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儿科常用的液体是

2020-03-03 13:08: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孩烧伤补液相关问题

小孩补液,应该绷紧“低渗性脑水肿“ 这神经,很容易发生,治疗措施必须果断,稍有迟误肺水肿就来了。

纠正休克很重要,按照治疗学内的公式,晶胶量相等。

晶体和糖水混合输入(1:1或1:2),这样就不会短期糖或盐浓度加大。

小儿烧伤补液还应注意预防电介质紊乱,尤其是低钠低氯,我们的经验是在根据公式计算出小儿所需液体量后,其中的水分不能单纯给予葡萄糖,而应给予1:4的生理维持液,即水分如果应给100ml,则将20ml盐水加入80ml葡萄糖中混合静点。5%GS80ml+0.9%NaCl20ml,ivgtt。

4:1液为什么是五分之一张液,怎么算出来的?

如:4:1液就是五分之一张,500毫升糖水+10毫升10%氯化钠+33毫升5%碳酸氢钠。

4:1液作用 是1:4,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或是高渗性脱水.

液体张力的计算所谓张力是指电解质溶液占总溶液的比值。只有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也就是说把糖除去,其他液体的份数除以总溶液的份数就是该液体的张力。

例:4:3:2液 4份0.9%NaCl 3份5%GS 2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4+2=6份,总溶液是4+3+2=9份,张力=6/9=2/3张

3:2:1液 3份5%GS 2份0.9%NaCl 1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2+1=3份,总溶液是3+2+1=6份,张力=3/6=1/2张

1:1液 1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1+1=2份,张力=1/2张

2:1液 2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2+1=3份,张力=1/3张

4:1液 4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4+1=5份,张力=1/5张

另外有一种特殊的液体2:1等张含钠液 2份0.9%NaCl 1份1.4%NaHCO3

不含糖,所以总溶液就是电解质溶液=1张,所以是等张

张力越高,液体含的电解质就越多,如果你要补充更多的电解质就选张力高的!

注意!!!只有混合液体才有张力。

一、建静脉通路3通道同时输入液体。

1路输胶体:一般选白蛋白、血浆;2路输晶体:钠钾镁钙电解质溶液或平衡液; 3路输水分(生理量):选用5%GS。其中不加0.9% NaCl。

二、建静脉通路2通道。

1路输胶体,另1路输晶体及水分。

其中水分不输纯糖水。晶体和糖水混合输入(1:1或1:2),这样就不会短期糖或盐浓度加大。

5% 葡萄糖250 ml+5% NaHCO3 15ml;5% 葡萄糖80 ml+0.9% NaCl 20ml 输液过程中观察心率、尿量、精神状态等。

张力:等渗的电解质溶液占总液量的百分比

1:1液就是1/2张 3:2:1液就是3/〈3+2+1〉还是1/2张 粗略算法:10%氯化钠3.3ML加入100ML10%GS就是1/3张 10%氯化钠5ML加入100ML10%GS就是1/2张 10%氯化钠6.6ML加入100ML10%GS就是2/3张

5%的葡萄糖溶液是等渗溶液,所以

5%的葡萄糖溶液+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还是等渗溶液。 当葡萄糖进入人体内经过氧化成水,水是没有渗透压的,故0.9%的氯化钠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进入人体后实际上变成了0.9%的氯化钠+等体积的水了,即氯化钠被稀释了一倍,变成1/2张了。 而平时你们说的5%葡萄糖溶液+0.9的氯化钠混合液还是等渗(即平时用容器剩量时候),因为葡萄糖没有氧化,葡萄糖还是葡萄糖,会产生张力。

GS进入人体后不算张力的.与NS配制后,NS就是1/2张了.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 1/2张

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 1/3张

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 1/5张

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 1/2张

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

4:3:2液 2/3张

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

2:1液 1张

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

2∶1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

配制2∶1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10%GS=M-a-bml

5、配制2∶1液300ml,需10%NaCl、5%NaHCO

3、10%GS各多少毫升。 10%NaCl=300/15=20ml 5%NaHCO3=300/12=25ml 10%GS=300-20-25=255ml 这样,似乎很玄的2∶1液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便可快速配制出来。

保定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汪洋博士:

小儿补液关键:不能单位时间进单一液体太多,输入混合液是好办法。另外小儿心肺功能不完善,输液速度一定要控制好,休克补液最忌讳忽快忽慢。

一般是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根据输液计划及每小时尿量等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儿科常用的液体是2:1液(1:2液)、

3、

2、1液和4:1液,估计吾夜清心战友说的“混合液”是这个意思,这几种液体考虑了“张力”问题,有人做过试验,盐糖碱混合输液效果强于同等液量的依次补给。 但是具体到烧伤患者,由于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液量和该各种混合液对于烧伤小儿的实际作用有待商榷。个人的做法是液41液代替水,12或321液代替晶,胶体用血浆不用蛋白,开始用的时候宁少勿多,然后就是严防死守。观察指标是尿量、心率肺部听诊、精神状态、创面渗液量(浅二度面积)等。

补液种类

第一个24小时总量

2岁以下

2岁以上

晶体胶体

比例1:1 面积(TBSA)×体重(Kg)×2 面积(TBSA)×体重(Kg)×1.75

水分 100——150ml/(Kg.d)

50——100ml/(Kg.d)

简表如上,不管用那种公式算出的液体量都是估算,补液过程中还要根据尿量,心率等指标随时调整补液量及速度.

小儿烧伤发热原因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 1 感染发热

烧伤后表皮破损,大量液体外渗,这些坏死物质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表现为创面局部潮湿、积脓伴恶臭味,这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同时,烧伤后肠道细菌越过肠粘膜屏障迁居至肠外组织器官或播放至全身,也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2],引起发热。 2 吸收热

在烧伤早期,表皮破损,毛细血管张力和通透性增加大量组织内液体外渗,表现为创面肿胀,但在烧伤48小时后毛细血管张力和通透性逐惭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液体开始回吸收,同时部分毒素也被回吸收,而发生吸收热。 3 换药热

在烧伤的情况下,在换药的过程中由于坏死物质分解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和疼痛、寒冷的刺激均直接作用于皮肤神经末梢,增加了较强的疼痛刺激[6]。均可导致高热。此种高热多为一过性,持续时间3~5h。 4 肺部感染

儿童烧伤后抵抗力低,免疫力差,易发生肺部感染,特别是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的患儿,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发生高热。 5 水电解质紊乱

烧伤后大量体液渗出,患儿因口渴饮入大量不含钠液体,或短时间输入过多水分,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及脑细胞水肿而出现高热。 6 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

患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由于创面的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热,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持续暖炉保暖,极易出现高热现象。这种现象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烧伤补液Fluid resuscitation in Burns罗奇志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

• 成人烧伤休克期补液

补液总量

Ⅱ、Ⅲ TBSA × BW× 1.5ml +水(2000ml)

补液内容

电解质 1ml/kg/BSA 胶体 0.5ml /kg/BSA 水 2000ml 电解质

平衡液(乳酸Ringer’s液/碳酸氢钠 Ringer’s液)

配方

2/3 等渗盐水(生理盐水/5%GNS) 1/3 等渗碳酸氢钠

(1/4×5%碳酸氢钠 + 3/4×水) 胶体

血浆

20% 白蛋白+150ml NS 血浆代用品(Plasma substitute) 血定安、贺斯(羟乙基淀粉)(

补液计划

姓名 年龄 TBSA 总量 院前 计划 胶体 电解质 水

电解质 补液速度

水+5%碳酸氢钠 8:00~15:00 d/min

胶 15:00~次日7:00 d/min

电解质 尿量维持 60~80/ml

水+5%碳酸氢钠 根据尿量调节补液速度

例80%烧伤病人

姓名 年龄 40 TBSA 80 总量80*50*1.5+2000 院前 1000 计划 7000 胶体2000 电解质4000 水1000 电解质 GNS 2600+5%碳酸氢钠 350+水1000 5%GNS 500ml+泰能 100ml 补液速度

5%GS 500ml+5%碳酸氢钠 90ml 8:00~15:00 d/min

血浆 400ml 15:00~次日7:00 d/min 5%GNS 500ml 尿量维持 60~80/ml 5%GS 500ml+5%碳酸氢钠 90ml 根据尿量调节补液速度

血浆 400ml „„ 量的调节

公式所提供的补液量只是应用统计学计算的平均量,每个个体存在个体的差异,应作相应的调节满足个体的需要,常用的量的调节根据尿量、血压、心率,Hb;条件好的可根据CVP,PAWP 如图所示这些指标都不够精确 公式量不足时补什么

根据补液的速度追加电解质和胶体,比例为1:1~2 水分可不加,如至伤后24小时的时间较长,可按以下公式加水,平均补入 2000ml×(1-伤后时间/24) 质的调节

根据肾功K、Na、Cl调节电解质

根据肝功能中蛋白或胶体渗透压调节胶体比例

根据血气调节酸碱(宁酸勿碱) 其它治疗的补液辅助

减轻缺血缺氧性损伤

尽快纠正休克、应用含氧液体

减轻氧自由基损伤 Vit C(20~30g、66mg/kg/hr),同时静脉补充维生素E 11.2IU/d。亦可同时补充其他抗氧化剂如辅酶Q、半肮氨酸(古拉定)

器官的保护

能量补充(极化治疗、ATP),心(果糖二磷酸钠),肾(补液试验),肝(肝得健)

激素的应用 3~5mg/kg/d 利尿剂的应用

无肾功能不全时不用利尿剂,尿量是休克评估的良好指标,剂尿会产生对补液治疗的不正确判断

正确应用利尿剂应在休克纠正各循环指标正常,但无尿时使用

如把握不准,可行补液试验或甘露醇利尿试验 • 延迟补液

补液同前

补液速度

所欠补液量可在1~2小时补入,休克纠正前不补水,可使尿量达100ml/小时后,调慢补液速度,可适当加大碱量 • 休克期后的补液

生理量+蒸发量-口服量

蒸发量

2ml/BSA/h或50ml/BSA/day可根据创面的结痂情况递减(500ml/周),根据肾功调整,悬浮床加1000~2000ml。 • 婴幼儿烧伤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2岁以下者为90~l10ml/(kg• d),2~5岁组70~90ml/(kg• d),5~8岁组为50~70ml/(kg• d),8~12岁组为50ml/(kg• d);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还可以按体重(Kg)计算,即第一个10Kg,每天每Kg 100ml;第二个10Kg,每天每Kg 50ml;第三个10Kg,每天每Kg 25ml。如22Kg 体重小儿的每天补充生理需要量:10×100+10×50+2×25=1550ml。 休克期应补需钠量

生理需钠量2~3 mmol/(kg• d),

一方面由于儿童的体液绝对量很低,因此生理需钠量,可以明显影响体液钠浓度。如体重15kg 的小孩,生理需钠量为30~45 mmol/天,而体液量按65%计约10L,每天钠浓度可以下降3~4.5 mmol/L,连续禁食条件下如此补液2~3天就可能出现低钠血症;

另一方面儿童的细胞外液量低,烧伤后主要丢失的是细胞外液,如果忽略与1/2烧伤电解质补液所需量几乎相当的生理需钠量,易发生伤后抗休克治疗中低钠血症,甚至低渗性脑水肿,如体重15kg的2岁小孩,40%Ⅱ度以上烧伤,按三军医大的补液公式,第一个24小时电解质补入量为600ml,而生理需钠量为30~45 mmol/天,约合200~300ml生理盐水,约占电解质补入液的1/3~1/2,因此生理补钠量是不可不计的。 补液方案的实施

以15 kg 2岁小孩,Ⅱ度以上烧伤面积10%为例,说明补液方案的实施方法。根据其伤情计算出的补液方案:胶体和电解质各300 ml,生理需要量按10 kg×100 ml/kg、余5 kg×50 ml/kg计为1250 ml,生理需钠量3 mmol/(kg• d)为45 mmol,需NaCl 约2.5 g;补液总量:1850 ml。 交替补液方案 0.9% NaCl 150ml 5% 葡萄糖 250 ml+5% NaCO3 10ml 0.9% NaCl 100ml 血浆 100ml 5% 葡萄糖250 ml+5% NaCO3 15ml 0.9% NaCl 100ml 血浆 100ml 5% 葡萄糖250 ml+5% NaCO3 15ml 0.9% NaCl100ml 血浆100ml 5% 葡萄糖 250 ml+5% NaCO3 15ml 三升袋补液方案 休克期后的补液

生理需要量+不显性失水量-口服量 烧伤不显性失水

不显性失水量

• =(25+烧伤面积)×体表面积[1] • 或每小时每m2创面蒸发水150ml[2] 体表面积=(年龄+5)×0.07[3] 或体重×0.035十0.1 低渗性脑水肿

病因

⒈补液不当

⒉血-脑屏障通透性高:

⒊缺氧

⒋头面部烧伤:头面部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多表现为嗜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烦燥不安,惊厥、抽搐,恶心呕吐而少有喷射状呕吐,当休克已有好转时出现上述症状要特别注意;

晚期: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博缓慢脉压增宽,潮式呼吸,皮肤急剧苍白、发凉及指趾发绀,脑疝表现,瞳孔忽小忽大或双侧大小不等,颈强直,呼吸节律不齐,单或双侧锥体束征及/或肢体瘫痪;化验检查:血钠

治疗

降颅压治疗

⑴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静脉输入1~2g•Kg-1•次。

⑵利尿剂:利尿酸钠及速尿为高效利尿药,静脉滴注0.5~1mg•Kg-1•次-1。

⑶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用量,0.1~0.5mg•Kg-1•次-1,每日3~4次。

保持呼吸通畅和纠正缺氧 。

镇静止惊

小儿烧伤护理常规

儿科烧伤面积公式计算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小儿紫癜

成都“四小儿”中医儿科信息分享

儿科专家谈小儿牛黄清心散

儿科为什么要选择专业的小儿呼吸机

烧伤试题

烧伤外科

烧伤学科建设

烧伤整形乳腺小儿外科科室管理规章制度(行政及业务)

《小儿烧伤儿科常用的液体是.doc》
小儿烧伤儿科常用的液体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