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付世兵)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2020-03-02 02:54: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中心学校 付世兵 电话13907255998 QQ:25140589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多角度赏析文章的美点。 3.探究把握课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看表演、听范读、学生朗读交流,体会感知课文内容与情感。 2.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主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知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寻找美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和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陕北民歌信天游《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约一分四十秒处停)

师:这段音乐是陕北民歌信天游。陕北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这里河流沟道密集,梁峁起伏交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这片土地恢弘博大的气势,悠久古老的历史在这里沉淀,

1 形成了深厚的中华文化。这文化之中有我们刚刚欣赏过的信天游,还有闹秧歌、剪纸、安塞腰鼓等。安塞是我国陕北民俗文化保护基地,腰鼓是安塞人的绝活,它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今天,就让刘成章带着我们一起走进陕北,走进安塞,去欣赏有着 “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约两分钟,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视频中的安塞腰鼓场面宏大、动作奔放,震撼人心,让我们饱餐了一顿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再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用“ 的安塞腰鼓”这个句式把自己的印象说出来。(提示横线上可以填词语、短语、句子,最好是课文中的原话) 生: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回答。

横线上可填:“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等等。

师(总结讨论成果,明确课文内容):课文不仅多角度描写了安塞腰鼓气势的壮阔和豪放,鼓声给人的震撼和鼓舞,还着重写了安塞腰鼓的表演者——后生们的击鼓的动作、舞姿,多角度、全方位突出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来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三、朗读课文,欣赏品味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感受文章的磅礴气势

1.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根据录音在文中做一些标记,如生字

2 读音、节奏、重音等。

2.对照朗读录音,学生自读课文。

(1)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2)根据朗读指导,模仿朗读录音,学生自读课文 3.把握朗读要领,表演朗读精彩片段

师:美文应该美读。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我们应该这样朗读才能读出安塞腰鼓的特点,读出课文的特点?

讨论进一步明确:带着热烈的感情,用较快的的语速、高昂的的语调、把握重音,以跳跃性的节奏朗读。

4.老师范读7-13自然段,学生模仿齐读23-27自然段。 朗读再指导:注意节奏,不强读,注意感情,力求读出本文特有的阳刚之美。

四、品味课文的美

师:《安塞腰鼓》是篇铿锵激越的散文诗,读来令人兴奋不已,文中的美点俯拾即是,接下来我们师生一起擦亮眼睛,寻找美点。

1.活动布置:学生分组默读课文,进行寻找美点比赛。1-4小组重点欣赏安塞腰鼓演奏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美,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展示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4-8小组重点欣赏作者的如花妙笔,体会课文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

3 构等各方面进行)。

2.活动指导:出示课件,播放例句。

例一: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例二:“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的“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3.活动开展:1-4小组和5-8小组轮流抢答。教师点评准备,学生可能回答:

(1)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3)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4)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的搏击着……

(5)“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6)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7)“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

4 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8)“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9)“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10)文章的结构美,美在作者采取层层递进、反复出现的形式来结构文章,“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多次,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师(归纳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寻找,我们发现文章的美点无处不在。结合例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美点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安塞腰鼓的美,一种是作者的文笔美,安塞腰鼓的美是内容的美,作者的文笔美是表现内容的形式美,如(1)(3)(4)(6)是内容美,(2)(5)(7)(8)(9)(10)是形式美。文章中内容美和形式美取得了完美的统一,它们相得益彰,互相映衬,使全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

五、合作探究,理解主旨

小组讨论:作者以描写安塞腰鼓为核心,还描写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作者的借安塞腰鼓主要想歌颂什么呢? 讨论明确: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歌颂黄土高原的沉实厚重

歌颂陕北后生的元气和神魂,歌颂他们身上的阳刚之美

歌颂中华民族坚毅不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

1.小结吟诵: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安塞腰鼓的隆隆鼓声还在我们耳边,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英姿仍浮现在我们眼前,生命的火花已迸发在我们心底!学完这篇激情飞扬的散文,我们对安塞腰鼓有了新的认识,从心底对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油然而生敬意。让我们带着敬意,带着激情再次诵读课文精彩段落。 2.拓展训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文化浓缩一方风情的灵魂和精华。春节前后,舞狮和采莲船表演是我们麻城城乡随处可见的文艺活动,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和句式描写其中的一种表演活动。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麻城付世兵)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
(麻城付世兵)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