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巴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2020-03-02 04:34: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翁巴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我校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校所辖牛场镇翁巴村的九个村民组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福泉市区或牛场镇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我校所辖牛场镇翁巴村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这样有利于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制订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计划,制定制度,安排活动。各级领导重视,层层组织保障,为留守儿童之家的规范管理注入活力,增强动力,提高了效率。

(二)、创造条件,营造关爱氛围。

我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摸一摸”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为确保“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从有限的校舍中挤出60平方米空间和学校图书室一并使用设立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并配置了电视、电脑、图书等 ,学校还文体器材、征订期刊等,我牛场中心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从谷汪中心小学调整了10套桌椅。为留守儿童提供软硬件设施设备,设置亲情电话,为留守儿童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提供便利;开辟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扫除心理障碍。活动阵地的硬件设置为孩子们提供了必备的活动条件,软件建设则为工作管理和资料积累奠定了基础:一是建立专门档案。学校每学期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内容有:学生家庭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及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二是活动计划安排与活动纪实资料等。

(三)、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留守儿童学习》等。通过制度约束,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摸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爱好;摸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摸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同时,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开展关爱活动,促进快乐成长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键是落实到关爱行动上,有了留守之家的基本条件,各项活动也相应的开展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文化熏陶。让留守儿童在“家”中多读书,读好书,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家”中图书方便了孩子们课外阅读。成立了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小组,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组织留守儿童进行绘画训练、古诗文背诵比赛。

加强品德培养。学校组织老教师给留守儿童作报告,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主题,教育孩子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光荣革命传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校校长亲自讲授法纪法规和自我保护安全防范常识,帮助孩子们树立遵纪守法观念;2014年中秋节,福泉市政府办的领导给我校留守儿童送来了圆饼,让留守儿童在中秋节吃到了圆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开展文体活动。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中的文体器材,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象棋、田径训练等阳光体育项目引进留守儿童之家,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质,培养素质。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不单调枯燥,逐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能力。

“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如雨后春笋悄然突显,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卡。张未仙、谭宇香两位女老师耐心教会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缝衣裳、钉纽扣、梳理头发,安排生活起居等,无微不致的关怀,让孩子家长感动不已。

开通亲情电话。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设有“亲情话吧”、“视频室”和“心理咨询室”。“亲情话吧”和“视频室”让学生家长方便快捷地与孩子勾通信息,了解学习情况。每当学生学习成绩进步、重大节日、父子、母女生日时,他们都拨打亲情电话或进行视频聊天。 “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扫除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健康疏导,让他们在爷爷奶奶面前难以启齿的话能敞开心扉地对老师说,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铺路搭桥。学校心理辅导教师1人,开展形式多样地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灵关怀、引导农村儿童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建设温馨之家。学校下载《坚强的留守儿童》、《火灾自救与逃生》等影像视频资料组织观看。文档资料建设规范,图片文字说明详实;结对联系卡和留守儿童成长袋详细反映儿童的进步成长过程。

(五)、宣传引导,共同关注。

留守儿童教育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工作,后方安定,前方安心,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远在他乡的年轻父母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所在地的经济建设,

1、召开学生家长会,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督促外出务工人员落实子女代理监护人,妥善安排子女学习与生活。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制度,加强留守儿童家长培训和教育,提高家长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意识的能力,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2、及时向媒体报道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宣传影响到位才能做到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三、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农村的学校如同农村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经济状况差,仍然是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翁巴小学

2014年11月6日

翁巴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翁巴小学 2014年11月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翁巴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doc》
翁巴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