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酒文化与健康

2020-03-03 19:38: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酒文化与健康

摘要:一谈起酒,我们往往条件反射的会想到酒席、酒宴、应酬等酒会活动而不是将其与文化和健康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绵延历史演变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都是传统酒文化中的精华。酒,从古至今都一直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酒,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的。而在现今社会,我们饮酒更应该注重酒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习了“酒文化与健康”这门课程,让我对酒、酒文化、饮酒与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关于酒的来源、酒的发展史、酒的酿制工艺、酒的分类、饮酒器皿、饮酒的礼仪,以及健康饮酒也都有所认知。

关键词:酒、酒的发展、酒文化、酒与健康、

1.酒文化的内涵

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广义的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词曲等等;而狭义的酒文化则是一般消费者心目中的酒文化,多指饮酒的礼节、风俗、逸闻、逸事等。

2.酒的起源

酒是如何出现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历史上分别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和杜康造酒说。 [1]2.1上天造酒说

上天造酒说的依据主要从一些古代诗词中来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说的便是上天造酒说。

2.2猿猴造酒说

这一说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这是建立在果酒的情况下的。猿猴是在春夏之际,采集许多果蔬放在石洼中,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使有酒香产生。但实际上,由于人是用粮食酿酒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这一说法是最不可取的。

2.3仪狄造酒说

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2.4杜康造酒说

杜康属于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有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杜康作秫酒”。《世本》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杜康造酒”在历史古人曹操的诗中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随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杜康成了人们心中的酒的发明者。

科学考古发现并证实,酿酒早在夏朝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酒已经存在。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许多陶具和青铜酒器,还有大汶口文化遗产中出土的瓷器和成套的酒杯,方向证明了就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存在。

3.酒的发展

3.1按历史发展划分

中国酒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提高期、变革期共五个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到夏朝初年,人们用发酵的谷物来泡制水酒;在北宋时期,中国白酒问世,西域蒸馏器也传入我国;从北宋至今,中国酒形成百花齐艳的场景,中国先进酿酒技术争放异彩。

3.2按酒的种类划分

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果酒,黄酒 和烧酒(白酒)。

在原始社会初期,当人类还处于采集经济的时期,就发现吃了天然发酵的野果,会产生一种神奇的疗效,即医学上所说的“舒经活血”,于是原始人类便开始有意识的对采集来的野果进行人工发酵,这样最早的酒-----果酒便产生了,它的酒精含量一般在15度左右。也就是说酒的最早被人们所饮用,是因为它的医疗作用。这在后世的文献中可以得到印证,《汉书·食货志》上说“酒为百药之长”,《说文解字》上对“医疗”的“医”字的原始意义的解释是“医,从酉(即酒„„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

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粮食产量增加,在果酒的基础上,夏商时人们开始了谷物酿酒,原料主要为黍和稻,古代称为黍酒,其实就是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酒。传说种仪狄和杜康所酿造的也都是黄酒。1974年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酒,也是黄酒,当酒壶打开的时候,酒香醉人。早期的黄酒由于酿造工艺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酿出的酒酒汁和酒渣通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而有清酒和浊酒之分。大家在读古代诗文时一定会常常读到浊酒这个词语,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所谓的浊酒就是没有经过过滤的黍酒,因为有

酒渣在里面,所以放的久了就会变酸。

从古至今,酒一直被大众所深爱。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酒。正是因为人们的不同爱好,酒文化发展才得以多元化。

4.酒的种类

中国酒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白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 传入中国的酒有啤酒等。 [2]4.1.白酒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脂类为主体的符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4.2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城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酒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目前中国国产葡萄酒品质优越。

4.3黄酒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

4.4米酒

米酒,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

4.5药酒

药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置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究竟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4.6啤酒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5.酒器

5.1古代酒器

古代酒器多种多样,包括有尊、壶、爵、角、觥、杯等等。古代人们使用酒器的不同,代表者地位的尊卑。尤其著名的就属四羊方尊了。 [3]5.2现代酒器

现代酒器多以杯、酒瓶为主。但是杯子、酒瓶也是有大学问的。现代社会讲究平等,酒杯的区别已不代表地位的尊卑,而大多时候是以所喝的酒的种类来使用不同的杯子。如有啤酒杯、鸡尾酒专用的鸡尾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等等。

不管是古代的酒器还是现代的酒器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多样性。

6.饮酒礼仪

6.1古代的饮酒礼仪

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常常就得味道,并加以赞扬,最后仰杯而尽。 [4]6.2现今饮酒礼仪

入席后,主人应当首先为客人斟酒,酒瓶应当场打开,斟酒时应右手持酒瓶,将商标朝向宾客。斟酒的姿势要端正,应站在客人身后右侧,身体应当那个作到既不要紧靠客人,也不能离得太远。针灸师左手拿稳酒瓶的下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酒瓶的颈部,然后再到就,不要单手斟酒。斟酒时,就被应放在餐桌上,瓶口不要碰到酒杯口。

6.2.1中西饮酒礼仪差异[5]

中西方饮酒的区别体现最明显是浅斟低唱与牛饮的区别。中国人的“饮”与西方人的“喝”。所谓“饮”者,酒杯在手,浅斟低唱,徐徐而进;所谓“喝”者,亦可谓之“牛饮”一瓶酒也罢,一杯酒也罢,通通是一扬脖子喝它个底朝天。

7.酒的作用

7.1酒与经济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主张以农立国。农业是我国政治经济的立足点。而我国的酒大多是一辆是酿造而成的,酒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农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酒业的兴衰。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的状况。

7.2酒与政治

由于酒特有的诱惑力,使人上瘾,饮多致醉,不能自制,惹事生非,伤身败体,被认为是引起祸乱的根源。所以,饮酒不仅仅是饮酒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特别是贵族阶层耽湎于酒,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耽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最高统治者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对酒的生产和消费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直至禁酒。

7.3酒与文化教育

中国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德”。

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如中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无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首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等。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礼仪要素,这是一种不成文但力量强大的礼仪。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人在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强化

7.4酒与社会生活

中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日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里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气氛,因为酒的兴奋作用和亲和作用而达到极致。男婚女嫁是人生终身大事,在隆重的婚礼中,喜庆的婚宴充满着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丧葬之酒,表后人忠孝之心;生日寿庆之酒,显人生之乐趣;亲友相聚之酒,叙手足之情谊。总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

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

8.饮酒健康

古语常言喝酒伤身,事实上,学会掌握饮酒的技巧,正确饮酒,不仅不会伤身,还有利于人体健康。 [6]8.1饮酒时间

众所周知,饮酒伤肝。人体代谢在早晨最为弱,因此早上饮酒不易分解酒精含量,导致血液中含酒精浓度高。对肝脏和大脑造成极大伤害。最佳的饮酒时间是在一天中的15~17时。

8.2饮酒量

饮酒量的多少与人体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身体较为虚弱的应少饮。身体强壮的也不能牛饮。而应以自身的肝脏承受度为标准。

8.3饮酒种类

众多种类的酒中,葡萄酒对人体的健康最有利。尤其是女性有规律的饮用葡萄酒能够延缓衰老,保持气色红润,心脏供血充足。冬天不易手脚冰凉。

8.3酒精过敏者

能不能饮酒,能饮多少酒是天生的。人体含有分解酒精的两种酶,酒精过敏者缺少其中一种或者两种,使酒精不能在体内分解,任然在血液中。于是酒精通过皮肤分解。这时导致皮肤红肿,奇痒难耐,并且难以消除。严重者必须尽快就医。因此,酒精过敏者唯一的办法便是滴酒不沾。

对于当今社会而言,酒,无处不在。酒种类的多元化充分体现酒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家人、朋友团聚离不开酒;工作应酬离不开酒;养身,离不开酒。但是,我们应当正确对待酒。它不是我们发泄苦闷的工具,我们饮酒必须做到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适度饮酒。酒精过敏者更应当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李华瑞 中国酒文化[J]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2桂祖发 酒类制造[M] 化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01号

[3]黎福清 中国酒器文化[M]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年07月01版

[4]酒文化编写组 中国酒文化趣谈[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年01月01版 [5]杨乃济 中西酒文化比较[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年12月20 [6]吴鸿 如何健康饮酒[J] 三湘都市报出版 2010年02月 第A23版

酒文化与健康

酒文化与健康

酒文化与健康论文

酒文化与健康论文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春节与酒文化

酒文化与品牌

陶瓷与酒文化

酒文化与广告

《浅谈酒文化与健康.doc》
浅谈酒文化与健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