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论文

2020-03-02 02:46: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当前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探析

摘要: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环境改善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保护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的迫切需要。然而,近些年天津市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制约了天津市工业的发展,同时对水资源沿线附近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对其水污染的治理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天津市将来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现状以及治理不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水污染治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任务,也是当前天津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威胁着天津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水资源越来越重要和紧缺的今天,水污染治理就是非常重要、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天津市水资源及污染治理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淡水总资源虽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121位。而作为我国4 个直辖市之一的天津虽然处于九河下梢之地,但水资源却相当匮乏,当地水资源多年平均值16188 亿m3 ,其中地表水9186亿m3 ,地下水7102 亿m3 ,人均占有量约340 m3 ,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①,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并且由于干旱少雨,农业产量徘徊不前,土地受旱面积逐年增加,水资源问题成为限制天津市工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同时由于地表水资源的高利用率的开发,地下水的超量开采,造成河道干枯,水污染严重,使得人类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当前天津市最为关注的是如何解决水污染治理问题,就此问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搞好水环境综合整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新的提升,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黄兴国市长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天津①田伟,于明泉:《引滦水污染治理与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年第19卷第4期。

大地绿起来,河水清起来,天空蓝起来,环境美起来。

为了彻底解决天津水污染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008年9月,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确定全市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从2008年开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中心城区的10条二级河道治理任务,以及大沽排污河的治理任务;第二阶段,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29条农村河道治理任务;第三阶段,用3年时间完成60座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和升级改造任务。到2010年底,这项宏大的民心工程将全面完成。为此,市政府成立了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指挥部,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由原市建委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展开实施,各相关区县和部门也成立了共21个分指挥部。目前,这项工程全面实施已近一年多,这期间先后组织了两次大的战役。第一战役是从 2008年9月份至年底,连续奋战100天,完成了冬季河道清淤施工的攻坚任务,实现了初战告捷。第二战役从2009年3月下旬开始,掀起了第二个奋战100天的施工高潮。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34%。中心城区10条河道治理工程已完成清淤任务总量的98.7%,截污管道铺设任务总量的74%,泵站建设已基本完工。大沽排污河已完成清淤、渠化、固坡、泵站改造等工程,基本完成绿化工程。到2009年6月底,中心城区10条河道和大沽排污河治理工程提前全面完成。29条农村河道已完成 17条河道82.4公里的清淤、扩砌、绿化等工程任务,占任务总量的3.1%。60座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改造工程已完成20座,占任务总量的33%。

当前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已全面进入施工高潮阶段,市领导指示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咬定目标、关死后门,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廉政措施和组织协调五到位,把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成为造福百姓、惠及长远的民心工程。

近几年来,天津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总体上看,水污染问题还没有从源头上得到解决,水环境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美化水景观的要求十分强烈。

二、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特点和治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这些年,由于市政府加大了治理的力度,因此一方面形成了属于自己个性特色的治理特征,另一方面,治理不力的因素也非常突出。

当前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突出四个特点:一是实施全面治理。统筹规划,全面治理中心城区河道和农村河道,并统筹兼顾上下游之间、各条河道之间的连通关系,通过水体自流、泵站提升等方式,让市域河道体系相互连通,河水循环流动;二是坚持源头根治。源头治污是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最大特点,也是治本之策。一方面采取截流、减排、控制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堵住污染源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一级标准、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今后所有排放的污水都要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三是注重景观生态。按照河道绿化为主的原则,中心城区河岸实施生态护坡,农村河道实施自然修坡。计划新增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达到水清、流畅、岸绿、精美的效果;四是强调循环利用。通过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配套建设排水和中水管网,使再生水资源化,实现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再循环利用。

天津市针对水污染治理问题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治理不力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

1、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未意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各级分领导和部门未把保护水资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违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针。在1992 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代表一致同意,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我国政府也早就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但是应该看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总是将发展经济列第一位,把环境保护放在次要的位置。

2、区域利益第一,未顾及国家乃至全球生态及环境。为了保持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考虑水资源的使用时,对水资源盲目的、过量的、甚至掠夺式的开发和浪费,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近年来,以粗放性的取水增长率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大河流域用水分量无计划,部门间、地区间水冲突日趋严重。

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关水的法制不够健全,缺乏量化标准。我国近年来已先后颁布了《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但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保护水源和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不了解水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迫切性,也对其内容很不熟悉。时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存在;同时,有关水的法律

很不健全,不够具体,缺乏量化标准,执行较难。

4、普遍存在治标不治本现象。在工业污染及水污染的防控方面,天津市已有数十年的努力,但是基本策略还是没有跳出末端处理的老套路,其费用效益是很低的,而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总体上来看,对水污染治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政府政策导向存在一定偏差。目前对环境监测等技术方面的硬件建设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重视不足,特别是对现在污染的特征和规律缺乏认识,不能从流域和系统的角度进行统筹安排、综合防治。各级政府的环境财政投资导向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地区投资不足;对流域下游投资较多,上游投资明显不足;对末端治理投资较多,对源头预防重视不够;对调水、水库等工程措施考虑较多,对水污染治理问题关注不够,从而无法做到标本兼治。

三、对天津市水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跨省协调机制。天津近岸海域的水质改善,依靠渤海湾的污染治理成效,渤海湾的治理需要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的通力合作。因此,应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加强我市与海河上游和环渤海兄弟省市的有效协调机制,步调一致,共同做好渤海湾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预防并防止大面积水污染。

2、建立全市水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发展、建设、市容、环保、经济、农业、水利、市政、海洋、水产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水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交换水环境保护信息,协调解决有关水环境保护问题,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对水环境质量负责的机制。

3、严格总量控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市发展改革委和各区县政府要通过区域总量控制,淘汰经济总量小、污染负荷大、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落后的企业,为新的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空间。合理进行产业布局调整,严格规定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均应通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4、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水污染防治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排水管网建设和劣质水体治理等任务所需资金的落实。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资本投向水污染防治。通过财政贴息补助、延长项目经营权和授予项目特许经营权、市场化运营收费权等政策支持,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股份制、

合作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各类水污染防治建设项目。

5、建立主要水污染物减排问责制。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监察、环保等部门建立考核制度,对不能如期完成“十一五”主要水污染物减排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追究责任,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出台再生水回用鼓励政策。市水利局、市建委、市农委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再生水使用的相关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建立循环经济体制,以便建立一个节约型的和谐社会。

7、建立目标责任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绿色GDP 的政绩考核制度,单纯用GDP 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容易造成单纯追求经济效果而忽视了环境,绿色GDP 区域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要打入到GDP 里面,要扣除这部分才是真正的GDP,通过绿色GDP 的考核体制建立,来保证水污染防治保护的责任。

8、加大科研投入,合理利用海水自净能力。由市海洋局牵头研究近岸海域的水动力环境、海水交换能力和海水自净能力;合理利用海洋环境的容量,合理分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时间,研究确定适合丰水期和枯水期污染物合理排放的定量化指标及方式,为充分利用海洋的自净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9、加强海上施工的监管,加快海上污染源监督立法。市海洋局要严格海上工程项目的跟踪监测和执法检查,降低项目施工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由市海事局牵头开展专项立法调研,提出解决船舶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为依法加强监管提供依据。

10、提高污水处理费,推进水污染治理市场化。提高污水处理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当前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有利的。征收污水处理费对增加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尽快在全市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逐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减少污水排放、促进节约用水及加快水污染的治理,同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充分利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工作。参考文献:

[1] 韩兆先,吕艳丽:《关于当前我国水污染治理问题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年第13期.

[2] 陈红书:《浅析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现状》,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3月第22卷.

[3] 李茶青,何文学,魏恩甲:《全新的水污染治理思路探讨》,水利发展研究,2004年第9期.

水污染及其治理论文

水污染危害治理 论文

如何治理水污染

水污染治理工艺

水污染及治理

湘江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水污染治理方案

水污染治理总结

水污染论文

《水污染治理论文.doc》
水污染治理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