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2020-03-02 06:47: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人生都有迷茫的时候,漆黑的夜色,不止在困惑中坐了多久。蓦然回首,细数流光,我 们遭受了很多的不如意,一路泥泞的道路,一路难言的委屈,我们不禁会问:倘若人的灵魂 似莲花般纤尘不染, 是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怒无奈?倘若人能如莲花般无欲无求, 是否就 不会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拥有渊博的知识,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并不快乐。正如苏格拉底说 说: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因为智慧会使人洞明人生的真理,会使人的 行为合理,从而达到自由、快乐、解脱的境界。 佛教就是这样的一种智慧。 “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对无尽时空里所包含的万事万物的大智大觉,一代宗师弘一大师指出:佛 并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解释人生和宇宙的智慧。他之所以以自己毕生的精力,投身于佛 家的研究和弘扬, 也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真正的了解佛法, 并且从中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精 神力量。 就是这种智慧让这位当年的才子少爷放弃了世俗中的财富与地位, 义无反顾的披上 了袈裟,成了千百年来佛家追随中的一个。 佛家思想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此后与中国儒、道家思想并驾齐驱,乃至融合,形成了 中国佛家的修身美德。从此,它便根植于华夏大地, 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民俗乃至人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从一种独特的视角解释了对人生的理解、宇宙的参悟。 早在两千多年前, 佛陀就说: 人生很苦。时光流逝两千五百多年,今人和古人面临的人生课题在本质上依然没有改变。在 步履维艰的人生旅途中,我们脆弱的心灵,一如既往的遇到苦难的缠缚。佛最大的智慧在于 敢于正视人生的现实,而不消极躲避,指出人类自身可以从痛苦中得以解脱,运用智慧来达 到人生的圆满。 佛家智慧,忍让超脱,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自然呈现本性。以此可以把人 的灵魂引入一个纤尘不染、像莲花一样洁净的清凉世界——涅盘世界。 佛家智慧,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生活,那么你就将会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幸福源自 于内心的简约。 佛家的智慧,其实就是通过身与心的清净,来养足精神,从而脱离人生之苦…… 这些智慧都试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 但我们可以改 变自己。 本书写佛家智慧,写的不是“空” ,也不是“色” ,而是选取佛家与现实人生密切融合在 一起的人生智慧,诸如慈悲、清净、忍让、舍弃、精进、超脱等,结合最经典的多则佛家故 事

,在精析佛理的同时,结合现实人生的种种境遇,使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佛典如同娓 娓道来的家常话语,让人有所思有所悟。 衷心的希望,这些佛家故事如同一脉脉清泉,汩汩流淌,能给我们浮躁、喧嚣的生活带 来一丝宁静和清凉;真诚的希望,这些佛家的智慧如同花瓣上滚动的露珠,晶莹剔透,为我 们拂去心灵的尘埃,从此,成为一个身心清净的人,淡泊名利的人,快乐无忧的人。 第一章慈悲: 第一章慈悲:予乐拔苦的博大爱心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 智慧点金石 自私是一种潜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的本能欲望,它的存在与表现通常是不为人所察觉的, 私欲较强的人, 一味的满足自己的要求, 而在自己的私欲得到满足的时候却又心安理得地去 享受。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 弘一法师在他的有生之年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他修佛的目的并不 是为了自身的超脱,而是为了去普渡众生,去担负一切众生的罪恶,愿意去代替他们受苦。 以他的一人一肩之力去承担一切的罪恶,这就是佛家的无私与伟大,是佛家的真境界!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喜好求佛问道,时日一久,为了求得更高的悟境,一 起相约除外行脚云游。 有一天,在日落时他们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夫,带着起个子 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就对两位哥哥道:“你们两位前往求 佛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哥哥对于弟弟的变节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有志气,出外参学,才见到一个寡妇就 动心想留下来,气愤地拂袖而去。寡妇看到老三一表人才,就自愿以身相许。老三说:“你 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三年,再谈婚事。” 三年以后,女方提出结婚的要求,老三再拒绝道:“如果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 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三年后,女方又提出结婚,老三再度婉拒道:“为了彼此将 来的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结婚吧!” 三年、三年、再三年,经过九年这户人家的儿女们都长大了,老三看到他助人的心意已 完成,就和妇人道别,独自步上求道的路。 一个妇道人家要独自抚育七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 幸好有老三自愿帮助她, 他不入 山打坐,反而为一家孤儿寡母服务,不为世间的五尘六欲所转,反而转变秽土为净域,可以 说他才是真正懂得佛道的。所谓佛者,如果能活用,好比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灯,更是救 世的良方。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慈悲不但是成佛的根本,甚至是做人

人的根本,一个身怀 无私之心的人,总是把他人的悲苦放在心里,把自己的私利放在一边;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佛 者;相反,现实中也有一些人,他们总想保全自己,自私自利,结果生出许多无端的烦恼。 从前有一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惫和干渴。他看见一条竹筒连成的水道淌出清清 的细流,就赶紧跑过去捧水便喝。喝饱后,他满足地对竹筒说:“我已经喝够了,水就不要 再流了。”他说完后,发现水依旧细细地流着,心中发起了火:“我说我喝完了,叫你不要 再流了,为什么还流?”有人见到他这个样子,暗自发笑,上前开导:“你真没有智慧。你 自己为什么不离去,反而叫水不要流呢?” 世间的人挣扎与七情六欲, 可是久而久之对这缠人不休的欲望也会生出疲厌。 如是就想: “这些诱人的色声香味,不要再来到我的面前,使我眼见心烦。”可是五欲依然如旧,不断 纠缠人心,于是按耐不住大发雷霆,再次诅咒:“我要你迅速消失,永远不要再出现,为什 么你还来纠缠,让我见到心生烦恼?”有智慧的人说:“一个人若要离开五欲,应该收摄自 己的六情,关闭心意,妄想不生,这样才能得到解脱。何必执著眼前的事项,而希望它不生 呢?” 其实,这都是人的自私心理在作怪,自私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 弦外有音 人,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无药可救的。 我们应该懂得,仁爱应摒却私心,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善与爱无法 共享的世界必是一片黑暗。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一个自私的人注定会伤害到自己,而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反而会 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把自私从你的心里赶走,你的心中就会充满光明。

佛家智慧

佛家的用人故事

智慧故事

5个佛家经典故事,开悟人生

佛家高僧看命运哲理故事

佛家语录

佛家经典语录

佛家经典语录

佛家思想

佛家邀请函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doc》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