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新农合工作汇报01

2020-03-04 01:37: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亳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

亳州市卫生局

2010年1月 日

现将我市新农合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民参合情况。

2009年全市农民实际参合人数443.42万,参合率为91.24%。比2008年(88.99%)提高2.25个百分点。其中;利辛县92.56%,涡阳县91.76%,谯城区90.32%,蒙城县90.09%。

(二)基金筹集情况。

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市实际到位新农合基金共43305.99万元,其中:谯城区11101.05万元,蒙城县8607.88万元,涡阳县11208.07万元,利辛县12388.99万元。

(三)基金支出情况。

2009年1-12月份全市新农合基金共支出52395.35万元,占当年筹资总额的118.16%,占累计基金的90.12%。其中:用于住院补偿支出46793.15万元(占89.31%),门诊统筹补偿支出4599.3万元(占8.78%),住院分娩补偿支出1002.9万元(占1.91%)。

(四)补偿受益情况。

2009年1-12月份全市新农合累计受益2534746人次。总受益率为57.16%。其中:住院补偿316639人次(占参合农 1

民的7.14%,占总补偿受益人次的12.49%),门诊统筹补偿2189493人次(占参合农民的49.38%,占总补偿受益人次的86.38%),住院分娩补偿28614人次(占参合农民的0.65%,占总补偿受益人次的1.13%)。各县区受益率:谯城区88.19%,利辛县61.94%。蒙城县47.89%,涡阳县30.23%。实际住院补偿比达48.17%。

(五)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开展情况。

2009年全市村卫生室总数为1269个,开展门诊统筹507个,占卫生室总数的40%。其中:涡阳县村卫生室总数395个,开展门诊统筹162个(占41%)。利辛县村卫生室总数352个,开展门诊统筹197个(占56%)。谯城区村卫生室总数232个,开展门诊统筹83个(占36%)。蒙城县村卫生室总数290个,开展门诊统筹65个(占22%)。

二、具体做法

(一)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实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推行新农合制度纳入民生工程和市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市卫生局、财政局制定了《亳州市2008年建立覆盖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意见》。各县区政府作为新农合的实施主体,建立并强化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有关部门配合、广大农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及时调整实施方案,提高农民受益水平。

根据省级实施方案规定,市卫生局和财政局制定了《亳州市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提高住院补偿比例,增加门诊报销范围,住院实行保底补偿,增加慢性病病种数量,实施了门诊统筹。进

一步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民受益度。

(三)广泛宣传动员,努力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

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断提高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调动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2009年我市农民参合率达91.24%,比2008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四)严格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建立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协议管理。实行市级定点即时结报和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公示制度。建立了定点医疗机构定期督查制度,市卫生局组织两次对各县区新农合工作的全面督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了通报,确保新农合工作健康发展。

(五)定期分析新农合运行情况,确保新农合健康发展。 市卫生局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农合工作运行分析会议,对本季度工作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农合基金支出过大,住院率增长过快,次均住院费用偏高,门诊统筹启动偏慢等问题进行通报。对整改措施不力,进度偏慢的单位跟踪督查。如全市第二季度县级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为3405元到第三季度时降为3210元,下降195元。利辛县第二季度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为3683元到第三季度时降为3108元,下降575元等。

(六)加强新农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行网络一体化管理。 我市现有443.4万参合农民参合信息,10家县级以上医院、19家民营医院、107家乡镇级卫生院、507个村卫生室实现了与县区经办机构联网对接。乡镇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对接率达100%,启动门诊统筹的村卫生室联网对接率达100%。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联网。推进新农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实现了网络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提高了工作

效率,避免了人工审核的弊端,为参合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存在问题

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然取得一定实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深度和广度不够,一些农民包括村干部对新农合就医和补偿的具体规定不太清楚;二是农民反映定点医院的药价高,看病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三是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条件较差,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四是向农民挨户分散筹资,筹资成本高、难度大,尚未建立起稳定、合理、简便、长效的筹资机制;五是部分农民反映去外地就医补偿手续复杂、报销不便,需要改进。

四、2010年工作打算

(一)完善全市新农合补偿统一实施方案,全面推动新农合门诊统筹,扩大受益面,提高参合率。

(二)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和利用率。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简便的新农合资金筹集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合管理的积极性,探索建立人大、政协、农民、村干部代表参与的管理机制。

(三)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控制新农合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坚持定点医院住院信息公示制度和次均费用控制制度,努力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加强基金管理,组织基金管理专项检查,实行收支分离,费用分开,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封闭运作。确保基金收、支、储万无一失。

(五)加强信息平台的维护,提高信息质量,加快信息反馈,保证信息及时畅通。

五、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2010年农民参合率。截至2010年1月8日,全市参合农民447.78万,其中,谯城区114.6万,涡阳县112.9万,蒙城县98.8万,利辛县121.5万。参合率按照自报农业人口计算分别为:谯城区92.04%(自报农业人口124.5万),涡阳县85.6%(自报农业人口131.9万),蒙城县88.22%(自报农业人口111.9万),利辛县91.96%(自报农业人口129.4万),但按照2008年市统计局提供农业人口计算则为:谯城区86.09%(统计农业人口133.1万),涡阳县85.04%(统计农业人口132.8万),蒙城县85.24%(统计农业人口115.9万),利辛县86.71%(统计农业人口140.1万)。都未达到省规定的参合率90%以上的目标。建议由市政府召开会议或下发督办通知,要求各县区政府在春节前再次组织动员参合,查漏补缺,确保参合率按统计人口计算达到90%以上。

(二)建立市级专门新农合管理机构。全市新农合基金总量达到4.4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6.7亿元,补偿服务对象达254万人,需要管理的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目前达640余个。我市新农合的参合人员和筹集基金数量十分巨大,新农合服务覆盖面和管理对象的分布非常广泛,新农合基金管理的风险和难度越来越大。建议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配备专职人员3-4名,作为市卫生局的内设机构或下属机构。

新农合工作汇报

新农合工作汇报

新农合工作汇报

新农合工作汇报

新农合工作汇报[推荐]

新农合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新农合工作汇报

新农合工作汇报材料

医院新农合工作汇报

新农合筹资工作汇报

《亳州市新农合工作汇报01.doc》
亳州市新农合工作汇报0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