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03-03 09:58: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前言

观古往今来的书画大家,凡是卓有成就者,无一不是熔传统与创新于一炉,敢于在传统技法顶峰继续探索的勇者,晏济元先生便是书画大家,其成就、贡献、人格、精神同样是充满传奇,至今百岁高龄仍能做丈的巨幅画作,如此澎湃的创作能力在中国美术史上实属罕见。

晏济元,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州散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现居深圳。晏家是一个耕读世家,其父辉廷为清末秀才,长于书画治印。受家庭熏陶,7岁即从父学习诗书画印。晏济元东渡日本,就读日本铁道讲习所、早稻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回国后与张大千在北京、成都、重庆多次联合办展,在画坛上享誉一时。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带待遇,1964年又因车祸而卧床8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晏济元淡薄名利,大隐于市,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度销声匿迹。

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在开放和繁荣,晏老先生重振画坛,遍游各地,佳作迭出,展出不断,晏老长于山水、花鸟、人物,他的作品集各家所长,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对工笔、重彩、写意、泼墨、白描等多中绘画技术无所不能,不所不精。近两年来,其人其画不断在一些媒体上展示,其书画艺术被世人所认识,很快受到画界和藏家的广泛关注、

晏济元的书画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他历来主张“学古敌古,创新破新”,在绘画上强调“学画必现学书,书成而后学画,必有所成。”晏老认同“书画同源”的观点,特别强调书法与画法的关系,那么晏老书法渊源和在呢?据晏老自述,他是“先由魏晋入手,上嗍篆隶,然后临历代名碑法帖”、和国画一样,集前人神韵于笔端,有在长达100年的自我提升张,创造了雅逸洒脱的气质,如今还能自如地笔走龙蛇。实乃奇人也。

晏老国画早年曾临摹历代名迹,尤对石涛、八大及唐、宋名家下的功夫最多,习的其精髓,笔墨灵动,着色明丽适当,整个画面既闪现着传统艺术的奇妙魅力,有勃发着与时代同步的鲜活气息。水墨苍老高古,青绿典雅细润,工笔重色彩灿然成章,不火不俗,一如其人。刘海栗先生曾称晏老先生的画“绝去笔墨哇径,一扫四王习气”。张大千评晏老的画说“作家士兼到” 晏老的国画作品以山水、画鸟=仕女最负盛名,而花鸟中最精湛的当推晏济元的工笔花鸟画,荷花则是他的重点关注的题材之一。晏老笔下的荷花淡雅脱俗,清新客人彷佛是宣纸上的灵秀女神,观者无不屏息静气,以免惊扰这一份宁静与高洁。

晏老的诗词作品兼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面对漓江美景,他吟唱“六合无尘,空明万里,雨过山青,光生如洗”,道出了无限倾慕和留恋。有专家评价其诗词作品节奏流畅,韵律清奇,读者无不陶醉叹服。

篆刻方面,晏老也研究颇深,他所刻的白文印得汉印之精髓,凝练大方,内涵丰富,所作虫篆肖形印则可玩可赏,惹人怜爱。据其家人介绍,晏老的金石作品多达四百余件,而且他对篆刻的兴趣并未消退,由此可见,篆刻实际上已构成晏氏艺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艺术大师与普通画匠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学养的高低,学养是书画创作的基石,没有这一基石的逐渐加高加固,要想继续攀登高峰无异于痴人说梦。晏老不仅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家,而且是一位才气四溢的诗人和颇具造诣的篆刻家。然而,近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不断出游、写生。1999年赴云南,跨虎跳峡、登玉龙雪山,2002年登华山写生,2003年泰山之行,更是百岁老人的壮举。

晏济元先生从艺一生,继承传统,师法自然,他的画早期简练、古朴,中期工整、严谨,晚期苍劲、奔放,晚期作品用笔变化无穷,出神入化,达到了随心所欲,高深莫测之境界。尤其在晚年的创作中,工笔与写意想结合,不墨不华,更见骨气与潇洒。特别是山水画大变其法,一方面泼墨兼顾,使画面结合不仅有其形,而且重其意,大大丰富料山水画的诗情画意,对传统做出了大胆创新,体现出大师级人物的气魄和风采。

在2005年我国艺术市场上,他的多幅力作在拍卖会上先后创下佳绩,其中北京翰海的秋季拍卖会上,晏济元《荷花》(51×84cm),估价5-6万,结果被拍至11万,高出估价一倍;另一副创作于1993年的《巴山渡口》(137×68cm),估价25-28万,最后被一位藏家以52.8万收入囊中,成为这两年作品价格升幅最快的书画家。另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晏济元书画每平方尺拍卖价为2.077万元,7月又飙升至2.2259万元,2005年12月达到4.0272万元,2006年高达9.4万元,在两年内翻了10番,这不足为奇,就其作品而言,这是价值的回归。就市场而言,晏济元的作品市场价位还远远没有到位,后市上扬的空间极其广阔。

早年与善子、大千挤身上海的晏济元,如今已108岁高寿,他的一生堪透万般世象;他的笔下阅尽万种风情。晏济元,一个世纪老人,能将人生进行到底,能将艺术进行到底,殊属难得。晏老确实做到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舒”。他更是一颗百年华木,亭亭如盖。环顾画坛书界,高寿从容与晏老比肩者,不知还能有几人!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doc》
前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