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2020-03-02 06:00: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一、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及时提供学生心理健康信息,供学校相关决策、改革时参考。

三、对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矫正心理偏差,培养健全人格。

四、及时发现和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学生,及时转介到高一级咨询、治疗机构。

五、在新生入校、考试前等特殊阶段,对学生开展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及情绪问题疏导矫正工作。 心理咨询员工作职责

一、学校心理咨询员应具备规定的资质,并经过专门培训,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能。

二、按规定时间值班,不迟到、不早退。热爱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咨询人员应接受其专业范围内的个案,并在辅导时严守自己资格的限制。

四、咨询人员在充分尊重来访学生的前提下,全面收集有关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资料,作为咨询、辅导工作的依据。

五、咨询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经常接受上级咨询师的指导和咨询,不断提高自身的咨询水平,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六、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当事人许可,不泄露有关当事人秘密的信息。在团体咨询中,关于团体成员的自我揭露,咨询员必须事先设定守密原则。

七、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对来访者难以适应时,应本着负责的态度向来访者介绍其他咨询师;

八、所有咨询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工作职责。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心理咨询的目标不仅局限于消除来访学生的心理失调和障碍,应为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服务,帮助其提高适应能力,建立起内外协调的良性发展机制。

二、教育性原则

心理咨询工作必须符合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 本目标。

三、启发性原则

咨询工作中必须充分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主动思考,促进自我成长,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四、整体性原则

心理咨询工作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充分考虑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把具体问题同整个心理活动整体联系起来,抓住主要矛盾,全面分析问题。

五、协调性原则

心理咨询工作必须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开展心理疏导矫正工作。

六、巩固性原则

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及时巩固咨询成效,避免出现反复。

七、保密性原则 要求咨询人员必须保守来访者的秘密,尊重来访者的合理要求。 心理咨询保密制度

一、心理咨询员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二、除了心理咨询员和档案管理员以外,学校任何其他人员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都无权查看心理档案室档案材料。

三、心理咨询员只有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或其他形式的记录。

四、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来访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长),但应将有关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五、心理咨询员接受上级单位或公安机关法律规定的询问时,不得做出虚伪的陈述或报告。

开发区二小

小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小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小学生心理咨询制度1

小学生心理咨询

小学生心理咨询

小学生心理咨询

小学生心理咨询

小学生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制度

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小学生心理咨询制度.doc》
小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