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020-03-02 05:56: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程标准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南昌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培养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的内容,使学生识记起义的背景、经过。 3.指导学生应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4.通过表格和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意义,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去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5.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培养学生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南昌起义》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油画《南昌起义》,使学生掌握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3.利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转移方向,了解秋收起义经过的地方,从而把握秋收起义的大致经过。

4.围绕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讨论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使学生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借此教育学生要不怕困难。

2.使学生认识到起义创建了红军,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井冈山星火成了燎原之势,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扬老一辈先烈们勇于探索、英勇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什么选择井冈山地区。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识图法、对比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齐答:建军节)

对,八一是建军节,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始于1927年8月1日,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齐答:南昌起义)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很认真预习,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件显示]南昌起义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南昌起义,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课件显示]

讲授新课

现在大家对南昌起义应该有了初步的印象了,下面我们再来系统地学习一下。同学们,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对不对?事出有因嘛,那么南昌起义当然也有它爆发的背景了,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过,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什么政策?看课本56页。[学生回答]血腥屠杀政策。 但并没有吓倒革命人民,更没有吓倒顽强的共产党人,反而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所以,在1927年的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教师提问]同学们,起义领导人有哪些呢? 我们先来看一幅油画,背景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门口,即当时的江西大旅社门口,你们知道举起右手在讲话的人是谁吗?是周恩来。周恩来周围的那几个人分别是叶挺、朱德、贺龙。

起义军占领南昌城不久,就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革命军遭到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

[教师提问]现在请同学们看56页“动脑筋”,思考一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还要南下广东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补充]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敌人会不会甘心呢?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城,敌强我弱,不撤离必导致革命军全军覆灭,所以就离开南昌城。 为什么不去其它地方,而去广东呢?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堂课我们讲到北伐战争,国民政府从哪里迁到哪里啊? [学生回答]从广州迁到武汉。

对,也就是说广东曾是革命的根据地,所以起义军想南下广东重建根据地,再进行北伐。

那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学生回答]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同学们,既然八月一日是建军节,那么南昌起义的另外一个历史意义是什么?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在1927年8月在南昌就发生了南昌起义,那么9月在湖南又发生了什么起义呢?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学生回答]秋收起义

对,是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56页最后一段到57页的第一段末尾,然后思考一下屏幕上的这个表应该怎样填才好? [课件显示] [学生回答] 背景是八七会议,看56页蓝色部分,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作出了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时间是1927年9月,领导人是毛泽东,起义的主力军是“工农革命军”。

秋收起义的具体行军路线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57页的示意图,请同学们在示意图上找出修水、铜鼓、安源三个地方,当时工农革命军就是从这三个地方分三路进攻湖南的省会长沙的,但是结果怎样啊?有没有成功呢?看书57页第一段,[学生回答] 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 剩下的工农革命军就去到了文家市这个地方,请同学们在示意图上找出文家市。在文家市这里有一个很出名的决策,叫做文家市决策。

具体情况是这个时候毛泽东就朦朦胧胧感觉到城市里的敌人力量太强大了,我们不能去硬碰,请同学们看一下57页第一段中间,“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这就是文家市决策了。

同学们,为什么要离开城市去农村呢?农村条件那么艰苦,城市不是更好吗?

[课件显示] 同学们,在中国,城市通常是政治、经济的中心,所以城市里的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刚才我们刚才讲到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当然要作出慎重考虑了。农村的情况又怎样呢?在农村敌人的统治力量是很薄弱,这就有利于我们发展革命力量。

解决了力量对比问题后,我们再来考虑一下长沙与井冈山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了。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了下井冈山究竟在哪里。请同学们看57页的示意图,找出井冈山和长沙的位置。[课件显示]地图

我们可以看到长沙有铁路经过,处于交通要道,敌人必有重兵把守,交通便利使敌人调动军队速度快。相比之下,井冈山的交通又怎样呢?同学们,井冈山是处在哪两个省的交界啊? [学生回答]湖南、江西。

对了,井冈山位于湖南与江西两省交界处,地势险要、交通落后。[课件显示]井冈山鸟瞰图。

井冈山交通落后,不像长沙那样处于铁路交通要道。敌人力量薄弱,属于两不管的地方。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利于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同学们,毛泽东决定离开城市,改向农村进军,这个思想是马列思想里面没有的,马列思想倡导的是集中主力攻打大城市,道路是从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采取的却是从农村到城市的道路,这与马列思想是完全不全的,可以说,离开城市到农村,到农村去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是毛泽东一生中的最大贡献。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闪光点。

同学们,工农革命军离开文家市以后,又去了哪里呢?看示意图。 [学生回答]三湾

对了,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57页蓝色小字部分,这里讲的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了。

同学们,刚才我们说了工农革命军已经损失惨重了,剩下的人一起到了三湾,这时军队的各级组织都已经七零七八碎了,所以毛泽东等领导人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了改编,改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呢?在蓝色小字部分找一下。 好,我们看到第四行,这里说“在各级部队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这里又体现了毛泽东的另外一个思想了,就是“党指挥枪”思想,同学们,一般人能够拿枪吗?[学生回答]不能。

那什么人能拿枪呢?军人。“党指挥枪”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军队的领导者,试想一下在各级组织中都建立了党组织,那么军队就由党牢牢地控制住了。对不对?

所以我们说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在于?看一下蓝色小字,[学生回答]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很好,那么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又往哪里去了呢?

[学生回答]井冈山

同学们,全国这么多农村,这么多山,为什么毛泽东他们就去井冈山,不去华山、泰山、白云山呢,为什么就选择井冈山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井冈山的优势。

一、处在湘赣边界,两不管,而且远离大城市,敌人兵力弱;二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来看一下井冈山[课件显示]崇山峻岭,确实是易守难攻。第

三、井冈山附近农产品丰富,这就解决了什么问题啊?对,军粮问题。第四,经过国民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和建设,当地的人民群众很支持革命,群众基础好。所以井冈山是很适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什么根据地呢? [学生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对,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同学们,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不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结果又会如何呢? [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毛泽东率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欣赏一幅油画。 [课件显示]《井冈山会师》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油画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井冈山会师的情景?[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欣赏完油画,我们来朗读一首歌谣,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7页,齐读《红军歌谣》,读的时候要认真感受一下诗里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当时红军的生活非常艰苦,红米是一种很难下咽的粗米,秋茄子只是一种野菜,但红军觉得食物“味好香”和“暖暖和和入梦乡”,可见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同学们在歌谣旁边写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我们还要继承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面对困难时也要像红军战士一样,不怕吃苦,乐观向上。

同学们,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使中国革命终于有了赖以生存的落脚点。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正是应了我们今天的标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就这么多,下面我们来理一理的所学知识,请看屏幕,这是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联系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看看诗里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课后练习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

)

湖南起义

湘赣边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D 广州起义

答案:C

2.没有参加南昌起义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

A 朱德

B 贺龙 C 周恩来

D 毛泽东 答案:D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是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革命道路。你知道,在此期间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答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

,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巩固和扩大。

A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D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答案:B

5.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 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土地革命

D 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答案:B

6.八月一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是为纪念(

) A 广州起义

B 五四运动 C 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答案:D

7.带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起义领导人是(

) A 朱德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叶挺 答案:A

8.三湾改编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 C 制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D 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答案:A

八年级历史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北伐战争

岳麓版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4

第11课北伐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岳麓版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5[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历史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