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李吉林

2020-03-02 05:12: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沿着名师的足迹前行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关键词:感动、学习、指导、启发

我曾学过许多名师,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动,给我启发,令我思索。今年,市教育局号召我们学名师,李吉林的影像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李吉林,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曾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

一、纵观李吉林老师的人生历程,让我感动不已,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

1、愈挫愈勇的斗志。

李吉林老师和同时代的许多教师一样,经历过政治劫难。正值28岁,一个女性鲜花盛开的时候,一个小学教师最为宝贵的年华,“文化大革命”来了,她成了“修正主义的黑苗子”,成了“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大字报、批判会、围攻、无限上纲、抄家等接踵而至。因为爱儿童,因为努力上进,因为“小荷”已露,于是灾难降临,她只得忍痛把积攒多年的备课笔记和公开课的教案一把火点着了。接着,被“下放”到农村小学。后来搞情境教学实验,按照“国情”揣测,冷眼、热讽必定不少,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就实验本身,要形成体系、形成特色、形成突破,对一个小学老师,谈何容易。但

李吉林一步一步地趟过来了,何等的了不起啊!李吉林自己有这样一段记载,真令我嘘唏长叹,感慨不已。

记得在那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在那些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她常常默默地在灯下读着鲁迅先生的杂文,并常常念着这三句话:第一句是普希金说的:“心憧憬着未来。”

第二句是高尔基讲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

第三句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十年,漫长的十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她没有低头,她没有抛弃自我,她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她不是英雄,却有藐视诸多困难和逆境的勇气,把背影留给了脆弱,日益放大着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

2、警惕自己的白金时代。

已古稀之年的李老师,依然像中青年教师一样,每天都正常上班。现在,只要我们打开电脑,点击李吉林,马上就会有许多诸如:“情境教育”、“青教培训”、“李吉林事迹报告会”等诸如此类信息涌入眼帘。“满目青山夕照明”,对李老师来说,这“夕照”有如满天朝霞。这正是“生命不息,成长不止”。让我感动的正是她的一辈子成长和警惕自己。人到老年,“从心所欲不逾矩”,警惕之心无妨有所放松,然而李老师却不,她说:“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停滞就萎缩。”她在《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

“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即使中国神舟号上天了,4号、5号,什么时候载人,我都关心。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一样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到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以李老师为一面镜鉴,我们也能唤醒和强化对自己的警惕之心。我们也许还成就不了显赫的事业,却一定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3、教育家的人格风范。

有专家指出:今天号称教育家的人不少;而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又太少,但李吉林是真正无愧教育家称号的人。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让我感动的不仅如此,还在于她身上体现的教育家的人格风范。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看我们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的范围内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李老师把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影响了一大批教师。

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没有上大学,对她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她有一句话:小学就是她的大学。

她把教育当做天职和内在需求,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从《李吉林文集》能看出一种境界。境界决定了她的发展。所以,在她的人生词典中,找不到“急功近利”。

这种大家的人格风范,着实让我感动。

二、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育体系,就是一座富矿。我从中找到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引路灯,启发并指导我的工作。

1、认识情境教育模式。

情境教育模式是李吉林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多功能的。

情境教学从一开始就把语言训练与智力发展相结合,提“以思为核心”这个“思”包含着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后者包括直觉思维、灵感,创造性想像等“潜在智力”。配合以“思”为核心的还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儿童实践”为手段,这样便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了,把客体和主体统一起来了,把美育引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了。

情境教育的原则是:(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2)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3)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创造性;(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5)以训练语言为手

段,贯穿实践性。这五条原则虽然是从语文教学,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提的,但对其他学科教学都有指导意义。

2、情境教学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这正与情境教学的途径和目标相一致。情境教学将知、情、意有机统一,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情,突出的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的发展。李老师强调的就是要给儿童一种审美的愉悦。艺术是形象的,艺术是美的,艺术是有情的。教育应该利用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的,乐于参与的活动。她为给孩子们提供有美感的作文题材,多少次带孩子们跨出学校大门,到小河边、田埂上、树丛中、公园里,去寻觅、去感受。于是,我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山是美的,水也是美的;动物是美的,植物也是美的;农村是美的,城市也是美的。

然而,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中,并不回避生活中许多丑的东西,她采取的措施是引导学生揭露、批判与拒斥。这也正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漫画教学的内容之一。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对美追求的不同途径。

在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无论是将课程资源的开发扩展到校外,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再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们面前,

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性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让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们的心情美起来。这生动地表明:美是教育的磁石,美使课堂变得精彩,使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变得精彩。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完成一条龙的制作。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是体现李老师关注的“情”字。美术课堂的“小组制作”环节中,组内5––6名学生之间热烈讨论,集体制作,生发着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浓浓氛围,学生之间的情意也就在这样的过程和氛围中逐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习李吉林老师的事迹,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探索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情境教育无疑在化解这道难题的图卷上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李老师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星,也是我从教道路上永不熄灭的一盏指示灯,照亮我的前行之路。我将继续沿着李老师的足迹,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崭新的教育之路。

学习李吉林有感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学习李吉林老师体会

学习李吉林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李吉林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吉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学习李吉林事迹有感

《学习先进李吉林.doc》
学习先进李吉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