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反教育,莫等闲

2020-03-02 22:52: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感知反教育,莫等闲

四川省通江县洪口中学刘清宽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在2011年8月发表了一篇关于与“反教育”五种行为作斗争的檄文,随后一些关心教育的专家、学者相继针砭目前教育存在的病态。文中事例典型,分析透彻,观点鲜明,字里行间无不饱含对学生的大爱和对“反教育”严酷性的批判。教育革命先驱者为时代而呐喊,为孩子健康成长而请愿的义举令我满怀感激、崇敬。

其实,在一年前的2010年8月,《扬子晚报》记者就采访报道了高考学子的身体状况(发表于新华网),让旁者同情,令家长堪忧,使学子悔痛。也有报道教师被病倒讲台,因繁重的任务击垮身体而寿终正寝的事例。不能偏执地认为这是师生“自相残杀”的结果,而是整个教育的悲哀!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等待;为了祖国的希望,我们不能等待。这是一个普通教师的中国梦,更是数亿孩子的梦想。

我不禁在想:在浩浩荡荡的教育大军中,有多少教育者认识到了“反教育”?认识到了又有何作为?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强势的今天,我们如何冲出“反教育”的包围,杀开一条血路推行素质教育?如何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村教师,人微言轻,但有思想,不愿随波逐流。在教育实践中,我感知到了一些“反教育”,愿与大家一道反思,与君共免。更想呼唤像我一样渴求真教育实施的同仁加入正义的战车,与“反教育”打一场持久战,攻坚战!

一是等次教育。《教育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班(校),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纵然学校取缔了重点班,但由于

机制的不科学,重点班被“名师班”取而代之,换汤不换药。先前的重点班塑造了一批名师,名师、骨干任教的班成了“名师班”。学生慕名前往“名师班”就读,致使人数爆满,往往成了超大额班。“名师班”学生基础好,悟性较高,在唯分数论的考评机制下,“名师班”的任课老师很容易出业绩,更证实了是名符其实的好老师;普通班老师付出十倍努力也是不显山,不露水,继续“普通”下去。有的学校设置成同年级“名师班”一层楼,普通班一层楼,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成绩好的学生不受外界干扰。

等次教育一方面助长了部分教师骄傲自满心理,同时打消了部分教师积极进取精神,自卑自叹时运不济;另一方面滋长了部分学生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性情,同时让普通班学生消极自卑,自觉低人一等。

二是对待“后进生”和“问题生”进行精神惩罚。如今体罚或变相体罚几乎不再发生了,演化为对学生精神和思想上的惩罚。认定“后进生”是低智商,基因决定学不好;“问题生”被认定是扯皮捣蛋的朽木,对待他们动辄训斥、讽刺,冷眼相待,不闻不问。

三是重智育,忽视个性特长发展。应试教育风靡国内教坛,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普遍存在,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特长发展。小婷是我的侄女,在小学基础不是很好,但活泼开朗,尤其喜欢绘画、剪纸及手工制作,是一个很阳光的女孩。升入初中选择了我校“名师班”就读。一学年过去了,变得郁郁寡欢,俨然一副“少年老成”模样,对绘画、手工制作的兴趣荡然无存。我与她谈心才明白:压力缘于老师和父母,她爸爸要求每次考试须前进十名,这给小婷来造成了巨大的思想压力。

四是轻视结业科目,非考试科目被边缘化。我地区生物、地理不加入中考,八年级结束时,进行由全市统一制卷,学区组织考试

的结业考试。因结业考试不严格,有些考室甚至放宽成开卷考试或老师现场答疑解惑。这让部分师生认为:该科是“副科”,上不上或学不学都不会影响升重高。类似信息技术课,音乐、美术或因设备不齐,或因缺专业教师,形同虚设。

五是把学生尽可能“困”在教室,剥夺其自由活动的权利。个别班主任为了提升学生成绩,或者便于管理学生纪律,硬行规定午休或课外活动必须入教室。记得在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还被领导认定这是一种管理班级的好方法,值得借鉴。试想,“关”出来的学生有生机,有活力吗?有强健的体魄吗?何谈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是侵犯学生基本权利,如听课的权利,参加活动的权利。学生严重违纪,轻则停课检讨,重则叫监护人领养回家教养。学生有参加活动的愿望,老师要斟酌是否有望获奖为自己争得荣誉。在这里,我讲述有关我女儿的两件小事。

我女儿读大班,数班上年龄最小,个儿最矮,喜欢舞蹈,可动作不协调,跟不上节拍,就爱自我表现。“六一”前夕有天放学回家,小书包一放,怏怏不乐地对妈妈说老师不叫训练舞蹈了,没选上。我知道女儿的功底,明白老师不让参加的原因。怕女儿伤心,我蹲下身子安慰:“不会吧,杜老师都打电话叫我给你买新裙子了,是你听错了吧。”女儿嘟哝:“我没听错,老师亲口对我说的。”“明早我带你问问杜老师,老师会让你参加表演的。”第二天早上,杜老师在与我的交流中答应了满足女儿的愿望。

另一件事还是发生在上学期。杜老师上公开课,挑选班上胆大活泼的孩子配合,还让学前班孩子“赞助”,自然我的女儿被淘汰了。(这事我后来才知晓)后来我打听了听课老师对这堂原本不公正的公开课的评论,“充满活力”,“老师富有童心”“很具亲和力”等无

不赞美之辞。当我道出自己的看法,有人却说,“这是公开课,可理解”,“换作你,或许也会这么做”。我无语,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严重的师德缺失表现。

七是“威严有余,仁爱不足”。长期的“师道尊严”让老师产生居高临下管理学生的意识与姿态,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语言简单、粗暴,无意识中伤害了孩子自尊,挫伤了积极性,这样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难以消除的阴影,甚至影响一生的发展。

有一次,孩子的奶奶到校接孩子回家,在教室外等候放学,恰逢看到女儿举起小手,勇敢地到黑板前认字。刚读了一个,下一个就认不准了,被挂在那儿。老师厉声喝到:“下去!”看着孙女低着头,咬着唇,噙着泪,气得奶奶真想上去跟老师理论理论(附:由母亲转述)

事后,女儿再也不“毛遂自荐”了。我还发现,女儿在校不喜欢到室外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课后总愿在教室内小幅度活动。有一次,我拉她到教室外面陪同她活动她都不肯,我懵了:这是怎么啦?女儿在家还是挺喜欢和邻家孩子在一起的呀。后来我清楚了,因为老师当面对我说过:“刘佳慧每次总是最后一个进教室,慢腾腾的。”我没有计较,不在乎地说了句:“她年龄小,慢点走,稳当。要是被其他孩子撞倒了就麻烦了。”

八是功利教育。突出表现在:利用暑假和双休给学生补课,向学生推荐学习资料,向学生印发试卷,推销文具用品。这样做,不外乎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考试得高分,中考、高考出类拔萃,学校和教师有名气;二是可获得比工作日高出数倍的酬劳,或从向学生推销的资料中赚取一笔不算可观的利润。这既是应试教育产生的模式,同时也是功利教育衍生的手段。

“反教育”背离了教育本质,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搁浅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扼杀了天真烂漫的童心,桎梏了个性特长的发展,掠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磨灭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的作用是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会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的功能是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临当前教育病态,我们不能等闲视之,确需及时进行一场空前彻底的教育大改革。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善待教育。我才疏学浅,不自量力地有这些构想:

一是教育思想大解放,大洗礼。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对教育者、家长、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层层解放,纵横沟通。

二是制度、机制变革。诸如用人选拔制度;对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制卷内容,考查形式改革。比如,试题内容尽量减少靠死记就能作答的题目,政史地,经济、哲学可整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可参照录用公务员考卷上的“申论”题目形式;改革中考、高考录用机制,让“偏才”“怪才”有适宜的土壤茁壮成长,尽情吐露芬芳;对创新能力强,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可实行“加分制”;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志愿制度。

三是加强“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投入课堂教学电子装备,实验硬件装备,提高师资力量,特别是专业教师的调配,提升教师工资待遇,让教师不迫于“穷则思变”,使其乐于教书育人。

四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精细考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五是举荐教育学家、专家管理教育,让真正懂教育的人管理教育,指导教育,不要“外行指挥内行”。(有感于网友对某地高考失利原因的分析)

惜时 莫等闲

莫等闲(版)

德育研讨会心得体会——感知幸福教育

三员感知

感知山西

感知幸福

感知父爱

感知电流

反 警示教育课程

四反教育学习体会

《感知反教育,莫等闲.doc》
感知反教育,莫等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