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0-03-03 13:00: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作者:文登市农业局文章来源:文登市农业局点击数:571更新时间:2010-4-28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归纳为六句话,就是“培肥地力,优良品种,增加密度,配方施肥,防病治虫,适当晚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良种都对温、光、水、热、日照长短等自然资源及土肥等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茬口安排,群众的食味,消费习惯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宜我市春播品种主要有农大10

8、金海5号、丹玉8

6、东单60、济单7号;夏播品种有登海36

22、先玉3

35、浚单20、天泰10号、连胜

15、金海604。

三、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

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

配方施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攻苗肥,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重施攻穗肥亩施尿素30千克;巧施粒肥,亩施尿素5千克。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1、种子精选。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玉米种子的大小要均匀一致。做好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50:1)。

2、适时足墒播种:根据各地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最早播种期以地温稳定在12℃时即可播种,我市在4月下旬(谷雨以后)至5月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

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可延长其生育期,充分利用肥、水和光、热资源,又能错过“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是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麦收前浇足“麦黄水”,麦收后整地抢墒播种。来不及整地,也可麦收后贴茬播种,玉米出苗后再深中耕灭茬。点播、耧播、机播均可,以机播质量最好。麦垄套种一般采用点播。 播种深浅适宜。一般壤土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4—5cm为宜。粘土或土壤过湿时,播种宜浅,以3—4cm为好。底墒不足,特别是砂土、砂壤土以及麦田套种播深应增加到6—7cm。播种深浅一致,群体整齐度高。

3、合理密植: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

紧凑型玉米,金海5号、浚单20、郑单9

58、天泰10号、先玉335亩种植4500~5000株;半紧凑型玉米登海36

22、连胜

15、金海60

4、金海70

2、威玉17号亩种植4000~4500株;松散大穗型玉米丹玉8

6、农大10

8、东单60、济单7号、威玉308亩种植3500~4000株。早熟玉米亩种植4500~5000株,晚熟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

4、提高种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应做到四个一致,即同一块田所用的种子大小基本一致;划线播种,株行距一致;开沟(打塘)深浅和盖土厚度一致;播种时全田土壤墒情一致。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4~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厘米,盖土厚度6~8厘米,播后踏实盖土,减少土壤水份蒸发。

种植方式宜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即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视密度而言,一般20~25厘米。使用药肥包衣种子。全田使用除草剂——津乙伴侣。

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2)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

(3)追肥中耕: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追肥中耕,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作攻苗肥,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

(4)蹲苗:蹲苗有控上促下,前控后促,控杆促穗的作用。但应根据苗情、墒情、地力等条件灵活掌握,原则上是“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蹲苗终期一般以拔节期为界。

2、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杆、大穗、粒多,相应的措施如下:

①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3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径3~4厘米),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

②科学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3、花粒期管理。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①巧施粒肥: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则可不施,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或碳铵10~15千克,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千克。

②灌水与排涝:土壤水份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及时灌水,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注意排水。

③隔行去雄:在玉米刚刚抽雄时,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之一,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可增产5%~8%。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但地边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否则造成减产。

④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大风,连续2天以上阴天,雨水多及高温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宜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9~11时)进行,要边采粉边授粉。把采集到的新鲜花粉,除去颖壳后,用毛笔蘸取少许授到雌穗的花丝上,也可把花粉装在小竹筒里,用2~3层沙布或丝袜封住竹筒口,把花粉筒对准花丝轻轻拍打。使花粉均匀地落在花丝上。

六、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1、播种期:防治玉米纹枯病、黑穗病、苗枯病。

(1)选种抗耐病良种。金海5号、登海36

22、丹玉8

6、农大10

8、济单7号、威玉308等品种较抗弯孢菌叶斑病、锈病、黑穗病、瘤黑粉病等病害,可因地制宜地选种。

(2)加强健身栽培。在玉米播种前,精耕细作,清除田间、田边、沟边杂草,及时销毁或封存玉米秸秆以减少玉米螟、灰飞虱、叶斑病等病虫源。平衡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可提高抗病力。合理安排种植方式,改套种玉米为直播,实行适期晚播,避免玉米幼苗期与小麦共生,减少灰飞虱的传毒机率,预防粗缩病。

(3)种子处理。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同时兼治苗期叶部病害。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还可兼治灰飞虱、玉米蚜等。各种病虫混发且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以上药剂混合拌种防治。

(4)化学除草技术。在玉米播后芽前,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ml或40%乙莠水150~200ml兑水30~50kg喷施。防治杂草苗后茎叶处理,可亩用4%玉农乐胶悬剂75ml茎叶喷雾,或亩用20%克无踪水剂120~150ml兑水30~50kg,在玉米苗高达30cm时定向喷雾防治,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良好的防效,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

2、苗期:苗期发生主要病虫害有灰飞虱、粗缩病、二代粘虫、玉米螟、红蜘蛛、蓟马、稀点雪灯蛾和杂草等。

玉米5叶期前,亩用10%吡虫啉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传毒昆虫灰飞虱,预防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俗称“万年青”),土壤、种子不能传播。玉米五叶期之前免疫力弱,如果此期间灰飞虱较多,最易感病。其症状 先是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褪绿曲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一的蜡泪状突起。病株叶片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常不及健株的一半。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稍短,花丝少,籽粒减少,病株根系少而短。重病株矮化严重,叶片紧凑成团,抽不出雄穗,雌穗短小、无籽粒。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采取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一定要把传毒昆虫控制在传毒之前。主要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一定不可春播。(2)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3)及时除去感病病株,并带出地外。(4)及时除去田间、田边杂草。 (5)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增强玉米抗病力。(6)调整玉米播期。春播玉米或早或晚,在我市尽量避开5月1—15日播种,使玉米苗期与灰飞虱盛发期错开。

防治灰飞虱亩用10%吡虫啉15~20g喷雾,同时注意田边、沟边杂草喷药防治。发生玉米粗缩病的地块,要适当晚间苗定苗,间苗定苗应在病株显症后的玉米5~6叶以后进行。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病苗,以减少粗缩病毒源和田间病株。粗缩病严重地块要及时改种。大喇叭口期防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亩用250克加细砂5公斤制成菌砂施于心叶内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蓟马和二代粘虫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敌敌畏2000倍液或98%巴丹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可兼治灰飞虱、玉米蚜和稀点雪灯蛾。

3、穗期:此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玉米蚜、三代粘虫等。叶斑病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每5—7天一次,连喷2—3次。并及时摘除下部老病叶,减少菌源。玉米穗虫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滴灌果穗或20%甲氰菊酯辛乳油2000倍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虫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2500倍喷雾防治。玉米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800倍液,或12.5%禾果利1500倍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

4、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玉米不仅是害虫多发的作物,而且也是多种天敌栖息繁殖的场所。保护好玉米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玉米害虫,而且为翌年天敌繁殖提供更多虫源,应注意保护利用。一是当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上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危害。二是当益害比失调,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亩用100~150mlBt乳剂加细沙5kg制成菌沙施于心叶内,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玉米超高产轻简栽培技术规程

玉米科技抗旱高产栽培措施

河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高产栽培

夏播玉米制种优质高产栽培措施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实施化控技术 优化玉米高产栽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