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工作总结

2021-08-20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谈谈朗读教学的工作总结

谈谈朗读教学的工作总结

谈谈朗读教学的工作总结一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如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达到这些目标?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笔者在教育实践的点滴中感悟到语文课堂的朗读训练既能提高普通话水平,又能对其他知识的运用、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粗浅地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诵读,在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再讲,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能略知一二。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不易遗忘。这种传统的朗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里说的语感,就是通过朗读获得的。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能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也是强的,特别是凡朗读正确流畅的,其作文语句一般也是通顺,流畅的;凡朗读中添字、漏字、破读、重读多的,其作文语病一定较多。这就说明朗读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感和语文能力。

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培养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朗读,是读的典型形式,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阅读教学不能没有朗读,就像画画儿离不开眼睛,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一样,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赋有魅力。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读的多种审美功能,使作品的潜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练奇巧诉诸于听说,让学生受到双倍的感染。从中也可以看见朗读教育的美育作用。

朗读,可以使学生领略语言美。语文课文中语言华美的语段很多,老师讲解固然很必要,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同学们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美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意境美。语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涵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能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

我们在引导学生朗读时,眼睛感知文字,耳朵听到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读,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更能表达情意的有声语言,这样就大大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成了感受美、体会美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教《黄河颂》时,先不对课文内容做过多的讲解分析,而是用动情的语调做示范来朗读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去体验感受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同时又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品味本文词语的精妙,感情的变化,以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能从《黄河颂》中感受作者磅礴的气势。如果单纯地只讲字词句,不仅味同嚼蜡,更是一种浪费。

1.激发兴趣,注重积累

朗读既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朗读可以激发美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美感。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对朗读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当务之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感情,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的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总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能初见其效。

2.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朗读,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这些都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写下了两个大字:发兰西万岁!在朗读时,要把韩麦尔先生痛苦、哽咽、激动、惜别等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呼之欲出的高大的爱国主义者形象。

3.确保时间,精讲多读。

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让学生多读,就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光靠老师讲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教师的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相反,却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多读了,教师的讲就必然少了。时间少了就只能精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屏弃那些烦琐的内容分析,去掉不必要的提问,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常有个别朗诵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齐读时跟在别人后面哼几句。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要想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去细心品位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发挥差异互补作用,让学生再上台阶。在课堂初步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检验朗读效果的时候,以朗读小组为单位,由朗读小组长给小组成员分工,按不同的角色,深刻体会人物性格的特点,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引发竞争意识;也可随时点拨、指导,调整情绪,使之产生激情。当教师把方法教给孩子们以后,就让他们自己去练习,由小组按照上面确定的朗读标准,进行评价,看谁朗读得最好。这样,既能使训练落到实处,又能在训练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训练面、受益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理解品味,感悟动情。

在学习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类课文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朱自清的《春》,我和学生一道先听录音范读,然后让同学们模仿录音朗读,要求感情丰富,并体会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在听范读时,同学们已经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他们自己读课文时,自身的情感也会被带入朗读之中。由此朗读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他们从朗读中品味作者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更深更强的感染。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朗朗读书声,读出背影中凝结的父子深情,读出济南冬天的宜人温情,读出初春时节的新鲜活力,读出草原月夜冬不拉的喜悦我们要让学生动口动心地读,读出语文的美,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谈谈朗读教学的工作总结二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如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达到这些目标?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笔者在教育实践的点滴中感悟到语文课堂的朗读训练既能提高普通话水平,又能对其他知识的运用、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粗浅地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诵读,在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再讲,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能略知一二。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不易遗忘。这种传统的朗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里说的语感,就是通过朗读获得的。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能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也是强的,特别是凡朗读正确流畅的,其作文语句一般也是通顺,流畅的;凡朗读中添字、漏字、破读、重读多的,其作文语病一定较多。这就说明朗读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感和语文能力。

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培养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朗读,是读的典型形式,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阅读教学不能没有朗读,就像画画儿离不开眼睛,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一样,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赋有魅力。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读的多种审美功能,使作品的潜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练奇巧诉诸于听说,让学生受到双倍的感染。从中也可以看见朗读教育的美育作用。

朗读,可以使学生领略语言美。语文课文中语言华美的语段很多,老师讲解固然很必要,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同学们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美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意境美。语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涵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能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

我们在引导学生朗读时,眼睛感知文字,耳朵听到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读,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更能表达情意的有声语言,这样就大大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成了感受美、体会美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教《黄河颂》时,先不对课文内容做过多的讲解分析,而是用动情的语调做示范来朗读课文。朗读时,让学生去体验感受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同时又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品味本文词语的精妙,感情的变化,以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能从《黄河颂》中感受作者磅礴的气势。如果单纯地只讲字词句,不仅味同嚼蜡,更是一种浪费。

1.激发兴趣,注重积累

朗读既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朗读可以激发美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美感。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对朗读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当务之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感情,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的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总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能初见其效。

2.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朗读,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这些都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写下了两个大字:‘发兰西万岁!’”在朗读时,要把韩麦尔先生痛苦、哽咽、激动、惜别等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呼之欲出的高大的爱国主义者形象。

3.确保时间,精讲多读。

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让学生多读,就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光靠老师讲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教师的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相反,却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多读了,教师的讲就必然少了。时间少了就只能精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屏弃那些烦琐的内容分析,去掉不必要的提问,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常有个别朗诵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齐读时跟在别人后面哼几句。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要想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去细心品位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发挥差异互补作用,让学生再上台阶。在课堂初步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检验朗读效果的时候,以朗读小组为单位,由朗读小组长给小组成员分工,按不同的角色,深刻体会人物性格的特点,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引发竞争意识;也可随时点拨、指导,调整情绪,使之产生激情。当教师把方法教给孩子们以后,就让他们自己去练习,由小组按照上面确定的朗读标准,进行评价,看谁朗读得最好。这样,既能使训练落到实处,又能在训练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训练面、受益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理解品味,感悟动情。

在学习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类课文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朱自清的《春》,我和学生一道先听录音范读,然后让同学们模仿录音朗读,要求感情丰富,并体会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在听范读时,同学们已经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他们自己读课文时,自身的情感也会被带入朗读之中。由此朗读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他们从朗读中品味作者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更深更强的感染。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朗朗读书声,读出背影中凝结的父子深情,读出济南冬天的宜人温情,读出初春时节的新鲜活力,读出草原月夜冬不拉的喜悦……我们要让学生动口动心地读,读出语文的美,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推荐第2篇:谈谈班级工作总结的写法

班级工作总结是班主任常见的一种文体,下面列出几种结构供班主任朋友参考:

结构:第一部分总结一学期的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的感悟,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概括;

第二部分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可以总结几句;

第三部分对今后工作的展望和意见建议。

例文:让青春之舟奋力远航

【班级概述】XX班组建于XX年XX月,由XX名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理想追求的学生组成一个优秀的集体。

【收获与经验】

一、以生为本,建设和谐集体

建设和谐集体,需要教师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有机进行集体建设。

1、实施民主管理

班级是由一个个小组组成,范文网[www.daodoc.com]小组的凝聚力也很重要。班级实行“小组评比制”,由各小组选出自己信服的小组长。每周每小组必须上交一张表,那上面有他一周加分、扣分的情况。 如果组员做了好事、比赛得奖就可以加分;如果骂人、打架等情况要扣分。自从推出这一制度以后,小组里互相关注互相关心的事也多起来了,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班级氛围。

2、组建班团核心

班级组建刚刚开始,学生彼此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新一届班委通过竞选成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通过投票产生了新一届班团干部:

班干部和科代表起了较好的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班级事务井井有条。手抄报、广播体操、主题班会等各类学校活动,无一不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班团结进取的作风。为确保班级工作有条不紊、稳扎稳打,每学期初期班团工作干部都要认真而细密地制定好学期计划,落实到个人,分工负责。平时,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团干部会议,或主要干部碰头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班团干部带领同学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从而使班级的凝聚力非常强,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二、以学为本,形成良好班风

建设良好的学风,是班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自班级成立以来,我们都开拓思维,狠抓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搞好学习:

1、严格按照班规校纪执行考勤制度,督促大家学习,保障学习环境。

2、严肃考纪,考风不正则学风不纯,班级保持着良好的范文网[www.daodoc.com]考试纪律。

3、全班崇尚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教师认真配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引进竞争机制,共同进步,在班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本班每位学生都为自己确立一个追赶目标,并且约定到学期结束时实现目标的同学将会收到被追赶者送给他的礼物,而没有实现目标的同学要给自己的追赶对象送礼物,由于本校是山区学校,因而本班还规定只送一元钱的小礼物,这样在班内形成了“比、赶、超、帮、”的良好氛围,效果很好。

每到下课,讲台上总会围上一些找老师提问的同学,甚至放学、午休,也有同学去老师办公室寻求解答。大部分同学对作业练习毫不含糊,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各科作业,对学习不肯放松。学风浓厚还表现在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互助上。有的同学某一科强,有的同学另一科好,大家平时聚在一起,讨论学习,各自介绍自己擅长学科的学习经验,向别人请教自己薄弱环节的学习方法,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重大的进步。吴升鸿、尤振广等后进生进步明显,原本懒散、自由的学习态度有明显的改变,而吴雪青、吴伟俊、陈建红等优等生也保持着努力进取的学习状态,形成了和谐、上进的学风,进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三、以育为本,塑造学生思想

本班注重思想建设,以班团活动促班团建设、以班团建设促思想建设。在团员发展方面,始终是我们班委的一个工作重点。一方面,不定时在班会上对同学们介绍中国共青团的基础知识以及光荣历史,介绍一些新近优秀团员的光辉事迹,使他们能够切身体会到团的伟大,由此产生迫切加入的愿望;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推优入团的工作。如果有十分合适的对象,自己的入团愿望也十分的强烈,我们就会适时向学校团委提出申请入团,以此来不断为团输送新鲜血液。到现在为止,本班有50%的学生递交了入团申请书,现在有正式团员15人。

本班班团建设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方法扎实有效、效果有目共睹,因而促进了学生热爱班级并产生自豪感,进而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德育的发展。在2006年第二学期,吴雪青、陈建红分别被评为模范团干部、模范团员,本班团支部被评为先进团支部,在三项达标竞赛中被评为达标优胜班级,受到学校的好评。

四、以创为本,提高综合素质

本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种种活动换来了累累果实:在五子棋比赛中,潘锦锦获得男子组亚军,陈建红、尤培若分别获得女子组冠军和季军;在现场作文竞赛中,潘新新获得三等奖;在“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手抄报比赛中,本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陈建红、吴雪青均获得一等奖,吴恩西、吴泼泼、尤振广获得三等奖;在校英语词汇竞赛中,吴雪青获得二等奖,曹艳范文网[www.daodoc.com]艳、吴伟俊均获得三等奖;在广播体操比赛中,本班获得了第二名。另外潘新新被评为校级文明住校生,陈建红参加桥下学区第四界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中学组书法比赛二等奖,2005年吴雪青被评为校学习积极分子、校三好学生,潘新新被评为校劳动积极分子,陈建红被校优秀学生干部,陈建红被评为学区三好学生,而吴雪青还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拼搏精神,体现了进取、精锐的班风,在每一次的比赛当中,全班学生热情参与,班团干部积极组织,在文艺、体育等各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本班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民俗博物馆,从而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另外,由于农村学校办公经费紧张,为了弥补班费不足,本班组织学生捡废纸、饮料瓶以充班费,使学生形成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晨曦夕辉、斗转星移,团结、和谐的集体——八(2)班已迈过不知多少的日日夜夜。曾有的荣誉是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我会用更辛勤的汗水去浇灌,用聪慧、才智来浇灌这荣誉的花朵,让荣誉的花朵在本班这片沃土含苞欲放。此次,如果能获得学区“先进集体”荣誉,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鞭策,但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滞不前的。我们是一个有着荣誉感、责任感的集体,我们必然会更加努力,负起学区“先进集体”的责任,向广大教师和同学展示“先进集体”最光彩的一面!请相信我们!

【存在问题】

五、现在存在的问题

(1)各科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今年要参加地理、生物会考,考试成绩直接计入明年的升学考试。

(2)个别学生不尊敬科任老师,课堂上故意扰乱课堂纪律,不听从老师教导,与老师顶撞。

(3)少数同学学习极不自觉,范文网[www.daodoc.com]由于现在学校要求不住宿的同学不进来晚自修,很多学生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抄作业现象比较严重,老师一再强调要带书回家看,但只有部分同学做到了。

(4)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学校规定学生一律不准骑摩托车上学。

(5)仪容仪表不规范,不准戴首饰,手机,不准染发,不准穿拖鞋进教室,要每天穿校服。

⑹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较强,怕苦、怕累,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

推荐第3篇:谈谈服饰

谈谈服饰

提到服饰,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现在的校服、运动装、名牌装而是汉服,由于个人原因,我非常喜欢汉服,所以会收集一些关于汉服的知识。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如《马王堆三号墓遣册》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中的“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 ;而成书于唐朝的《蛮书》的记载:“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中的“汉服”指的则是汉人的服饰礼仪制度[3] 。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 ,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以前的汉服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可是如今很少有人再提起汉服了吧。它曾经是我们的标志,希望以后我们可以继续发扬它,虽然不再穿,可至少要让它流传下来。

推荐第4篇:谈谈善良

谈谈善良

我一直都很相信毛主席的那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是的,我们做一件事其实并不难,或许它只是举手之劳,又或许它只是比举手之劳程度深一点儿,但是往往却有很多人都对此不屑一顾,所谓滴水见大海,就从这个小小的方面,反映出了一个大问题——人们缺少善心!但是也许,这并不是错误的做法!因为人心固然应该善良,而行善却不能仅仅只凭感情,还要靠理智的指引。

善良,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个。如果一个人没有具有这种品格,他就只配做卑贱的鼠辈,即可憎又可怜。有人说“过分善良,就是傻瓜”,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这种行善的品格也许有时会看错对象,但是永远都不会过分。善良的倾向是人性所固有的。他会这样说,大概是因为确实没有任何其他法律、宗教或学说,比基督教更能鼓励对人类的博爱了吧!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场面,在一个繁华的市场门口,一个大概二十岁左右的少女跪在那里,眼前摆着一张纸,上面写的内容大概是:我来自一个贫困的乡村,自小妈妈就去世了,爸爸为了生计和供我们兄妹读书长期在外面做生意,不信患上了脑瘤,巨额的手术费因支费不起,只好来求各位好人乞讨。过往的人很多,但是却没看见有一个上前给她捐元赠角,只听见路人都在议论着这位少女。我看到这样场面,心里很是不平,我疑问: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上前给她捐一点钱,哪怕是一元或五角,也是对她莫大的帮助啊!难道现在的人都是那么狠心,都是那么的不善良?之后我难以心安,就走到那位少女旁边,手伸进后裤兜里面掏出全部的散钱都给了她,在那之际,她突然说了一句“谢谢”!我就感觉这句话好像一股暖流流过我的心头,同时,我陷入一阵感伤之中。回家路上,我脑子里一直在想,为什么世界上就有那么多这样的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好心人上前给她钱?难道他们真的没有一点儿同情之心?与人为善,与己之便。给别人爱,自己也会得到爱;给别人帮助,自己也会得到帮助。换位思考一下,假使你是那一位少女,就跪在那里乞讨,却没有一个人肯上前给你给予,你会怎么想?难道你以后就不会有陷入困境的时候?到了那时你向别人寻求帮助时却没有一个人帮你,那时你会好受吗?对于那样的人,我真的很鄙视,也很可怜他们。事后我回到家跟我大哥说了这件事,大哥听了之后是这样说的:“你还小,社会上的很多事你都还不懂,你太纯真,那样是骗人的呢。”我当时没有反驳他,只是静静的听着。我现在想说了,即使那是骗人的,是一个骗局,难道我们错捐了几块钱就觉得损失了吗?万一那是真的,我们真的会心安理得吗?我不解。

我也知道,,轻信和软心肠是诱使老实人上当的诱饵。但是又怎么会有孟子的性善论呢?由此,我们可以如何去辨认一个人是否善人。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为“世界的公民”——他的内心与五湖四海是相通的。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液汁为人疗伤治痛的珍贵树木——宁可自己受伤害也要帮助别人。如果他能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是超越于一切伤害之上的。如果他并不轻视别人对他的微小帮助,那就证明他更重视的是人的心灵而不是钱财。最后,如果一个人竟能做到像《圣经》中的圣保罗那样,肯为了兄弟们的得就而甘心于忍受神的诅咒——甚至不怕被逐出天国,那么他就已经超越了凡世,而具有主耶稣的品格了。善良之心,是人类所共有的品质,善良可以让人间充满幸福,充满爱!

推荐第5篇:谈谈服饰

《谈谈服饰》

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穿着很时尚,服饰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满清时代大马褂成了人们的便装,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穿长袍,他们的区别在于富裕的人用绫锣绸缎逢制衣服,贫穷的人用粗布逢制衣服,80年代初期年轻人穿起了喇叭裤,不管是男女都穿上了颜色不同的裤子!那时裤子的喇叭越大显得越时尚。现在我们想购买服饰而进商场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眼花缭乱,因为颜色各异,款式新颖很适合现在的年轻人,曾经人们的温饱是个问题时,大家从不考虑衣着打扮,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所以服饰上有补丁是很平常的事情,可现在不同了,年轻人讲究的是‘另类’是‘个性’。把补丁看作是一种时尚,一种彰显个性的代表。每个人都有个人的穿法因为每个人的气质都不同,严肃的人应该穿得端庄些,温和的人应该穿得休闲些,典雅些,学生应穿得有朝气些,工作了的人应穿得大方,得体些,同时还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好的搭配是一大亮点,错的搭配是一大败笔。总之,服饰的变化总是和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谁也无法预测下个世纪的服饰会演变成什莫样!

推荐第6篇:谈谈对

谈谈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看法

“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怎么教”则是指教学方法的设置。教学是要教学生一辈子受用的东西,提高学科素养,形成较强的能力。在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的对——“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首先,数学教师首先要在“教什么”上下功夫。只有重视“教什么”,才会沉入教材,钻研教材,才会“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孔子说过要“因材施教”,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有人说,数学教师不要在教学方法上过多纠缠,而要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开拓,这是很有见地的。要上好数学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真正懂得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非常关键的。所有的教师都会对他们所教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和更积极的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更融洽,在教授知识方面更成功。这种教师称之为“有效的”教师。有效的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当然“怎么教”也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怎么教”即选择什么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现在比较流行的恐怕是“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买账,那么教什么也是白教。教什么意味着学生可以学到些什么,怎么教意味着怎样使学生懂得更多,理解的更深。前者体现出为人师者的职责,后者反映出他教授知识的水平。我们这些小学老师,由于本身职业的性质,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更为权威和更有影响的榜样。一方面,他们会刻意学习我们身上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会潜意识的学习我们的生活习惯及言谈举止。常言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所以,我们应该以启发式的思想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学习方法会有利于他们到中学及大学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另外,我们为人师表,更要在学习之外的生活、做事等方面,为学生们做出好的榜样,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用无穷。

所以对于数学教师,始终要把教什么放在怎么教的前面,只有确定了教的内容,才有研究怎么教的意义.总之,“教什么”和“怎么教”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方法。二者并不矛盾,如果能够在明确了目标的前提下,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特色性的东西,也就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 .

推荐第7篇:谈谈腐败问题

谈谈腐败问题

新中国成立了,人们欢欣鼓舞,一个新的时代似乎向他们走 来,这个时代对他们而言将会逐渐消灭剥削,也不会有腐败问题 出现,因为这个国家的主人不是哪个皇帝,也不是哪个王公贵族 ,而是人民——他们自己,于是人们似乎明白什么叫站起来了, 这个站不仅仅是对外国侵略者,更是对欺压在他们头上残酷剥削 他们的老爷们!然而张子善、刘青山的事情又仿佛告诉人们,未 来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妙,前路不是一条没有阻碍的坦途,对他们 来说,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而沉淀在大多数人思想中的那种 期待好官的惯性,又让他们忘却了这个新中国的主人就是他们中 的每一个人。中国共产党,这个带领着人们打天下的政党如今要 带领人们走向他们曾经大力宣传的幸福生活又显得有些稚嫩,毕 竟以前对于他们战斗是第一位,获取政权是第一位,如今面对着 百废待兴的面目疮痍的中国可供他们学习的榜样几乎没有,他们 以前积累的苏区根据地经验又显得不够,惟有苏联可以参考,于 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借鉴了苏联模式,而这种模式造成 的种种恶果教训了人们单凭信心、勇气是远远不够的。穷则思变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内乃至全国出现了各种声音,这里不能不提 毛泽东,一个伟大的英雄,同时又是一个历史的罪人偏偏不幸地 同时积聚在同一个人身上,更准确地说毛泽东是伟大英雄代表和 历史罪人代表——因为把各种功绩伟业或者各种罪孽恶名归于他 一人是极不公平的,毛泽东代表着共产党内以及全国的社会主义 激进派和理想派,这一派代表着由于他们切实看到经历了中国的 太多太深苦难而太想达到他们曾经以为的目标,应该说这种思想 的人在中国占大多数,是有群众基础的,而后的*运动到对文 革的反思再到今天新中国经历了种种改变,中国人也逐步富裕了 起来,然而当前腐败问题已经到了危及新中国生死存亡的关头— —无论是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意见的人,只要他还热爱着这块饱 历沧桑的土地,只要他还热爱着中华民族,只要他还热爱着与之 相似的中国人民,那么他都不能坐视腐败恶瘤不断地吞噬良好肌 体,腐败蠹虫不断蛀空人们辛苦堆砌的大厦。腐败不除,轰然倒 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共产党,更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乃至 每个中国人!腐败不除,国家危矣,民族危矣,人民危矣!目前腐败已经形成一种体制在无形地与法律、国家、人民对 抗着,那么为什么在谈腐败问题时谈到了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各种 情形尤其是谈到了毛泽东呢?那是因为有人认为在毛泽东执政时 期腐败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极个别。然而这种看法是完全 荒谬的,所谓腐败并不仅仅是指贪污贿赂,在那个时期,全民皆 贫,国家几乎处于被封锁的状况,能贪污贿赂到什么程度呢,要

很多钱又能干些什么呢?我要指出权力的滥用就是腐败,而当时

特别是*时期权力滥用比现在要严重得多,这当然有制度的不

完善,有朝令夕改的政策因素,使职、权、责不明确,大权独揽

的现象是自上而下的存在,没有良好的监督制约体系,人大的作

用就是举手盖章等等,但也有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那种匮乏监督

观念,匮乏自己当权——民主观念,那种依赖圣人、好皇帝、清

官的思想因素,而这种思想因素有历史的承继,还有现实的影响

。另外,许多获得权力的人们随权力的获得程度而决定了他们的

房子类型,工资级别,福利好坏等等,比较比较官与民之间的生

活条件差别就可以知道。记得有某农村农民曾在*期间对一些

知识分子或者官员由于被批斗游街而自杀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

如果把那些人的工资给他们,就是被批斗死了也值得,为什么要

去自杀?唯一合理可能性就是他们确是如宣传那样“畏罪自杀”

,担心被查清了也是死路一条或许死得更惨。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对权力的制

约却没有本质的改善,而人们的监督意识,民主意识也没有本质

的提高。官与商的权钱交易这门中国古老学问却在不断发扬光大

,并在厚黑学的指导下升华到了把腐败成为一种体制的高度。首

先这种腐败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人心中,甚至小孩都知道怎么

以权谋私,小队长可以通过队长支配谁干活的权力而获得一个雪

糕甚至几个电子游戏币,而掏钱的孩子也觉得非常正常,因为他

们眼中的大人们比之更甚。当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行为时,

可曾想过要经历多少大大小小的腐败?几乎只要有拥有权力的地

方,就有腐败出现,一个部门勾结串通起来全体腐败的情况也不

是极少数,甚至不腐败的人会当成异端而被人鄙视怀疑报复等等

。至于几个部门达成默契,比如与公安、法院、检察院达成一定

协议互相结成网络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有时候面对

这种情况,真让人觉得困难,牵一发而动其全身,查一个腐败分

子就要带出千千万万个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甚至有人偏激地说

,要处理腐败分子?那中国就没官了!如果腐败不是这样地“深

入人心”,浸透入国家的每一个毛孔的话,严惩腐败的确能起到

巨大的作用,然而当前情况不是这样。从青岛的那个调查“黄、

赌”事件就可以看出大大小小的保护伞遮盖下掩藏了多少罪恶!

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最后结果,但我想如果不是媒体曝光这事情

大凡会不了了之罢!分析腐败问题,我们应当看到腐败绝非由于

改革开放才诞生的,目前的腐败是历史的积累与现实的弊病的共

同产物。一方面,历史上百姓的思想囿于被人治的范围,*时

期权力滥用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各种不良体制的

集合以及拜金思想的影响,找出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稳妥、

稳定的行之有效的权利约束与监督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仅是法律

、法规上的制定,还有思想宣传上深化,而这两点又在实际实施

上互相促进。

我其实完全可以用许多案例来证明目前腐败的确是成系统化

,网络化存在的,但我相信对于这点已经取得普遍共识,因此我

也无须多言了。这里我想提出关于惩治腐败的一点宏观上的想法,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加强地方人大监督作用。根据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

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里各项条款的规

定可以看出,在第一百一十条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

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

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

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

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地方政府被人大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大,

最关键是地方政府的产生客观上主要是上级政府的指定。事实上

人大相当程度地被政府制约,这样造成了人们“政府老大,人大

老二”的普遍看法。同时,在第九十七条中“省、直辖市、设区

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

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

直接选举。”应该扩大为“设区的市、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这主

要原因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形成了市级直选的条件。

第二。加强新闻媒体监督作用。新闻媒体的巨大作用已经是

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了,但目前媒体监督存在着几大弊端:

1)方向不明确,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棒槌。

2)地方主义比较明显。

3)媒体监督本身没有受到监督,记者腐败现象不少。

4)缺乏新意,炒作太多。

分析起来有几个原因,媒体被种种压力所制约,而这种制约

不是正常监督,而是无形枷锁,媒体地位逐渐提高,相关竞争也

处于默契状态。这里面的问题诸多,且目前看很难开启这个死结

,如果目前允许所谓的开放“报禁”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两个

重大弊端:要么造成社会混乱,要么成为私人贵族专利。从当前

的情况看,媒体监督作用在逐渐加强中,我另外提议:在报刊、

电视、广播中开辟“反腐败专栏”(省级单位)。

第三。加强帐务管理制度,明确各种权利拥有者的职、权、

责,立对关键职位的人私人财产反贪局或者相应部门应做每年审

核的法律或者法规。

第四。精简部门,降低诉讼费。精简部门尤其是那些可以二

合一甚至几合一的政府部门,这样可以降低腐败可能性。而降低 诉讼费就是为了加强百姓的自身监督功能,尤其是以前那些自身

权利受到伤害的人。

第五。再度提高公务员工资,但同时提高他们的工作风险。 也就是说加强他们的责任观念,实行必要的惩罚制度。 (建议不用)第六。纪委的权限应被制约,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纪委只 应对党员违纪进行调查,一旦发现违法应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当 然纪委可以做到补充调查的作用,但绝不能凌驾法律之上。第七。对基层可做大手术,比如乡级或者镇级单位进行大规

模考核。(扯淡)

第八。提高信访部门工作效率。重挂意见薄,有关领导必须

有关于意见薄的工作日记。

第九。形成对举报者合理的奖励制度。

以上九点还有诸多可商榷的地方,但总之要明确的一个关键 问题就是如果可比大小的话,那么应该这样“‘人民’大于‘国 家’大于‘法律’大于‘党’”。我并不是想推翻党的领导地位 ,但是我们要看到党只是一个国家内的组织,而不是这个国家, 就不能凌驾在这个国家的法律之上,无论他以前怎么样。犹如一 个人不能由于以前的功绩就可以为所欲为。同时,党也保持其领

导地位,如何领导,“三个代表”就是很好的说法。

推荐第8篇:谈谈个人修养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修养不高的人却比比皆是。缺乏修养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乱扔垃圾,甚至随地吐痰。还有些竟然脏话连篇,不注意语言文明。

一个人如果要获得别人的赞赏、别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别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有些人说话、举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问候;更甚至接听电话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呢?这里面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了。有时,优雅和礼貌并不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其实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欣赏这样的美。并不一定长得很美、很帅;并不一定拥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只名牌的手表,稍加注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个人的修养了。俊朗的外表、皎好的面容仅仅是母亲给的。但优雅礼貌的行为则是后天的获得。许多时候,后天的获得都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的。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们在提高经济水平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每个人的修养得到了提高,整个社会才可以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了。

中国自古以来对人们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严肃要求,若是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有所大作为,首先就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具有君子的风范。

那么在当今社会科技日益进步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21世纪,在各种利益驱使之下,甚至是以金钱之上,利益熏心的社会中,个人的修养是否依然那么重要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个人,一个人类进步完全的社会人,若是没有修养,特别是道德修养,那样的话势必不会尊重他人,不会保护良好的卫生习惯。处处与人为敌,那么可以想象中国又怎么可以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而且法律的存在又有什么用呢?相信法律的存在就是更的不是用来惩罚人的,应该是用来教育和约束人的。

所以不管在道德行为,还是在职业领域中,或者还有其他的领域,个人 的修养都是显得那样的重要。要不然在社会上的任何家庭,任何单位,任何城市中都是难以容纳一个没有修养的人的,因为你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这个家庭,这个单位,这个城市的形象。说的严重点甚至会毁掉一个国家的形象。试想,我们我们有怎么能因为自己的修养而去影响集体呢?

当然,个人修养的促成绝非是必然的,它个跟个人的这种种因素有关,比如是温饱问题,家庭经济或者其他原因的限制,都有可能影响个人修养的建立。这是很简单的问题,因为没有过剩的生产资料,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没有坚强的物质文明做后盾,就不可能有精神文明的出现。

但每个人都有应该记住:个人修养是每个时代,每个成功的人比不可少的精神素养。

(误解)小的时候,总是以为那种吃饭的时候抿着嘴巴、笑不露齿,甚至走路内八字的女人是很有修养的人。因此极力的模仿,但是以自己的性格实在很难做到。

(更正)长大了才知道,是否具备个人修养,基本不看外表,主要看个人的德行。德,即品德,是内在的东西,在个人修养的首要位置。行,是由内在品德素质决定的外在表现。这两样构成了个人修养。

(举例)在我的身边,我经常发现有漂亮外表的人不一定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而外形一般的人往往拥有很好的个人修养。但是人是很奇怪的,往往喜欢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般情况下是做不到深交的,所以也只能根据外表作肤浅的判断,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外表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很多伪善的人利用这样的优势,把自己伪装成漂亮、能干等等讨人喜欢的样子。

(讨论)在读大学的时候,我记得我们班曾经一节课专门讨论这个话题“外貌与能力”,看起来这个讨论的结果已经没什么可争议的,肯定是能力占上风,事实上,当时讨论的结果是外貌在一般情况下比能力还重要,以大量的例证为依据,把对方的观点压倒。

在我看来,个人修养绝不只是指某一方面,但也很难做到全面的到位或完美,但是品德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

(调查)前几天看电视,一个记者做一个市场调查,专门到商场里挑东西,一般不买,临走时就想看看营业员是否会说“谢谢”,但是一个也没有,有的人甚至表现出厌烦、不满,在记者的提示下有的人会说下次再来,但是没有人说谢谢之类的话,记者很失望的在路边走着,忽然听见有人说“谢谢您了,下回再来”,循声找去,发现是路边的一个卖报纸的老头,记者惊喜极了,故意上前去问路,观察发现老头很讲礼貌,记者高兴了给了他一个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并感谢他为北京的城市文明作出了贡献,老头也很意外,自己说了几十年的习惯用语怎么突然间得到了奖励,觉得是意外的收获。他并不美丽,但是他却会让和他交流的人感到温馨,这样的人我们说就是有修养的人。

谈到个人修养,我就想起培根在《论美》这篇文章中指出,形体之美胜于容颜之美,而气质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而人的这种气质跟一个人的修养分不开的。所以,古人特别讲究修身,觉得修身是一切成功的基点。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修养不高的人却比比皆是。

从搬进新房的那天起,我的耳膜便要常受鞭炮之侵袭:因为大多是新房,很多人的婚房也便在此处,而结婚要借鞭炮张扬喜气,于是黄昏时听到的鞭炮声便是喜气的音乐;因为旁边还是百里坊口,据说附近的老人过世,都要在这路口举行一个送葬仪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宣布这死去的人儿要与亲人作最后的告别,而这样的仪式大多是在凌晨四五点中进行。这两种类型的鞭炮声时间固定,听到时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但是最要命的是搬家时想起的鞭炮声。

做什么事都讲究良辰吉时,搬家更是如此。而很多的吉时都在半夜三更,当你正在睡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突然,一声声刺耳的鞭炮声硬是让与周公告别,而一旦从睡梦中惊醒,想再度入眠却是难上加难之事,于是,一直睁眼到天明。关于失眠的感觉,不用描述,很多人只是能够理解。

除了随意制造噪声之外,我觉得城市中缺乏修养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还乱扔垃圾,甚至高空吐痰。我曾经有过一次 在我家的楼下被从楼上倒下来的一大盆水弄得全身湿透的经历,气冲冲的找物业部门质问,可是他们也没有办法。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们在提高经济水平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每个人的修养得到了提高,整个社会才可以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了

推荐第9篇:谈谈语文

谈谈语文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具备四个因素:一。积累知识和经验。二。切实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三。坚韧不拔的毅力。四。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前三个因素准备的再好,没有良好的人际关,即使有短暂的成功,也终将失败,甚至下场可能很凄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很好的口才,好口才是可以锻炼的,学习语文就是一条锻炼好口才的很好途径。下面我们来谈谈有关语文方面的问题.

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语言和文字的分布又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语言有几千种,文字也有几百种。我们今天谈的语文就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和文字。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许多种语言和文字都消失了。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其中前三种语言和文字都已经消亡,即使有考古发掘也已很难辨认,唯独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延用至今。

一.那么,什么是语文呢?你们从小学学到现在,每天都学、都用、都说的是不是语文? 简单的来说,根据我的理解,“语文”指的就是语言和文字,也叫着中文,在大学里叫着“汉语言文学”。在中国特指我们日常所说的普通话和印刷出来的或者书写出来的汉字。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发言为声,包含意义,写出来是汉字,就是由音形义组成。1。先说说语言。我们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交流,在劳动中首先创造了语言,它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交流而产生的。当时人们可能不会写字,但是只要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就得与群体交流,就得运用语言。所以说,语言具有社会性,没有社会就没有语言,就没有交流,语言也必须在与人类社会共处中才能学好。我们知道狼孩、刘连仁、鲁滨逊的故事吧?语言也是我们思维的重要工具,是思维的媒介。我们思考问题时要分析,比较,综合,没有语言这些过程就无法进行。语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我们只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其实语言也是。侵略者千方百计要消灭被侵略地区的语言,传播自己的语言就是这个道理。像我们学过的《最后一课》及日本侵略中国时在东北强迫儿童学习日语等例子。

我们的语言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古代有《尔雅·释名》等语言字典,有音韵学、训诂学的研究。古人注音发明使用反切法,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取上一个字的声母和下一个字的韵母来标注,比如 “好”:呼报反(或者呼报切)。还有用同音字来注音,如“美”读如“每”。由于汉字的固定化,语言的声调虽有些微的变化,但大多仍延续古代读音。到了南朝时,有个叫周颙的,他发现了汉字有四声的现象,并且把不同读音的汉字归纳总结起来,到了唐代,古人写诗就开始注意用格律了。古音有四声,平、上、去、入,之后“入声”字归入到前面三种音调的字中了。解放后,在周总理的指导下,语言文字工作者对汉字进行了汉语拼音改革,我们的汉字才有了通行国际的读音,现在官方通用语是普通话,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通用语。现在的汉语比古代的汉语好学的多了。

再说说文字,远古时期,人类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我们听说过结绳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韦小宝不会写字,给皇上写奏章都是画画,别人看不懂,还起到了保密的效果)传说汉字是古代一个部落首领皇帝叫他的史官仓颉创造的。汉字从无到有是适应语言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记录声音的符号,绝对不是哪一个人就可以一下子创造出来,即使有某个人创造了某个字,也有一个大家认可的过程,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字是不能存在的。(武则天自己造了一个字“曌”,现在只存在于字典里了,大家不认可吗。)仓颉作为史官,有需要使用文字的机会,他可能在整理和规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可以肯定的。汉字的产生有一个

十分漫长的历史,有很多在古代表示某意义的字现在发生了变化,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产生新词新字。汉字造字有六种方法,它们是象形(日月)、形声(裹诩)、会意(休武)、指事(上下)、转注(考老)、假借(其难离)。汉字是兼有表音和表意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读音和它相配,同时表达某种意义。而英语则是表音的文字,文字的书写和字母的发音一致。汉字沿用至今,经历了甲、金、篆、隶、楷、草、行六种字体演变。自从汉字产生以后,它记录了其它文字无法比拟的无比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它忠于职守,严谨地记录了我国语言发展的历程,成为今天存在的最古老而又年轻丰富的人类文字之一。在汉字的整理过程中,这样几部字典值得大家注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9353字,清张玉书《康熙字典》47035字,在周恩来关怀下编撰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字海》等。

二.学习语文的意义和前景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没有必要,认为会说话不就行了。殊不知,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主权的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在培养后备人才,语言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你生在中国,既要学中文又要学英文,如果你生在外国,你可能照样要学本国文和中文。在五·四前后,曾经有很多中国知名人士提倡汉语拼音化,取消汉字,只用字母拼读,这样汉语言口语和书面语就一致了,就不用学十几年汉字了。我认为之所以在那个时代有人提,是因为当时人们思想解放反对封建,他们认为文言文也是封建主义的产物,也一并反了,连汉字也成了封建主义的帮凶,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汉字,提倡拼音化。到了现代,为了汉语国际化,又有人提出汉语拼音化。将来会不会取消汉字我不敢说,但是按照语言的发展规律,世界的发展趋向,中文不仅是联合国大会官方语言,而且中文可能成为世界人民必须人人皆知的语言。英语退居二线是不可避免的,据国外专家估计,2050年,世界汉语的普及率将超过英语,谁的经济实力强,谁的东西就可以得到推广,这是自然的法则。

鉴于此,我认为学好中文的意义应该有以下几点:

1、我们是中国人,学好语文责无旁贷,汉语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学好汉语也是我们爱国的表现吗。如果我们的中文水平没有来中国的外国人说得好是很丢人的事。现在大城市有很多中国人坐在公交车上看见外国人就爱品头论足,认为人家不懂中文,结果人家用中文反驳你,中文语速比你还快还口齿伶俐。人家学了汉语回国教汉语,把我们的工作岗位都挤掉了。

2、作为一个人,我们活在世上就要安身立命。我们常听到别人评价某某有才,什么才叫有才呢?有才就是会的“稠”啊,有口才,有文才,不都是有才么。这个有才的评价常常是指口才比较好而已。我们吃饭要靠这张嘴,饭菜的质量好不好却是靠这张嘴挣来的。在军队,在政界,口才好,协调能力强的人升迁就快得多。军队中会打仗的当指挥员,口才好的当政委(政治委员即党代表),指挥员成了将军,而政委成了国家领导。像朱军长和毛委员、刘柏承和邓小平,陈毅口才好又会指挥,所以既当元帅还当部长。有谁见过那些整天绷着脸闭着嘴不搭理人的人混的很好的吗?都是那些见了人就搭上笑脸开口说话就让人舒服的人爬上去了啊。

3、学好中文,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情感的陶冶。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高贵的品格,都靠我们学习古今文化获得。培根说,知识改变性格,知识改变气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国学”成为热门,很多有钱人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学学校,以便于培养孩子的性格和气质。受了古典文学的熏陶,男孩子文质彬彬如绅士,女孩子知书达理如《诗经》中所说的“窈窕淑女”。绅士是中国女性追求的对象,“窈窕淑女”自然是君子的“好逑”。在大学里,中文系的女生一眼就能被人看出来,那些气质高雅、温柔有涵养的女孩子自然就是了。不像理工科的女生出来都呆头呆脑的,外语系的女生出来都俗里俗气的。

4、现在一流大学录取新生都实行自主招生考试,考题之中语文可是重头戏,语文功底

不好的常常被刷下来。陈寅恪给清华录取中文学生出的一题是“胡适之”,回答“韩退之”、“毛润之”的几个人后来都成了知名文学家;有一年“北约”出的语文面试题是“《西游记》中如来和孙悟空谁的本领更大”。高考征集志愿时,高校在录取同等分数的考生时,最后取舍以考生的语文分数来定夺。要想考上一本或者十大名校的同学,数学英语都不成问题,麻烦的就是语文要达到125—130分,北大中文系录取新生语文要达到130分。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数学英语都学不会,综合也难,语文是唯一挣分的科目了。

5、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世界上能听到中国声音的地方越来越多,有人说在非洲那样贫穷的地方看见美国人是稀罕物,看不见中国人是件难事。世界各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作为交流的媒介,语言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了传播汉语,我们国家在国外创办了200多所“孔子学校”,国内许多大学也新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国家专业硕士中设有“汉语推广硕士”。相信大家只要认真学习语文,练好了口才不说,混个饭碗不成问题,说不定你就靠这个飞黄腾达了。(现在国家领导人文科出身的越来越多了;靠对外教授汉语挣大钱的也不少,如果将来拿个资格证书,到国外去教汉语,一个月少说也有几千——美金。)

三、怎样学好语文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和语文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谈谈怎样学好语文的问题。要学好语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多与人交流。语言本来就是适应交流而产生的,反过来语言可以促进人的交流。多与人交流可以锻炼我们的发音器官(对于有口吃问题的人更重要),使我们发音标准,口齿伶俐。长期不说话就会显得口拙、口笨。多与人交流对我们的思维也是一种锻炼,可以使我们思维敏捷,反应更快。在交流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语言精华。央视几位名嘴像李咏、撒贝宁、崔永元、白岩松等,开始时口才也不是很好,慢慢的锻炼,思维反应快了,说话就到位了。社会的发展也造就很多新词,像“白骨精”、“蛋白质”、“酷”、“秀”、“粉丝”等等,这些新词只有我们与人交流才能获得。广泛的交流,开发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词汇。

2、多给自己创造在公众场合说话的机会。在公众场合说话的机会越多,越能培养一个人的胆量、机智和思维,越能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机会包括:演讲、主持、发言等。多锻炼我们才不会出现怯场、晕台、关键时刻掉链子、脑子一片空白不好使的现象了。

3、平时多游历。这个可能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但我们还是要多为自己创造条件,到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之外去走走。这样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心胸,砥砺我们的志气。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在这方面十分重视。孔子曾在五十多岁时周游列国,渴望能得到重用,晚年才回家开始著书立说;司马迁在十八九岁就开始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借以扩大自己的心胸,增强爱国志趣;很多唐代名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等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流行所谓“漫游”,三五成群,到处走走,和文人诗者交流唱和。我每逢坐火车时就爱听人侃侃而谈,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南北风情、东西特色在枯燥的旅途上听来也是一种享受。

4、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古典文化像中国这样保存的如此完美,流传的如此久远,这笔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趁现在同学们还年轻,是学习的大好机会,要做到“与有肝胆人共事·甘面壁读十年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一个青年,初中毕业在家度暑假两个月里,他父亲让他在地里看西瓜,西瓜熟了随便吃,但是得背会一百篇古典散文,后来他成了国内知名作家,他说他一生写作的营养大都来源于那一百篇古文;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第一次走出家门游说诸侯失败,回家后“头悬梁·锥刺股”读书三年,再次出山一举成功,成了配六国相印的丞相;苏轼曾到王安石的书房,发现王安石能背会自己书架上的所有书籍;矛盾能背《红楼梦》;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书不离手,古典文学、史学书籍满床满屋。你纵然口若悬河,但

胸中并无点墨,那就成了毛泽东说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5、学习现代作家的典范作品。中国古典作品固然珍贵,但现当代的文学作品、翻译的国外名著典籍也必不可少。好比吃饭,肉和蔬菜都给我们提供营养。高中生必读的50篇名著很多是现当代作品。

6、博览群书,纵横涉猎。语言的学习,不但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关,也与其它方面的学习有关,如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大诗人李白的思想里流的既有儒家的血液也有道家的血液;现代学者陈寅恪,留学英、美、德、法,没有拿一张文凭,但是在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造诣在当时的国内无人能比,别人讲一科就很吃力了,他一人在清华大学开讲文、史、宗教三科。当代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羡林,通晓十九个国家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已经消亡的古印度文等。印度古代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涉及宗教内容的作品,印度文坛泰斗泰戈尔在文、史、哲和宗教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凡此种种,语文的学习不能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7、随感而发,多写多练,培养写作能力。学了的东西不是拿来放到仓库里就保险了,我们要把它们转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写作。多写随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情感有触动的事找机会写出来;心中有了郁结,我们可能会感到难过,可能会去散步,或者去上网,找人聊聊,这个时候,如果养成写作的习惯,天长日久写作的水平就上去了。

学习语文,高

一、高二打基础,到高三就没时间学语文了,现在不下功夫,将来想努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最后,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提出几点要求:

1、必备字典、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课堂笔记本,摘抄本。

3、至少一本与教材配套的教参。

4、每月至少读一本高中生必读的50本课外读物,并写下随感。

5、每周至少写一篇随感,日记可以天天写。

6、课堂要认真听课。

推荐第10篇:谈谈传记

谈谈传记

陈语丝

我很少看人物传记。

在我看来,为别人作传的那些人,大都是些文采欠佳,写不了出色的文学作品的人。他们写的传记,既无思想性(要有,也只是对人物的个人崇拜),又无文学性,只是将人物的生平事迹罗列出来罢了。这样的枯燥传记,凑起来即是少了“太史公曰”的平白的纪传体史书,横贯中西,纵贯古今,实在是不可多的作品。更有甚者,功课做得不足,竟会歪曲事实。譬如《乔布斯传》中就有一段话说,“乔布斯与许多日本友人交好,其中包括贝聿铭和三宅一生······”美籍华人贝聿铭何时与日本建立了如此紧密的联系了?此等低级失误不论是作者还是编辑犯的,都是可笑可恨可恶的。

另一方面,那些勇于写自传并且能够将其出版的名人,必然在各自领域有一定的建树,但这并不等同于他(或她)在文字方面也有较好的功底。他们的自传,语言也大都没有特色,并且往往与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挂钩,将一辈子的日记整理过后便成了自传,简直就像是人民历史博物馆里头大妈账本的详细描述。鲁迅先生的日记就与他人的不同,叙述每件事都只有寥寥数笔,从不展开,这让那些研究历史及人物的专家们也便多了些想象的空间。那些名人们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使得他们的自传也就成了畅销书籍。然而,人们从那些自传中真正能够学到多少呢?每个人所面对的环境都不一样,走名人的成功之道自然行不通,他们失败的教训在今天也许倒还适用。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短短数百字,就将其性格爱好等概括,实在是传记中的典范。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仅将人物一生中的某个片段进行阐述,却能将让人悟出其最闪耀的品质,这种娓娓道来的故事,也足以称道。 所以说,那些靠写纯文学作品赚不到润笔费的,还是直接改行吧,就不要去写些其他人的传记啦,中央都提倡无纸化办公了,纸张是很宝贵的。名人们,也请吝惜笔墨,多留些箴言,少写些废话吧。

第11篇:谈谈个人修养

谈谈个人修养

当我们见到一个粗鲁,满口脏话的人时会不由自主地远离他,能不说话最好不说;而当我们见到一个文质彬彬,有礼貌的人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和他多聊几句,会觉得和他在一起聊天,在一起做事是一种享受。这种现象很普遍,那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我想说的是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气质以及他的谈吐、举止都会给别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但这归根究底,就是指个人修养。我觉得修养是人生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素质,好好培养自己的修养,对自己,对人生,乃至对整个社会都具有强力作用!

在我国那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周恩来,因为在我心中他就是个真正的英雄,是最注重个人修养的,也是真正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曾写下过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其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而他,确实做到了。

我在心里一直记着他的话,并努力去完善自己,去提高自己的修养。虽然我不像他那么伟大,什么事都以人民为先,但我却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说不文明的话,不做不文明的事,像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等,还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像是积极让座,捐款给贫困小孩等等,虽然这都是一些很小的事,但它们却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要让自己多看点书,从书里沾一些书香气息回来,要知道文化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不是有形的,你在看它时决不会有任何的感觉,但它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也许你自己也不会那么深刻的感觉到那种变化,但是你身边的人却会感觉到,他们会发现你的改变,发现你的成长,会对你竖起大拇指,然后说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作为一名大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学校里面不仅仅是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个人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在以后的求职道路上占优势。

第12篇:谈谈个人修养

谈谈个人修养(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对环境保护认识)

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随地小便、随地土痰,这样的卫生行为,不但破坏了公共卫生环境,而且还影响他人的健康,同时关系到个人修养问题。在此,我想通过自己旅途当中所看到的几件小事,谈谈有关个人修养问题。

有一次,我坐夜间的火车从宁波到上海去。我邻座的旅客好像是一位外出的打工者,我看见他接连不断的吸烟,座位底下到处是烟蒂。我提醒说:“同志,公共车厢不能吸烟!”他根本没在意,还是我行我素。过了嘉兴火车站,车厢里警察过来了。他还在吸烟,警察走到他身边说:“同志,公共车厢不能吸烟,你破坏了公共卫生环境,还影响他人健康,请罚二十元。”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的不对,他只好乖乖的拿出二十元。

凌晨的时候,火车进了上海站。我走出火车站,就去上厕所了。当我走出厕所时,看见一位男旅客,在厕所旁的绿化带小便。车站的卫生监督员走了过来,叫住了这位旅客,说:“同志,你的行为破坏了公共卫生环境,还会影响他人健康,请罚二十元!”那位旅客只好老实的拿出二十元接受罚款教育。

后来,我坐公交车去了上海长途汽车站,在候车室等车。我对面的一位旅客,随意地往地上吐痰,好像旁边无人一样。不一会,一位工作人员走到他身边说:“同志,不能在候车室随地吐痰,这样不但破坏公共卫生环境,还影响他人健康,请罚十元!”这位旅客只好拿出十元接受罚款教育。

在这次旅途中,见到那几位旅客,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随地小便、随地吐痰,不但破坏了公共卫生环境,还影响他人的健康。这事虽小,但关系到一个人的修养问题。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提高个人的修养。

第13篇:谈谈人生价值

谈谈人生价值

什么样的生活才有意义?这是许多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有的学生说,读好书,将来找一份称心的职业,过着快乐的生活,更好的孝敬父母。有的学生说,人生在世上为了吃喝玩乐。有的学生又说,我今天努力读书,是为了明天的理想着想,为了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这些同学所议论的都是关于人生价值的问题。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的生活目的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宁夏自治区有一个中学花季少年学生王涛为救一位溺水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王涛牺牲后,有人说他傻,献出了自己16岁的金色年华,救起的却是一位5岁残疾儿童,真有一些得不偿失。真的是得不偿失吗?答案是:不!关键是对人生价值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我认为人生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他为我们这个社会、为他人做出了什么。我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是: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承担责任和奉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也是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现了个人发展。一句话,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为什么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呢?因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对社会承担起责任和作出贡献,不断地创造出来,这种贡献只有大于他们从社会所得到的,社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所以,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

因此,上面所谈到某些中学生的读书理想是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为将来更好的过快乐幸福的生活等等想法,都是不全面的,或者是不完全正确的。说到底,这些中学生的读书理想只是为个人前途着想,没有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着想。试想,没有社会主义的中国的日益发展兴旺,哪有你个人的家庭和幸福呢?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读书时,老师长辈问:你为什么读书?他响亮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的一生都是为中国人民的翻身得解放而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一生。在树立和实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周恩来同志堪称我们中学生的楷模。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将来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第14篇:谈谈服饰

谈谈服饰

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说得是很有道理的。服饰,在生活中,对于人的外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很多女孩子,对于打扮,感觉就是流行什么穿什么。马路上一眼望去,便知今年是流行复古的,或是前卫的;流行绿色的,或是红色的~~~显然,现代人的穿衣风格,更 倾[qīng]向于跟着流行走。而我个人认为,无论衣服有多漂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丽的。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了解自己的体型,性格等等综合因素,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样式,颜色,风格。

另外,我们要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穿着得体、舒适不仅能让别人看着赏心悦目,自己也是身心愉悦的。

服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无论什么肤色的人对服饰的品味都是那么的相对,这种暗暗的共鸣将世界的艺术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从人们对各国服 装周的热爱,就可看出全世界都为服饰而疯狂。然而,服饰在空间上有着共性,可在时间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服饰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多异,与时俱进。 以中国为例。清末时,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将中国的腐朽与西方的西装相结合设计出了中山装,随后,中山装成了近代中国的标志。到了50年代新中国成立,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得到了苏联广泛的援助,于是,人们开始接受一些苏联的文化,列宁装就在那时中国流行开来了。8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无论男女都穿上了有颜色有印花的喇叭裤,在那时,裤子的喇叭越大,年轻人就觉得越时尚!

而现在,我们进商场买衣服,第一感觉就是眼花缭乱,现在服饰的颜色各异、款式新颖、设计大胆。曾经,温饱是人们最大的问题,服饰衣着打扮相对则是次要的。现在的社会,几乎解决了温饱问题,因此,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穿着,懂得根据自己的气质来挑选和搭配服饰。例如,严肃的人会选择端庄的服饰,温和的人会挑选典雅的服饰。每个人的气质不同,挑选的衣服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都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那就是时尚。时代的变化决定了服饰的变化,而服饰的变化,也说明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第15篇:谈谈社会公德

谈谈社会公德

曾几何时,我们教训别人的时候,都喜欢说:你还有没有公德心。而现在,我们却不再这么说了,我们一般会说:你还有没有人性?

到底是因为大家都有公德心,所以没必要提了。还是大家都没有公德心,都不太注重社会公德呢?

别的不说,就看看门外的那一条街吧。车水马龙,人行不息,大车小车在交通灯前,红灯停绿灯走,大人小孩过马路走斑马线,走人行天桥。临街排队购物,可谓是井井有序。街边拉的横幅,墙上画的宣传画,写满了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的标语。这算不算是大家都有社会道德呢,政府很重视社会道德呢?

在仔细的看看门外的大街。车依旧是那些车,人也依旧是那些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有一辆车带着红灯的色彩,呼啸着碾压道德的底线。这车撞到或是撞飞了人,不是喷吐着烟,扬长而去;就是倒车回来,用各种残忍手段斩草除根。

还是车,这是一辆校车。原来限载十几人的校车,硬塞进了几十个孩子。当司机将油门踩到底时,是谁过早的到达天堂,又是谁该坠入地狱?

也许是生活节奏太快了,时间太紧张了。有的人已经等不了一两分钟,在红灯的时候,急急的走过去。有人忍受不了多走那几步路,不走天桥,直接跨越栏杆而去。

一边是遵守规则道德,一边是置社会公德于不顾,两者并存着。由此看来,这可以说社会公德日下,这可以说公众的社会公德已经很好了吗?

显然是不行的。现在的社会公德说好不好,说坏不坏,正处于一个原点阶段。至于能否提高公众的社会公德水平,则要靠个人素质的提高,与社会政府的引导。

孔融七岁让梨,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自然他的父亲也懂的要让梨,在分梨的时候也会给自己的长辈后辈大梨子吃。为什么孔融出名了,他的父亲却没有出名呢?这是因为孔融年纪还小,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能做到符合社会公德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而他父亲在几十年的学习熏陶后,能做到,便不出为奇了。

作为普罗大众,都是学然后知礼的。学习包括狭义的学校式学习,还有环境的自然熏陶。学校教育重知识的简单积累,忽视道德规范的素质提升。当今的社会环境难以令人乐观。

政府有没有向广大人民群众倡导讲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呢?说实话,有。只是大都只流于标语口号,申报什么城市什么称号时喊一喊,过后该如何就如何。有的官员还一边指示下级要坚决贯彻八荣八耻精神,一边贪污腐败绝不手软。上梁不正,他说的话,谁又会当真?

至于法律的问题。看看热心救助摔倒的老婆婆反被诬告,最后获罪的案例就知道了。那是多么不完善,存在着多么大的漏洞。

社会公德是一种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力。法律无法保障道德高尚的人的利益,道德高尚之人不敢行善。本就不太高尚的普通人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去不做好事,不管公德,也不会受他人与良心的责备。

公众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有责任,政府更需要做好来。就如同逆水行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16篇:谈谈社会公德

谈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建立具有良好公德的社会是每一个公民的愿望,而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具有良好公德的民族,我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谈起社会公德,我首先觉得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 ,自己的家乡才会去关心国家的发展,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看看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可歌可泣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具有强烈社会公德的人物。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它们大都严于律己,为祖国,为民族的发展鞠躬尽瘁 ,他们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现在我们努力学习,并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公德非常有必要。

具有社会公德人,还应该具有强烈的关爱他人,勇于奉献的精神。如无锡一位女老师,为了孩子们能够安全的过马路,自己始终陪伴在孩子的左右。当看到一辆违章车辆即将撞到稚嫩的孩子们时,她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教师公德的举动,她猛地将孩子们推开。孩子们得救了,她却奉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为她这一推而震撼,更为她用生命践行社会公德的举动而感动。再如:南京一户人家的一个小女孩,因为大人没注意,孩子爬上了窗户,就在孩子即将坠落的一瞬间,一位平凡而又年轻的妇女,如箭一般迅速跑向孩子掉落的方向,伸出自己柔弱的双臂接住了一个弱小的生命。她和孩子倒下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座大山巍峨的耸立起来,那边是无私无畏、勇于奉献、关爱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事后,经查看,她的腿骨粉碎性骨折。来自四面八方为之感动的人们纷纷慕名前往医院,探望这位英雄式的人物。人们捐款捐物,可是她都一一拒绝了。它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再有,具有社会公德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人。做为一名教师认真备课、上课,仔细批改作业,不推诿、不敷衍,积极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这种社会公德素养。

孝敬父母、关爱子女也是社会公德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是最讲究亲情的国家,让父母健康快乐,老有所依,让孩子前途光明,具有两害的品行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经常听到很多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家人的例子我们同样要为这些人而感动。

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良好的社会公德,我们就要从一点一滴,从自我做起,做一个不乱抛乱扔,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合格公民。

第17篇:谈谈社会公德

24、谈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需要国家制订一系列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约束人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但就算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还需要社会公德来为我们的心

灵加引导。

社会公德不象法律一样有条条框框的内容和要求,而且都十分明确、具体、清楚,但社会公德的概念相对模糊,但执行起来并不难。其实大部社会成员都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要隨处扱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但这些行为还是随处可见,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从而导致一些丑陋的现象在经常发生。如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所讲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社会公德中规范的一些行为举止虽不受法律的约束和制裁,但社会公德的发展绝对是人们生活幸福的标杆。

我认为社会公德的根是“诚信” 二字,社会公德的魂是孔子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希望大家能共同去学习社会公德、共同去遵守社会公德,幸福的生话将时刻伴随着你我!

第18篇:谈谈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学习的前提。

为什么一上学父母就说:“要用心学习,好好学习呢?”这指的就是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我们才有资格学习。如果态度端正,就有毅力克制自己的玩心,有催促自己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不妨来一次面壁思过,反思一下自己有无懈怠之时,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之处。及时矫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是认真学习、用心学习的必要保证。

端正态度之后,我们所要找的就是方法。一样的付出,却得到不同的成绩是什么原因呢?有的人学习刻苦,不容置疑,成天写写写,做做做,默默默,在一旁看着都觉得累,有的人上课听听,下课翻翻,写写作业,难得写几道奥数题,成绩却稳定不退,这个世界怎么这么不公?其实不是这样的,前者用的是题海战术,多少英雄好汉就是一头撞死在这堵墙上的。题做得多是好事,可那是做题!又有多少道题是真正会做的?如果改个条件,换个问法能做到联想,转换为同一道题;或是用五花八门的方法求出来才算真正会做。我以前有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奇怪:不死啃书。他手上的辅导书也不算少,他是这么做完的:看了一题,脑子里有了思路就可以PASS了。如果有一题让他思路凌乱,那么,八成是难题或有多种解法,这道题就值得下大手笔了。他跟我讲:对待作业,一定要认真,自己买的书鬼画符也就罢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马虎不得,这不是阿谀奉承,是训练解题格式,打基本功的绝佳机会;另外,做题时要记住一次做对,千万不要想自己还有检查的机会。考完了试,总听到有人抱怨:“我明明检查了的,就是没看到。”这很正常,就如你自己挖的陷阱自己不会往里面跳,我们犯的错误自己是很难检查出来的。

给自己找一个竞争对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当自己有一个对手时,便有了竞争的意识,只要我们想要有进步,就会自己向前。那么如何选一个对手呢?不要把一个短时间内超越不了的人作为对手。他,是你的榜样,看看上次的排名,你前面的那位是谁?目标不要太高,比他高一分。我曾在课桌上写下,比XXX高一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目标,付出努力后我所得的远不止一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劳逸结合,学习上下了苦功夫,课后一定要用散步、运动、睡觉补回来。运动可以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适当的打打球,跑跑操对学习是有益的。有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绝对百利而无一害。在这点上我们所需要把握的是平衡关。一旦劳、逸两者失去平衡,一定要及时补救。如果这样做了,相信大家在学习与健康方面都能做到双赢。

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学习习惯看似和方法差不多,但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的是毅力。例如:找个小本子记下身边上发生的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又有多少人把看到的新闻记在脑子里了?有谁能时刻记住要多联想,锻炼思维逻辑性呢?……习惯可大可小,贵在坚持;贵在你对它的重视程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是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归纳得出的。

从现在开始,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方面的诸葛亮。重视每一次老师为你的成长进步所付出的劳动,严格按照老师给你制定的周末学习建议执行,贵在自觉,贵在坚持,临近关键的中招考试,希望大家在有限的时内努力一把,争取创造自己的小奇迹。

你们的老师:邵新海 2013-12-6

第19篇:谈谈盐城

谈谈盐城

作者 : 杨金銮

一、为什呢叫盐城

盐城,因盐而得名,因煮盐而筑城,因运盐河而发展。汉武帝时首置盐渎县,三国孙权他爹孙坚也来恩们盐城当过县令。如此说来我们盐城应该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但是你现在到盐城各个角落,你看不到几件真正的古物、古建筑等,为啥,原因有三:

1、战争损坏。江淮地区历来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北上南下的战争都逃不过,在东晋南北朝南宋时我们都是边境地区;抗日抗战期间,我们是新四军的军部呢。打仗难免不了损坏东西!

2、洪水掩埋。洪水掩埋这个很多古城都这样。人家开封、洛阳的下面有好久个开封洛阳呢。好像有部电影就是讲洛阳下面的洛阳的,大家有空往地底下挖挖,没准可以挖出小乔的胭脂盒呢!呵呵!盐城地势低啊,平均海拔在5-7m,东面是海,那就坏了,小孩子都知道,河流大多是要入海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在此入海,这包括黄河。有人要说了,黄河经过我们盐城吗?那是肯定的在南宋到清朝有五六百年都是从我们盐城入海的。(日本的遣唐使大多是从盐城登陆到长安城的)河流多地势低,那发洪水的时候铁定是被淹的。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前,盐城的水利设施都不是很好,那时候人们都自己垒土堆,叫做墩子,就在墩子上面建房子、村庄。现在还有这样的名字呢,王家墩子、胡家墩子、吴家墩子等。这是洪水惹的祸。

3、人为因素。这个不用说了。

现在的盐城水街,真够”水“的。除了模仿满清民居建筑,没什么好看的。说到建筑,我记得小时在蒋湖荡(你看,地名不是墩子就是荡,荡就是低洼的地方)看到那里有户民居,青瓦白墙,古朴典雅,不知道现在拆了没有!

二、盐城人

盐城人基本都不是原住民,都是从外地迁过来的。上面说了盐城自古是战场,原住民被杀光了,其他地方的再迁过来。有人问,这地经常打仗,为什么人们还来啊?是因为这地肥沃啊,河网纵横,四季分明,多好啊。在农耕时代,这是块宝地啊。我们现代的盐城人大多是明朝朱元璋“洪武赶散”从苏州阊门迁过来的,大多有亲戚关系。

所以,我们盐城人大多是古代苏州人的后代。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盐城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地方人的性格特点,南船北马,南腔北调、南拳北腿、南棹北轅,在盐城这个地方混杂在一起,使得这个地方的人既有北方人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细腻。

有机会,我就想做个社会调查,我们盐城地区哪个姓最多?

有机会,我就想做个社会调查,我们盐城地区是脸谱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脸型才是最普遍,最能代表盐城的脸型。这个源于我们班的童鞋,他说我们江苏人大多数是方脸大耳,他去过苏南苏中好久个地方,很确定自己的总结。我不置可否,有机会做个抽样。

说道盐城人,不得不提那些“新盐城人”,所谓“新盐城人”,就我个人人为有:1.棒子、台湾等外资投资商及产业工人。五花八门,而且是盐城真正的上层,享受着盐城最高档的东西;2.三峡移民。很多人对这些人不是很注意,但如果你经常做公交车、公共汽车的话,你就知道了,这些人说着重庆话四川话,开着摩托车、嘟嘟车等在车站拉人·······3.外地来盐务工、求学的人。很多啊!那些说普通话的就是。

说道“新盐城人”,我也就不得不说说”在外的盐城人“,我们要向这群人致敬!(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呵呵呵!)我们是遍布全世界,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新加坡、北上广、南沙群岛、埃塞俄比亚等等都有我们的足迹。在外漂泊,”苦钱“,离乡背井,每到节日的时候,最是思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哎呀!不行了,眼睛湿润了···········

三、盐城话

盐城话,其实没有这个概念。盐城方言有三个部分组成,东台大丰讲的是“蛮话”,阜宁滨海讲的是“侉话”,盐城建湖是“冒子”,什么叫“冒子”,就是说说话很抽象,信口开河,没有主语谓语,只说重点,往往让别人不知所云。三个地方的人在一起,根本相互听不懂说的是什么。

盐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官话,与南京、镇江、扬州、淮安方言接近。区别于徐州的中原官话、苏州的吴语。盐城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比如说“杀鱼”叫“迟鱼”(凌迟处死的意思)等等。在外面读书的童鞋就知道了,我们往家里人打电话,很多室友以为我们说的是“日语”,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盐城方言乃至整个江淮官话,都大量存在这“入声”且语速较快,接近于“黏着语”,所以就会听起来象日语了!

最近看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里面讲了方言”发音人“,我非常有兴趣。那期节目主要讲的是”上海话“”老南京话“”新南京话“的”发音人“,我热血沸腾,我觉得我们”盐城话“,特别是”老盐城话“特别应该发扬和保存,在遍地都是普通话的今天,如何保存正宗纯正的“盐城话”,我决定非常重要。就现在来讲,盐城市区的方言,更多地融入了东台大丰、滨海射阳的口音,显然是经济联系和社会交往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语言的保护和承继是非常不利的,建议每一位有心人都行动起来,捍卫恩们“盐城话”!!!

四、盐城菜

在桌上吃饭,盐城人吃菜不叫“吃菜”,叫“吃咸”。“咸”字突出了盐城菜的特点、也突出了吃菜的目的“下饭”、更是凸显了地方的特色,地名。盐城嘛,盐,肯定是“咸”。

说起盐城菜,不得不提“八大碗”。小时候,吃喜酒就是叫“吃八大碗”。八大碗是盐城人办宴席招待客人的酒菜。现在想起“肉坨子”(真的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膘”、”青菜烧牛肉“、”鹌鹑蛋烧鱼丸“、”藕粉圆子“(大力推荐!我觉得应该再好好包装下,走向更大的市场),最好吃的还有“酸菜烧黑鱼”,喜欢吃酸菜还有那个黑鱼汤,不喜欢吃黑鱼,但是这个菜对孕妇还有做手术的人特别好。说道“八大碗”,不得不提“拼盘”,就是主菜之前的冷盘,盐城的“拼盘”„是一个大盘,简单讲一下,在拼盘的最底部是“糖熗萝卜”往上是“芫荽”(香菜),然后旁边是“切开的咸鸭蛋”和“滨海香肠”错开放,中间是“卤牛肉”铺上一层,往上在铺上一层“花生米”,网上点缀点“桂花鸭”,顶上放上“凉拌海蜇丝”,一层一个味,错落有致,非常好吃。吃“八大碗”的时候,你的跟前还放了小碟酱油,吃点时候,如果口味重的人可以蘸点酱油。······另外家常菜还有”马哈子炖蛋“、”蚬肉子汤“(透鲜)当然还有东台的鱼汤面(传说乾隆皇帝都赞不绝口)等等那个口水就挂到地上了。呵呵!还记得一种食物叫做”jiaojiao“,小麦、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在农历六月六前后吃,吃法是”jiaojiao“粉里面加入开水,“jiaojiao”与水的比例大概5:1的样子吧,在放点糖,在我们那地方,有句古话“六月六,一口jiaojiao,一口肉”,意思就是那个“jiaojiao“非常健康的食品,能长肉,呵呵!好像现在基本上没见到了。

盐城菜,半汤半菜,都是用大碗来盛。碗中自有乾坤,碗大凸显北方人的豪气、爽朗、大气,半汤半水显出南方人的细腻和精打细算了。味道以咸、鲜为主,个别菜融进南方的甜和西部的辣。还有个特色是每碗都要撒上白胡椒粉,这在其他地方是少见的。

久在外的小哥,现在提到这些都有点不禁了!!!!

记得那个时候,门口河里总是有渔船叫喊“卖毛蟹蚱、卖马哈子”,所谓“毛蟹蚱”,就是生长在海里面的,浑身长着毛的蟹,用粗盐腌制后,拿出来卖。怎么吃呢,很简单,直接吃,拿来就着白粥,很是鲜美!!!夏天喝粥,还有个好菜,就是咸菜煮毛豆,那个毛豆还是青绿色的时候,从田埂上扯来,拨开毛豆皮,将毛豆与家里腌制的老咸菜一煮,老是下饭了。小时候,老人还交了一个就白粥的小菜,就是“戳豆腐”,在豆腐摊上买来的嫩豆腐,往里面拌上酱油、麻油,再拿个筷子把豆腐戳成小块,让酱油麻油入味,喝粥的好佐菜。说到“戳豆腐”,嗯就想起来“戳茄子”,走过大江南北,这个“戳茄子”真是盐城的特色,煮米饭的时候,把茄子洗干净后整个放在米饭上,米饭熟了,茄子也被蒸熟了,然后准备蒜末,在茄子上淋上菜油,放上细盐、蒜末,然后用筷子戳,戳到茄子小块成丝条状,非常健康美味。我希望大家多多宣传盐城乡土菜,很好吃,又保持了菜的原味,健康美味!

还有个“咸(han)菜馉(gu)”,不知道字对不对。这个是臭味,吃起来很香。吃饭的时候蘸着吃,也可以放块豆腐在里面,吃粥的时候很好吃。好多人可能没吃过,很多人可能不爱吃,一般的小时候家里有年纪大点的老人,就会做这个菜,非常好吃。其实不能算特产,但是这也是的的确确全国独一无二的。

说道小吃,还有”油端子“,用面糊里面参点萝卜丝放在特制的铁容器里,再放到油锅里炸,非常香!小时候去澡堂子洗澡回来的路上,是肯定要吃这个的!!!

小时候,记得初夏农忙的时候,家里没时间烧饭,就用刚刚腌好的咸菜,咸菜还泛着青绿色,里面放点麻油拌一下,下饭啊!!但是,多吃不宜。里面亚硝酸盐比较多,建议大家少吃腌制食品。呵呵!

差点忘记说了,鸡蛋饼啊!学校门口摊的鸡蛋饼啊!里面夹着个火腿肠,再刷点辣椒和腐乳汁,棒极了!都四五年没吃了,天天想着呢。学富街上邮电局北边的混沌,真是美味。全国其他地方是做不出来的。

五、盐城特产

淮牌食盐、醉螺、醉蟹、藕粉圆子、馓子、阜宁大糕、学富风鹅、糯米肉圆、秦南水牛肉、我们的粳米(这个值得推荐,非常好吃,东北大米根本就不行)

六、曾经的、现在的盐城品牌

1、燕舞

”燕舞、燕舞、一片歌来一片情“,当时是全国知名企业,全国最大的无线电制造企业,盐城人的名片,倒闭····

2、森达

广告里刘晓庆骚动下穿着森达皮鞋的脚,勾走了当时多少男人的情怀。森达,当时皮鞋中的王者,现在还存在着,不过名气早已不抵当年。

3、江动

说句开心呢的,我们这边是山区,一般只能走拖拉机,一次偶然机会我见到拖拉机的发动机上面写着”盐城江动牌柴油机“地址盐城市环城北路。那个激动的呀!后来观察,基本上所有的拖拉机都是盐城的”江动“和常州的”常柴“,这叫做市场的垄断,盐城人骄傲!江苏人自豪!

4、五醍浆、斗龙酒

至今我记得请清清楚楚的广告词就是“喝过斗龙酒,精神更抖擞”。斗龙酒还有吗?真想喝上几口。

五醍浆,我小时候分不清“五醍浆”和“五粮液”,都是白酒。毕业那年,盐城台广告上“五醍浆重出江湖”,看来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

七、盐城人的骄傲

陆秀夫。南宋最后一个丞相,背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跳海。

施耐庵。在大丰白驹写了本小说《水浒》。

张士诚。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十八个扁担起义“,张士诚和其他十七个盐民因不忍蒙古鞑子的残暴统治揭竿而起。

郝伯村。盐都葛武的人肯定听说过。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相当于总理)。看,盐城就是能出宰相之才。

胡乔木。毛主席的秘书。好像是盐都鞍湖的。

乔冠华。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

仇和。中国当代明星官员,现任云南省委副书记。

欢迎大家补充。

八、盐城十景

以前去市图书馆的时候,看到里面有”盐城十景“的介绍,经过许久岁月的蹉跎,很多已经物是人非,但是它的的确确曾经是盐阜大地美丽的辉煌。

(一)旧“盐城十景”

1、杨楼苍翠 杨楼即南门的城楼,明朝永乐十六年盐城始筑砖城,当时仅辟东西北三处城门,到万历七年,杨瑞云任知县,才增开南门。城内有市河,城外即南串场河、沿河遍植杨柳,绿影迷离,形成烟水苍茫的气象。故康熙《淮安府志》称之为杨楼翠霭,谓浮云烟霭,佳气氛圣,在杨楼远眺,境界幽暇。

2、登瀛晚眺《淮安府志》(悲催啊!盐城在明清时期属于淮安府)称之为登瀛晚霞,登瀛桥原名水丰桥,在西门外,起初是明代新兴场地主沈登瀛修建,但府县旧志均未载此事。此桥原有市房三处,岁收租金,存和泰当典生息,作为修理之用,并推地方人士经营,称之为桥董,民国十二年曾经重修,桥两头各立牌楼一座,形式庄严。 一九五五年,在原基础上扩建大木桥,因不便载重车辆行驶,后于一九六O年建成钢筋水泥大桥,至今屹立。如今站在桥上,凭栏四望,过去那种夕阳西下、暮色萧瑟、荒坟野冢倒影水中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

3、太湖秋月 大纵湖一名太湖,见《明史河渠志》;又名太湖,见《行水金鉴》,康熙《淮安府志》载太湖灏波称为盐城八景之一,湖在盐城县治西南北宋庄,据乾隆《盐城县志》、康熙《淮安府志》及《天下郡国利病书》皆言湖南北有三十里,东西有十五里。《明史·河渠志》说:方圆六十里,水是汇合高邮、宝应、兴化、泰州诸地来水为湖。

在秋高气爽、金风送暑之际,月夜扁舟,波平如镜,绿杨倒影,红蓼花疏,然后灏波潢漾,安翔徐回,确是最佳幽景。

4、龙港观海 龙港即斗龙港,在县治东南,一名牛湾河,见《两淮盐法志》及《郡国利病书》,有东斗龙与西斗龙(今属大丰),兴化、大丰境内及伍佑南串场河之水皆归此港宣泄入海。

明人高榖作有观海诗云: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万马挟兵开地脉,六鰲擎日上云端,涛声吹雨沧溟泾,雾气横空白昼寒,尘世不须伤往事,桑田更变几回看。

杨瑞云观海诗:“地自神州尽,川容万派深,平生登眺眼,到此豁胸襟。”

5、盐岭积雪 秦汉盐渎,晋改盐城,顾名思义,因产盐而得名。县境盐场仅两处,伍佑场和新兴场,东海灶户煎烧之盐俱送交垣商,堆集于露天的包厂,既高且大,产盐极盛时盐堆有数十处,遥望大小高低,如小山罗列,故名之曰盐岭积雪。自海势东迁,废灶兴垦,亭场卤地,尽植棉花,仲秋之季,平畴环视,白如霜雪,衣被民生比盐产利益大矣。

6、石桥春涨 石桥在盐城县治西沙沟镇(今已划属兴化)梁下石刻联句云:“司马壮怀题柱去,石公高谊授书来。”此处石桥现仍在。

7、龙祠胜概 龙祠即龙王庙,地址在东门外二里头墩之北,今东闸新村一带

8、瓜井仙踪 瓜井仙踪,康熙《淮安府志》叫瓜井灵湫,井在盐城中学正北搂东北角旧隍基处。

9、范堤烟雨 范堤原是唐朝大历年间黜陟使李承创筑的一条捍海堰。范公堤所在地,即今天的通榆公路。东门外范公祠旧址,如今已建成为东闸新村。

10、铁柱潮声 铁柱冈在盐城县治北门外,铁柱在里洋口。该铁柱早已毁坏不存,昔日海潮风浪冲击铁柱之声,已为今天北门闸外几家工厂机器马达的隆隆响声所替代。

(二)新“盐城十景”

1、海天鹤乡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枯枝奇艳盐都区大纵湖风景区

5、九龙戏珠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7、施公遗踪东台市泰山寺

9、金塔流辉盐城市迎宾公园

有空欢迎大家去盐城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九、老盐城风俗

这个只能够凭印象了,更多的是寄托者童年的回忆,现在细细想来,在家乡的每一天都是非常美好的!

1、春节

小时候最盼望这一天了,过年拉!!!可以穿新衣裳、吃好吃的,还可以有压岁钱。过年,恩们盐城人要炸“坨子“也就是肉圆,前面已经讲过了,刚出锅的肉圆是最好吃的,外脆里嫩,香气直顶鼻子,油而不腻。 这个大概是在腊月二十四,也就是恩们盐城过小年的时候炸。说道过小年,我们要祭灶神,大扫除。过了二十四就非常忙了,买年货,买新衣裳,(要工钱----这个在前几天特别多,打工的都从外面回来了,跟包工头老板要钱过年,一般也是在这个时候)。

除夕晚上,恩们盐城人主要是西乡的,要做”十酱菜“,里面有豆腐、百页,还有各种蔬菜,一共十样,一锅煮,而且还煮很多,要吃很多天。听长辈说,以前恩们盐城人并不富裕,到过年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就把家里所有的菜放在一起煮,过年就吃这个。这个习俗一直传到今天,盐城人仍旧忆苦思甜,把优良的传统流传至今。

有个问题,我一直很纠结,”过年“到底是指哪一天?我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的,“过年”是指的是”春节“,但是我出去读书后,很多外省人都说”过年“是指”除夕晚上“,我也不知道,恩们盐城好像就是说”大年初一吧“,请各位鉴证!!!!!

在北方,大年初一一般是吃饺子,南方一般是年糕。还有个别地方(如泰州等地)过年吃混沌。恩们盐城大年初一吃汤圆,这是盐城一大特色。汤圆在别的地方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吃,我们盐城大年初一吃。汤圆,恩们叫“元宝”(平常叫“圆子”),里面是实心的,有的人家里面放“芝麻喰(读音”zhi ma sum“,是把芝麻磨成粉,再加点糖),初一早上就吃这个。

大年初一,对小孩最有趣了。”拜年“,我们小孩大年初一早上拿着大点的塑料袋,跑到周边人家,进门说声”大爷、大妈发财啊!“,人家就给你几块糖,这就是盐城小孩的”拜年“!!!

2、清明祭祖

这个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进行,恩们盐城一直保留着祭祖的优良传统,盐城人不忘本啊!!!我们家族是每年的清明节前一个星期的星期天祭祖,同姓家族内按照辈分排,每户人家都轮着祭祖,费用由大家平摊。近年来,我们家族出了几个大老板,一切都他包了,所有费用他承担。祭祀祖先,追踪溯源,长幼尊卑、忠孝廉悌,都在这里面,几千年的精神都在里面!!!

3、立夏

立夏撞蛋,记得啊!小时候家里到立夏就买鹅蛋,我上学就拿着鹅蛋,到班上跟同学撞蛋,看到别人的蛋被我撞破了,不知道多开心啊!!!哈哈哈

立夏早上,恩们吃“黄烧饼煮蛋”,非常好吃。

4、端午

端午,恩们叫”过端“,吃粽子。盐城的粽子是用芦苇叶裹的,与其他有些地方用竹叶、芭蕉叶等不一样。芦苇叶裹粽子比较香,可以品出里下河平原河荡里鱼米之乡的味道!恩们盐城裹粽子不用红绳线裹,其他地方,我发现都是用绳子扎起来,我们盐城人有技巧啊!!用一根小小的粽针就轻而易举将粽叶给裹起来了!!!粽子中,我最喜欢恩们的咸肉粽子,比那个嘉兴粽子好吃多了!!!

5、七夕

说起来,真浪漫啊!恩们小时候就跟着大人过“七夕”,当然不是现在人宣传的东方情人节的意思。七夕,一般姐姐们到了晚上就拿针和线,到月亮底下穿针,一下就穿过去的,传说就可以得到织女娘娘的真传手艺,这叫“七夕乞巧”,现在少了!恩们的民俗文化啊!!!!

6、中秋

吃月饼,而且是“老周月饼”,五仁的。呵呵!小时候,到了晚上就会在月亮出来的时候在院子里摆上祭祀嫦娥娘娘的祭品,摆上大鹅、月饼、菱角、藕断等。然后放炮仗,接着我们就吃饭了,非常丰盛。中秋吃鹅,盐城一大特色!!!!

7、冬至

冬至,主要是祭奠死去的亲人,恩们盐城西乡一般不吃荤腥的,吃点青菜豆腐百页。

8、腊八

腊八粥,我第一次喝是在小学,我们学校旁边是个庵庙,每到腊八的时候都施粥,免费给我们学生吃腊八粥。粥里面什么都有,很好吃的。其实,更多是善心温暖着人心!人一定要心存感恩的心,将自己的温暖一点点地传递!!!

腊八过了,就忙着准备过年了!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第20篇:谈谈知足常乐

谈谈知足常乐

云南省昭阳区陈华

郑板桥留下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有人骑高马,我自骑毛驴,回望挑担儿,心里乐呵也!”品味这句话,静静反思自己的生活,觉得人生确实需要一种淡泊宁静的品质。这种品质我们辜且称之为“知足常乐”吧。

“知足常乐”的含义是说,知道满足的人能够获得生活的快乐。不是吗?我们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让我们充满着幸福和快乐。当每天朝霞满天的时候,农民们便扛着锄头,挑着箩筐走向自家的承包地,给庄稼地松土、施肥,或者是挖洋芋、割包谷,在他们内心里呈现的是一种劳动的快乐。在工厂里,当隆隆的机器车间生产出一个个零件、一匹匹布、一台台家用电器,甚至更多其它工业产品的时候,此刻工人们创造的是美好生活的快乐。在科研实验室里,当一项项科研成果取得突破或成功时,科学家们奉献的是全人类的快乐„„

满足和快乐不仅存在于不同的职业中,它也同样出现在无数的家庭中。当我们从鸡窝里拾到一只热乎乎的鸡蛋的时候;当自家的老母猪下了一窝仔猪的时候;当一杆杆金黄色的烤烟从烤房里取出来的时候;当经商的父母生意红火的时候;当孩子把考试奖状带回家的时候;当在工厂里的爸爸妈妈发奖金的时候„„这许许多多的美好时刻,都会使我们体

会到满足无限,快乐无穷。

当然,“知足常乐”体现的是一种境界和一种心态。如果我们的欲望太大,要求太高,攀比心太强,那么就很难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这些现象在生活中也不乏其例。如,有的人为了过分追求财富,制假售假,坑害群众。于是乎,假烟、假酒、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形形色色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着我们的市场,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假者”的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像这样的人,道德沦丧,良心漆黑。他们,能真正地快乐起来吗?

在现实生活中,“知足常乐”也反映了一种善待自我的宝贵精神。从电视、报刊或者网络里面,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人为了追求相貌的美,盲目地做整容手术,结果不仅没把容貌整好,反而把性命也搭进去了。像这种对容貌的不满足,实质上是对自己生命的践踏,除了观众的惋惜以外,整容者们还能获得什么呢?

总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这种心态的精髓就是,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学会寻求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这是我们乐观面对现实生活的一剂良药。

《谈谈工作总结.doc》
谈谈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