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2020-03-03 01:06: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高星小学

许昌盛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爱心献给学生。

十年前,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是受我小学班主任老师的影响。她正象“红烛”那样燃烧了自已,照亮了别人,把自已的青春无私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从她身上,我不公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做人。当我实现了做教师的梦想,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名只比我小

7、8岁的学生;面对一张张惊奇的面孔;一双双不信任的眼光,我没有胆怯,因为我想到了小学教师的教诲,坚信一定能当个像他一样的好教师。十几年来,我放弃了一切经商挣钱的机会,由临时代课教师,转为民办教师,直至96年我才转为正式的人民教师,虽然从师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始终想着教师这一崇高职业。

有人说:当教师艰苦,工作又操心,又费力,每天从早忙到晚,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可常常忽视了自已的孩子。为了班级四十多名学生,我忘了儿子的家长会,忘了儿子也需要关心和爱护,儿子的教师曾对我说:孩子是自已的,学生是别人的,孩子上初三了面临升学考试,你应多关心他才是。可是我放不下,面对学生求知若渴,天真沌洁的脸,我怎么也不忍心为一个孩子而放弃四十几个孩子。儿子病了,不找妈妈却找姥姥。回想起来,我真觉得愧对于孩子。但不后悔,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是具有“红烛”精神的教师。

记得有一次,我病了,说话有力气无力的,学生立即感觉到了,有的马上拿来了椅子让我坐下,有的给我倒水,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怎么不让我感动,晚上有几个家长打来电话,问我好了没有,需要什么药,不行就休息几天,句句关切的话语,我还能说什么呢,这份爱只有当教师的才能得到,只有教师才能体验到其中的欣慰。我的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学好,扎扎实实做人。既是我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无私的奉献。关心了解学生,这是爱学生的前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关心学生,教师的爱能够对少数家庭中缺乏温暖的学生一些“爱的补偿”,从而过到教育的目的。我班的张涛同学,原本活泼可爱,爱说爱笑,可因父母离异,孩子变了,他不想和同学玩耍,不愿让同学去他家,不想让同学知道他家的事,他变的独僻了。学习成绩下降,爸爸离家做生意,孩子在姥姥家生活,不写作业,撒谎,逃学,真让人措手一不及,我替他惋惜,更替他担心,我找他谈心,谈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是怎样顽强生活的,讲因一失足而终于走进大牢的少年犯,讲本班因家庭困难而顽强学习的高妍……讲父母离婚是大人的事,虽然他们不在一起生活,但你还是他们的孩子,还会关心你,疼爱你的,应该做个坚强的好孩子。在我的劝导下,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妈妈自从离家,就一直没回来过,甚至没打过电话。我不想变坏,我要报复他们,谁让他们生我不管我的。”我为之惊讶,这就是不负责的父母造成的,这了孩子。我开始找他的亲属,希望他们尽快能与之母亲联系,经过努力,他的妈妈终于回来看他了。高兴的他拿着一大包好吃的东西给我,说是妈妈买的,并诚恳地说:“老师我会变好的,你还相信我吗?”。孩子进步了,他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你就象妈妈,我的眼睛坏了,你给我买药,凉鞋坏了你给我补,过生的时你还给我买礼物……”我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应做的事,可是感动了孩子的心灵。

“老师,吃糖这是妈妈买的,妈妈现在对我可好了。”看到黄其丽那甜甜的笑容,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起想12岁的孩子却历经苦难,生活在妈妈推给爸爸,爸爸推给他*的生活中,知道了孩子不该不知道的事,看到了不该看到的情景。如果不是她亲口千诉我,真难相信,只有电视、小说中出现的故事却活生生地发生在她的身家里。陈小丽说:最恨妈妈对爸爸不好,恨妈妈对自已不管不问,最怕妈妈往家里领人。最怕妈妈带她到别人家住。她是个懂事诉孩子,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心里。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她痛哭着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学习,可一想到家里的事,我真学不进去,我不想上学了。”我含泪安慰她,希望她振作起来。不要与妈妈作对,同妈妈好好谈谈,同时我几次找家长,希望她能为孩子的前途想想,能对自已的行为有所收敛。家长骂我什么都管,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陈小丽的努力下,她妈妈终于感觉到女儿需要关心爱护,女儿需要一片纯洁的天地。

爱到深处无怨由,当我看到曾经为赖散纪律较差的杜强,在我的尊重、关心下,愉快学习,当我看到双手捧着我送给的衣服而热泪盈彭艳时,当我看到曾经得到帮助的学生如今也走上教师岗位时,当看到毕业几年的学生手捧礼物回校看我时……我感到自豪,我付出的爱得到了回报。是我用理解,尊重解除了他们的忧虑,使之快乐成长。

教师的品质,道德知识能力,情感等都会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早七点到校,我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七点到校,学生拾分担区,我同学生一起拾,论到学生第一次打扫而厕所,这对娇生惯养的孩子是个难题,我和学生一起打扫,学生看到老师这样,他们干起来了。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体验到:我们塑造学生的心灵时,自已的灵魂也被塑造,我们在净化学生的心灵时,自已的心灵也被净化。我们在奉献自已的一片爱心时,也获取了学生沌真的爱。我将用自已的知识和智慧塑造栋梁之才,用自已的品德和精神美化人类心灵。

2007-7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高星小学

杨静

我校为期三天的暑期学习培训。校长就对我校近年来的教风,师德,成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自我师德剖析,相互交流等,我对师德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什么是师德呢?

通过学习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师德的好坏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身弓行实践”、“严谨治学、勤于进取”、“认真授业”、“热爱学生、积极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职业道德。

因此,师德关乎学生的一生,关乎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的前途命运。在新学期即将到来之际,教师关于师德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认真地总结、广泛地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

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教育专家之所以如此论述,就是因为教师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由此可见,培养具备良好个性品质的学生得从教师做起。这是关键。

健康的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

二、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师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三、爱戴自己的学生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影响和被影响的过程。我要用自己正直、坦率、真诚、友爱的朴素人格去影响一位又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为他们行为示范,用自己对学生、对事业的爱心去带动学生修正不健全的人生观,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的社会、家庭、集体的责任感。

2007-7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高星小学

钟玉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超度违规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公平地看待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等。

导致各种师德违规的现象因素很多,笔者在听了几天的暑期学习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没有把真正的做人教育理解到位,落实到位。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不健全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会对学生实施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屡禁不止的违规超度带生问题,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之下的产物。 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调整教师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要做好现在社会的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在我们义乌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教师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任小艾老师说了,幸福是要自己心平气和的去体会的,我说,幸福是要靠自己感受的,就是说老师要知道满足,钱是永远都赚不完的。有了这么一个理念为基础的话,那么我们现在的超度带生问题,歧视学生问题,体罚等各种有碍于师德形象的问题都会得到根本好转。所以,在老师当中首先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时常会感恩的人,学会满足,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

二、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因为习惯了应试的学生,以后面对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环境,不能适应,成绩会下降,还会不同程度的患上心理障碍。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三、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一阵风式的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现在的问题学生很多,教师不能一时、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就能解决全体学生的诸多问题,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要让学生喜欢老师,不训斥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2007-7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doc》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