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2020-03-03 18:02: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区别于其它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是:法主要出自(

A )1-P27 A.国家 C.社会

B.政党 D.法官

2.法律规范有其特定的结构,法律规范中的核心部分是( B )1-P33 A.适用条件 C.法律后果

B.行为准则 D.法律条文

3.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可将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 D )1-P35 A.基本原则 C.专门法律原则

B.具体原则 D.政策性原则

4.在我国,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A )2-P58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的是( C )3-P91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五大

B.1982年宪法 D.党的十六大

6.在我国,下列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的是( B )2-P62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7.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体现了宪法(B)4-P97 A.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C.在制定程序方面的特点

B.在效力方面的特点 D.在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自(D)5-P196

A.2005年4月27日起施行 C.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B.2005年10月1目起施行 D.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9.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B )5-P204-205 A.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能自主决定的事项

B.企业或者其它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C.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事项

D.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自律管理的事项 10.下列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D)5-P207 A.管制 C.罚金

B.拘传 D.警告

11.我国合同法规定,撤销要约的条件是撤销要约的通知( C )6-P259 A.必须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受要的人

B.必须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C.必须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D.可以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后到达受要约人

12.我国婚烟法规定,下列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的是( D )6-P270 A.工资、奖金 C.知识产权的收益

B.生产、经营的收益 D.一方的婚前财产

13.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是(C )6-P273 A.调查 C.调解

B.劝解 D.判决

14.我国民法规定,代位继承属于( D )6-P282 A.遗嘱继承 C.遗赠扶养协议

B.遗赠 D.法定继承

15.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中监督公司业务和财务的公司常设机关是( D )7-P298 A.股东会 C.经理

B.董事会 D.监事会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C )8-P334-336 ...A.伪造商品产地

B.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C.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D.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17.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三包”义务的内容是( C )8-P349 A.包修、包换、包赔 C.包修、包换、包退

B.包修、包退、包赔 D.包换、包退、包赔

18.下列何种犯罪没有犯罪对象?( B )9-P36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重婚罪 C.爆炸罪

B.偷越国(边)境罪 D.遗弃罪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A )9-P374 ..A.应当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处罚

20.对正在进行下列何种犯罪的人实施防卫行为造成其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 C )9-P370 ...A.抢夺 C.诈骗

B.绑架 D.走私

21.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 B )9-P366 A.不负刑事责任 C.应从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 D.应减轻处罚

22.我国刑事诉公法规定,公、检、法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C)..10-P414 A.4小时 C.12小时

B.8小时 D.24小时

23.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主要是( A)11-P438 A.原告与被告 C.诉讼代理人

B.第三人 D.诉讼代表人

24.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C)11-P447 A.1个月内审结 C.6个月内审结

B.3个月内审结 D.12个月内审结

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 B )12-P461 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D.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从期满之日起,人民法院可依法对该行政机关(A)12-P472 A.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C.按日处200元至300元的罚款

B.按日处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D.按日处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54年( A )13-P477 A.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B.由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 C.由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共同倡导的 D.由中国、印度、泰国共同倡导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8.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 A )13-P476 A.国家

C.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B.国际组织 D.法人组织

29.在我国,构成涉外民事关系的外国因素是( A )14-P509

A.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一方或双方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 B.民事关系的客体位于我国领域内

C.民事关系据以确立、变更或消亡的法律事实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均为我国自然人或法人

30.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监护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适用( C )14-P517 A.监护人的本国法 C.被监护人的本国法

B.我国法律

D.我国与当事人所在国缔结的国际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演变的法律事件包括(ABCD)6-P222 A.人的出生 C.天灾 E.结婚

32.我国法定继承人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ABC)6-P281 A.配偶 C.父母

E.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33.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过失包括(AC)9-P367-368 A.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E.不可预见的过失

3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包括(ADE)10-P408 A.贪污贿赂案件 B.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C.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D.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E.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35.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主要包括(BCDE)11-P439-440 A.遵守诉讼秩序

B.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B.不可避免的过失 D.不可抗拒的过失 B.子女 D.兄弟姐妹 B.人的死亡 D.人祸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提出回避申请 E.申请执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成文法1-P38

D.收集、提供证据

答: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又称为制定法。 37.知识产权6-P249

答: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8-P346

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9.犯罪客体9-P362

答: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0.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2-P459

答:行政诉讼法中的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范围,亦称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主管范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我国法律制定的程序。2-P62-63 答: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法律案的提出; (2)对法律案的审议; (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 42.简述我国行政机关的特点。5-P194-195

答:我国的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点:

(1)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归属于国家。

(2)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和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

(3)所行使的职权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权,所担负的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能,因而它不同于行使其他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4)实行首长负责制。

43.简述人身保险合同的特点。7-P31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答:人身保险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保险主体的自然性和广泛性。主体的自然性是指合同的标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身体利益,不能是法人,不能是身体之外的任何财产。

(2)保险金的定值性。是指保险标的的价值和保险金额在订约时采用投保人和保险人商定的方式,不允许在事故发生后再行议定。 (3)保险的储蓄性。

(4)保险费的非讼性。是指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保险人不得以诉讼的方式向投保人讨要未获给付的保险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4-P119

答:(1)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内容(国家性质)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2)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否则,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就无法行使其国家权力,实现阶级统治。但政权组织形式对于国家本质的反映并不非消极的,形式不当或不完备,就不能正确地表现国家的阶级本质,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实现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任务。所以,任何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要采取与其政权的本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不断加以完善。

(3)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政权的组织形式。但阶级本质相同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不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政权组织形式除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外,还受该国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革命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传统、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然而,不管政权组织形式怎样,都必须与其所表现的国家本质相适应,即必须有利于该国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归根到底,政权组织形式仍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的丈夫乙自1995年1月外出打工后一直下落不明,2001年经甲申请,法院依法判决宣告乙死亡。

不久,甲、乙二人的女儿丙由丁合法收养。2003年甲与戊登记结婚。2005年乙突然回家,法院依法撤销

了对其的死亡宣告。现乙主张与甲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并告知丁,当初收养丙未经其同意,完全由甲一人

作主,是无效的,主张解除此收养关系。6-P224-226 问题:乙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不成立。因为:宣告死亡是一种推定死亡。当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确知其尚未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撤销宣告原则上应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有溯及的效力,即等于从未为死亡宣告。但应同时保护善意人的利益。如其配偶已再婚,除非能证明其于再婚时明知被宣告人还存活,应承认再婚的效力;其未成年子女如已被他人合法收养,也不得单方要求解除此种收养关系。

46.2006年5月3日,甲开车携朋友乙等人去某旅游景区游玩,快到目的地时,乙提出让他开一会车。甲

知道乙正在学车,尚未取得驾驶执照,开车尚不熟练,且旅游景区游人较多,担心乙开车会有危险,但又

碍于情面,同时也认为有自己在旁指导,不会出事,遂让乙换到驾驶座位上开车。车行10分钟后,至旅

游景区,车辆与行人渐多,乙有些心慌,在一转弯处,因躲避对面车辆,乙急打方向盘致车撞向旁边山壁,

两名行人被车撞倒,一人死亡,一人重伤。9-P374-375 问题:甲、乙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不构成。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耆两个以匕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第三,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甲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让乙开车,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两人并无犯罪的主观共同故意。因而不构成共同犯罪。

全国2009年0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家某一方面的基本制度由基本法律规定,其制定机关是( A )2-P58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下列人员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A )4-P172 A.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C.中央军委副主席

B.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要由( C )4-P97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C )4-P136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补充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我国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 D )4-P124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C )4-P119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B.保障人权原则 D.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 B )4-P113 A.工人阶级的领导 C.爱国统一战线

B.工农联盟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8.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C )5-P211 A.15日内 C.60日内

B.30日内 D.90日内

9.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针对特定的事项而采取的处理决定是( D )5-P203 A.行政执法 C.行政强制执行

B.行政许可 D.行政决定

10.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 C )5-P207 ...A.警告 C.罚金

B.罚款 D.没收

11.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年龄是( C )6-P268 A.男20周岁,女18周岁 C.男22周岁,女20周岁

B.男20周岁,女20周岁 D.男22周岁,女22周岁

12.下列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D )6-P235 A.遗嘱 C.继承权的抛弃

B.遗赠 D.合同

13.我国法律规定,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 A )6-P256 A.10年

B.15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20年

D.50年

14.我国民法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B )6-P223 A.受孕 C.年满10周岁

B.出生 D.年满18周岁

15.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中的日常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是( B )7-P297 A.股东会 C.经理

B.董事会 D.监事会

16.除纳税人、征税对象外,税法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还包括( C )8-P327 A.税种税目 C.税率

B.纳税期限 D.违章处理

17.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 A )8-P334-335 A.回扣 C.佣金

刑期不能少于( B )9-P390 ..A.5年 C.15年

B.10年 D.20年 B.折扣 D.酬金

18.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B )9-P387 A.可以从重处罚 C.可以加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D.应当加重处罚

20.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何种罪应负刑事责任?(C)9-P365-366 A.盗窃罪 C.抢劫罪

B.诈骗罪 D.走私罪

21.就犯罪客观方面而言,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必要要件是( A )9-P364 A.危害行为 C.犯罪时间、地点

B.犯罪方法 D.危害结果

22.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特有基本原则的是( D )10-P403-404 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B.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C.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D.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23.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 B )11-P431 A.1982年3月8日颁布并生效的 C.1989年4月4日颁布并生效的

B.1991年4月9日颁布并生效的 D.1997年3月14日颁布并生效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4.我国民事诉讼中一般地域管辖采用的是( A )11-P435 A.原告就被告原则 C.原告选择原则

B.被告就原告原则 D.被告选择原则

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管辖法院是( D )12-P462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D.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审查的对象是( A )12-P457 A.具体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D.非要式行政行为

27.在国际法上,邻接一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并处于该国主权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B)13-P491 A.领水 C.公海

B.领海 D.内海

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印度、缅甸

于(B)13-P477

A.1949年提出的 C.1960年提出的

B.1954年提出的 D.1976年提出的

2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行为能力,则应当( B )14-P516 A.认定为无行为能力 C.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

B.认定为有行为能力

D.参照其它国家的相关规定再确定

30.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适用( A )14-P516-517 A.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 C.我国的法律

B.该外国人所在国的法律 D.婚姻缔结地的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包括( ACE )4-P121-122 A.便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 C.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 E.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2.我国民法规定,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包括( ABCDE )6-P221-222 A.法人 C.个人合伙

B.个体工商户 D.公民(自然人)

B.便于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D.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E.农村承包经营户

33.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义务主要包括(BCE)11-P440 A.按有关规定查阅相关法律文书 C.遵守诉讼秩序

B.正确合法行使诉讼权利 D.进行辩论

E.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3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BCE )9-P354 A.类推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罪刑相当原则

35.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刑事案件属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有( BCD )10-P408-409 A.张某侵占案 C.钱某故意杀人案

E.岳某抢夺某外国公民财物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公民4-P148

B.陈某间谍案

D.外国公民甲某在我国实施的诈骗案 B.罪刑法定原则 D.权力制约原则

答: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37.继承权6-P279

答:继承权(即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被继承人死亡后留下的遗产的权利。

38.犯罪对象9-P363

答: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侵犯某种社会关系时直接遭受影响的人或物。

39.不正当竞争行为8-P334

答: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40.行政诉讼12-P455

答: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为了解决行政纠纷,在当事人的参加下,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4-P163-165

答: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5)依法纳税。

42.简述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5-P204

答: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是:

(1)合法与合理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应当遵循公

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效能与便民原则; (3)临督与责任原则。 43.简述本票的特征。7-P322

答:本票的特征表现为:(l)本票是自付票据,即本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为同一人;

(2)本票没有承兑制度,这一点与汇票不同; (3)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3-P87

答: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适用的作用。 制定任何一项法律,都要依靠法律意识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产物。同时,由于法律的规定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就需要运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做到公开、公正、廉洁和效能。特别是在立法还不完备的情况下,法律意识对于司法人员正确处理案件就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对社会主义法律遵守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之所以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是与他们的法律意识密切联系着的。一个公民如果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指望他会很好地遵守社会主义法律。

(3)对清除旧法律意识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毖然要积极地引导全社会去同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权抗法、有法不依等剥削阶级法律意识作斗争,清除旧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统治地位。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30岁),一日带邻居的儿子乙(12岁)上街去玩,看到有摸奖的,甲摸了几次均未中,便让乙去

摸,但乙没带钱,甲给乙5元钱,并说:“拿去摸奖吧,凑个热闹,不用还了。”结果,乙摸得价值20万 元的大奖。

问题:乙摸奖中奖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6-P226

答:有效。因为:公民因年龄和智力发育的不同以及精神是否健全,可分为完全行为能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三种。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给乙5元钱,乙摸得价值20万元的大奖的行为是与其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因而是有效的。

46.被告人甲,男,23岁,200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经常在街道上游荡,不时在菜市场上强拿强要,

起哄闹事。同年9月12日,甲在一路口看到一妇女蹲下系鞋带,其风衣口袋露出手机的金色链条。甲挤

上前,紧贴妇女身旁,将手机偷走。后甲因打架被拘留。拘留期间,甲主动交待了其偷窃手机的罪行。因

受害人未报案,司法机关并不知道此情况。后经查证,证明其交待的罪行属实。9-P387 问题:(1)本案中甲主动交待其偷窃手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2)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1)答:自首行为。因为:根据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虽非自动投案,但是他们如果如实地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对于此种供述也视为自首。 (2)答:自首是犯罪分子改恶从善、悔罪自新的具体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本案中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减轻处罚。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该规定属于( D)1-P34 A.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B.命令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2.根据宪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学者将宪法分为 ( B )4-P100 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C.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C )4-P119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 D.分权宪法和集权宪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我国的( A )4-P176 A.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D )4-P172 A.国务院副总理

C.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B.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6.我国制定选举法为公民行使选举权提供物质和法律保障。这体现了( B )4-P152 A.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7.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D )4-P176 A.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

B.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担任国家公务员的年龄是( B )5-P196 A.年满16周岁 C.年满20周岁

B.年满18周岁 D.年满22周岁

9.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 A )5-P202 A.条例 C.办法

B.规定 D.命令

10.使幼儿或精神病患者承担行政责任的行政执法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是因为( C )5-P203 ...A.行政执法的主体不合法 B.行政执法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C.行政执法的相对人不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D.行政执法的内容不合法

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 D )6-P251 A.10年 C.30年

B.20年 D.50年

12.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丧失( B )6-P286 A.实体权利 C.起诉权

B.胜诉权 D.反诉权

13.依我国继承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A )6-P281 A.应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B.应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可为代位继承人

D.仍没有继承权

14.夫妻双方共同设立遗嘱的协议,属于( A )6-P235 A.共同法律行为 C.单方法律行为

B.协同法律行为 D.双方法律行为

15.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A )7-P296 A.股东会 C.经理

16.下列属于我国宏观调控法的是( C )8-P323 A.公司法 C.税法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 B.董事会 D.监事会

17.我国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进行的抽奖式有奖销售行为的最高奖的金额超过( D )8-P336 A.2000元 C.4000元

B.3000元 D.5000元

18.我国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为盗窃罪的主体须年满( C )9-P366 A.10周岁 C.16周岁

B.14周岁 D.18周岁

19.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教唆犯是其教唆犯罪的对象不满( D )9-P378 ..A.12周岁 C.16周岁

B.14周岁 D.18周岁

20.我国刑法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C)9-P381 ..A.1年 C.3年

B.2年 D.5年

21.犯罪行为侵犯某种社会关系时直接遭受影响的人或物是( B )9-P363 A.犯罪客体 C.犯罪主体

B.犯罪对象 D.犯罪构成

22.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监视居住的机关是( A )10-P416 A.公安机关 C.审判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D.检察机关

23.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主要指( C )11-P438 A.原告与第三人 C.原告与被告

B.被告与第三人 D.原告、被告与第三人

24.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的是( B )12-P457 A.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C.审判公开

B.合法性审查 D.两审终审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管辖法院是(D )12-P461-462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 D.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26.下列属于根据当事人的意志而取得的继有国籍是( C )13-P485 A.依出生地取得的国籍 C.因选择国籍而取得的国籍 27.庇护的对象主要是( B )13-P488 A.普通刑事犯 C.宗教犯

28.涉外合同一般应首先适用( A )14-P516 A.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 C.合同履行地法

B.合同缔结地法 D.最密切联系地法 B.政治犯 D.军事犯

B.依血统取得的国籍

D.因婚姻依有关国家法律而取得的国籍

29.在冲突规范“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中,其前一部分“物权关系”在法律术语中称为 ( D )14-P512 A.系属 C.连结点

B.识别 D.范围

30.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重大涉外案件的第一审法院为( A )11-P435 A.中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我国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内的各级法院包括(

ACDE )4-P183 A.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E.最高人民法院

32.关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E )6-P237 A.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B.显失公平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可撤销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自始无效

D.当事人只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撤销

E.对可撤销民事行为,应当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以判决或裁决的形式作出 33.关于教唆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C )9-P378

B.初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教唆犯不能成为单独的犯罪

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被教唆人犯被教唆外的罪,教唆犯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罚 E.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应对教唆犯从重或加重处罚 3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 ABCDE )10-P406 A.鉴定人 C.法定代理人 E.辩护人

35.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的有( AE

)11-P441 A.物证 C.被害人陈述 E.勘验笔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责任2-P77

B.现场笔录 D.被告人供述 B.证人 D.被害人

答: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依法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

37.相邻权6-P248

答:相邻权是指不动产的相邻人在相邻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

38.税法8-P327

答:税法是调整国家通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产生的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9.犯罪的主观方面9-P367

答: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在某些犯罪中还包括犯罪目的。 40.行政诉讼法12-P455

答:行政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行政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2-P62-63

答:依据立法法对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的规定,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法律案的提出; (2)对法律案的审议; (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案的公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法律的创制即立法过程便告终结。 42.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5-P193-194

答:行政法律关系同其他性质的法律关系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为根据。

(3)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接受制裁。

(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43.简述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内含。7-P290-291

答:(1)按照商法的表现和存在形式,可有形式和实质两种意义上的商法的划分。

(2)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所制定的商法典及相关的单行法。

(3)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调整商事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由民商分立国家的商法典及相关单行法和民商合一国家包括在民法典和商事单行法中的商法规范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适用原则。2-P70

答: (1)这项原则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平等地受到追究。这就是说,凡属我国公民,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有何差别,无论其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社会地位和政治历史有何不同,执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同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作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工具,其本身就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要能够不偏不倚地对每个公民平等地适用法 律,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法律的阶级性。与此相反,倘若借口坚持法律的阶级性,对于同一性质的案件,因人而异地适用法律,势必破坏法律的统一标准,还会给特权思想和各种枉法行为甚至给一小撮敌对分子的破坏捣乱大开方便之门。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小刚的母亲与小华的父亲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表哥小刚与表妹小华年龄相近,是同班同学,总是形影不离。初中毕业后,两人一起到南方打工,为节省房租,合租一套房屋。在互相关心、照顾中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偷尝了禁果。2007年8月,两人回家向各自父母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双方父母受“舅表婚,亲上亲”传统观念的影响,均表示同意。同年9月,两人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登记部门经审查得知两人是表兄妹后,拒绝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08年5月,两人以婚姻登记部门不作为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婚姻登记部门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6-P268-269 问题: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登记部门能否为小刚与小华办理结婚登记?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在我国婚姻法中,禁止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亲结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则包括表兄弟姐妹。本案中,小刚与小华为舅表兄妹,属于法律禁止结婚的近亲,所以婚姻登记部门能不能为小刚与小华办理结婚登记。

46.甲欲毒杀其妻乙,趁乙不备时在其碗内投入剧毒药。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状十分恐慌,后悔不该投毒杀妻,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9-P373 问题:

甲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答:属于犯罪中止。因为: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本案中甲下毒后,见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主动阻止了乙死亡这一罪结果的发生。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B )概论-P1 A.政治 C.经济

B.法律 D.文化

2.我国婚姻法第24条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该规定属于(D) 1-P34 A.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B.命令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3.以涉及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原则分为( A )1-P35 A.社会原则和专门法律原则 C.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B.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D.确定性原则和非确定性原则

4.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属于( D )1-P37 A.制定法 C.判例法

B.习惯法 D.宗教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5.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C )2-P59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

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我国宪法是在( D )3-P91 A.1987年 C.1997年

7.我国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是( A )4-P183 A.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终审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 B.1996年 D.1999年

8.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必定是( A )5-P193 A.行政机关 C.法人

B.公民 D.外国人

9.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是(D)5-P195 A.行政机关的职工 C.行政人员

B.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 D.公务员

10.198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专利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属于( C )5-P201 A.职权立法 C.执行性立法

B.授权立法 D.创制性立法

1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 D )6-P251 A.10年 C.30年

B.20年 D.50年

1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 B )6-P287 A.1年 C.4年

B.2年 D.20年

13.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A )7-P300 A.股东大会 C.经理

B.董事会 D.监事会

14.下列属于我国市场规制法的是( B )8-P324 A.公司法 C.税法

15.下列属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是( C )8-P334 A.折扣 C.回扣

B.佣金 D.减价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16.我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 D )9-P373 A.犯罪终结 C.犯罪未遂

B.犯罪中断 D.犯罪中止

17.我国刑法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 A )9-P381 A.1年 C.3年

B.2年 D.5年

18.体现犯罪的本质并决定犯罪的性质的是( B )9-P363 A.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D.犯罪构成

19.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逮捕的机关是( A )10-P416 A.公安机关 C.审判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D.检察机关

20.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管辖法院是( B )11-P436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

B.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21.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的是( D )12-P458 A.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C.审判公开

B.两审终审制 D.不适用调解

22.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非财产案件只交纳( C )11-P444 A.鉴定费 C.案件受理费

B.公告费 D.翻译费

23.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下列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属于传来取得的是( C )6-P242-243 A.通过国有化取得 C.通过买卖取得

B.通过没收取得 D.通过收益取得

24.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不得代理的行为是( B )6-P239 ..A.买卖 C.租赁

B.遗嘱 D.借贷

25.我国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为故意杀人罪的主体须年满( B )9-P365-366 A.10周岁 C.16周岁

B.14周岁 D.18周岁

26.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围的行为是( C )12-P459-46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对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D.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27.按照国际惯例,引渡的对象一般是( A )13-P488 A.政治犯 C.宗教犯

2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A )13-P507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国际法协会

B.国际商会 D.国际贸易协会 B.普通刑事犯 D.军事犯

29.在冲突规范“物权关系依物之所在地法”中,其后一部分“物之所在地法’’的法律术语是( A )14-P512 A.系属 C.连结点

B.识别 D.范围

30.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有关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而依乙国的冲突规范,则应适用丙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丙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的情况是(D)14-P517 A.反致 C.规避

B.保留 D.转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包括( BCD )1-P11 A.氏族的出现 C.私有制的出现 E.道德的出现

32.关于民事行为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E )6-P235-237 A.民事行为具备有效成立的各种要件,即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B.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有效成立的要件,因而法律上不允许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自始无效 D.民事行为不可以附条件

E.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分为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33.我国刑法规定,教唆犯的构成要件包括( BC )9-P378 A.被教唆的人接受了教唆

B.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B.商品交换的出现 D.奴隶制的出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E.教唆的对象不满14周岁

3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ABCDE )10-P406 A.自诉人 C.被告人 E.辩护人

35.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的有( ABD )11-P441 ...A.被告人供述 C.书证 E.现场笔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解释2-P75

答: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37.专利6-P252

答:专利是指对某项发明创造成果享有一种独占的利益。 38.抗税8-P332

答: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9.直接故意9-P367

答: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40.行政诉讼的证据12-P465

答: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能够证明行政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3-P91

答:(1)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42.简述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定原则的内容。5-P206-207 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才受处罚。 (2)行政处罚由法律规定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设定,无权设定的不得设定,有权设定的也不得越权设定。

(3)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授

B.被害人陈述 D.物证

B.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D.证人

D.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罪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权的或者委托的组织也可以在法定授权或者委托的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除此规定以外的机关和组织不得实施行政处罚。

(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43.简述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7-P322 答: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包括: (1)表明“支票”的字样; (2)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3)确定的金额; (4)付款人名称; (5)出票日期; (6)出票人签章。

五、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4.试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4-P150-153

答: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性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有两层含义:首先,公民享有的权利的范围是广泛的;其次,享有权利的人即权利主体也是广泛的。

2、公民权利的真实性。我国宪法不仅赋予公民以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这些权利和自由是有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因而是真实的。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的统一。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功劳多大,职位多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忠实地履行义务,国家决不允许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特殊公民的存在。其次,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保证了公民权利的实现,激发了公民自觉地、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公民也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公民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表现为公民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就是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对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17岁,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一天,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甲的父母认为甲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退货并要求卖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退款。而甲却认为用的是自己的工资,不愿退货。6-P226 问题:

(1)甲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有效。因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作为某公司临时工, 月工资1000元,应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所以其买卖行为有效。

(2)如果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合法。因为: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应事先征得父母同意。因此,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合法的。

46.迈克系外国国籍,2001年来到我国,在某市外国语学校任教。迈克在我国任教期间,利用教师身份,搜集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报,并窃取我国大量机密文件。某市公安机关于2003年1月将其逮捕,并在其住所内查获一批机密文件。迈克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但认为中国法院无权对其判罪量刑。9-P356-357

问题:迈克的行为是否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为什么? 答:是。因为:根据刑法规定,凡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论行为人是中国人或外国人,也不论所侵犯的是我国的权益或外国的权益,郜应当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者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本案中,外籍人迈克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当然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 C )1-P38

A.实体法和程序法B.国际法和国内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2.公民可以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指控或申诉,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对违法失职者予以制裁,这种权利是( C )4-P158

A.批评权B.建议权

C.控告权D.检举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3.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B )4-P134

A.外资经济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D.个体经济

4.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 )5-P190

A.行政法律关系B.管理关系

C.行政关系D.权力关系

5.行政机关以及经法律授权行使行政职权并对其行为承担责任的其他组织统称为( C )5-P192

A.行政机构B.行政法律主体

C.行政主体D.行政管理者

6.公务员因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法给予处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定处分类型?

( B )5-P199

A.警告B.免职

C.撤职D.开除

7.与民法并列同属私法的部门法是( D )7-P290

A.公司法B.保险法

C.经济法D.商法

8.以公司之间的控制和依附关系为标准,可将公司划分为( B )7-P292

A.总公司和分公司B.母公司和子公司

C.两合公司和无限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9.监督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和财务的公司常设机关是( B )7-P298

A.董事会B.监事会

C.股东大会D.工会

10.债务人的上级主管部门为使债务人免受破产宣告起见,申请时债务人进行一系列改组、调整及其他挽救性活动。这类活动称为( D )7-P307

A.破产和解B.破产调解

C.破产清算D.破产整顿

11.国家从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关系实行全局性的管理过程中,与各类社会组织会发生具有指导性的社会经济关系。这种关系是( B )8-P323

A.市场规制关系B.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C.社会分配调控关系D.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12.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称为( B )8-P332

A.偷税B.抗税

C.逃税D.避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13.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罚款,罚款幅度是( A )8-P338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D.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14.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情形下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D )10-P407

A.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C.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D.受害人已告诉的犯罪

15.专门人民法院与普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称为( C )10-P409

A.地域管辖B.级别管辖

C.专门管辖D.普通管辖

16.以文字、图画或符号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的证据是( C )10-P411

A.物证B.证人证言

C.书证D.被害人陈述

17.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为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得到执行,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财产采取强制性措施。该措施称为( A )11-P443 A.财产保全 B.先予执行 C.查封

D.扣押

18.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是( D )11-P444 A.训诫

B.罚款

C.拘留

D.警告

19.票据持有人丧失票据采取补救的一种民事法律程序是( B )11-P451 A.督促程序

B.公示催告程序

C.挂失程序

D.还债程序 20.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的是( D )12-P458 A.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B.公开审判 C.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D.不适用调解

21.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是( D )12-P461 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B.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

C.海关处理的案件

D.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22.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管辖法院是( B )12-P462 A.最后收到起诉状的法院

B.最先收到起诉状的法院 C.上级指定的法院

D.各法院协商后确定的法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3.因行政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申请参加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程序中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 B )12-P464 A.共同诉讼人

B.第三人

C.原告

D.被告 24.下列不属于国际法渊源的是( D )13-P475 A.条约

B.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司法判例

25.一国在民事法律关系方面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这种待遇称为( B )13-P487 A.最惠国待遇

B.国民待遇

C.优惠待遇

D.普通待遇

26.在国际法上,构成一个国家的要素除了居民、领土、主权外,还包括( D )13-P479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D.政权组织

27.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是( B )13-P493 A.专属经济区B.大陆架 C.领海D.公海

28.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确定有关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但乙国的冲突规范却规定应适用甲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本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这种情况是( B )14-P517 A.转致

B.反致

C.公共秩序保留 D .法律规避

29.在一般地域管辖方面,确定涉外民事案件的我国法院管辖权的一般连结因素是( B )14-P521 A.原告住所地

B.被告住所地

C.原告出生地

D.被告出生地

30.当前各国在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上普遍适用1958年订立的( A )14-P527 A.《纽约公约》 B.《巴黎公约》

C.《华盛顿公约》D.《伦敦公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通常认为,法律的要素包括( ACD )1-P32-33 A.法律规范

B.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E.行为准则 32.下列同时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有( AC )4-P159-160 A.劳动

B.选举

C.受教育

D.纳税

E.休息 33.证据的特征包括( ACD )10-P410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相关性

D.法律性

E.独立性 34.民事诉讼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 ABCD )11-P445-446 A.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B.有明确的被告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D.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E.有具体的诉讼事实和理由 35.国家责任的形式包括(ABCDE)13-P483-48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全面限制主权B.赔偿

C.道歉

D.国际审判

E.局部限制主权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国家性质4-P111 答: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37.行政行为5-P200 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 38.债6-P257 答: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 39.税收8-P326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管理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40.共同犯罪9-P374 答: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4-P118 答:(1)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用以实现其国家权力的形式,即统治阶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的国家政权机关。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或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在人民监督下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在总结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42.简述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6-P286-287 答:(1)民事诉讼时效则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

(2)一般诉讼时效又称普通诉讼时效,在我国,是指由民法通则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统一适用的诉讼时效制度。我们国家规定时效制度,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3)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特别规定的短期时效和通过各种单行法规规定的时效期限,叫做特殊诉讼时效。

43.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的关系。9-P36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答: (1)犯罪构成和犯罪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犯罪解决的是犯罪的一般属性属性问题,即回答什么是犯罪和一切犯罪都具有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则是解决犯罪的标准问题,即回答某种行为必须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才能构成犯罪。

(2)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离开了犯罪概念,离开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就谈不到犯罪构成的问题;离开了犯罪构成,离开了具体的犯罪标准,就无法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也无法认定某一行为所构成的犯罪的性质,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3)由于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统一性,犯罪行为必然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也必定是犯罪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2-P56-58 答:(1)遵循宪法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其他一切立法的最终法律根据。因而,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成为一条最高的立法原则。国的立法竖定地以基本路线为根据,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大方向,从而才能引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和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法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和法律权威的体现,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如果法制不统一,各级立法机关自行其是,势必造成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破坏,法律的尊严也就荡然无存。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求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时,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从全体人民的全局利益出发,防止和杜绝任何狭隘的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偏向。

(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这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在于如何在立法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立法民主。包括由群众提出立法建议,立法机关征询群众对立法活动的意见,群众财法律案的各种形式的讨论,必要时进行全民公决等等。

(4)科学和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社会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乃是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它们属于社会利益分配即正义问题。合理的利益分配就符合正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就不符合正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符合客观情况或规律与符合正义的统一,就是理想的立法。

(5)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的原则。立法中的法定权限,指宪法和立法法赋予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法律的权力范围。超越法定权限制定的法律是违法的,因而也是无效的。法定的立法程序也很重要。立法程序是立法精神的生命形式,越是民主的国家就越强调立法的程序。因为没有严格的程序,就会导致立法质量的低劣、法律体系的混乱乃至对公民权益的损害。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原则除上述立法法直接规定的立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可以总结和推导出以下几项派生的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适时的立改废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和纲领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男,24岁)与乙(女,21岁)经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不久,乙怀孕。甲脾气暴躁,一言不和即对乙拳打脚踢,乙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且自己没有过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甲给予赔偿。6-P272-273∕279 问题:

(1)乙在怀孕期间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答:可以。

(2)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答:不能受理

(3)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离婚及赔偿请求?为什么? 答:应当。因为:我国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46.受害人甲(女,60岁)独自一人从离家不远的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取款2万元。正当她把钱装进信封后准备离开银行时,被告人乙(男,17岁)突然从其身后窜出,将信封抢走。甲呼喊,路人丙协助其将乙抓住。其间,乙抗拒抓捕而使用其所带匕首将丙的手割成轻微伤。9-P396-397∕366 问题:

(1)乙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答:应当。根据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以抢劫罪论处。凡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的,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如何定罪?对其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应定性为抢劫罪。已满14周岁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法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奴隶制法律的是(

A

)1-15 A.禹刑 C.唐律

B.秦律 D.清律

2.我国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

D

)4-149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3.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的立法是(

A

)5-201 A.职权立法 C.执行性立法

B.授权立法 D.创制性立法

4.我国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章不得称为(

C

)5-202 ..A.办法 C.条例

B.规定 D.命令

5.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是(

B

)5-207 A.罚金 C.没收财产

B.罚款 D.驱逐出境

6.下列属于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的是(

C

)5-214 A.各级党组织对同级行政机关实行监督 C.听取和审查政府工作报告

B.各级党组织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监督 D.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7.下列属于票据法律关系中非基本当事人的是(

D

)7-318 ......A.出票人 C.收款人

B.付款人 D.背书人

8.下列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特点的是(

C

)7-315 A.保险金的定值性 C.一般是短期保险合同

B.保险的储蓄性 D.保险费的非讼性

9.我国保险法规定,长期寿险合同中分期支付保险费的宽限期为(

B

)7-316 A.30日 C.90日

B.60日 D.180日

10.我国现行产品质量法的制定时间是(

A

)8-339 A.1993年 C.1999年

B.1994年 D.2000年

11.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B

)8-344 A.1年 C.2—20年

B.2年 D.20年

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消费者的首要权利是(

A

)8-346 A.安全保障权 C.自主选择权

B.知情权 D.公平交易权

1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A

)8-351 A.1倍

B.2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5倍

D.20倍

1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C

)10-415 ....A.3个月 C.12个月

B.6个月 D.24个月

1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的执行机关是(

D

)10-416 A.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

B.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

1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一般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是(

B

)10-423 .......A.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C.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 D.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17.下列属于民事诉讼法所特有的原则是(

D

)11-432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辩论

18.下列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为(

C

)11-435 ...A.重大涉外案件

B.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C.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19.下列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为(

B

)11-435 A.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B.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 C.对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D.对被劳动教养或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20.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是(

D

)11-439 A.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C.履行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B.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D.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1.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中特有的证据类型的是(

C

)12-466 A.证人证言 C.现场笔录

B.勘验笔录 D.视听资料

22.人民法院审理上诉行政案件作出终审判决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

B

)12-471 A.1个月内 C.3个月内

B.2个月内 D.6个月内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3.在行政诉讼中不承担举证责任的是(

B

)12-466 ...A.人民检察院 C.原告

B.人民法院 D.被告

24.下列不属于关于空中劫持的国际条约的是 (

B

)13-496 ...A.《东京公约》 C.《海牙公约》

B.《芝加哥公约》 D.《蒙特利尔公约》

25.我国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时间是(

C

)13-498 A.1969年 C.1997年

B.1979年 D.2001年

26.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的时间是(

D

)13-508 A.1994年4月15日 C.2001年11月10日

B.1995年1月1日 D.2001年12月11日

27.下列不构成涉外民事关系的是(

C

)14-509 ...A.一中国公民和一英国公民要求在中国结婚 B.一外国公民要求继承其亲属在中国的遗产 C.两个中国公民要求在中国结婚

D.一方把位于外国的不动产转让给另一方

28.下列不属于我国国际私法渊源的是(

D

)14-511 ...A.国际条约 C.中国法

B.国际惯例 D.美国法

29.涉外民事关系中,动产的法定继承一般适用(

A

)14-522 A.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 C.继承人住所地法

B.被继承人本国法 D.继承人本国法

30.1902年《海牙公约》规定:“夫妻非依其本国法及法院地法均允许以离婚方式解除婚姻时,不得为离婚之请求”,这是(

D

)14-513 A.单边冲突规范 C.选择性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D.重叠性冲突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治经济的主要表现包括( ABCDE )3-92 A.法律确定市场主体的资格 B.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C.法律要实现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D.法律要完善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E.法律要建立有利于市场正常发育和成长的社会环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3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BD )4-154 A.选举权 B.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E.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33.商法不同于民法一般法的特征包括( BDE

)7-290 A.平等性 C.自愿性 E.国际相通性

34.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ABDE )8-323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C.企业内部关系 E.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35.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E )12-456 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B.合法性审查原则

C.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 D.不适用调解原则 E.行政损害赔偿责任原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禁止性规范1-34

答:禁止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 37.法人6-228

答: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8.危害结果9-364

答: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实际损害。 39.物证10-410

答: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40.外交特权与豁免13-502 答: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根据国际法或有关协议,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外交代表在驻在国能够有效地执行职务,而由驻在国给予的特别权利和优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1-12

B.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市场规制关系 B.营利性 D.较强的技术性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答:(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42.简述我国合同的担保形式。6-262 答:(1)保证

保证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以其信用,担保债务履行的一种法律行为。 (2)定金

凡以担保债权的实现和证明合同已有效成立为目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由一方向对方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以保证合同的履行的为定金。 (3)抵押权

担保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供作担保的财产的占有,而仅将该财产供作债务履行的担保,即为抵押。 (4)质权

质权又称质押。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交付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质押权人可将质押物变卖,并优先受偿的担保方式。 (5)留置

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债权人得留置其财产,并依照法律规定以留置的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 4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9-389 答: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3)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并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含义及其民主性的体现。4-122 答:

一、含义

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应遵循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选举的摹本原则、选举资格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选民与代表的关系等内容。

二、民主性的体现

1、选举权的普遍性。

我国选举权的普遍性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决定的。根据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一规定表明了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的广泛性。

2、选举权的平等性。 选举权的平等性有两重含义:

(1)每个选民在选举时与其他选民有同等的投票权 (2)所有的选民都在同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

(1)直接选举是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间接选举是指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选出(第2条)。这一规定表明,目前在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并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这是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

4、无记名投票。

投票方法有秘密投票和公开投票两种。秘密投票也称无记名投票,就是在选票上不记投票人的名字,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入票箱。这样,选民可以排除外来干扰,自主地选举自己信赖的人担任代表。

5、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并受其监督。

选民对代表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是选举权不可分割的部分。选民仅有选举权是不够的,还必须用监督权和罢免权来保障选举权。列宁明确指出,任何由选举产生的机关或代表会议,只有承认和实行选举人对代表的罢免权,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民主的和确实代表人民意志的机关。这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6、从物质上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选举法规定,所有选举经费都由国库开支。这是使选举人和候选人都能在实际上享受自由选举权利的物质保障。同时,为了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利,不受外力干涉,选举法明确规定,对因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17岁的高中生甲向30岁的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买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要求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认为乙不应该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钱已丢失,因而拒绝还钱。 问题:6-226

(1)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2)如果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为什么? (1)答:甲的父母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理由:

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为17岁的高中生,其可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其无生活来源,其父母有义务为其偿还。 (2)答:无法定义务。理由:

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其可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其父母无法定义务为其偿还。

46.某市发生狂犬病疫情。一天,甲出门上班,猛回头发现一犬紧随其后,吓得拔腿飞跑,犬在后猛追。甲慌不择路,跑进一条死胡同,两边都是高墙,尽头只有一扇木门。甲回头一看,犬已快到近前。甲使出吃奶的劲撞开木门,将已到近前的犬关在门外。 问题:9-370

(1)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具备哪些条件? (2)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为什么? (1)答: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得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 构成条件:

(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

(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 (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 (4)紧急避险不能过当。

(2)答:构成紧急避险。理由:

甲的行为符合上述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故属于紧急避险。

全国2012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 C

)1-10 A.道德

B.宗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习惯

D.法律

2.我国宪法规定,休息权的享有者是( A

)4-159 A.劳动者 C.法人

B.公民 D.非法人组织

3.根据行政立法的内容,可以把行政立法分为(

A

)5-201 A.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C.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B.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D.部门立法和跨部门立法

4.我国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的行政法规称为(

B

)5-202 A.规定 C.决定

5.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D

)5-207 A.恢复原状 C.罚金

B.赔礼道歉 D.罚款 B.条例 D.办法

6.我国行政复议法的施行时间是( B

)5-210 A.1999年4月29日 C.2000年1月1日

B.1999年10月1日 D.2001年10月1日

7.我国票据法规定,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C

)7-320 A.半个月 C.2个月

B.1个月 D.3个月

8.本票和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中相同的一项是( D

)7-322 A.付款人名称 C.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B.收款人名称 D.确定的金额

9.下列属于票据法律关系中非基本当事人的是(

A

)7-318 A.背书人 C.付款人

B.出票人 D.受款人

10.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下列不属于抽查对象的产品是( D

)8-341 A.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B.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业产品

C.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D.一般日常用品

11.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于专门用于生产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和健康的产品的原辅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可以行使(

B

)8-341 A.现场检查权

B.没收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调查取证权

D.查阅账薄权

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时限是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

C

)8-352 A.5日内 C.15日内

B.10日内 D.30日内

1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下列属于经营者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是( A

)8-350 A.商品存在缺陷的

B.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 C.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的

D.使用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1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D

)10-416 A.1个月 C.3个月

B.2个月 D.6个月

1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的核准机关是(

B

)9-382 A.最高人民检察院 C.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D.中级人民法院

1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该在受理后(

A )10-425 A.20日内审结 C.60日内审结

B.30日内审结 D.90日内审结

17.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 D

)11-431 A.1982年3月8日 C.1989年10月1日

B.1989年8月1日 D.1991年4月9日

18.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的是( C

)11-432 A.审判公开原则 C.辩论原则

B.二审终审制原则

D.保证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1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是(

B

)11-435 A.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B.对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

C.对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D.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20.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是( A

)11-438 A.鉴定人 C.被告

B.原告 D.第三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1.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 D

)12-466 A.原告承担 C.人民检察院承担

B.人民法院承担 D.被告承担

22.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诉讼的起诉状,经审查,应当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的期限是(

B

)12-468 A.5日内 C.10日内

B.7日内 D.15日内

2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 C

)12-472 A.50元以内的罚款 C.50元至100元的罚款

B.50元至80元的罚款 D.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24.我国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时间是( A

)13-498 A.1997年 C.2001年

B.1999年 D.2005年

25.下列属于联合国的发起国的是(

C

)13-504 A.韩国 C.中国

B.泰国 D.越南

26.国际法院必须由多少个不同国籍的独立法官组成?(

B

)13-506 A.10个 C.20个

27.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

D

)14-509 A.经济关系 C.民事关系

B.涉外经济关系 D.涉外民事关系 B.15个 D.30个

28.关于“人的能力适用其本国法”的规定属于(

C

)14-513 A.重叠性冲突规范 C.双边冲突规范

B.单边冲突规范 D.选择性冲突规范

29.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 A

)14-516 A.婚姻缔结地法 C.该外国人国籍所在国法

B.我国婚姻法 D.该外国人住所地法

30.在国际私法中通常把冲突规范的前一部分叫做(

B )14-512 A.系属 C.连接点

B.范围 D.准据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 ABD

)1-3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A.适用条件 C.法律条文 E.法律原则

3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C

)4-154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宗教信仰自由

C.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批评建议权 E.取得赔偿权

33.我国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CE

)7-313 A.平等原则 C.保险利益原则 E.最大诚信原则

3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的“三包”义务有(

BCD

)8-349 A.包送 C.包换 E.包赔

35.下列属于我国行政诉讼证据的有(

ABCDE

)12-466 A.书证与物证

C.证人证言与当事人陈述 E.勘验笔录与现场笔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渊源1-36 答:法律渊源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37.人格权4-157 答:人格是指公民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公民依法享有这种资格的权利就是人格权。

38.危害行为9-364 答:危害行为是指人在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39.侦查10-418 答: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依法进行专门调查工作相采取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诉讼活动。

40.条约13-497

B.视听资料 D.鉴定结论 B.包修 D.包退 B.公平原则 D.等价有偿原则 B.行为准则 D.法律后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答: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广义的条约指不论以何种名称成形式出现的国际法主体间达成的国际协议。狭义的条约仅指以条约为名称的协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法律概念的功能。1-36 答:(1)认知功能。

法律概念帮助人们认知各种同法律相关的情况,了解哪些是同类的和哪些是不同类的。 (2)构成功能。

法律概念是进行法律判断以及构建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材料,正如我们平常用一般概念构建话语那样。 (3)规范功能。

在法律有缺漏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法律概念,从法律原则中引申出法律规则,对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

42.简述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6-267 答:(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5)实行计划生育。

43.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9-363 答:(1)犯罪客体体现犯罪的本质,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体现犯罪昀本质,不决定犯罪的性质。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犯罪对象则并非每一犯罪都具有。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同一犯罪客体可以由不同的犯罪对象体现出来,同一犯罪对象也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

(5)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4分)

44.试述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4-170 答:(1)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在国家制度上的体现,是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国家机关的各种任务,归结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 (3)法治原则

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中的法治原则,要求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活动,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4)精简的原则

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应该是有效率的、接近人民群众和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王甲因病去世。王甲育有一子王乙和一女王丙。而王乙已先于王甲去世,王乙之子王丁尚年幼。

问题:王丁能否继承王甲的遗产?为什么?6-282 答: (1)王丁可以继承王甲的遗产。

(2)这是一种代位继承现象。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有权继承其父或母应继承的财产份额的一种制度。

46.某甲投毒杀害某乙,在某乙服了毒药后,某甲幡然悔悟,主动给某乙服用解毒药物,使之脱离了危险。

问题:某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为什么?对其应如何处理?9-374 答: (1)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2)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此案中属于第二种。

(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正式法律解释的是(B)2-7

5 A.立法解释

B.学理解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D)4-120

A.社会主义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A)4-112

A.工人阶级的领导

B.工农联盟

C.民主与专政结合

D.人民当家作主 4.行政法与行政法规之间的关系是(D)5-191

A.二者含义完全相同

B.二者含义完全不同

C.前者是后者的渊源之一

D.后者是前者的渊源之一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D)5-192

A.公民

B.国家机关

C.社会组织

D.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6.对公务员的处分不包括(B)5-199

A.警告

B.免职

C.撤职

D.记过

7.商法与民法的共同之处是(C)7-290 A.归责原则相同 B.调整对象相同 C.同属私法范畴 D.规范形式相同

8.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多于(A)7-293 A.50人 B.70人 C.80人 D.90人

9.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A)7-300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经理

10.根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案件的管辖法院是(B)7-304 A.债权人所在地法院 B.债务人所在地法院 C.债权人自由选择的法院 D.债务人自由选择的法院

11.国家从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重大经济关系实行全局性管理过程中与各类

组织所发生的具有隶属性或指导性的社会经济关系是(B)8-323 A.市场规制关系 B.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C.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D.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12.企业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多久,应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C)8-328 A.10日 B.20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C.30日 D.40日

13.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对象范围限于(C)8-333 A.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B.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同行业的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D.经营者与政府机关之间的关系 14.下列有权在法律上将被告人确定为犯罪人的是(C)10-406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律师

15.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是(B)10-427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6.以文字、图画或符号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是(A)10-411 A.书证 B.物证 C.证人证言 D.视听资料

17.有权批准适用拘传措施的,只能是(D)12-471 A.审判员 B.审判长 C.庭长 D.法院院长

18.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应当由 (D)

11-441 A.原告方承担 B.被告方承担

C.原告方与被告方共同承担 D.主张权利的一方承担

19.人民法院在审理下列民事案件时,必须经过调解程序的是(C)12-458 A.合同纠纷案件 B.继承案件 C.离婚案件 D.追索劳动报酬案件

20.当事人因不服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一般(B) 12-457 A.停止执行 B.不停止执行

C.当事人申请停止执行时,人民法院必须裁定停止执行 D.当事人申请停止执行时,行政机关必须停止执行

21.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由(B)12-458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赔偿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行政机关负责赔偿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所在行政机关赔偿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所在行政机关赔偿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22.确认发明专利权、海关处理的行政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是(B)12-461 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23.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的被告是(D)12-461 A.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

B.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与复议机关 C.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或复议机关 D.复议机关

24.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是条约和(A)13-475 A.习惯 B.司法判例

C.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 D.权威国际法学家的学说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C)13-477 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78年

26.按照行使主权状况的不同,国家分为独立国和(A)13-479 A.附属国 B.单一国 C.复合国 D.共和国

27.国家的基本权利,是指国家的(C)13-480 A.独立权、平等权、内政权、外交权 B.独立权、缔约权、内政权、外交权 C.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自保权 D.独立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8.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确定有关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但乙国的冲突规范却规定应适用甲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本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这种情况被称为(B)14-517

A.转致 B.反致 C.公共秩序保留 D.法律规避

29.我国人民法院需适用外国法,但该外国法内容无法查明时,应(A)14-520 A.适用中国法 8.由当事人选择 C.驳回起诉 D.适用国际惯例

30.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我国涉外仲裁机构的裁决,对方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应当是(D)14-526 A.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C.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D.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3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3-82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犯罪必惩 3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为(ABCDE)4-132 A.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C.县、自治县分为乡、镇 D.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E.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33.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主要是(ABCDE)10-403 A.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 B.正确应用法律 C.惩罚犯罪分子 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E.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34.民事案件的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ACDE)11-446 A.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B.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和副本 C.有明确的被告

D.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E.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5.构成一个国家所需具有的要素,除必须具有领土外,还应当具有(BCD)13-479 A.一定的武装部队 B.一定的政权组织 C.定居的居民 D.主权 E.承担国际义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l5分) 36.国家结构形式 4-126 答:指调整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形式,即调整国家整体与其所属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形式。 37.法人6-228 答: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8.量刑9-385

答:指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裁量应当判处的刑罚。量刑应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法为准绳。 39.公务员5-195 答: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40.经济法8-323 答:指调整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经济协调关系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l5分) 41.简述宪法的特点。4-96-97 答:与其他法律相比,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第一,内容方面的特点。

宪法规定的是关于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和结构形式、社会的经济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 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等。 (2)第二,效力方面的特点。

正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关于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在国家生活中能 否得到实现,对于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国家赋予宪法以最高的法律效力。 (3)第三,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并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各国对宪 法的制定和修改,通常都规定了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程序,以保证宪法的严肃性、权威性 和稳定性。

42.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实质要件。6-234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实质要件: (1)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如只具有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就只能在他所享有的行为能力的范围内独立为民事法律行为, 超出这一范围,便必须取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第二,意思表示真实。

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基本构成要素,若意思表示不真实(如受他人胁迫欺诈, 或存在重大误解,或单独为虚伪表示,或通谋为虚伪表示等),也不能成立有效的民事法律 行为。

(3)第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是国家民法所允许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设定、变更或终止民事 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因而行为的内容必须不违反国家洼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即不能成 立。

上述三个实质要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成立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除 必须具备上述实质要件外,还必须依法律允许或要求的形式进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法学概论课程代码:00040

43.简述我国刑罚中主刑的种类。9-380 答:我国的主刑有五种,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管制

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是限制其一定的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监督的刑罚。 (2)拘役

拘役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的人身自由的刑罚。 (3)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 (4)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的人身自由,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 (5)死刑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44.试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3-84-85 答: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割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为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社 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同法制相比,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

1、从社会主义法制的产生来看,它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主权的产生而产生的。

2、从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有什么性质的民主,就有什么性质的法制。

3、从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发展方向来看,同样不能离开民主。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由社会主义民主所决定的法制,怎样来确认和保障民主呢?

1、社会主义法制把民主作为人民斗争的胜利成果,系统地、明确地、具体地记载和固定下 来,以确认民主。宪法和法律则是确认民主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

2、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本身的指导作用,向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指明,怎样做是 符合民主要求的,怎样做是违反民主要求的,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实现。

3、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惩罚各种违法和犯罪行为,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捍卫民主。 总之,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法制就失去依据; 离开法制讲民主,民主就失去保障。

全国04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07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04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07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含答案(推荐)

全国04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4月法学概论自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00040

全国10月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试题答案

自考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法学概论(00040)自学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

法学概论真题

《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doc》
自学考试00040《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