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开放大学

2020-03-03 21:10: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选课对象

《西方经济学概论》选修的对象是经济类专科,主要是金融专科和财务会计的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课程4学分,课程学时数64。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10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专升本《微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经济数学\"的基础上展开的。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相矛盾,却在很大的程度上,符合和顺应经济改革的要求和趋势,也是经济类大专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西方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政府机构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实现充分就业,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的条件、机制和手段。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升本的学习奠定坚实经济学基础,自觉地拥护和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

后续课程:无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导言(2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及主要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稀缺性及生产可能性曲线 2.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2.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稀缺性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难点: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

2.理解均衡价格及均衡价格的变化

3.掌握需求量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需求理论

1.需求与需求函数

2.需求定理

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定理

1.供给与供给函数

2.供给定理

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及形成

2.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第五节

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

1.限制价格

2.支持价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

难点: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

第三章 弹性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 2.理解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的分摊

3.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二节 其他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及其分类 2.恩格尔定理 3.需求交叉弹性

4.供给价格弹性及分类 第三节 弹性理论的运用

2 1.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2.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的分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难点:需求弹性与总收益;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的分摊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欲望与效用;

2.理解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3.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 1.欲望与效用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定义 第二节 边际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1.无差异曲线 2.消费可能线

3.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第四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1.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难点:基数和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第五章 生产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函数;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2.理解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3.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分析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企业理论 1.企业形式

2.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1.长期与短期 2.生产函数

3.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4.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2.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长期与短期的含义 难点: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与等产量分析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收益的概念

2.理解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相互间的关系

3.掌握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相互间的关系;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成本

1.机会成本的概念

2.机会成本的应用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1.短期成本分类 2.短期成本间的关系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1.长期成本的分类 2.长期成本间的关系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短期成本分类及短期成本间的关系 难点: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结构的划分标准

2.理解寡头市场的特征及斯威奇模型

3.掌握四个市场的长短期均衡及价格歧视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市场结构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2.市场结构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第三节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3.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4.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单一定价与歧视定价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 2.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4 1.寡头市场的特征 2.斯威奇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难点:斯威奇模型

第八章 分配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

2.理解利息理论与地租理论

3.掌握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1.生产要素的需求 2.生产要素的供给

3.工资、利率、地租与利润理论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 1.劳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 2.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第三节 收入分配政策 1.过程公平论 2.收入在分配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难点: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的理解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失灵理论

2.理解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局限

3.掌握公共物品与外部性、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市场失灵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外部性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局限 2.政府的作用

第三节

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行为 1.不确定性与风险

2.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 第四节 市场失灵论 1.公共选择理论 2.官僚主义行为模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外部性

5 难点: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

2.理解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3.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难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 长期中的宏观经济(2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货币的基本知识 2.理解自然失业

3.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及三个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 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3.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 第二节 长期中价格的决定 1.货币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自然失业

1.自然失业 2.摩擦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自然失业

难点: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2.理解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

3.掌握财产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总需求、总供给变化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2.总需求曲线与财产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 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6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1.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工资论、粘性价格论和错觉理论 3.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4.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2.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

难点:总需求曲线与财产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工资论、粘性价格论和错觉理论

第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其意义;了解投资函数 2.理解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3.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乘数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消费函数理论 1.消费函数的含义

2.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投资函数 1.投资及其组成 2.投资函数

第三节 总需求决定原理

1.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2.乘数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消费函数的含义;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难点:乘数理论

第十四章 货币与经济(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2.理解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

3.掌握IS曲线、LM曲线与IS—LM模型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货币与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第二节

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决定 1.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供给理论 3.利率的决定

第三节

IS—LM模型 1.IS曲线 2.LM曲线

7 3.IS—LM模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货币需求理论;IS曲线、LM曲线 难点:IS—LM模型

第十五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及特征

2.理解失业对经济的影响、周期性失业、膨胀性与紧缩性缺口

3.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胀的种类及对经济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失业 1.周期性失业

2.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1.通胀的含义及分类 2.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3.需求拉上、供给推动、供求混合的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学派的解释 2.货币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3.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胀对经济的影响;需求拉上、供给推动、供求混合的通货膨胀理论 难点:新古典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2.理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3.掌握财政政策的内容、应用;掌握内在稳定器与挤出效应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内容、应用 2.内在稳定器、挤出效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

1.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2.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财政政策的内容、应用;内在稳定器 难点:挤出效应;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2.理解国际收支、汇率理论、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8 3.掌握国内总需求、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收支状况的影响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一国经济 1.当代世界国际贸易的特征 2.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与一国经济 1.国际收支 2.汇率理论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中一国经济的调节

1.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2.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 3.开放经济中的最优政策配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内总需求、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收支状况的影响 难点:对外贸易乘数、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摩登舞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开放大学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总结

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开放大学.doc》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开放大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