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20-03-02 06:37: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07年度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义乌市水务局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2007年,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正确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民生水务、生态水务、法治水务”的治水目标,致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建立和完善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实施节水工程,加大节水宣教和执法力度,努力开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新局面。现将义乌市2007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7年度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主要成效

(一)节水指标完成情况

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在用水效率方面有了一定改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全市万元GDP用水量由2006年的86立方米下降为2007年的72立方米,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由2006年的63立方米下降为2007年的5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06年的45%提高到2007年的50%,亩均灌溉用水量由2006年的370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356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6年的0.56提高到2007年的0.58,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由2006年的17%下降到2007年的1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仍为35%。

(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建设,构建节水型社会的体制、机制框架。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于2006年12月委托河海大学编制了《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分别于2007年6月和9月组

1 织相关专家在湖南岳阳市和北京市召开了规划审查会,对规划进行了两次审查,目前规划送审稿已报经省水利厅批复,正在报水利部备案过程中。该规划编制费用为20万元,由水利部全额补助。

●节水专题。为保证水利部委托我局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题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局委托河海大学编制了《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现已完成草案,正在征求意见阶段。该办法的出台,将为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该项目属2007年度全国节水社会建设专题项目,30万元编制费用由水利部全额补助。

2、充分运用经济杠杆,规范居民、单位节水行为。 ●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完善水资源费收取、使用和支出管理制度,制定排污费收取、使用和支出管理办法和制度。我市水资源费和排污费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做到专款专用。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在分析近几年义乌实际用水情况及现状水价合理性的基础上,按照小步快走的原则,分阶段制定了水价调整方案。2003年以来,我市已进行了两次调价,新一轮水价政策于2006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每立方米2.6元,调价幅度在30%,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涨幅较大,由每立方米3元调整到每立方米6.6元,涨幅达120%。

3、积极建设节水工程,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

——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如水稻薄露灌技术、花卉瓜果的喷、滴灌技术。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喷滴灌面积9000余亩,可年节水200万方。

——加快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涉及八都、岩口、巧溪、柏峰、长堰、姑塘6个中型灌区24.3万亩农田,126.7公

2 里干渠,工程投资1亿元。截至2007年底,已完成50公里干渠改造。与此同时,结合标准农田建设,对各灌区的支渠、毛渠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工程。积极利用工业节水新技术,推广清洁生产理念,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市正在以华川实业集团、金富染整厂、华昌塑胶有限公司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对耗水量大、工艺落后的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如,华川集团投资的赤岸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已投产运行。该工程的上马,将污水厂出厂水重新回用于造纸、印染、冷却等工艺,综合回用率达到80%以上。

●城乡供水系统扩展和改造工程

——城乡供水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我市按照“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原则,积极扩大城乡供水,按照块状、片状、点状三种供水模式实施,稳步推进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提高了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我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饮用水工程项目 79项(截止2007年底),投入资金9623万元,新增供水规模5万吨/日,受益行政村163个,受益人口25万余人。

——城乡管网改造工程

对陈旧老化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减少管网漏损和二次污染,以达到节水和保证水质安全的目的。义乌市政府2006年3月下发抄告单,明确了建成区范围供水管网改造政策:对于建成区道路现有供水管道的改造费用,由市财政和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各出资50%。2007年,完成建成区供水管网改造4公里,建成区管网漏损率由原来的17%下降为15%左右。

●智能化一户一表工程和推行节水器具。在城镇,全面开展智能化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在新建住宅和工业企业全面推行节水器具。200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市财政出资60%、市自来水公司20%、住户20%的一户一表改造政策,大大提高了市区居民一户一表改造的积极性。2007年,共完成“一户一表”改造3523

3 户,截至2007年底,城区已累计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3433户。

●非常规(或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分质供水工程。义乌江年过境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建设分质供水工程,对于有效利用本地水资源,解决义乌中长期优质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市2003年时就开始对分质供水工程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完成义乌市分质供水预可研工作的基础上,2003年7月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义乌市分质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9月完成报批搞。可研报告考虑在义乌江与南江交叉口建设双江水利枢纽工程,库容1500万方;在此基础上,建设两个总规模为20万吨的工业水厂,义乌江水经过处理,作为工业企业低品质用水,大幅节约优质水资源。日前,《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已申报成为水利部2008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题项目,编制工作正在开展。该规划由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承担编制,编制总费用为65万元,其中水利部补助资金为30万元,义乌市财政补助资金为35万元。该规划对于指导我市开展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污水处理工程。义乌市目前已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7万吨/天。根据规划,全市目前正在建设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60万吨/天(一期规模29万吨/天),这为污水再生回用创造了必要条件。目前,赤岸分厂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其余5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建设进度总体较为顺利,预计年底前主体工程均可完成,2009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

——中水回用工程。2005年,我市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中水回灌城南河工程,该工程利用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通过提水回灌冲洗城区的城南河,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目前该工程已正常运行,发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雨水集蓄工程。目前正在国际商贸城三期和国际村住宅小区进行试点,计划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

4 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由于屋面为停车场,停车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00余万元,将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收集的雨水经简易处理后用于绿地灌溉、浇洒道路、冲厕、补充景观用水和冷却水。经投资收益分析,年可节水5万余吨,年可节省水电费20余万元。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将于2008年义博会之前按期交付使用。

国际村住宅小区建设面积218亩的小区内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净化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洗涮道路,年可节约30多万吨水资源。选择部分山区农村建设屋顶雨水集蓄工程。

4、建设水务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科技节水。

我市计划投资1000万元(一期投资300-400万元),建设义乌市水务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年底前可建成并投入运行。水务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一项功能是实现对现状用水户的用水节水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价,实行计划用水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5、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市政府于2004年8月下发通告,确定八都水库、巧溪水库、柏峰水库等9座水库库区为饮用水源保护区。2007年7月,《义乌市饮用水源水污染管理办法》公布施行,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域保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按照“全水域保洁,分镇街管理,政府适当补助,物业化操作”的思路,大力开展了城区、镇区河道、水库水域保洁工作。2007年,市政府把市属水库、主要河道也列入水域保洁范围,补助资金达202.65万元。目前,全市各镇街水域保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清洁养殖获得稳步推进。2007年,义乌市现代农业扶持资金中,清洁水产养殖业补助资金达40万元。为改善和保护岩口、深塘、长堰三座市属水库水质,市政府从2007年起,每年对上述水库给予一定的水源保护补偿,这对保护供水水库水资源不受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市属水域已全面实行清洁养

5 殖(除养殖场、渔种场以外),全市用于清洁养殖的水域面积达1240.6公顷,占整个养殖证规划面积的53.58%。清洁养殖的实行,进一步保护了水源水质,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农村水域环境。

●生态河道建设进展顺利。2007年计划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38项(续建13项,新建13项、前期12项)。截至2007年底,13项续建工程已全部完工,13项新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其中4项已超额完成任务,7项已基本完成年度任务。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生态建设理念和技术,改浆砌为干砌,改直面为斜面土坡,逐步改善河道生态功能。

●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做到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同时,大力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水土流失。2007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治理10.2平方公里。

6、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农业领域

大力发展旱粮生产,优化种植结构,2007年全市新推广旱稻2862亩;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作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逐步缩减冷水茭白、养殖业等高耗水种养业规模,提高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利用率。

●工业领域

积极发展低耗水、无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关停现有高污染、高耗水行业,或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在义乌落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三产业领域

严格控制高耗水的洗浴、洗车行业的发展,鼓励使用再生水洗车,鼓励安装节水型用水装臵,大众浴池有条件的安装智能淋浴器。

7、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营造浓厚的全社会节水氛围,树立全民节水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节水宣传。近年来,我局利用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机会,通过设台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纪念品等形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节水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另外,我局先后在《浙江日报●生活周刊》和《红旗文稿》刊登专版文章,介绍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与做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开展节水创建活动。2006年9月,我市确定孝子祠社区为义乌首个节水型社区,在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节水宣传活动,并评比表彰了一批 “节水单位”和“节水家庭”,取得显著成效,市区居民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节水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孝子祠社区的成功创建也为其他社区开展节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制度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工程建设、水环境整治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投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形成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这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强化。

1、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义乌市被列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试点期各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建立协调、高效的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各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健全节水机构。义乌市节水办于2004年成立,但既无专门人员编制配备,又无独立经济核算,管理力量薄弱,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需进一步

7 强化执行。

由于200

3、2004我市连续两年遭遇大旱天气,全市范围,特别是主城区地下水开采井较多,整治地下水井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水务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有效的做好地下水保护工作。

3、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和“四到位”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

目前,义乌市除部分新建项目执行节水“三同时”(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和“四到位”(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制度外,其余大部分建设项目均未实行。今后,我市需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强制落实和完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节水“三同时”和“四到位”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进节水政策体系构建工作。

节水政策是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义乌市将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系列节水政策,增强市民节水意识,直到市民用水行为,转变全社会用水观念,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2008年,我市将重点做好《义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修编和出台工作。

2、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义乌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义乌市城镇供水专项规划》两项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配合编制单位做好《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编制工作,探索研究分质供水相关政策措施。

3、推进节水工程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2008年,

8 我市计划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9项,其中续建3项,概算投资432万元,完成7.9公里渠道改造任务;新建1项,概算投资205万元,完成894米改造任务;前期5项,计划改造渠道13.9公里。

二是大力实施农业喷滴灌工程。2008年,我市计划新发展喷滴灌面积2000亩。

三是持续开展中水回用工作。在金哥集团、华川集团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我市将继续在其他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推行中水回用技术。

四是加快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步伐。2008年,我市计划实施饮用水工程项目合计60项,其中续建项目25项,概算投资4549万元,新建项目11项,估算投资6025万元,前期项目24项,计划解决327个行政村38万人的饮水问题。

五是加大老城区的管网改造力度,持续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开展节水器具改造工作。2008年,我市计划实施市政供水新建工程1项,估算投资310万元,新建DN600球墨铸铁管2245米;市政供水改造工程5项,估算总投资388万元,完成4.8公里管道改造任务;小区平面管网改造工程4项;“一户一表”改造工程4项;完成1万户家庭用水器具改造任务。

六是在编制《义乌市分质供水和中水回用规划》的同时,在今年上马建设的杨宅水轮泵站改造工程中配套建设分质供水沉淀池及管网设施,在稠江街道童店村和有关企业进行分质供水试点。

七是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做好污水干管沿线政策处理工作,力争年内赤岸分厂可开工建设,其余5座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八是在加快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确保雨水收集取得实效。

九是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推行清洁养殖,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水域保洁和水土保持工作。2008

9 年,我市计划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项目合计37项,其中续建项目11项,概算投资2267万元,完成30公里河道治理任务;新建项目9项,估算投资4335万元,计划治理河道49公里;前期项目17项,计划治理河道11.4公里。加强地下水取水管理,规范企业及居民取水行为,强化执法力度,在北苑街道试点的基础上,本年度计划在大陈镇深入开展试点工作。

十是加快取水计量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实现对5座中型水库取水的实时监控。

4、推进节水社区、节水单位、节水家庭创建工作。 在孝子祠社区成功创建节水型社区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一系列节水宣传和创建活动,通过推进节水社区、节水单位、节水家庭创建工作,不断积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经验,努力实现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节水型社会建设

新闻稿义乌市顺利通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验收

建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版)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节水型社会建设论文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doc》
义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