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

2020-03-02 06:27: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

——基于中国西部农村的调查

基于中国西部五省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学历偏低、接受培训机会有限、生活和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代课教师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不够。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应尽快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新机制”等“义教”政策和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教育负担大大减轻、学生受教育机会得到有效保障。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这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深层次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新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先导性措施,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根本大计。然而,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因此,本文基于西部五省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以期能为政府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供科学的建议。

二、样本数据描述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2006年11月世界银行/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影响力评价课题的基线调查,这是对甘肃、宁夏、四川、云南以及广西实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状况的一个较为详细的摸底调查,基线调研采取概率比例系统抽样(PPS)的原则,分为县、乡镇、学校、班级四级抽样,每级抽样均采用系统随机过程抽取以为保证样本采集的真实性,研究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关注的升温,学术界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展开大量研究。尽管研究者的关注点各有侧重,但整体而言,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涵盖了教学质量、

①②③收入状况、数量和编制问题、学历状况五个方面。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利用2006年的基线调研数据,从六个角度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进行研究:用学生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用代课教师问题衡量学校编制状况,用教师学历和参加在职培训状况衡量教师的知识水平,用工资福利以及住房问题衡量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用一系列量表问卷考察学校的管理和文化。

三、主要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质量不高

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业产出,尤其是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同时,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现象相当普遍,学生得到家长的学业辅导相当有限,教师对学生学业产出的影响更大。因此,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统一进行的数学和语文标准化考试的平均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衡量指标,学生成绩越高,教师教学质量越好;反之,教学质量越差。见表2,比较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小学和初中两个层级学校后,我们发现,在五省中,广西教师教学质量相对较高;但即使在广西,得分最高的数学成绩也没有超过75分,这说明,我国西部中小学农村教师离高水平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事实上,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过程程序化以及教师的知识面狭窄等造成了教师教学质量的不高,教学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但是,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孤立,它与提高教师学历、加强和完善教师培训等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探索解决的途径。

(二)学历普遍偏低

见表3,从教师的第一学历来看,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入职时学历基本为高中(含中师及中专)毕业,小学教师第一学历达到专科及以上的仅为10%左右,初中教师第一学历达到本科及以上仅为10%左右;入职后通过继续教育,小学教师当前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的占50%左右,初中教师当前学历达到本科及以上的占45%。按《教师法》及教师任职资格条例等有关规定,小学教师具有中师学历、初中教师具有大专学历是合格的,那么,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当前学历基本合格,但相当比重的教师第一学历不合格;然而当前学历往往是工作以后通过学历教育获得的,与全日制的教育相比,接受学历教育的目的往往是学历达标、保饭碗,教师往往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限;由此可见,西部农村中小学由于很难吸收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知识水平整体偏低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为此,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的目标。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西部农村中小学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我们还应明确,教师改革不能过分强调对学历的追求,而应强调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总而言之,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如何合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尤其是入职学历,吸引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到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点和难点。

从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有近一半的教师入职后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比重为51.16%,初中教师接受培训的比重为53.43%。从培训的类型看,教师一般都是接受短期培训,平均为22天;然而,在长期培训中,教师更能集中时间,系统学习,更能提升知识和能力。从获得培训的教师类别看,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随着其在学校地位的提高而增加,在小学,非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比重仅为41.55%,校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占57.89%,乡/镇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上升到62.88%,县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高达68.97%;在初中,非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比重仅为40.27%,校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占57.56%,乡/镇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上升到59.61%,县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高达81.25%。深入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骨干教师是学校的“精英”,之所以能成为精英,这与他们积极学习、追求进步的内心动机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他们会更加努力争取和把握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这反映了为教师提高的培训机会有限,由于经费有限,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只能提供很少的培训名额,有限的机会必先满足学校的骨干,普通教师进而很难获得培训机会。

(四)生活与工作中面临较大压力

调查显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较大压力,这从三方面可以看出:第一,经济地位低。尽管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职工工资和人事管理全部上收到县,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机制基本建立,教师工资大面积拖欠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教师收人仍然偏低,工资拖欠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本研究的样本中,小学教师2005年年均总收入(包括工资、福利等现金收入)为10192.08元,初中教师为10801.14元,月均不足1000元;此外,截至调研时,约有12%的教师仍有被拖欠的工资;第二,住房条件较差。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农村中心小学和初中一般有教职工宿舍,但由于缺乏资金,仅有极少数学校建设了规模成套的住房(且全为乡/镇重点中学),大部分教职工宿舍是上世纪中期的老房子,面积小,条件差,数量少;村完小、教学点等一般没有专门教工宿舍,教师每天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往返于家和学校间;第三,工作负担重。在农村,因学校规模较小和

④核算编制缺乏弹性等原因,公办教师不足,教师结构性的短缺问题严重,教师“包班”、“包科”现象相当普遍,样本中,有45.4%的教师跨年级授课;在课后,小学教师平均每天用于备课2.2小时、批改作业2小时、辅导学生1.3小时;初中教师平均每天用于备课2.7小时、批改作业2.1小时、辅导学生1.5小时;如果再加上管理学生、轮班照顾住宿生等,教师工作量之重可想而知;由于经费的缺乏,教师超负荷的工作一般属于义务劳动,没有津补贴。经济地位低、工作负担重、福利条件差等问题给教师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压力,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五)代课教师问题亟待解决

西部农村中小学存在大量代课教师,在本研究的样本中,小学代课教师的比重超过10%;初中代课教师的比重为4%。代课教师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的结构性短缺。作为编外人员,代课教师在学校往往扮演着边缘化的角色,与公办教师相比,他们学历更低,若按照小学教师达到中师(及同等学历)、初中教师达到大专学历为合格,在样本中,小学代课教师第一学历不合格率达24%,当前学历不合格率达10%;初中代课教师的第一学历不合格率达20%,当前学历不合格率达18%。同样由于身份合法性问题,代课教师往往不能享受公办教师同等待遇.基本不能获得培训机会,自身素质很难得以提升。从长远来看,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将从根本上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但就目前来看,代课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结构短缺的困难,若全面清退代课教师会加剧西部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影响现有的教学秩序,造成部分敬业的、具有较强能力的人才流失;如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代课教师问题值得慎重考虑。

(六)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够

教师调查问卷包含17道关于教师对学校管理和文化评价的题目(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形式),所有题目均为正向得分题,17道题目分5个维度,即教师对学校领导者管理工作的评价、对拥有教学自主权的评价、对学校管理参与度的评价、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评价以及对学校人际关系的评价。本研究通过计算各维度所包含题目的平均分得到5项指标,各指标得分越高表示教师对该维度的评价越好。见表5,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学校管理和文化的评价整体较为乐观,教师普遍认为学校领导很好的制定和传递学校发展目标以及督导和评估教学,在管理工作中能强调教职工的合作,教师基本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拥有较高的自主权;但教师对学校管理参与度的评价不高,有3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信息不够透明化,有53%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在管理中要求教师绝对服从。这说明学校管理不够民主,领导存在家长作风,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没有话语权。事实上,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不够,教师往往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和工作动机不强,对自身权益和学校未来发展不重视,这不利于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讨论与政策建议

调查分析显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大量问题,它们相互交织、彼此强化,是长期以来人们观念偏误、国家政策和教育体制不完善不断积累的产物。首先,在我国这样一个二元社会,“重城市、轻农村”观念深入人心,西部农村中小学很难获得高素质人才;其次,在“双轨制”下,教育长期走“唯城市化”发展模式,农村义务教育是“人民教育人民办”,由于缺乏财政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地位低、工作压力大、缺乏在职学习机会、教师队伍不稳定;最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家长式”的管理作风仍然存在,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不够,这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基于调查分析的主要结论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相关各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第一,政府应尽快研究并完善相应的政策配套与措施,保障并落实农村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政策配套与措施,以公共财政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水平和应有福利待遇,并在《义务教育法》中加以补充和修订,以法律的形式确保教师应有利益;参照危改和寄宿制建设模式启动安居工程,为教师提供周转房或集资建房;鉴于西部财力情况,西部中小学教师津补贴和住房的财政保障应以中央和省级政府按比例分担为主。总之,只有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才能确保教师安心工作,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减少优秀人才的外流,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西部农村任教。

第二,提高教师编制的合理性,逐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与管理办法,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核算落实到乡镇一级,按需设岗,根据生源适度调整,逐步确保公办教师的数量能满足实际需要;对于代课教师,应尽快制定代课教师聘用标准、考核办法、辞退制度等,对代课教师进行分类分流,力争在3-5年内逐步取消代课教师。

第三,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应该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买单,在划拨学校公用经费时,充分考虑到教师培训的专用经费;教育行政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制度建设,组织更多的、形式多样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并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学校应本着机会均等的原则,鼓励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学校还应发动骨干教师的力量,组织校本培训,提供接近教学实际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第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学校领导应接受民主管理的思想,把教师摆上学校主人公的位置,做到信息资源的公开、透明,鼓励广大教职工发挥潜力,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教师应改变过去的“唯上”的观念以及认为学校管理事不关己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自己争取权益,更要为学校和自身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教师访谈记录

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教师访谈记录

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东山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文)[1]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doc》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