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古今词义探析

2020-03-04 01:19: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摘要::提到“光棍”一词,人们往往将其与单身汉联系在一起。其实,“光棍”最初的含义并不是单身汉。“光棍”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意思是“流氓、地痞、无赖”;“光棍”被官方正式使用,则是在明代中期,是对流氓的通称。到了今天,“光棍”的地痞、流氓、无赖等词义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英雄、好汉、聪明人等其他之意也仅存于方言之中,而单身的意思则保留到现在并被广泛接受。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新人类不断地创造出新鲜词汇,从而丰富了“光棍”的家族词。

关键词:棍 光棍 流变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人的节日日趋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节日的延续,而且有新鲜节日的诞生。例如:11月11日和1月1日。人们戏谑性地把这两天称为“大光棍节”和“小光棍节”。为什么把这两天称为“光棍节”呢?显然是数字“1”看起来像一根“棍”,而棍子的形象又让人们联想到单身汉,所以就把11月11日、1月1日称为“光棍节”。其实“光棍”并非单指单身汉。《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光棍”的三个义项:①地痞,流氓。②单身汉;没有妻子的成年人。③方言。好汉;聪明人。《汉语方言大辞典》收录了“光棍”的11个义项:①聪明的人。②一无所有的人;无依无靠的人。③袍哥成员的别称。④骗子。⑤“英雄”、“好汉”。⑥赌棍。⑦单身汉。⑧精明、办事利索。⑨形容人硬气,不占便宜。⑩爱逞能、爱出风头。?形容人气量小,脾气大。为什么“光棍”有地痞、流氓、骗子、赌棍的含义,亦兼有英雄、好汉、聪明人的含义呢?下面本文将从“棍”是坏人的统称、“光棍”的由来、单身汉的出现、“光棍”内涵的变迁及与时俱进的“光棍”五部分进行阐释。

一 “棍”是坏人的统称

唐李绅《拜三川守》诗序:“又里巷比多恶少,皆免帽散衣,聚为群斗。或差肩追绕击大球,里言谓之‘打棍谙论’,士庶苦之。车马逢者不敢前,都城为患日久。”意思是说,有一群恶少年,整天衣冠不整,群聚打架,或者在大街上并肩追逐,打球为乐,搞得官员百姓都很头痛,人们都不敢靠近。这里的“打球”其实是唐代的一种徒步以杖击球的体育项目,类似于今天的曲棍球运动,叫做“步打球”。人们将参与这种活动的人称为“打棍”。李绅所描写的就是一群恶少年,举着击球的棍子,在人群拥挤的街巷打闹玩耍,看起来就像拿个棍子要打人的场景。

《清稗类抄?棍骗类》云:“俗称无赖之徒为曰棍徒,又曰地棍,又曰土棍,亦曰痞棍、盖俗以棒为棍,状其凶恶,如以棒击人也。其名所初起,则源于李绅《拜三川守诗序》。是则凡的恶名者,始可曰棍。”此处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棍”用来称呼坏人在唐代就有了。查看元以后的书籍,人们多用“~棍”或“棍~”组成词来称呼坏人,例如,称歹徒、无赖、骗子、地痞、流氓、诈骗犯为恶棍、棍蠹、棍骗、棍精、棍虎等,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还使用“恶棍”、“赌棍”、“淫棍”等词。

二 “光棍”的由来

元代称“流氓”为“棍徒”,“光棍”则起源于唐代。《俗语典》指出“棍徒”是从李绅《拜三川守诗序》“打棍”这里演变而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如今放你去,若拿得这两个棍徒,将功折罪。”《元曲选?杀狗劝夫》楔子:“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这里的“棍徒”和“光棍”都是指地痞、流氓、无赖。

《称谓录》中将“棍徒”又称作“赖子”、“无赖”、“恶少年”、“恶子”。《清稗类抄?棍骗类》:“以强力取不义之财者曰棍徒。”李鉴堂《俗语考原》:“光棍,俗谓无赖、匪徒、以敲诈为事者,为光棍”。《六部成语注解?刑部成语》:“光棍,诈骗之匪也”。后来,“光棍”这词在明清两朝非常流行。这里的“光棍”指什么?曰:“地痞、流氓、无赖”。从此“光棍”就成了“地痞、流氓、无赖”的代名词了。

“光棍”被官方正式使用是在明代中期,是对流氓的通称。明朝英宗时期就有严惩“光棍”的条例。当时南京大理寺奏:“舍人、军余、家人结成群党,打搅仓场库务,冲市人集之处,挟制唬吓、诈骗财物,合谓之‘打光棍’。合照无籍户、游食、帮凶伴,当拟断编发充军。”在《大明律?户律》里就有这样的记载。《皇明条法事类纂》记载说,所谓“光棍”者,是一些“凶恶之徒,三五成群”,或“趁仓场收放,偷、盗、搂、扒”,或“斗殴杀人命,将尸扛抬图赖者”。《大清律》中则有“光棍例”。“例”始于秦汉,盛行于两宋和元明清诸朝。内容多为司法中成功案例的规范化、条文化,较为灵活,为统治者所重视。例如《大清律》中“照‘光棍例’处分或照‘光棍例’议罪”等,这已经上升到立法层面了。

而清代又一古脑地把一个个罪名拉入了“光棍罪”中,如:交结衙役、吏典为恶、讼师、诬告、科场舞弊、盗墓、囤积居奇、抗粮、巫术、拐卖妇女等,丰富了“光棍罪”的内涵。“光棍”简直成了万恶的代言人了。章太炎先生认为“光棍”来自于古代的“??”,“?”古同“杌”,“?杌”是上古的四大恶人。洪若震先生也在他的文章中论证了章太炎先生的说法。怎么说,“光棍”都逃脱不了“恶人”的名头。

三 单身汉的出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光棍”的“地痞、无赖”这层意思慢慢淡出人们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广为人知的含义:单身汉、没有妻子的成年人。这个意思大概最早出自于明代。

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一折:“„„自有佛法以来,把俺无知众生,度脱出家,削发为僧,永不婚配,绝其后嗣„„哄俺弟子,剃做光头,不好看像,佛公佛母,辈辈相传,生长佛子,哄俺弟子,都做光棍,一世没个老婆,怎生度日。”洪楝园《后南柯?招驸》:“妹妹已有人家,阿兄犹然光棍,岂不愧煞人也。”这里的“光棍”都是指“没妻子的”男人。《俗语考原》释曰:“光棍,今俗亦以无妻之独夫,谓为光棍汉。”但是为什么“光棍”又用来称谓“无妻之独夫”,《俗语考原》也没给我们考个清楚。笔者搜列了以下四种说法:

1 棍者,男根也,故俗称无妻之男为“光棍”。

2 人的身体修长,像一根棍子。

3 单身汉无子、无女,就像光秃秃、无枝、无叶的棍子。

4 “光棍”源自“旷鳏”。宋代《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男子壮无室曰旷鳏。”也就是,说到了壮年还没有妻室的男子就叫“旷鳏”。《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刘熙《释名》:“无妻曰鳏”,没有妻子的称“鳏”,没有丈夫的女人称“旷女”,葛洪《抱朴子》记载“内聚旷女,外多鳏男”。“旷鳏”就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有时也写作“鳏旷”。“旷鳏”[ua kuan]与“光棍”[kua kun]音相近,谐音讹化为“光棍”。

前三种解释是望文生义,第四种解释倒是可信。笔者认为,“光棍”词义的变化是有因果联系的。因为“光棍”无家业、无职业、身无分文,穷得像根棍,而且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专门靠欺诈、勒索、偷摸等无赖手段为生,这样一穷二白、人品极其恶劣的人怎能娶上媳妇,自然就成了“光棍”。

四 “光棍”内涵的变迁

秦思和《妯娌会》:“我又光棍又体面,你说这个便宜拣得厌不厌!”这里的“光棍”是形容人精明,为事利索。老舍《柳屯的》:“光棍不吃眼前亏,她真要被她们捶巴两下子,岂不把威风扫尽。”这里的“光棍”是指聪明的人。老舍《老张的哲学》:“饭也未可知。于是学生们的万一之望,敌不过哲学家万一之望,而要充光棍的少年们苦矣!”这里的“光棍”指的是英雄行为。怎么“光棍”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褒义词了?下面我们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刘师亮《汉留全史》:“一尘不染谓之‘光’,直而不曲谓之‘棍’,光者明也,棍者直也,即光明正直之谓也。试观世界上无论何种棍式,谁非直者,若稍有湾曲,不称之拐,便称之杖,安得谓之棍哉!以棍定名,更曰光,非正直光明者不可。”又如江湖话说:“光棍犯法,自杀自绑”,这里的“光棍”乃好汉,为什么呢?说他们犯了自己兄弟里面的规矩,他绝不逃避,也能够自己承认自己的罪,而且自己绑了自己,请求把他杀掉。此人才够得上称为“光棍”,其光明磊落的态度,亦称为“光棍”。

《汉留全史》是最早的一部哥老会专著。哥老会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帮会之一。哥老会在四川被称为“袍哥”,帮会成员自称“光棍”,沙汀《淘金记》:“才当了个光棍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可以随便抓、拿、骗、吃;袍哥的好处一点没有学到。”难道“光棍”还有好处可学?其实这里的“光棍”内涵显然已发生改变,“光棍”之称被历史赋予了与社会评价截然相反的新的含义――英雄、好汉。

当“光棍”成为群体之时,而社会又处在动荡时期,“光棍”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侠”。中国人有“侠”的情结:对“侠”的向往,对梁山好汉的津津乐道,对绿林豪客的百般仰慕,《水浒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政府对于社会黑暗置之不理的情况下,人们便将希望寄托于“侠”的身上。

当时的社会处在动荡和转型时期,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学识、声望、地位的人和有钱的人,出于某种目的或借势,或避害,或自保加入哥老会,成为“光棍”。据记载,哥老会的成员分为三等,号称“三等光棍”,其头等“光棍”叫“清水光棍”,都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学识、声望、地位的人。这样来说就不难理解《淘金记》里“光棍”也有好处可学的意思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光棍”也有人争着当。

五 与时俱进的“光棍”

到了今天,“光棍”的地痞、流氓、无赖等词义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英雄、好汉、聪明人等其他之意也仅存于方言之中,而单身的意思则保留到现在并被广而接受,例如本文开头所写。现在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新人类不断地创造出新鲜词汇并对主流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有的学者称之为“光棍”族新词,丰富了“光棍”家族:“金棍”、“银棍”、“铁棍”等。“铁棍”是大学没谈恋爱,是铁杆光棍;“银棍”是大学毕业了还没谈恋爱,是银质光棍;“金棍”是大学毕业了五年还没谈恋爱,是金质光棍。

如果说“光棍”在古代的涵义是对当时社会的折射,那么“光棍”在当代同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中国当代文化的大众特质是词语拓展的文化背景,而当今文化又呈多元化发展,众多“光棍”并非因冠有其名而认为不光彩;相反,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彰显个性的自由状态,是自己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那么造成当代众多“光棍”必然有其根本的社会因素,就是中国性别比例失衡。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光棍”、“铁棍”、“银棍”、“金棍”们便坦然面对,怀有一种自嘲、戏谑的心理,并呈复杂化发展,众多新生代更是在现实中寻找一种颠覆传统的价值观来体现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由于笔者对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关注,希望通过捕捉社会文化现象从而进一步挖掘更深一层的本质,因而挑选“光棍”一词进行古今词义的探析,希望可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与大家共同学习。本文同时也意在印证“词语的流变反映着社会的变迁”这一确论。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

[2] 中国复旦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汉语方言大辞典》,中华书局,1999年版。

[3] 夏于全集注:《唐诗宋词全集》,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

[4] 徐珂:《清稗类抄》,中华书局,1984年版。

[5] 胡朴安:《俗语典》,上海书店,1983年版。

[6] 梁章钜:《称谓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 李鉴堂:《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俗语考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8] [日]内藤乾吉原校,程兆奇标点,程天权审订:《六部成语注解》,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9] 毛晃、毛居正:《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0] 于全有、裴景瑞:《“光棍”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观》,《文化学刊》,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石珂,女,1983―,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古今词义浅析

《古今词义异同》教案

古今词义异同举例

古代汉语教案_古今词义异同

光棍活动

光棍好啊

光棍策划书

光棍祝福语

”光棍“经济

词义比较

《“光棍”古今词义探析.doc》
“光棍”古今词义探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