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瑞雪图教学设计

2020-03-02 12:17: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疆兵团第二师31团中学 梁洁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学习本文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记叙顺序,领悟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就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

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2.学习“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学法,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感知写法。

(一)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同桌根据“自学贴士”合作学习“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写:给这部分内容加小标题 。

品: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同桌互相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 2.指名汇报景物特点及小标题。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设计意图:下雪前的内容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有了学法的指导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起到由扶到放的过渡作用。)

(二)自主学习课文

4、5节

1.默读第

4、5节,画出景物特点,加小标题。

2.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写出雪景的静态美。“簌簌地”“玉屑”“随风飘扬”“五光十色”(动态的雪景也很美。)

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雪后美景。

(设计意图:逐步渗透学法,通过进一步的品词析句感受作者之写作方法。教师小结动静结合写法的好处,引起学生对此写法的关注,以求达到写法迁移的效果。)

三、简介背景,提升主题

1、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

2、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

(设计意图:了解背景,与作者深度对话,感悟作者的喜悦的感情。)

四、拓展练习

选择本地的一处景象,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写法,为习作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

下雪前:乌云密布

下雪时:簌簌落落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 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梁洁瑞雪图教学设计.doc》
梁洁瑞雪图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