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论 读后感

2020-03-01 21:56: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赋税论》读书笔记

商学院工商管理1003班范沁宇2010811112

作者资料:

威廉·配第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 ,从事过水手、医生等职业,晚年成为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还先后创办了渔场、冶铁和铝矿企业。马克思对配第的人品是憎恶的,但是,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 写作背景:

英国在16和17世纪,正处在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时期,在政治上是君主专制时代,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专制君主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持奢华生活,需要耗费大量金钱,而过多的赋税便会妨碍工商业的发展,并同市民阶级 之间发生矛盾。由此,赋税问题成为君主、贵族、官僚和使命之间斗争的核心问题,成为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配第为王权谋划,对改革爱尔兰以至全英国的赋税制度提出建议,实际上是为了使赋税的征收和使用都有利于自己所在阶级的利益。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最先表达了产业资产阶级的自由发展经济的要求,最先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章公共经费的主要组成

1.国防所需经费:平时不少于其他项目,而非常时期要更胜许多

2.行政官吏的俸禄:保障其具备自然的权力、自我培养,包括私人之间的、国家或公共团体和某些成员间的纠纷所耗、惩处不法行为所耗。

3.基本教育项目及其教授人员:诵读、写作、算数等科目,普及道德标准及基本技能所需,优厚待遇吸引人们从事教育工作使更多人受益。

4.孤儿、无家可归的儿童以及弃婴的抚养费和对失去工作能力及其他失业者的赡养费:此处有疑问,对于所谓其他失业者提供赡养费是否也是一种对那些可以自力更生靠自己劳动生活的人的花费更大的赡养费。

5.公共交通等公共福利事业(据列举的以及为区别于以上,此处应指可以方便人们生活、经营的公共福利事业)。

第二章公共经费增加的原因及削减策略

公共经费增加的原因:

1.人民拖延和推诿缴纳,增加不必要的征收经费的开支。

2.缴纳经费时间及形式的不灵活性。

3.征收权含糊不清(可通过立法解决)。

4.货币缺少和铸币混乱(我国现状已解决)。

5.人口少,尤其是劳动者和工匠(不适用于我国)。

6.对国家人口、财富、产业的情况不了解造成无谓的开支循环和追缴新增加补税额的不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浪费(我国现状有所改善)。

7.军费增加,包括非必要的进攻性战争带来的损耗(我国目前没有),对潜在需要防御的战争的准备不足即和平时期军队没有维持戒备状态,宗教纷争、处罚的耗费(我国没有),国内动荡和战争(我国目前基本没有,但在国家经费统筹和开支时应考虑尽量公正以避免和安抚人心)。

削减策略:

1.精简教区数量、行政及司法官职以减少开支(我国虽没有有统治性质的宗教组织,但此

举也可实适用于国家管理机关的人员、层级等的精简,能者多劳,合理分配岗位,以减少开支、提高管理效率及资金的有效利用)。

*此处论证了赋税的心理误区,实际上若每个人都按比例合理纳税,谁也不会变得更富或更穷。

2.削减各大学的学费(实际上此举不太合理,作者是否有些过于理想主义,事实证明即使社会秩序等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和稳定,诉讼案件、法律纠纷等并不会大幅度减少;即使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人们生病的概率并不会明显降低,并且即使一些疾病能够防治,新的疾病也在不断产生,单以死亡表是不能涵盖就诊情况的。但是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可以精简大学的数量,使一部分没有足够教育资源的大学的资源和不适于高等教育的人员用于技工等专业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分工的更合理规划)。

3.削减商人数量(我国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商业基础和资本积累,合并和精简商人数量,增加实业、农业生产人口非常适用)。

4.增加贫民救济,让失业的贫民投入到国家的公共建设中去,并依次提供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至此可以)。

第三章人民不甘心赋税的原因及相应措施

1.元首的索要超过他应缴的税款,导致没有足够资金增值。

按需征收而不是预收税款。

2.公共经费重新分配不能绝对公平导致的百姓的不平衡心理。

3.对某人的课税多于周边的人(我认为这个视角划分不好,前面的都是带有宏观视角,这一点突然深入人们生活中去了,根据其描述,是否可以归纳为征税官员的失误)。

4.公共经费被用于宴乐、排场而使人民不满。

作者认为实际上这是人民不应有的一种心理,但是若宴乐、排场过度或是没有被合适地安排这很显然也是一种公共经费的浪费。

5.君主按照个人喜好的不平衡分配。

作者也认为这实际上不需要被考虑,然而君王所宠爱的人不一定有足够的资格拥有它并且会合理运用这些钱财,即使这些钱财最终通过交易用于人民,这也是货币本身的性能,不能混淆为最终为人民所用。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威廉配第一定程度上是倾向于国王,为国王辩护的。

6.对人口、财富、产业的不了解,不能合理、合时、合情征税,引起人民不满(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完全克服的,只能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加以改善)。

7.征税权模糊不清。

8.人口少(我国的事实证明人口少会带来弊端但也是一个益处,人口多会加重税款征收各方面的负担)。

9.货币不足(这应是当时短时期的问题,现今对货币已有足够解决这个问题的研究,已不是长期原因,但货币实际价值改变引起的征税货币额的动荡以及征税调整的滞后性也会扰乱民心)。

10.不能合情、合理、合时灵活征税(这一点基本上可以与第6点合并)。

第四章征税办法

此章在假设上述几章讨论的问题都圆满解决的情况下论述。

经过计算后确定应按人们全部土地和劳动的一定比例征收税款。

然后,一是按照土地征税(适用于新的国家),这种方法会导致对土地交易的不平等征课。二是从房屋租金中征课,由于房屋的交易和拆建更加容易频繁,这种方法更不稳定,并且更

加难以评估,但有时这可以作为解决临时问题的方法(如现在房价过高的时候)。

13节的假定是否过于苛刻和简单,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态度。并且对于之后货币真实价值、使用权价值的辨析不予讨论,实际上这已经在政治经济学领域解决了。

第五章论地租和利息

1.作者一开始对利息的讨论中,对于活期借款不也有利息这一点提出了质疑。事实上,所拥有的资产多少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一个主体的经济决策,这种沉默成本是不能被忽视的。而且,若考虑到单体的想法就太过复杂,无法形成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政策。

2.作者建议调查各土地的形状、面积、位置(固有价值)及货币计量的产出(附属价值),其中附属价值是浮动的,不确定的,需要大量计算和评估。然而确切可靠的信用价值只有通过这样的计算确定,从而使产业能够有效投资。

3.如果有了精确的计算,国家可以依此精简经费开支,并且人民了解并愿意缴纳这些税款,可以使国家经费更加有效地征收和运用。

第六章论关税和自由港

1.作者认为,关税最初是为了保护进出口货物免遭海盗掠劫给君主的保险费,因此可以保证货物安全进出港口。出口关税的标准应是在保证国内商人利润的情况下对外国人的售价比他们能从其他国家获得该商品的价格稍低一些以保证出口的竞争力,同时不能超过走私的花销(这一点显然目前无法做到,因此海关应根据法规严厉防止大量的非法走私)。产成品的进口关税的标准应是在算上税率及其他运输费用后国外的进口产品价格稍稍高于国内产品,以保护本国产业,但应权衡走私该产品的低价和风险来征税以避免人民甘愿冒此风险进行走私。而原料由于国内确实缺乏,应根据需求适当降低关税。

2.原料类关税的弊端:需要人力物力的征收成本、人民逃避关税的风险成本以及需要其他税制进行辅助。

3.作者提出的改善关税征收的方案:

一种是只征收吨税,这样需要较少的人力物力来监督和收取并且这样关税作为运输费用的一部分而变得合理。另一种是变关税为保险费使人民和商人为规避风险而更乐于缴纳。

4.提高国内生产的产品的竞争力应从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国内劳动力等资源入手,而不是一味征求过沉的关税。利用关税解决这一问题应只是暂时性的。(但各国人口、资源确实存在悬殊的差异,劳动力原料价格无法完全达到平衡,在商品全球化的当今,适当的关税反而能带来更加可靠稳定的进出口状况,这时应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地追加关税)。、

5.设置自由港应设置小额关税,既保证足够的货物供给也能防止过大的逃税损失。

第七章人头税

1.根据人们的荣誉称号、官职征的人头税,给爱虚荣的人们以身份和虚报的财力从而获得国家经费。

2.受施舍的人头税由教区缴纳。

3.未成年儿童的人头税由双亲缴纳。

4.徒弟等无收入的人头税由师傅或行东缴纳。

5.

2、

3、4种人头税的弊端:不公平。益处:征税成本小,易计算,促使人们尽快按其特长进行劳动。

第八章彩票

一方面买彩票所征收的税款是此种投机行为的成本因此应与其小概率获利相称,另一方

面征的税额应足以限制过多的人们耽于纯粹的投机行为而不去从事正当劳动。

第九章献金

益处:可以避免一些行为引起的非全体利益而想全体人民征税,更加公平。

弊端:

1.捐献的金额之间的比较会对部分捐献的人带来不相称的评价

2.捐献会使人们的财力杂某些方面不必要地透明化。

3.会引起一些投机行为的发生。

4.破产者的不适当不负责任的捐献负担最终会落到维持公共福利的爱国者头上。

第十章刑罚与罚款

国家杀其成员,切断成员肢体或将其投入监狱,无异于惩罚国家自己,应将其尽可能改为能增加劳动和公共财富的罚款。

然而,由于爱尔兰人口较少,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又难以管理并且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来说,罚款是否有其足够的警戒力是值得讨论的。同时若施加以极端的罚款,使其难以生存甚至剥夺其人生自由,也是对犯人人身和心理的极大惩罚。因此,大量废除刑罚在我国现阶段也是不可取的。

第十一章独占(即垄断)与官职

独占使用情况及理由:

1.保护发明权(如当今的商标保护、专利设置等),在这一点上,作者未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可能与当时的发展速度有关。现今这种垄断以成为较为正当及合理的类型,随着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若没有这种保护,发明者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竞争力并且被夺去大量资源,也不能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对特有生产技术的保护。

3.对特定官职(管理、语言等能力)的优厚俸禄。对不能和不想避免通过官员来解决问题的人们所设置的租税。

第十二章 什一税

当作租税而被征收的一部分物质或财产。

被征收的物质是水陆土地的直接产物即原材料,用货币的缴纳的什一税是从对用交过什一税的原材料从事生产工作所得的收益中收取的。反映了该地区的生产和劳动能力。它被指定用来支付全国公共经费和教会开支(可以说是宗教的特殊产物),由于有两种缴纳方式,并且由于货币交易及本身价值的浮动和不确定性,其中可能会产生投机行为,并且会给征收及其保证制度带来繁重的负担。

第十三章零星的筹款方法

1.国家充当经营所有货大部分货币的出纳员,从中获得利息。(如我国的银监会)

2.国家作为公贷人。

3.国家作公共保险人。

4.控制特定商品的垄断权(如我国对钢铁、煤矿等资源的垄断)。

5.国家作为公共募捐人。

6.国家作为不完全行为能力人的保护人。

7.经营公共剧场和娱乐场所。

8.国家对房屋的火险(自然灾害)。

9.对公共道路等征收通行税。

10.遗产的一部分上缴。

11.对外国人征特殊课税。

12.对人们财产征收一部分税款。

第十四章货币价值的浮动

国家通过发行货币控制货币紧缩或膨胀实行经济的宏观调控。

这里是指国家对发行货币的实际价值进行调控,区别于对现行纸币数量的调控,但其效果是一样的。

第十五章 国内消费税

每个人按照他所得到和实际享受到的纳税,即为自己开支中的公共部分纳税。

仅对产成品课税。当产成品可以被消费时对其原料及所包含的劳动逐一课税。因此对所消费的货品不重复征税。

炉税或烟筒税比较公平可行。

征国内消费税的益处:每个人按其实际享受公平纳税、约束人们勤俭、不重复课税、使国家对国内的产出、消费等经济状况有更好的了解。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

赋税和徭役

赋税和徭役

古代赋税与户籍制度总结

《正义论》读后感

教学论读后感

邓论读后感

《论中国》读后感

《论雅俗共赏》读后感

《赋税论 读后感.doc》
赋税论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