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调查

2020-03-03 05:43: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而高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1.新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因子等方面。能否顺利渡过适应期,对大学新生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若有些问题处理不当或认知错误,就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新生心理不适应或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有原有生活、学习环境和个人心理素质原因,还有进入大学校园后的不适应引起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

二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如学生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

三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模式与自己以往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

四是人际关系不适应是大学新生比较普遍的问题。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需要建立新的交际圈,由于他们各自的生活习惯、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人际交住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有的同学为了避免不愉快,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害怕与他人交往的矛盾之中。还有的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同学中不被了解而被排斥,其中一部分不愿意主动接触别人,使很多大学新生产生了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

五是大学新生呈现出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新生在对大学的环境和特点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许多人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确定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很多学生在感到轻松之余,不知该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在心理上往往会感到茫然和空虚;

六是新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个人地位的变化等引起很多心理矛盾,而新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又没有达到能够真正独立恰当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出现了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行为结果相悖的情况,从而产生内心痛苦和不安;

七是有的新生因为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在上什么大学、专业上,在能力、家庭、生理条件、智力条件等方面相互攀比,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怨天尤人,心生烦恼,情绪低沉;

八是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吃苦精神和承受挫折能力差,依赖心理很强等也是造成其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关注的是,个别学生在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或在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上出现负面情绪之后,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在其他问题上接连碰壁,产生严重的悲观情绪和挫折心理。

四、心理教育对策

1.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教育

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将来的发展,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要真正把新生适应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并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各方面问题。一是教育并引导学生迅速树立新的人生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找到学习生活的动力。

二是开展新生生涯设计和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新生空虚、茫然和失落感等消极心理,本着先入为主、优先占领的原则,开展大学生涯设计与理想信念教育,以尽量缩短“理想间歇期”。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大学新的坐标系中,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是建构与新生畅通的沟通渠道,如有学生遇到不适应的问题,可以找班主任、院系领导交谈,也可在找任课教师或心理咨询老师。四是对学习方法不得当、不适应大学教学方式的学生,可以通

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指导报告会等方式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注重引导与培养新生学习目标与动力,使他们明确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增强紧迫感,提高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激发成就动机,提高综合素质。

2.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

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采取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适应教育工作机制,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新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心理调适能力,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首先,要组织新生进行心理测验,以了解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全面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并对测评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要在随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根据测评中体现出来的人际关系敏感,自信心不足等普遍性问题,安排系列新生讲座和专题团体训练。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

其次,通过构建以个别或团体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为主要形式的心理适应教育网络,及时解答新生的各种困惑,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三,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有不少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在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交际困难及各种压力等方面没有出现问题,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有“心病”,以上这些诱因只不过

是“导火索”而已。学生在心理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影响、心理基础的“先天不足”才是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这里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所以,在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做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引导示范作用,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大学新生在不适应问题上是迫切希望有良师益友,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亲近。学校要在构建和谐校园主题下,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新生从一开始就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尽情展示自我和发展才能。一方面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高同学间的亲和力,增进同学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群体中互助互爱的精神。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充满乐趣,一些不适应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另一方面让新生在新的人际环境中找回失落的“自我”,有效排除因不适应而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矛盾。最重要的是可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其团队精神。

4.重视差别教育

许多高校的心理测试均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比男生的低,这个问题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实践。我

们知道女大学生在智力上并不弱于男生,但在心理素质上的不足却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在学生工作中要加强对女生的关注,要帮助女生克服来自社会和自身的障碍,使她们对自己将要担任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清楚的认识;要帮助女生充分发掘自身优势,树立自信心、增强竞争力。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调查问卷

大学新生需求调查

大学新生心理调适感悟

大学新生职业规划调查问卷

大学新生入学成本调查

大一新生心理调查活动策划书

浅析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

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心理调查.doc》
大学新生心理调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