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0-03-03 05:16: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

和谐社会进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常德工业学校 胡元祖

[摘要]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和谐文化的支撑,有赖于与时俱进的文化建设来为人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期的校园文化特别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如何紧扣时代特征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师生为本,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以人为本 系统工程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培育时代新人的神圣之地。随着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及教育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一个崭新的问题摆在了各类职业学校的面前,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如何发展,如何构建既体现时代要求又适合职教特点的校园文化?作为职业学校中的一员,笔者深知校园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对学校发展所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但相比之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大多数学校经过了调整合并整合,几乎没有了独立的、统一的校园文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新的思考。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而狭义上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那么何为校园文化呢?笔者认为,作为校园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师生思想意识有效载体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存在于学校发展始终的文明程度。

(一) “校园文化”的内涵。

新时期的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中能体现和谐社会特征的所有成员共同追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过程及结果。应该说,这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在物质财富方面,校园文化表现之一为物质文化,具体为校园整体布局规划,校园环境建设以及各种社团活动设施;其表现之二为制度文化,具体为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以及结构体系。在精神财富方面,校园文化表现之一为精神文化,具体为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学校对外形象;其表现之二为教育文化,具体为校园的学术氛围、学风、教学结构体系以及教学培养目标等。

(二) “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新时期的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模式和文化氛围熏陶着广大师生的精基本神境界,而广大师生也将在这潜移默化之中深刻体会校园文化的特征。 2

第一,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应该说,校园文化不是一种封闭在校园内部的文化。它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这突出表现在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校园文化与社会上其它亚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所以说,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生存与发展。

校园文化的开放性表现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普遍联系,它不因为我们所实行的“校园封闭式管理”和“关起门来成一统”的观念所中断,因此,在探索校园文化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必须不断探究发展着的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第二,校园文化的多元性。社会文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校园文化在21世纪伊始也呈现出极大的多元性。在新的世纪里,广大师生常常要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文化主流,以及兴趣追求等等,所以在不知不觉之中,校园主体的差异性就“滋生”起来,从而使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性

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体现着统一于和谐文化中的校园文化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各种各样的对立统一体所组成。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区分主次矛盾,把握重点,协调推进。

第三,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任何事物都要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校园文化当然也不例外。校园文化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广大师生价值取向的先进性、校园规划的时代性、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及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科学性。

校园文化的创新性,表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特点,即文化建设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要不断推陈出新,注意把握其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职业院校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项工程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拓展这项工程呢?在此,笔者将结合当前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设思路。

(一)加大精神文化建设的力度,确定其核心地位。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共创校园精神,促进智能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丰富文化生活等基本内容。而这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校园精神的创立。可见,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首要地位。但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力度小、建设方向偏等问题。一些职业院校只看重教育文化建设;注重上规模,见“实绩”,只重视“赶急”的教学任务及指标,而忽视了广大师生精神文化的长期培养。这一施教策略导致了学校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极大影响了学校的对外形象。因此,必须加大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力度,全员发动,整体推进。 3

首先应引导广大师生加强个人修炼,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校风,合作奋进的团队精神和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大力倡导合作精神,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与学校共兴衰的团队意识。将集体培训与师生自身修炼相结合,有效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师生全面而自由和谐地发展。

除了强调全员参与外,要注意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培养出色的管理者,抓好师生两方面的带头人。要注意加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学校与社会间的横向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生动活泼的学生社团活动。这有助于职业学校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的合理性的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主动发展,提高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以及伦理道德。

师德水平决定着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自身修炼的积极性,因此,要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学校要以创建先进师德群体为核心,开展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实施师德建设应大力倡导发扬五种精神,即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四个形象:树立好人民教师形象、为人师表形象、甘为人梯形象和改革园丁形象;强化三个意识:强化一流意识、民主管理意识和自身修炼意识,努力营造敬业爱生、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氛围。

(二)立足教育文化建设,完善教学结构体系。笔者认为,教学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知识结构、教学方式以及培养目标。在这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影响着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影响着培养目标优质性;而这四个方面又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教育文化建设的大方向。但在现今的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不科学,部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状况联系不紧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系统,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不新,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传统守旧和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职业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去发现自己在教育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广大师生共同商讨,要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建立有效运行机制,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活动及时评价研究成果,认真开展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工作,完善教学结构体系,进而推进教育文化的建设。

(三)加快物质文化建设,改善各类设施条件。校园中的物质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文化的物质基础。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有效载体。应加快物质文化建设,精心进行校园环境塑造。

校园的空间、结构、彩色是否协调,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并对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在适应与创造环境中发展的。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下大力气对校园环境包括各种教育设施,文体设施以及服务设施进行精心的塑造。除了基础设施的错落有致、布局4

合理,色彩协调,品味高雅外,还应将校牌、校训、校规、优秀教师、学生画像及作品、名人名言、巨幅山水画、重要提示语、光荣榜等设置在醒目处,镶嵌在墙壁上,张贴在楼道内,使广大师生时刻获得美的享受,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陶冶。可以说,上述建设成果是广大师生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它们可以为广大师生的工作与学习创造良好的物质前提,使他们能够以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和舒畅的心情迎接新的挑战。

(四)创新制度文化,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人本管理思想古已有之,如“人为五行之尊、国以人为本、节用而爱人”等,而且流派纷呈,内涵极其丰富。而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给人本管理下的定义是最科学最完美的。那就是,人本管理应该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的管理,是把人真正当做人,反对见物不见人,把人不当人。体现了“人不应当做财富,因为财富正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存在”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应再将办学规模最大化做为唯一的选择,而要承认师生的利益,关注师生的发展。

人的全面与自由和谐发展是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要创造良好健康的校园民主管理气氛和宽松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实行民主管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手段和目的,吸收师生参加重大决策的讨论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主人感、荣誉感、归宿感和一体感。要精心制定体现本校文化特色的校章,将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原则、办学规程、校训、师训、校微、校歌等全部纳入其中,广大师生要积极参与修定,教代会审议通过,校长代表校长办公会郑重颁行,再配以各种规章制度,统一广大师生思想,规范师生言行。总之,新时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而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广大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使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文化创新论 刘仕清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2 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基本经验 谭运宏著 研究出版社 2005 3 WTO知识干部读本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4 三个代表: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卢先福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0 5 中国教育报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 张耀灿 2005-12-30 6 中国教育报 德育贴近生活有哪些基本途径 侯文华 2006-1-21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全文]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期青年文化建设思考措施

对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新时期军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2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阜新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对新时期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doc》
对新时期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