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2020-03-03 06:37: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上传: 曾木荣

更新时间:2012-12-18 21:40:1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和反馈,而学生的作业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学习效果的反馈。教与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是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因人而异的弹性化和培养兴趣的人性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给学生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这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要求。教育行政、教育研究部门和所有教学人员也都在聚焦有效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有效作业也受到了普遍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师轻视作业的选择与设计;强化作业对知识的巩固作用,淡化作业的育人功能;题型单调,缺乏多样化的习题;题量过多,使得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身心疲乏,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教师在理论上对作业改革虽有所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得要领。以上种种原因,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试图从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作业入手,通过对现有的、传统的作业方式、作业内容进行改进,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要求教师调动教学智慧和灵感,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和调整,变革作业的有效性,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达到作业预期的和生成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2、新课改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不是空洞的、乏味的,也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在知识更新加快的现代,如何通过改革作业,整合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主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课题组经过口头调查,详细了解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作业习惯;通过问卷《小学数学作业问卷调查表》的调查,了解了学生、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数学作业的题型、作业量的大小等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我校的数学作业负担不重,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有“吃不饱”的现象,对于类似“奥数”的拓展题应适当补充。据此,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分年级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作业;作业方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之,本课题主要研究通过丰富、新颖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喜欢做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课题的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研究与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实验结果从学生身上找到答案。老师的一切作业与批改都为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哪怕是有几句鼓励的评语,也要考虑对学生是否有利,选择其中最有利的一条给学生,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

2、发展性原则

作业能体现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在评语中体现对学生发展的肯定,对不同学生,采取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也绝对是不相同的,因为“发展不同决定着方式不同。方式不同也决定着不同的发展”。

3、客观性原则

如果研究的口号只是在口头上,那还谈什么研究,尤其是对教学来说,离开学生,就没有研究。在研究中,分别选择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具体在他们的作业布置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反复实验,最终得到最适应于该类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布置方法。观察评语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时时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实际入手,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

六、课题的具体实施要求。

(一)作业设置

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倡导分层布置作业。从教材配套练习、课本练习精选或自行设计作业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还必须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注重减负提质。

原则上每节新授课一次正规书面作业,低年级还应注意加强口算训练。具体建议如下:

一、二年级:

每周四次作业,可采用 “2+2”作业制。即每周2次小作业(口算作业),2次大作业。口算作业可专设口算作业本,口算作业分为两类:一是听算写结果,二是记算式写结果。两种方式可轮流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口头听算能力。

三、四年级:

每周四次作业,采用“3+1”作业制。即每周3次正规书面作业,1次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每周一次,可以考虑分层。实践作业内容可包含两大类:

第一类:数学思维训练类。间周一次。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发展思维水平,打造数学特长生。

第二类:数学实践类。间周一次。内容可包含:⑴丰收园类:内容和方式参考青版教材中丰收园的形式。⑵调查类。数学教材中适合学生调查的内容,教师必须提出要求,让学生真正全面参与调查,经历全过程。作业呈现方式以调查报告、表格等方式呈现,要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⑶操作类。凡是教材中涉及具体操作的内容,必须给学生布置操作作业。让学生真正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全面提高学习实效。

五、六年级:

每周五次,采用“4+1”作业制。即每周4次正规书面作业,1次实践作业。实践作业的要求同三四年级。

(二)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准确、细致,作业质量宜采用等级评价(A、B、C),激励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写上激励性评语。要让学生养成及时改错习惯,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提倡学生建立专门的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提高。口算作业可在课堂上口算结束之后,学生同位之间直接批阅。

七、依托活动,丰富课题研究内涵。

1、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

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是一种温习,更是一种回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的交流;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新。数学周记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课题需要我校从三至六年级设置了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数学周记记录一周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数学月报是记录一月来在数学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写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能让学生梳理、展示自己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发现、描述、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数学周记也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天地,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快乐和信心;老师从学生数学周记中得到的信息来反思和改进教法。

2、“数学诊所”。

学生作业出错是常见现象,或者“会而不对”、或者“对而不全”,这一直是学生、老师挥之不去的痛。虽然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学生若能在这些错误中找出共性,进行诊断,并及时进行纠错,这对学生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课题组应定期开展学生作业易错题纠错——“数学诊所”活动。

3、口算计算题竞赛活动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用得最多的“数学知识”。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关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运算的意义,选择恰当的运算策略和技巧,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计算竞赛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计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计算能力,寓教于乐,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兴趣、责任,课题组要求各年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的课题特点等具体情况,每学期开展一次口算、计算题竞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探究活动。

除开展数学实践性作业外,课题组成员将根据本班学生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探究活动。如“数学擂台赛”:数学深度开发,对天赋生提高性培养。“数学生活网”:搜集数学故事,观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快车遭”:分类汇总所学知识的解题扶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关系网”:澄清数学(数字)间的关系,为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数学关系打牢基础。

5、各班级段开展子课题活动

课题组要求各年级在每学期根据子课题的侧重点开展1-2次活动。可以是学生的活动,如:讲数学小故事比赛、编写数学手抄报、数学趣题分享等,也可以是教师的活动,如:年级组作业设计评比、理论学习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教师们的课题参与热情。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时间:2011.3——2012.12 阶段: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1、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子课题方案并向学校课题领导小组递交申报材料审查。

2、召开我校数学研究小组申报培训会,组织学习课题方案,填写申报表,向市教研室课题组申报。

3、组织数学研究小组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具体研究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1.5-2012.6)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有关的理论和指导材料。

2、根据学科特点,选定班级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3、合理安排总结研究成功的有效性,并不断改进方法。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将别人的先进方法融入到研究的课题中来。

5、抓好有关材料的收集,以便查阅。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7-2012.12)

1、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撰写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后递交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报市教研室课题组。

2、完成其他的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制定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具体如下:

1、学习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协助课题组成员及时掌握有关信息。

2、组织管理制度:课题组负责人要担负课题的整体设计工作安排,成员要明确分工,既要各尽其责,又要通力协作。

3、考核制度: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进程和效率,并进行考核,有力促进各成员认真工作。

4、交流、汇报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各成员进行课题总结、交流和汇报,课题负责人要及时掌握情况,使各种资源能共享。

5、课题资料管理制度:负责人组织力量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以供使用,确保课题资料积累完整、可靠。

6、课题研究的成果推行制度:要使研究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能指导教学实践。要及时推广成果,善于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上,有效地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保障

学校能保证课题研究经费。

(三)人力保障

本课题组成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是学校教学一线骨干、数学教研组长,教学效果明显。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学方法、手段吸收较快,并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能热心教研工作,乐于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能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的资料设备能满足本课题研究需要,学校也乐意在经费、时间上给予保证。由学校数学骨干组成的科研小组,无论是个案的调查、研究,还是资料的搜集、整理,或者在研究的手段、方法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研究过程中,又能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己所用。

十、课题的成果形式

1、文字材料:子课题方案,作业本及质量分析,实践性作业,教学成果对比分析,论文,结题报告。

2、班级教学质量汇总表

3、其他的相关材料。

十、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冷立志 副组长:林朋军

成员:赵立平、李芸、卢海霞、崔校云、李付红、金晓敏、王翠娟 赵立平负责此项工作的全面安排、协调工作。

2、课题研究与实验小组: 组长:赵立平

成员:李芸、卢海霞、崔校云、李付红、金晓敏、王翠娟 赵立平负责此项工作的材料收集。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优化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批改检查方案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研究

语文作业布置与批改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阶段小结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

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

作业布置与批改细则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题研究实验方案.doc》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