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2020-03-02 14:37: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伐战争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教材分析】

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上网多数不是为了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研读材料,归纳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通过阅读课文,观看视频,说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3、通过阅读课文,观看视频,归纳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成目标1,并通过检测题1检测。

2、在课本上标注关键信息,达成目标2,并通过检测题2,3检测。

3、同桌互助,达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4.教师强调: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5.教师出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并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学生回答:

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回答二: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

回答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回答四: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目标导学二:北伐胜利进军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2.教师提问: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学生回答: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为称之为“铁军”。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3.教师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蓬勃发展。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原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2.教师讲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3.教师提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统一中国。最终结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检测题: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

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第11课北伐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__北伐战争__说课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收复新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北伐战争.doc》
八年级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