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2020-03-03 16:53: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赵红霞辩护律师)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行为是生产、销售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解释》第一条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对本条规定的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第二条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之认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量刑标准

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研究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课件

试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认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适用的几个问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doc》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