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教育》

2020-03-03 05:00: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陶艺教育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陶艺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特别是陶艺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中国作为瓷的母国、陶的故乡,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不断更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陶艺已经不再是中国特有的专利,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都把陶艺作为现代文化的一种形式,学习中国传统陶艺的技术,并融入他们的文化教育与生活之中。与陶的故乡——中国相比,其应用范围与文化辐射更为广阔。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教育部决定在二十一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中“将陶艺正式列入教育内容”,(教育部〖1999年213号〗)这将对广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陶艺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学生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中小学生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而中小学学习陶艺也是近年来的教育热点,到底学陶艺有哪些好处呢?

 艺术性 能带给孩子快乐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术般的变化,儿童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沉浸,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的,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土,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块等等,所获得的快乐,不正是爸爸妈妈所希望的吗

*独特性 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陶艺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儿童可”随形”、”随时”、”随地”地自由发挥;儿童自由畅想可吸取大量、广泛的外界各种信息,进行巧妙地构思,在制作过程中随形发挥,自由组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艺教学,从形状看千姿百态,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哪怕是有主题的内容,儿童也会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去挖掘内容。

*实践性 张扬了儿童的个性

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制作了,才能感悟到陶的淳朴与多便的特性,才会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陶艺可塑性强,儿童可随心所欲,均按自己个性特点自由发挥,个性才得到张扬。粗人粗做,提倡作品留有指印,体现朴实无华,大大咧咧”的豪放风格;细人细做,精雕细刻,光滑华丽,体现”形准面光,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不同性格,所制成的作品的风格也不同,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 儿童自由组合座位,努力使同桌、同组之间获得认同感,彼此之间个性接近,感情融洽,从而心情舒畅,产生美好的心境,在制作中容易交流,给予共同观点点拨、指导、帮助,使接近个性的作品得到完善张扬。

* 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陶艺是一门综合创作的艺术,培养幼儿的艺术素质,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丰富的现实世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越是充满童趣的美。陶艺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过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说完成一件小作品了。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后烧制成彩色的瓷器,一定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有信心。

*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 促进亲子关系

现在许多陶艺培训班都允许父母陪着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一件陶品的过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动手的过程是亲切的.这对亲子关系是一种促进.

陶艺教育促进少儿身心的发展。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都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

《关于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

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陶艺小学美术教案

陶艺

溉澜溪小学:陶艺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陶艺随想

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小学陶艺课程建设规划

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

《《小学陶艺教育》.doc》
《小学陶艺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