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总结

2020-03-02 06:52: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汽水系统流程:

给水泵-高加-省煤器入口联箱a.(后部竖井前烟道-省煤器水平蛇形管-中间联箱-前烟道省煤器悬吊管)b.(后部竖井后烟道-省煤器水平蛇形管-中间联箱-后烟道省煤器悬吊管)省煤器出口联箱-从联箱的两端引出连接管-水冷壁下联箱(前后环形联箱)-从前后联箱引出螺旋水冷壁管(包括冷灰斗及炉膛部分)a.(前螺旋管出口联箱-前垂直水冷壁-前水冷壁出口联箱)b.(两侧螺旋管出口联箱-两侧垂直水冷壁-两侧水冷壁出口联箱)c.(后螺旋管出口联箱-后垂直水冷壁-折焰角-后墙水冷壁-悬吊管及垂帘管-悬吊管出口集箱)-连接管-水冷壁出口汇集箱-连接管-启动分离器(两只)a.(疏水-储水箱-大气扩容器-疏水箱-疏水泵-a凝汽器b机组排水槽)b.饱和蒸汽-A-炉顶过热器(顶栅)入口集箱-顶棚过热器-顶棚出口集箱(此段设置旁路)-B-a.(后部竖井前包墙)b.(后部竖井顶棚-后包墙)-后竖井包墙下集箱(日子集箱)-a.(后竖井两侧包墙-出口集箱)b.(后竖井中间墙-出口集箱)c.(连接管-水平烟道包墙入口集箱-水平烟道底包墙-两侧包墙-出口集箱)-后部竖井两侧包墙出口集箱-连接管-低过入口集箱-Ⅰ级喷水减温器(2只)-屏式过热器入口集箱-屏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出口集箱-Ⅱ级喷水减温器(2只)-左右交叉-高温过热器入口集箱-高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主蒸汽管-汽轮机高压缸主汽门

高压缸排气-冷再管道-事故喷水减温器-低温再热器入口集箱-低再水平段-低再垂直段-低再出口集箱-左右交叉-高再入口集箱-高温再热器--高再出口集箱-热段再热器箱-汽轮机中压缸主汽门

二、第一类膜态沸腾:发生在汽泡状,外界热负荷非常大。汽泡产生频率>汽泡离开壁面的频率。部分汽泡离不开壁面,在壁面形成汽膜,壁温上升,由于外界热负荷大壁温上升值也大。当外界热负荷q>q临界出现第一类膜态沸腾,煤粉锅炉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只会存在于核电站中。第二类膜态沸腾:在液膜状,水膜被蒸干或被撕破,蒸汽与壁面相接触,壁温突然上升,衡量第二类膜态沸腾用界限含汽率Xjx,当X>Xjx出现第二类膜态沸腾,煤粉锅炉会出现此类现象。

临界压力及以上在相变点附近有壁温突升过程,成为类膜态沸腾。(在相变点有最大比热区,加上蒸汽放热系数小使壁温有突升过程)。

直流锅炉由于水从未饱和水到饱和蒸汽的过程是在水冷壁内完成的,所以在水冷壁内必定存在液膜状下水膜被蒸干或被撕裂,蒸汽与壁面接触过程造成壁面温度突然上升现象,即第二类膜态沸腾现象。

防止膜态沸腾的方法有:1.在高热负荷区(螺旋管或折焰角下方)采用内螺纹管-水冷壁管内壁开螺纹槽。2.提高水冷壁质量流速-提高水冷壁冷却能力

我厂措施:在炉膛下部水冷壁采用螺旋光管;机组启动时启动流量为25%BMCR

三、直流炉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水冷壁流动依靠给水泵压头,在一定热负荷下Q不变,水冷壁△P与流量G的关系。

不稳定流动产生的原因:1.水汽比容差-压力低,水、汽比容差大,易产生不稳定流动2.有热水段存在,G增大,热水段增大,不稳定流动增大

不稳定流动的现象:各螺旋管流量不同或管内流量时大时小,总流量不变-导致各螺旋管出口工质状态不同有的为水,有的为汽水混合物,有的可能为过热度小的微过热蒸汽,使得螺旋管出口各管壁温不同-壁温微波动。

脉动:垂直水冷壁进口流量G与出口蒸汽量D做周期性变化。

四、超临界直流机组蒸汽溶盐有:SiO2(硅酸盐)、钠盐。盐类在蒸汽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大溶解度增大(压力增大,比容减小,密度增大-溶解度增大);温度增大,蒸汽比容增大,密度减小-溶解度减小(在过热度不大约20度左右溶解度达到最低点)。过热度进一步增大,比容增大,密度减小由于高温蒸汽中盐分升华,盐类在蒸汽中溶解度增大。过热度再增大,蒸汽接近于永久性气体,蒸汽中盐类溶解度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越大,溶解度越大)压力影响减小。

直流运行中由AVT转OT,机组再启动中由于工况变化频繁,水中氧量浓度难于控制。水中相对不稳定,很难达到OT纯水的要求,加氧工艺控制不好反而容易引起水冷壁点蚀,因此需当机组处于稳定(负荷在30%左右)状态,系统中水质达到高纯水质的要求后方可从CWT切OT。

五、内置式启动旁路系统:大气扩容器式、带炉水循环泵式。A大气扩容器式优缺点:优点:1.系统简单,投资少2.运行维护工作量小,储水罐水位用调节阀调节易实现自动控制。缺点:1.启动热损失大,启动速度慢2.不适宜热态启动。B循环泵系统优缺点:优点:1.系统简单2.启动热损失小,热水可以通过循环泵进入省煤器及水冷壁系统回收热量,启动速度较快。3.可以适宜热态启动4.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储水罐水位由调节阀控制。缺点:循环泵价格高,投资费用大。

六、中间点选择原则:1.及时反映燃料量与给水量的变化-越近炉膛出口越好-水冷壁反映B与G最快2.在直流运行工况下,中间点必须为微过热防止工况变化,中间点进入饱和区。3.中间点设在过热器喷水减温器之前,不受喷水减温干扰。

我厂中间点设在分离器出口。中间点焓设定值随负荷升高,压力P升高,中间点焓设定值下降。

七、再热气温调节方法:烟气挡板为主,燃烧器摆动为辅(可以上下摆动20度,二次风±30度),加上炉内过量空气系数,喷水做事故减温用。

烟气挡板。低再、低过组合,省煤器两烟道布置。1.低再、低过挡板开度反向联动调节。2.两烟道流通截面相差大,低再侧小,低过侧截面大。3.挡板开度与再热气温变化关系-要求线性关系。

八、减少过、再热蒸汽热偏差的措施:1.过热器采用三级(低过、屏过、高过)中间混合,级数越多,热偏差越小,集箱内混合。2.低过左右交叉-屏过-高过左右交叉;低再-高再-左右交叉。3.左右喷水减温器,按左右出口汽温进行喷水减温,每级减温有左右各一只减温器,按左右出口气温进行调节。4.屏式过热器,每片屏过分前后两小片。外圈管或者外三圈管与其他管差别减小5.屏过、高过、高再用横向定位管,固定各受热面横向定位。管子间固定采用定位滑块。6.集箱链接采用双π型。7.减少炉膛出口气流残余扭转能量,采用高位、低位燃尽风反切。8.高过、高再、屏过,出口管子壁厚>进口壁厚-提高出口蒸汽质量流速(冷却能力),降低出口壁温。9.按吸热不均在过、再热器管子入口装不同孔径孔板。

注意问题:1.热疲劳-高温管子蠕变速度大+热应力-产生疲劳2.奥氏体钢管外产生高温腐蚀3.高温水蒸气氧化-管内产生氧化皮。

九、高温氧化皮产生原因:在高温下奥氏体钢产生内外两层氧化皮,内层为含Cr、Ni较致密的氧化皮与管材膨胀性能相接近,不易剥落。外层为较脆的氧化皮,与管材膨胀性能不同,当超过一定厚度后在热应力下剥落。

高温时生成氧化皮的原因,正常情况下氧化皮只会增厚不会脱落,壁温越高,氧化皮增厚速度越快,但不易剥落。

氧化皮菠萝的条件:1.氧化皮达到一定厚度。2.较大温差热应力条件下。

危害:1.π性炉,高过、高再、屏过均采用垂直U型管,氧化皮剥落沉积在U型管底部,蒸汽流通面积减小,管子冷却能力降低-超温严重时爆管。2.氧化皮在蒸汽流通中呈颗粒状,到汽轮机在喷嘴出口超音速流体作用下冲蚀叶片。3.氧化皮颗粒沉积在主汽门或抽气管道阀门上,给汽机带来严重后果-主汽门卡涩或抽气阀们卡涩-造成汽轮机事故。

对策:1.严格控制高过、高再、屏过的金属温度,严禁超温运行,对壁温高管子加强监视,停炉后进行管子氧化皮沉积检查,甚至割管检查。2.加强监视过、再热器热偏差,找出热偏差产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消除热偏差。3.在汽机冲转前,利用高旁、低旁对过、再热蒸汽管道进行冲洗。4.控制停炉速度,变负荷时控制变负荷速度,减少温差热应力,防止氧化皮剥落,加强停炉后检查。

十、巩义电厂煤粉喷口有何特点?燃料风喷口有哪些作用?辅助风喷口有哪些作用?燃尽风喷口有哪些作用?

煤粉喷口特点:1.一次风煤粉利用进口煤粉管弯头进行浓淡相分离(上浓下淡),中间起钝体作用,浓相煤粉化学反应速度快,着火温度低,对煤粉着火有利。采用浓淡相煤粉能降低NOx产生。2.煤粉喷口出口处有稳燃齿,煤粉出喷口的表面积增加,与高温烟气接触面增加,有利于煤粉着火,有利于低负荷稳燃。

燃料风的作用:1.补充煤粉着火O2。2.风包粉防止煤粉离析3.冷却一次风煤粉喷口 辅助风喷口的作用:1.提供煤炭燃烧需要氧气 2.炉内扰动混合加强3.偏置辅助风a.偏置风在一次风喷口上下,一次风煤粉着火后由于偏置风正偏250,挥发分N不能及时得到二次风空气,形成NOx减少b.整个炉膛形成风包粉c.一次风煤粉与水冷壁之间形成一层氧化层防止水冷壁结渣及高温腐蚀d.上端部风UAP起到压住火焰作用,下端部风AA起到托住火焰作用e.DE、EF、UAP可以水平摆动±25o,可以反切炉内旋转气流,消除炉膛出口烟气旋转残余

燃尽风喷口作用:

1、提供未燃尽焦炭完全燃烧需要空气

2、分段送气(分为BAGP与UAGP)使得燃烧器区部分C生成CO,CO还原NOx从而降低NOx生成3.低位燃尽风离上一次风煤粉喷口F有一定距离使得炉膛形成两个区域(还原区、燃尽区)还原区有5-6米,使得CO与NOx在还原区有足够空间进行还原反应。4.高低位燃尽风可以水平摆动25o在运行中可在线摆动,反切旋转气流,减少折焰角、水平烟道左右流动偏差-减少左右气温偏差。 十

一、二次风挡板的控制:每角燃料风喷口6块挡板相应6个执行机构;偏置辅助风AⅠ与AⅡ两块挡板合用一个执行机构,偏置辅助风喷口共11块挡板由6个执行机构完成调整;直吹式燃尽风AA/AB/BC/CD/DE/EF共6块挡板对应6个执行机构,UAP/UAGP/BAGP共7个挡板对应七个执行机构。每个角共30块挡板,25个执行机构。整个锅炉120块挡板,100个执行机构。

燃尽风挡板控制:炉膛吹扫、负荷0-30%BMCR燃尽风挡板全关,负荷从30%BMCR开始每增加10%负荷开启一层挡板,挡板开启方式为自下而上逐层开启。 负荷变化时二次风箱入口挡板控制原则:总风量根据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αl\'\'来确定,氧量表设置在烟气挡板出口烟道内。送风机风量调节依据省煤器出口最佳氧量值,当O2<3.5%开大送风机入口挡板开度;O2>3.5%关小送风机入口挡板开度。加负荷时先加风后加煤,减负荷时先减煤后减风。

十二、降低NOx排放的措施:1.采用浓淡相煤粉燃烧器 2.设有偏置辅助风-煤粉着火推迟二次风送入-生成NOx降低3.分段送风:(分为BAGP与UAGP,燃尽风中再分段)使得燃烧器区部分C生成CO,CO还原NOx从而降低NOx生成4.空预器前烟道中设置脱硝装置(SCR)

低负荷稳燃措施:1.快速着火煤粉喷嘴-浓淡相煤粉+钝体+稳燃齿2.低负荷时,投运煤粉喷口紧靠在一起(至少有两层是紧靠在一起的),上、下层煤粉有相互引燃作用。3.煤粉细度达到要求。

降低炉膛出口残余旋转的措施:1.偏置辅助风又称启旋风-启动时投偏置风(顺时针旋转,正偏一次风煤粉25度)。消旋风(DE/EF/UAP/BAGP/UAGP)可以水平摆动±25度,与烟气旋转方向相反,可以在线摆动起到消旋作用2.屏式过热器可以减少炉膛出口气流参与扭转作用,减少气流旋转能量。 十

三、空预器低温腐蚀原因:烟气中SO2在高温过剩氧气条件下部分SO2转化成SO3,SO3使烟气露点温度大幅提高,当冷端波形板避免温度低于烟气露点温度,在波形板表面结SO3的硫酸露,腐蚀波形板。

空预器前设置SCR对其产生的影响:

1、烟气中SO2被SCR中的催化剂催化生成SO3,使得烟气中SO3浓度升高,加重低温腐蚀

2、SCR中存在NH3泄露、逃逸,NH3与烟气中SO3作用生成NH4HSO4,硫酸氢铵具有较高粘性,烟气中灰粒在上面大量集聚造成空预器卡涩,受热不均甚至是热变形。

防治方法:1.设置热风再循环系统或者暖风器,2.升高冷端波形板高度,在空预器冷端采用镀搪瓷波形板,搪瓷波形板表面光滑不易积灰。3.空预器冷端波形板形状与热段中温板不同,从而减小积灰。4.预热器烟气侧入口加蒸汽吹灰器,出口处加双介质吹灰器。

十四、轴流风机驼峰形特性曲线形成:它反映了风机叶片在某一开度下,压头和流量关系曲线。AB段:α<α临界,叶片周围形成附面层,产生升力,α增大,β11减小,流量减小,压头增大。B点:α=α临界,附面层仍存在,有升力,压头最大,对应流量为开始失速流量。BC.α>α临界,叶片周围附面层消失,气流在叶片非工作区产生脱流,产生大量涡流区,α增大,Q变小,H减小,风机进入失速区。CD段:由于风机出口流量小,甚至出现负流量,气体在风机中获得能量去撞击后置叶片中气体,使导叶中气体能量不断升高,压头升高,在导叶中失去能量的气体又回到风机中获得能量,由于风机在运行,再去撞击导叶中的气体,部分气体在风机与导叶之间来回运动,使导叶中气体能量不断升高,压头升高,而流量很小,此现象叫二次回流。

十五、失速脱流产生原因:由于叶片加工或安装上存在缺陷,一个叶片或几个叶片α>α临界,在该叶片非工作面气流产生脱流,堵住了通道3,原通过3通道的气流在3通道进口处停留,引起进入4通道气流α增大,α>α临界-4通道产生都塞-通过3通道的气流α下降-3通道气流流动正常,而5通道气流α增大,α>α临界-5通道产生都塞......通道都塞沿叶轮旋转相反方向顺序进行。现象:

1、风机压头、流量正常。功率正常,风机仍可正常运行

2、每次通道堵塞都会产生机械激振力,当叶片激振力与叶片固有振动频率一致时产生共振。严重时这段叶片,一个叶片发生断裂所有叶片都将被打坏。。检测:失速探头。

喘振发生的原因:1.风机具有驼峰形特性曲线2.要求风量快速下降3.风道容量足够大4.喘振频率与风机固有频率相一致,发生共振。现象:1.风机压头、流量大幅波动,风机不能维持正常运行2.风机发生强烈震动,而且发出高分贝噪音。检测:皮托管。

十六、电磁泄放阀的作用:当蒸汽管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为了防止安全门动作,PCV阀先于安全门动作,将管道内蒸汽压力泄去,若pcv阀动作后压力下降则安全门动作,PCV阀可反复动作而安全门不可反复动作,故PCV阀起到保护安全门的作用。 上调节环用螺纹与阀瓣相连,在安全阀排放蒸汽流出绕过阀瓣对阀瓣产生反作用力。上调节环下移(顺时针旋转),排出气流反作用力增大,对阀瓣反作用增大,上调节环上移,(逆时针旋转),反作用力下降。下调节环,用螺纹与喷嘴相连,在阀关闭时可以调节压力区压力大小,下调节环上移,压力区压力增大,下调节环下移,压力区压力下降(上移-逆时针旋转,下移-顺时针旋转)。

调整起座压力:蒸汽达到起座压力,阀不起(弹簧力与蒸汽压力+压力区压力平衡)-蒸汽区压力低,提高压力区压力-下调节环上移。蒸汽未达到起座压力,阀提前起座-压力区压力太高)-下调节环下移。

调节回座压力:蒸汽压力达到回座压力-阀不会座(弹簧力与蒸汽压力+压反作用力平衡)反作用力太大-减小反作用力-上调节环上移;蒸汽压力未达到回座压力,阀提前回座-反作用力太小-增加反作用力-上调节环下移。

启闭压差小-阀频跳,起座压力调好,说明回座压力太高。

总结(锅炉)

锅炉总结

锅炉总结

锅炉总结

锅炉研讨会总结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

锅炉.7月总结

锅炉.3月总结

锅炉取暖总结

锅炉实习总结

《锅炉总结.doc》
锅炉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