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期末试卷

2020-04-18 来源:教学试卷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品流通论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1)商业的分类方法很多,将商业划分为生产资料商业和消费品商业,这是按业种(商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2)解决供需矛盾最公平,最稳定,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商品交换;

(3)商业与其它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相比,具有许多特点,其首要的特点是商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低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或流通产业不特别需要体力和高度专业化技术的人才;(此答案有待商榷)

(4)GIT即及时生产首先运用于以下那个国家日本;

(5)零售业在商品流通中的首要功能是分类、组合和备货;

(6)对有店铺零售商业来说,店址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其它竞争者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

(7)从全社会来说,流通成本是指花费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包括商流费用与物流费用;

(8)物流的种类很多,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这是按阶段进行分类的;

(9)配运过程包括七个环节:进货,分拣,加工和包装,分放,储存,配货装备,送货,进行顺序是___;( C ).①进货;②进行分拣,加工和包装;③分放;④储存;⑤配货:⑥装配;⑦送货...

二、判断改错题

(1)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2)没有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产品供给单一化与产品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从而也不会有商品交换;(√)

“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单一化,而商品交换是解决生产单一化与需求多样化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而且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还促进了商品交换形式的不断演进;同时,商品交换不仅保证了单一化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摘自《流通概论》)

(3)正规连锁使成员店的所有权、经营权独立,(×)

(4)国民福利包括国民收入,生活质量,工作兴趣,消费者闲暇与爱好的满足,我们认为商业与这五个方面具有直接相关性;(×)

“流通产业虽然不能与所有的福利内容直接相关,但是与国民收入、消费者闲暇和消费者爱好的满足这三个方面具有直接的相关性”(摘自《流通概论》)

(5)加盟连锁独立性低于正规连锁(×)

(6)零售学研究者们发现,商品陈列的高度决定顾客易见易触的商品程度,从而直接影响商品的销售,一般说,商品的陈列高度的有效范围在离地面0.6-1.8m之间;(个人认为是正确的)

(7)专卖店一般是指经营某一大类的商品,导购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供适当的售后服务,满足顾客对某大类商品选择需求的零售店;(√)

(8)物流与商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9)批发商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可以节约商流费用。(√)

(10)商品流通政策的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但是各种利益集团也对商品流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影响。(√)

三、简单题

四、(1)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的有哪些区别?

(2)为什么说流通产业具有就业机器的功能;

(3)西方零售业态的变革包括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①零售商业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现代意义上的百货商店的诞生。百货商店的革新性主要体现在:

1、销售方式的革新性。(1)顾客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自在地进出商店;(2)商品销售实行“明码标价”;(3)陈列出大量的商品;(4)可以退货;(5)实行“薄利多销”的策略。这些销售方式与传统的杂货店的销售方式明显不同。

2、经营方式的革新性。百货商店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由传统店铺的单项经营改为百货商店的综合经营,即同时经营许多种商品,经营范围相当广泛。相反,传统的零售商店一般只经营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经营范围相当狭窄。

3、组织管理上的革新性。百货商店由于同时经营若干系列的商品,企业规模庞大,因而其经营活动分化成相对独立的专业部门,实行分工合作,管理工作也是分层进行的。

②连锁商店的产生是继百货商店出现之后零售商业的又一次革命。连锁经营对零售商业的革命性贡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连锁经营要求企业经营和营业操作高度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

2、连锁经营的经营模式具有以数量管理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点。

3、传统的零售企业要同时承担两种职能,即采购和销售,而连锁经营则使零售商业实现了这两种职能的专业化分离。

③零售商业的第三次革命是超级市场的产生。超级市场采用柜台开放、开架售货、自选服务、在出口处集中付款的方式,使零售商业由传统封闭式经营走向开放式经营,售货员的工作亦由直接服务变成间接服务,从而实现了商业的标准化、专业化、集中化、简单化,因而对消费者和流通企业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④第四次革命:无店铺零售业的出现。无店铺零售业给零售商带来了如下革命性的变化:

1、不需要设立店铺,打破了传统零售商业经营的空间限制。

2、无店铺零售使商业经营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更易于操作和管理。

(4)为什么说批发商业可以节约流通成本;

四、材料题(与前面案例一样)

五、论述题

(1)联系国内和本地区实际,说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大意义;

(2)商品流通政策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流通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流通政策存在的问题:

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流通政策体系,但是我国的流通政策还遗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特征,缺乏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化视野。

②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流通政策体系而言,我国的流通政策体系尚缺乏一个“硬核”,即健全、完善的发垄断法律体系,这导致了我国的流通政策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紧密性。

③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政策出台较晚、作用范围小、强制执行力差。从长远看,这不利于我国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④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在我国的流通政策体系中以法律形式存在的政策内容偏少,而以规划、意见、指导等“软政策”形式存在的政策内容偏多,这导致了我国流通政策体系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和执行效果。此外,由于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导致流通政策主体众多,政出多门,这直接导致了流通政策体系缺乏一致性,众多流通政策目标存在内部冲突。

推荐第2篇:教学论

一章

1、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教学论活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核心—根本因素 )、地理教学的目的(基本因素)、地理课程(实质性因素)、地理教师(主导因素)、地理教学方法(活跃的因素)、地理教学评价(反馈、调控、改进教学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地理教学环境(不可忽视的因素)

4、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1>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概述、目的论)

2>研究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具备的素养。从新课程角度出发,教师教色的转变;从教学技能出发,传统的教学技能、现代的教学技能;从素养出发,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素养。(教师素养)

3>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各自特点,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合这些方式。探寻地理教师的心理特征,分析地理教师应具备的智力品质、专业知识、道德素养、教学能力,研究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基本任务,以及管理中的内容和措施等。(学习方式、教师能力)

4>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的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价改革途径。(教学评价)

5>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分类,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使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论)

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功地创设良好的地理教育环境。探究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手段,以及作为一种教学环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教学环境论、教学媒体)

5、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

教育科学—教育学—学科教育—地理教学论

6、地理教学论学科的性质? 1>不同的观点:是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即是科学还是艺术

17世纪

德国教育家拉特克认为是一门科学,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是一门艺术;

目前国内外各个学派的观点仍然不同:俄罗斯学者认为是理论学科,而西欧北美学者多认为是应用学科,近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趋向于理论学科。 2>本课程强调的观点:“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或者说是 “应用理论”的学科。

7、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1>学生的学习行为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2>地理课程目标体系和地理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制订都要依据心理学的智力理论所提供的参考框架。

3>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4>利用心理学理论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发挥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

8、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作为学校的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撰写地理学科研论文或进行地理教学经验总结时,往往需要运用这些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二章

1、请你谈谈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地理知识的传授者:优势:省时、高效,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新知识,有利于教师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弊端: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容易使师生间的教学信息不能及时互动、交流不顺畅,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性,抑制学生的主动“发现”和积极“探索”。

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引导者

1、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2、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地理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3、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掌握地理学习策略,发展学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个活跃、宽容的地理课堂氛围的能力。

合作者:师生合作:创设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建立开放的地理课堂、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成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家长与社会人员的合作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将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实施者角色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四、地理教学的研究者:教学科研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教学科研对教学具有推动作用

2、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具有哪些职责?

一、地理教学中的育人职责

二、地理教学外的育人职责

三、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职责

四、学校建设职责

五、社会服务职责

3、简述地理教师具有哪几方面的修养?

一、思想品德的修养

二、地理专业知识的修养

三、地理专业能力的修养

四、教师的仪表、形态的修养

4、地理教师要具备哪些地理专业知识的修养? 1>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地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2>精通地理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其它教育理论(地理教师条件性知识) 3>广阔的文化知识领域(地理教师的文化知识) 4>较强的实践性(地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5、地理教师要具备哪些地理专业能力的修养?

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

(一)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

(二)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三)地理教学实施能力

(四)地理教学评价能力 地理教学文本设计 地理双语教学

6、地理教师的三大辅助指什么?

7、地理语言艺术的作用?

能将科学的地理知识,简捷地传授给学生。

精炼的板书,能使学生有条理的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表达力等各种思维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8、地理教师语言的要求?

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生动性、书面+口语化性、体态语言的辅助性

9、地理语言艺术表达方式有哪些?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10、搜集具有地理语言艺术表达方式的语言(3条) 三章

1、名称变化说明了什么?

地理教学大纲是根据中学地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的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大纲具体地规定了中学地理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课时以及地理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而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大纲是最高的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

4>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执行者。

5>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教学大纲侧重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

3、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在理念上的差异? 课程观的不同:地理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其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地理教学大纲:“以学科发展为基础”。 课程目标的差异:

地理课程标准: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教学大纲:知识、能力、德育为重要内容。 课程内容的差异

(1)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不同 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指的”基础知识”是从公民角度来说的科学基础知识,它要求“有用”、培养素质。

地理教学大纲中所指的”基础知识”是从“地理科学”角度来说的科学基础知识,它追求系统、全面。

(2)选择知识的角度不同

地理课程标准更多的是从培养公民地理素养的角度选择和组织知识的。是合格公民必备、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用、社会发展所需。

地理教学大纲是从地理学科的角度选择和组织的。 (3)“要求”的重心不同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重心是:过程与方法

地理教学大纲要求重心是:知识与技能 课程评价的差别: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评价倡导诊断、强调与过程评价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内容全面化。

地理教学大纲是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甄别功能。

4、阐述地理教学目标所在系统的地位?

教育目的系统: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如图)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由国家政策决定的,课程目标是由专家制定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则是由地理教师设计、确定的

5、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1>地理课程目标处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与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地理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使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向导。 地理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尺

3>评价功能:预先规定的课堂教学结果,是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尺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4>反馈功能:教师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谈、测验和批改作业等各种信息反馈教学目标达成度,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

6、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思想?

体现整体性:从“地理新课程目标—地理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一线进行纵向衔接分析,逐渐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对学习内容分析要关联前后知识的序,对学习者分析要考虑学生认知的序、发展的序,在此系统论的有序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反映差异性: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为地理教学目标进行差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主要采取梯度式设计策略,即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其中,较低目标层次为课表的基本要求

坚持全面性: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二是首要目标、关键目标、终极目标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知、情感、体验过程、掌握方法,促进科学价值的形成。

具有操作性:一是教学目标能表明可观察到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二是教学目标能表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

7、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1>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和准则。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是科学地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通过分析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点和教学要求(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 2>依据地理教材内容完善和细化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纲要的特点,还不够具体。而地理教材内容是进行地理教学的“物质基础”。它与教学目标设计有直接关系,是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物质载体”。因此,需要挖掘地理教材中隐含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要求,完善和细化教学目标

3>依据学生的存量知识与学习能力、学校教学条件和当地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存量知识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是地理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有力保障。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及地理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还不一定适宜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所以还需要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和当地教学资源作进一步调整。如学校没有电子地图,那么就要将“运用电子地图查阅指定的内容”这个目标删去。

8、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9、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10、地理过程与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1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运用于“知识与技能”的领域。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主要运用于 “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领域。 四章

1、教学地图的概念?

是为各级学校服务的各种地图,其中中小学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编制的。包括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地理略图)、地图集、附图、插图、暗射地图和地球仪等类型。

2、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例如:国家的地理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位置、相关位置。位置的不同,其气候、土壤、生物、经济活动都不同。

2>可表示地理事物的形状(海拔高度、长度、大小等)各国和地区的形状通过地图可以核算各国家的面积、河流长度等根据等高线得知其海拔高度等山川、河流、湖泊、丘陵等地理事物的形状。 3>简明地理事物的分布

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简明地理事物的分布 5>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教学地图的基本要求?

1>教学地图要有特定的任务(专用性) 2>教学地图的内容要突出、鲜明、清晰。(鲜明性) 3>教学地图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用性)

4、在教学时如何指地图?

指图是教师要站在图的一侧,不能遮住学生视线,指图要及时,迅速和语言协调一致。 指图要有目的性,切忌指空图。 指图要准确,要严格区分地理事物反映在图画上点、线、面。

指图进行的方向要合乎地理事物的规律,速度慢些,还要时时提醒学生看图

5、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

布局合理、端正规范、形式多样、精炼醒目、美观完整

6、板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板书是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重要纽带,是教材内容的科学概括、总结,是学生复习的思维线索。

2、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板书的富于变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因板书的形式的不同,其分析问题的方式则不同,从而可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章 一节

1、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

在师生共同的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根据特定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2、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

例如:分布、位置、空间分布对地理事物的影像、地图第二语言的运用等 具有实践性

例如:为地理学科教学服务的、新课程改革提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地理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 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 具有创造性

教学理念的改变,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 具有继承性

纵向上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横向上对同时代先进方法的吸收

3、新课程对地理教学方法的要求? 1>以学习观为出发点

观点: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地理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观点: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发展、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的片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班某一个“模式”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的当前发展。

3>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中心

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而是通过探讨和研究能动地发现对人类是已知但对自己是未知的知识。教学应采取多边的活动方式,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更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 4>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为过程

4、一般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或者用书面语言传授知识、指导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对各种形象的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观察法。 主要特点: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地图、示意图等象征符号为表征的图像,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包括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 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有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读议讲练”法等。

5、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实践教学方法(地理调查法、地理观测法、地理实验法)、讨论教学法(综合讨论法 专题性讨论、研究性讨论)、自学辅导法 二节

1、地理发现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

例如:学习“降水的形成”时,可提出: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能说出降水的形成需要那些条件吗?

第二步:作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如上述问题,可让学生先预设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气温的变化、空气中的尘埃物质、水滴的重量等因素是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然后考虑验证的方法。 第三步:创设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

第四步: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 第六步: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2、启发的类型有哪些? (1)直观启发、(2)设疑启发、(3)读图启发、(4)假设启发、(5)探究启发、(6)联想启发、(7)情景启发、(8)关系图启发

3、发现教学法的概念?

发现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4、地理发现教学法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潜力。

(2)地理发现法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地理发现法使学生学会发现,提高学力,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缺点(1)教学设计难度大

(2)教学耗时多

(3)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节

1、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就是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目标选用一定的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对有关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规律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什么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就是来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3、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的形式有哪些? 教学对话式 提问----讨论式 引导----探究式

4、“问题研究”的意图是什么?

更好地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地理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地理方法 形成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意识与能力 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思考,获得一种理性的体验

四节

1、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有哪些?

合作学习流程:目标呈现

教师讲解

小组活动

组间交流

反馈提高

达标测评 1>导学入境,合作确定目标:小组学习目标呈现过程 2>启发引导,教授学习方法:教师对学习的指导过程 3>开始学习,体验探究和实验:实质性环节 4>交流成果,互相学习:组间交流过程

5>组间竞争,反馈提高:通过交流、反馈,进行思考与反思,修正结论的过程。

6>达标测评,完成工作: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巩固,从而使新知识进行科学建构的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

程序:全班授课、小组学习、小测验、计算个人提高分和小组进步分、小组奖励 2>切块拼接法 3>小组调查法

4>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 5>大家动脑筋法

6>思考---配对---分享法等。

3、竞赛教学法的概念

教学竞赛法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进行的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训练的教学方法。 六章

1、地理教学“软环境”概念?

是由地理教学信息、地理教学组织、教学形式、课堂氛围、教学情境

2、地理教学环境的功能? 地理教育的功能

激发学生内在的地理学习动力的功能 地理信息传播的功能 地理美育的功能

3、地理课外教学环境概念?

地理课外环境:是所有课堂教学以外的地理教学场所及其组织的总称。

4、多媒体地理教学环境的特点? 1>地理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 2>地理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化 3>地理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4>地理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存储 5>地理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6>地理教学信息处理的职能化

5、多媒体地理教学环境的基本模式? 课堂演播地理教学模式: 基于多媒体的个别化地理教学模式: 计算机模拟地理教学模式 七章

1、什么是地理学习动机?地理课堂上主要呈现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1)地理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学习地理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动因或力量。 2)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情感内驱力

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哪些?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哪些?

感性地理知识: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地理演变 理性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

3、地理记忆的三阶段是指什么?

第一阶段、地理知识的识记:第二节阶段:地理知识的保持:第三阶段:地理知识再现

4、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记忆的主要形式? 小学:机械记忆为主 高中:意义记忆为主

5、地理记忆法有哪些?

图像记忆法、意义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结构记忆法、游戏记忆法、适当反复记忆法、编写“地名”小辞典。

6、地理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1>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2>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 3>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4>辩证思维:联系、发展、对立的特征

5>创新思维:灵感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7、地理的读图方法有哪些?

1>对应读图法:图例对应、多图对应读图、平面剖面对应、变式对应。 2>组合读图法:镶嵌拼合、搭配组合、

3>图描绘法: 多角度描绘、按顺序描绘、抓特征描绘、对照性描绘、动态性描绘 4>读图分析法:直观分析、对比分析、数量分析、过程分析、关系分析、渐进分析

8、我国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9、地理的学习方式有哪些?并理解其含义?

演绎的教学理念:所谓演绎,就是从大的原则开始,从已经了解了的、最抽象的、最高深的原则开始,然后一步步推演出来。

归纳的教学理念:所谓归纳,是先抓住现象,然后从这些现象中抽出其中的精神,再用基本的最深刻的原则来验证。

(一)抛锚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抛锚式教学又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二)Webquest学习方式:Webquest 课程就是一个“基于任务研究性学习”的典型,它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学习者使用的多数信息来源于万维网也可采用视频录像等学习资源。

(三)BTEC学习方式:BTEC课程是国际上一种具有很大影响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BTEC课程涵盖了土地和乡村发展、商业、电脑信息工程工艺、建筑、艺术和设计、饮食服务、休闲与旅游、工程学、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及科学等九类。

(四)Hands-on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会了活动的基本方法。

(五)探究学习:

(六)合作学习

(七)自主学习八章 教学过程

一、地理教学过程的概念。

是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

二、地理教学过程的内涵、外延。内涵:

1、地理教师引导与学生地理学习的统一

2、智力与非智力素质提高的统一

智力素质(含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因素,是积累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基础。

非智力素质(个性思想品德)情感、意志、性格、品格等因素,是人们形成进取心、责任感、信念、态度等素质的心理基础

3、地理教学活动阶段性与师生心理活动有序性的统一 外延:

1、从协调人地关系出发开展人口和环境课程教学

2、用全球重大问题和综合分析方法推动教学过程综合

3、以广泛性、实践性和乡土性介入选修课程教学和课堂外教学活动

4、针对地理信息传煤多样性合理利用多媒体地理信息传递过程(世界地图amiglobe、三维世界地图、立体星图等)

5、利用地理学科的社会功能方便师生参与社会活动

6、利用地理学科的职业教育功能开展职业教学

三、地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包括哪些?

地理感性知识: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演变 地理理性知识: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

四、地理表层知识包括哪些?地理深层知识包括哪些?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表层系统:由地理课文、地理图像和地理作业(活动)三部分组成。 深层系统:地理知识系统、智能系统和思想教育系统。

五、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标和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过程 。

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能力与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科学观念。地理知识与技能教育是实现后两项的基础。发展地理能力与智力对实现其他两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思想品德与科学观念教育是地理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地理认识能力和智力水平,并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开阔胸怀,提高思想品德水准,领会地理学的科学意义。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是什么?

就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的结构、程序和教学活动的方法、手段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织、最佳设计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系统化、简约化的教学范型。

二、凯洛夫提出的“六环节”教学过程理论及综合课模式,其程序是什么?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一教学模式至今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地理教学模式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 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2 地理教学内容 3 教师自身的特点 4 学生特征

根据以上选择与设计地理教学模式的依据,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即:所选择或设计的这一模式对何种地里课程目标或教学目标最有效?这一模式对那一地理教学内容最合适?我能熟练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吗?

四、地理教学模式的类型及其程序?

1、图表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探索问题、总结问题

2、操作活动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做好准备、明确要求、尝试操作、开展活动、总结评价

3、多媒体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整体感知胸怀布局、深入学习各个击破

4、实习教学模式:准备工作、调查方法、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交流调查报告宣读小论文

5、讲练教学模式:

6、案例教学模式:地理案例编选、地理案例运用

7、自学导思教学模式:确定目标、编制程序、课堂教学

8、情境教学模式:

9、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形成科学假说、发现科学结论

10、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确立主题、师生互动成立小组、生生互动合作攻关、多层互动交流反馈 教学准备

1、地理课堂教学的类型有哪些?

单一课:绪论课、新授课、练习课、实践课、辅导课、复习课、检测课、讲评课 特殊型单一课:自学课、讨论课、电化教学课、模拟表演课、活动课 综合课:学导课、读议讲练课、诱思探究课、启发引导课

2、广义的备课包括哪些内容?1>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2>砖研教材3>了解学生4>教学目标的确定5>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6>设制教学方法7>制作和准备教具8>确定教学媒体9>编写教案 10>熟悉教案

3、编写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项目有哪些?

1>教材的章节课题2>学情分析(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3>教学目标4>教材的重点、难点5>课的类型6>教学手段7>教学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10>教学反思

4、教学反思中学地理教学的个环节的依据是什么?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课

设计依据:旧知识是否为获得新知识而得到迁移。 3>导入新课

设计依据:紧扣课题;为课题的扩展创设情境。 4>新课进行

依据: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出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从表层知识体系挖掘出深层的知识体系

5、备课的意义?

是确立现代地理课堂教学观的必然条件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创设学习情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建立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策略,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使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科学化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

推荐第3篇:教学论

名词解释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2.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等要求。

3.科学素养:指一个人对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

4.生物科学素养: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教学策略: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办法。广义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

6.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7.简易生物学教具:指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构造简单,经济实用的教具。

8.多媒体:指集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够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9.教学重点:指授课内容中最本质、最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内容的核心。

10.教学难点:指多数学生对某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授课内容。

11.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参与性学习活动,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一种常见的主动学习的方式。12.备课: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十大教学技能

13.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类型:直接导入;经验导入;原有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

应用原则: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教师语言技能: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概念,描述事实,组织练习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些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师语言。

应用原则:学科性和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简明性、启发性。

14.提问技能: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应用原则:A、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认知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B、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将问题聚焦在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思考方面;C、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可以用学生的语言提问;D、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相应的处理方法;E、一招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F、教师要以与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G、当学会僧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H、叫I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奥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I、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是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

15.讲解技能: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类型;解释式;描述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

应用原则:A、目标要具体、明确;B、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节后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C、证据和立正要充分,具体和贴切;D、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E、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以往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16.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用的转化方式。

类型: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应用原则:A、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的确立不同的变化技能;B、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C、各种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D、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引起学护士呢个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E、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 17.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类型: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应用原则:目的明确;注意多样性;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应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教学情感要真诚。

1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标、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直观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类型:分析法;归纳法;质疑法;展示法;声像法。

应用原则:针对性和目的性;适用性和鲜明性;示范性和可靠性;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19.板书技能: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它符号。 类型: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和方程式。

应用原则:A、根据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B、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C、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D、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将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 20.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和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类型: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

应用原则:A、在讲授新知识接近尾声时,要及时小结和复习巩固,尤其是讲授那些逻辑性很强的知识更应该及时小结,复习巩固;B、课堂小结要结合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境等,采用恰当方式,把所学新知识,及时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C、授课结束时,应概括本单元或本节知识的结构,深化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D、要安排适当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思维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E、课的结束,包括封闭型和开放型;F、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数量恰当,使每位同学都能记录下来;G、结束的时间要紧凑。

21.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类型:管理性组织(课堂秩序的管理和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指导性组织(阅读、观察和实验等指导组织、课堂讨论的指导组织);诱导性组织。

知识点

1.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a.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b.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c.生物学课程又有技术课程的性质;d.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生物学课程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目前我国初中为分科课程。

3.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选取的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繁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4.科学的本质和特征:a.定量化;b.观察与实验;c.量化的预期;d.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e.科学过程。

5.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6.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a.初步的生物学素养;b.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c.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d.多维的生物学素养。

7.概念图的制作:a.在学习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从一个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b.选择了知识领域之后,接下来是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c.画出概念图的草图;d.对草图进行修正;e.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

8.绘制概念图的规范:a、概念图中每个概念是一个专有名词,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概念的唯一性);b、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联系词的明确性);c、概念要具有方向性;d、概念名词要用方程和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用。

9.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a.概念图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b.概念图作为学的工具;c.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

10.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积极主动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成员负责责任来;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评价和过程监控。

11.探究学习的探究形式: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实验式探究。

12.直观教学的作用:a.直观教学有助于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b.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c.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d.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3.生物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A.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

C.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E.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F.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G.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12.实验课前准备:

A.准备好实验材料;B.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C.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D.进行预实验;E.培养小助手。

13.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实验操作;检查实验效果;小结及清理结束。

14.学生实验的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15.直观教具的选择:a、学习任务;b、学生特点;c、教具的特点;d、教学环境;e、经济因素。

16.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7.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标准;实施建议。

论述: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1初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A.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B.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及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C.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D.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A.获得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B.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C.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过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D.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E.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F.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3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A.知识方面的目标:一方面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B.情感方面的目标: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C.能力方面的目标: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备课的内容和程序:

一、备学生:

1、学生学习的需要:求知的需求;情感的需求;表达的需求;应用的需求;预期或未来的需求。

2、备学生:a、了解学生在接受心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b、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c、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情感态度;d、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二、备任务:

1、明晓学习任务的类型:学习任务,指对学生要完成的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任务的类型:知识领域;动作领域;态度领域。

2、学习任务的基本环节:a、从整体上领会教材的设计思路;b、从结构上分析教材的教学主线;c、从内容上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d、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e、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f、分析教材的育人因素。

三、备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化的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四、备检测:

1、检测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评等级,还包括确定学生的学业表现情况,以便查明教学的薄弱环节和疏漏之处,为教学补救提供依据。

2、检测项目与教学目标之间必须有对应匹配关系。

3、要用最恰当的评估手段来检测学习结果。

4、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必须安排落实检测手段和试题样本。

五、备过程:

1、设计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认识发展程序;探究训练程序;角色扮演程序。

2、确定教学措施。

3、创设学习环境。

4、安排教学时间:整体时间的分配;课时分配;保证学生实际学习的时间;增加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防止教学的遗失。

推荐第4篇:教学论

教师五大基本功

1、知识技能基本功

2、语言基本功

3、板书基本功

4、组织教学基本功

5、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

教师个人素养:

一.师德素养

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的。 三.学习素养

学习是发展之本、进步之源。学习是教师发展进步的第一要务。当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人,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 四.心理素养

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育人使命,教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碍。

教学技能的定义: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

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又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相应的教学能力。

3、教学技能的类型

①创设化学情境的技能②组织与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③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① 创设化学情境的技能的方法

P136 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

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② 组织与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6个)P143 听课、讨论、练习、自学、合作、探究 ① 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P152 教学语言;导入与衔接;板书;提问

1、学习策略的含义 P243 化学学习策略就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2、学习策略的特征 P243 ①学习策略是认知和元认知的复合体,具有方法性、程序性和调控性三大特征。

②学习策略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的学习策略、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情境。

③学习策略的掌握不是以是否掌握某种方法、技巧为标志,而是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等因素自觉而灵活地选择、调控和应用特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

④学习策略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微观策略,因此有别于一般的学习技巧——名、简答、分析

3、学习策略的类型(5个)(主要写出他们的特点、学习策略)P245 ①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②化学理论性的学习策略③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④化学情景类内容的养成策略⑤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2、教师职业的含义

其一是指一种社会活动的角色;

其二是指这种社会活动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常指那些进行知识、经验传授的有识之士。如果仅从学校教育的范畴来定义,则“教师”主要是指那些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受教育者从自然之人转变成为社会之人的专业人员,即教育职业者。 “科学教师”的职业含义

主要是指那些接受过科学专业教育和训练、具有职业道德和素养,并在教育机构中承担着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科学文化、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品德,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建设者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4、教师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

写教学日志、观摩与交流、再现反省、行动研究、专题研究

6、教师的素质要求

①思想品德素质②教育理论素养③化学新课程理念④化学专业素养⑤化学教学教育能力⑥身体和心理素质

探究式教学模式(大题,设计分析题也称为探究式活动方案

2013级考浓硫酸)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8、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P322 基本特征:(这个重要)

① 具备并能有效运用丰富的组织化的专业知识; ② 可以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② 有很强的洞察力并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专家型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一)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三)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四)课堂练习: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

(五)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型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规范。

(六)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新教师或缺乏或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专家教师都关心那些他们认为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而新教师对课的评价却不同:有的分析课的特点,有的对课的成功作了大量的评估,有的关注自己授课时的有效性。

11、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①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上,要由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空上,要由封闭走向开放; ③ 在知识结构上,要由平面知识向立体知识发展;

④ 在教学方式上,要由教师单向传授式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⑤ 在课程观上,教师要由课程任务的执行者向课程实践开发者发展; ⑥ 在教学技术上,要由传统型向现代信息型发展。

1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效途径)

① 教学实践与反思;②专题自学与应用;③进修培训与实践; ④ 课题研究与总结;⑤专业合作与师生互动

13、行动研究(重要)P327 含义: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境所做的一种反思性研究 特点:P328 ① 教学而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② 教学的研究,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教学中研究,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角边学边研究。 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的起点是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而不是理论的产出。

行动研究的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有助于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

开展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P330 ① 更新教育理念②提高问题意识③培养合作精神④发展反思能力 行动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① 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 ② 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③行动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

2.化学教学论的发展简史:

①成形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 ②充实发展期:从20世纪30年代(标志) (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3)、化学学科的注重 (4)、化学师资的改进(5)、化学设备的充实 ③新的关键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3.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①化学教学论是一门边缘学科②综合性强③实践性强。化学教学论的课程任务:是为了改进和完善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初步形成正确的化学教育思想和化学观念。具备基本的教学、教研能力,成为比较有市场竞争能力、有持续发展潜质的优秀化学教师。 5.主要应解决两大类问题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化学课程中的问题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析 6.当前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的六会:

会备课会写教案会做课件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8.科学素养的含义: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6.新课程基本理念 (1)科学素养 (2)科学世界观

(3)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4)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5)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6)学习方式的转变 (7)科学探究

(8)多样化课程模块

(9)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10)教师反思

3.对高中学科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要合理使用教材、研究教材

2).要充分突出新教材中大大强化了的学生活动探究: 3).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4).要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做好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教学的过渡 6).组织实施高中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

推荐第5篇:教学论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王林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曲阜273100) 摘 要: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新时期四个发展阶段。反观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今后对学科性质应有科学的表述,要进一步夯实和深化理论基础,应加强课程研究,重构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加强实证研究。 关键词: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回顾;反思

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基本历程 1.1萌芽阶段(1904—1949) 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推行癸卯学制,在全国“小学堂”和“中学堂”都开设了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正式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程的开端。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的法子联络”,应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地理教学法的名称正式确立。怎样从“地理教授法”向“地理教学法”转变的研究不断增加,有葛绥成的《地理教学法》(中华书局,1932)、刘虎如的《小学地理科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34)、褚绍唐的《地理教学法》(中华书局,1935)、田世英的《中学地理新教法》(商务印书馆,1943)等。这些著作大大促进了当时我国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萌芽阶段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以地理教授法的名称出现,继之称地理教学法。其研究内容由“地理教授法”向“地理教学法”转变的过程,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表明这一时期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向跨出了关键的一步。[1] 1.2形成阶段(1950—20世纪8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继续沿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理教育界引进了许多苏联版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如库拉左夫的《地理教学法》(正风出版社,1953)、鲍格达诺娃的《小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毕比克的《中学世界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巴郎斯基的《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等。这些地理教学法著作都对我国的中小学地理教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由于有些人对“地理教学法”这一学科名称片面理解,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不够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遂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2]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随着地理教育事业的振兴,地理教学法的研究也日趋繁荣。198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院校《中学地理教学法教学大纲》,各种版本的地理教学法著作纷纷出版,如褚亚平等编著的《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曹琦主编的《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等。这些著作极大地促进了地理教学法学科和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至此,我国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已初步形成。因为此时的地理教

1 学法研究内容已由地理教学方法扩展到教学目的、课程与教材、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外活动等,研究视野大大拓展,初步构建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框架体系,同时,研究层次由教学经验总结提升到理论探索。

1.3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01) 1992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国文科、理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研讨会,会议对大学本科设立各科“学科教学论”达成了共识。1999年华东师大陈澄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地理教学论》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地理教学论”出现,标志着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已走向成熟。在此以后,相继出版了:杨新主编的《地理教学论》(湖南师大出版社,2000),卞鸿翔、李晴编著的《地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这些《地理教学论》著作在吸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地理教学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继承与创新,构建了地理教学论新体系,在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成熟阶段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由地理教学论取代了地理教学法。“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法”相比,其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框架体系、研究层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推进和发展。从“地理教学法”到“地理教学论”,是我国地理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极大提升和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巨大飞跃,也是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1.4发展新阶段(2002—现在)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给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要求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直面基础地理教育实践,针对地理新课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近年来,白文新、袁书琪主编的《地理教学论》(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胡良民等编著的《地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5),李家清主编的《新理念地理教学论》(北大出版社,2009)等著作相继出版,这些著作既涉及了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也解读了经典地理教学理论,传承了成熟地理教学实践经验。

20世纪末,我国许多教育家主张整合课程论与教学论,使其达到一致。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在确定教育类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时,把各学科的课程论、教学论(或称学科教育学),都纳入到“课程与教学论”中,把各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地理、生物等)作为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2003年华东师大夏志芳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出现,标志着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新阶段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由地理教学论更名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其研究视野比较开阔,研究体系日臻完善,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研究层次向纵深发展,在帮助和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纵观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曲折发展过程。

2对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反思 2.1对学科性质应有科学的表述

当前的许多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著作已经对“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有科学的认 2 识,强调在理论性和实践性两方面不可偏废,认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理论学科”。但这种表述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学科性质分类。科学的学科性质表述,应该既体现对地理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概括,又体现理论指导下积极有效地解决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还应明确界定学科性质的归属。所以,笔者认为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表述为“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比较恰当。

2.2要进一步夯实和深化理论基础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理论基础非常宽广,涉及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传播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但研究者从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的角度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较多,而从系统科学、传播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美学、艺术学等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甚至有的还未涉及,造成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就要求我们今后应拓展研究视野,加强对这些学科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关系的研究,以夯实其理论基础。

2.3应加强课程研究

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名称可以看出,它既重视对地理课程的研究,又重视对地理教学的研究。但纵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已经发表的论文和已经出版的著作,可以发现,人们的研究视野和重点集中于地理教学,对地理课程涉及甚少。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师应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这就要求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应深刻反思传统的学科内容,加强地理课程研究,重新构建一套新型的学科知识体系。在这个新体系中,至少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包括地理课程含义、结构、功能、目标、内容和资源;地理课程发展,包括国内、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地理课程改革,包括地理课程改革背景、目标、新课程基本结构;地理课程设计;地方与校本地理课程开发;地理教材基础知识;地理教材发展,包括国内、国外中学地理教材发展;地理教材分析与运用;地理教材设计;地理教材编写等。

2.4应重构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当前,应以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为指导,归纳总结不同版本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著作的理论体系,借鉴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结合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际,重新构建一套全面科学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结构应包括四个方面:绪论;基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绪论包括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内容体系等;基本理论由地理课程论、地理教学目的论、地理教学方法论、地理教学媒体论、地理教师论、地理学习论和地理教学环境论等七方面内容构成;教学实践含地理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实施、地理活动教学实施、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指导等六部分内容;地理教学科研包括地理教学科研的意义、内容、方法、论文的撰写、课题的申请、著作的编写等。

2.5应加强实证研究

3 目前,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侧重于文献法、理论演绎法和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实证的方法运用的很少。其结果是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要么平移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点缀一些地理学科的实例,使得研究结果理论性太强,空泛有余,特色不足,缺乏实践操作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地理教育界应切忌照搬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而应针对地理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加强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实证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

3结束语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回顾和研究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进程,总结反省其缺失,展望其未来走向,对于推进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深入发展,在指导和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第6篇:教学论

下定义采用“种概念+属差”教学: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基本含义: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基本内涵)2教学是追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基本价值规定)3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特殊的教育活动4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师:1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2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内容的特点:1是师生活动的客体2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3经过了教育化的加工处理4具有教育价值。形式教育理论:教学是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和成长的过程;主知主义:教学是知识授受和观念运动的过程,是习得间接经验的过程;行为主义:教学是个体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人本主义:教学是人性的表达和自我实现。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实践说、交往说,提供了观察教学本质的基本纬度:过程、功能、关系。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现代教学萌芽的两个端点。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运动,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20世纪以来现代教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我国现代教学体系的创建和发展:1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2中国教育传统的沿袭和扬弃3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创新。教学论:1是一门科学2一门课程3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耕作不休的思想园地。教学论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1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2教学论研究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3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1事实问题主要指有关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发展过程等客观问题2价值问题主要是指教学的目的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问题3技术(策略、方法)问题主要是指有关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古代中国教学思想观:1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观2以人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3学思行结合的知行观。古代中国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道成而上,艺成而下,重道(知识)轻器(艺)轻自然斥技艺。近代教学思想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1人文主义思潮2自然主义思潮3注重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思维的思潮。近代教学思想的特征:1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尊重人的天性,关注儿童的自然发展(卢俊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观,自然指儿童的自然禀赋及发展的自然进程,把孩子看作孩子,成为“儿童中心论”“发现法”的渊源2寻求教学理论的科学基础(夸美纽斯以唯实主义为基础建立教学论,提出直观性原则,论证了感觉经验与教学的关系“教育适应自然”;赫尔巴特以观念心理学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理论)统觉过程:新观念被旧观念同化或吸收的过程,即学生在旧有观念的基础上,接受新观念的过程。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合(想)、系统、方法。斯宾塞主张学校必须把新兴的自然科学作为教学科目,人类必学课程: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护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须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最早出现1889年英国雷迪在艾伯茨霍姆开办的新学校,特点:重视儿童实际活动、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反对单纯地学习书本。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帕克的教育改革和杜威开办实验学校。帕克儿童中心论第一人不,昆西制度(方法)杜威学校的基本特征:检验他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而提出的一些教育假设。杜威的教育教学思想:1教育哲学观(经验自然主义:认为实际经验的过程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新教育哲学信奉某种经验的和实验的哲学,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2儿童观(儿童是起点、中心、目的)3知识观和经验课程观(教育即是经验的改造、改组)4做中学的学习观(儿童主要是通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活动的特征有能动的、社会性的、身心统一的、探究性的活动)杜威思维五步法:1疑难的情境,处于困惑、迷乱、怀疑的态度。2确定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3通过观察和其他心智活动以及搜集事实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5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20世纪我国教学论发展饿的主要阶段:1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准备时期2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开创时期3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转折期4教学论现代化的发展时期。主要特征:1教学论从传统走向现代2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基本趋势(1)东西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方法兼容并蓄取向(2)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科学化取向与人文化取向是近代以来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且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3)多样个性与共性的同意

“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简评:

分析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学习的概念:学生的学习是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按照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是一种自我建构和生成的经验习得活动。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学习的要素:学习者,刺激情景或刺激,记忆,反应。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智力技能由到简单到复杂: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知识学习的过程:选择阶段、领会阶段、保持阶段、应用阶段。技能学习的过程:定向、分解、定位、熟练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力学习比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更为重要。加涅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问题的呈现2学习者明确问题,或区别出情景的本质特征3学习者形成可被用于解决问题的假设4试图验证假设或后续假设直至学习者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美国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学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会学则要求学生去主动猎取,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对已学知识具备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学会的着眼点往往只是获取现时的知识,而会学则是更多的瞄准未知的知识。学会学习:1广义的,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体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2学生的学会学习,学生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自主、自觉地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及学习技术3狭义的,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学会学习含义的理解:1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2是和终身学习的概念相联系3学会学习既重视学习者非智力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4强调学会认知5重视潜能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重视自我评价意识的形成7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8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做人、生存、关心、做事、发展的根本途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人才。

新世纪合格人才必须具备基本品质:1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2充分发展的优良个性。

个性发展: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的把人的差异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如何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自主创新学习的特性:1自主性2能动3创造。 终身教育思想是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 什么是终身学习:

会学习的学生:能够主动地激发自己学习的动机,开发丰富的教育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利用有效的学习手段,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将之付诸实施,并监控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案进行调节,同时使自己的学习富于创造性的学生。如何学会学习:1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和自我的重新定位2以“研究性学习”为探索“会学习的学生”培养的主要模式3开发有效的培养“会学习学生”的教学策略4确立有利于“会学习的学生”培养的教育教学评价观。学习策略:学习者根据学校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到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揭示学习中各种变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元认知:对认知的认识,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体验。学习策略的训练步骤:1激活与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动机状态2分析学习情境3选择学校方法,制定学习计划4执行学习计划,实际地使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5维持、更改已选用的学习计划、方法6总结性的评价选用的学习方法所达到的效果,作为反馈。学习方法指导: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的运用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制定学习计划2学会阅读3学会观察4学会记忆5学会独立思考6学习程序指导。如何学习方法指导过程:1了解学情2制定计划3实施指导4反馈控制。研究性学习: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研究性学习操作程序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能学、会学,具体教学程序为先学后教。合作学习: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优缺点:

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教学目标的特点:1预期性2生成3整体4可操作、可测量性。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3评价4聚合功能。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1知识本位2社会3人本位。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巴班斯基把教学目标分为:教养、教育、发展目标。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也是教学目标分类:1抽象符号学习2概念3命题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社会需要。教学目标设计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2整体3可行4可操作5阶段。 一般步骤:1细化、具体化目标2分析、确定任务3寻找教学起点。教学目标制定的误区:1把教学目标等同于学习内容2教学目标含糊、不明确3教学目标单

一、不全面4教学目标缺乏启发、引导性5教学目标忽视了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现实的生成和开展教学过程,也是教学活动合目的合规律地现实的建构、生成开展的过程,更是教学质量实现的形成过程。教学内部关系的主要类型:1教学关系(人与人、己、物、物与物)2师生关系(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学论)教与学矛盾的主要表现:

教学功能的一般特点:通过教学主体主观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行动的积极性的差异表现出来。教学存在的根本原因:1人的发展需要2文化发展需要。教学过程基本职能:促进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基本功能:1传承知识2培育能力3涵养品性4助长生命。王策三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确实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任务、内容和整体活动,或是对世界的反映。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主要对象,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事实、观念、概念、原理、问题。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教科书;教学内容的主要形态是书本知识,是根据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从人类千百年认识成果中精选的特殊的知识系统。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1决定每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小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2反映社会科学文化水平3制约于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功能:1为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传承人类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特性:1预成性2与学生的相关性3基础性4先进性。课程计划:(某级某类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计划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订的纲要性文件。教科书的编写条件:1具有科学思想性2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3理论联系实际4具有可读性5阐述要有启发性6具有弹性7配套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预成与生成的关系:1教学内容是预成的2教学内容不可预先设定。教材活化的目的:1将教材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接2要将教材内容所没有明示的内容呈现出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1统一的国家教程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只保证统一的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而多样化的课程目标,则要由学校来实现2开发课程资源是统一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具体化的需要,也是主动将学科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相结合的需要。开发高质量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1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过程的关系(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总是先于它而进行的,但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总是基于对教学过程的一般思考的。

人的行为是文化行为:1文化直接塑造着人类行为2文化通过需要介入人的行为。教学行为的特性:1价值的外在决定性2目标的外部决定性,具有浓厚的工具色彩3主客体之间是不对等的关系4具有意识性,但其水平因人而异5负载的信息十分特殊。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的核心和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也是教学系统中最具能动性的部分。教学行为的基本特性:1目的性2序列性3个体性。陈述行为:知识丰富的人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的形成性谈话,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手段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判定有效教学行为的标准:1是高效率的教学行为2是有效益的行为3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为.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1具有时代性2具有文化性3具有情境性4具有整体性5功能具有多样性6结果具有相对性.。论述~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组织形式: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个别教学制: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人数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基本特点:1教学人员安排上,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2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3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优越性:有效的扩大了教育规模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局限: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2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的发展3以课基本活动单位,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克伯屈是设计教学法之父,他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内用不同的教材分别对不同年级学生教学,通常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代教学组织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2综合化3个别化。

教学媒体:被用于教学场景,承载、传递和控制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并介入教与学过程当中的时候。分类:视觉、听觉、视听、交互;软硬件。

历史发展:1语言媒体的使用2文字体系的诞生3印刷书籍及教具运用于教育4电子技术媒体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使用计算机交互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系统。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1按照学习者容易接纳的方式呈现材料2不受教师的统一控制来传送材料3使学习者调动不同感官体验材料4为学习者提供关于学科内容的重复的经验5以生动的形式引起并保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注意6提供激发学习者朝向学习目标努力的动机7超越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无法体验到的信息和知识。关于虚拟真实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课程教学领域中的变化:1学习环境的变化(1鼓励好奇、创新与团队合作2支持教育的学徒式模式3减少了对学生的胁迫4获得更多的信息5增进了学生对学科的主权意识6建立了与外界人与物更多的联系)2学习方式的变化:(1新的教学形态出现,个别制以及智能分布的学习共同体2自主学习成为可能3学习时空的革命,终身学习成为21世纪教育的定位)

泰勒课程原理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的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什么2为了达到这些教育目标所能提供的教育经验是什么3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被有效地组织起来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被得以实现。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的测量、分析、整理和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1泰勒模式2cipp3差别4外貌5回应模式。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其他方法:1等级评定2表现性评价(强调的是做,而不只是知道;其中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成长记录袋:学生作品的系统收集,不断更新以反映个人成就和技艺的进步。

使用步骤:1明确使用目的2为成长记录袋内容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提供指导3明确学习在选择内容和自我评价中的作用4确定评价标准5在教学和交流中使用成长记录袋。

一个好教师必备的素质:1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并有使这一关系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的能力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3明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4最大程度地利用有关资源的能力5适应新情况的自我判断能力。

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1教师自评2学生评价3家长评价4同行评价5观察和座谈。

教学研究: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教学研究的复杂性分研究对象和过程,创造性分问题、角度、方法和效果。教学研究的主体:

搞教学研究的研究群体:广大教师、研究员、教学研究工作者。教师成为研究主体的必然:1教师主体回归2专业化发展3教学改革。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消极认识:1无需论2无用论3无暇论4无能论。教师成为教学研究主体的策略:1学习(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融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发展自身经验的过程)2反思3合作4理解。作为教师的反思:1撰写教学日记2建立档案袋3对话4阅读。教学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2校本研究(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方法)3叙事研究4案例研究(环节为撰写、搜集、使用、反思)对现代教学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现代教学主体性的基本思想:1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教学,它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其活动领域2教学所要构建的主体性结构3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结构上有特殊性4教学的主体应具有独特性。现代教学多样性:1教学目标多样化2课程设置综合化3教学方法多样化4教师形式丰富化。现代教学论发展趋势:1现代与传统承接2人文与科学的融合3分化与综合的演进4教学与课程的整合5理论与实证的结合6借鉴与创新的统一。现代教学论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

推荐第7篇:教学论

一、在音乐学习中,音乐技能的掌握重不重要,为什么?设计一堂口风琴初学者的训练课,你会怎么做?

答:

(一)音乐技能的掌握重不重要

重要。因为学校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同时也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在一堂音乐课中如果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技能,才能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审美的情感,学习音乐知识。一个教师如果具备较全面的音乐技能,才可以将一堂音乐课上得生动有趣。比如我们给小学生上一堂音乐课,教师不能只注重教唱,在学习歌唱的同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舞蹈动作,或者乐器的表演。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具备音乐技能,才可以将一堂音乐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在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基础上,在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参与的音乐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多少都是必要的,它是一个人音乐文化素养的体现,也能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一个基础,为学生持续的喜爱音乐,提供一个平台。随着国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掌握“音乐技能”将越发显得重要。

(二)口风琴初学教学设计

1.简单的介绍口风琴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的名称。2.介绍口风琴的演奏姿势是怎么样的。

比如演奏时的姿势(包括桌式演奏姿势和立式演奏姿势),手型在键盘上的姿势。

3.介绍口风琴的基本手法。

包括指法的称呼、指法的安排(简单介绍有什么指法有顺指法、跨指法、扩指法、指法缩、同音换指法,延长音换指法)。 4.口风琴的吹奏呼吸法

介绍口风琴是用嘴巴吹出来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所以必须要用正确的呼吸法才能完美的演奏。气息要控制好,吹奏是要均匀的吐出气。介绍用腹式呼吸法吹奏口风琴,注意吐气的时候不要太快的把气都吐完,演奏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楚乐谱上的换气记号。 5.进行口风琴的基础训练

先进行长音吹奏的练习,注意吹奏的时候要音要直,干净,每一个音换一次气,通过这项练习,达到掌握腹式换气法的技巧。再练习音量的强弱,注意气息要平稳,音乐的音准要注意,进一步完善呼吸技巧。再进行短音的练习,相信长音的练习之后,短音的练习会更加的好掌握。

以上教学的设计思路是因为,一些乐器的初学者都是先从姿势、指法、手型开始教学的,只不过学习口风琴多了一步吹奏的过程,所以吹奏技巧在学习口风琴中还是比较的重要的。

二、你认为音乐对人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假设你为自己将来的孩子从0-18岁设计一套音乐学习的方案,你会怎么去设计?

答:

(一)音乐对人的作用:

1.音乐教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2.音乐教育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音乐教育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4.音乐艺术以其听觉特征刺激人的感官,促使人的感官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的生理平衡。

从目前社会上人材的培养来看,音乐尚有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来锻炼人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的发展,五官四肢灵敏协调反应迅速、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的增强,在熟练迁移、触类旁通的作用下,使音乐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着促进功能。

(二)0—18岁设计一套音乐学习的方案 1.0—5岁学前音乐培养:

刚刚出生的孩子对声音是非常敏感的,不能听太多吵杂的音乐,这时候的孩子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色和音高,所以应该多提供孩子这些方面的乐器,可以给孩子唱一些摇篮曲,短小的音乐片段,都能使孩子对音乐有兴趣和进一步的认识。在孩子长大一点可以说话的时候,他们就特别喜欢说话唱歌,对各种发出来的声音特别的专注,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歌唱一些较小的儿童歌曲,做一些他们自己喜欢做的动作。

4、5岁的时候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很快,在这个时候他们喜欢朗诵一些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开始懂得歌词和诗歌中文字的意思。这个时候孩子的音域得到了一些扩展,他们对旋律会比较的敏感,比如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在钢琴上弹出旋律进行的方向,让孩子用动作进行反应,开阔他们的想象力。5岁左右都可以比较准确的将自己的动作和音乐的节奏结合到一起,这时候的小孩子比较的多动,可以多放一些节奏比较强音乐,让孩子跟着节奏律动身体。快的和慢的都可以让孩子们听,并且想象出好看的动作。这个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学习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可以加强孩子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2.6—12岁学龄初期儿童音乐培养:

小学期间的儿童,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对于之前的记忆要好的很多,可以简单的让他们记一些短小的旋律,让他们叙述出来,加强他们记忆能力。让孩子们学会聆听音乐,想象音乐中的一些场景,让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音乐当中说了些什么,或者听音乐他们想到了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听音乐做一些跟音乐符合的动作,这样可以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以扩展他们的创新想象力。在孩子四到六年级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有着对新的音乐个性特点,大部分的孩子喜欢追求流行音乐,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在孩子音乐个性形成的黄金时期,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争取的音乐审美个性。从小学习乐器的孩子,可以加强孩子在乐器方面的学习,了解古典浪漫与现在音乐的差别和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对听不同的音乐要有不同的感受。

3.12—15岁少年时期音乐培养: 少年时期的音乐感知、知觉能力都比小学的时候要更强。随着音乐知识的积累与经验,孩子对音乐乐曲的感知之间透彻,理解更加深刻,把握逐渐全面。对于音乐方面,这时候的孩子会比小学时期更加追求流行音乐,他们对音乐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他们不太过于追求流行音乐,太过于的去模仿流行明星,家长是不需要去阻止他们的。音乐这种东西是相互通学的,古典浪漫和流行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学到东西都是好的。孩子在小时候学的乐器不能在这个时期放弃,学一样乐器就要一直学下去,只不过学的过程要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曲子。 4.15—18岁青少年时期音乐培养:

青少年时期,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的加强,他们主观意识更强烈,基本上有些事情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处理方式。对于音乐,孩子的心中都会有崇拜的音乐明星,这段时间过,他们是不会像少年时期时候一样盲目追求自己心中的明星,想法相对更加的成熟一点,会跟父母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对音乐往往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个时候家长只要提醒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去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就可以了,只要是对音乐好的想法或者是理解,作为家长都是应该支持的。对于我来说,我是学习钢琴的,我不会刻意的让孩子一定要走音乐的道路,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把音乐当做陶冶情操,但是小时候学习的乐器是不能忘记的,时不时在有时间的时候还是要练习一下,这样在以后相对于没有特长的人来说会是一门比较好的手艺。

三、请你搜索关于美国和日本的音乐教育资料,谈谈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说说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借鉴意义

答:

(一)美国综合音乐教学法鼓励学生就自己对音乐的综合理解和认识做出判断,并积极参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从而获得音乐分析与创作的能力及经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教学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一理念从根本上否定了课堂上那种强行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强调教师是站在一个开发者与引导者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同时要激发他们对未知的好奇与热情。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演出与指挥和创造能力。这种创造既可以是即兴创作,也可以是有计划的创作,但学生们的创作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实践与创新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延伸、归纳、综合。

美育的核心则是艺术教育。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而音乐则是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人的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美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的核心是才能教育。铃木强调:才能教育并不意味着天才教育,提出才能教育的初衷是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儿童的后天教育,开发儿童的潜在才能。铃木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认为儿童学习音乐也需要创设一个类似母语学习的环境,借助爱的力量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并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这种教学理念带给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有如下启发:

1.教师在器乐课的备课时,要准备充分的音乐欣赏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反复播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还可以使学生熟悉所要学习的曲目,对它的形式内容和表现特点有较清晰的理解,让他们在技术要领上得以启发的同时消除对器乐学习的陌生感。 2.教师与学生同步陪练。铃木强调:模仿、强化和重复练习的方法是学习器乐的基本手段,在模仿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器乐的演奏。而老师的同步陪练可以始终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符合演奏要求的声音范本。

3.创造公开演出的机会。教师可以与家长配合,例如:成立演出小组,定期举行“亲子音乐会”,请家长参与、观看演出实践。演出的地点既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校外。因为演出与课堂练习的性质不同,在准备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空前提高并自觉地进行高强度的练习,还会对自己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短期内音乐技能的提升,还可以形成学生、教师、家长间的良好互动,让整个教学活动充满“爱的力量”,创造出一种“爱的环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音乐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还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上两种种音乐教学法是美国与日本所采用方法的代表,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并且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当从中汲取精华,,并利用它们弥补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推荐第8篇:教学论

教学论:人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的规律和艺术技巧的认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的规律和艺术

学科性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

理论体系:

1、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

2、思政学科的基本课程

3、思政学科的教学过程

4、思政学科的教学方法

5、思政学科的艺术

6、思政学科的学的方法

7、思政学科的教学评价

8、思政学科的教师

9、思政学科学生

10、思政学科教学实习

思政学科的教学形式:

1、理论讲授形式

2、教育观察形式

3、教育调查研究

4、教学训练

5、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的非常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功能,如导入功能、结尾技能,在训练每种技能时,对每种技能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 思政学科的性质(德育性质):

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古代宣传道德、政治方面,阶级观念,维护封建统治 2,从内容的角度看:(1)知识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好其他社会科学知识教育(2)做人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观点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3,从学科特点的角度看:具有阶级性、具有德育的主导性、具有理论教育性。

4,从教育的途经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的地方,因而对学生实施德育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方面。 思政学科的功能:

一、导向性功能( 定义:思政学科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学生的某种性质的引导。) 表现:

1、目标导向:指思政学科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中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的发展倾向向教师预设的目标进行引导,并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2、价值导向:指通过思政学科的教育,把教育内容向有用性的意义性的方向引导。

3、行为导向:指通过它的教学对中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某种倾向性,使其行为具有某种积极意义。

二、规范性功能:

1、对政治方面的规范

2、对思想观念的规范

3、对道德行为的规范

三、个性化功能:

1、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

2、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建构作用

3、个性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 思政学科的基本范畴:

一、教师与学生

1、教育者:指经过专门的训练,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一定教育能力,能对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品质培养的教师。

2、受教育者:指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培养的对象,即各类中学生。

二、教育与教学

三、内化与外化

1、内化: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范畴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环节:兴趣、注意、认知、吸纳

2、外化: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理论与实践

课程的本质:经验、认识、活动 新课程的本质:1课程目标追求全面性2课程结构更强调均衡性、综合性3课程内容的整合性4体验性 新课改的目标:

1、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教学价值观

2、在课程结构方面,体现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倾向

3、在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

4、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

5、在评价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述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

6、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

新课标的性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1、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课改设计思路:

1、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

2、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

3、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思政学科的教学准备:

一、备教材要求:

1、基于并高于教材

2、处理好教材教参的关系

3、处理好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分析教材的内容与方法:

1、阅读,把握结构

2、具体分析

3、综合归纳

4、选学与教科内容相关的资料

5、恰当处理好教材

二,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学期教

学计划

5,要具有教育性 6,要有情感性 7,要有适教案内容:教案的一般说明、教学日程、板应性 8,要有艺术性 9,要与其他方法并用 书设计、教学后记

思政学科提问的基本要求:提问要具有目的三,研究学生的内容:

1、知识基础

2、了解性;启发性;问题人必须能够深入学生的实学生的生活经验

3、思想方面

4、心理特征 际;问题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提问要面对教案内容:

1、教案的一般说明

2、教学日程全体学生;提问时老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气温

3、板书设计

4、教学后记 结束后,教师要认证做好总结 教案格式:文字表述、列表

思政学科提问的功能(作用):可以集中学生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是教的听课注意力;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等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主动性;可以培养整理问题的能力,用已有要素: ①理论依据 ②教学目标 ③操作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 ④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⑤教学评价 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提案例式教学

高自信心

含义:是指通过选取恰当的人物事件来作为1.教学评价: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形成对良好据教学目标及其标准,利用科学的,可行的的德行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 方法和技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特点(优点):

上的判断和评估.

①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2.教学评价的分类: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②能比较容易产生效果

价 终结性评价

③能够比较有效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诊断性评价:是为辨别和寻找造成学生遇④成本比较低 到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和了解学生在认识,体验式教学

情意和能力方面的水平,情况而进行的评估.含义:是指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并在亲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历过程中体验知识与情感,最后创造性的构的系统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建出知识与德行(特点是强调亲历过程) 它是在学习形成阶段进行的掌握学习情况的情景式教学

一种措施.

含义: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给学生学习做一个结是学生在该情感中感受冲突做出选择,体验论.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评定成绩和评定教学情感,解决问题,进而形成知识与品德的一情况,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种教学模式。

区别出优劣,分别出等级.

四个层面:①可体验情景②可再现情景③可3.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借用情景④可想象情景 评价功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合作式教学模式

评价内容过多注重智育.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

把笔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分步骤:确定学习任务;划分小组;评价机制;小数.

组研究讨论;汇总提炼成果 由于评价主体错位,使学生处于被动地辩论式教学 位.

特点(优点):自主性 合作性 深刻性 互动性 4.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一,总的方法

评价内容综合化 启发式教学:孔子第一次提出 评价方法多样化 二,一般教学方法

评价主体多元化

①讲授法:借助语言,系统传授

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

a讲述法: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系统性 5.评价指标多元化:基础知识评价;基本技能b讲解法:针对原理理论,用专业性术语分析评价;思想品德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解释

能力发展水平评价。

c讲读法:讲授和朗读相结合,是和学生双向6.学生的学习评价形式::学生自我评价交流的方法

:学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d讲演法:深度深

②谈话法:一种由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教师的教学评价形式::教师自我评价 ; 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教师的提问,以获得知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互评;;的方法。

领导评价;:家长评价

优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双向互7.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研讨评价法 动

专题作业评价法:1选题2收集资料过程3调③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查,研究4调查报告,研究文章的撰写5作得问题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业评价观察评价法1一般系统观察2集研究,取长补短,达到掌握并深入理解知识中观察知行综合评价法。

的教学方法。

8.听课的要点:1看教者的理论修养2,看教优点:使学生动脑思考,开口争辩,增强学者的教学智能3,看教学效果4,看教者的教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语言的能力。学修养和教学技能。

④演示法:教师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表9.听课的原则:1,客观公平原则2,科学性演或只是通过现代化手段是学生获得科学知原则3,重点性原则4,理解性原则5,整体识的教学方法。

性原则

优点:帮学生获得鲜明直观形象,引起学习10.听课的标准:教学目标:1全面性2兴趣。 明确性3适度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四>教学结构教学素养教学效果 含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德智体全面发11.考试的方式:笔试,口试。笔试分为开卷展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和闭卷两种。

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学和教育活动的统一。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本质:

作用:造就人才的作用:教育过程中的组织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活动 和领导作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2,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用

教学原则

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1,方向性原则

性;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教师职业具有奉2,授业与传到相结合原则 献型;教师职业的育人性;教师劳动效果滞3,从实际出发

后性和深远性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1、理5,师生民主合作

论武装作用

2、政治导向作用

3、能力培养作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4、道德规范作用

5、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7,创新性原则

6、心理素质优化作用

7、审美情操陶冶作用8,以鼓励为主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具有六方面素质:思课堂教学(主要教学):分为综合课和单课 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课堂教学的环节: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导入质、身体素质、外在素质 新课 学习新课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课外活动方式:报告会,写小论文,参观思想素质。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2:访问,社会调查 具备积极的人生观。3:具备与素质教育、市讲授法

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点 含义:是教师以口头语言作为主要的手段向政治素质 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表达情感,完成道德素质

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1,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要有敬功能(作用):

业精神。其次,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1,短时间内有利于学生获得大量信息知识 2,热爱学生。首先,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2,有利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础。其次,爱是沟通教与学的渠道。再次,3,有利于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

爱是受教育者的一种基本需要。最后,师爱4,讲授法是其他一切一切教学方法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局限性:

3,严格要求学生.。

①一刀切,做不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4,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②从本质上,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交流 5,团结协作,互尊互助

③从学习上讲,接受性学习,被动的学习,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

1、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主动性不能体现,过分依赖老师,主动思考

2、相关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4、心理意识薄弱

科学知识。

④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适用范围:

政治教师的智能1观察能力2思维能力31,比较抽象的原理概念时用讲授法 创新能力。

2,讲授述一些材料案例时也适用

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升华主题时用 1,教学能力(1)教学准备能力(2)优化教4,在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时用 学能力。第一,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第二,基本要求:

优化教学内容的能力。第三,优化教学过程1,备课(需要教师课前准备) 2,讲授要具的能力。

有科学性 3,,要具有系统性 4,要具有启发

2、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1)调动学生学习性 动力的能力。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2)调节学生学习的维持系统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能力。第

一、制定学习计划。

二、课前预习。

三、课堂专心学习。

四、课后及时复习。

五、认真完成作业。

六、自习要保持安静。

七、坚持写日记。第八,课外学习。 组织管理能力

表达能力(1)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语言要标准化。第二,语言有条理。第三,语言要简明精炼。第四,语言的声调要有节奏有变化。第五,语言要有知识性。(2)板书表达能力(3)体态语表达能力。第一,用来组织教学。第二,用来增进师生感情。第三,用来突出教学重点。第四,激活学习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1)用政治理论育人。(2)进行品德能力教育(3)结合当代中学生思想特点进行教育。

交往能力。第一,产生合力。第二,联络情感。第三,交流信息。第四,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教育科研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特点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思维过程中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有效地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1)【心理素质】

1、有成熟的性格

2、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

3、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A端正对挫折的态度B、排除悲伤的心理情绪。(2)【身体素质】。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政治教师的外在素质,主要指政治教师的风度和仪表行为。 (1)政治教师风度。

1、礼貌待人

2、语言要文明

3、举止从容适度。(2)政治教师的仪表行为。

教学论: 人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的规律和艺术技巧的认识。

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如“导读技能”、“结尾技能”等。在训练每种技能时,对每种技能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

案例式教学模式:通过选取恰当的人物、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形成良好德性认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包括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等问题。

课堂组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调节控制、反馈和强化措施来不断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简述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的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的学科;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有机统一的学科。 简述案例式教学的特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易产生效果;符合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成本低。 简述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中链锁式结构的组成部分,或课堂教学过程的步骤,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有如下几个基本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

简述课堂提问的阶段:第一,问题设计阶段,第二,问题提出阶段,第三,诱导答问阶段,第四,总结评价阶段。

课堂组织的类型有哪些:根据课堂教学基本行为分为:管理型课堂组织,诱导性课堂组织。根据课堂教学的阶段分为:预备阶段的课堂组织,起始阶段的课堂组织,新授课阶段的课堂组织,总结阶段的课堂组织。

推荐第9篇:教学论

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艺术

摘要:新课程强调一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之适应,特别是新课的引入,不要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教师以其出人意料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课堂导入艺术做一下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完事开头难,一堂好课也是这样。教师走进教师,站在讲台上,首先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开场白”,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启动思维,是他们对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里所说的“开场白”就是导入语。导入语是在一堂课开始之时教师导入新的教学情境的一段话,是在教学过程开始之时教师就有关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运用教法等向学生做出必要交代。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可以说,高超的导课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1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与要求

1.1意义

导入艺术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它包括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是开始新的学科、新的教学单元、还是一节新课,甚至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都必须发挥良好的导入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立统摄全篇、辉映全堂的情景,对正课堂定出基调,使学生感到新的教学内容充满了无穷的趣味,具有引人入胜的奥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打开学生心扉,为下一步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活跃起来、课堂心理气氛达到高潮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良好的导入艺术是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但它是基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及教学理解努力的通盘考虑,熔铸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智慧和修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否则,教学过程导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然使学生在高度抽象的知识面前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上一堂好课犹如写一篇文章,要求有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效果。导入艺术功能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一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它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学生能部分了解,但又不能完全了解,而且又渴望了解,即成为最近发展区。因此,问题情境的产生是具有新异性的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具体的说,导入艺术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与产生学习动机的内强化功能;

2、提高发展、发现为主要途径的为强化功能;

3、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工作;

4、使学生对新课题倍加关注。

1.2要求

数学教学的导入要求符合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具体到抽象,有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即要富有启发性,又要具有思想性;即要有风趣引人入胜,又要有科学性,严谨性。

2导入的作用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应用于上课之始,或应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灵活运用,万万不可千佛一面。时下,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课堂上要求老师少讲、学生多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观点及倡导,其良苦用心及目的,无非就是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少讲,而其在课外下的功夫却不少,因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得精心畴划。其中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正确理解“导入”的新义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历来为数学教师所重视。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到现代的数学课堂教学,从普通教师上的数学课到名师上的数学课,都得研究课堂上怎样去“导入”。但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数学课堂导入与传统的相比较,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课堂汲取了传统之精华,在继承上有改革、有发展。传统的数学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提问式的“导入”,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教师一步一步提问,学生一步一步回答,逐渐提示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提问式的导入,突出了教师的教,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现代的数学课堂中的引导,以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为基点,强调通过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所以,传统的数学课中的提问式“导入”,与《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引导者”的“引导”,是不在同一层意义上的,“导入”≠“提问”。提问与导入,两者在具有引导作用时,在时机上不同。新课程的“引导”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视学生“学”的情况施“导”。作为体现现代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师的“引导”,是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疑难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惑的症结,可通过相应的提问,让学生在答案中茅塞顿开。也可以在学生“说不上来”“一时想不明白”时,教师顺着学生话头用一个词一句话来点拔、提示。而把提问作为引导方法,通常是不管学生“会与不会”、“理不理解”、“能力状况

能不能及”都先用提问方式来设计“引导”,让学生跟着老师预设的教学思路来被动地进行学习活动。提问与引导在方式上不同。现代数学课中的引导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提问,可以是用其它表述形式的语言,或用肢体、动作、表情,或用板书、演示、多媒体等方式手段来启示学生进行持续的思维。而传统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问就只是教师问学生答,通过问答来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其指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作用与范围,远不如《数学课程标准》中“引导”之义广泛。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应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经历探求数学的过程,共同经历实践创新的活动过程,而不是教师作记者式提问,让学生进行着“答记者问”。因此,教师要当好“引导者”,必须要了解学生,要仔细观察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困惑,随时灵活地作出相应的引导。

4预见学生可能之“思”,预设导入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首先是要有一篇好的教案,这个好教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虽然教师在课堂中按教案施教时会与预设的教案有偏差,但总的教学思路、方向的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但是教案的设计中,无论安排学生用什么方式的进行学习,每个环节的预设都应先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实情。因此,教师的“引导”也同样要事先设计出与学生学习实情相应的方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大脑的思考,面对几十种想法,要应付几十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所以,有些环节的导入,采用一种导入方案就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多种导入的方案。5导入的方法

5.1设疑式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设疑式导入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例:讲《余弦定理》时,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5.2悬念导入法

所谓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悬念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乃至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的效果,把悬念的这种作用引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是促进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的有效方法。悬念导入法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例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那么教师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论断,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5.3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讲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运用此法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二是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教授新知识的契机。

5.4直接导入法

有时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以以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这样,立即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

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地把精力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5.5类比导入法

类比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理解规律的一种手段。类比导入法是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例:讲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类比指数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提出课题。“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而后续知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则可用已有的椭圆知识类比导入。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可以将“已知”和“未知”自然地连接起来,温故而成为知新的基石,课堂教学可望收到满意的效果。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但是,类比方法是由个别到个别或一般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因为已知的相似属性和推出的相似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从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方面的相似或相同,并不能得出它们在某些属性方面必然相似或相同的结论。可见,运用类比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是可靠的。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的可靠程度是由相比较的两个对象所共有的性质和推出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决定,只有类比的相同属性多,类比属性与类推属性有本质联系或联系密切,则类比所得结论就比较可靠;否则,可靠程度就小。因此,正确应用类比方法的关键是,既要选择适当的类比对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作为推理的依据,同时还要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比同比异,方能得到较为可靠的推论。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的选择相应的导入方式,使课堂教学趋于完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设计运用导入法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6.1目的性

导入采用什么方式和类型,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搞千篇1律,不追求形式上的“花俏”。

6.2联系性

教师设计导入的根据是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要具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方法服从于内容,导入语要与新课内容相匹配,尽量避免大而无当,海阔天空。

6.3适应性

导入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等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6.4启发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用例应“当其时”、“适其时”。

6.5艺术性

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有一定艺术魅力,能引人入胜,让人倾心向往,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认识的兴趣。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炽烈的感情。要注意锤炼“开口语”,精心设计课堂开始时的教学活动,重视涵蓄感情,一走上课堂就能进入“角色”。

6.6机智性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变化的环境,教学技能也是一种开放性技能。因此,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心理气氛、学生的即时状态以及教学任务和内容的改变,运用教学机智,调整教学的行为方式。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数学的导入法很多,但无论哪种导入都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推荐第10篇:教学论

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理论。

⒈ 以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人们探讨了教学的过程和手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这里主要介绍有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斯金纳在操作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以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开始,以教学目标的完成而结束。教学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目标越精细越好。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假设保持了一致,这种目标分类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以学生的外显行为来陈述目标;第二,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斯金纳在实践中建立起一种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包括这样的五个阶段:说明具体的行为表现;评估行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方案。从以上的过程看出,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设计的程序,直接涉及到了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求可观察、可测量。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程序教学的设计需要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程序,使每一个问题都能体现教材的逻辑价值。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步一个教学目标,整个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每个教学目标完成后进入下个教学目标的教学。程序教学的方法有这样几个因素: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的反映;及时反馈;自定学习步调。

程序教学的最初阶段主要是讨论程序学习的方式,后来逐渐开始重视研究作业分析、学生行为目标的分析以及教材逻辑顺序,为了使程序设计更加符合逻辑性,又开始考虑整个教学过程中更为复杂的因素,设计最优的教学策略,并在实施后给出评价。当系统科学引入教育领域之后,借助程序教学,人们更全面、更确切地探讨起教学全过程,更重视学习目标与学习结果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其他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分析等。教学设计的最初尝试已开始于程序教学的设计之中,为后来发展的教学设计思想提供了基础。在程序教学运动中出现了“教学设计者”(尽管当时还没有给予这样的称呼),这种专门人员的出现使得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探索有了专业队伍,他们对目标理论、任务分析、个别化教学、媒体选择、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设计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他们从事设计的范围也从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拓展到多媒体学习包括乃至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课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上来,这一切都促使教学设计理论得以发展。[1] 教学设计的产生,主要的依据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内部的思维和人的情感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仅对外部的刺激与反应进行研究,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育目标强调以外部的学生反应进行描述和检测;教学方法强调以学习内容和已形成的反射结构来展开教学,并以小步子进行,强调及时强化,强调有效性。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在许多技能性训练和操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学习效果的客观行为,以及重视反馈强化的观点,至今依然在教学设计领域广泛应用。这种教学设计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缺乏系统性;工作量较大;设计一个好的程序课本的时间较长;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迁移性较差;难以解决复杂的思维训练问题等。

⒉ 以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基于对学习的理解,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众多,我们仅介绍布鲁纳和加涅的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

关于教学目的,布鲁纳认为必须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的目标,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要培养优秀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更好的理智发展,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演技能”。

布鲁纳认为教学必须考虑三件事:学生的个性;知识的本质;知识获得过程的本质。学生的心智发展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遵循他特有的认知程序。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心智形式。相应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发现法。

布鲁纳还提出了“知识结构说”和“学科结构说”,并且认为应该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认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有四个好处:一是学生掌握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理解这门学科;二是学生了解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有助于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三是教材组织成一定的结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四是学习学生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在他的学习目标分类的基础上探索教学理论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他认为: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认知信息加工模式表明了学习发生的内部过程和所对应的外部教学事件(活动),教学就是安排外部条件,促进学习内部过程,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应不同的内外学习条件。

基于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使教学设计变得更加有效。因为认知主义心理学加强了内部的思维研究,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育目标强调以内在的学生认知发展为依据;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展开教学,并强调发现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作为教学起点;重视学习内容分析,充分考虑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协调性,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学设计还关注了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选择以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⒊ 以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揭示以往的学习心理学忽视了人的情感因素,主张要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解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罗杰斯探讨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论,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罗杰斯从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开始了教学理论的建设。罗杰斯在《患者为中心的治疗》中提出,学校要培养的人是:“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任的人;能理智的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的贡献的人;„„不是为他人的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而工作的人。”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概念以及教学的过程。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第一,确定帮助情境;第二,探索问题;第三,形成见识;第四,计划和选择;第五,整合。这种非指导性教学是建立在他的意义学习基础上的教学。

罗杰斯还提出把教师改称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促进者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帮助学生阐明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弄清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维持促进学习的气氛。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教学理论

其教学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对学习类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按照其效果划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种类型。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材料能被学习者理解的学习方式,是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三,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有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第四,新旧知识互相作用,新知识被同化。奥苏贝尔认为,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条原理。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属于下位学习),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学生学习较陌生的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时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

动机理论--动机可以促进有意义学习过程,动机可以促进习得意义的保持,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奥苏贝尔认为通常所说的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教学以及学习成功的重要影响,扩展了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培养完整的人;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但是强调情感因素,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是过度的强调情感,会减弱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能力,最终将导致教学失败。

4.几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和外在强化。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师主要是提供学习的外部刺激,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的主要问题是忽视学习者自身,忽视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看重知识结构的建立,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个体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信息提供”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这就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

行为主义偏重于教师的教,认知主义侧重强调学生的学,建构主义看重协作学习和教学情景的创设。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通过研究人的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来分析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它提倡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教师则完成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提供者到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同伴等新角色的转变。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典型代表是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其教学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4掌握教学理论 背景及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姆(BenjaminS.Bloom)。

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学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布鲁姆所在的芝加哥大学开始了教学改革。布鲁姆从从考试改革入手,改革考试的要求和方法,进而改变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在工作和研究中他对教学目标予以了极大地关注,无论是考试改革还是教学改革,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评价的作用又在于了解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1956年,他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成为教育评价方面的第一本影响极大地著作。他坚信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布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

掌握学习的基本思想是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恰当的帮助,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规定的目标。这种教学策略的思想核心是:许许多多的学术之所以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其原因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不同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

为了促进掌握学习,布鲁姆又提出评价的新概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其目的在于全面的、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使所有学生竭尽全力的进行学习,最终达到目的地。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和“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是他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三种思想密切联系,促使其核心教育思想的实现。 掌握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教育目标分类学

(1)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提出

制订教育目标一直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们特别关心的问题。20世纪初就是不少美国学者对此进行过探索。到了1948便,美国心理学会在波士顿召开大会,试图研究一个对教育过程的目标进行分类的框架。1951年召开“教育目标分类的编制”专题讨论会,布鲁姆负责智慧领域,D.R.克拉斯沃尔等负责情感领域,比较正式地介绍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等人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标)、情感领域(包括描述兴趣、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应的形成)和动作技能领域(强调肌肉或运动技能对材料客体的某些操作或需要神经肌肉协调的活动)。布鲁姆和克拉斯沃尔分别于1956年和1964年出版了两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则由A.J.哈罗创立,于1972年和辛普森发表了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的专著。

布鲁姆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

(2)教学目标分类的内容

A认知领域

知识:描述、认出、界定、说明、列举;

理解:转换、举例、摘要、归纳、重写;

运用:证明、解决、修改、发现、预测;

分析:判断、辨别、分解、指出、细化;

综合:设计、组织、筹划、创造、整合;

评价:比较、支持、批判、评论、鉴赏。

B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判断(态度、重视其价值性)、价值组织(人生观)、价值个性化(价值观内化、成为其个性的一部分)。

C动作技能领域

知觉:感官刺激、线索选择;

准备状态:心理、身体、情绪;

引导的反应:模仿、尝试错误;

机械练习:由熟练而成习惯;

复杂的反应:复杂的动作行为;

创作:新的行为方式及动作。

(3)教学目标分类的特点

用外显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连续性(由简单到复杂)、积累性(后续类别的行为总是积累在前面各种行为的基础上)、层次性(目标间不是孤立的)、超越性(不受学生、内容所限)

2、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

布鲁姆与1971年提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个概念。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相当宽泛的,布鲁姆所研究的则是教学范畴中的学生的学习评价。他的独到之处是从评价的功能角度对教学评价进行分类。他提出的三种评价概念中“形成性评价”是布鲁姆评价理论的精髓。

(1)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和作用

布鲁姆倡导的形成性评价及形成性测验方式,它重视教学过程中反馈和矫正的特点,为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希望,借助于它的实施而形成了“掌握学习”理论的各种各样的教学系统。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于能及时的“诊断”教与学的状况,从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四个方面的作用:调整学校活动、从外部确认学习成果的“强化”作用、诊断学习上的问题、获得矫正学习的“处方”。

(2)形成性评价的层次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学进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和学期、学年的形成性评价。

(3)形成性评价的过程

确定学习步骤,把一名学科的教学结构分解为一系列单元的教学系列——进一步不断分析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矫正(就、根据测试提供的反馈信息,改正、补救和组织学生二次学习)。

另外两种评价。诊断性评价:发现错误,提出矫正方法。终结性评价:评价达标情况及教法、学生学习结果,评定等级、写出说明。 “掌握学习”理论

(1)“掌握学习”的基本思想

它是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教学理论,是一种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教学形式。基本思想在前面已经介绍。

(2)“掌握学习”的特点

第一、为掌握而教;第二,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第三,使人人都能学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是以能力优劣不等的学生为前提条件,以集体学习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班级教学的优越性,又能解决传统班级教学一筹莫展的“差生”问题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

(3)“掌握学习”的基本教学程序

准备阶段。首先对掌握抱有信心。其次,确定所教学科的内容、目标和测量手段。包括确定学习内容、明确掌握目标和婚变终结性测验。再次,制订计划,包括设计教学单元、为每一个单元确定具体的掌握目标、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编制单元形成性测验、设计备用的教学材料和矫正手段,以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选择使用。最后,在掌握教学实施前,一般要进行诊断性评定。

教学实施阶段。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为掌握定向。即向学生介绍掌握学习的一般程序,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法。第二,为掌握而教。即进行系统的教学。其具体步骤是:集体授课、形成性测验、分析测试结果并根据掌握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学习、再进行一次平行性形成测验,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单元知识或转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循环往复,直到学完全部教材。第三,为掌握分等。即在学完全部教材的各个单元或,对全班学生进行总结性测验,作为学习结束的全面评定。特别强调一点,这种评定分为“掌握”和“未掌握”,而不是看他在班级中所处的名次。 对布鲁姆教学理论的评价

1、“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个开创,开辟了教育理论的新领域,开阔了人们观察教育的视野,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增添了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其意义还在于冲击了以往课程、设计教学中偏重认知,只强调认知领域中低级心理过程的观念,提出认知领域中的高级心理过程以及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一整套教育目标体系,使教育目标分类更加完善起来。另外该理论促成了标准参照测验和教育评价的实现,促成了新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产生,使教学质量得到大范围的提高。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过于繁琐、在有些科目中不易进行明确分类、“超越性”并非可以囊括所有学科。此外,教学目标分类过于细微,势必僵化,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教学评价理论

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实现,为“掌握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在:首先,布鲁姆把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其次,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特别是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对“掌握学习”教学的提出并得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3、“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的优点。首先,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其次,“掌握学习”教学既汲取了传统教学的合理因素,又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

“掌握学习”的缺点。第

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了教师的负担。第三,个别差异始终存在,对成绩好的学生未必适用。第四,适用学科的范围有限。 教学设计培训·拓展阅读3 5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优点与缺点:见 P182 ) 教学设计常见模式 1.肯普模式 ? ?? ?肯普模式是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代表模式。它是由肯普(J.E.Kemp)在 1977 年提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才逐步完善。该模型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 ??(1) 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过程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由它们即可构成整个教学设计模型的总体框架。 ??? (2)三个主要问题:

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① 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② 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③ 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3)十个教学环节:

?① 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件和限制条件); ??? ??② 选择课题与任务; ??③ 分析学习者特征; ??④ 分析学科内容; ??⑤ 阐明教学目标; ??⑥ 实施教学活动; ??⑦ 利用教学资源; ??⑧ 提供辅助性服务; ??⑨ 进行教学评价;

??⑩ 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为了反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肯普没有采用直线和箭头这种线性方式来连接各个教学环节,而是采用图6-2 所示的环形方式来表示 ID 模型。图中把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置于中心位置,说明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环节均应围绕它来进行设计;各环节之间未用有向弧线连接,表示教学设计是很灵活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任意一个环节开始,并可按照任意的顺序进行;图中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修改”在环形圈内标出,这是为了表明评价与修改应该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图 6-2 肯普模式

?? ??以四个要素、三个问题和十大环节为标志的肯普模型,尽管因为基于行为主义而带来较大的局限性,但是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上它允许教师按自己意愿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具有灵活性,所以多年来,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较大影响,并成为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型的代表作。事实上,肯普模型的核心思想,即以四个基本要素作为 ID 模型的总体框架,并把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作为 ID 追求目标的构想都是很卓越的,不愧为真知灼见。这些光辉的思想不仅成为所有ID1模型的基础并且至今仍在ID2模型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2.狄克柯瑞模式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应用。他们设计的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因为大多数教师无法改变现有的课程及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他们只能在微观上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即怎样更快、更好地组织教学信息并用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习者。因此,他们设计的模式的步骤和缓解比较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贴近教师的实际教学,也比较具体详细(如图 6 - 3 )。

图 6-3 狄克主导模式 ??? ?“主体—主导”模式是由我国教育技术界专家 何克抗 教授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图 6-5 “主导-主体”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从方法和步骤上来说,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步骤的综合。

??? ?“主导—主体”模式教学设计流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现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已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从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

???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情景创设”框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做的“教学修改”环节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

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第11篇:教学论

1.提出“德、智、体”并存的近代教育家为严复

2.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调查法、测量法 教学观察法、教学实验法 3.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三个基本因素: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法体系

4.动作示范法的示范面有: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 5.学校体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的教学方法、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6.以身体练习为住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

7.课堂的教学结构,从教学时间进程看,包括:课的开始部分、课的基本部分、课的结束部分,三个阶段;从教学内容进程看,上述三个阶段也可以理解成教学导入、教学展开、教学总结三个阶段。

8.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有:讲解与练习的矛盾、约束与自主的矛盾、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矛盾、成功与挫折的矛盾

9.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中,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导入、讨论、点拨和练习四个环节,在导入阶段最常用的导入方式为:直接导入、新闻导入、设疑导入、比赛和游戏导入

10.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途径:职前教育、教育实习、在职进修、教学观摩 集体备课 教学实践

11.基本的体育教学内容:精教类的教学内容、简教类的教学内容、介绍类的教学内容、锻炼类的教学内容

12.体育教师主导性的条件:教师要熟知体育教学观念、熟知体育教材、熟知学生

13.速度可以分为:动作速度、反应速度 位移速度

二、名词解释

1、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程序,他包括相对隐私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2、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总和的作用与责任;学生的主体性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3、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概念。

4、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化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编排和媒体化等工作。

5、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体育教师通过教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有目的地选择和实施优化教学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和现有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的小学效果。

6、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三.选择

1.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因素是 B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师和学生

2.发展学生个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 A发展学生个性,为培养现代人服务 B提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身心得到发展 C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D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个性健康发展 3.发展身体素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A引发动机—指导学习—学生练习—检查评价

B引发动机—明确目标—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总结评价 C引发动机—学生练习—指导学习—检查评价

D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其理论依据是 A.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B.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特点 C.教育目的和需要 D.认识活动的特点 5.情景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A.创设情境—引发运动兴趣—情境体验—运动乐趣—还原 B.教学诊断—设立自我目标—超越自我—教学评价—体验成功 C.异质分组—素质均等—分工负责—个人或小组合计总分的评价方式 D.初步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乐趣—再学习—赞许—运动成就感 6.把体育课教学分解成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拟定出“标准分”,评价时按项目分等级评分,然后逐项分数相加,最后以总分衡量体育教学的质量,这种教学评价的方法称之为

A.相对评价法 B.绝对评价法 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D.标准积分评价法

7.在比赛的条件下学习基本技能、技术和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被称之为 A.重复练习B.变换练习法

C.循环练习法 D.比赛法

8.体育教学研究的选题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选题原则被称之为 A.科学性原则 B.亲和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需要性原则 9.夸美纽斯的两大贡献为 A完成了《大教学论》的写作 B提出“教学论”的概念 C主张“家庭教育” D确立了班级教学制

10.体育教学的诸要素及“体育教学全景图”包括 A教师、学生 B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 D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四、简答题

1、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有: ①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②身体锻炼的组织与管理; ③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

④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四个方面。

2、发展耐力素质的组织与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根据教学对象,合理安排负荷强度 ②合理安排练习的距离、次数和间歇时间 ③变换耐力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提供示范 确定培训技能与编写教案 训练实践 反馈和评价 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训练

4、如何将体育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①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明确性 ②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使之具有可学习性 ③优化体育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具有合理性 ④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使之具有实效性 ⑤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使之具有激励性

5、近代体育教学内容是怎么发展的,将来的体育教学内容会有那些变化 近代的体育教学内容来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体操与兵式体操;游戏和竞技运动;武术和武道;舞蹈和韵律操。教学内容的变化为: ①学生为本,体育教学内容更多地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 ②教学内容的弹性大

③明显淡化了竞技体育技术体系 ④学内容给教师和学生留出广阔的空间

⑤基本体操删去了不部分体育教学中不常适用的对行队列练习⑥增加女生喜爱的韵律操和舞蹈内容

6、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 ①运动荷变化与控制规律

②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③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④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⑤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7、制定教案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①确定学时教学目标;②排列教学内容;③针对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 ④安排各项内容教学时间和各个练习的次数;⑤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⑥计划本课所有的场地器材和用具;⑦后小结

8、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

①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②教育实习尚不完善 ③ 缺乏教学技能的培训内容 ④缺乏提高教学技能的务实手段 ⑤过度依赖体验主义

9、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 ①运动荷变化与控制规律

②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③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④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⑤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五、分析题

(1)制定一个初中健美操课时教学目标

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身体素质目标、情意目标。例如:学习健美操动作第×××动作(70%学生能够做好),复习健美操第×××动作(100%学生能够做好);在健美操的专项体能训练中让学生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练习发展全身力量;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同伴的动作,互相指正并相互学习,善意指正,不要说风凉话。

(3)一下是一个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案例,请你把它改成技能掌握式的教学模式

某教师进行初二的跨栏跑教学,单元为8课时,在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活动和竞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进入跨栏跑的教学阶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技能状况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中让学生自定小组的目标和个人目标(如:不同的栏数、不同的栏高)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

课的开始为摆动腿和起跨腿的分开练习包括原地坐地上的练习和上栏练习,接下来为起跑至第一栏练习;栏间距练习;最后为跨三到五个栏和跑全程栏的练习。意思差不多就行了

五、分析题

(1)解释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和自我暗示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什么是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和自我暗示法

限制练习法:在设置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如:起跑时,在学生头上设置一定高度后低前高的斜杆,在这种限制的条件下使之体会、掌握起跑时的正确动作,避免产生过早直起身来跑的错误。

诱导练习法:设置一地的条件,诱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如在垫子上做肩肘倒立时,学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对此可以在垫子上方悬一吊球,诱使学生用脚尖触球而挺直腰腹部。

自我暗示法:学生明确完成动作的方法而又注意不到达到某些要求时,在练习中自己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达到要求的方法。如奔跑后腿蹬地不充分应在练习中暗示自己注意。

(2)分析下边的两个课时目标的案例,指出你认为不合理之处 抽象,除去1标还相对具体之外,余下的目标都是提出“要发展什么”,而没有提出“用什么去发展”,“怎么去发展”失去了作为特定一节课和特定教学内容的目标意义,是一个“没有目标的目标”。

如何通过这些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没有说清楚。发展性目标比较庞杂,达九项之多,一节课是不能达到这么多目标的 (3)育教学原则不好的案例分析

学生年级:初中二年级,人数40人,男女各半 教学内容:各种形式的投掷练习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中只提出“激发兴趣问题”但是教学设计中并没有明确投掷的兴趣是什么;

进行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教学目标中没有对技能掌握的具体目标,只提进行投掷练习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不是可以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作为学期或者是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并能运用2-3种投掷技术 教学重点设计中,对体验乐趣及其方法途径设计的不明确,也就是说投掷课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掌握多少投掷练习而是体会投掷的乐趣或者是发展学生某项身体素质。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合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比赛法 情景教学法 不适合初二的学生

(四)组织形式

(男女生分组练习)投准练习→低姿势前跑练习→侧向投准练习→“保龄球”练习练习的顺序之间没有必然的练习不是从简单到负责或者是用力的方位从上到下等等。

(五)教学过程:战前动员,设置情景,女生为巾帼队,男生命名为勇士队

初二的学生会认为很幼稚,不适合他们的心理特征

(六)放松活动

师生共同庆祝战斗的胜利,并唱歌表示庆贺 理由同

(四)

第12篇:有效教学期末试卷(新)

有效教学复习题

有效教学复习题

(一)

一.辨析题

1.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发现学习越多越好。( × ) 答:发现学习的局限性:(1)通过发现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很低;(2)发现学习的适用范围有限;(3)发现学习对学生要求较高,不具备条件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碰运气式的发现,变成一种形式主义;(4)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2.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 ) 答:课堂管理是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不等于问题行为。

3.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 ) 答: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看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一节课是否是好课,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目标、方法和内容是否协同一致,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的运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管理等等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4.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 ) 答:评价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一个孤立的环节。

5.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 ) 答:辅助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景中的问题行为。通常表现为间接的、隐性的,可以预设,但更多的是生成。它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反向教学设计的程序。答:(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2)学习目标;

(3)评价任务; (4)学习活动,包括内容和实施。 2.简述讲述法的有效策略。

答:(1)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

(2)依据讲述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3)运用“规则——例证——再规则”程式;

(4)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

(5)适时地运用肢体语言。 3.简述有监管功能的教学特征。

答:(1)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教学;

(2)良好的教学应当是同时兼顾监管的教学;

(3)随时保持对学生活动的警觉;

(4)同时兼顾多种课堂活动;

(5)保持教学进程的流畅;

(6)维持团体的高度注意。

有效教学复习题

4.简述常用的课堂强化技术。答:

(一)言语强化:

(1)口头语言强化;(2)书面语言强化

(二)非言语强化:

(1)面部表情; (2)眼神的运用; (3)体态语的强化; (4)服饰语强化;

(三)替代强化:

(四)延迟强化

(五)局部强化

(六)符号强化

5.简述处理轻度问题行为的策略。答: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 (3)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 (4)表扬其他学生 (5)言语提醒 (6)反复提醒 (7)执行结果

三.论述题

1.请谈谈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并讨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答:

(一)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

(1)动机的内在需求;(2)外在诱因;(3)自我中介调节作用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 内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

(1)内在需求多是由学习而产生的

(2)个体需求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

(3)需要的满足和激发是同时存在

(4)需求激发与对目标的认识有关

● 外在诱因的设置与运用

外在诱因主要是指目标和奖惩;奖惩其实就是不同的强化。

● 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1)合理预期的调动

(2)自我效能信念的培养

(3)意志的磨练

(4)反馈的运用

有效教学复习题

2.请论述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并谈谈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四.案例分析 答:

(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知识和智力是完整的能力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发展能力包括:(1)传授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后者更重要;(2)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潜能。

(二)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学校教育中,应该以掌握知识为主,做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 1.掌握知识应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1)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都对人生具有重要价值。人的各种实际能力的形成和实际成就的取得,都以知识为重要条件;

(2)如果教学策略得到,教学中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知识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学生的知识保持也是可能的

2.发展智力则不能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1)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发展实际是很有限的;

(2)智力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和贡献大小,发展智力是教学中重要的目标,但不宜过分强调。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对立的,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1)一方面, 智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条件、速度、质量等); (2)另一方面,知识的掌握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1.请介绍学习目标的“ABCD”法,并用“ABCD”法判断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并改正。

答:ABCD目标陈述法适用于结果性目标。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习者,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Behavior),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等。行为条件(Condition),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表现程度(Degree),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 “完全无误”等。

有效教学复习题

有效教学复习题

(二)

一.辨析题

1.学习目标支配教学的全过程。( √ ) 答:学习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2.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是教材。( × ) 答: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而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它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是达成标准的辅助资源之一。

3.消极强化就是惩罚。( × ) 答:“消极强化”,是指你通过取消不愉快的刺激物来激起学生的某种行为动力时采取的强化;“惩罚”,是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的概率。不能把消极强化和惩罚混为一谈,对学生来说,强化不管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都是一种奖赏,都是为了增加积极行为反应的概率,而惩罚是不能选择的,是为了抑制消极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

4.相比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是不重要的。( × ) 答: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的,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境中问题的行为,而主要教学行为直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主要教学行为多是预先设计的,辅助教学行为多是生成性的,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辅助教学行为和主要教学行为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两者都是重要的。

5.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 ) 答: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决策者,任何决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决策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学生必须成为评价信息的关键用户。

二.简答题

1.有效的反馈应具备的特征。

答:真正意义上的反馈必须能够让学生准确地回答三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我怎么去那里?

(1)反馈必须是清晰的,不仅是分数或等级;

(2)反馈必须是及时的,间隔太长的时间给予反馈往往会使反馈失去意义; (3)反馈必须是持续的,应基于评价结果持续地给出反馈的信息;

(4)反馈必须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效反馈对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最终是通过 学生自己的评价、调整来实现的。

有效教学复习题

2.简述教学目标的“ABCD”法。

答:ABCD目标陈述法适用于结果性目标。

(1)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习者,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Behavior),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等。

(3)行为条件(Condition),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

(4)表现程度(Degree),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 “完全无误”等。

3.简述有效提问的几个策略。

答:(1)发问策略:基于教学目标;清晰具体

(2)候答策略:足够的两类候答时间

(3)叫答策略:尽量保证学生足够而均等的机会

(4)理答策略:根据学生具体应答给予不同理答

4.简述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行为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1)干预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处理问题时产生负面影响不应该比要去处理的问题负面影响更大; (2)中断课程的干预越少越好。

(二)问题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

(1)违规行为不同教师的反应也应该有所不同; (2)还应注意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三)问题行为发生的不同时间

同样的行为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教师的干预决定是不同的。 5.简述新型评价文化的基本假设。

答:(1)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鼓励学生思考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

(2)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的科学,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的、复杂的,学生、成就和评价之间的互动十分复杂;

(3)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对评价的理解不应只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学生的事;

(4)教学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

(5)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并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

答:当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必须确定是否干预、什么时候干预以及如何干预。 (6)教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

(一)干预所产生的后果

(7)元评价(对评价的评价)非常必要,教师评价素养也非常重要。

有效教学复习题

三.论述题

1.为什么教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答:

(一)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

1.认知即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涉及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2.教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

(1)影响教学的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个体的认知因素包括: 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准备和认知风格等。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

学生的四个认知系统:感觉、记忆、加工、反应,以及五种

基本的认知过程:

注意、编码、复述、联结、监控,构成学生多样的认知活动。

(二)教学也是一个情感过程

1.情感指一切态度体验,包括情绪体验,核心意义是一种心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己需要之间的关系。

2.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教学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的结果。

(1)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

教学过程中,种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包括,学生个人的情感因素(人格因素和动机因素等)、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显性的、隐性的)、教 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物质环境、心理环境)。 (2)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活动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各种的情感活动。理想地,教师充满情感地教、学生充满情感地学、双方及时进行种种情感交流。 师生能体验到成功、满足、欢乐、自尊、兴奋等正面情感。

2.请简述“教学”的规定性定义,并论述这样定义的理由。

答:“教学”的规定性定义: 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这样定义的理由:

(1)教、教学经常是通用的; (2)教与学在理性思维中是可分的; (3)教的行为是教学理论的中心问题;

(4)教学的本质: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5)教学即探究。 四.案例分析

1.请谈谈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并讨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答:见复习题

(一)三.1

有效教学复习题

有效教学复习题

(三)

一.辨析题。

1.确定教学目标最重要的依据是教材。( × ) 答: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而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它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是达成标准的辅助资源之一。 2.课程资源就是教材与教参。 ( × ) 答: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它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是达成标准的辅助资源之一。

3.评价目标就是教学目标。( √ ) 答: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具有(1)相应的内容主题,(2)同样的认知要求,(3)评价目标与学习方法是匹配的,(4)学习目标融合于评价与学习活动整合之中。 4.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干扰别人的行为。 ( × ) 答: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者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5.好的教学要看教师备课怎样。( × ) 答:

二.简述题

1.简述“教”与“学”的基本关系。

答:新的观念:教与学是性质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两种活动 (1)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2)学是教的依据,教依据于学

(3)教影响学,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4)教与学在时空上是部分重合的 2.简述新型评价文化的基本假设。 答:见复习题

(二)二.5 3.简述有效提问的策略。 答:见复习题

(二)二.3

4.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讨论(讨论的策略)。答:(1)讨论的准备策略

讨论前,教师应确定清晰的讨论主题,并考虑讨论开展的方式以及教师扮演的角色,然后告知学生相关的事项。

(2)讨论的实施策略

讨论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讨论规则和自己的职责,并避免教师的过多参与,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但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3)讨论的结束策略

讨论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汇报和总结。

有效教学复习题

5.简述监管功能的教学特征。答:见复习题

(一)二.3

三.论述题

1.论述教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教学意义。答:

(一)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既有显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同等重要。

联系: 发现学习需要接受学习为基础;发现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学习的重要条件。

(二)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关系的教学意义

(1)总体来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 (2)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相对地位,随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3)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相对地位,随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4)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采用适切的学习方式。

(5)这两种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之分。并共同起作用。

2.请谈谈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并讨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答:见复习题(1)三.1

四.案例分析

1.请谈谈处理课堂行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说说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措施。

答:● 课堂行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当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必须确定是否干预、什么时候干预以及如何干预。

(一)干预所产生的后果

(1)干预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处理问题时产生负面影响不应该比要去处理的问题负面影响更大; (2)中断课程的干预越少越好。

(二)问题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

(1)违规行为不同教师的反应也应该有所不同; (2)还应注意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三)问题行为发生的不同时间

同样的行为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教师的干预决定是不同的。

● 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一)一般性原则

(1)提出清晰而明确的要求,使干预过程尽可能简短,明确、清晰、正面。 (2)建立合理的干预层次。根据干预的破坏性程度排列。

(3)对行为不对人。 (4)保持公正和一致。

有效教学复习题

(5)坚持到底。

(二)轻度问题的干预策略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

(3)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

(4)表扬其他学生

(5)言语提醒

(6)反复提醒

(7)执行结果

(三)重度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可以惩罚,但要慎用。

2.针对该案例,针对其原意及其类型,并谈谈这个老师的策略有无问题,你该怎么做?

第13篇:期末试卷

ⅠREADING COMPREHENSION (2’*15)

Paage one

When the steam engine was invented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t began one of the greatest revolutions that have ever happened in our world.The invention of the petrol engine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ed to another enormous change in our lives.And the computer is almost certainly going to be no le important an invention than these engines were.

Just as there was a Stone Age, an Iron Age and so on, we have been living for centuries in a Paper Age, during which almost all information was kept and sent on paper; and so much of it is wasted after it has been used once that enormous number of trees have to be cut down every year to provide us with this paper.But now, with the computer, enormous amounts of information can be stored and sent without any paper at all, using small discs or Internet.

Computers have made it poible to do very difficult calculations very much faster than any earlier machine could.Computers also allow one to send information to others anywhere in the world, via the telephone line, and to receive information from them.One can send a very long meage more quickly from England to Australia, for example, than from one’s house to someone in the garden.Computers are not only used for writing; they can produce diagrams and pictures, and they can be used for playing games.One now sees them at airports and railway stations, in hotels and restaurants; in fact, almost everywhere where people gather.

1, The author seems to say that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puter is __.

A) not so important as that of the steam and petrol engines

B) at least as important as that of the steam and petrol engines

C) l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the steam and petrol engines

D)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the steam and petrol engines

2,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disadvantage of using paper to keep and send information is that __.

A) it is hard to get enough paper

B) it wastes our time

C) it damages the environment

D) there is too much paper around

3, We may infer that the fastest way for the computer to send meages is by using __.

A) paper

B) discs

C) the telephone line

D) air mail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of the computer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age?

A) Handling information

B) Doing office and busine work

C) Offering entertainment

D) Making phone calls

5, 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age is __.

A) Computer Age

B) Paper Age and Computer Age

C) Computer and Our Daily Life

D) Computer and Our Future

Paage two

For many years, scientists couldn’t figure out how the atoms and molecules on the Earth combined to make living things.Plants, fish, dinosaurs, and people are made of atoms and molecules, but they are put together in a more complicated way than the molecules in the primitive ocean.What’s more, living things have energy and can reproduce, while the chemicals on the Earth 4 billion years ago were lifele.

After years of study, scientists figured out that living things, including human bodies, are basically made of amino acids and nucleotide bases, carbon, nitrogen atoms.How could such complicated molecule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primitive soup? Scientists were stumped.

Then, in 1953, two scientists named Harold Urey and Stanley L.Miller did a very simple experiment to find out what had happened on the primitive Earth.They set up some tubes and bottles in a closed loop, and put in some of the gases through some water, sent them back for more sparks, and so on.After several days, the water that the gases had been bubbling through turned brown.Some new chemicals were diolved in it.When Miller and Urey analyzed the liquid, they found that it contained amino acids—the very kind of molecules found in all living things.

6, When did scientists come to realize how the atoms and molecules on the Earth combined to make living things?

A) 4 billion years ago.

B) After several days.

C) Many years ago.

D) In 1953.

7, Scientists figured out that human bodies basically made of __.

A)hydrogen, carbon,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B)water vapor, ammonia, 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hydrogen

C)amino acids

D)molecules

8, Harold Urey and Stanley L.Miller did their experiment in order to __.

A) diolve some new chemicals

B) find out what had happened on the earth 4 billion years ago

C) simulate bolts of lightning on the ancient Earth

D) analyze a liquid

9, At the end of the last paragraph, the word “it” refers to __.

A) water B) the liquid C) a closed loop D) an electric spark

10,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living things on the Earth include __.

A) atoms and molecules

B) chemicals

C) plants, fish, dinosaurs and human beings

D) the primitive soup

Paage Three

The man of Many Secrets---Harry Houdini---wa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entertainers in the theater this century.He was a man famous for his escapes---from prison cells, from wooden boxes floating in rivers, from locked tanks full of water.He appeared in theaters all over Europe and America.Crowds came to see the great Harry Houdini and his “magic” tricks.

Of course, his secret was not magic or supernatural powers.It was simply strength.He had the ability to move his toes as well as his fingers.He could move his body into almost any position he wanted.

Harry started working in the entertainment world when he was 17 in 1891.He and his brother Theo performed card tricks in a club in New York.They called themselves the Houdini Brothers.When Harry married in 1894, he and his wife Be worked together as magician and aistant.But for a long time they were not very succeful.Then Harry performed his first prison escape in Chicago in 1898.Harry persuaded a detective to let him try to escape from the prison, and he invited the local newspaper to watch.

It was the publicity that came from ’s succe.Harry had finger’s trained to escape from handcuffs(手铐) and toes trained to escape from ankle chains.But his biggest secret was how he unlocked the prison doors.Every time he went into the prison cell, Be gave him a ki for good luck ---and a small skeleton key, which is a key that fits many locks, paed quickly from her mouth to his.

Harry used these prison escapes to build his fame.He arranged to escape from the local jail of every town he visited.In the afternoon, the people of the town would read about it in their local newspapers, and in the evening every seat in the local theater would be full.What was the result? World-wide fame and a name remembered today.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paage

11, Harry’s succe in prison escapes depends on __.

A)his magic tricks and superman powers

B)his special tricks and a skeleton key

C)his unusual ability and a skeleton key

D)the help of his wife and his food luck

12,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the word “this” refers to __.

A)his first prison escape

B)the local newspaper

C)the detective

D)the publicity

13, Harry gave his performance most often __.

A)In the local theaters

B)in rivers

C)in the local prisons

D)in clubs

14,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age that Harry became famous __.

A)when he was about 24

B)when he was about 17

C)after the year 1894

D)before the year 1898

15, From the paage we can learn that Harry __.

A)gave his first performance in a prison

B)was first recognized widely in Chicago

C)entered the entertainment world together with his wife

D)owed his great succe principally to his small skeleton key

Ⅱ Cloze (1’*20)

Directions: There are 2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age.For each blank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paper.You shoul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fits into the paage.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2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

For the past two years, I have been working on students’ evaluation of claroom teaching.I have kept a record of informal conversations __16__ some 300 students from at __17__ twenty-o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students were generally __18__ and direct in their comments __19__ how course work could be better __20__.Most of their remarks were kindly ___21___ — with tolerance rather than bitterne—and frequently were softened by the __22__ that the students were speaking __23__ some, not all, instructors.Neverthele, __24__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indicate, students feel __25__ with things-as-they-are in the claroom.

Profeors should be __26__ from reading lecture notes.“It makes their __27__ monotonous(单调的).”

If they are going to read, why not __28__ out copies of the lecture? Then we __29__ need to go to cla.Profeors should __30__ repeating in lectures material that is in the text-book.“__31__ we’ve read the material, we want to __32__ it or hear it elaborated on, __33__ repeated.” “A lot of students hate to buy a __34__ text that the profeor has written __35__ to have his lectures repeat it.”

16.A) involving B) counting C) covering D) figuring

17.A) best B) least C) length D) large

18.A) reserved B) hard-working C) polite D) frank

19.A) over B) at C) on D) of

20.A) presented B) submitted C) described D) written

21.A) received B) addreed C) made D) taken

22.A) occasion B) truth C) case D) fact

23.A) on B) about C) at D) with

24.A) though B) whether C) as D) if

25.A) diatisfied B) unsatisfactory C) satisfied D) satisfactory

26.A) interfered B) interrupted C) discouraged D) disturbed

27.A) voices B) sounds C) pronunciation D) gestures

28.A) hold B) leave C) drop D) give

29.A) couldn’t B) wouldn’t C) mustn’t D) shouldn’t

30.A) refuse B) prohibit C) prevent D) avoid

31.A) Once B) Until C) However D) Unle

32.A) remember B) argue C) discu D) keep

33.A) yet B) not C) and D) or

34.A) desired B) revised C) required D) deserved

35.A) about B) how C) but D) only

Translation (3’*10)

1, 除了向我要东西,他从不跟我说话。 (other than)

2, 做任何重要决定之前都要慎重思考。 (think twice)

3, 在文化交流中,误解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unavoidable)

4, 在西方国家,向老师赠送圣诞节贺卡,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敬意的方式。 (a common way)

5, 这次事故造成两名乘客死亡。 (result in)

6, 修建这条路是为了缓解交通拥挤。 (be designed to)

7, 非洲大陆的一大片区域有变成沙漠的危险。 (in danger of)

8, 我们都十分清楚,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 (be all aware)

9, 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promote; digestion)

10,由于开车速度太快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在不断增加。(due to; on the increase)

Ⅳ WRITING (20’)

我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看法

1.有些人持反对意见。

2.有些人表示支持。

3.我的看法……

第14篇:期末试卷

期末检测

(二)

一、根据音节在括号里写上恰当的汉字。

zào 干( ) 急( ) ( )音

xí ( )击 出( ) 复( ) lì ( )声叫骂 ( )( )在目

shì 不甘( )弱 目不斜( )

二、按要求将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词语带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规律(lǜ) 腊月(1à) 号召(zhāo) ... B.均匀(yún) 涟漪(qí) 脸颊(jiá) ... C.资源(zī) 鸟瞰(kàn) 暂时(zàn) ... D.堤岸(tí) 惩罚(chénɡ) 淘汰(tài)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 A.逻辑 洋溢 凝视 应接不遐 B.敏捷 缝隙 智慧 金碧辉煌 c.铿锵 搜索 侍侯 神青气爽 D.谴责 折除 懒惰 腾云架雾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 A.改善生活 改进缺点 改正方法 B.发扬传统 发挥作用 发展生产 C.磨炼意志 坚持真理 提高效率 D.爱惜粮食 珍惜时间 征服自然

4.下面的文章中( )组全是安徒生童话。 A.《鳄鱼的眼泪》《白雪公主》《睡美人》 B.《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穷人和富人》 C.《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 D.《巨人的花园》《稻草人》《去年的树》

5.从说话要文明、得体的角度看,填入下列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菜场上,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青菜时,把菜叶剥掉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和蔼地说:“同志, ” A.你怎么搞的,不能再剥了。 B.不卖了,把菜放那儿。

C.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你注意些,哪有你这样买青菜的。

三、我的收藏夹。

1.根据要求,写出成语。

(1)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2)形容时间过得快的成语: (3)体现人多热闹情景的成语: 2.读句子填古诗或名言警句。

(1)当我们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时,常用陆游的诗句

“ , 。”来形容。

(2)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时,常引用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 , ”来表达。 (3)《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朋友之间情意深厚、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 , 。” (4)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可以引用“ ”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5)当遇到困难时,我总是勉励自己:“ 。” (6)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优秀,看不起别人时,你会告诉他:

“ , ”

四、句子训练营。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意思不变的反问句。

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照样子,仿写句子。

教室里真静,静得可以听见同学们的呼吸声。

这玫瑰真香, 。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我国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老师经常鼓舞小明要勤奋学习。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做练习。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 ) 动摇——( ) 2.“崛起”的意思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 。 3.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到 4.你读书的目的是: 。

六、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只要弯一弯腰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 密)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棵 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既 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

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

不是吗?教育送给别人的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

还有个故事更意味深(常 长),是歌德在他的叙事歌谣里讲的。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不去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2.与文中画线句子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 ) A.昨晚我没有多捡些石子。 B.昨晚我应该多捡些石子。

C.昨晚我为什么没多捡些石子呢?

3.文章中提到的“弯腰”指的是 ( ) A.做一些小事情 B.谦虚 C.付出劳动 4.读文章填空。

(1)第一个故事是( )讲的,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 (2)第二个故事( )讲的,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

七、作文。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作文。

1.平日里,我们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体验着游戏的乐趣,感受着发现的喜悦„„快乐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请以“快乐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所写内容要生动,重点突出,体现“快乐”二字。 2.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你的心声吧!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中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燥 躁 噪; 袭 席习; 厉 历历; 示 视

二、1.C 2.B 3.A 4.C 5.C

三、1.(1)手不释卷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2)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稍纵即逝 (3)川流不息 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2.(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4)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有志者事竟成

(6)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四、1.万里长城难道不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吗? 2.略

3.(1)删掉“我国”。 (2)“鼓舞”换成“鼓励”。

五、1.清晰 坚定

2.兴起 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3.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有了远大志向和博大胸怀

六、1.秘 颗 即 长

2.B 3.A 4.(1)科学家巴甫洛夫 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我们应该在小时候多学一点

(2)歌德 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第15篇:期末试卷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完成1-9题)(共17分) ⒈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杳无消息(yǎo)匿名(nì)畸形(qī)解剖(pōu)....B、广袤无垠(mào)嬉戏(xī)棘(jí)手虐待(nüâ) ....C、藏污纳垢(gòu)污秽(huì)迸射(bâng) 诘责(jiã) ....D、冥思遐想(xiá)小憩(qì)姮娥(huán) 滞留(dài) ....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鹤立鸡群龙吟凤哕混然一体任劳任怨 B.千山万壑相辅相成莫衷一是油嘴滑舌 C.相形见绌沧海桑田深恶痛急美味佳肴 D.慷概大方繁花似锦随机应变一视同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尽管我们没有周杰伦的酷,没有比尔盖茨的富,但我们并不相形见绌,因为我们拥有最宝....贵的青春。

B.2013年2月26日,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离开大连港,驶向青岛胶东航母基地正式服役,这真是骇人听闻的大事。....C.2013年除夕之夜,郭德纲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他带来的相声《败家子》,让现场的观众忍俊不禁,成为春晚一大亮点。 ....

D.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时间,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跟莫言有关的书抢售一空,出现脱销。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胜利闭幕,人们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对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充满了期待。

B.去年公布的国际成人阅读能力调查显示,阅读能力是否强的人不但容易找到工作,而且报酬也比较高。

C.由于《江南style》“骑马舞”红遍全球,有些学校大胆改革,将广播操改编成了骑马舞。D.“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被网友们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5.名著阅读(2分)

《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叙述了国音乐家贝多芬,国画家和雕塑家,俄国作家____________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6.古诗文默写。(7分)

(1)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 “采菊东篱下,”,这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 (2)《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3)遥望明月,思念亲人,共同祝福,人们不禁会吟诵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

雪景的诗句是:,。 二.语文综合性运用(4分)

7.2012年12月2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是对某校学生路遇红灯后,行为与心理状况的统计。请结合活动主题,将图表信息转化为两条主要文字信息。(2分)

信息:①;②。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采访了一些行人并询问了他们闯红灯的理由,请你据此提出至少2条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遏制闯红灯现象的发生。(4分)

甲: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没到绿灯亮,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挺傻的,所以跟着走了。

乙:不就过个马路吗,不看信号灯也不至于出事啊!哪儿那么巧,交通事故就让我遇到了?丙:司机闯红灯会重罚,行人闯红灯又不会罚款,干嘛非得站在那里等绿灯呢?

丁: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如果车很少就不要设置那么长的时间。附近就这一条斑马线,又没有天桥,过马路的人又这么多,肯定没人愿意等。 建议:①;

③; ④。

三.阅读( 39分)

(一)(完成8-9题4分)

(三)说明文阅读(10分)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湖上

是哪些项目?徐元杰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

8.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9.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

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完成10-13题(10分)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注],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之而去。 会好得多。

[注]澈,又作彻。(节选自《小石潭记》)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词的 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习惯了。 (1)以其境过清()(2)窥谷忘反() ..

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

12.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2分)

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

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13.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分)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 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 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

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

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在同等

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

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产地

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14.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15.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3分) 16.文中划线句使用了(2分)

1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18.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2分)

(四)记叙文语段阅读(15分)

⑨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

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B】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⑩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1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拜„„”。我抱起女1○

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2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1○ 3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1○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0.联系全文思考:文章第①节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3分)

【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

【B】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22.女友在面对女儿手中的虫子时,为什么要伪装得极其平静而没有“像以往一样昏倒”?(4分)

23.结尾写“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你认同文中女友的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青虫之爱

①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这个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也不敢锻炼她了。

②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然后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③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④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⑤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妈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⑥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⑦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⑧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16分)

1.C (2分)2.B (2分) 3。B (2分) 4.B(2分)5.德国、意大利、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6.(1)悠然见南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铜雀春深锁二乔。(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1).①遵守交通信号,没有闯过红灯的学生只有2%。②98%的学生不遵守交通信号,以各种理由闯红灯。 (2).①提高全民文明素养,避免从众心理的不良影响。②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杜绝侥幸心理。③执法部门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④市政公用设施(信号灯、斑马线、过街天桥)设置更人性化。 三.阅读(共14分)

(一) (4分)

9..愉快(高兴,愉悦) “好”字(2分)

10.”乱” 字,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棱林间枝头的动感.(二)

10.(2分)(1)因为。(2)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 11.(2分) 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 12.(2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13.(4分)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四、

(一)13.包装上的食品说明评分:共1分。这个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食品说明称为食品的“简历”,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食品类别配料表营养素含量产品重量、净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认证标志评分:共3分。答对一点得0.5分。

15.举例子;说明了原料排序的法规要求(或说明了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该排在最后一位),浅显易懂。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6.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或起限制作用),是说食品过了保质期吃了不是一定就有危险,但不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则变成完全没有危险了,这与事实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7.选择调味牛奶。“调味牛奶”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调味的成分,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乳饮料”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成分,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达不到

增加营养的目的。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18.本文叙写女友因对女儿的爱而战胜了害怕虫子的心理疾病。(原因、结果各1分。) 19.①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她“病”被治好作铺垫;②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兴趣;③与结尾

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0.【A】通过“我”的动作描写“扔”表现我对虫子的极度害怕。

【B】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女友身为母亲的强烈责任感,以及对女儿无私的爱。

21.因为女友想通过自己的言行正确引导女儿勇敢面对虫子,从而引领女儿做生活的强者,培

养孩子独立、勇敢、面对现实的精神。

22.认同女友的观点。可怜天下父母心,任何一位母亲出于对子女的责任,都会毫无保留、无

所畏惧地爱护、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为了子女,她们付出青春、拼尽力气,甚至耗尽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是天下母亲爱的本能。(适当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

五、23.略

第16篇: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教学反思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考察了学生做题方法的灵活性,利用画图、举例、排除等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其中加大了动手操作的题目的考察。

二、考试结果情况:

六年级共有9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总分是100分。两个班总分100的一共11个,90分以上的67人,不及格的1人。平均分是93.7分,及格率为98.9%,优秀率为90%。总体成绩很好,我很满意,这是同学、老师和家长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满意的成绩。

三、试卷反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大题:填空。

此题共有12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小学一共12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1题:考察的是大数的写法、改写以及求近似数。两个班一共13人出错,主要是最后一个空,把1124000000元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元。这些同学对“改写”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两个类型混淆了,或者没有仔细审题。其实“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换一种形式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我在总复习的时候强调过,并且还让学生在“改写”一旁注明“不改变数的大小”,但是依然有不听课,做题不认真的同学。

第2小题:考察的是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也是反复强调和讲解过这个类型的题目,但是还是有十几个同学出错,只能说明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不管你怎么讲他就是不听。一是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180°÷(3+4+5)=15°,然后3×15=45°,4×15°=60°,5×15°=75°,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是(锐角)三角形。二是,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算就蒙上了。

第3小题:主要考察的分数与除法,以及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这个题目类型反复练习过,基本没有同学出错,除非那几个特别差的学生。

第4小题:考察的是分数的意义方面的题目,很少有同学出错。这个类型强调了多遍了。

第5小题:考察的是可能性的问题,学生掌握的不错,只有几个同学误填成可能性小了,人家问的是可能是( ),就是几分之几。

第6小题:考察的是百分数应用题,16比20少( )%,这个类型考前也刚强调过,两个班一共5人出错。

第7小题:考察的是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孩子们掌握的不错。

第8小题:考察的是把正方体的钢锻造成长方体的问题,求长方体的长的问题,孩子们做的都不错。

第9小题:考察的是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最后复习的时候,综合题上很少见到,练习的少了一些,出错率稍高一些,有一半的同学点了三个循环点,应该只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的上面点上循环点。拿试卷的时候再讲一下,避免小升初的时候考到。

第10小题:考察的是平年和闰年的问题,这个题目做的很好。

第11小题:考察的比例的问题,基本没有人错。

第12小题:考察的是抽屉原理,也基本没有人出错,这个数学广角掌握的还真不错。

第13小题:考察的是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考前刚重点练习过,所以效果也不错,错的人很少。

第14小题:考察的是写最简单的整数比,但是有同学不认真写反的。求成活率倒几乎没有人出错,都知道是成活的棵树除以总棵树。

第二大题:判断。

此题包括10个小题,总体来说,判断题做的相当好,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表现不错。只有一个题目出错稍多一些,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是对的,因为这个三分之一的问题,有些孩子还是不理解。

第三大题:选择。

这次的选择题还是有几个容易出错有点难度的。

第2题:一台电视机,先提价1/6后,降价1/6,这台电视的现价和原价相比,这个类型当时学的不错,但是复习的时候习题中也遇见过,讲过一次,以后就没有练习过这个题目了,这次学生出错的就多。

第四大题:计算。

第1小题:直接写得数。这次的口算题,正确率还是相当高的,全对的同学很对。

第2小题:解方程或比例。这次做的出乎意料的好。

第3小题: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简算的可以简算。这次学生的计算我比较满意,很少同学被扣分,比刚开始练习好多了,我最担心的学生的计算问题,还是不错的。

第五大题:操作。

第1小题:用数对表示点,学生掌握的相当好,几乎没有出错的。

第2题:考察了三个方面,对称、旋转和平移。主要是第一步对称出问题了,原来画对称抽或画出图形的另一半,这次是画出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并且是上下对称,是个难点,不如左右对称简单,还有图形离对称抽还有两个格的距离,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然后是图形的旋转,对于三角形的旋转,我强调的比较多,考前的两天我还亲自检查全班同学画旋转图形的题目呢,效果还是不错的。平移问题不大。

第3小题,其实并不难,但是三个小题分值比较高,有算直角梯形的面积的时候,忘记除以2的,3分就没有了。还有算圆锥的体积又出错了。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第1题:主要考察有关比例尺和行程问题的综合应用题,看样比例尺这个地方,我教学的还是比较扎实的,学生错的很少。

第2题:有关单位“1”未知的应用题,学生也比平时掌握的好,说明最后的复习还是效果很明显的。

第3题:主要是分数应用题和按比例分配题的综合题目。学生做的很不错。

第4题:这是这次应用题里面出错最多的一个题目。题意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单位“1”问题转化没有弄清楚。“修一条公路,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2:3,如果再修560米,已修的正好是全程的3/4,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通过第一个条件应该得出已修的是全长的2/5,很多同学错误的用成了2/3,它的意义是已修的是未修的几分之几,结果就错了。

第5题:从圆柱里挖一个最大的圆锥问题,求剩下的体积。学生掌握的不错,只有几个程度差一些的孩子出错。

第6题:折线统计图的问题,这个题目学生丢分反而比较多,一是折线上没有标数,自己在看和算的时候出错。一个填空就2分或3分,好几个孩子丢分多一些。

四、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填空、应用题,主要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缺乏做题的灵活性。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解决问题上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六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出些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六年级的最后复习阶段,范围太广,时间太紧,导致不能面面俱到,有些题型掌握的不是很扎实。

第17篇:论教学反思

论教学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反思(REFLECTION)的讨论激荡着国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reflectteaching)似乎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但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对教学反思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这对素质教育

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们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本文从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教学反思后的重新建构等方面粗略论述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1]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2]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

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

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探索式、讨论式、自学式等等操练样样俱全,加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好多教师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4]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参考文献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页.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第32页.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4.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5页

(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18篇:教学论读后感

《教学论》读后感

利用空闲时间,认真拜读了翟广顺主编的《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论》一书,发现此书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探究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

在教学内容一章中,作者讲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首先勾画出和设计课堂中师生交往借以展开的内容,没有预设的内容的师生交往只能是一般性交往活动,而不是“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要开展的活动、要讲授的知识,决定了学生是以专心致志的方式还是心不在焉的方式学习。因此,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教学内容也因此成为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话题。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教育者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标准有这几个:

一、从学科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二、从社会需要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

三、从儿童经验和兴趣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依据儿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庞大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和筛选的过程。而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中,教师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取舍,绝非仅仅依据上述标准就可以完成,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

第19篇:论语论教学

《论语》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onfucius then went on to say, “To meditate in silence; patiently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to be indefatigable in teaching it to others; which one of these things can I say that I have done?”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onfucius remarked,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But he is truly a wise and good man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even he is not noticed of men.”(辜鸿铭 译)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The Duke of She asked Zi Lu about Confucius, and Zi Lu did not answer him.The Master said, \"Why did you not say to him, \'He is simply a man, who in his eager pursuit of knowledge forgets his food, who in the joy of its attainment forgets his sorrows, and who does not perceive that old age is coming on?\'\"(James Legge)

外一章: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There are three things a gentleman delights in, and being ruler over the Empire is not amongst them.His parents are alive and his brothers are well.This is the first delight.Above, he is not ashamed to face Heaven; below, he is not ashamed to face man.This is the second delight.He has the good fortune of having the most talented pupils in the Empire.This is the third delight.

4.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Zai Yu being asleep during the daytime, the Master said, \"Rotten wood cannot be carved; a wall of dirty earth will not receive the trowel.This Yu! - what is the use of my reproving him?\" The Master said, \"At first, my way with men was to hear their words, and give them credit for their conduct.Now my way is to hear their words, and look at their conduct.It is from Yu that I have learned to make this change.\" (James Legge)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Confucius remarked, “At fifteen I had made up my mind to give myself up to serious studies.At thirty I had formed my opinions and judgment.At forty I had no more doubts.At fifty I understood the truth in religion.At sixty I could understand whatever I heard without exertion.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whatever my heart desired without transgreing the law.” (辜鸿铭 译) 6.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In every village of ten households, there are always some people as loyal and trustworthy as myself, but none who love learning as much as I do.(林戊荪 译)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In my method of teaching, I always wait for my student to make an effort himself to find his way through a difficulty, before I show him the way myself.I also make him find his own illustrations before I give him one of my own.When I have pointed out the bearing of a subject in one direction and found that my student cannot himself see its bearings into other directions, I do not then repeat my leon.(辜鸿铭 译)

8.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Yen Yuan, in admiration of the Master\'s doctrines, sighed and said, “I looked up to them, and they seemed to become more high; I tried to penetrate them, and they seemed to become more firm; I looked at them before me, and suddenly they seemed to be behind.\'The Master, by orderly method, skilfully leads men on.He enlarged my mind with learning, and taught me the restraints of propriety.\'When I wish to give over the study of his doctrines, I cannot do so, and having exerted all my ability, there seems something to stand right up before me; but though I wish to follow and lay hold of it, I really find no way to do so.”(James Legge)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Confucius remarked, “A young man, when at home, should be a good son; when out in the world, a good citizen.He should be circumspect and truthful.He should be in sympathy with all men, but intimate with men of moral character.If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to spare,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ose duties, he should then employ them in literary pursuits.” (辜鸿铭 译) 10.子曰:“有教无类。”

The Master said, \'In teaching there should be no distinction of claes.\'(James Legge) Confucius remarked, “Among really educated men, there is no caste or race-distinction.” (辜鸿铭 译)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The Master said, \'They who know the truth are not equal to those who love it, and they who love it are not equal to those who delight in it.\'(James Legge) 1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The philosopher Yû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There have 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 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ion! --- 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 (James Legge)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A man who is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 will seldom be found to be a man disposed to quarrel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over him; and men who are not disposed to quarrel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will never be found to disturb the peace and order of the State.A wise man devote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eential in the foundation of life.When the foundation is laid, wisdom will come.Now, to be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 ---do not these form the foundation of a moral life?” (辜鸿铭 译)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The philosopher Tsăng said, \"I daily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 whether, in transacting busine for others, I may have been not faithful; whether,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 may have been not sincere; whether I may have not mastered and practiced the instructions of my teacher.\" (James Legge)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I daily examine into my personal conduct on three points: --First, whether in carrying out the duties entrusted to me by others, I have not failed in conscientiousne; Secondly, whether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 have not failed in sincerity and trustworthine; Thirdly, whether I have not failed to practice what I profe in my teaching.” (辜鸿铭 译)

第20篇:教学论作业

任务分析在促进新手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读任务分析理论心得

粗读了老师推荐的几本教育学理论著作,虽然一时心里还有些糊涂,有些找不到北的感觉,但是眼睛还是为之一亮。一些从前未曾接触过的教育心理学概念,一些新的教育学理论词语频繁在脑海中映现。其中给我最大感受刺激的是一个新词:任务分析。不管是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还是何更生的《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都辟出专章对任务分析这一理论作了详尽和深度的剖析。

任务分析最初被定义为完成任务目标所必要的行为步骤系列的分步描述。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而以动物为被试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很难描述和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于是加涅对学习做分类研究,最初将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分为八类,后来他进一步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教学只是为学习的发生创造外部条件,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条件一旦被阐明了,那么教学方法的设计便有了可靠的基础。因此根据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不同内部和外部条件,就可以相应地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经验,很少有或者很难意识到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对于教学设计的影响和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有定律,教有优法”。任务分析的定义很多,有多少学习理论就有多少任务分析的方法。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将任务分析界定为如下几项工作:①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教学目标;②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③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条件分析,揭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④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起点状态。

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促使教学设计者必须对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并进行清晰地陈述。任务分析的必经之路就首先包括对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然后找出学习结果达成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所以任务分析也被称之为目标分析。而传统的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内在的心理过程,所使用的词语是“理解、知道、领会、掌握、热爱、欣赏”等。含混而模糊,而进行任务分析的首要条件是将教学目标陈述得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具体的目标需要行为术语,如陈述、指出、找出、演示、写作、解释等,使内部过程外显。因此任务分析引导下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学设计者能够明确选择和确定教学目标,对于课程、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必须有着清晰地认识。对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必然要求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处理。这样使得新手教师一方面参透新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必须对于教材和课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抄下目标或者知道目标是什么这样的浅层次的理解。而运用任务分析理论进行教学又必然要求教学设计者充分分析学生由使能目标而至终点目标的起点能力,这便是我们说的备课“备两头”。而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大部分的备课时间是钻研教材,或者干脆只钻研教案。按部就班,力求面面俱到的把教案上的内容全盘灌输给学生。有时自己感兴趣的大讲特讲,抓住不放。因此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自己,学生是自己的听众。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这些新手教师教学经验匮乏,教学理论贫瘠,如果不进行深刻的反省并加强理论的修养,必将是会误人子弟的。

其次,任务分析教学也会引导我们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学习的条件一旦被阐明,教学方法的设计便有了可靠的依据。而刚走上岗位的新手教师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理论做依据,便很难做到精心的设计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他们主要是依据已经编写好的教案上提供的方法展开教学,甚或压根不去考虑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进行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很随意,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鉴于此,对于我们这些新手,可以说任务分析是一剂良药。

我对这几本书阐释的任务分析理论也同样存在一些疑虑和困惑。疑虑之一,既然任务分析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理论,为什么书中对于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成功案例如此吝啬。疑虑之二,皮连生总主编的《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是针对语文学科的一部教学理论著作。其中阐释了任务分析对于指导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而在第二章第三节对“任务分析可以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章可循’”的论述中,便以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以经验代入式的手段检验任务分析理论的有效性。而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取得显著效果的案例,并未提及。任务分析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他的理论指导价值在多大程度被证实,这些似乎都尚无定论。因此理直气壮的运用任务分析指导语文教学的路可能还很漫长。

《教学论期末试卷.doc》
教学论期末试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