断改善。科技进步为我市实现“三最”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11年高科技成都建设总结

(一)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

1、城市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在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方面。为大力提高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与高新区及市级有关部门

联动,我局出资1000万元,形成5000万元政府引导资金,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公共共性技术平台;与市经委等5个部门联合,共同支持我市重点优势企业建立了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使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6个,初步建成我市公共技术研发体系。二是在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方面。围绕国家孵化器试点城市建设,今年大力支持了成都软件园、数字娱乐产业园建设,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推进“三个转变”,建成全国最大的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使全市孵化器达到29个,面积继续保持100万平方米,对入驻企业在政策和项目上重点支持,预计全市今年将新增孵化企业100家。三是在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平台建设方面。加快全国专利试点城市建设,出台并发布了《成都市专利保护办法》和《2003年成都市知识产权状况》(白皮书),制定了《成都市加强商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专利培训4000人次;在我市28家企业开展了专利试点工作;成立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6次专利行政执法检查,加大了对专利权人的保护和专利资金资助,今年已发放专利资金142.6万元,预计全年将超过150万元;1—11月,我市专利申请量达3943件,授权量超过2399件,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四是在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方面。加强与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分别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中科院成都分院建成了5个公司化运作的技术转移中心,搭建了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桥梁;完成资源整合的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已吸引47家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服务,今年以来挂牌国资出让项目219项,金额7.16亿元,成交13项,成交额4.07亿元;挂牌技术交易项目500项,合同鉴证成交项目866项,交易额2.76亿元。五是在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为营造风险投资环境,培养专门人才,邀请国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举办了“2011成都·西部投资论坛”;为110多家科技型企业包装项目,组织了6场风险投资活动,积极开展对外融资服务;以政府风险资金为引导,积极培育我市风险投资市场,目前在成都注册的风险投资和管理机构已达50家,注册资金约20亿元;全面推行投资项目的专业化委托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风险投资效率。在咨询评估平台建设方面。根据在蓉院士建议,按照省、市政府的安排,与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共同建成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开展院士咨询活动;成立科技评估中心,开展科技项目评估,积极发挥科技顾问作用,围绕全市重点行业的关键、共性和瓶颈技术,组织近100名专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械、能源与环保、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开展行业技术预测,形成《成都市相关行业技术预测报告》,为我市科技工作出谋献策。

2、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成效。在全市重点行业关键、共性和瓶颈技术预测基础上,发布2011年科研计划项目指南,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针对市场需要开展创新研究。实施科技初创企业种子资金、专利扶持、软件、新药研发、制造业信息化和农村小康科技等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启动了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失业、失地”农民科技培训、人居环境、公共安全、文化旅游等八项科技示范工程。今年共实施了294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引导企业投入近10亿元;调动了近300家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院所的3500余名科技人员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预计以上项目达产后,可新增产值近50亿元。

(二)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围绕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五大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集成全市科技资源,加快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集成电路产业化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等重点基地(园)的建设,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科技企业和产品,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聚集了一批人才,加快??展。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研发创新产业链技术,不断完善行业产业结构,推动这批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抓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实施“百家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训计划”,已开展了5期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并在科技资源上对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家,预计全年将达到91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0亿元,预计全年达到600亿元。

3、统筹城乡科技发展。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工作部署,重点在中药规范种植、粮油、花卉、果蔬、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成果开展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万次。继续支持成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都江堰川芎规范种植科技示范区、成都鲜切花产业科技示范园和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等24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农业信息化项目,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深入开展“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联合组织攻关,都江堰市基于NC的农村小康统计数据采集终端和基于Linux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农民小康状况及时监控和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成功试点。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1、创造城市科技氛围。组织我市有关新闻单位对高科技成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宣传,开展了“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建设小康”和“探访神奇动力资源库、展示高科技成都名片”系列报道;科技日报社先后派出3名记者进行专访,分上中下三篇分别报道了建设高科技成都战略构想、工作基础和成就,《成都日报》进行了全文转载。搞好重大科普活动。去年12月,我市在蒲江县举行了2011年“三下乡”活动开幕仪式;今年2月,在彭州市举行了第九届“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全市启动仪式;5月,在锦江区红星路步行街举行了第四届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及科技游园活动;与市委宣传部等7个部门联动,开展全市科普教育资源整合和专业化科普场馆(基地)建设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环境。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成果转化和人才资源转变的政策性文件,积极推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针对其长期存在的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分离的现状,在全国率先提出人、财、事集中归口管理,统筹协调改制工作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采纳,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科技体制改革的难题,有效促进了市属科研院所改制工作的有序推进。认真组织我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今年我市共奖项目100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60项。

3、加强对外科技交流,提高成都国际知名度。积极推动我市利用科技资源优势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暨展示会、2011西南区

域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论坛暨自动化仪器仪表国际展览会、2011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2011成都·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讨会和第四届成都国际电脑节等重大科技活动;特别是我市申办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成功,进一步提升了成都形象。

某地区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我区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创新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路子,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我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市)”考核,连续4年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区”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36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动漫软件企业,全区科技型企业达到159家;1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在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其中: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进出口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第二批试点企业;1个项目被认定为广州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我区2009年共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经费支持51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9%;全年安排科技经费1.37亿元;完成区级科技计划立项180项;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50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至2009年11月末,我区专利申请量1783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6.5%;专利授权1252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2.79%;我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6年获广州市政府部门“优秀门户网站”称号;我区顺利通过广州市各区(县)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考核,综合评分荣获广州市各区(县)第一名;我区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和制造园三大园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部、省、市、校、区共建的“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区科技局(知识产权

局)和区科协分别被上级评为“广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先进集体”和“广州市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着力开拓自主创新工作新局面。2009年是“科技工作落实年”,我局以抓落实、干实事、见实效为主旋律,深入贯彻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项科技工作要求,加快实施《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广东省人民政府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根据《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做好全区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打造***创新服务型总部集聚区的具体工作思路和对策,推动全区自主创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我区科技创新氛围。

(二)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

1、全年受理全区企事业单位申报我区科技计划项目283项,立项扶持180项,立项率为63%。其中:工业项目81项,农业项目30项,医疗卫生项目46项,企业研发中心认定项目8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重点分布在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配套、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灯光音响、动漫游戏、数控机床、珠宝首饰、输配变电和现代服务业等10大行业。立项项目(不含科学研究计划)总投入的研发经费为2.89多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48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9亿元;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占33%。项目完成投产后,年新增产值7.6亿多元,新增利税达2亿多元,申请专利135项,软件版权83项,发表论文130篇,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家。

2、以区“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为主线,培育我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中船柴油机、广日工业园、广汽自主品牌汽车、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家庭、生物医药等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实施,安排经费1810万元,用于扶持“基于IP网络的数字家庭高清媒体互动终端”等81项科技项目研发,引导企业投入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2.1亿多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和科技惠民力度,积极组织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力促进全社会自主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3、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增加科技投入。***银达公司创新工作方式,推出“***区中小企业振兴工程”,丰富担保产品品种,针对企业贷款时抵押物不足、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发了“速保通”业务,突破了以往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的固有模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年为全区403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融资担保14亿元,比同期增加40%,有效解决了我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局在***区村镇银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正积极参与***区村镇银行的筹建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切实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为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我区制定《***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和《***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我局积极组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与几百家中小企业进行对接,从与我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高校中聘请了100名教授作为第一批进驻我区100家中小企业的科技专家。通过借助大学智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作为科技专家进驻企业的交通补贴,帮助企业更好地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打造产学研合作实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交流,为推动我区产学研的工作进程提供有益借鉴。

(四)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进一步提升对广州“南拓”的承载力,我区把营造创新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产业。安排科技经费3510万元,扶持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器基地、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汽车研究院、广州中船船用柴油机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区重点引进项目、相关产业项目的研发园区、孵化企业的补助。为我区新一轮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五)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型企业认定的推荐工作。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强对区内企业进行科技政策宣传,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进行跟踪和上门辅导,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掌握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类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组织4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在指导申报材料、联系外部支援等方面全力协助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二

是积极做好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推荐工作。去年,广州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第二批“广州市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工作,我局组织了18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认定,同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认真地审核和把关,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经过努力,广州锐丰建业音响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

(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一是继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和申请工作,结合广州市专利申请灭零行动和专利发展倍增计划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挖掘专利申请源。去年,我区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去年提高较快,珠江钢管等8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永通公司等10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我区专利成果有效产出的新格局。二是加大专利申请的资助,发挥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为科技人员申请专利提供便利条件。全年,安排经费460万元扶持了18个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区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实《***区发明专利补贴实施细则》,对区内11家企业的21项包含发明专利的产品安排专利产品补贴105万元,给予补贴的专利产品年度实现利税5441万元。三是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专利法》。先后举办了2期培训班,共参加培训400多人次,邀请资深专家对新专利法中与企业关系较大的修改条文进行解读,并对我区最新出台的相关知识产权优惠政策进行宣讲,引导从业人员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四是积极协助开展知识产权专项维权工作,促进政府执法、企业维权、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

(七)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紧紧围绕科技兴区、人才强区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构建“科普宣传教育平台”、“社区科普平台”、“农村科普平台”、“青少年科普平台”等四大平台,有效地营造了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和谐广州”的主题,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各类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区科协获得2009年度“广州市全国科普活动日优秀组织奖。二是健全基层科协组织。去年,桥南街、沙头街、小谷围街和石楼镇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各镇街和各学(协)会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25支,总人数达300余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投资90多万元,在全区完成了69条村的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修建统一样式和规格的科普宣传栏69个,总长386米;建立科普活动站69个,总面积2518平方米;建立科普示范点42个;建立69支农村科普推广志愿服务队,总人数达1035人,超额超标准完成市科协下达的任务。市科协、市人大和及市政协在联合验收工作中充分肯定了我区的成绩。此外,还开展了“农科专家进农村”、“百名专家兴百企”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科学技术的平台。四是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节

目,放映科普电影,组织社区科普培训、召开座谈会等活动,为群众提供科普知识咨询和科技服务。五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加大对在校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力度,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去年3月,我区洛浦中学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年,共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活动30多项,送科技下乡10余次,科普讲座6场次,科普知识竞赛3次,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0000余份,赠送科普图书和养殖实用技术等书籍60000余册,科普挂图2000余张,科普光盘300余张,开展科普画展8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50期。

(八)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更高级阶段,“数据中心”和“数字大城管”开始为社会信息化增添动力。

一是继续深化信息化网络系统、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运维。进一步推广应用OA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深化网上审批项目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无纸化办公;推进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维护,完善网络、办公电脑设备、应用系统维护体系;配合广州市积极开展迎亚运信息技术与通讯保障工作;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一网式”协同办公平台。目前已有9个镇(街)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其余镇(街)政务服务中心也将于年底前逐步对外开放,23个局级单位使用“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审批”,方便市民及企业办事。

二是深化和巩固数据中心功能,全面铺开“数字大城管”项目建设。深化数据中心“一套图”系统建设,增加了重点项目、亚运、电子显示屏、空置厂房等全区性专题数据和沙湾村情系统等镇村专题数据,初步建立起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利用数据中心功能促进流管、计生数据交换联动平台和计生、民政、卫生信息联动平台以及区出生缺陷干预信息项目等系统应用;“数字大城管”项目已进入全区全面推广阶段,积极探索发动群众报案的新途径,在数字城管平台上开发公众短信、彩信热线举报等多种公众举报功能,正积极筹建区级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预计年初可落成,投入使用。系统自从2009年6月22日运行以来,截止至12月底,共发现城市管理问题937多宗,立案830多宗,结案550多宗,按期处理率从系统使用之初的不到50%上升到目前的83%;继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卫生、水利、国土、民政、公安、市政等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

(九)以配合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及应用迈向新高度。

配合迎亚运工程、广州新客站建设和大学城智能化管理等区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应用。截止至2009年12月底,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共完成近29000个视频监控点的建设,实现了100%行政村、85%社区覆盖的目标;1至10月份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直接破获案件123宗、间接破获案件1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75人,处理其它城市管理案件或事件974宗,为提升我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发挥了应有效能。

(十)以“三创”促“三新”,推动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

2009年,我们积极配合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区服务委员会开展工作,大力支持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坚持“部省市校共建、产学研用结合”,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坚持走“集聚、集成、集群、集约”的发展路子,按大基地、大产业思路加快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打造“构建自主知识产权新标准、培育互动高清信息文化新媒体、打造高端要素集聚新产业”的“三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目前国家基地已立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46 项,发布 16 项;已集聚AVS、DRA、DRM、DiiVA等十大国家、国际标准。国家基地在***和云浮分别开展了“互动高清、安全播出”为特点的技术创新和机制融合试点工程。***区数字家庭应用示范试点工程规模已从万级试点向十万级的试点跨越。加强对数字家庭“研发园”、“商务园”,“制造园”三大园区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招商。数字家庭研发园启动区在一年多时间聚集了5大技术支持中心、26家研发中心,72家企业。数字家庭商务园(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的启动园区(包括天安节能科技园部分和番山科技创业中心2号楼)已经成功建成,进驻了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深圳远望谷公司等现代信息服务业龙头机构和企业。已经制定数字家庭制造园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方案,正在规划建设数字家庭制造园启动区。

(十一)狠抓基础工作,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创先河。

以“广州市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镇(街)无线电属地管理体制,纳入行政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基层工作指引,区、镇(街)二级无线电管理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开创省、市先河。圆满完成全区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做到情况清、责任明,为加强我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升无线电频谱资源、站址资源的科学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行政基础。清理违法使用对讲机专项行政执法活动成效显著,全区检查对讲机通信设备达12914台,占全国检查工作总量的11.05%,全区合法申请、使用对讲机的用户成倍增长,达到了清理前的11.5倍,无线电通信秩序与无线电通信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站址资源规划。颁布了《关于加强高地和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台)站设置管理的通告》,加强站址资源和高地、高层建(构)筑物无线电工程的管理,建立站址资源管理机制,减少大功率固定无线电台(站)潜在安全隐患。成功完成大学城违章建筑清拆、区中心医院整体搬迁、区十二届龙舟赛等大型行动、活动及国庆60周年、601专项行动、各类型考试考场的无线电通信与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无线电管理保驾护航作用。强化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寓无线电法制宣传教育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通信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全社会依法守法意识、防灾减灾意识的迅速提高。

2009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的支持和全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区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科技产业特色仍不够明显,有影响力、有亮点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产品不多;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须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应用的空间仍有待拓宽;五是无线电管理行政资源不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某地区科技局最新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及“振兴工业经济”的总体部署,以实施“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民生、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科技宣传”六大科技行动和开展“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产业化关键技术

攻关,迅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眼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现状调研和积极谋划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技术攻关重点,实施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市工业发展提速、工业产值提升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获得成功。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2月份启动了贵阳创新型试点城市申报工作。3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向科技部推荐贵阳市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随后,省科技厅副厅长陈训亲率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的有关同志赴北京汇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4月6日,科技部正式函复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将贵阳市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编写完成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相关实施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二是白云区和清镇市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白云区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白云”为主题,清镇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积极向国家科技部争取,于今年5月7日,白云区和清镇市正式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同时培育的花溪区获批准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三是已有三个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小河军民结合(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化基地、贵阳国家高新区新天园区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白云动漫产业园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三个国家级基地已于5月18日正式授牌。

二、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搞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策划、筛选、评审和实施。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各类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工业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撑。2010年组织申报国家、省级项目237项。其中,组织申报国家级项目55项,获支持52项;组织申报省级项目182项,获支持178项;获国家、省级创新基金项目数较2009年的49项增加了35%,获支持资金额度较上年度的2145万元增长了30%。201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管理全面实现了网络信息化,全年共收到1000余个申报项目,获立项项目394项,安排资金10407万元。其中:科技支撑计划安排163项,支持资金2133.5万元;政策引导计划安排125项,支持资金1490.5万元;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安排28项,支持资金863万元;重大专项计划安排20项,支持资金4095万元;中药现代化专项安排29项,支持资金580万元;科技“双20”工程安排29项,资金1245万元。此外,还安排了科技风险投资基金1500万

元,高新区科技合作计划专项资金1500万元,科技计划管理费410万元。

二是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根据贵阳市重点产业创新计划,我局加强需求调研、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凝练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了“贵阳市现代烟草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模型建立及污染控制应用、三网(互联网、移动网、固话网)融合音视频增值服务平台开发及推广”等20个重大科技专项,并以项目为依托,打造了小河装备制造、锂离子电池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小河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功升级为省级,正积极申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三是加大对重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市科技局以抓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继续实施了科技“双20”工程,想方设法大力提升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重点项目重点关注、重点跟踪,积极为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和进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如推进枫阳液压多路阀技术瓶颈的解决、推进贵铝华科高强度铝合金的转化应用等。

三、实施科技创业行动,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一是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市科技局通过认真调研,把“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中小企业”确立为今年“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的主题,开展了“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年”活动,通过编印服务手册、金融支持、科技特派员、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等服务,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建成贵阳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成果展示平台、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以及贵阳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制定出台了《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管理办法》,吸纳了全市范围内科研部门、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8家单位的526台大型仪器设备进入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为贵阳市的78家企业与41家科研机构免费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访问量达3.7万人次。活动开展以来,已重点服务了企业100家。

二是强力推进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2010年以来,市科技局强力推进西部研发基地各项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单位也加快了工程进展,目前各项工作正深入有序推进。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建成后,孵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

四、实施科技金融行动,努力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一是在起草《贵阳市科技金融工作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好利益机制,与重庆银行贵阳分行、上海浦发银行贵阳分行等几家股份制银行共同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贷款合作平台;二是以风险投资公司为载体,发起设立了贵州省首支创业投资基金,成功申请到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30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0090万元;三是抢抓2009年国内创业板开

通的机遇,筛选有上市潜力的企业进行培育,已先后为10余家企业提供了上市可行性分析,其中有8家企业已具备基本条件并有可能在近2年内上市。

五、实施科技民生行动,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一是“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扎实推进。按照“三创一办”和我局与市政府签订的2010年度“两湖一库”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结合现阶段“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的实际,今年计划继续安排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00万元,实际安排资金690万元,启动实施了《“两湖一库”湖滨水淹区生态修复工程配套技术与综合评价研究》、《两湖一库沉积物磷和重金属的释放机制与原位控制技术研究》、《贵阳市“两湖一库”典型地带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个科技攻关专题研究示范项目;继续支持实施《贵阳市生态水网科技规划》和《“两湖一库”汇水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

二是“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重大科技专项全面启动。经过多次调研踏勘和反复论证,安排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00万元,集成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环科院、贵州大学等省内外技术力量,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全面启动《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特征恢复与重建成套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围绕“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总体规划”、“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状况综合调查”、“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普查及基础信息名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综合集成”五大子课题开展喀斯特高原地区湿地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建立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着力提升湿地建设科技水平,打造湿地生态科技示范“样板”。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来自北京、贵阳两地的博士、专家联合攻关团队,深入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各课题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围绕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生物现状等各项基础调查和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六、实施科技人才行动,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一是开展了《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作为我市2010——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子课题,撰写了《贵阳市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供全市人才工作大会交流参考。二是积极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协助市委组织部成功引进高潮博士到贵阳市创业,并列入国家“千人计划”,实现了我省该项工作零的突破。三是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锻炼人才。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如以“两湖一库”科技攻关项目建设为平台,聚集、培育和建设了贵州师范大学、中科院地化所、贵州大学的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团队;依托贵州大学、三联乳业、好一多等产学研结合平台,为我市奶业发展聚集了骨干人才队伍。四是成功举办了12期“科技大讲堂”。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贵阳市科技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我市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参

加了培训。按照上级有关安排,选派了5名相关人员赴日本执行JICA 以水环境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

七、实施科技宣传行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认真筹办了2010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科技活动周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切实做好本届科技活动周的各项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成功举办了2010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送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产学研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论坛等一系列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市科技局在科技大厦建立了长期性科技成果展示大厅。展示大厅面积共800平方米,分为一个序厅及八个主题厅,包含有:六大产业振兴计划、现代药业、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展示内容,以技术为主、相关产品为辅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多媒体、体验环境、三维演示等多种方式来使展示内容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二是两大论坛成为科技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渠道。7月31日,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专题举行了科学与技术论坛。论坛围绕“强化科技支撑,应对环境挑战”主题,多位专家发表了演讲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形成了《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科学论坛成果》、《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技术论坛成果》,实现了“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增强实效”的预期目标。8月24日,“2010年国家高新区战略研讨会及国家高新区(贵阳)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贵阳举行,会议围绕“发展绿色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主题,就如何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手段建设低碳型园区、生态型园区、创新型园区等进行了讨论。今年在我市举办的两大论坛,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宣传的水平和创新型城市的形象。

三是开展科普和科技知识宣传工作。邀请省科技厅厅长于杰为市、区两级干部讲解全省“十二五”科技规划,小河区在8月23日邀请于杰厅长作了“科学发展与科技管理工作”的专题讲座。市科技局还通过其他各种平台宣传和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发挥科普工作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八、提高执行力,全面落实 “三创一办”工作任务

一是“左右互动”建机制,加大“三创一办”工作的协调力度。根据创建目标要求和责任分解情况,积极与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关于在“4.26”、“5.18”活动期间开展激励发明创造活动的通知》,鼓励提交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对申请专利的企业或个人给予1200元补助;积极与市科协等部门对接,共同研究加强贵阳市街道、乡镇科普设施建设,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配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委等部门加大对全市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和循环经济项目的申报和支持力度。

二是“科技驱动”强载体,找准“三创一办”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科技工作实

际,加大对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密切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科技项目申报、资金安排重点向涉及创建工作方面倾斜,比如奥体中心;结合“两湖一库”科技攻关工作,加大污染防治科技投入,一批实用新技术在“两湖一库”治理中得到初步应用;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并获成功,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上下联动”抓落实,营造“三创一办”工作的良好氛围。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创建方案和实施计划,抽调了2名同志到市“三创一办”有关机构专职从事相关工作;通过召开干部职工会、党组会、局办公会等形式,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及“三创一办”指挥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组织局系统志愿者开展春季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活动,在机关提倡减少使用一次性饮水杯等行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利用周末双休日的时间,上街开展“绿丝带”志愿者交通协勤、纠正不文明行为活动,在贵阳药用植物园、修文县龙场镇放马坪村开展了“打造绿色家园,共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植树造林活动。

九、强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更趋健全

为了适应科技工作新的发展形势,我局加大了政策法规工作的力度。起草了《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和《贵阳市科技奖励办法》两部规章,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施行。贵阳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 8月份由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并于12月份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两次审议均顺利通过,预计于明年上半年颁布实施。由我局牵头编制的市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贵阳市“十二五”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区域创新体系等八个子规划及支撑研究已顺利完成,并面向全社会征集了“十二五”期间拟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目前,省内外专家及市政府相关部门意见已征求完毕,待进一步修改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正式实施。

十、大力推进下属科研转制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2010年是我市国有科研机构转制过渡延长期的最后一年,为维护和谐稳定并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我局积极帮助下属转制单位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帮助宏图公司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软件测评等信息化服务方面培育市场生存和发展能力;帮助海科公司凝练和策划了“雪莲果深加工产品开发”、“灵芝系列产品”等一批科技项目,同时帮助海科公司将已有的化妆品项目升级换代,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组织有关专家帮助植物园制定《贵阳药用植物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案》已报请政府决策,探索建立贵阳药用植物园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经营并举的发展模式。

某科技部主任的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要真正的实现惠民,回馈社会。

2010年,我作为市政协经济科技委主任,积极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带领全委同志,按照年初市政协主席会议通过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计划,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科技兴市这一战略方针,积极组织开展我市经济和科技领域的视察和调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开展对引资企业的帮扶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开展履行职能的创新。经过不懈努力,我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

一、开展的几项主要工作

1、围绕人民安居乐业,组织开展防震抗灾视察活动,受到各方重视。

近年来,我市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日渐强化,在购置房屋时对房屋抗震特点、已住房屋的抗震能力以及地震应急演练等方面,有强烈的知识需求和保障需求。为此,我和全委的同志一起,在政协分管主席的带领下,组织部分教育、科技、医疗、气象和建筑行业的政协委员,开展了防震减灾视察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市地震局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配合。委员们通过观摩模拟地震的演示、主管部门的工作汇报和专家的介绍现场咨询互动,对我市地质结构主要特点、预期地震的概率大小、地震监测与预报的基本现状、防震减灾主要措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我市地震业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作了共同的剖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对政协委员关注防震减灾工作给予肯定。

2、围绕经济健康发展,深入组织开展创建“低碳**”调研活动,取得较好成效。

如何密切关注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动向,“闻风而动”、甚至“动在风前”,以在低碳经济为主流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占得先机,借助率先构建“低碳**”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和江苏省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以尽快实现**经济社会的更大突破。这是我市广大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和全委同志一起,及时组织开展“关于打造‘低碳**’”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经济社会部门和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等途径,了解决我市打造“低碳”城市的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分析优势与劣势,汇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7项共20多条意见和建议。如:注重规划先行,在城镇规划中不断融入“低碳”理念;立足节能减排,构建**“低碳”企业的核心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碳农村”的新形象;培育全民“低碳”价值观,建设**“低碳”文化;运用科技手段,创建“低碳**”的信息管理系等。这些建议等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指示,引起了各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另外,我还参与了由市政协统一组织的多次视察和调研活动。如:关于地税工作情况的视察、关于气象工作情况的视察、关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视察等活动。我还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实际,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3、积极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帮扶引资企业稳步发展。

作为经科委主任,我积极带头并要求全委同志,将招商引资和企业帮扶工作牢牢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抓。重视对已经招驻**的企业的帮扶。经常走访进驻软件园的“**炫彩软件有限公司”,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工作。在办公用房调整、与本市金融业协作、人员招聘等方面,给了企业大力帮助。目前运行状况良好,是目前开发区中具有较高软件开发水平的企业之一,技术研发力量雄厚,市场前景广阔。在市政协的统一部署下,一年来,我委的同志多次奔赴昆明、苏州、南京等地,动员一切力量,托亲找友拜访企业老板,收集和分析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宣传**投资环境,发扬“钉子”精神,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目前,有几位企业家即将来**考察。

4、围绕组织经济科技调研职能,创新我委的业务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政协委办负责人,我一直注意改善部门领导和管理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方面,围绕工作目标,带领全委人员,扎实开展工作。在履行职能的同时,我们注意总结组织视察调研工作的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解放思想,更新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二是加强与外市政协经科委的工作交流,向兄弟市政协经科委学习取经,拓展视野,广开思路,取长补短。三是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委员小组、县区政协经科委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发挥与县区政协建立正常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交流工作经验,拓宽参政议政渠道,进一步创新我委的各项工作。

二、理论学习、品行修养、廉政建设

1、注重实效,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牢固树立“学习立身”的理念,强化学习意识,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渴求、一种责任、一种任务。不仅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能,还注重学习经济科技、法律法规以及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等。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充分认清**发展面临的机遇,认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从严要求,规范自身廉洁自律行为。作为长期在政协机关工作多年的一名正处级干部,注重自身廉洁奉公、克已自律的修养。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下属、家属、子女和身边人,从易发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部位、环节抓起,源头控制。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营造反腐倡廉氛围,强化廉政意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廉洁自律的意识,自觉接受倡廉教育,规范廉洁自律的行为,严格遵守工作和生活的行为规范。

3、不折不扣,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踊跃参加各项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是提高廉政意识的重要途径。本人积极参全市和市政协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活动,严格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要求,一年来,本人及分管处室同志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违章违规行为。我的家人都在非经营性工作岗位上,没有违反规定和纪律。如:没有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及收受干股等行为,没有以其他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没有利用职务便利相互请托,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等。

三、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提高方面

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最缺憾的地方是,经济科技委虽然完成了一个招商引考核项目,但在大项目的推进方面,成效还不满意。同时,面临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热潮,面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新现象、新理论和新实践不断涌现,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在知识接受、知识更新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方面,还亟待有进一步的提高。

2011年,我将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和廉政修养,力争在招商引资方面、尤其在大项目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认真制订经济科技调研活动计划,更加深入研究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列出调研和视察主题,在加快经济转型、振兴新兴产业、城乡一体化、科技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实现更大突破贡献一份力量。

知识产权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年”等重大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高科技成都建设为主线,启动三项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继续推进八项科技示范工程,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争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市被省政府评为2003年—2004年度科技进步先进市,高科技成都建设被评为“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重大事件之一。

2011年,新增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04项。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00亿元,同比增长25%;1—11月,全市专利申请量6171件,授权量2678件,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2004年,我市科技竞争力在50个城市中排名第9位。

(一)编制成都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成都市知识产权事业“十一五”规划。

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从2004年初启动,成立了以红林市长为组长的规划领导小组。市科技局牵头,成立了规划小组和专家组,先后组织国内100多名专家学者开展战略研究和21个专题研究;形成的《成都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了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情况,阐明了我市科技发展现阶段特征,找出了目前我市科技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我市未来科技发展提出了建议;目前,初步完成了《2006—2020年成都市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2006—2010年成都市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并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市人大分管领导及部分人大代表,市政协分管领导及部分政协委员作了专题汇报,分别征求了市级有关部门及部分科技顾问、院士、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意见,将于近期上报市委、市政府,预计年内完成编制工作。成都市知识产权事业“十一五”规划工作同步进行,年底全面完成。

(二)实施城乡协调发展科技专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设立城乡协调发展科技专项计划,制定《城乡协调发展科技专项计划实施意见》,经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转发(成委办[2011]1号)实施。目前,已在金堂、彭州、新都、新津、蒲江和都江堰开展特色产业示范,并给予了600万元的资金支持。以实施《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科技示范工程》、《农产品深加工科技示范工程》和《“失业、失地”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工程》为支撑,围绕特色产业、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推广、星火科技培训、农村信息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科普等方面,开展城乡科技协调发展示范,今年我市有12个项目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通过示范提高科技对区(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施新型工业化科技专项,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支撑。

设立新型工业化科技专项计划,制定《新型工业化科技专项计划实施意见》,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示范工程》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为抓手加以实施。在我市建立首批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首个国家火炬计划数字娱乐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并以基地公司为载体,搭建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公共技术平台,获国家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资质,取得项目立项授权,为我市2家企业争取到“创新项目服务机构”资质,并注册了申报项目企业132家,向科技部推荐项目88项,同时出台了《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稳步推进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组建了数字媒体产业技术联盟和信息安全产业技术联盟。大力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继续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开展了“初创型科技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等6期专题培训活动,参加人数超过800人次。在生物与医药科技领域,制定《成都市生物材料技术及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0)》,经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实施;成立了成都中医药现代化协会,启动我市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工作,完成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支持四川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搭建了我市中药分离纯化及中药药物标准化研究公共平台。

(四)实施社会事业科技专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我市社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以继续实施《公共安全科技示范工程》、《人居环境科技示范工程》和《文化旅游科技示范工程》为切入点,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事业科技发展项目,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综合集成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投入1000万元科技经费,推动国家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食品安全技术的研发,促进医疗保健及生活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促进人居环境建设;加强重大历史文??掘与保护。目前,已完成《沙河上游小区域污水治理研究与示范》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青铜器研究与青铜器保护》项目。

(五)完善城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创新与转化服务功能。

围绕以六大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加强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创新市、院(校)合作工作机制,推动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设立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服务机构,为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基金提供服务。加快孵化器建设,鼓励孵化器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目前,新入孵企业150家。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余家产

权交易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与地方和高校共建的技术转移中心之间远程项目登陆联网及项目免费挂牌,聚集会员49家,鉴证登记合同项目512项,挂牌项目3378项,实现交易额3.61亿元,预计新增投入1.95亿元、新增产值34.53亿元。科技风险投融资服务机构通过与各级投资机构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多渠道为科技企业开展投融资服务,为40余家企业推介重点项目140项,注册申报项目20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加强专利申报代理等中介服务工作和制定专利保护具体措施,为企业建立专利保护制度提供支持和服务。咨询评估服务机构在做好科技项目评估的同时,受委托对温江区花卉博览会后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出让及彭州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事项开展了咨询研究。

(六)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围绕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开展全市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发布《2004年度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编发《知识产权在成都》画刊,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暨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周”活动;修订《成都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专利资金资助力度,预计全年将资助专利项目1800项,金额250万元,同时,我市有14个项目获省专利实施专项补助资金项目资助;与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互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执法行动,特别加强了对会展知识产权的执法检查;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市级培训800人次。通过努力,我市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首批3个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之一,目前,争创工作正有序推进。

(七)落实“项目年”工作,重大科技活动成效显著。

一是成功举办首届“成都科技节”。由科学论坛、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科技游园、科技成就展、科技竞赛与交流和区(市)县活动6大板块构成的首届“成都科技节”,突出“市民的科技节日”主旨,在各级各部门的相互合作下获得圆满成功,6所高校、26所驻蓉科研院所、15个科普场馆(基地)、19个区(市)县及高新区组织了近100项大型活动和近1000项基层活动;15位院士、1000余名专家参加了各项活动,有300万人次的群众通过各项活动直接受益;各级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新闻达300余条。活动期间,科技魅力激动蓉城。二是成功举办2011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本届中医药博览会展出面积1.5万平方米,展出摊位600个,参加展览和交流的项目2100余项,参展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350余家,集中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成果,充分体现了体现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搭建了中医药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同时,2011成都企业信息化促进交流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发展动态和对策研讨及产业化论坛、“三下乡”、科普宣传月等科技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做好2012年在我市举办的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前期筹备工作,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向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联合会年会作了年度筹备工作情况汇报;组织我市36个项目参加第八届北京科博会、5家企业10个项目参加深圳高交会。

(八)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按照市规范化服务型建设领导小组部署,结合科技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2011年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实施意见》,对我局审批事项进行再次梳理,再造市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局窗口服务流程,成都市专利资助资金审批事项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将以前需经过申请、三次审查、部门汇总、批准拨付等多项手续的工作流程,

缩短成直接在市政府政务中心窗口完成审核并实施拨付。配合市信息办加强了窗口与机关业务处室协同平台建设,优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限,提高了服务效率。创新科技计划管理,初步建立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体系。大力推进机关法制和制度建设,在强化法制学习的同时,制定了《调研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外出登记暂行办法》,修订了《督查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使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日常工作更加规范、便民服务更加周到。

本文来源于

工作总结网(www.daodoc.com),如需原创稿件,请登陆工作总结网

推荐第6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XX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为确保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开好头、布好局,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工作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手段,进一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我市产业科技平台优势,实现了我市县域特色经济快速、有效、持续、科学发展,推进了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今年我市开展重大科普活动4次,申报xx省科技成果3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1项。

一、加大产业科技创新,为我市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由于我市中药材品种退化和变异,造成中药材品质差、产量低这一问题一直严重地制约着我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我们以xx农业大学、xx大学和xx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开展了组培脱毒和工厂化育苗。今年重点组织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在中药材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完成了南星、薄荷、牛膝、白芷4个道地中药材品种的颈尖脱毒和生物组培研究,进一步改良了我市中药材品种;二是引导安国同鑫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生物肥即酵素菌技术开发项目的攻关工作,通过建立生物钾肥生产车间,发展中药材提取生产过程中废渣的再利用,再升值产业,既能减少废渣排放量,又能实现废物利用,延长产业链条,落实了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指示精神;三是组织安国市丰原气肥厂开展了生物叶面肥—二氧化碳气肥棒的科研攻关,目前该项目已申报了2012年xx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争取得到省科技厅资金或政策支持。

2、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打造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

以中国农业大学、xx农业大学、xx大学及xx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进一步强化了我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是依托XX年下达的xx省科技支撑计划,组织安国市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和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在xx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安国建立500亩祁瓜蒌、祁山药单品种规范化种植基地;二是进一步抓好了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霍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核心区建设,试种中药材生物组培品种达到4个,带动全市1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发展;三是在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完成小白嘴药食两用山药产品有机认证的基础上,依托祁山药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建立安国市第一个中药材单品种精品种植区,将霍庄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特色产业观光旅游景点和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四是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了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品种分布,特别是对我市中药材种植大户进行了登记、建档,为推进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和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科技平台,建立了四大产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依托国家星火学校即安国市中药材技术培训学校,通过完善霍庄村等农村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今年开展重大科普活动4次,5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此次活动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结合我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科技培训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社会氛围。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药农进行培训,真正使这次活动做到有内容、有实质、有效果。此次活动共培训农民1200人次,发放科技宣传书画8000多份,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七次。7月聘请xx农大教授马春英老师等多名专家在我市中药材种植核心区开展了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良种繁育为内容的农村科技培训,此次培训药农达3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8000多份,科技书籍XX多本。同时协助安国市中药研究所加快了集安国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材加工标准、中药材炮制规程、药膳内容为一体的《中药宝典》书籍的出版工作,协调安国市伊康药业有限公司出资4万元,解决了出版费用不足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国市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国市药业产业研究发展中心、xx省中药材gap安国市研究中心建设,通过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建立了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与中国农大、xx农大、xx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新的合作机制,构筑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科研平台服务体系。

三是依托xx省科技传播站、保定市中药材产业科技专家工作站的专家团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健全了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基层组织,建立了安国中药材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今年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申报成功了3项省级科技成果即安国市栝楼专业协会申报的无公害栝楼田间生产技术规程,xx国槐长寿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槐豆茶饮料及制备方法,安国市医院申报的硫化氢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四是依托安国科技信息网站,探索专家与农民网上互动新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了具有安国特色的中药材产业信息服务体系。

三、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市科研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了科技兴企战略和科研项目建设工作,按照“科技工作抓项目,项目建设抓规范”的工作原则,加大了药业企业科研项目攻关能力和科研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了国家、省科技主管部门对我市的支持。

今年我市科技项目工作,紧紧围绕我市现代中药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以提高企业科研水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组织企业、科研单位结合自身技术状况和发展需求,描准本领域技术发展方向,开展科研攻关。一是组织安国亚东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即参白痛经颗粒,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目前科技部项目计划已下达,项目扶持资金共70万元,到位资金49万元。二是组织昌达饮片公司会同xx大学一起承担了XX年xx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该项目依托xx大学,在我市推广中药材组培脱毒新品种,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期两年,目前xx省科技厅计划已下达,并拨款30万元予以支持。三是组织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和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实施了xx省三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以xx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安国建立2个道地品种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目前省科技厅项目到位资金26万元。四是组织药都集团、金木药业两个公司申报了xx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目前我市申报的两个项目均通过了省厅专家组的初步验收。五是组织我市9家企业申报了xx省2012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

四、地震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

一是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开展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服务台,悬挂横幅,布置展板,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地震法律法规和地震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掌握了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高了地震预防、自救、互救、心理承受能力及鉴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增强了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是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与市发改局、规划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为我市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是搞好地震工作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三网一员”建设。按照《xx省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办法》,构建了全市各乡镇一名付乡镇长为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全市198个村支书或村主任为村防震减灾联络员的我市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

五、知识产权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今年按照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保定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安排部署,结合安国市实际,今年在我市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类侵权行为和制售假劣现象。

1、强化领导 提高认识

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王占祥为组长,市政府办主任,科技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为“双打”行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积极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市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双打”行动进展情况做了专题报导,在重点超市、重点市场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向社会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媒体宣传职能,形成全民动员的社会氛围。

2、确定重点,任务细化,明确责任

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了“双打”工作方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新品种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城乡结合部、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区,以图书、音像、软件、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为重点查处产品 和商品,加大整治力度,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和互联网领域、司法衔接四个环节,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工。

3、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积极投入专项行动中

根据我市统一部署,紧密结合“雷雨” 行动、“天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共立案3起,破案3人,行拘3人,捣毁侵权窝点3个,查扣涉案物品8件,特别是查处了xx塑料彩印厂非法加工印刷天津日商卫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小护士”卫生巾包装案,销毁“小护士”塑料包装电雕版6块,查扣“小护士”塑料包装657747个,查处x水泵配件门市部郝xx非法组装伟尔矿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warman”牌水泵8台,涉案金额25万元。

六、二0一二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市科技、地震、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二0一二年我市科技、地震、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强化项目管理,建立新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我市企业科技项目库,通过企业申报、深入企业调研等手段建立我市第一个企业科研攻关、成果推广项目库,针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指南,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继续加大与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联系,做好我市科技工作,相关企业情况的汇报工作,争取上级最大支持。三是抓好当前我市承办项目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监管力度,指导项目承办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合同和项目方案。

推荐第7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为确保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开好头、布好局,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工作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手段,进一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我市产业科技平台优势,实现了我市县域特色经济快速、有效、持续、科学发展,推进了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今年我市开展重大科普活动4次,申报xx省科技成果3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1项。

一、加大产业科技创新,为我市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由于我市中药材品种退化和变异,造成中药材品质差、产量低这一问题一直严重地制约着我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我们以xx农业大学、xx大学和xx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开展了组培脱毒和工厂化育苗。今年重点组织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在中药材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完成了南星、薄荷、牛膝、白芷4个道地中药材品种的颈尖脱毒和生物组培研究,进一步改良了我市中药材品种;二是引导安国同鑫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生物肥即酵素菌技术开发项目的攻关工作,通过建立生物钾肥生产车间,发展中药材提取生产过程中废渣的再利用,再升值产业,既能减少废渣排放量,又能实现废物利用,延长产业链条,落实了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指示精神;三是组织安国市丰原气肥厂开展了生物叶面肥—二氧化碳气肥棒的科研攻关,目前该项目已申报了2012年xx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争取得到省科技厅资金或政策支持。

2、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打造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

以中国农业大学、xx农业大学、xx大学及xx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进一步强化了我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是依托XX年下达的xx省科技支撑计划,组织安国市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和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在xx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安国建立500亩祁瓜蒌、祁山药单品种规范化种植基地;二是进一步抓好了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霍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核心区建设,试种中药材生物组培品种达到4个,带动全市1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发展;三是在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完成小白嘴药食两用山药产品有机认证的基础上,依托祁山药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建立安国市第一个中药材单品种精品种植区,将霍庄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中药材特色产业观光旅游景点和xx省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四是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了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品种分布,特别是对我市中药材种植大户进行了登记、建档,为推进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和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科技平台,建立了四大产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依托国家星火学校即安国市中药材技术培训学校,通过完善霍庄村等农村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培训体系,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今年开展重大科普活动4次,5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此次活动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结合我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科技培训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社会氛围。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我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药农进行培训,真正使这次活动做到有内容、有实质、有效果。此次活动共培训农民1200人次,发放科技宣传书画8000多份,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七次。7月聘请xx农大教授马春英老师等多名专家在我市中药材种植核心区开展了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良种繁育为内容的农村科技培训,此次培训药农达3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8000多份,科技书籍XX多本。同时协助安国市中药研究所加快了集安国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材加工标准、中药材炮制规程、药膳内容为一体的《中药宝典》书籍的出版工作,协调安国市伊康药业有限公司出资4万元,解决了出版费用不足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国市药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国市药业产业研究发展中心、xx省中药材gap安国市研究中心建设,通过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建立了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与中国农大、xx农大、xx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新的合作机制,构筑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科研平台服务体系。

三是依托xx省科技传播站、保定市中药材产业科技专家工作站的专家团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健全了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基层组织,建立了安国中药材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今年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申报成功了3项省级科技成果即安国市栝楼专业协会申报的无公害栝楼田间生产技术规程,xx国槐长寿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槐豆茶饮料及制备方法,安国市医院申报的硫化氢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四是依托安国科技信息网站,探索专家与农民网上互动新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了具有安国特色的中药材产业信息服务体系。

三、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市科研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了科技兴企战略和科研项目建设工作,按照“科技工作抓项目,项目建设抓规范”的工作原则,加大了药业企业科研项目攻关能力和科研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了国家、省科技主管部门对我市的支持。

今年我市科技项目工作,紧紧围绕我市现代中药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以提高企业科研水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组织企业、科研单位结合自身技术状况和发展需求,描准本领域技术发展方向,开展科研攻关。一是组织安国亚东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即参白痛经颗粒,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目前科技部项目计划已下达,项目扶持资金共70万元,到位资金49万元。二是组织昌达饮片公司会同xx大学一起承担了XX年xx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该项目依托xx大学,在我市推广中药材组培脱毒新品种,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期两年,目前xx省科技厅计划已下达,并拨款30万元予以支持。三是组织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和昌达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实施了xx省三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以xx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安国建立2个道地品种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目前省科技厅项目到位资金26万元。四是组织药都集团、金木药业两个公司申报了xx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目前我市申报的两个项目均通过了省厅专家组的初步验收。五是组织我市9家企业申报了xx省2012年度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

四、地震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

一是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开展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服务台,悬挂横幅,布置展板,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地震法律法规和地震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掌握了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提高了地震预防、自救、互救、心理承受能力及鉴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增强了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是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与市发改局、规划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为我市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是搞好地震工作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三网一员”建设。按照《xx省地震群测群防管理办法》,构建了全市各乡镇一名付乡镇长为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全市198个村支书或村主任为村防震减灾联络员的我市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

五、知识产权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今年按照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保定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安排部署,结合安国市实际,今年在我市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类侵权行为和制售假劣现象。

1、强化领导 提高认识

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王占祥为组长,市政府办主任,科技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为“双打”行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积极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市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双打”行动进展情况做了专题报导,在重点超市、重点市场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向社会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媒体宣传职能,形成全民动员的社会氛围。

2、确定重点,任务细化,明确责任

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了“双打”工作方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新品种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城乡结合部、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区,以图书、音像、软件、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为重点查处产品 和商品,加大整治力度,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和互联网领域、司法衔接四个环节,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工。

3、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积极投入专项行动中

根据我市统一部署,紧密结合“雷雨” 行动、“天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共立案3起,破案3人,行拘3人,捣毁侵权窝点3个,查扣涉案物品8件,特别是查处了xx塑料彩印厂非法加工印刷天津日商卫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小护士”卫生巾包装案,销毁“小护士”塑料包装电雕版6块,查扣“小护士”塑料包装657747个,查处x水泵配件门市部郝xx非法组装伟尔矿业澳大利亚有限公司“warman”牌水泵8台,涉案金额25万元。

六、二0xx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市科技、地震、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二0一二年我市科技、地震、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强化项目管理,建立新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我市企业科技项目库,通过企业申报、深入企业调研等手段建立我市第一个企业科研攻关、成果推广项目库,针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指南,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继续加大与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联系,做好我市科技工作,相关企业情况的汇报工作,争取上级最大支持。三是抓好当前我市承办项目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监管力度,指导项目承办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合同和项目方案。

2、加大我市企业家及政府经济管理人才培训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自主知识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科学发展,加快现代化新药都建设,根据我市实际和企业发展要求,二0一二年重点抓好我市企业家及政府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班工作,聘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省知识产权局等国家、省知名教授进行授课,内容涉及以现代服务业推进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专利纠纷案件行政调解与处理、中药企业专利申请审批和维权、《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决定》讲解等。重点对我市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中药产业园区各企业负责人及我市中医药企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进行培训。

3、建立科学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一是引导我市规模化企业加大企业科研投入,民营科技企业的科研经费达到本年度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经费达到年度企业销售收入的6%以上;二是加大企业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与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联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三是进一步加大我市本级财政对科技项目的支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市科技三项费用应达到本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1.2%以上。在我市初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引进外资为补充的新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4、加强地震群测群防网建设

为提高地震群测群防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稳定工作队伍,切实发挥其防震减灾工作中作用,按照省、市要求:一是重新核定我市群测群防人员,并统一制发岗位证。二是加强群测群防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聘请专家讲课、编发群测群防宣传资料和培训教材等,组织群测群防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目前我市地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短缺和经费不足。

5、进一步强化“双打”工作,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双打”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近一步加大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指导力度,全面净化市场经营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建设现代化新药都保驾护航,为保定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第8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服务搭平台科学发展惠三农

2010年,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把科技服务“三农”作为科技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四强化、四推动”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科技工作,以科技支撑促进农业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一、强化科技项目争跑实施,推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2010年,我局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积极争取、周密实施,不断强化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一年来,我局获批科技部、省厅项目4个,争取项目支持资金345万元。和河北林科院共同申报的《京津风沙源葡萄园固沙减灾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今年省科技首批计划下达,争取省科技经费25万元;组织瑞云观王爱军鸿安养殖场申报总投资400万元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争取中央投资1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玻璃钢储气罐已基本安装完成,工程投资累计已达到200万元。

二、强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10年我局以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为依托,紧紧依靠省林科院的技术力量,成功与怀来县维克特重型机械公司合作,决定由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我县狼山乡五营梁村建设集技术开发、品种展示、先进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及以葡萄、葡萄酒博物馆于一体,具有科技开发示范、观光、采 1

摘、度假功能的中国北方葡萄科技创新示范园(即官厅湖滨温泉葡萄生态庄园),我局提供科技专项资金扶持,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20亩。为了使园区的建设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我局与省林科院共同组织有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先后到重庆、上海、天津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10月28日,我局又会同省林科院邀请了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数名资深专家教授组织召开了“怀来县葡萄产业发展科技研讨会”,与会专家重点围绕怀来县葡萄种植、产业科技以及葡萄高科技园区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方案,目前该园区的建设方案和园区规划已经完成,葡萄园整地、开沟、备苗工作已结束。

同时,我局积极邀请河北农大专家帮助蚕房营村继续抓好精品果品科技示范园建设,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该村已建立600亩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基地,新建100亩清香核桃种植基地,100亩优质桃种植基地和400亩三优苹果种植基地,使优质果品逐步实现规模化、区域化、品牌化。

三、强化科技培训服务措施,推动农民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送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我局于春节前后将总价值达36万元与河北农大科教兴农中心共同组织编印的8000册《怀来葡萄标准无害化生产实用技术》免费送到桑园、长城葡萄基地、大黄庄等葡萄主产区的种植户手中;5月中旬会同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等单位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邀请河北农大专家深入到北辛堡镇、官厅镇等8个乡镇的11个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农民800多

人次,现场集中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20多个。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我局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送科技下乡冬季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邀请河北农大6名专家,深入到桑园镇、北辛堡镇、王家楼乡等举办相关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800人次。

二是集科技之力,解百姓燃眉之急。2010年4月针对我县葡萄大面积遭受冻害情况,我局及时邀请昌黎果树研究所专家,深入桑园镇、沙城镇等葡萄主产区实地考察葡萄冻害情况,形成《怀来县葡萄冻害情况分析报告》,制定了防治措施,向葡萄主产区农户发放相关操作规程2800余份;6月初,葡萄霜霉病害大面积发生,我局及时邀请河北农大专家教授深入桑园、沙城镇等葡萄种植村实地考察了葡萄霜霉病病害的总体情况,形成了《怀来县葡萄霜霉病的考察报告》,并到部分村就霜霉病防治进行了培训和技术指导,发放《霜霉病防治操作规程》1400余份。

三是拨专项资金,建科技传播平台。20111月,我局拨付专项资金50000元,在县广播电台开通了“科技富民之声”栏目,并购置500个音箱设备,免费发放到各乡村农户手中,“科技富民之声”以农技知识、新能源产业介绍、知识产权解读、项目申报须知、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政策法规讲解为重点,让农技知识深入千村万户。

四、强化科技带动引领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抓实玻璃钢沼气罐的示范安装。2009年省厅支持60万元的《玻璃钢沼气罐示范》项目已经在方家冲、东湾等新农村示

范村和北辛堡镇的小庄、蚕房营等有关乡镇的12个村设施大棚养殖小区和农户家中示范安装300多套,总投资达90多万元。目前,该项目工作还在进一步实施当中。

二是全力做好科技帮扶工作。投资1.7万元为方家冲购买沼渣沼液吸运设备;争取省新能源办资金5万元为麻峪口、小辛庄村配备吸运和检测设备;为蚕房营和东八里两个村争取市科技资金各5万元,完善了两个村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组织桑园镇和狼山乡两个乡镇的乡镇长免费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创建新农村远程教育培训。

三是争取科技投入,促基层科技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010年,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怀来发[2009]41号)文件精神,争取财政投资40多万元,用于启动我县基层科技网络和科技队伍建设项目,计划在全县农村设立6个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站。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张家口农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夹河葡萄专业合作社两个基层站点实施,每个基层科技网络服务站拨付项目资金8万元,用于购置电脑、LED显示屏、测土配方仪器、投影仪等设备,以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农村农业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

推荐第9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上半年,科技局在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正确指导下,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以技术创新动员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推进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将我局xxxx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

1.强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及时调整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组织人员,加强调研,广泛宣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给企业提供指导服务。目前已有同仁堂等5家企业进行了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准备,材料正在修改完善之中。

2.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今年,我有8个项目获xxxx年度国家第一批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获资金支持640万元(其中无偿资助560万元、贷款贴息80万元),省级给予配套资金320万元(其中无偿资助280万元、贷款贴息20万元),共获资金支持960万元。近期,又组织企业申报xxxx年度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5项。

3.6月份,我局去年年底申报的科技部火炬计划中药产业集群项目获批三项,每项资金支持60万元。

4.我局积极申请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对我企业开展风险投资业务。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经初步筛选已被列为意向合作对象,目前正在就风险投资项目的具体操作问题进行谈判。

5.加强对“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9个重点推进项目的调度工作。科技局加强对企业的调研,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进度工作安排进行了解和掌握,及时向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项目的进展情况,监督各个项目的实施。

二、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工作

1.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推荐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第四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联合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推荐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申报第三批创新型企业试点。截止目前我被认定省创新型企业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

5月5日,召开了全技术创新工程动员大会,会议对济人药业、九方制药、协和成药业3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进行了表彰。印发了《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亳州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凝练一批大项目、创造一批自主创新产品,从企业主体、平台优先、技术创新等方面抓好技术创新,为加快亳州发展不断提供科技支撑。

2.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认真实施《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建立了月汇报机制。上半年撰写了4次“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调度会汇报材料。配合省科技厅做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申报工作。

3.协调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了行距、氮肥运筹对多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研究,行距、氮肥运筹对大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研究和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等3项科研攻关课题。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实地测产和实打实收,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71.3公斤 ,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601.8公斤,示范区平均亩产529.0公斤,辐射区平均亩产513公斤。与项目实施前三年相比,示范区共增产小麦1.54亿公斤,增加产值2.77亿元。

4.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xxxx年,我拟组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备案申请已报省科技厅。此外安徽师范大学与安徽广印堂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安徽省中药日化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芜湖和亳州科技局申报。

三、科技成果及科技奖励工作

1.做好省科技奖的遴选推荐工作。通过调研,结合2007—2008年度科技奖的评审情况,向省奖励办推荐了3项科技成果申请省科技奖。

2.启动《亳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改。现行《亳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是2002年出台的,已不适应我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省政府关于取消部分行政许可的要求,科技局正在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

3.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登记工作。上半年全共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级科技成果4项。

4.积极筹备药博会中医药科研产品展。我局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筹备工作方案,积极与有关药业企业接洽、联系,确保把此次会展搞好。

四、产学研结合工作

1.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大赛。6月2日组织同丰种业等5家企业参加组织的宣传推介会,目前参赛工作正在准备之中。

2.组织6家企业参加“第四届皖北地区(宿州)产学研对接会”

,兴和药业等4家企业在会上与有关高校进行了签约。

3.参加“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徽商大会”。我国家火炬计划亳州中药产业基地、亳州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情况等,在徽商大会展厅里参加了展示。

五、科技项目申报及管理工作

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区域特色和支柱产业,围绕中医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

产业,凝练和储备项目。多次跑省进厅、跑部进京帮助我及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xxxx年上半年,已向科技部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5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7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9项;向省科技厅推荐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备案项目6项、推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改委系统的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项。现已确定项目资金超过2000万元。

六、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工作

3月1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开工,我局按照与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工程按序时进度完工。现已经完成1号楼一层框架浇筑,正在进行2层模板的加固。2号楼桩基验收合格,正在进行桩基承台浇筑。

七、科技宣传及科普工作

1.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开展了科技活动周活动。活动周期间全共设置咨询服务台10个,印发各类科普资料5000份,内容涉及科技法规政策、专利申报与保护、节能减排和卫生与健康等科普知识。受益群众达15万人次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举办xxxx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按照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6月12日在魏武广场通过展板、散发资料、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倡导全社会进一步把节能理念转化为全民行动。

3.认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1月12日,我暨谯城区xxxx年 “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谯城区古井镇举行。向广大农民群众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常见问题解答》、《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如何施好小麦拔节肥》等科普宣传单5000份,派送《农作物种植技术》、《果树栽培技术》、《家禽养殖及病虫害防治》等书籍500册。

八、科技调查及统计工作

一是按省科技厅要求,针对我粮食作物和畜牧生产开展了调查;二是针对养殖、农产品加工、饲料添加剂、新型农药化肥、等领域选择20余家企业开展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卷调查;三是对8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四是开展国防科技动员潜力核查;五是开展国家科技部关于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六是完成科技系统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科技年报工作。

九、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

经过我局半年来的积极努力,目前,已落地的项目有一个、达成意向的项目一个、在谈的项目一个:一是由义乌中宝集团公司与我星升科技公司合资兴建的中药提取和饮片加工企业已在南部新区完成项目征地并拉好围墙,建筑施工图纸设计结束,现在施工,到位资金600万元。二是我局积极与科技部风险投资委员会联系,为我企业争取风险投资项目。现已初步达成2-3亿元的投资意向。三是邀请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剑等人于6月28-29日来亳州与我部分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7月底,我局将赴山东烟台与绿叶集团董事长进行洽谈。

十、专利工作

1.联合专利代理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专利申请业务。我取得了xxxx年第一季度专利申请量增幅全省第

一、1至5月份申请量增幅达到83.5﹪的好成绩。

2.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一是4月17日上午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在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xxxx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亳州知识产权进高校报告会。二是组织利辛县开展规模以上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专利)培训会。三是指导涡阳县科技局和蒙城县科技局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组织开展了街头咨询宣传活动。

3.开展了“雷雨”、“天网”专项执法行动。检查商品、药品500余件,其中专利商品8件,专利药品5件。通过检索无侵权、假冒专利商品,发现有5种商品专利标注方式不规范,现正在通知企业整改。

4.积极参与第二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申报工作和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申报工作。协助省知识产权局完成省级发明专利资助工作。

十一、机关效能建设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针对我局2009年效能评议落后的情况,我局深刻反思,认真查摆效能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深入推进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促进机关效能的提升和作风的优化。

我局通过学习理论书籍、讲党课、听取理论专家多媒体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途径提高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全体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并加强实地调研,认真组织召开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干部分析检查报告,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各项实际工作,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半年工作计划:

1.认真实施“中华药都•养生XX”行动计划,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亳州中药产业技术水平。

2.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下半年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3.启动xxxx年农民科技书屋建设。

4.推荐5家左右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5.制定《XX“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6.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进度,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7.修改我专利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力争完成省局下达的专利申请量目标任务。

8.启动2009—xxxx年科学技术奖的申报评审工作。完成《亳州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修改。

9.完成药博会中医药科研产品的招展工作

10.认真组织企业参加“xxxx年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11.完成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推荐第10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共鉴定各类科技成果22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家、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组建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山东**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有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全市**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划分行业特点,围绕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在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转移等四个环节进行总体设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按照申报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指导、帮助有关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筛选了迈赫自动化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迈赫自动化、大业金属、高强紧固件、**生物等4家企业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发展自主创新品牌为目标,围绕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努力提高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促进高强紧固件、天工造纸机械、三维管件等一批企业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引导培育大业金属、液压科技公司、华明建设科技公司、塑业股份公司、**电缆公司一批有高新技术生长点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依托北汽福田、义和车轿、新东方汽车仪表、泰盛化工、粉末冶金、兴贸玉米等企业重点开展信息化示范、电子信息、机械产品开发,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围绕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在科技项目、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产学研联合等方面进行重点推动,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实现了现有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成为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了合作水平。今年以来已有市外贸公司、新东方汽车仪表、佳士博、圣阳机械等30家企业分别与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生物化工、机械成套装备、智能包装、光机电设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引进转化等方式,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校企联姻”。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得到了及时转化和应用。大业金属的高性能轮胎用高锡胎圈钢丝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3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国内企业过去一直靠进口高锡胎圈钢丝的局面。

五、努力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继续争取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期间,我市承担了“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科研计划。今年以来,先后成功申报“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电脑全自动回转式杀菌系统”、“食品天然色素提取成套设备与技术”等各类上级扶持项目12个,争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有5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个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六、强化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型机关

把全面提升机关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为增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帮助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本着“贴近服务企业,增强服务效能”的理念,印制了科技参考服务手册,发放到全市635家规模以上企业,使企业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是加强学习,围绕机关党建、机关制度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机关学习日和机关读书周加强各类科技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学习中,重点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创先争。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机关作风改进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形成真抓实干、敢打必胜的良好氛围。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申请,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交办任务顺利完成。

下步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年工作要点,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增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组织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做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分类指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培植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依托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扩大高新产业链,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实现在潍坊领先、全省甚至全国竞争力、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突出我市优势,引导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北汽福田、新东方汽车仪表、信得药业、天旭太阳能、粉末冶金等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电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新能源与环保、生物技术四大领域。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特别在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企业,突出技术领先、现代化水平、绿色制造、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等关键环节,促进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以上。四是及时做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认定工作。在抓好组织实施和帮助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复核的同时,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培植认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层次和数量上在潍坊各县市区领先。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企业工程技术平台建设。今年新组建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30家,强化提高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的功能和水平,使之更有能力承担国家、省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是根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要求,加强培育指导,依托隆源液压、迈赫自动化等2家企业,争取牵头构建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11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工作总结

**年在师市党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兵团科技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科技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实力持续提升,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全年争取国家、兵团科技项目80项,获经费支持**万元;安排师市科研经费1780万元、创新型城市专项

经费1000万元;鉴定、验收科技成果47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9个,获兵团科技进步奖14项,兵团科技合作奖1项。申请专利493件,授权276件,专利授权量居全疆第二。科技馆建设进展顺利。八师获兵团各师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师,知识产权局获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科技局获兵团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及兵团项目质量管理年先进单位。吴彬获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

(一)党委、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将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师市党委常委会、师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科技工作,内容涉及科技馆建设、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人选、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卢政委还专题调研科技工作并听取汇报,副师长分别就高新园区升格和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等问题多次组织调研并赴兵团和科技部进行汇报沟通,师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科技部门全力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师市科研经费继续按15%的速度递增,**科研经费达**万元,创新型城市专项经费1000万也按期到位,同时,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多渠道科技投融资体系正逐步形成。三是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党委、政府出台了《贯彻自治区、兵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发明专利奖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激励政策,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二)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召开了“石河子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大会”和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年度任务和重点工作;二是制订下发了《创新型试点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专项资金分配计划》;三是建立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创共建的运行、考核和评价机制,启动了师市部门科技工作联席会制度,四是制定政策,为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创新氛围,科技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开发区管委会等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先后制定了有关人才培养、专利、商标、名牌产品、户籍迁入及现代服务业等鼓励和优惠政策十余个,调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五是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推动创城工作的全面开展,90万元支持了6个创新团队建设,印发了《**年创新型试点城市人才培养计划》,安排85万元用于组织部、经委、农林牧局等部门开展各类创新培训。

(三)抓科技援疆契机,科技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一是以项目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安排本级援疆专项经费210万元,支持15个科研单位、企业与疆内外科研院所的项目合作。二是搭建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对接交流,选派20名科技人员赴辽宁开展节水滴灌跨区科特派服务活动,组织2批24名科技人员赴大连参加科技管理培训,组织5期科技援疆专家学者报告会。三是扩大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协助兵团承办了绿洲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院士召开座谈会并签订了有关科技合作协议;**市、大连理工大学就“校地协同创新”达成合作意向,**科技局与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研究开发院就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建立“校地协同创新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天业集团与大连化物所共同组建成立了催化联合研发中心就催化反应关健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四是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了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6家企业参加了在杨凌举办的农高会,100多家企业参加了兵团企业技术创新经验交流会、中介机构推介会,企业创新的视野进一步开阔。

(四) 强化科技攻关,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凸显

工业围绕氯碱化工、电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和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西部宏远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特高电压电极箔生产线22条,突破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销售收入1.85亿元、创汇1600万美元;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中心开发出含量低于6.5%固汞触媒氯化汞,解决了电石法聚氯乙烯存在的汞资源消耗和污染难题,比国内传统高汞触媒下降50%左右,汞减排效果显著,并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工程化示范;天富热电开发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多热源联网运行,全网集中控制和管理,并实现供热量按需调度切换,提高了供热效率及质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大力推广棉花精量点播及机械化采收技术;会同种子站开展了棉花品种比较试验,向师市推荐棉花主栽品种4个,农科中心培育

的早熟、高产、抗病机采棉新品种“新陆早46号”累计推广面积**万亩,新增效益**万元,134团开展的棉花化学打顶剂试验、示范,为解决棉花全程机械化最后一道技术屏障奠定了基础;天业集团“水稻直播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亩高产地段单产达836.9公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奠定了基础; 148团滴灌苜蓿创造了大面积

亩产干草1520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葡萄栽培调控技术使商品果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含糖量23.5°以上;奶牛性控冻精技术,规模化牛场和猪场的自动喂料、粪污无害化处理、计算机信息等新技术及新装备的应用,提升了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兽医站牵头完成的奶牛营养代谢病调查及综合防控项目,建立了早期监测、防控措施,发病率控制在9%以下。

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惠及百姓。在重大疾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数字化城管系统利用网络将12319热线电话与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结合起来,快捷高效的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城管问题,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人民医院研究的脑中风发病早期识别技术、干预和救助方案,使社区脑中风康复开展率提高了49.8%;园林研究所引种栽培的耐荫植物为石城绿化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特警支队建设的公共安全与应急反应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查询、调度,提高了公共安全的应急反应效率。场景式信息管理平台将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以更直观、更易懂的方式通过网络呈现给民众,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五)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园区与基地建设推进有序。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取得积极进展;为推进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组织专家赴基地开展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产业化基地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修改;基地通过了科技部的年度复核。为加快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组织多次调研和论证,向师市提出了“关于加快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建议”,园区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现场考核,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引导企业开展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等申报和认定工作,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惠远等3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惠利等4家企业被认定兵团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发、天业节水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如意等5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兵团批准,科神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第四批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新认定 5家民营科技企业,师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56家。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兵团批复成立1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科技服务机构,三是创新平台不断完善。设立了专项资金340万元,支持 “石河子毛织物实验室”等12个研发平台建设,改善了科技基础条件。贵航公司牵头的农机装备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兵团批准。四是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培育了“PVC专用树脂研发创新团队”等6个团队,5人被兵团授予优秀创新企业家,形成多学科、梯队式的人才发展模式。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师市党委、市政府出台了《贯彻自治区、兵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商标和名牌战略促进师市科学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发明专利奖励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体系,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员2500多人次;专利创造和运用能力能力快速提升,申请专利**件,培育6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发放专利申请资助金**万元,争取上级经费108万元。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知识产权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件,案值600多万元,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5起。广电局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宣传打击合力,政府投入**万元购买3100套正版软件,保证了政府部门办公软件正版化的普及和应用。

(七)科协工作扎实推进

各学会、协会围绕师市中心工作,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及会议100余场次,组织开展了第**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围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了“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普益民大讲堂”、“科技之冬”、“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近20万人次受益;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21个单位和个人获各级各类先进,获奖补资金**万元;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学体验调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免费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及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航模比赛等活动,2万余名青少年参与,获各级各类奖305个;科普阵地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技馆建设进展顺利,确定了部分展品,命名了园林科普教育基地,新建5个团场社区科普画廊,实现了科普画廊在团场的全覆盖;利用各种媒体播放科普节目**小时;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在天业成立了兵团首家企业科协,积极举荐各类科技人才,6人受国家、自治区表彰。

第12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战略思维,以“加大对外开放,创新服务体系,培育科技亮点,驱动经济发展”为思路,着力搭建科技平台,积极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年度开展科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圆满验收

3月2日,“优质、高效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暨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圆满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县实施以“优质、高效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现了引进优质抗病品种30余个,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肥料堆制、无纺布育苗等10种新技术。在6个乡镇建立示范基地21个、示范户200户;建成有机稻米生产基地3.16万亩,带动农户2.05万户,实现产值1.33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11元。

二、通过“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并成为科技进步先进县

历时三个月的2009—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达标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县科技局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积极协调18个部门、8个乡镇召开任务分解工作会议,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多次拜访省内专家进行指导,最终以大量的文字说明,准确的基本情况统计,充实的论证材料,规范的文本分类,顺利的完成了材料的申报工作,使我县通过了“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并成为科技进步先进县。

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1、建设科技品种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年初,科技局通过走访农业先进市县考察学习,进行有机稻米、山野菜等农业新品种调研,结合我县气候环境,为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引进稻花香2号、沈稻7号、沈农315号等三类优秀稻种共770斤,种植示范面积430亩。为加快特色农业进程,科技局新建山野菜基地2个,引进优质大叶芹种子333斤,种植示范面积22亩。为保证产品质量,科技局联合乡镇政府、种子公司与28户山野菜种植户签订种植合同,并出台“四无偿一择优”扶持政策,暨:“无偿提供种苗,无偿提供培训,无偿提供技术,无偿提供服务,择优选拔乡土专家”。

2、农民技术员创业成就显著

科技局以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为主线,以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目标,截止2011年底,共培养174名农民大学生。他们分别在各个产业充分发挥着引领、指导作用,通过创办企业、成立合作社,有效调动了百姓积极性,共同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扶持农民大学生创业的同时,继续组织开展“送农民上大学工程”,提高学员选拔条件,共选送22名有理想、有能力、愿吃苦,乐于奉献的农民分别到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3、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组建县级科技特派团 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部门,选拔一批乡镇农业技术站工作人员、农民技术员、乡土专家组建科技特派技术服务队伍,为农村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他们深入基层,认真讲解,帮助农户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有效地保证有机稻米生产的可操作性和实时性。一年来,科技局联合县内部门及乡镇通过组织送农民上大学、技术员培训等活动,培养各类技术人员。经过各乡镇农业站筛选、推荐,科技局选拔一批懂科学、懂技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技术员,吸纳为科技特派员队伍,截至目前,共新培训、选拔科技特派员30人,现已正式开展技术服务、指导等工作。

4、加大科普培训力度,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一年来,科技局积极参与市、县“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放大果榛子栽培技术、山野菜种植技术等十余类农业技术资料3000多份。科技局针对全县“一村一品”政策,依托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聘请各类科技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截止目前,科技局联合相关部门累计开展科普大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经纪人、农民上大学等各级培训10次,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此外,按照市局要求,科技局协调县内14个部门,完成了2010年度科普统计调查工作,了解掌握了全县科普资源投入状况和科普活动的总体情况。

四、加大对工业企业服务力度,做大做强全县工业经济

1、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发展瓶颈 为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年初,县科技局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分别走访了8家科技企业,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技术、人才需求、产品研发及专利申请等情况。针对企业各类需求,搭建科技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并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立项,为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局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全市技术需求调查、海外学子创业周等活动,及时了解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状况,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完成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励等申报工作。此外,结合省、市知识产权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企业成果转化、运作能力,提高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提升我县工业科技水平。

五、搭建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科技服务全面化 科技局联合各乡镇通过走访、调研,负责整合、收集各类产品和技术信息,充分利用县科技服务网做好全县科技服务工作。为使各类工农业信息实现共享,科技局积极与市科技信息网、辽宁省科技信息网、辽宁省星火网等信息网站进行合作连接,搭建信息平台,完成县内信息与省内各个领域信息互通,实现科技、

3 人才、技术、需求等信息共享。 存在问题:

1、基层科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服务“三农”工作力度不足;

2、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和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有待加强,让群众充分了解科技支农政策,激发群众科技致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第13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来抓,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共鉴定各类科技

成果22项,其中省级科技成果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家、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组建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山东**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主要有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对全市**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划分行业特点,围绕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在前瞻性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转移等四个环节进行总体设计,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按照申报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指导、帮助有关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筛选了迈赫自动化等7家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迈赫自动化、大业金属、高强紧固件、**生物等4家企业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发展自主创新品牌为目标,围绕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努力提高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引导、促进高强紧固件、天工造纸机械、三维管件等一批企业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引导培育大业金属、液压科技公司、华明建设科技公司、塑业股份公司、**电缆公司一批有高新技术生长点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加快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依托北汽福田、义和车轿、新东方汽车仪表、泰盛化工、粉末冶金、兴贸玉米等企业重点开展信息化示范、电子信息、机械产品开发,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和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围绕这些高新技术领域,在科技项目、产品研发、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导,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在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产学研联合等方面进行重点推动,不断优化企业的成长环境,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实现了现有高新技术产品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成为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四、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了合作水平。今年以来已有市外贸公司、新东方汽车仪表、佳士博、圣阳机械等30家企业分别与青岛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初步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围绕生物化工、机械成套装备、智能包装、光机电设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采取委托研究、联合开发、引进转化等方式,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校企联姻”。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得到了及时转化和应用。大业金属的高性能轮胎用高锡胎圈钢丝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3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国内企业过去一直靠进口高锡胎圈钢丝的局面。

五、努力争取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继续争取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期间,我市承担了“山东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科研计划。今年以来,先后成功申报“禽类产品质量安全”、“电脑全自动回转式杀菌系统”、“食品天然色素提取成套设备与技术”等各类上级扶持项目12个,争取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有5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2个项目列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4个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个项目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六、强化服务,全力打造创新型机关

把全面提升机关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为增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步伐,帮助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本着“贴近服务企业,增强服务效能”的理念,印制了科技参考服务手册,发放到全市635家规模以上企业,使企业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操作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

解,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是加强学习,围绕机关党建、机关制度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机关学习日和机关读书周加强各类科技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学习中,重点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保证各项工

作与时俱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推动创先争。把狠抓工作落实作为机关作风改进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机关执行力建设,形成真抓实干、敢打必胜的良好氛围。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和企业创新方面的申请,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交办任务顺利完成。

下步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年工作要点,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年新增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增产学研联合企业30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组织企业牵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做好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工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分类指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培植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依托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扩大高新产业链,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尽快实现在潍坊领先、全省甚至全国竞争力、影响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突出我市优势,引导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北汽福田、新东方汽车仪表、信得药业、天旭太阳能、粉末冶金等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电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新能源与环保、生物技术四大领域。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特别在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企业,突出技术领先、现代化水平、绿色制造、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等关键环节,促进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以上。四是及时做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认定工作。在抓好组织实施和帮助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复核的同时,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培植认定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层次和数量上在潍坊各县市区领先。

二、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企业工程技术平台建设。今年新组建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30家,强化提高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的功能和水平,使之更有能力承担国家、省更多的科技计划项目。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地平台建设。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全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是根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要求,加强培育指导,依托隆源液压、迈赫自动化等2家企业,争取牵头构建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完善三大创新机制,形成科技创新整体合力。一是完善产学研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寻求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智力支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水平。加强与北大、清华、中科院、山大等高校、科研机构深层次的科技合作关系。重点抓好新东方仪表与清华大学工业开发研究院、德利源与黑龙江纺织工业研究所、安驰轮胎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等30家产学研联合企业。学习借鉴广东珠海等城市的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分管市长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促进产学研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关于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市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二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在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现有人才激励政策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寻找符合我市实际的吸引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的新措施,尽快使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三是完善科技管理服务机制,努力争取上级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国家、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扶持重点,瞄准国家目标,搞好项目筛选论证,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政策信息,积极为企业争取科技研发资金,搭建科技研发载体。重点抓好美晨科技申报的“耐高温油雾的重卡进气软管制造技术引进开发”项目启动,该项目为国家国际合作专项计划。

四、强化两大保障措施,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一是强化科技投入保障。引导企业自身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证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落实好税收等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优惠政策的间接投入功能。二是强化社会环境保障。进一步加大科技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力度,增强全社会的参与意识;推动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镇、街道、开发区等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增强抓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意见》,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精心组织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国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两项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依托农村社区平台优势,逐步实施好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14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坚持“三化”统筹,打造“五个亮点”的战略部署,以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显著

增强。我局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星火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先进集体、XX市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主体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发展

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以扶优培强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传统产业高新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2012年,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9.97%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强化示范带动,深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培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骨干科技型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顺利通过复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累计达到29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达到3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累计达到5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累计达到8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到124家。二是大力培植新兴产业。瞄准新兴产业优势领域,引导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集中攻克了“优势晶型药物研制”、“油田水处理装置”、“精密车削中心”、“QT-3000型轻烃分析仪”等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成果鉴定78项,其中省级鉴定16项,均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以上,对提升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立足提升机械制造和煤化工“两大千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水平,集成优势创新资源,围绕辰龙集团、威达重工、拓博塑料、悟通香料等重点企业,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技术,提高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累计推广转化高新技术成果75项。

二、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技术合作关系,强化政策扶持,大力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建各类研发机构。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与全国2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合作建立产学研转化基地20余处,厂办科研机构109家。新揭牌院士工作站3家,新获批院士工作站1家,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5家。新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累计达到9家。新增枣庄市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累计达到25家。益康药业“山东省晶型药物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论证。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产业布局,大力加强产业联盟、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创新要素集聚。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滕州机床特色产业基地”1处,新增“山东省中小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1家。三是强化科技交流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企业搭建科技创新舞台,引入优质科技资源。组织举办了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中科院宋振骐院士举办了“无煤柱开采理论及成套技术学术会议”、中科院林其谁、戚正武、张友尚3名院士举办了“推进益康药业战略发挥发展研讨会”,段正澄、孙宝国、孙汉董等院士专家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讨活动10余场次,引进高层次科技成果14项,促成合作项目6项。

三、强化量质并举,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迈出新步伐

立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示范企业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和宣传培训,大力推动专利技术开发与转化。预计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900件,其中发明专利达到186件;授权专利达到566件。一是着力提高企业专利研发能力。立足全面提高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专利能力,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联系制度,对口服务,分类指导,协助企业建立完善专利研发机制,建立50家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开展专题培训10场次,培训专利技术人员2000多名。全市6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均有专利技术和产品,企业职务专利申请总量比重达到45%以上。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加速专利产业化,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加大优势企业培育力度。全市新增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6家,累计达到14家。组织申报山东省重点支持知识产权园区1处。全市拥有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园区1处,枣庄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专利试点企业5家。三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围绕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

击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行业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组织实施了“护航”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专利执法活动5次,检查场所20余家,抽检商品1800多件,立案查处和办结案件1件,全市拥有“山东省无假冒、冒充专利商品商场”1家。

四、强化示范引导,农业和民生科技创新实现新提高

是加强先进技术的研究推广。围绕农作物高效种植、新品种的引进、农业病虫害防治、畜禽健康养殖等重点领域组织研究推广“鲁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春季马铃薯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集成与示范”等15项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组织实施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灶研制”、“肉兔标准化技术集成及示范”等一批省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拓宽农民致富途径,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二是强化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实施科技富民强镇(街)工程,加快推进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镇(街)专项工程3项,培植建设南沙河立体香菇种植基地、姜屯肉鸡养殖基地、北辛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张汪绿化苗木种植基地等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6处。三是推进民生科技工程建设。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组织开展科研课题攻关、成果推广。组织国家级、省级新药创制研究3项,以提升我市妇幼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为目标,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合作的 “妇幼健康科技惠民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

五、强化争取意识,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新集聚

深化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带动战略,把握政策重点,强化协调对接,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选择了一大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带动示范广的科技项目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69项,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21项,获扶持资金近3000万元,争取项目个数和资金额度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87项,获省级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枣庄市级科技进步奖59项。一是深入挖掘培育项目。变“找项目”为“育项目”,关口前置、重心下移,深入企业调研,全面掌握企业技术需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企业出点子、选项目,挖掘、储备了100多项创新程度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为各级科技项目申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立足提高项目质量,引导鼓励企业积累“无形资产”,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参加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对筛选进入项目库的项目优先列入滕州市级科技发展计划,进行先期培育。三是全面提高项目立项成功率。对重点项目从材料编写、组织申报、程序注册、协调对接等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积极加强与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协调对接,多次进京赴省争跑项目,确保申报项目包装好、汇报好、对接好,全面提高了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成功率。

六、强化高效服务,机关建设实现新跨越

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积极打造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学习型、节约型高效机关。一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开展“群众满意度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法,全年深入全市1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和业务指导服务90余次,全面掌握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难题攻关、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需求,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和完善个性化服务措施,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围绕服务态度、廉洁自律、办事效率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改进措施,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显著提高。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认真执行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召开“永远跟党走,一生创先进”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按照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帮扶共建,帮包薄弱村柴胡店镇黄山村、“第一书记”驻村东郭镇石羊山村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是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党务公开工作。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点排查活动,排查廉政风险点一级5个、二级9个、三级风险点4个。积极打造“阳光科技”,进一步规范了科技计划项目鉴定验收行为,明确了惩治措施,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需求相比,还存着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不够突出,总量偏小,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偏低。二是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还较为薄弱,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三是科技投入还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3年,全市科技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示范推广四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围绕机械制造、煤化工、能源、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组织实施10个传统产业重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项目,促进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改造,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新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配套及电动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以示范带动为手段,重点选择5家新兴产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形成新兴产业集成和辐射。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强化示范带动,选择10家科技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连续支持,推动其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确保全年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按照“培育一批、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思路,继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鼓励、引导和组织企业自建或联建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力争发展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以上。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洽谈会、院士专家企业行等活动,吸引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转让成果,解决难题。

(三)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强化专利技术攻关转化,实施专项计划,集聚创新资源,重点扶持10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积极拓展专利工作覆盖面,着力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确保完成枣庄市下达给我市的任务目标。强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力争发展专利示范(试点)企业5家以上。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努力增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意识。强化专利保护,开展行政执法活动,保护专利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四)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强化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立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在良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强香草园、中草药园、樱桃园等“一区三园”建设,逐步发展成为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医疗健康科技发展,加强临床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突破重点疾病防治技术,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五)加强科技项目管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集成各级资源,支持重点领域以及事关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强化科技项目争取,立足全市主导产业和全市骨干企业现有的基础和优势,选择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带动示范广的科技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力争有较多的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支持计划。加强项目监管力度,建立项目计划进度目标报告制度和跟踪制度,及时掌握项目的实施动态,确保项目按照合同要求顺利实施。

第15篇:工作总结科技局

工作总结科技局

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学习邓小平理论,实践“三个代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紧紧围绕“乳、肉、草”战略,加强科技管理、知识产权宣传、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及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大力开展科普宣

传、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扶贫和技术市场管理工作,为促进我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是推进我市科技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是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提高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重大举措。为切实做好科教兴市工作,我们一是把科技工作指标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并根据机构改革后人事变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科教兴市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职科协副主席,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充分利用电台、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宣传栏等各种传播媒介和舆论阵地,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科技意识,推动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三是对依靠科技致富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组织有关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参观学习科技效益型企业和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全市形成讲科技、学科技、用科技、重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开展科普培训,科普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涉农及文化卫生等部门,广泛深入的开展了“三下乡”活动,使月份科技培训月和月份科普活动宣传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全市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期,召开现场会次,培训人数,人次,举办适用技术电视讲座讲,发放科技资料和手册万册(份),普训面达,人次。今年我局科技培训与科普宣传抓得早、行动快、效果好。于三月中旬深入到乡镇办事处、村、组进行科技宣传和科技调研,宣传“乳、肉、草”战略和产业调整的意义,了解农民需要哪些科技服务和科学技术,使科技培训从以往技术人员讲什么,农民听什么,改为农民需要什么,技术人员就讲什么。在三月份科技培训月活动中,组织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涉农科技人员组成科技讲师团,深入乡镇办事处、村、组开展了全方位的科技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奶牛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青、微贮饲料制作技术;马铃薯和高油大豆新品种介绍和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植树造林技术等。五月的科普宣传活动,把实践“三个代表”、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向了高潮。月日和日先后组织了由市里各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和个单位余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普宣传大蓬车,在大河湾镇集市和市区三角地开展了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辆,设技术咨询台个,发放《农业适用技术手册》等科普资料余册、宣传单余份、避孕药具余瓶(只),三家民营科技企业以优惠价格向农民销售了肥料及农药。通过科普宣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及市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此次活动还举办了大型科普图片展,图片内容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农机富民科技兴农》五个部分。图文并茂的宣传,使广大群众益于接受并认识到科技就在我们身边。

为了更好地做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工作,我们与团委、教育局联合,共同在市区中、小学开展了科普图片巡回展,这项活动非常受各校师生的欢迎,激发了青少年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月份,结合《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实施,我们利用广播、《秀水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科学技术普及法》深入社会各界,进入千家万户,增强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科普意识。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创建了扎兰屯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

为了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解决各种作物—环境—措施间的关系和带动扎兰屯市乃至呼伦贝尔市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又创建了扎兰屯农业生态科技园和扎兰屯市暖棚养羊科技示范基地,人工圈养东北林蛙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蒙药材栽培繁育科技示范基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科技示范基地。这些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的建立,为构筑产业化平台和结构调整探索出了新路。

四、顺利地完成了市人大对《科技进步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

月日至日,由市人大副主任陈希文率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成员组成检查组,在市政府科技副市长宋绍明及有关科局领导的陪同下对全市《科技进步法》四年来贯彻落实情况和全市科技工作进行了检查。受检查单位有扎兰屯市联科东北林蛙研究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中心),哈慈制药厂,洪玉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扎兰屯市东北面

粉厂养牛基地,德盛纸业公司,华阳环保节能锅炉研究所,民生淀粉扩能项目(卧牛河),红星果树研究所等科技企业。检查组经过认真听取情况汇报和实地查看后一致认为,全市在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创新,科技形成产业化等方面都有新突破,一些成熟的适用科技成果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的科技进步

为我市工业蓄积了较大的发展后劲,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对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

五、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工作的重点是新技术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今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项,其中国家级项,自治区级项,呼伦贝尔市级项。在农业科技项目上重点推广了旱田除草剂;高油、高产大豆栽培技术;肉牛育肥配套技术;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及栽培技术;舍饲及秸秆转化饲用技术;抗旱造林配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高寒地区水稻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等先进适用技术,获得经济效益,万元,同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科技项目主要有:富伦纸业万吨育果套袋纸开发;哈慈药厂达标;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乙羧氟草醚原药、异丙草胺、乙滴丁油等新农药开发;民生淀粉公司扩能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我局今年在承担自治区科技厅安排落实的根瘤菌固氮项目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又出色的完成了全区根瘤菌生物固氮示范推广验收暨现场会的承办任务,受到了主办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月日,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科技推广力度,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农机科技及相关部门参加的筹备领导小组,成功地举办了“扎兰屯市首届农机科技大集”。此次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有关部门的关注,加强了我市与各地农机生产厂家的联系,为推进农机技术创新和农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开展科技调研,搞好技术储备

针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纲要》,计划和国家科技基地建设计划,结合我市实际,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科技调研,增强技术储备和项目储备,同时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经努力申报二○○二年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呼伦贝尔市科技计划项目项;二○○三年自治区科技项目项,已申报呼伦贝尔市科技进步奖项。做到科技项目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

今年月份我们对全市个乡镇开展了科技调研。了解掌握了科技培训、科技示范项目、科技示范村户的发展现状,并写出调研报告,针对此次调研情况,提出了当前科技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技术市场管理工作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印发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智力劳动》宣传单,余份。深入哈慈药业、农药、化工、东风冷饮开发研究所等单位宣传专利法,发放新专利法材料。通过不同形式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会同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专利打假行动,对种带专利标记商品进行检查,及时上报呼伦贝尔市知识产权局检索,在扎兰屯市首次开展了专利打假活动。

、对全市专利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目前全市已有项专利受理总量,授权量件,其中发明专利件,实用新型件。

开展专利咨询工作。接待专利咨询人次,解答专利疑难问题个。今年专利受理量件,完成目标。

、今年我们把发展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新审批成立家民营科技企业:扎兰屯市农丰科技研究所、扎兰屯市富民柞蚕研究所、扎兰屯市华阳环保节能锅炉研究所,及扎兰屯市东广育肥牛研究所。使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家,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产值可达,多万元。技术贸易成交额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扎兰屯市农药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八、培育科技进步典型,开展了科技示范、科技先进市创建活动

今年,我们在狠抓科技决策、管理、培训、服务、推广、投入的同时,注重了科技示范、科技先进市创建工作,先后抓了盟(市)级科技示范乡(镇)个,市级科技示范村个,科技示范户个。为了搞好科技示范,我们协调有关科局并组织乡(镇)科委,深入调查,综合筛选,对涌现出来有代表性的科技示范乡(镇)、村、户、企业进行精心培养,相互交流经验,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强化科技示范意识,总结科技工作成绩,查找存在问题,使这项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其示范辐射作用。科技先进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今年我市在这项工作上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根据创建先进市的标准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此项工作,为年及今后向高目标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

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加大了科技投入,到目前为止投入科技三项费达万元,使科技项目顺利实施。

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我们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局的工作重点之一来抓。今年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好范文版权所有“扎兰屯市东广育肥牛研究所”,该所已投入资金万元,整体工作运转良好,为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树立了典型。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局招商引资万元的任务。

十一、做好科技信息管理工作

今年编写印发《科技信息》期。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大力宣传科技工作,使社会各界认识、了解和支持科技工作,向各级领导和有关方面汇报和介绍科技工作开展情况。

已通过互联网加入内蒙科技信息网,实现了区内科技信息网上共享检索和发布。

十二、加强地震工作管理

加强地震监测管理,强化震情观念,提高防震减灾意识。与呼伦贝尔市地震局共同对扎兰屯杨旗山水库地震安全性评价做了前期工作。市地震办全面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测质量,按时保质搞好信息传递和反馈,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在行业评比中步入全区前列,多次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表扬。

为规范和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以扎政发号文件印发了《扎兰屯市抗震设防标准及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全年印发《地震动态》期,使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了解我市地震动态。

十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技扶贫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把包扶工作列为全局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在包扶工作中,本着“查实情、办实事”的原则,走村入户,通过“听、看、查”等形式,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技扶贫方案,帮助包扶单位申报科技项目,大力发展暖棚养羊,并积极扶持培育新的奶牛、大棚养羊专业户,加快发展暖棚养羊步伐。协调有关部门,在包扶村开展科技培训、畜种改良、疫病防治、青贮饲料推广等工作,实施科技扶贫,提高“造血”功能。及时给包扶村送去了吨生物肥料、袋面粉和部分衣物,价值千余元,缓解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的燃眉之急。

实施了光明工程,到目前已帮助农民安装风力发电机台解决了偏远住户用电难的问题。

十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建立健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并争取升级达标。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强化内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增强科技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积极为基层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坚持平时以自学为主,每周五集中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及各项活动。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改补了支部委员,定期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存在问题:

一年来,尽管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当前和今后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在全市各个领域内还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全民对科教兴市的认识。用科技指导生产,服务于社会,让全市的经济真正依靠科技进步,快速得到发展。二是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解决经费不足制约科技工作发展的实际问题。三是我市还有相当部分科技人员和工人、农民技术素质还比较低,科技推广普及和技术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第16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XX年是认真贯彻市八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起点,增创新优势,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起步之年,也是深入落实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全面启动“xxx”科技发展规划,建设创新贵阳的关键之年。提高认识、把握大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推进全市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 XX 年的各项科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全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环节,坚持“合作创新、重点转化、率先突破、引领跨越”的总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切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突出抓好合作创新与成果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建设创新贵阳、实力贵阳、和谐贵阳而努力奋斗。

二、主要目标:

1、发挥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实施市级重点科技项目 100 个,引导企业、社会等方面投入科技资金 3 亿元以上。实施高新技术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 50 个,年新增产值 10 亿元;实施农业科技项目 30 个,解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实施科技联合攻关项目 15 个。

2、做好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协议引进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 20 家,

3、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15 项。

4、启动 5 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15 家,以企业为主体,新建公共技术产业化实验室和中试基地 4 个。

5、以 haccp 体系认证为切入点,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示范企业 2 家。

6、抓好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建立农信息化试点 12 个。

7、做好 XX 至 XX 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的迎检工作,争取再获好成绩。

8、继续实施“金筑科技英才培训工程”,培养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60名,制造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300 名,完成农民科技培训 10000 人。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创新,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全面分解落实市“xxx”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十大科技工程”,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整合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进程。强力推进纳米改性及聚合物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重点扶持“低成本太阳能多晶硅项目”完成 20 吨太阳能多晶硅技术攻关,“生物调节因子产业化攻关项目” 完成 100 克生物调节因子生产,“神经生长因子产业化攻关项目”完成 20 万支的生产,抓好回转窑生产高强度陶粒支撑剂产业化生产。深入推进以磷煤化工为重点的循环经济进程,继续支持黄磷制甲酸的技术攻关,启动 1 至 2 家“半水法”制黄磷的技术改造示范,支持中化开磷集团磷渣切块和轻质墙体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抓好公交车油改气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双燃料发动机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以新药研发为重点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抓好一批新药新剂型的开发应用,加强指纹图谱、超临界提取等高新技术在现代中药研发生产中的应用。坚持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大中型企业继续推进 erp 等集成系统的应用,实施 3 个制造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在众多中小企业广泛推广使用信息化单元技术。继续抓好应用软件开发与集成、光电机一体化等产业技术攻关。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以贵阳国家农业园区及乌当、白云、花溪三个示范园区为龙头,以 10 个“三农”专家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农畜新品种选育、引进为重点,加强适用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20 个。以 haccp 体系认证为切入点,加强食品生产龙头企业的标准体系建设,完成 5 家企业的 haccp 体系认证,实施 2 个以上特色食品的开发。继续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工作,结合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的实际,大力培育蔬菜新甜椒、莲藕及秋锦梨等新型产业,发展家禽养殖,建设规范清洁的养殖小区,为全市新农村建设作好示范。巩固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成果,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进程,启动 12 个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继续抓好贫困农村农技培训工作,培训农村劳动力 10000 人,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400 人以上。

3、切实加强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围绕生态与环境质量、污水和垃圾处理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为目标,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监测体系。围绕人口健康、公共卫生及安全、药品食品安全,加大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及流行性传染病、重大动物疫病等预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力度。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防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提升预防和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等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二)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调整科技工作方向,将构建具有贵阳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不断完善区域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创新服务体系,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基础。

1、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机构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扶持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5 家以上。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高分子生物材料、多晶硅、激光产业和乳品研发等 4 个公共技术产业化实验室和中试基地。不断完善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办法、扶持办法,规范各类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活动。启动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选择 5 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拥有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成为创新型企业。

2、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知识创新力能。以平台建设和产学研项目为抓手,继续深化与贵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药固体制造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大院大所的合作,建立贵州大学贵阳研究院,启动与中科院、南京药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财经学院的合作。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对接会制度,启动建设贵阳市成果转化基地,搭建起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创新的桥梁。

3、提高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贵阳生产力促进中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诊断、技术咨询、科技项目及企业孵化、项目申报、共性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培训、风险投资等服务水平。加大对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专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指导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科技服务规范发展。对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吸引国内投资机构和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格局。加快制定鼓励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培训和交流,扩大技术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活跃技术市场,年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金额增长 20以上。

4、大力抓好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以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为龙头,加快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聚集整合资金、人才、项目、技术,增创高新技术发展的新优势。一是抓好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协调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着手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入驻工作,通过媒体宣传、召开专题对接会、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面向全国,面向发达地区,全面推介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争取到年内协议引进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二是进一步完善贵阳科技大厦孵化平台功能,做好引进开发工作。贵阳软件园要加大引进力度,实现全面入驻,并争取中科院成都计算机所在此设立研发机构。继续支持春晖博士园入驻企业的技术开发,大力引进归国留学人员到此投资创业。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引领、支撑功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贵阳循环经济研究院正式启动研发工作,选择一批磷煤化工重点项目进行攻关;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贵阳民族药研究室在继续做好新药研发项目的同时,围绕我市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制药工程技术研究;贵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切实肩负起引领“xxx”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职责,做好 asp 共性技术研究与推广;贵阳电子信息平台以贵州省软件评测中心品牌拉动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公共计算机网络中心、erp 公共实验室、综合测试实验室、软件检测中心、信息化工程安全评估中心、演示交流培训室、共性软件服务平台等功能设置,为软件产业和信息化推广提供优质服务。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活力动力。以创新精神抓好科技工作,切实深化科技工作的各项改革,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1、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评价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提高政府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在科技项目资金上向以下几个方面倾斜,一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销售收入比例达到 5以上的,二是掌握拥有自主知识权的核心技术的,三是经济效益明显的,在科技项目资金投入形式上扩大科技项目招投标制的应用范围,选择 15 个重点产业攻关课题面向全国招标。在科技项目的监督管理上,不断充实科技专家库,逐步完善项目绩效考评机制。

2、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为切入点,支持经营性改制单位以资产、项目、技术等优势资源与大公司、大集团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增强改制单位的造血能力。稳定支持公益类科研单位的发展,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妥善解决贵阳药用植物园、市科技情报所的编制问题,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其内部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3、加强科技立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贵州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国家、省有关科技的法律法规。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启动市科技进步条件的修订工作。制定《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设置科学合理的科技经费科目。

4、树立抓“大科技”思路,将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与实施知识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名牌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快建立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现代中药制造业、新材料工业、软件及系统集成、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研究,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强化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力争在造就中国名牌产品和世界知名品牌方面取得大的突破。

(四)建设创新队伍,培育创新文化。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文化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

1、抓好科技评价奖励工作。不断完善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工作,完成科技成果鉴定验收 60 项。坚持抓好市最高科技创新奖和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表彰工作,做好对获奖项目和获项人员的宣传。将科技评奖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起来,对获奖的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优先给予支持。

2、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金筑科技英才工程”为龙头,以培育核心团队为目标,抓好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工作。围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以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载体,以科技项目的实施为抓手,引进一批国内优秀人才,培养一批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

3、抓好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精神,营造鼓励创新、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创新文化氛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扎实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以药博馆二期为重点,建设一批科普基础设施,大力开展科技人员学术交流、青少年发明创造、职工技能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班子带头参加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机关干部要自加压力,加强当代科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技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2、建设服务型机关。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夯实工作基础,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广泛了解需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主动服务。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

3、建设创新型机关。在全局系统开展全员调研活动,每个处室要根据工作需要,完成一项可操作的软科学课题研究,每个干部要完成一篇有实际价值的调研报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4、建设廉政型机关。带头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两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成为廉洁自律、厉行节约、扎实工作、优质服务的表率,实现机关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5、建设和谐型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局机关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

第17篇:工作总结(科技局)

2006年工作总结(科技局)

2006年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技局的指导下,积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积极推动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全区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全区已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民营科技企业××家,高新技术产品××项,有××家企业入选青岛市民

营科技企业××强。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科技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今年以来,我区通过科技简报、科技网站、政务信息、组织科技活动周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科好范文版权所有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及时将有关科技政策和全区的科技工作动态反映给领导和企业,提高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企业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依靠科技进步求生存、图发展成为企业的共识。

二、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区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工作思路,把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作为我区今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企业搞好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区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提高,二是专利项目比较多,反映出企业依靠专利技术和产品开发市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大多数项目研制开发之前经过了认真的市场调查,项目的针对性强,转化率高,四是项目开发单位包括乡镇企业、区属企业和民营企业,表明我区科技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工业方面,重点抓了青岛方正机械有限公司的fla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青岛泰德汽车轴承有限公司的轿车双列角接触轴承和青岛汽车车桥总厂的中重型汽车车桥防抱死装置(a)制动系统,这几个项目成功以后,我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会有较大的提高,将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青岛青义锅炉工程有限公司的js系列家庭多功能空调被确定为2006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青岛方正机械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在第七届中国汽车展览会上引起了参会客商的广泛兴趣,并与一汽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有望实现规模生产。今年以来全区共组织企业申报各类国家级科技计划××项,其中农业发展基金项目××项,国家星火计划××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组织申报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市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组织申报市高新技术产品10项,其中9项已通过认定。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全部通过认定。

三、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今年我区××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中1项居国际先进水平,××项居国内领先水平,××项居国内先进水平。如我区民营科研机构青岛畅绿生物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耐寒睡莲品种选育项目选育出了××个耐寒睡莲新品种,实现了睡莲这一世界名花的国产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张启翔、中国荷花协会秘书长王其超等十一为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一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培育出的十个睡莲新品种和人工杂交授粉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民营企业青岛辰光通信有限公司开发的cga01-adsl宽带接入系统在宽带上网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居国内领先水平。青岛颐梅园林公司的梅花抗寒、切花及多次开花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国家863计划)。这是我区企业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获得山东科技进步奖××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项,科技星火奖××项。

四、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好范文版权所有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为企业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支持。为青岛颐梅园林公司的梅花抗寒、切花及多次开花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争取国家争取863计划资助80万元,为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的cems烟尘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75万元,为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争取青岛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共计××万元。fla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等××个科技项目列入由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财政局近日下达的2006年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第一批),共获得××万元市级科技经费支持,目前有关企业已经办理拨款手续。今年我区在争取市级科技经费方面,无论列入计划项目数还是获得经费数都在市内四区中高居首位,也是我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区级财政方面,今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万元。

(五)编制2006年度李沧区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第一批)

根据《李沧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要求,经过项目申报和考察论证,

第18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2010年科技工作总结

今年来,X科技局在X委、X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州科技部门的指导下,立足部门职责,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科技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切实转变作风,突出工作着力点,全力推进科教兴X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全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现将今年来科技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工作

X科技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通过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日、知识产权宣传日等方式,开展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科普宣传是提高广大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5月24日,11月17日我局分别在XX镇.XX乡积极开展了大型农业实用技术讲解、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开展技术讲解与咨询、张贴宣传挂图、技术成果展示等多种有效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了科技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着重宣传与讲解了农业生产开发、家庭多种经营、暖棚种植和养殖、中药材栽培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同时,在抗震救灾防治和抵御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病预防与控制、崇尚健康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与宣传,为广大群众开展了一次全面细致、及时有效地技术服务。

两次活动共展出各类挂图50多种250多幅,发放科技资料和科技信息9000余份,开展技术咨询500多人(次),使近万名群众受到不同程度的科技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科技管理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在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自身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了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去年组织2名执法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州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申请培训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专业素质,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观念,为以后做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今年向省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三项我X的专利产品,为专利保护和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按照州政协调研组对全X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情况的调研,我局积极配合调研组通过对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推广机构、科技示范村、示范户、项目实施地走访和查看,召开了科技工作汇报会。向州政协调研组汇报了X科技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XX

2 州委、XX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科教兴州战略的意见》的情况。

(三)、按照X委、X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X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修建了XXX青少年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该项目修建在XXX气象局办公楼内,面积约200平方米,邀请省著名防震减灾专家规划设计。X科技局在5月18日上午举行了“XXX青少年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启动仪式”,并启动运行。

科普教育基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以地震为主的自然灾害,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气象灾害。采取图片知识,音响资料和互动展品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向广大青少年宣传普及科学的防灾减灾知识,使广大青少年对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龙卷风、沙尘暴、旱灾、冰雹、雪灾、台风、火灾、鼠灾、冰灾等十三种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XXX青少年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普及公共安全减灾防灾知识为宗旨,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防范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能力,预防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为广大人民创造安全祥和的生活坏境。

三、强化服务,积极申报争取科技项目

加大了科技项目的申报争取力度。先后向省科技厅编报了《农牧民防灾减灾和生产技能培训》、《XXX高海拔地区优质油菜新品种推广与应用》、《高原名贵食用菌类和山野菜初

3 加工技术研究》等科技计划项目3项,全部已受理;向州科技局申报了《XXX马铃薯陇薯6号新品种应用及推广》、《XXX蚕豆新品种青海9号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多次主动请示、汇报。截至目前已有两个项目得到了立项。

四、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我X在全州率先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去年全X先后选派具有一定业务能力,工作热情,肯为“三农”出力的技术干部28名,担当科技特派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明确工作目标,科技特派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技术服务。今年,根据州科技局要求,X科技局对这28名科技特派员个人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他们工作进行了跟踪服务,农业科技特派员已全部深入全X建立日光温室设施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地技术指导。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科技投入渠道不广,科技投入不足,制约了项目建设和科技进步。

(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少,能力弱,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

(三)、科技管理干部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科技人才尤其是科技拔尖人才严重缺乏,科技引领、支撑产业项目开发的作用发挥不够。

(五)、不少干部对科技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科技工作“说

4 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未能真正作为全X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抓。

六、二0一一年工作要点

年的工作,以努力完成全年任务、工作上新台阶为目标,主要围绕科技项目申报、资金争取和机关制度建设任务,抓住关键,全面落实。

(一)、强化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同时,加强学习科技系统相关的政策、法规、岗位业务知识等,尤其要加强学习知识产权业务知识,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树立勤政廉洁、踏实苦干、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和推进全X科技事业、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二)、狠抓科技项目的落实。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与实施工作力度,抓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作力度,对已被省州立项支持科技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及时跟踪各项目任务的执行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解决技术难题;督促到期的省州项目做好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我X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持之以恒地抓好科技培训和普及,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全X科技进步。计划2011年举办农村科技培训5期5000余人次。

(四)、高度重视全X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当今时期,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

5 心要素。X级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任务,要高度重视全X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升我X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第19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兴科字[2011]24号

兴山县科技局

关于2011年科技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县的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创新型兴山为宗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紧扣工作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营造环境,增添科技工作亮点。

一是以省委调研组来我县调研基层科技工作情况为契机,争取上级支持。3月24日,省委办公厅、省科技厅组成的调研组由科技厅副厅长彭泉带队来兴山调研基层科技工

作情况,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峡晶电子,并在昭君山庄楚天会议室与我县党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在调研和座谈中,调研组一行对近年来兴山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争取科技项目、注重科技成果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要求兴山把创新型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做大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后劲产业、做好社会事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以召开科技办公会和科技工作大会为契机,加大科技工作力度。3月3日上午县政府在七楼会议室召开了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工作; 4月1日我县隆重召开了科技工作大会,表彰为兴山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全县科技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石显银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舒刚主持会议。

三是以武汉市科技局来我县考察为契机,加大对口支援力度。10月13日—15日,来自武汉市江夏区、黄陂区等七个区的科技局局长在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赵峰的带领下来我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科技对口支援考察,考察组一行考察了茶叶、核桃生产及加工项目建设,就今后的科技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了商谈。武汉市科技局将发挥武汉市的技术、人才、市场优势,为我县果茶、蔬菜、山珍、药材等特色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销售市场。

四是以科技考核为契机,推动科技工作。今年我县科技工作接受了两次重要考核:一是年初省委、省政府对市、县(市、区)2010年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综合考核,我县在2010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排名全省(县市)第23名;二是今年6月份又接受了对2009-2010年全国市、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我县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验收。

五是以“兴山县科技信息网站”为平台,宣传科技。年初,科技局就科技宣传和本局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做了调整,加大了奖惩力度。2011年,科技局网站每月更新在20条以上,其他媒体新闻每月用稿3篇以上,科技工作亮点得到全面宣传。同时,我们抓住科技活动,特别是科普统计、科技周、科技下乡、‚三万‛活动等,宣传科技,提升科技工作显示度。

二、倾情服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科学编制两个《规划》。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 2009年10月,县科技局组建两个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开始启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两个规划草案完成后,我们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多次修改。今年,在聘请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提请县‚四大家‛对两个规划进行了评审,对两个规划的编制给予了充分肯定:两个科技规划没有简单地罗列科技项目,而是考虑到国家、省、市科技战略与我县科技发展目标的衔接,

使制定出的科技目标在宏观层面体现出地方科技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能够以落实地方科技发展目标为出发点,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既合理又有余地,使两者协调一致。今年九月,县政府行文批转了规划文本。

(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规范管理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组织泰盛公司成功申报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并顺利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该公司研制的‚快速溶解型三聚磷酸钠‛产品认定省重点自主创新产品。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和科技部列入第一批国家‚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名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成功申报峡晶电子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预计全年全县的高新技术产值12亿元,增加值3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1.5%。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注重校企联姻,鼓励企业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平台,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兴发集团与湖北大学签署了新产品研发基地合作协议,每年出资100万元合作经费,用于磷化工产业新产品研发、研发基地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等;兴山县安邦钡粉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合作的重晶石选矿及深加工技术已完成采样、化验分析等前期工

作,达成了合作的初步意向,完成了技术合作协议的起草工作;湖北昭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就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合作进行了前期洽谈,有望在明年付诸实施;兴山县峡晶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北大学在成功组建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就校企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达成了意向性协议。2011年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7项、开发新产品4个、解决技术难题5个、引进新技术2项。

(四)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7月13日,县科技局行文发出《关于加强乡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在黄粮镇、南阳镇率先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我局严格按照‚六有‛标准(有队伍、有阵地、有信息传媒工具、有牌子、有科技宣传栏、有活动内容)对完善后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进行验收,并给予了一定资金补贴。

(五)推进知识产权工作。2011年全县专利申请量为115件,专利授权27件。其中兴发集团获得的‚井下放炮除尘器‛、‚一种投料器‛、‚一种喷淋吸收装臵‛、‚电极升降装臵‛和县峡晶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的‚人造石英晶体长晶种子平行固定装臵‛等5项实用新型专利将获得2011年度省政府‚授权专利奖‛。

三、突出重点,提升科技项目实力。

(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截止目前,已争取市级以上

科技项目9项,获得353万元资金支持。其中:国家级1项资金98万元(‚薄壳核桃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支持);省级4项资金175万元(湖北兴发集团承担的‚次磷酸钠副产磷化氢尾气高效转化制备反应性阻燃剂三羟甲基氧化膦‛项目获省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资金45万元、‚鄂西优质烤烟基地开发及工业利用研究‛获湖北中烟工业公司资金90万元、峡晶电子获得创新型试点企业后补助资金30万元、‚古洞村柑桔科普示范种植基地‛获省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专项资金10万元);市级项目4项获80万元资金支持。

(二)合理安排县级科技研发项目。全年共安排科技研发项目28项,科技研发经费420万元,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立足服务大企业、大产业,以磷化工、硅化工的深度开发为重点,致力于打造‚百亿兴发‛和扶持峡晶电子上市,共安排资金200万元,占资金总额的47.6%;二是注重扶强培优,项目向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倾斜,以示范带动促进特色产业向精细化、效益化方向发展,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共安排资金136万元,占资金总额的32.4%;三是加强科技服务条件建设,以乡镇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奖励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共安排资

金84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0%。同时,严格执行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科技经费,力求项目效益最大化。

四、注重实效,提升全民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组织开展了科技周、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培训、青少年科技节等各类主体科技活动,全县参与公众上万人次。特别是今年10月25--27日,县科技局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联合举办了2011年全县科技人才培训班,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54名科技人才在县委党校接受培训。本次培训按照新时期科技人才‚政治合格、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要求,采取了专题讲授、参观考察、讨论交流的方式,重点讲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解读县域科技发展战略,通过现场考察兴发集团能源管理平台和峡晶电子生产工艺,交流科技兴工、科技兴农和人才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开展科技人才如何给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讨论,使科技人才进一步明确自身肩负的科教兴县的历史责任、开阔科技人才的视野,激发科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提高他们运用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紧扣创新,提升科技奖励档次。

一是‚催化氧化联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亚砜废水技术开发‛ 获2010年度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峡库区兴山段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研究‛获2010年度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首届预防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二

是县植保站高级农艺师甘发林获得省‚科技助力新农村优秀项目专家‛称号;县特产办农艺师李述举、县林科所林业工程师王长斌获‚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三是今年全县科技工作大会上,表彰了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和5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企业)。

六、健全体系,提高应对震害能力。

认真抓好‚震害防御、监测预报、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和地震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广大民众的防震意识不断提高。县实验中学、黄粮中学开展了第二批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结合科技下乡、‚5.12‛防灾减灾日,开展了三次大型宣教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300份。积极争取地震监测预报项目的实施,在已建成测震和GPS基准站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强震台建设项目和地震信息节点项目,我县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拥有三种监测设备的县,将为我县园区规划提供更加翔实的地震地质数据。积极配合和指导学校、社区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指导乡镇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了震害防御社会服务数据的采集工作。

七、多措并举,提升自身建设能力。

(一)帮扶工作及“三万”活动卓有成效。我局成立了帮扶工作及‚三万‛活动工作队,落实了人员、职责和任务,

圆满完成了各阶段任务,县科技局被县委评为‚三万‛活动先进工作队。我局牵头,湖北大学和两河口村开展了对口帮扶活动。湖北大学先后为该村无偿捐赠资金8万余元,用于支持村级公路、村委会阵地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同时我局给该村解决帮扶资金4万元,协助争取30万元的饮水工程资金,工程竣工后可解决全村7个组180户716人的饮水难问题。

(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局党组坚持围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五个基本‛、‚七大体系‛建设为总体要求,以‚围绕五个基本、建好一支队伍、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科技创新‛为主题,在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了全局职工尤其是广大党员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率先垂范,个个争当先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局党支部被县委表彰为‚2010年度‘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先进党组织‛。

(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落实。局党组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十分重视,纳入了党建工作和班子建设的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进行部署、落实、检查,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为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切实落实上级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十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局党组将反腐倡廉建设

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具体责任人。形成了 ‚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股室及所属二级单位负责人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的完成。开展的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示范教育、政治纪律教育、下乡走访、落实《廉政准则》自查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机关干部廉洁自律得到增强。

同时,我们进一步抓好机关建设。一是提升民主政治水平。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沟通,增强团结,凝聚力量。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宣传思想和文明创建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三是做好综治维稳、安全、信访、计划生育、‚五五‛普法和档案保密工作。重视老干部、工青妇和统战工作,凝聚各方力量,把科技部门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

八、2012年科技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线,突出五大科技专项行动(突出科技投融资、产学研结合、创新型企业建设、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多层面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实现兴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一是争取县委、县政府及上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帮助解决科技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是组织申报科技成果奖励,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评审奖励县级科技进步奖的基础上筛选推荐申报争取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项以上。

三是争取政策增加科技投入,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1.5%以上。

四是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力争2012年度全县的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11%。

五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项以上、市级以上科技研发经费300万元以上;注重校企联姻,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合作项目5项以上。

六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水平。重点推进和培育全县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培育3至5个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县畜牧、柑橘、茶叶、蔬菜、烟叶、水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全县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步伐。

七是加强乡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拟加强和完善4个乡镇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要求乡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做到‚六有‛,确保科技服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八是重点组织开展好科普之春、科技周、青少年科技节、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科技扶贫助残等各类主题科技活动。

九是加强知识产权和防震减灾工作。以企业、农村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全年申报专利100件。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完善以‚三网一员‛为主的震情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测震台、强震台、GPS基准站和信息节点设备的安全维护工作,确保信号畅通;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为重点,认真做好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创建‚五型‛机关,不断提升科技工作管理水平。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主题词:科技工作 总结 报告 抄报:市科技局。

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考评办。 兴山县科技局办公室 2011年12月9日印发 共印30份

第20篇:科技局工作总结

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支撑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抓住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广州市率先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和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三大机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打造“科技亚运”,产学研相结合推动自主创新,促进公共技术普及应用,创新科技投融资方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以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继续发挥科技和信息化的支撑、渗透和引领作用,推进科技和信息化融合,努力建设“创新番禺”、“智慧番禺”。

一、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0年,在完成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职能整合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以100%的满意率全票通过2010年区直机关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考评,以及全力以赴做好亚运信息技术与无线通信保障工作的同时,我局各项科技和信息化业务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2010年(数据截止至11月19日),我区7项科技成果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共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软件企业,9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动漫软件企业;全区科技型企业已达到190家;2010年新成立企业科技研发中心9家。我区2010年共收集、推荐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113项;市级项目139项),共获得上级批准立项项目63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3项、市级33项,获上级立项项目扶持经费支持6564万元(其中国家级1330万元,省级1210万元、市级4024万元),同比增加114%;2010年度区财政科技经费预算按1.3亿元总盘子安排(数字家庭等专项经费除外);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72项;完成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58项;完成市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2010年,我区企业在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取得3金、2银、2铜的好成绩;截止到2010年9月,全区专利申请量2059件,同比增长39.6%,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占32.7%;专利授权1493件,同比增长43.7%,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占8.2%。我区登记入库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已超过30000个,其中2010年区财政投资新建1203个监控点,通过联网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加强对各镇街维护保障工作的监督,全区镇街、村居监控系统平均视频图像完好率超过97%,联网率超过98%;“数字大城管”实现全区普及应用的目标。2010年我区引进和开展了一批重大产学研项目建设,6月,广东省科技厅正式批复同意将我区纳入2010年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县)建设计划,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显露雏形;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促进和推动下,数字家庭、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创新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保障亚运信息通信畅通。

信息技术与通信保障是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的基础性工作,治安视频监控、无线通信指挥等工程是信息通信保障的核心、关键性工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倾全局之力,精细制定亚运信息通信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各项举措,为亚运会提供了畅通、安全、优质的信息技术支持和通信保障服务,全力保障亚运成功举办,打造了一届实实在在的“科技亚运”。我区亚运信息通信保障工作获得区领导充分肯定。

一是搭建指挥平台。以数字城管项目为基础,以指挥平台系统、呼叫中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无线对讲通信系统等“五个子系统”为重点,我局按照上级部署,在区亚运指挥中心搭建了完善的番禺赛区运行指挥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和运用各类资源,在亚运期间实现了我区保障运行指挥体系的高效运作。其中无线通信指挥系统加入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在重要指挥部门(单位)、比赛训练场馆、指定接待酒店和亚残运会总部饭店、重要管理单位、重点目标单位之间搭建起一级通信指挥网,协助部分单位内部组建二级通信指挥网,满足了各项指令传达、信息沟通的无线电通信需求。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上级部署完成了大夫山无线电监测站项目第一期工程(基建主体部分)建设,满足了上级对我区所有行政区域实现亚运无线监测网络全覆盖的设施要求;拓宽了无线城市项目覆盖应用,完成我区350个无线局域网热点覆盖网络及3G无线网络的服务租赁,亚运期间提供了优质、免费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完成我区涉亚主要道路两侧29个无线电发射基站整治工作,实现无线电发射基站达到现场环境与周围景观相融合的预期效果,基站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根治。

三是整合视频资源。利用我区坚实的视频监控基础资源为亚运保驾护航。实施涉亚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补点建设工程,推进全区各涉亚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完成超过13000个视频监控点接入区亚运指挥中心监控平台,做好24小时不间断亚运指挥视频会议系统保障工作,协助区亚运指挥中心实现对亚运番禺赛区属地保障工作的通览情况、全盘指挥;与各镇(街)、各有关单位签订《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运行保障和应急处置责任书》,落实镇(街)属地责任,通过联网检查和实地巡查相结合,加强监督手段,确保亚运期间我区派出所视频监控图像完好率达98%以上,村(居)视频监控图像完好率达95%以上;通过制定系统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系统备份、购置应急替换设备等,完善系统修复应急处置措施,满足亚运视频突发故障时的应急恢复需要,确保在系统设备故障抢修期间保持视频不间断监控,保证亚运安保无缝覆盖。

四是净化电磁环境。通过开展我区电磁环境集中整治、现场巡查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上级无线电管制要求,查处无线通信违法台(站),清理违法使用无线对讲机,健全电磁环境管理机制,有效防止了亚运期间各类无线电通信干扰事故的发生。截止到目前,全区共复核无线电用户单位1143户,无线电台(站)设备12207部。已整改用户单位331家、无线电台(站)设备4445部。

五是落实保障服务。按照区亚指办统一安排以及人力资源与志愿者组的相关抽调文件精神,我局克服人手不足困难,共安排抽调近30名在职人员(含下属单位人员和合同制雇员),全职参与涉亚相关工作,为各赛区、各场馆运行保障提供人力资源支援;全力配合做好亚运火炬传递、开闭幕式、亚运门票销售等大型活动的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保障工作;为亚运公共交通现金补贴发放户籍统计等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二)深化管理,健全制度,全力完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一是完善自主创新规章制度。高标准启动《番禺区科技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筹划出台《番禺区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确立未来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目标和纲领;顺应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新形势,针对项目和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技和信息化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及项目绩效评估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我区科技项目立项评审、财务评估以及验收等环节中的作用,实施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举办企事业单位人员科技计划项目财务管理培训班,根据各单位需求设立科技经费各个专项,规范工作程序。通过加强监管,务求做到公开透明、突出重点,切实解决目前科技经费执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制度加强项目和经费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力促自主创新体系健全,提升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效能。

二是积极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切实落实科技经费安排计划。2010年共征集到全区企事业单位申报2010年度科技项目340项,立项扶持172项,立项率为51%。2010年度1.3亿元区财政科技经费预算中,重大科技专项投入8750万元;各行业科技支撑计划投入2428万元;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投入1808万元,其中安排300万元镇(街)科技专项经费,加强对各镇(街)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推动各镇(街)科技创新以及“广东省(科技)专业镇(街)”的申报工作。按照公开透明、突出重点的原则,采取措施加快科技经费的执行下拨,提升经费使用绩效,经费投向继续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行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入在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配套、数字家庭、生物医药、动漫游戏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和行业。

三是加强科技合作交流,促进创新资源聚集。明确具体合作内容,打造信息交流平台,深化与我区合作交流对口城市德国耶拿市在科技和信息化方面的合作交流。通过举办一系列高端科技论坛和讲演活动,在科技管理体制上不断向国际水平靠拢。2010年5月份邀请知名的科技专家、台湾科技管理学会院士袁建中博士在我区进行了主题为“从科技管理看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专题演讲,揭开了我区与台港澳及国际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的序幕;11月邀请硅谷科技商务代表团成员为我区企业家作了多场关于如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知识产权发展的高水平讲演,并探讨了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意向,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带来国际崭新理念和合作交流方向。创新方式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将于12月份举行的广州留交会活动,务求展示方式和内容突出我区特色和亮点。

(三)搭建平台,上下联动,全力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区。

今年我局将产学研工作作为重点和亮点来抓,依托广州大学城的科研和智力优势,积极与省、市联动,全面推进产学研工作的开展。经过精心组织申报,今年6月份,省科技厅正式批复同意将我区纳入2010年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县)建设计划,揭开了我区作为产学研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序幕。

一是完善管理。深入贯彻实施《广州市番禺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和《番禺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1)》,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体系;区党政领导机关对产学研工作高度重视,今年区政府在广州大学城管委会设立了产学研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加强我区产学研工作的协调管理;从今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超过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工作开展;今年8月份,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专题审议了《关于促进(番禺区)产学研工作情况报告》,并对我区产学研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二是加强对接。通过举办产学研论坛、开展产学研调研等方式,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全力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与我区企业的合作对接,推动交流互动,鼓励高校资源向我区企业开放。今年9月份,由我局具体承办,我区在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举行了 “2010年番禺区产学研合作系列项目签约仪式暨省部产学研结合成果发布会”活动,展示了有关产学研合作成果,标志着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合作的一批重大产学研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我区。

三是打造实体。确立了“应用促进研发、研发产生创新、创新制定标准、标准推动产业”的工作方针,努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实体,做好产学研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今年,我区与中山大学共建的“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与产业孵化基地”、与暨南大学共建的“全国转化医学亚热带疾病与生物防治技术中心”、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广东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香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广州华南建筑节能研究院”等重大产学研项目正式启动,并与有关高校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谋划广州大学城科技园项目建设。

四是促进交流。继续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专家进驻企业”活动;与华工、广工、暨大等多家高校加强沟通,争取各高校科技处委派人员到我区科技部门挂职或长期工作,建立“科技助理”制度,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沟通交流机制;今年完成了“番禺区产学研信息平台”的建设,搭建起政府、企业、高校、产业园区和研发机构的良性互动沟通平台,为促进产学研合作上下沟通、纵横交流发挥效用。

五是积极申报。鼓励和扶持高校、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的申报工作,2010年共批准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45个,立项率为申报率的40%。目前正广泛组织发动和协助有关高校、我区产业园区和企业开展广东省科技厅2011年产学研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

(四)建立机制,促成合作,全力探索科技投融资方式创新。

我局不断探索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创新投融资方式的新机制和新路子,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按照“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逐步培育我区有能力、有技术、有需求的企业成功上市。我区推动科技投融资创新方面的工作在短时间内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年初,我区成立了番禺区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健全了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推进的组织领导架构。我局迅速配备充实区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力量,以该办公室的名义,先后组织有关企业举办了“番禺区科技企业投融资论坛”、“番禺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座谈会”等活动,初步确定了企业上市辅导路线图,并定期到重点培育企业开展一系列实地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协助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全面开展。制定引导基金成立以及运作方案,积极引进各类专业风投公司和风投资本参与我区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设,今年11月,区政府同意由区上市办具体操作,以区政府、广州市科信局、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区政府推荐社会民间资本四方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规模达2亿元的“番禺区政府引导基金”,采取公司制运作,发挥政府资金的放大效应,提供金融支持,培育扶持我区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我局正抓紧该引导基金成立合作协议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推动政府引导基金尽快成立运作,发挥效能。

(五)提升服务,鼓励引导,全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带。

一是不断加强对科技产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建设科技园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沟通机制。2010年安排科技经费4750万元,扶持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器基地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对区重点引进项目、相关产业项目的研发园区、孵化企业实施补助,促进其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了加快科技园区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力促重大高新科技信息产业龙头项目落户番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研发园在成立近两年时间就聚集了5大技术支持中心、26家研发中心,160多家企业。

二是推动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服务业资源聚集和产业发展,构建我区“现代信息服务业走廊”。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推进我区物联网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抓住“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番禺)园区”和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深圳市远望谷有限公司等RFID龙头机构落户我区的大好机遇,大力推动RFID技术资源聚集和成果转化,协同开展“RFID技术在供港蔬菜监管工作中的研发与应用”、“RIFD技术在旅游景区推广应用”等应用项目建设,与区交通局、区交警大队、番禺交投公司和广东省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等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应用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车辆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推动RFID技术在我区交通领域的应用及产业化,利用RFID技术发展物联网,力争将RFID产业发展成具我区特色的龙头科技产业之一。

三是推动公共技术应用,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安排专项经费300万元,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系列培训活动,加大对环保、节能等领域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开展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优先在我区环保等领域推广技术应用及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协助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申请“广州市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我区产业升级。

(六)转变思路,更新理念,全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结合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区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各有关单位的配合和联动,健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工作合力。利用机构改革机遇,在我局的内设机构加挂了“知识产权科”的牌子,充实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队伍力量,进一步明确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职责和人员配置。

二是加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区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区亚指办共同制定了《番禺区加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和《番禺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急预案》,加大对第16届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力度。10月份联合区工商分局、区文广局和区整规办相关职能部门及部分镇(街)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广州市番禺区迎亚运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对我区近50个涉亚重点区域的亚运标志和涉外高知名度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侵犯知识产权的非法音像制品清理工作、专利侵权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有效清除和遏制了涉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三是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2010年区、县级市知识产权工作指导意见》和《广州市2010年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工作分解方案》精神,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申报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区的有关工作,继续大力推进企业商标和品牌战略,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为重心,加快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的有效互动。

四是加大专利申请资助,继续推动专利灭零行动和专利倍增计划。贯彻落实《广州市2010年区、县级市知识产权工作指导意见》,针对灭零倍增工作,出台《番禺区专利申请、维持费资助暂行办法》补充规定,选择了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列入“灭零倍增”计划,对入选“灭零倍增”计划的企业,给予专利申请费用的政策扶持。不断加强专利意识宣传,挖掘专利申请源。2010年,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广州金园聚合物挤出成型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我区专利成果有效产出的新格局。

五是鼓励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贯彻落实《番禺区发明专利补贴实施细则》,2010年,区财政对获得并实施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的8家企业的14项专利产品给予70万元的专利补贴。14项专利产品的产值11944万元,利税2375万元。加快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转化,提升企业品牌效应,推进番禺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番禺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切实解决我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是实现知识产权工作方式创新。抓住国家实施新《专利法》和《广东省专利条例》出台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强化我区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宣讲和宣传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商标、版权、专利三大方面工作相互促进,积极尝试与港澳台地区加强在知识产权领域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开展知识产权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拓宽知识产权工作内涵。

(七)积极宣传,扎实推进,全力营造科普工作良好氛围。

今年,我区紧紧围绕科技兴区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区科协被广州市科协评为先进单位,区科协董天海主席、区教育局吴岳冬副局长、市桥街道科协谢瑞雄主席被评为先进个人。一是着力完善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今年,洛浦街、大龙街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东涌镇进行了科协换届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区有9个镇、5个街道成立了科协组织。二是创新形式开展品牌科普活动。组织开展了5月份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9月份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及迎亚运、创文明等系列科普活动。安排迎亚运专项科普经费10万元,编印了《迎亚运、漫谈运动与科技》、《新能源》、《垃圾处理》、《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等系列科普小册子7万册,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和“小手拉大手”等方式,使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加强培训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2010年安排科普经费99万元,在全区完成了66条村的科普“四个一”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区100%的村建有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志愿者队伍和科普信息员,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创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同时积极做好农村科普培训工作,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保障。四是突出重点推进城镇人口科学素质提升。今年在全区8个街道选择公众较集中的地带各建设长达30米的科普画廊,坚持每季度更换一次科普画廊的内容。大力开展科技进街道(社区)活动,共为市桥街、侨联社区赠送了1000余册图书,努力推动“科普进社区示范街道”建设工作。五是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11月7日,区科协与区教育局在大石富丽中学开展第26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预选赛总结会,此次大赛,共收集收到学生科学研究论文800余篇、发明创造作品200余件、科学幻想绘画600余幅和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材料50余项,经区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推荐参加广州市、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还专门安排科普经费12万元重点支持科普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如南洋里小学、先锋小学、低涌小学、化龙二小、洛浦中学等创建科普特色学校,洛浦中学被推荐参加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评审。六是配合做好亚运相关工作。今年科协共有4人被抽调到广州亚运信息保障部和不同场馆协助工作,积极配合亚运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市科信局编印《广州亚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专报》10期共640份、《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手册》400本、《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7000册和《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管理团队通讯录》260本,还将配合编印《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纪念册》1000本,为保障亚运、服务亚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八)转移重心,服务民生,全力实现信息化普及应用。

一是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番禺区视频监控管理中心”建设,实施全区综治维稳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工作,在亚运会期间有计划地进行全区各视频会议系统从“标清”到“高清”的升级改造,并根据实际需要在区委、区政府会议室等新装视频会议系统节点,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了我区视频会议资源;完善了区科信局政务网站建设,协助区纪委建成了全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网站,做好广州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各类信息的发布工作,加强网站政民互动和网上办事功能;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施了番禺区卫星影像数据提供及制作项目,推动数据管理维护外包,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区政府数据中心“一套图”系统功能。

二是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覆盖范围并力促应用。

在完成全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30000多个监控点的踩点定位及数据登记工作、搭建覆盖全区范围四级联防监控网络、实现100%行政村覆盖目标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亚运补点建设和系统整合工作,实现了涉亚场所视频监控100%全覆盖和100%统一调度,并推进大学城、亚运城周边、广州南站视频监控系统二期等视频补点工程建设;制定视频监控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经费分摊方案,根据各镇(街)实际维护规模,区视频专项经费对镇和村系统补贴30%维护费用,切实提升系统维护管理水平;借助亚运效应,建立健全人机结合检查监督机制,延续发展对各镇街视频运行的自动化、系统化、日常化监督管理,有计划地将工作重点转向“常态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致力保持全区视频监控系统完好率和联网率的稳定性,力促系统应用。

三是促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数字大城管”项目已实现全区普及应用的目标,为深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添动力;加快筹建区社会保障卡管理中心,启动我区社会保障卡试点项目建设,加强对我区社会保障卡相关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促信息化为民生服务;积极开发行业信息化应用,继续大力推动信息化在农村、卫生、交通、水利、环保、教育、国土、规划等领域的普及,推动“数字番禺”建设。2010年我区南村镇坑头村“村民之家”综合信息服务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九)加强管制,规范秩序,全力促进无线电管理工作创新开展。

以“广州市基层无线电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体制改革,区、镇(街)二级无线电管理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开创省、市先河。圆满完成全区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无线电通信秩序与无线电通信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站址资源规划。成功完成区十二届龙舟赛、2010年高考等大型活动及各类型考试考场的无线电通信与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无线电管理保驾护航作用。

(十)传承融合,开拓进取,全力提升科信部门行政服务效能。

一是顺利完成机构改革整合。根据区委区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工作部署,按照“继承中融合、融合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我局克服职能关系较复杂、人财物资源涉及面较广以及合并后办公场地资源严重不足等困难,在年初迅速完成对原科技局、信息办、无线电办三个单位的职能整合工作。新组建的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呈现出人心稳定、和谐相处、相互包容、积极工作、开拓创新的喜人局面。

二是迅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力求制定出既与国家、省、市相关职能部门整体协调,又符合我区特点的职责和机构设置,完成了我局“三定方案(草案)”的编制工作;依托信息化平台,迅速建立起融合、有序、高效和统一的工作机制,用较短的时间在全局推广使用统一的 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即时通信系统,加速了部门融合,提高了全局工作效率;迅速建立了统一规范的民主集中议事决策制度,形成了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工作会议等三个层次的会议制度;提高我局选人用人公信度,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完善了各科室人员配备,采取措施增加了我局中层干部工作岗位的流动性,赋予充分的锻炼机会,提升了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合并后我局重大资产摸查及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三是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和文化建设。新组建成立局党总支和党支部,成立了局团支部,健全了党、团组织领导架构,党团工作焕发出新气息,局党总支被评选为番禺区5个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党组织之一;我局作为今年区直单位政风行风工作评议对象,按照要求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以100%的满意率全票通过201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考评;以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为契机,加强创文迎国检各项工作推进,持续深入开展“双百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和机关“创先争优”活动,与共建社区——侨联社区共同做好“创文”入户访问工作、迎国检文明督导工作、“文明创建进社区”主题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市主题月”活动等。通过开展系列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不断提升侨联社区文明创建的软、硬件建设水平。采取灵活方式关怀离退休老干部,丰富老干退休生活,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口梅州市五华县扶贫支援工作;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机关党总支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精神的学习领会,结合实际大力开展纪律教育系列活动,强化我局领导干部廉政从政意识;针对我局个别同志在2010年以前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及个别事业单位没有很好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我局全力配合上级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坚决执行对有关单位、人员的处理决定,积极实施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影响,换回损失,同时认真吸取教训,通过建立下属事业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制度、实施财务人员轮岗撤换等实际举措,坚决杜绝今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四是切实提升下属事业单位工作效能。根据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关于《番禺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对我局下属6个事业单位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进行岗位设置。通过完善办公环境、充实人员力量、健全领导架构、拓宽工作职能等手段,力促各下属单位工作质量和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2010年,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更换了中心主任,向区编办申请增加人员编制,办公场地计划由目前区科协大楼搬迁到中颐创意产业园,完善自身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了自身业务范围,从原来单一的科技中介职能,增加了公共技术推广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及信息设备数据维护服务等业务,并实现了与区视频办合署办公,增加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等工作职责,单位面貌和工作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2010年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区科技项目评审共307项,共邀请专家2305人次。在投融资工作中,辅导1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6家企业进入规范管理、材料整理阶段,3家企业经过辅导已经接近上市标准。

区专利办启动了办公场地搬迁工作,切实转变思路,创新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工作开展。

农科基地强化了内部管理,加强单位卫生环境整治和办公场地整饰工作,业务重心逐步实现向农业科研成功转型。

区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公室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型人才聚集和科技孵化器建设,积极推荐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及市百人计划项目。今年,我区又有2家企业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区博管办按照上级安排,理顺了工作职责,将于亚运亚残运会结束后移交归属区人社局管理。

区地震办结合迎亚运地震应急防御工作开展,在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设施建设、地震知识宣传普及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效能;注重农居抗震性能薄弱这一难题,努力开创农村抗震设防新局面。

完成了我局在番禺银达公司董事成员的变更,理顺了关系,推动银达公司科技投融资业务扩展。

我局在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化普及应用等方面工作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科技产业特色仍不够明显,有影响力、有亮点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产品不多;二是全社会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对经济发展带动和引领作用不够,缺乏龙头企业,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区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推进科技和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的机制路子须进一步探索完善;五是无线电执法体系仍待健全。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科技局党风廉政工作总结.doc》
科技局党风廉政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