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20-09-29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社会建设办公室工作总结

社会建设办公室工作总结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针对工作的新要求,重新明确了各村(社区)开展综治、信访、维稳、防邪等工作的人员,实现了镇、村(社区)、组三级信息网络全履盖。社会建设办积极、踏实的开展了各项工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信访维稳工作

我镇今年接待来访群众600人次,结案率达95%,村(社区)接待来访群众1570人次,结案率达94%,办理信访件11件,其中重复访案件两件(杨加淑案件、黄云成案件)均已息诉息访,达到最终化解矛盾的目的。办理市长公开电话21件,息诉息访率90%以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档率100%,调处成功率95%以上。

2、防邪工作

与各村(社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由于我镇是第一批创建的无邪教乡镇,平时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加大排查(尤其是重大节日、敏感时段、庙会期间),搞好警示教育,目前已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宣传4次。

全镇共制作防邪宣传展板16个,发放反邪教警示教育挂图180余套,防邪宣传资料2000余份。目前,我镇需巩固人员1人,已落实专人进行监管、教育。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在各村(社区)的配合下,我办认真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目前有在册监外服刑人员9人,解教3人,刑满释放10人,6月上旬分别对廖某某、肖某某进行家访,签订了安全稳定承诺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针对我镇地理环境十分特殊、治安情况较为复杂、治安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我办加强了与镇派出所的工作联系,确定了热点、难点整治部位,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活动,始终坚持从重从快的方针,彻底打掉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按照市公安的要求,今年我镇确定了安乐居、莲花小区、清水人家、柳河小区共4个治安防范星级小区建设,目前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4、武装工作

完善了镇武装部的各项制度,完成了民兵整组工作,圆满完成2013年秋季征兵工作。

5、人民调解工作

今年以来,司法所整合调解资源,在镇大调解工作中,1—11月镇、村两级人民调解101余件,第一季度上交调解34件,第二季度上交调解37件,第三委度上交30件,调解率100%,成功率100%。

6、依法治理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法治氛围。3月26日,社会建设办组织工作人员利用一年一度的罗汉商贸会开展了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5月10日,在桂花场镇开展了“远离邪教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反邪教法制宣传活动,现场发放资料700余份,受益群众达1300多人。今年以来,社会建设办加大了对村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2月中旬向16个村(社区)发放了防邪宣传资料5000多份,加强了对法律法规、信访条例,受教育人数16000余人次。

按XX市依法治市办的要求,在红石桥、龙头村、丰乐场等开展“法治大讲堂”4次,受惠群众达900余人。已在龙头、灯塔、石花等5个村设立法律服务工作室,7月在桂花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目前法律援助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列为XX市对XX市民生目标考核之一。

7、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对照目标,2013年1—11月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是完成了桂花农贸市场的对外招投标工作,使市场运作市场化、正规化、规范化。完成了场镇周边卫生死角、盲点的清理工作,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完成了村级目标的签定,使镇域内环境治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目标明确。

二是针对桂花镇的特点,先后完成了村(社区)辖域内死角清理,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散居院落周边的卫生清理及s106线、天桂路、庆桂路、磁桂路等道路镇内过境段杂物(草)清理,规范了沿路段的落地店招摆放、布幅广告。牛皮癣清理,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治理了路边违规摆摊设点。

三是完成了场镇的标牌设置,停车位规划,下水管道检查井盖的修复,有效地消除了完全隐患。完成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的再次续包合同签定,规范管理程序,明确考核目标,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四是完成了环卫保洁设施的配备,新购一台新型垃圾清运车,定期召开保洁员例会对镇域内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做总结安排。完成了城管队员的岗位责任书签定,规范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对城管队员实行末尾淘汰制,对不称职的队员予以解聘。

五是完成桂花农贸市场化粪池、公厕的清淘。方便了群众入厕难的问题;组织施工队伍对场镇内的损坏彩砖和破损地段等进行了修复,修善一新的街道更加美丽多彩。针对场镇改造增设的路灯,因洪灾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部分路灯故障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和小偷偷走铺设的输电电缆及人为损坏等。办公室已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力争尽快修复确保在元旦、春节前能恢复正常。

8、临时性重点突击工作

7月9日至14日,我镇出现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在此次灾情中,我办全体动员,做好了防洪抢险工作。一是对洪灾后的河堤、路基进行险情排查,组织人员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带领民兵与干部群众一起抢修河堤200余米;二是帮助群众以及受灾企业清理泥污,清洁家园。洪水退后,留下了大量的淤泥、垃圾及杂物,清理各类杂物达400余吨。同时还组织、带领志愿者、民兵帮助辖区受灾企业清理车间内的淤泥30余吨;三是带领办所工作人员深入受灾村(社区)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排查纠纷、化解矛盾。。

二、明年工作计划

1、加强对各村(社区)综治人员和信息员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

2、充分发挥治保巡逻队及各综治成员单位功能,加强对辖区的巡查,完善“三级联勤”等治安控制体系。

3、认真开展重点人员的排查、监控工作,定期检查对重点人员掌控、监管措施的落实情况。

4、继续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5、组织全镇信访代理员进行集中信访培训,提高全镇接访处访能力。

6、积极开展法治大讲堂、力争在16个村全部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再创建2—3个星级治安小区。

7、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有素养、业务精良的环境治理工作队伍,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治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管理力度,全面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打造一支忠于职守、纪律严明的治理干部队伍。

三、社会建设办的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 重点工作:

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星级治安小区的创建工作

3、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 亮点工作:

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面:与各村(社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制定了2013年桂花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意见,明确职责,责任到人。镇村两级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日常的监督检查,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了整治效率。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在16个村(社区)成立了治安巡逻队,下一步将在全镇16个村(社区)中抽调基干民兵组建桂花镇治安联防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确保辖区平安和谐;安乐居、莲花小区、清水人家、柳河小区共同创建“二星级”治安防范小区。

3、在司法行政业务方面:在龙头、灯塔、石花等5个村设立法律服务工作室,派驻律师为村上服务,目前我镇已建立村法律服务工作室10个,律师常年解答各种咨询。完成了XX市下达彭州的民生工程,法援助工作站建设。

4、信访工作方面:我镇杨加淑案件一直为长期积案,经镇村干部努力,不断与杨加淑及李代明沟通、调处,最终化解了该信访积案。

四、办公室的管理工作

1、办公室主任做好表率。

2、每周一办所人员分别汇报上周的工作情况,共同研判、总结,安排下阶段的工作。

3、针对业务中发现的不足,及时补课,加强学习。

4、严格上下班制度,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

推荐第2篇: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总结

胶南市质监局建设节约型社会情况总结

根据印发的青质监量字[2007]108号文、青质监量字[2007]76号文件和青岛市局[2007]171号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局由综合科牵头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进行了检查指导。

一、提高企业计量能源管理水平。通过检查发现各重点用能单位领导都非常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建立了能源管理部门和组织机构,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管理,不断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部分企业已取得计量合格确认证书,建立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和统计,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基企业内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规范,各项文件资料比较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强化能源计量器具管理,确保能源数据追溯到计量测试记录。严格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公司与生产部门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能耗指标落实到生产部门,确保节能责任目标的完成。熟悉计量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GB 17167-2006,有力的推动了公司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及性能指标满足国标GB17167-2006的规定,进出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及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100%。

二、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节能活动,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的降耗节能效果,能够达到国际要求。胶南易通热电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综合利用污泥燃烧工程发电项目,将烘干后的污泥搀在煤中进行燃烧,以达到保护环境和废弃资源地再生循环利用的综合目的, 年可节煤1.2万吨.取得了明显的降

耗节能效果。其它的热电企业都通过除尘、脱流等技术改造,达到了减排的效果。

三、通过检查,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些企业在能源计量的分析、处理及应用中存在不足;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不够完善等。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给企业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加强对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档案、按期到有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加强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应用等,充分发挥能源计量在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基础作用。

四、今后打算:

1、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提出出的“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2%的指标。

2、帮助用能企业达到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管理达到GB17167-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

3、加大对重点耗能设备的监督管理,使其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4、节约从自身做起,在单位内部开展节约活动,做到用水和用电量与前一年相比有所下降。

2007年12月10日

推荐第3篇:某村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白马村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1、基本情况

白**位于弥牟镇西南面,与新都区新都镇、马家镇和军屯镇接壤,与**载货汽车工业园毗邻。全村幅员面积2.4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990亩。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1016户,总人口3021人。白**区位优势较好,宝成铁路、川陕复线穿境而过,村部距108国道、老川陕路较近。白**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早,有养殖、装饰建材、木门生产加工和皮鞋生产等个体私营企业。2008年白**率先在全区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白**农业生产合作联社、****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园--**金土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引进了**名君莱农业有限公司、**裕成农业有限公司、**蓉春源农业有限公司。

2、创新组织工作,推动党的建设有新突破

从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白**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队伍、创新组织设置、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确保党的建设有新突破。一是建设高层次领导干部队伍。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将学历和基层经验作为提升和参选条件,采用\"一户一票\"选举组建一支学历高、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村支两委5位成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其中村党总支书记是四川大学的研究生。二是创建功能型党支部。在组建党总支的基础上,以不同功能的行业组织为依托,创建企业党支部、务农党支部和新启点幼儿园党支部,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符合农村党建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需要。企业党支部着力凝聚企业能人,强化与企业党员的沟通,促进资源共享;务农党支部着力凝聚农业带头人,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三是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狠抓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定期邀请优秀带头人、致富能手、技术骨干传授经验;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200余人到**、**等地进行观摩学习,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促进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四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把党建带团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着力从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发挥作用等方面入手,引导和鼓励广大青年团员在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逐步形成\"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发展\"的工作格局。

3、推进基层民主,推动自身建设有新加强

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民权民定、民主公开,凝聚党员群众向心力,确保自身建设有新加强。一是坚持民主议政制度。本着平等和尊重的原则,今年以来先后召开村民议事会10余次,将决定权、资产处置权、利益分配权交给村民,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由村民自己说了算。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务监督机制,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对议事会决议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将结果公示。三是畅通民主议政渠道,设立12个意见收集点,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在《新白马》、白**务网中答复,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实施民主理财制度。建立完善\"组账村管、村账镇管\"有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在村里选聘德高望重的基层老党员和驻村大学生5人,成立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在《新白马》上公开村上财务收支状况。

四、建设便民场所,促进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白**新办公楼2009年10月建成,总投资2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3000平米,建筑总面积约1800平米,功能配套包括:办公室、综合会议室、便民服务室、计生服务室、文化娱乐中心、警务室、司法行政工作室、议事会办公室、图书室、广播室。

白**便民服务室大厅里设立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企业服务等6个服务台,实现\"一站式办公、窗口式服务\"。在服务**都有各单位《服务指南》手册,涉及工作流程、收费标准、承诺事项等内容。在具体工作中,服务事项包含群众生活、生产及民生问题,紧紧抓住受理、办理、回复三个环节,努力使村民办事\"少跑一次城、少走一趟路、少进一家门、少找一个人、少花一些时间\"。在受理环节上,坚持做到符合条件的立即受理,材料不齐的给予指导,多头处理的尽量并联受理,需要上级审批的能代理的尽量代理,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受理群众要求;在办理环节上,对属于本级审批事项,及时予以办理,属于镇级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批的事项,安排专人全程代理、限时办结;在回复环节上,将办理结果及时、真实地通知申请人。服务室还建立了首问责任制、承诺办结制、岗位责任制等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了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行为,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让群众满意而归,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白**以便民服务室的窗口为纽带,形成一条连接镇、村与企业、群众之间的办事服务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便民服务室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方便人民群众,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标准化幼儿园、文化活动广场、多功能舞台、卫生站、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其他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也已全面投入使用。

五、推动平台建设,开展工作形式有新变化

为深入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出并建设了以村级\"电子信息平台、宣传平台、服务平台、文化活动平台\"的建设方案。投入专项资金12万元,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其主要内容是:一是建设村级电子信息平台。

(一)抓好村务网站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BBS论坛\"、\"综合查询服务\"、\"民主议政\"等模块。

(二)依托白**务网和白马QQ群建设了集\"网站综合信息查询、网站后台综合办公系统、QQ动态申请\"的全市首个村级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后台包括户籍管理、企业管理、党、团、议事会管理、计生、民政、残联等业务,实现各类数据适时录入、综合管理;前台个人综合信息查询可根据后台办公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精确查询。

(三)购置了高清摄象机、液晶电视、照相机、录音笔、编辑软件,对重大事项进行记录、编辑制作成视频、图片资料,整合党员远程教育、文化共享的各类资源分类保存到U盘、光盘,视频、图片等内容长期在便民大厅的液晶电视播放,并刻盘分发到各村民小组,供村民查阅;

(四)建成了村级电子阅览室,配置了9台电脑,安装了数字图书馆软件、远程教育软件、文化共享软件及农业信息软件,每月一次开展农民群众理论及农业技能培训,方便村民查询农用资料、信息等;

(五)建成了村级无线wife办公网络。同时为确保设备安全,安装了摄象监控和红外监控设备。二是打造村级宣传平台。

(一)将《新白马》村报从季刊提升为月刊,增加了发行量,在内容上除保持现有的\"三务公开\"、\"重大新闻\"等外,还增设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等专栏。定期发放到全体村民手中,实现全村全覆盖,使其成为白**民了解区情、镇情、村情的重要媒体。

(二)建成了村广播站,设播音室一间,添置播音器材一套,架设广播线路8公里,配置大喇叭10个,聘请了兼职播音员2名,建成以来主要播放了内容为城乡一体化、\"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等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政方针、政策理论,以及计划生育、农业、科技、法制、文艺、社保等内容的宣讲。

(三)授权12家\"幺店子\"为白**\"民情民意联络点\",签定了协议书,落实了责任,在每个点安装了公开栏、意见箱、报栏,提供了《新白马》、《**晚报》报纸、书籍,供村民阅览;

(四)在村文化广场设置了新型橱窗式公开栏,设置了八个版面,主要张贴党务、村务、财务等内容,并定期更新、更换。

(五)注重品牌效益,通过村务网站、QQ群海选出村标一枚,在我村网站、户外广告、《新白马》、公式栏等处统一使用此标志和\"白马传媒\"的名称。三是完善村级服务平台。

(一)拓展便民大厅窗口功能,增加了民情收集、企业工商验证、贷款咨询、农行小额取款等业务;

(二)利用白**网站后台综合办公系统,按权限、窗口开展各类工作;

(三)在各窗口更新了《服务指南》手册和宣传资料,设置了老花眼镜、笔等用品,在劳动保障窗口提供了社保、医保缴费查询,在计生服务窗口还专门设置了生殖健康用品专柜。四是推动文化平台建设。

(一)修建了户外多功能舞台及配套用房,安装了线路、灯光、音响、电视等设施;

(二)在区残联的帮扶下建立了白**残疾人康复中心;

(三)扶持白**老年腰鼓队、舞蹈队,为其争取资金1万余元用于购置服装、道具,组织其走村窜户进行政策宣传。

六、开拓群众眼界,组织对外交流有新措施

主办\"白马发展论坛\",每月邀请区内各行业专家、学者、领导或企业老总、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农业农村发展为主题,对村内个体、私营企业主和农业产业园业等群体进行授课,为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9月21日,弥牟镇白**\"白马发展论坛\"开坛。**市**区弥牟镇奇源农牧联合社理事长、中国共产党弥牟镇奇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厚正同志作为第一期嘉宾,结合白**实际,从区域规划、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合作经营以及白**章奇合作社合作模式等方面给近40余名种养植能手和当地党员群众上了生动一课。\"白马发展论坛\"是白**深入实施\"四大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中的又一新举措,起到了开阔群众眼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

七、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产业经济有新发展

白**始终将\"服务发展强、服务群众强\"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好、维护好、发展好村民的根本利益,科学规划、管理和推进村级经济,确保党组织功能作用有新发挥。一是科学编制村级规划。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要求,结合白**实际,将集体建设用地规划为新型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用地、配套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科学发展集乡村休闲娱乐产业、工业及现代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努力形成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实现产业携民生齐飞的新局面。二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公司运作优化集体经济,成立了白**农业生产合作联社、****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养殖、装饰建材、木门生产加工和皮鞋生产等个体私营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推动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同时,引进蓉春源农业公司、裕成农业公司、**名君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名贵树木、高档乡村酒店等现代农业项目,在宝成线以西扩大白马现代农业园及大学生创业园规模,启动了白马农庄生态有机蔬菜项目。目前,流转土地八百余亩,投资超过2亿元,预计为集体经济年创收20余万元。三是增添惠民措施促和谐。集体产业和企业提供1000余个岗位,解决农村40、50人口就业。

推荐第4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我镇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年初召开了领导会议,对相关精神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方案、指定措施、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了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展。现将我镇2012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市政府相关文件下发以后,我镇就召开了领导会议,就此项工作专门进行研究,制定今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并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具体工作由农办负责,落实了工作职责。

二、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

1、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我镇利用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通过悬挂横幅、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2、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工程的宣传,以点带面,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对我镇芝川村、芝东村、瓦头村、芝西村、芝北村、西少村等高门原供水工程覆盖村进行了重点宣传,以点带面促进我镇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积极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1、列入全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韩城市高门供水工程,是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工作,也是市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惠民重点工程。我镇积极配合解决工程进展中的相关问题,现在芝川段主体管道铺设已经完成,共涉及到我镇芝川村、芝东村、瓦头村、芝西村、芝北村、西少村等村。

2、积极和相关部门衔接,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的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倡清洁生产,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

2012年12月5日

推荐第5篇:建设学习型社会工作总结

学习型村镇建设活动工作总结及下一步

工作措施

今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学习型村镇建设活动的有关精神,积极在本镇范围内开展了各种学习型村镇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灾后重建、联建方面:

我镇先后写了10幅大标语,发放宣传资料200余本。8月15日,我镇组织受灾户100余人进行有关房屋防震知识的培训会。经过此次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即原址重建的10户在房屋竣工后经市上验收符合防震标准。

二、农民和农业技术培训方面:

8、9月在部分村对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2300余人进行了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广泛: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人际关系、安全生产知识等。通过此次培训,劳动者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就业观念转变了、能积极主动的寻求就业门路。

三、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情况:

十七届三中全会闭会后不久,我镇就写了五幅大标语,挂在几条街道上,让全镇人民共同学习全会的精神。10月27日,全体镇干部、村支书、村主任又共同学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在各村进行宣传工作。

四、产权制度改革方面:

6月7日,在a村委会,对改革试点村进行宣传动员培训会。经过大家的努力,目前该试点村的产改工作已接近尾声,其他村的次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乡镇、村(社区)干部培训方面: 我镇多次召开村、镇干部会议。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六次会议精神、县委十二届四次会议精神及其他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会议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我们也了解了当前的发展趋势,并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

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型村镇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设。做到领导重视、职责分明、确保创建“学习型村镇建设活动”全面展开。

二、创造较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干部有计划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根据学习需要,有计划的配备计算机等学习工具,使每位干部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实际运用能力。

三、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

推荐第6篇:社会建设

在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13大产业功能区规划中,双流县中和街道处于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拓展区,“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涵盖中和,成都领馆区也规划在中和,中和是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抓住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双流县委 “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狠抓“三创”活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通过全街道上下的共同努力,务实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焦点一: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 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

在谈到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时张泽东告诉记者,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是市委深入推进“三个集中”和“六个一体化”、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县深入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围绕两率先两示范、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重要目标,“四大基础工程”体现了市委重“三农”、重统筹、抓基层、打基础的战略意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为民工程和惠民工程,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抓紧抓实抓好,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权民定,让群众满意。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全街道7个社区、86个组、86个社的“四大基础工程”全面推进,“三证”现已发放到农户手中。村级公共服务方面完成了社区软硬件平台建设,2009年征集公共服务项目意见180项,根据财力情况和群众要求,最终确定实施项目34项,今年项目征集审议46项。建立健全了社区两委会加议事会工作机制,所有社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民主选举出村(组)议事会成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目前,他们正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力以赴抓整改,做实做细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焦点二:深入开展“三创”活动 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中和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泽东告诉记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和街道城市建城区面积已达6平方公里,城区居住人口近10万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省市县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一项惠民工程来抓,通过前期工作,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提升,生态人居进一步改善。今年以来,街道办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三创”活动,纵深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的部署,继续加大投入,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市政设施,加强综合执法,实施专项整治,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为抓手,纵深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标准,成立以社区内组织以党员、团员、居民、志愿者等1000余人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常年服务队伍,在社区居民中倡导义务植树护草,文明饲养宠物,自觉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习惯,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劝导、捡拾白色垃圾、垃圾集中清运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志愿活动,发挥社区文艺宣传队走进居民院落大力宣传讲文明爱卫生,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培养市民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发动居民群众清扫住宅区房前屋后、绿化带以内垃圾,消灭城市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清除建筑物的牛皮癣、小广告,强化对社区市民的综合治理工作引导,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进一步大力宣传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今年,街道办事处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争优创先活动,建一个示范社区,开展文明社区、文

明街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和文明院落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建立一个新机制。选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居民代表、社区议事会成员,推进居民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指导物业公司管理的居民小区,社区要建立小区卫生保洁定期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制度。着力解决单位家属院、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居民楼院的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推行社区和院落居民自治制度,力争每个社区制定符合本辖区实际的市民文明公约及卫生公约、市民行为规范等居规民约,引导社区市民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目前该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焦点三:顺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 着力打造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

中和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泽东:2010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工作思路、推进“一城三基地”、建设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实现“两率先两示范”工作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推进中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打造“商务中和、怡居中和、领馆新区”的关键之年,为此,中和街道将按照双流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确定了2010年的发展目标以成都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主线,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有力推进中和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将结合中和实际,切实探索解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中和的城乡发展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紧紧抓住双流“扩大开放和项目促建年”机遇,承接会展经济辐射与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着力抓第三产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实,促成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乡村旅游业、会展服务业和“飞地”经济。依托天府新城,抢先发展总部经济、中高端酒店、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要着力提升餐饮美食业,吸纳就业、繁荣消费、服务群众。要依托锦江滨河经济带打造、培育发展休闲文化娱乐业,形成亮丽的滨河风景线。

张泽东信心十足,他说:“新的一年,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中和街道将在双流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力构建和谐中和。”

推荐第7篇: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建德市2018年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2017年我市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县市,2018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围绕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整体工作部属,以转变观念促发展、节水增效上水平为目标,牢牢抓住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两颗纽带,转变群众用水观念、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为“节水优先的战略目标”,全面推动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开展。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以来,建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2017年创建文件下达后,我市立即成立了节水型社会领导小组,完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编制的招投标及《方案》的报批工作。

根据《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并于18年2月2日召集节水型社会建设各成员单位开展了2018年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布置会,集中部署2018年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工作任务。并与2月5日下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度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计划的通知》(建节水领办[2018]1号)及《关于印发《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补助方案》的通知》(建节水领办[2018]2号)。

二、突出重点 多策并举

依据《2018年度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务计划》,我市2018年完成水平衡测试企业20家,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1家,创建节水型企业20家,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8个,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2个,节水型教育宣传基地已开展工作,超计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管理和制度建设

管理和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基础,我市从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节水奖励制度、节水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制定管理和建设方案,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爱水、惜水、节水”的意识,我市利用世界水日等节日,结合全市打击非法取水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宣传活动,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及现场宣传的契机,宣传节水知识,树立节水意识。

进一步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浙江省用水定额,根据取水户前三年用水趋势初步计算,加以企业当年实际需求(增产、搬迁、基建),反馈完成后下达正式取水计划。按照省水利、物价、财政、住建系统要求,会同出台我市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制度等相关水费收缴制度。同时,根据2016-2017年大规模用水单位实际用水量(自来水厂供水),核定2018年计划用水量,并在年底完成实际用水量的核定,对照计划用水量落实累进加价水费收取工作。

加强建设项目节水管理,根据我市出台《建德市市区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工作,与发改等审批单位对接,在初步设计批复阶段就开始落实“节水三同时”要求,并在后续的设计、施工阶段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在竣工验收时同时对节水“三同时”落实情况进行验收。

2、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是节水工作的重点,我市以节水高效为目标,加快建设农业节水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下发了《关于印发建德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制度的通知》(建水利[2018]90号)。

我市今年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7处,面积4085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输水管道、新建泵站、新建渠系建筑物等。渠道改造工程8处,总长度9.10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修建渠道,新建渠系建筑物等。

3、工业节水

为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用水效率,引导企业自主创建节水型企业,市经信局制订出台《建德市工业节水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和《建德市工业节水财政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建立工业节水促转型工作协调机制。通过鼓励开展水平衡测试、节水型企业创建、完善资金奖补保障等措施,促进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到2017年年底,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分别下降6.8%、6.5%,完成上级经信部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5%”的考核指标要求。

本年度,我市开展水平衡测试的20家工业企业通过专家验收、部门评审等环节,均列为2018年度杭州市级节水型企业名单之内,下一步将申报省级节水型企业,下达了《关于下达2018年建德市水平衡测试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建节水领办[2018]3号)。

4、生活和城镇公共节水

结合年度“五水共治”抓节水工作要求,开展“一户一表”“节水器具”改造,屋顶集雨系统建设,节水小区创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建设,污水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等工作,主要内容如下:2018年一是结合年度供水管网建设项目同步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00户,结合教育局推进全市中小学节水器具改造500套,完成月亮湾与风尚泽园两处省级节水小区创建,目前在等待杭州验收,结合新小区建设完成屋顶集雨系统5处;二是通过水务公司开展供水管网漏耗排查,老旧管网维修改造,有效的减少城市供水漏耗率,2018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三是推进污水再生水利用项目,完成城东污水处理厂湿地项目,最高日处理量1万吨,再处理后的水用于河道补充、景观用水、绿化浇灌等,1-10月污水再生水利用率在15%左右。

5、节水型载体创建

对高耗水行业规上企业或年取水量超过5万立方米的企业进行节水型工业企业创建,4月下发了《关于2018年度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工作的通知》(建经信函[2018]18号),初步拟定了20家开展水平衡测试和创建节水型企业名单。

对全市15家机关、13家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水平衡测试。 建德皇爵精品酒店8月向建德市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正式申报“绿色饭店”,酒店在提高员工对“绿色饭店”认识的同时,加强对客人绿色消费的宣传,并开展一系列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绿色活动。11月5日汇报之后全域办工作人员针对汇报出现的问题又对酒店开展创建指导,并要求酒店做好相应的整改。杭州市饭店协会绿色饭店评定专家也将于11月底至酒店开展现场评定工作。

我市初步拟定新安江第一小学作为节水型宣传教育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

6、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我市目前现有实时监控取水户48家,在线设备63台,监控点58个。目前安装的取水实时监控系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品牌型号,不同厂家生产的设施设备,给现在的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旦需要更换设备,需要调解的方面较多,企业也不是很配合,时间就会拖的比较长,因此部分时间段存在在线率较低的情况,2018年我市实时监控平均上线率约为94.50%。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节水型社会工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着力完成三年创建行动计划的任务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18年11月16日

推荐第8篇:社会建设工作总结11.24[推荐]

怀柔东区建设委员会 2011年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社会工委的指导下,在全体机关干部的团结努力下,东区管委会积极加强社会建设工作,促进了东区开发建设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东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的社会建设工作,东区管委会年初成立了以主任刘柏林为组长,副主任彭明卫为副组长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东区的社会建设工作,各部室领导作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具体组织开展社会建设工作,做到社会建设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底有总结。

二、征求意见,提升服务

深入拆迁村开展征求意见活动,结合征求的意见建议和工作实际,围绕改善工作作风、建立勤政高效机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重点前期项目建设以及折子工程等六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了明确任务、明确具体措施、明确工作目标、明确时限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建立了工作台帐。

三、成立队伍,服务群众

由于东区建设涉及三镇八个村的诸多农户和企业,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征地拆迁等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得不好的话,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缓和矛盾,东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政策咨询”服务队,主要由3人组成,工程部、开发部、前期部各一人,每月深入拆迁村1至2次,接受相关群众的政策咨询,为群众解答拆迁过程中相关的一些政策以及群众遇到的困难。

四、东区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深入研究土地一级开发方案,积极寻求合作开发企业。截止目前我单位与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利宝集团、温州商会、首开集团、泰禾集团、北京金隅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奥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首创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洽谈投资开发东区事宜。其中,北京奥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起草了合作意向书,首创臵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修改街区控规方案意见。

二是积极办理工程手续。在工程手续办理中,主动与区有关部门联系、协商,主动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效解决了重点工程手续办理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了东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东区供热建设相关事项请示及东区供热特许经营协议上报区政府,区政府批示鉴于城市供暖将统一考虑,等城区供暖主体及模式确定后再决定。

三是积极推进村民拆迁安置楼建设。截至今年年9月底,3号住宅和5-8号附属设施的主体工程已完工,现正在进行一期室外管线工程施工。

四是解决拆迁后续问题。东区1号路、2号路及滨河路拆迁时,许诺被拆迁户2007年10月左右入住拆迁安臵房。由于政策调整,叫停小产权房的建设。村民拆迁安臵房在2009年底才动工建设,被拆迁人怨言很多。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矛盾,我单位逐家逐户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结合群众意见,参照周边项目周转房补助费发放标准,经请示区政府批准,将被拆迁人的周转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300元。根据村民拆迁安臵房建设进展情况,我们又对已拆迁户发放了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的周转房补助费。

2012年,东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将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践行“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永保党员的先进性,不断提高东区党建工作水平,为开创东区工作新局面贡献更大的力量。

怀柔东区建设管理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推荐第9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长沙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按照“四化两型”战略部署和“三个共同”的要求,在我县深入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去年12月份由政府办、人社局、总工会等8家单位组成的考核组下到15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查,现就具体考核情况和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考核基本情况

通过实地考核以及各成员单位的评分,2011年的8家单位较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有明显提升,基本都通过复核,其中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分数榜中排名第一,其它依次为望新集团、路口物资、礼恩派(原磐吉奥)、亚太实业、远大、碧桂园和金方堂。2012年有8家争创企业,其中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因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故自动退出申报。其余7家企业得分均在900分以上,最高的为湘金饲料,紧随其后的依次为湘丰茶业、汇一投资、星大集团、南联特管、插拉刨、凌华印务。究其失分原因,15家企业基本集中在社会保险参与率、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环保三同时验收、环保宣传、能源节约、社会公众事业参与率等方面。

二、工作亮点和特色

(一)创建工作受重视。继去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后,2012年3月长沙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为继续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月7日,省人大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莲玉参观示范企业天舟文化,给予了“大美天舟”的高度赞誉。9月13日,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建国亲临我县调研创建工作,为我县进一步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10月29日,在全市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县人民政府、人社局和望新集团作了典型发言,受到陈市长等市领导的高度好评。领导重视是开展创建工作的前提。

(三)创建工作重支持。一是部门联动大。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政府和各部门通过多样化的政策手段支持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企业提供信息、资讯;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与企业界开展持续对话,推动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纳入企业运营;在社会和环境责任方面向企业提供指导;在促进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和项目支持。同时,县创建小组办公室于2012年7-10月分批对8个企业开展了实地调研、跟踪督查,为企业排忧解难。县工信局开展节能宣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资金扶持力度大。2012年各部门共计扶持资金320余万元。县政府县总工会联席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一致同意创建领导小组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示范单位奖金增加到10万元,对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有技术创新、复核合格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示范单位,每年奖励2-5万元。

(三)创建工作有影响。

1.对员工股东负责,实现利润增长。天舟文化1-10月份完成销售额62660.78万元,上缴税金2255.17万元;礼恩派实现销售收入约2.3亿元,利润达1044.2万元;路口物资销售达29350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2940万元,增长11%,实现报表利润735万元,同比增长 117万元,上缴国家税费 516.8万元;亚太实业预计销售2.3亿元,比上年增长7%,预计上缴利税1300万元。员工工资普遍增长10%以上,其中路口物资员工人平工资从2011年21800元增长到人平25070元,增长15%;亚太实业人均工资2780元/月,较上年增长12%;礼恩派公司职工工资平均增长250元;凌华印务实行员工保底工资制,保底工资为1750元/月。湘金饲料根据岗位性质发放80-160元的高温防寒费。星大公司改善员工住宿就餐条件。

2.对环境负责,建设“两型”家园。创建企业基本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节约资源。湘丰茶业投资200万元建污水处理工程,有效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湘金饲料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和环保管理制度,研发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绿色环保型饲料,确保产品配方科学、健康。远大集团大力推动可持续建筑,生产车间达到22万㎡,并在长沙、湘阴、上海、浙江、墨西哥建成18幢可建,在宁夏、福建等地建立了7家加盟合作工厂。礼恩派公司实现工业用水循环利用,节水1620吨,污水处理池实现工业污染零排放。

3.对公众负责,支持社会事业。一是促进就业。湘丰以农业合作社为纽带,带动25万人就业;路口物资建设首家商贸综合服务大楼,汇一投资针对“汇一城市广场”拆迁安置农民众多、就业困难等问题,积极引进大型零售巨头“华润万佳”,力争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插拉刨积极与高校合作,如引进安徽合肥工业大学的优秀学子前来公司实习等;星大集团参与四川重建,为高桥镇金桥村修路。2.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和少年儿童。天舟文化每年暑假都在全国各地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点亮童年”夏令营活动,2012年承办了第四届“三湘读书月”青少年成长大讲堂,得到社会好评。路口物资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有52名员工主动义务献血,学雷锋活动中为困难群体捐款18194元。实行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为农民节约运费50多万元。

二、问题与不足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只是粗浅的探索,距离领导的要求、企业的希望、职工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大多数企业在诚信经营、财会纳税、产品质量、环保减排、低碳节能、劳动用工、协调机制、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公益慈善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行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但仍有一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意义,没有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没有将企业命运与企业责任联系起来,创建意识有待转变,创建工作有待加强。

二是评价指标有待完善。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与员工、环境、社会的共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作为一种引导性文件,要注重激励引导,激发企业荣誉感,使企业看到实在的利益,从而调动企业参与热情。为此,在评价体系完善过程中,既要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又要根据不同行业进行分项设置,如设定综合指标和行业专项等;要加大安全生产等关系社会稳定指标的考核力度;要将公众评价、人民满意度等体现民意的指标纳入体系中。针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要进行分类指导、找准企业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方案。

三是创建氛围不浓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和重要举措。对于这样有现实意义的创建工作,一是宣传造势不够,活动的内容、情况向员工、社会宣传不够,公众对创建活动不了解,二是企业成功创建示范单位后,未及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未让社会看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表现,也没有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扩大活动效益和社会影响等。

三、2013年工作建议

(一)加大工作力度。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指标过硬,可谓要求高、任务重,非加大工作力度、真抓实干不可。一方面,各创建和复核单位要严格根据评价指标,逐项逐条对照检查,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针对差距和问题要量化指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落实。要适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创建和复核要求做好2013年验收工作。另一方面,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与引导。各部门要根据创建评估体系和分值,在政策上加强指导、项目上给予倾斜,棘手和疑惑问题积极探索,帮助支持企业解决创建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要严把考核、验收、评价、复核关,要做到公正、客观、严谨,要让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金字招牌。政府联席会议指出要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优秀,作为企业评先、模范典型评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选人的重要依据,作为给予企业政策、资金、项目倾斜的重要依据,作为企业社会形象、公众推荐的重要依据,要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实惠,对拒之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实行淘汰机制,对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但一时有困难的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伸出援手,给予企业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二)加大监管力度。

(三)加强宣传教育。一要积极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相关机构、部门从业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二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开设必要的专栏、专题和网站,策划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作用。要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刊登、播放相关公益广告,增强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认知度、支持度和参与意识,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扩大创建活动的社会效应。

全市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推进会对我县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全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加强衔接与沟通,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继续推进我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10篇: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07年度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义乌市水务局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2007年,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正确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民生水务、生态水务、法治水务”的治水目标,致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建立和完善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实施节水工程,加大节水宣教和执法力度,努力开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新局面。现将义乌市2007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7年度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主要成效

(一)节水指标完成情况

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在用水效率方面有了一定改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全市万元GDP用水量由2006年的86立方米下降为2007年的72立方米,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由2006年的63立方米下降为2007年的5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06年的45%提高到2007年的50%,亩均灌溉用水量由2006年的370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356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6年的0.56提高到2007年的0.58,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由2006年的17%下降到2007年的1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仍为35%。

(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建设,构建节水型社会的体制、机制框架。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于2006年12月委托河海大学编制了《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分别于2007年6月和9月组

1 织相关专家在湖南岳阳市和北京市召开了规划审查会,对规划进行了两次审查,目前规划送审稿已报经省水利厅批复,正在报水利部备案过程中。该规划编制费用为20万元,由水利部全额补助。

●节水专题。为保证水利部委托我局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题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局委托河海大学编制了《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现已完成草案,正在征求意见阶段。该办法的出台,将为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该项目属2007年度全国节水社会建设专题项目,30万元编制费用由水利部全额补助。

2、充分运用经济杠杆,规范居民、单位节水行为。●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完善水资源费收取、使用和支出管理制度,制定排污费收取、使用和支出管理办法和制度。我市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做到专款专用。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在分析近几年义乌实际用水情况及现状水价合理性的基础上,按照小步快走的原则,分阶段制定了水价调整方案。2003年以来,我市已进行了两次调价,新一轮水价政策于2006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每立方米2.6元,调价幅度在30%,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涨幅较大,由每立方米3元调整到每立方米6.6元,涨幅达120%。

3、积极建设节水工程,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农业节水灌溉工程

——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如水稻薄露灌技术、花卉瓜果的喷、滴灌技术。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喷滴灌面积9000余亩,可年节水200万方。

——加快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涉及八都、岩口、巧溪、柏峰、长堰、姑塘6个中型灌区24.3万亩农田,126.7公

2 里干渠,工程投资1亿元。截至2007年底,已完成50公里干渠改造。与此同时,结合标准农田建设,对各灌区的支渠、毛渠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工程。积极利用工业节水新技术,推广清洁生产理念,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市正在以华川实业集团、金富染整厂、华昌塑胶有限公司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对耗水量大、工艺落后的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如,华川集团投资的赤岸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已投产运行。该工程的上马,将污水厂出厂水重新回用于造纸、印染、冷却等工艺,综合回用率达到80%以上。

●城乡供水系统扩展和改造工程

——城乡供水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我市按照“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原则,积极扩大城乡供水,按照块状、片状、点状三种供水模式实施,稳步推进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提高了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我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饮用水工程项目 79项(截止2007年底),投入资金9623万元,新增供水规模5万吨/日,受益行政村163个,受益人口25万余人。

——城乡管网改造工程

对陈旧老化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减少管网漏损和二次污染,以达到节水和保证水质安全的目的。义乌市政府2006年3月下发抄告单,明确了建成区范围供水管网改造政策:对于建成区道路现有供水管道的改造费用,由市财政和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各出资50%。2007年,完成建成区供水管网改造4公里,建成区管网漏损率由原来的17%下降为15%左右。

●智能化一户一表工程和推行节水器具。在城镇,全面开展智能化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在新建住宅和工业企业全面推行节水器具。200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市财政出资60%、市自来水公司20%、住户20%的一户一表改造政策,大大提高了市区居民一户一表改造的积极性。2007年,共完成“一户一表”改造3523

3 户,截至2007年底,城区已累计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3433户。

●非常规(或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分质供水工程。义乌江年过境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建设分质供水工程,对于有效利用本地水资源,解决义乌中长期优质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市2003年时就开始对分质供水工程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完成义乌市分质供水预可研工作的基础上,2003年7月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义乌市分质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9月完成报批搞。可研报告考虑在义乌江与南江交叉口建设双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容1500万方;在此基础上,建设两个总规模为20万吨的工业水厂,义乌江水经过处理,作为工业企业低品质用水,大幅节约优质水资源。日前,《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已申报成为水利部2008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题项目,编制工作正在开展。该规划由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承担编制,编制总费用为65万元,其中水利部补助资金为30万元,义乌市财政补助资金为35万元。该规划对于指导我市开展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污水处理工程。义乌市目前已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7万吨/天。根据规划,全市目前正在建设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60万吨/天(一期规模29万吨/天),这为污水再生回用创造了必要条件。目前,赤岸分厂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其余5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建设进度总体较为顺利,预计年底前主体工程均可完成,2009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

——中水回用工程。2005年,我市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中水回灌城南河工程,该工程利用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通过提水回灌冲洗城区的城南河,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目前该工程已正常运行,发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雨水集蓄工程。目前正在国际商贸城三期和国际村住宅小区进行试点,计划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

4 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由于屋面为停车场,停车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00余万元,将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收集的雨水经简易处理后用于绿地灌溉、浇洒道路、冲厕、补充景观用水和冷却水。经投资收益分析,年可节水5万余吨,年可节省水电费20余万元。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将于2008年义博会之前按期交付使用。

国际村住宅小区建设面积218亩的小区内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净化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洗涮道路,年可节约30多万吨水资源。选择部分山区农村建设屋顶雨水集蓄工程。

4、建设水务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科技节水。

我市计划投资1000万元(一期投资300-400万元),建设义乌市水务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年底前可建成并投入运行。水务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一项功能是实现对现状用水户的用水节水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价,实行计划用水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5、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市政府于2004年8月下发通告,确定八都水库、巧溪水库、柏峰水库等9座水库库区为饮用水源保护区。2007年7月,《义乌市饮用水源水污染管理办法》公布施行,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域保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按照“全水域保洁,分镇街管理,政府适当补助,物业化操作”的思路,大力开展了城区、镇区河道、水库水域保洁工作。2007年,市政府把市属水库、主要河道也列入水域保洁范围,补助资金达202.65万元。目前,全市各镇街水域保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清洁养殖获得稳步推进。2007年,义乌市现代农业扶持资金中,清洁水产养殖业补助资金达40万元。为改善和保护岩口、深塘、长堰三座市属水库水质,市政府从2007年起,每年对上述水库给予一定的水源保护补偿,这对保护供水水库水资源不受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市属水域已全面实行清洁养

5 殖(除养殖场、渔种场以外),全市用于清洁养殖的水域面积达1240.6公顷,占整个养殖证规划面积的53.58%。清洁养殖的实行,进一步保护了水源水质,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农村水域环境。

●生态河道建设进展顺利。2007年计划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38项(续建13项,新建13项、前期12项)。截至2007年底,13项续建工程已全部完工,13项新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其中4项已超额完成任务,7项已基本完成年度任务。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生态建设理念和技术,改浆砌为干砌,改直面为斜面土坡,逐步改善河道生态功能。

●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做到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同时,大力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水土流失。2007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治理10.2平方公里。

6、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农业领域

大力发展旱粮生产,优化种植结构,2007年全市新推广旱稻2862亩;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作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逐步缩减冷水茭白、养殖业等高耗水种养业规模,提高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利用率。

●工业领域

积极发展低耗水、无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关停现有高污染、高耗水行业,或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在义乌落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三产业领域

严格控制高耗水的洗浴、洗车行业的发展,鼓励使用再生水洗车,鼓励安装节水型用水装臵,大众浴池有条件的安装智能淋浴器。

7、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营造浓厚的全社会节水氛围,树立全民节水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节水宣传。近年来,我局利用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机会,通过设台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纪念品等形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节水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另外,我局先后在《浙江日报●生活周刊》和《红旗文稿》刊登专版文章,介绍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做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开展节水创建活动。2006年9月,我市确定孝子祠社区为义乌首个节水型社区,在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节水宣传活动,并评比表彰了一批 “节水单位”和“节水家庭”,取得显著成效,市区居民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节水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孝子祠社区的成功创建也为其他社区开展节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制度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工程建设、水环境整治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投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形成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这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强化。

1、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义乌市被列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试点期各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建立协调、高效的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各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健全节水机构。义乌市节水办于2004年成立,但既无专门人员编制配备,又无独立经济核算,管理力量薄弱,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需进一步

7 强化执行。

由于200

3、2004我市连续两年遭遇大旱天气,全市范围,特别是主城区地下水开采井较多,整治地下水井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水务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有效的做好地下水保护工作。

3、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和“四到位”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

目前,义乌市除部分新建项目执行节水“三同时”(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和“四到位”(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制度外,其余大部分建设项目均未实行。今后,我市需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强制落实和完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节水“三同时”和“四到位”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进节水政策体系构建工作。

节水政策是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义乌市将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系列节水政策,增强市民节水意识,直到市民用水行为,转变全社会用水观念,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2008年,我市将重点做好《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修编和出台工作。

2、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义乌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义乌市城镇供水专项规划》两项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配合编制单位做好《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编制工作,探索研究分质供水相关政策措施。

3、推进节水工程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2008年,

8 我市计划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9项,其中续建3项,概算投资432万元,完成7.9公里渠道改造任务;新建1项,概算投资205万元,完成894米改造任务;前期5项,计划改造渠道13.9公里。

二是大力实施农业喷滴灌工程。2008年,我市计划新发展喷滴灌面积2000亩。

三是持续开展中水回用工作。在金哥集团、华川集团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我市将继续在其他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推行中水回用技术。

四是加快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步伐。2008年,我市计划实施饮用水工程项目合计60项,其中续建项目25项,概算投资4549万元,新建项目11项,估算投资6025万元,前期项目24项,计划解决327个行政村38万人的饮水问题。

五是加大老城区的管网改造力度,持续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开展节水器具改造工作。2008年,我市计划实施市政供水新建工程1项,估算投资310万元,新建DN600球墨铸铁管2245米;市政供水改造工程5项,估算总投资388万元,完成4.8公里管道改造任务;小区平面管网改造工程4项;“一户一表”改造工程4项;完成1万户家庭用水器具改造任务。

六是在编制《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的同时,在今年上马建设的杨宅水轮泵站改造工程中配套建设分质供水沉淀池及管网设施,在稠江街道童店村和有关企业进行分质供水试点。

七是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做好污水干管沿线政策处理工作,力争年内赤岸分厂可开工建设,其余5座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八是在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确保雨水收集取得实效。

九是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推行清洁养殖,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水域保洁和水土保持工作。2008

9 年,我市计划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项目合计37项,其中续建项目11项,概算投资2267万元,完成30公里河道治理任务;新建项目9项,估算投资4335万元,计划治理河道49公里;前期项目17项,计划治理河道11.4公里。加强地下水取水管理,规范企业及居民取水行为,强化执法力度,在北苑街道试点的基础上,本年度计划在大陈镇深入开展试点工作。

十是加快取水计量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实现对5座中型水库取水的实时监控。

4、推进节水社区、节水单位、节水家庭创建工作。在孝子祠社区成功创建节水型社区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一系列节水宣传和创建活动,通过推进节水社区、节水单位、节水家庭创建工作,不断积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经验,努力实现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第11篇: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长沙市开福区房产管理局 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根据《2010年开福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表》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建设民生开福

建设占地少、容积率高、高层住宅,既可以解决更多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题,还可以节省土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我局今年将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作作为发挥职能作用,促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取得了较好成绩。1—11月,我区棚改项目已完成拆迁户数1668户,拆迁面积27.77万平方米。完成棚改立项3个,分别是省航道管理局项目、黄兴北路拓改及两厢棚改项目和上麻园岭项目,目前,正在配合北城棚改投,抓紧做好九尾冲项目的棚改立项申报工作。完成了对全区71家国有工矿企业,191栋危旧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在市、区规划局的支持下,全面收集、整理全区棚户区情况,制定了我区三年棚改规划,为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7月底协调组织东风路、清水塘街道开展了省博物馆周边的拆迁摸底调查工作,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以及项目的测算,调取了规划依据图、地形图,并

形成了博物馆改造项目拆迁详细、精确的调查报告。1-11月份为我区棚户区改造拆迁住房保障对象办理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凭证404户,办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15户,办理租金核减2784户,廉租房实物配租352户。为让更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能够有条件买得起房,实现“住有所居”,启动了丝茅冲廉租房项目和植基村经适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其中:丝茅冲廉租房项目总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可建廉租房395套,安置房278套,可以容纳673户低收入家庭。目前,该项目征收工作全面完成,手续办理、招投标正在逐步完善,施工队伍于9月30日进场施工,现已完成场地的围墙建设、“五牌一图”的布置、洗车槽建设,并完成了约6000立方的土方外运工作,预计年底能完成基础施工、正负零和部分主体建筑。植基村经适用房、廉租房项目总面积33000平方米,将建设经适房住宅面积55468.33平方米,共计666套;廉租房共建3栋,752套,建成后可容纳1418户低收入家庭。项目于6月29日正式开工,已完成土地平整、砌施工围墙、地下土石方工程,争取年底完成部分主体,预计明年5月份主体封顶。

二、全力推进房产销售,努力创建宜居开福

加快区域房产推销、向更多人推荐开福楼盘,既可以促进房产销售、减少楼盘空置率,又有利于宣传宜居开福,建设宜居开福。1-11月实现商品房销售约235万平方米,为年计划

的102%。自去年五月份开始,区房产局以“周末房交会、买房好实惠”为主题,相继组织了棚改拆迁户、经适房货补对象、中小户型、精品楼盘等不同类型的周末房交会,为开发商和市民间搭起了一座交流、交易的桥梁,推动了全区房产销售,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达到了老百姓、开发商、政府三赢的效果。紧密结合区房地产业发展实际,以“开福房产市州行”为平台,自6月份开始,携区内38个在售楼盘以组团的形式参加了益阳、湘潭、衡阳房交会,大力宣传开福区的宜居优势,推介开福楼盘,前来展厅咨询和了解情况的市民络绎不绝,现场发放《开福楼市咨讯手册》及楼盘宣传资料5万余册,有2000多名市民登记了购房意向,大大的提升了开福区在周边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外地精英人士到开福区来投资置业。

三、强化领导抓推进,明晰责任抓落实

一是成立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谭树茗同志为组长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并明确由两名副局长具体抓落实;制定了切合我局实际的工作方案,确保两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成果。二是明确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分解管理。我局进一步细化“两型”社会建设项目,把每个项目分解到所属科室,实现目标责任管理,纳入全局绩效考核。三是强化协调调度和信息报送。局党委和行政加强对两型社会建

设的指导和协调,由分管副局长及时跟踪各项工作任务进度和落实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如期进行。

2010年12月 4

第12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201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和下一年工作设想

一、加强医疗机构监管。

贯彻执行《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试行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管理监督检查,建立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发出《广东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当场记分通知书》4份。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完成医疗卫生机构、村(居)卫生站、诊所(门诊部)校验、变更、有效期满换证 39 家。组织开展全区诊所、门诊部、卫生站综合监督专项抽查。6月19日-30日,局组织区卫监所人员对全区部分诊所、门诊部和村(居)卫生站综合监督专项抽查,对抽查发现问题当地落实整改,共发出《综合监督意见书》7份,立案行政处罚2家。

二、健全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体制。

(一)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2月9日,全省召开“解决医患纠纷,打击医闹”电视电话会议,区政府也相应召开会议,马文玲常务副区长在会议部署我去解决医患纠纷,打击医闹有关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专门制定《潮阳区卫计系统医患纠纷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把医患纠纷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力化解医患纠纷,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1.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省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明确医疗机构是医疗纠纷调处责任主体,一是要求各医疗机构应当成为医疗纠纷调处组织协调责任主体,及时更新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二是要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为内容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设置统一投诉窗口和接待场所,公布投诉电话,在显著位置公布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程序,及时解答和处理有关问题;四是要求公立医疗机构要积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五是明确医疗机构及人员的责任追究按《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方法》的规定执行。

2.加强排查,落实医患纠纷调处有关工作

根据市《转发省卫计委等11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区维稳领导小组《关于组织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推动落实不稳定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精神,我局及时转发文件,制定《潮阳区卫计系统医患纠纷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以卫计局局长为组长的医患纠纷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医疗机构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医疗机构第一把手同时是本单位排查治理医患纠纷工作第一责任人,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协调解决医疗纠纷10宗,其中人民医院3宗,大峰医院2宗,妇幼保健院2宗,中医院、贵屿镇卫生院、城南口美卫生站各1宗,维护了我区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和完善医疗服务市场。

1、继续加大巡查力度。从今年1月1日开始至12月底,我局继续授权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在地非法行医进行取缔,并由我局出具《取缔公告》。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前期对辖区非法行医调查摸底基础上,继续加大巡查力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对巡查发现的非法行医点进行取缔,并进行宣传教育,做耐心说服、劝诫工作。经教育无效或取缔后仍反复的,及时上报区卫生监督所进行查处、立案行政处罚。对那些已取缔和立案行政处罚后的非法行医点进行跟踪巡查,巩固成果,防止反复。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后在每周四下午下班前将《潮阳区各镇(街道)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情况周报表》上报我局和区卫生监督所,共上报需要立案查处线索59条,均落实查处。

2、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突出以“黑诊所”、外来游医、假医、药店坐堂医和药店输液为重点对象,以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外来人口聚居地为重点地区,以和平、谷饶、贵屿、铜盂和城区为重点镇(街道),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尤其对重点地区、重点对象的突击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依法严厉查处。做到发现一宗就打击一宗,彻底根治非法行医问题,严防因非法行医出现的伤害死亡事故。进一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那些符合启动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的,都启动行政处罚一般程序进行处罚。

3、部门联动,合力打击。6月20日,我局和谷饶镇人民政府联合组织一次执法行动,重点对谷饶镇辖区内外来游医、假医和非法输液进行突击检查,取缔“黑诊所”3家,收缴药品一批。逐步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打击非法行医行为。

4、加强督查,确保工作落实。专门成立卫计局纪检组长任组长的打击非法行医督查小组,对各镇(街道)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进行督查,强化监督检查和问责。

开展全区诊所、门诊部、卫生站综合监督专项督查。从6月10日开始,抽查全区部分诊所、门诊部和卫生站,重点检查依法执业的情况,共发出《潮阳区打击非法行医加强诊所和卫生站监管督查意见书》7份,对存在问题,落实限期整改,拟立案查处2家。发出《广东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当场记分通知书》4份,不良行为记分共8分。

5、广泛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打击非法行医的意义,宣传“黑诊所”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事实,引导人民群众到合法医疗机构就医,自觉抵制与举报“黑诊所”的非法行医行为,使“黑诊所”丧失生存空间。通过电视报道专项行动进展和成果,曝光非法行医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6、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一是落实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潮阳区各镇(街道)打击非法行医监督巡查发现“三个一批”非法行医点周报表》。“三个一批”指为非法行医点提供场所的出租屋(铺)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店坐堂医、完成二次行政处罚的“黑诊所”。涉及出租屋(铺)主共87家,我局已发函给所属各镇(街道)和工商部门处理;涉及药店坐堂医共39家,我局已发函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涉及已完成二次行政处罚再次行医的将移交公安部门进行侦查。二是建立打击非法行医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对非法行医的投诉举报,及时发现违法信息,严厉有效打击非法行医行为。三是加强与公安部门衔接配合,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行医相互沟通配合联系制度,及时协调打击非法行医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深入彻底打击非法行医的违法犯罪行为。

全年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举报13件,都及时查处,实施行政处罚3家,并及时反馈举报人和上报查处的情况。共出动卫生监督员465人次,卫生监督协管员1080多人次,取缔非法行医90家,立案行政处罚28家,罚款人民币95000元,没收非法所得人民币26050元,收缴牙科治疗床3台等设备及药品一批。

2015年工作设想

1、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疗技术规范等的要求,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安全,预防和减小医疗纠纷的发生。建立健全机制,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建立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领导组织,同时,健全责任查究机制,对医疗责任事故引发的纠纷,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作出处理;对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有过错的,按实际过错处理。

3、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与公安机关衔接配合机制,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确定相互沟通配合的联系制度、具体形式和参加单位。

局医政股

2014年12月9日

第13篇:“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贯彻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大队在建设“两型社会“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将就,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多种形式,深入发动,营造“两型社会”建设良好氛围宣传发动既是搞好“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提,也是贯彻活动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大队通过各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大队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在村极农民学校中定期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知识教育培训,同时,利用广播、阅报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强化了村民道德意识,环境意识,使“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千家万户,为我队“两型社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领导,建设节约型大队

为切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型村队建设,大队领导高度重视,在大、小队干部会上重点强调。在工作

上,坚持领导带头、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本队实际,从平时最容易被忽视、看起来微不足道等最细小的环节抓起,把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节水方面,加强了对上下水管道的维修,对水管锈蚀腐烂的进行了维修更换。在办公管理方面,严格材料的复印制作份数,提倡一纸两面用,尽可能的使用网上传送文件。严把计算机耗材关,耗材要大队主管领导审批。另外,在财务、用电、车辆使用、待客进餐、办公用品以及采购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管理规定。

三、调整结构,狠抓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队是一个农业大队,全队共有耕地面积5510亩。大队认真贯彻落实办事处土地流转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现代理念发展农业。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围绕蔬菜、林果等板块做文章。先后建设了3000亩毛豆种植基地和50亩大棚紫地球葡萄示范基地。同时抓好2500亩市级农业开发项目,进行棉改菜建设,并且在袁家台村建设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使大队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四、保护农田,节约用地,推进土地资源集约

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的国策,我们一是认真完成辖区5510亩

基本农田的登记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档案,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要求,严格落实保护基本农田的村支部书记责任制;二是切实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我们不断推进土地流转和调整工作,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蔬菜基地化种植。通过以上措施,既保证了我队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户的持续增长,又有效地保护了我队的耕地和基本农田。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参与,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认识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两型”社会的建设,我们将把“两型”社会的建设,作为大队工作的长远大计,常抓不懈,努力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大队党支部

2009年12月16日

第14篇:万春镇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万春镇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万春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突出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导向,整镇推进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设,大力实施“一心两廊多点”发展战略(“一心”即以国色天乡乐园为核心的主题游乐群;“两廊”即江安河休闲生态廊道、成青旅游生态廊道;“多点”即多个乡村休闲度假项目),加速推进产业与城镇融合互动,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产业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田园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最美生态田园幸福小镇”,镇域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1年,全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810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100元,农村居民现金收入12571元,分别增长13%、20%;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全市乡村旅游度假区。

201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科学布局,以系统规划引领万春建设发展

坚持生态田园特色,突出体现“四性”原则和“九化”导则,进一步强化科学规划对重点镇建设发展的引领和管控作用。

—1—

(一)完善镇域规划体系,确立田园空间布局。聘请世界知名规划设计机构英国和乐、美国CHARS公司及省市规划设计院等专业团队,围绕生态田园幸福小镇定位,科学确立万春的镇域尺度,编制完善了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以及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系统规划。形成了中心城镇区、旅游产业区、花木生产交易区等三大组团,并有机嵌入幸福田园等6个集中居住的新农村综合体,着力构建“林水相依、田城相融”的整体城镇风貌。其中,中心城镇区以万春镇政务中心为核心,打造大型居住社区;旅游产业区以国色天乡乐园为中心,打造世界级主题旅游产业集群;花木生产交易区以4万余亩花木种植基地为依托,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花木研发交易高地。

(二)坚持人性化和品质化,建设现代城市功能。按照“同质、均衡、便利”原则,全面提升万春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置水平,实现了道路、自来水、排污等与主城区无缝对接。累计建成3所标准化学校、1所标准化公立卫生院、1个多功能客运站、20个便民服务中心及20个标准化卫生站,率先实现了公共服务全覆盖。完成3.2公里滨河生态景观长廊、运动中心、欢乐广场建设,切实增强了现代城市功能。在居住集中区域,推进人性化的空间小尺度,布局了开敞空间,构建起“10分钟生活圈”,增强舒适度与社区归属感。

(三)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凸显绿色田园品质。立足“环保优先,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加大绿色生态体系整体打造力度, —2—

加强农田、湿地、河流、水渠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发挥水系纵横、花木连荫成片的生态优势和古蜀鱼凫文化底蕴,新规划了亲近自然、宜人开敞的城镇社区空间。深入实施 “绿化、彩化、美化”工程,投入570万元对区域重点道路、重要节点、城镇社区进行景区化打造;引入社会资金2700余万元,完成江安河西岸滨河绿地建设和鱼凫路绿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凸显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率先探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前端分类试点,集中力量整治“三乱”。发挥土地资源整合和综合调控的作用,规划建设覆盖全镇的绿斑、绿道和慢行道路系统,增添休憩设施,建成健康绿道约40公里,探索实施绿道景区化管理,实现“串珠成环、绿环相连”,推动了绿道骑游向绿道旅游转变。实现“20米见绿、50米见水、100米见林”,形成了农田、林地、公园等各类绿地相连的生态绿色系统。

二、产城一体,以发展现代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

强化“产城共生、产城一体”理念,统筹旅游、花木产业与城镇融合互动发展,全力打造宜旅宜居生态城镇。

(一)集群发展游乐休闲产业。以国色天乡游乐组团为核心,完善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积极申报国家“AAAAA”级景区,国际标准的主题度假区和世界级旅居目的地正在形成。在国色天乡乐园实现年游客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的基础上,新投资3.1亿元的亚洲最大水上乐园将于明年5月正式营运。投资3.6亿元的陆地公园、3.8亿元的主题商业街和2亿元的“星期八小镇”儿童职场体验乐园均已开工建设。培育江安河高端滨河

—3—

休闲长廊,五星级主题酒店、鱼凫博物馆群落等投资12亿元的一批度假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缘和缘、悟行苑、天府会等主题乡村酒店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二)着力打造花木产业高地。创新推进花木标准化,在全国率先制定58个地方花木标准,建成11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包括和荷兰合作的蜀国印象世界级彩叶景观植物基地。全面推进花木产业组织化,新培育花木合作社及行业协会33个,引进年销售收入上千万的花木龙头企业25家,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81%,推动了花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加快推进花木产业信息化,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引资5600万元建成全国首家花木电子商务中心和价格指数中心,构建起集电子信息、融资担保和政策支撑为一体的花木电子网络营销体系。目前,全镇花木在地资产达35亿元,年销售收入8亿元,成为“全国花木名镇”。

(三)多措复合推进城镇建设。坚持以产业培育为基础,以适度集中居住为载体,以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保障,推动农民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素质观念现代化,加快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安排了7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商业区,其中大同上郡二期、幸福田园、报恩家园等即将全面入住。先后建成香颐丽都、鹭湖宫、紫檀山、英郦庄园、青龙湾、海地亚等生态人居项目,实现了不同人群的混合居住。打造天乡后街特色街区,加快国色天乡主题商业街建设,促进城镇商业设施和业态提档升级,新引进永辉购物中心、大蓉和、麦当劳、太平洋影院等一批高端商业项目。一个集中居住人口4 —4—

万,就业岗位优化分布,交通格局重构,休闲绿道镇域范围全覆盖,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宜旅宜居生态城镇已初具雏形。

三、深化改革,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整体推进动力 坚持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改革取向,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整体推进城镇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全面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深度参与机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在天乡后街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搭建600万元创业融资平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深化确权成果,全面推进“三资”清理和股份量化,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257个,建立产权顺畅流转机制。探索原住民评估抉择、有序参与项目建设的利益链接机制,推动集体土地和农民房屋产权入股产业项目,促进农民变股民,实现群众持股对接市场、持股享有收益。以“三会一册两上墙”(院坝会、咨询会、听证会、宣传册、规划上墙、政策上墙)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制定了3年完成整镇4.2万亩土地综合整治计划,改造农房168.5万平方米,引导1.1万农户实现集中居住。目前,已启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5个,竣工幸福田园、报恩家园一期、古镇馨苑一期项目3个,其余2个正在抓紧实施。

(二)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多元推进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两股一改”,积极开展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与金融机构及浙江商会等组织合作,探索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示范建设投融资方式。幸福村探索实施农村产权抵押、

—5—

会员联合担保的融资模式,融资1800万元用于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和市场营运能力,引导和支持股份合作社积极参与资产经营、物业管理和产业发展。天乡路社区完成资产重组4700万元。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产业培育,重庆万濠、四川蜀星投资、蜀国印象投资10亿元实施6个村2830户土地整治。积极与市农科研究所对接,通过“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化模式,在新河村建成了1500亩彩叶地被植物基地,促进花农亩增收6000多元。

(三)建立健全以共创共享为目标的社会联动机制。坚持全镇中心工作与文化发展繁荣有机融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全市基层宣传文化示范点,壮大国风艺术团和20支村(社区)文化队伍,完善提升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功能,鼓励城乡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各类文艺作品,积极创建全市基层宣传文化示范点。通过建设“社情民意”网络“快车道”、信箱 “直达车”、民情工作室等载体,建立起镇、村(社区)、组三级社情民意收集机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建立镇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村(社区)调解室、组调解员三级平台,整合村(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驻社区民警、小区“法制楼长”和群众代表、老干部、老党员等各方力量,构建起覆盖全域、联系各方的“大调解”工作网络。积极培育“邻里互助协会”等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的 —6—

社会服务模式,已有6名专业社工、751名志愿者、13家社会服务组织,构建起社会广泛参与、基层共商共建、群众共创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永葆先进,以全面深化党的建设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推动全镇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以“问题管理1+4模式” (即:建立1个“问题库”,试行“问题报告”、“问题处理反馈”、“问题分析评估”、“奖惩激励”4项制度)、“重大决策项目管理三步法”(即:对镇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项目化管理模式,明确项目推进机构、人员、时限,激活组织创新内在动力)为抓手,不断提升镇党委决策科学化水平。按照“三个能否”评价标准,强化“有为才有位”意识,注重实干用人导向,完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和轮岗等制度,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深入开展“五创五赛”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大镇、村(社区)、组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努力锤炼了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踏实进取、埋头苦干的干部队伍。

(二)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采取“大社区党建”模式,强化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依托城镇节点探索实施党组织属地化管理。采取“支部+基地+协会+农户+公司(市场)”模式,创新

—7—

党组织建设模式,成立万春镇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两新”组织中。深入开展“五创五赛”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超先进。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以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团群团组织为依托,以村级服务平台为基础、以第三方专业机构(包括:咨询、勘测、招标、监理、审计等机构)为辅助的村级基层治理新构架。深入实施“阳光拆迁”、“阳光安置”、“阳光建设”、“阳光救助”等系列“阳光政务”工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依靠民主机制化解了区域建设中的矛盾和难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实施“两级巡查”工作,创新第三方测评机构参与“勤廉指数”评价预警体系信息收集机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坚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发生。认真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着力治庸、治懒、治散,形成了“真干、苦干、实干、能干”的工作氛围。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深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建设,加大对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目前,全镇无一例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8—

2011年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万春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镇域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系统确立了“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揽,统筹推进全镇各项工作,加快建成中国最美生态田园幸福小镇”的总体战略目标,率先探索实施了绿道景区化管理,有力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评定,报国务院批复设立。目前,全国仅有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主要措施:

(一)组建创建工作机构。针对创建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实际,成立了万春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设组和宣传组,形成创建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旅游主管部门支持。争取国家旅游局支持,力争将万春镇列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试点区域,尽力缩短创建工作周期。同时,争取省旅游局支持,同步启动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

(三)编制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聘请知名规划机构——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要求和评定标准,结合万春实际,编制万春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创建总体思路、主

—9—

要路径、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

(四)抓好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围绕优化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加快推进天乡后街旅游特色街区打造、踏水桥旧场镇改造、绿道景区化管理、鱼凫古城遗址和江安河保护、农家乐提档升级,以及“国色天乡”水上乐园、陆地公园、运动公园、主题度假酒店及商业街打造等产业项目,全力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促进万春旅游产业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

万春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推动了万春生态田园特色的持续塑造,促进了万春旅游设施的配套完善和提档升级,带动了万春形象品质和知名度的整体提升,为万春镇加快推进旅游观光产业向旅游度假产业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实施绿道景区化管理

率先提出绿道景区化管理理念,制定了《温江区万春镇绿道景区化管理规范》,按照“属地管理、专项考核、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实施绿道景区化管理。主要内容:

(一)实现“一个允许”。绿道景区化管理区内只能允许按规划控制要求经批准建设以下基本绿道配套设施:一是交通衔接设施,包括衔接设施、停车设施;二是服务设施,包括管理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三是基础设施,包括水、电、通讯、防灾设施;四是标识设施,包括信息标志、指示标志、规章标志和警示标志。

(二) 倡导“两个鼓励”。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教 —10—

育,提高公民参与绿道管理的意识和公共道德水平:一是鼓励社会和个人通过“认养”等多种形式参与绿道建设和管理;二是鼓励单位和个人劝导、投诉破坏绿道设施和影响绿道安全的行为。

(三)坚持 “六个不准”。一是不准搭建与绿道管理无关的临时建(构)筑物;二是不准堆放杂物、晾晒衣物,张贴设置有碍绿道景观的标语或户外广告;三是不准有随地吐痰、乱扔果瓜纸屑、躺卧涂污损坏绿道公共设施;四是不准占用绿道或绿化带等设施从事经营活动;五是不准倾倒排放污水、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六是不准机动车辆进入绿道 (借用原有交通道路的绿道除外)。

目前,全镇累计建成绿道约40公里,进一步明确了绿道管理职责,对绿道及绿道控制区内绿化、路面、标识、服务设施,按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进行了控制管理,促进了绿道的规范管理、有序营运和品质提升,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绿道沿线生态人文环境,实现了绿道骑游向绿道旅游的转变,万春田园绿道成为继国色天乡乐园后万春镇又一旅游名片。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11—

第15篇:乡镇年度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5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七届四次党代会、七届五次人代会部署,紧密围绕“三镇”建设这一主线,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生态兴镇、特色富民,实现质量和总量双提升。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稳步上升。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044万,其中:国税完成878万元;地税完成4166万元。公共财政收入4229万元,可用财力比上年增长26.2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19.3亿元,占计划的100.5%;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7.5亿元,占计划的83%;实现限上商贸业零售额36645万元,占计划的104.7%;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4125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14172元;新增规模企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新发展个体工商户、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稳步推进,四上企业申报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中规模工业企业申报3家,限上商贸企业申报2家,规模服务企业申报1家。

二是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打造工业强镇的重要抓手,通过跟紧有效招商信息、一把手亲自招商、全程跟踪项目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和命中率。全镇新签约项目5个(投资2000万的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创业平台项目、投资61273.64万元的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及50万吨调和油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1万亩柠檬种植基地项目、投资2100万元的宜都美邻自驾游暨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项目、投资3500万元的30000平方米农产品恒温储藏室项目),新开工项目5个,新投产项目5个。

三是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引进柠檬专业合作社,发展柠檬产业基地;支持鑫梅杨梅基地举办首届杨梅节;强化茶园田间管理,继续推进柑橘大实蝇防治工作;结合开展绿满荆楚行动,发展壮大花卉苗木产业,全镇果、茶、苗三大产业初具规模。抓好农业实施,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实施高效节水、养殖治污、基本口粮田、安全饮水等重点民生项目,对全镇所有集中供水水源地进行消毒处理,农村生产条件进一步优化。广各类农业机械528台,享受国家补贴资金30.22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三权登记,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四是精准扶贫有序推进。动员全镇力量,把扶贫工作当作全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抓,精准扶贫有序推进。全镇入户核准建档立卡472户1388人,落实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继续推进白家淌村XX市重点扶贫村项目建设,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升级,中心居民点建设成效明显,公租房建设全面动工,土坯房改造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凤凰池村作为全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村和XX市十个重点贫困村之一,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网格录入工作获得全市肯定,公益广告进村入户工作成为全市标杆。肖家隘村、王家坪村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围绕“特色镇”建设,推进镇总体规划修编。聘请宜昌华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XX市佳艺设计院等完成村美丽乡镇(商业一条街)规划、白家淌村居民点规划、丁家坪村居民点规划。在规划实施管理中,建立住建分局--村(社区)--组规划管理网络,从建设规划要求、房屋建设质量、房屋安全、施工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达到了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有序建设的良好效果。

二是基础设施建管并重。对已建成的聂河街道、文化广场、游步道等公共设施,强化管理,定期维护清扫。投入454.7万元,实施福利院改扩建,改善福利院老人居住条件,提升五保供养服务水平。实施危房改造114户,启动白家淌公租房建设,完成凤凰池、肖家隘、邓家桥村公租房建设立项,保障群众居住安全。实施绿化美化行动,启动美丽乡村项目,完成陆渔一级路沿线绿化1100㎡,进一步夯实生态旅游发展基础。

三是生态环境强化管护。大力推进清洁乡村工程,成立镇环卫服务中心,与村社区签订环境卫生管护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实现集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垃圾中转站和勾臂车的作用,推进垃圾集中清运和无公害处理。广泛宣传秸秆、垃圾禁烧,保护大气环境。定期开展清洁卫生大评比,引导居民自觉做好环境卫生,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统筹水平。

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强化低保、五保政策落实,全镇纳入农村低保665户980人,城镇低保58户88人。现有五保户95人,其中集中供养49人,分散供养人员46人。集中供养经费由年人均3500元提高到4620元,分散供养经费由年人均2300元提高到3240元。积极帮扶社会困难群体和优扶对象,为26人落实大病救助资金15万余元,为200人争取临时医疗救助30万余元,为80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48000元,争取24名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阳光家园”居家托养资金14400元,发放科技助残资金8700元、轮椅15部。强化老年人关爱,成立2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为730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近20万元。

二是社会稳定常抓不懈。坚持以“创建平安聂河,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扎实开展综治工作,落实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强化网格管理,筑牢“平安”防线。今年来共调解民间纠纷191件,调解成功186件,调解成功率达98%,登记处理阳光信访事项99件,完成市级信访交办件48件,积案化解稳步推进。坚持安委会例会制度,结合安全生产月、“两创”工作和防火防汛,重点开展危化品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交通船舶安全检查,实现森林防火零预警、安全生产零事故。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单位内保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镇进程。

三是教科文卫健康发展。始终把教育放在第一,积极争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乡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小学中考省重点高中上线率居全市第三。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在肖家岗、邓家桥开展暑期希望家园活动,免费为5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民政、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多渠道募集资金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积极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送戏下乡、九佬十八匠调查等活动,成功举办首届广场舞比赛,支持农民代斌举办楚虎画展。积极开展XX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活动,完成村村响、户户通建设任务。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连续两届获评XX市文明镇。

四、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一是坚持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中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两个责任。深入开展守纪律讲规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财经工作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人情风专项整治活动,做好“升学宴”、“谢师宴”预警防控。加强执纪执法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今年来,共查处案件6起,对6名党员进行立案调查,并给于相应党内处分。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与上对接,将下放审批事项落实到镇到村。开展政务服务“四风”整治,对存在的问题自查自纠,及时整改,落实大厅值班制度,加强人员考核,对镇村代办员进行业务培训,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利用好各类政务系统,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政府效能。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绩效管理,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和公务消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弘扬法治精神。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中依法治国的新提法、新举措,深入各村开展宣讲活动,加大对广大党员群众的法治宣传力度,使全会精神扎根党员群众心里。大力实施“六五”普法,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主线,重新修订机关干部考勤、请销假、值班等工作制度。认真执行镇人大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变“群众上门来办事”为“干部下村帮办事”,促进干群和谐。

一年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三镇”建设目标,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形势严峻,重特大项目缺乏,财力增长后劲不足,经济总量仍需提升;二是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仍然偏小,没有形成产业链和自主品牌,农业收入有限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

第16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在镇政府、市*局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搭建纳税信用服务平台,采取多种措施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纳税,联合国税局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加强部门协作,有效地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开展诚信主题教育,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我分局采取以纳税培训、案例分析、面对面辅导、粘贴宣传画、播放宣传动画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诚信纳税和税务征信征用体系,结合道德与法律意识,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宣传,特别是加强对企业、个人、经营管理人员的诚信宣传,使其充分意识到依法诚信纳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自觉切实履行依法诚信纳税的光荣义务。

二是加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我分局与国税局联合,对企业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领购、财务报表等提供相关资料的信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坚持依法、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人机结合,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对纳税人信用等级考核评定采用百分制,分A、B、C、D四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实行分别管理,强化引导。通过媒体、对外网站将评定结果向社会各界公告,进一步强化了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有助于促进市场主体社会信用和商誉的形成。

三是建立纳税人信用信息征管档案,对外提供信用查询。为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强化纳税信用评定结果应用,提高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的综合效能,*分局依托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纳税人信用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供纳税人申请查询,打印纳税证明,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四是建立企业信用服务机制。在全系统设立了专门信用服务机构,明确了信用产品提供的流程。要求办税服务厅人员应严格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规定,为企业开具涉税资信证明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是加强政府部门协作,实行信用信息共享。定期与工商局、财政局、国税局、建设局等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实现信用信息的数据共享。密切与公检法、银行、电信等有关部门配合联系和信息沟通,提高税收信用管理水平,使税收信用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全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

2015年10月23日

第17篇:监察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监察局201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县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县纪委监察局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把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推动惩防体系建设的新抓手和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新举措来抓,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狠抓软环境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建设“公信力”政府。

1.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收费制度改革。结合“投资环境改进年、工业发展突破年”活动和“效能禄劝”建设活动的开展,县级各行政审批部门按照 “流程最短、效率最高”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对我县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事项。县级行政审批进一步精减为23项,县级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进一步精减为61项。对保留审批的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的精减前置性条件,重新设定和压缩审批时限。同时,积极做好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自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纳入在线监察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没有出现过监察异常等现象。

2.认真落实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通过“投资环境改进年、工业发展突破年”和“效能禄劝”建设活动的扎实开展,进一步加快了我县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步伐,强化配套措施的推进和落实,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确保责任政府四项制度执行有力,落实到位。一是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公开承诺、便捷于民、廉洁高效”的要求,单位部门“一把手”在县电视台公开承诺,同时把承诺书在县政府信息公众服务网上公开,单位部门其他领导干部职工的承诺采取在 “干部职工公示栏”中承诺的方式进行,努力做到全县91个单位部门(包括乡镇)的每一位领导干部职工都是服务公开承诺对象,做到公开承诺全覆盖。二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大兴“五办”作风。结合我县软环境建活动的开展,全县各级各部门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推行“一线工作法”,大兴“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公开办、跟踪办”的“五办”作风,做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三是加大督查和问责工作力度。把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列入部门的重点工作,综合运用各种督查方式,做到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围绕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全面督查;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支持群众充分行使监督职能;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新闻单位参与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完善投诉工作机制,确保“群众投诉有门”,对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进行有效查处,2010年1月至今共问责处理13件29人。

(二)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努力建设“透明型”政府。

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昆办通〔2010〕11号)要求XX县委政府的安排和布署,扎实开展好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和网上政务公开制度,加快我县政务公众信息网建设,推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政策宣传等信息化建设,扩大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民主决策的透明度,同时,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三)加强行政监察,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

1.深入纠风治乱,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是突出重点,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民主评议机关和行业作风新机制,组织开展85家机关、公用企事业单位参加2010年民主评议机关和行业作风工作,完成了全县16个乡(镇)共379家基层站所,19个村民委员会,3415 名评议代表参加的基层站所民主评议工作。二是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确保行政行为规范运行。全县52家行政机关共确定160个关键岗位和310个重点环节,排查了612条风险表现形式,制定625条监督防范措施,对行政行为监督制度的落实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三是是全面开展公路“三乱”治理工作。在龙潭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对过往7座以上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登记。对16个乡镇和5个超限运输检测站进行监督检查,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严格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四是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开展强农惠农专项清理14项,涉及金额5705万元,查处强农惠农问题4件,追究4个责任人的责任。开展了对194个村两委换届离任审计,审计582人,审计金额共3698.54万元。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征收和征用拆迁中损害农

民土地权益问题3件。五是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秩序,坚决打击各种制售及使用假劣药品的违法活动。县卫生部门抽验药品10批次,查处违法经营药品、医疗器械案件9起,其中立案查处4起,罚款4万多元,无行政复议、上诉情况,责令改正23家次。积极组织开展了“两节、两会”、清明节、五一节等节日食品安全整治活动。开展了以校园及周边为重点区域的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六是继续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县级医疗机构实行采购价加成15%的销售政策,全县网上采购医院19家,采购药品金额1626.4万元,采购药品降价292.75万元,降幅达18%。开展全县医疗服务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医疗机构23家,个体诊所23家,药店90 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15家医疗机构给予卫生行政处罚。

2.加强督查,深化重点领域及各项重点工作的监管。一是对我县2008年以来扩内需、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184个项目进行了排查,共发现问题13个,整改纠正12个。二是积极清理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各项制度政策,清理中共排查县政府发布的文件2650件,各部门发布的文件7006件,其中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性文件20件,经过清理对其中的2件进行了修改。三是全面落实建设工程“八个百分之百”监督检查。对全县政府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部分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监督。2010年以来我县共完成建设项目招标备案审查46项,总投资4.2亿元,其中设计招标7项,监理招标5项,施工招标 24项,政府采购10项。没有出现对民营企业进行强制招投标的行为,建设工程做到百分之百公开招投标。

二、存在的问题

县纪委监察局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党员干部的法治理念和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有所增强,广大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的观念逐步树立,靠送礼行贿获得交易机会和商业利益的“潜规则”得到及时有效纠正,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贿赂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仍然存在,手段方式更趋隐蔽多样,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二是少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审批权、执法权谋取非法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就长效机制建设来说,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滋生商业贿赂的深层次问题缺乏研究,提出的治理措施和办法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高工作重要性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

二是加大查办案件和行政问责力度,深入解决重点领域存在的腐败问题。

三是加强与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和协调,不断改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第18篇: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2012年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及

2013年工作要点

一、今年以来,全市社会建设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村(社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试点建设及推广工作。一是积极开展试点建设。今年3月至7月,社建办通过实地调研,确定前进镇凤凰社区、道佐乡沿江社区、油榨乡马岩村、水口镇金山村、临邛镇玉带社区作为全市开展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5个试点村(社区),严格按照省村(社区)社会管理六大体系建设和基本框架要求,指导镇乡、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形成前进凤凰社区“七化”管理服务模式。二是召开全市现场推广大会。8月1日,在前进镇凤凰社区召开了全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基础现场会,对凤凰社区“七化”管理服务模式进行总结推广,启动了全市首批19个村(社区)的新模式推广工作。前进的试点经验在成都市《社会建设信息》第七期上刊发,《四川法制报》、《成都日报》及《今日DY》、DY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三是扎实抓好新模式推广工作。下半年,社建办按照前进凤凰模式,加强对19个镇乡的督导,全力推进全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12月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二)完成全市61个社建重点项目。年初,各相关部门按

照《五大实施纲要》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每个单位以项目形式上报了至少1个社会建设项目。经过认真梳理,确定了61个重点项目,与市委市政府目督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分解下达DY市2012年社会建设重点工作专项目标任务的通知》,以目标任务的方式下达到各责任部门,有力推进全市社会建设工作。截止12月,除水务局因招投标流标的客观原因未完成项目任务外,其余重点项目全部完成。

(三)超额完成成都市社建目标

今年成都市下达给DY的社建目标有2项:

1、社会组织数量在上年基础上增长不低于10%,其中文化类社会组织占新增社会组织数不低于10%。

2、

二、三圈层完成孵化园建设方案和选址工作。

完成情况: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截止目前,我市新登记社会组织29家(其中社团17个,民办非12个),在去年年末(137家)的基础上新增了21.2%。其中,新增了“DY市书法美术协会”、“DY市文君川剧社”等6家文化类社会组织,占今年新增社会组织的21%。二是按照成都市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领导现场办公,最终确定我市社会组织孵化园选址在西街中段的一处闲置国有资产(原第二中学校内的一幢4层教学楼),建筑面积约700m2。围绕实现社会组织孵化平台的孵化、服务、集聚和管理四大功能,指导民政局完善了具体的建设方案。

二、2013年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要点:

(一)继续深入推进村(社区)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拟对全市72个村(社区)按照省村(社区)创新社会管理基本框架和“六大体系”要求,督导完成基层社会管理规范建设。

(二)建成并运行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建成我市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完善孵化平台的孵化功能、服务功能、集聚功能和管理功能。按照成都市要求,指导民政局为入驻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低于市场价或免费的租赁场所,入驻孵化园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按照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园的有关条件、范围和财政扶持政策,享受相应的房租和开办费补贴。

市社建办

2012年12月

第19篇: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总结

史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做好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广泛发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平安宝坻建设,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活动与“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校认真开展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工作,按计划开展各种安全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齐抓共管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我们建立了以丰学师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在工作中,结合学校实际,把“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实行学校与全体教职工、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全校师生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

二、以安全防范为重点,抓好“创安”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教育,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及“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网合一的全覆盖平安建设安全防范保障体系。

(1)人防建设。明确了保安员职责和工作要求,制订并严格实施了门卫制度和安全保卫巡逻制度,严格落实《来访登记制度》。

(2)物防建设。不断补充消防设施建设,及时对各重点功能室

的防盗门进行检修。

(3)技防建设。在校园重点部位都安装了监控设施,同时在警卫室安装了一键报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治安防范重点要害部位的防护水平。

2、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持以取得实效为目标,通过粘贴标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扎实开展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安全防范、自救技能更加丰富。同时,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让孩子劝解和影响他身边的人。

3、抓好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

加强对图书室、实验室、财务室、体音美劳器材室等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在所有走廊、楼梯处安装了应急灯。

4、真抓实干,积极争创“平安班级”

为进一步将平安建设落到实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平安”创建活动中,受到教育、有所进步、得到保障,学校组织开展了“平安班级”创建活动。我们要求老师要对学生做好平安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也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班级之间互相监督,建立一种和谐、文明、礼让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加大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

加大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首先通过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认真

研究分析梳理出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各种安全隐患,确定了集中整治工作重点,一是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秩序;二是对校园内部进行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协助有关部门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商店、早点摊进行整治。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了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活动的重要性,调动了师生广泛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找出了差距和不足,推进了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

史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我校于3月18日组织安全专项检查

第20篇:乡镇年度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现将2015年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各级职责,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各部门在食品安全办协调组织下,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开展应急处置: 1.乡卫生院立即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件患者的医疗救治,同时上报给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农业、工商、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等有关监管部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研究行政法规,依法对确认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相关食品及原料,依法责令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及进出口并作无害化处理。

3.相关部门组织检验机构开展样品采集、检验检测,及时反馈检验结果。

4.疾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派出所加强食品安全事件现场治安管理,协助行政监管部门开展执法调查、采样等工作。对涉嫌犯罪的事件及时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查工作。对重大、疑难案件,检、法机关提前介入,指导证据采集,明确追刑标准。

二、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户综合生产能力

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联村承包责任制。搞好土地的有效流转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落实,提高农民自主生产和自主经营的积极性,有效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稳定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搞好土地的有序流转,造就和鼓励一部分人承包大片土地,实行规模开发和规模经营,改善耕种方式,降低劳动强度。

二是干部带头调整。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模式的开始与推广应用,必须经过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严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和科学的市场分析,并通过认真筛选后最终“定夺”取舍,这样的产调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结果。

三、加强技能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我乡村屯劳动力8000余人,其中就业人员6000余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供给远大于劳动力需求,乡镇企业量小,就业岗位接近饱和,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乡富余劳动力也将参与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就业岗位的短缺无疑是我乡就业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一是为无技能的就业困难人员及时进行岗位配置,优先安排特殊困难人员其到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对有一定技能的就业困难人员加强职业指导,改变其择业观念和择业误区;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残疾失业人员,加强动态管理。二是主动服务。由坐等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推出“上门服务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理制”,“一对一”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做到就业服务随失业、随登记、随援助,形成日常援助与集中服务结合的长效机制。三是个性化服务。由简单的职业介绍转变为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依托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技能性“定岗培训”。

四、加强道路桥路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目前,我乡梅潭大桥建设已完成桥墩建设,梅潭下改洲道路已完成硬化工作,为九节岗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了交通便民亭,安装路灯16盏,建好文化活动楼1栋、灯光篮球场1个、休闲健身广场1个、文艺舞台1个、垃圾池3个,以电代柴改造项目1个、拦河坝1座,三面光渠道2条,卫生厕所入户率达100%,沼气池入户率达75%。 五,安装天网工程,违法犯罪分子无处可逃

为保障群众生活安全,我乡积极筹措各方资金,在集镇市场以及各个路口都安装了摄像头,且在各个村委的重要交通路口安装了摄像头,目前全乡天网工程建设已完成98%,为全乡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根据局党组安排,现将社会救助股2015年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城乡低保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整治情况

按照省市文件要求XX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县全面开展了社会救助专项整整治工作,同加大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印发宣传资料2.5万份社会救助的相关宣传资料和300份,县级部门和21个乡镇机关开展了全面自查,在自查阶段退出低保641人,其中主动放弃的158人。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错保”、“关系保”、“特殊保”“政策保”等问题,干部家属享受低保、有车有房有门面享受低保的现象得到彻底清理。增强了政策的公信力,广大大干部群众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了新的认识,整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整治后对保留人员在荥经电视台进行了公示,努力打造“阳光低保”提升群众对党风廉政建的满意度和基层为民服务水平。

截止目前经城乡低保全面复查和清理,全县城市低保共计已退出1257户2132人,清退人数比例占原2198人的97%。农村低保共计已清退6953户7300人,清退比例占原7556人的96.6%。清退后全县城乡低保共260户,其中城市低保64户,农村低保196户。城乡低保共322人,其中城市低保66人,农村低保256人。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四川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和《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通知》(荥府发2007]39号)文件精神,凡XX县行政区域内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按程序报批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按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保障。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荥委办发2006]15号)文件精神,凡XX县行政区域内,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能力,以致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可按程序报批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标准按市县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贴。

城乡低保累计保障58005人次,其中城市低保13212人次,农村低保44793人次,累计发放资金667.88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发放资金264.54万元,农村低保发放资金403.34万元。

三、城乡医疗救助情况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雅办发2011]103号)、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荥府发2012]44号)和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荥府办发2012]52号)文件精神,社会救助股积极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

截止目前城乡医疗累计救助11029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42.85万元;

为全县农村低保、五保、孤儿负责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70.36万元。

四、农村五保供养

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精神,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均可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农村五保供养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形式。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截止目前,全县五保供养老人304人(其中老人228人,残疾76人),集中供养达274人(集中供养率为90%),分散供养30人,集中供养标准550元/人·月,分散供养标准280元/人·月。生病住院除农合报销外,剩余部分全由民政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予以解决。

五、社会救助民生工程执行情况

新建改造养老床位任务数40张已经完工共计投入资金11.24万元,新增敬老院床位任务数400张,目前所有敬老院均完工并验收,进入审计阶段,按每个床位3.5万元标准,市上已下达644万(80%)到县财政。集中供养床位318张,集中供养274人,完成五保集中供养床位率86.2%,完成五保集中供养率90%。

按照雅府发2015]35号文件,从今年7月,我县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330.元/人.月提高到400元/人.月,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65元/人月提高到元/人220元/人.月。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清退后的社会矛盾加大,信访维稳工作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不符合政策取消了低保,但因家庭成员或本人因病因残因灾等造成生活困难的特殊群体要求享受低保,残疾人要根据省民政厅和省残联37]号文件要求享受低保。 2.社会救助没有形成共享的比对信息平台,部门间没能很好形成合力,金融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低保家庭成的收入情况的核对力度。 3.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多年来一直维持在51万元,在资金出现缸口时也不能及时兜底。

4.个别乡镇在低保、五保、三无人员的审批及取消工作中怕得罪人的思想仍然存在。

七、今后工作的打算

(一)、严格按照雅市民2014]95号和荥民办2014]89号文件的核查和评估办法认真开展的城乡低保清理和审批工作。重要环节严格把关,按照“谁调查、谁签字、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特别是需低保分散审批的,乡镇要经审核小组研究审核。严格群众评议和长期集中公示影像制度,低保动态管理签到制度,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坚持托底线、救争难的社会救助原则。

(二)、完成上级下达的社会救助各项民生工程。依托灾后重建,加强社会救助基础建设,指导院所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努力按“三星”敬老院标准打造新建敬老院完成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三)、配合县财政、审计加大对乡镇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对低保、五保、等资金的进行专项检查,杜绝违规发放和虚报冒领的现象。

(四)依据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医疗救相关部门及医院的衔接工作。

(五)加强社会临时救助工作。积极向上争取社会救助资金,加强社会临是救助工作。加大社会救助制度建和档案建设。完善一门受理部门协作社会临时救助机制,规范乡镇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健全社会救助的档案建设。完善低保工作近亲属备案制度,长期公示制度,动态管理验证等制度。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县双拥优抚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严格落实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全力维护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不断健全完善双拥工作机制,现将五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优抚工作

1、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落实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项优抚政策全面落实,确保了各项抚恤补助款按时足额发放。2011年以来,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如一级因战残疾军人伤残抚恤金由2011年的32990元/年提高到现在的52360元/年;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由5340元/年提高到9456元/年;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标准由3120元/年提高到5016元/年;参战参试退伍军人由3000元/年提高到4656元/年;全县发放优抚补助款由2011年365万元/年增加到现在的728万元/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全部实现“一卡通”银行代发,五年以来共发放1267名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2781.32万元。

2、逐年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城乡实行相同优待标准,标准按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优待金由2011年户平4000元/年增加到现在的户平9707元/年(今年达到了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100%),五年来共有义务兵家属799户,兑现优待金470.47万元。

3、建立现役军人立功奖励机制。制定下发了《XX县现役军人立功受奖人员奖励实施办法》,大幅度提高了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金标准,最高可获将励金5万元,认真落实立功奖励制度。五年来共发放现役军人立功受奖人员211人,奖励金额40.8万元。通过激励机制,使现役军人在部队安心服役,建功立业。

4、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不断提高。制定了《XX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全县1267名优抚对象参加了农合、城镇医疗保险,每年投入参保资金10多万元。五年来对682名困难优抚对象进行医疗救助资金达94万元,解决优抚对象居住、生活实际困难,临时救助资金达36万元。

5、做好优抚对象数据库的数据录入、更新、上报工作。做好优抚对象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是实现基础数据信息化、业务处理网络化、分析决策科学化、资金发放社会化、优抚服务便民化的基础保障。根据省市关于优抚管理系统数据录入工作要求,于2014年4月,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数据录入、更新、上报工作。为实现优抚对象数据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确保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全省联网。

《社会建设工作总结.doc》
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