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论文

2020-03-04 00:36: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形势与政策

论文名称 中国的广阔海权

中国的广阔海权

内容摘要:由于中国复杂的历史渊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慎重处理的问题:中国海权。海域,同样是中华民族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历史、海权、军事、启示

正文部分: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 海权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国家在不同的经验基础上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一个共同点还是可以确认,这就是\"海权\"是一个涉及海洋的概念,这正如\"陆权\"是涉及陆地的概念一样。

当然这是由于人类的生活而非仅仅人类的思想涉及到海洋。既然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那么,从理论上说,人类中的个体或群体都有共享包括大气层内外的所有地球资源的权利。当主权国家出现后,\"海洋权利\",就成了\"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

1812年美国与英国海战是为了扞卫新生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当的海洋权利,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和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及2001年4月发生于中国东部海域的中美\"撞机事件\",都是中国扞卫其海洋权利的军事自卫行为。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形下的\"海上权力\"则是海上霸权,使用这种力量的国家,则是霸权国家,这时霸权国家的\"海上力量\"便因失去自卫性质而异化为追求海上霸权的工具。确切地说,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国家根本就不具有\"国际权力\"的资格。

但是,如果说,海上权利,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那么\"海上力量\",就只是一个作为维护海上权利即海权的手段。

一、中国海权特征

中国海权不可能不具有中国的个性。那么,中国海权个性特征何在?

第一,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的一致。目前的中国是一个尚

未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而这些尚未统一的地区又多集中在东部中国海区。这些地区既是中国领土,又是在实现中国海权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支点。比如,台湾及其周围属于中国的岛屿,既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又是中国东部地区经济黄金地带的前锋拱卫。

第二,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有限海权的特点。与法国的情形相似,而与美英两国不同,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容型的国家。英美国家属两洋夹护中的国家。这种海上安全的特点迫使英美两国必须将实现海权和扩张海洋利益放在第一位,以至它们最终异化为世界性的海上霸权国家。中国地理上则是一面环海、三面临陆的国家。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同样,这种地缘政治的特点和上述

中国海权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的海权--即使拥有与英美国家同样的财力--在实践中也不需要追求世界性的海上权力。

第三,中国海上军事力量发展是远期战略上的上述有限性与近期策略上的无限性的统一。中国人对海洋战略利益的认识是从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失败后开始的,而从经济全球化视角认识海权却是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程中开始的。在古代世界,由于不具备远航动力技术,因此东部大海反倒成了保护中国东疆安全的自然屏障。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及抗日战争初期的海上失败,也只是使中国人从\"边防\"的角度认识海权的意义。 在与世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的进程中,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产值增长最快的黄金地带。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霸权国家的矛盾,尤其是海上矛盾也在上升:为了堵截中国力量,特别是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向太平洋扩展,美国启动日本、台湾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一线的同盟关系,提升日本的军事作用和暗助台湾分离主义势力的扩大。在与台湾分裂势力的斗争和对日益严重的东部海上安全的关注中,中国意识到海军发展滞后情况如此严重以至不能保护中国最基本的海洋权利。这反倒诱发\"台独\"分子不断铤而走险,挑战中央政府的对台政策底线的企图。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出现的\"台湾独立\"恶果还会牵动从日本到东盟整个东亚政治的格局,使其对中国东部产生自然的钳合之势,并进一步对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产生无形的离心作用。这就是说,台湾问题的恶化将牵动中国现代化的全局,而要遏制\"台独\"势头的决定性的力量就是中国的海洋战略力量即中国海军的快速崛起。中国海军是中国海洋战略力量的关键,鉴于此,集中一切力量快速推进中国的海军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弱势转化为局部地区的强势,并以此解决分布于中国海区的海权问题。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海军问题,而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海军问题又实质上是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要实现台湾连同其合理的现代文明成果完整平顺地回归祖国,非海军大规模地扩展则不可能。

二、海权的历史启示

在当下讨论海权的种种观点中,有观点认为,海权不能决定人类文明历史,决定人类文明历史的根本因素还是生产力。这种观点固然完全正确;我们仅仅需要指出的是,海权也是影响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至于海权是由哪些要素组成,同生产力是何种关系,那是另外一个讨论的话题。我们的研究和探讨,并不是要把一切事物发生的原因都简单地归诸生产力,仅仅是为了证明生产力才是终极的决定因素。

还有的观点往往把海权影响人类文明历史同陆权决定人类文明历史简单对立起来。其实,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里早就声明过:“当我们说海权决定历史的时候,我们并不否认陆权也决定历史的现象。”古代内陆国家的改朝换代都是陆上战争决定的,没有人会对此视而不见。

从世界文明发展史来看,相对而言,海洋文明是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它们经常地扮演着历史火车头的角色。因为海外贸易与强大海权支撑的基本社会结构,保证着这种开放性社会与外部异质文明世界的接触、交流、碰撞、融合和互动,不断刺激着社会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从而形成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的肥沃土壤。于是,我们看到,在海外贸易和强大海权搭建的平台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化艺术,以及从精神到物质的全面繁荣。如雅典的海权之于数学、几何学、医学、哲学、悲剧艺术、人体雕塑、奥林匹克运动和以帕特农神庙为代表的建筑艺术;威尼斯的海权之于手工作坊的兴盛和文艺复兴运动;英国的海权之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小说创作和浪漫主义诗歌;美国的海权之于诺贝尔奖、航天技术乃至好莱坞电影等等。

我们看到了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这些国家都经历了从陆权主义走向海权主义的路程。这似乎是地中海文明自古以来的普遍规律。因为强大的海权保障了财富的积累,丰足的财富反哺着海权的强大,这种商业与海权的良性互动模式穿越时空,贯穿古希腊的科林斯、雅典、迦太基、罗马、威尼斯、西班牙、荷兰、英国,直到今天的美国,似乎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繁荣富强的成功模式,无论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似乎都不会改变这种历史模式。这恐怕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海权留给21世纪人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萧伟中、梅然译,[美]马汉着:《海权论》,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 .[2] 张炜、郑宏:《影响历史的海权论--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浅说》,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美]T.S.伯恩斯着,王新民 辛华 译:《大洋深处的秘密战争》,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年版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式与政策论文.doc》
形式与政策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