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下基地”活动调研报告

2020-03-04 00:16: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下基地”活动调研报告

学 院:

理学院 团队(小组)名称: 2012级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 参加活动时间: 2013年 7 月 8 日 — 7 月 21 日

下基地实践总结报告

2013年7月8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再次来到了马牧池乡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总占地1129亩。由《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常山古村》、《沂州古县城》、《山乡梦影视服务中心》组成,是一处集红色旅游、影视拍摄、党性教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被誉为“山村好莱坞”。这里有用乳汁救伤员、被评为全国“双百”英模人物、红嫂原型明德英故居;有创办“战地托儿所”养育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有妇救会长李桂芳带领姐妹们为部队架起的“火线桥”旧址;有千万个推磨、碾米、烙煎饼,做军鞋、缝军衣拥军支前的姐妹们的先进事迹。这里是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百姓集体英雄主义纪念地;是沂蒙精神发源地。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小车队长”李家才故居、战邮会纪念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山东纵队司令部旧址、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旧址、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北海银行旧址、火线桥旧址、战地托儿所旧址、战时总医院旧址、战时兵工厂旧址、战地供销社旧址等红色遗迹30余处,是典型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是红嫂乳汁救伤员的真实发生地,这里是当年沂蒙革命根据地中心,这里至今保留着抗战时期的古村风貌。

提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对于我来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来到红色沂蒙影视基地了,对于这里的一切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陌生,是因为我对沂蒙文化的了解,对沂蒙精神的了解太浅显。第一次是在开学军训结束后,学校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沂蒙精神,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把我们带到了这里,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沂蒙人民的朴实,感受到了沂蒙人民对人民军队的拥护,感受到了红色沂蒙精神的内涵,学到了很多书本中所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用心去体会。在得知能再次来到这里后内心非常激动,因为第一次来去的太过匆忙没有认真地观察和体会这座保留着抗战时期的顾村风貌的小山村。这次来到这里有了一个巨大的任务,那就是弘扬沂蒙文化,向人们宣传沂蒙文化。这项任务对于我们来说巨大是因为我们害怕我们在这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是否能够彻底领悟红色沂蒙内涵,是否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红色沂蒙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精神精髓是不可能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被彻底领悟到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了解体会它们,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来到这个古朴的村落,走在幽深的石板巷,看到这里的石板桥、残垣断壁似的老石屋、茅草房,脑海中变会浮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那个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在这一个小山村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雄模范人物,用乳汁救伤员的双百英模人物明德英;养育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还有带领姐妹架起火线桥的李桂芳,还有成千上万支援前线的沂蒙人民,她们的身上无一不体现出无私奉献,弃小我为大我的无畏精神,因此“沂蒙红嫂”成为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集体称谓,沂蒙更是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曾经说过:“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今沂南县马牧池乡)。”可见,这个小小的山村无论在解放战争中还是现在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也诞生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这种战天斗地的伟大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沂蒙人民在继承和发扬沂蒙精神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沂蒙精神的内涵,使其能够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沂蒙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了新中国建设时期,又迎来了改革开放这一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大潮。新中国建设初期,沂蒙人民面对生产落后、经济脆弱、生态环境恶劣的革命老区,他们发扬沂蒙精神,顽强拼搏地整治山水、修筑梯田,被毛泽东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莒南的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后,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高举邓小平旗帜,使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更是在1996年使得沂蒙老区率先在全国十八个连片扶贫开发老区中实现集体脱贫。2003年GD达到8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9.3亿元,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8元。2004年,临沂再一次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GDP过千亿,人均过万元,成功领跑老区经济。目前,老区临沂解放思想春潮澎湃,干事创业气势豪迈,正在建设闻名全国的商贸物流城、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生态城,一座“商兴水胜、荟萃人文”的新城正阔步走向未来。沂蒙人民还创造了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滨河公园、全国最大物流城、全国最大国际文化城、全国最大的板材基地、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临沭)、在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临沂喜获全国地级市第

一、临沂大学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大学(临沂大学)、2011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临沂市"物流之都"称号。沂蒙人民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奇迹,这是沂蒙人民继承和发展发扬沂蒙精神的集中体现。沂蒙精神与俱进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它与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中国梦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习近平曾说过“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经历百年列强欺凌中国人民认识到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的重要性,所以这就成为了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坚定不移的使命。沂蒙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也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沂蒙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诞生的。要想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前提是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拥有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在实现中国解放,争取成为成为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国家的过程中沂蒙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注定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从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从一个刚刚摆脱战争,经济,科技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家综合实力空前的现代化的国家,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努力。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些精神在这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突出体现了沂蒙精神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继承和发扬沂蒙精神,践行中国梦也就成为了作为我们这些青少年的的重要责任和任务。

在经历这次下基地活动之后,我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临沂大学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弘扬沂蒙精神,践行中国梦的责任。习近平主席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时,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习近平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说明中国梦里我们并不遥远,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我们的梦,是每一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梦。作为将来成为中国建设者的我们要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并坚定信念为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临沂大学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小编推荐)

大学生课外基地建设调研报告

大学生“下工厂”调研报告

下基地实践报告

下基地实践报告

下基地实习报告

下基地实践报告

《大学生“下基地”活动调研报告.doc》
大学生“下基地”活动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