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三期面对“选择”你如何选择

2020-03-01 18:07: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朗读者》第三期——面对“选择”你如何选择

上期写第二篇时,我猜这一期主题会是“牵挂”或者“思念”一类的,没想到这次主题是“选择”,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看来不能随便猜别人的心思了。这期的董卿感觉更端庄美好,大家闺秀的感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第一个出场嘉宾是王千源,王千源朗读的是《老人与海》片段,送给《钢的琴》里的陈桂林,虽然我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但是我被他的声音所感动。“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打不败他!”

图片发自简书App第二个出场嘉宾是耶鲁村官秦玥飞,他和他的大学生村官团队们朗读的是迟子建的《泥泞》。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年轻人的风采,年轻人的激情,年轻人的热血,他们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尤其是董卿问他,有没有觉得自己是耶鲁毕业,回村里是大材小用,他说“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大才,反而觉得我这个小才在广大农村大天地里能发挥一点作用是最好的选择”。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是中国的希望!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们回到广大田地里为农村,为农业,为农民多干一点事情。因为农业永远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基础。农业兴则万事兴,农民富则国家旺,农村好国家才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第三个朗读者是著名作家麦家,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在他的《致信儿子》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说当你想家的时候,就拿起手边的书来看看,因为读书就是回家。他说在生命面前可以放下一切,不要选择。他信中唯一违心的话就是“我不想你”,一下被董卿点出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四个是徐静蕾,?她朗读的是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徐静蕾说,她的童年终止于奶奶的死亡。她是哭着读这篇文章的,而且观众席中也很多人都哭了,每个人都有不能触碰的伤痛,明星也好,普通人也好,感情是相通的。奶奶说,地下每死一个人,天上就多一颗星星。我觉得这个解读很好,其实死亡教育就应该如此,不必什么都不能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五位朗读者是来自美国的被称为汉字叔叔的理查德.希尔斯。他为了汉字倾尽所有,建立了汉字数据库,甚至把母亲的骨灰都带到了中国,他说现在认为中国才是他的家。他读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读出来他的心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他的成绩让中国人汗颜,一个美国人,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来投身汉字事业,找到一个字的甲骨文,象形字,输入数据库,多大的工作量啊,二十年为了这一事业,令人尊敬。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一个是郭小平,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他原本是医院的院长,最后却做了校长,而且是特殊学生的校长。他的学生都是艾滋病携带者,他们每天的三件事就是“饭吃好,药吃好,学上好。”现在最大的孩子已经考上了大学,说到这些孩子,他说“鸟大了总要往出飞的,如果什么时候倦了,随时可以回来。”他朗读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拉迪亚德.吉卜林写给参加一战战场儿子的《如果》。声音低沉,郭老师还带着他们学校的小孩子们一起上台。最让人感触深的是,那么小的孩子,好多都是孤儿,而且从小就是艾滋病携带者,真是可怜!董卿的表现也很让人赞赏,她蹲下身来,和这些小孩子们拥抱。这一段都哭了,我也是不能自已。上天如此的不公平,让这些孩子生来就携带有病毒,他们又是如此的幸运,遇到了郭小平爸爸。

图片发自简书App所以说面临选择,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董卿说的好“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也势必会让每一个人都面临很多选择,你是遵从内心,还是随波逐流,你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你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只愿你都能做出日后回想起来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关于选择,以前我也说过我的观点,那就是选我所爱,爱我所选,选择之前可以纠结,选择之后不再后悔。还有就是不要对过去的选择纠结了,一是时光不会倒流,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二是,其实那个时候你做的选择应该是你当时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所以即使回到过去,你也依然是当时的你,同样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所以,面对选择,你会如何选择呢?三期朗读者,次次让人期待,继续期待下一期。

《朗读者》第三期选择观后感

《朗读者》第三期选择主题观后感

《朗读者》第三期:你的选择会成为你的责任

《朗读者》第三期 选择(朗读文章整理版)

朗读者第三期开场白

朗读者开场白第三期

面对选择

面对选择

CCTV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高二作文:面对选择

《《朗读者》第三期面对“选择”你如何选择.doc》
《朗读者》第三期面对“选择”你如何选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