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

2020-03-03 22:01: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党支部第二小组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的分析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大学学风建设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拚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的重要性,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并使学生真正融入优良学风建设。

一、大学学风建设意义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重视学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间,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学风,我们大学生是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风是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

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67.3%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23.2%的学生迷恋上网,51%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学习、学术气氛,20%的学生学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62%的学生学习浮躁、考试突击,这些都表明虽然学生对学习目的有简单的思考,但是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行为的不稳定性和思想的不成熟性。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的调查中,有39.7%的学生认为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是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高中时存在着学习和升学的压力,接受着填鸭式教育模式,进入大学后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原先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也消失了,教师督促的减少,造成了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2、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听课、课后复习、考试等都表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5%的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其中4%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偶尔逃课,24.5%的学生甚至认为旷课与否并不重要,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通过调查发现,因为现在大部分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每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很少做笔记,只是把教师课件拷贝回去,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复习功课。47.7%的学生临考前才开始复习,只有23%的学生注重平时积累,31.6%的学生在过去的考试中“经常设法作弊和有过作弊行为”,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状况不容乐观,考试前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策略,考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从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中找到影响高校学风状况的主要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促进大学生进步和成长的内因,它能真正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但近些年来,由于建设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强,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乘机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高校中来。同时,随着高校网络的普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各种错误思潮、观念混杂其间,这些都会对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也对高校学风造成消极影响。

2、大学生学习心态失衡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大事,但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勤于思考、渴望成功,自我评价高,却又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这是高校学生群体的鲜明特征。不少学生由于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或热衷于谈恋爱、做兼职而荒废学业,或整天沉湎于上网、玩游戏而旷课、逃学;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就业信心不强而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学习热情不高;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未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学生学习心态的失衡,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3、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往往呈现“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和寝室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学生学习,而不良风气也很容易导致其他学生荒废学业。寝室成员作为相互活动、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互之间的影响不可忽视。学习成绩不好的现象常常集中发生在某一寝室,不学习而天天看电视、玩游戏、打牌等行为往往是整个寝室的群体行为。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气需要引起重视。

4、教风的影响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则仍表现出相对滞后;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从事的教学内容,不能深入钻研;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传授的能力培养;不能主动地发掘自身的创造力,更无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等等。教风不正,则学风难正,这将使学风建设失去强劲的推动力。

5、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29%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锻炼机会,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可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没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通过座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青年教师授课情况“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这可能是因为我校近些年大规模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他们在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6、缺乏学习动力

调查表明有88%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存在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抱着先升学再择业的想法,导致升入大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实施学分制后容许学生在大二可以选择转专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数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成功地转到自己有兴趣的专业学习,所以仍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情绪。另外,调查也表明所学内容枯燥陈旧、缺少实践锻炼机会、课程设置不甚合理都是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

四、应对措施

1、学生方面 (1)学生自身作用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松懈等与他们对学习认识不足和思想觉悟不高有直接关系,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在学风建设中必须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全体学生进行长期思想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集体荣誉感、正确的荣辱观、平等的竞争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紧迫感、危机感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2)强化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学风建设的直接创建者,也是学风建设的推动者,更是学风建设的受益者。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加强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才能产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自觉全面地提升自身素质。

加强学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排头兵,认识、理解问题的角度和宏观把握、思考能力等表现相对优秀,应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协助教师维护好课堂学习秩序,对迟到早退现象进行监督,对学习“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现象进行抵制,对优秀学生及其经验进行宣传等,这有利于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方面

以优良教风促进学风建设。教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是学生探索真理的领路人。教师教得好,有助于学生学得好。多年的实践证明,良好的教风必然会促进形成良好学风。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多,高校大规模扩大教师队伍,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往往只关注引进者的科研学术水平,而忽视考核引进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有的学校为了缓解师资的匮乏,甚至让一些没有参加岗前培训的教师直接走上讲台,这些现象多少会影响教学质量,给不良学风的形成提供机会。因此,教师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应强化育人意识,掌握教学规律,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言传”和“身教”,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引导。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引进教师具有的较高学术水平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将本专业学术前沿内容和书本理论相结合,这样不但更新了授课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3、学校方面

(1)制度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风建设需要有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制定一套科学而又严明的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时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一方面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制定其他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现行的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特点,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实验与实习管理、考试管理、各种“评优”制度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更多的学生以全面素质的提高来推动学风建设。 (2)课程体系改革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手段

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从优化整体结构着手,不能只停留在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删修补、课程设置的粗略调整充实这样的水平上,必须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体的课程设置,增加综合素质养成教育的课程,充实新兴的教育成果,减少过时的内容,删除陈旧的课程;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等。采用新的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加速推进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更新,提高单位课时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它又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

学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修改稿

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策划书

学风调查问卷

学习部学风调查问卷

关于学风建设的调查问卷(推荐)

烟台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研究调查问卷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doc》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