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1

2020-03-01 17:37: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

-----违见企业激励性薪酬管理的浅谈

内容摘要

未来的企业必须学会掌握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本,那么如何才能更和谐的管理好企业人才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了。这其中激励性的薪酬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千万要掌握好这其中的原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再者薪酬管理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创造性经济中,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公司能够做得最明知的事情,就是创造一种留得住最优秀人才的环境。要掌握这笔财产,企业必须找到吸引员工的方法,以使他们的心脑和灵魂完全用于实现企业的目标。但智力资本有别于其他资本,并不是一纸合同就能轻易得来,而是需要管理者用心去争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士气激励。有效的士气激励手段是符合员工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之,就达不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而薪酬与激励是全面满足员工需求的重要基础,激励机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难以估价的正向效应。

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已越来越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所认同和采用。同时,薪酬作为劳动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它的增加会直接导致产品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下降。因此,只有尽快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才能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使企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对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的分析

所谓人才激励,就是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激励是什么?就是在人的前面放一场面大金坨子,在人的后面放一只老虎。跑得快的人得大金坨子,跑得慢的人被老虎吃掉。”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前进的动力,激励就是产生动力的激泉。根据管理学家的研究统计结果,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一个人只要发挥个人潜力的20-30%即可保住饭碗,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的个人潜力可以发挥出80-90%。显然,激励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期望行为,从而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

2.薪酬管理

曾有人说薪酬管理就是合理的安排薪金,但其实不然,薪酬的管理不单是钱的管理,薪酬管理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对钱的管理来达到对人的管理,以发挥人的最大效能。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这实质上是一种公平的交换或交易。在这个公平的交换或交易的过

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对企业而言,薪酬是企业的运营成本,成本不能超出员工的创造价值,否则企业就会亏损。企业如何进行薪酬管理,反应了决策者的价值观,如能长期积淀,还会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所以薪酬管理不仅是企业得以吸引优秀劳动力和人才的首要因素,也是企业育人、激人、留人的成败。

在一个企业内部,各级不同的职务之间的薪酬水平应该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激励员工掌握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创造出更佳的业绩。因为当他们因业绩突出而被普生时,将获得高出现在职位很多的薪酬水平。

除此之外,适当地拉开不同职务之间的薪酬差距,还可以吸引其他企业,有时甚至是竞争对手中的优秀人才到本企业来工作,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实力,而且消弱了对方的竞争力,从而使本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成长。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创造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同时,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企业会不断成长为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相反,如果企业内部不同类别、等级的职务之间薪酬差距相差不大,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员工便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优秀的、能力出众的员工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华,常常会辞职而去。而那些没有辞职的员工多半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3.建立激励性的薪酬管理系统 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工资和薪酬混为一谈,实际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随着企业间人才争夺战的愈演愈烈,工资和薪酬已演变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现代企业的分配制度中,对人力资源,企业中任何一名员工,实行的是工资制,对人力资本,企业中的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实行的是薪酬制。前者是由人事部门决定的,后者则是由董事会直接决定的。工资是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而享受的回报,而薪酬是人力资本作为资本享受的回报。

薪酬制度包括五大内容:岗位工资、年终奖、人力资本持股、职务消费及福利补贴。岗位工资只代表薪酬中的一部分,它是指一个人值多少钱。年终奖是本着责权利对称的原则,对在年终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给予的奖励。人力资本持股主要指期权和股权,它强调差别,区别于以社会保障为目的的员工持股,后者还是一种大锅饭思路。职务消费指由职务引发的消费,应计入薪酬制度中;而目前许多国内企业把它计入会计制度,会引出一大串弊病。对人力资本的福利补贴,通常表现是为特殊人才购买种类齐全的各种保险.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面质量管理、顾客服务理念、成本管理等新的管理思想的出现,企业越来越要求强调满足顾客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等企业目标,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薪酬制度以激励员工将工作重点放在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等方向上。作为知识的

载体的人是企业最重的资源,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赖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谋划策。而员工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此,可以考虑在直接薪酬与间接薪酬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引入并完善更具激励性的技能薪酬与绩效薪酬相结合的薪酬管理制度。

从另一方面理解,薪金报酬是组织影响激励员工行为方式的最为有力的奖励手段,它有助于吸引和保留员工,满足员工广泛的需要,可以激励优秀业绩,影响组织的结构和文化。虽然薪金报酬可以履行以上职能,但这些职能经常是以相互冲突的没有计划的方式加以实现的。许多组织不是根据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性报酬计划来决定是否对员工加薪;反而,他们经常是根据各种特殊的情况来作出这种决定。例如,许多组织是在其中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即将辞职时,才决定提高他们的薪金和其他物质待遇水平。这种行动有助于留住要辞职的员工,但可能会伤害他们同事的积极性,因为这些同事可能与提出辞职的员工一样优秀,却得不到加薪和其他物质待遇。因此,组织需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加以更为协调一只的方式,使报酬系统在组织中发挥作用。

在薪酬设计中,通过薪资调查和员工岗位价值,确定不同岗位的薪酬结构比例,制定对外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对内具有公正性、具有激励员工的薪酬政策;通过绩效考核制定员工提薪政策。如:依据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以业绩为导向、以工作为导向、以能力为导向及综合薪酬和中长期激励薪酬政策,同时,依据企业文化的内涵,制定一些非经济报偿的薪资激励政策。为了保证内部公平,还需要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科学、合理的划分岗位等级,这就需要对各类岗位进行系统调查和岗位分析,写出岗位说明书,并依据一套科学的岗位评价标准,对岗位进行评价,将这些岗位进行分析、分组、分级,从而确定与之对应的薪资等级。同时,为了保证薪资管理的外部公平和竞争力,还要进行薪资市场调查,依据同行业、类似岗位进行可比性分析,对岗位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再者,要保证员工间的公平,发挥薪资的激励职能,还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将员工的薪资真正和企业经营目标完成度、员工所在部门考核结果、个人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也因为随着企业发展,员工经济收入的提高,员工的收入已能满足他们的生活、安全需要,工作兴趣、自我实现已成为金钱之外的追求,为企业引人、育人、激人、留人提供有力的薪酬保障。

因此,我们说,岗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做好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前期工作,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而成功的3P(岗位、绩效、薪酬)管理,必须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使之相辅相成。只有在“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内再加上成功的3P管理,企业才能真正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培

养人才的机制,从而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经济市场和人才市场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高工资也能吸引一些人才,但并不见得能激励员工发挥出最大的干劲,高工资是一种好的激励方式,但绝不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方式,这就是提醒管理者在激励的实战中要慎用高工资激励,要讲高工资激励和其他的激励手段配合适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技能薪酬制度

在技能薪酬制度下,管理人员应开列一张企业愿意为之付酬的技能清单,在决定与薪酬挂问题上,可将薪酬与以下三种技能相联系:一是纵向技能的深入,即员工在其专业领域内钻研得越深,技能等级越高,可得到的技能薪酬就越多;这能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相关领域内的专家。二是横向技能的扩展。如果员工能学习并掌握组织内其他部门的知识与技能,则可以获得更高的技能薪酬。这能鼓励员工成为多面手,便于企业在需要时进行劳动力的跨部门灵活调配。三是自我管理技能。即自行制定工作计划、自行安排工作进度和决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等方面的能力。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所需要的指导和监督越少,工作的自主性就越高。

技能薪酬制度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好处:它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制度机制,能广泛而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使企业不断向学习型组织迈进,在员工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出企业的发展后劲,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随着员工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削减部分管理职位将成为可能,有助于企业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目标。也使员工认识到,薪酬的多少并非取决于管理人员,而主要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决定了他们将不再站在批判者的角度去评判企业的薪酬制度,而会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富有建设性的学习技能和展示技能上。至此激励员工们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贡献。

5.奖金奖励管理

奖金是薪酬管理的一个部分,它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有时你会觉得它难以捉摸,因为它常常使你陷入困惑之中。在不经意之间,员工为你拼尽全力,用彼此的心形成一种默契。同样是不经意之间,员工与你反目成仇,抬腿走人。看似不经意,但是要你用心注意,就会发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秋云睡眼开。在管理过程中,一切行为均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奖金发放也不例外,它的目的就是激励。而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妥善处理好劳资双方的关系。奖金的两端既是利益的对立,你多必定我少,同事又是利益的统一体,只有齐心一致才有企业业绩的提高。

6.奖励与薪金的惩罚

必须强化现有的激励形式,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1)、物质激励:经济处罚,发放奖金、奖品,晋级,奖励旅游,外出考察、总经理

特别奖等。

(2)、精神激励:获奖证书,通报表扬,明星员工荣誉称号,照片上光荣榜;在强化现有的激励形式的同时,可适当增设新的激励形式。如可考虑设立下列激励项目:优秀部门(团队、班组)奖、创业精神奖、特殊贡献奖、荣誉职员称号、破格晋级等。

比如,对犯错误的员工可以进程惩罚,这样可以降低薪酬的等级,但这却无疑会大大损伤员工积极性。虽然公司是有道理的,但是,对员工个人来说却加重了他的心里负担,无论在其他员工面前还是在家人面前均抬不起头来。这样自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使工作效率低下。暂时忽视他的过错,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他会觉得,如果不努力工作、干出一番成绩,讲使自己的过错难以挽回。他当然清楚自己的行为曾给公司造成损失,为了弥补的过失,他会加倍努力工作,通常能够干得非常出色。从而可以保持这个岗位原有的工作效率,不会造成公司很大的损失,增加企业的成本。

7.总结薪酬管理需要规避四大误区

A、没有真正的高薪,只有永恒的公平,信任比合约更重要,参与薪酬设计过程跟薪酬高低结果一样重要。一般企业的薪资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少有不同层面的员工代表参加,基本是老本一言堂,缺乏公平性的基础。

B、高薪不等于高激励,一味加薪最大恶果是破坏公司文化和机制,调整薪酬结构是建立优秀人才体系的关键。没有科学的薪资管理,没有明确的加薪标准,很多企业每年定期加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C、加班加点无法创造增加值,多数企业,不相信人力资源管理能给企业带来效益,靠加班加点克扣员工赚取微薄的利润。你竞争什么,就把竞争的要素量化成关键考核指标,建立创造价值的绩效系统能够促进工作效率和劳动价值的提升。

D、培训不是提高中高层能力的关键,很多企业盲目开展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却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多归罪员工不努力,工作不好,不懂感恩。建立一对一的责任体系和个人战略规划系统,形成自成长人才系统。

激励性薪酬管理是为了激励员工做出优良的工作绩效,鼓励他们保持优点,再接再厉。总之,激励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健康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基石。只有长期有效的激励和“阳光照耀下”的激励机制才是企业力量不竭的源泉。

参考书目

①《员工管理必备全书》东方智编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4

②《企业人才与薪酬管理》叶华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6

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

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论文

企业高技能人才薪酬激励体制设计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人才薪酬激励

浅论企业人才与激励

浅谈以人为本管理与薪酬激励

企业薪酬管理与激励体系设计特训营

企业员工薪酬激励方法

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

企业薪酬管理

《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1.doc》
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