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0-03-02 07:45: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目的:帮助学员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处理好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

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 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

(略)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言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意义。

2.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内容的轮廓和学习的原则、方法。

二、内容要点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

2.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意义。

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和趋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

4.《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同初等教育的实践联系起来。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内容轮廓、学习方法。

2. 难点:\"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四、教学建议 针对学员学习这门新课程的实际思想问题进行讲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编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结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

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研究方法。

3.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4.初步运用上述知识解说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及其社会功能。

二、内容要点

第一章 人文社会科学概述

1.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孕育、生成和拓展。

2.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性--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1.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2.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

第三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2.难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和发展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四、教学建议

1.重点和难点部分在讲授中宜多援引实例,帮助学员切实理解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其他部分略讲,主要引导学员自学。

2.第一章三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依次为4学时,3学时,3学时(指离职进修的学时分配,业余进修及函授进修可按比例类推,下同);第二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1学时,5学时;第三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3学时,3学时。

3.设计图表,简明扼要地显示以\"人类的自我认识\"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各主

干学科所构成的体系。

4.力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果。

5.按照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实际分章设计讨论题和练习题,引导学员开始思考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编 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与趋势

一、教学要求

1.了解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概貌。

2.了解现代若干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进展,初步认识它们的科学价值。

3.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4.初步运用某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观点、方法,分析与初等教育密切相关的现实社会问题。

二、内容要点 第四章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日益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

2.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分化中有综合;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综合中有分化;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

3.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4.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第五章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的新突破

1.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都是在20世纪取得了新突破的传统人文学科。

2.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3.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充满希望。

4.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当代中国文艺研究。

5.对宗教进行科学研究的现代宗教学:20世纪宗教学的发展轨迹;当代中国宗教学的重要进展。

第六章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

1.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成为跨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类而总体上仍然倚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20世纪语言学与现代科学:现代语言学的重要进展;现代语言学:跨越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国语言学:继承、吸纳与开拓。

3.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现代心理学的重要进展;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系发展的全方位影响;当代中国心理学的成就。

4.20世纪人类学的变革及其科学意义:20世纪人类学的拓展和变革;现代人类学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人类学。

第七章 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

1.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主干学科,它们的科际关系十分密切。

2.20世纪管理学迅速崛起: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世界管理学的思潮流派;当代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0世纪经济学不断接受挑战:现代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潮和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4.20世纪社会学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社会学的思潮流派;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学。

5.20世纪法学与现代社会法制建设:现代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及发展走向;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指导意义。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当代社会的新的特点;挑战和机遇并存。

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三、重点难点

1.重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和总体特点;传统人文社会学科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20世纪发展的共通特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及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在20世纪的发展道路、功能影响诸方面的共通特点;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学科性质的相通之处;管理学、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轨迹和前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2.难点:各重要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主要思潮流派;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四、教学建议

1.突出重点部分,深入浅出地解说难点;其他部分略讲,主要引导学员自学。

2.第四章四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依次为1学时,3学时,1学时,3学时;第五章第

二、

三、

四、五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3学时,1学时,1学时,1学时;第六章第

二、

三、四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2学时,3学时,1学时;第七章第

二、

三、

四、五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2学时,3学时,1学时,1学时;第八章两节的学时分配依次为1学时,6学时。

3.运用图表化繁为简。

4.力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5.按照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实际分章设计讨论题和练习题,引导学员初步思考

各门人文社会学科与初等教育实践的关系。

第三编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的关系。

2.了解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初等教育的重要性。

3.提高文理互渗、改革初等教育的自觉性。

4.学习运用跨学科方法分析在初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某一具体问题。

二、内容要点

第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1.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的形成:教育科学思想的萌生;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而出的教育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结课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直播课堂讲稿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