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第一章试题

2020-03-03 07:07: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物理课程》作业题

1.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课程编制的步骤有哪些? 2.什么是素质与素质教育?你是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的?

3.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哪几个?物理学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物理课程标准和以往的物理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继承与创新?

5..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哪些?这些理念将对物理教学差生哪些影响?

6..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有人认为新课程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双基训练,你如何分析这一观点?

7.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公民达到了哪些要求就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

8.以前物理课程的目标中比较强调能力培养,如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而本次课程改革较多地使用“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这一类的术语,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9.试对初中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在内容及其顺序编排上发生的变化作一比较研究,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评论。 10.有一种说法:“我们过去给学生教了很多很多,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现在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虽然少了,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很多。”对于这种关于新课程的评论,谈谈你的看法。也有人说:“教得多自然学得多,教得少自然学得少,教得难自然就能学会克服困难,教得易自然则只能学会从事易。所谓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对这种观点,你又如何评价

11.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与组织原则有哪些? 12.物理教师应该如何适应物理课程改革

一、(1)学校课程的类型

1.从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上分为: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 2.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上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3.从学校课程实施的要求上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5.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角度上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角度上分为: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经验课程 (2)课程编制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目标;②选择经验;③组织经验;④评价结果。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因为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二、(1)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2)我认为科学的本质应该由正确的科学世界观,艰苦卓绝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以科学为事业组成的:科学实际上人类对所观察或认识到的自然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说明,并应用逻辑、数学和实验的方法,使其成为进过验证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自然界的复杂性、无限性和人类的有限性,需要人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科学作为整个人类的事业,与人类社会,与个人所处的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也有深刻的关系。

三、(1).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①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或手段,更重要的是,当把实验升华为一种观点,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它就位人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物理思维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奠定了基础

②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物理学的学科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按照一定的逻辑秩序组合而成的。 ③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

④物理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科学。 ⑤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2)物理学的价值

1.物理学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2.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3.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理论基础 4.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5.物理学正在引起全人类的关注。

四、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保留了物理教学大纲的主要的学科内容,基本的知识结构没有太大变化,这是对教学大纲的继承。但是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革①首先培养目标分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②在内容方面除了科学内容的学习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践,关注科技发展和物理学科的前沿。③课程模块分为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进行选择,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④课程标准还有“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部分,可以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五、(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根据这些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要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a) 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b) 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c) 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d) 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式

基于这些基本理念, 应改革注入式教学方式,设置多类课程模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强调科研探究,强调学生“做科学”,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六、(1)中学物理课程作为学生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学生得科学素养。

(2)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现在有些人对基础的理解过于狭窄,将基础扎实仅仅理解为知识数量的堆积。新课程并没有淡化或忽视“双基”,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创业意识等也是基础,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而这些也是新课程所重视的。

七、

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其中科学精神应是最高层次的要素。

一般认为公众只要同时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

a) 对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解。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对一些基本的科学领域能够正确区分,对一些科学常识能够掌握。

b) 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对一些仪器的科学原理是否了解等。 c) 关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基本理解。

八、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性活动 ,可从三个层面理解: a) 观念层面,科学探究体现着现代科学观。

b) 思想方法层面。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形成有效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即科学思想方法。这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c) 操作技能层面。这需要学生培养默写思维和操作技能。

所以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和“过程方法”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且除了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外,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兴趣和培养高尚品质。

九、(1)从知识结构方面看

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容,主要使知识线索更加顺畅。因此,教学活动中不大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 (2)从教学内容方面看

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内容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也为了较好的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例如“科学预设,关注生成”、“体验与感悟”、“以学定教”、“任务驱动”等栏目的设置等。 (3)从教育理念方面看

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而培养,体现了时代性和前沿性的要求。 (4)从教学策略方面看

新教材中对部分内容在文字处理进行了微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十、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当然应该遵循,这也是科学认识的要求。但是“教得多自然学得多,教得少自然学得少”的观点并不科学,如何刻意的追求教学中的“量”而忽视“质”,那么极易导致“灌输式”教学方式,这不符合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新课程要求:①必须注重科学的内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 ②注重教学数量的基础上 ,更要重视教学质量。③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讲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部分。④新课程教育必须把科学探究放在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⑤教学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关注科技发展,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

十一、

(1)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1.基础性原则

2.过程性原则:物理课程应包含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过

程、模型的建立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过程。

3.普及性原则

4.时代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将现代物理知识、与物理有关的前沿科技知识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现代物理思想纳入课程内容中。

5.适应性原则:物理课程的内容选择应尽可能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

要和能力,与之相适应。

6.教育性原则 7.选择性原则

8.多样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充分开发与利用音像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实验室资源和社会资源,是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多样化。

(2)课程内容的组织顺序有以下6种方式

1.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所谓纵向组织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

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就是在纵向组织的基础上,更多的注重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比如物理和数学的关系、物理和化学的联系,甚至物理和体育中人体力学的联系。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

来组织课程内容。例如:必须让学生在理解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再学习加速度。心理顺序是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是初中、高中课程内容前后不重复,直线

上升。例如:初中学习几何光学,高中初步学习光的波粒二象性。螺旋式是课程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但按难易程度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比如初中和

高中都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但研究方式和程度都不同。

十二、

物理老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需要理解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2.教师需要“面向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物理教师的教学需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物理教师需要增加反映科技新进展和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5.物理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 6.物理教师需要关注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重视物理学史料的教育能

7.物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8.物理教师需要加强STS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物理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10.物理教师需要运用发展性评价

物理教学论试题B答案

物理教学论

物理教学论

《物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版]

物理教学论期末试题C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高一物理第一章

物理教学论试卷

《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物理教学论有感

《《物理教学论》第一章试题.doc》
《物理教学论》第一章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