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地实践报告

2020-03-02 05:07: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年 级: 姓 名:2011级 3班专 业: 学 号:英语师范20110941030

2沂蒙精神对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在临沂这片红色热土上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同

一、内涵一致,是临沂人民的宝贵财富。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出现务实化、多元化趋向,价值目标的“崇高”性相对弱化。如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成为当今高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校进行下基地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沂蒙精神,以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沂蒙精神简介

沂蒙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沂源猿人”的故乡和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沂蒙地区毗邻孔孟之乡,孔子曾登临东山游历讲学,以孔孟为代表的的儒家思想,在沂蒙居民的心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于改革开放时期,深化于大美临沂建设时期。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就不会有沂蒙精神的产生。正是伟大的中国革命造就了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酝酿提出阶段。1989年12月12日临沂大众报发表了“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的署名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沂蒙精神”的概念和在全地区弘扬沂蒙精神的主张,并对沂蒙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初步概括(“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1990年2月3日,省委书记姜春云同志来临沂视察工作时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二是进一步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1992年7月冒着酷暑来临沂视察,对临沂地区的巨大变化给予高度评价,并于7月28日欣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 1996年王廷江事迹报告团进京做报告引起轰动效应等。三是完善定型阶段。1997年省委宣传部和临沂市委联合举行

纪念江泽民题词5周年理论研讨会。期间,大家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1999年1月7日至9日,胡锦涛同志来临沂视察时对弘扬沂蒙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2005年沂蒙精神晋京展览,感动京华,轰动全国。

“爱党爱军”,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这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宝贵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的特性则表现为地域性、人民性、时代性,其中人民性是其最本质的特性。

此次下基地活动,我们听着讲解员对每一处景点的详细介绍,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当时抗争的年代。我们加深了对沂蒙六姐妹的了解,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诸葛亮电影城、红嫂革命纪念馆、沂蒙山根据地、大众日报创刊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以及滨海革命文化纪念园等,看着一个个的遗址、一处处的遗迹,聆听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着实让我们受益匪浅。正如沂蒙精神的内涵,仅仅十六个字,却囊括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今天沂蒙人民博大精深的品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

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辑。这种价值观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但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能对文明进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质量上的规定,现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和道德传统,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东方人格——社会型人格,例如,“以天下为己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作为我们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应将大写的“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

沂蒙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通过三天的下基地实践活动,我们大学生对沂蒙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个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塑造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弘扬沂蒙精神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在革命年代,沂蒙人民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艰苦创业,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弘扬沂蒙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最关健的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把沂蒙精神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和实践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沂蒙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勤俭节约是沂蒙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容。革命年代,沂蒙人民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支援革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继续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励精图治,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沂蒙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再次,沂蒙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公平正义的文明观。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各种各样的社会失序行为不断发生,进而又导致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违反社会公德的事层出不穷。弘扬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有助于克服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拜金主义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弘扬具有集体主义的沂蒙精神,有助于克服个人主义,消除无序竞争、地方保护的弊病。

正如沂蒙精神的内涵,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爱党爱军、奋勇向前、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我校把沂蒙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载体与抓手,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动沂蒙精神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充分发挥了大学作为文化高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可见,沂蒙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沂蒙精神值得大学生弘扬。

瓢泼大雨并没有阻挡我们全部师生向沂蒙人民致敬学习的脚步,反而这场大雨正见证着我们学习沂蒙精神的高度热情。我也坚信,这次的下基地活动是对我们精神层面的洗礼,对我们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我们要将学习沂蒙精神付诸行动。

下基地实践报告

下基地实践报告

下基地实践感受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下基地实习报告

树基地实践报告

临沂大学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下基地实践报告.doc》
下基地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